大口径管件平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大口径管件平移装置,涉及一种针对大口径管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平移使用的装置,属于工程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两组支撑架对管件两端的支撑固定,结合管件形成整体,通过支撑板之间的开角调节,改变管件重心位置,适用不同地形的大口径管件平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水利施工、油气运输管道施工、排污管道等施工过程中,通常会遇到管径大于1m的大口径管道进行移动铺设,由于管件体积大,其施工环境地面状况复杂,大口径管件的平移工作异常困难,通常在施工现场管道吊装运输工作大部分由起重机机械和拖车完成,有时候单根管道运输会使用叉车,叉车的工作范围限制在小口径管道或者长度较小的大口径管道,但由于起重机的架设困难,且作业覆盖面有限,增加施工成本,叉车的稳定性较差,且叉车的移动在部分地面上较为困难,不能够适应不同工作环境下的管道平移,
公开号CN205976419U公开了一种用于管道施工的移动装置,包括主框架、行走滚轮机构、行走支撑托辊机构、施工吊笼、雨棚,所述主框架包括顶框架、左框架、右框架、底框架,所述行走滚轮机构与顶框架可拆卸连接,且位于顶框架的下方,所述行走托辊支撑机构与底框架可拆卸连接,且位于底框架的上方,所述施工吊笼与底框架可拆卸连接,且位于底框架的下方;所述顶框架、左框架、右框架均被雨棚罩住,该装置通过行走滚轮机构对管件进行平移,在管件平移距离内,都通过铺设该装置进行完成平移,增加了现场的作用难度,且戴亮的铺设工作大大降低了效率。
公开号CN207581240U公开了一种管道运输装置,包括:支撑架和起吊装置;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两个移动组件,所述起吊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顶端,且所述起吊装置的两端能够相对所述支撑架的顶端进行上下摆动,该装置通过悬吊的方式进行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管件摆动影响整体装置的稳定性,尤其是在水利施工现场,地面不平整,颠簸严重的环境下。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用于加深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上述情况,本发明一种大口径管件平移装置提供了一种利用两组支撑架对管件两端的支撑固定,结合管件形成整体,通过支撑板之间的开角调节,改变管件重心位置,适用不同地形的大口径管件平移装置。
本发明一种大口径管件平移装置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一种大口径管件平移装置由主支撑臂、调节板、铰接架、弧形托板、压板、活塞杆、缓冲缸套、辅支撑臂、调节杆、固定板、移动轮、吊环板和调节限位板组成,缓冲缸套相对的两个外侧壁上对应置有铰接架,所述铰接架所在平面和缓冲缸套外侧面之间夹角为45°,主支撑架的一端铰接置于一个铰接架上,主支撑架中部位置固定置有调节板,移动轮通过固定板安装置于主支撑架另一端上,辅支撑架的一端铰接置于另一个铰接架上,辅支撑架中部位置固定置有调节板,移动轮通过固定板安装置于辅支撑架另一端上,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垂直置有吊环板,另一侧垂直置有调节限位板,所述调节限位板为V形结构,所述调节限位板上开有紧固压槽,所述主支撑架上的调节限位板和辅支撑架上的调节限位板通过调节杆连接,所述调节杆贯穿对应的紧固压槽,两端通过螺母进行紧固,所述调节杆为螺杆,所述调节杆中部设置有液压阻尼器,缓冲缸套为开口容器,所述缓冲缸套底部置有泄压阀,活塞杆置于缓冲缸套内,且和缓冲缸套组合成空气弹簧,活塞杆的顶面对称置有两组固定架,弧形托板对应置于两组固定架之间,所述弧形托板上置有多个防护胶垫,活塞杆顶面位置置有压板,所述压板通过螺钉置于活塞杆上,压板上开有用于调节压板伸缩距离的条形槽。
有益效果。
一、自由组合安装,使用不同管径的管件平移。
二、通过调节杆调节主支撑臂、辅支撑臂之间的开角,进而调节重心高低,使用不同的工作场合和地形。
三、两侧的弧形托板和压板配合对管件端口进行紧固支撑,贴合稳定,避免管件的滚动翻转。
四、能够配合悬臂到直接进行起吊转移至平台上,
五、不使用时,通过对主支撑臂、辅支撑臂的完折弯收纳,减少占地空间。
六、设置有缓冲结构,减少平移过程中振动对管件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大口径管件平移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大口径管件平移装置调节板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大口径管件平移装置使用状态下的立体结构图。
附图中
其中零件为:主支撑臂(1),调节板(2),铰接架(3),弧形托板(4),压板(5),活塞杆(6),缓冲缸套(7),辅支撑臂(8),调节杆(9),固定板(10),移动轮(11),吊环板(12),调节限位板(13),大口径管(14)。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大口径管件平移装置是这样实现的,由主支撑臂(1)、调节板(2)、铰接架(3)、弧形托板(4)、压板(5)、活塞杆(6)、缓冲缸套(7)、辅支撑臂(8)、调节杆(9)、固定板(10)、移动轮(11)、吊环板(12)和调节限位板(13)组成,缓冲缸套(7)相对的两个外侧壁上对应置有铰接架(3),所述铰接架(3)所在平面和缓冲缸套(7)外侧面之间夹角为45°,主支撑架的一端铰接置于一个铰接架(3)上,主支撑架中部位置固定置有调节板(2),移动轮(11)通过固定板(10)安装置于主支撑架另一端上,辅支撑架的一端铰接置于另一个铰接架(3)上,辅支撑架中部位置固定置有调节板(2),移动轮(11)通过固定板(10)安装置于辅支撑架另一端上,所述固定板(10)的一侧垂直置有吊环板(12),另一侧垂直置有调节限位板(13),所述调节限位板(13)为V形结构,所述调节限位板(13)上开有紧固压槽,所述主支撑架上的调节限位板(13)和辅支撑架上的调节限位板(13)通过调节杆(9)连接,所述调节杆(9)贯穿对应的紧固压槽,两端通过螺母进行紧固,所述调节杆(9)为螺杆,所述调节杆(9)中部设置有液压阻尼器,缓冲缸套(7)为开口容器,所述缓冲缸套(7)底部置有泄压阀,活塞杆(6)置于缓冲缸套(7)内,且和缓冲缸套(7)组合成空气弹簧,活塞杆(6)的顶面对称置有两组固定架,弧形托板(4)对应置于两组固定架之间,所述弧形托板(4)上置有多个防护胶垫,活塞杆(6)顶面位置置有压板(5),所述压板(5)通过螺钉置于活塞杆(6)上,压板(5)上开有用于调节压板(5)伸缩距离的条形槽。
使用时,准备两个本装置,先将调节杆(9)松开,使得主支撑臂(1)、辅支撑臂(8)能够平铺展开,使得缓冲缸套(7)底部和地面贴合,然后将活塞杆(6)上的压板(5)松开,将两个弧形托板(4)和管件外侧壁贴合,压板(5)卡在内壁上,然后通过紧固螺钉进行拧紧,使得弧形托板(4)和压板(5)对管件边口进行夹持,使得缓冲缸套(7)固定在管件一端上,然后将另一个本装置通过上述方法夹持在管件另一端上,使得两个本装置通过管件连接成整体,通过管架自身的刚性进行支撑,然后分别通过调节两个装置上的调节杆(9),使得主支撑臂(1)和对应的辅支撑臂(8)之间的开角变小,通过开角的变化和管件的支持,使得缓冲缸套(7)高度上升,进而将管件托离地面,通过不断升高管件的高度,提升在坑洼地面的通过能力,在移动过程中,主支撑臂(1)和辅支撑臂(8)之间通过调节杆(9)形成联动,在主支撑臂(1)上抬时,调节杆(9)为了确保中间距离,会推动通过中部位置的液压阻尼器进行伸缩,使得辅支撑臂(8)适应地面,在通过颠簸位置时,振动传递至缓冲杆套位置,和活塞杆(6)之间形成缓冲,将振动抵消,减少对管件的振动,提高稳定性,本申请根据管件的长度,在管件中部位置通过本装置进行支托,使用两个本装置,将压板(5)拆除,将两个缓冲缸套(7)进行连接,使得多个弧形托板(4)能够管件中部位置贴合,通过主支撑臂(1)、辅支撑臂(8)形成支托,在进行高度上的移动时,直接将吊环悬挂在吊环架上,通过四个吊环架对整体进行提拉,下落时,四个移动轮(11)先和地面接触,进而通过缓冲缸套(7)进一步缓冲,
所述调节限位板(13)为V形结构,调节限位板(13)上开有紧固压槽的设计能够使得相对的两个调节限位板(13)之间能够形成连接拉紧,且在主支撑臂(1)、辅支撑臂(8)偏转后,依然能够进行牵拉;
所述缓冲缸套(7)和活塞杆(6)的设计能够在中部空腔位置形成空气弹簧,对地面带来的冲击进行缓冲,减少对管件的伤害;
所述压板(5)和两个弧形托板(4)之间能够对管件形成夹紧,使得本装置能够和管件形成整体结构,提高移动过程的刚强度,弧形托板(4)上的防护条能够对管件的表面形成防护;
所述两个铰接架(3)的夹角为45°,能够在主支撑臂(1)、辅支撑臂(8)之间形成三角支架结构,通过偏转调节,使得缓冲缸套(7)提升,进而改变管件的重心高低,提高通过性,及稳定性;
达到对管件进行平移的目的。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改进,即凡是依照本发明所做的同等改进,应为本发明的范围所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