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82858A - 圆偏振板、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圆偏振板、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82858A CN1882858A CNA2004800344390A CN200480034439A CN1882858A CN 1882858 A CN1882858 A CN 1882858A CN A2004800344390 A CNA2004800344390 A CN A2004800344390A CN 200480034439 A CN200480034439 A CN 200480034439A CN 1882858 A CN1882858 A CN 188285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larly polarizing
- polarizing plate
- polarizers
- liquid crystal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 G02F1/13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based on orientation effects in which the liquid crystal remains transparent
- G02F1/139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e.g. field-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orientation effect, guest-host interaction or dynamic scattering based on orientation effects in which the liquid crystal remains transparent the birefringence of the liquid crystal being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e.g. ECB-, DAP-, HAN-, PI-LC cell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323/00—Functional layers of liquid crystal optical display excluding electroactive liquid crystal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9K2323/03—Viewing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9K2323/031—Polarizer or dy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02F1/133638—Waveplates, i.e. plates with a retardation value of lambda/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圆偏振板,其包括λ/4相位差板(1)和线性偏振板(2),线性偏振板覆盖在λ/4相位差板(1)的主表面上,并且其吸收轴相对于λ/4相位差板(1)的延迟轴形成约45°角。λ/4相位差板(1)具有反向波长色散特性,并且其Nz系数为1.6或者更大。可替代地,圆偏振板包括,具有反向波长色散特性并且其Nz系数为1.6或者更大的λ/4相位差板,和覆盖在λ/4相位差板的主表面上的线性偏振板。λ/4相位差板的延迟轴相对于由平面形状的矩形一侧定义的基准方向形成约+90°角,并且线性偏振板的吸收轴相对于基准方向形成约+45°角。采用这种结构能够提供具有良好视角特性的圆偏振板和具有圆偏振板的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圆偏振板、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板具有两个基板,在该两个基板之间密封地存储液晶,并且在互相相对的基板的主表面上形成电极。
图27是液晶显示板的截面示意图。电极24形成在显示侧的基板20上,电极25形成在相对的基板21上。基板20和21通过密封件22与彼此相对的电极24和25粘合在一起。隔板(未示出)保持基板20和21之间的距离恒定。用液晶23密封地填充被两个基板20和21以及密封件22包围的区域。在本发明中,在两个基板之间包括密封存储的液晶并用作一个液晶显示板的结构,被称作“单个液晶显示单元”。
作为液晶的一种配向模式,有垂直配向模式(VA),其中液晶分子相对于基板的主表面垂直配向。在电极两端没有施加电压的状态下,液晶分子的纵向方向相对于基板的主表面垂直配向。当对电极两端施加电压时,液晶分子的纵向方向从垂直于基板主表面的方向变成平行于基板主表面的方向。该操作改变了液晶层的延迟,使得液晶层单元可以实现多级或者分级的显示。
在使用垂直配向模式的液晶显示板中,当不施加电压时,不存在液晶的延迟(也就是,不存在“残余延迟”)。因此,透明型的液晶显示板通常采用普通的黑色模式,在该模式,正交尼科尔(cross nicols)状态下将线性偏振板49粘合到图27所示的显示侧和相反侧上的每个基板20和21的主表面。通过如上所述地设置偏振板,可以将黑色显示进行到类似于偏振板的正交尼科尔的程度,并可以获得良好的对比度。
作为垂直配向模式,这种圆偏振模式是公知的,其使用偏振板和λ/4相位差板的组合体构成的圆偏振板来代替上述的偏振板。由于圆偏振模式能执行反射显示,所以圆偏振模式适用于反射型或者半透明型液晶显示设备。
图28是基于现有技术(参见,例如,日本专利特开第2003-121642号)的圆偏振板的截面图。圆偏振板的结构中,线性偏振板32放置在λ/4相位差板30上。线性偏振板32的主表面上配备有透明保护板33。通过操作圆偏振板和液晶,液晶显示板能进行显示。在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板中,液晶层导致延迟差,该延迟差取决于观察液晶显示板的角度,可得到适当显示的视角变窄。
例如,当通过纵向方向垂直于基板主表面的液晶分子来实现黑色显示时,优选的是,在任意视角以深黑色显示黑色。然而,当在斜视角观察液晶显示板时,这种状态减弱了黑白对比度。而且,彩色液晶显示板产生了所谓的“颜色变化”,即,所显示颜色的非预期的变化,并且单色液晶显示板产生了所谓的“色彩”,即,单色显示加入了紫色。为了在光学上补偿延时,在远离线性偏振板32的λ/4相位差板30的主表面上设置垂直配向型的液晶显示板,其带有用于增加视角起光学补偿膜作用的C板31。
图29示出了C板的光学特性。假设C板在平行于C板主表面的方向的折射率是nx和ny,并且在厚度方向的折射率为nz,C板表现出(nx=ny>nz)的特性。C板是光学折射率椭球为负单轴的双折射层。C板的nx和nz的值是根据这里使用的液晶分子的形状或者结构确定的。通过将C板覆盖在圆偏振板上,可增加视角。
图30从光学上说明了通常的λ/4相位差板。nx和ny代表平行于λ/4相位差板主表面方向的折射率,并且nz代表λ/4相位差板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假设λ/4相位差板的厚度为d,λ/4相位差板满足下述方程关系:
(nx-ny)·d=(1/4)λ …(1)
液晶显示板满足(nx>ny=nz)的关系。因此,通常的λ/4相位差板表现出正的折射特性。在液晶显示板的圆偏振板的λ/4相位差板中,优选地使用数值较小的nz(参见,例如,日本专利特开第H11-212077号)。
日本专利特开第2003-90915号已经公开了在λ/4相位差板中具有大Nz系数的光学补偿膜。公开的是,为了获得良好的视角特性,λ/4相位差板的Nz系数优选的是在大于1.1,且不超过3的范围内。
在液晶显示板的制造处理中,如图27所示,液晶23必须密封存储在两个基板20和21之间。为了存储液晶23,可以实施浸染(dip)法或者滴注(dispenser)法。在这些存储或者涂覆方法中,将具有开口的环型密封件设置在其中一个基板上,并将两个基板预先粘合在一起。然后,通过开口涂覆液晶,并封闭开口。在浸染法和滴注法中,将基板粘合在一起之后,执行液晶的涂覆和封闭。
近年来,已经开发了一滴涂覆法(在下文中也称作“滴下粘合法”),作为在两个基板之间密封地存储液晶的方法。在一滴涂覆法中,封闭形状的环状密封件设置在其中一个基板的主表面上。在将液晶滴涂覆到这样设置的环状密封件内部区域之后,在减压环境中将两个基板重叠。粘合两个基板之后,压力回复到大气压力,以存储液晶。在这种一滴填充法中,两个基板的粘合可以和液晶的存储同步进行,使得生产时间能够显著缩短。而且,可以获得这样的优点,多个液晶显示单元能够以栅格状形式同时形成于大基板之间。
图31到35示出了现有技术制造方法,其中是将圆偏振板粘合到各个液晶显示板(参见日本专利特开第2003-227925号、第2003-232922号和第2003-57635号)。如图31所示,该方法制备呈卷筒形状并具有如箭头54所示的平行于纵向方向的延迟轴的λ/4相位差板35,和呈卷筒形状并具有如箭头55所示的从纵向方向倾斜45°的吸收轴的线性偏振板36。设置λ/4相位差板35和线性偏振板36,使得它们的纵向方向互相平行。
然后,如图32所示,λ/4相位差板35和线性偏振板36粘合在一起,它们的纵向方向互相平行。通过粘合形成光学膜,即圆偏振板39,并再次绕成卷筒形状。
如图33所示,从圆偏振板39切取切割框41所定义的矩形。由此切取的矩形的一侧平行于圆偏振板39的纵向方向。通常这样执行该切割步骤,使得多个液晶显示单元的圆偏振板稍后能够被切取出来。
如图34所示,可以沿着从先前切取圆偏振板的切割框42,切取单个液晶显示单元所需的每个部分。
如图35所示,圆偏振板39最终粘合到单个液晶显示单元10的主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单个液晶显示单元10的主表面粘合到如箭头61所示的由λ/4相位差板提供的圆偏振板的主表面上。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第2003-121642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第H11-212077号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第2003-90915号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第2003-227925号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第2003-232922号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特开第2003-57635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垂直配向型的液晶显示板中,如图28所示,通过在λ/4相位差板上覆盖C板可以改善视角特性。然而,圆偏振板是由多层,即,四层,构成的。因此,需要提供较少层构成的圆偏振板,同时维持良好的视角特性,使得可以通过改善生产率来提供廉价的圆偏振板。
图31到35所示的制造方法可以减少切取圆偏振板之后的剩余部分。由此,能够以高切割效率来切取圆偏振板。在这种情况下,λ/4相位差板的延迟轴平行于切取的矩形部分的一侧。然而,当考虑到增加由此制造的液晶显示板的视角的方向时,延迟轴的方向不必须是优选方向。在图33的步骤中,可以这样执行切割,使得切割框41的矩形相对于圆偏振板39的纵向方向倾斜。
例如,在很多单色液晶显示板中,显示区域是矩形,希望在平行和垂直于其中一个矩形区域的方向上的黑白对比度大。然而,在一些情况下,提供大视角的方向既不垂直于也不平行于λ/4相位差板的延迟轴方向。因此,当如图33所示执行切割,使圆偏振板的纵向方向与切割角的一侧平行时,这会引起提供大视角的方向相对于矩形显示区域的一侧倾斜的问题。因此,在图33所示的步骤中,必须以倾斜的方式切取矩形的圆偏振板,这会导致剩余部分增加的问题。
在制造液晶显示板的常规方法中,圆偏振板一个接一个地被粘合到相应的单个液晶显示单元上,导致生产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具有良好视角特性的圆偏振板,配备有圆偏振板的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根据本发明的圆偏振板的第一方面中,圆偏振板包括λ/4相位差板和线性偏振板,线性偏振板的吸收轴相对于λ/4相位差板的延迟轴形成约45°角,并覆盖在λ/4相位差板的主表面上。λ/4相位差板具有反向波长色散特性,并且其Nz系数为1.6或者更大。采用该结构可以提供在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板中获得良好视角特性的圆偏振板。而且,可以减少圆偏振板中的层数,这改善了生产率。
优选地,在上面的发明中,λ/4相位差板的Nz系数是从2.5到3.0。采用该结构可以进一步改善视角特性。
优选地,在上面的发明中,圆偏振板基本上是矩形平面的形状,延迟轴相对于平行于基本矩形形状的一侧的基准方向形成约+80°角,并且吸收轴相对于基准方向形成约+35°角。可替代地,圆偏振板基本上是矩形平面的形状,延迟轴相对于平行于基本上矩形形状的一侧的基准方向形成约-20°角,并且吸收轴相对于基准方向形成约+25°角。采用这些结构能够高效率地生产基本上为矩形平面形状的液晶显示板。而且,在具有基本上为矩形平面形状的液晶显示板中,提供宽视角的方向可以平行于或者垂直于基本上为矩形的一侧的方向。
在上面的发明中,圆偏振板优选地呈卷筒形状。采用该结构能够快速生产大量的圆偏振板,并由此改善生产率。可以减小大量圆偏振板的体积,这有利于其操作和运输。
优选地,在上面的发明中,延迟轴相对于纵向方向所定义的基准方向形成约+80°角,并且吸收轴相对于基准方向形成约+35°角。可替代地,延迟轴相对于纵向方向所定义的基准方向形成约-20°角,并且吸收轴相对于基准方向形成约+25°角。采用这些结构能够减小切割后圆偏振板的剩余部分的量。而且,在具有基本上为矩形平面形状的液晶显示板中,提供宽视角的方向可以平行于基本上为矩形的一侧的方向。
在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板的第一方面中,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板包括上述的圆偏振板。采用该结构能够提供具有良好视角特性并提高生产率的液晶显示板。
在根据本发明的圆偏振板的制造方法的第一方面中,该方法包括粘合步骤,将呈卷筒形状并且其Nz系数为1.6或者更大的λ/4相位差板的主表面和呈卷筒形状的线性偏振板的主表面粘合在一起,同时保持这些板的纵向方向互相平行。粘合步骤使用具有相对于纵向方向形成约+80°角的延迟轴的λ/4相位差板,和具有相对于纵向方向形成约+35°角的吸收轴的线性偏振板。而且,该方法包括粘合步骤,将呈卷筒形状并且其Nz系数为1.6或者更大的λ/4相位差板的主表面和呈卷筒形状的线性偏振板的主表面粘合在一起,同时保持这些板的纵向方向互相平行。粘合步骤使用具有相对于纵向方向形成约+25°角的延迟轴的λ/4相位差板,和具有相对于纵向方向形成约-20°角的吸收轴的线性偏振板。通过使用上述方法,可以制造具有良好视角特性的圆偏振板。而且,可以提供获得良好生产率的圆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在本发明中,该方法使用具有反向波长色散特性的λ/4相位差板。通过使用该方法,可以提供具有良好视角特性的圆偏振板。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执行粘合步骤,同时将透明保护板粘合到线性偏振板的与将要粘合到λ/4相位差板的主表面相对的主表面上。通过使用该方法,可以在一个步骤中制造出粘合到液晶显示板的圆偏振板。
在本发明中,该方法优选地包括粘合步骤之后的绕成卷筒形状的步骤。通过使用该方法,可以连续制造大量的圆偏振板。
在本发明中,该方法优选地包括,在粘合步骤之后切取其一侧平行于纵向方向的基本上为矩形的形状的步骤。采用该方法能够减小切割后剩余的圆偏振板的部分。
在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板的制造方法的第一方面中,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圆偏振板粘合步骤,该步骤将圆偏振板粘合到配备有多个单个液晶显示单元的大型液晶显示单元基底的主表面上,其中每个液晶显示单元具有填充有液晶的两个基板之间的封闭空间;和在圆偏振板粘合步骤之后,通过切割大型液晶显示单元基底来切取单个显示单元的步骤。圆偏振板粘合步骤使用通过上述制造方法制造出的圆偏振板。通过使用该方法,圆偏振板可以在一个步骤中粘合到很多单个液晶显示单元上,这样会改善生产率。
在本发明中,圆偏振板粘合步骤优选地包括,在圆偏振板的纵向方向粘合多个大型液晶显示单元的步骤,和沿着大型液晶显示单元基底的外围切取圆偏振板的步骤。通过使用该方法,可以将λ/4相位差板和线性偏振板粘合在一起,并且圆偏振板可以粘合到大型液晶显示单元基底上,这样能够改善生产率。
在根据本发明的圆偏振板的第二方面中,圆偏振板包括λ/4相位差板,其中λ/4相位差板具有反向波长色散特性并且其Nz系数为1.6或更大,以及覆盖在λ/4相位差板的主表面上的线性偏振板。圆偏振板具有矩形平面形状。λ/4相位差板的延迟轴相对于平行于矩形形状的一侧的基准方向形成约90°角,并且线性偏振板的吸收轴相对于基准方向形成约45°角。通过使用该结构,可以提供在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板中具有良好视角特性的圆偏振板。还可以减少圆偏振板中的层数,由此改善生产率。
在根据本发明的圆偏振板的第三方面中,圆偏振板包括λ/4相位差板,其中λ/4相位差板具有反向波长色散特性并且其Nz系数为1.6或者更大,以及覆盖在λ/4相位差板的主表面上的线性偏振板。该板呈卷筒形状。λ/4相位差板的延迟轴相对于纵向方向所定义的基准方向形成约+90°角,并且线性偏振板的吸收轴相对于基准方向形成约+45°角。通过使用该结构,可以提供在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板中具有良好视角特性的圆偏振板。还可以减少圆偏振板中的层数,由此改善生产率。
优选地,在上面的发明中,λ/4相位差板的Nz系数是从2.5到3.0。采用该结构能进一步改善视角特性。
在根据本发明的圆偏振板的制造方法的第二方面中,垂直型液晶显示板包括上述圆偏振板。通过使用该结构,可以提供具有良好视角特性并改善了生产率的液晶显示板。
在根据本发明的圆偏振板的制造方法的第二方面中,该方法包括粘合步骤,将呈卷筒形状并且其Nz系数为1.6或者更大的λ/4相位差板的主表面和呈卷筒形状的线性偏振板的主表面粘合在一起,同时保持这些板的纵向方向互相平行。粘合步骤使用具有相对于纵向方向形成约+90°角的延迟轴的λ/4相位差板,和具有相对于纵向方向形成约+45°角的吸收轴的线性偏振板。通过使用上面的方法,可以制造具有良好视角特性的圆偏振板。而且,可以提供获得良好生产率的圆偏振板制造方法。
在本发明中,λ/4相位差板优选地具有反向波长色散特性。采用该方法能进一步改善视角特性。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执行粘合步骤,同时将透明保护板粘合到线性偏振板的和粘合到λ/4相位差板的主表面相对的主表面上。通过使用该方法,能够在一个步骤中制造出粘合到液晶显示板的圆偏振板。
在本发明中,该方法优选地包括粘合步骤之后绕成卷筒形状的步骤。通过使用该方法,能够连续制造大量的圆偏振板。
在本发明中,该方法优选地包括,在粘合步骤之后切取其一侧相对于纵向方向倾斜的基本上为矩形的形状的步骤。采用该方法能增加相对于与矩形形状的一侧平行或者垂直的方向的视角。
在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板的制造方法的第二方面中,该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圆偏振板粘合步骤,该步骤将圆偏振板粘合到配备有多个单个液晶显示单元的大型液晶显示单元基底的主表面上,其中每个液晶显示单元包括填充有液晶的两个基板之间的封闭空间;和在圆偏振板粘合步骤之后,通过切割大型液晶显示单元基底来切取单个显示单元的步骤。通过使用该方法,圆偏振板能够在一个步骤中被粘合到很多单个液晶显示单元,由此改善生产率。
在本发明中,圆偏振板粘合步骤优选的是使用通过上述制造方法制造出的圆偏振板。通过使用该方法,能够高效地制造具有良好视角特性的圆偏振板。
发明效果
本发明能够提供获得良好视角特性的圆偏振板和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特别地,本发明能够提供可获得良好生产率的圆偏振板、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圆偏振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反射型液晶显示板的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3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包括在一个圆偏振板中的λ/4相位差板的平面图。
图3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包括在一个圆偏振板中的线性偏振板的平面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中使用的λ/4相位差板的光学特性。
图5示出了本发明中使用的λ/4相位差板的光学特性。
图6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包括在另一圆偏振板中的λ/4相位差板的平面图。
图6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包括在另一圆偏振板中的线性偏振板的平面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透明或者半透明型液晶显示板的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8A示出了增加视角的优选方向的第一个图示。
图8B示出了增加视角的优选方向的第二个图示。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卷筒形状的一个λ/4相位差板和卷筒形状的一个线性偏振板。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卷筒形状的另一个λ/4相位差板和卷筒形状的另一个线性偏振板。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圆偏振板的制造方法中的第一个步骤。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圆偏振板的制造方法中的第二个步骤。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圆偏振板的制造方法中的第三个步骤。
图14是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制造出的圆偏振板的透视图。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板的制造方法。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板的另一制造方法。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圆偏振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反射型液晶显示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19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包括在圆偏振板中的λ/4相位差板的平面图。
图19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包括在圆偏振板中的线性偏振板的平面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透明或者半透明型液晶显示板的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卷筒形状的λ/4相位差板和卷筒形状的线性偏振板。
图2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圆偏振板的制造方法中的第一个步骤。
图2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圆偏振板的制造方法中的第二个步骤。
图2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圆偏振板的制造方法中的第三个步骤。
图25是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制造出的圆偏振板的透视图。
图2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板的制造方法。
图27是液晶显示板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28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圆偏振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29示出了C板的光学特性。
图30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板中使用的λ/4相位差板的光学特性。
图31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圆偏振板的制造方法中的第一个步骤。
图32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圆偏振板的制造方法中的第二个步骤。
图33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圆偏振板的制造方法中的第三个步骤。
图34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圆偏振板的制造方法中的第四个步骤。
图35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板的制造方法。
附图标记说明
1、3、5、7、30、35、37:λ/4相位差板,2、4、6、8、32、36、38、49:线性偏振板,9、33:透明保护板,10:单个液晶显示单元,11:大型液晶显示单元基底,15、39:圆偏振板,20、21:基板,22:密封件,23:液晶,24、25:电极,31:C板,40、41、42:切割框,50、52、54、58:箭头(表示延迟轴的方向),51、53、55、59:箭头(表示吸收轴的方向),57:箭头(表示基准方向),60、61、65、66、67、68、69:箭头,70:切割线,101、107、137:λ/4相位差板,102、108、138:线性偏振板,115:圆偏振板,140:切割框,150、158:箭头(表示延迟轴的方向),151、159:箭头(表示吸收轴的方向),160、169:箭头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现将参考图1到8B,给出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圆偏振板和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板的说明。该实施例的液晶显示板中包括的单一的或者单个的液晶显示单元,基本上和图27所示的单个液晶显示单元相同。因此,液晶23填充由显示侧上的基板20、相对侧上的基板21和密封件22所包围的空间。基板20配备有电极24,基板21配备有电极25。
例如,当液晶显示板是彩色液晶显示板时,其中一个基板(即基板20)是,例如,所谓的彩色过滤基板。彩色过滤基板配备具有RGB色相的彩色过滤层(未示出)。电极24是由,例如,ITO(氧化铟锡)构成的透明电极。由聚酰亚胺构成并经过摩擦处理的配向膜(未示出)设置在透明电极内部。另一基板21是,例如,所谓的TFT(薄膜晶体管)基板。TFT基板包括多个分别朝着一个方向延伸的栅极总线、多个和栅极总线交叉的源极总线和设置在栅极和源极总线的交叉点附近的TFT。作为电极25,当液晶显示板是透明型的时候,形成透明电极,并且当液晶显示板是反射型的时候,形成反射电极。当液晶显示板是半透明型的时候,既形成透明电极又形成反射电极。电极25连接到源极总线,并以栅格状的形式设置。液晶配向膜(未示出)形成于电极25内部。隔板(未示出)保持两个基板20和21之间恒定的距离。
该实施例的液晶显示板是垂直配向型。该液晶显示板采用线性偏振板和λ/4相位差板粘合在一起构成的圆偏振板。圆偏振板具有圆极化入射光的功能。圆极化模式适用于反射型液晶显示板和半透明型液晶显示板。
图1是该实施例的一个圆偏振板的截面示意图。该圆偏振板是由三层构成的,即,λ/4相位差板1、覆盖在λ/4相位差板1主表面上并具有相对于λ/4相位差板的延迟轴形成约45°的吸收轴的线性偏振板2,以及透明保护板9。使用透明保护板9用来保护线性偏振板2免受潮湿等。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板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根据本发明的圆偏振板粘合到单个液晶显示单元10的主表面。λ/4相位差板1接触并粘合到单个液晶显示单元10的基板的主表面。图2示出了反射型液晶显示板的实例,其中圆偏振板粘合到两个基板中的一个基板上。在图2中,圆偏振板直接粘合到基板的主表面,但是可以以另一种方式粘合,并且可以在粘合在一起的那些基板之间插入另一种光学补偿膜等。
λ/4相位差板1上的箭头50表示延迟轴的方向,线性偏振板2上的箭头51表示吸收轴的方向。λ/4相位差板1和线性偏振板2粘合在一起,使得延迟轴和吸收轴的方向之间形成约45°角。
图3A和3B分别是λ/4相位差板1和线性偏振板2的平面图。λ/4相位差板1和线性偏振板2中的每个都具有矩形平面的形状。箭头57表示基准方向。在该实施例中,基准方向平行于矩形平面形状的圆偏振板的一侧。如图3A所示,用箭头50表示的λ/4相位差板1的延迟轴的方向,相对于箭头57所示的基准方向形成约-20°的倾斜角。如图3B所示,箭头51所示的线性偏振板2的吸收轴的方向,相对于箭头57所示的基准方向形成约+25°的倾斜角。
根据本发明的圆偏振板中使用的λ/4相位差板,具有反向波长色散特性。图4示出了反向波长色散特性曲线。横坐标给出光的波长,纵坐标给出Re(延迟),用下述的方程表示:
Re=(ne-no)·d… (2)
其中ne表示对于异常光束的折射率,而no表示对于正常光束的折射率。d表示λ/4相位差板的厚度。Re表示相位差的大小或者相位延迟的大小。
通常的λ/4相位差板具有这样的特性:Re随着波长的增加而单调递减。通常的λ/4相位差板表现出所谓的正色散特性。相反,表现出反向波长色散特性的λ/4相位差板表现出这样的特性:Re随着波长的增加而单调递增。表现出反向色散特性的薄膜可以是,例如,WRF(R)(宽带延迟膜)(参见日本专利特开第2000-137116号)。
该实施例采用Nz系数为1.6或者更大的λ/4相位差板。用下述的方程表示Nz系数:
Nz=(nx-nz)/(nx-ny)… (3)
其中nx是延迟轴方向的折射率,ny是垂直于延迟轴方向的折射率,nz是厚度方向的折射率。图5示出了确定该实施例的λ/4相位差板的Nz系数的nx、ny和nz之间的关系。nx、ny和nz之间存在下述关系:
nx>ny>nz… (4)
如图30所示,现有技术中的λ/4相位差板具有表现出(ny=nz)关系的单轴配向特性,但是在本发明中使用的λ/4波长板具有表现出(ny>nz)关系的双轴配向特性。如图2中的箭头60所示,λ/4相位差板1还具有垂直于单个液晶显示单元10的显示表面方向的光学特性。
透明保护板9可以是,例如,具有高光学透过率的TAC(三乙酸基纤维素)膜。根据本发明的圆偏振板可以有效地用于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板中。
图6A和6B示出了该实施例的另一圆偏振板。该实施例的这个圆偏振板在λ/4相位差板的延迟轴和线性偏振板的吸收轴的方向方面,与上述圆偏振板不同。图6A是λ/4相位差板的平面图,图6B是线性偏振板的平面图。在平面图中,λ/4相位差板3和线性偏振板4中的每个都具有矩形形状。用箭头57表示的λ/4相位差板3和线性偏振板4中的每个的基准方向都平行于矩形平面形状的一侧。λ/4相位差板3的延迟轴相对于基准方向形成80°倾斜角。线性偏振板4的吸收轴沿箭头53所示的方向,并相对于基准方向形成35°倾斜角。除了上面的结构之外,和图3A和3B中所示的圆偏振板的那些结构基本上相同。
已经给出了对反射型液晶显示板的主要说明。然而,当液晶显示板是透明型或者半透明型的时侯,圆偏振板被粘合到两个基板上。图7是表示透明或者半透明型液晶显示板的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为了采用在透明或者半透明型液晶显示板中配备有图3A和3B或者图6A和6B中所示的λ/4相位差板和线性偏振板的圆偏振板,将圆偏振板贴到两个基板的主表面。
图7示出了将具有图3A和3B所示的结构的圆偏振板粘合到其中一个基板的情况。在该液晶显示板中,粘合到两个基板中的每个上的λ/4相位差板1和37的延迟轴方向分别如箭头50和58所示形成90°角。同样,粘贴线性偏振板2和38,使得箭头51和59所示方向的吸收轴形成90°角。如图7所示,当粘合到其中一个基板的圆偏振板配备有λ/4相位差板和线性偏振板时,粘合到另一基板的圆偏振板具有这样的结构:当从λ/4相位差板的侧面观看时(即,当从图7的上侧向下看时),延迟轴相对于基准方向形成+70°角,并且吸收轴相对于基准方向形成-65°角。
当圆偏振板配备有图6A和6B所示的λ/4相位差板和线性偏振板时,其延迟轴之间形成90°角并吸收轴之间形成90°角的圆偏振板被粘合到另一基板。
在该实施例的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板中,λ/4相位差板的Nz系数为1.6或者更大。通过使用该结构,λ/4相位差板能够具有常规C板的光学补偿功能。因此,在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板中,可以避免着色和颜色变化,着色和颜色变化可能发生在当从倾斜位置观看不使用C板的液晶显示板的时候。更具体地,在不使用诸如C板的光学补偿膜时能够增加视角,并且所需的圆偏振板在数量上可以从至少四个减少到至少三个。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圆偏振板能够在不劣化视角特性的情况下减少所需圆偏振板的层数。
而且,用于充分增加视角的优选的Nz系数在至少为2.5,至多为3.0的范围内。在从320nm或420nm的范围中,这种结构的应用可以在表现出液晶差dn(即用(ne-no)·d表示的系数)的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板中提供显著的效果。
尽管该实施例不使用光学补偿板,如C板,但是光学补偿板可以另外粘合到λ/4相位差板,用来增加光学补偿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λ/4相位差板和光学补偿板的Rth值之和满足(130nm≤Rth≤210nm)的关系,其中用下述的等式来表示Rth:
Rth=(nx+ny)/2-nz… (5)
图8A和8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圆偏振板的效果。其中一个圆偏振板的延迟轴从平行于显示区域的矩形的一侧的基准方向倾斜约-20°,并且其吸收轴从基准方向倾斜约+25°。另一圆偏振板的延迟轴从基准方向倾斜约+80°,其吸收轴也从基准方向倾斜约+35°。例如当在图8A的箭头65或者66的方向观察时,这种结构的使用能够增加对比度。因此,在平行于液晶显示板的主表面的矩形的一侧的方向,能够增加视角。在垂直于上面如图8B中的箭头65或者67所示的矩形一侧的方向,也能够增加视角。在具有矩形板形状的液晶显示板中,提供宽视角的方向可以平行或者垂直于如上所述的矩形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圆偏振板的λ/4相位差板表现出反向波长色散特性。在通常的λ/4相位差板中,如图4所示,Re随着波长的增加而单调递减。同时(1/4)λ射线随波长的增加而单调递增。因此,即使当λ/4相位差板配置成和一种波长的延迟匹配时,随着波长从匹配延迟的波长变化以及例如所谓的颜色变化,即在彩色液晶显示板中出现的显示颜色不同于要显示的颜色,也会出现延迟的偏差。然而,在表现出反向波长色散的λ/4相位差板中,波长增加,则延迟单调递增,使得能够避免颜色变化等。如上所述,通过使用具有反向波长色散特性的λ/4相位差板能够增加视角。
在该实施例中,基准方向平行于矩形的一侧。然而,可以使用另一种形状,而且基准方向可以是倾斜的。根据本发明的圆偏振板和液晶显示板可以具有矩形以外的任何平面形状。例如在手表中,用户以倾斜方向观看显示板,可以将该倾斜方向(用户沿该方向频繁地观看显示板)作为基准方向。
该实施例的圆偏振板用在单个液晶显示单元中并且是矩形的,但是,例如,当要运输大量的圆偏振板时,优选的是圆偏振板呈卷筒形状。采用该结构能够减小圆偏振板的体积,并能有利于处理和运输。
尽管反射型液晶显示板获得了上述的操作和效果,通过透明型和半透明型液晶显示板能够获得与之类似的操作和效果,其分别设置在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圆偏振板的两个基板上。
参考图9-16,现将给出关于该实施例的圆偏振板的制造方法和液晶显示板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如图9所示,制备呈卷筒形状并且Nz系数为1.6或者更大的λ/4相位差板7。箭头57所示的基准方向平行于λ/4相位差板7或者呈卷筒形状的线性偏振板8的纵向方向。λ/4相位差板7的延迟轴如箭头50所示,沿着从箭头57所示的基准方向倾斜约-20°的方向。可以通过,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第2000-9912号中公开的方法来构造该相位差板。线性偏振板8的吸收轴如箭头51所示,从箭头57所示的基准方向倾斜约+25°。可以通过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第2003-227925号中公开的方法构造该线性偏振板。
如图10所示,制备具有沿着如箭头52所示的从基准方向倾斜约+80°方向的延迟轴的λ/4相位差板5。同样,制备具有沿着如箭头53所示的从基准方向倾斜约+35°方向的吸收轴的线性偏振板6。下面将给出关于使用图9中所示的λ/4相位差板和线性偏振板制造圆偏振板和液晶显示板的处理的说明,通过使用图10所示的λ/4相位差板和线性偏振板能够制造出类似的结构。
首先,如图11所示,λ/4相位差板7和线性偏振板8设置成使它们的纵向方向互相平行。
如图12所示,λ/4相位差板7和线性偏振板8的主表面粘合在一起,同时保持它们纵向方向之间的平行关系,并由此执行粘合处理,以形成圆偏振板。如图12所示,粘合步骤之后,将形成的圆偏振板15绕成卷筒形状。
然后如图13所示,将切割框40所示的矩形部分从绕成卷筒形状的圆偏振板15切除。执行该切割,使得每个矩形部分的一侧平行于圆偏振板的纵向方向。
图14示出了由此切割的圆偏振板。通过切割制备的圆偏振板15可以具有和独立液晶显示单元的主表面基本相同的尺寸,或者可以具有和包括多个单个液晶显示单元的大型液晶显示单元的主表面基本相同的尺寸。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切割制备的圆偏振板15具有和大型液晶显示单元的主表面基本相同的尺寸。
图15示出了粘合圆偏振板的步骤。如箭头69所示,将通过切割制备的圆偏振板15粘合到大型液晶显示单元基底11的主表面上。这种粘合是通过将λ/4相位差板定位于基板侧上来执行的。在透明或者半透明型的液晶显示板的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圆偏振板分别被粘合到两个基板。在这种情况下,这样制造圆偏振板:使得粘合到各个基板的λ/4相位差板的延迟轴可以形成90°角,并且粘合到各个基板的线性偏振板的吸收轴可以形成90°角。例如,当具有如图9所示的λ/4相位差板和线性偏振板的圆偏振板粘合到其中一个基板上时,通过使用具有从箭头57所示的纵向方向倾斜-70°角(当从图7页面的下方向上看时)的延迟轴的λ/4相位差板,以及具有从纵向方向倾斜+65°角的吸收轴的线性偏振板,用类似的制造方法来制造粘合到另一基板的圆偏振板。通过将由此制出的圆偏振板粘合到另一基板,两个延迟轴形成90°角,并且两个吸收轴形成90°角。
液晶显示单元基底11包括用虚线表示的多个单个液晶显示单元10。该实施例的大型液晶显示单元是通过滴下粘合方法制成的。在大型液晶显示单元中,将液晶密封存储在每个单个液晶显示单元10中。在粘合圆偏振板步骤之后,沿着液晶显示单元10的形状切割大型液晶显示单元基底11,以切取单个液晶显示单元10。
如上所述,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圆偏振板粘合步骤,将圆偏振板粘合到配备有多个单个液晶显示单元的大型液晶显示单元基底的主表面;和液晶显示单元切取步骤,在圆偏振板粘合步骤之后,通过切割大型液晶显示单元基底来切取液晶显示单元;和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圆偏振板作为上述的圆偏振板。从而,可以使液晶显示板具有良好的视角特性。和现有技术比较,不必将独立的或者单个的圆偏振板粘合到每个单个液晶显示单元,能够将圆偏振板同时粘合到多个单个液晶显示单元。因此,能够显著减少粘合圆偏振板所需的工作时间,从而提供获得良好生产率的液晶显示板的制造方法。
优选的是,λ/4相位差板是由具有反向波长色散特性的膜构成的。通过使用该方法,可以制造圆偏振板和具有进一步改善的视角特性的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板。
在图12所示的粘合步骤中,可以在执行粘合的同时,将透明保护板粘合到与要被粘合到λ/4相位差板7的主表面相对的偏振板8的主表面上。通过使用该方法,能够同时覆盖三层,使得制造时间能够进一步缩减。
如图12所示,该实施例包括,在粘合步骤之后将制成的圆偏振板绕成卷筒形状的步骤。通过使用该方法,能够连续制造根据本发明的圆偏振板。同样,大量圆偏振板的尺寸可能很小,这有利于运输、存储、处理等。
该实施例的制造方法使用λ/4相位差板和线性偏振板,它们的延迟轴和吸收轴分别如图9和10所示倾斜预定的角度。而且,该方法包括,切取矩形的步骤,该矩形的一侧平行于绕成卷筒形状的圆偏振板的纵向方向。为了形成一侧平行于获得宽视角的方向的矩形,在现有技术中,切取的矩形必须从卷筒形状的圆偏振板的纵向方向倾斜。然而,根据该实施例的圆偏振板,可以这样切除矩形,使得矩形的一侧平行于卷筒形状的圆偏振板的纵向方向。采用该制造方法能够减少切割后剩余的部分,从而能够有效地使用制出的圆偏振板。
在该实施例的圆偏振板粘合步骤中,从卷筒形状的圆偏振板切取分别具有矩形形状的圆偏振板,然后将它们粘合到大型液晶显示单元基底。然而,方式并不局限于此,如图16所示,圆偏振板粘合步骤可以配制成连续地将大型液晶显示单元基底11粘合到卷筒形状的圆偏振板15的主表面。该方式包括,在将大型液晶显示单元基底和圆偏振板粘合在一起的圆偏振板粘合步骤之后,沿着大型液晶显示单元基底的外围切割圆偏振板的步骤。采用该方法能够进一步缩减制造时间。如图16所示,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切割大型液晶显示单元基11和沿着切割线70粘合到其主表面的圆偏振板15,通过沿着垂直于切割线70的切割线进行切割,来切取独立液晶显示单元。采用该方法能够进一步缩减制造时间。
根据本发明,λ/4相位差板的延迟轴和线性偏振板的吸收轴形成约45°角。该“约45°”是指45±8°的范围。±8°的宽度限定了能够获得的实际效果的范围。即使在垂直配向型中,液晶分子的纵向方向也不可能完全垂直于基板的主表面,但是在制造处理中可以有意地使其倾斜小的角度。上述的“±8°”是考虑到这种倾斜的角度范围确定的。例如,可以制造具有稍微倾斜的液晶显示分子的配向膜,例如,用于改善配向膜的生产率。在这种情况下,在粘合处理中,延迟轴和吸收轴可以在±8°的范围内有角度偏移,用于对液晶分子的倾斜进行光学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最好不执行圆偏振,而执行椭圆偏振。
关于本发明中λ/4相位差板的延迟轴的倾斜和线性偏振板的吸收轴的倾斜,“约”是指±8°的范围。例如,延迟轴从基准方向倾斜“约35°”是指倾斜+35°±8°范围内的角度。由于λ/4相位差板的延迟轴的倾斜受到λ/4相位差板的Nz系数的影响,所以必须根据Nz系数确定延迟轴的最佳倾斜。“±8°”的范围是角度可以在其中变化以确定该最佳倾斜的范围。同样,“±8°”定义了根据本发明的圆偏振板能够获得实际效果的范围。
(第二实施例)
现将参考图17到20,给出关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圆偏振板和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板的说明。该实施例的液晶显示板中包括的单个液晶显示单元和图27中所示的单个液晶显示单元基本相同。更具体地,液晶23填充由显示侧上的基板20、与显示侧相对的另一侧上的基板21和密封件22密封包围的空间。基板20配备有电极24,基板21配备有电极25。
该实施例的液晶显示板是垂直配向型的。该液晶显示板使用由线性偏振板和λ/4相位差板粘合在一起构成的圆偏振板。圆偏振板具有圆极化入射光束的功能。圆极化模式适用于反射型液晶显示板和半透明型液晶显示板。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圆偏振板的截面示意图。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圆偏振板由三层构成,即,λ/4相位差板101、覆盖在λ/4相位差板101的主表面上并具有沿着相对于λ/4相位差板的延迟轴形成45°角方向的吸收轴的线性偏振板102,和透明保护板9。透明保护板9是用于保护线性偏振板102免受潮湿等的保护膜。
如图18所示,λ/4相位差板101和单个液晶显示单元10的基板的主表面接触,并粘合到其上。图18所示的液晶显示板是反射型液晶显示板的实例,其中圆偏振板被粘合到两个基板的其中一个上。在图18中,圆偏振板直接粘合到基板的主表面上。然而,该方式并不是限制性的,可以将另一种膜,例如光学补偿膜插在其间。
在λ/4相位差板101中,箭头150表示延迟轴的方向。在线性偏振板102中,箭头151表示吸收轴的方向。λ/4相位差板101和线性偏振板102粘合在一起,使得延迟轴和吸收轴的方向之间形成约45°的相对角。
图19A和19B分别是λ/4相位差板101和线性偏振板102的平面图。λ/4相位差板101和线性偏振板102分别具有矩形平面的形状。箭头57表示基准方向。在该实施例中,基准方向平行于矩形的一侧,该矩形是平面形状的圆偏振板。如图19A所示,λ/4相位差板101的延迟轴的方向(箭头150所示),相对于基准方向(箭头57所示)形成约90°角。如图19B所示,线性偏振板102的吸收轴的方向(箭头151所示)相对于基准方向(箭头57所示)形成约45°角。
在该实施例的圆偏振板中使用的λ/4相位差板具有反向波长色散特性。λ/4相位差板的Nz系数为1.6或更大。另外,λ/4波长板具有表现出(ny>nz)关系的双轴配向特性。更具体地,如图18中的箭头160所示,λ/4相位差板101具有光学特性,即使在垂直于单个液晶显示单元10的主表面的方向。
上面已经给出了对于发射型液晶显示板的主要说明。然而,在透明或者半透明型液晶显示板中,圆偏振板被粘合到两个基板上。图20是透明或者半透明型液晶显示板的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当在透明或者半透明型液晶显示板中使用配备有图19A和19B所示的λ/4相位差板和线性偏振板的圆偏振板时,圆偏振板被粘合到两个基板的两个主表面上。
图20示出了具有图19A和19B所示结构的圆偏振板被粘合到其中一个基板的结构。在该液晶显示板中,λ/4相位差板101和137分别粘合到两个基板,分别如箭头150和158所示的方向的其延迟轴之间形成90°角。同样,线性偏振板102和138粘合,使得分别由箭头151和159所示的其吸收轴的方向在其间形成90°角。由图19A和19B所示的λ/4相位差板和线性偏振板构成的圆偏振板,被粘合到图20所示的其中一个基板的情况下,粘合到另一基板主表面的圆偏振板配制成,使得当从λ/4相位差板侧看时(即,当从图20页面上方向下看时),延迟轴相对于基准方向形成0°角,吸收轴相对于基准方向形成-45°角。
在该实施例的垂直型液晶显示板中,λ/4相位差板的Nz系数为1.6或者更大。通过使用该结构,λ/4相位差板能够具有和常规的C板相同的光学补偿功能。因此,在不使用如C板的光学补偿膜的情况下,能够增加视角,并且相对于要求至少四层的现有技术,圆偏振板可以由至少三层构成。而且,用于有效增加视角的优选Nz系数是在从2.5到3.0的范围内。通过使用该结构,在具有从320nm到420nm的液晶差dn的垂直型液晶显示板中能够获得显著的效果。由于该实施例的圆偏振板的λ/4相位差板表现出反向波长色散特性,所以能够增加视角。
如图19A所示,该实施例的λ/4相位差板的延迟轴相对于箭头150所示的基准方向形成约90°角。为了使用该结构,在λ/4相位差板的制造步骤中,在光学膜的宽度方向延伸光学膜。例如,卷筒形状的光学膜在垂直于纵向方向的方向延伸。通过在上述方向中延伸λ/4相位差板,能够容易地增加Nz系数。在该实施例中的圆偏振板的λ/4相位差板的Nz系数必须取1.6或者更大的大数值,并且上述方式有利于具有这种大Nz系数的λ/4相位差板的形成。
在该实施例中,基准方向平行于矩形的一侧。然而,该结构不是限制性的,基准方向可以是倾斜的。圆偏振板和液晶显示板的平面形状不局限于矩形,根据本发明可以是任何形状。该实施例的圆偏振板用在单个液晶显示单元中,并因此是矩形。然而,圆偏振板优选地呈卷筒形状,例如,在要运输大量圆偏振板这样的情况下。而且,通过反射型液晶显示板获得的上述操作和效果,通过分别配置成使两个基板都配备有该实施例的圆偏振板的透明型和半透明型液晶显示板也能够获得。
现将参考图21至26,给出关于该实施例的圆偏振板和液晶显示板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如图21所示,制备呈卷筒形状并具有1.6或者更大的Nz系数的λ/4相位差板107。箭头57所示的基准方向平行于λ/4相位差板107的纵向方向或者卷筒形状的线性偏振板108。λ/4相位差板107的延迟轴沿着如箭头150所示的方向,并相对于箭头57所示的基准方向形成约90°角。该相差板可以通过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第2000-9912号公开的方法形成。线性偏振板108的吸收轴如箭头151所示,并从箭头57所示的基准方向倾斜约+45°。该线性偏振板可通过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第2003-227925号中公开的方法形成。
首先,λ/4相位差板107和线性偏振板108设置成使得如图22所示的它们的纵向方向互相平行。
然后,执行粘合步骤,将λ/4相位差板107的主表面和线性偏振板108粘合在一起以形成圆偏振板,同时保持其纵向方向互相平行,如图23所示。如图23所示,将通过粘合步骤形成的圆偏振板115绕成卷筒形状。
然后,沿着切割框140切割绕成卷筒形状的圆偏振板115,以获得如图24所示的矩形。执行该切割,使得矩形的一侧相对于圆偏振板的纵向方向稍微倾斜。倾斜角为,例如,10°。
参考图8A和8B,优选的是,当沿着图8A中的箭头65和66的方向观看时,在液晶显示板中表现出高对比度。更具体地,优选的是增加平行于液晶显示板的主表面的矩形一侧的方向的视角。如图8B中的箭头65和67所示,优选的是还增加垂直于矩形的上述一侧的方向的视角。通过切取其一侧相对于图24所示的圆偏振板的纵向方向稍微倾斜的矩形,具有矩形平面形状的液晶显示板能够增加平行于或者垂直于矩形一侧方向的视角。
图25示出了切取的圆偏振板。切取的圆偏振板115可以具有和单个液晶显示单元的主表面基本相同的尺寸,或者可以具有和包括多个单个液晶显示单元的大型液晶显示单元基底的主表面基本相同的尺寸。该实施例中切取的圆偏振板115具有和大型液晶显示单元基底的主表面基本相同的尺寸。
图26示出了粘合圆偏振板的步骤。如箭头169所示,将切除的圆偏振板115粘合到大型液晶显示单元基底11的主表面。在该粘合步骤中,将λ/4相位差板定位于基板侧上。在透明或者半透明型液晶显示板中,该实施例的圆偏振板分别粘合到两个相对的基板上。在这种情况下,制造另一种圆偏振板。在该圆偏振板中,分别粘合到两个基板的λ/4相位差板的延迟轴之间形成90°角,并且其吸收轴之间形成90°角。例如,当粘合到其中一个基板的圆偏振板具有图21所示的λ/4相位差板和线性偏振板时,以基本上相同的制造方法制造粘合到另一基板的圆偏振板,并使用具有相对于箭头57所示的纵向方向形成0°倾斜角的延迟轴的λ/4相位差板,以及具有相对于纵向方向形成+45°(当从图20页面下侧向上看时)倾斜角的吸收轴的线性偏振板。将由此制造的圆偏振板粘合到另一基板,使得延迟轴之间形成90°角,吸收轴之间也形成90°角。
大型液晶显示单元基底11包含用虚线表示的多个单个液晶显示单元10。通过滴下粘合法制造该实施例中的大型液晶显示单元。在大型液晶显示单元中,液晶已经密封地存储在每个单个液晶显示单元10中。在粘合圆偏振板步骤之后,沿着单个液晶显示单元10的形状切割大型液晶显示单元基底11,以获得单个液晶显示单元10。
如上所述,该方法包括圆偏振板粘合步骤,该步骤将圆偏振板粘合到配备有多个单个液晶显示单元的大型液晶显示单元基底的主表面,还包括在圆偏振板粘合步骤之后进行的步骤,该步骤用于切割大型液晶显示单元基底,以获得液晶显示单元。从而,不必将独立的圆偏振板粘合到每个单个液晶显示单元,圆偏振板可以同时粘合到多个单个液晶显示单元。因此,能够显著缩减粘合圆偏振板所需的操作时间,并且制造液晶显示板的方法能够有良好的生产率。通过使用该实施例的圆偏振板,可以制造具有良好视角特性的液晶显示板。
优选的是,λ/4相位差板的材料是具有反向波长色散特性的薄膜。通过使用该方法,能够制造出具有进一步改善的视角特性的圆偏振板和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板。
在图23所示的粘合步骤中,λ/4相位差板107可以粘合到线性偏振板108的其中一个主表面上,同时将透明保护膜粘合到另一主表面上。通过使用该方法,三个层能够同时重叠在一起,使得制造时间能够进一步缩减。
如图23所示,该实施例包括,在粘合步骤之后,将制造出的圆偏振板绕成卷筒形状。通过使用该步骤,可以连续地制造根据该实施例的圆偏振板。而且,大量的圆偏振板能够具有很小的体积,这有利于运输、存储、处理等。
除了上述之外的结构、操作、效果和制造方法基本和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不再重复对其的说明。
尽管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说明,但是应清楚地理解的是,这只是作为示例和实例,并不是作为限制,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仅仅受到所附权利要求条款的限制。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应用于圆偏振板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本发明可有效地应用于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Claims (34)
1.一种圆偏振板,包括:
λ/4相位差板(1,3,37);和
线性偏振板(2,4,38),其吸收轴相对于所述λ/4相位差板(1,3,37)的延迟轴形成约45°角,并覆盖在所述λ/4相位差板(1,3,37)的主表面上,其中
所述λ/4相位差板(1,3,37)具有反向波长色散特性,并且其Nz系数为1.6或者更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偏振板,其中
所述λ/4相位差板(1,3,37)的Nz系数至少为2.5,至多为3.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偏振板,其中
所述圆偏振板具有基本为矩形平面的形状,
所述延迟轴相对于平行于所述基本为矩形形状的一侧的基准方向形成约+80°角,和
所述吸收轴相对于所述基准方向形成约+35°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偏振板,其中
所述圆偏振板具有基本为矩形平面的形状,
所述延迟轴相对于平行于所述基本为矩形形状的一侧的所述基准方向形成约-20°角,和
所述吸收轴相对于所述基准方向形成约+25°角。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偏振板,其中
所述圆偏振板呈卷筒形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圆偏振板,其中
所述延迟轴相对于由纵向方向定义的所述基准方向形成约+80°角,和
所述吸收轴相对于所述基准方向形成约+35°角。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圆偏振板,其中
所述延迟轴相对于由纵向方向定义的所述基准方向形成约-20°角,和
所述吸收轴相对于所述基准方向形成约+25°角。
8.一种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板,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偏振板。
9.一种圆偏振板,包括
λ/4相位差板(101,137),其具有反向波长色散特性,并且其Nz系数为1.6或者更大;和
线性偏振板(102,138),其覆盖在所述λ/4相位差板(101,137)的主表面上,其中
所述圆偏振板具有矩形平面形状,
所述λ/4相位差板(101,137)的延迟轴相对于平行于所述矩形形状的一侧的基准方向形成约+90°角,和
所述线性偏振板(102,138)的吸收轴相对于所述基准方向形成约+45°角。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圆偏振板,其中
所述λ/4相位差板(101,137)的Nz系数至少为2.5,至多为3.0。
11.一种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板,其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圆偏振板。
12.一种圆偏振板,包括:
λ/4相位差板(107),其具有反向波长色散特性,并且其Nz系数为1.6或者更大;和
线性偏振板(108),其覆盖在所述λ/4相位差板(107)的主表面上,其中
所述圆偏振板呈卷筒形状,
所述λ/4相位差板(107)的延迟轴相对于由纵向方向定义的基准方向形成约+90°角,和
所述线性偏振板(108)的吸收轴相对于所述基准方向形成约+45°角。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圆偏振板,其中
所述λ/4相位差板(107)的Nz系数至少为2.5,至多为3.0。
14.一种圆偏振板制造方法,包括:
粘合步骤,将呈卷筒形状并且其Nz系数为1.6或者更大的λ/4相位差板(5,7)的主表面,和呈卷筒形状的线性偏振板(6,8)的主表面粘合在一起,同时保持所述这些板的纵向方向互相平行,其中
所述粘合步骤使用所述λ/4相位差板(5,7)和所述线性偏振板(6,8),其中所述λ/4相位差板(5,7)的延迟轴相对于所述纵向方向形成约+80°角,所述线性偏振板(6,8)的吸收轴相对于所述纵向方向形成约+35°角。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所述圆偏振板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λ/4相位差板(5,7)具有反向波长色散特性。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所述圆偏振板的制造方法,其中
执行所述粘合步骤,同时将透明保护板粘合到所述线性偏振板(6,8)的主表面,其中所述线性偏振板(6,8)的所述主表面和要被粘合到所述λ/4相位差板(5,7)的所述主表面相对。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所述圆偏振板的制造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粘合步骤之后,绕成卷筒形状的步骤。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所述圆偏振板的制造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粘合步骤之后,切取其一侧基本平行于所述纵向方向的基本为矩形的形状的步骤。
19.一种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板的制造方法,包括:
圆偏振板粘合步骤,将圆偏振板(15)粘合到大型液晶显示单元基底(11)的主表面上,所述大型液晶显示单元基底(11)配备有多个单个液晶显示单元(10),每个所述单个液晶显示单元(10)具有填充有液晶的两个基板之间的封闭空间;和
通过在所述圆偏振板粘合步骤之后切割所述大型液晶显示单元基底,切取所述单个液晶显示单元(10)的步骤,其中
所述圆偏振板粘合步骤使用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造方法制造出的所述圆偏振板(15)。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所述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板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圆偏振板粘合步骤包括:
在呈卷筒形状的所述圆偏振板(15)的所述纵向方向,粘合多个所述大型液晶显示单元基底(11)的步骤,和
沿所述大型液晶显示单元基底(11)的外围,切取所述圆偏振板(15)的步骤。
21.一种圆偏振板制造方法,包括:
粘合步骤,将呈卷筒形状并且其Nz系数为1.6或者更大的λ/4相位差板(5,7)的主表面,和呈卷筒形状的线性偏振板(6,8)的主表面粘合在一起,同时保持所述这些板的纵向方向互相平行,其中
所述粘合步骤使用所述λ/4相位差板(5,7)和所述线性偏振板(6,8),其中所述λ/4相位差板(5,7)的延迟轴相对于所述纵向方向形成约+25°角,所述线性偏振板(6,8)的吸收轴相对于所述纵向方向形成约-20°角。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所述圆偏振板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λ/4相位差板(5,7)具有反向波长色散特性。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所述圆偏振板的制造方法,其中
执行所述粘合步骤,同时将透明保护板粘合到所述线性偏振板(6,8)的主表面,其中所述线性偏振板(6,8)的所述主表面和要被粘合到所述λ/4相位差板(5,7)的所述主表面相对。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所述圆偏振板的制造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粘合步骤之后,绕成卷筒形状的步骤。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所述圆偏振板的制造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粘合步骤之后,切取其一侧基本平行于所述纵向方向的基本为矩形的形状的步骤。
26.一种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板的制造方法,包括:
圆偏振板粘合步骤,将圆偏振板(15)粘合到大型液晶显示单元基底(11)的主表面,所述大型液晶显示单元基底配备有多个单个液晶显示单元(10),每个所述单个液晶显示单元具有填充有液晶的两个基板之间的封闭空间;和
在所述圆偏振板粘合步骤之后,通过切割所述大型液晶显示单元基底(11),切取所述单个液晶显示单元(10)的步骤,其中
所述圆偏振板粘合步骤使用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制造方法制造出的所述圆偏振板(15)。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所述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板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圆偏振板粘合步骤包括:
在呈卷筒形状的所述圆偏振板(15)的所述纵向方向,粘合多个所述大型液晶显示单元基底(11)的步骤,和
沿着所述大型液晶显示单元基底(11)的外围,切取所述圆偏振板(15)的步骤。
28.一种圆偏振板制造方法,包括:
粘合步骤,将呈卷筒形状并且其Nz系数为1.6或者更大的λ/4相位差板(107)的主表面,和呈卷筒形状的线性偏振板(108)的主表面粘合在一起,同时保持所述这些板的纵向方向互相平行,其中
所述粘合步骤使用所述λ/4相位差板(107)和所述线性偏振板(108),其中所述λ/4相位差板(107)的延迟轴相对于所述纵向方向形成约+90°角,所述线性偏振板(108)的吸收轴相对于所述纵向方向形成约+45°角。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所述圆偏振板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λ/4相位差板(107)具有反向波长色散特性。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所述圆偏振板的制造方法,其中
执行所述粘合步骤,同时将透明保护板粘合到所述线性偏振板(108)的主表面,其中所述线性偏振板(108)的所述主表面和要被粘合到所述λ/4相位差板(107)的所述主表面相对。
31.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所述圆偏振板的制造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粘合步骤之后,绕成卷筒形状的步骤。
32.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所述圆偏振板的制造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粘合步骤之后,切取其一侧相对于所述纵向方向倾斜的基本为矩形的形状的步骤。
33.一种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板的制造方法,包括:
圆偏振板粘合步骤,将圆偏振板(15)粘合到大型液晶显示单元基底(11)的主表面,其中所述大型液晶显示单元基底(11)配备有多个单个液晶显示单元(10),每个所述单个液晶显示单元(10)具有填充有液晶的两个基板之间的封闭空间;和
在所述圆偏振板粘合步骤之后,通过切割所述大型液晶显示单元基底(11),切取所述单个液晶显示单元(10)的步骤。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所述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板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圆偏振板粘合步骤使用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制造方法制造出的所述圆偏振板(115)。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391465/2003 | 2003-11-20 | ||
JP391330/2003 | 2003-11-20 | ||
JP2003391330 | 2003-11-20 | ||
JP2003391465 | 2003-11-20 | ||
PCT/JP2004/015465 WO2005050269A1 (ja) | 2003-11-20 | 2004-10-20 | 円偏光板、垂直配向型の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2139776A Division CN101382617B (zh) | 2003-11-20 | 2004-10-20 | 圆偏振板、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
CN2008102139808A Division CN101382618B (zh) | 2003-11-20 | 2004-10-20 | 圆偏振板、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82858A true CN1882858A (zh) | 2006-12-20 |
CN100460898C CN100460898C (zh) | 2009-02-11 |
Family
ID=34622190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21398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82618B (zh) | 2003-11-20 | 2004-10-20 | 圆偏振板、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
CN20081021397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82617B (zh) | 2003-11-20 | 2004-10-20 | 圆偏振板、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
CNB20048003443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0898C (zh) | 2003-11-20 | 2004-10-20 | 圆偏振板、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21398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82618B (zh) | 2003-11-20 | 2004-10-20 | 圆偏振板、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
CN20081021397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82617B (zh) | 2003-11-20 | 2004-10-20 | 圆偏振板、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688403B2 (zh) |
JP (1) | JPWO2005050269A1 (zh) |
KR (1) | KR100887057B1 (zh) |
CN (3) | CN101382618B (zh) |
TW (1) | TWI247922B (zh) |
WO (1) | WO2005050269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39685B (zh) * | 2007-12-21 | 2012-05-30 |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2879952A (zh) * | 2012-10-30 | 2013-01-16 |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一种垂直定向液晶显示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313368B (en) * | 2005-06-03 | 2009-08-11 |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KR101293564B1 (ko) | 2005-07-27 | 2013-08-06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표시장치 |
JP4798366B2 (ja) * | 2005-08-04 | 2011-10-19 |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 反射型液晶表示素子及び投射型表示装置 |
US7643053B2 (en) * | 2005-08-04 | 2010-01-05 |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 Re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proj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TWI398705B (zh) * | 2005-11-04 | 2013-06-11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 顯示裝置 |
WO2007063782A1 (en) * | 2005-11-30 | 2007-06-07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JP2007155970A (ja) * | 2005-12-02 | 2007-06-21 |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 楕円偏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7171756A (ja) * | 2005-12-26 | 2007-07-05 | Teijin Ltd | 位相差フィルム |
EP1804114B1 (en) | 2005-12-28 | 2014-03-05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EP1832915B1 (en) * | 2006-01-31 | 2012-04-18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with improved contrast |
EP1816508A1 (en) | 2006-02-02 | 2007-08-08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KR20070081661A (ko) * | 2006-02-13 | 2007-08-1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액정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에 의해 제조된 액정표시 장치 |
EP1826606B1 (en) | 2006-02-24 | 2012-12-26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EP1826605A1 (en) | 2006-02-24 | 2007-08-29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JP2007328221A (ja) * | 2006-06-09 | 2007-12-20 | Nitto Denko Corp | 液晶パネル、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US20080252827A1 (en) * | 2007-04-11 | 2008-10-16 |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 Laminated optical film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
US7851804B2 (en) | 2007-05-17 | 2010-12-14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JP5194621B2 (ja) * | 2007-08-02 | 2013-05-08 |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JP5644064B2 (ja) * | 2009-06-09 | 2014-12-24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偏光板 |
JP4888853B2 (ja) | 2009-11-12 | 2012-02-29 | 学校法人慶應義塾 | 液晶表示装置の視認性改善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
EP2824506B1 (en) | 2010-06-22 | 2020-05-20 | Toyobo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polarizer and protective film |
JP5243514B2 (ja) * | 2010-11-12 | 2013-07-24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CN103649791B (zh) | 2011-05-18 | 2016-03-02 | 东洋纺株式会社 | 适用于三维图像显示应对液晶显示装置的偏光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
CN106094091B (zh) | 2011-05-18 | 2019-03-15 | 东洋纺株式会社 | 偏光板和偏振片保护膜 |
KR101933220B1 (ko) * | 2011-07-07 | 2018-12-27 |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 편광 소자, 원편광판 및 이들의 제조 방법 |
JP6171276B2 (ja) * | 2011-07-12 | 2017-08-02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偏光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12037899A (ja) * | 2011-09-22 | 2012-02-23 | Teijin Ltd | 黒表示時における液晶表示装置の光漏れ抑制方法 |
JP5553067B2 (ja) * | 2011-10-07 | 2014-07-16 |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 長尺の延伸フィルム、長尺の積層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2013097041A (ja) * | 2011-10-28 | 2013-05-20 | Dic Corp |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保護フィルム |
US9513421B2 (en) * | 2013-05-10 | 2016-12-0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ultilayered optical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
CN103267994B (zh) * | 2013-05-22 | 2015-06-17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偏光器件、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JP6333521B2 (ja) * | 2013-06-10 | 2018-05-30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光学部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JP6310647B2 (ja) * | 2013-06-10 | 2018-04-11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光学部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KR102223121B1 (ko) * | 2013-08-09 | 2021-03-05 |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장척 위상차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
KR102329698B1 (ko) * | 2013-08-09 | 2021-11-23 |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장척 원편광판의 제조 방법 및 장척 원편광판 |
KR20150093591A (ko) * | 2014-02-07 | 2015-08-18 |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장척 편광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
KR20150113886A (ko) | 2014-03-31 | 2015-10-08 |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 광학 필름, 편광판, 및 광학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
KR102239168B1 (ko) | 2014-08-22 | 2021-04-12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광학 유닛, 광학 유닛의 제조 방법 |
FR3026196B1 (fr) * | 2014-09-22 | 2016-12-02 | Thales Sa | Systeme de visualisation semi-transparent monoculaire |
JP6640847B2 (ja) | 2015-05-29 | 2020-02-05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
KR102465149B1 (ko) * | 2015-11-30 | 2022-11-0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CN108292059B (zh) * | 2015-12-17 | 2022-09-27 |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装置 |
JP2022504675A (ja) | 2018-10-12 | 2022-01-13 | ゲイリー シャープ イノベーションズ リミテッド ライアビリティ カンパニー | 角度感受性の透過率を有する偏光系フィル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90309A (ja) | 1995-09-28 | 1997-04-04 | Casio Comput Co Ltd |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H10206631A (ja) * | 1997-01-27 | 1998-08-07 | Sekisui Chem Co Ltd | 楕円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
US6295109B1 (en) * | 1997-12-26 | 2001-09-25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LCD with plurality of pixels having reflective and transmissive regions |
JPH11212077A (ja) | 1998-01-21 | 1999-08-06 | Seiko Epson Corp | 入力機能付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
JPH11271761A (ja) * | 1998-03-25 | 1999-10-08 | Rohm Co Ltd | 液晶表示パネルの製法 |
JP2000009912A (ja) * | 1998-06-25 | 2000-01-14 | Nitto Denko Corp | 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位相差板 |
JP3459779B2 (ja) | 1998-10-30 | 2003-10-27 | 帝人株式会社 | 位相差板 |
JP2000231108A (ja) | 1999-02-10 | 2000-08-22 | Citizen Watch Co Ltd | 液晶表示装置 |
JP3769995B2 (ja) | 1999-09-06 | 2006-04-2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晶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2001350131A (ja) | 2000-06-07 | 2001-12-21 | Casio Comput Co Ltd | 液晶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
JP2002023151A (ja) * | 2000-07-12 | 2002-01-23 | Toshiba Corp | 偏光板を備える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
JP2002040443A (ja) | 2000-07-25 | 2002-02-06 | Toshiba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2003057635A (ja) | 2001-08-16 | 2003-02-26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KR100863165B1 (ko) * | 2001-08-29 | 2008-10-13 |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 광학적 보상 필름의 제공 방법, 광학적 보상 필름, 원형편광 플레이트 및 액정 디스플레이 |
JP4714389B2 (ja) * | 2001-09-19 | 2011-06-29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光学補償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JP2003121642A (ja) | 2001-10-10 | 2003-04-23 | Nitto Denko Corp | 広視角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AU2002343217A1 (en) * | 2001-11-07 | 2003-05-19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Polarizing plate,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the same |
JP2003227925A (ja) | 2001-11-29 | 2003-08-15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偏光板、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3232922A (ja) | 2002-02-08 | 2003-08-22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US6824838B2 (en) * | 2002-03-11 | 2004-11-30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Retarders and circular polarizers |
JP2004004563A (ja) | 2002-03-27 | 2004-01-08 | Fujitsu Display Technologies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用基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
WO2004027464A1 (ja) * | 2002-09-19 | 2004-04-01 |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 回折光学素子とその形成方法 |
-
2004
- 2004-10-20 US US10/575,990 patent/US768840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10-20 CN CN2008102139808A patent/CN10138261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10-20 JP JP2005515559A patent/JPWO2005050269A1/ja active Pending
- 2004-10-20 KR KR1020067012087A patent/KR100887057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4-10-20 CN CN2008102139776A patent/CN10138261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10-20 CN CNB2004800344390A patent/CN10046089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10-20 WO PCT/JP2004/015465 patent/WO200505026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4-11-16 TW TW093135123A patent/TWI247922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39685B (zh) * | 2007-12-21 | 2012-05-30 |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2879952A (zh) * | 2012-10-30 | 2013-01-16 |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一种垂直定向液晶显示器 |
CN102879952B (zh) * | 2012-10-30 | 2015-12-02 |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一种垂直定向液晶显示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460898C (zh) | 2009-02-11 |
CN101382618A (zh) | 2009-03-11 |
TW200519428A (en) | 2005-06-16 |
CN101382617B (zh) | 2010-12-01 |
JPWO2005050269A1 (ja) | 2007-12-06 |
US7688403B2 (en) | 2010-03-30 |
CN101382618B (zh) | 2010-08-18 |
TWI247922B (en) | 2006-01-21 |
US20070054066A1 (en) | 2007-03-08 |
KR20060097051A (ko) | 2006-09-13 |
CN101382617A (zh) | 2009-03-11 |
WO2005050269A1 (ja) | 2005-06-02 |
KR100887057B1 (ko) | 2009-03-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882858A (zh) | 圆偏振板、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 |
CN2711770Y (zh) | 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163784C (zh) | 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 |
CN1106585C (zh)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184517C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CN1229675C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87437C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85345C (zh)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777834A (zh) | 包括使用+a-板和+c-板的视角补偿膜的平面内切换液晶显示器 | |
CN1603906A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CN1708723A (zh) | 具有光各向同性相的光补偿的电光式光调制元件 | |
CN1764867A (zh) | 使用聚降冰片烯基聚合物薄膜的垂直排列型液晶显示器 | |
CN1261799C (zh) | 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281157A (zh) | 具有宽视角的液晶显示器 | |
CN101052913A (zh) | 具有使用+a-膜和+c-膜的宽视补偿膜的垂直取向液晶显示器 | |
CN1143161C (zh) | 液晶显示器件 | |
CN1160592C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CN1601349A (zh) | 光学片组件和具有光学片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 |
CN1673816A (zh) | 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装置 | |
CN1201194C (zh) | 液晶显示器 | |
CN1779528A (zh) | 液晶显示器件 | |
CN101055366A (zh) | 光学补偿结构以及具有该光学补偿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 | |
CN1222810C (zh) | 显示装置 | |
CN1145829C (zh) | 反射型液晶显示元件 | |
CN1149431C (zh) | 液晶显示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211 Termination date: 20131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