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9824B - 空氣包裝裝置及其充氣閥和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氣包裝裝置及其充氣閥和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09824B TWI609824B TW104144722A TW104144722A TWI609824B TW I609824 B TWI609824 B TW I609824B TW 104144722 A TW104144722 A TW 104144722A TW 104144722 A TW104144722 A TW 104144722A TW I609824 B TWI609824 B TW I609824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membrane
- air
- film
- valve
- plenum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02—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protect contents from mechanical damage
- B65D81/03—Wrappers or envelopes with shock-absorbing properties, e.g. bubble film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5/00—Check valves
- F16K15/20—Check val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inflatable bodies, e.g. ty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ffer Packaging (AREA)
- Check Valves (AREA)
- Bag Frame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涉及包裝材料,尤其涉及空氣包裝裝置的改進的充氣閥。
充氣式空氣包裝裝置,因為其內部填充有空氣,所以緩衝性能強,而且運輸時可以不充氣,從而佔用空間小,在使用時可以現場充氣後再包裝待包裝物品,從而減小了運輸和儲存成本,所以這種空氣包裝裝置在市場上受到了廣泛的歡迎。
圖1至圖2示意了現有的空氣包裝裝置的結構,其包括熱封在一起的兩層外膜1A和1B,以及兩層較短的內膜2A和2B,其中兩層內膜2A和2B之間形成多個充氣通路2C並且在充氣完成後能自動密封,而且與兩層外膜1A和1B經熱封後使空氣包裝裝置形成多個充氣室1C。兩層外膜1A和1B再經一系列熱封而彎折使充氣結構形成各種所需形狀,從而用於容納包裝物品或者作為填充材料,為包裝物品提供空氣緩衝作用。
在這種現有技術中,充氣閥由兩層內膜2A和2B形成,如圖2中所示,在進氣端,內膜2A和外膜1A熱封在一起,內膜2B和外膜1B熱封在一起,並且兩層內膜2A和2B之間因為設置耐熱阻隔裝置而沒有熱封在一起從而形成充氣通路2C。充氣時,充氣時,空氣從主氣道1D到達充氣通路2C,並從充氣通路2C進入對應的充氣室1C,當充氣室1C中空氣達到預定壓力
時,氣室1C中的空氣會將兩層內膜2A和2B壓向外膜1A從而使兩層內膜2A和2B貼合在同一層外膜1C上實現自封閉效果,以防止充氣室1C中的空氣向外滲露。
然而,現有的這種充氣閥的結構存在著漏氣隱患,具體地,在進氣端,內膜2B和外膜1B通過熱封的方式連接在一起,熱熔接的方式會使內膜2B和外膜1B在熱封的位置產生薄膜變硬並且脆化,從而內膜2B和外膜1B是脆弱性連接,當所述充氣室1C中具有較大的空氣壓力時,空氣可能會進入內膜2B和外膜1B之間將其連接處衝開而從內膜2B和外膜1B之間向外洩露,即內膜2B和外膜1B連接熱封處存在被撕裂的風險,從而導致整個充氣包裝裝置不能保壓而喪失空氣緩衝性能。
也就是說,在上述充氣閥結構中,因為空氣壓力對內膜2B的作用,使得三層薄膜即1A,2A和2B緊密貼合在一起,從而空氣不容易從兩層內膜2A和2B之間,以及內膜2A和外膜1A之間向外洩露。但是內膜2B和外膜1B之間卻容易因為熱熔接的斷裂而導致空氣洩露,從而使整個空氣包裝裝置報廢而不能使用。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空氣包裝裝置及其充氣閥,其中所述空氣包裝裝置包括兩層氣室膜和充氣閥,所述充氣閥包括形成進氣通道的兩層閥膜,以及額外的一層補強膜,補強膜設置在一層閥膜和一層所述氣室膜之間,從而防止所述充氣閥與所述氣室膜被撕裂。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空氣包裝裝置及其充氣閥,其中在充氣結束時,上下兩層閥膜貼附於下氣室膜以防止空氣洩露,
其中所述補強膜設置在上氣室膜與上閥膜之間以防止所述上氣室膜與所述上閥膜之間的連接斷裂而產生漏氣。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空氣包裝裝置及其充氣閥,其中增加的所述補強膜使得所述上氣室膜與所述上閥膜連接強度得到增強,從而在充氣單元中充入空氣時,空氣進入所述上氣室膜和所述補強膜之間或者所述補強膜與所述上閥膜之間時,因為所述補強膜兩側都有熱封在一起的薄膜,從而所述補強膜與兩層薄膜的連接處都不容易斷裂。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空氣包裝裝置及其充氣閥,其中所述補強膜遠端部與所述上閥膜熱封在一起,這樣,在充氣結束時,所述補強膜隨著兩層所述閥膜貼合於所述下氣室膜,從而實現單向充氣和自封閉性能。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空氣包裝裝置及其充氣閥,其中所述補強膜比所述上閥膜短並且與所述上閥膜之間形成補強通道,這樣,即使空氣反滲時,會進入所述上閥膜與所述補強膜之間的所述補強通道,從而進一步地推壓所述上閥膜以貼合於所述下閥膜,從而起到進一步地對所述上下閥膜之間的所述進氣通道的密封作用。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空氣包裝裝置及其充氣閥,其中所述補強膜鄰近所述進氣通道入口的近端部進一步地向外延伸,並且可以與所述下氣室膜形成進氣主通道,這樣所述上氣室膜不需要延伸至與所述下氣室膜平齊,這樣可以節省所述上氣室膜的材料,從而節省成本。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空氣包裝裝置及其充氣
閥,其中與現有技術中形成充氣閥的膜片都設置在兩片外膜之間以形成內膜完全不同,本發明的提供所述補強膜並沒有完全地設置在所述氣室膜之內,而是可以作為暴露在外面的薄膜,從而本發明提供了完全不同的氣閥和空氣包裝結構。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空氣包裝裝置及其充氣閥,其中所述空氣包裝裝置適合於作為空氣緩衝材料,以對其所支撐的物品提供緩衝作用或填充到其他包裝裝置如包裝盒或包裝箱中以起到對包裝物品的緩衝保護作用,或者所述空氣包裝裝置適合於直接存儲包裝物品,以在所述包裝物品周圍提供緩衝效果,從而本發明的空氣包裝裝置應用廣泛。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空氣包裝裝置及其充氣閥,其中所述空氣包裝裝置和所述充氣閥的結構和製作工藝簡單,成本低廉而且又環保,適合廣泛應用于現代物流包裝。
為達到以上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空氣包裝裝置,其包括:一可充氣主體,其包括互相疊合的一上氣室膜和一下氣室膜,以形成至少一充氣單元,各個所述充氣單元具有一充氣室;以及一充氣閥,其包括互相疊合的一上閥膜,一下閥膜和一補強膜,其中所述上閥膜,所述下閥膜和所述補強膜與所述上氣室膜和所述下氣室膜經一系列熱封連接以使所述上下閥膜之間形成至少一進氣通道,所述進氣通道用於向所述充氣室充氣,其中充氣結束後,所述上閥膜和所述下閥膜貼附於所述下氣室膜以封閉所述進氣通道從而實現自封閉功能,並且所述補強膜設置在所述上閥膜和所述上氣室膜之間以增強所述上閥膜和所述上氣室膜
之間的連接強度,以防止所述上閥膜被撕裂,從而進一步防止空氣洩露。
優選地,所述上氣室膜與鄰近所述進氣通道的進氣口的所述上閥膜的近端部和所述補強膜的近端部熱封在一起,所述下氣室膜與鄰近所述進氣通道的所述進氣口的所述下閥膜的近端部熱封在一起。
優選地,其中兩層所述閥膜中至少一層所述閥膜內表面設置有一耐熱阻隔物,且所述耐熱阻隔物設置於兩層所述閥膜之間,從而使得在熱封工藝中,使得兩層所述閥膜之間形成所述進氣通道。
優選地,還包括將所述上下閥膜遠端部熱封連接的一個或多個阻氣縫,所述阻氣縫阻止所述充氣室中空氣從所述進氣通道反滲。
優選地,所述阻氣縫進一步地將所述上下閥膜和所述補強膜與所述下氣室膜熱封連接,從而使充氣結束後,所述上下閥膜和所述補強膜貼附於所述下氣室膜以封閉所述進氣通道。
優選地,兩層所述氣室膜是兩張獨立的薄膜,或者由一張薄膜經對折而形成。
優選地,所述空氣包裝裝置進一步地通過一個或多個分隔縫形成多個所述充氣單元,每個所述充氣單元中形成至少一所述進氣通道。
優選地,裝置,其中所述氣室膜和所述閥膜和所述補強膜是柔性薄膜,其選自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和複合薄膜中的一種或幾種。
優選地,所述空氣包裝裝置還形成有與所述進氣通道相連通的主通道,充氣時,空氣進入所述主通道,然後分配進入各個所述充氣單元的所述充氣室。
優選地,所述主通道形成於所述上下氣室膜之間。
優選地,所述主通道形成於所述上下閥膜之間。
優選地,所述主通道形成於所述補強膜和所述下閥膜之間。
優選地,所述上下閥膜進一步地包括延伸於鄰近所述進氣口的其近端部的外延伸段,在所述外延伸段之間形成所述主通道,所述上下氣室膜不需要延伸至所述上下閥膜的所述外延伸段的位置。
優選地,所述下閥膜進一步地包括延伸於鄰近所述進氣口的其近端部的外延伸段,所述補強膜包括延伸於鄰近所述進氣口的其近端部的補強延伸段,其中在所述下閥膜的所述外延伸段和所述補強膜的所述補強延伸段之間形成所述主通道,所述上氣室膜不需要延伸至所述補強膜的所述補強延伸段的位置。
優選地,所述補強膜的遠端部未與所述上閥膜的遠端部對齊並在所述補強膜和所述上閥膜之間和所述上閥膜之間形成補強通道,從而進一步加強在充氣結束後對所述上下閥膜之間的所述進氣通道的密封作用。
優選地,所述空氣包裝裝置形成充氣緩衝墊。
優選地,所述空氣包裝裝置經一系列熱封和彎折後形成具有一容納腔的空氣包裝袋。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充氣閥,其適合於給空氣包裝裝置充氣,所述空氣包裝裝置包括一可充氣主體,其包括互相疊合的一兩層氣室膜,以形成至少一充氣單元,各個所述充氣單元具有一充氣室,其中所述充氣閥包括互相疊合兩層閥膜和一層補強膜,其中兩層
所述閥膜和所述補強膜與所述兩層氣室膜通過一系列熱封,使兩層所述閥膜之間形成用於向所述充氣室充氣的至少一進氣通道,並且在充氣結束後兩層所述閥膜貼附於其中一層所述氣室膜以封閉所述進氣通道,所述補強膜設置於另外一層氣室膜和一層所述閥膜之間。
優選地,兩層所述氣室膜包括一上氣室膜和一下氣室膜,兩層所述閥膜包括一上閥膜和一下閥膜,其中所述上氣室膜與鄰近所述進氣通道的進氣口的所述上閥膜的近端部和所述補強膜的近端部熱封在一起,所述下氣室膜與鄰近所述進氣通道的所述進氣口的所述下閥膜的近端部熱封在一起,並且所述補強膜設置在所述上閥膜和所述上氣室膜之間以增強所述上閥膜和所述上氣室膜之間的連接強度從而防止所述上閥膜被撕裂。
優選地,兩層所述閥膜中至少一層所述閥膜的所述內表面設置有一耐熱阻隔物,且所述耐熱阻隔物置於兩層所述閥膜之間,從而使得在熱封工藝中,使得兩層所述閥膜的兩層所述閥膜之間形成所述進氣通道。
優選地,還包括將所述上下閥膜熱封連接的一個或多個阻氣縫,所述阻氣縫阻止所述充氣室中空氣從所述進氣通道反滲。
優選地,所述阻氣縫進一步地將所述上下閥膜和所述補強膜與所述下氣室膜熱封連接,從而使充氣結束後,所述上下閥膜和所述補強膜貼附於所述下氣室膜以封閉所述進氣通道。
優選地,所述補強膜的遠端部未與所述上閥膜的遠端部對齊並在所述補強膜和所述上閥膜之間形成補強通道,從而進一步加強在充氣結束後對所述上下閥膜之間的所述進氣通道的密封作用。
優選地,所述上下閥膜和所述補強膜是柔性薄膜,其選自聚
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和複合薄膜中的一種或幾種。
本發明的空氣包裝裝置,其製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將五層薄膜互相疊合在一起,其中所述第一層薄膜和第五層薄膜形成上氣室膜和下氣室膜,第三層薄膜和第四層薄膜所述上閥膜和下閥膜,第二層薄膜形成補強膜,並且將耐熱阻隔物置於所述上閥膜和下閥膜之間;以及(b)藉由熱封步驟使所述五層薄膜形成具有一個或多個可充氣並且存儲氣體的充氣單元的可充氣主體,其中通過密封縫將其將所述上氣室膜和所述補強膜以及所述上閥膜的近端部熱封在一起,並且將所述下氣室膜與所述下閥膜的近端部熱封在一起,從而在所述上下閥膜之間形成所述進氣通道,當所述充氣單元的充氣室中達到預定氣壓時,所述上下閥膜貼附於所述下氣室閥膜從而封閉所述進氣通道,所述補強膜增強所述上氣室膜和所述上閥膜之間的連接強度以防止所述上閥膜被撕裂。
優選地,所述上下氣室膜互相重疊地排列並且所述上下氣室膜之間形成用於向各個所述進氣通道充氣的主通道。
優選地,所述上下閥膜的外延伸段延伸至所述上下氣室膜的外部,並且將所述上下閥膜的外延伸段互相疊合地排列以形成用於向各個所述進氣通道充氣的主通道。
優選地,所述補強膜的補強延伸段與所述下氣室膜疊合地排列以形成用於向各個所述進氣通道充氣的主通道。
優選地,所述補強膜的補強延伸段與所述下閥膜的外延伸段
疊合地排列以形成用於向各個所述進氣通道充氣的主通道。
優選地,所述的製造方法還包括步驟:通過多列互相間隔的分隔縫將所述五層薄膜熱封,以形成多個所述充氣單元,各個所述充氣單元中形成至少一所述進氣通道。
優選地,所述的製造方法還包括步驟:通過一列或多列彎折縫的熱封,將兩層所述氣室膜熱封連接,並且使各個所述充氣單元形成互相連接並且互相連通的多個子充氣單元,從而沿著所述彎折縫彎折,使所述可充氣主體形成多個充氣側壁,所述充氣側壁界定形成用於容納包裝物品的容納腔。
優選地,所述的製造方法中還包括步驟:使所述補強膜的遠端部相對於所述上閥膜的遠端部縮進並在所述補強膜和所述上閥膜之間形成補強通道,從而進一步加強在充氣結束後對所述上下閥膜之間的所述進氣通道的密封作用。
11‧‧‧上氣室膜
12‧‧‧下氣室膜
13‧‧‧充氣單元
14‧‧‧充氣室
15‧‧‧主通道
21‧‧‧上閥膜
211‧‧‧近端部
212‧‧‧遠端部
22‧‧‧下閥膜
221‧‧‧近端部
222‧‧‧遠端部
231‧‧‧近端部
232‧‧‧遠端部
24‧‧‧進氣通道
241‧‧‧進氣口
32‧‧‧密封縫
33‧‧‧阻氣縫
38‧‧‧連接縫
圖1是是現有技術的空氣包裝裝置的結構局部示意圖。
圖2是現有技術的空氣包裝裝置的充氣閥的截面示意圖。
圖3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的空氣包裝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A是根據本發明的上述優選實施例的空氣包裝裝置的充氣閥的沿圖3中A-A線的截面示意圖。
圖4B是根據本發明的上述優選實施例的空氣包裝裝置的充氣閥的沿圖3中B-B線的截面示意圖。
圖4C是根據本發明的上述優選實施例的空氣包裝裝置的充氣閥的另一種變形實施方式的截面示意圖。
圖5是根據本發明的上述優選實施例的空氣包裝裝置的充氣閥的圖4B中A處截面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6是根據本發明的上述優選實施例的空氣包裝裝置的充氣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7根據本發明的上述優選實施例的空氣包裝裝置的充氣後的結構示意圖。
圖8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優選實施例的空氣包裝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9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優選實施例的空氣包裝裝置的展開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根據本發明的上述優選實施例的空氣包裝裝置的充氣閥的變形實施方式沿圖9中C-C線截面示意圖。
圖11是根據本發明的上述優選實施例的空氣包裝裝置的充氣閥的另一種變形實施方式的截面示意圖。
圖12是根據本發明的上述優選實施例的空氣包裝裝置的充氣閥的另一種變形實施方式的截面示意圖。
以下描述用於揭露本發明以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本發明。以下描述中的優選實施例只作為舉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想到其他顯而易見的變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可以應用於其
他實施方案、變形方案、改進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沒有背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的其他技術方案。
如圖3至圖7所示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的空氣包裝裝置,其具有可充氣結構,以在充氣後可以為各種包裝物品如電子產品、食品、醫藥產品、化工原料、生物材料、塑膠陶瓷、快速消費品等提供空氣緩衝效果,而且在未使用時,可以不充氣而方便存儲和運輸,在使用時再現場充氣,從而使用非常方便。
在本發明的這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空氣包裝裝置可以實施為空氣緩衝材料,其在充氣後可以形成如圖7所示的充氣緩衝墊,從而為其支撐物提供空氣緩衝效果,或者作為填充材料放置在其他包裝裝置如包裝箱或包裝盒中,以為包裝物品提供空氣緩衝效果。
具體地,所述空氣包裝裝置包括至少一可充氣主體10,所述可充氣主體10包括兩層氣室膜,以用於形成至少一充氣單元13。所述空氣包裝裝置進一步地包括至少一充氣閥20,以用於向所述充氣單元13進行充氣。
為方便描述,兩層所述氣室膜中的一層所述氣室膜定義為上氣室膜11,另一層所述氣室膜定義為下氣室膜12。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上下氣室膜11和12的上下位置關係是相對的,在實際應用中,所述上氣室膜11可能位於所述下氣室膜12的下方,所述下氣室膜12可能位於所述上氣室膜11的上方。
所述充氣單元13主要由兩層氣室膜即上氣室膜11和下氣室膜12經熱封形成,所述上氣室膜11和所述下氣室膜12可以是兩層柔性薄膜,其可以由各種合適的薄膜材料製成,如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
烯薄膜、聚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或複合薄膜等。本發明在這方面並不受到限制,只要是合適的柔性薄膜即可。所述上氣室膜11和所述下氣室膜12相互重疊並經熱封後形成所述充氣單元13的用於儲存空氣的充氣室14。
所述充氣閥20用於向所述充氣單元13充氣,即充氣時,氣體如空氣從所述充氣閥20中進入各個所述充氣單元13中的所述充氣室14,當所述充氣室14中的氣壓達到要求後停止充氣。這樣所述空氣包裝裝置呈充氣狀態,從而可以提供空氣緩衝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發明的這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充氣閥20是單向充氣閥,即在充氣時,當所述充氣室14中的氣壓達到預定程度後,所述充氣室14中的氣壓會使所述充氣閥20處於關閉狀態,而不能再繼續充氣,並且所述充氣室14中的空氣也不容易從所述充氣閥20洩露。
更具體地,所述充氣閥20包括兩層閥膜21和22和至少一層補強膜23。類似地,兩層閥膜21和22分別定義為上閥膜21和下閥膜22,其中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上下閥膜21和22的上下位置關係是相對的,在實際應用中,所述上閥膜21也可能位於所述下閥膜22的下方,所述下閥膜22也可能位於所述上閥膜21的上方。
類似地,所述上閥膜21和所述下閥膜22以及所述補強膜23可以是三層柔性薄膜,其可以由各種合適的薄膜材料製成,如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或複合薄膜等,本發明在這方面也並不受到限制,只要是合適的柔性薄膜即可。
根據本發明的這個優選實施例,所述上閥膜21和所述下閥膜22互相疊合,並且與所述上氣室膜11和所述下氣室膜12經適當的排列後再經
過一系列合適的熱封縫30形成可充氣結構,所述熱封縫通過合適的熱封工藝完成,以將兩層或多層薄膜在需要的位置進行熱封。
上述五層薄膜經熱封後形成內部的可儲氣空間,並且形成一主通道15,其具有一充氣口151,其中當有充氣設備的充氣嘴40從所述充氣口151進入所述主通道15,從而所述可充氣主體10適合於經由所述主通道15進行充氣操作。
更具體地,所述上閥膜21和所述下閥膜22經疊合併熱封後形成至少一進氣通道24,並且在進氣端形成用於充氣的一進氣口241,其中所述進氣通道24和所述主通道15相連通。在充氣時,使用者可以利用充氣設備40如充氣泵從所述充氣口151向所述空氣包裝裝置充氣,這時空氣從所述充氣口151進入所述主通道15,並從所述主通道15經由各個所述進氣口141進入所述進氣通道24,從而向所述充氣單元13進行充氣,以使各個所述充氣室14內充入預定量的空氣。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熱封縫30可以包括多個互相間隔的分隔縫31,這樣兩個或多個充氣單元13並排排列並且相連接以形成所述可充氣主體10,其中所述充氣閥20形成有對應每個所述充氣單元13的所述進氣通道24。換句話說,各個所述充氣單元13可以獨立地充氣,在相鄰兩所述充氣單元13之間形成延長的所述分隔縫31,其可以實施為相鄰兩所述充氣單元13之間的熱封線,從而藉由這些分隔縫31可以形成多個單獨的充氣室14。這樣在一個所述充氣單元13被損壞而漏氣時,其他的所述充氣單元13可以不受影響。當然,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充氣單元13也可以互相連通,這樣只需要一個充氣閥20形成的一個所述進氣通道24,就可以對所有所述充氣單元11
充氣。也就是說,本發明的所述空氣包裝裝置可以通過所述上氣室膜11和所述下氣室膜12的熱封形成多個所述充氣單元13。
在這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充氣閥20對應多個所述充氣單元13形成多個所述進氣通道24,也即是說,所述分隔縫31在熱封兩層氣室膜11和12時也一併熱封兩層閥膜21和22和補強膜23,從而將五層薄膜熱封在一起而形成多個所述進氣通道24和多個所述充氣室14,每個所述進氣通道24適合於向對應的所述充氣室14進行充氣。
值得一提的是,多個互相間隔的所述分隔縫31可以等間距地排列,以形成氣室直徑相同的多個所述充氣單元13,當然也可以不等間距地排列,以形成氣室直徑不相同的多個所述充氣單元13。多個互相間隔的所述分隔縫31可以互相平行地排列,也可能預定數目的所述分隔縫31傾斜地排列,或在局部位置形成轉折等,本發明在這方面並不受到限制。各個所述充氣單元13中可以形成一個所述進氣通道24,在氣室直徑較大所述充氣單元13中,也可能會經熱封工藝而形成兩個或多個所述進氣通道24,從而提高充氣效率。
另外,因為每所述充氣單元13的形狀在充氣後可以變化,從而可充氣主體10可以製成各種形狀和尺寸。所述充氣單元13可以是條狀如橫向條狀和/或縱向條狀等,或塊狀,其形狀不受限制,在這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充氣單元13可以形成條狀。
在本發明中,所述補強膜23設置在所述上氣室膜11和所述上閥膜21之間,以增強所述上氣室膜11和所述上閥膜21之間的連接強度。更具體地,所述上閥膜21具有鄰近所述進氣口241的近端部211,以及遠離所述進
氣口241的遠端部212。所述補強膜23在鄰近所述進氣口241的位置具有近端部231,以及遠離所述進氣口241的遠端部232。其中所述上閥膜21的近端部211與所述補強膜23的近端部231與所述上氣室膜11熱封在一起,從而在所述充氣閥20的近端部,所述上氣室膜11和所述上閥膜21的連接強度通過所述補強膜23的設置而得到加強。
也就說,在所述充氣閥20的近端部,三層薄膜11,21和23熱封在一起,從而所述上氣室膜11和所述上閥膜21不容易斷裂。所述上閥膜21和所述上氣室膜11之間通過增強一層起到加強作用的所述補強膜23,從而使兩者的連接更穩固。從另外一方面說,所述補強膜23的近端部231上下側分別與所述上氣室膜11和所述上閥膜21熱封在一起,這樣,所述補強膜23與所述上氣室膜11之間的連接會由所述上閥膜21在其底側起到加強穩固作用,從而防止所述補強膜23與所述上氣室膜11之間產生斷裂。而所述補強膜23與所述上閥膜21之間的連接會由所述上氣室膜11在其上側起到加強穩固作用,從而防止所述補強膜23與所述上閥膜21之間產生斷裂。
在充氣操作時,空氣從所述進氣口241經由所述進氣通道24進入所述充氣室14,當所述充氣室24中達到足夠大的氣壓時,兩層所述閥膜21和22貼附於其中一層所述氣室膜如所述下氣室膜12,從而封閉所述進氣通道24,以防止空氣從所述進氣通道24反滲。在現有技術中,內膜2B和外膜1B的連接處可能會產生脆裂,氣柱內的空氣還可能經由內膜2B和外膜1B之間向外洩露,導致失去空氣緩衝性能。而且,當內膜2B和外膜1B的連接處發生撕裂後,內膜連接處的撕裂導致氣柱內的空氣會經由兩層內膜之間的進氣通路處洩漏。
而在本發明中,因為所述上閥膜21和所述補強膜23的近端部211和231都與所述上氣室膜11熱封在一起,從而增強了連接強度,從而進一步地保證了所述空氣包裝裝置的氣密性能。
另外,所述補強膜23的遠端部232和所述上閥膜21的遠端部211熱封連接在一起,這樣,在充氣完成時,空氣壓力作用於所述補強膜23,從而將所述補強膜23,所述上下閥膜21和22一起壓向所述下氣室膜12,從而使四層薄膜疊合在一起而封閉所述進氣通道24從而防止漏氣。優選地,類似所述補強膜23和所述上閥膜21,所述下閥膜22具有近端部221和遠端部222,所述上閥膜22的近端部221與所述下氣室膜12熱封在一起,所述下閥膜22的遠端部222與所述補強膜23的遠端部332和所述上閥膜21的遠端部212通過同樣的熱封連接於所述下氣室膜12,從而使所述充氣閥20的所述上下閥膜21和22以及所述補強膜23在充氣完成後能夠朝向同一氣室膜地,即朝向這個優選實施例中的所述下室膜12貼合,以依靠自身結構實現鎖氣封閉性能。
根據本發明的這個優選實施例,所述補強膜23和所述上閥膜21之間進一步地優選地形成補強通道25,從而起到加強的氣密性能。更具體地,如圖5所示,所述進氣通道24被排列成用於向所述充氣室14充入空氣以填充所述充氣單元13,直至通過所述充氣室14內的氣壓,使所述上下閥膜21和22的遠端部212和222重疊並密封以關閉所述進氣通道24。根據本優選實施例,當有氣體想要向外洩露時,空氣會從所述補強膜23的遠端部232和所述上閥膜22的遠端部222之間進入所述補強通道25,以產生補充氣壓,從而進一步密封所述進氣通道24,以補償所述上下閥膜21和22的密封效果的不足。也就是說,進入所述補強通道25的空氣會進一步地施壓給所述上下閥膜21
和22,從而實現上下閥膜21和22之間的所述進氣通道24的密封。
在這個實施例中,所述補強膜23的長度可以小於所述上閥膜21和所述下閥膜22的長度,從而當所述補強膜23重疊於所述上閥膜21和所述下閥膜22的近端時,所述充氣閥20的所述補強膜23的近端部231和所述上下閥膜21和22的近端部211和221疊合在一起,所述上閥膜21和所述下閥膜22的遠端部212和222可以重疊在一起,但所述補強膜23的遠端部231未與所述上閥膜21和所述下閥膜22的遠端部212和222完全對齊而重疊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補強膜23的長度定義為所述補強膜23的近邊緣和遠邊緣之間的距離。各個所述上閥膜21和所述下閥膜22的長度定義為所述上閥膜21和所述下閥膜22的近邊緣與遠邊緣之間的距離。
如圖5所示,所述補強通道25形成於所述補強膜23與所述上閥膜21之間,其中所述補強通道25具有一開放端面向所述充氣室14和一封閉端鄰近所述進氣口241。換句話說,所述補強通道25的近端為所述封閉端而所述補強通道25的遠端為所述開放端。
值得一提的是,當通過所述進氣通道24向所述充氣室14內充氣時,所述進氣通道24內的空氣流向與所述補強通道25的空氣流向相反。因此,空氣不會充入所述補強通道25。當空氣從所述充氣室14洩露回所述補強通道25時,空氣進入所述補強通道25以產生補充氣壓進一步密封所述進氣通道24,從而防止從所述進氣通道24漏氣。
下面,進一步地說明上述五層薄膜之間的熱封連接方式。如圖4A,圖4B和圖5中所示,所述熱封縫30進一步地包括密封縫32,其將所述上氣室膜11和所述補強膜23以及所述上閥膜21的近端部211熱封在一起,並
且將所述下氣室膜12與所述下閥膜22的近端部221熱封在一起。所述密封縫32可以由一次熱封工藝而形成,將通過一次熱封,完成五層薄膜上述的熱封連接方式。當然,根據需要,可能會提供一條或多條密封縫32。值得一提的是,在熱封工藝中,所述上下閥膜21和22中在近端附近設置有耐熱阻隔物26,從而所述上下閥膜21和22之間不會因為這次密封縫32的熱封而完全密封地熱封在一起,而是因為耐熱阻隔物26的存在而不熱封在一起從而不會關閉所述進氣口241,從而形成能夠充氣的所述進氣通道24。所述耐熱阻隔物26可以在完成熱封後取出,或者優選地,在這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耐熱阻隔物26可以是矽油、PVA、耐高溫搞抗粘油墨等手段,其印刷在所述上下閥膜21和22中其中一層閥膜的內表面,如所述上閥膜21的內表面並且朝向所述下閥膜22地設置,並且其表面對應需要印刷如耐高溫抗粘油墨的位置可以預先經過電暈處理,從而使所述耐高溫油墨的粘貼更穩固。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耐熱阻隔物26不需要完全延伸至所述上下閥膜21和22的遠端部212和222。所述上下閥膜21和22以及所述補強膜23在遠端進一步地通過阻氣縫33熱封連接在一起,並且所述阻氣縫33進一步地將所述上下閥膜21和22以及所述補強膜23的遠端部212、222和232與所述下氣室膜12熱封連接而不與上氣室膜11連接,從而在所述充氣室14內達到預定氣壓後,空氣壓力的作用使得所述充氣閥20的這三層薄膜21、22和23貼附於所述下氣室膜12。
所述阻氣縫33的形狀可以各式各樣,並且可以使所上下閥膜21和22的遠端部212和222之間形成迂回通道,這樣所述充氣室14的空氣也不容易繞過所述阻氣縫33進入由所述耐高溫阻隔物25而形成的所述進氣通道
24。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阻氣縫33只在各個所述充氣單元13沿著其寬度方向的局部區域設置,而不會完全將各個所述充氣單元13沿橫向方向完全密封從而導致不能進氣。
所述熱封縫30還包括對應於各個所述進氣通道24兩側的側向密封縫34,其將所述下氣室膜12與所述上下閥膜21和22以及所述補強膜23熱封在一起,從而形成所述進氣通道24的側壁。所述進氣通道24的寬度由所述兩側向密封縫34界定。具體地,所述兩側向密封縫34可以為兩傾斜熱封線,從而所述進氣通道24的寬度從所述進氣口241向所述充氣室14遞減。換句話說,所述進氣通道24的近開放端為一較大的開放端,而所述進氣通道24的遠開放端為一錐形開放端並與所述充氣室14連通。所述錐形的進氣通道24進一步避免空氣從所述充氣室14洩露到所述進氣口241。
如圖3和圖4A中所示,在這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上閥膜21和所述下閥膜22延伸進入所述上氣室膜11和所述下氣室膜12形成的所述主通道15中,所述充氣閥20進一步地分別通過一連接縫38與所述上氣室膜11和所述下氣室膜12熱封在一起。所述連接縫38可以是通過一次熱封即可成形,也就是說通過熱壓模具將上述五層膜在其上下兩側執行熱封壓合操作,這樣在上下兩側,所述上氣室膜11和所述上閥膜21通過所述連接縫38熱封接合在一起,所述下閥膜22和所述下氣室膜12以及所述補強膜23也通過所述連接縫38熱封接合在一起。而所述印刷阻隔物25延伸至與所述上下閥膜21和22邊緣平齊,這樣,在執行熱封形成所述連接縫38的過程中,所述上下閥膜21和22不會熱封在一起,從而不會影響所述進氣口241的形成,以使所述主通道15和所述進氣通道24相連通。如圖3所示,所述空氣包裝裝置可以
包括一列呈點狀排列的所述連接縫38,各個所述連接縫38位於對應的各個所述印刷阻隔物25的端部。
如圖4C中所示,根據另外的變形實施方式,所述補強膜23可以沒有延伸進入所述主通道15中,這樣,所述連接縫38分別將所述上閥膜21和所述上氣室膜11熱封連接,和將所述下閥膜22和所述下氣室膜12熱封連接。所述補強膜23使得所述下閥膜22和所述下氣室膜12的連接強度加強。
值得一提的是,當充氣時空氣進入所述主通道15,所述上下氣室膜11和12膨脹會因為所述連接縫38的設置而相應地分別拉動所述上下閥膜21和22一起膨脹,從而方便打開所述進氣口241。
為了制得所述空氣包裝裝置,本發明還提供一種製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將五層薄膜互相疊合在一起,其中第一層薄膜和第五層薄膜形成所述上氣室膜11和所述下氣室膜12,第三層薄膜和第四層薄膜形成所述上閥膜21和所述下閥膜22,第二層薄膜形成所述補強膜23,並且將耐熱阻隔物26置於所述上閥膜21和所述下閥膜22之間;藉由熱封步驟使所述五層薄膜形成具有一個或多個可充氣並且存儲氣體的所述充氣單元13的所述可充氣主體10,其中通過所述密封縫32將其將所述上氣室膜11和所述補強膜23以及所述上閥膜21的近端部211熱封在一起,並且將所述下氣室膜12與所述下閥膜22的近端部221熱封在一起,從而在所述上下閥膜21和22之間形成所述進氣通道24,當所述充氣單元13的充氣室14中達到預定氣壓時,所述上下閥膜21和22貼附於所述下氣室閥膜12從而實現自封閉,所述補強膜23增強所述上氣室膜11和所述上閥膜21之間的連接強度以防止空氣從所述上氣室膜11和所述上閥膜21之間洩露。
在這個優選實施例,還可能包括通過所述分隔縫31處的熱封步驟使所述可充氣主體10形成多個並排排列的所述充氣單元13,各個所述充氣單元13可以具有對應的所述進氣通道24,從而實現互不干擾,單獨充氣。
整個可充氣主體10還有其他邊界熱封縫35等,並且形成主通道15及充氣口151,所述主通道15相當於形成一個分配通路。當充氣時,充氣設備40的充氣嘴進入所述充氣口151,空氣從所述主通道15經由各個所述進氣口241進入各個所述進氣通道24,從而充入各個所述充氣單元13的所述充氣室14中。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熱封工藝中,熱封操作中可以採用同一個模具一次熱封成型,也可能按次序在不同模具中進行熱封操作。
如圖8至圖10所示是根據本發明的另外一種優選實施例的空氣包裝裝置及其充氣閥20。在這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空氣包裝裝置不僅僅是一種填充材料,而是經過將薄膜的熱封和彎折後形成容納腔16,從而可以直接將包裝物品容納在所述容納腔16從而所述空氣包裝裝置得以在所述包裝物品周圍提供空氣緩衝效果,從而作為空氣包裝袋使用。所述空氣包裝裝置的形狀和尺寸等可以根據需要而設計。
更具體地,類似地,所述空氣包裝裝置也包括由兩層所述氣室膜11和12形成的可充氣主體10,以及三層所述閥膜21、22和23形成的所述充氣閥20,所述充氣閥20用於向所述可充氣主體10的各個所述充氣單元13充氣。
在圖8和圖9所示的例子中,所述空氣包裝裝置可以形成一個U型包裝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這裡所舉的例子只作為示例而並不限制本發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需要設計具有所述容納腔16的
其他類型的空氣包裝袋。
在這個優選實施例中,如圖10中所示,所述補強膜23在近端進一步地包括延伸於所述近端部231的補強延伸段233,這樣所述補強膜23和所述下氣室膜12之間形成所述主通道15,從而充氣時,空氣從所述補強膜23和所述下氣室膜12之間的所述主通道15,然後經由對應的各個所述進氣通道24進入各個所述充氣單元13的充氣室14。
因為所述補強膜23具有所述補強延伸段233,從而所述上氣室膜11可以節省一部分材料。這樣,所述補強延伸段233相當於可以在暴露在最外側,而不是類似上述第一個實施例中位於兩層所述氣室膜11和12內部。即所述上氣室膜11的近端部與所述補強膜23和所述上閥膜21和近端部231和211熱封在一起,而不延伸至所述補強膜23的所述補強延伸段233的位置。所述補強膜23的所述延伸段233與所述下氣室膜12的近端部相疊合。
所述可充氣主體10的每個所述充氣單元13分別具有多個彎折縫36,如圖11中所示,每個所述充氣單元13可以具有兩個彎折縫36,從而將各個所述充氣單元13分成三個互相連接並且互相連通的子充氣單元131。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所述充氣單元11的所述彎折縫36的位置對應,也就是說,所述可充氣主體10相當於具有兩列互相間隔地設置的彎折縫36,設置在多個所述充氣單元13的所述彎折縫104沿著直線排列,但是並不是連續的,從而相鄰兩列所述彎折縫104之間形成一個可充氣側壁,從而使所述具有空氣緩衝性能的包裝盒形成了多個側壁,這些側壁包圍出經彎折後形成所述容納腔16,以用於容納包裝物品。也可以說,所述可充氣主體10具有多列用於彎折的彎折縫36,其可以排列成互相間隔地設置的節點線,從而沿著這
些列彎折縫36可以將這些充氣單元13進行彎折,使所述可充氣主體10的這些子充氣單元131分別形成多個氣室側壁。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可充氣主體10的所述彎折縫36的列數可以根據需要設置,從而得到理想數量的所述氣室側壁。
進一步地,各個所述彎折縫36設置在對應的所述充氣單元13的中間位置,並且與相鄰的兩個所述分隔縫31之間留有預定間隔,從而形成相鄰所述子充氣單元131之間的連通通道17,這樣在充氣時,空氣從各個所述進氣通道24進入各個所述充氣單元13時,可以分配至同一個所述充氣單元13的各個所述子充氣單元131。另外,所述彎折縫36也可以不設置在對應的所述充氣單元13的中間位置,而是與所述分隔縫31一體地成形,而將所述連通通道17形成在所述充氣單元13的中間位置。
另外,在這個優選實施例中,將所述可充氣主體10沿兩列所述彎折縫36彎折後,兩列所述彎折縫36之間的充氣側壁形成底側壁,而所述底側壁兩側分別形成前後側壁,所述前後側壁進一步地通過兩側的端封縫37地熱封,使所述可充氣主體10兩側得以熱封起來,從而形成了一端開口的所述容納腔16。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端封縫37可以連續的熱封縫也可以是間隔的熱封縫。所述端封縫37可以設置在所述可充氣主體10的最外側的所述分隔縫31上,也可以是最外側的所述分隔縫31和所述端封縫37在一次熱封中一起形成。或者,所述端封縫37也是區別於最外側的所述分隔縫31的另外的熱封縫。
所述空氣包裝裝置可以單獨使用,以用來給包裝物品提供空氣緩衝效果。也可以搭配其他包裝裝置如包裝箱或包裝盒使用,即包裝物
品可以放入所述空氣包裝裝置的所述容納腔16中,然後載有所述包裝物品的所述空氣包裝裝置再放入另外的包裝箱中,從而進一步給包裝物品提供保護的作用,以方便包裝物品的存儲和運輸。
如圖11所示是根據本發明的所述空氣包裝裝置及其充氣閥的另外的優選變形實施例。在這個實施例中,所述充氣閥20的所述上下閥膜21和22進一步分別包括延伸其近端部211和221的外延伸段213和223。所述外延伸段213和223之間可以形成所述主通道15,從而所述上下氣室膜11和12的長度得以減小。
在本發明的這個優選實施例中,向各個所述充氣室14充氣時,空氣只在兩層所述閥膜21和22之間進行分配,而不像圖1和圖2的現有技術中,會先進入兩層外膜1A和1B之間的主通道1D,然後再進入充氣通路2C。而在本發明中,空氣只進入兩層閥膜21和22之間,而不會受到兩層氣室膜11和12的影響,也不會進入某層閥膜與氣室膜之間,從而保證充氣的順暢性。
更具體地,在本發明的這個優選實施例中,不像圖1和圖2的現有技術中,兩層內膜2A和2B完全設置在兩層外膜1A和1B之間,本發明的所述充氣閥20的兩層所述閥膜21和22只是部分地與兩層所述氣室膜11和12相互疊合。如圖11中所示,所述上閥膜21與所述上氣室膜11部分地疊合,所述下閥膜22與所述第二氣室膜22部分地疊合。
也就是說,在本發明中,所述氣室膜11和12並沒有延伸至所述主通道15的位置,而是從所述充氣閥20的局部位置疊合後熱封在一起。因為所述主通道15兩側分別只有一層所述外延伸段213和223,充氣時空氣進入
所述主通道15後,可以較容易地使兩層所述閥膜21和22的所述外延伸段213和223膨脹,從而打開進入各個所述充氣單元13的所述進氣通道24。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發明的這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充氣閥20的兩張閥膜21和22可以是獨立的薄膜,其互相疊合後再經熱封而形成所述主通道15和所述進氣通道24。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充氣閥20也可以僅由一張薄膜經對折而形成。在上述各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氣室膜11和12可以是獨立的薄膜,也可以是一張薄膜經對折而形成。
另外,參見圖12,所述主通道15也可以形成在所述補強膜23和所述下閥膜22之間,這樣所述上閥膜21不需要暴露在外部並節省材料。即所述補強膜23包括補強延伸段231,所述下閥膜22包括外延伸段223,所述主通道15形成在所述補強膜23的所述補強延伸段231和所述下閥膜22的所述外延伸段223之間,從而保證充氣順暢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圖10至圖12中所示的實施例中,不像圖1和圖2的現有技術中,空氣需要會先進入兩層外膜1A和1B之間的主通道1D,然後再進入充氣通路2C。也不像現有技術中,氣閥膜2A和2B都在兩層外膜1A和1B之間,而是所述充氣閥20至少一層膜可以延伸至暴露在所述氣室膜11和12的外部,並且可以用於形成所述主通道15。而且,也可以不需要第一個實施例中用於方便打開所述上下閥膜21和22之間的進氣口241的所述連接縫38。
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圖中所示的本發明的實施例只作為舉例而並不限制本發明。本發明的目的已經完整並有效地實現。本發明的功能及結構原理已在實施例中展示和說明,在沒有背離所
述原理下,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可以有任何變形或修改。
11‧‧‧上氣室膜
12‧‧‧下氣室膜
13‧‧‧充氣單元
14‧‧‧充氣室
15‧‧‧主通道
21‧‧‧上閥膜
211‧‧‧近端部
212‧‧‧遠端部
22‧‧‧下閥膜
221‧‧‧近端部
222‧‧‧遠端部
231‧‧‧近端部
232‧‧‧遠端部
24‧‧‧進氣通道
241‧‧‧進氣口
32‧‧‧密封縫
33‧‧‧阻氣縫
38‧‧‧連接縫
Claims (17)
- 一種空氣包裝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一可充氣主體,其包括互相疊合的一上氣室膜和一下氣室膜,以形成至少一充氣單元,各個所述充氣單元具有一充氣室;以及一充氣閥,其包括互相疊合的一上閥膜,一下閥膜和一補強膜,其中所述上閥膜,所述下閥膜和所述補強膜與所述上氣室膜和所述下氣室膜經一系列熱封連接以使所述上下閥膜之間形成至少一進氣通道,所述進氣通道用於向所述充氣室充氣,其中充氣結束後,所述上閥膜和所述下閥膜貼附於所述下氣室膜以封閉所述進氣通道從而實現自封閉功能,並且所述補強膜設置在所述上閥膜和所述上氣室膜之間以增強所述上閥膜和所述上氣室膜之間的連接強度以防止所述上閥膜被撕裂。
-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包裝裝置,其中所述上氣室膜與鄰近所述進氣通道的進氣口的所述上閥膜的近端部和所述補強膜的近端部熱封在一起,所述下氣室膜與鄰近所述進氣通道的所述進氣口的所述下閥膜的近端部熱封在一起。
-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氣包裝裝置,其中兩層所述閥膜中至少一層所述閥膜內表面設置有一耐熱阻隔物,從而使得在熱封工藝中,使得兩層所述閥膜之間形成所述進氣通道。
-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空氣包裝裝置,其中還包括將所述上下閥膜遠端部熱封連接的一個或多個阻氣縫,所述阻氣縫阻止所述充氣室中空氣從所述進氣通道反滲。
-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空氣包裝裝置,其中所述阻氣縫進一步地將所述上下閥膜和所述補強膜與所述下氣室膜熱封連接,從而使充氣結束後,所述上下閥膜和所述補強膜貼附於所述下氣室膜以封閉所述進氣通道。
- 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空氣包裝裝置,其中兩層所述氣室膜是兩張獨立的薄膜,或者由一張薄膜經對折而形成。
- 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空氣包裝裝置,其中所述空氣包裝裝置進一步地通過一個或多個分隔縫形成多個所述充氣單元,每個所述充氣單元中形成至少一所述進氣通道。
- 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空氣包裝裝置,其中所述氣室膜和所述閥膜和所述補強膜是柔性薄膜,其選自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和複合薄膜中的一種或幾種。
- 根據權利要求2至5中任一所述的空氣包裝裝置,其中所述空氣包裝裝置還形成有與所述進氣通道相連通的主通道,充氣時,空氣進入所述主通道,然後分配進入各個所述充氣單元的所述充氣室。
- 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空氣包裝裝置,其中所述主通道形成於所述上下氣室膜之間。
- 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空氣包裝裝置,其中所述主通道形成於所述上下閥膜之間。
- 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空氣包裝裝置,其中所述主通道形成於所述補強膜和所述下閥膜之間。
- 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氣包裝裝置,其中所述上下閥膜進一步地包括延伸於鄰近所述進氣口的其近端部的外延伸段,在所述外延伸段之間形成所述主通道,所述上下氣室膜不需要延伸至所述上下閥膜的所述外延伸段的位置。
- 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氣包裝裝置,其中所述下閥膜進一步地包括延伸於鄰近所述進氣口的其近端部的外延伸段,所述補強膜包括延伸於鄰近所述進氣口的其近端部的補強延伸段,其中在所述下閥膜的所述外延伸段和所述補強膜的所述補強延伸段之間形成所述主通道,所述上氣室膜不需要延伸至所述補強膜的所述補強延伸段的位置。
- 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空氣包裝裝置,其中所述補強膜的遠端部未與所述上閥膜的遠端部對齊並在所述補強膜和所述上閥膜之間和所述上閥膜之間形成補強通道,從而進一步加強在充氣結束後對所述上下閥膜之間的所述進氣通道的密封作用。
- 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空氣包裝裝置,其中所述空氣包裝裝置形成充氣緩衝墊。
- 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空氣包裝裝置,其中所述空氣包裝裝置經一系列熱封和彎折後形成具有一容納腔的空氣包裝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28205.4A CN105151529B (zh) | 2015-04-23 | 2015-04-23 |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充气阀和制造方法 |
CN201510196576.4A CN105083763B (zh) | 2015-04-23 | 2015-04-23 |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充气阀和制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704114A TW201704114A (zh) | 2017-02-01 |
TWI609824B true TWI609824B (zh) | 2018-01-01 |
Family
ID=54565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144722A TWI609824B (zh) | 2015-04-23 | 2015-12-31 | 空氣包裝裝置及其充氣閥和製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05151529B (zh) |
TW (1) | TWI609824B (zh) |
WO (1) | WO201616951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51529B (zh) * | 2015-04-23 | 2019-03-08 | 张嘉盈 |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充气阀和制造方法 |
CN106079585A (zh) * | 2016-05-30 | 2016-11-09 | 天津定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充气缓冲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充气方法 |
CN108657632B (zh) * | 2017-03-31 | 2024-07-12 |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充气包装装置及其包装方法 |
CN108382725A (zh) * | 2018-02-13 | 2018-08-10 | 惠州市合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双层静电吸附pe膜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271770A (zh) * | 2018-03-13 | 2019-09-24 |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充气包装装置和充气阀及其制造方法 |
CN109707879A (zh) * | 2019-03-01 | 2019-05-03 | 天津茂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气体逆止阀及其在气室包装结构中的应用 |
CN112239018A (zh) * | 2019-07-17 | 2021-01-19 |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气体缓冲包装装置 |
WO2021008586A1 (zh) * | 2019-07-17 | 2021-01-21 |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充气缓冲包装装置 |
CN110963167A (zh) * | 2019-12-06 | 2020-04-07 |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12841846A (zh) * | 2021-01-26 | 2021-05-28 | 深圳市伊可儿美容科技有限公司 | 化妆瓶 |
CN112793928A (zh) * | 2021-02-05 | 2021-05-14 | 格域包装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一种空气能气柱薄膜及一种气柱薄膜加工工艺 |
CN113085271B (zh) * | 2021-03-26 | 2022-11-18 | 上海唐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强度气柱袋、气柱膜及气柱袋加工工艺 |
CN113216394B (zh) * | 2021-05-20 | 2022-04-26 | 安徽省宝路钢结构有限公司 | 一种钢结构连接孔用防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N113428506A (zh) * | 2021-07-23 | 2021-09-24 | 广州派卫格包装材料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多重气道包装气囊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57811A (zh) * | 2004-02-20 | 2005-08-24 | 株式会社牛尾 | 气密袋用气体注入阀 |
CN102689743A (zh) * | 2012-03-06 | 2012-09-26 |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自粘膜止回阀和空气包装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81032B (zh) * | 2008-01-08 | 2011-06-15 | 苏州亚比斯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充气袋体 |
TW200934698A (en) * | 2008-02-05 | 2009-08-16 | Chieh-Hua Liao | Inflating bag for strengthening outer film structure |
CN201236000Y (zh) * | 2008-03-31 | 2009-05-13 | 上海尼禄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一种加强型空气包装装置 |
CN101259888B (zh) * | 2008-05-05 | 2012-02-15 | 廖建华 | 多段夹持式空气密封体 |
CN205060410U (zh) * | 2015-04-23 | 2016-03-02 | 张嘉盈 |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充气阀 |
CN105151529B (zh) * | 2015-04-23 | 2019-03-08 | 张嘉盈 |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充气阀和制造方法 |
-
2015
- 2015-04-23 CN CN201510428205.4A patent/CN105151529B/zh active Active
- 2015-04-23 CN CN201510196576.4A patent/CN105083763B/zh active Active
- 2015-12-31 TW TW104144722A patent/TWI609824B/zh active
-
2016
- 2016-04-22 WO PCT/CN2016/080032 patent/WO2016169517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57811A (zh) * | 2004-02-20 | 2005-08-24 | 株式会社牛尾 | 气密袋用气体注入阀 |
CN102689743A (zh) * | 2012-03-06 | 2012-09-26 |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自粘膜止回阀和空气包装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51529A (zh) | 2015-12-16 |
CN105083763B (zh) | 2019-02-22 |
CN105151529B (zh) | 2019-03-08 |
CN105083763A (zh) | 2015-11-25 |
TW201704114A (zh) | 2017-02-01 |
WO2016169517A1 (zh) | 2016-10-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09824B (zh) | 空氣包裝裝置及其充氣閥和製造方法 | |
CN205087337U (zh) | 直线气阀型空气包装装置 | |
TWI681912B (zh) | 流體容器及其截止閥和製造方法 | |
CN109368029B (zh) | 多层式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EP2930123B1 (en) | Cushioning package | |
WO2015106712A1 (zh) | 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盒及其应用 | |
WO2015192708A1 (zh) | 方形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9969610B (zh) | 一种立体折叠式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0582536C (zh) | 止气阀及带有该止气阀的空气密封体 | |
CN108860901B (zh) | 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盒及其应用 | |
WO2016050163A1 (zh) | 多层式空气包装装置及错位叠层式空气包装装置 | |
US9725066B2 (en) | Air bag packaging arrangement and self-adhesive checking valve | |
CN101148209B (zh) | 具有强化气密功能的空气密封体 | |
CN204150430U (zh) | 一种立体折叠式空气包装装置 | |
TWM531452U (zh) | 空氣包裝裝置及其充氣閥 | |
CN204846822U (zh) | 多层式空气包装装置 | |
CN204916629U (zh) | 流体容器及其截止阀 | |
CN100408446C (zh) | 可充气复合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0586808C (zh) | 双层气柱式空气密封体 | |
CN200939993Y (zh) | 可伸缩又具有侧边防护功能的空气柱缓冲套 | |
TWM531453U (zh) | 流體容器及其截止閥 | |
CN216003750U (zh) | 双柱三层膜型充气包装装置 | |
CN214609181U (zh) | 用于蛋形物品的充气包装装置 | |
CN215206372U (zh) | 充气包装装置 | |
CN216003751U (zh) | 半止回型充气包装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