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3428506A - 一种多重气道包装气囊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重气道包装气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28506A
CN113428506A CN202110837714.8A CN202110837714A CN113428506A CN 113428506 A CN113428506 A CN 113428506A CN 202110837714 A CN202110837714 A CN 202110837714A CN 113428506 A CN113428506 A CN 1134285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inlet
cavity
auxiliary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3771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兴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Packbest Air Packag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Packbest Air Packag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Packbest Air Packag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Packbest Air Packag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3771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28506A/zh
Publication of CN1134285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285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02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protect contents from mechanical damage
    • B65D81/03Wrappers or envelopes with shock-absorbing properties, e.g. bubble fil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uffer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多重气道包装气囊,属于空气密封体技术领域,包括充气道、若干腔体和与腔体对应的进气口,所述充气道与腔体之间通过单向流通的进气口连接相通,所述充气道包括主充气道和具有缓冲作用的副充气道,所述进气口包括主进气口和副进气口,所述主充气道与副充气道之间通过主进气口连接相通,所述副充气道与所述腔体之间通过所述副进气口连接相通。本发明能够减少气流对阀门或者进气口的冲击,保护阀门或者进气口不易变形、破损,并使气体更平稳顺畅的进入腔体内,促进各腔体内的气体均匀分布。

Description

一种多重气道包装气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密封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重气道包装气囊。
背景技术
包装气囊,具有轻便、缓冲、造价成本低的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精密仪器、家用电器、物流网购、汽车零配件,以及易碎商品等等的物品包装上,特别在搬运、运输过程中起到避免颠簸、碰撞,对产品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从而更好的保护产品。
一直以来的包装气囊,主要通过一个充气道充气,再通过各个进气口直接进入各个腔体中,从而完成各腔体的充气,但这样一来进入充气道的空气通过进气口直接进入各个腔体中,这样对进气口的压力较大,容易对进气口产生过大冲击而使得进气口变形、破损,甚至产生漏气,无法使用。
此外,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不是每一个进气口都能够顺利、同步打开的,甚至有些分进气口还可能无法打开,原因有更多,防粘层的部分位置厚度偏薄,实际生产较难避免的工艺偏差,也可能是充气道内部的气流存在一定的压力差等等原因造成的,难以避免,但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太晚打开进气口的对应腔体中无法充入足够的气体,或者气体分布不均,甚至有些进气口无法打开而导致对应腔体中没能充入气体,这种情况在各生产厂商中经常出现,导致很多包装气囊报废,无法使用,一旦使用者未注意到而用于包装产品,还会导致产品部分位置失去保护,产品出现摩擦、磕碰破损,损失惨重。
这些都是行业中一直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而阀门膜比较薄,不适宜添加过多的结构或者装置去解决这些技术难题,也会增加耗材和成本,而通过改进设备、工艺的精度更是一笔昂贵的支出,花费太大,并且效果不佳,因此,最终还是没有真正解决这些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重气道包装气囊,能够减少气流对阀门或者进气口的冲击,保护阀门或者进气口不易变形、破损,并使气体更平稳顺畅的进入腔体内,促进各腔体内的气体均匀分布。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多重气道包装气囊,包括充气道、若干腔体和与腔体对应的进气口,所述充气道与腔体之间通过单向流通的进气口连接相通,所述充气道包括主充气道和具有缓冲作用的副充气道,所述进气口包括主进气口和副进气口,所述主充气道与副充气道之间通过主进气口连接相通,所述副充气道与所述腔体之间通过所述副进气口连接相通。
进一步所采取的措施是:所述副充气道内部为相互连通的一体通道,通过同一所述主进气口充入的气体可通过该副充气道流向不同的副进气口进入与副进气口相应的腔体内。
进一步所采取的措施是:所述副充气道内部由互不相通的若干个缓冲气室连接形成,同一缓冲气室只能与一个或者几个主进气口和一个或者几个副进气口连通。
进一步所采取的措施是:所述充气道、腔体和进气口,通过两片腔体膜和两片阀门膜热压形成,所述主进气道与副进气道之间设有第一热痕线,所述副进气道与腔体之间设有第二热痕线,所述第一热痕线和第二热痕线使得两片所述腔体膜和两片所述阀门膜完全粘连,所述第一热痕线和第二热痕线上分别间隔设置有所述主进气口和副进气口。
进一步所采取的措施是:所述副进气口下方设有两条以上的气道热痕线,所述气道热痕线将两片所述阀门膜以及其中一片腔体膜粘连,同一所述副进气口下方的气道热痕线之间形成过气道,所述副进气口通过所述过气道与腔体连通。
进一步所采取的措施是:所述气道热痕线包括气道顶部热痕线和气道底部热痕线,同一所述副进气口下方设有呈倒八字形的气道顶部热痕线,所述气道顶部热痕线的下方设有若干条圆形或者弧形的气道底部热痕线,位于同一副进气口下方的所述气道顶部热痕线之间以及所述气道底热痕线之间形成若干条迂回曲折的所述过气道,通过位于同一副进气口下方的所述气道顶部热痕线以和气道底部热痕线形成分流环绕的逆止阀。
进一步所采取的措施是:所述第一热痕线为直线、曲线和图案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结合;所述第一热痕线为连续或者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热痕线与副充气道和副进气口的数量均相同,且数量均为一个以上。
进一步所采取的措施是:所述第二热痕线下方并与所述第二热痕线连接设有若干条热封线,所述热封线与所述热封线之间形成所述腔体,所述气道顶部热痕线的顶端与第二热痕线或者热封线顶部连接。
进一步所采取的措施是:所述第一热痕线和第二热痕线上并位于两片所述阀门膜之间均间隔设置有防粘层或者隔热片,通过所述防粘层或者隔热片形成所述主进气口和副进气口。
进一步所采取的措施是:所述主进气口与副进气口错位设置;所述主进气口与副进气口上的防粘层或者隔热片相连或者断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改包装气囊领域多年的传统和习惯,打破只有一条充气道直接充气到腔体的充气包装认识,而通过设置主充气道和副充气道,实现了多重充气道,并且在副充气道形成了一定的缓冲空间,避免了气体经过主充气道直接进入空旷的腔体中,而容易对主充气道造成较大压力以及对进气口造成较大的冲击,进而损坏进气口,还会导致气体分布不均,造成局部压力,进而使得各腔体中的气量不均,影响整体包装的保护和受力;此外,副充气道还可以缓解来自于主充气道的过高压力,保障每个主进气口以及副进气口的进气更平缓一些,促进整体充气的气压稳定,各腔体的气量均衡,并且这种设计方式,还能够形成与腔体相交的副充气道的气囊,从而可以形成垂直或者不同方向的气囊,更好的对产品进行包装保护,受力更加均匀。本发明采用最精简、经济、高效的方式,解决了行业中一直苦恼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操作简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处于充气状态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处于未充气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沿J-J线截面的一个腔体处于充气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沿H-H线截面的一个腔体处于充气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处于未充气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处于未充气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处于未充气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处于未充气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处于未充气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处于未充气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2中的箭头表示气流的进气方向;
图中:1、主充气道;2、副充气道;3、主进气口;4、副进气口;5、腔体;6、缓冲气室;7、腔体膜;8、阀门膜;9、第一热痕线;10、第二热痕线;11、气道热痕线;12、气道顶部热痕线;13、气道底部热痕线;14、过气道;15、热封线;16、隔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内”、“中”、“左”、“右”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一种多重气道包装气囊,包括充气道、若干腔体5和与腔体5对应的进气口,充气道与腔体5之间通过单向流通的进气口连接相通,充气道包括主充气道1和具有缓冲作用的副充气道2,进气口包括主进气口3和副进气口4,主充气道1与副充气道2之间通过主进气口3连接相通,副充气道2与腔体5之间通过副进气口4连接相通。
本实施例一改包装气囊领域多年的传统和习惯,打破只有一条充气道直接充气到腔体5的充气包装认识,而通过设置主充气道1和副充气道2,实现了多重充气道,并且在副充气道2形成了一定的缓冲空间,避免了气体经过主充气道1直接进入空旷的腔体5中,而容易对主充气道1造成较大压力以及对进气口造成较大的冲击,进而损坏进气口,还会导致气体分布不均,造成局部压力,进而使得各腔体5中的气量不均,影响整体包装的保护和受力;此外,副充气道2还可以缓解来自于主充气道1的过高压力,保障每个主进气口3以及副进气口4的进气更平缓一些,促进整体充气的气压稳定,各腔体5的气量均衡,并且这种设计方式,还能够形成与腔体5相交的副充气道2的气囊,从而可以形成垂直或者不同方向的气囊,更好的对产品进行包装保护,受力更加均匀。本实施例采用最精简、经济、高效的方式,解决了行业中一直苦恼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操作简便,实用性强。
本发明包装气囊相比现有一直以来只有一条充气道的包装气囊至少多一条以上的充气道,因此为多重气道包装气囊。
如图1-2所示,副充气道2内部为相互连通的一体通道,通过同一主进气口3充入的气体可通过该副充气道2流向不同的副进气口4进入与副进气口4相应的腔体5内。通过将副充气道2内部设置为相互连通的一体通道,从而在一些主进气口3打开不了或者较晚打开时,这些打不开或者较晚打开的主进气口3对应的副进气口4可以通过两侧从其他主进气口3进入副充气道2中的气体得到补充,进入该处的副进气口4中,这样使得主进气口3未打开而对应的副进气口4也能够通过两侧副充气道2上的气体充入相应的腔体5中,从而避免出现因主进气口3未打开而导致相应腔体5无法充气的情况,或者在主充气道1压力出现偏差,气流不均时,可以通过副充气道2补充气体到一些气量较少的腔体5中,使得各腔体5的充气量更加均匀;而副进气口4通过两侧补充的气体膨胀而打开进行腔体5充气时,也能协助和促进对应的主进气口3打开,实现充气的平稳和均匀性,还能缓解各主进气口3的进气压力,更好的保护进气口。
如图1、6所示,副充气道2内部由互不相通的若干个缓冲气室6连接形成,同一缓冲气室6只能与一个或者几个主进气口3和一个或者几个副进气口4连通。可以通过在主进气口3与副进气口4之间设置阻隔热压痕,从而将副充气道2内部分隔成若干个互不相通的缓冲气室6,从而形成缓冲空间。该缓冲气室6可以是只能与一个主进气口3和一个副进气口4连通,进行缓解进气口的压力,使得气体更加顺畅进入到腔体5中;缓冲气室6还可以是与几个主进气口3和几个副进气口4连通,从而可以使得这几个主进气口3进入到同一缓冲气室6的气体可以相互补充,相互缓解进气压力,保护好充气道不受冲击损伤而破损或者变形,特别是在副进气口4下方设置过气道14或者逆止阀时,可以起到更好的缓冲保护作用。
如图1-4所示,充气道、腔体5和进气口,通过两片腔体膜7和两片阀门膜8热压形成,主进气道与副进气道之间设有第一热痕线9,副进气道与腔体5之间设有第二热痕线10,第一热痕线9和第二热痕线10使得两片腔体膜7和两片阀门膜8完全粘连,第一热痕线9和第二热痕线10上分别间隔设置有主进气口3和副进气口4。其中第一热痕线9可以与阀门膜8的顶边重合,也可以位于阀门膜8顶边的下方。通过设置腔体膜7和阀门膜8,在主充气道1充气时,腔体膜7受向外膨胀力,使得阀门膜8上的主进气口3自然打开,同理气体再经过副充气道2进行膨胀向外受力使得副进气口4打开,从而使得气体经过副进气口4进入腔体5内。
如图1-4所示,副进气口4下方设有两条以上的气道热痕线11,气道热痕线11将两片阀门膜8以及其中一片腔体膜7粘连,同一副进气口4下方的气道热痕线11之间形成过气道14,副进气口4通过过气道14与腔体5连通。通过设置过气道14,方便气体通过腔体5中,同时有利于阀门膜8闭合,防止泄气,还能使得气体经过副进气口4后,再通过过气道14迅速进入腔体5中。
如图1-4所示,气道热痕线11包括气道顶部热痕线12和气道底部热痕线13,同一副进气口4下方设有呈倒八字形的气道顶部热痕线12,气道顶部热痕线12的下方设有若干条圆形或者弧形的气道底部热痕线13,位于同一副进气口4下方的气道顶部热痕线12之间以及气道底热痕线之间形成若干条迂回曲折的过气道14,通过位于同一副进气口4下方的气道顶部热痕线12以和气道底部热痕线13形成分流环绕的逆止阀。通过设置八字形的过气道14,形成漏斗形的过气道14,加快气体进入腔体5的速度,使得气体能够迅速进入腔体5中,迅速冲开腔体5的腔体膜7,快速膨胀起来。而环绕设计、具有分流作用的逆止阀,利用环线形状,形成弯曲的通道,弧形的阻挡,极大缓冲了由漏斗形过气道14正面直冲的过大气流,保护阀门,也使得气流向两侧或者多侧有序流动,平缓进入腔体5,避免流速过大,保护阀门膜8边缘不会因气流过快或者过大而受到冲击发生弹性形变或者破损,从而在充满气后保证进气口紧闭不漏气。
如图5-10所示,第一热痕线9为直线、曲线和图案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结合,方便气体流通,设计成所需要的主进气口3形状;第一热痕线9为连续或者间隔设置,可以是采用连续的热痕线,如图6-8,也可以采用进气口与第一热痕线9间隔设置的形式,如图9,根据需要设置即可;第二热痕线10与副充气道2和副进气口4的数量均相同,且数量均为一个以上,例如还可以将第二热痕线10与副充气道2和副进气口4的数量设置为两个或者三个,这样形成多重充气道,也能具有缓解和分气的效果,只是最优方式是设置一个,这样可以减少制作工序,这是最经济节约、效益最大的方式。
如图1-4所示,第二热痕线10下方并与第二热痕线10连接设有若干条热封线15,热封线15与热封线15之间形成腔体5,气道顶部热痕线12的顶端与第二热痕线10或者热封线15顶部连接,从而使得副进气口4进入的气体马上进入过气道14,再流入腔体5中。
如图5-10所示,第一热痕线9和第二热痕线10上并位于两片阀门膜8之间均间隔设置有防粘层或者隔热片16,通过防粘层或者隔热片16形成主进气口3和副进气口4。防粘层或隔热片16可以等距或者不等距间隔分布设置,而隔热片16可以体现为以下方式,单面铁氟龙、油墨、区间过静电膜、铁氟龙布,高温树脂薄膜等方式,还可以是耐高温油墨,耐高温油及电晕薄膜等等。而且,主进气口3与副进气口4上的防粘层或者隔热片16还可以相连或者断开,如图6-8所示,相连方式,进入主进气口3的气体可以方便进入副进气口4中,而如图10所示,断开的方式,副进气口4两侧可以更方便补充气体,从副进气口4导气入腔体5中。
如图10所示,主进气口3与副进气口4错位设置,就是主进气口3与副进气口4可以不在一条垂线上,这样错开设置,可能会使得进气速度下降,但好处是充气相对缓和,可以保护两片阀门膜8和腔体5,避免充坏或者损伤,所以为了保障质量,这是一种不错的设计方式。
具体实施时,可以设计主进气口3打开的范围较大,隔热片16超出第一热痕线9一部分,这样当主充气道1鼓气膨胀时阀门膜8由于第一热痕线9的作用分别贴合两侧腔体膜7时,主进气口3得以迅速打开。而副进气口4的大小约为主进气口3大小的1/2,从而使得气体通过进气口E2得以进一步缓冲,从而保证阀门膜8边缓不会因大气流产生的高频振动而破损;另一作用在于腔体5内部气压会作用于腔体5顶部的阀门膜8,而副进气口4比较小,作用于阀门膜8底部的膨胀拉扯力会对应降低,大部分力会分摊至腔体5顶部的阀门膜8两侧位置,从而保证阀门膜8不会因受力过大产生破损,而导致漏气。
使用时,对主充气道1进行充气,主充气道1膨胀后拉开阀门膜8,使得主进气道打开,气体流经主进气道进入副充气道2中,副充气道2起到缓冲的效果,并在副充气道2膨胀后进一步拉开阀门膜8打开副进气口4,使得气体经过副进气口4进入过气道14再进入腔体5中;而当出现个别主进气口3未打开时,该个别主进气口3对应的副进气口4可以从两侧其他主进气口3进入的气体补充,促使该副进气口4打开进行充气进入腔体5中,而且该副进气口4打开后,还能促使主进气口3的打开,从而促进进气顺畅;而在各腔体5充满气体后,停止充气,由于腔体5和副充气道2内气压使得阀门膜8闭合,逆止阀防止气体外泄,从而产生密闭效果,即可用于产品的包装和防护,方便进行运输和搬运。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按照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利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发明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组合,均落在本发明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重气道包装气囊,包括充气道、若干腔体和与腔体对应的进气口,所述充气道与腔体之间通过单向流通的进气口连接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道包括主充气道和具有缓冲作用的副充气道,所述进气口包括主进气口和副进气口,所述主充气道与副充气道之间通过主进气口连接相通,所述副充气道与所述腔体之间通过所述副进气口连接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重气道包装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充气道内部为相互连通的一体通道,通过同一所述主进气口充入的气体可通过该副充气道流向不同的副进气口进入与副进气口相应的腔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重气道包装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充气道内部由互不相通的若干个缓冲气室连接形成,同一缓冲气室只能与一个或者几个主进气口和一个或者几个副进气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重气道包装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道、腔体和进气口,通过两片腔体膜和两片阀门膜热压形成,所述主进气道与副进气道之间设有第一热痕线,所述副进气道与腔体之间设有第二热痕线,所述第一热痕线和第二热痕线使得两片所述腔体膜和两片所述阀门膜完全粘连,所述第一热痕线和第二热痕线上分别间隔设置有所述主进气口和副进气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重气道包装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进气口下方设有两条以上的气道热痕线,所述气道热痕线将两片所述阀门膜以及其中一片腔体膜粘连,同一所述副进气口下方的气道热痕线之间形成过气道,所述副进气口通过所述过气道与腔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重气道包装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热痕线包括气道顶部热痕线和气道底部热痕线,同一所述副进气口下方设有呈倒八字形的气道顶部热痕线,所述气道顶部热痕线的下方设有若干条圆形或者弧形的气道底部热痕线,位于同一副进气口下方的所述气道顶部热痕线之间以及所述气道底热痕线之间形成若干条迂回曲折的所述过气道,通过位于同一副进气口下方的所述气道顶部热痕线以和气道底部热痕线形成分流环绕的逆止阀。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重气道包装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痕线为直线、曲线和图案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结合;所述第一热痕线为连续或者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热痕线与副充气道和副进气口的数量均相同,且数量均为一个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重气道包装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痕线下方并与所述第二热痕线连接设有若干条热封线,所述热封线与所述热封线之间形成所述腔体,所述气道顶部热痕线的顶端与第二热痕线或者热封线顶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重气道包装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痕线和第二热痕线上并位于两片所述阀门膜之间均间隔设置有防粘层或者隔热片,通过所述防粘层或者隔热片形成所述主进气口和副进气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多重气道包装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进气口与副进气口错位设置;所述主进气口与副进气口上的防粘层或隔热片相连或者断开。
CN202110837714.8A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多重气道包装气囊 Pending CN1134285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37714.8A CN113428506A (zh)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多重气道包装气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37714.8A CN113428506A (zh)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多重气道包装气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28506A true CN113428506A (zh) 2021-09-24

Family

ID=77761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37714.8A Pending CN113428506A (zh)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多重气道包装气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2850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46743A (zh) * 2022-06-21 2022-08-30 广州派卫格包装材料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鲜活水产品储藏袋及其生产工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3952A (zh) * 2008-02-21 2009-08-26 上海尼禄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可重复利用的多功能立体密封包装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5083763A (zh) * 2015-04-23 2015-11-25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充气阀和制造方法
CN106185036A (zh) * 2015-04-30 2016-12-07 苏州亚比斯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缓冲气袋
CN110963167A (zh) * 2019-12-06 2020-04-07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1439483A (zh) * 2020-05-12 2020-07-24 重庆新瑞丽包装印务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长效缓冲气柱袋
US20210163204A1 (en) * 2018-04-11 2021-06-03 Harry Plast Envelope-type flexible pouch for shipping items with inflatable protection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3952A (zh) * 2008-02-21 2009-08-26 上海尼禄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可重复利用的多功能立体密封包装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5083763A (zh) * 2015-04-23 2015-11-25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充气阀和制造方法
CN106185036A (zh) * 2015-04-30 2016-12-07 苏州亚比斯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缓冲气袋
US20210163204A1 (en) * 2018-04-11 2021-06-03 Harry Plast Envelope-type flexible pouch for shipping items with inflatable protection device
CN110963167A (zh) * 2019-12-06 2020-04-07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1439483A (zh) * 2020-05-12 2020-07-24 重庆新瑞丽包装印务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长效缓冲气柱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46743A (zh) * 2022-06-21 2022-08-30 广州派卫格包装材料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鲜活水产品储藏袋及其生产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40589B (zh) 自動調節夾持壓力之緩衝氣袋
TWI426040B (zh) A cushioning bag for preset opening of air column turning zone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447051B (zh) A flat buffer gas bag with a plurality of compartmentalized chambers
TW200819362A (en) Multi-sectioned air seal body and reverse flow prevention valve device
CN100582536C (zh) 止气阀及带有该止气阀的空气密封体
CN101513952A (zh) 可重复利用的多功能立体密封包装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13428506A (zh) 一种多重气道包装气囊
CN101486402B (zh) 一种充气式包装袋
TWI439399B (zh) 自動饋縮緩衝裝置
CN2700260Y (zh) 充气包装袋
KR100969617B1 (ko) 측면 공기유도로를 구비하는 완충용 포장재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1367457A (zh) 逆向吊床式空气防震套
CN201358029Y (zh) 一种充气式包装袋
CN110963167A (zh)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5633601U (zh) 充气缓冲袋
CN216071328U (zh) 一种悬空式空气能包装袋
CN211919514U (zh) 空气包装装置
CN206969332U (zh) 一种包装用q型气柱袋
CN205132069U (zh) 气柱式缓冲包装袋
CN205819981U (zh) 一种充气道内无热痕点的新型包装气囊
CN113148411A (zh) 一种袋中袋式充气袋及其制作方法
CN201231936Y (zh) 悬空包装气囊
CN201647364U (zh) 连续充气包装气囊
CN2741903Y (zh) 两侧加强型气体包装袋
CN220563317U (zh) 一种预制气泡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