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57632B - 充气包装装置及其包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充气包装装置及其包装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657632B CN108657632B CN201710206079.7A CN201710206079A CN108657632B CN 108657632 B CN108657632 B CN 108657632B CN 201710206079 A CN201710206079 A CN 201710206079A CN 108657632 B CN108657632 B CN 10865763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ushion
- wall
- air
- reinforcing
- pack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7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7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8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3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8
- 239000012636 effe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3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6261 foam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1 medical product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4027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5022 packag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0170 cell membra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93 Polystyr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13 adhesive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40127554 medical product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6267 polyester film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223 polysty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800 polyvinyl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915 polyvinyl chlor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620 biologic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9 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12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457 flexible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78 mold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8 packag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6 perme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02—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protect contents from mechanical damage
- B65D81/05—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protect contents from mechanical damage maintaining contents at spaced relation from package walls, or from other contents
- B65D81/051—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protect contents from mechanical damage maintaining contents at spaced relation from package walls, or from other contents using pillow-like elements filled with cushioning material, e.g. elastic foam, fabric
- B65D81/052—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protect contents from mechanical damage maintaining contents at spaced relation from package walls, or from other contents using pillow-like elements filled with cushioning material, e.g. elastic foam, fabric filled with fluid, e.g. inflatable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uffer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一充气包装装置包括至少两层气室膜形成的至少一充气缓冲体。该充气缓冲体经弯折并经一系列平面塑封缝和一系列立体塑封缝塑封,从而在其被充气后形成包括一端缓冲体和一侧缓冲体的立体结构。该端缓冲体和该侧缓冲体形成一包装空间,以被用于包装该包装物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装领域,尤其涉及一提供缓冲性能的充气包装装置及其包装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很多物品都通过物流的形式进行交易,例如电子产品、化工产品、医药产品、陶瓷、玻璃以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等,在这些物品储存或运输的过程中,难免出现挤压、碰撞、跌落等情况,导致产品损坏或变形,给人们带来严重的损失。
为了保护产品,在储存或运输前,人们会使用包装箱等来包装产品,通过给产品提供一定的缓冲作用来达到保护的目的。目前常用的包装箱包括纸质包装盒和充气包装袋,传统的纸质包装盒不能提供较好的缓冲效果,起不到良好的保护作用,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先使用泡沫、柔性塑料等将待包装产品经过多层包装,再放入包装盒中,以达到良好的抗跌抗撞性能,但这无疑增加了运输成本,而且包装起来极不方便,不但浪费时间,降低工作效率,而且增加了人力成本,已经不符合现代运输业的需求。
目前市场上诸如电脑、服务器等一些较大尺寸的包装物品仍然采用泡沫材料与包装纸箱结合的方式进行包装。泡沫材料与包装箱一同使用确实能够达到很好的包装效果,保护包装物品。但是泡沫材料本身结构脆弱。当泡沫材料直接受到碰撞或者摩擦时,其容易破损。另外,泡沫材料容易造成碎屑污染,其不仅仅会给使用者带来不愉快的感受,而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另外,由于泡沫材料本身结构脆弱,故其被用于包装物品时的形状和尺寸多需要一一匹配,配件的设置位置也需要固定设置。因此,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当一些电子产品被使用后由于搬家、维修等需求而需要被重新包装于原有包装箱时,消费者很难将其包装为原来的状态。这可能是因为配件的更换,也可能是由于消费者难以精确按照专业包装人员的方法进行包装。但归根究底是由于受约于泡沫材料本身的特点,无法为这些配件设置充足的、可灵活使用的空间。另外,在包装过程中,受到包装物品或者包装箱的摩擦,泡沫材料产生的碎屑给人带来的体验实在是不那么令人愉快。
充气包装材料是通过在薄膜中充入气体来达到缓冲效果的,其可以在包装现场充气再投入使用,所以相对于传统的包装材料具有运输成本低,易于储存的优点,而且缓冲效能更优,又有利于环保。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充气包装材料的结构仍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本发明的申请人对充气包装材料进行大量研究,研发出适于不同包装物品的不同充气包装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充气包装装置及其包装方法,其中该充气包装装置适于被组合使用,以被用于包装尺寸较大的包装物品。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充气包装装置及其包装方法,其中该充气包装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应用范围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充气包装装置及其包装方法,其中该充气包装装置适于包装电子产品。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充气包装装置及其包装方法,其中该充气包装装置适于包装大尺寸电子产品及其配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充气包装装置及其包装方法,其中该充气包装装置适于和传统包装箱组合使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充气包装装置及其包装方法,其中该充气包装装置能够提供充足的配件容纳空间,以方便包装电子产品及其配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充气包装装置及其包装方法,其中该充气包装装置能够提供充足灵活容纳空间,以方便包装电子产品配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充气包装装置及其包装方法,其中该充气包装装置的侧面具有b字形外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充气包装装置及其包装方法,其中该充气包装装置具有一“L”形包装空间,从而能够被用于保护包装物品相互垂直连接的两个面。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充气包装装置及其包装方法,其中四个充气包装装置相互组合使用能够对常见六面体包装物品进行全面的保护,并为该包装物品的配件提供充足容纳空间。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充气包装装置及其包装方法,其能够对包装物品提供多级缓冲作用。
依本发明,提供一充气包装装置,其包括至少两层气室膜形成的至少一充气缓冲体。该充气缓冲体经弯折并经一系列平面塑封缝和一系列立体塑封缝塑封,从而在其被充气后形成包括一端缓冲体和一侧缓冲体的立体结构。该端缓冲体和该侧缓冲体形成一包装空间,以被用于包装该包装物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该端缓冲体具有一容纳腔。该容纳腔与该包装空间相互间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该端缓冲体包括一端缓冲体第一壁、一端缓冲体第二壁、一端缓冲体第三壁和一端缓冲体第四壁。该容纳腔被该端缓冲体第一壁、该端缓冲体第二壁、该端缓冲体第三壁以及该端缓冲体第四壁包围而形成。该容纳腔具有一矩形截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该端缓冲体第一壁与该侧缓冲体相垂直,并形成该包装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该侧缓冲体包括一侧缓冲体第一壁和一侧缓冲体第二壁。该侧缓冲体第一壁与该侧缓冲体第二壁被叠层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该立体塑封缝包括一列端封缝。该侧缓冲体第二壁与该端缓冲体第四壁被该端封缝连接在一起。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该侧缓冲体第二壁与该端缓冲体第四壁一体连接。该立体塑封缝包括至少一固封缝。该固封缝固定连接该侧缓冲体第一壁与该侧缓冲体第二壁,以使该侧缓冲体第一壁与该侧缓冲体第二壁被固定连接为叠层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该侧缓冲体第二壁与该端缓冲体第四壁一体连接。该立体塑封缝包括一列端封缝。该端缓冲体第四壁与该端缓冲体第二壁被该端封缝连接在一起。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该充气缓冲体进一步包括一加强缓冲体。该加强缓冲体与该侧缓冲体叠层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该加强缓冲体被叠层设置于该侧缓冲体的外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该端缓冲体第四壁与该加强缓冲体形成一容纳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该充气缓冲体进一步包括一加强缓冲体。该加强缓冲体被叠层设置于该侧缓冲体以及该端缓冲体第四壁的外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该充气缓冲体进一步包括一加强缓冲体和一弯折体。该弯折体一体连接于该加强缓冲体与该侧缓冲体之间。该平面塑封缝包括一系列弯折缝。该加强缓冲体与该弯折体之间设置有一列弯折缝。该弯折体与该侧缓冲体之间设置有另一列弯折缝。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该立体塑封缝包括至少一固封缝。该固封缝固定连接该加强缓冲体于该侧缓冲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该立体塑封缝包括至少一固封缝。该固封缝固定连接该加强缓冲体于该侧缓冲体以及该端缓冲体第四壁的外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该立体塑封缝包括至少一固封缝。该固封缝固定连接该加强缓冲体于该侧缓冲体的外侧。该端缓冲体第四壁与该加强缓冲体形成一容纳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该充气缓冲体进一步包括一加强缓冲体。该加强缓冲体包括一加强缓冲体第一壁、一加强缓冲体第二壁和一加强缓冲弯折壁。该加强缓冲弯折壁一体连接于该加强缓冲体第一壁与该加强缓冲体第二壁之间。该加强缓冲体第一壁与该侧缓冲体被叠层设置。该平面塑封缝包括一系列弯折缝。该加强缓冲体第一壁与该加强缓冲弯折壁之间设置一列弯折缝。该加强缓冲弯折壁与该加强缓冲体第二壁之间设置另一列弯折缝。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该立体塑封缝包括至少一固封缝。该固封缝将该加强缓冲体第一壁与该侧缓冲体固定为叠层位置关系。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该加强缓冲体第二壁被叠层设置于该加强缓冲体第一壁的外侧。该端缓冲体第四壁与该加强缓冲体形成一容纳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该充气缓冲体进一步包括一加强缓冲体。该加强缓冲体与该侧缓冲体第一壁叠层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该加强缓冲体被叠层设置于该侧缓冲体第一壁的内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该加强缓冲体被叠层设置于该侧缓冲体第一壁与该侧缓冲体第二壁之间并延伸至该端缓冲体第四壁的内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该立体塑封缝包括至少一固封缝。该固封缝将该加强缓冲体叠层固定连接于该侧缓冲体第一壁与该侧缓冲体第二壁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该充气缓冲体进一步包括一加强缓冲体和一弯折体。该弯折体一体连接于该加强缓冲体与该侧缓冲体第一壁之间。该平面塑封缝包括一系列弯折缝。该加强缓冲体与该弯折体之间设置有一列弯折缝。该弯折体与该侧缓冲体第一壁之间设置有另一列弯折缝。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其进一步包括由至少两层阀膜形成的至少一充气阀。该充气缓冲体包括多个储气单元。该充气阀用于向该储气单元充气并且在充气结束后自封闭,以防止气体泄露。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充气包装装置的充气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充气包装装置的充气阀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充气包装装置的充气阀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充气包装装置的充气阀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充气包装装置的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该充气包装装置在未充气并且平面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充气包装装置在未充气并且经二次塑封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该充气包装装置的一剖面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充气包装装置的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该充气包装装置在未充气并且平面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该充气包装装置的一剖面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该充气包装装置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充气包装装置的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该充气包装装置在未充气并且平面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该充气包装装置的一剖面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充气包装装置的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四个优选实施例的该充气包装装置在未充气并且平面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四个优选实施例的该充气包装装置的一剖面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充气包装装置的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五个优选实施例的该充气包装装置在未充气并且平面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五个优选实施例的该充气包装装置的一剖面示意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六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充气包装装置的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六个优选实施例的该充气包装装置在未充气并且平面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六个优选实施例的该充气包装装置的一剖面示意图。
图25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六个优选实施例的该充气包装装置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2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七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充气包装装置的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七个优选实施例的该充气包装装置在未充气并且平面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8A~图28D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七个优选实施例的该充气包装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八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充气包装装置的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0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八个优选实施例的该充气包装装置在未充气并且平面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八个优选实施例的该充气包装装置的一剖面示意图。
图3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九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充气包装装置的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3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九个优选实施例的该充气包装装置在未充气并且平面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4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九个优选实施例的该充气包装装置的一剖面示意图。
图35至图41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充气包装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如图5至图8所示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充气包装装置,其具有可充气结构,以在充气后可以为各种包装物品如电子产品、食品、医药产品、化工原料、生物材料、塑料陶瓷、快速消费品等提供气体缓冲效果,而且在未使用时,可以不充气而方便存储和运输,在使用时再现场充气,从而使用非常方便。
在本发明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充气包装装置可以实施为空气缓冲材料,即充入的气体以空气为例,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应用中根据需要也可能是其他气体。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其在充气后可以形成一立体包装装置,从而为包装物品提供空气缓冲效果。
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该充气包装装置包括至少一充气缓冲体10,即由一个充气缓冲体10形成一个立体包装装置或多个充气缓冲体10经塑封连接如粘接或热封形成该立体包装装置。在本发明的图5至图8所示的示例中,其由一个充气缓冲体10形成。更具体地,参照图1和图6,该充气缓冲体10包括至少两层气室膜11和12经一系列平面塑封缝30和一系列立体塑封缝40塑封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相连接的储气单元13。每一储气单元13内形成一个可储气的储气室14。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该平面塑封缝30用于将多层薄膜经塑封形成如图6所示的一个平面缓冲材料,该立体塑封缝40用于将上述平面缓冲材料进一步塑封而使该充气包装装置形成具有空间立体构型并且能够容纳该包装物品的该立体包装装置,如图5中所示。该平面塑封缝30和该立体塑封缝40可以通过粘接或热封连接的方式将多层薄膜连接在一起,优选地,在这个实施例中,该平面塑封缝30和该立体塑封缝40可以都实施为由热封工艺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该立体塑封缝40可以通过一次热封形成,也可以通过先在平面缓冲材料上进行热封并进一步在形成立体材料时通过二次热封形成。本发明在这方面不做限制。如图6所示的平面缓冲材料中示意了该立体塑封缝40所在的位置,以方便读者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
该平面塑封缝30包括多列分隔缝31,其将两层气室膜11和12分隔成多个储气单元13。即优选地,各列该分隔缝31通过热封工艺形成,其热封连接两层该气室膜11和12,从而相邻两个储气单元13之间形成一列该分隔缝31。该分隔缝31可以是连续的热封线,从而使多个储气单元13互相独立。可以理解的是,如图6中所示,顶侧和底侧的一列该分隔缝31可以分别成为该充气缓冲体10的顶侧边界缝和底侧边界缝。该分隔缝31也可以是断续的热封线,从而使多个储气单元13互相连通。该储气单元13可以是各种形状,如条形,圆形,多边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等,如图5至图8中所示,本发明的该充气缓冲体10可以包括多个并排排列的充气柱,但本方明在这方面并不受到限制。
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该充气缓冲体10进一步地包括由至少两层阀膜21和 22形成的一充气阀20,参考图1,该充气阀20的该阀膜21和22与该气室膜11 和12互相叠合地设置,并且在该阀膜21和22之间形成用于向该储气室14充气的进气通道23。可以理解的是,该阀膜21和22的长度短于该气室膜11和12。当通过该进气通道23向该储气室14中充气并且该储气室14中的气压达到预定要求时,该储气室14中的气压作用在该阀膜21和22上,以使该阀膜21和22 贴合于其中一层该气室膜,从而封闭该进气通道23,以使该充气阀20起到单向阀的作用。当每个储气单元13内形成至少一个进气通道23,并且各个储气单元 13互相独立时,当其中一个储气单元13发生损坏漏气时,其他的该储气单元13 并不会被影响,还能起到空气缓冲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该充气缓冲体10的该气室膜11和12以及该充气阀20的该阀膜21和22分别可以由各种合适的薄膜材料制成,如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或复合薄膜等,本发明在这方面也并不受到限制,只要是合适的柔性薄膜即可。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增加单向密封效果,该充气阀20的该阀膜21和22也可以是由上述薄膜经添加化学成分而改性得到的自粘性薄膜。
该充气缓冲体10进一步地包括一主通道单元15,其连接于各个储气单元13,优选地,其一体地延伸于各个储气单元13。更具体地,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该主通道单元15与该储气单元13的延伸方向相垂直。例如,在这个实施例中,各个储气单元13沿着横向方向延伸,该主通道单元15沿着纵向方向延伸。该主通道单元15形成一主通道151,并且该主通道151具有一充气口152,当该充气口152的位置设置有充气嘴并且执行充气操作时,气体从该充气口152沿着纵向方向进入该主通道151,并且再沿着横向方向进入各个储气单元13,并且当各个储气室14中达到预定气压后,该充气阀20的该阀膜21和22贴合于其中一层气室膜11或12,从而实现自封闭,以防止充入的气体再反渗进入该主通道151。
可以理解的是,该主通道单元15可以由两层该气室膜11和12形成,如图1 中所示。该主通道单元15也可以由两层该阀膜21和22形成,如图4中所示。可以理解的是,该主通道单元还可以由其中一层该气室膜11或12和其中一层该阀膜21或22形成。
如图6中所示,该平面塑封缝30进一步地包括分别位于该充气缓冲体10的左右两侧的连续密封的一边封缝32和左侧的一连续密封的主通道密封缝33,其中左侧该边封缝32和该主通道密封缝33之间形成该主通道151。可以理解的是,该边封缝32通过塑封工艺如粘接或热封形成并且封合连接两层该气室膜11和 12,该主通道密封缝33通过塑封工艺如粘接或热封形成并且将四层膜,即两层气室膜11和12以及两层阀膜21和22连接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该主通道密封缝33并非连续塑封四层膜。如图1中所示,在该进气通道23所在的区域,两层该阀膜21和22没有热封连接,其中该主通道密封缝33在该进气通道的上下两侧分别将该气室膜11和该阀膜21热封连接,以及将该气室膜12和该阀膜22 热封连接,从而该充气缓冲体10在充气时,气体进入该主通道151后,相邻的该阀膜21和22与对应连接的该气室膜11和12能够一起膨胀而打开对应的该进气通道23。
如图6中所示,各个储气单元13在邻近该主通道151的位置各自包括两对互相间隔的导气缝34,其由热封连接该阀膜21和22形成,该阀膜21和22形成的该进气通道23位于两列该导气缝34之间。
参照图1,该阀膜21和22进一步地通过多个连接缝35热封连接至该气室膜 11,这样在该储气室14中达到预定的气压时,气压作用于该阀膜21和22,并且因为该连接缝35的设置而同时被压向该气室膜11并最终贴合于该气室膜11,从而关闭该进气通道23。即该连接缝35热封连接两层该阀膜21和22以及其中一层气室膜11或12。根据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例,该连接缝35热封连接两层该阀膜21和22以及该气室膜11。另外,如图6中所示,各个连接缝35的形状的设计使得其还进一步地起到防止气体回流的作用,也就是说,当该储气室14中的气体想要回流时,会被该连接缝35所阻挡而不能轻易地反渗进入该主通道 151。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例,该导气缝34不仅热封该阀膜 21和22,还同时热封其中一层气室膜11或12。该导气缝34所热封的气室膜与该连接缝35热封的气室膜相同,即为该气室膜11。因此,该导气缝34的设置进一步具有该充气包装装置被充气后关闭该进气通道23的作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该导气缝34热封该阀膜21和22以及该气室膜11仅仅是对本发明的示例而非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该导气缝34也可以仅仅热封连接该阀膜21和22,而不连接该气室膜11和12。只要能够达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本发明在这方面不做限制。
另外,在热封形成这些平面塑封缝30时,该充气阀20的该阀膜21和22的该进气通道23可以通过设置耐热阻隔装置而形成,在热封工艺之后,再取出该耐热阻隔装置。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该充气阀20的该阀膜21和22之间设置有一耐热层24,如图1和图6中所示,例如可以是耐热油墨,其贴附于其中一层该阀膜21或22的内表面,这样,在热封形成该主通道密封缝33时,两层该阀膜21和22不会热封连接,从而该进气通道23得以能够与该主通道151相连通,而不会因热封而将其进入口关闭。
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该主通道151由两层该气室膜11和12形成,该耐热层24和该阀膜21和22各自有延伸段进入该主通道151,该平面塑封缝30还包括对应于该耐热层24的延伸段的位置的一列互相间隔的沿纵向方向排列的接合缝36,因为该耐热层24的设置,该接合缝36将两层该气室膜11和12和两层该阀膜21和22分别连接在一起,而两层该阀膜21和22没有热封连接,该接合缝36的设置使得该充气缓冲体10在充气时,气体进入该主通道151后,相邻的该阀膜21和22与对应连接的该气室膜11和12能够一起膨胀而打开对应的该进气通道23。
该平面塑封缝30还包括多列呈间断热封的弯折缝37,充气后的该充气缓冲体10适合于沿着该弯折缝37弯折,从而使该充气缓冲体10形成预设形状。更具体地,该弯折缝37将各个储气单元13分成多个子储气单元131。该弯折缝37 可以位于该储气单元13的中部位置,并且两侧分别形成一连通通道132,这样相邻的该子储气单元131得以互相连通,如图6所示。可以理解的是,该弯折缝也可以位于该储气单元13的两侧,而该连通通道132位于该储气单元13的中部位置。相应地,可以理解的是,各列该弯折缝37热封连接两层该气室膜11和 12。
值得一提的是,经该平面塑封缝30和该立体塑封缝40塑封后的该充气缓冲体10被充气后,受到其内部气体的作用而具有预设立体构型。如图5所示,被充气后的该充气包装装置包括一缓冲主体101和一定型体102。
该缓冲主体101具有一“L”形侧面从而形成一“L”形包装空间100。该缓冲体101适于在包装物品的两个垂直相连侧面提供缓冲保护。
具体地,该缓冲主体101包括一缓冲主体第一侧壁1011和一缓冲主体第二侧壁1012。该缓冲主体第一侧壁1011与该缓冲主体第二侧壁1012垂直布置并相互连接。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该缓冲主体第一侧壁1011与该缓冲主体第二侧壁1012之间设置一列该弯折缝37,从而该缓冲主体101沿该弯折缝37弯折而形成相互垂直的两个侧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受到内部气体的作用,该缓冲主体101的两个侧壁之间的角度具有变大的趋势。
该定型体102被设置于该缓冲主体101的外侧,具有保持该缓冲主体101的该缓冲主体第一侧壁1011和该缓冲主体第二侧壁1012之间的垂直状态的作用。
具体地,该定型体102包括一定型体第一侧壁1021、一定型体第二侧壁1022 和一定型体第三侧壁1023。该定型体第一侧壁1021被牢固贴合设置于该缓冲主体第一侧壁1011的外侧。该定型体第二侧壁1022与该定型体第一侧壁1021一体连接并相互垂直。该定型体第三侧壁1023与该定型体第二侧壁1022一体连接并相互垂直。
如图所示,该缓冲主体101的该缓冲主体第二侧壁1012与该定型体102的该定型体第三侧壁1023一体连接并相互垂直。
更具体地,该定型体第二侧壁1022与该定型体第一侧壁1021之间设置一列弯折缝37,以方便该充气缓冲体10弯折。该定型体第三侧壁1023与该定型体第二侧壁1022之间设置另一列弯折缝37,以方便该充气缓冲体10弯折。
该缓冲主体第二侧壁1012与该定型体第三侧壁1023之间垂直布置并一体连接。该缓冲主体第二侧壁1012与该定型体第三侧壁1023之间设置另一列弯折缝 37,,以方便该充气缓冲体10弯折。
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该定型体第一侧壁1021的长度L1大致等于该定型体第三侧壁1023的长度L2与该缓冲主体第一侧壁1011的长度L3 之和。该定型体第二侧壁1022的长度L4稍大于该缓冲主体第二侧壁1012的长度L5,其中两者之差大致等于该缓冲主体第一侧壁1011的厚度。
该充气包装装置被充气后,受到该定型体102的拉扯作用,该缓冲主体101 被保持为“L”形。
值得一提的是,该定型体102不仅仅具有保持该缓冲主体形状的作用,其还具有其它的作用。
如图所示,该定型体第一侧壁1021包括一定型体第一侧壁第一部10211和一定型体第一侧壁第二部10212。该定型体第一侧壁第一部10211贴合该缓冲主体第一侧壁1011设置,从而与该缓冲主体第一侧壁1011形成叠层缓冲结构,从而增强缓冲效果。该定型体第一侧壁第二部10212与该定型体第二侧壁1022、该定型体第三侧壁1023以及该缓冲主体第二侧壁1012形成一具有矩形截面的立体缓冲结构,其具有一容纳腔200。
如图5所示,该充气缓冲体10进一步包括一弯折体103,其被设置于该缓冲主体101的该缓冲主体第一侧壁1011与该定型体102的该定型体第一侧壁1021 之间并与该缓冲主体第一侧壁1011以及该定型体第一侧壁1021一体连接。该弯折体103被设置,从而使该缓冲体第一侧壁1011与该定型体第一侧壁1021之间能够被平行设置并且进行良好贴合。如图所示,该弯折体103的两侧分别被设置两列弯折缝37。也就是说,该弯折体103是通过该充气缓冲体沿该弯折缝37弯折而形成。更具体地,该缓冲主体第一侧壁1011与该弯折体103之间设置一列弯折缝37,以方便该充气缓冲体10弯折。该弯折体103与该定型壁第一侧壁之间设置另一列弯折缝37,以方便该充气缓冲体10弯折。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该缓冲体第一侧壁1011与该定型体第一侧壁1021之间的良好贴合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而不设置该弯折体103。该弯折体103的设置仅仅是对本发明的示例而非限制。只要能够达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本发明在这方面不做限制。
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该定型体第一侧壁第一部10211与该缓冲体第一侧壁1011之间进一步通过三条立体塑封缝40相连接。从而加强该缓冲体第一侧壁1011与该定型体第一侧壁1021之间的良好贴合,进而保障该充气包装装置的整体造型。
具体地,该立体塑封缝40包括一列端封缝41,从而使如图6所示的该平面缓冲材料首尾相接。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该端封缝41被设置于该定型体102的该定型体第一侧壁1021。该端封缝41被设置于该定型体第一侧壁第一部10211与该定型体第一侧壁第二部10212之间。值得一提的是,该端封缝41的上述设置位置仅仅是对本发明的示例而非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该端封缝41还可以被设置于其它的位置,只要能够达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本发明在这方面不做限制。
如图6所示,该列端封缝41在如图所示的平面塑封材料左侧的位置是位于该主通道密封缝33与左侧的边封缝32之间。该列端封缝41并非连续设置,并且与该进气通道23间隔设置,从而防止阻塞该进气通道23。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该列端封缝41在如图6所示的平面缓冲材料右侧的位置是位于右侧的该边封缝32的外侧。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的是,该端封缝41 的上述设置位置和设置方式仅仅是对本发明的示例而非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该列端封缝41也可以被设置为与左右两侧的边封缝32重合。这时,该列端封缝41可以被连续设置,从而形成一条连续的端封缝。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该列端封缝41还可以被设置为与该主通道密封缝33以及右侧的该边封缝32重合。只要能够达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本发明在这方面不做限制。
如图5至图7所示,该立体塑封缝40进一步包括三条固封缝42,其分别热封连接该缓冲体第一侧壁1011与该定型体第一侧壁1021的该定型体第一侧壁第一部10211,以使二者能够牢固贴合,从而保障该充气包装装置的整体造型。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其中两条固封缝42被设置于最外侧的两条分隔缝31之外。这种设置位置仅仅是对本发明的示例而非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该两条固封缝42也可以设置为与最外侧的两条分隔缝31的一部分重合,其可以通过二次热封最外侧的两条分隔缝31的一部分形成。该固封缝42还可以被设置于最外侧的两条分隔缝31的内侧,例如与外侧第二条分隔缝31部分重合,以在两侧形成侧压气室。只要能够达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本发明在这方面不做限制。如图所示,其中一条固封缝42被设置于该缓冲体第一侧壁1011以及该定型体第一侧壁第一部10211的中部,并与中部的一分隔缝31部分重合,从而可以通过二次热封该分隔缝31形成。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该固封缝42的数量和设置位置仅仅是对本发明的示例而非限制。只要能够达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本发明在这方面不做限制。
说明书附图之图9至图12阐释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充气包装装置。该充气包装装置包括一充气缓冲体10A。参照图1和图10,该充气缓冲体10A包括两层气室膜11和12经一系列平面塑封缝30A和一系列立体塑封缝40A塑封形成多个相连接的储气单元13。每一储气单元13形成一个可储气的储气室14。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该平面塑封缝30A用于将多层薄膜经塑封形成如图10所示的一平面缓冲材料。该立体塑封缝40A用于将上述平面缓冲材料进一步塑封而使该充气包装装置形成具有空间立体构型并且能够包装至少一包装物品的一立体包装装置,如图9中所示。该平面塑封缝30A和该立体塑封缝 40A可以通过粘接或热封连接的方式将多层薄膜连接在一起。优选地,在这个实施例中,该平面塑封缝30A和该立体塑封缝40A可以都实施为由热封工艺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该立体塑封缝40A可以通过一次热封形成,也可以通过先在平面缓冲材料上进行热封并进一步在形成立体材料时通过二次热封形成。本发明在这方面不做限制。如图10所示的平面缓冲材料中示意了该立体塑封缝40A所在的位置,以方便读者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
该平面塑封缝30A包括多列分隔缝31A,其将两层气室膜11和12分隔成多个储气单元13。即优选地,各列该分隔缝31A通过热封工艺形成,其热封连接两层气室膜11和12,从而相邻两个储气单元13之间形成一列该分隔缝31A。该分隔缝31A可以是连续的热封线,从而使多个储气单元13互相独立。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0中所示,顶侧和底侧的一列分隔缝31A可以分别成为该充气缓冲体10A的顶侧边界缝和底侧边界缝。值得一提的是,除顶侧和底侧的分隔缝 31A外,其它的分隔缝31A也可以是断续的热封线,从而使多个储气单元13互相连通。该储气单元13可以是各种形状,如条形,圆形,多边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等。如图9至图10中所示,本发明的该充气缓冲体10A可以包括多个并排排列的充气柱,但本方明在这方面并不受到限制。
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该充气缓冲体10A进一步地包括由两层阀膜21和22 形成的至少一充气阀20。参考图1,该充气阀20的该阀膜21和22与该气室膜 11和12互相叠合地设置,并且在该阀膜21和22之间形成用于向该储气室14 充气的进气通道23。可以理解的是,该阀膜21和22的长度短于该气室膜11和 12。当通过该进气通道23向该储气室14中充气并且该储气室14中的气压达到预定要求时,该储气室14中的气压作用在该阀膜21和22上,以使该阀膜21和 22贴合于其中一层气室膜11或12,从而封闭该进气通道23,以使该充气阀20起到单向阀的作用。当每个储气单元13内形成至少一个进气通道23,并且各个储气单元13互相独立时,当其中一个储气单元13发生损坏漏气时,其他的该储气单元13并不会被影响,还能起到空气缓冲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该充气缓冲体10A的该气室膜11和12以及该充气阀20的该阀膜21和22分别可以由各种合适的薄膜材料制成,如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或复合薄膜等,本发明在这方面也并不受到限制,只要是合适的柔性薄膜即可。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增加单向密封效果,该充气阀20的该阀膜21和22也可以是由上述薄膜经添加化学成分而改性得到的自粘性薄膜。
该充气缓冲体10A进一步地包括一主通道单元15,其连接于各个储气单元 13,优选地,其一体地延伸于各个储气单元13。更具体地,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该主通道单元15与该储气单元13的延伸方向相垂直。例如,在这个实施例中,各个储气单元13沿着横向方向延伸,该主通道单元15沿着纵向方向延伸。该主通道单元15形成一主通道151,并且该主通道151具有一充气口152,当该充气口152的位置设置有充气嘴并且执行充气操作时,气体从该充气口152沿着纵向方向进入该主通道151,并且再沿着横向方向进入各个储气单元13,并且当各个储气室14中达到预定气压后,该充气阀20的该阀膜21和22贴合于其中一层气室膜11或12,从而实现自封闭,以防止充入的气体再反渗进入该主通道151。
可以理解的是,该主通道单元15可以由两层气室膜11和12形成,也可以由两层阀膜21和22形成,或者由其中一层气室膜11或12和其中一层阀膜21 或22形成。
如图10中所示,该平面塑封缝30A进一步地包括分别位于该充气缓冲体10A 的左右两侧的连续密封的一边封缝32A和左侧的一连续密封的主通道密封缝 33A,其中左侧该边封缝32A和该主通道密封缝33A之间形成该主通道151。可以理解的是,该边封缝32A通过塑封工艺如粘接或热封形成并且封合连接两层气室膜11和12,该主通道密封缝33A通过塑封工艺如粘接或热封形成并且将四层膜,即两层气室膜11和12和以及两层阀膜21和22分别连接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该主通道密封缝并非连续塑封四层膜。如图1中所示,在该进气通道 23所在的区域,两层阀膜21和22没有热封连接。该主通道密封缝33A在该进气通道23的上下两侧分别将该气室膜11和该阀膜21热封连接,以及将该气室膜12和该阀膜22热封连接,从而该充气缓冲体10A在充气时,气体进入该主通道151后,相邻的该阀膜21和22与对应连接的该气室膜11和12能够一起膨胀而打开对应的该进气通道23。
如图10中所示,该平面塑封缝30A进一步包括一系列导气缝34。每两列互相间隔的导气缝34与每一充气阀20相应设置。该导气缝34被设置于各个储气单元13邻近该主通道151的位置,其由热封连接该阀膜21和22形成。该阀膜 21和22形成的该进气通道23位于两列该导气缝34之间。
参照图1,该阀膜21和22进一步地通过多个连接缝35热封连接至该气室膜11,这样在该储气室14中达到预定的气压时,气压作用于该阀膜21和22,并且因为该连接缝35的设置而同时被压向该气室膜11并最终贴合于该气室膜11,从而关闭该进气通道23。即该连接缝35热封连接两层阀膜21和22以及其中一层气室膜11或12。根据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例,该连接缝35热封连接两层阀膜21和22以及该气室膜11。另外,如图10中所示,各个连接缝35的形状的设计使得其还进一步地起到防止气体回流的作用。也就是说,当该储气室14中的气体想要回流时,会被该连接缝35所阻挡而不能轻易地反渗进入该主通道 151。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例,该导气缝34不仅热封该阀膜 21和22,还同时热封其中一层气室膜11或12。该导气缝34所热封的气室膜与该连接缝35热封的气室膜相同,即为该气室膜11。因此,该导气缝34的设置进一步具有该充气包装装置被充气后关闭该进气通道23的作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该导气缝34热封该阀膜21和22以及该气室膜11仅仅是对本发明的示例而非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该导气缝34也可以仅仅热封连接该阀膜21和22,而不连接该气室膜11和12。只要能够达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本发明在这方面不做限制。
另外,在热封形成这些平面塑封缝30A时,该充气阀20的该阀膜21和22 的该进气通道23可以通过设置耐热阻隔装置而形成,在热封工艺之后,再取出该耐热阻隔装置。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该充气阀20的该阀膜21和22之间设置有一耐热层24,如图1和图10中所示,例如可以是耐热油墨,其贴附于其中一层阀膜21或22的内表面,这样,在热封形成该主通道密封缝33A时,两层阀膜21和22不会热封连接,从而该进气通道23得以能够与该主通道151相连通,而不会因热封而将其进入口关闭。
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该主通道151由两层气室膜11和12形成,该耐热层 24和该阀膜21和22各自有延伸段进入该主通道151,该平面塑封缝30A还包括对应于该耐热层24的延伸段的位置的一列互相间隔的沿纵向方向排列的接合缝36,因为该耐热层24的设置,该接合缝36将两层气室膜11和12和两层阀膜21和22分别连接在一起,而两层阀膜21和22没有热封连接,该接合缝36 的设置使得该充气缓冲体10A在充气时,气体进入该主通道151后,相邻的该阀膜21和22与对应连接的该气室膜11和12能够一起膨胀而打开对应的该进气通道23。
该平面塑封缝30A还包括多列呈间断热封的弯折缝37A。充气后的该充气缓冲体10A适合于沿着该弯折缝37A弯折,从而使该充气缓冲体10A形成预设形状。更具体地,该弯折缝37A将各个储气单元13分成多个子储气单元131。该弯折缝37A可以位于该储气单元13的中部位置,并且两侧分别形成一连通通道 132,这样相邻的该子储气单元131得以互相连通,如图10所示。可以理解的是,该弯折缝也可以位于该储气单元13的两侧,而该连通通道132位于该储气单元 13的中部位置。相应地,可以理解的是,各列该弯折缝37A热封连接两层气室膜11和12。
如图9所示,被充气后的该充气包装装置包括一侧缓冲体109A和一端缓冲体108A。该侧缓冲体109A包括一侧缓冲体第一壁1091A和一侧缓冲体第二壁 1092A。该侧缓冲体第一壁1091A与该侧缓冲体第二壁1092A叠层设置,从而能够对包装物品提供多级缓冲作用。如图9和图10所示,该侧缓冲体109A进一步包括一侧缓冲体弯折壁1093A,其被设置于侧缓冲体第一壁1091A与该侧缓冲体第二壁1092A之间并与二者一体连接。该侧缓冲体弯折壁1093A的设置有利于该充气缓冲体10A被弯折形成相互平行贴合的两个侧壁,即该侧缓冲体第一壁1091A与该侧缓冲体第二壁1092A,从而有利于该侧缓冲体第一壁1091A 与该侧缓冲体第二壁1092A协同作用,起到对包装物品的多级缓冲作用。
如图9所示,为加强该侧缓冲体第一壁1091A与该侧缓冲体第二壁1092A 之间的叠层设置的结构关系,该侧缓冲体第一壁1091A与该侧缓冲体第二壁 1092A之间进一步通过多条立体塑封缝40A牢固连接。值得一提的是,用于牢固连接该侧缓冲体第一壁1091A与该侧缓冲体第二壁1092A的该立体塑封缝 40A在起到牢固连接该侧缓冲体第一壁1091A与该侧缓冲体第二壁1092A的作用的同时,还具有固定该端缓冲体108A为预设形状的作用。
如图9和图11所示,该端缓冲体108A具有一矩形截面,其包括依次垂直连接的四个侧壁,其中一个侧壁与该侧缓冲体第一壁1091A垂直连接为L形,从而形成一L形包装空间100A,其中另一侧壁与该侧缓冲体第二壁1092A连接并沿该侧缓冲体第二壁1092A的方向延伸。
具体地,该端缓冲体108A包括一端缓冲体第一壁1081A、一端缓冲体第二壁1082A、一端缓冲体第三壁1083A和一端缓冲体第四壁1084A。
该端缓冲体第一壁1081A与该侧缓冲体第一壁1091A一体连接并相互垂直。该端缓冲体第一壁1081A与该侧缓冲体第一壁1091A之间设置一列弯折缝37。更具体地,该充气缓冲体10A沿该列弯折缝37弯折,从而形成相互垂直的两个侧壁,即该端缓冲体第一壁1081A与该侧缓冲体第一壁1091A。
该端缓冲体第三壁1083A与该端缓冲体第一壁1081A一体连接并相互垂直。该端缓冲体第三壁1083A与该端缓冲体第一壁1081A之间设置另一列弯折缝37。更具体地,该充气缓冲体10A沿该列弯折缝37弯折,从而形成相互垂直的两个侧壁,即该端缓冲体第三壁1083A与该端缓冲体第一壁1081A。
该端缓冲体第二壁1082A与该端缓冲体第三壁1083A一体连接并相互垂直。该端缓冲体第二壁1082A与该端缓冲体第三壁1083A之间设置另一列弯折缝37。更具体地,该充气缓冲体10A沿该列弯折缝37弯折,从而形成相互垂直的两个侧壁,即该端缓冲体第二壁1082A与该端缓冲体第三壁1083A。
该端缓冲体第四壁1084A与该端缓冲体第二壁1082A一体连接并相互垂直。该端缓冲体第四壁1084A与该端缓冲体第二壁1082A之间设置另一列弯折缝37。更具体地,该充气缓冲体10A沿该列弯折缝37弯折,从而形成相互垂直的两个侧壁,即该端缓冲体第四壁1084A与该端缓冲体第二壁1082A。该端缓冲体第四壁1084A与该侧缓冲体第二壁1092被布置于同一平面。
如图所示,该端缓冲体108A具有一容纳腔200A。该容纳腔200A具有一矩形截面。由该侧缓冲体109A和该端缓冲体108A共同构成的该充气包装装置具有一类似“b”形的截面,从而适于在包装物品的一个角落为包装物品提供缓冲保护。
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二个优选实施例,该端缓冲体108A进一步包括一未充气结构1080A,其被形成于该端缓冲体第一壁1081A、该端缓冲体第二壁1082A、该端缓冲体第三壁1083A以及该端缓冲体第四侧壁1084A所形成的整体的部分区域。如图12所示,由于该未充气结构1080A未被充气,从而其能够被方便地收缩,从而适于在该充气包装装置与其外部的包装箱之间形成适于包装包装物品配件的收纳空间300A。该收纳空间300A与该容纳腔200之间通过形成该未充气结构1080A的该气室膜11和12隔开,从而分别形成相互间隔的独立空间,从而适于包装包装物品的不同配件。
具体地,该立体塑封缝40A包括一列端封缝41A,从而使如图10所示的该平面缓冲材料首尾相接。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二个优选实施例,该端封缝41A被设置于该侧缓冲体第二壁1092A与该端缓冲体第四壁1084A之间并热封连接该侧缓冲体第二壁1092A与该端缓冲体第四壁1084A。值得一提的是,该端封缝 41A的上述设置位置仅仅是对本发明的示例而非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该端封缝41A还可以被设置于其它的位置,只要能够达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本发明在这方面不做限制。
如图9和图10所示,该立体塑封缝40A进一步包括三条固封缝42A,其分别在不同的位置热封连接该侧缓冲体第一壁1091A和该侧缓冲体第二壁1092A,以使二者能够牢固贴合,进而保障该充气包装装置的整体造型。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二个优选实施例,其中两条固封缝42A被设置于最外侧的两条分隔缝31A之外。另一条固封缝42A被设置于该侧缓冲体第一壁1091A以及该侧缓冲体第二壁1092A中部,并与中部的一分隔缝31A部分重合,从而可以通过二次热封该分隔缝31A形成。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该固封缝42A的数量和设置位置仅仅是对本发明的示例而非限制。只要能够达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本发明在这方面不做限制。
如图9、图10和图12所示,该平面塑封缝30A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条截封缝38A,从而形成该未充气结构1080A。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二个优选实施例,该截封缝38A的数量为二,其中一条截封缝38A被设置于该端缓冲体第一壁1081A 与该端缓冲体第三壁1082A之间,并与两者之间的该弯折缝37A重合,其中该条截封缝38A截封外侧的两个储气单元13,从而进入该两个储气单元13的气体到达该截封缝38A后将无法继续填充这两个储气单元13剩余的其它子储气单元 131,从而这两个储气单元13的剩余的子储气单元131未被充气。
类似的,另一条截封缝38A被设置于该端缓冲体第一壁1081A与该侧缓冲体第一壁1091A之间并与两者之间的该弯折缝37A重合,其中该另一条截封缝 38A截封三个储气单元13,其与被截封的另外两个储气单元13相邻。同样地,进入该三个储气单元13的气体到达该截封缝38A后将无法继续填充这三个储气单元13剩余的其它子储气单元131,从而这三个储气单元13的剩余的子储气单元131未被充气。
上述未被充气的子储气单元131共同组成该未充气结构1080A。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形成该未充气结构1080A的方式仅仅是对本发明的示例而非限制。上述形成该截封缝38A的位置以及该截封缝38A的数量都仅仅是对本发明的示例而非限制。只要能够达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本发明在这方便不做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充气包装装置也可以不设置该未充气结构1080A。
说明书附图之图12阐释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该充气包装装置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该未充气结构1080A呈收缩状,从而其被收缩后形成的该收纳空间300A与该容纳腔200A相间隔并且能够被用于容纳包装物品配件
说明书附图之图13至图15阐释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充气包装装置。该充气包装装置包括一充气缓冲体10B和一系列设置于该充气缓冲体10B的充气阀20。该充气缓冲体10B包括两层气室膜11和12经一系列平面塑封缝30B和一系列立体塑封缝40B塑封形成的多个相连接的储气单元13。每一储气单元13形成一个可储气的储气室14。
该平面塑封缝30B包括多条分隔缝31B、两条边封缝32B、一主通道密封缝 33B、一系列导气缝34、一系列连接缝35、一系列接合缝36、多列弯折缝37B 和两条截封缝38B。该立体塑封缝40B包括一条端封缝41B至少一固封缝42B。
如图13所示,被充气后的该充气包装装置包括一侧缓冲体109B和一端缓冲体108B。该侧缓冲体109B包括一侧缓冲体第一壁1091B和一侧缓冲体第二壁 1092B。该侧缓冲体第一壁1091B与该侧缓冲体第二壁1092B叠层设置,从而能够对包装物品提供多级缓冲作用。
该端缓冲体108B包括一端缓冲体第一壁1081B、一端缓冲体第二壁1082B、一端缓冲体第三壁1083B和一端缓冲体第四壁1084B。该端缓冲体第一壁1081B、该端缓冲体第二壁1082B、该端缓冲体第三壁1083B以及该端缓冲体第四壁 1084B围绕一容纳腔200B。
该端缓冲体第一壁1081B与该侧缓冲体第一壁1091B形成一包装空间100B,以被用于包装包装物品。
与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不同的是,如图14所示的平面缓冲材料的左右两端的子储气单元131分别形成如图13所示的该充气包装装置的该侧缓冲体第一壁1091B与该侧缓冲体第二壁1092B。该侧缓冲体第一壁1091B与该侧缓冲体第二壁1092B之间设置有该端封缝41B并通过该端封缝41B相连接。根据该第三个优选实施例,该端封缝41B为连续的热封缝,其被设置于两条边封缝32B 的外侧。
根据该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该充气包装装置的该侧缓冲体第二壁1092B与该端缓冲体第四壁1084B一体连接。也就是说,与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中的充气包装装置于其侧缓冲体第二壁1092A和端缓冲体第四壁1084A之间首尾相接不同的是,根据该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该充气包装装置于该侧缓冲体第一壁 1091B和该侧缓冲体第二壁1092B之间首尾相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的是,该侧缓冲体第一壁1091B与该侧缓冲体第二壁1092B之间通过该端封缝 41B相连接仅仅是对本发明的示例而非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也可以不设置该端封缝41B,从而该侧缓冲体第一壁1091B和该侧缓冲体第二壁1092B 仅仅通过该固封缝42B连接,而其顶端并不借助该端封缝41B连接。只要能够达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本发明在这方面不做限制。
根据该第三个优选实施例,两条截封缝38B均被设置于该侧缓冲体第一壁1091B与该端缓冲体第一壁1081B之间的弯折缝37B所在的位置。该两条截封缝38B分别截封如图14所示的顶端的两个储气单元13和底端的两个储气单元 13。该充气阀20被设置于该侧缓冲体第二壁1092B的顶端。因此,通过该充气阀20对该充气包装装置进行充气时,当气体到达该截封缝38B时,受到该截封缝38B的阻挡而无法进入后续的子充气单元131。因此,该侧缓冲体第一壁1091B 两侧的子充气单元131均未被充气,从而该侧缓冲体109B形成两个未充气结构 1090B。
说明书附图之图16至图18阐释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第四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充气包装装置。该充气包装装置包括一充气缓冲体10C和一系列设置于该充气缓冲体10C的充气阀20。该充气缓冲体10C包括两层气室膜11和12经一系列平面塑封缝30C和一系列立体塑封缝40C塑封形成多个相连接的储气单元13。每一储气单元13形成一个可储气的储气室14。
该平面塑封缝30C包括多条分隔缝31C、两条边封缝32C、一主通道密封缝 33C、一系列导气缝34、一系列连接缝35、一系列接合缝36和多列弯折缝37C。该立体塑封缝40C包括一端封缝41C至少一固封缝42C。
如图16所示,被充气后的该充气包装装置包括一侧缓冲体109C和一端缓冲体108C。该侧缓冲体109C包括一侧缓冲体第一壁1091C、一侧缓冲体第二壁 1092C和一侧缓冲体弯折壁1093C。该侧缓冲体第一壁1091C与该侧缓冲体第二壁1092C叠层设置,从而能够对包装物品提供多级缓冲作用。根据本发明的该第四个优选实施例,该侧缓冲体第一壁1091C与该侧缓冲体第二壁1092C被两条固封缝42C固定连接。
该端缓冲体108C包括一端缓冲体第一壁1081C、一端缓冲体第二壁1082C、一端缓冲体第三壁1083C和一端缓冲体第四壁1084C。
该端缓冲体第一壁1081C、该端缓冲体第二壁1082C、该端缓冲体第三壁 1083C以及该端缓冲体第四壁1084C围绕一容纳腔200C。
该端缓冲体第一壁1081C与该侧缓冲体第一壁1091C形成一包装空间100C,以被用于包装包装物品。
与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不同的是,如图17所示的平面缓冲材料的左右两端的子储气单元131分别形成如图16所示的该充气包装装置的该端缓冲体第二壁1082C和该该端缓冲体第四壁1084C。该端封缝41C热封连接该端缓冲体第四壁1084C和该端缓冲体第二壁1082C。
根据该第四个优选实施例的该充气包装装置的该侧缓冲体第二壁1092B与该端缓冲体第四壁1084B一体连接。也就是说,与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中的充气包装装置于其侧缓冲体第二壁1092A和端缓冲体第四壁1084A之间首尾相接不同的是,根据该第四个优选实施例的该充气包装装置于该侧缓冲体第二壁 1092B与该端缓冲体第四壁1084B之间首尾相接。
根据该第四个优选实施例,该侧缓冲体第二壁1092B与该端缓冲体第四壁 1084B之间并未设置该平面塑封缝30C和该立体塑封缝40C。
说明书附图之图19至图21阐释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第五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充气包装装置。该充气包装装置包括一充气缓冲体10D和一系列设置于该充气缓冲体10D的充气阀20。该充气缓冲体10D包括两层气室膜11和12经一系列平面塑封缝30D和一系列立体塑封缝40D塑封形成多个相连接的储气单元13。每一储气单元13形成一个可储气的储气室14。
该平面塑封缝30D包括多条分隔缝31D、两条边封缝32D、一主通道密封缝 33D、一系列导气缝34、一系列连接缝35、一系列接合缝36和多列弯折缝37D。该立体塑封缝40D包括一端封缝41D至少一固封缝42D。
如图19所示,被充气后的该充气包装装置包括一侧缓冲体109D和一端缓冲体108D。
该端缓冲体108D包括一端缓冲体第一壁1081D、一端缓冲体第二壁1082D、一端缓冲体第三壁1083D和一端缓冲体第四壁1084D。
该端缓冲体第一壁1081D、该端缓冲体第二壁1082D、该端缓冲体第三壁 1083D以及该端缓冲体第四壁1084D围绕一容纳腔200D。
该侧缓冲体109D与该端缓冲体第四侧壁1084D一体连接。该端缓冲体第一壁1081D与该侧缓冲体109D形成一包装空间100D,以被用于包装包装物品。
与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不同的是,该端封缝41D的作用并非使如图20所示的平面缓冲材料首尾相接,而是将即将其一端连接于该平面缓冲材料的中间部位,如图19至图21所示。根据该第五个优选实施例,该端封缝41D在该平面缓冲材料中间部位的位置与该分隔缝31D部分重合,其不会阻隔气体在同一储气单元13内的流通。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这种设置方式仅仅是对本发明的示例而非限制,只要能够达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本发明在这方面不做限制。
如图20所示,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五个优选实施例的充气包装装置的分隔缝 31D和弯折缝37D形状与其它的实施例不同,其宽度较宽,适合于匹配尺寸较大的气柱。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这仅仅是对本发明的示例而非限制,只要能够达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本发明在这方面不做限制。
如图21所示,该侧缓冲体109D为单层缓冲结构。根据该第五个优选实施例的该充气包装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加强缓冲体104D和一弯折体103D。该增强缓冲体104D被叠层设置于该侧缓冲体109D以及该端缓冲体第四壁1084D的外侧,以加强二者的缓冲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五个优选实施例,该固封缝42D在两侧将该加强缓冲体 104D固定连接于该侧缓冲体109D以及该端缓冲体第四壁1084D的外侧,从而保持该加强缓冲体104D与该侧缓冲体109D以及该端缓冲体第四壁1084D的叠层关系。
说明书附图之图22至图25阐释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第六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充气包装装置。该充气包装装置包括一充气缓冲体10E和一系列设置于该充气缓冲体10E的充气阀20。该充气缓冲体10E包括两层气室膜11和12经一系列平面塑封缝30E和一系列立体塑封缝40E塑封形成多个相连接的储气单元13。每一储气单元13形成一个可储气的储气室14。
该平面塑封缝30E包括多条分隔缝31E、两条边封缝32E、一主通道密封缝 33E、一系列导气缝34、一系列连接缝35、一系列接合缝36和多列弯折缝37E。该立体塑封缝40E包括一端封缝41E。
如图22所示,被充气后的该充气包装装置包括一侧缓冲体109E、一端缓冲体108E、一加强缓冲体104E和一弯折体103E。
该端缓冲体108E包括一端缓冲体第一壁1081E、一端缓冲体第二壁1082E、一端缓冲体第三壁1083E和一端缓冲体第四壁1084E。
该端缓冲体第一壁1081E、该端缓冲体第二壁1082E、该端缓冲体第三壁 1083E以及该端缓冲体第四壁1084E围绕一容纳腔200E。
该侧缓冲体109E与该端缓冲体第四侧壁1084E一体连接。该端缓冲体第一壁1081E与该侧缓冲体109E形成一包装空间100E,以被用于包装包装物品。
如图24所示,与上述第五个优选实施例不同的是,根据本发明的该第六个优选实施例,该加强缓冲体104E不能被延伸至该端缓冲体第四侧壁1084E的外侧,而仅仅能够被延伸至该侧缓冲体109E的外侧。该加强缓冲体104E并未被固定连接于该侧缓冲体109E,从而该加强缓冲体104E位置能够被调节,如图24和图25所示,该加强缓冲体104E既可以被设置于该侧缓冲体109E的外侧,也可以被设置于该侧缓冲体109E的内侧,可根据需要进行转换。
如图24所示,当该加强缓冲体104E被设置于该侧缓冲体109E的外侧时,该缓冲体第四侧壁1084E与该加强缓冲体104E能够形成一收纳空间300E,从而可以容纳物品,例如电子产品配件。
说明书附图之图26至图28D阐释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第七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充气包装装置。该充气包装装置包括一充气缓冲体10F和一系列设置于该充气缓冲体10F的充气阀20。该充气缓冲体10F包括两层气室膜11和12经一系列平面塑封缝30F和一系列立体塑封缝40F塑封形成多个相连接的储气单元13。每一储气单元13形成一个可储气的储气室14。
该平面塑封缝30F包括多条分隔缝31F、两条边封缝32F、一主通道密封缝 33F、一系列导气缝34、一系列连接缝35、一系列接合缝36和多列弯折缝37F。该立体塑封缝40F包括一端封缝41F和两条固封缝42F。
如图26至图28D所示,被充气后的该充气包装装置包括一侧缓冲体109F、一端缓冲体108F、一加强缓冲体104F和一弯折壁103F。
该端缓冲体108F包括一端缓冲体第一壁1081F、一端缓冲体第二壁1082F、一端缓冲体第三壁1083F和一端缓冲体第四壁1084F。
该端缓冲体第一壁1081F、该端缓冲体第二壁1082F、该端缓冲体第三壁 1083F以及该端缓冲体第四壁1084F围绕一容纳腔200F。
该侧缓冲体109F与该端缓冲体第四侧壁1084F一体连接。该端缓冲体第一壁1081F与该侧缓冲体109F形成一包装空间100F,以被用于包装包装物品。
如图28A至图28D所示,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七个优选实施例,该加强缓冲体104F包括一加强缓冲体第一壁1041F、一加强缓冲体第二壁1042F和一加强缓冲弯折壁1043F。该加强缓冲弯折壁1043F被一体设置于该加强缓冲体第一壁 1041F与该加强缓冲体第二壁1042F之间。该固封缝42F将该加强缓冲体第一壁 1041F和该侧缓冲体109F连接为叠层状态。该加强缓冲体第二壁1042F和该加强缓冲弯折壁1043F并未通过该立体塑封缝40F连接,所以其位置可以被调节。
如图28A所示,该加强缓冲体第二壁1042F能够被叠层设置于该加强缓冲体第一壁1041F的外侧,从而与该加强缓冲体第一壁1041F以及该侧缓冲体109F 形成三层的缓冲结构,以增强缓冲效果。该缓冲体第四侧壁1084F与该加强缓冲体104F形成一收纳空间300F,从而可以容纳物品,例如电子产品配件。
如图28B所示,该加强缓冲体第二壁1042F以及该加强缓冲弯折壁1043F也可以被设置于该端缓冲体第四壁1084F的外侧,从而与该端缓冲体第四壁1084F 形成叠层缓冲结构。
如图28C所示,该端缓冲体108F也能够被翻转,从而使该加强缓冲体104F 处于该侧缓冲体109F与该端缓冲体第四壁1084F形成的一包装空间100F’,从而在该侧缓冲体109F相对于该包装空间100F’的内侧提供叠层缓冲保护。
如图28D所示,该加强缓冲体第一壁1041F被设置于该侧缓冲体109F相对于该包装空间100F’的内侧。该加强缓冲体第二壁1042F以及被设置于该端缓冲体第四壁1084F相对于该包装空间100F’的内侧。该加强缓冲体第一壁1041F 和该加强缓冲体第二壁1042F分别与该侧缓冲体109F和该端缓冲体第四壁 1084F协同作用,起到多级缓冲的作用。
说明书附图之图29至图31阐释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第八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充气包装装置。该充气包装装置包括一充气缓冲体10G和一系列设置于该充气缓冲体10G的充气阀20。该充气缓冲体10G包括两层气室膜11和12经一系列平面塑封缝30G和一系列立体塑封缝40G塑封形成多个相连接的储气单元13。每一储气单元13形成一个可储气的储气室14。
该平面塑封缝30G包括多条分隔缝31G、两条边封缝32G、一主通道密封缝 33G、一系列导气缝34、一系列连接缝35、一系列接合缝36和多列弯折缝37G。该立体塑封缝40G包括一端封缝41G和两条固封缝42G。
如图29至图31所示,被充气后的该充气包装装置包括一侧缓冲体109G、一端缓冲体108G、一加强缓冲体104G和一弯折体103G。
该侧缓冲体109G包括一侧缓冲体第一壁1091G和一侧缓冲体第二壁1092G。
该端缓冲体108G包括一端缓冲体第一壁1081G、一端缓冲体第二壁1082G、一端缓冲体第三壁1083G和一端缓冲体第四壁1084G。
该端缓冲体第一壁1081G、该端缓冲体第二壁1082G、该端缓冲体第三壁 1083G以及该端缓冲体第四壁1084G围绕一容纳腔200G。
该侧缓冲体第二壁1092G与该端缓冲体第四侧壁1084G一体连接。该端缓冲体第一壁1081G与该加强缓冲体104G形成一包装空间100G,以被用于包装包装物品。
该弯折体103被一体设置于该加强缓冲体104G与该侧缓冲体第一壁1091G 之间,以便该充气缓冲体10G弯折形成的该加强缓冲体104G与该侧缓冲体第一壁1091G相互贴合。
该加强缓冲体104G被设置于该侧缓冲体109G的内侧,从而增强其缓冲作用。更具体地,该加强缓冲体104G与该侧缓冲体第一壁1091G以及该侧缓冲体第二侧壁1092G叠层设置,从而起到多级缓冲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该第八个优选实施例,该加强缓冲体104G与该侧缓冲体第一壁1091G以及该侧缓冲体第二侧壁1092G被该固封缝42G固定连接,以使三者保持为叠层结构关系。
说明书附图之图32至图34阐释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第九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充气包装装置。该充气包装装置包括一充气缓冲体10H和一系列设置于该充气缓冲体10H的充气阀20。该充气缓冲体10H包括两层气室膜11和12经一系列平面塑封缝30H和一系列立体塑封缝40H塑封形成多个相连接的储气单元13。每一储气单元13形成一个可储气的储气室14。
该平面塑封缝30H包括多条分隔缝31H、两条边封缝32H、一主通道密封缝 33H、一系列导气缝34、一系列连接缝35、一系列接合缝36和多列弯折缝37H。该立体塑封缝40H包括两条固封缝42H。
如图32至图34所示,被充气后的该充气包装装置包括一侧缓冲体109H、一端缓冲体108H、一加强缓冲体104H和一弯折体103H。
该侧缓冲体109H包括一侧缓冲体第一壁1091H和一侧缓冲体第二壁1092H。
该端缓冲体108H包括一端缓冲体第一壁1081H、一端缓冲体第二壁1082H、一端缓冲体第三壁1083H和一端缓冲体第四壁1084H。
该侧缓冲体第二壁1092H与该端缓冲体第四侧壁1084H一体连接。该加强缓冲体104H被设置于该侧缓冲体1091H与该侧缓冲体1092H之间并延伸至该端缓冲体第四壁1084H的内侧。从而增强该侧缓冲体109H以及该端缓冲体第四壁1084H的缓冲效果。该端缓冲体第一壁1081H、该端缓冲体第二壁1082H、该端缓冲体第三壁1083H以及该加强缓冲体104H围绕一容纳腔200H。
该端缓冲体第一壁1081H与该加强缓冲体104H形成一包装空间100H,以被用于包装包装物品。
该弯折体103被一体设置于该加强缓冲体104H与该侧缓冲体第一壁1091H 之间,以便该充气缓冲体10H弯折形成的该加强缓冲体104H与该侧缓冲体第一壁1091H相互贴合。
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九个优选实施例,该加强缓冲体104H与该侧缓冲体第一壁1091H以及该侧缓冲体第二侧壁1092H被该固封缝42H固定连接,以使三者保持为叠层结构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本发明的多层缓冲的结构也可以设置为错位叠层缓冲。本发明在这方面不做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充气包装装置均设置有充气阀20仅仅是对本发明的示例而非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充气包装装置也可以不设置充气阀20。只要能够达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本发明在这方面不做限制。
图35至图41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充气包装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如图35至图37所示的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优选实施例的充气包装装置的应用示例。四个充气包装装置被用来包装一包装物品及其配件。四个充气包装装置的四个端缓冲体108C分别在该包装物品前后左右四个侧面提供缓冲保护。四个充气包装装置的四个侧缓冲体109C则两两组合后分别在该包装物品的顶侧和底侧对该包装物品提供保护。四个充气包装装置的该包装空间100C组合使用,以用来容纳该被包装物品。该容纳腔200C内可以被用于容纳该包装物品的配件,也可以不用来容纳配件。无论该容纳腔200C内是否容纳配件,该端缓冲体108C 都能够对该包装物品提供加强的缓冲作用,从而该包装物品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值得一提的是,四个充气包装装置提供四个容纳腔200C,从而能提供足够的空间来容纳包装物品的配件。
如图所示,顶端两个充气包装装置之间形成的空间也可以被用于容纳物品,例如该包装物品的配件。当然,顶端两个充气包装装置之间形成的空间也可以被空置而不被用来容纳物品。本发明在这方面不做限制。
如图37所示,该充气包装装置能够与一包装箱组合使用,以对该包装物品及其配件提供更好的保护并有利于进行储存和运输。
说明书附图之图38和图39阐释了根据本发明的充气包装装置的另一种应用,其组合使用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四个优选实施例的充气包装装置以及根据上述第七个优选实施例的充气包装装置,与如图35至图37所示的应用不同的是,根据上述第七个优选实施例的充气包装装置提供该收纳空间300F,以被用于容纳物品。
说明书附图之图40和图41阐释了根据本发明的充气包装装置的另一种应用,其组合使用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四个优选实施例的两个充气包装装置以及根据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两个充气包装装置,与上述两个应用示例不同的是,根据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两个充气包装装置提供的两个收纳空间300A 被组合使用,以被用于容纳物品。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如图35至图41所示的应用示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示例而非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充气包装装置也可以根据需要被任意组合。
如图1至图4所示是本发明的该充气包装装置的该充气阀2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充气阀20包括相对于两层气室膜11和12较短的阀膜21和22,其分别与该气室膜11和12相叠合以用于形成向各个储气单元13的该储气室14 充气的进气通道23。如图2所示,该充气阀20进一步地可以包括增加一层阀膜 25,其位于两层阀膜21和22之间,以用于增强密封性能。如图3所示,该充气阀20可以进一步地包括一层阀膜26,其位于一层气室膜12和该阀膜22之间,即位于两层阀膜21和22的外侧,从而起到防止该阀膜22和该气室膜12的相连接处被撕裂,以起到加强其稳固连接的作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充气阀20的具体结构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充气包装装置包括至少一充气阀20,以被用于充气仅仅是对本发明的示例而非限制
另外,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例中,即所有这些实施例的特征可以适当的组合,从而用于使本发明的空气包装装置提供缓冲效果。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该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22)
1.一充气包装装置,以用于包装一包装物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层气室膜形成的至少一充气缓冲体,其中所述充气缓冲体经弯折并经一系列平面塑封缝和一系列立体塑封缝塑封,从而在其被充气后形成包括一端缓冲体和一侧缓冲体的立体结构,其中所述端缓冲体和所述侧缓冲体形成一包装空间,以被用于包装该包装物品,其中所述端缓冲体具有一容纳腔,其中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包装空间相互间隔,其中所述端缓冲体包括一端缓冲体第一壁、一端缓冲体第二壁、一端缓冲体第三壁和一端缓冲体第四壁,其中所述容纳腔被所述端缓冲体第一壁、所述端缓冲体第二壁、所述端缓冲体第三壁以及所述端缓冲体第四壁包围而形成,其中所述容纳腔具有一矩形截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端缓冲体第一壁与所述侧缓冲体相垂直,并形成所述包装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侧缓冲体包括一侧缓冲体第一壁和一侧缓冲体第二壁,其中所述侧缓冲体第一壁与所述侧缓冲体第二壁被叠层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立体塑封缝包括一列端封缝,其中所述侧缓冲体第二壁与所述端缓冲体第四壁被所述端封缝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侧缓冲体第二壁与所述端缓冲体第四壁一体连接,其中所述立体塑封缝包括至少一固封缝,其中所述固封缝固定连接所述侧缓冲体第一壁与所述侧缓冲体第二壁,以使所述侧缓冲体第一壁与所述侧缓冲体第二壁被固定连接为叠层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侧缓冲体第二壁与所述端缓冲体第四壁一体连接,其中所述立体塑封缝包括一列端封缝,其中所述端缓冲体第四壁与所述端缓冲体第二壁被所述端封缝连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充气缓冲体进一步包括一加强缓冲体,其中所述加强缓冲体与所述侧缓冲体叠层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加强缓冲体被叠层设置于所述侧缓冲体的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端缓冲体第四壁与所述加强缓冲体形成一容纳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充气缓冲体进一步包括一加强缓冲体,其中所述加强缓冲体被叠层设置于所述侧缓冲体以及所述端缓冲体第四壁的外侧。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充气缓冲体进一步包括一加强缓冲体和一弯折体,其中所述弯折体一体连接于所述加强缓冲体与所述侧缓冲体之间,其中所述平面塑封缝包括一系列弯折缝,其中所述加强缓冲体与所述弯折体之间设置有一列弯折缝,其中所述弯折体与所述侧缓冲体之间设置有另一列弯折缝。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立体塑封缝包括至少一固封缝,其中所述固封缝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缓冲体于所述侧缓冲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立体塑封缝包括至少一固封缝,其中所述固封缝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缓冲体于所述侧缓冲体以及所述端缓冲体第四壁的外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立体塑封缝包括至少一固封缝,其中所述固封缝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缓冲体于所述侧缓冲体的外侧,其中所述端缓冲体第四壁与所述加强缓冲体形成一容纳空间。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充气缓冲体进一步包括一加强缓冲体,其中所述加强缓冲体包括一加强缓冲体第一壁、一加强缓冲体第二壁和一加强缓冲弯折壁,其中所述加强缓冲弯折壁一体连接于所述加强缓冲体第一壁与所述加强缓冲体第二壁之间,其中所述加强缓冲体第一壁与所述侧缓冲体被叠层设置,其中所述平面塑封缝包括一系列弯折缝,其中所述加强缓冲体第一壁与所述加强缓冲弯折壁之间设置一列弯折缝,其中所述加强缓冲弯折壁与所述加强缓冲体第二壁之间设置另一列弯折缝。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立体塑封缝包括至少一固封缝,其中所述固封缝将所述加强缓冲体第一壁与所述侧缓冲体固定为叠层位置关系。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加强缓冲体第二壁被叠层设置于所述加强缓冲体第一壁的外侧,其中所述端缓冲体第四壁与所述加强缓冲体形成一容纳空间。
1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充气缓冲体进一步包括一加强缓冲体,其中所述加强缓冲体与所述侧缓冲体第一壁叠层设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加强缓冲体被叠层设置于所述侧缓冲体第一壁的内侧。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加强缓冲体被叠层设置于所述侧缓冲体第一壁与所述侧缓冲体第二壁之间并延伸至所述端缓冲体第四壁的内侧。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立体塑封缝包括至少一固封缝,其中所述固封缝将所述加强缓冲体叠层固定连接于所述侧缓冲体第一壁与所述侧缓冲体第二壁之间。
2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充气缓冲体进一步包括一加强缓冲体和一弯折体,其中所述弯折体一体连接于所述加强缓冲体与所述侧缓冲体第一壁之间,其中所述平面塑封缝包括一系列弯折缝,其中所述加强缓冲体与所述弯折体之间设置有一列弯折缝,其中所述弯折体与所述侧缓冲体第一壁之间设置有另一列弯折缝。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206079.7A CN108657632B (zh) | 2017-03-31 | 2017-03-31 | 充气包装装置及其包装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206079.7A CN108657632B (zh) | 2017-03-31 | 2017-03-31 | 充气包装装置及其包装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57632A CN108657632A (zh) | 2018-10-16 |
CN108657632B true CN108657632B (zh) | 2024-07-12 |
Family
ID=63786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206079.7A Active CN108657632B (zh) | 2017-03-31 | 2017-03-31 | 充气包装装置及其包装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65763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39017B (zh) * | 2019-07-17 | 2025-03-18 |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充气缓冲包装装置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15081A (zh) * | 2015-10-30 | 2016-11-16 |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充气缓冲装置及包装系统 |
CN206842103U (zh) * | 2017-03-31 | 2018-01-05 |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充气包装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320206B2 (ja) * | 2003-04-24 | 2009-08-26 | 株式会社柏原製袋 | 空気封入緩衝材 |
TWM297919U (en) * | 2006-03-17 | 2006-09-21 | Leadpak Ind Co Ltd | Inlet of air packing bag |
TWM322930U (en) * | 2007-07-19 | 2007-12-01 | Chieh-Hua Liao | Hammock type air shock absorber |
CN105083763B (zh) * | 2015-04-23 | 2019-02-22 |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充气阀和制造方法 |
CN204624246U (zh) * | 2015-04-27 | 2015-09-09 | 王奎 | 气柱式缓冲底座或封头包装结构 |
CN106079585A (zh) * | 2016-05-30 | 2016-11-09 | 天津定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充气缓冲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充气方法 |
-
2017
- 2017-03-31 CN CN201710206079.7A patent/CN10865763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15081A (zh) * | 2015-10-30 | 2016-11-16 |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充气缓冲装置及包装系统 |
CN206842103U (zh) * | 2017-03-31 | 2018-01-05 |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充气包装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57632A (zh) | 2018-10-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087336U (zh) | 封合式空气包装装置 | |
CN105083758B (zh) | 错位叠层式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5109824B (zh) | 多级缓冲充气包装装置 | |
WO2016188390A1 (zh) | 具有侧翼加强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及其储气单元 | |
WO2016202313A2 (zh) | 充气包装装置 | |
CN104787424B (zh) | 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盒及其应用 | |
CN105923271B (zh) | 流体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5083756B (zh) | 一种立体折叠式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WO2016050163A1 (zh) | 多层式空气包装装置及错位叠层式空气包装装置 | |
CN108146853B (zh) | 充气包装装置和充气阀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8657632B (zh) | 充气包装装置及其包装方法 | |
CN207346385U (zh) | 充气包装装置 | |
CN204846822U (zh) | 多层式空气包装装置 | |
CN206327727U (zh) | 充气缓冲装置 | |
CN207346386U (zh) | 空气包装装置 | |
CN106081357B (zh) | 方形流体包装装置 | |
CN106144227B (zh) | 方形流体包装装置 | |
CN105711960A (zh) | 内嵌式充气包装装置 | |
CN108069142B (zh) | 充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7450682U (zh) | 流体包装装置 | |
CN215206372U (zh) | 充气包装装置 | |
CN216003751U (zh) | 半止回型充气包装装置 | |
CN206842103U (zh) | 充气包装装置 | |
CN214609181U (zh) | 用于蛋形物品的充气包装装置 | |
CN207292981U (zh) | 充气包装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