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36904A - 喷墨记录设备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36904A CN1836904A CNA200610068059XA CN200610068059A CN1836904A CN 1836904 A CN1836904 A CN 1836904A CN A200610068059X A CNA200610068059X A CN A200610068059XA CN 200610068059 A CN200610068059 A CN 200610068059A CN 1836904 A CN1836904 A CN 183690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eaning fluid
- absorber
- conveyor belt
- supply
- supply contro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5/00—Lubricating, cleaning, or clearing devices
- B65G45/10—Cleaning devices
- B65G45/22—Cleaning devices comprising fluid applying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7—Conveyor belts or like feeding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7—Cleaning arrang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5/00—Lubricating, cleaning, or clearing devices
- B65G45/10—Cleaning devices
- B65G45/12—Cleaning devices comprising scrap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4/00—Arrangements for collecting, re-using or eliminating excess spraying material
- B05B14/20—Arrangements for collecting, re-using or eliminating excess spraying material from moving belts, e.g. filtering belts or conveying bel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k Jet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Abstract
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具有辊、环形输送带、输送带驱动机构、喷墨头、吸收器、刮除器、供应器、以及供应控制器。环形输送带跨越这些辊。输送带驱动机构旋转这些辊,从而将设置在输送带的一个表面上的记录介质沿着预定的输送方向移动。喷墨头具有多个喷嘴。吸收器吸收清洁流体,并通过与输送带的所述一个表面相接触而向输送带的所述一个表面涂敷清洁流体。刮除器与输送带的所述一个表面相接触,并刮去清洁流体。供应器向吸收器供应清洁流体。供应控制器以如下方式控制从供应器向吸收器供应清洁流体,其控制方式是,响应于打印指令,在输送带驱动机构旋转这些辊从而使得输送带开始运转之前,供应控制器使供应器在第一时间段内向吸收器供应清洁流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向记录介质喷射墨水而进行记录的喷墨记录设备。
背景技术
日本待审专利公开No.2004-196505披露了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当进行包括使输送带运转以及将墨水从喷墨头喷射到设置在输送带上的记录介质上的打印操作时,该喷墨记录设备将吸收有清洁流体的吸收器与运转的输送带相接触,由此对输送带涂敷清洁流体,并通过橡胶刮片从输送带上擦去清洁流体、墨水等。在该喷墨记录设备中,在完成打印操作之后,向吸收器供应预定量的清洁流体,然后用帽覆盖吸收器以便不使吸收器干燥。
发明内容
上述喷墨记录设备可能引起如下问题,也就是当仅含有少量清洁流体的吸收器与运转的输送带相接触时,因为在输送带和吸收器之间所产生的强摩擦力而使得输送带的运转变得不稳定。解决该问题的一种可能的方式是向吸收器供应清洁流体以使得吸收器可以始终保持适量的清洁流体。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可能过度供应清洁流体,并且运行成本不利地增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它能够抑制清洁流体的过度供应,同时能够防止吸收器干扰输送带的驱动。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包括多个辊、环形输送带、输送带驱动机构、喷墨头、吸收器、刮除器、供应器、以及供应控制器。该环形输送带跨越这些辊。该输送带驱动机构旋转这些辊,从而将设置在输送带的一个表面上的记录介质沿着预定的输送方向移动。该喷墨头具有多个用于向记录介质喷射墨水的喷嘴。该吸收器吸收清洁流体,并通过与输送带的所述一个表面相接触而向输送带的所述一个表面涂敷清洁流体。该刮除器与输送带的所述一个表面相接触,并刮去附着到输送带的所述一个表面上的清洁流体。该供应器向吸收器供应清洁流体。该供应控制器以如下方式控制从供应器向吸收器供应清洁流体,其控制方式是,响应于打印指令,在输送带驱动机构旋转这些辊从而使得输送带开始运转之前,供应控制器使供应器在第一时间段内向吸收器供应清洁流体。
在该方面,在输送带开始运转之前,供应器向吸收器供应清洁流体,吸收器由此吸收清洁流体并变湿。这样能够防止输送带的驱动失败,否则在仅含有少量清洁流体的吸收器与运转的输送带相接触时可能导致该驱动失败。另外,能够使输送带清洁良好。而且,响应于打印指令来向吸收器供应清洁流体。因此能够抑制清洁流体的过度供应。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和另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中更充分地显见,在这些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喷墨打印机的总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2示意性地显示向图1的喷墨打印机中包括的吸收器供应清洁流体的机构;
图3是显示图1的喷墨打印机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
图4是显示在喷墨打印机的主电源通电的时候向吸收器供应清洁流体的流程图;
图5是显示在图1的喷墨打印机接收到打印信号的时候向吸收器供应清洁流体的流程图;
图6A和6B是用于解释图1的喷墨打印机中包括的吸收器和刮片在清洁输送带的时候如何操作的视图;
图7示意性地显示向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喷墨打印机中包括的吸收器供应清洁流体的机构;
图8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喷墨打印机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
图9是显示在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喷墨打印机的主电源通电的时候向吸收器供应清洁流体的流程图;而
图10是显示在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喷墨打印机接收到打印信号的时候向吸收器供应清洁流体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说明。
首先参考图1对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喷墨打印机1的总体结构进行描述。喷墨打印机1是具有四个喷墨头2的彩色喷墨打印机。
喷墨打印机1具有如图1右手侧所示的馈纸器11和如图1左手侧所示的排纸盘12。在喷墨打印机1内部形成纸张输送路径,在该纸张输送路径中,从馈纸器11向排纸盘12输送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就图1中从右至左运行的纸张输送方向而言,一对馈送辊5a、5b紧接着馈纸器11的下游设置。通过后面所述的馈送马达14(见图3)的驱动来旋转馈送辊5a、5b,该馈送辊5a、5b在夹着纸张的同时将纸张从馈纸器11送出到后面所述的输送带8上。
两个带辊6、7和环形输送带8位于馈纸器11和排纸盘12之间的一部分纸张输送路径处,该环形输送带8缠绕在辊6、7上从而跨越辊6、7。输送带8的外周面也就是输送表面8a用硅酮进行处理,从而输送表面8a具有粘性。相对于纸张输送方向而言,将压辊4紧接着馈送辊5a、5b的下游设置在与带辊7隔着输送带8相对的位置处。压辊4将从馈纸器11通过馈送辊5a和5b送出的纸张压到输送带8的输送表面8a上。
输送马达9设置在输送带8下方。驱动带10跨越输送马达9的轴9a和带辊6的轴6a。如果输送马达9的旋转轴9a在图1中逆时针旋转,则带辊6逆时针旋转。随着带辊6的这种逆时针旋转,跨越带辊6和7的输送带8运转。
按照这种方式,参考图1,在由于输送带8的粘性而将纸张保持在输送带8上的同时,输送带8随着带辊6的逆时针旋转将已经通过压辊4压到输送表面8a上的纸张向纸张输送方向的下游输送。
相对于纸张输送方向而言,将剥离构件13紧接着输送带8的下游设置在与带辊6隔着输送带8相对的位置处。该剥离构件13将保持在输送带8的输送表面8a上的纸张从输送表面8a上剥离,并将该纸张送至排纸盘12。
在图1中,将吸收器21设置在带辊6的下方左侧,从而输送带8夹在带辊6和该吸收器21之间,同时,吸收器21始终保持与输送带8的输送表面8a相接触。吸收器21由具有互连隔间的柔性海绵制成。如稍后将描述的那样,吸收器21吸收供应到其上的清洁流体,并通过与输送表面8a相接触而将清洁流体涂敷到输送带8的输送表面8a上。吸收器21具有沿着与图1的纸面垂直相交的方向拉长的长方体形状。吸收器21的较长边具有与输送带8的沿着与图1的纸面垂直相交的方向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宽度。
相对于输送带8的运转方向,也就是相对于图1的逆时针方向而言,刮片31设置在从吸收器21与输送带8相接触处的位置至输送带8面对喷墨头2处的位置之间的范围内。更具体地说,在图1中,刮片31设置在带辊6的下方右侧。刮片31按照使其端部始终保持与输送带8的输送表面8a相接触的方式来设置。刮片31由柔性材料制成。刮片31在弯曲的同时与输送带8的输送表面8a相接触,从而其端部从输送表面8a上刮去清洁流体、墨水等。已经由刮片31刮去的清洁流体等被处置到在刮片31下方所提供的废料收集器32中。
分别与品红色墨水、黄色墨水、青色墨水和黑色墨水相对应的四个喷墨头2沿着纸张输送方向并排布置。喷墨打印机1是行式打印机。每个喷墨头2在其下端具有头主体3。头主体3由彼此层叠的通道单元和致动器构成。在通道单元中,形成包括喷嘴和压力室的墨水通道。致动器向这些压力室内含有的墨水施加压力。头主体3具有长方体形状,其较长边垂直于纸张输送方向延伸,也就是沿着与图1的纸面垂直相交的方向延伸。头主体3的下表面用作喷墨表面3a,其中形成大量的喷嘴,每个喷嘴具有很小的直径,并向纸张喷射墨水。喷墨表面3a面对输送带8的输送表面8a。
头主体3被设置成使得喷墨表面3a和输送表面8a相平行,在喷墨表面3a和输送表面8a之间形成窄间隙。纸张输送路径在该间隙内延伸。当输送表面8a上输送的纸张正好在四个头2的一系列头主体3下方经过的时候,喷墨表面3a中形成的喷嘴朝向纸张的上表面也就是打印面喷射各种颜色的墨水,从而在纸张上形成所需颜色的图像。
以下将参考图2描述向吸收器21供应清洁流体的机构。
如图2所示,吸收器21容纳在形成有凹槽22a的壳体22中,从而暴露出吸收器21的一端。壳体22的底部具有朝向图2中左下方伸出的连接部分22b。连接部分22b连接至柔性管23的一端。凹槽22a和管23通过连接部分22b的连通孔22c彼此连通。
管23的另一端连接至阀24的一端。与填充有清洁流体的容器25连接的管26连接至阀24的另一端。容器25设置成在垂直方向上高于吸收器21,从而通过利用容器25和吸收器21之间的水头差,能够向吸收器21彻底地供应容器25中含有的清洁流体。
当打印机1的稍后将描述的控制单元60使阀24打开的时候,容器25中含有的清洁流体通过管26、阀24、管23以及壳体22供应给吸收器21。当控制单元60使阀24关闭的时候,将清洁流体向吸收器21的供应切断。
以下将参考图3描述喷墨打印机1的电气结构。
控制喷墨打印机1的控制单元60具有作为运算处理单元的CPU(中央处理单元)、存储CPU执行的控制程序及用于该控制程序的数据的ROM(只读存储器)、以及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暂时存储数据的RAM(随机存取存储器)。控制单元60包括头控制器61、输送控制器62、以及清洁流体供应控制器63。头驱动电路71、马达驱动器72、73、阀驱动器74、以及计数器75连接至控制单元60。计数器75测量从上次供应清洁流体完成起经过了多少时间、并测量从稍后详细描述的打印操作开始起经过了多少时间。
当从外部PC(个人计算机)80接收到作为打印指令的打印信号时,头控制器61控制头驱动电路71,从而根据该打印信号从对应的喷墨头2喷射墨水。
当从外部PC80接收到作为打印指令的打印信号时,输送控制器62控制马达驱动器72从而驱动馈送马达14,同时控制马达驱动器73从而驱动输送马达9。如果输送控制器62按照这种方式控制马达驱动器72和73,则马达驱动器72驱动馈送马达14从而旋转馈送辊5a、5b,由此将纸张从馈纸器11送出到输送带8上,此外马达驱动器73驱动输送马达9从而旋转带辊6,由此使输送带8运转并沿着纸张输送方向输送已经送出到输送带8上的纸张。
当从外部PC80接收到作为打印指令的打印信号时,在输送控制器62控制马达驱动器73以使输送带8开始运转之前,清洁流体供应控制器63控制阀驱动器74,从而将阀24打开0.7秒,在此过程中,允许清洁流体供应给吸收器21。另外,在打印操作中,在从开始该打印操作起的15秒间隔时,清洁流体供应控制器63控制阀驱动器74,从而将阀24打开0.5秒,在此过程中,允许清洁流体供应给吸收器21。另外,在从上次供应清洁流体完成起5小时或更长的间隔之后,当打印机的主电源通电时,清洁流体供应控制器63控制阀驱动器74,从而将阀24打开6秒,在此过程中,允许清洁流体供应给吸收器21。
然后参考图4,将描述在打印机的主电源通电时所进行的向吸收器21供应清洁流体的操作。
首先,打印机的主电源通电(S1)。然后,清洁流体供应控制器63根据计数器75所测量的时间确定从上次供应清洁流体完成起是否已经经过5小时或更长时间(S2)。如果经过的时间小于5小时(S2:否),该处理前进至稍后将描述的S6。如果经过的时间不小于5小时(S2:是),清洁流体供应控制器63控制阀驱动器74,从而打开阀24(S3)。
在S3之后,清洁流体供应控制器63根据计数器75所测量的时间确定从阀24打开起是否已经经过6秒(S4)。如果没有经过6秒(S4:否),该处理重复S4。如果已经经过6秒(S4:是),清洁流体供应控制器63控制阀驱动器74,从而关闭阀24(S5)。随后,清洁流体供应控制器63向计数器75输出复位信号,以便使计数器75所测量的时间回零(S6)。
以下将参考图5描述在从PC80接收到打印信号时所进行的向吸收器21供应清洁流体的操作。
首先,控制单元60从外部PC80接收到打印信号(T1)。然后,清洁流体供应控制器63控制阀驱动器74,从而打开阀24(T2)。然后,清洁流体供应控制器63根据计数器75所测量的时间确定从阀24打开起是否已经经过0.7秒(T3)。如果没有经过0.7秒(T3:否),则该处理重复T3。如果已经经过0.7秒(T3:是),清洁流体供应控制器63控制阀驱动器74,从而关闭阀24(T4)。随后,清洁流体供应控制器63向计数器75输出复位信号,以便使计数器75所测量的时间回零(T5)。
在T5之后,开始打印操作(T6)。更具体地说,输送控制器62控制马达驱动器72和73,从而开始驱动馈送辊5a、5b和输送马达9,由此馈纸器11开始旋转,并且输送带8开始运转。因此,送出到输送带8上的纸张沿着纸张输送方向输送。此外,头控制器61控制头驱动电路71,从而驱动喷墨头2,从而喷墨头2向设置在输送带8的输送表面8a上的纸张喷射墨水。
在T6之后,清洁流体供应控制器63根据计数器75所测量的时间确定从打印操作开始起是否已经经过15秒(T7)。如果没有经过15秒(T7:否),该处理前进至稍后将描述的T12。如果已经经过15秒(T7:是),清洁流体供应控制器63控制阀驱动器74,从而打开阀24(T8)。
在T8之后,清洁流体供应控制器63根据计数器75所测量的时间确定从阀24打开起是否已经经过0.5秒(T9)。如果没有经过0.5秒(T9:否),该处理重复T9。如果已经经过0.5秒(T9:是),清洁流体供应控制器63控制阀驱动器74,从而关闭阀24(T10)。
在T10之后,清洁流体供应控制器63向计数器75输出复位信号,以便使计数器75所测量的时间回零(T11)。然后该处理返回至T7。在T11中,计数器75曾经使其测量时间回零。其后,如果打印操作继续,则计数器75开始再次测量时间。
在T12中,控制单元60确定与在T1中所接收到的打印信号有关的打印操作是否已经完成。如果打印操作还没有完成(T12:否),该处理返回至T7。如果打印操作已经完成(T12:是),也就是输送控制器62已经控制马达驱动器72和73从而停止驱动馈送辊5a、5b和输送马达9,并且头控制器61已经控制头驱动电路71从而停止驱动喷墨头2,则该程序结束。
在该实施方案中,如上所述,清洁流体仅在三种情况下供应给吸收器21,而在其它情况下不供应。这三种情况是:当打印机的主电源通电的时候(见图4);在接收到打印信号(图5的T1)之后且在开始打印操作(图5的T6)之前的时候;以及在进行打印操作(图5的T6至T12)的时候。干燥的吸收器21可能会导致输送带8以不稳定的方式运转。但是,在例如输送纸张但不在该纸张上进行打印的情况下,不必使输送带8的运转稳定,因此不供应清洁流体。
以下将参考图6描述在清洁输送带8时吸收器21和刮片31如何操作。
在无页边距打印模式也就是喷墨头2喷射墨水从而在纸张的整个打印面上附着墨水的模式中,沿着纸张外边缘的环状的墨水附着区域41呈现在输送带8的输送表面8a上,如图6A所示。输送带8的输送表面8a在其被吸收器21所接触的部分和其被刮片31所接触的部分之间具有清洁流体涂敷区域42,该区域是随着输送带8的运转通过吸收器21涂敷清洁流体而形成的。
如图6B所示,随着输送带8的运转,在墨水附着区域41经过输送表面8a与吸收器21所接触处的位置之后,墨水附着区域41中的墨水以及清洁流体涂敷区域42中的清洁流体的混合物(也就表示清洁流体涂敷区域42中的清洁流体与溶解在其中的墨水附着区域41中的墨水)呈现在输送表面8a的位于其被吸收器21所接触的部分和其被刮片31所接触的部分之间的部分上。涂敷至清洁流体涂敷区域42上的清洁流体的量就每单位面积而言,比附着在墨水附着区域41中的墨水的量大数倍至数十倍。如此,墨水附着区域41中的墨水被大量的清洁流体所稀释,然后在输送带8运转时,由刮片31刮去墨水连同清洁流体。结果,墨水和清洁流体几乎不保持为附着在输送表面8a的相对于输送带8的运转方向而言位于刮片31下游的部分中。因此,当输送带8进一步运转并且纸张设置在输送带8a的已经由刮片31刮去墨水和清洁流体的部分上时,没有墨水且没有清洁流体附着到纸张上。
在上文中,已经描述了由无页边距打印所引起的对墨水附着区域41的清洁。但是这种描述是非限制性的。在空气中浮动的墨水、从喷墨头2喷射至纸张时散开的墨水等附着到输送带8的输送表面8a上的情况中,能够以上述方式使用吸收器21和刮片31清除这种墨水。
在该实施方案的喷墨打印机中,如上所述,在输送带8开始运转(图5的T6)之前,控制单元60的清洁流体供应控制器63控制阀24,从而向吸收器21供应清洁流体(图5的T1至T4),吸收器21由此吸收清洁流体并变湿。这可以防止输送带8的驱动故障,而当仅含有少量清洁流体的吸收器21与运转的输送带8相接触时,可能导致这种故障。同时,能够良好地清洁输送带8。
既不为了始终保持吸收器21中有适量的清洁流体而供应清洁流体,也不在不需要输送带8的清洁时例如在打印机等待打印操作时供应清洁流体。或者,响应于打印信号而向吸收器21供应清洁流体,如图5所示。因此,能够抑制清洁流体的过度供应。
此外,由于在输送带8开始运转之前向吸收器21供应清洁流体,因此不需要对吸收器21的干燥采取任何防止措施。因此,不需要用于防止吸收器干燥的帽、用于对吸收器进行盖帽和脱帽的机构等,因此减小了设备的尺寸。
在打印操作中,以定期的间隔更具体地说是以15秒的间隔向吸收器21供应清洁流体(图5的T6至T12)。因此,即使打印操作持续很长时间,也能够确定地防止吸收器21的干燥。
在打印操作中阀24保持打开的时间段(0.5秒)比正好在打印操作之前阀24保持打开的时间段(0.7秒)短。也就是说,在打印操作中清洁流体供应给吸收器21的时间段比正好在打印操作之前清洁流体供应给吸收器21的时间段短,因此在打印操作中供应给吸收器21的清洁流体的量小于正好在打印操作之前供应给吸收器21的清洁流体的量。因此,在打印操作过程中,在吸收器21内能够保持含有适量的清洁流体。此处,适量的清洁流体表示不干扰输送带8的驱动但是能使得所需量的清洁流体被涂敷到输送带8的输送表面8a上的量。另外,能够抑制向吸收器21过度供应清洁流体,因此防止运行成本的增加。
仅在从上次供应清洁流体完成起5小时或更长的间隔之后当打印机的主电源通电时,也就是仅在吸收器21干燥的可能性高时才向吸收器21供应清洁流体(见图4)。如果在每次打印机的主电源通电时向吸收器21供应清洁流体,如上所述,可能会过度供应清洁流体,从而不利地增加运行成本。在该实施方案中减轻了这种问题。
在打印机的主电源通电时阀24保持打开的时间段(6秒)比正好在打印操作之前阀24保持打开的时间段(0.7秒)长。也就是说,在打印机的主电源通电时清洁流体供应给吸收器21的时间段比正好在打印操作之前清洁流体供应给吸收器21的时间段长,因此在打印机的主电源通电时供应给吸收器21的清洁流体的量大于正好在打印操作之前供应给吸收器21的清洁流体的量。因此,即使打印机的主电源长时间保持断电从而吸收器21几乎完全干燥,因为相对较大量的清洁流体供应给吸收器21,吸收器21也能够充分变湿。
作为用于向吸收器21供应清洁流体的构件,如图2所示,设有储存清洁流体的容器25、将吸收器21与容器25连接的管23、26、以及将通过管23、26延伸的通道打开或关闭的阀24。因此,根据打开和关闭阀24的时间段,能够容易地控制供应给吸收器21的清洁流体的量。
以下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喷墨打印机。该实施方案的喷墨打印机100大致与第一实施方案的喷墨打印机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向吸收器21供应清洁流体的机构、电气结构、以及用于向吸收器21供应清洁流体的方法。在下文中,与第一实施方案中相同的构件用同一附图标记表示且省略对这些构件的具体说明。
首先,将参考图7描述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向吸收器21供应清洁流体的机构。
在该实施方案中,第一实施方案中的阀24(见图2)由泵90代替。利用如第一实施方案中的阀24,必须将容器25设置成就垂直方向而言高于吸收器21,以便能彻底地供应容器25中含有的清洁流体。但是,在该实施方案中,由于用泵90代替阀24,因此驱动泵90能够迫使容器91中含有的清洁流体通过管23、26供应给吸收器21,而不管容器91设置在哪里。因此该实施方案为容器91的设置位置提供了自由度。
另外,根据泵90被驱动的时间段,能够容易地控制供应给吸收器21的清洁流体的量。
以下将参考图8描述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喷墨打印机100的电气结构。
控制喷墨打印机100的控制单元160具有作为运算处理单元的CPU(中央处理单元)、存储CPU执行的控制程序及用于该控制程序的数据的ROM(只读存储器)、以及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暂时存储数据的RAM(随机存取存储器)。控制单元160包括头控制器61和输送控制器62,它们均与第一实施方案相同,控制单元160还包括稍后将描述的清洁流体供应控制器163。与控制单元160相连的除了与第一实施方案相同的头驱动电路71、马达驱动器72、73、以及计数器75之外,还有泵驱动器174来代替第一实施方案中的阀驱动器74。该泵驱动器174由控制单元160控制,从而驱动泵90。
当从外部PC80接收到打印信号时,在输送控制器62进行控制使输送带8开始运转之前,清洁流体供应控制器163控制泵驱动器174,从而将泵90驱动0.7秒,在此过程中,允许清洁流体供应给吸收器21。另外,在打印操作中,每次已经对15张纸进行了打印时,清洁流体供应控制器163控制泵驱动器174,从而将泵90驱动0.5秒,在此过程中,允许清洁流体供应给吸收器21。另外,在从上次供应清洁流体完成起5小时或更长的间隔之后,当打印机100的主电源通电时,清洁流体供应控制器163控制泵驱动器174,从而将泵90驱动6秒,在此过程中,允许清洁流体供应给吸收器21。
然后参考图9,将描述在第二实施方案的喷墨打印机100的主电源通电时所进行的向吸收器21供应清洁流体的操作。
首先,打印机的主电源通电(S101)。然后,清洁流体供应控制器163根据计数器75所测量的时间确定从上次供应清洁流体完成起是否已经经过5小时或更长时间(S102)。如果经过的时间小于5小时(S102:否),该处理前进至稍后将描述的S106。如果经过的时间不小于5小时(S102:是),清洁流体供应控制器163控制泵驱动器174,从而驱动泵90(S103)。
在S103之后,清洁流体供应控制器163根据计数器75所测量的时间确定从驱动泵90起是否已经经过6秒(S104)。如果没有经过6秒(S104:否),该处理重复S104。如果已经经过6秒(S104:是),清洁流体供应控制器163控制泵驱动器174,从而停止驱动泵90(S105)。随后,清洁流体供应控制器163向计数器75输出复位信号,以便使计数器75所测量的时间回零(S106)。
以下将参考图10描述在第二实施方案中从PC80接收到打印信号时所进行的向吸收器21供应清洁流体的操作。
首先,控制单元160从外部PC80接收到打印信号(T101)。然后,清洁流体供应控制器163控制泵驱动器174,从而驱动泵90(T102)。然后,清洁流体供应控制器163根据计数器75所测量的时间确定从驱动泵90起是否已经经过0.7秒(T103)。如果没有经过0.7秒(T103:否),则该处理重复T103。如果已经经过0.7秒(T103:是),清洁流体供应控制器163控制泵驱动器174,从而停止驱动泵90(T104)。随后,清洁流体供应控制器163向计数器75输出复位信号,以便使计数器75所测量的时间回零(T105)。
在T105之后,按照与上述第一实施方案的T6中同样的方式开始打印操作(T106)。然后,在T107,清洁流体供应控制器163确定与T101中接收到的打印信号有关的打印操作中是否已经对15张纸进行了打印。如果还没有对15张纸进行了打印(T107:否),该处理前进至稍后将描述的T112。如果已经对15张纸进行了打印(T107:是),清洁流体供应控制器163控制泵驱动器174,从而驱动泵90(T108)。
在T108之后,清洁流体供应控制器163根据计数器75所测量的时间确定从泵90驱动起是否已经经过0.5秒(T109)。如果没有经过0.5秒(T109:否),该处理重复T109。如果已经经过0.5秒(T109:是),清洁流体供应控制器163控制泵驱动器174,从而停止驱动泵90(T110)。
在T110之后,清洁流体供应控制器163向计数器75输出复位信号,以便使计数器75所测量的时间回零(T111)。然后该处理返回至T107。在T111中,计数器75曾经使其测量时间回零。其后,如果打印操作继续,则计数器75开始再次测量时间。
在T112中,控制单元160确定与在T101中所接收到的打印信号有关的打印操作是否已经完成。如果打印操作还没有完成(T112:否),该处理返回至T107。如果打印操作已经完成(T112:是),也就是输送控制器62已经控制马达驱动器72和73从而停止驱动馈送辊5a、5b和输送马达9,并且头控制器61已经控制头驱动电路71从而停止驱动喷墨头2,则该程序按照与第一实施方案同样的方式结束。
在第二实施方案的喷墨打印机100中,如上所述,控制单元160按照与第一实施方案中略有不同的方式进行控制,因为第一实施方案中的阀24由泵90所代替。但是,其它操作与第一实施方案中所进行的操作大致相同,因此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案相同的效果。
尤其是在第二实施方案中,在打印操作中,每次已经对15张纸进行了打印就向吸收器21供应清洁流体(图10的T106至T112)。因此,即使对大量的纸张进行打印,也能够确定地防止吸收器21的干燥。随着输送的纸张的数量增加,输送带8运转的时间变长。在这种情况下,吸收器21向输送带8涂敷大量的清洁流体,因此减少了吸收器中所含有的清洁流体的量,这会导致吸收器21更容易干燥。但是在该实施方案中,每次已经打印预定数量的纸张就向吸收器21供应清洁流体。因此,吸收器21能够保持湿润,从而抑制在打印操作期间输送带8的驱动失败。
可以至少在从接收到打印信号(图5的T1和图10的T101)到打印操作开始(图5的T6和图10的T106)的时间段中向吸收器21供应清洁流体,而可以不必在打印操作中向吸收器21供应清洁流体。另外,即使在从上次供应清洁流体完成起5小时或更长的间隔之后当打印机的主电源通电时,也可以不向吸收器21供应清洁流体。在这些情况下,简化了用于清洁流体供应控制器63、163的控制程序。
可以根据吸收器21的材料、泵90的类型、以及清洁流体的类型等来适当地改变阀24保持打开的时间长度以及泵90保持被驱动的时间长度。
在打印操作中定期地向吸收器21供应清洁流体的情况下,供应间隔不限于15秒,而是可以进行各种改变。此外,可以在每次已经打印不是15张纸的任意数量的纸张时供应清洁流体。另外,在打印操作中用于供应清洁流体的时间段可以等于或长于正好在打印操作之前用于供应清洁流体的时间段。
可以在从上次供应清洁流体完成起不是5小时的任意间隔之后当打印机的主电源通电时向吸收器21供应清洁流体。另外,此时用于供应清洁流体的时间段可以等于或短于正好在打印操作之前用于供应清洁流体的时间段。
可以根据从上次供应清洁流体完成至打印机的主电源通电经过的时间来改变阀24保持打开的时间长度或泵90保持被驱动的时间长度。例如如果所经过的时间不小于0小时且小于1小时,清洁流体供应控制器63、163可以控制阀驱动器74或泵驱动器174,从而将阀24打开或者将泵90驱动1秒;如果所经过的时间不小于1小时且小于2小时,则将阀24打开或者将泵90驱动2秒;如果所经过的时间不小于2小时且小于3小时,则将阀24打开或者将泵90驱动3秒;如果所经过的时间不小于3小时且小于4小时,则将阀24打开或者将泵90驱动4秒;如果所经过的时间不小于4小时且小于5小时,则将阀24打开或者将泵90驱动5秒;而如果所经过的时间不小于5小时,则将阀24打开或者将泵90驱动6秒。因此,即使从上次供应清洁流体完成至打印机的主电源通电经过相对较短的时间,例如小于5小时,吸收器21也能够变湿到适当的程度。也就是说,吸收器21保持大致恒定的湿度,因此与吸收器21接触的输送带8能够以稳定的方式运转。
吸收器21的材料不仅可以是海绵,而且可以是各种材料例如毡,只要它能够吸收清洁液体并且能够通过与输送表面8a接触将该清洁流体涂敷到输送带8的输送表面8a上。
给吸收器21供应清洁流体的机构不限于在图2和7中所示的机构,而是可以为各种机构。
虽然在上面的实施方案中,喷墨打印机具有行式喷墨头2,但是该喷墨打印机可以具有串行式喷墨头。
包括在该打印机中的喷墨头数量不限于四个,并且该打印机不限于彩色打印机。
本发明未必总是应用于喷墨打印机,而是可以应用于例如喷墨式传真机或复印机。
虽然已经结合上面给出的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显然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许多替换、改进和变体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上面所给出的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仅用于举例说明,而不是进行限定。在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包括:
多个辊;
跨越这些辊的环形输送带;
输送带驱动机构,该输送带驱动机构旋转这些辊,从而将设置在输送带的一个表面上的记录介质沿着预定的输送方向移动;
喷墨头,该喷墨头具有多个用于向记录介质喷射墨水的喷嘴;
吸收器,该吸收器吸收清洁流体,并通过与输送带的所述一个表面相接触而向输送带的所述一个表面涂敷清洁流体;
刮除器,该刮除器与输送带的所述一个表面相接触,并刮去附着到输送带的所述一个表面上的清洁流体;
供应器,该供应器向吸收器供应清洁流体;和
供应控制器,该供应控制器以如下方式控制从供应器向吸收器供应清洁流体,其控制方式是,响应于打印指令,在输送带驱动机构旋转这些辊从而使得输送带开始运转之前,供应控制器使供应器在第一时间段内向吸收器供应清洁流体。
2.如权利要求1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刮除器设置在相对于输送带的运转方向而言从吸收器与输送带相接触的位置至输送带面对喷墨头的位置之间的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1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在通过喷墨头进行打印操作的同时,供应控制器使供应器定期地向吸收器供应清洁流体。
4.如权利要求3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在打印操作中供应控制器使供应器向吸收器供应清洁流体的时间段比第一时间段短。
5.如权利要求3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在打印操作中每次已经经过第二时间段时,供应控制器使供应器向吸收器供应清洁流体。
6.如权利要求3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在打印操作中每次已经对预定数量的记录介质进行了打印时,供应控制器使供应器向吸收器供应清洁流体。
7.如权利要求1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在从上次向吸收器供应清洁流体完成起不小于第三时间段的间隔之后当喷墨记录设备的主电源通电时,供应控制器使供应器向吸收器供应清洁流体。
8.如权利要求7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在主电源通电时供应控制器使供应器向吸收器供应清洁流体的时间段比第一时间段长。
9.如权利要求1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
供应器包括容器、管、和阀,该容器在其内储存将供应给吸收器的清洁流体;管,该管将吸收器连接至容器;该阀将通过管延伸的通道打开或关闭;并且
供应控制器控制阀的打开和关闭。
10.如权利要求1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
供应器包括容器、管、和泵,该容器在其内储存将供应给吸收器的清洁流体;管,该管将吸收器连接至容器;该泵将清洁流体从容器转移至吸收器;并且
供应控制器控制泵的驱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087119A JP4400494B2 (ja) | 2005-03-24 | 2005-03-24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2005087119 | 2005-03-2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36904A true CN1836904A (zh) | 2006-09-27 |
CN100448685C CN100448685C (zh) | 2009-01-07 |
Family
ID=36648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068059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8685C (zh) | 2005-03-24 | 2006-03-24 | 喷墨记录设备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516837B2 (zh) |
EP (1) | EP1705024B1 (zh) |
JP (1) | JP4400494B2 (zh) |
CN (1) | CN100448685C (zh) |
DE (1) | DE602006001885D1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37804A (zh) * | 2008-08-29 | 2011-07-27 |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 清洗机构 |
CN102139569A (zh) * | 2009-10-29 | 2011-08-0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流体喷射装置以及维护方法 |
CN102259485A (zh) * | 2010-05-31 | 2011-11-30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图像记录设备 |
CN101665023B (zh) * | 2008-09-01 | 2011-12-07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记录设备 |
CN103287097A (zh) * | 2012-02-23 | 2013-09-11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设备、用于液体喷射头的清洗设备和喷墨记录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811238B2 (ja) * | 2006-11-06 | 2011-11-09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4802173B2 (ja) * | 2006-11-24 | 2011-10-26 |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4309437B2 (ja) | 2007-03-07 | 2009-08-05 |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4251223B2 (ja) * | 2007-03-28 | 2009-04-0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4636044B2 (ja) * | 2007-03-28 | 2011-02-23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装置 |
JP5135092B2 (ja) | 2007-07-27 | 2013-01-30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076804B2 (ja) * | 2007-10-24 | 2012-11-2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流体噴射装置 |
US20090109257A1 (en) * | 2007-10-24 | 2009-04-30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
JP4760941B2 (ja) * | 2009-03-26 | 2011-08-3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US20100243410A1 (en) * | 2009-03-30 | 2010-09-30 | H & H Green,LL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leaning and sanitizing conveyor belts |
JP5500083B2 (ja) * | 2011-01-06 | 2014-05-2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装置、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5269929B2 (ja) * | 2011-02-24 | 2013-08-21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ノズル面清掃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PL220876B1 (pl) * | 2011-08-08 | 2016-01-29 | Int Tobacco Machinery Poland | Urządzenie do pobierania substancji sypkiej w urządzeniach przemysłu tytoniowego, zgarniak do takiego urządzenie oraz sposób podawania substancji sypkiej |
JP5041106B2 (ja) * | 2012-03-29 | 2012-10-0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流体噴射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25853A (en) * | 1990-02-02 | 1993-07-0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conveyor cleaning mechanism |
JP2891796B2 (ja) * | 1990-04-17 | 1999-05-1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被記録材を搬送するための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の搬送装置を備える記録装置 |
JP3168118B2 (ja) | 1994-07-21 | 2001-05-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5526028A (en) | 1995-05-26 | 1996-06-11 | Xerox Corporation | Liquid ink printer transport belt cleaner |
DE19914563A1 (de) * | 1999-03-31 | 2000-10-05 | Eastman Kodak Co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Reinigen der Außenfläche eines endlosen Transportbandes von nicht zur Aufzeichnung ausgestoßener Tinte eines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geräts |
IT1314514B1 (it) | 2000-03-24 | 2002-12-18 | Cefla Coop | Dispositivo per pulire un nastro trasportatore rinviato su rulli, dasostanze fluide spruzzate sullo stesso. |
JP2001277656A (ja) * | 2000-03-30 | 2001-10-09 | Seiren Co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装置 |
US6530658B1 (en) * | 2000-05-30 | 2003-03-11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Dispensing applicator and method of use |
US6679601B1 (en) * | 2000-05-30 | 2004-01-20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Dual-web transport belt clea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JP2004130721A (ja) | 2002-10-11 | 2004-04-30 | Canon Inc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US7055675B2 (en) * | 2002-12-04 | 2006-06-06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Conveyor belt cleaning system |
JP4101050B2 (ja) | 2002-12-19 | 2008-06-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CN2616378Y (zh) * | 2003-05-07 | 2004-05-19 | 杭州宏华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数码喷射印花机的导带表面清洁装置 |
-
2005
- 2005-03-24 JP JP2005087119A patent/JP440049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
- 2006-03-17 US US11/276,917 patent/US751683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3-21 DE DE602006001885T patent/DE602006001885D1/de active Active
- 2006-03-21 EP EP06251496A patent/EP1705024B1/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6-03-24 CN CNB200610068059XA patent/CN10044868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37804A (zh) * | 2008-08-29 | 2011-07-27 |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 清洗机构 |
CN102137804B (zh) * | 2008-08-29 | 2014-01-29 |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 清洗机构 |
CN101665023B (zh) * | 2008-09-01 | 2011-12-07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记录设备 |
CN102139569A (zh) * | 2009-10-29 | 2011-08-0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流体喷射装置以及维护方法 |
CN102139569B (zh) * | 2009-10-29 | 2013-11-2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流体喷射装置以及维护方法 |
CN102259485A (zh) * | 2010-05-31 | 2011-11-30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图像记录设备 |
CN102259485B (zh) * | 2010-05-31 | 2014-04-16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图像记录设备 |
CN103287097A (zh) * | 2012-02-23 | 2013-09-11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设备、用于液体喷射头的清洗设备和喷墨记录设备 |
CN103287097B (zh) * | 2012-02-23 | 2016-07-13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设备、用于液体喷射头的清洗设备和喷墨记录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400494B2 (ja) | 2010-01-20 |
JP2006264174A (ja) | 2006-10-05 |
EP1705024A3 (en) | 2006-10-04 |
US20060214983A1 (en) | 2006-09-28 |
EP1705024A2 (en) | 2006-09-27 |
CN100448685C (zh) | 2009-01-07 |
DE602006001885D1 (de) | 2008-09-04 |
US7516837B2 (en) | 2009-04-14 |
EP1705024B1 (en) | 2008-07-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836904A (zh) | 喷墨记录设备 | |
CN1295081C (zh) | 图像形成设备以及打印头的恢复性喷射方法 | |
CN2784187Y (zh) | 喷墨记录设备 | |
CN108128034B (zh) | 喷墨记录装置 | |
US7467845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6642395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2010082856A (ja) | 液滴吐出装置 | |
JP2012158421A (ja) | 記録装置 | |
JP5952669B2 (ja) |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ヘッドの保湿装置 | |
JP2013095020A (ja) | 液体吐出装置 | |
CN102848723B (zh) | 液体喷射设备 | |
JP5472143B2 (ja) |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6035746B2 (ja) | 液体吐出装置 | |
JP2009132500A (ja) |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含む記録装置 | |
JP6243097B2 (ja) | 液体吐出装置 | |
JP2015039781A (ja) | 払拭装置 | |
JP5811646B2 (ja) | 液体吐出装置 | |
JP2014019106A (ja) |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ヘッドの保湿装置 | |
JP5529088B2 (ja) |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 |
JP5262365B2 (ja) | 液体吐出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US8857950B2 (en) | Liquid ejection device and liquid ejection method | |
JP2008179094A (ja) | 液滴吐出装置 | |
JP5262399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6970541B2 (ja) | 記録装置、液吸収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 |
JP2008213351A (ja) | 液滴吐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107 Termination date: 20200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