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7623113A - 一种多孔长循环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孔长循环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23113A
CN107623113A CN201710807241.0A CN201710807241A CN107623113A CN 107623113 A CN107623113 A CN 107623113A CN 201710807241 A CN201710807241 A CN 201710807241A CN 107623113 A CN107623113 A CN 1076231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der
silicon
cathode material
porous
carbon cath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0724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美萍
韩峰
韩少峰
孙玉治
杨栋梁
彭渊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nzhou City Rui Fut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nzhou City Rui Fu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nzhou City Rui Fut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nzhou City Rui Fu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0724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23113A/zh
Publication of CN1076231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231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ilicon Compound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长循环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一氧化硅球磨至纳米级;(2)将纳米一氧化硅通过液相包覆碳源,然后干燥并制成粉;(3)将步骤(2)得到的粉体置于气氛炉中进行炭化处理,得到前驱体粉末;(4)将步骤(3)得到的前驱体粉体与碳源、导电剂进行二次液相包覆,然后干燥成粉;(5)将步骤(4)得到的粉体置于气氛炉中再次进行炭化处理;(6)将步骤(5)得到的粉体置于氢氟酸中进行浸泡,然后过滤并用蒸馏水清洗至中性,在90‑150oC条件下干燥成粉,得到多孔长循环硅碳负极材料。本发明可有效提高负极材料的首次库伦效应和循环性能,工艺简单、坏境友好、有利于规模化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多孔长循环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领域技术,特别提供一种多孔长循环的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自1990年起的发展历程,锂离子电池已成为当前便携式电子设备(如手机、数码相机和便携式笔记本)电源的主要选择,也越来越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大规模储能、空间技术、国防工业等多个领域中,因此,电池的容量及能量密度亟待大幅度提高,用来满足各领域中的需求。目前,商品化的锂离子电池主要是改性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作为负极材料,但其理论比容量372mA/g较低,因此人们对于新型高比容量、长循环寿命的负极材料寄予厚望。
硅基负极材料理论容量高达4200mA/g和较低的放电平台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比较热门的一氧化硅负极材料,虽然该材料的可逆容量要低于硅负极材料,但其在电极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效应要明显小于硅材料,因此吸引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者们的关注,但一氧化硅材料依然具有一定程度的体积效应,故而也需要对材料的性能进行改进处理。对材料的歧化处理是改善一氧化硅材料性能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歧化,SiO材料转变为SiO2和Si,SiO2性能特别稳定,Si 则具有较高的容量。SiO2在材料的膨胀收缩过程中,由于其结构的稳定性,可以起到外壳的作用,从而有效减缓材料的膨胀性,这样在充放电时的膨胀-收缩过程中,电极材料的骨架不会发生严重破坏,故而可以有效减缓电极的粉化作用,减少电极容量的损失,提高电极的循环稳定性,同时,由于Si 在歧化时的伴随生成,电极的容量也会有一定的提高。然而,歧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电极的性能,但效果有限,故而研究者们又通过对SiO负极材料进行碳包覆的手段进一步缓解材料的体积效应。目前最常用的手段是将SiO材料与沥青进行均匀混合,再将沥青进行高温热解,从而产生热解碳对SiO材料进行包覆,但长期的循环稳定性能、首次库伦效率以及容量性能仍有待提高。
专利CN 106299323A公开了一种空心包覆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该材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包覆碳源的一氧化硅通过喷雾干燥造粒,在惰性气氛下,高温加热得到因一氧化硅歧化反应生成的硅和二氧化硅;(2)通过氢氟酸蚀刻掉二氧化硅,得到空心包覆的硅碳负极材料。该硅碳负极材料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活性物质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粉化脱落现象,体积膨胀效应有所改善,但该材料包覆的效果还有待改善,材料长期循环性能仍欠佳,并且其首次充放电效率只有85%左右,商品化程度仍有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而提出一种多孔长循环的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多孔结构缓解纳米硅体积膨胀效应,并且采用分批二次包覆使得一氧化硅或硅包覆的更完全,包覆时添加导电剂,可有效地提高负极材料的首次库伦效应和循环性能,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坏境友好、有利于规模化生产。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孔长循环的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
(1)将一氧化硅和溶剂置于行星式球磨机中,在转速100-400r/min下进行湿法球磨5-18h,球磨后在90-150oC条件下干燥4-12h,得到纳米级一氧化硅粉体。
(2)将步骤(1)处理的纳米一氧化硅粉体、溶剂和碳源置于高速搅拌机中进行液相包覆,在转速600-1200r/min下搅拌3-6h,然后在90-150oC条件下干燥4-12h并制成粉。
(3)将步骤(2)得到的粉体置于气氛炉中进行炭化处理,以5-10oC/min的升温速率升至600-1100oC并保温5-10h,得到前驱体粉末。
(4)将步骤(3)得到的前驱体粉体与碳源、导电剂、溶剂置于高速搅拌机中进行二次液相包覆,在转速600-1200r/min下搅拌3-6h,然后在90-150oC条件下干燥4-12h并制成粉。
(5)将步骤(4)得到的粉体置于气氛炉中再次进行炭化处理,以5-10oC/min的升温速率升至600-1100oC并保温5-10h。
(6)将步骤(5)得到的粉体置于氢氟酸中进行浸泡1-6h,然后过滤并用蒸馏水清洗至中性,在90-150oC条件下干燥成粉,得到多孔长循环硅碳负极材料。
进一步地,步骤(1)、(2)和(4)中溶剂为蒸馏水、无水乙醇、乙醇、乙二醇、甲基吡咯烷酮和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甲基吡咯烷酮。
进一步地,步骤(2)和(4)中碳源为蔗糖、葡萄糖、酚醛树酯、聚乙烯醇、高温沥青或改性沥青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改性沥青。
进一步地,步骤(4)中导电剂为Super p、乙炔黑、350G、碳纤维(VGCF)、碳纳米管(CNTs)、科琴黑或石墨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Super p。
进一步地,步骤(1)中一氧化硅固含量为20-70wt%,优选50-70%。
进一步地,步骤(2)中纳米一氧化硅粉体、溶剂和碳源的质量比为2-10:2-10:1,优选5:5:1。
进一步地,步骤(3)和(5)中气氛为氮气、氩气或者80-95体积份氩气和5-20体积份氢气的混合气,优选氩气。
进一步地,步骤(4)中前驱体粉体、碳源、导电剂和溶剂的质量比为2-10:1:1-5:2-10,优选5:1:1:5。
进一步地,步骤(6)中氢氟酸浓度为2-40wt%,优选30wt%。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坏境友好、有利于规模化生产。本发明通过氢氟酸蚀刻掉一氧化硅高温歧化反应下生成的二氧化硅,留下孔洞,这样的多孔结构缓解了纳米硅体积膨胀效应,同时采用分批二次包覆可以将一氧化硅或硅包覆更完全,减少裸露在外的一氧化硅或硅,避免一氧化硅或硅与电解液接触发生副反应,二次包覆时增加导电剂是为了提高硅碳材料导电性,从而有效提高了负极材料的首次库伦效应和循环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对本发明不构成任何限制。
实施例1
本实例的一种多孔长循环的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
(1)将一氧化硅和甲基吡咯烷酮置于行星式球磨机中,其中一氧化硅固含量为60wt%,在转速400r/min下进行湿法球磨18h,球磨后在130oC条件下干燥10h,得到纳米级一氧化硅粉体。
(2)将步骤(1)处理的纳米一氧化硅粉体、甲基吡咯烷酮和改性沥青按照质量比5:5:1置于高速搅拌机中进行液相包覆,在转速1000r/min下搅拌5h,然后在130oC条件下干燥8h并制成粉。
(3)将步骤(2)得到的粉体置于氩气气氛炉中进行炭化处理,以10oC/min的升温速率升至1000oC并保温8h,得到前驱体粉末。
(4)将步骤(3)得到的前驱体粉体与改性沥青、Super p、甲基吡咯烷酮按照质量比5:1:1:5置于高速搅拌机中进行二次液相包覆,在转速1200r/min下搅拌5h,然后在130oC条件下干燥8h并制成粉。
(5)将步骤(4)得到的粉体置于氩气气氛炉中再次进行炭化处理,以10oC/min的升温速率升至1000oC并保温10h。
(6)将步骤(5)得到的粉体置于30wt%氢氟酸中进行浸泡3h,然后过滤并用蒸馏水清洗至中性,在130oC条件下干燥成粉,得到多孔长循环硅碳负极材料。
实施例2
本实例的一种多孔长循环的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
(1)将一氧化硅和无水乙醇置于行星式球磨机中,其中一氧化硅固含量为30wt%,在转速300r/min下进行湿法球磨16h,球磨后在100oC条件下干燥9h,得到纳米级一氧化硅粉体。
(2)将步骤(1)处理的纳米一氧化硅粉体、无水乙醇和蔗糖按照质量比3:8:1置于高速搅拌机中进行液相包覆,在转速900r/min下搅拌4h,然后在100oC条件下干燥8h并制成粉。
(3)将步骤(2)得到的粉体置于氮气气氛炉中进行炭化处理,以10oC/min的升温速率升至800oC并保温4h,得到前驱体粉末。
(4)将步骤(3)得到的前驱体粉体与蔗糖、乙炔黑 、无水乙醇按照质量比8:1:3:7置于高速搅拌机中进行二次液相包覆,在转速900r/min下搅拌4h,然后在100oC条件下干燥9h并制成粉。
(5)将步骤(4)得到的粉体置于氩气气氛炉中再次进行炭化处理,以10oC/min的升温速率升至800oC并保温4h。
(6)将步骤(5)得到的粉体置于20wt%氢氟酸中进行浸泡5h,然后过滤并用蒸馏水清洗至中性,在100oC条件下干燥成粉,得到多孔长循环硅碳负极材料。
实施例3
本实例的一种多孔长循环的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
(1)将一氧化硅和蒸馏水置于行星式球磨机中,其中一氧化硅固含量为50wt%,在转速300r/min下进行湿法球磨18h,球磨后在110oC条件下干燥4h,得到纳米级一氧化硅粉体。
(2)将步骤(1)处理的纳米一氧化硅粉体、蒸馏水和葡萄糖按照质量比8:10:1置于高速搅拌机中进行液相包覆,在转速800r/min下搅拌6h,然后在110oC条件下干燥10h并制成粉。
(3)将步骤(2)得到的粉体置于氮气气氛炉中进行炭化处理,以10oC/min的升温速率升至900oC并保温5h,得到前驱体粉末。
(4)将步骤(3)得到的前驱体粉体与葡萄糖、碳纤维(VGCF)、蒸馏水按照质量比4:1:2:6置于高速搅拌机中进行二次液相包覆,在转速800r/min下搅拌6h,然后在110oC条件下干燥7h并制成粉。
(5)将步骤(4)得到的粉体置于氩气气氛炉中再次进行炭化处理,以10oC/min的升温速率升至900oC/min并保温5h。
(6)将步骤(5)得到的粉体置于20wt%氢氟酸中进行浸泡4h,然后过滤并用蒸馏水清洗至中性,在110oC条件下干燥成粉,得到多孔长循环硅碳负极材料。
对比实施例1
本实例的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
(1)将一氧化硅和甲基吡咯烷酮置于行星式球磨机中,其中一氧化硅固含量为60wt%,在转速400r/min下进行湿法球磨18h,球磨后在130oC条件下干燥10h,得到纳米级一氧化硅粉体。
(2)将步骤(1)处理的纳米一氧化硅粉体与改性沥青、Super p、甲基吡咯烷酮按照质量比5:1:1:5置于高速搅拌机中进行液相包覆,在转速1000r/min下搅拌5h,然后在130oC条件下干燥8h并制成粉。
(3)将步骤(2)得到的粉体置于氩气气氛炉中进行炭化处理,以10oC/min的升温速率升至1000oC并保温8h。
(4)将步骤(3)得到的粉体置于30wt%氢氟酸中进行浸泡3h,然后过滤并用蒸馏水清洗至中性,在130oC条件下干燥成粉,得到硅碳负极材料。
对比实施例2
本实例的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
(1)将一氧化硅和甲基吡咯烷酮置于行星式球磨机中,其中一氧化硅固含量为60wt%,在转速400r/min下进行湿法球磨18h,球磨后在130oC条件下干燥10h,得到纳米级一氧化硅粉体。
(2)将步骤(1)处理的纳米一氧化硅粉体、甲基吡咯烷酮和改性沥青按照质量比5:5:1置于高速搅拌机中进行液相包覆,在转速1000r/min下搅拌5h,然后在130oC条件下干燥8h并制成粉。
(3)将步骤(2)得到的粉体置于氩气气氛炉中进行炭化处理,以10oC/min的升温速率升至1000oC并保温8h,得到前驱体粉末。
(4)将步骤(3)得到的前驱体粉体与改性沥青、甲基吡咯烷酮按照质量比5:1:5置于高速搅拌机中进行二次液相包覆,在转速1200r/min下搅拌5h,然后在130oC条件下干燥8h并制成粉。
(5)将步骤(4)得到的粉体置于氩气气氛炉中再次进行炭化处理,以10oC/min的升温速率升至1000oC并保温10h。
(6)将步骤(5)得到的粉体置于30wt%氢氟酸中进行浸泡3h,然后过滤并用蒸馏水清洗至中性,在130oC条件下干燥成粉,得到硅碳负极材料。
为检测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用半电池测试方法测试,将实施例1-3和对比实施例1-2制备得到的硅碳负极材料作为负极活性材料配成浆料,浆料配比为:活性物质:Super p:CMC:SBR=90:4:2:4(质量比),再将浆料涂布于铜箔上并真空干燥12h制成负极片,电解液为商业化购买的,PE为隔膜,锂片为对电极,在手套箱内组装成半电池。在LAND电池测试系统进行恒流充放电实验,充放电电压限制在0-2V,用计算机控制的充放电柜进行数据的采集及控制。
下表为实施例1-3和对比实例例1-2中负极材料性能比较。
实施例/对比实施例 0.1C首次比容量(mAh/g) 0.1C首次效率 (%) 0.1C 5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
实施例1 923.7 91.2% 87.5
实施例2 836.4 90.3% 82.4
实施例3 975.9 89.6% 83.6
对比实施例1 938.2 89.1% 63.5
对比实施例2 918.3 83.4% 82.6
从表中可以看出,由实施例1-3所制备出的多孔长循环硅碳负极材料,拥有非常好的容量性能、首次充放电效率以及循环性能。实施例1为最佳性能的多孔长循环硅碳负极材料,与对比实例1采用一次包覆的效果比较,很明显5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高出很多,这说明了二次包覆效果更好,减少了裸露在外的一氧化硅或硅,避免其与电解液接触发生副反应,消耗电解液,因此长期循环性能更好。对比实例2中二次包覆时未加导电剂,其首次效率比实施例1低,这说明了包覆时添加导电剂可提高硅碳负极材料的首次效率。
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情况,但本发明并不局此。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增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多孔长循环的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下步骤:
(1)将一氧化硅和溶剂置于行星式球磨机中,在转速100-400r/min下进行湿法球磨5-18h,球磨后在90-150oC条件下干燥4-12h,得到纳米级一氧化硅粉体;
(2)将步骤(1)得到的纳米一氧化硅粉体、溶剂和碳源置于高速搅拌机中进行液相包覆,在转速600-1200r/min下搅拌3-6h,然后在90-150oC条件下干燥4-12h并制成粉;
(3)将步骤(2)得到的粉体置于气氛炉中进行炭化处理,以5-10oC/min的升温速率升至600-1100oC并保温5-10h,得到前驱体粉末;
(4)将步骤(3)得到的前驱体粉体与碳源、导电剂、溶剂置于高速搅拌机中进行二次液相包覆,在转速600-1200r/min下搅拌3-6h,然后在90-150oC条件下干燥4-12h并制成粉;
(5)将步骤(4)得到的粉体置于气氛炉中再次进行炭化处理,以5-10oC/min的升温速率升至600-1100oC并保温5-10h;
(6)将步骤(5)得到的粉体置于氢氟酸中进行浸泡,然后过滤并用蒸馏水清洗至中性,在90-150oC条件下干燥成粉,得到多孔长循环硅碳负极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一种多孔长循环的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2)和(4)中溶剂为蒸馏水、无水乙醇、乙醇、乙二醇、甲基吡咯烷酮和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一种多孔长循环的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和(4)中碳源为蔗糖、葡萄糖、酚醛树酯、聚乙烯醇、高温沥青或改性沥青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一种多孔长循环的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导电剂为Super p、乙炔黑、350G、碳纤维(VGCF)、碳纳米管(CNTs)、科琴黑或石墨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Super p。
5.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一种多孔长循环的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一氧化硅固含量为20-70wt%,优选50-70%。
6.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一种多孔长循环的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纳米一氧化硅粉体、溶剂和碳源的质量比为2-10:2-10:1,优选5:5:1。
7.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一种多孔长循环的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和(5)中气氛为氮气、氩气或者80-95体积份氩气和5-20体积份氢气的混合气。
8.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一种多孔长循环的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前驱体粉体、碳源、导电剂和溶剂的质量比为2-10:1:1-5:2-10,优选5:1:1:5。
9.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一种多孔长循环的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氢氟酸浓度为2-40wt%。
CN201710807241.0A 2017-09-08 2017-09-08 一种多孔长循环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76231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07241.0A CN107623113A (zh) 2017-09-08 2017-09-08 一种多孔长循环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07241.0A CN107623113A (zh) 2017-09-08 2017-09-08 一种多孔长循环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23113A true CN107623113A (zh) 2018-01-23

Family

ID=61088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07241.0A Pending CN107623113A (zh) 2017-09-08 2017-09-08 一种多孔长循环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23113A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7870A (zh) * 2018-04-25 2018-11-13 福建翔丰华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负极高容量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411714A (zh) * 2018-09-12 2019-03-0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高容量高稳定性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85802A (zh) * 2018-10-16 2019-04-05 湖南宸宇富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实密度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86960A (zh) * 2019-01-16 2019-04-26 河南电池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碳包覆硅纳米片和硅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86696A (zh) * 2018-12-29 2019-05-21 湖南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 一种多组分硅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61206A (zh) * 2019-03-28 2019-07-26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SiO基纳米复合材料、负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37479A (zh) * 2019-06-06 2019-08-16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改性方法
CN110190250A (zh) * 2019-05-06 2019-08-30 上海颐行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循环性能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50635A (zh) * 2019-09-15 2019-12-10 孔晓蕾 一种新型的碳包覆硅氧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993922A (zh) * 2019-12-25 2020-04-10 广东凯金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硅碳负极的制作方法
CN111224105A (zh) * 2020-03-05 2020-06-02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多级碳包覆和多次高温歧化改进的亚硅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471409A (zh) * 2020-03-30 2021-10-01 新疆硅基新材料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硅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以及负极和锂离子电池
CN114142018A (zh) * 2021-05-31 2022-03-04 江西紫宸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361416A (zh) * 2021-12-29 2022-04-15 宁波杉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硅基复合材料、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864890A (zh) * 2022-04-19 2022-08-05 赣州市瑞富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表面多孔微小中空球体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7112A (zh) * 2011-11-30 2012-05-09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含有该硅碳复合材料的负极材料和锂离子电池
CN105453310A (zh) * 2013-08-14 2016-03-30 东曹株式会社 锂二次电池用复合活性物质及其制造方法
CN105762329A (zh) * 2014-12-16 2016-07-13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硅基复合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6711461A (zh) * 2016-12-28 2017-05-24 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球形多孔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7112A (zh) * 2011-11-30 2012-05-09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含有该硅碳复合材料的负极材料和锂离子电池
CN105453310A (zh) * 2013-08-14 2016-03-30 东曹株式会社 锂二次电池用复合活性物质及其制造方法
CN105762329A (zh) * 2014-12-16 2016-07-13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硅基复合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6711461A (zh) * 2016-12-28 2017-05-24 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球形多孔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7870A (zh) * 2018-04-25 2018-11-13 福建翔丰华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负极高容量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411714A (zh) * 2018-09-12 2019-03-0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高容量高稳定性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85802A (zh) * 2018-10-16 2019-04-05 湖南宸宇富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实密度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86696A (zh) * 2018-12-29 2019-05-21 湖南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 一种多组分硅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86960A (zh) * 2019-01-16 2019-04-26 河南电池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碳包覆硅纳米片和硅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61206A (zh) * 2019-03-28 2019-07-26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SiO基纳米复合材料、负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90250A (zh) * 2019-05-06 2019-08-30 上海颐行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循环性能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37479A (zh) * 2019-06-06 2019-08-16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改性方法
CN110550635A (zh) * 2019-09-15 2019-12-10 孔晓蕾 一种新型的碳包覆硅氧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550635B (zh) * 2019-09-15 2023-03-31 孔晓蕾 一种新型的碳包覆硅氧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993922A (zh) * 2019-12-25 2020-04-10 广东凯金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硅碳负极的制作方法
CN111224105A (zh) * 2020-03-05 2020-06-02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多级碳包覆和多次高温歧化改进的亚硅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471409A (zh) * 2020-03-30 2021-10-01 新疆硅基新材料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硅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以及负极和锂离子电池
CN113471409B (zh) * 2020-03-30 2023-01-31 新疆硅基新材料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硅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以及负极和锂离子电池
CN114142018A (zh) * 2021-05-31 2022-03-04 江西紫宸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142018B (zh) * 2021-05-31 2024-05-17 江西紫宸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361416A (zh) * 2021-12-29 2022-04-15 宁波杉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硅基复合材料、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864890A (zh) * 2022-04-19 2022-08-05 赣州市瑞富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表面多孔微小中空球体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23113A (zh) 一种多孔长循环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CN105355870B (zh) 膨胀石墨与纳米硅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电极片、电池
JP6667620B2 (ja) ナトリ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負極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と用途
CN105226260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346293B (zh)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04617269B (zh) 一种硅合金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06025221B (zh) 一种硅/碳/石墨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711461A (zh) 一种球形多孔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7634208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050668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Si/C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752696A (zh) 一种石墨烯基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118971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24044A (zh) 一种高容量硅粉掺杂锂电池负极浆料的制备方法
CN106935861B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用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59000A (zh) 一种聚吡咯空心微球/硫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296275A (zh) 碳材料包覆铅粉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CN107240696A (zh) 碳包覆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及碳包覆磷酸铁锂和锂离子电池
CN108565446A (zh) 一种多孔氮掺杂碳包覆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240681A (zh) 一种多孔纳米碳、锂硫电池正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83317A (zh) 硅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硅碳复合材料、锂离子电池
CN106252651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多孔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50199A (zh) 一种安全环保的高倍率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6058179A (zh) 一种碳纳米管/二氧化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124453A (zh) 磷酸锰铁锂复合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正极和锂电池
CN103474671B (zh) 一种锂空气电池用碳-过氧化锂正极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