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470914A - 显示装置及具备了该装置的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及具备了该装置的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70914A
CN1470914A CNA031453023A CN03145302A CN1470914A CN 1470914 A CN1470914 A CN 1470914A CN A031453023 A CNA031453023 A CN A031453023A CN 03145302 A CN03145302 A CN 03145302A CN 1470914 A CN1470914 A CN 14709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zed light
display
mentioned
light
selection mea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14530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87202C (zh
Inventor
笠岛康史
土桥俊彦
永崎小织
宇敷武义
和田启志
前田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OE Technology HK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709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709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8720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720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7Arrangement of liquid crystal layers or cells in which the final condition of one light beam is achieved by the addition of the effects of two or more layers or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02F1/133536Reflective polariz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具有显示部和显示切换部的显示装置中,可抑制由于显示切换部的存在所引起的对比度的降低、着色、视角变窄、模糊等显示质量下降的显示装置的新构成。为此,显示装置100具有显示部110、显示切换部120。显示切换部120具有从显示部110侧向观察侧排列的反射偏振光片121、液晶面板122及偏振光片123。通过液晶面板122的控制,可使显示切换部在光透过状态与光反射状态的任意一个中切换。这里,显示部110与显示切换部120通过接合层131被光学接合。由此在可抑制基于界面反射的对比度的降低的同时,可提高装置的平坦性及刚性。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及具备了该装置的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及具备了该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尤其涉及可将显示画面切换为镜面状态的显示体的构成。
现有技术
以往,通过将2个液晶面板重叠,可进行通常的显示状态与镜面状态的切换来构成的显示装置已为人们所知。比如,具有在具有与通常的液晶显示装置同样结构的显示部的观察侧设置显示切换部,在该显示切换部中,从显示部侧依次配置了反射型偏振光片、液晶面板、吸收型偏振光片的显示装置。在该显示装置中,显示切换部的反射型偏振光片使笫1偏振光透过,使具有与该第1偏振光正交的偏振光轴的第2偏振光反射,液晶面板被构成为可对使第1偏振光转化为第2偏振光并透过的状态与使偏振光轴不变化而通过的状态进行切换,吸收型偏振光片比如使第1偏振光透过,对第2偏振光吸收。显示部使第1偏振光对显示切换部射出,由该第1偏振光构成所定的显示图像。
在上述构成的显示装置中,显示切换部的液晶面板如果处于使偏振光轴不变化而透过的状态,则从显示部射出的第1偏振光透过反射型偏振光片,入射到液晶面板,按第1偏振光原样透过吸收型偏振光片并被观察,因而可以对显示部的显示形式进行视见(显示状态)。此外液晶面板如果处于使第1偏振光变为第2偏振光并透过的状态,由于从显示部射出的第1偏振光透过反射型偏振光片,入射到液晶面板后,变为第2偏振光,因而由吸收型偏振光片吸收,显示形式不被视见。此时,外光入射到装置后,外光透过吸收型偏振光片,成为第1偏振光,通过透过液晶面板,成为第2偏振光,因而通过由反射型偏振光片反射,再次透过液晶面板而变为第1偏振光,从吸收型偏振光片中通过。因而显示面被以镜面状视见(镜状态)。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显示装置中,由于在显示装置与镜状态的任意一种中,均可视见透过了设置于显示切换部的液晶面板的光,因而存在着易于发生显示切换部的表里两面等中的界面反射所引起的对比度降低、显示切换部的光学特性所引起的着色、视角特性的恶化、显示图像的模糊等的问题点。在任意一种情况下,在以往的显示装置中,都不能避免由显示部与显示切换部的2重结构所引起的显示质量的下降。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点,其课题是提供在具有显示部与显示切换部的显示装置中,可抑制由于显示切换部的存在所引起的对比度降低、着色、视角变窄、模糊等显示质量下降的显示装置的新构成。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显示部,其为形成所定的显示状态而射出光;及显示切换部,其按照与上述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原则来配置,上述显示切换部包含从上述显示部向观察侧依次配置的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及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上述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在使第1偏振光透过的同时,使具有与上述第1偏振光的偏振光轴交叉的偏振光轴的第2偏振光反射,上述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系构成为可切换使上述第1偏振光变为上述第2偏振光而透过的状态与使入射的光的偏振光轴不发生实质性变化而透过的状态,上述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使上述第1偏振光与上述第2偏振光中的任意一方透过,对另一方进行吸收或反射,上述显示部为形成上述显示状态而射出上述第1偏振光,上述显示部与上述显示切换部被光学接合。
通过显示部与显示切换部被光学接合,可抑制由于显示部与显示切换部的界面反射等,针对显示部显示形式的视见性(比如对比度)降低。通过显示部与显示切换部被互相光学接合,成为一种显示部与显示切换部的一方由他方支持的关系,因而可以提高刚性及强度,所以可以确保显示画面的平坦性,还可提高装置的耐冲击性。尤其是通过较薄地形成显示切换部,可提高显示部显示形式的视见性,即使由于较薄地形成而使显示切换部的刚性降低,通过由显示部支持可确保平坦性及耐冲击性。
在本发明中,上述显示部与上述显示切换部最好通过由粘合剂或接合剂组成的接合层被光学接合。由于显示部与显示切换部通过由粘合剂或接合剂组成的接合层被光学接合,可以基于该粘结力及接合力在互相支持的状态下对显示部与显示切换部进行固定,因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平坦性的维持强度及刚性。
在本发明中,上述接合层的折射率最好处于1.30~1.50的范围内。通过接合层的折射率处于1.30~1.50的范围内,可有效降低界面反射强度。一般接合层通过混合各种树脂材料可容易地调整折射率。
在本发明中,上述接合层最好是凝胶状物质。通过接合层是凝胶状物质,接合层可容易变形,因而可吸收由显示部与显示切换部之间的热膨胀系数或刚性等差异所引起的应力,同时由于具有某种程度的保持特性,而可防止向周围漏出,所以便于处理。
其次,本发明的另一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显示部,其为形成所定的显示状态而射出光;及显示切换部,其按照与上述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原则来配置,上述显示切换部包含从上述显示部向观察侧依次配置的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及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上述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在使第1偏振光透过的同时,使具有与上述第1偏振光的偏振光轴交叉的偏振光轴的第2偏振光反射,上述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系构成为可切换使上述第1偏振光变为上述第2偏振光而透过的状态与使入射的光的偏振光轴不发生实质性变化而透过的状态,上述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使上述第1偏振光与上述第2偏振光中的任意一方透过,对另一方进行吸收或反射,上述显示部为形成上述显示状态而射出上述第1偏振光,在上述显示切换部的表里两面形成有反射防止膜。
通过在显示切换部的表里两面形成有反射防止膜,可以抑制由于设置了显示部而产生的界面反射所引起的显示部显示形式的对比度降低,同时可抑制显示亮度的降低,因而可确保视见性。
在本发明中,最好在上述显示部的上述显示切换部侧的表面形成有反射防止膜。通过在显示部的光射出面上也形成反射防止膜,可以进一步降低由外光的反射所引起的视见性的恶化。
此外本发明的不同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显示部,其为形成所定的显示状态而射出光;及显示切换部,其按照与上述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原则来配置,上述显示切换部包含从上述显示部向观察侧依次配置的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及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上述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在使第1偏振光透过的同时,使具有与上述第1偏振光的偏振光轴交叉的偏振光轴的第2偏振光反射,上述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系构成为可切换使上述第1偏振光变为上述第2偏振光而透过的状态与使入射的光的偏振光轴不发生实质性变化而透过的状态,上述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使上述第1偏振光与上述第2偏振光中的任意一方透过,对另一方进行吸收或反射,上述显示部为形成上述显示状态而射出上述第1偏振光,在上述显示切换部中,设有全面构成了单一像素的全面像素区域、小于上述全面像素区域的所定形状的多个像素被排列的像素排列区域。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显示切换部设置全面像素区域和像素排列区域,可在全面像素区域统一实现显示状态与镜状态,同时在像素排列区域,可实现不同于基于显示部显示形式的基于显示状态与镜状态的组合的显示形式。
其次,本发明的另一其它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显示部,其为形成所定的显示状态而射出光;及显示切换部,其按照与上述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原则来配置,上述显示切换部包含从上述显示部向观察侧依次配置的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及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上述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在使第1偏振光透过的同时,使具有与上述第1偏振光的偏振光轴交叉的偏振光轴的第2偏振光反射,上述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系构成为可切换使上述第1偏振光变为上述第2偏振光而透过的状态与使入射的光的偏振光轴不发生实质性变化而透过的状态,上述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使上述第1偏振光与上述第2偏振光中的任意一方透过,对另一方进行吸收或反射,上述显示部为形成上述显示状态而射出上述第1偏振光,在上述显示切换部中,设有配置上述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的区域、取代上述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而配置了在使上述第1偏振光透过的同时,吸收上述第2偏振光的第3偏振光选择手段的区域。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显示切换部设置取代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配置了第3偏振光选择手段的区域,在该区域可实现基于显示部的显示状态,但不会成为镜状态。因此在配置了第3偏振光选择手段的区域,通过排列多个像素,可在显示切换部实现独自的显示形式,也可同时实现显示状态与镜状态。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不同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显示部,其为形成所定的显示状态而射出光;及显示切换部,其按照与上述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原则来配置,上述显示切换部包含从上述显示部向观察侧依次配置的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及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上述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在使笫1偏振光透过的同时,使具有与上述第1偏振光的偏振光轴交叉的偏振光轴的第2偏振光反射,上述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系构成为可切换使上述第1偏振光变为上述第2偏振光而透过的状态与使入射的光的偏振光轴不发生实质性变化而透过的状态,上述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使上述第1偏振光与上述第2偏振光中的任意一方透过,对另一方进行吸收或反射,上述显示部为形成上述显示状态而射出上述第1偏振光,在上述显示部中,设有与上述显示切换部不重叠的区域。
根据本发明,可构成为在设置于显示部的不与显示切换部重叠的区域,可不通过显示切换部直接视见显示形式。因而可构成为可同时视见显示状态与镜状态。
其次,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显示部,其为形成所定的显示状态而射出光;及显示切换部,其按照与上述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原则来配置,上述显示切换部包含从上述显示部向观察侧依次配置的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及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上述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在使第1偏振光透过的同时,使具有与上述第1偏振光的偏振光轴交叉的偏振光轴的第2偏振光反射,上述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系构成为可切换使上述第1偏振光变为上述第2偏振光而透过的状态与使入射的光的偏振光轴不发生实质性变化而透过的状态,上述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使上述第1偏振光与上述第2偏振光中的任意一方透过,对另一方进行吸收或反射,上述显示部为形成上述显示状态而射出上述第1偏振光,在上述显示切换部中,设有与上述显示部不平面重叠的区域,在该区域中,排列有所定形状的多个像素。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显示切换部中不与显示部平面重叠的区域排列多个像素,可与镜状态同时实现基于显示切换部自身的所定显示形式。
其次,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显示部,其为形成所定的显示状态而射出光;及显示切换部,其按照与上述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原则来配置,上述显示切换部包含从上述显示部向观察侧依次配置的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及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上述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在使第1偏振光透过的同时,使具有与上述第1偏振光的偏振光轴交叉的偏振光轴的第2偏振光反射,上述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系构成为可切换使上述第1偏振光变为上述第2偏振光而透过的状态与使入射的光的偏振光轴不发生实质性变化而透过的状态,上述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使上述第1偏振光与上述第2偏振光中的任意一方透过,对另一方进行吸收或反射,上述显示部为形成上述显示状态而射出上述第3偏振光,在上述显示部与上述显示切换部之间,配置有将上述第3偏振光转换为上述第1偏振光的偏振光转换手段。
根据本发明,由于通过在显示部与显示切换部之间配置偏振光转换手段,可根据偏振光转换手段改变显示部与显示切换部的位置而构成,因而可改变通过显示切换部视见的显示状态及镜状态中的出射光的偏振光状态。比如,为实现尽管佩戴偏振光太阳镜也能进行视见的状态,有必要使具有垂直方向的振动面的偏振光从显示切换部出射,为此,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的透过偏振光轴有必要朝向垂直方向,或者针对其透过偏振光轴的垂直方向的交叉角有必要缩小(比如为15度以下),因此显示切换部的位置被控制。为如此控制显示切换部的位置,据此显示部的位置也必须对应,但在本发明的场合下,通过将偏振光转换手段配置到显示部与显示切换部之间,可以容许在显示部的位置与显示切换部的位置之间与偏振光转换手段的转换功能对应的对应关系的偏差,因而比如可以不改变显示部的位置,而变更从显示切换部出射的偏振光的振动面方位。
在本发明中,上述偏振光转换手段最好是相位差片。通过采用相位差片,可简易地改变偏振光的振动面。尤其是上述相位差片如果是1/2波长片,则可使直线偏振光的振动面围绕光轴旋转90度。
在上述各发明中,上述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最好是使上述一方透过,对上述另一方吸收的吸收型偏振光选择手段。这样,由于可以降低显示状态中的第2偏振光单元的表面反射,因而可进一步提高显示状态的显示图像质量。
其次,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显示部,其为形成所定的显示状态而射出光;及显示切换部,其按照与上述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原则来配置,上述显示切换部包含从上述显示部向观察侧依次配置的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及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上述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在使第1偏振光透过的同时,使具有与上述第1偏振光的偏振光轴交叉的偏振光轴的第2偏振光反射,上述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系构成为可切换使上述第1偏振光变为上述第2偏振光而透过的状态与使入射的光的偏振光轴不发生实质性变化而透过的状态,上述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使上述第1偏振光与上述第2偏振光中的任意一方透过,对另一方进行吸收或反射,上述显示部为形成上述显示状态而射出上述第1偏振光,上述显示部包含配置于上述显示切换部侧的照明装置、及配置于该照明装置的上述显示切换部的相反侧的反射型显示装置,上述照明装置在向上述反射型显示装置照射光的同时使从上述反射型显示装置入射的光透过,上述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包含TN型液晶层、用于对上述TN型液晶层在厚度方向施加所定的电场的电压施加手段,上述TN型液晶层具有0.7μm~1.7μm范围内的Δn·d。
根据本发明,由于反射型显示装置通过照明装置被照明,因而可提高反射型显示装置的亮度,同时由于即使不点亮照明装置,也可进行利用了外光的显示,因而可降低消耗电力。尤其是,由于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包含TN型液晶层,TN型液晶层的Δn·d处于0.7μm~1.7μm范围内,因而可降低由显示部形成的显示状态及镜状态的着色,同时可使显示明亮。此外由于Δn·d较小,因而显示图像的模糊也变小,视角范围也可得到某种程度的确保。
在该场合下,上述TN型液晶层最好具有0.9μm~1.3μm范围内的Δn·d。通过TN型液晶层具有该范围内的Δn·d,可进一步降低着色,可进行更为明亮的显示。尤其是,由于镜状态下的着色被大大改善,因而可实现理想的镜面状态。
其次,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显示部,其为形成所定的显示状态而射出光;及显示切换部,其按照与上述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原则来配置,上述显示切换部包含从上述显示部向观察侧依次配置的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及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上述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在使第1偏振光透过的同时,使具有与上述第1偏振光的偏振光轴交叉的偏振光轴的第2偏振光反射,上述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系构成为可切换使上述第1偏振光变为上述第2偏振光而透过的状态与使入射的光的偏振光轴不发生实质性变化而透过的状态,上述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使上述第1偏振光与上述第2偏振光中的任意一方透过,对另一方进行吸收或反射,上述显示部为形成上述显示状态而射出上述第1偏振光,上述显示部包含配置于上述显示切换部侧的照明装置、及配置于该照明装置的上述显示切换部的相反侧的反射型显示装置,上述照明装置在向上述反射型显示装置照射光的同时使从上述反射型显示装置入射的光透过,上述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包含TN型液晶层、用于对上述TN型液晶层在厚度方向施加所定的电场的电压施加手段,上述TN型液晶层具有0.50μm~0.65μm范围内的Δn·d。
根据本发明,由于反射型显示装置通过照明装置被照明,因而可提高反射型显示装置的亮度,同时由于即使不点亮照明装置,也可进行利用了外光的显示,因而可降低消耗电力。尤其是,由于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包含TN型液晶层,TN型液晶层的Δn·d处于0.50μm~0.65μm范围内,在显示状态及镜状态可得到广阔的视角。
此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显示部,其为形成所定的显示状态而射出光;及显示切换部,其按照与上述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原则来配置,上述显示切换部包含从上述显示部向观察侧依次配置的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及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上述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在使第1偏振光透过的同时,使具有与上述第1偏振光的偏振光轴交叉的偏振光轴的第2偏振光反射,上述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系构成为可切换使上述第1偏振光变为上述第2偏振光而透过的状态与使入射的光的偏振光轴不发生实质性变化而透过的状态,上述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使上述第1偏振光与上述第2偏振光中的任意一方透过,对另一方进行吸收或反射,上述显示部包含显示用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并为形成上述显示状态而射出上述第1偏振光,上述显示部包含配置于上述显示切换部侧的照明装置、及配置于该照明装置的上述显示切换部的相反侧的具备上述显示用透过偏振光可变手段的反射型显示装置,上述照明装置在向上述反射型显示装置照射光的同时使从上述反射型显示装置入射的光透过,当将上述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的针对波长λ的光的折射率各向异性设为Δnm(λ)时,表示上述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的折射率各向异性的波长分散的αm=Δnm(λ=450nm)/Δnm(λ=590nm)与当将上述显示用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的针对波长λ的光的折射率各向异性设为Δnd(λ)时,表示上述显示用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的折射率各向异性的波长分散的αd=Δnd(λ=450nm)/Δnd(λ=590nm)之比处于0.9~1.1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由于反射型显示装置通过照明装置被照明,因而可提高反射型显示装置的亮度,同时由于即使不点亮照明装置,也可进行利用了外光的显示,因而可降低消耗电力。尤其是,由于显示切换部的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的波长分散针对显示部的显示用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的折射率各向异性的波长分散之比处于0.9~1.1范围内,有关显示部与显示切换部之间的折射率各向异性的波长分散特性的差异被降低,因而可抑制基于设置了显示切换部的显示亮度的降低,同时可降低显示状态的着色。
此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显示部,其为形成所定的显示状态而射出光;及显示切换部,其按照与上述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原则来配置,上述显示切换部包含从上述显示部向观察侧依次配置的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及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上述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在使第1偏振光透过的同时,使具有与上述第1偏振光的偏振光轴交叉的偏振光轴的第2偏振光反射,上述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系构成为可切换使上述第1偏振光变为上述第2偏振光而透过的状态与使入射的光的偏振光轴不发生实质性变化而透过的状态,上述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使上述第1偏振光与上述第2偏振光中的任意一方透过,对另一方进行吸收或反射,上述显示部为形成上述显示状态而射出上述第1偏振光,上述显示部包含配置于上述显示切换部侧的照明装置、及配置于该照明装置的上述显示切换部的相反侧的反射型显示装置,上述照明装置在向上述反射型显示装置照射光的同时使从上述反射型显示装置入射的光透过,上述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在可视光区域中的折射率各向异性Δnm的变动幅度对25℃的值在-20~60℃范围内为士8%以下。
根据本发明,由于反射型显示装置通过照明装置被照明,因而可提高反射型显示装置的亮度,同时由于即使不点亮照明装置,也可进行利用了外光的显示,因而可降低消耗电力。尤其是,当Δnm的变化量超过8%后,色调、对比度等显示特性急剧变差,但由于变动幅度相对25℃的值在-20~60℃的范围内为±8%以下,可使显示切换部的透过率稳定,可抑制基于温度变化的透过率的降低。尤其是为维持显示特性,最好为±5%以下。
在上述各发明中,上述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最好是使上述一方透过,对上述另一方吸收的吸收型偏振光选择手段。这样,由于可以降低显示状态下第2偏振光单元的表面反射,因而可进一步提高显示状态的显示图像质量。
在本发明中,上述显示部与上述显示切换部最好被光学接合。
在该场合下,上述显示部与上述显示切换部最好通过由粘合剂或接合剂组成的接合层被光学接合。
此外上述接合层的折射率最好处于1.30~1.50的范围内。
此外上述接合层最好是凝胶状物质。
在本发明中,最好在上述显示切换部的表里两面形成反射防止膜。在该场合下,在上述显示部的上述显示切换部侧的表面最好也形成反射防止膜。
此外在上述显示切换部中,最好设有全面构成了单一像素的全面像素区域、小于上述全面像素区域的所定形状的多个像素被排列的像素排列区域。
此外在上述显示切换部中,最好设有配置上述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的区域、取代上述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而配置了在使上述第1偏振光透过的同时,吸收上述第2偏振光的第3偏振光选择手段的区域。
此外在上述显示部中,最好设有与上述显示切换部不重叠的区域。
此外在上述显示切换部中,最好设有与上述显示部不平面重叠的区域,在该区域中,排列有所定形状的多个像素。
此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显示部,其为形成所定的显示状态而射出光;及显示切换部,其按照与上述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原则来配置,上述显示切换部包含从上述显示部向观察侧依次配置的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及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上述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在使第1偏振光透过的同时,使具有与上述第1偏振光的偏振光轴交叉的偏振光轴的第2偏振光反射,上述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系构成为可切换使上述第1偏振光变为上述第2偏振光而透过的状态与使入射的光的偏振光轴不发生实质性变化而透过的状态,上述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使上述第1偏振光与上述第2偏振光中的任意一方透过,对另一方进行吸收或反射,上述显示部为形成上述显示状态而射出上述第3偏振光,上述显示部包含配置于上述显示切换部侧的照明装置、及配置于该照明装置的上述显示切换部的相反侧的反射型显示装置,上述照明装置在向上述反射型显示装置照射光的同时使从上述反射型显示装置入射的光透过,在上述显示部与上述显示切换部之间,配置有将上述第3偏振光转换为上述第1偏振光的偏振光转换手段。
在本发明中,上述偏振光转换手段最好是相位差片。在该场合下,上述相位差片最好是1/2波长片。
其次,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具备上述任一中记载的显示装置、控制上述显示部的显示控制单元、控制上述显示切换部的显示切换控制单元。由于该显示装置如上所述可对显示状态与镜状态进行切换,因而可将显示画面作为镜使用,所以最好作为便携电话或便携型信息终端等便携型电子设备来构成。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表示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基本构成例的构成例1的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示意性表示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基本构成例的构成例2的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3是示意性表示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基本构成例的构成例3的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4是示意性表示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基本构成例的构成例4的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5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1构成的概略断面图。
图6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2构成的概略断面图。
图7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3构成的概略断面图。
图8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4构成的概略断面图。
图9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5构成的概略断面图(a)及概略平面图(b)。
图10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6构成的概略断面图(a)及概略平面图(b)。
图11是示意性表示具有基本构成的显示装置的概略断面图(a)及示意性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7构成的概略断面图(b)。
图12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8构成的概略断面图。
图13是表示波长与液晶的折射率各向异性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4是表示温度与液晶的折射率各向异性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5是示意性表示包含实施方式8的前灯的构成例的概略断面图。
图16是示意性表示具备了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中的显示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概略构成框图。
图17是示意性表示电子设备(便携电话)的外观的概略斜视图。
图18是示意性表示不同的电子设备(便携电话)的外观的概略斜视图。
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实施方式作以详细说明。
[实施方式的基本构成例]
首先,参照图1至图4对本发明涉及的各实施方式中可采用的基本构成例作以说明。
(构成例1)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100按照显示部110与显示切换部120平面重叠的原则配置。显示部110与显示切换部120的重叠状态可以是互相至少有一部分重叠。
这里,显示部110虽然可以具有在显示切换部120侧可形成所定的图像等显示形式的结构(比如,EL(场致发光)元件、PDP(等离子显示面板)装置、FED(场致发射装置)等各种显示单元),但在本实施方式的场合下,采用作为液晶显示装置来构成的部件。
作为显示部110的液晶方式,最好是TN(Twisted Nematic)方式、STN(Super Twisted Nematic)方式、ECB(ElectricallyControlled Birefringence)方式等。由于基于这些液晶方式的显示单元按照采用偏振光片实现显示形式的原则来构成,因而可在较低的驱动电压下获得高显示质量,尤其最好用于搭载于便携型电子设备的场合。
此外作为显示部110的驱动方式,可以是采用了TFT(Thin FilmTransistor)及TFD(Thin Film Diode)等有源元件的有源矩阵驱动等的有源驱动方式与不采用上述有源元件的单纯驱动或复合驱动等的无源驱动方式的任意一种。
此外作为显示部110的面板结构,可以是反射型面板、反射半透过型面板、透过型面板的任意一种。在反射型面板的场合下,在光学要素的反观察侧构成反射面。在反射半透过型面板的场合下,可举出反射面由半反射镜等反射半透过材料构成的情况及在反射面上按每个像素或扇区设置开口的情况等。
对本实施方式的显示部110的结构作更为具体的说明,比如如图1所示,在显示部110中,从显示切换部120侧依次配置偏振光片111、相位差片112、液晶面板113、偏振光片114、背照灯115。此外在将显示部110作为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来构成的场合下,也可以取代背照灯115,配置反射片。此外也可以将该反射片配置到液晶面板113的内部。
液晶面板113具有在2个基片113a与113b之间裹夹了液晶层113c的结构。2个基片113a与113b由密封材料等按照具有所定间隔(比如3~10μm)的原则被贴合。此外按照在基片113a与113b的内面形成未图示的电极,通过这些电极,可在液晶层113c中施加电场的原则来构成。在液晶面板113的内部,形成具有针对可视光的半透过性的反射层及按每个像素具备了小开口的反射层等,由此可构成反射半透过型的液晶显示装置。
偏振光片111、114按液晶装置的构成上必要的配置(比如正交尼科尔配置)设定。作为偏振光片111、114,采用使具有与其偏振光透过轴平行的振动面的偏振光成分透过,对在与偏振光透过轴交叉(最好是正交)的方向上具有平行的振动面的偏振光成分进行吸收的众所周知的吸收型偏振光片。
背照灯115只要是可从背后对液晶面板113以几乎均一的照度进行照明的灯都可以。比如,可以举出包含导光片、配置于该导光片端面部的光源的端面发光型背照灯及包含导光片、配置于该导光片背面的光源的背面发光型背照灯等。
另一方面,显示切换部120包含从上述显示部110向观察侧依次配置的反射偏振光片121、液晶面板122、偏振光片123。反射偏振光片121使具有与其透过偏振光轴平行的振动面的偏振光成分透过,使在与透过偏振光轴交叉(最好是正交)的方向上具有平行的振动面的偏振光成分反射。作为反射偏振光片,可以采用在国际专利申请公开WO95/27919号中记载的层积了多种互相不同的双折射性高分子薄膜的层积体或在胆甾醇液晶的表里配置了1/4波长片的偏振光片等。作为上述层积体,有由3M公司提供的品名为DBEF的层积膜。
液晶面板122在2个基片122a与122b之间裹夹了液晶层122c。在基片122a、122b的内面分别形成未图示的透明电极,按照通过这些透明电极,可在液晶层122c中施加所定电场的原则来构成。在该液晶面板122的场合下,在液晶层122c的两侧,可以分别逐一设置按照几乎全面覆盖有效显示区内的原则来构成的一体的上述透明电极。但也可以按照上述透明电极在液晶层122c两侧分别形成多个,互相独立地供给电位的原则来构成。
偏振光片123比如与上述同样,是使具有与其透过偏振光轴平行的振动面的偏振光成分透过,对在与透过偏振光轴交叉(最好是正交)的方向上具有平行的振动面的偏振光成分进行吸收的众所周知的吸收型偏振光片。但也可采用与上述反射偏振光片121同样构成的反射偏振光片。
作为液晶面板122的形式,最好是TN型面板结构与STN型面板结构的任意一种。此外作为构成面板结构的基片,可以是以下的任意一种:采用了玻璃(包含石英)的基片、采用了树脂(塑料)的基片、在一面采用玻璃,在另一面采用了树脂的基片。通过在基片上采用树脂,可实现薄型化,可提高耐冲击性。但是在基片上采用树脂的场合下,难以得到液晶面板122的平坦性,因而如后所述,最好对显示部110进行光学接合。比如,通过采用具有适当的折射率的透明树脂接合剂,可以达到使液晶面板122通过实质上不受光学影响的接合层被贴附到了显示部110的状态。
上述显示切换部120的反射偏振光片121的透过偏振光轴与上述显示部110的偏振光片111的透过偏振光轴最好按照朝向基本相互一致的方向的原则来配置。但反射偏振光片121的透过偏振光轴与偏振光片111的透过偏振光轴即使不一致,如果两个透过偏振光轴的交叉角处于15度以下,也可具有后述的显示切换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中,通过对施加到显示切换部120的液晶面板122的液晶层122c的电场强度进行控制,或对有无电场施加进行切换,可以使显示切换部120达到透过状态,或通过显示切换部120使外光反射。
作为一例,对显示切换部120的液晶面板122是TN型液晶面板,按照反射偏振光片121的透过偏振光轴与偏振光片123的透过偏振光轴正交的原则来配置的场合作以说明。在该场合下,在液晶层122c中未施加电场时,液晶层122c内的向列液晶呈现90度的扭转状态,基本具有90度的旋光性。因此,外光入射到显示切换部120后,通过从偏振光片123中通过,透过光成为具有与偏振光片123的透过偏振光轴平行的振动面的直线偏振光,通过该直线偏振光从液晶面板122中通过,被转换为具有与偏振光片123的透过偏振光轴正交的振动面的直线偏振光。该直线偏振光由于具有与反射偏振光片121的透过偏振光轴平行的振动面,因而透过反射偏振光片121,入射到显示部110。入射到显示部110的光透过偏振光片111,在显示部110构成反射型显示装置(比如反射型或反射半透过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场合下,成为构成显示部110的显示图像的光的至少一部分。
另一方面,从显示部110射出的光(即构成显示部110的显示图像的光)通过显示部120的偏振光片111,成为具有与偏振光片111的透过偏振光轴平行的振动面的直线偏振光。因此,该直线偏振光透过反射偏振光片121,入射到液晶面板122。由于该直线偏振光的振动面通过从液晶面板122中通过而旋转90度,因而在从液晶面板122中通过后透过偏振光片123,射出到观察侧。因此,由显示部110构成的显示图像按原样透过显示切换部120被视见(显示状态)。
其次,由于在液晶面板122中在液晶层122c上施加了所定的阈值以上的电场的场合下,液晶层122c内的液晶扭转状态消失,因而液晶面板122失去针对在其光轴方向上透过的光的旋光性。因此在该场合下,由于外光入射到显示切换部120后,与上述同样,透过偏振光片123所生成的直线偏振光不改变振动面地从液晶面板122中通过,因而通过反射偏振光片121反射。由于该反射光即使再次透过液晶面板122其振动面也不变化,因而按原样透过偏振光片123并被视见。
此外从显示部110射出的光虽然与上述同样是具有与偏振光片111的透过偏振光轴平行的振动面的直线偏振光,但由于按原样透过显示切换部120的反射偏振光片121,不改变振动面而透过液晶面板122,因而由偏振光片123吸收。因此显示部110的显示图像基本上不能被从外部视见。
如上所述,在显示切换部120中,液晶面板122成为电场施加状态,由此外光的一部分被反射,从显示部110入射的光由偏振光片123吸收,不能被从外部视见,因而显示画面成为镜面状态(镜状态)。
(构成例2)接下来,对本发明涉及的构成例2的显示装置200作以说明。图2是示意性表示显示装置200的概略构成的概略构成图。
显示装置200与实施方式1同样具有显示部210和显示切换部220。显示部210与实施方式1同样,具有相位差片221、液晶面板213(具有基片213a,213b及液晶层213c。)、偏振光片214、背照灯215。在作为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来构成的场合下,不需要背照灯215这一点也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本实施方式下,在显示部210中,在液晶面板213的观察侧(显示切换部220侧)不设置偏振光片这一点与实施方式1不同。
另一方面,在显示切换部220中,从显示部210侧向观察侧配置有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反射偏振光片221、液晶面板222(具有基片222a,222b及液晶层222c。)、偏振光片223。由于该显示切换部220的各构成要素的关系及各构成要素的内容与实施方式1完全相同,因而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省略了显示部210的观察侧的偏振光片,但该偏振光片的功能由显示切换部220的反射偏振光片221实现。即,由于该反射偏振光片221使具有与其透过偏振光轴平行的振动面的偏振光成分透过,对具有与透过偏振光轴交叉(最好是正交)的振动面的偏振光成分进行反射,因而如果反射偏振光片221的透过偏振光轴按照朝向与应配置于显示部210的观察侧的偏振光片的透过偏振光轴几乎一致的方向的原则来配置,则基本上可以得到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因此通过显示切换部220的反射偏振光片221来获得显示部210的显示状态这一点可与实施方式1同样,与此同时,同样也可通过该反射偏振光片221来获得镜状态。
(构成例3)接下来,参照图3对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3的显示装置300作以说明。该显示装置300与上述同样具有显示部310和显示切换部320。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显示切换部320具有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的反射偏振光片321、液晶面板322(具有基片322a,322b及液晶层322c。)及偏振光片323,因而省略这些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部310由反射半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构成这一点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不同。在显示部310中,包含从显示切换部320侧依次配置的偏振光片311、相位差片312、液晶面板313、相位差片316、偏振光片314及背照灯315。
在液晶面板313中,设有由2个基片313a与313b裹夹的液晶层313c。此外在背照灯315侧的基片(即观察侧的相反侧的基片)313b的内面上形成有反射层313d。该反射层313d由铝、银或这些合金等的反射性材料所构成的薄膜来构成。在反射层313d中,按用于形成显示图像的多个像素的每一个分别设有开口部313e。这样,按照从观察侧向液晶面板313入射的光由反射层313d反射,同时从背照灯315入射的光透过开口部313e的原则来构成。
在该显示装置300中,从观察侧(显示切换部320侧)入射的外光通过偏振光片311成为具有与其透过偏振光轴平行的振动面的直线偏振光,在从相位差片312中通过并入射到液晶面板313后,透过液晶层313c由反射层313d反射。该反射光再次透过液晶层313c,并从相位差片312中透过,入射到偏振光片311。入射到偏振光片311的光的偏振光状态根据液晶层313c的电压施加状态而变化,根据其变化状态,决定是透过偏振光片311还是由偏振光片311吸收。
另一方面,从背照灯315放出的光通过偏振光片314,成为具有与该透过偏振光轴平行的振动面的直线偏振光,经过相位差片316从液晶面板313的上述开口部313e入射到液晶层313c内。通过了液晶层313c的光在通过了相位差片312后,入射到偏振光片311。
入射到该偏振光片311的光的偏振光状态根据液晶层313c的电压施加状态而变化,根据其变化状态,决定是透过偏振光片311还是由偏振光片311吸收。
在本实施方式中同样,显示切换部320根据施加到液晶面板322内的液晶层322c的电压值或电压的有无,决定是成为透过状态还是成为反射状态。这样,在显示切换部320呈现透过状态时,由上述显示部310构成的显示图像被视见。该显示图像在周围明亮的场合下不借助背照灯315的帮助作为反射型显示来构成,在周围昏暗的场合下通过背照灯315的光作为透过型显示来构成。
(构成例4)接下来,参照图4对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4的显示装置400作以说明。在该显示装置400中,基本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具有显示部410及显示切换部420。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显示切换部420具有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完全相同的反射偏振光片421、液晶面板422(具有基片422a,422b及液晶层422c。)及偏振光片423,因而省略这些说明。
此外显示部410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3完全相同的相位差片412、液晶面板413、相位差片416、偏振光片414及背照灯415。这样,与实施方式3同样在液晶面板413上设置基片413a、413b、液晶层413c、反射层413d及开口部413e。不过在该显示部410中,未设置在实施方式3中设置的观察侧(显示切换部420侧)的偏振光片这一点与上述不同。在该显示装置400中,按照显示切换部420的反射偏振光片421的透过偏振光轴朝向与应配置于显示部410的观察侧的偏振光片的透过偏振光轴一致的方向的原则来构成。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显示部410中虽然未配置观察侧的偏振光片,但该偏振光片的功能与实施方式2同样由显示切换部420中的反射偏振光片421完成,因而与上述同样可具有与实施方式3同样的作用效果。
以上对可用于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的基本构成例作了说明,但上述构成例1至构成例4不过是一种例示,在实际中只要具有本申请发明的必须构成要素,不脱离其要旨,便可以进行各种构成变更。
[实施方式1]
以下参照图5对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显示装置作以说明。该实施方式1基于上述构成例1来构成,在图5中,不是必需的构成要素(比如相位差片及背照灯等)适宜地省略表示,在与构成例1对应的构成要素中附加对应的符号。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显示部110中,偏振光片111、液晶面板113及偏振光片114被互相贴合,成为一体,此外在显示切换部120中,反射偏振光片121、液晶面板122及偏振光片123被互相贴合,成为一体。这样,显示部110的上述一体化了的部分与显示切换部120的上述一体化了的部分通过接合层131被互相光学接合。这里,所谓光学接合系指显示部110与显示切换部120之间在与不存在任何光学联系的场合实质上相同的状态下被接合。此外这里,所谓接合系指显示部110与显示切换部120在被互相支持的状态下直接或间接接触。
接合层131是基本上在整个可视光区域具有良好的透过率(比如90%以上)的透明材料,接合层131的折射率按照尽量减小显示部110的表面与显示切换部。120的背面的界面反射的原则被选择。
接合层131的折射率最好处于1.30~1.50范围内。如果折射率超出该范围,偏振光片111、反射偏振光片121或液晶面板的玻璃基片等的界面中的反射便增大,显示质量下降。在该场合下,接合层131的厚度最好为100μm以下。
接合层131由环氧族树脂及丙烯酰族树脂等粘合剂或接合剂来构成。尤其是作为构成接合层131的材料,最好是凝胶状物质。这样,通过由凝胶状物质构成,显示部110与显示切换部.120可相对移动地接合,因而可吸收因两者的热膨胀率及刚性的差异而引起的,在两者间产生的应力,同时即使由玻璃等脆性材料构成液晶面板等,也难以发生损伤,可提高耐冲击性。
此外虽然在该实施方式1中,表示了基于前文说明过的构成例1来构成的示例,但也可以基于构成例2至构成例4的任意一个构成例来构成。此外在这些构成例之外,如果包含与本发明的必要构成对应的部分,也可以是采用了其它构成的结构。
[实施方式2]
以下参照图6对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2的显示装置作以说明。该实施方式2基于前文说明过的构成例2来构成。在该实施方式中,显示部210与显示切换部220不被光学接合,在相互分离的状态下由未图示的盒型部件等支持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显示部210中的显示切换部220侧的表面上形成反射防止膜232,在显示切换部220中的显示部210侧的表面上形成反射防止膜233,此外在显示切换部220中的显示部210的相反侧(观察侧)的表面上形成反射防止膜234。
上述的反射防止膜(AR覆层)232、233、234由利用蒸镀法等覆盖了可视光区域波长的大约1/4的厚度的单层膜、使具有可视光区域波长的大约1/4厚度的折射率不同的A层及B层交互层积了的多层膜等来构成。在多层膜的场合下,通过使A层及B层的膜厚逐次微量变化,可在可视光区域的广大范围内大大降低反射率。作为构成反射防止膜的材料,可采用氟化镁、氧化硅等无机化合物;丙烯酰树脂、环氧树脂等有机化合物,可通过蒸镀法、溅射法、CVD法等成膜。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显示部210射出的光透过显示切换部220被视见的显示状态下,可以抑制由显示切换部220的观察侧表面中的外光的表面反射、显示部210的显示切换部220侧表面中的外光的表面反射、显示切换部220的显示部210侧表面中的显示光的表面反射所引起的对比度下降,或显示亮度下降等显示质量的损害。
此外虽然在该实施方式2中,表示了基于前文说明过的构成例2来构成的示例,但也可以基于构成例1、构成例3及构成例4的任意一个构成例来构成。此外在这些构成例之外,如果包含与本发明的必要构成对应的部分,也可以是采用了其它构成的结构。
[实施方式3]
接下来,参照图7,对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3作以说明。该实施方式表示基于上述构成例1来构成的示例。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显示切换部120中设有120A及120B这二个区域。在区域120A中,在液晶面板122的基片122a,122b的内面上,全面形成了用于对液晶层122c施加电场的单一电极122d,122e,通过这些电极122d,122e,在区域120A中构成单一的像素。与此相对,在区域120B,排列有小于被设于区域120A的电极的多个电极122f、122g,由此多个像素被排列。这样,在区域120A,只能囊括全体对液晶层122c的光学状态进行切换,但在区域120B,可按由多个电极122f、122g构成的多个像素的每一个对液晶层122c的光学状态进行控制。因而在区域120B,通过多个像素的控制按每个像素对显示状态和镜状态进行切换,′由此可进行所希望的显示。
这里,区域120B内的多个像素可以构成所谓点阵状,或者也可以构成具有特有的平面形状的扇状。在任意一种场合下,在显示切换部120中,可以实现不同于显示部110的显示形式,即不同于基于对显示状态及镜状态进行切换显示的显示部110的形式的显示及相对基于在比显示部更靠近观察侧配置的显示切换部中产生显示的显示部110在不同的外观位置上形成的显示,因而可扩大显示画面中的显示形式的变化。
另一方面,在图7所示的显示部110中设置的液晶面板113中,在基片113a、113b的内面上排列了多个电极113d、113e,由此多个像素被按点阵状排列构成。
此外在图7中,电极113f、113g及电极122f、122g被以模式表示,根据液晶面板122的结构,在实际中采用适宜的不同结构。比如在采用无源矩阵型面板结构的场合下,电极122f及电极122g互相正交,在其交叉的平面部分构成像素区。在采用有源矩阵型面板结构的场合下,有时在一方基片的内面上按每个像素形成独立的像素电极。
此外虽然在该实施方式3中,表示了基于前文说明过的构成例1来构成的示例,但也可以基于构成例2至构成例4的任意一个构成例来构成。此外在这些构成例之外,如果包含与本发明的必要构成对应的部分,也可以是采用了其它构成的结构。
[实施方式4]
接下来,参照图8,对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4的显示装置作以说明。该实施方式表示基于上述构成例2来构成的示例。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显示部210中,设有与显示切换部220平面重叠的区域210A及与显示切换部220不重叠的区域210B。这样,被构成为在区域210B中,可以不通过显示切换部220来对显示部210进行视见。
在显示部210的液晶面板213中,多个电极213d、213e被排列形成,多个像素被按点阵状排列。此外在显示切换部220的液晶面板222中,形成单一的电极222d、222e,全面构成单一的像素。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区域210B中,显示部210不通过显示切换部220被视见,因而即使由显示切换部220构成镜状态,也可对由显示部210显示的内容进行视见。因而可同时实现镜状态与显示状态,与此同时,通过设置可不通过显示切换部220来直接视见的区域210B,可以提高该区域210B的视见性。比如,可在区域210B中设置比区域210A更精细的像素结构,在更易于视见的区域210B中实现信息量更多的显示形式。
此外虽然在该实施方式2中,表示了基于前文说明过的构成例2来构成的示例,但也可以基于构成例1、构成例3及构成例4的任意一个构成例来构成。此外在这些构成例之外,如果包含与本发明的必要构成对应的部分,也可以是采用了其它构成的结构。
[实施方式5]
接下来参照图9,对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5作以说明。该实施方式基本上与上述实施方式3具有几乎相同的结构,因而对同一部分附加同一符号,省略同一部分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3的不同点在于,被配置于显示切换部120的反射偏振光片121不覆盖整个显示画面,只被配置于构成了单一像素的区域120A。此外在排列了多个像素的区域120B,取代上述反射偏振光片121,配置吸收型偏振光片124。这里偏振光片124按照其透过偏振光轴朝向与反射偏振光片121的透过偏振光轴相同的方向的位置被配置。即,偏振光片124使反射偏振光片121所透过的偏振光成分透过,对反射偏振光片121所反射的偏振光成分进行吸收。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显示切换部120的区域120B中配置有吸收型偏振光片124,因而成为一种与通常的液晶显示面板同样具有可切换使光放出的状态与不放出的状态的功能的结构,其结果是,可以实现不同于区域120A中的显示状态与镜状态的切换动作的通常的显示方式。此外由于在区域120B中,可以按照可对由显示切换部120形成的显示方式进行视见的原则来构成,或按照可对由显示部110与显示切换部120双方形成的显示方式进行视见的原则来构成,因而可扩大显示方式及显示位置的变动。
此外虽然在该实施方式5中,表示了基于前文说明过的构成例1来构成的示例,但也可以基于构成例2至构成例4的任意一个构成例来构成。此外在这些构成例之外,如果包含与本发明的必要构成对应的部分,也可以是采用了其它构成的结构。
[实施方式6]
接下来,参照图10,对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6作以说明。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显示切换部220中,设有与显示部210平面重叠的区域220A及与显示部210不平面重叠的区域220B。在区域220A中,通过形成几乎全面覆盖液晶面板222的电极222d、222e,构成单一的像素。另一方面,在区域220B,通过形成多个电极222f、222g,按照排列多个像素的原则来构成。
此外与实施方式5同样,在液晶面板222的显示部210侧,在区域220A配置反射偏振光片221,在区域220B配置吸收型偏振光片224。此外即使在区域220B中也配置反射偏振光片221来构成,也可与显示形式不同的后述的作用同样实现基于显示切换部220的显示形式。
此外在显示部210中,设有除了针对显示切换部220的大小,与上述第3至实施方式5同样构成的具有多个电极213d、213e的多个像素被排列的液晶面板213。
在本实施方式中,区域220A具有与上述各构成例同样的功能,但在区域220B中,只有显示切换部220包含偏振光片214而构成,另一方面,由于不存在显示部210,因而包含偏振光片214的显示切换部220的区域220B内的部分作为显示体发挥功能。此外在图示例的场合下,区域220B构成透过型液晶显示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区域220B中可实现独立于区域220A的部分的显示形式。
[实施方式7]
以下参照图11对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7作以说明。该实施方式7的显示装置600如图11(b)所示,在显示部610与显示切换部620之间配置了偏振光转换手段630。显示装置600除了配置偏振光转换手段630这一点之外,可以与上述构成例1至4及实施方式1至6同样构成,此外也可以采用具有本发明中必要的构成要素的其它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从显示部610射出的偏振光由偏振光转换手段630转换为不同的偏振光状态,将该转换了的偏振光入射到显示切换部620,显示切换部620被构成为通过对液晶面板622的光学状态进行切换,可在使从显示部610射出的光透过的状态与使从外部入射的光向外部反射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这样,通过显示切换部620的作用,可视见显示部610的显示形式的显示状态与可视见镜面状的形式的镜状态被可切换地实现。
这里,与未配置偏振光转换手段630的显示装置500对比,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作以说明。此外为简化说明,假设从显示部510、610射出的光是直线偏振光,显示切换部520、620的液晶面板522、622可在使偏振光方向旋转90度的状态与不使偏振光状态变化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控制。此外假设上述偏振光转换手段是1/2波长的相位差片。
首先,在显示装置500中,与上述说明的内容几乎同样,在显示状态中,作为从显示部510射出的直线偏振光的第1偏振光透过反射偏振光片521,按原样入射到液晶面板522,通过液晶面板522,偏振光振动面的方向旋转90度,成为作为直线偏振光的第2偏振光,透过偏振光片523来被视见。
此外在镜状态下,入射了外光后,通过透过偏振光片523,成为作为直线偏振光的第2偏振光,由于即使该第2偏振光从液晶面板522中通过,其偏振光状态也不变化,因而由反射偏振光片521反射,再次通过液晶面板522,从偏振光片523射出。
此外在该显示装置500中,从装置射出的光无论是在显示状态还是在镜状态,均为第2偏振光(具有与附图的纸面平行的振动面的直线偏振光)。
另一方面,在显示装置600中,对于上述的显示装置500,除了配置了上述偏振光转换手段630之外,不同点在于,反射偏振光片621被按其透过偏振光轴与反射偏振光片521的透过偏振光轴正交的位置配置,偏振光片623被按其透过偏振光轴与偏振光片523的透过偏振光轴正交的位置配置。即,显示装置的显示切换部620被按对显示装置500的显示切换部520围绕光轴旋转了90度的位置配置。
首先,在显示状态中,从显示部610射出的第1偏振光从偏振光转换手段630(1/2波长片)中通过,由此被转换为具有与第1偏振光正交的振动面的第2偏振光。该第2偏振光透过反射偏振光片621,在液晶面板622中被转换为其振动面旋转了90度的第1偏振光,该第1偏振光透过偏振光片623被视见。
此外在镜状态下,入射了外光后,通过透过偏振光片623,成为作为直线偏振光的第1偏振光,由于即使该第1偏振光从液晶面板622中通过,其偏振光状态也不变化,因而由反射偏振光片621反射,再次通过液晶面板622,从偏振光片623射出。
此外在该显示装置600中,从装置射出的光无论是在显示状态还是在镜状态,均为第1偏振光(具有与附图的纸面正交的振动面的直线偏振光)。即,从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600射出的光与从显示装置500射出的偏振光相比,其振动面旋转了90度。
一般来说,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配置偏振光转换手段630,可改变显示部610与显示切换部620的相对位置,其结果是,可以在确保与位置变更前相同的功能的同时,改变从显示部610及显示切换部620射出的偏振光的状态。这样,比如可以按照即使是佩戴偏振光太阳镜的人也可视见显示状态及镜状态的原则,不改变显示部610的位置,将从显示装置射出的光从具有水平面或与此接近的角度的振动面的直线偏振光转换为具有垂直面或与此接近的角度的振动面的直线偏振光。因而可极容易地改变显示装置的结构。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也可采用上述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6所示同样特征的结构。
[实施方式8]
接下来,参照图12,对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8的显示装置700作以说明。在该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700中,虽然具备有与上述各构成例及实施方式同样构成的显示切换部720,但显示部710的结构有若干不同。在显示部710中,具有由偏振光片711、相位差片712、液晶面板713及反射片714组成的反射型显示装置110R;被配置于该反射型显示装置110R与显示切换部720之间的前灯715。这里,反射型显示装置110R可以由众所周知的各种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来构成。此外上述偏振光片711及液晶面板713与上述构成例1几乎同样地构成。
前灯715如图15所示,比如具有LED及冷阴极管等光源715a。在光源715a的附近,配置有反射片715b。此外在光源715a的附近具有导光片715c。反射片715b具有按照将光源715a的光引向导光片715c的原则进行集光的功能。从光源715a放出的光入射到导光片715c的端面,该入射光(相对装置的光轴具有高入射角的光)被从导光片715c的内部向反射型显示装置710R几乎均一地照射。这样,由反射型显示装置710R反射,再次入射到了导光片715c内的光(相对装置的光轴具有低入射角的光)按原样透过导光片715c,入射到显示切换部720。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显示部710中,在观察侧(显示切换部720侧)配置作为照明装置的前灯715,在该前灯715的观察侧的相反侧配置反射型显示装置710R,因而即使在显示部710中不设置上述构成例3及构成例4那样的反射半透过型结构(复杂而且高价的结构),也可同时实现只利用了外光的显示形式及采用了前灯715的显示形式。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也可采用上述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7所示同样特征的结构。
[实施方式9]
接下来,对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9的构成例作以说明。本实施方式可通用于上述各构成例及各实施方式,此外对于具有本发明所必需的构成要素的其它构成例也可同样适用。但在以下说明中,对用于上述构成例1的显示装置100的示例作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100中的显示切换部120的液晶面板122由TN型液晶面板,即液晶层122c在厚度方向上扭转了90度的向列液晶构成。在该场合下,液晶层122c具有使直线偏振光的振动面旋转90度的旋光性。但随着液晶层122c的厚度变小,入射光的偏振光方向便不能再追随液晶的扭转,通过旋光分散效果,透过光可着色。为此,通过在显示部110的观察侧配置显示切换部120,由显示部110显示的显示图像将着色,此外由显示切换部120实现的镜状态的镜面也着色。
这里,如果将液晶层122c的厚度增大到某种程度,尤其是处于Δn·d=0.7μm以上,随着Δn·d的增大,基于旋光分散的着色将变小。但由于Δn·d增大后,单元厚度将增厚,因而阈值电压(Vth)上升,响应速度变得迟缓,液晶的使用量增加,由此产生生产性下降等不利情况。考虑到这几点,最好Δn·d为1.7μm以下。
此外由于Δn·d处于0.5μm~0.65μm范围内时视角特性较好,因而即使将显示切换部120配置到显示部110的观察侧,视角的狭小化也可被抑制。
图13表示构成液晶面板122的液晶层122c的液晶的折射率各向异性Δn的可视光区域中的波长分散。通过该曲线可看出,折射率各向异性Δn在可视光区域也随波长λ变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显示切换部120中,对表示液晶面板122c内的液晶中的波长分散程度的参数αm=Δnm(λ=450nm)/Δnm(λ=590nm)进行定义。这里,Δnm(λ)意味着针对波长λ的光的折射率各向异性。在显示部110中,对表示液晶面板113内的液晶中的波长分散程度的参数αd=Δnd(λ=450nm)/Δnd(λ=590nm)进行定义。这里,Δnd(λ)意味着针对波长λ的光的折射率各向异性。另外,在一般常用的液晶中,上述参数α为1~1.3。
在本实施方式中,假设αm与αd之比即αmd是0.9~1.1范围内的值。这样,由于显示切换部120的液晶面板122的可视光区域内的波长分散与显示部110的液晶面板113的可视光区域内的波长分散表示几乎相同的倾向,因而可抑制对显示部110附加了显示切换部120时的显示部110的显示图像的颜色再现性的变化。这样,尤其可降低基于显示部110的白色显示的着色。
图14表示构成显示切换部120的液晶面板122的液晶层122c的液晶(向列液晶)的折射率各向异性Δn的温度依存性。通过该曲线可看出,在从-30℃至70℃的范围内,折射率各向异性Δn随温度的上升而逐渐下降。在本实施方式中,在-20℃~60℃的范围内,使折射率各向异性Δn的变动幅度处于士8%以下,即,折射率各向异性Δn的变动范围d(Δn)对Δn的中央值处于±8%的范围内。这可以通过从众所周知的液晶材料中选定具有适当的温度特性的材料,或将多种选定的液晶材料加以混合来实现。虽然当上述的变化量超过8%后,色调、对比度等显示特性将急剧变劣,但在上述的变化量被设定到了上述范围内的本实施方式中,在实用上可以抑制基于温度变化的显示切换部120的透过率的降低,可抑制基于显示部110的显示状态的视见性变化,同时可维持镜状态的镜面性。尤其是通过使上述变动幅度处于±5%以下,可以进一步提高显示质量。
[实施方式10]
接下来,参照图16及图17,对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10的电子设备1000作以说明。该电子设备1000具备了上述实施方式1的显示装置100。图16是通过结合了功能实现单元的形式示意性表示配置于电子设备1000内部的显示装置100的显示控制系统的概略构成框图,图17是示意性表示电子设备1000的构成例(便携电话)的概略斜视图。
在电子设备1000中,设有用于驱动设置于上述显示装置100的显示部110的液晶面板113的显示驱动部113X、用于驱动显示部110的背照灯115的照明驱动部115X、用于驱动设置于显示切换部120的液晶面板122的切换驱动部122X。上述的显示驱动部113X、照明驱动部115X及切换驱动部122X由控制部100X控制。此外上述结构以所谓与功能实现单元的结合的形式表示显示控制系统,并不表示实际的电路结构及电路元件的实装结构。因而上述各部可以全部在显示装置100内构成,也可以在显示装置100的外部,即显示装置100以外的电子设备1000的内部构成,此外也可以有一部分在显示装置100内构成,其余部分在显示装置100以外的电子设备1000的内部构成。
显示驱动部113X提供用于分别驱动在液晶面板113的液晶驱动区域内构成的多个像素区的驱动电压,比如以复合驱动方式及有源驱动方式,使扫描信号及与该扫描信号对应的数据信号分别同步并提供到液晶面板113的通用端子(扫描线端子)及扇区端子(数据线端子)。图像数据等的显示数据通过控制部100X被从电子设备1000的主电路发送到该显示驱动部113X。
照明驱动部115X控制对背照灯115的电力供应,对比如背照灯115的灯亮状态和灯灭状态进行切换。
切换驱动部122X控制向液晶面板122提供的施加电压,决定在与液晶面板122对置的一对透明电极之间是否施加阈值电压以上的电压。在液晶面板122中设有多个像素的场合下,发送与这些多个像素对应的驱动信号。
控制部100X对上述显示驱动部113X、照明驱动部115X及切换驱动部122X进行控制,进行针对各部的控制指令及数据发送等。比如在使显示切换部120处于光透过状态(透明),使显示装置100处于显示状态的场合下,在由显示驱动部113X驱动液晶面板113,进行显示的同时,由切换驱动部122X控制液晶面板122,使显示切换部120处于光透过状态。此外在使显示切换部120处于光反射状态(镜面),使显示装置100处于镜状态的场合下,在由切换驱动部122X控制液晶面板122,使显示切换部120处于光反射状态的同时,由显示驱动部113X使液晶面板113处于全遮断状态(光闸闭锁状态)或由照明驱动部115X使背照灯115熄灭。
如图1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0可以作为具有本体部1001、显示体部2002的便携电话来构成。在该场合下,可以构成为在显示体部1002的内部配置上述显示装置100,可通过显示体部1002对显示画面1003进行视见。这样一来,可根据各种操作及各种状况,在显示画面1003中,由上述显示部110构成的所定的显示图像通过具有光透过状态的上述显示切换部120被视见,或由显示切换部120实现的镜面状态被视见。因而也可以将便携电话等电子设备1000作为镜面使用。
此外在将上述电子设备1000用于便携电话2000的场合下,如图18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在相对本体部2001处于折叠状态的显示体部2002的外面,设置不同于图17所示的主显示画面(与1003同样)的另一个显示画面2004,通过该显示画面2004,无需将显示体部2002从本体部2001打开,便可视见所定的显示。在该场合下,成为一种通过除了图16的虚线所示的主显示装置,还设置上述显示装置100,由此独立于主显示画面,显示画面2004可通过上述显示装置100来视见的结构。在该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2000中,在可通过折叠状态对显示进行视见的同时,可在折叠状态下作为镜面使用。
此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并不仅限定于上述的图示例,勿庸赘言,在不脱离本发明要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可通过控制显示切换部,对基于显示部的显示状态、镜状态进行切换的显示装置中,可提高显示质量。
符号说明
100、200、300、400、500、600、700……显示装置;
110、210、310、410、510、610、710……显示部;
111、311……偏振光片;
112、212、312、412……相位差片;
113、213、313、413、513、613、713……液晶面板;
114、214、314、414……偏振光片;
115、215、315、415……背照灯;
316、416……相位差片;
120、220、320、420……显示切换部;
121、221、321、421、521、621、721……反射偏振光片;
122、222、322、422……液晶面板;
123、223、323、423……偏振光片;
124、224……偏振光片;
131……接合层;
132、133、134……反射防止膜;
630……偏振光转换手段(相位差片);
113X……显示驱动部;
115X……照明驱动部;
122X……切换驱动部;
100X……控制部;
1000……电子设备;
2000……便携电话

Claims (34)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显示部,其为形成所定的显示状态而射出光;及
显示切换部,其按照与上述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原则来配置,
上述显示切换部包含从上述显示部向观察侧依次配置的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及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上述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在使第1偏振光透过的同时,使具有与上述第1偏振光的偏振光轴交叉的偏振光轴的第2偏振光反射,上述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系构成为可切换使上述笫1偏振光变为上述第2偏振光而透过的状态与使入射的光的偏振光轴不发生实质性变化而透过的状态,上述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使上述第1偏振光与上述第2偏振光中的任意一方透过,对另一方进行吸收或反射,
上述显示部为形成上述显示状态而射出上述第1偏振光,
上述显示部与上述显示切换部被光学接合。
2.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部与上述显示切换部通过由粘合剂或接合剂组成的接合层被光学接合。
3.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合层的折射率处于1.30~1.50的范围内。
4.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中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合层是凝胶状物质。
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显示部,其为形成所定的显示状态而射出光;及
显示切换部,其按照与上述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原则来配置,
上述显示切换部包含从上述显示部向观察侧依次配置的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及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上述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在使第1偏振光透过的同时,使具有与上述第1偏振光的偏振光轴交叉的偏振光轴的第2偏振光反射,上述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系构成为可切换使上述第1偏振光变为上述第2偏振光而透过的状态与使入射的光的偏振光轴不发生实质性变化而透过的状态,上述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使上述第1偏振光与上述第2偏振光中的任意一方透过,对另一方进行吸收或反射,
上述显示部为形成上述显示状态而射出上述第1偏振光,
在上述显示切换部的表里两面形成有反射防止膜。
6.权利要求5中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显示部的上述显示切换部侧的表面形成有反射防止膜。
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显示部,其为形成所定的显示状态而射出光;及
显示切换部,其按照与上述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原则来配置,
上述显示切换部包含从上述显示部向观察侧依次配置的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及笫2偏振光选择手段,上述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在使第1偏振光透过的同时,使具有与上述第1偏振光的偏振光轴交叉的偏振光轴的第2偏振光反射,上述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系构成为可切换使上述第1偏振光变为上述第2偏振光而透过的状态与使入射的光的偏振光轴不发生实质性变化而透过的状态,上述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使上述第1偏振光与上述第2偏振光中的任意一方透过,对另一方进行吸收或反射,
上述显示部为形成上述显示状态而射出上述第1偏振光,
在上述显示切换部中,设有构成了单一像素的全面像素区域、小于上述全面像素区域的所定形状的多个像素被排列的像素排列区域。
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显示部,其为形成所定的显示状态而射出光;及
显示切换部,其按照与上述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原则来配置,
上述显示切换部包含从上述显示部向观察侧依次配置的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及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上述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在使第1偏振光透过的同时,使具有与上述第1偏振光的偏振光轴交叉的偏振光轴的第2偏振光反射,上述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系构成为可切换使上述第1偏振光变为上述第2偏振光而透过的状态与使入射的光的偏振光轴不发生实质性变化而透过的状态,上述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使上述第1偏振光与上述第2偏振光中的任意一方透过,对另一方进行吸收或反射,
上述显示部为形成上述显示状态而射出上述第1偏振光,
在上述显示切换部中,设有配置上述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的区域、取代上述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而配置了在使上述第1偏振光透过的同时,吸收上述第2偏振光的第3偏振光选择手段的区域。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显示部,其为形成所定的显示状态而射出光;及
显示切换部,其按照与上述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原则来配置,
上述显示切换部包含从上述显示部向观察侧依次配置的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及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上述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在使第1偏振光透过的同时,使具有与上述第1偏振光的偏振光轴交叉的偏振光轴的第2偏振光反射,上述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系构成为可切换使上述第1偏振光变为上述第2偏振光而透过的状态与使入射的光的偏振光轴不发生实质性变化而透过的状态,上述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使上述第1偏振光与上述第2偏振光中的任意一方透过,对另一方进行吸收或反射,
上述显示部为形成上述显示状态而射出上述第1偏振光,
在上述显示部中,设有与上述显示切换部不重叠的区域。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显示部,其为形成所定的显示状态而射出光;及
显示切换部,其按照与上述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原则来配置,
上述显示切换部包含从上述显示部向观察侧依次配置的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及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上述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在使第1偏振光透过的同时,使具有与上述第1偏振光的偏振光轴交叉的偏振光轴的笫2偏振光反射,上述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系构成为可切换使上述第1偏振光变为上述第2偏振光而透过的状态与使入射的光的偏振光轴不发生实质性变化而透过的状态,上述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使上述第1偏振光与上述第2偏振光中的任意一方透过,对另一方进行吸收或反射,
上述显示部为形成上述显示状态而射出上述第1偏振光,
在上述显示切换部中,设有与上述显示部不平面重叠的区域,在该区域中,排列有所定形状的多个像素。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显示部,其为形成所定的显示状态而射出光;及
显示切换部,其按照与上述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原则来配置,
上述显示切换部包含从上述显示部向观察侧依次配置的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及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上述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在使第1偏振光透过的同时,使具有与上述第1偏振光的偏振光轴交叉的偏振光轴的第2偏振光反射,上述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系构成为可切换使上述第1偏振光变为上述第2偏振光而透过的状态与使入射的光的偏振光轴不发生实质性变化而透过的状态,上述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使上述笫1偏振光与上述第2偏振光中的任意一方透过,对另一方进行吸收或反射,
上述显示部为形成上述显示状态而射出上述第3偏振光,
在上述显示部与上述显示切换部之间,配置有将上述第3偏振光转换为上述第1偏振光的偏振光转换手段。
12.权利要求11中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偏振光转换手段是相位差片。
13.权利要求12中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相位差片是1/2波长片。
14.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3任一中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是使上述一方透过,对上述另一方吸收的吸收型偏振光选择手段。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显示部,其为形成所定的显示状态而射出光;及
显示切换部,其按照与上述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原则来配置,
上述显示切换部包含从上述显示部向观察侧依次配置的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及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上述笫1偏振光选择手段在使第1偏振光透过的同时,使具有与上述第1偏振光的偏振光轴交叉的偏振光轴的第2偏振光反射,上述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系构成为可切换使上述第1偏振光变为上述第2偏振光而透过的状态与使入射的光的偏振光轴不发生实质性变化而透过的状态,上述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使上述第1偏振光与上述第2偏振光中的任意一方透过,对另一方进行吸收或反射,
上述显示部为形成上述显示状态而射出上述第1偏振光,
上述显示部包含配置于上述显示切换部侧的照明装置、及配置于该照明装置的上述显示切换部的相反侧的反射型显示装置,上述照明装置在向上述反射型显示装置照射光的同时使从上述反射型显示装置入射的光透过,
上述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包含TN型液晶层、用于对上述TN型液晶层在厚度方向施加所定的电场的电压施加手段,
上述TN型液晶层具有0.7μm~1.7μm范围内的Δn·d。
16.权利要求15中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TN型液晶层具有0.9μm~1.3μm范围内的Δn·d。
1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显示部,其为形成所定的显示状态而射出光;及
显示切换部,其按照与上述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原则来配置,
上述显示切换部包含从上述显示部向观察侧依次配置的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及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上述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在使第1偏振光透过的同时,使具有与上述第1偏振光的偏振光轴交叉的偏振光轴的第2偏振光反射,上述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系构成为可切换使上述第1偏振光变为上述第2偏振光而透过的状态与使入射的光的偏振光轴不发生实质性变化而透过的状态,上述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使上述第1偏振光与上述第2偏振光中的任意一方透过,对另一方进行吸收或反射,
上述显示部为形成上述显示状态而射出上述第1偏振光,
上述显示部包含配置于上述显示切换部侧的照明装置、及配置于该照明装置的上述显示切换部的相反侧的反射型显示装置,上述照明装置在向上述反射型显示装置照射光的同时使从上述反射型显示装置入射的光透过,
上述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包含TN型液晶层、用于对上述TN型液晶层在厚度方向施加所定的电场的电压施加手段,
上述TN型液晶层具有0.50μm~0.65μm范围内的Δn·d。
1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显示部,其为形成所定的显示状态而射出光;及
显示切换部,其按照与上述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原则来配置,
上述显示切换部包含从上述显示部向观察侧依次配置的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及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上述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在使第1偏振光透过的同时,使具有与上述第1偏振光的偏振光轴交叉的偏振光轴的笫2偏振光反射,上述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系构成为可切换使上述第1偏振光变为上述第2偏振光而透过的状态与使入射的光的偏振光轴不发生实质性变化而透过的状态,上述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使上述第1偏振光与上述第2偏振光中的任意一方透过,对另一方进行吸收或反射,
上述显示部包含显示用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并为形成上述显示状态而射出上述第1偏振光,
上述显示部包含配置于上述显示切换部侧的照明装置、及配置于该照明装置的上述显示切换部的相反侧的、具备上述显示用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的反射型显示装置,上述照明装置在向上述反射型显示装置照射光的同时使从上述反射型显示装置入射的光透过,
当将上述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针对波长λ的光的折射率各向异性设为Δnm(λ)时,表示上述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的折射率各向异性的波长分散的αm=Δnm(λ=450nm)/Δnm(λ=590nm)与当将上述显示用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的针对波长λ的光的折射率各向异性设为Δnd(λ)时,表示上述显示用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的折射率各向异性的波长分散的αd=Δnd(λ=450nm)/Δnd(λ=590nm)之比处于0.9~1.1的范围内。
1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显示部,其为形成所定的显示状态而射出光;及
显示切换部,其按照与上述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原则来配置,
上述显示切换部包含从上述显示部向观察侧依次配置的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及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上述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在使第1偏振光透过的同时,使具有与上述第1偏振光的偏振光轴交叉的偏振光轴的第2偏振光反射,上述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系构成为可切换使上述第1偏振光变为上述第2偏振光而透过的状态与使入射的光的偏振光轴不发生实质性变化而透过的状态,上述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使上述第1偏振光与上述第2偏振光中的任意一方透过,对另一方进行吸收或反射,
上述显示部为形成上述显示状态而射出上述第1偏振光,
上述显示部包含配置于上述显示切换部侧的照明装置、及配置于该照明装置的上述显示切换部的相反侧的反射型显示装置,上述照明装置在向上述反射型显示装置照射光的同时使从上述反射型显示装置入射的光透过,
上述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在可视光区域中的折射率各向异性Δnm的变动幅度对25℃的值在-20~60℃范围内为±8%以下。
20.权利要求15至权利要求19任一中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是使上述一方透过,对上述另一方吸收的吸收型偏振光选择手段。
21.权利要求15至权利要求20任一中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部与上述显示切换部被光学接合。
22.权利要求21中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部与上述显示切换部通过由粘合剂或接合剂组成的接合层被光学接合。
23.权利要求22中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合层的折射率处于1.30~1.50的范围内。
24.权利要求22或权利要求23中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合层是凝胶状物质。
25.权利要求15至权利要求20任一中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显示切换部的表里两面形成有反射防止膜。
26.权利要求25中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显示部的上述显示切换部侧的表面形成有反射防止膜。
27.权利要求15至权利要求26任一中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显示切换部中,设有全面构成了单一像素的全面像素区域、小于上述全面像素区域的所定形状的多个像素被排列的像素排列区域。
28.权利要求15至权利要求27任一中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显示切换部中,设有配置上述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的区域、取代上述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而配置了在使上述第1偏振光透过的同时,吸收上述第2偏振光的第3偏振光选择手段的区域。
29.权利要求15至权利要求28任一中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显示部中,设有与上述显示切换部不重叠的区域。
30.权利要求15至权利要求29任一中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显示切换部中,设有与上述显示部不平面重叠的区域,在该区域中,排列有所定形状的多个像素。
3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显示部,其为形成所定的显示状态而射出光;及
显示切换部,其按照与上述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原则来配置,
上述显示切换部包含从上述显示部向观察侧依次配置的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及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上述第1偏振光选择手段在使第1偏振光透过的同时,使具有与上述第1偏振光的偏振光轴交叉的偏振光轴的第2偏振光反射,上述透过偏振光轴可变手段系构成为可切换使上述第1偏振光变为上述第2偏振光而透过的状态与使入射的光的偏振光轴不发生实质性变化而透过的状态,上述第2偏振光选择手段使上述第1偏振光与上述第2偏振光中的任意一方透过,对另一方进行吸收或反射,
上述显示部为形成上述显示状态而射出上述第3偏振光,
上述显示部包含配置于上述显示切换部侧的照明装置、及配置于该照明装置的上述显示切换部的相反侧的反射型显示装置,上述照明装置在向上述反射型显示装置照射光的同时使从上述反射型显示装置入射的光透过,
在上述显示部与上述显示切换部之间,配置有将上述第3偏振光转换为上述第1偏振光的偏振光转换手段。
32.权利要求31中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偏振光转换手段是相位差片。
33.权利要求32中记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相位差片是1/2波长片。
34.一种电子设备,其具备有
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3任一中记载的显示装置、控制上述显示部的显示驱动单元、控制上述显示切换部的切换驱动单元。
CNB031453023A 2002-07-04 2003-07-03 显示装置及具备了该装置的电子设备 Expired - Lifetime CN128720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96458A JP3937945B2 (ja) 2002-07-04 2002-07-04 表示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196458/02 2002-07-04
JP196458/2002 2002-07-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70914A true CN1470914A (zh) 2004-01-28
CN1287202C CN1287202C (zh) 2006-11-29

Family

ID=30437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453023A Expired - Lifetime CN1287202C (zh) 2002-07-04 2003-07-03 显示装置及具备了该装置的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268841B2 (zh)
JP (1) JP3937945B2 (zh)
KR (1) KR20040004147A (zh)
CN (1) CN1287202C (zh)
TW (1) TWI232985B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16377C (zh) * 2004-12-02 2008-09-0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设备以及配备有该液晶显示设备的电子设备
CN100454108C (zh) * 2005-06-17 2009-01-21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视角可控制的液晶显示装置及使用它的电子设备
CN102834796A (zh) * 2010-07-07 2012-12-19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输入装置
CN107077026A (zh) * 2014-10-28 2017-08-18 夏普株式会社 镜面显示器
CN107978589A (zh) * 2016-10-25 2018-05-01 Tdk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08227320A (zh) * 2018-03-07 2018-06-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9983397A (zh) * 2016-11-24 2019-07-05 松下液晶显示器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CN110088671A (zh) * 2016-12-20 2019-08-02 日本精机株式会社 液晶面板
CN110543052A (zh) * 2019-08-28 2019-12-06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1316159A (zh) * 2017-11-27 2020-06-19 金泰克斯公司 可切换偏振显示器
CN111316160A (zh) * 2017-11-27 2020-06-19 金泰克斯公司 可切换偏振显示器
CN111936925A (zh) * 2018-03-29 2020-11-1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14326216A (zh) * 2021-12-29 2022-04-12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10854A (en) 1993-02-26 1999-06-08 Donnelly Corporation Electrochromic polymeric solid films, manufacturing electrochromic devices using such solid films, and processes for making such solid films and devices
US5668663A (en) 1994-05-05 1997-09-16 Donnelly Corporation Electrochromic mirrors and devices
US6891563B2 (en) 1996-05-22 2005-05-10 Donnelly Corporation Vehicular vision system
US6326613B1 (en) 1998-01-07 2001-12-04 Donnelly Corporation Vehicle interior mirror assembly adapted for containing a rain sensor
US6124886A (en) 1997-08-25 2000-09-26 Donnelly Corporation Modular rearview mirror assembly
US8294975B2 (en) 1997-08-25 2012-10-23 Donnelly Corporation Automotive rearview mirror assembly
US6172613B1 (en) 1998-02-18 2001-01-09 Donnelly Corporation Rearview mirror assembly incorporating vehicle information display
US6445287B1 (en) 2000-02-28 2002-09-03 Donnelly Corporation Tire inflation assistance monitoring system
US8288711B2 (en) 1998-01-07 2012-10-16 Donnelly Corporation Interior rearview mirror system with forwardly-viewing camera and a control
US6329925B1 (en) 1999-11-24 2001-12-11 Donnelly Corporation Rearview mirror assembly with added feature modular display
US6693517B2 (en) 2000-04-21 2004-02-17 Donnelly Corporation Vehicle mirror assembly communicating wirelessly with vehicle accessories and occupants
US6477464B2 (en) 2000-03-09 2002-11-05 Donnelly Corporation Complete mirror-based global-positioning system (GPS) navigation solution
US7370983B2 (en) 2000-03-02 2008-05-13 Donnelly Corporation Interior mirror assembly with display
WO2001064481A2 (en) 2000-03-02 2001-09-07 Donnelly Corporation Video mirror systems incorporating an accessory module
US7167796B2 (en) 2000-03-09 2007-01-23 Donnelly Corporation Vehicle navigation system for use with a telematics system
US7255451B2 (en) 2002-09-20 2007-08-14 Donnelly Corporation Electro-optic mirror cell
US7581859B2 (en) 2005-09-14 2009-09-01 Donnelly Corp. Display device for exterior rearview mirror
WO2006124682A2 (en) 2005-05-16 2006-11-23 Donnelly Corporation Vehicle mirror assembly with indicia at reflective element
AU2002251807A1 (en) 2001-01-23 2002-08-19 Donnelly Corporation Improved vehicular lighting system for a mirror assembly
US7009663B2 (en) 2003-12-17 2006-03-07 Planar Systems, Inc. Integrated optical light sensitive active matrix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7408598B2 (en) * 2002-02-20 2008-08-05 Planar Systems, Inc. Light sensitive display with selected interval of light sensitive elements
US7053967B2 (en) 2002-05-23 2006-05-30 Planar Systems, Inc. Light sensitive display
AU2003216481A1 (en) * 2002-03-01 2003-09-16 Planar Systems, Inc. Reflection resistant touch screens
US6918674B2 (en) 2002-05-03 2005-07-19 Donnelly Corporation Vehicle rearview mirror system
AU2003237424A1 (en) 2002-06-06 2003-12-22 Donnelly Corporation Interior rearview mirror system with compass
US7329013B2 (en) 2002-06-06 2008-02-12 Donnelly Corporation Interior rearview mirror system with compass
US7310177B2 (en) 2002-09-20 2007-12-18 Donnelly Corporation Electro-optic reflective element assembly
AU2003278863A1 (en) 2002-09-20 2004-04-08 Donnelly Corporation Mirror reflective element assembly
US20080084374A1 (en) 2003-02-20 2008-04-10 Planar Systems, Inc. Light sensitive display
US7446924B2 (en) 2003-10-02 2008-11-04 Donnelly Corporation Mirror reflective element assembly including electronic component
US7308341B2 (en) 2003-10-14 2007-12-11 Donnelly Corporation Vehic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50134749A1 (en) * 2003-12-19 2005-06-23 Adiel Abileah Reflection resistant display
US7773139B2 (en) 2004-04-16 2010-08-10 Apple Inc. Image sensor with photosensitive thin film transistors
US20060045240A1 (en) * 2004-08-31 2006-03-02 Buchner Gregory 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layed answering of telecommunications request
JP4379404B2 (ja) * 2005-09-28 2009-12-09 日立ライティング株式会社 光源モジュール、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光源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07127724A (ja) * 2005-11-01 2007-05-24 Citizen Watch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CN101535087B (zh) 2005-11-01 2013-05-15 唐纳利公司 具有显示装置的内部后视镜
US7679808B2 (en) * 2006-01-17 2010-03-16 Pantech & Curitel Communications, Inc.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n integrated switchable mirror
JP4884040B2 (ja) * 2006-03-15 2012-02-22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及び、液晶表示素子の駆動方法
JP2008033018A (ja) * 2006-07-28 2008-02-14 Hitachi Displays Ltd 表示装置
US7800713B2 (en) * 2006-11-20 2010-09-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apparatus with display function
JP4418483B2 (ja) 2007-06-28 2010-02-17 株式会社村上開明堂 液晶防眩ミラー
US8154418B2 (en) 2008-03-31 2012-04-10 Magna Mirrors Of America, Inc. Interior rearview mirror system
US9487144B2 (en) 2008-10-16 2016-11-08 Magna Mirrors Of America, Inc. Interior mirror assembly with display
KR101641713B1 (ko) * 2009-08-13 2016-07-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WO2011080958A1 (ja) * 2009-12-28 2011-07-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N101818567B (zh) * 2010-04-01 2011-09-14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扩大截面预应力孔道橡胶棒成孔装置
WO2012011792A2 (ko) * 2010-07-23 2012-01-26 (주)Lg화학 광학 필름
KR101147416B1 (ko) * 2010-07-26 2012-05-23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US9310923B2 (en) 2010-12-03 2016-04-12 Apple Inc. Input device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US8928635B2 (en) 2011-06-22 2015-01-06 Apple Inc. Active stylus
US9329703B2 (en) 2011-06-22 2016-05-03 Apple Inc. Intelligent stylus
US8638320B2 (en) 2011-06-22 2014-01-28 Apple Inc. Stylus orientation detection
JP5624522B2 (ja) * 2011-07-19 2014-11-12 株式会社東芝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763185B1 (en) * 2011-09-29 2021-09-0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Solar cell module
US9679506B2 (en) * 2012-06-25 2017-06-1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ultiple function display system
US9652090B2 (en) 2012-07-27 2017-05-16 Apple Inc. Device for digital communication through capacitive coupling
US9176604B2 (en) 2012-07-27 2015-11-03 Apple Inc. Stylus device
US9557845B2 (en) 2012-07-27 2017-01-31 Apple Inc. Input device for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with capacitive devices through frequency variation
US10048775B2 (en) 2013-03-14 2018-08-14 Apple Inc. Stylus detection and demodulation
JP5973944B2 (ja) * 2013-03-25 2016-08-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円偏光照明装置
US10845901B2 (en) 2013-07-31 2020-11-24 Apple Inc. Touch controller architecture
US20160187724A1 (en) * 2013-10-08 2016-06-3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mage display device
KR102533396B1 (ko) 2014-07-31 2023-05-26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
JP6451979B2 (ja) * 2014-10-11 2019-01-16 Tianma Japan株式会社 表示素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携帯型情報装置
US10061449B2 (en) 2014-12-04 2018-08-28 Apple Inc. Coarse scan and targeted active mode scan for touch and stylus
US10475418B2 (en) 2015-10-26 2019-11-12 Reald Spark, Llc Intelligent privacy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CN106816089A (zh) * 2015-11-27 2017-06-09 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穿透式显示模组及其驱动方法
EP3458897A4 (en) 2016-05-19 2019-11-06 RealD Spark, LLC DIRECTIONAL BACKLIGHTS FOR WIDE ANGLE IMAGING
US10474277B2 (en) 2016-05-31 2019-11-12 Apple Inc. Position-based stylus communication
JP2018036585A (ja) * 2016-09-02 2018-03-0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部材
JP2018036586A (ja) 2016-09-02 2018-03-0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部材
US10496164B2 (en) * 2016-12-09 2019-12-03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djustable reflective display
US10520782B2 (en) * 2017-02-02 2019-12-31 James David Busch Display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capable of single-sided, dual-sided, and transparent mixed reality applications
US10540933B2 (en) * 2017-03-29 2020-01-21 Kyocera Corporation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medium
JP6827361B2 (ja) * 2017-04-24 2021-02-10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表示切替装置
CN110785694B (zh) 2017-05-08 2023-06-23 瑞尔D斯帕克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定向显示器的光学叠堆
US10126575B1 (en) 2017-05-08 2018-11-13 Reald Spark, Llc Optical stack for privacy display
JP6971669B2 (ja) * 2017-07-12 2021-11-24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TW201921060A (zh) 2017-09-15 2019-06-01 美商瑞爾D斯帕克有限責任公司 用於可切換定向顯示器的光學堆疊結構
US10948648B2 (en) 2017-09-29 2021-03-16 Reald Spark, Llc Backlights having stacked waveguide and optical components with different coefficients of friction
US11115647B2 (en) 2017-11-06 2021-09-07 Reald Spark, Llc Privacy display apparatus
JP2019095597A (ja) * 2017-11-22 2019-06-20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
CN115718382A (zh) * 2018-01-25 2023-02-28 瑞尔D斯帕克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防窥显示装置的反射式光学堆叠物
KR102759510B1 (ko) 2018-01-25 2025-02-04 리얼디 스파크, 엘엘씨 프라이버시 디스플레이를 위한 터치스크린
WO2019183525A1 (en) 2018-03-22 2019-09-26 Reald Spark, Llc Optical waveguide for directional backlight
US10598838B2 (en) * 2018-06-29 2020-03-24 Intel Corporation Pixel level polarizer for flexible display panels
WO2020005748A1 (en) 2018-06-29 2020-01-02 Reald Spark, Llc Optical stack for privacy display
WO2020018552A1 (en) 2018-07-18 2020-01-23 Reald Spark, Llc Optical stack for switchable directional display
US11475805B2 (en) 2018-09-27 2022-10-1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witchable displays with movable pixel units
US11106103B2 (en) 2018-10-03 2021-08-31 Reald Spark, Llc Privacy display apparatus controlled in response to environment of apparatus
JP7583715B2 (ja) 2018-11-07 2024-11-14 リアルディー スパーク エルエルシー 指向性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WO2020146091A1 (en) 2019-01-07 2020-07-16 Reald Spark, Llc Optical stack for privacy display
US11029566B2 (en) 2019-02-12 2021-06-08 Reald Spark, Llc Diffuser for privacy display
EP3931621A4 (en) 2019-02-25 2023-01-18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DISPLAY SYSTEM
US11953778B2 (en) 2019-02-25 2024-04-09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light intensity in a display system
US11698554B2 (en) 2019-02-25 2023-07-11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Display system
US11808957B2 (en) 2019-02-25 2023-11-07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light intensity in a display system
US11747672B2 (en) * 2019-02-25 2023-09-05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light intensity in a display system
US11699403B2 (en) 2019-02-25 2023-07-11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Display system
EP3931631A4 (en) * 2019-02-25 2023-05-10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LIGHT INTENSITY IN A DISPLAY SYSTEM
TW202102883A (zh) 2019-07-02 2021-01-16 美商瑞爾D斯帕克有限責任公司 定向顯示設備
JP7613798B2 (ja) 2019-08-02 2025-01-15 リアルディー スパーク エルエルシー プライバシーディスプレイ用光学スタック
CN114730549A (zh) 2019-10-02 2022-07-08 瑞尔D斯帕克有限责任公司 隐私显示设备
US11099448B2 (en) 2019-11-13 2021-08-24 Reald Spark, Llc Off-axis display device
EP4073560A4 (en) 2019-12-10 2024-02-21 RealD Spark, LLC REFLECTION CONTROL OF A DISPLAY DEVICE
WO2021126707A1 (en) 2019-12-18 2021-06-24 Reald Spark, Llc Control of ambient light for a privacy display
CN115004090B (zh) 2020-01-19 2024-03-15 3M创新有限公司 用于显示装置的制品和显示系统
TWI745882B (zh) * 2020-03-11 2021-11-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CN115768643A (zh) 2020-04-30 2023-03-07 瑞尔D斯帕克有限责任公司 定向显示设备
US11442316B2 (en) 2020-04-30 2022-09-13 Reald Spark, Llc Directional display apparatus
US11506939B2 (en) 2020-04-30 2022-11-22 Reald Spark, Llc Directional display apparatus
TW202204818A (zh) 2020-07-29 2022-02-01 美商瑞爾D斯帕克有限責任公司 光瞳照明裝置
WO2022026536A1 (en) 2020-07-29 2022-02-03 Reald Spark, Llc Backlight for switchable directional display
US12153764B1 (en) 2020-09-25 2024-11-26 Apple Inc. Stylus with receive architecture for position determination
CN113031337B (zh) * 2021-03-10 2023-04-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892717B2 (en) 2021-09-30 2024-02-06 Reald Spark, Llc Marks for privacy display
US11977286B2 (en) 2022-02-09 2024-05-07 Reald Spark, Llc Observer-tracked privacy display
US11892718B2 (en) 2022-04-07 2024-02-06 Reald Spark, Llc Directional display apparatus
CN118732329A (zh) * 2023-03-31 2024-10-01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US12197069B1 (en) 2023-09-05 2025-01-14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light intensity in a display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844572C2 (de) * 1977-10-14 1983-10-20 Sharp K.K., Osaka Mehrlagige Flüssigkristallanzeige in Matrixanordnung
JPS62209416A (ja) 1986-03-10 1987-09-14 Nippon Denso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EP0333881B1 (en) * 1987-10-06 1994-03-16 Asahi Glass Company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925064B2 (ja) * 1993-12-02 1999-07-2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可変波長フィルタ
KR100355280B1 (ko) 1995-01-07 2002-12-1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소자
JPH09152596A (ja) 1995-06-07 1997-06-10 Asahi Glass Co Ltd 反射型カラー液晶表示装置
US5953090A (en) 1995-06-07 1999-09-14 Asahi Glass Company Ltd. Reflection type col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US5686979A (en) 1995-06-26 1997-11-11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Optical panel capable of switching between reflective and transmissive states
JPH0990357A (ja) * 1995-09-20 1997-04-04 Toshiba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3452742B2 (ja) * 1996-12-24 2003-09-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H1184034A (ja) * 1997-07-09 1999-03-26 Seiko Epson Corp 電子時計
CN1143163C (zh) 1997-07-25 2004-03-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和使用该显示装置的电子仪器
JPH11258603A (ja) 1998-03-11 1999-09-24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TW523627B (en) 1998-07-14 2003-03-11 Hitachi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O2000036582A1 (fr) 1998-12-15 2000-06-22 Citizen Watch Co., Ltd. Dispositif électronique
US6322236B1 (en) 1999-02-09 2001-11-2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film with defect-reducing surface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TW496043B (en) * 2000-01-27 2002-07-21 Kyocera Corp Portable wireless equipment
JP2001290135A (ja) 2000-01-31 2001-10-19 Nitto Denko Corp タッチ式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入力検出方法
EP1128240B1 (fr) 2000-02-22 2009-07-15 Asulab S.A. Ensemble d'affichage à inversion de constrate comprenant deux dispositifs d'affichage superposés
JP3419766B2 (ja) 2000-02-29 2003-06-2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画像表示状態と鏡状態とを切り替え可能な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機器
KR20010098662A (ko) 2000-04-17 2001-11-08 가마이 고로 터치식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입력 검출 방법
JP2002040409A (ja) 2000-07-24 2002-02-06 Sharp Corp 表示装置
US6771327B2 (en) * 2000-09-18 2004-08-03 Citizen Watch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an input panel
JP2002182199A (ja) * 2000-12-11 2002-06-26 Casio Comput Co Ltd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JP3599022B2 (ja) * 2002-01-10 2004-12-0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US6879365B2 (en) * 2002-02-27 2005-04-12 Innovative Solutions & Support, Inc. Low reflectivity flat panel display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16377C (zh) * 2004-12-02 2008-09-0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设备以及配备有该液晶显示设备的电子设备
CN100454108C (zh) * 2005-06-17 2009-01-21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视角可控制的液晶显示装置及使用它的电子设备
CN102834796A (zh) * 2010-07-07 2012-12-19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输入装置
CN104866157A (zh) * 2010-07-07 2015-08-26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输入装置
CN102834796B (zh) * 2010-07-07 2016-04-27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输入装置
CN104866157B (zh) * 2010-07-07 2018-05-01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输入装置
CN107077026A (zh) * 2014-10-28 2017-08-18 夏普株式会社 镜面显示器
CN111785705A (zh) * 2016-10-25 2020-10-16 Tdk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07978589A (zh) * 2016-10-25 2018-05-01 Tdk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09983397B (zh) * 2016-11-24 2022-07-01 松下液晶显示器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CN109983397A (zh) * 2016-11-24 2019-07-05 松下液晶显示器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CN110088671A (zh) * 2016-12-20 2019-08-02 日本精机株式会社 液晶面板
CN111316159A (zh) * 2017-11-27 2020-06-19 金泰克斯公司 可切换偏振显示器
CN111316160A (zh) * 2017-11-27 2020-06-19 金泰克斯公司 可切换偏振显示器
US11586066B2 (en) 2017-11-27 2023-02-21 Gentex Corporation Switchable polarized displays
US11624861B2 (en) 2017-11-27 2023-04-11 Gentex Corporation Vehicular rearview assemblies having polarized displays using electro-optic element
CN108227320A (zh) * 2018-03-07 2018-06-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936925A (zh) * 2018-03-29 2020-11-1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10543052A (zh) * 2019-08-28 2019-12-06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4326216A (zh) * 2021-12-29 2022-04-12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326216B (zh) * 2021-12-29 2023-07-18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40125430A1 (en) 2004-07-01
JP2004037944A (ja) 2004-02-05
KR20040004147A (ko) 2004-01-13
JP3937945B2 (ja) 2007-06-27
TWI232985B (en) 2005-05-21
US7268841B2 (en) 2007-09-11
CN1287202C (zh) 2006-11-29
TW200407625A (en) 2004-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70914A (zh) 显示装置及具备了该装置的电子设备
CN2725937Y (zh) 显示装置和具备该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CN1293395C (zh) 光学膜以及采用该光学膜的液晶显示器
CN1134698C (zh) 显示装置及使用该显示装置的电子装置
CN1174277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154005C (zh) 反射式彩色液晶显示装置
CN1128382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135456C (zh) 显示设备与电子表
CN1276295C (zh) 从设备两面看设于两面的两液晶显示元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2590029Y (zh) 液晶装置用基板、液晶装置、和具有液晶装置的电子设备
CN1942810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信息设备
CN1120178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1075040A (zh) 光源器件,显示器件,终端器件和透明/散射状态切换元件
CN1263607A (zh) 液晶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29808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601349A (zh) 光学片组件和具有光学片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708723A (zh) 具有光各向同性相的光补偿的电光式光调制元件
CN1991507A (zh) 显示器件
CN101034224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335943A (zh) 反射型及半透射反射型液晶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14099B (zh) 液晶显示器
CN1292505A (zh) 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CN1201194C (zh) 液晶显示器
CN1866105A (zh) 显示装置
CN1143161C (zh) 液晶显示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523

Address after: Hongkong, China

Patentee after: BOE Technology (Hongkong)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Seiko Epson Corp.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523

Address after: 100015 Jiuxianqiao Road, Beijing, No. 10, No.

Patentee after: BOE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Hongko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BOE Technology (Hongkong)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129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