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0088671A - 液晶面板 - Google Patents

液晶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88671A
CN110088671A CN201780078591.6A CN201780078591A CN110088671A CN 110088671 A CN110088671 A CN 110088671A CN 201780078591 A CN201780078591 A CN 201780078591A CN 110088671 A CN110088671 A CN 1100886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mentioned
light
display panel
refl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7859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口雅彦
沼前亚由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Seik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088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886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液晶面板,其中,反射状态的反射像的形变降低。液晶面板(100)对应于电压的施加,在透射状态和反射状态之间切换。液晶面板(100)包括:吸收型偏振片(21),该吸收型偏振片(21)经由第1透明粘接膜(31)而设置于液晶元件(10)的一侧;反射型偏振片(22),该反射型偏振片(22)经由第2透明粘接膜(32)而设置于液晶元件(10)的另一侧。在反射状态,从吸收型偏振片(21)侧而射入,从液晶元件(10)中透射的光为沿反射型偏振片(22)的反射轴的偏振轴的光,通过反射型偏振片(22)而进行反射。在透射状态,从吸收型偏振片(21)侧而射入,从液晶元件(10)中透射的光为沿与反射型偏振片(22)的反射轴相交叉的透射轴的偏振轴的光,从反射型偏振片(22)中透射,第2透明粘接膜(32)的膜厚的不均匀量的绝对值为0.5μm以下。

Description

液晶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面板。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液晶面板,其包括:密封于一对衬底之间的液晶层;夹持该对衬底而定位的吸收型偏振片和反射型偏振片,该液晶面板可在透射状态和镜状态(反射状态)之间切换。专利文献1的液晶面板可在透射状态辨认位于背后的对象(在该专利文献中,为图像显示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许第34197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这种液晶面板中,将偏振片经由透明粘接膜而粘贴于密封有液晶的衬底上,但是,由于透明粘接膜的膜厚不均匀,故具有反射状态的反射像的形变显著地发生的问题。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面板,其可减少反射状态的反射像的形变。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方面的液晶面板涉及对应于电压的施加,在透射状态和反射状态之间切换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液晶面板包括:
液晶元件,该液晶元件包括液晶层与用于在该液晶层上施加上述电压的透明电极;
吸收型偏振片,该吸收型偏振片经由第1透明粘接膜而设置于上述液晶元件的一侧;
反射型偏振片,该反射型偏振片经由第2透明粘接膜而设置于上述液晶元件的另一侧,以夹持上述液晶元件的方式与上述吸收型偏振片面对;
在上述反射状态,从上述吸收型偏振片侧而射入、从上述液晶元件中透射的光为沿上述反射型偏振片的反射轴的偏振轴的光,通过上述反射型偏振片进行反射;
在上述透射状态,从上述吸收型偏振片侧而射入、从上述液晶元件中透射的光为沿与上述反射型偏振片的反射轴相交叉的透射轴的偏振轴的光,从上述反射型偏振片中透射;
上述第2透明粘接膜的膜厚的不均匀量的绝对值为0.5μm以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2方面的液晶面板涉及对应于电压的施加,在透射状态和反射状态之间切换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液晶面板包括:
液晶元件,该液晶元件包括液晶层与用于在该液晶层上施加上述电压的透明电极;
吸收型偏振片,该吸收型偏振片经由第1透明粘接膜而设置于上述液晶元件的一侧;
反射型偏振片,该反射型偏振片经由第2透明粘接膜而设置于上述液晶元件的另一侧,以夹持上述液晶元件的方式与上述吸收型偏振片面对;
在上述反射状态,从上述吸收型偏振片侧而射入、从上述液晶元件中透射的光为沿上述反射型偏振片的反射轴的偏振轴的光,通过上述反射型偏振片进行反射;
在上述透射状态,从上述吸收型偏振片侧而射入、从上述液晶元件中透射的光为沿与上述反射型偏振片的反射轴相交叉的透射轴的偏振轴的光,从上述反射型偏振片中透射;
在上述反射状态,光以45度而射入的场合的像鲜艳度(符合JIS:K7374的规格)满足下述条件中的至少任一条件,该条件分别为:在光梳宽度为0.125mm时为50%以上的条件、在光梳宽度为0.25mm时为70%以上的条件。
发明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可提供反射状态的反射像的形变减少的液晶面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的外观结构的剖视图;
图2的(a)为用于说明反射状态的图,图2的(b)为用于说明透射状态的图;
图3的(a)和图3的(b)为表示已制作的各样品的反射特性的图;
图4为用于说明在液晶面板具有怎样程度的有源区域时为最佳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100为扭曲向列(TN(Twisted Nematic))型的液晶面板,从外观结构的剖视图来看,像图1所示的那样构成。液晶面板100以可在透射状态和反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方式构成。对于处于透射状态的液晶面板100,像图2的(a)、图2的(b)所示的那样,观察者1透过而辨认设置于背后的显示部200的显示像。另一方面,处于反射状态的液晶面板100像图2的(a)所示的那样,用作将外光NL等朝向观察者1反射的镜。
另外,在下面,为了便于说明的理解,以将液晶面板100的观察者1一侧为“外侧”,以其相反侧为“内侧”的方式,对各部分进行说明。此外,考虑到图面的观看方便性,在图1和图2的(a)、图2的(b)中,适当地省略表示剖面的影线。另外,在用于说明液晶面板100的功能的图2的(a)、图2的(b)中,省略适当的部件。
液晶面板100像图1所示的那样,包括:液晶元件10;位于液晶元件10的外侧的吸收型偏振片21;位于液晶元件10的内侧的反射型偏振片22。平面看的液晶面板100比如呈大致矩形状,虽然关于这一点在图中没有示出。
液晶元件10像图1所示的那样,包括第1衬底11、第2衬底12与液晶层13。
第1衬底11和第2衬底12为相互面对的一对透明衬底,其由比如玻璃、塑料等构成。第1衬底11和第2衬底12按照夹持液晶层13而面对的方式,并且按照相互的主面(相对面)平行的方式设置。第1衬底11位于液晶层13的外侧。
在第1衬底11中的液晶层13一侧设置透明电极11a。在第2衬底12中的液晶层13一侧设置透明电极12a。透明电极11a、12a通过溅射、蒸镀、蚀刻等的公知的方式而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透明电极11a、12a分别呈遍布状而形成于对应的衬底面上,从平面看呈大致矩形状。透明电极11a、12a由以氧化铟为主成分的ITO(氧化铟锡)膜等构成。对介设有透明电极11a、12a的液晶层13的电压的施加也可为无源和有源中的任意的驱动方式。对透明电极11a、12a的电压的施加通过具有微型计算机、驱动电路等的控制部40而进行。
另外,在第1衬底11和第2衬底12的各自衬底上形成在图中没有示出的绝缘膜、取向膜。绝缘膜由硅树脂系的绝缘膜构成,按照从液晶层13侧而覆盖透明电极11a、12a的各自电极的方式形成。另外,在绝缘膜和液晶层13之间形成取向膜。即,在第1衬底11上叠置而形成透明电极11a、绝缘膜与取向膜。另外,在第2衬底12上叠置而形成透明电极12a、绝缘膜与取向膜。
取向膜与液晶层13接触,该取向膜用于规定液晶层13所包含的液晶分子13a(在图2的(a)、图2的(b)中以示意方式表示的)的取向状态,其比如由聚亚酰胺形成,通过公知的方法(比如,柔性印刷)而形成。在取向膜上进行摩擦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从衬底法线方向(第1衬底11和第2衬底12的相对面的法线方向)来看,外侧的取向膜(即,形成于第1衬底11上的取向膜)的摩擦方向、与内侧(即,形成于第2衬底12上的取向膜)的摩擦方向基本正交(还包括刚好正交)。通过像这样而进行了摩擦处理的两个取向膜,限制液晶分子13a的取向。另外,在取向膜上进行的取向处理不限于摩擦处理,也可通过光取向处理、突起取向处理等的其它的公知的处理而进行。
液晶层13通过下述的方式形成,该方式为:在通过用于将第1衬底11和第2衬底12接合的密封材料(在图中没有示出)和两个衬底而形成的密封空间中密封液晶材料。液晶层13的厚度(盒(cell)间隙)通过设置于第1衬底11和第2衬底12之间的间隔件(在图中没有示出)而规定。液晶层13的液晶分子13a按照下述的方式进行取向,该方式为:通过取向膜的取向限制力,其长轴的朝向在液晶层13中的第1衬底一侧的端部和第2衬底12一侧的端部,扭转90°(扭转角为90°),并且从其中一个衬底侧到另一衬底侧,每次稍稍地进行旋转(回转)(手性(chiral)结构)。像这样,电压没有施加时的液晶层13具有手性。
吸收型偏振片21包括透射轴(在下面也称为第1透射轴)以及与第1透射轴相正交的吸收轴。吸收型偏振片21使已射入的光中的与第1透射轴相平行的偏振方向的光透射。
反射型偏振片22包括透射轴(在下面也称为第2透射轴)以及与第2透射轴相正交的反射轴。反射型偏振片22使已射入的光中的与第2透射轴相平行的偏振方向的光透射,使与反射轴平行的偏振方向的光反射。
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从衬底法线方向而观看,吸收型偏振片21的第1透射轴与反射型偏振片22的第2透射轴相互基本平行(还包括刚好平行)的方式设置2个偏振片(平行尼科耳偏光镜配置)。另外,外侧的取向膜(即,形成于第1衬底11上的取向膜)的摩擦方向与吸收型偏振片21的吸收轴所沿的方向以平行的方式设定。
吸收型偏振片21经由第1透明粘接膜31而粘贴于第1衬底11的外侧的面上。反射型偏振片22经由第2透明粘接膜32而粘贴于第2衬底12的内侧的面上。此外,也可在液晶元件10和各偏振片之间,设置相位差片等的光学元件。在此场合,在位于液晶元件10和偏振片之间的光学元件上粘贴该偏振片。
第1透明粘接膜31、第2透明粘接膜32分别由比如丙烯酸系的透明粘接剂(丙烯酸系聚合物)等构成。第1透明粘接膜31通过在吸收型偏振片21中的粘贴于第1衬底11上的面上涂敷透明粘接剂的方式形成。第2透明粘接膜32通过在反射型偏振片22中的粘贴于第2衬底12上的面上涂敷透明粘接剂的方式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所形成的第1透明粘接膜31、第2透明粘接膜32的膜厚的不均匀量的绝对值为0.5μm以下的方式通过刮棒涂布器、辊涂器进行涂敷。另外,只要可按照第1透明粘接膜31、第2透明粘接膜32的膜厚的不均匀量的绝对值为0.5μm以下的方式进行涂敷,则也可采用其它的涂敷法。关于膜厚的不均匀量,将在后面描述。
在由以上的结构构成的液晶面板100中,在透射状态,像图2的(b)所示的那样,使显示部200的显示光L(表示显示图像的光)透射。位于液晶面板100的内侧的显示部200由比如具有背光的液晶显示用显示器、有机EL(电致发光)用显示器构成,朝向液晶面板100显示图像。另外,透过透射状态的液晶面板100而辨认的对象不限于图像的显示部200,其也可为字符板或广告牌、风景。
在这里,液晶面板100可像下述那样,在反射状态和透射状态之间切换。
(反射状态)
在没有外加驱动电压的状态,在液晶元件10中,像图2的(a)所示的那样,液晶分子13a实质上与衬底面平行,液晶层13处于具有手性的状态。在该状态,如果外光NL从液晶面板100的外侧而射入,则形成从吸收型偏振片21中透射,与第1透射轴平行的直线偏振光,如果从液晶层13中透射,由于通过液晶层13的手性,变换90°的偏振方向,形成沿反射型偏振片22的反射轴的直线偏振光,故该光通过反射型偏振片22而进行反射。由于该反射光从液晶层13中透射,偏振方向再次变换90°,故从吸收型偏振片21中进行透射。像这样,液晶面板100在反射状态,用作镜子而使用。在下面,将反射状态的液晶面板100中的用作镜的部分称为有源区域。
另一方面,如果显示光L从液晶面板100的内侧而射入,则形成从反射型偏振片22中透射,与第2透射轴平行的直线偏振光,如果从液晶层13中进行透射,由于形成偏振方向变换90°,沿吸收型偏振片21的吸收轴的直线偏振光,故无法从吸收型偏振片21中进行透射。像这样,由于显示光L不行进到液晶面板100的外侧,故即使在显示光L射入液晶面板100中的情况下,显示部200的显示图像仍无法由观察者1而辨认。另外,显示光L在从显示部200中射出时,也可形成与第2透射轴平行的直线偏振光。
(透射状态)
在施加驱动电压时,在液晶面板100中,像图2的(b)所示的那样,液晶分子13a按照沿电压的施加方向(衬底法线方向)的方式进行取向,失去其手性。在该状态,如果显示光L从液晶面板100的内侧而射入,则形成在反射型偏振片22中进行透射,与第2透射轴平行的直线偏振光,但是,由于即使在从液晶层13中进行透射的情况下,仍没有变换偏振方向,故从具有与第2透射轴平行的第1透射轴的吸收型偏振片21中进行透射。像这样,液晶面板100使显示光L透射,使显示部200的显示图像透过而辨认。
另外,如果从液晶面板100的外侧而射入外光NL,由于在从吸收型偏振片21而进行透射,与第1透射轴平行的直线偏振光的状态,从液晶层13中进行透射,故从具有与第1透射轴平行的第2透射轴的反射型偏振片22中透射,没有通过反射型偏振片22而反射(除了泄漏光的反射以外)。
从这里开始,主要参照图3的(a)、图3的(b),对怎样地设定反射状态的反射像的形变减少的液晶面板100的各种条件的情况进行说明。
本申请发明人着眼于反射像的形变的发生是第1透明粘接膜31和第2透明粘接膜32(特别是,用于将反射型偏振片22粘贴于液晶元件10上的第2透明粘接膜32)的膜厚的不均匀(在下面也称为“膜厚不均匀”)造成的,为了发现该膜厚的最佳的条件,制作4种的液晶面板的样品(图3的(a)、图3的(b)所示的液晶面板A~D)。
液晶面板A~D具有与液晶面板100相同的结构,但是,在各自的液晶面板中,第1透明粘接膜31和第2透明粘接膜32的膜厚不均匀的范围不同。图3的(a)、图3的(b)中的“F侧”表示与位于液晶元件10的外侧的吸收型偏振片21相对应的第1透明粘接膜31,“R侧”表示与位于液晶元件10的内侧的反射型偏振片22相对应的第2透明粘接膜32。另外,各样品采用下述的材料而制作。第1衬底11和第2衬底12(厚度为1.1mm的玻璃衬底:日本板硝子社生产),构成液晶层13的液晶材料(AGCセイミケミカル社生产),第1透明粘接膜31和第2透明粘接膜32(膜厚25μm:ポラテクノ社生产)、吸收型偏振片21(ポラテクノ社生产)、反射型偏振片22(3M公司生产:DBEF)。
如果采用图3的(a)、图3的(b)所示的横轴表示“位置(mm)”、纵轴表示“膜厚度不均匀(μm)”的测定结果的曲线图而进行说明,则膜厚不均匀表示液晶面板100的水平方向(与图1中的左右方向相对应)的基准位置(实现已设定的膜厚的位置)为“0(mm)”的场合的垂直方向(与图1中的上下方向相对应。与上述衬底法线方向相同)的不均匀。另外,图3的(a)、图3的(b)所示的测定结果的曲线图表示特别对反射像的形变的发生造成影响的第2透明粘接膜32的曲线图,第1透明粘接膜31的膜厚不均匀的观点也相同。另外,膜厚不均匀表示吸收型偏振片21、反射型偏振片22的各自偏振片粘贴于液晶元件10上的状态的第1透明粘接膜31、第2透明粘接膜32的膜厚不均匀。
如果着眼于膜厚不均匀,则首先,像图3的(a)所示的那样,对于液晶面板A,在F侧、R侧均抑制在“±0.2μm”的范围内,对于液晶面板B,在F侧、R侧均抑制在“±0.5μm”的范围内。另外,像图3的(b)所示的那样,对于液晶面板C,在F侧抑制在“±1.0μm”的范围内,在R侧抑制在“±0.5μm”的范围内,对于液晶面板D,在F侧抑制在“±0.5μm”的范围内,在R侧,抑制在“±1.0μm”的范围内。另外,无论F侧、R侧,膜厚不均匀值“±0.2μm”、“±0.5μm”是刮棒涂布器或辊涂布器的涂敷造成的。另外,膜厚不均匀值“±1.0μm”是狭缝式涂布器或模压涂布器的涂敷造成的。
通过目视而观察像这样而制作的4种的样品(液晶面板A~D)。在该观察中进行4级的评价,反射像的形变显著,商品性不好的场合为“×”,反射像的形变清楚,而作为商品可允许的场合为“Δ”,反射像的形变清楚,而商品性良好的场合为“○”,反射像的形变几乎不清楚,商品性更加良好的场合为“◎”,进行反射像的形变的评价。像图3的(b)所示的那样,对于液晶面板D,评价为“×”,不能作为商品而采用,对于液晶面板C,评价为“Δ”,在允许范围。另外,像图3的(a)所示的那样,对于液晶面板B,评价为“○”,对于液晶面板A,评价为“◎”。
根据以上的评价结果而知道,为了降低反射像的形变,至少反射型偏振片22一侧的“第2透明粘接膜32的膜厚的不均匀量的绝对值必须要求为0.5μm以下”,特别是最好,还可满足“第1透明粘接膜31的膜厚的不均匀量的绝对值为0.5μm以下”的条件。
另外,本申请的发明人还进行了4种的样品(液晶面板A~D)的像鲜艳度(写像性)的测定。该像鲜艳度符合“JIS:K7374”的规定,针对作为试验片的反射状态的各样品(液晶面板A~D)的反射型偏振片22,通过所运动的光梳,借助测定仪(スガ試験機社生产的ICM—IT)而测定以45°的角度,射入试验光的场合的反射光的光量。在这里,在光梳的宽度为“0.125mm”的场合,“0.25mm”的场合而进行测定。像鲜艳度为使与来自试验片的反射光的光学轴相正交的光梳运动,根据光梳的透射部分位于光学轴上时的光量M与光梳的遮光部分位于光学轴上时的光量m,通过{(M-m)/(M+m)}×100的式而计算的值(%)。
如果着眼于像这样而测定的像鲜艳度,则知道对于样品,为了使商品评价不为“×”,而实现良好的商品性,必须要求满足“在光梳齿为0.25mm的场合,像鲜艳度为70%以上”(参照液晶面板A,B,C的栏)。另外知道,特别是最好,还可满足“在光梳齿为0.125mm的场合,像鲜艳度为50%以上”(参照液晶面板A、B的栏)。
(1)对于以上描述的液晶面板100,由于第2透明粘接膜32的膜厚的不均匀量的绝对值为0.5μm以下,故可减少反射状态的反射像的形变。
(2)另外,如果第1透明粘接膜31的膜厚的不均匀量的绝对值也为0.5μm以下,则可更加良好地减少反射状态的反射像的形变。
(3)另外,适当测定第1透明粘接膜31的膜厚与第2透明粘接膜32的膜厚,在反射状态,以45度而射入光的场合的像鲜艳度(符合JIS:K7374的规格)满足在光梳宽度为0.125mm时为50%以上的条件、与在光梳宽度为0.25mm时为70%以上的条件中的至少任意者的条件,由此,可减少反射状态的反射像的形变。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和附图。显然,可针对它们,进行变更(还包括结构要素的删除)。
在以上的说明中,针对液晶面板100,给出平行地设定吸收型偏振片21的第1透射轴和反射型偏振片22的第2透射轴,在没有施加驱动电压时处于反射状态,在施加驱动电压时处于透射状态的例子(法向反射),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按照下述的方式构成液晶面板100,该方式为:基本正交地设定吸收型偏振片21的第1透射轴与反射型偏振片22的第2透射轴,在施加驱动电压时处于反射状态,在没有施加驱动电压时处于透射状态(法向透射)。在法向透射的例子中,液晶面板100可像下述那样,在反射状态和透射状态之间切换。
(反射状态)
在施加驱动电压时,在液晶面板100中,像前述的那样,液晶分子13a以沿电压的施加方向(衬底法线方向)的方式取像,其手性失去。在该状态,如果外光NL从液晶面板100的外侧而射入,由于在从吸收型偏振片21中透射,与第1透射轴平行的直线偏振光的状态,从液晶层13中进行透射,故形成沿与第1透射轴平行的反射型偏振片22的反射轴的直线偏振光,其通过反射型偏振片22而进行反射。该反射光原样地再次从液晶层13中进行透射,从具有与反射轴基本相正交的第1透射轴的吸收型偏振片21中透射。像这样,液晶面板100在反射状态,用作镜子。
另一方面,如果显示光L从液晶面板100的内侧而射入,由于形成从反射型偏振片22中透射,与第2透射轴平行的直线偏振光,原样地在液晶层13中进行透射,故无法从具有与第2透射轴平行的吸收轴的吸收型偏振片21中进行透射。由于像这样,显示光L不行进到液晶面板100的外侧,故即使在显示光L射入液晶面板100中的情况下,观察者1仍无法辨认显示部200的显示图像。
(透射状态)
在没有施加驱动电压的状态,在液晶面板100中,像前述那样,液晶分子13a实质上与衬底面平行,液晶层13处于具有手性的状态。如果在该状态,显示光L从液晶面板100的内侧而射入,则形成从反射型偏振片22中进行透射,与第2透射轴平行的直线偏振光,如果从液晶层13中透射,则通过液晶层13的手性,偏振方向变换90°,从具有与第2透射轴基本相正交的第1透射轴的显示偏振片21中进行透射。像这样,液晶面板100使显示光L透射,透过而辨认显示部200的显示图像。
另外,如果外光NL从液晶面板100的外侧而射入,则形成从吸收型偏振片21中透射,与第1透射轴平行的直线偏振光,如果从液晶层13中透射,则通过液晶层13的手性,偏振方向变换90°,形成沿与和第1透射轴平行的反射型偏振片22的反射轴基本正交的第2透射轴的直线偏振光,从具有第2透射轴的反射型偏振片22中透射,不通过反射型偏振片22而进行反射(除了泄漏光的反射以外)。
此外,液晶面板100的用途也是任意的。可用于钟表、便携终端(比如,在透射状态,进行位于液晶面板100的内侧的显示部200的信息显示,在反射状态,用作镜子),规定的窗的透射·反射控制(比如,在透射状态,构成使景色透射的窗,在反射状态,用作镜子),车的侧视镜、室内镜(比如,在透射状态,通过位于液晶面板100的内侧的显示部200显示车辆信息、摄像头图像)等的各种的用途。但是,在反射状态的液晶面板100中的作为用作镜的部分的有源区域的面积(从衬底法线方向而观看的面积)为40cm2以上的场合,以上说明的液晶面板100是特别优选的。在下面,参照图4而描述其理由。
本申请的发明人配备了多个液晶面板(像图4所示的那样,膜厚不均匀值为±1.0μm的范围的液晶面板),在该液晶面板中,其结构与液晶面板100相同,但是,第1透明粘接膜31和第2透明粘接膜32不满足“膜厚的不均匀量的绝对值为0.5μm以下”的条件。像这样,配备反射像的形变显著地产生的多个液晶面板,各自的有源区域的面积不同而分别为“3”、“7”、“40”、“135”(cm2)。另外,通过目视而观察像这样制作的4种面板,进行3个等级的评价。在该评价中,反射像的形变显著的场合为“×”,反射像的形变清楚,但是注意不到的场合为“Δ”,反射像的形变几乎注意不到的场合为“○”。
参照图4而知道,在有源区域的面积在3cm2~40cm2的范围的场合,即使在容易产生反射像的形变的膜厚(第1透明粘接膜31、第2透明粘接膜32的膜厚)条件的情况下仍注意不到反射像的形变。另一方面知道,如果有源区域的面积为40cm2以上,则注意到反射像的形变。即知道,在有源区域的面积为40cm2以上的场合,降低反射像的形变的重要性高。
于是,液晶面板100的用途没有限定,但是,特别是最好用于有源区域(可处于反射状态的部分)的面积为40cm2以上的场合。
另外,有源区域的面积比如为从衬底法线方向(与吸收型偏振片21和反射型偏振片22的相对面的法线方向相同)而观看的场合的面积。另外,在按照于施加驱动电压时处于反射状态,于没有施加驱动电压时处于透射状态的方式构成液晶面板100的场合,对液晶层13施加电压的区域(在衬底法线方向,透明电极11a和透明电极12a重合的区域)为有源区域。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从衬底法线方向而观看的重合的液晶面板100基本呈矩形状,但是,其也可为圆形、多边形状等,对应于用途,其形状是任意的。同样地,从衬底法线方向而观看的透明电极11a、12a的形状也是任意的。
此外,在以上的说明中,给出液晶元件10为扭转角是90°的TN型的液晶的例子,但是不限于此。如果前述的反射状态和透射状态可对应于液晶层13上的电压的施加而实现,则扭转角也可小于90°,还可大于90°。比如,液晶元件10也可为STN(超扭曲向列,SuperTwisted Nematic)型。另外,如果反射状态和透射状态可对应于液晶层13上的电压的施加而实现,则吸收型偏振片21的第1透射轴与反射型偏振片22的第2透射轴也可不为平行或正交的关系,它们的光学轴和取向膜的摩擦方向也可不为平行或正交的关系。也可考察透射状态的视角特性、反射状态的反射特性,适当地使各光学轴错开。
在以上的说明中,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适当省略公知的技术事项的说明。
标号的说明:
标号100表示液晶面板;
标号10表示液晶元件;
标号11表示第1衬底;
标号11a表示透明电极;
标号12表示第2衬底;
标号12a表示透明电极;
标号13表示液晶层;
标号13a表示液晶分子;
标号21表示吸收型偏振片;
标号22表示反射型偏振片;
标号31表示第1透明粘接膜;
标号32表示第2透明粘接膜;
标号40表示控制部。

Claims (5)

1.一种液晶面板,该液晶面板对应于电压的施加,在透射状态和反射状态之间切换,其特征在于,该液晶面板包括:
液晶元件,该液晶元件包括液晶层与用于在该液晶层上施加上述电压的透明电极;
吸收型偏振片,该吸收型偏振片经由第1透明粘接膜而设置于上述液晶元件的一侧;
反射型偏振片,该反射型偏振片经由第2透明粘接膜而设置于上述液晶元件的另一侧,以夹持上述液晶元件的方式与上述吸收型偏振片面对;
在上述反射状态,从上述吸收型偏振片侧而射入、从上述液晶元件中透射的光为沿上述反射型偏振片的反射轴的偏振轴的光,通过上述反射型偏振片进行反射;
在上述透射状态,从上述吸收型偏振片侧而射入、从上述液晶元件中透射的光为沿与上述反射型偏振片的反射轴相交叉的透射轴的偏振轴的光,从上述反射型偏振片中透射;
上述第2透明粘接膜的膜厚的不均匀量的绝对值为0.5μ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透明粘接膜的膜厚的不均匀量的绝对值为0.5μ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反射状态,光以45度而射入的场合的像鲜艳度(符合JIS:K7374的规格)满足下述条件中的至少任一条件,该条件分别为:在光梳宽度为0.125mm时为50%以上的条件、在光梳宽度为0.25mm时为70%以上的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从上述吸收型偏振片和上述反射型偏振片的相对面的法线方向而观看,能处于上述反射状态的部分的面积为40cm2以上。
5.一种液晶面板,该液晶面板对应于电压的施加,在透射状态和反射状态之间切换,其特征在于,该液晶面板包括:
液晶元件,该液晶元件包括液晶层与用于在该液晶层上施加上述电压的透明电极;
吸收型偏振片,该吸收型偏振片经由第1透明粘接膜而设置于上述液晶元件的一侧;
反射型偏振片,该反射型偏振片经由第2透明粘接膜而设置于上述液晶元件的另一侧,以夹持上述液晶元件的方式与上述吸收型偏振片面对;
在上述反射状态,从上述吸收型偏振片侧而射入、从上述液晶元件中透射的光为沿上述反射型偏振片的反射轴的偏振轴的光,通过上述反射型偏振片进行反射;
在上述透射状态,从上述吸收型偏振片侧而射入、从上述液晶元件中透射的光为沿与上述反射型偏振片的反射轴相交叉的透射轴的偏振轴的光,从上述反射型偏振片中透射;
在上述反射状态,光以45度而射入的场合的像鲜艳度(符合JIS:K7374的规格)满足下述条件中的至少任一条件,该条件分别为:在光梳宽度为0.125mm时为50%以上的条件、在光梳宽度为0.25mm时为70%以上的条件。
CN201780078591.6A 2016-12-20 2017-12-12 液晶面板 Pending CN11008867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46432 2016-12-20
JP2016-246432 2016-12-20
PCT/JP2017/044467 WO2018116895A1 (ja) 2016-12-20 2017-12-12 液晶パネ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88671A true CN110088671A (zh) 2019-08-02

Family

ID=62627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78591.6A Pending CN110088671A (zh) 2016-12-20 2017-12-12 液晶面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8116895A1 (zh)
CN (1) CN110088671A (zh)
WO (1) WO20181168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67416B2 (ja) * 2017-02-09 2021-04-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ハーフミラー、ハーフミラー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機能付きミラー
JP7461217B2 (ja) * 2020-05-22 2024-04-03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72782A (ja) * 1997-08-27 1999-03-16 Citizen Watch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CN1234878A (zh) * 1997-07-18 1999-11-10 时至准钟表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1470914A (zh) * 2002-07-04 2004-01-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具备了该装置的电子设备
CN104240608A (zh) * 2014-09-29 2014-12-2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4878A (zh) * 1997-07-18 1999-11-10 时至准钟表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JPH1172782A (ja) * 1997-08-27 1999-03-16 Citizen Watch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CN1470914A (zh) * 2002-07-04 2004-01-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具备了该装置的电子设备
JP2004037944A (ja) * 2002-07-04 2004-02-05 Seiko Epson Corp 表示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104240608A (zh) * 2014-09-29 2014-12-2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8116895A1 (ja) 2019-10-24
WO2018116895A1 (ja) 2018-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20417B2 (ja) 表示装置
KR100686293B1 (ko) 광학 소자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표시 장치
KR100640109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US7852436B2 (en)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2116963A (zh) 液晶显示装置
TW200835971A (en)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O2017170400A1 (ja) スイッチングミラーパネル、及び、スイッチングミラーデバイス
JP6887525B2 (ja) 表示装置
JP201007902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10088671A (zh) 液晶面板
JP200004719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8319069A (zh) 镜面显示装置
US9354469B2 (en)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100373156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2169155A (ja) 液晶表示素子
US20050190320A1 (en) In-plane switch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extraordinary polarizers
US20110085114A1 (en) Wide view a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operating in normally white mode
US10782555B2 (en) Liquid crystal panel
CN2689279Y (zh) 液晶显示器
US10317741B2 (en) Transflective 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3225084B2 (ja) 液晶表示素子
JP4861657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101665604B1 (ko) 쌍안정 액정표시장치
KR100846625B1 (ko) 반투과형 액정표시장치
JP4921740B2 (ja) 液晶表示システムおよび液晶表示システムの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