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31279A - 治疗胆道感染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治疗胆道感染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31279A CN1931279A CN 200610021927 CN200610021927A CN1931279A CN 1931279 A CN1931279 A CN 1931279A CN 200610021927 CN200610021927 CN 200610021927 CN 200610021927 A CN200610021927 A CN 200610021927A CN 1931279 A CN1931279 A CN 193127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dicine
- parts
- medical material
- radix
- ti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胆道感染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药物由白芍、陈皮、何首乌、枸杞子、甘草按一定配比组成,通过提取工艺、纯化工艺、干燥工艺、制剂工艺制得符合标准的各剂型药物。该药物经临床实验表明:对治疗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病肝阴不足症有较好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中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治疗胆道感染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病是一种世界范围的常见病,长期以来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其发病率在我国日渐升高,据我国多省市普查结果,其发病最高达18%,超过欧美(10%)。专家们认为,按每年十亿人口5%计算,在我国至少有2500万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病患者。
针对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病:国外主要采用胆道外科手术、内窥镜外科治疗、体内外各种碎石、直接灌注溶石疗法等治疗方法;国内近几年在西医治疗方法基础上,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方面已取得较显著进展,形成了“碎、排、溶、防、切、取”等综合治疗体系。国际公认的口服药较少(如UDCA、胆通等),且作用欠理想。中药市场虽有不少治疗胆石病的药物,如胆宁片、利胆排石片等具有多种作用,病人容易接受,使用方便、安全,但仍不能满足不同类型病人的需要;对于胆道感染的治疗,国内外医学界除对急性发作期采用抗感染治疗外,对于慢性胆道感染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
近年来,国内有些医院用中药汤剂对治疗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病肝阴不足症病人进行治疗,虽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该制剂在存储期间,物理性状稳定性差,放置后产生较多沉淀物,影响了实际使用效果,而且携带不方便,限制了临床上的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
本发明是针对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病的发病机理及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首要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胆道感染的药物,该药物主要治疗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病肝阴不足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药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药物制剂在存储期间,物理性状稳定,且携带方便,易于临床推广使用。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治疗胆道感染的药物,制成药效成分的原料按下述重量份组成:
白芍3~5份; 陈皮2~4份; 何首乌1.4~2.6份;
枸杞子1.4~2.6份;甘草0.6~1.5份。
制备本发明药物的配方优选重量配比是:
白芍3.5~4.5份; 陈皮2.5~3.5份;何首乌1.6~2.3份、
枸杞子1.6~2.3份;甘草0.8~1.2份。
本发明药物的最佳重量配比是:
白芍4份;陈皮3份;何首乌2份;枸杞子2份;甘草1份。
本药物的剂型包括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软胶囊剂、丸剂、针剂。
本药物的剂型是便于服用的颗粒剂、片剂、胶囊剂、软胶囊剂。
药理研究表明:枸杞子有抗脂肪肝,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功能的作用;白芍、陈皮具有催胆与排胆作用,陈皮的挥发油还兼有溶石作用;甘草有解毒、抗炎,抑制胆汁B一葡萄糖醛酸酶活性、降脂、退黄及催胆作用;何首乌:入肝肾而益精血,不燥不腻,有补虚扶正之功。所以本发明药方具有消炎、利胆、溶石、防石、抗肝细胞脂肪变性与清除自由基等作用。
本发明治疗胆道感染的药物,所述药物是根据包括下述各工艺步骤的方法得到的:
(1).配料:
按照上述药物称取相应的原料中药材;并炮制何首乌、甘草,将何首乌加入黑豆汁蒸制,将甘草蜜炙;
(2).提取工艺
将白芍、陈皮、制何首、枸杞子、炙甘草药材原料,加水煎煮三次,加水量分别是:第一次为药材量的3~9倍,第二次为药材量的2~6倍、第三次为药材量的2~6倍;每次煮沸回流0.8~1.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得药液;
在第一次煎煮前将药材浸泡15~60分钟。
(3).纯化工艺
将上述药液A减压浓缩至药液体积为药材总量1~2倍的清膏,冷至室温,高速离心分离,收集离心液并减压浓缩至75~80℃时相对密度1.20~1.22的清膏;
(4).干燥工艺
将上述清膏B减压干燥成干浸膏,将干浸膏粉碎,过100目筛得细粉;
(5).制剂工艺
按现有常规制药方法,将细粉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成各种剂型,即得本发明的药物胶囊剂、片剂、颗粒剂、软胶囊剂。
所述步骤(2)提取工艺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加水量分别是:第一次为药材的6倍量,第二次为药材的4倍量、第三次为药材的4倍量;第一次煎煮前将药材浸泡30分钟。每次煮沸回流1小时。
所述步骤(2)提取工艺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加水量分别是:第一次为药材的6倍量,第二次为药材的4倍量、第三次为药材的4倍量;第一次煎煮前将药材浸泡30分钟。每次煮沸回流1小时。
本药物的制备方法,通过提取工艺、纯化工艺、干燥工艺、制剂工艺制得符合标准的各剂型药物。
所述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在上述步骤(5)中:细粉加入适量辅料混匀,用纯化水喷雾制粒、干燥,整粒,加入微粉硅胶适量,填充胶囊,得胶囊剂药物。其细粉与适宜辅料的用量重量配比为,细粉∶淀粉或糊精或乳糖∶微粉硅胶=10∶1~10∶0.01~0.1
所述片剂的制备方法,在上述步骤(5)中:细粉加入适宜填充剂和黏合剂(淀粉、乳糖、糊精、蔗糖粉其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混合均匀,制粒,整粒,再加入适宜润滑剂(微粉硅胶或硬脂酸镁),压片,得片剂药物。其细粉与适宜辅料的用量重量配比为,细粉D∶淀粉或乳糖∶糊精或蔗糖粉∶微粉硅胶或硬脂酸镁=1∶1~1.5∶0.1~0.5∶0.01~0.05。
片剂是普通片剂或缓控释片。此片剂可以是素片,也可以用适宜的包衣材料将素片进行包衣,制成糖衣片或薄膜衣片。
所述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在上述步骤(5)中:细粉加入适宜辅料混匀,制粒,整粒,得颗粒剂药物。其细粉与适宜辅料的用量重量配比为,细粉∶辅料=1∶0.5~4(辅料是糖粉、乳糖、糊精、甘露醇其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任意组合)。
或者将整粒后所得颗粒用适宜包衣材料包衣,制成包衣颗粒。此颗粒剂可以是普通颗粒剂也可以是缓释颗粒剂。
所述软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在上述步骤(五)中:细粉加入适宜辅料用球磨机或胶体磨研磨混匀制得软胶囊内容物,该内容物用滴制法或压制法包裹于用适宜材料制成的软胶囊囊壳中,得软胶囊剂药物。其细粉与适宜辅料的用量重量配比为,细粉∶辅料(助悬剂、食用植物油)=1∶1~2。
其它散剂、丸剂、口服液等剂型可用现有常规制药技术的方法制得。
有益效果
依据本技术方案得到的药物,运用了养肝利胆的中医理论,能够治疗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病肝阴不足症,总有效治疗率达93.11%。在制备方法上采用工业制备,质量容易控制,操作方便,包装后产品药效稳定,易保存。
依据本技术方案得到的各剂型产品有不同优点:颗粒剂作用迅速,味道可口,体积小,服用、储运方便;胶囊剂崩解快,释药迅速,生物利用度高,能掩盖不良气味,易吞服,质量稳定;软胶囊剂工艺科学,使用方便,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疗效高,能掩盖不良气味,稳定性高;片剂质量稳定,包衣片可改善光线、空气、水分对易氧化变质和潮解药物的影响。
本发明药物解决了现有用药汤剂的不稳定、不易保存、服用不方便等问题,且多种制剂以满足临床不同肝胆病人用药的选择。
本发明药物经药效、毒性实验表明:有较好的保肝利胆作用,较强的抗炎、抗菌、止痛、解痉作用,和预防结石形成的作用,有利于治疗胆道感染疾病。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胶囊剂的制备
按下表配料
实例 | 药材用量配比(重量份) | ||||
白芍 | 陈皮 | 何首乌 | 枸杞子 | 甘草 | |
① | 3.2 | 2.1 | 1.5 | 1.5 | 0.6 |
② | 3.5 | 2.4 | 1.6 | 1.6 | 0.8 |
③ | 3.8 | 2.8 | 1.8 | 1.8 | 0.9 |
④ | 4 | 3 | 2 | 2 | 1 |
⑤ | 4.2 | 3.2 | 2.3 | 2.3 | 1.2 |
⑥ | 4.5 | 3.4 | 2.6 | 2.6 | 1.5 |
(1).配料:将白芍、陈皮、何首乌、枸杞子、甘草五味药材按上述表中所列的实例①~⑥六个组分(可选择之一)配料;并炮制何首乌、甘草:将何首乌切片或块,加入黑豆汁,拌匀后蒸至内外均呈棕褐色,或晒至半干,切片,干燥,得制何首乌(重量份配比,何首乌∶黑豆汁=1∶0.15);将甘草切片与炼蜜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黄色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得炙甘草(重量份配比,甘草∶炼蜜=1∶0.25)。(2).提取:将白芍、陈皮、制何首乌、枸杞子、炙甘草药材,加水煎煮三次,加水量第一次为药材量的8倍,第二次为药材量的4倍,第三次为药材量的4倍,第一次煎煮前将药材浸泡30分钟,每次煮沸回流1小时、滤过,合并三次滤液得药液。(3).纯化:将药液A在60℃真空减压浓缩至药液体积为药材总量1.5倍的清膏,冷至室温,离心分离,收集离心液并在80℃以下真空减压浓缩至78℃时相对密度1.20~1.22的清膏。(4).干燥:将清膏减压干燥成干浸膏,将干浸膏粉碎过100目筛得细粉。(5).制剂:细粉加入淀粉混匀,用纯化水喷雾制粒、干燥,整粒,加入微粉硅胶(细粉10份、淀粉2份、微粉硅胶0.05份)装囊,得胶囊剂。
实施例2:片剂的制备
步骤(1)、(2)、(3)、(4)同上述实施例1,在步骤(5)中:取细粉1份、淀粉1.2份:糊精0.3份:微粉硅胶0.03份,将细粉加入淀粉、糊精混匀,制粒,整粒,再加入微粉硅胶,压片,得片剂。
实施例3:颗粒剂的制备
(1).配料:取白芍750g、陈皮562.5g、制何首乌375g、枸杞子375g、炙甘草187.5g。(2).提取:将白芍、陈皮、制何首乌、枸杞子、炙甘草药材,加水煎煮三次,加水量第一次为药材的6倍量,第二次为药材的4倍量,第三次为药材的4倍量,第一次煎煮前需将药材浸泡30分钟,每次煮沸回流1小时、滤过,合并三次滤液得药液。(3).纯化:将药液在60℃真空减压浓缩至药液体积为药材总量1.5倍的清膏,冷至室温,离心分离,收集离心液并在80℃以下真空减压浓缩至78℃时相对密度1.20~1.22的清膏。(4).干燥:将清膏B减压干燥成干浸膏,将干浸膏粉碎成细粉,得干膏粉500g(100目)。(5).制粒:取细粉500g、糊精300g,将细粉加入糊精混匀,制粒,整粒,得颗粒剂(100袋)。本颗粒剂产品为棕褐颗粒,味微苦,气香,每袋8克。
实施例4.软胶囊剂的制备
步骤(1)、(2)、(3)、(4)同上述实施例1,在步骤(五)中:细粉过100目筛备用;先将助悬剂(氢化大豆油1份、短链植物油4份)加入食用植物油(取助悬剂2份、食用植物油5份)中熔融作为辅料;再将细粉加入辅料(加入重量份:细粉1份、辅料1.5份)中用胶体磨研磨混匀制得软胶囊内容物,将该内容物用滴制法或压制法包裹于用明胶∶甘油∶蒸馏水=100∶35∶80(重量份比)制成的软胶囊囊壳中,得软胶囊剂。
以下通过对本发明药物颗粒剂的药效、毒性等实验,进一步说明本发明药物的有益效果。
一.药物稳定性考察
通过18个月的常温稳定性考察,本发明药物的性状,制何首乌、陈皮的TLC鉴别符合质量标准规定;芍药苷的含量符合质量标准规定,与0月无明显变化减少;粒度、水分、溶化性符合质量标准规定;卫生学检查,细菌、霉菌、致病菌符合质量标准规定。表明本发明药物常温保存较稳定。
二.药效动物实验
1.采用大鼠胆汁分泌量测定法,连续4日灌服给药,结果显示:本发明2.2~8.6g生药/Kg.d(相当于人临床尽用量3~12倍)在给药后0.5~2小时可明显增加大鼠胆汁流量。本发明1.8~7.2g生药/Kg.d(相当于人临床日用量的2.5~10倍)可降低CCl4小鼠亚急性肝损伤模型动物血清ALT.AST和模型动物肝组织MDA量,升高肝组织的SOD活性。组织形态学检查可见:本发明小剂量能减轻肝细胞颗粒样、水样变性;中剂量能减轻肝细胞嗜酸性变性、坏死与炎细胞浸润程度;大剂量对多种病变均有明显改善。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有较好的保肝利胆作用。
2.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与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法,连续4日灌服给药,结果显示:本发明3.6~14.4g生药/Kg.d(相当于人临床日用量的5~20倍)时能明显抑制小鼠耳肿胀度,抑制率为18.4%~24.5%;2.2~8.6g生药/Kg.d(相当于人临床日用量3~12倍)能明显抑制大鼠足跖肿胀。采用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及热刺激致小鼠疼痛两种方法,连续4日灌服给药,结果显示:本发明3.6~14.4g生药/Kg.d相当于人临床日用量的5~20倍)时能明显抑制小鼠扭体反应,中剂量能明显提高小鼠的痛阈值。离体豚鼠胆囊试验显示:本发明药物在浓度2.5~5.0mg/ml时对胆囊正常张力无明显影响;但无论是预先给药还是胆囊痉挛后给药,均能缓解乙酰胆碱致胆囊痉挛作用,抑制率为41.6%~65.8%。上述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有较强的抗炎、止痛、解痉作用。
3.本发明药物抗菌谱与抗菌强度试验
(1)直接给药法,本发明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MIC)结果如下:痢疾杆菌为3.1mg/ml、大肠杆菌为12.5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为25mg/ml、溶直性链球菌为25mg/ml、粪链球菌为50mg/ml、肺炎杆菌为>50mg/ml,绿脓杆菌为>50mg/ml。
(2)体内抑菌:根据液体中细菌数量与其透光度呈反比原理,采用比色法,经不同时间培养后,用微量分光光度仪检测培养物透光度的交化:若细菌数量增长,OD值就升高,以测定药物血清或胆汁对细菌生长繁殖的影响。大鼠灌服本发明药物28.8g生药/kg.d(相当于人临床日用量40倍),3.5天后,取血清,将血清稀释1倍进行抑菌试验,在0、6、12、24小时分别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90nm处测OD值;豚鼠灌服同剂量药物,4天后取胆汁,1∶8稀释后进行抑菌试验,在0、8、24小时分别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90nm处测OD值。结果显示:①.本发明药物血清(相当于人临床日用量20倍)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其中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作用最明显。②.稀释比例为1∶8的本发明药物(相当于人临床日用量5倍)在8小时能降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培养液的OD值,表明本发明药物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较强,在24小时对痢疾杆菌的OD值增长率为386%,对其它细菌增长无明显影响。上述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4.溶石作用试验
体外溶石试验:将本发明药物直接与三种不同类型的结石(胆色素类、胆固醇类、混合型)混合,30天后称取结石的重量。结果显示:本发明大、小剂量组(每100ml含0.5天或0.25天量)均能溶解三种类型的结石,其中溶解胆色素类作用较强。体内溶石试验采用低蛋白饮食致豚鼠胆色素类结石模型,同时连续6周灌服药物,结果显示:本发明药物4.3~17.3g生药/kg.d(相当于人临床日用量6~24倍)时能明显降低模型豚鼠的成石率和对抗动物血清ALT、AST的升高。
上述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有保肝和预防结石形成的作用,有利于治疗胆道感染。
上述试验显示:本发明药物小鼠有效量为人临床日用量的10倍,大鼠有效剂量为人临床日用量的12倍。
综上所述,本发明药物在人临床日用量的2.5~24倍时有保肝、利胆、抗炎、镇痛、解痉、抗菌和溶石作用,为本药在临床治疗慢性胆道感染提供了现代药理学依据。
三、动物毒性实验
1.采用本发明药物4g生药/g干膏粉。SD大鼠,清洁级,6周龄,雌雄各半。将SD大鼠随机分为大剂量组40只,ig36g生药/kg.d(最大浓度,约相当于临床用量50倍);中剂量组40只,ig18g生药/kg.d(约相当临床用量的25倍);小剂量组40只,ig9g生药/kg.d(约(约相当临床用量的12.5倍);正常对照组40只,ig等溶剂蒸馏水1ml/100g体重。连续给药六个月,停药后继续观察三周。实验结果表明:大鼠自始自终一般状态良好,体重增长,进食量、活动正常,未见任何异常症状或死亡;血液学、血液生化学、病理学检查在给药中期(3个月)、给药结束(6个月)及恢复期均未见到明显的反应。
结论:本发明药物大鼠6个月灌胃给药长期毒性试验未发现明显毒性。
2.本发明药物颗粒剂急性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研究
本发明药物的干膏粉,每克干膏粉含4克生药。昆明种小鼠,清洁级,体重18~22g,雌雄各半。取健康小鼠20只,灌服给予142g生药/kg.d(约相当于临床用量197倍),分两次给予。给药后立即观察动物活动、呼吸状态、肌张力、进食、体重、皮毛、大小便、有无死亡等情况;一日给药,常规饲养和连续观察7日。
实验结果表明:第一次给药后2小时内,小鼠活动减少,第二次给药后,小鼠大便稀薄,当晚小鼠恢复正常,未见其它异常反应。
结论:本发明药物小鼠的最大给药量为142g生药/kg,相当于人临床日用量的197倍。
Claims (8)
1.一种治疗胆道感染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药效成分的原料按下述重量份组成:
白芍 3~5份; 陈皮 2~4份; 何首乌1.4~2.6份;
枸杞子 1.4~2.6份; 甘草 0.6~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白芍 3.5~4.5份; 陈皮 2.5~3.5份; 何首乌1.6~2.3份;
枸杞子 1.6~2.3份; 甘草 0.8~1.2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白芍4份;陈皮3份;何首乌2份;枸杞子2份;甘草1份。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的剂型包括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散剂、丸剂、口服液、软胶囊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剂型是胶囊剂、片剂、颗粒剂、软胶囊剂。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治疗胆道感染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配料: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药物称取相应的原料中药材;并炮制何首乌、甘草,将何首乌加入黑豆汁蒸制,将甘草蜜炙;
(2).提取
将白芍、陈皮、制何首乌、枸杞子、炙甘草五味药材,加水煎煮三次,加水量分别是:第一次为药材量的3~9倍,第二次为药材量的2~6倍、第三次为药材量的2~6倍;每次煮沸回流0.5~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得药液;
(3).纯化
将上述药液减压浓缩至药液体积为药材总量1~2倍的清膏,冷至室温,离心分离,收集离心液并减压浓缩至75~80℃时相对密度1.20~1.22的清膏;
(4).干燥
将上述清膏减压干燥成干浸膏,将干浸膏粉碎成细粉;
(5).制剂
按常规制药方法,将细粉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成各种剂型,即得药物胶囊剂、片剂、颗粒剂、软胶囊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第一次煎煮前将药材浸泡15~60分钟。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药材加水煎煮三次,加水量第一次为药材量的6倍、第二次为药材量的4倍、第三次为药材量的4倍,每次煮沸回流1小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6100219279A CN100509017C (zh) | 2006-09-24 | 2006-09-24 | 治疗胆道感染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6100219279A CN100509017C (zh) | 2006-09-24 | 2006-09-24 | 治疗胆道感染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31279A true CN1931279A (zh) | 2007-03-21 |
CN100509017C CN100509017C (zh) | 2009-07-08 |
Family
ID=37877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0219279A Active CN100509017C (zh) | 2006-09-24 | 2006-09-24 | 治疗胆道感染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509017C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26889A (zh) * | 2010-08-09 | 2010-12-29 | 四川美大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芍杞颗粒剂的检测方法 |
CN102000210A (zh) * | 2010-11-19 | 2011-04-06 | 四川美大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制备治疗胆道感染药物提取浸膏的干燥方法 |
CN102423465A (zh) * | 2011-12-23 | 2012-04-25 | 张春杰 | 一种治疗胆结石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工艺 |
-
2006
- 2006-09-24 CN CNB2006100219279A patent/CN100509017C/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26889A (zh) * | 2010-08-09 | 2010-12-29 | 四川美大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芍杞颗粒剂的检测方法 |
CN101926889B (zh) * | 2010-08-09 | 2012-05-23 | 四川美大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芍杞颗粒剂的检测方法 |
CN102000210A (zh) * | 2010-11-19 | 2011-04-06 | 四川美大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制备治疗胆道感染药物提取浸膏的干燥方法 |
CN102423465A (zh) * | 2011-12-23 | 2012-04-25 | 张春杰 | 一种治疗胆结石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工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509017C (zh) | 2009-07-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857681A (zh) | 胃病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 |
CN101612362B (zh) | 一种调节血脂、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784505A (zh) | 一种辅助降血糖的铁皮石斛保健品及其制备方法 | |
CN1250277C (zh) | 一种具抗炎、镇痛、抑菌、利尿作用的药物 | |
CN102085344B (zh) | 一种木香顺气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396528B (zh) | 一种治疗风热感冒的中药复方制剂 | |
CN100509017C (zh) | 治疗胆道感染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361830B (zh) | 一种大黄末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463217B (zh) | 一种治疗肠炎痢疾的提取物、含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977900A (zh) | 一种用于银屑病等皮肤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961455A (zh) | 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785383B (zh) | 一种抗菌妇科外用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857492A (zh) | 清泻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 |
CN101623411A (zh) | 一种抗菌消炎、清热解毒、化瘀止痛的中药 | |
CN106617038B (zh) | 一种改善男性尿频、尿失禁的保健食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0420320A (zh) | 一种清除痛风发病基础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0335083C (zh) | 治疗痔疮的中药制剂及其生产方法 | |
CN113577090B (zh) | 牛蒡子苷在制备前列腺增生药物中的应用 | |
CN112870250B (zh) | 防治器官纤维化的组合物及其应用与制剂 | |
CN100344319C (zh) | 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883603B (zh) | 治疗牙痛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313925B (zh) | 三石解毒散 | |
CN105853495A (zh) | 一种胡芦巴醇提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299755C (zh) | 一种肉桂复方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4352974A (zh) | 一种含朱砂莲的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E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
Assignee: Sichuan Meida Kangjiale Pharmaceutical Co., Ltd. Assignor: Meidak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Sichuan Prov. Contract record no.: 2011510000045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edicine for treating biliary tract infection and its prepn proces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08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Open date: 20070321 Record date: 201105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