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半透射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中,对于透射显示和反射显示这双方都可以抑制余像或污垢状的斑点等的显示不合格的发生,进而可以实现明亮且宽视角的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提供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这是一种具备在一面侧具有电极的一对基板,和中间存在着上述电极地被挟持在上述一对基板间的液晶层,在一个点区域内设置有进行透射显示的透射显示区域和进行反射显示的反射显示区域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液晶层,包括初始取向状态呈现垂直取向的液晶,在上述透射显示区域和反射显示区域中,被形成为不同的层厚,在上述一对基板的电极之内,至少一方的电极在上述点区域内具有多个岛状部分和使相邻的上述岛状部分彼此电连起来的连结部分,上述多个岛状部分,在上述透射显示区域和反射显示区域上,分别每者各整数个地配置,在上述透射显示区域和反射显示区域之间为了使上述液晶层厚不同而在基板内面上设置的边界台阶区域,和上述电极的连结部分,被配置为平面性地进行重叠。
就是说,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是具备多间隙构造的半透射反射式、垂直取向模式液晶显示装置,而且是点区域内的电极,具有多个岛状部分,和把该岛状部分电连起来的连结部分的液晶显示装置。
采用作成为如上所述点区域内的电极具有多个岛状部分的构成的办法,借助于电压施加时在岛状部分的边端处产生的倾斜电场,垂直取向液晶的倾倒方向就限制为岛状部分的中央一侧,其结果是可以形成在各个岛状部分的平面区域内具有放射状的取向状态的液晶区域(domain)。由于可以像这样地在点区域内形成多个具有平面放射状的取向状态的液晶区域,故借助于液晶区域可以在所有的方向上得到均一的视角特性,而且,各个上述液晶区域的边界,由于可以固定到相邻的岛状部分的边界区域上,故在面板斜视时可以得到良好的显示而不会产生污垢状的斑点。
再有,在本发明中,由于结果变成为在反射显示区域和透射显示区域上分别配置整数个上述岛状部分,故在已配置到上述各个区域上的岛状部分的形成区域内,液晶层厚是均一的,结果变成为在反射显示和透射显示双方中都可以得到液晶的取向状态满意地控制的高品质的显示。
此外,由于在反射显示区域和透射显示区域中为了使液晶层厚不同而在点区域内设置的边界台阶区域(多间隙台阶区域)被配置为使得与为了把相邻的岛状部分间电连起来而设置的连结部分平面性地进行重叠,故起因于多间隙构造的显示品质的降低也得以效果良好地受到抑制。说得更详细点,在上述边界台阶区域中,由于液晶分子要沿着其倾斜面进行取向,故当在该边界台阶区域上设置电极时,则存在着在电压施加时产生倾斜电场使液晶分子的取向紊乱的可能性。于是,在本发明中,结果就变成为可得益于上述构成而尽可能排除边界台阶区域的电极,效率良好地防止由边界台阶区域产生的显示品质的降低。
如上所述,倘采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则在反射显示、透射显示这双方中可以得到宽视角而且高对比度的显示,而且,即便是在面板斜视时也可以得到不会产污垢状的斑点等的高品质的显示。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上述岛状部分,在上述反射显示区域和透射显示区域的每一个区域内,都可以作成为被形成为在平面看来大体上同一形状构成。倘采用该构成,由于在反射显示区域和透射显示区域这双方中,都可以使要在点区域内形成的液晶区域的形状和大小一致,故可以使反射显示和透射显示的视角特性均一化,可以得到均一的视角特性的显示而与显示模式的切换无关。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理想的是在上述岛状部分的平面区域内,设置控制电压施加时的液晶的取向状态的取向控制装置。倘采用该构成,则借助于由在岛状部分的边端处产生的倾斜电场产生的取向限制作用和由上述取向控制装置产生的取向限制作用,可以更加良好地控制岛状部分的平面区域内(就是说显示区域内)的液晶的取向状态,即便是在把岛状部分的平面面积形成得比较大的情况下,也难于产生取向的紊乱,可以得到良好的显示。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理想的是把上述取向控制装置设置在上述岛状部分的平面区域的大体上的中央部分上。倘采用该构成,则可以在要在上述岛状部分的形成区域上形成的液晶区域中,使液晶对于岛状部分中心呈对称的放射状地取向,可以使液晶显示装置的视角特性变成为对于面板正面(基板法线方向)对称的特性。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与上述点区域内的各个岛状部分相对应地设置上述取向控制装置,与配置在上述反射区域内的岛状部分对应的取向控制装置,可以作成为这样的构成:被形成为具有比上述透射显示区域的取向控制装置更小的平面面积。
在具有多间隙构造的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液晶层厚形成得相对地薄的反射显示区域中,由岛状部分边端的倾斜电场和取向控制装置产生的取向限制作用,与液晶层厚厚的透射显示区域比将增大。于是,在本构成的情况下,与透射显示区域的取向控制装置比,减小了反射显示区域的取向控制装置的平面面积,在利用由上述液晶层厚产生的取向限制作用的差异得到与透射显示区域同等的取向限制作用的同时,还会得到由上述平面面积的缩小所带来的开口率的提高的效果。因此,倘采用本构成,则可以提高亮度而不会降低反射显示的对比度等。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可以作成为这样的构成:上述取向控制装置,是在中间存在着液晶层地与上述岛状部分对向的电极上设置的开口部分,或由在该电极上边设置的绝缘材料构成的突起部分。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作为上述取向控制装置,可以使用这些开口部分或突起部分,不论作成为哪一种构成的情况下,都可以良好地控制电压施加时的垂直取向液晶的倾倒方向。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上述岛状部分,理想的是在俯视中是大体上的圆形形状或大体上的正多角形形状。在本发明中,上述岛状部分,是为了借助于在其边端上产生的倾斜电场,在该平面区域内得到放射状的液晶取向而设置的。于是,倘应用上述各个形状,则可以容易地形成具有上述放射状的取向状态的液晶区域。在视角特性的均一化这一点上,岛状部分理想的是对于其面中心具有旋转对称性的形状,作成为圆形或正多角形形状的平面形状。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上述岛状部分与连结部分之间的连接区域上的电极的平面形状,理想的是随着从上述岛状部分朝向连结部分前进而变窄的顶部狭窄的形状。采用作成为这样的构成的办法,在上述连接区域中,由于变成为随着向上述连结部分前进液晶分子从两侧取向,故在上述连接区域的附近产生了向错的情况下,结果就变成为可以使向错集中于连结部分一侧,把由这样的向错引起的显示品质的降低抑制到最小限度,因而可以得到良好的显示。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上述连结部分,理想的是在俯视中,从变成为凸出的边端向上述岛状部分的角部或外侧延伸出来。采用作成为这样的构成的办法,就可以得到实质上增大对于挟持着液晶层的基板的组偏移的宽余量的效果。例如,在在一方的基板上设置有具有上述岛状部分和连结部分的电极,在另一方的基板上形成有多间隙构造的边界台阶区域的情况下,为了使上述连结部分和边界台阶区域重叠,就要进行基板的位置对准。这时,在归因于基板间的组偏移而使得边界台阶区域与岛状部分重叠起来的情况下,归因于边界台阶区域的影响将产生显示对比度的降低等。在该情况下,若应用本构成,由于可以减小岛状部分和边界台阶区域之间的重叠,故可以把由组偏移而产生的显示品质的降低抑制到最小限度。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上述点区域内,具备包括实施反射显示区域在内部分性地设置的反射膜,上述反射膜,可以作成为被形成为把除去上述透射显示区域之外的上述点区域覆盖起来的构成。采用作成为这样的构成的办法,就可以使在反射显示区域以外的区域上设置的反射膜起着遮光膜的作用,就可以效率良好地遮住在透射显示区域的外侧的光泄漏,提高透射显示的对比度。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上述反射膜,理想的是在除去配置在上述透射显示区域上的岛状部分的平面区域之外的点区域上设置。对于把上述岛状部分连结起来的连结部分的区域,也可以作成为借助于上述反射膜进行遮光的构成,特别是采用预先在与上述边界台阶区域重叠起来配置的连结部分的区域上设置上述反射膜的办法,就可以遮挡住易于产生液晶的取向紊乱的边界台阶区域上的光泄漏,实现对比度的提高。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可以作成为这样的构成:在上述每一个点区域上都设置有呈现不同的颜色的多个色种的滤色片,在除去上述岛状部分之外的点区域内,把2色以上的上述滤色片叠层起来。倘采用该构成,由于对于各个点区域内的非显示区域来说,采用使滤色片进行叠层的办法降低透射率,使之起着遮光装置的作用,故降低了非显示区域的光泄漏而得以提高透射显示的对比度。此外,在反射膜一直延设到除去透射显示区域之外的区域上的情况下,由于可以防止被该反射膜反射的光返回到入设一侧,故可以提高反射显示的对比度。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可以作成为这样的构成:在至少一方的上述基板的液晶层一侧设置有滤色片,上述滤色片在配置在上述反射显示区域上的岛状部分的平面区域内具有开口区域,上述开口区域,被配置为从上述边界台阶区域和上述岛状部分的周缘区域平面性地离开。
倘采用该构成,由于在反射显示区域的滤色片上设置开口区域,故在可以提高反射显示的辉度的同时,还可以得到反射显示与透射显示的色度的平衡的调和,可以得到高辉度、高画质的彩色显示,此外,在把开口区域配置在上述反射显示区域上时,由于开口区域与岛状部分的边端或边界台阶区域离开了一个距离,故即便是在岛状部分的边端或边界台阶区域内产生了取向的紊乱的情况下,由于因在该区域上形成有滤色片而使得反射率低,故结果就变成为可以得到使用者难于看到(因紊乱所产生的影响)的优点。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可以作成为这样的构成:配置在上述反射显示区域上的岛状部分,具有比配置在上述透射显示区域上的岛状部分大的平面面积。如上所述,在具有多间隙构造的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由反射显示区域中的岛状部分边端产生的取向限制作用,将变得比透射显示区域中的取向限制作用大。因此,即便是假定把反射显示区域的岛状部分形成得比透射显示区域的岛状部分大,也可以得到同等的取向限制作用。借助于此,在与使用目的相对应地调整透射显示与辉度平衡的情况下,由上述两区域的岛状部分的平面面积进行的调整是可能的。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可以作成为这样的构成:向上述点区域的电极供给电信号的信号布线延伸到上述点区域的边端部分,配置在上述透射显示区域上的岛状部分,与配置在上述反射显示区域上的岛状部分比,从上述信号布线平面性地离开。
在上述信号布线的附近,有时候会归因于其电位而产生不需要的倾斜电场,在液晶的取向上产生紊乱。为此,虽然理想的是把信号布线与上述岛状部分预先配置为某种程度地分离开来,但是,当加大两者的距离时,就存在着点区域的开口率降低的问题。于是,在本构成中,决定:在岛状部分边端处的取向限制力比反射显示区域更弱,易于受上述信号布线产生的电场的影响的透射显示区域中,离开更大距离地配置岛状部分和信号布线。借助于此,就可以在反射显示区域和透射显示区域这双方中,使信号布线和岛状部分之间的距离最佳化,就可以抑制起因于在上述信号布线的附近产生的倾斜电场所产生的取向的紊乱的显示品质的降低,同时,还可以在反射显示区域和透射显示区域这双方中得到最佳的开口率。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可以作成为这样的构成:在任何一个上述基板的液晶层一侧的面上都设置有与点区域相对应地把上述信号布线和上述电极电连起来的二端型非线性元件,上述信号布线,沿着上述点区域的短边设置。
在把二端型非线性元件当作开关元件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一方的基板上设置的信号布线变成为仅仅一个方向。在本构成中,由于沿着点区域的短边配置该信号布线,故结果就变成为使由信号布线的电位所产生的倾斜电场发生作用的区域对于点区域来说形成得狭窄。采用作成为这样的构成的办法,与沿着点区域的长边配置信号布线的情况下比较,即便是为了避开信号布线的电场的影响而分离开来地配置布线和岛状部分,也可以减小点区域全体的开口率的降低,可以在透射显示和反射显示这双方中都得到明亮的显示。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可以作成为这样的构成:具备已与具有上述岛状部分和连结部分的电极电连起来的开关元件,上述反射膜,一直延伸到上述开关元件的形成区域。倘采用该构成,即便是假定归因于开关元件的电场而在元件附近在液晶取向上产生了紊乱,上述反射膜也可以作为遮光装置发挥作用,防止光泄漏。借助于此,就可以得到高对比度的显示。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可以作成为这样的构成:在已形成了上述反射膜的基板的液晶层一侧,设置使上述反射光进行散射的光散射赋予装置,上述光散射赋予装置,设置在配置在上述反射显示区域上的岛状部分的平面区域上。如这样构成,在可得到明亮的反射显示的同时,还可防止在非显示区域反射的不需要的光到达使用者,可提高观看性。
其次,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是具备在一面侧具有电极的一对基板,在上述一对基板间中间存在着上述电极地挟持着的液晶层,在1个点区域内设置有进行透射显示的透射显示区域和进行反射显示的反射显示区域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液晶层,包括初始取向状态呈现垂直取向的液晶,在上述透射显示区域和反射显示区域中,被形成为不同的层厚,在上述一对基板的电极之内,至少一方的电极在上述点区域内具有多个岛状部分和使相邻的上述岛状部分彼此电连起来的连结部分,上述多个岛状部分,在上述透射显示区域和反射显示区域上,分别每者各整数个地配置,配置在上述反射显示区域上的岛状部分,具有比配置在上述透射显示区域上的岛状部分更大的平面面积。
该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也与先前的液晶显示装置同样,是具备多间隙构造的半透射反射式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点区域内的电极,具有多个岛状部分和把该多个岛状部分电连起来的连结部分,采用作成为像这样地设置在点区域内具有多个岛状部分的电极的构成的办法,就可以把借助于在电压施加时在岛状部分的边端处产生的倾斜电场,使垂直取向液晶的倾倒方向变成为朝向岛状部分中央一侧的方向,其结果是,可以形成多个在岛状部分的平面区域上具有平面放射状的取向状态的液晶区域。借助于此,由于可以借助于各液晶区域在所有的方向上得到均一的视角特性,同时,由于液晶区域边界可以固定到相邻的岛状部分的边界区域上,故在面板斜视时可以得到良好的显示而不会产生污垢状的斑点。
此外,在本构成中,配置在反射显示区域上的岛状部分,平面性地被形成得比配置在透射显示区域上的岛状部分大。在多间隙构造的点区域内,由于反射显示区域这一方形成得比透射显示区域的液晶层厚薄,故由在岛状部分边端处产生的倾斜电场形成的取向限制力增大,与透射显示区域比,可以进行宽的区域内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控制。于是,在本构成中,由于把反射显示区域的岛状部分形成得比透射显示区域的岛状部分大,故结果就变成为可以提高反射显示区域的开口率,借助于此,可以得到明亮的反射显示。此外,在半透射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中,虽然常常要与要进行装配的电子设备等的特性相吻合地变更透射显示和反射显示的辉度平衡,但是如果应用本发明,由于把反射显示区域的岛状部分形成得大,故辉度平衡的调整是可能的。
因此,倘采用本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则在可以进行高对比度的显示同时而不会在反射显示和透射显示这双方中产生污垢状的斑点或印痕,特别是在反射显示的情况下,还可以得到明亮的显示,而且可以提供可容易地在广泛的用途中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
其次,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是具备在一面侧具有电极的一对基板,在上述一对基板间中间存在着上述电极地挟持着的液晶层,在1个点区域内设置有进行透射显示的透射显示区域和进行反射显示的反射显示区域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液晶层,包括初始取向状态呈现垂直取向的液晶,在上述透射显示区域和反射显示区域中,被形成为不同的层厚,在上述一对基板的电极之内,至少一方的电极在上述点区域内具有多个岛状部分和使相邻的上述岛状部分彼此电连起来的连结部分,上述多个岛状部分,在上述透射显示区域和反射显示区域上,分别每者各整数个地配置,在上述各个岛状部分的平面区域内的上述电极上,设置有控制电压施加时的液晶的取向状态的取向控制装置,配置在上述反射显示区域上的上述取向控制装置,具有比配置在上述透射显示区域上的上述取向控制装置更小的平面面积。
该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也与先前的液晶显示装置同样,是具备多间隙构造的半透射反射式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点区域内的电极具有多个岛状部分和把该多个岛状部分电连起来的连结部分,采用作成为像这样地设置在点区域内具有多个岛状部分的电极的构成的办法,就可以借助于在电压施加时在岛状部分的边端处产生的倾斜电场,使垂直取向液晶的倾倒方向变成为朝向岛状部分中央一侧的方向,其结果是,可以形成多个在岛状部分的平面区域上具有平面放射状的取向状态的液晶区域。借助于此,由于可以借助于各液晶区域在所有的方向上得到均一的视角特性,同时,由于液晶区域边界可以固定到相邻的岛状部分的边界区域上,故在面板斜视时可以得到良好的显示而不会产生污垢状的斑点。
此外,在本构成中,把反射显示区域上的取向控制装置形成得比透射显示区域上的取向控制装置小。借助于此可提高反射显示区域的开口率,可得到明亮的反射显示。在多间隙构造的点区域内,由于反射显示区域这一方形成得比透射显示区域液晶层厚薄,故由在岛状部分边端处产生的倾斜电场形成的取向限制力增大,同时,由设置在电极上的取向控制装置所产生的取向限制力也将增大。因此,即便是像本构成那样,把取向控制装置形成得小,也得到与透射显示区域同等的取向控制作用,可以得到效率良好地防止污垢状的斑点或印痕的高画质的反射显示。
其次,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是具备具有像素电极和沿该像素电极的边端部延伸的信号布线的元件基板;在一面侧具有对向电极的一对基板;在上述一对的元件和对向基板间挟持着的液晶层,在1个点区域内设置有进行透射显示的透射显示区域和进行反射显示的反射显示区域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液晶层,包括初始取向状态呈现垂直取向的液晶,在上述透射显示区域和反射显示区域中,被形成为不同的层厚,在上述反射显示区域中的上述像素电极与信号布线的距离,比上述透射显示区域中的上述距离短。
本构成,是在多间隙构造的半透射反射式垂直取向模式液晶显示装置中,规定像素电极和信号布线的配置的构成。液晶显示装置,为了向各个点区域的像素电极供给电压,具有已与各个像素电极电连起来的信号布线。此外,这些信号布线,归因于供往像素电极的电压而在周边产生倾斜电场,当该倾斜电场作用到显示区域的液晶上时,就存在着因产生取向紊乱而使显示品质降低的可能性。因此,像素电极和信号布线理想的是某种程度地离开间隔地配置。当两者距离加大时,显示就会因点区域的开口率降低而变暗。于是,在本构成中,在具备多间隙构造的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就作成为在液晶层厚度薄的反射显示区域中,利用由电极边端或取向控制装置所产生的限制力比透射显示区域大这种情况,在透射显示区域中把像素电极与信号布线之间的距离形成得比反射显示区域大。由于作成为这样的构成,故结果就变成为在可以把点区域的开口率降低抑制到最小限度,同时,在透射显示和反射显示这双方中都可以得到防止了污垢状的斑点或印痕的高品质的显示。
其次,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先前所说的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倘采用该构成,则可以提供具备可以进行用透射模式和反射模式这双方进行的显示,各个显示模式都可以得到宽视角,而且可以得到高对比度的显示的显示部分的电子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看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另外,在以下要参看的附图中,为了把叠层膜或构件作成为在图面上边可以识别的大小,都采用使每一个构件的比例适宜不同的办法进行显示。
(实施形态1)
图1是实施形态1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电路构成图,图2平面式地示出了同上的1个像素区域,图3的平面构成图(图a)和剖面构成图(图b)扩大示出了同上像素区域。在这些图中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是作为开关元件使用TFD(薄膜二极管)元件(二端型非线性元件)的有源矩阵方式的彩色液晶显示装置。此外,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初始取向呈现垂直取向的由介电各向异性为负的液晶构成的液晶层。
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如图1所示,具备扫描信号驱动电路110和数据信号驱动电路120。在液晶显示装置100中设置信号线,就是说,设置多条扫描线13和与这些扫描线13进行交叉的多条数据线9,扫描线13借助于扫描信号驱动电路110进行驱动,数据线9则借助于数据信号驱动电路120进行驱动。此外,在各个像素区域150中,在扫描线13和数据线9之间把TFD元件40和液晶显示要素160(液晶层)串联连接起来。另外,在图1中,虽然TFD元件40被连接到扫描线13一侧,液晶显示要素160被连接到数据线9一侧,但是,也可以反过来把TFD元件40连接到数据线9一侧,把液晶显示要素160连接到扫描线13一侧。
其次,根据图2,对在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所具备的电极的平面构造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矩阵状地配置通过TFD元件40连接到扫描线13上的俯视为矩形形状的像素电极31,与这些像素电极31在纸面垂直方向上对向地把共用电极9排列成俯视为长方形(条带状)。共用电极9形成图1所示的数据线,具有与扫描线13交叉的形状的条带形状。在本实施形态中,已形成了各个像素电极31的每一个区域都形成有1个点区域,变成为在矩阵状地配置的各个点区域的每一个区域上都可以进行显示的构造。
在这里TFD元件40,是连接扫描线13和像素电极31的开关元件。TFD元件40,具备包括例如以Ta为主成分的第1导电膜,和在第1导电膜的表面上形成,以Ta2O3为主成分的绝缘膜,和在绝缘膜的表面上形成,以Cr为主成分的第2导电膜的MIM构造。此外,TFD元件40的第1导电膜被连接到扫描线13上,第2导电膜则被连接到像素电极31上。
其次,根据图3对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像素构成进行说明。图3(a)是示出了液晶显示装置100的1个像素区域的平面构成图,图3(b)是沿着图3(a)的A-A’线的剖面构成图。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如图2所示,在被数据线9和扫描线13等围起来的区域内侧,具有其构成为具备像素电极31的点区域。在该点区域内,如图3(a)所示,与1个点区域相对应地形成3原色之内1色的滤色片,用3个点区域(D1、D2、D3)形成含有3色的滤色片22R、22G、22B的像素。
像素电极31如图3(a)所示,其构成为具有3个岛状部分31a~31c,和把邻接配置的岛状部分间电连起来的连结部分31d、31e。说得更详细点,形成俯视正八角形形状的岛状部分31a~31c,被排列在沿着点区域的边端延伸的扫描线13的延伸方向上,在岛状部分31a、31b间和岛状部分31b、31c间,设置有分别与扫描线13大体上平行地延伸的上述连结部分31d、31e。此外,已把岛状部分31a和TFD元件40电连起来。
岛状部分31a被配置在部分地设置在各个点区域内的反射膜20的形成区域内,剩下的岛状部分31b、31c,则配置在反射膜20的非形成区域内。
把配置在反射膜20的形成区域内的岛状部分31a(以及连结部分31d的一部分)的平面区域,当作本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反射显示区域R,把岛状部分31b、31c和连结部分31d的一部分和连结部分31e的平面区域当作透射显示区域T。
另一方面,如图3(b)所示,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在上基板(元件基板)25和与之对向配置的下基板(对向基板)10之间挟持有初始取向状态采取垂直取向的液晶,就是说由介电各向异性为负的液晶材料构成的液晶层50。在下基板10的外侧,设置有本身为透射显示用的光源的背光源(照明装置)15。
如上所述,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既是具备垂直取向型的液晶层50的垂直取向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又是使反射显示和透射显示成为可能的半透射反射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下基板10,在由石英、玻璃等透光性材料构成的基板主体10A的表面上中间存在着绝缘膜24地部分地形成由铝、银等反射率高的金属膜构成的反射膜20。在该反射膜20的形成区域上设置反射显示区域R。
在基板主体10A上边形成的绝缘膜24,在其表面上具备凹凸形状,反射膜20的表面与该凹凸形状相仿地具有凹凸部分。由于反射光可借助于这样的凹凸进行散射,故可以防止来自外部的映入,可以得到良好的观看性。
在点区域内的反射膜20上边,以及基板主体10A上边,跨越反射显示区域R和透射显示区域T地设置有红色的滤色片22R。如图3(a)所示,3色的滤色片22R(红)、22G(绿)、22B(蓝)平面性地排列,扫描线13与相邻的滤色片的边界区域平面性地重叠地进行延伸。
在滤色片22R上边,使得位于反射膜20的上方那样地选择性地形成绝缘膜26。借助于像这样地在点区域内部分地形成的绝缘膜26就可以使液晶层50的层厚在反射显示区域R和透射显示区域T内不相同。绝缘膜26,由例如膜厚0.5~2.5微米左右的丙烯酸类树脂等的有机材料膜构成,在反射显示区域R和透射显示区域T之间的边界附近,构成了由自身的膜厚连续地变化的倾斜面构成的边界台阶区域N。透射显示区域T的液晶层50的层厚。约为2~7微米左右,反射显示区域R的液晶层50的层厚,约为透射显示区域T的液晶层厚的一半左右。
如上所述,绝缘膜26是作为借助于自身的膜厚使反射显示区域R和透射显示区域T的液晶层50的层厚不同的液晶层厚调整层起作用的绝缘膜。此外,在本实施形态的情况下,绝缘膜26的上部的平坦面的边缘,和构成上基板25一侧的像素电极31的岛状部分31a的边缘大体上一致,用绝缘膜26形成的边界台阶区域N,配置在与岛状部分31a、31b间的连结部分31d在俯视时重叠的位置上。
此外,在含有绝缘膜26的表面的下基板10的表面上,形成由ITO等的透明导电材料构成的共用电极9。共用电极9形成在纸面垂直方向上延伸的俯视条带状,作为在该垂直方向上并行设置地多个点区域的共用的电极发挥作用。此外,在共用电极9上,形成有与各个点区域相对应地切掉其一部分的形状的开口部分9a~9c。开口部分9a~9c,如图3(a)所示,分别与像素电极31的岛状部分31a~31c相对应地设置,被配置在岛状部分31a~31c各自的平面区域的大体上的中央部分上。
另外,图示虽然省略了,但是,还把共用电极9覆盖起来地形成有聚酰亚胺等构成的垂直取向膜。该垂直取向膜,是使液晶分子对于膜面垂直地取向的取向膜,在本实施形态中,理想的是使用未施行摩擦等的取向处理的取向膜。
此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反射膜20,虽然作成为个别地设置共用电极9进行叠层的构成,但是,在反射显示区域R中,也可以把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反射膜用做共用电极的一部分。
其次,在上基板25一侧,在由玻璃或石英等的透光性材料构成的基板主体25A的液晶层50一侧,形成由ITO等的透明导电材料构成,具有图3(a)所示的平面形状的像素电极31,并设置与该像素电极31相对应地设置的TFD元件40,和扫描线13。此外,图示虽然省略了,但是,还把像素电极31覆盖起来地设置有由聚酰亚胺等构成的垂直取向膜。
在下基板10的外面一侧,从基板主体10A一侧设置把相位差板18和偏振片19叠层起来的圆偏振片,在上基板25的外面一侧,从基板主体25A一侧设置把相位差板16和偏振片17叠层起来的圆偏振片。就是说,在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中,可以采用使圆偏振对于液晶层50入射的办法进行显示,由于作成为这样的构成,故实质上可以提高点区域的开口率,因而可以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辉度,而不会就像使直线偏振光向液晶层50入射的情况下那样,因点区域内的透射率依赖于电压施加时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而变得不均一。
作为上述圆偏振片的构成,可以采用把偏振片与λ/4相位差板组合起来的圆偏振片,把偏振片与λ/2相位差板和λ/4相位差板组合起来的宽带圆偏振片,或把偏振片与λ/2相位差板和λ/4相位差板和负的C平板组合起来,具备视角补偿功能的圆偏振片。另外,所谓‘C平板’是在膜厚方向上具有光轴的相位差板。
在具备上述构成的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作成为用连结部分31d、31e把像素电极31为正八角形形状的岛状部分31a~31C电连起来的构成而且作成为与岛状部分31a~31c的每一者相对应地在共用电极9上设置开口部分9a~9c的构成,故可以正确地控制电场施加时的液晶分子的倾倒方向,可以进行视角特性优良的显示,以下对该取向控制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在共用电极9与像素电极31之间未施加电场的状态(未施加电压时)下,液晶层50的液晶分子对于基板面垂直地进行取向。此外,当给电极9、31加上电压时,配置在岛状部分31a的平面区域内的液晶分子,就借助于在岛状部分31a的边端部分上产生的倾斜电场,向在面方向上与该边端垂直的方向(岛状部分31a的面中心方向)倾倒,其周围的液晶分子为了与岛状部分31a边端部分上的取向状态匹配而向同一方向倾倒。其结果是,配置在岛状部分31a的平面区域上的液晶分子,在电场施加时朝向正八角形形状的岛状部分31a的中心地取向。
此外,在本实施形态的情况下,由于位于岛状部分31a的平面区域的大体上的中心地设置有平面圆形形状的开口部分9a,故即便是在共用电极9一侧,也会产生与上述岛状部分31a同样的取向控制作用,可以以开口部分9a为中心使液晶分子俯视放射状地取向。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中,借助于在电压施加时在岛状部分31a的周端部分和开口部分9a的周端部分中产生的倾斜电场,就可以形成在岛状部分31a的平面区域中液晶分子俯视放射状地取向的液晶区域。此外,在岛状部分31b、31c的平面区域中,借助于与岛状部分31a同样取向控制作用,也会产生俯视放射状的液晶区域。
借助于以上的作用,在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中,由于将变成为在电压施加时把具有俯视放射状的取向状态的液晶区域在点区域D1~D3上排列起来的构造,借助于每一个液晶区域对于全方位都可以得到均一的视角特性,同时,由于在上述液晶区域的中心部分上产生的向错已被固定到岛状部分31a~31c的位置上,故也不会产生在斜视面板时的粗糙的污垢状的斑点。因此,在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中,可以在极宽的视角范围内得到高品质的显示。
此外,如上所述,由于结果变成为可借助于岛状部分31a~31c的边端部分和与岛状部分31a~31c相对应地设置的共用电极9的开口部分9a~9c,控制各个岛状部分的形成区域中的液晶的取向状态,故在把要在点区域内形成的岛状部分31a~31c的平面面积形成得大的情况下,也可以良好地控制液晶的取向状态。具体地说,倘采用本实施形态,即便是假定形成了40~50微米φ左右的比较大的岛状部分31a~31c,也可以使取向稳定。
在本实施形态中,虽然把岛状部分31a~31c的平面形状作成为正八角形形状,但是,岛状部分31a~31c的平面形状并不限定于该形状,例如,圆形或椭圆形、多角形等的任何一者都可以应用。就是说,岛状部分31a~31c,只要是在其平面形状内可以形成在电压施加时采取大体上放射状的取向状态的液晶区域的形状,就可以没有问题地应用。
对于上述岛状部分31a~31c来说,理想的是把连结部分31d、31e形成得细。岛状部分31a~31c,由于具有借助于在这些的边端部分上产生的倾斜电场控制液晶分子的倾倒方向的功能,故为了得到该取向限制力,理想的是采用把连结部分31d、31e形成得细的办法加大包围岛状部分的面中心的边端的比率。此外,借助于该构成,还可以得到提高液晶的响应速度的效果。
在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中,由于可以借助于设置在反射显示区域R上的绝缘膜26把反射显示区域R中的液晶层50的层厚作成为透射显示区域T中的液晶层厚的一半左右,故可以使反射显示区域R中的液晶层的光程差和透射显示区域T中的液晶层的光程差大体上相等。借助于此,就可以使上述两区域中的电光特性一致,就可以提高显示对比度。
此外,由于采用上述多间隙构造,故在点区域内产生的边界台阶区域N,可以效果良好地控制反射显示区域R的岛状部分31a和透射显示区域T的岛状部分31b之间的区域上延伸的连结部品质的降低。就是说,如果在边界台阶区域N上形成了电极,由于可以使液晶分子对基板面倾斜取向,故在电压施加时将对液晶分子作用弱的取向限制力。如果无视该弱的取向限制力地设计像素构造,则存在着在液晶取向上产生紊乱的可能。先前介绍过的非专利文献1的Jisaki等人积极地利用该弱的取向限制力进行了取向控制。在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作成为使得极力除去要在边界台阶区域N上边配置的电极,以除掉该弱的取向限制力,反之,采用作成为使得由在岛状部分31a、31b的边缘处产生的倾斜电场形成的强的取向限制力变成为支配性的办法,在反射显示区域R和透射显示区域T这双方中都可以得到良好的显示。
如上所述,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借助于上基板25一侧的像素电极31的形状和在共用电极9上设置的开口部分9a~9c,正确地控制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的倾倒方向的构成,同时,由于可以效果良好地防止由归因于多间隙构造所产生的边界台阶区域N所产生的显示品质的降低,故结果变成为可以得到宽视角、高对比度的反射显示和透射显示而不会产生粗糙的污垢状的斑点、印痕等的显示品质上的问题。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虽然说明的是在各个点区域D1~D3中,把3个岛状部分31a~31c直线性地排列起来的构成,但是,在点步距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增加构成像素电极31的岛状部分的个数,在该情况下,在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要作成为使得借助于整数个的岛状部分分别构成反射显示区域和透射显示区域,在液晶层厚不同的区域的边界上形成的边界台阶区域N,配置在岛状部分之间。例如,若举出在点区域内排列6×2个(12个)的岛状部分的情况下的一个例子,则把6个岛状部分分配给反射显示区域,把剩下的6个岛状部分分配给透射显示区域。此外,要配置为使得要配置在上述反射显示区域上的岛状部分和要配置在上述透射显示区域上的岛状部分之间的区域与上述边界台阶区域N平面性地进行重叠。
此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作为取向控制装置,虽然作成为把大体上圆形形状的开口部分9a~9c设置在共用电极9上的构成,但是,作为该取向控制装置,也可以应用在共用电极9上形成了电介质突起的构成。在该情况下,尽管作用与开口部分9a~9c不同,但是也可以得到控制电压施加时的液晶分子的倾倒方向的效果。或者,也可以在点区域内使上述开口部分和电介质突起混合存在。一般地说,由于如果平面面积相同则电介质突起的取向限制力比开口部分大,故理想的是这样的构造:例如在液晶层厚度薄的反射显示区域R上设置开口部分,在液晶层厚度厚的透射显示区域T上设置电介质突起。此外,也可以在开口部分9a~9c的内侧设置电介质突起。
(实施形态2)
其次,参看附图对实施形态2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图4对于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示出了像素区域的平面构造,是相当于实施形态1的图3(a)的图。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200,是除去具备平面形状不同的像素电极32之外,还具备与图3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同样的构成的多间隙方式的半透射反射式垂直取向模式液晶显示装置。因此,在图4中,对于那些赋予了与图3所示的标号同一标号的部分,当作同样的构成构件而省略说明。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200中,在各个点区域D1~D3中设置有与图3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平面形状不同的像素电极32。
像素电极32,由ITO等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在点区域内具备排列在扫描线13的延伸方向上的俯视正八角形形状的岛状部分32a~32c,和为了把这些岛状部分32a~32c导电连接的在扫描线13的方向上延伸的连结部分32d、32e。各个连结部分32d、32e,把正八角形形状的岛状部分32a~32c的角部彼此间连接起来。此外,边界台阶区域N,被配置为与把配置在反射显示区域R上的岛状部分32a和配置在透射显示区域T上的岛状部分32b连接起来的连结部分32d平面性地进行重叠。
在具备上述构成的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200中,可以采用使连结部分32d、32e从岛状部分32a~32c的角部延伸出来把岛状部分间导电连接起来,同时,平面性地重叠配置连结部分32d和边界台阶区域N的办法,变成为可以抑制由面板组装时基板10、25的组偏移所产生的显示品质的降低,提高制造时的容易性的液晶显示装置。就是说,结果变成为在设计上把连结部分32d配置在边界台阶区域N上边,在像该设计那样地完成了面板组装的情况下,虽然就会变成为与先前的实施形态1同样的显示品质,但是,在面板组装工序中,例如,在图示左右方向上基板10和基板25之间的组位置偏移,岛状部分32a或32b的一部分与边界台阶区域N重叠起来的情况下,在液晶显示装置200中,由于正八角形形状的角部将与边界台阶区域N重叠,故与实施形态1的液晶显示装置100比,可把边界台阶区域N与岛状部分的重叠部分形成得窄,可以减小起因于边界台阶区域N的岛状部分32a、32b内的取向的紊乱。
再有,在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200中,在岛状部分32a~32c和连结部分32d、32e之间的连接区域中,即便是在产生了取向的紊乱、向错的情况下,也可以减小由该紊乱产生的对显示品质的影响。就是说,岛状部分32a、32b的连结部分32d一侧的边端,由于是朝向连结部分32d的顶端变窄的形状,故借助于电压施加时的倾斜电场的取向限制力,液晶分子从两侧朝向把上述角部和开口部分9a、9b连结起来的线倾倒地进行取向。因此,即便是假定在连结部分32d和岛状部分32a、32b之间的连接区域附近产生了上述向错,也可以借助于上述的取向作用使向错平稳地从岛状部分32a、32b向连结部分32d或开口部分9a、9b一侧移动,在岛状部分32a、32b中维持良好的取向。
在本实施形态中,虽然作成为使连结部分32d、32e从俯视多角形形状的岛状部分32a~32c的角部延伸出来的构成,但是,即便是在形成俯视多角形形状以外的任意的形状的岛状部分的情况下,只要预先在把岛状部分和连结部分连接起来的区域中,从岛状部分一侧朝向连结部分地大体上顶端狭窄状地形成电极,即便是假定在面板组装工序中产生了组偏移,也可以极力抑制岛状部分的平面区域与边界台阶区域N进行重叠,可以效果良好地抑制起因于边界台阶区域N的显示品质的降低。此外,即便是假设产生了向错的情况下,也可以借助于岛状部分的平面形状使向错向连结部分或开口部分移动,也可以减少对显示的影响。
(实施形态3)
其次,边参看附图边对实施形态3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图5对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300示出了像素区域的平面构造,相当于实施形态1的图3(a)。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300,是除去主要用于进行反射显示的反射膜的形成区域不同之外,具备与图3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同样的构成的多间隙方式的半透射反射式垂直取向模式液晶显示装置。因此,在图5中,对于那些赋予了与图3所示的标号同一标号的部分,当作同样的构成构件而省略说明。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300中,在各个点区域D1~D3中设置有与图3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平面形状不同的反射膜220。
反射膜220,由铝或银等金属膜构成,在构成像素电极31的岛状部分31a~31c和连结部分31d、31e之内,除去构成透射显示区域T的岛状部分31b、31c之外的点区域内设置。另外,为了便于观看图面,省略了与岛状部分31a重叠的位置的反射膜220的图示。如上所述,由于可以采用使反射膜在透射显示区域T的外侧的点区域上延伸的办法,使反射膜220作为遮光膜起作用,故可以得到可以提高透射显示的对比度的效果。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由于是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故在把无电压施加状态当作黑色显示(常态黑色)的情况下,在未设置把液晶层夹在中间对向的电极的区域中,由于将维持液晶分子对于基板垂直取向的状态而与电压施加状态无关,所以,严密地说,就不需要作为这样的遮光膜起作用的反射膜220。
但是,实际上在边界台阶区域N中,归因于液晶分子倾斜取向,或在岛状部分31a~31c边端部分处的倾斜电场或在未形成电极的区域上的电荷的积累,有时候液晶取向紊乱,产生光泄漏。于是,就像本实施形态那样,采用在非显示区域上预先设置好作为遮光膜起作用的反射膜220的办法,就可以遮挡住这些光泄漏,得到高对比度的透射显示。
另外,由于在岛状部分31a的平面区域(就是说反射显示区域R)以外的区域上未形成用来把凹凸形状赋予反射膜的绝缘膜24,故即便是假定在在岛状部分31a~31c以外的区域(非显示区域)上形成的反射膜220中外光被反射,由于该光不会向观察者一侧反射,故几乎不会对反射显示品质造成影响。
在本实施形态中,虽然在各个点区域D1~D3中都设置有滤色片22B、22G、22R,此外,在反射膜220的形成区域之内,在除去岛状部分31a的平面区域(就是说,点区域之内的非显示区域)上也可以重叠地形成该点区域的显示色之外的滤色片。倘作成为这样的构成,则入射到点区域D1~D3的非显示区域上的光将被重叠配置的滤色片吸收,同时,在被反射膜220反射后也将被吸收,故入射到该非显示区域上的光几乎不返回入射一侧,因而可以得到对比度更高的反射显示。此外,该滤色片的重叠配置,由于可以在每一个点区域上图形形成滤色片22R、22G、22B时比较容易地实现,故几乎不会产生工时增加等的制造工序上的缺憾。
此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在连结部分31d、31e的平面区域上虽然也设置有反射膜220,但是,也可以作成为对于连结部分31d、31e不设置反射膜220的构成。
但是,倘把连结部分31d作成为借助于反射膜220进行遮光的构成,则可以对起因于与边界台阶区域N重叠的连结部分31d中的取向紊乱的显示不合格部进行遮光,可得到高对比度的显示,同时,在反射膜220的图形化的容易性这一点上也是有利的。
(实施形态4)
其次,边参看附图边对实施形态4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图6对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示出了像素区域的平面构造,相当于实施形态1的图3(a)。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400,是除去具备平面形状不同的像素电极33之外,具备与图3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同样的构成的多间隙方式的半透射反射式垂直取向模式液晶显示装置。因此,在图6中,对于那些赋予了与图3所示的标号同一标号的部分,当作同样的构成构件而省略说明。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400中,在各个点区域D1~D3中设置有与图3所示的先前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平面形状不同的像素电极33。
像素电极33,由ITO等的透明导电材料构成,在点区域内具备排列在扫描线13的延伸方向上的俯视正八角形形状的岛状部分33a~33c,和为了把这些岛状部分33a~33c导电连接的在扫描线13的方向上延伸的连结部分31d、31e。各个连结部分31d、31e,采用把从正八角形形状的岛状部分33a~33c的彼此相邻的边端延伸出来的办法把岛状部分33a~33c连结起来,此外,边界台阶区域N,被配置为与把配置在反射显示区域R上的岛状部分33a和配置在透射显示区域T上的岛状部分33b连接起来的连结部分33d平面性地进行重叠。
此外,如图6所示,构成反射显示区域R的岛状部分33a,被形成为具有比被排列为构成透射显示区域T的岛状部分33b、33c更大的平面区域。此外,与岛状部分33a~33c相对应地在共用电极9一侧分别设置的开口部分9a~9c,被形成为具有同一平面形状和大小。
在半透射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中,由要装配的电子设备的用途等所要求的显示特性常常会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400所示,采用把反射显示区域R的岛状部分33a形成得相对地大的办法,就可以调整反射显示区域R与透射显示区域T的显示面积,进行反射显示区域与透射显示区域的显示特性的调整。
在反射显示区域R中,由于得益于多间隙构造而把液晶层50的层厚形成得相对地小,故岛状部分33a的边端部分所产生的取向限制力就变得比透射显示区域T的岛状部分33b、33c大。因此,即便是在把岛状部分33a的平面区域形成得比较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借助于由岛状部分边端产生的取向限制作用良好地控制液晶的取向状态,此外,由于液晶分子的响应也不比透射显示区域T慢,故可以得到不产生粗糙的污垢状的斑点或印痕的高画质的显示。
因此,倘采用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400,则可以不使显示质量下降地进行与用途相吻合的反射显示和透射显示之间的调整,可以广泛地用做种种的电子设备的显示部分。
(实施形态5)
其次,边参看附图边对实施形态5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图7对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示出了像素区域的平面构造,相当于实施形态1的图3(a)。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500,是除去主要在设置在每一个点区域上的滤色片的构成不同之外,具备与图3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同样的构成的多间隙方式的半透射反射式垂直取向模式液晶显示装置。因此,在图7中,对于那些赋予了与图3所示的标号同一标号的部分,当作同样的构成构件而省略说明。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500中,在各个点区域D1~D3中的每一者中都设置有与图3所示的先前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平面形状不同的滤色片222B、222G、222R。另外,为了便于观看图面,反射显示区域R(岛状部分31a的平面区域)的反射膜20和赋予该区域的反射膜20的凹凸形状,都省略了其图示。
滤色片222B、222G、222R分别具有配置在像素电极31的岛状部分31的平面区域内的开口区域22r、22g、22b。这些开口区域22r、22g、22b被配置在与设置在共用电极9上的开口部分9a...同心位置上。
倘采用具备上述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500,由于在反射显示区域R的一部分上设置未设置滤色片的区域(开口区域22r、22g、22b),故在可以实现与透射显示区域T之间的色度的调和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反射显示的亮度,可以进行在反射显示和透射显示这双方中都可获得辉度和色度的平衡的高画质的显示。
此外,如图7所示,开口区域22r、22g、22b的周端部分,被配置为从岛状部分31a的边端部分离开一个间隔,同时从边界台阶区域N也离开一个间隔。在岛状部分31a的边端部分和边界台阶区域N中,由于归因于电压施加时的倾斜电场等而易于产生取向紊乱,故采用在这些区域上,配置滤色片222B、222G、222R的办法,使得难于观看到起因于上述取向紊乱的显示对比度的降低或印痕,可以实现上述反射显示区域R的亮度提高而不会伴有实质上显示品质的降低。
此外,如图7所示,开口区域22r、22g、22b被形成在滤色片222R、222G、222B中的每一者中具有不同的平面区域。具体地说,与各个显示色的视觉灵敏度相对应地被形成为不同的大小,绿色的滤色片222G的开口区域22g被形成得最大,蓝色的滤色片222B的开口区域22b被形成得最小。如上所述,由于对每一种色都改变开口区域22r、22g、22b的大小,故可以与透射显示独立地而且容易地调整反射显示的色平衡,可以实现显示品质的进一步的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虽然把滤色片的开口区域22r、22g、22b作成为俯视圆形形状,但是,开口区域22r、22g、22b的平面形状,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既可以作成为在与开口部分9a重叠的区域上剩下滤色片的环状的开口区域,也可以形成为与岛状部分31a的外形形状一致的正八角形形状。
(实施形态6)
其次,边参看附图边对实施形态6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图8对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示出了像素区域的平面构造,相当于实施形态1的图3(a)。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600,是除去主要在设置在共用电极9上构成取向控制装置的开口部分的构成不同之外,具备与图3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同样的构成的多间隙方式的半透射反射式垂直取向模式液晶显示装置。因此,在图8中,对于那些赋予了与图3所示的标号同一标号的部分,当作同样的构成构件而省略说明。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600中,在共用电极9上形成有与图3所示的先前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大小不同的开口部分19a,这些开口部分19a、9b、9c,虽然在与岛状部分31a~31c的大体上的中心对应的位置上把共用电极9设置成圆形形状地切口,但是也可以在同上位置上设置由电介质材料构成的突起。
另外,构成像素电极31的岛状部分31a~31c的大小和形状,在反射显示区域R和透射显示区域T中是大体上同一的。
如在先前的实施形态4中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采用的是多间隙构造,反射显示区域R中的液晶层50的层厚,由于变成为比透射显示区域T中的层厚薄,故在反射显示区域R中由倾斜电场产生的液晶的取向限制力就变得比透射显示区域T大。因此,在设置在共用电极9一侧上的开口部分中,如果也是同一大小,则结果就变成为具有比设置在透射显示区域T上的开口部分9b、9c大的取向限制力。于是,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在反射显示区域R中设置比透射显示区域T的开口部分9b、9c小的开口部分19a,故就变成为在可以得到与透射显示区域T同等程度的取向限制力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反射显示区域R的开口率,得到明亮的反射显示。
另外,在不使用上述开口部分19a、9b、9c而代之以把先前的电介质突起用做取向控制装置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在该情况下,要把配置在反射显示区域R上的电介质突起的大小和/或高度形成为比透射显示区域T的电介质突起的大小和/或高度小。
(实施形态7)
其次,边参看附图边对实施形态7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图9对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示出了像素区域的平面构造,相当于实施形态1的图3(a)。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700,是除去具备平面形状不同的像素电极34之外,具备与图3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同样的构成的多间隙方式的半透射反射式垂直取向模式液晶显示装置。因此,在图9中,对于那些赋予了与图3所示的标号同一标号的部分,当作同样的构成构件而省略说明。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700中,在各个点区域D1~D3中设置有与图3所示的先前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平面形状不同的像素电极34。
像素电极34,由ITO等的透明导电材料构成,在点区域内具备排列在扫描线13的延伸方向上的俯视正八角形形状的岛状部分34a~34c,和为了把这些岛状部分34a~34c导电连接的在扫描线13的方向上延伸的连结部分31d、31e。各个连结部分31d、31e,采用把从正八角形形状的岛状部分34a~34c的彼此相邻的边端延伸出来的办法把岛状部分34a~34c连结起来,此外,边界台阶区域N,被配置为与把配置在反射显示区域R上的岛状部分34a和配置在透射显示区域T上的岛状部分34b连接起来的连结部分31d平面性地进行重叠。
此外,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700,其特征在于:沿着各个点区域D1~D3的长边端延伸的扫描线13,和岛状部分34a~34c之间的平面距离,在反射显示区域R和透射显示区域T中不同。就是说,反射显示区域R的岛状部分34a与扫描线13之间的距离dr比透射显示区域T的岛状部分34b、34c与扫描线13之间的距离dt短。
沿着点区域D1~D3的边端部分延伸的扫描线13(信号布线),取决于其电位,有时候会在附近产生倾斜电场,在垂直取向液晶的倾倒方向上产生紊乱。因此,上述像素电极34的岛状部分34a~34c,理想的是距离扫描线13某种程度地距离地配置。但是,当加大扫描线13和像素电极34之间的距离时,就要产生点区域D1~D3的开口率降低,显示变暗这样的缺憾。
于是,在本实施形态中,就如在先前的实施形态4中所述的那样,由于液晶层厚度厚的岛状部分边端部分处的取向限制力相对地减弱,故在易于受在扫描线13中产生的倾斜电场的影响的透射显示区域T中,就要加大岛状部分34b、34c和扫描线13之间的距离,反之,在液晶层厚度薄,在岛状部分34a的边端部分中产生的倾斜电场的取向限制力增强的反射显示区域R中,就要减小岛状部分34a与扫描线13之间的距离。
由于作成为这样的构成,故在可以在反射显示区域R和透射显示区域T这双方中使扫描线13与岛状部分之间的距离最佳化,可以抑制在扫描线13中产生的倾斜电场对显示的影响的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地确保点区域的开口率。因此,倘采用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700,则可以得到明亮而且不会产生污垢状的斑点或印痕的、高画质的显示。
在本实施形态中,虽然说明的是像素的开关元件是TFD元件的情况,但是,在把上述构成应用于作为像素开关元件具备TFT(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只要对于彼此交叉地延伸的扫描线和数据线这双方,把透射显示区域T的岛状部分34b、34c配置为从反射显示区域R的岛状部分34a离开间隔即可。
此外,在本实施形态中,虽然说明的是本身为用连结部分31d、31e把多个岛状部分34a~34c连结起来的平面形状的情况,但是,对于作为本实施形态的特征的像素电极与信号布线之间的配置关系来说,将会收到效果而与像素电极的形状无关。就是说,即便是在具备俯视大体上矩形形状的像素电极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采用使得透射显示区域T的像素电极与信号布线(扫描线13)之间的平面距离比反射显示区域R的像素电极和信号布线的距离大那样地变更像素电极的平面形状或信号布线的引绕的办法,也可以得到上述实施形态的作用效果,可以在反射显示区域和透射显示区域这双方中,得到不会产生由取向紊乱产生的污垢状的斑点或亮度的降低的、高画质的显示。
(实施形态8)
其次,边参看附图边对实施形态8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图10对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示出了像素区域的平面构造,相当于实施形态1的图3(a)。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800,是以对像素电极31的共用电极9和扫描线130的延伸方向,与图3所示的先前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不同这一点为特征的多间隙方式的半透射反射式垂直取向模式液晶显示装置。另外,在图10中,对于那些赋予了与图3所示的标号同一标号的部分,当作同样的构成构件而省略说明。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800的各个点区域D1~D3中设置有由排列在点区域的长边方向上的多个岛状部分31a~31c,和把它们连结起来的连结部分31d、31e构成的像素电极31,在各个像素电极31上,都连接有已与在点区域短边方向(图示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扫描线130连接起来的TFD元件40。此外,还俯视条带状地排列形成在点区域D1-D3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共用电极9。在共用电极9上,设置有开口部分9a~9c,各个开口部分9a~9c,分别配置在与像素电极31的各个岛状部分31a~31c的面中心对应的位置上。
在具备上述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800中,由于沿着点区域D1~D3的短边配置扫描线130,故可以使在扫描线130的附近产生的倾斜电场的区域,对于点区域D1~D3形成得窄。得益于此,即便是假定把扫描线130和与扫描线130相邻的岛状部分31a、31c之间的距离取得足够地宽,也可以在反射显示区域R和透射显示区域T这双方中得到高的开口率而不会使点区域D1~D3的开口率降低得那么多。因此,倘采用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800,则可以防止起因于由扫描线130产生的取向紊乱的污垢状的斑点或印痕,而且可以得到明亮的显示。
对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来说,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以上这些,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加以种种的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虽然作成为在下基板10一侧设置用来实现多间隙构造的绝缘膜26的构成,但是,也可以作成为在上基板25的液晶层50一侧设置绝缘膜26的构成,此外,也可以在下基板10与上基板25对向的位置上分别设置绝缘膜来调整反射显示区域的液晶层厚。
此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所应用的是把岛状部分31a~31c电连到上基板25一侧的像素电极31上的构成,但是,也可以把该构成应用于共用电极9。在该情况下,将变成为这样的构成:把彼此已电连起来的多个岛状部分设置在点区域内的共用电极上,同时,跨越点区域地把上述岛状部分彼此间电连起来。
在上述各个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可以使用已给液晶层50添加进手性试剂的垂直取向液晶。在该情况下,在在电压施加时岛状部分31a~31 c的平面区域中,分别形成液晶分子以开口部分9a~9c为中心的俯视旋涡状的放射状地取向的液晶区域。如上所述,采用形成液晶分子旋涡状取向的液晶区域的办法,使得即便是在对于液晶层50入射线性偏振光以进行显示的情况下,在点区域内也难于产生辉度的不均一,可以得到明亮的显示。
(电子设备)
图11的斜视图示出了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一个例子。该图所示的移动电话1300,把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用做小尺寸的显示部分1301,其构成为具备:多个操作按钮1302,受话口1303和送话口1304。
上述各个实施形态的显示装置,并不限于上述移动电话,可以满意地用做电子书籍、个人计算机、数字静物照相机、液晶电视、取景器型或监视器直视型的视频录象机、汽车导航装置、寻呼机、电子记事本、计算器、文字处理器、工作站、电视电话、POS终端、具备触摸面板的设备等的图象显示装置,在不论哪一种电子设备中,都是明亮、高对比度的,而且可以进行宽视角的透射/反射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