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18317A - 便携终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携终端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518317A CN1518317A CNA2004100029330A CN200410002933A CN1518317A CN 1518317 A CN1518317 A CN 1518317A CN A2004100029330 A CNA2004100029330 A CN A2004100029330A CN 200410002933 A CN200410002933 A CN 200410002933A CN 1518317 A CN1518317 A CN 151831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creen
- casing
- mentioned
- portable terminal
- terminal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8929 r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069 regene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25—Rotatable telephones, i.e. the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33—Including a rotatable display body par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41—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using relative motion of the body parts to change the operational status of the telephone set, e.g. switching on/off, answering incoming call
- H04M1/0243—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using relative motion of the body parts to change the operational status of the telephone set, e.g. switching on/off, answering incoming call using the relative angle between hou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便携终端装置,在该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中,至少具有显示单元11的第1机壳32与至少具有操作单元17的第2机壳34在显示单元朝向与操作单元相同方向的同时,由第1机壳覆盖第2机壳的操作单元而重叠的关闭状态下,沿着贯穿两个机壳由具有轴线的连接单元36连接相互的端部,该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具有控制装置62,该控制装置62进行选择,使得从关闭状态出发以轴线为中心沿着顺时针方向以及反时针方向的某一方向转动第1机壳成为打开状态,作为从关闭状态出发对于第2机壳顺时针转动第1机壳时在显示单元中显示的画面显示第1画面,作为在反时针转动第1机壳时在显示单元中显示的画面显示第2画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电话机或者PDA(个人数字助手)等便携终端装置,更详细地讲,涉及由连接成能够相互叠放在一起的多个机壳构成的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21521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2-141984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2-135380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平7-288860号公报
以往,作为能够折叠2个机壳的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图17所示那样的折叠型便携电话机2广为人知。该折叠型便携电话机2在一方机壳4的内侧面10上设置显示输出信息的LCD(液晶显示器)等的显示面12以及受话器13,在另一方机壳6的内侧面14上设置操作单元16以及送话器15。
在操作单元16上使得能够选择在显示面12上显示的项目那样,能够配置可以沿着上下左右的方向进行指示的十字键18,可以输入数字或者文字的数字键20,以及其它各种键。
这样的折叠型便携电话机2在利用其所具有的各种功能时,使得能够选择这些功能那样,在显示面12上显示图18所示的菜单选择画面22。
然而,在图17所示的折叠型便携电话机2中,具有当一方的机壳4与另一方的机壳6相互折叠成极其接近时,如果不打开到使得它们相互离开则不能够观看显示面12上显示的画面,在折叠的状态下即使把信息输出到显示面12上也不能够进行阅览的问题。
为了阅览这样的显示面12,就要打开折叠型便携电话机2的机壳4与机壳6,为了解决这种操作麻烦的问题,具有不仅在打开的情况下,即使在折叠了的状态或者与其相当的状态下,也使显示面12朝向外侧的装置。
作为这样的便携终端装置,例如有记载上述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以及专利文献3中的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这些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在打开了所连接的2个机壳的状态下,与图17所示的折叠型便携电话机2的姿态相同,设置在一方机壳上的显示面朝向外侧。
然而,记载在这些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3中的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与上述折叠型便携电话机2不同,由于成为用2个机壳的连接部分使一方的机壳能够旋转180度的同时折叠并叠放的构造,因此能够使显示面朝向外侧那样把2个机壳叠放在一起。
另外,作为其它以往的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有记载在上述专利文献4中的装置。该以往的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的设置了显示面的一方机壳与设置了操作单元的另一方机壳在使显示面与操作单元朝向相同的方向叠放的状态下,由沿着贯穿这两个机壳的方向设置的轴,连接相互机壳的端部。
发明的内容
但是,这种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虽然不打开2个机壳也能够观看显示面上显示的画面,然而在需要由操作单元进行的操作的情况下,其结果必须把两个机壳的一方转动180度,从关闭的状态成为打开的状态。
这时,虽然用于使从关闭状态成为打开状态的动作根据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的种类多少有些差异,但无论哪一种都是单一的动作,不能够进行其动作以外的复杂的动作。因而是为了成为打开的状态必须进行的动作,并且完全不能考虑添加其动作自身以外的某些功能,在这一点上,存在着不能够提高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的操作性的问题。
另外,反之在使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从打开状态成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也完全不能够考虑在该关关闭动作自身以外添加某些功能,在这一点上也存在着不能够提高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的操作性的问题。
因而本发明鉴于上述的问题点,提供通过在开闭动作中添加其关闭功能以外的功能,能够提高其操作性的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中的至少具有显示单元的第1机壳和至少具有操作单元的第2机壳在上述显示单元朝向与上述操作单元相同方向的同时,重叠成使得由第1机壳覆盖第2机壳的操作单元的关闭状态下,沿着贯穿两个机壳的方向由具有轴线的连接单元连接相互的两个端部,特征是具有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进行选择使得从上述关闭状态出发,以上述轴线为中心,使上述第1机壳对于上述第2机壳沿着顺时针方向以及反时针方向的某一方向转动成为打开状态,
在从上述的关闭状态出发使上述第1机壳对于上述第2机壳顺时针转动的情况下,作为在上述显示单元上显示的画面显示第1画面,在从上述的关闭状态出发使上述第1机壳对于上述第2机壳反时针转动的情况下,作为在上述显示单元上显示的画面显示第2画面。
如果依据这样的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则由于在使第1机壳对于第2机壳顺时针转动时在显示单元上显示的第1画面与在使第1机壳反时针转动时在显示单元上显示的第2画面成为相互不同的画面,因此能够在开闭动作中添加各种功能,从而能够提供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的操作性。
另外,由第1机壳和第2机壳的开闭动作进行的操作是与数字键或者十字键等的操作完全不同方法的操作,使用者能够明确地与数字键或者十字键等相区别进行操作,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的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折叠型便携电话机30的关闭状态的正面图。
图2是图1中的折叠型便携电话机30的左侧图。
图3是示出图1中的折叠型便携电话机30的打开状态的正面图。
图4是图3中的折叠型便携电话机30的背面图。
图5是示出图1中的折叠型便携电话机30的三方向控制杆44的部分放大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折叠型便携电话机30的电路的框图。
图7示出折叠型便携电话机30的第1机壳32对于第2机壳34的转动状态及其各位置。
图8示出第1实施例中的关闭状态时在显示面12中显示的接收等待画面80,在打开状态时显示的地址簿画面82以及菜单选择画面84。
图9示出第2实施例中的关闭状态时在显示面12中显示的接收等待画面86,打开状态时显示的地址簿画面82以及电子邮件菜单画面90。
图10示出第3实施例中的关闭状态时在显示面12中显示的地址簿画面92,打开状态时显示的正在呼叫画面94以及邮件生成画面96。
图11示出第4实施例中的关闭状态时在显示面12中显示的地址簿画面92,打开状态时显示的正在呼叫画面94以及邮件接收箱画面102。
图12示出第5实施例中的关闭状态时在显示面12上显示的邮件接收箱画面104,打开状态时显示的正在呼叫画面106以及邮件生成画面108。
图13示出第6实施例中的关闭状态时在显示面12中显示的邮件接收箱画面110,打开状态时显示的正在呼叫画面106以及媒体播放器画面114。
图14示出第7实施例中的关闭状态时在显示面12中显示的来电历史记录画面116,打开状态时显示的正在呼叫画面106以及邮件生成画面108。
图15示出第8实施例中的关闭状态时在显示面12中显示的图像再生画面122,打开状态时显示的图像编辑画面124以及邮件生成画面126。
图16示出第9实施例中的打开状态时在显示面12中显示的邮件生成画面128,关闭状态时显示的照相机摄影画面130以及GPS画面132。
图17是示出以往的折叠型便携电话机2的斜视图。
图18示出在显示面12中显示的选择画面2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的实施形态。
图1至图16是为了说明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折叠型便携电话机30(相当于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而参照的图。在这些图中所示的折叠型便携电话机30在与上述以往的折叠型便携电话机2相同的部分上标注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省略对于与以往相同结构的重复说明。
该折叠型便携电话机30如图1以及图2所示,由第1机壳32和第2机壳34构成,沿着贯穿第1机壳32与第2机壳34的方向,由具有轴线的连接单元36连接相互的端部。
折叠型便携电话机30在第1机壳32的与第2机壳34相反一侧的面上设置显示单元11,使得即使在把第1机壳32与第2机壳34叠放在一起的状态下也能够从外侧观看显示面12。
在第2机壳34上设置相当于以往的折叠型便携电话机2的操作单元16的主操作单元17,进而,在第1机壳32以及第2机壳34的各个侧面38、40上,设置作为辅助操作单元的侧键42和三方向控制杆44,使得即使在关闭了第1机壳32与第2机壳34的状态下也能够进行操作。
另外,在第1机壳32的配置了显示单元11的面上,在与连接部分36相反一侧的端部设置着受话器13,在第2机壳34的配置了主操作单元17的面上,在与连接部分36相反一侧的端部设置着送话器15。
折叠型便携电话机30从第1机壳32与第2机壳34重叠的状态出发,以连接部分36的杆为中心,通过把第1机壳32沿着顺时针方向(图1的箭头a方向)转动180度,如图3所示,能够成为可以从外侧看到设置在第2机壳34上的主操作单元17的打开了折叠型便携电话机30的状态。
另外,如图1所示,通过把第1机壳32沿着反时针方向(箭头b方向)转动180度,如图3所示,也能够成为可以从外侧看到设置在第2机壳34上的主操作单元17的打开状态。
由于无论在顺时针方向还是反时针方向的任一方向,显示面12都在朝向与主操作单元17大致相同方向的状态下转动,因此在打开的状态下当然也能够从外侧看到显示面12。
另外,在本发明中,把图1以及图2所示的状态称为「重叠状态」或者「关闭状态」,把图3以及图4所示的状态称为「打开状态」。而且,把从「关闭状态」成为「打开状态」称为「打开动作」,把从「打开状态」成为「关闭状态」称为「关闭动作」。
其次,说明主操作单元17,侧键42以及三方向控制杆44等。折叠型便携电话机30如图3所示,第1机壳32和第2机壳34在打开状态下,能够操作第2机壳34的主操作单元17的十字键18以及数字键20。这时为了防止误动作,进行控制使得在关闭状态下使用侧键42以及三方向控制杆44进行的操作无效。
另外,折叠型便携电话机30如图4所示,在其背面具备照相机46,镜头48以及录音用麦克风50,其中的照相机46以及录音用麦克风50在关闭状态或者打开状态的任一种状态下都能够动作。
另外,在关闭状态下使用的三方向控制杆44如图5所示,能够沿着上方向(箭头c方向)以及下方向(箭头d方向)倾斜,进而,还能够压向机壳内方向(箭头e方向)。
而且,在关闭状态的等待状态下,在显示面12上显示图18所示的菜单选择画面22等的情况下,通过把三方向控制杆44沿着图中的箭头c方向或者箭头d方向转动选择项目,接着通过压向机壳内方向(箭头e方向)决定选择的项目,并且使该项目起动。
另外,图1至图4所示的侧键42能够进行压向第1机壳32内的操作,由三方向控制杆44压向机壳内方向的操作进行的项目决定通过侧键42的操作清除,使得返回到前一个显示画面。
图6是示出折叠型便携电话机30的电路的框图。转动检测单元64如图7所示,根据第1机壳32的状态,检测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检测从关闭状态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90度的状态(图7中的B1状态),以及从关闭状态沿着反时针方向转动90度的状态(图7中的B2状态),向CPU单元62(控制单元)输出其含义的信号。作为这样的转动检测单元64,能够使用体电阻或机械开关,或者传感器等。
CPU单元62接受来自转动检测单元64的信号,进行关于折叠型便携电话机30是处于关闭状态还是打开状态,或者关于第1机壳32的转动方向的判断。
例如,当折叠型便携电话机30处于关闭状态时,在使用者顺时针进行了打开动作的情况下,由于根据该动作,转动检测单元64按照关闭状态、B1状态、打开状态的顺序检测第1机壳32的状态,向CPU单元62输出其含义的信号,因此CPU单元62根据该信号,能够判断为从关闭状态顺时针转动成为打开状态。
另外,在使用者反时针进行打开动作,转动检测单元64按照关闭状态、B2状态、打开状态的顺序检测了第1机壳32的状态的情况下,输入了其含义的信号的CPU单元62能够判断为从关闭状态反时间转动成为打开状态。
同样,当折叠型便携电话机30处于打开状态时,在使用者顺时针或者反时针进行动作,转动检测单元64按照打开状态、B2状态、关闭状态的顺序或者打开状态、B1状态、关闭状态的顺序检测第1机壳32的状态的情况下,CPU单元62能够判断为从打开状态顺时针或者反时针转动成为关闭状态。
另外,CPU单元62除去这样的第1机壳32的状态或者转动方向的判断以外,还控制主操作单元17,作为辅助操作单元的侧键42以及三方向控制杆44,ROM66,RAM68,以及与天线单元72连接的无线单元70等,执行各种功能。
另外,在ROM66中,保存着根据CPU单元62关于第1机壳32的状态或者转动方向的判断起动的应用(软件),以及其它的应用,在RAM68中,保存着关于第1机壳32是处于关闭状态还是处于打开状态的信息。另外,无线单元70和天线单元72在与无线基站进行无线收发时使用。
其次,说明折叠型便携电话机30的动作。图8至图16是根据折叠型便携电话机30的动作,使用在显示面板12上显示的各种画面80至132说明各种实施例的说明图。
首先,根据图8,说明在从关闭状态下显示接收等待画面80的状态出发,顺时针进行打开动作要显示地址簿画面82的情况下,以及反时针进行打开动作要显示菜单选择画面84的情况下的折叠型便携电话机30的
第1实施例。
在关闭状态时,在保持不操作折叠型便携电话机30的状态并且经过了一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在显示面12中显示接收等待画面80。而且,在接收等待画面80的下半部分80a中显示表示以下含义的指南,即使得使用者知道如果顺时针进行打开动作则在显示面12中显示地址簿画面82,如果反时针进行打开动作则显示菜单选择画面84。
从该状态出发,在使用者顺时针进行了打开动作的情况下,转动检测单元64检测出该动作,把其信号输出到CPU单元62(参照图6)。CPU单元62根据该信号判断为从关闭状态顺时针转动成为打开状态,同时,在关闭状态下当显示接收等待画面80时这样顺时针转动成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从ROM66读出设定成起动的应用。
在ROM66中,由于在顺时针转动成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设定为起动地址簿的应用,因此根据该设定,CPU单元62起动地址簿的应用,如图8所示,在显示面12中显示地址簿画面82。
另外,在关闭状态时,从在显示面12中显示接收等待画面80的状态出发,使用者反时针进行打开动作使电话30成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转动检测单元64检测出该动作,向CPU单元62输出其信号(参照图6)。CPU单元62根据该信号判断为从关闭状态反时针转动成为打开状态,同时,在关闭状态下当显示接收等待画面80时这样反时针转动成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从ROM66读出设定为起动的应用。
在ROM66中,由于在反时针转动成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设定为显示图8所示的菜单选择画面84,因此根据该设定,CPU单元62在显示面12中显示菜单选择画面84。
另外,作为与图8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第2实施例,如图9所示,第2个例子在以下的方面与第1个例子不同。也可以从关闭状态下显示接收等待画面86的状态出发,在反时针进行使电话30打开的动作,成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起动邮件的应用,显示电子邮件的菜单画面90。
另外,在这样起动的应用是不同应用的情况下,当然需要使接收等待画面86的下半部分86a的指南显示成为与图8所示的等待画面80的下半部分80a的指南显示不同的显示。
其次,根据图10,说明从关闭状态下在显示面12显示的地址簿画面92中选择了特定的人名以后,顺时针进行打开动作要进行自动呼叫的情况下,以及反时针进行打开动作要显示邮件生成画面96的情况下的折叠型便携电话机30的第3实施例。
在关闭状态下,使用者操作侧键42以及三方向控制杆44,操作成要在显示面12中显示地址簿画面92。这时,在地址簿画面92的下半部分92a中显示以下含义的指南,即使得使用者知道在选择了特定的人名以后顺时针进行了打开动作的情况下进行用于通话的自动呼叫,或者在反时针进行了打开动作的情况下显示邮件生成画面96。
从该状态出发,在使用者选择了「山田太郎」这样的人名,顺时针进行打开动作,成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转动检测单元64检测出该动作,把其信号输出到CPU单元62(参照图6)。CPU单元62根据该信号判断为从关闭状态顺时针转动成为打开状态,同时,从ROM66读出在关闭状态下当显示地址簿画面92时这样顺时针转动成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设定为起动的应用。
在ROM66中,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设定成起动对于在地址簿画面92中选择了的人自动呼叫的自动呼叫应用,因此根据该设定,CPU单元62读出所保存的「山田太郎」这样的人名的电话号码,通过拨号在无线单元70中进行自动呼叫的动作。而且,在显示面12上显示正在呼叫等待画面94。
另外,在关闭状态时,在使用者选择地址簿画面92的「山田太郎」,顺时针进行了将电话30打开的动作的情况下,转动检测单元64以及CPU单元62通过进行与顺时针进行开闭动作使电话30成为打开状态时相同的动作,起动邮件的应用,在显示面12上显示邮件生成画面96。而且,使其收件人地址自动地成为在地址簿画面92中选择了的「山田太郎」。
另外,作为与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第4实施例,如图11所示,也可以在关闭状态下从地址簿画面92选择了特定的人名以后,反时针进行了打开动作的情况下,显示邮件应用的邮件接收箱画面102,从中检索显示来自在地址簿画面92中选择了的人名的接收邮件的标题等。
图8至图11所示的实施例示出了通过在关闭状态下第1机壳32对于第2机壳34沿着顺时针方向或者反时针方向转动,进行打开动作,从在关闭状态下动作的应用或者画面,使不同的应用或者画面起动的具体例子。折叠型便携电话机30不限定于在这些具体例子中所示的应用或者画面,还能够对于各种情况起动。
例如,图12所示的第5实施例是从关闭状态下在显示面12中显示邮件接收箱画面104的状态出发,在沿着顺时针方向进行打开动作,成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起动自动呼叫的应用,向接收邮件的发信者自动呼叫的同时显示正在呼叫等待画面106,在沿着反时针方向进行打开电话30的动作,成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起动邮件应用,显示接收邮件的发信者签名的邮件生成画面108。
另外,作为与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第6实施例,如图13所示,也可以从在关闭状态下显示邮件接收箱画面110的状态出发,在反时针进行打开电话30的动作,成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起动媒体播放器的应用,再生添加在接收邮件中的音乐的同时显示媒体播放器画面114,另外,在电话30从显示面12显示在关闭状态的邮件接收箱画面110的状态被转换到处于打开的状态时,自动正在呼叫的申请被启动来向接收邮件的发送者发出呼叫,在正在呼叫期间,显示一个呼叫等待画面106。
图14所示的第7实施例是从关闭状态下在显示面12中显示来电历史记录画面116的状态出发,在沿着顺时针方向进行打开动作,成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起动自动呼叫的应用,向在来电历史记录中记录的呼叫者自动呼叫的同时显示正在呼叫画面106,在沿着反时针方向进行打开动作,成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起动邮件的应用,显示接收邮件的发信者签名的邮件生成画面108。
图15所示的第8实施例是从关闭状态下在显示画面12中显示图像再生画面122的状态出发,在沿着顺时针方向进行打开动作,成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显示能够进行添加注释等的编辑作业的图像编辑画面124,在沿着反时针方向进行打开动作,成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起动邮件的应用,显示与自动添加了图像的邮件有关的邮件生成画面126。
如图12至图15所示,为了使得使用者了解通过从关闭状态出发第1机壳32沿着顺时针方向或者反时针方向进行打开动作,成为打开状态,能够起动各种应用或画面,在图12至图15中的邮件接收箱画面104,邮件接收箱画面110,来电历史记录画面116,图像再生画面122的下半部分104a,1010a,116a,122a中显示与通过打开动作起动的应用或画面相对应的指南。
另外,在图8至图15中,说明了从关闭状态出发进行打开动作时的具体例子,而折叠型便携电话机30在从打开状态进行了关闭动作的情况下,也能够自动地起动在ROM66中设定的应用。
例如,如图16所示的第9实施例那样,能够从打开状态下显示邮件生成画面128的状态出发,顺时针进行电话30的关闭动作,成为关闭状态,显示照相机的摄影功能被启动,使得例如摄像画面130的图象可以被显示。另外,反时针使电话30进行关闭动作,成为关闭状态,显示GPS(定位)画面132。
这种情况下,在邮件生成画面128的下半部分128a中,当然也显示指南,使得能够知道如果顺时针进行关闭动作则起动照相机功能,或者如果反时针进行关闭动作则起动GPS功能。
另外,图8至图16所示的各种画面80至132由于在电话30从关闭状态成为打开状态时或者电话30从打开状态成为关闭状态时,显示面12的画面的朝向上下相反,因此这时当然也可以翻转180度进行显示。
另外,在各实施例中说明的符号80至132的各种等待画面,地址簿画面,菜单选择画面,电子邮件菜单画面,正在呼叫画面,邮件生成画面,邮件接收箱画面,媒体播放器画面,来电历史记录画面,图像再生画面,图像编辑画面,照相机摄影画面以及GPS画面只要是同等的画面即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名称,另外,画面的图案也不限定于图示的形式。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示出了由2个机壳构成的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而本发明在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由3个以上机壳构成的情况下,根据同样的技术思想当然也能够适用。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说明了便携电话机,而本发明同样也能够适用在PDA等其它类型的便携终端装置中。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如果依据本发明的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则由于能够使得在对于第2机壳顺时针转动第1机壳时在显示单元中显示的第1画面与反时针转动第1机壳时在显示单元中显示的第2画面成为相互不同的画面,因此能够在开闭动作中添加各种功能,从而能够提高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的操作性。
为此,由于仅是第1机壳与第2机壳的开闭动作就能够进行应用或者画面的选择以及起动,因此能够提高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的操作性,能够简化用于起动所希望的应用或者画面的操作,从而十分便利。
另外,由第1机壳与第2机壳的开闭动作进行的操作是与数字键或者十字键等的操作完全不同方法的操作,使用者能够明确地与数字键或者十字键等相区别进行操作,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的操作性。
Claims (19)
1.一种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该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包括:
第1机壳和第2机壳,第2机壳的状态处于使上述第1机壳和第2机壳互相重叠,
一个连接单元,该连接单元将上述第1机壳和第2机壳在它们的端部互相连接,使得第1机壳和第2机壳相对地绕着在穿过上述第1机壳和第2机壳的方向上设置的杆,
在第2机壳的一个表面上提供的操作单元,该操作单元面对第1机壳,
在上述第1机壳的与面对上述第2机壳的第2侧相对的第1侧的表面上设置的显示单元;
控制上述显示单元的控制单元;
其中,上述便携终端装置处于上述第1机壳与上述第2机壳互相重叠的任意的关闭状态和上述操作单元通过上述第1机壳从上述关闭状态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来被暴露在外面的打开状态,
在从上述的关闭状态出发使上述第1机壳相对于上述第2机壳顺时针转动的情况下,上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在上述显示单元中显示第1画面,在从上述的关闭状态出发使上述第1机壳相对于上述第2机壳反时针转动的情况下,上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在上述显示单元中显示第2画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得上述第1画面与上述第2画面成为与相互不同的应用有关的画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关闭状态时,上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在上述显示单元中显示等待画面,
上述打开状态时,上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上述第1画面以及上述第2画面中的一方成为地址簿画面,另一方成为菜单选择画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关闭状态时,上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在上述显示单元中显示地址簿画面,
在上述打开状态时,上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上述第1画面以及上述第2画面中的一方成为正在呼叫画面,另一方成为邮件生成画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关闭状态时,上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 在上述显示单元中显示地址簿画面,
在上述打开状态时,上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上述第1画面以及上述第2画面中的一方成为正在呼叫画面,另一方成为邮件接收箱画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关闭状态时,上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在上述显示单元中显示邮件接收箱画面,
在上述打开状态时,上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上述第1画面以及上述第2画面中的一方成为正在呼叫画面,另一方成为邮件生成画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关闭状态时,上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在上述显示单元中显示来电历史记录画面,
在上述打开状态时,上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上述第1画面以及上述第2画面中的一方成为正在呼叫画面,另一方成为邮件生成画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关闭状态时,上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在上述显示单元中显示再生图像的图像再生画面,
在上述打开状态时,上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上述第1画面以及上述第2画面中的一方成为图像编辑画面,另一方成为与自动添加了图像的邮件有关的邮件生成画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便携终端是移动电话。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便携终端是个人数字助理。
11.一种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该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包括:
第1机壳和第2机壳,第2机壳的状态处于使上述第1机壳和第2机壳互相重叠,
一个连接单元,该连接单元将上述第1机壳和第2机壳在它们的端部互相连接,使得第1机壳和第2机壳相对地绕着在穿过上述第1机壳和第2机壳的方向上设置的杆,
在第2机壳的一个表面上提供的操作单元,该操作单元面对第1机壳,
在上述第1机壳的与面对上述第2机壳的第2侧相对的第1侧的表面上设置的显示单元;
控制上述显示单元的控制单元;
存储单元,在该存储单元中存储了多个应用,
其中,上述便携终端装置处于上述第1机壳与上述第2机壳互相重叠的任意的关闭状态和上述操作单元通过上述第1机壳从上述关闭状态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来被暴露在外面的打开状态,
在从上述的关闭状态出发使上述第1机壳相对于上述第2机壳顺时针转动的情况下,上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在上述显示单元中通过从上述存储单元读出第1应用的数据来启动第1应用并且进行控制来在上述显示单元中显示对应于第1应用的第1画面,在从上述的关闭状态出发使上述第1机壳相对于上述第2机壳反时针转动的情况下,上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在上述显示单元中通过从上述存储单元读出第2应用的数据来启动第2应用并且进行控制来在上述显示单元中显示对应于第2应用的第2画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上述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被从在上述显示单元中显示等待画面的上述关闭状态转换到上述打开状态时,上述第1画面以及上述第2画面中的一方成为地址簿画面,另一方成为菜单选择画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上述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被从在上述显示单元中显示地址簿画面的上述关闭状态转换到上述打开状态时,使上述第1画面以及上述第2画面中的一方成为正在呼叫画面,另一方成为邮件生成画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上述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被从在上述显示单元的关闭状态中显示地址簿画面的上述关闭状态转换到上述打开状态时,使上述第1画面以及上述第2画面中的一方成为正在呼叫画面,另一方成为邮件接收箱画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上述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被从在上述显示单元中显示邮件接收箱画面的上述关闭状态转换到上述打开状态时,上述第1画面以及上述第2画面中的一方成为正在呼叫画面,另一方成为邮件生成画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上述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被从在上述显示单元中显示来电历史记录画面的上述关闭状态转换到上述打开状态时,使上述第1画面以及上述第2画面中的一方成为正在呼叫画面,另一方成为邮件生成画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上述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被从在上述显示单元中显示再生图像的图像再生画面的上述关闭状态转换到上述打开状态时,上述第1画面以及上述第2画面中的一方成为图像编辑画面,另一方成为与自动添加了图像的邮件有关的邮件生成画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便携终端是移动电话。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型便携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便携终端是个人数字助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3012405A JP4402355B2 (ja) | 2003-01-21 | 2003-01-21 | 重ね型携帯端末装置 |
JP2003012405 | 2003-01-21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18317A true CN1518317A (zh) | 2004-08-04 |
Family
ID=32901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4100029330A Pending CN1518317A (zh) | 2003-01-21 | 2004-01-20 | 便携终端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409059B2 (zh) |
JP (1) | JP4402355B2 (zh) |
KR (1) | KR100682159B1 (zh) |
CN (1) | CN1518317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64376B (zh) * | 2005-11-07 | 2011-05-18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移动终端和改变其模式的方法 |
CN104898966A (zh) * | 2014-03-07 | 2015-09-09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触控电子设备和触控装置 |
CN107566593A (zh) * | 2016-06-30 | 2018-01-09 | 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联系人头像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010975B2 (ja) | 2003-04-07 | 2007-11-21 | ソニー・エリクソン・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携帯通信端末装置 |
JP4552699B2 (ja) * | 2004-04-05 | 2010-09-29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動画撮影装置、動画撮影制御方法、及び、動画撮影制御プログラム |
JP3925519B2 (ja) * | 2004-08-02 | 2007-06-06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折畳回動式携帯端末装置 |
JP4365290B2 (ja) | 2004-08-31 | 2009-11-18 | ソフトバンクモバイル株式会社 | 携帯電話機 |
JP4498115B2 (ja) * | 2004-12-09 | 2010-07-07 | 株式会社東芝 | 携帯端末装置 |
KR100677471B1 (ko) * | 2005-07-05 | 2007-02-0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멀티미디어 단말기의 메뉴 자동 전환 장치 및 방법 |
US20070072654A1 (en) * | 2005-09-27 | 2007-03-29 | Cosgrove Steven J | Multi speaker two part electronics device |
EP1783985B1 (en) * | 2005-11-07 | 2012-03-07 | LG Electronics Inc. |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hanging screen mode thereof |
EP1954011B1 (en) * | 2005-11-22 | 2012-10-03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Mobile telephone for receiving television images |
KR101181766B1 (ko) * | 2005-12-23 | 2012-09-1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단말기에서의 메뉴 표시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구현하기 위한 이동통신 단말기 |
JP4796397B2 (ja) * | 2006-01-27 | 2011-10-19 | 富士通東芝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携帯端末 |
JP4975330B2 (ja) * | 2006-01-30 | 2012-07-11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携帯電話機、及び文字サイズ変更方法 |
US8243021B2 (en) * | 2006-03-31 | 2012-08-14 | Intel Corporation | Slide and rotate display configurations for a handheld computing device |
US20080001915A1 (en) * | 2006-06-30 | 2008-01-03 | Nokia Corporation | Input device of mobile devices |
USD558756S1 (en) | 2007-01-05 | 2008-01-01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USD580387S1 (en) | 2007-01-05 | 2008-11-11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USD558757S1 (en) * | 2007-01-05 | 2008-01-01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USD558758S1 (en) * | 2007-01-05 | 2008-01-01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JP4709719B2 (ja) | 2006-09-22 | 2011-06-22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 |
JP5176300B2 (ja) | 2006-09-22 | 2013-04-03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
JP4745952B2 (ja) * | 2006-12-14 | 2011-08-10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回動式携帯情報端末 |
CN100574336C (zh) * | 2006-12-21 | 2009-12-23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移动式通讯装置 |
US7889139B2 (en) | 2007-06-21 | 2011-02-15 | Apple Inc. |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able grounding |
USD898736S1 (en) | 2007-01-05 | 2020-10-13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USD562285S1 (en) * | 2007-01-16 | 2008-02-19 | Lg Electronics Inc. | Mobile phone |
JP4297508B2 (ja) | 2007-05-17 | 2009-07-15 | 株式会社カシオ日立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 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の処理プログラム |
USD602014S1 (en) | 2007-08-31 | 2009-10-13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USD602486S1 (en) | 2007-08-31 | 2009-10-20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USD604297S1 (en) | 2007-09-05 | 2009-11-17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USD957385S1 (en) | 2007-08-31 | 2022-07-12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JP5240823B2 (ja) * | 2008-01-17 | 2013-07-17 |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携帯端末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CA126550S (en) * | 2008-02-08 | 2009-05-01 | Toshiba Kk | Portabile information terminal |
CA126548S (en) * | 2008-02-08 | 2009-05-01 | Toshiba Kk | Portable information terminal |
USD1033379S1 (en) | 2008-04-07 | 2024-07-02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USD615083S1 (en) | 2008-04-07 | 2010-05-04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USD602016S1 (en) | 2008-04-07 | 2009-10-13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USD602015S1 (en) | 2008-04-07 | 2009-10-13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USD602017S1 (en) | 2008-09-05 | 2009-10-13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KR101474022B1 (ko) * | 2008-10-27 | 2014-12-2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단말에서 표시부의 축 변화에 따라 어플리케이션을 자동으로 실행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그 이동 통신 단말 |
USD682262S1 (en) | 2010-07-08 | 2013-05-14 | Apple Inc. | Portable display device with animate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D642563S1 (en) | 2010-08-16 | 2011-08-02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USD676858S1 (en) | 2010-09-01 | 2013-02-26 | Apple Inc. |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D680109S1 (en) | 2010-09-01 | 2013-04-16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D920334S1 (en) | 2011-02-04 | 2021-05-25 | Apple Inc. | Front cover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
USD1001134S1 (en) | 2011-02-18 | 2023-10-10 | Apple Inc. | Display for a portable display device |
US20140111425A1 (en) * | 2011-06-10 | 2014-04-24 |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 Portable terminal,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
AU345903S (en) | 2012-03-05 | 2012-12-05 | Apple Inc | Display screen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
CN102662474B (zh) | 2012-04-17 | 2015-12-02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控制终端的方法、装置和终端 |
USD718753S1 (en) | 2012-09-10 | 2014-12-02 | Apple Inc. | Component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
USD732539S1 (en) | 2012-05-29 | 2015-06-23 | Apple Inc. | Enclosure for communications device |
USD684571S1 (en) | 2012-09-07 | 2013-06-18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USD707223S1 (en) | 2012-05-29 | 2014-06-17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TWD174731S (zh) | 2012-09-07 | 2016-04-01 | 蘋果公司 | 用於電子裝置之顯示面板 |
USD681032S1 (en) | 2012-09-11 | 2013-04-30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USD717800S1 (en) | 2012-10-17 | 2014-11-18 | Apple Inc. | Housing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
US8976202B2 (en) | 2013-01-28 | 2015-03-10 | Dave CAISSY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display of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
USD737833S1 (en) * | 2013-06-09 | 2015-09-01 | Apple Inc. |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D737847S1 (en) * | 2013-06-10 | 2015-09-01 | Apple Inc. |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D845294S1 (en) | 2014-05-05 | 2019-04-09 | Apple Inc. | Housing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urface ornamentation |
USD769892S1 (en) | 2014-05-30 | 2016-10-25 | Apple Inc. |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D771112S1 (en) | 2014-06-01 | 2016-11-08 | Apple Inc. |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TWD178887S (zh) | 2014-09-01 | 2016-10-11 | 蘋果公司 | 顯示螢幕之圖形使用者介面之部分 |
USD762671S1 (en) | 2015-03-06 | 2016-08-02 | Apple Inc. |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animate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D760746S1 (en) | 2015-06-04 | 2016-07-05 | Apple Inc. |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animate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D801365S1 (en) | 2016-06-11 | 2017-10-31 | Apple Inc. |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D803238S1 (en) | 2016-06-12 | 2017-11-21 | Apple Inc. |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D825612S1 (en) | 2016-07-27 | 2018-08-14 | Apple Inc. |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D962954S1 (en) | 2016-09-06 | 2022-09-06 | Apple Inc. |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KR102655187B1 (ko) * | 2017-02-15 | 2024-04-0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
USD826243S1 (en) | 2017-06-04 | 2018-08-21 | Apple Inc. |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animate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D843442S1 (en) | 2017-09-10 | 2019-03-19 | Apple Inc. | Type font |
USD861704S1 (en) | 2017-09-11 | 2019-10-01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D857033S1 (en) | 2017-11-07 | 2019-08-20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TWI715910B (zh) * | 2018-01-08 | 2021-01-11 |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通訊裝置 |
USD940127S1 (en) | 2018-04-23 | 2022-01-04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USD924868S1 (en) | 2018-04-23 | 2021-07-13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USD880495S1 (en) | 2018-06-03 | 2020-04-07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D879132S1 (en) | 2018-06-03 | 2020-03-24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D885426S1 (en) | 2018-06-03 | 2020-05-26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D964985S1 (en) | 2018-07-13 | 2022-09-27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USD909388S1 (en) | 2018-09-04 | 2021-02-02 | Apple Inc. | Housing modul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
USD894189S1 (en) | 2018-09-04 | 2020-08-25 | Apple Inc. | Display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
USD901525S1 (en) | 2018-09-11 | 2020-11-10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nimate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D883319S1 (en) | 2018-10-29 | 2020-05-05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D902221S1 (en) | 2019-02-01 | 2020-11-17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nimate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D900871S1 (en) | 2019-02-04 | 2020-11-03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nimate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D924912S1 (en) | 2019-09-09 | 2021-07-13 | Apple Inc. |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D974352S1 (en) | 2019-11-22 | 2023-01-03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USD949184S1 (en) | 2020-06-17 | 2022-04-19 | Apple Inc. |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D1032652S1 (en) | 2022-06-04 | 2024-06-25 | Apple Inc. |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animate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85517A (en) * | 1993-12-07 | 1996-01-16 | Gray; Robert R. | Portable wireless telephone having swivel chassis |
JPH07288860A (ja) | 1994-04-18 | 1995-10-31 | Canon Inc | 携帯無線電話機 |
JPH11215218A (ja) | 1998-01-21 | 1999-08-0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携帯型無線通信装置 |
TW496043B (en) | 2000-01-27 | 2002-07-21 | Kyocera Corp | Portable wireless equipment |
JP2002135380A (ja) | 2000-10-27 | 2002-05-1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折り畳み式携帯型電子機器 |
JP2002141984A (ja) | 2000-11-01 | 2002-05-1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折り畳み式携帯型無線機器 |
JP2002209000A (ja) | 2001-01-11 | 2002-07-2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携帯端末装置 |
KR100459559B1 (ko) * | 2001-03-19 | 2004-12-0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교환성 데이터 입력장치를 구비한 단말기 |
US6768899B2 (en) * | 2001-04-04 | 2004-07-27 | Motorola, Inc. | Rotational mechanism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
JP2003008695A (ja) * | 2001-06-25 | 2003-01-10 |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 携帯情報端末機 |
JP2003174495A (ja) * | 2001-09-28 | 2003-06-20 | Nec Corp | 折り畳み式携帯情報端末 |
US7200428B2 (en) * | 2001-11-27 | 2007-04-03 | Sony Ericsson Mobil Communication Japan, Inc. | Portable terminal |
JP4063571B2 (ja) * | 2002-04-10 | 2008-03-19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折り畳み式携帯通信端末 |
EP1385319B1 (en) * | 2002-07-22 | 2011-09-28 | Motorola Mobility, Inc. | Self operating opening mechanism for use in a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
KR100504138B1 (ko) * | 2002-11-12 | 2005-07-2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휴대용 무선 단말기의 힌지 장치 |
US7142667B2 (en) * | 2002-12-30 | 2006-11-28 | Motorola, Inc. | Self operating opening mechanism for use i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
KR100839842B1 (ko) * | 2002-12-30 | 2008-06-1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휴대용 단말기 |
US6856792B2 (en) * | 2002-12-30 | 2005-02-15 | Motorola, Inc. | Self operating opening mechanism for use in a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
KR100839778B1 (ko) * | 2002-12-31 | 2008-06-20 | 주식회사 팬택앤큐리텔 | 이동통신 단말기 |
US7162030B2 (en) * | 2003-12-23 | 2007-01-09 | Nokia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rotating housing |
-
2003
- 2003-01-21 JP JP2003012405A patent/JP440235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
- 2004-01-19 KR KR1020040004010A patent/KR100682159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4-01-20 CN CNA2004100029330A patent/CN1518317A/zh active Pending
- 2004-01-21 US US10/761,454 patent/US740905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64376B (zh) * | 2005-11-07 | 2011-05-18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移动终端和改变其模式的方法 |
CN104898966A (zh) * | 2014-03-07 | 2015-09-09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触控电子设备和触控装置 |
CN104898966B (zh) * | 2014-03-07 | 2019-03-29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触控电子设备和触控装置 |
CN107566593A (zh) * | 2016-06-30 | 2018-01-09 | 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联系人头像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50130715A1 (en) | 2005-06-16 |
JP2004228767A (ja) | 2004-08-12 |
KR20040067976A (ko) | 2004-07-30 |
KR100682159B1 (ko) | 2007-02-12 |
US7409059B2 (en) | 2008-08-05 |
JP4402355B2 (ja) | 2010-01-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518317A (zh) | 便携终端装置 | |
CN1243454C (zh) | 便携终端设备 | |
CN1230026C (zh) | 便携终端 | |
CN1268158C (zh) | 便携通信终端及图像显示方法 | |
EP1780994A2 (en) | Mobile terminal with a plurality of input units | |
CN1148088C (zh) | 便携电话机中的屏幕设定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便携电话机 | |
US20040092284A1 (en) | Portable terminal | |
CN1568631A (zh) | 移动终端设备 | |
EP1634437A1 (en) | Imaging apparatus with communication function, image data stor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 |
JP2003008695A (ja) | 携帯情報端末機 | |
CN1192112A (zh) | 通信终端装置、呼叫历史存储方法和呼叫历史显示方法 | |
CN1826790A (zh) | 折叠式信息处理装置 | |
JP2006072466A (ja) | 電子機器 | |
CN1498003A (zh) | 便携终端 | |
CN1291581C (zh) | 折叠型便携式信息终端及其所用的状态通知方法 | |
US20040071285A1 (en) | Portable terminal | |
JP4359717B2 (ja) | 携帯端末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CN1894941A (zh) | 具有可折叠且可翻转的外壳部件的通信装置 | |
JP4403931B2 (ja) | 電子機器、表示方法および表示プログラム | |
JP4294433B2 (ja) | 携帯端末装置 | |
CN1204726C (zh) | 折叠式便携信息终端及用于其中的应答保持方法 | |
JP5514538B2 (ja) | 情報表示システムとそれに利用される通信本体および携帯電話 | |
JP4146700B2 (ja) | 携帯端末装置、情報提供システム及び情報提供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並びに印刷媒体 | |
JP3824544B2 (ja) | 携帯電子装置 | |
JP2001157163A (ja) | 電子カメ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