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8613A -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78613A CN1278613A CN00118690A CN00118690A CN1278613A CN 1278613 A CN1278613 A CN 1278613A CN 00118690 A CN00118690 A CN 00118690A CN 00118690 A CN00118690 A CN 00118690A CN 1278613 A CN1278613 A CN 127861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veloper
- mentioned
- developing apparatus
- ink powder
- mounting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9000000976 ink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7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3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4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023 transfer prin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90 scra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8000010186 stai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0265 homogeni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153 chemical reaction re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876 carrie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15 magnet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719 thicken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NINIDFKCEFEMDL-UHFFFAOYSA-N Sulfur Chemical compound [S] NINIDFKCEFEMD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6507 interph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696 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377 silic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17 sulfu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93 sulfu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31481 Pathologic Constric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09 b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22 bl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735 defic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764 inhibi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5630 leukorrhe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49 magnetic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47 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9146 rhinosclerom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262 stenosi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7804 steno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282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46901 vaginal discharg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00 visua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59 α-F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using magnetic brush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developer handling means after the supply and before the regulating, e.g. means for preventing developer block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34—Developing devi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Magnetic Brush Develop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影装置及装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该显影装置设有显影剂载置体、显影剂规制部件、显影剂收纳部及墨粉收纳部,通过显影剂移动,根据显影剂的墨粉浓度,将墨粉收纳部内的墨粉取入显影剂中。通过在显影剂收纳部内设置剥离部件、显影剂搅拌部件、可挠性板状部件,能一边稳定地保持墨粉浓度自控制,一边防止经时基底污脏及显影浓度低下,进行在与显影剂运送方向直交的载置体宽度方向无显影浓度不匀的良好显影。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显影装置及设有该显影装置的例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更详细地说,上述显影装置使用包括墨粉和磁性载体的双组份显影剂,不使用复杂的墨粉补给装置,设有能将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墨粉浓度控制在一定范围的墨粉浓度自控制机构。
以往,作为这种显影装置可列举例如特开平9-22178号公报,显影剂载置体内部配置磁场发生装置,用显影剂规制部件规制由显影剂载置体载置运送来的显影剂量,该显影剂规制部件刮取的显影剂收纳在显影剂收纳部内,从与显影剂载置体表面对向的墨粉补给用开口将收纳在墨粉收纳部内的墨粉补给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在该显影装置中,在上述墨粉补给用开口,与载置在显影剂载置体上被运送的显影剂相接的墨粉从上述被运送显影剂与收纳在显影剂收纳部的收纳显影剂的分界面取入到显影剂中。若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墨粉浓度上升,显影剂体积增大,收纳在显影剂收纳部的收纳显影剂延伸覆盖上述墨粉补给用开口抑制从墨粉收纳部将墨粉取入到显影剂载置体上的显影剂中。因此,能将显影剂载置体上的显影剂的墨粉浓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在例如特开平9-197833号公报中公开了在上述显影剂收纳部和墨粉收纳部的墨粉补给用开口之间设有第2显影剂规制部件的显影装置,该第2显影剂规制部件相对显影剂载置体表面具有所定间隙。在该显影装置中,若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墨粉浓度上升,该显影剂层厚增加,用上述第2显影剂规制部件规制该增加显影剂通过。沿显影剂运送方向,该被规制的显影剂从第2显影剂规制部件的上游侧覆盖上述墨粉补给用开口,抑制从墨粉收纳部将墨粉取入到显影剂载置体上的显影剂中。因此,能将显影剂载置体上的显影剂的墨粉浓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这种将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的墨粉浓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以下称为“墨粉浓度自控制”)的显影装置不需要墨粉浓度传感器,同时能省略螺旋桨等搅拌部件,能使墨粉补给装置简单化。进一步说,与以往双组份显影方式相比,磁性载体少,能大幅度减少装置扭矩。从这个角度看,具有装置小型化、低成本化的优点。而且,墨粉收纳部的墨粉能直接补给通过显影区域的显影剂载置体上的显影剂,对于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墨粉浓度低下部分能迅速补给墨粉,因此,还具有良好的不降低图像浓度的实心像显影优点。
但是,在上述墨粉浓度自控制的显影装置中,有时会发生经时基底污脏、显影浓度低下、与显影剂载置体上的显影剂运送方向直交的宽度方向(以下称为“载置体宽度方向”)发生显影浓度不匀等问题。关于上述图像质量降低问题,本发明人研究结果,认为是以下原因:
上述经时基底污脏及显影浓度低下的原因可以认为是由于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与滞留在显影剂收纳部内的显影剂的替换没有充分进行,从而引起显影剂早期劣化。有时载置在显影剂载置体上被运送的显影剂几乎没有从显影剂载置体上剥离而回转,与滞留在显影剂收纳部内的显影剂的替换几乎没有进行。若没有进行这种显影剂更换,载置在显影剂载置体上的显影剂中的磁性载体应力相对高,恐怕比滞留在显影剂收纳部内的显影剂中磁性载体早期劣化。若显影剂载置体上的磁性载体早期劣化,即使显影装置内显影剂整体没有那样劣化,但恐怕引起实际用于成像的显影剂载置体上的磁性载体的带电能力低下。由于该磁性载体的带电能力低下,会引起基底污脏或显影浓度低下等,不能避免图像质量低下,不得不早期更换显影剂。
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与滞留在显影剂收纳部内的显影剂的替换没有充分进行场合,恐怕还会引起墨粉带电不良。若不进行显影剂的替换,大致仅仅供给与显影剂载置体上消耗量平衡的墨粉混合,而必须得到所定带电量。若显影剂载置体表面移动速度快,例如显影辊场合回转速度为数百rpm,来不及带电,恐怕会引起带电不良。尤其当存在墨粉消耗多部分时,与其它部分相比,发生明显出现显影浓度低下等图像质量问题。
上述载置体宽度方向显影浓度不匀的原因可以考虑为该载置体宽度方向墨粉带电不匀。
当新墨粉补给显影剂的墨粉消耗部分时,有时发生墨粉补给延迟或补给量偏散。因这种墨粉补给延迟或补给量偏散而产生的墨粉补给不足部分墨粉浓度低下,墨粉带电量上升。尤其若形成实心图像等墨粉消耗量多的图像时,显影剂消耗多量墨粉,恐怕会发生不能及时补给墨粉,墨粉浓度低下状态下,进行此后的显影。另外,由于向消耗多量墨粉的显影剂急剧取入墨粉,有时还会发生取入多余墨粉,该部分墨粉浓度上升到超出需要程度,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此后的显影。
非图像部不进行墨粉消耗,本不应该取入墨粉,但是,有时可能会有少量墨粉取入,导致墨粉浓度上升,恐怕会引起带电量低下。
这样,若在上述载置体宽度方向发生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中墨粉浓度及墨粉带电量不均一状况,墨粉浓度低的墨粉带电量高部分成为相对白图像(白带),墨粉浓度高的墨粉带电量低的非图像部分成为相对浓图像,在上述载置体宽度方向发生显影浓度不匀。
上述载置体宽度方向的显影浓度不匀也有可能是因为墨粉收纳部的墨粉补给用开口的尺寸或位置在上述载置体宽度方向发生偏差,或显影剂载置体内藏的作为磁场发生装置的磁辊的磁力在上述载置体宽度方向发生偏差而引起。
本发明人进一步研究结果发现,上述载置体宽度方向的显影浓度不匀原因还在于与上述第2显影剂规制部件的显影剂载置体对向部分的表面光洁度及设于墨粉收纳部内的搅拌器的用于送出墨粉的压力不足。关于前者,可以认为与第2显影剂规制部件的显影剂载置体对向部分的表面光洁度影响墨粉往显影剂中的取入量,当该表面光洁度在上述载置体宽度方向不均一时,墨粉取入量也不均一,在上述载置体宽度方向会产生显影浓度不匀。关于后者,属于上述墨粉收纳部内的搅拌器的用于送出墨粉的压力在上述载置体宽度方向发生偏差场合,可以认为,若往如实心图像等墨粉消耗量多的部分送出墨粉时,存在没有达到送出墨粉必要压力部分,则该部分显影剂墨粉取入不足,在上述载置体宽度方向会产生显影浓度不匀。
本申请人提出了特开平10-232540号公报,在该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显影装置,以设有上述第2显影剂规制部件的结构能防止上述显影浓度不匀,其在上述显影剂收纳部设有用于剥离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的显影剂剥离部件和用于搅拌显影剂的显影剂搅拌部件。该显影装置在显影剂收纳部内一旦以显影剂剥离部件(聚酯树脂)完全剥离载置在显影剂载置体上运送的显影剂,就用显影剂搅拌部件搅拌用显影剂剥离部件剥离的显影剂。但是,本发明人最近研究结果表明,在这种显影剂收纳部内一时剥离显影剂载置体上全部显影剂的结构中,上述墨粉浓度自控制易不稳定,最坏场合,失去墨粉浓度控制功能。其原因可以考虑如下:若在显影剂收纳部内全部剥离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显影剂的墨粉浓度即使上升,上述显影剂剥离部件剥离的显影剂不断地收纳到显影剂收纳部的空间,直到全部充满为止。因此,墨粉浓度上升时,难以作用抑制沿显影剂运送方向处于显影剂剥离部件上游侧的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移动的力,在沿显影剂运送方向处于第2显影剂规制部件上游侧不产生预定的显影剂滞留部。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先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显影装置及设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该显影装置一边稳定地保持墨粉浓度自控制,一边能防止经时基底污脏及显影浓度低下,同时,能进行在显影剂载置体上与显影剂运送方向直交的载置体宽度方向无显影浓度不匀的良好显影。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显影装置及设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该显影装置一边稳定地保持墨粉浓度自控制功能,一边能进行在显影剂载置体宽度方向无图像浓度不匀的良好显影。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显影装置,设有内部装有磁场发生装置、载置运送包含墨粉和磁性载体的显影剂的表面移动的显影剂载置体、规制载置在上述显影剂载置体上被运向显影区域的显影剂的量的显影剂规制部件、收纳受上述显影剂规制部件规制没有被运送到显影区域的显影剂的显影剂收纳部、配设在上述显影剂收纳部的沿显影剂运送方向上游侧的邻接位置、设有面临上述显影剂载置体表面的墨粉补给用开口的墨粉收纳部,通过该显影剂载置体上随着运送显影剂而发生的显影剂移动,根据该显影剂载置体上的显影剂的墨粉浓度,将上述墨粉收纳部内的墨粉取入显影剂中;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显影剂收纳部内设有剥离部件,其以非接触状态与该显影剂载置体表面对向,对载置在该显影剂载置体上被运送的显影剂上层部进行剥离。
在上述显影装置中,运送到与显影剂收纳部对向部分的显影剂载置体上的显影剂(以下简记为“运送显影剂”)的上层部被显影剂收纳部内的剥离部件所剥离。上述被剥离部件所剥离的显影剂(以下简记为“剥离显影剂”)与收纳在显影剂收纳部内的显影剂(以下简记为“收纳显影剂”)混合,通过上述显影剂混合,取入到该显影剂中的墨粉被搅拌分散,同时通过该显影剂中墨粉与磁性载体之间摩擦带电,促进墨粉带电,该运送显影剂中的墨粉分布及带电量成为均一。在该显影剂收纳部内,剥离显影剂与收纳显影剂相混合的显影剂的一部分在上述剥离部件的沿显影剂运送方向下游侧与显影剂载置体上没有被剥离部件剥离的被运送的显影剂(以下简记为“非剥离显影剂”)一起,载置在该显影剂载置体上。该显影剂载置体上的显影剂被显影剂规制部件规制成为所定层厚,用于显影。
另外,由于仅剥离载置在显影剂载置体上被运送的运送显影剂的上层部,所以该剥离对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载置运送的影响小,不会损害墨粉浓度自控制,能保持稳定。
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在上述墨粉收纳部的面临上述显影剂载置体表面的墨粉补给用开口与上述显影剂收纳部之间设置第2规制部件,用于规制上述显影剂载置体上从该墨粉收纳部的对向部朝该显影剂收纳部载置运送的显影剂的量;设定该第2显影剂规制部件与显影剂载置体表面之间间隙,使得随着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的墨粉浓度上升,增加该显影剂的规制量。
在上述显影装置中,通过使用第2显影剂规制部件,不会受到显影剂载置体上磁力不匀等影响,能稳定地进行墨粉浓度控制,显影剂载置体上运送显影剂的上层部被上述剥离部件剥离,通过混合,取入到该显影剂中的墨粉被搅拌分散,促进墨粉带电,能进一步使运送显影剂均一化。
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当上述剥离部件与显影剂载置体表面之间间隙设为Gh、上述第2显影剂规制部件与显影剂载置体表面之间间隙设为Gd2时,满足下列关系:0<Gh<Gd2。
在上述显影装置中,由于间隙Gh和Gd2满足上式关系,所以,从墨粉收纳部取入墨粉通过第2显影剂规制部件的规制位置的显影剂载置体上的运送显影剂上层部可靠地与上述剥离部件接触而被剥离。
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磁场发生装置在与上述剥离部件对向位置和与上述第2显影剂规制部件对向位置之间没有磁极。
在上述显影装置中,磁场发生装置在与剥离部件对向位置和与第2显影剂规制部件对向位置之间没有磁极,收纳在显影剂收纳部内的显影剂尽管显影剂的墨粉浓度有高低,也不会发生如朝第2显影剂规制部件和显影剂载置体表面的间隙靠近那样的显影剂流。因此,尽管显影剂的墨粉浓度没有上升,也不会发生因上述显影剂流而引起的显影剂的一部分从该间隙溢出到墨粉补给口侧的现象,该显影剂载置体上运送显影剂的墨粉浓度低下场合,能合适地将墨粉取入显影剂中。
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从与上述第2显影剂规制部件对向位置到与上述剥离部件对向位置,上述显影剂载置体表面上的磁力线密度为能使上述显影剂以磁力载置在该显影剂载置体表面上的磁力线密度。
在上述显影装置中,从与上述第2显影剂规制部件对向位置到与上述剥离部件对向位置的剥离前区间,在上述显影剂载置体表面上显影剂连续载置,所以,利用伴随上述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运送所产生的显影剂移动的上述墨粉浓度自控制稳定。
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剥离部件为辊状回转部件,设有驱动该剥离部件回转的回转驱动装置,在与显影剂载置体对向的对向部,使该剥离部件表面朝与该显影剂载置体表面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在上述显影装置中,在显影剂收纳部内剥离部件按上述所定方向被驱动回转,阻挡显影剂载置体上的显影剂上层部将其剥离。该被剥离的显影剂随着利离部件表面移动而回转,移离该显影剂载置体表面,与显影剂收纳部内的收纳显影剂混合。在此,由于使用辊状回转部件作为剥离部件,即使该剥离部件回转,该剥离部件与显影剂载置体表面之间间隙一定,在显影剂运送方向,能从显影剂载置体均匀地剥离显影剂的上层部。
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剥离部件用磁性体构成。
在上述显影装置中,磁场发生装置产生的磁场涉及到用磁性体构成的剥离部件,剥离部件因该磁场被磁化,能以磁力吸附显影剂载置在该剥离部件表面。通过以该剥离部件用磁力载置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上层部,能更可靠地进行上述显影剂的剥离。
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剥离部件在沿与上述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运送方向交叉方向两端部被支承,该剥离部件的沿上述交叉方向的中央部直径比两端部直径小。
在上述显影装置中,即使磁场发生装置产生的磁场的磁力使剥离部件中央部朝显影剂载置体侧挠曲,也能抑制剥离部件中央部与两端部之间该剥离部件表面与显影剂载置体表面之间间隙不匀。上述剥离部件直径最好根据该剥离部件的挠曲量进行设定,以使从上述中央部到两端部连续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剥离部件沿与上述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运送方向交叉方向延伸,且包含磁性体;设有驱动该剥离部件回转的回转驱动装置,在与显影剂载置体对向的对向部,使该剥离部件表面朝与该显影剂载置体表面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在上述显影装置中,在显影剂收纳部内,包含磁性体的剥离部件按上述所定方向回转,以该剥离部件用磁力吸附载置显影剂载置体上的显影剂上层部,能更可靠地进行剥离。
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剥离部件沿与上述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运送方向交叉方向延伸,且在表面设有磁极;设有驱动该剥离部件回转的回转驱动装置,在与显影剂载置体对向的对向部,使该剥离部件表面朝与该显影剂载置体表面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在上述显影装置中,在显影剂收纳部内,若表面设有磁极的剥离部件按上述所定方向回转,该剥离部件表面磁极与显影剂载置体内磁场发生装置的磁极之间距离变化,随着该剥离部件回转吸附从显影剂载置体剥离的显影剂的力变化,上述显影剂的混合活泼地进行。
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剥离部件为辊状回转部件,在该剥离部件表面上设有若干磁极。
在上述显影装置中,使用辊状回转部件作为上述剥离部件,即使该剥离部件回转,剥离部件表面与显影剂载置体表面之间间隔也为一定,能从上述显影剂载置体均匀地剥离显影剂。另外,在剥离部件的表面设有若干磁极,所以在其表面存在若干强力吸附显影剂部分。因此,通过该剥离部件回转,对于在该剥离部件周围存在的显影剂的磁力变化,显影剂的混合更活泼。
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其特征还在于,若干磁极为S极和N极交替设置。
在上述显影装置中,若干磁极为S极和N极交替设置,在剥离部件表面吸附显影剂的力变强,能可靠地剥离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显影剂的混合更活泼。
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其特征还在于,若干磁极分别沿该剥离部件回转轴的延伸方向以直线状设置。
在上述显影装置中,在剥离部件表面显影剂沿剥离部件回转轴方向延伸,呈凸状载置。该凸状显影剂随着该剥离部件回转,朝周向移动,对于显影剂收纳部内显影剂给予移动力,显影剂的混合更活泼。
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沿该剥离部件回转轴的延伸方向使S极和N极交替排列,形成磁极组,沿剥离部件表面周向,配置若干上还磁极组。
在上述显影装置中,显影剂在剥离部件整个表面呈凹凸状载置,显影剂的混合更活泼。
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回转驱动装置能使剥离部件的回转速度变化。
在上述显影装置中,能根据取入到显影剂中的墨粉量进行剥离部件与显影剂载置体之间发生的显影剂互相摩擦带电,避免显影剂的不必要混合。
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其特征还在于,设有控制装置,其根据显影对像图像的图像比率,控制回转驱动装置。
在上述显影装置中,通过图像比率求取墨粉消耗,能使剥离部件线速度变化,以与该墨粉消耗一致。因此,能进行与墨粉消耗相对应的合适的墨粉带电,避免显影剂的不必要混合,能防止显影剂劣化。
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其特征还在于,设有温度测定装置和控制装置,温度测定装置用于测定装置内温度,控制装置根据上述温度测定装置的温度测定结果控制上述回转驱动装置。
在上述显影装置中,显影剂温度高时,考虑墨粉凝集度增加,使剥离部件线速度加快,更稳定地进行合适的墨粉带电。另一方面,显影剂温度低时,使剥离部件线速度减慢,避免显影剂的不必要混合,能防止显影剂劣化。
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其特征还在于,设有湿度测定装置和控制装置,湿度测定装置用于测定装置内湿度,控制装置根据上述湿度测定装置的湿度测定结果控制上述回转驱动装置。
在上述显影装置中,显影剂湿度高时,考虑墨粉凝集度增加,使剥离部件线速度加快,更稳定地进行合适的墨粉带电。另一方面,显影剂湿度低时,使剥离部件线速度减慢,避免显影剂的不必要混合,能防止显影剂劣化。
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控制回转驱动装置,当显影剂载置体的线速度设为S(mm/s)、剥离部件的线速度设为T(mm/s)时,使其满足下列关系:0.5<T/S<1.5。
在上述显影装置中,通过使剥离部件线速度T(mm/s)与显影剂载置体线速度S(mm/s)的比率大于0.5,能可靠地混合显影剂,防止图像浓度不匀。通过使上述线速度比率小于1.5,避免剥离部件与显影剂载置体之间显影剂互相不必要的摩擦带电,能防止显影剂早期劣化,同时也不会搞乱用于控制墨粉浓度的显影剂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其特征还在于,粗加工剥离部件表面。
在上述显影装置中,通过使用表面粗加工的剥离部件,提高该剥离部件刮取显影剂的功能及保持显影剂的功能,用该剥离部件能可靠地将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上层部剥离运送。
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剥离部件以磁性体构成,且与上述显影剂载置体表面的法线方向磁力线密度分布峰值位置对向。
在上述显影装置中,剥离部件设于与显影剂载置体表面的法线方向磁力线密度分布峰值对向位置,该剥离部件易被磁化,由该剥离部件所产生的运送力得到最大发挥,在显影剂收纳部内,有效地进行显影剂混合。
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在剥离部件周面上,与上述显影剂载置体对向侧的相反侧的面的法线方向磁力线密度为5mT以上。
在上述显影装置中,剥离部件的与上述显影剂载置体对向侧的相反侧的表面也能可靠地以磁力载置运送显影剂,更有效地进行显影剂混合。
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其特征还在于,设置第2显影剂规制部件时,当上述显影剂载置体上处于与上述剥离部件对向位置的显影剂所受到的磁力大小设为MF1、上述显影剂载置体上处于与上述第2显影剂规制部件对向位置的显影剂所受到的磁力大小设为MF2场合,使其满足下列关系:MF2<(2/3)·MF1。
在上述显影装置中,显影剂载置体上处于与第2显影剂规制部件对向位置的显影剂所受到的磁力比显影剂载置体上处于与剥离部件对向位置的显影剂所受到的磁力小。这样,剥离部件所引起的运送力、即对载置在显影剂载置体上的显影剂使其运送停止的力作用到墨粉补给用开口附近。在墨粉补给用开口附近,随着墨粉浓度上升,显影剂层厚增加,抑制将墨粉取入显影剂载置体上的显影剂,能稳定上述墨粉浓度控制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剥离部件沿与上述显影剂载置体上的显影剂运送方向交叉方向延伸,且具有用于刮取该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上层部进行剥离的剥离面;剥离部件的剥离面相对该显影剂载置体表面的沿显影剂运送方向的切线的刮取角为90度以上。
在上述显影装置中,通过设有刮取角为90度以上的剥离面的剥离部件,刮取剥离进入显影剂收纳部的显影剂载置体上的显影剂上层部。被该剥离部件一时剥离的显影剂不滞留地沿上述剥离面移动,能可靠地进行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与显影剂收纳部内显影剂的混合。
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剥离部件为栅状平板。
在上述显影装置中,到达显影剂收纳部内由栅状平板构成的剥离部件的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一部分移动通过剥离部件的栅孔,从显影剂载置体剥离。该栅状平板可设置在接近显影剂载置体表面的空间,能在离开显影剂收纳部内的显影剂载置体表面位置确保显影剂能自由移动的空间。因此,不会妨害显影剂收纳部内显影剂移动。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提出另一种显影装置,设有内部装有磁场发生装置、载置运送包含墨粉和磁性载体的显影剂的表面移动的显影剂载置体、规制载置在上述显影剂载置体上被运向显影区域的显影剂的量的显影剂规制部件、收纳受上述显影剂规制部件规制没有被运送到显影区域的显影剂的显影剂收纳部、配设在上述显影剂收纳部的沿显影剂运送方向上游侧的邻接位置、设有面临上述显影剂载置体表面的墨粉补给用开口的墨粉收纳部,通过该显影剂载置体上随着运送显影剂而发生的显影剂移动,根据该显影剂载置体上的显影剂的墨粉浓度,将上述墨粉收纳部内的墨粉取入显影剂中;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显影剂收纳部内设有显影剂搅拌部件,其以非接触状态与该显影剂载置体表面对向,在与上述墨粉收纳部邻接位置对载置在该显影剂载置体上被运送的显影剂中从该墨粉收纳部取入墨粉的部分进行搅拌。
在上述显影装置中,在显影剂收纳部内,与墨粉收纳部邻接的位置以非接触状态设置与显影剂载置体表面对向的显影剂搅拌部件,通过该显影剂搅拌部件搅拌进入显影剂收纳部内的显影剂载置体上的显影剂上层部。由于该搅拌,进行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与显影剂收纳部内显影剂的混合。并且,通过上述搅拌显影剂,将从墨粉收纳部取入到该显影剂载置体的显影剂的上层部的墨粉与显影剂搅拌混合,使显影剂中墨粉浓度成为均一。这样,墨粉浓度均一的被搅拌混合的显影剂载置在显影剂载置体上,被运向潜像载置体的对向部,用于显影。
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在墨粉收纳部的与上述显影剂载置体表面对向的对向部和上述显影剂收纳部之间设置第2显影剂规制部件,用于规制上述显影剂载置体上从该墨粉收纳部的对向部朝该显影剂收纳部载置运送的显影剂的量。
在上述显影装置中,通过第2显影剂规制部件使所运送显影剂的规制状态变化,与不使用第2显影剂规制部件场合相比,不会受到显影剂载置体上磁力不匀等影响,可使墨粉浓度更稳定。而且,通过取入墨粉,显影剂载置体上运送显影剂的上层部的墨粉浓度成为合适范围,在显影剂收纳部用显影剂搅拌部件搅拌上述上层部,促进墨粉搅拌分散,促进墨粉带电。
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显影剂搅拌部件由单侧设有梳齿部的梳齿状部件构成。
在上述显影装置中,包含从墨粉收纳部取入到显影剂收纳部的墨粉的显影剂通过梳齿状部件的梳齿与梳齿之间(以下简记为“梳齿间”)。通过梳齿间时,显影剂与梳齿相碰,夹持梳齿地分向两侧,在各自区域与新显影剂混合,即产生所谓横搅拌作用。这样,显影剂中不均匀的墨粉存在状态在上述载置体宽度方向全域成为均一。
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当显影剂载置体表面与上述第2显影剂规制部件之间间隔设为Gd、上述显影剂载置体表面与上述梳齿部尖端之间间隔设为Gk时,满足下列关系:0<Gk<Gd。
在上述显影装置中,显影剂载置体表面与上述梳齿状部件尖端之间间隔Gk设定为比显影剂载置体表面与上述第2显影剂规制部件之间间隔Gd狭,通过第2显影剂规制部件的规制位置的显影剂中补给有墨粉部分在显影剂运送方向下游侧可靠地通过梳齿部。这样,能可靠地对包含补给墨粉的显影剂进行横搅拌。到达梳齿部的显影剂一边被横搅拌一边以载置在显影剂载置体上状态被运送通过该梳齿部,不会损害上述利用伴随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运送而产生的显影剂移动的墨粉浓度自控制机能。
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梳齿状部件的梳齿部的齿尖端间隔Pk为5mm以下。
在上述显影装置中,将梳齿状部件的梳齿部的齿尖端间隔Pk设为5mm以下,通过梳齿部的补给墨粉与显影剂充分混合,原来不均匀的墨粉存在状态得到充分均一。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发明提出又一种显影装置,设有内部装有磁场发生装置、载置运送包含墨粉和磁性载体的显影剂的表面移动的显影剂载置体、规制载置在上述显影剂载置体上被运向显影区域的显影剂的量的显影剂规制部件、收纳受上述显影剂规制部件规制没有被运送到显影区域的显影剂的显影剂收纳部、配设在上述显影剂收纳部的沿显影剂运送方向上游侧的邻接位置、设有面临上述显影剂载置体表面的墨粉补给用开口的墨粉收纳部,通过该显影剂载置体上随着运送显影剂而发生的显影剂移动,根据该显影剂载置体上的显影剂的墨粉浓度,将上述墨粉收纳部内的墨粉取入显影剂中;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显影剂收纳部内设有可挠性板状部件,其与该显影剂载置体表面对向,在与上述墨粉收纳部邻接位置对载置在该显影剂载置体上被运送的显影剂中从该墨粉收纳部取入墨粉的部分接触。
在上述显影装置中,在显影剂收纳部内,在与墨粉收纳部邻接的位置设置与显影剂载置体表面对向的可挠性板状部件,与存在于进入显影剂收纳部内的显影剂载置体上的显影剂上层部中的补给墨粉接触。该补给墨粉接触可挠性板状部件时,由于欲通过的墨粉压力该可挠性板状部件因其可挠性而挠曲或复原,防止存在显影剂上层部中的过剩墨粉与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一起运向显影剂运送方向下游侧。并且,通过上述可挠性板状部件,使存在于显影剂载置体上的显影剂上层部中的补给墨粉在与显影剂运送方向直交的载置体宽度方向成为均一。
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在墨粉收纳部的与上述显影剂载置体表面对向的对向部和上述显影剂收纳部之间设置第2显影剂规制部件,用于规制上述显影剂载置体上从该墨粉收纳部的对向部朝该显影剂收纳部载置运送的显影剂的量。
在上述显影装置中,通过第2显影剂规制部件使所运送显影剂的规制状态变化,与不使用第2显影剂规制部件场合相比,不会受到显影剂载置体上磁力不匀等影响,可使墨粉浓度更稳定。而且,通过取入墨粉,显影剂载置体上运送显影剂的上层部的墨粉浓度成为合适范围,存在于上述上层部的补给墨粉在显影剂收纳部与可挠性板状部件接触。通过该可挠性板状部件,防止运送多余补给墨粉,在载置体宽度方向,该补给墨粉一边被搅拌,一边成为均一。
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可挠性板状部件的从固定保持部到尖端的自由长度比从上述保持部到该显影剂载置体上的接触位置的假设直线距离长。
在上述显影装置中,具有所定自由长度的可挠性板状部件随着显影剂载置体表面的移动朝该移动方向下游侧挠曲,在上述挠曲状态下,一边对显影剂载置体加压,一边与该显影剂接触,防止运送多余补给墨粉,在载置体宽度方向,该补给墨粉一边被搅拌,一边成为均一。
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可挠性板状部件的厚度为受到载置在上述显影剂载置体上被运送的显影剂压力发生弯曲的厚度。
在上述显影装置中,具有所定厚度的可挠性板状部件因受到载置在显影剂载置体上被运送的显影剂压力而弯曲。该可挠性板状部件的弯曲部分与显影剂载置体上的运送显影剂在上述载置体宽度方向均一接触,且在显影剂运送方向呈面接触。这样,能可靠防止运送多余补给墨粉,在载置体宽度方向,该补给墨粉一边被搅拌,一边成为均一。
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可挠性板状部件的从固定保持部到尖端的自由长度为受到载置在上述显影剂载置体上被运送的显影剂压力发生弯曲的长度。
在上述显影装置中,具有所定自由长度的可挠性板状部件因受到载置在显影剂载置体上被运送的显影剂压力而弯曲。该可挠性板状部件的弯曲部分与显影剂载置体上的运送显影剂在上述载置体宽度方向均一接触,且在显影剂运送方向呈面接触。这样,能可靠防止运送多余补给墨粉,在载置体宽度方向,该补给墨粉一边被搅拌,一边成为均一。
根据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可挠性板状部件的与上述显影剂载置体表面对向的对向部卷取成环状。
在上述显影装置中,可挠性板状部件的与上述显影剂载置体表面对向的对向部卷取成环状,在该对向部能一边维持可挠性一边增加强度。因此,即使使用比较薄的可挠性板状部件场合,也能可靠地防止运送多余补给墨粉,在载置体宽度方向,该补给墨粉一边被搅拌,一边成为均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设有在潜像载置体上形成潜像的潜像形成部、使该潜像载置体上潜像显影形成墨像的显影装置、将上述潜像载置体上墨像转印在转印材上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影装置为上述本发明所记载的显影装置。
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使用上述显影装置使潜像载置体上潜像显影,能形成无经时基底污脏或浓度低下、在图像宽度方向无浓度不匀的图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及设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一边能保持稳定的墨粉浓度自控制机能,一边能防止经时基底污脏及显影浓度低下,同时,能进行在与显影剂载置体上的显影剂运送方向直交的载置体宽度方向无显影浓度不匀的良好显影,进而得到在图像宽度方向无图像浓度不匀的良好图像。
按照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及设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不受显影剂载置体上磁力不匀等影响,能实现墨粉浓度更稳定的控制。而且,促进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的墨粉的搅拌分散及促进墨粉带电,进一步使显影剂均一化。
按照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及设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第2显影剂规制部件的规制位置的显影剂载置体上的运送显影剂的上层部能可靠地与剥离部件接触而被剥离。
按照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及设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不会发生因朝第2显影剂规制部件与显影剂载置体表面之间间隙的显影剂流而引起的显影剂的一部分从该间隙溢出到墨粉补给口侧的现象。因此,即使该显影剂载置体上运送显影剂的墨粉浓度低下场合,也能合适地将墨粉取入显影剂中。
按照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及设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利用伴随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运送所引起的显影剂移动,实现墨粉浓度自控制,能不损害上述墨粉浓度自控制机能,使其更稳定地进行,同时,剥离部件所剥离的显影剂量无大变化,能稳定地在显影剂收纳部进行显影剂混合。
按照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及设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能从显影剂载置体稳定地剥离显影剂上层部。
按照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及设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能更可靠地由剥离部件剥离显影剂。
按照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及设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能抑制在剥离部件中央部与两端部之间剥离部件表面与显影剂载置体表面之间间隙不匀,更稳定地剥离显影剂上层部。
按照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及设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能活泼地进行显影剂混合。
按照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及设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使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的墨粉带电合适,防止显影剂早期劣化。
按照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及设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可靠地混合显影剂,避免剥离部件与显影剂载置体之间显影剂互相不必要的摩擦带电,防止显影剂早期劣化,不会搞乱用于控制墨粉浓度的显影剂移动。
按照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及设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提高剥离部件刮取显影剂机能及保持机能,能可靠地通过剥离部件剥离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上层部进行运送。
按照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及设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由磁性体构成的剥离部件易被磁化,最大可能发挥剥离部件的运送力,有效地进行显影剂收纳部内显影剂混合。
按照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及设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以磁力可靠地将显影剂载置在剥离部件上运送,更有效地进行显影剂混合。
按照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及设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随着墨粉浓度上升,显影剂层厚增加,抑制将墨粉取入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中,能稳定上述墨粉浓度控制。
按照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及设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能以简单的结构刮取剥离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上层部,可靠地进行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与显影剂收纳部内显影剂的混合。
按照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及设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在离开显影剂收纳部内显影剂载置体表面的位置能确保显影剂可自由移动的空间,不会妨害显影剂收纳部内显影剂移动。
按照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及设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一边保持稳定的墨粉浓度自控制机能,一边防止经时基底污脏及显影浓度低下,实现在与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运送方向直交的载置体宽度方向无显影浓度不匀的良好显影。
按照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及设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可进行墨粉浓度更稳定的控制,促进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中墨粉搅拌分散,促进墨粉带电。
按照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及设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能使显影剂中墨粉不均匀的存在状态在上述载置体宽度方向全域均一化。
按照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及设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可靠地防止运送多余补给墨粉,在载置体宽度方向搅拌补给墨粉,使其更均一。
附图简要说明如下;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概略构成正面图;
图2是关于上述打印机的显影装置整体概略构成截面图;
图3是上述显影装置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
图4是上述显影装置中显影套、剥离辊、上刮刀等位置关系说明图;
图5是上述显影装置中剥离辊的侧面图;
图6A和图6B是上述显影装置的墨粉自控制机构说明图;
图7是本实施例的打印机中控制部的主要部分方框图;
图8是表示温度和墨粉凝集度之间关系的特性图;
图9是表示温度和墨粉凝集度之间关系的特性图;
图10是涉及变型例的显影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11是用于实验的试验图像说明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概略构成正面图;
图13是图12的打印机的显影装置整体概略构成截面图;
图14是上述显影装置概略构成截面图;
图15是涉及变型例的显影装置的概略构成截面图;
图16是用于上述显影装置的剥离辊的斜视图;
图17A是涉及变型例的剥离辊的斜视图,图17B和图17C是涉及其它变型例的剥离辊的周面的磁极配置说明图;
图18A-E是表示浓度不匀等级说明图;
图19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显影装置概略构成截面图;
图20是用于上述显影装置的剥离部件的斜视图;
图21是用于上述显影装置的其它剥离部件的斜视图;
图22是上述显影装置各部间隔说明图;
图23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显影装置概略构成截面图;
图24是表示上述显影装置中搅拌用梳子部件配设位置说明图;
图25是上述搅拌用梳子部件的斜视图;
图26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显影装置概略构成截面图;
图27是涉及实例5的显影装置的主要部分说明图;
图28是涉及实例6的显影装置的主要部分说明图;
图29是涉及实例7的显影装置的主要部分说明图;
图30是涉及实例8的显影装置的主要部分说明图;
图31是涉及实例9的显影装置的主要部分说明图。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下面说明将本发明适用于作为电子照相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激光打印机(以下简记为“打印机”)的显影装置的第一实施例。
先参照图1对本实施例的打印机的概略构成进行说明。在图1中,作为潜像载置体的感光体鼓1被驱动按图中箭头A方向回转,通过与感光体鼓1接触使其表面带电的带电辊50使感光体鼓1均匀带电后,通过光写入组件51根据图像信息进行扫描曝光,在感光体鼓1表面形成静电潜像。在本实施例中,由上述带电辊50和光写入组件51构成潜像形成装置,但也可用其它种类的带电装置和曝光装置构成。在感光体鼓1上形成的静电潜像通过后述显影装置2被显影,在感光体鼓1上形成墨像。形成在感光体鼓1上的墨像通过作为转印装置的包括转印辊53的转印组件转印到作为转印材的纸52上,该纸52由供纸盒54经供纸辊55、一对定位辊56运送而来。转印结束后的纸52由定影组件57对墨像定影,排向机外。没有转印的感光体鼓1上的残留墨粉由清洁组件58从感光体鼓1除去。感光体鼓1上的残留电荷用消电灯59除去。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涉及的显影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2是关于上述打印机的显影装置2整体概略构成截面图,图3是上述显影装置2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该显影装置2配设在感光体鼓1侧方,设有作为显影剂载置体的由非磁性材质构成的显影套4,在其表面载置包含墨粉3a及磁性载体(以下简记为“载体”)的双组份显影剂(以下简记为“显影剂”)3。该显影套4安装成局部从形成在壳体2a的感光体鼓1侧的开口部露出,通过没有图示的驱动装置被驱动朝箭头B方向回转,即在与感光体鼓1对向的显影区域使显影剂往下方移动。在显影套4内部固定配置作为磁场发生装置的由固定磁铁组构成的磁铁辊5。
本显影装置还设有作为显影剂规制部件的刮板6、显影剂收纳壳体7及作为墨粉收纳部的墨粉料斗8等,上述刮板6用于规制载置在显影套4上朝显影区域运送的显影剂量,沿显影剂运送方向,在上述刮板6的上游侧,上述显影剂收纳壳体7形成显影剂收纳部S,用于收纳显影剂3。沿显影剂运送方向,与上述显影剂收纳部S的上游侧邻接,上述墨粉料斗8设有墨粉补给用开口(以下简记为“墨粉补给口”)8a,其与显影套表面对向。在墨粉料斗8内部配设作为墨粉搅拌部件的墨粉搅拌器9,其一边按图中箭头C方向回转,一边将墨粉3a朝墨粉补给口8a搅拌送出。
上述显影剂收纳壳体7的接近显影套4的前端部(檐部)形成预刮板7a作为第2显影剂规制部件,用于规制从墨粉料斗8补给墨粉朝显影剂收纳部S内前进的显影剂量。在上述显影剂收纳壳体7等所形成的显影剂收纳部S,收纳不供给与感光体鼓1对向的显影区域、由刮板6阻挡住的显影剂。
上述磁铁辊5的表面部形成若干沿该辊中心轴方向延伸的磁极。具体地说,在与显影区域对向的位置形成主极(N1极),从与预刮板7a对向的位置到上述显影区域之间配置磁极(S2极),以使磁场的磁力能达到上述显影剂收纳部S。在上述磁铁辊5的表面上,与一般显影装置相同,适当配置运送磁极(S极、N极),用于使显影剂一边持续载置在显影套4上一边运送。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基材上嵌合固定磁铁片的固定磁铁体,即所谓组合型磁铁辊,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所谓铁氧体系一体型塑料磁铁辊,其是使成形为所定形状的塑料磁铁材料磁化,同时进行磁定向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显影剂收纳部S内设有以磁性体形成的辊状回转部件的剥离辊11作为剥离部件,该剥离辊11以非接触状态与显影套4表面对向,用于剥离载置在显影套4上被运送的显影剂一部分(所运送显影剂的表层部)。该剥离辊11既可以是圆筒状也可以是圆柱状。
可以使用例如硫黄及硫黄复合易切钢钢材、具有磁性的SUS材、铁、镍等作为上述剥离辊11的材料(磁性体)。另外,也可以通过在铁芯上镀镍或在不锈钢材上涂覆磁性材料等方法获得上述剥离辊的材料。
剥离辊表面最好通过喷砂处理等粗加工,以便能良好载置运送从显影套剥离的显影剂。例如,粗加工到表面粗糙度为30μm(日本工业标准规定的10点平均粗糙度)左右。该表面粗糙度根据墨粉种类和剥离辊材料等条件进行设定,以能运送显影剂为宜。
通过没有图示的驱动装置驱动上述剥离辊11朝与上述显影套4相同回转方向、即图中箭头E方向回转。这样,在显影套4与剥离辊11的对向部,剥离辊11表面朝与显影套表面相反方向移动,剥离辊11能堵拦显影套4上的显影剂上层部可靠地将其剥离。该被剥离的显影剂随着剥离辊11表面移动而回转,移离显影套表面,与显影剂收纳部S内的收纳显影剂混合。
处于与上述显影剂收纳部S对向的位置的磁铁辊5的磁极S2不配置在与剥离辊11对向位置和与上述预刮板7a对向位置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设定磁极S2的位置,使得连接磁铁辊5中心与上述磁极S2的直线相对连接磁铁辊5中心与剥离辊11中心的直线的倾角θ为2~10°左右。
这样,通过不将磁极配置在与剥离辊11对向位置和与上述预刮板7a对向位置之间,就不会发生收纳在显影剂收纳部S内的显影剂不管显影剂墨粉浓度高低向预刮板7a与显影套表面之间间隙集中那样的显影剂异常流动。
如图4所示,最好设定剥离辊11与显影套表面之间间隙Gh和上述预刮板7a与显影套表面之间间隙Gd2满足下面关系:0<Gh<Gd2。通过这样设定上述两间隙Gh及Gd2,从墨粉料斗8取入墨粉通过预刮板7a的规制位置的显影套4上的显影剂上层部能可靠地接触剥离辊11而被剥离。
使用上述磁性体构成的剥离辊11场合,由于显影套4内磁铁辊5的磁作用,在该剥离辊11表面产生磁极,能有效地剥离显影套4上的显影剂3。但是,由于作用在剥离辊11上的磁力,该剥离辊11轴向中央部挠曲接近显影套4侧,有时会发生与显影套4之间间隔比理想间隔狭。
于是,在上述发生挠曲场合,如图5所示,最好使剥离辊11的中央部直径D2比两端部直径D1小。通过使用该剥离辊11,能使剥离辊11与显影套4之间间隔在轴向整体大致均一。因此,从中央部到两端部能实现均一的剥离动作。
在上述发生挠曲场合,如图5所示,最好使剥离辊11的中央部直径D2此两端部直径D1小。通过使用该剥离辊11,能使剥离辊11与显影套4之间间隔在轴向整体大致均一。因此,从中央部到两端部能实现均一的剥离动作。
没有发生上述挠曲场合,也可以使用截面形状为圆形状的直杆状剥离辊作为上述剥离部件。
下面参照图2和图3说明上述结构的显影装置的显影动作。
随着显影套4朝箭头B方向回转,运送显影套4上的显影剂3,该显影剂受刮板6规制而薄层化。该薄层化的显影剂3被送向与按箭头A方向回转的感光体鼓1对向的显影区域。在该显影区域向形成在感光体鼓1上的静电潜像供给墨粉,使该静电潜像成为可视像。通过显影区域的显影套4上的显影剂随着该套4的回转进一步被运送,到达与墨粉补给口8a对向的位置。用搅拌器9送出墨粉料斗8内的墨粉3a,滞留在上述墨粉补给口8a,与显影套4上显影剂相接。在墨粉补给口8a取入新墨粉3a后,回到显影剂收纳部S。包含上述新墨粉3a的显影剂3在刮板6的规制部内压增加,在该内压增加的显影剂中通过与载体的摩擦带电使墨粉带电。另一方面,受刮板6堵拦没有供给上述显影区域的一部分显影剂3在显影剂收纳部S内循环移动。
下面参照图6A和图6B说明本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显影动作时的墨粉浓度自控制。图6中的双点划线表示互相呈不同移动状态的显影剂的分界面。
先将具有所定墨粉浓度及重量的显影剂装入显影装置中作为初始剂,驱动显影套4及剥离辊11一回转,显影剂3就分成运送显影剂3b、收纳显影剂3c及剥离显影剂3d三部分。运送显影剂3b是通过磁力载置在显影套4表面随着该表面回转的被运送的显影剂;收纳显影剂3c是收纳在显影剂收纳部S内随着上述运送显影剂3b移动在显影剂收纳部S内循环移动的显影剂;剥离显影剂3d是从显影套4上的运送显影剂3b局部剥离随着剥离辊11回转沿该剥离辊11表面移动的显影剂。
在显影剂收纳部S内,如图6A所示,产生四种显影剂流F1、F2、F3、F4。第1显影剂流F1是运送显影剂3b的流动,通过显影套4与剥离辊11之间;第2显影剂流F2是从显影套4剥离沿剥离辊11移动、其一部分在剥离辊11和预刮板7a之间空间循环的循环流;第3显影剂流F3是沿剥离辊11表面在该辊上方环流的剥离显影剂3d的流动;第4显影剂流F4是因刮板6关系显影剂在该刮板背面上升、在该刮板6与剥离辊11之间空间发生的收纳显影剂3c的循环流。
接着,在上述显影剂收纳部S内发生上述显影剂流F1~F4状态下,将墨粉3a装入墨粉料斗8中,从墨粉补给口8a向载置在显影套4上的运送显影剂3b供给墨粉3a,显影套4上的显影剂与该被供给的墨粉一起运向显影剂收纳部S。在运送途中,供给运送显影剂3b的墨粉往显影套4轴中心方向有若干进入,得到供给墨粉的运送显影剂3b通过预刮板7a的规制位置后,其上层部被剥离辊11剥离成为剥离显影剂3d。剥离显影剂3d与收纳显影剂3c之间一边混合一边被运送,一部分与上述发生在预刮板7a附近的循环流F2合流。另一方面;载置在剥离辊11上继续被运送的剥离显影剂3d与收纳显影剂3c之间一边混合一边被移动,在显影剂运送方向下游侧再次载置在显影套4上,成为运送显影剂3b。通过上述剥离显影剂3d与收纳显影剂3c的混合,两显影剂之间互相替换,在显影剂内通过墨粉分散搅拌均一化,通过墨粉和载体之间摩擦带电使墨粉带电。
通过补给上述墨粉,若显影剂3中墨粉浓度逐渐上升,显影剂3体积增大,从与墨粉补给口8a对向位置到刮板6的规制位置之间区间,显影套4上的运送显影剂3b的层厚变厚。同时,显影套4上的运送显影剂3b内的载体比率低下,对该运送显影剂3b的磁力变弱,该运送显影剂3b的移动速度降低,在上述区间的显影套4上的运送显影剂3b的层厚越来越厚。层厚变厚的运送显影剂3b受到来自剥离辊11的阻止运送的强力(制动力),被运送到剥离位置的运送显影剂3b的移动速度越来越低。
上述预刮板7a刮取在与墨粉补给口8a对向位置层厚变厚的运送显影剂3b的上层部,如图6A所示,该被刮取的上层部滞留在预刮板7a的沿显影剂运送方向上游侧。下面,将该滞留显影剂成为“滞留显影剂3e”。随着与该滞留显影剂3e相接的运送显影剂3b的移动,上述滞留显影剂3e作循环运动。送入墨粉补给口8a的墨粉3a被引向运送显影剂3b的露出部分,同时,从该运送显影剂3b和滞留显影剂3e的合流点取入到显影剂中。
若显影剂3中的墨粉浓度上升,则如图6B所示,滞留在墨粉补给口8a的滞留显影剂3e的量增加,与墨粉相接的运送显影剂3b的露出面因该滞留显影剂3e而堵塞,两显影剂的合流点P也移动到墨粉补给口8a的沿显影剂运送方向上游端。与此同时,上述墨粉补给口8a的滞留显影剂3e本身的循环移动速度也降低。在此时刻,墨粉往显影剂的取入几乎结束,墨粉浓度不再上升。
取入上述墨粉通过预刮板7a和显影套4之间间隙的运送显影剂3b的一部分(上层部)被剥离辊11剥离。所剥离显影剂3d一边与收纳显影剂3c混合搅拌一边沿该剥离辊11表面被运送,其中一部分再次载置在显影套4上。通过显影套4与刮板6之间间隙的运送显影剂3b被运向与感光体鼓1对向的显影区域。在显影区域墨粉供给形成在感光体鼓1上的静电潜像,用于静电潜像显影。
由于上述使感光体鼓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显影套4上的墨粉受到消耗,该部分墨粉浓度减少,显影套4作用在显影剂上的运送力增加,该部分显影剂的体积也减少。并且,由上述预刮板7a前端部规制的运送显影剂3b的层厚减薄,滞留在墨粉补给口8a附近的滞留显影剂3的量减少,该滞留显影剂3的循环移动速度也上升。在墨粉补给口8a,显影套4运送的运送显影剂3b与从墨粉料斗8内的墨粉3a接触,再次取入墨粉,如上所述,显影剂3的墨粉浓度增加。
如上所述,根据显影套4上的墨粉浓度的变化,上述预刮板7a规制该显影套4上的运送显影剂的规制状态变化,进行自控制,使得上述墨粉被消耗部分的显影剂中墨粉浓度成为所设定的浓度范围。这样,显影套4上的运送显影剂3的墨粉浓度通常大致保持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因此,不需要墨粉浓度传感器或墨粉补给部件等复杂的墨粉浓度控制机构。
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剥离显影套4上的运送显影剂3b的一部分,使其与显影剂收纳部S内的收纳显影剂3c混合,促进该运送显影剂3b与收纳显影剂3c替换,能防止因显影剂3中的载体带电能力低下而引起的显影剂3的早期劣化。另外,通过混合上述运送显影剂3b与收纳显影剂3c,分散搅拌该显影剂的墨粉,在与上述显影剂运送方向垂直的图像宽度方向墨粉浓度均一化,能进行无显影浓度不匀的良好显影。
根据本实施例,使用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剥离辊11,即使剥离辊11回转,该剥离辊11周面与显影套4周面的间隙也不变动,不会发生剥离辊回转时的剥离不匀。因此,能抑制沿显影剂运送方向的显影套4上的运送显影剂3b中的墨粉浓度和墨粉带电量不匀,防止显影剂运送方向的显影浓度不匀。
对截面形状为非圆形、例如曲柄形状的剥离部件进行实验,结果,发生剥离不匀,在图像上因曲柄回转节距发生浓淡差。
根据本实施例,使用由磁性体构成的剥离辊11,通过显影套4中的磁铁辊5磁化剥离辊11,以磁力吸附载置在显影套4上回转的运送显影剂3b一部分。因此,能更显著地从显影套4上剥离显影剂,使得所剥离的显影剂3d沿剥离辊表面强制移动形成图6中符号F3所示流动。更有效地进行与显影剂收纳部S内的显影剂的混合及搅拌。
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打印对象的图像原稿的图像比率和装置内的温湿度测定结果,控制上述剥离辊11的回转。
图7是表示本实施例的打印机的控制装置的控制部一例的方框图,从个人计算机等外部装置送来的图像数据在图像数据处理部110处理。
在该图像数据处理中,产生潜像形成部使用的潜像形成用数据等,同时,计算打印对象的图像的图像比率数据。发动控制部100根据从该图像数据处理部110送来的数据控制装置内各部,该发动控制部100由发动控制用CPU101、ROM102、RAM103、1/O接口104等构成。感光体鼓驱动部105、潜像形成部的驱动部106、显影装置2的驱动部107、温湿度传感器108等与该发动控制部100连接。发动控制用CPU101按照从ROM102读取的控制用程序,根据从图像数据处理部110输入的信号,一边进行包括各种驱动部的作用期间在内的各种识别判断,一边向各部输出动作指令,进行所定动作。另外,可根据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湿度数据控制上述各部。
通过上述控制部,例如根据上述打印对象的图像的图像比率数据控制显影装置2的剥离辊11的回转。这种场合,与根据图像比率变化的墨粉消耗一致,使剥离辊11的线速度变化,使墨粉带电合适,同时,避免显影剂不必要的混合,能防止显影剂劣化。
由于因环境等因素墨粉本身的凝集度不同,墨粉3a的取入量也变化,运送速度及体积也发生变化。因温度和湿度关系,墨粉3a的凝集度变化,如图8和图9所示,在高温条件下,凝集度变高,在高湿条件下,凝集度也变高。凝集度变高表示墨粉3a易结块。
于是,通过设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内部的温湿度传感器108测定例如感光体鼓1附近的环境温度,温度变高场合,提高剥离辊11的回转数,使剥离辊11的线速度加快,能充分进行显影剂3的混合搅拌,充分促进显影剂3之间的替换及摩擦带电。通过上述温湿度传感器108测定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湿度,湿度变高场合,与上述温度变高场合一样,进行同样的驱动控制,能充分进行显影剂3的混合搅拌,充分促进显影剂3之间的替换及摩擦带电。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将处于与显影剂收纳部S对向位置的磁极S2配置成朝刮板6侧有若干偏离,但是,也可以配置成该磁极S2产生的法线方向磁力线密度分布的峰值位置与朝剥离辊11中心方向大致一致。这时,剥离辊11最易被磁化,最能发挥剥离辊11的剥离运送力。结果,在显影剂收纳部S内,在显影套4和剥离辊11之间有效进行显影剂互相摩擦带电。
为了在显影剂收纳部S内有效进行剥离辊11周围的显影剂循环动作,最好将在剥离辊11周面上显影套4对向侧的相反侧面的法线方向磁力线密度设为5mT以上。
为了有效进行在显影剂收纳部S内剥离辊11周围的显影剂循环动作,必须确保通常显影剂能循环程度的空间。为此,必须在显影剂收纳部S有空间期间停止取入墨粉3a。本发明人对此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若将在显影套4上处于与剥离辊11对向位置的显影剂所受到的磁力设为MF1,在显影套4上处于与预刮板7a对向位置的显影剂3所受到的磁力设为MF2,则MF1和MF2的关系最好满足下式:
MF2<(2/3)·MF1 (1)
若在显影套4上上述MF2相对变大,剥离辊11所引起的制动力影响达不到墨粉补给口8a附近。结果,即使显影剂的墨粉浓度上升,显影剂的运送速度也不降低,显影剂3的层厚难以增加,在显影剂充满显影剂收纳部S前取入墨粉不能停止。因此,如上式(1)所示,将处于与预刮板7a对向位置的显影剂3所受到的磁力MF2设定为此处于与剥离辊11对向位置的显影剂所受到的磁力MF1弱,使得剥离辊11所引起的制动力影响能达到墨粉补给口8a附近。
磁力波形控制可通过配置在各极的磁铁片位置、极性、形状、磁力进行。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辊状回转体的剥离辊11作为剥离部件,但是,剥离部件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10所示,在显影剂收纳部S内的长度方向(沿显影套回转轴方向)大致全域,设置剥离部件10,用于在剥离面刮取剥离显影套4上的显影剂。这种场合,剥离部件10的剥离面10a相对显影套表面切线的刮取角θ最好设为90度以上,以便不使显影剂滞留,能有效剥离显影剂。通过该剥离部件10的剥离面,剥离载置在按逆时钟方向回转的显影辊4上的回转着的运送显影剂3b的上层部,产生如箭头D轨迹所示那样的显影剂流动。由于该剥离显影剂的流动,能促进从显影套4剥离的显影剂与显影剂收纳部S内的显影剂的昆合和搅拌。进行混合搅拌的一部分显影剂在剥离部件10与刮板6之间通过磁力载置到显影套4上。
实例1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更具体的实例。
使用图2所示的显影装置,先将图11所示的试验图60作为打印对象的图像,在与显影套4的表面移动方向(图中G方向)垂直的长度方向(图像宽度方向)形成墨粉消耗不同的黑白交替,形成20张图像。此后,使用以全面均一半色调构成的试验图,再次形成图像。试验条件按表1-1和表1-2范围设定。例如,使用直径7mm的剥离辊11,显影套4与感光体鼓l的间隙Gp设为0.35mm,显影套4与刮板的间隙Gd1设为O.4mm,显影套4与刮板7a的间隙设为O.65mm,剥离辊11与显影套4的间隙Gh设为O.35mm。
表1-1机械条件
感光体鼓的线速度 | 120mm/sec |
显影套与感光体鼓之间间隙Gp | 0.3~0.5mm |
显影套与刮板之间间隙Gd1 | 0.3~0.5mm |
显影套与预刮板之间间隙Gd2 | 0.5~1.5mm |
显影套与剥离辊之间间隙Gh | 0.2~0.4mm |
显影套直径 | 16~20mm |
显影套相对感光体鼓的线速度比 | 1.5~3.0 |
显影套上的法线方向的磁力线密度N1 | 93mT |
显影套上的法线方向的磁力线密度N1 | 75mT |
显影套上的法线方向的磁力线密度N1 | 60mT |
显影套上的法线方向的磁力线密度N1 | 53mT |
表1-2
显影剂
载体材质 |
粒径 |
墨粉 磁性体量 |
二氧化硅量 |
墨粉对载体的包覆率 |
Q/M |
磁铁或铁
40~50μm
1 5~40wt%
0.5~1.0wt%
50~120%
10~30μc/g
以上条件下进行图像形成试验结果,通过剥离辊11剥离,再与显影剂混合搅拌,使显影剂均一化,能得到无浓度不匀的良好图像。在本实例的显影装置中,上述剥离辊11与显影套4的间隔Gh及显影套4与刮板7a的间隔Gd2满足关系式:0<Gh<Gd2,剥离辊11具有良好的搅拌能力。
上述剥离辊11的材质为磁性体、例如SUM材场合,在与剥离辊11对向的显影套4上的法线方向的磁力线密度为56mT条件下,剥离辊11中央部向显影套4侧挠曲接近0.1mm左右。于是,在本实例中,将剥离辊11形状设定为如图5所示,两端部的直径D1为7mm,中央部直径比两端部直径小,设为6.8mm。通过使用这种形状剥离辊11,能在轴方向将剥离辊11和显影套4之间间隙大致维持在0.35mm,从上述中央部到两端部能均一进行剥离上述显影剂及以后的混合搅拌。
比较例1
另一方面,作为本实例的比较例,在不使用剥离部件12的以往显影装置中形成图像,在半色调图像上发生浓度不匀。这样,若不使用剥离部件12,在使用显影套4的长度方向墨粉消耗不同的黑白交替构成的图像场合,有时在长度方向墨粉浓度不均一,发生图像劣化。
第二实施例
图1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概略构成正面图,图13是图12的打印机的显影装置整体概略构成截面图。在图12和图13中与上述第一实施例打印机相同部分标以相同符号,因它们功能也相同,说明省略。在图12和图13中显影套4周围的虚线表示该显影套4表面的磁力线密度的法线方向成份分布。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由磁性体构成的剥离辊11作为剥离部件,对此,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由本身具有磁力的磁铁辊构成的剥离辊13作为剥离部件,其被预先磁化具有磁极。在本实施例的显影装置中,在墨粉补给口8a附近的壳体2的底部形成具有对向面2c的突出部2b。该对向面2c从墨粉料斗8侧到显影套4侧向下倾斜具有所设定长度。另外,墨粉料斗8结构中还有一些地方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不同,但与本发明没什么关系,说明省略。
图14是上述显影装置概略构成截面图,为了表示上述由磁铁辊构成的剥离辊13的一例,其是将上述图11局部简略化的显影装置的截面图。
在该显影装置中,使用剥离辊13,其表面被磁化,一组磁极(S极和N极)沿回转轴延伸,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在与显影套4内的磁极5a对向位置使其作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回转。使用该剥离辊13场合,能以磁力强力吸附载置在显影套4上随之回转的显影剂3。因此,从显影套4剥离显影剂以及使其强制流动更易进行,能更有效地进行与显影剂收纳部S内的显影剂的混合搅拌。
图15是涉及变型例的显影装置的概略构成截面图,其设有由变型磁铁辊所构成的剥离辊14。该剥离辊14在外周表面交替设有若干磁极,在图15中,表示设有四对磁极,即四个S极14a和四个N极14b。配置剥离辊14,使其在与配设于显影套4内部的磁铁辊5的S极5a对向的位置可回转。当剥离辊14回转,配置在其周面的S极接近磁铁辊5的S极5a时,在剥离辊14与显影套4之间的显影剂3受到斥力。接着,当剥离辊14的N极接近磁铁辊5的S极5a时,在剥离辊14与显影套4之间的显影剂3受到引力。这样,在剥离辊14与显影套4之间的狭小空间斥力和引力交替反复作用,显影剂3内混合搅拌更活泼,使墨粉浓度均一化。再加上在剥离辊14上交替磁极的磁力,在显影套4附近以外部分,一部分显影剂3被引向剥离辊14,效果更好。这样,墨粉分布更均一,能防止浓度不匀等异常图像。
如图16所示,若干磁极具有与剥离辊14轴向长度大致相同的长度,在周向S极与N极交替间隔构成。这种场合,在剥离辊14表面若附有显影剂3,在表面形成显影剂凹凸,能得到与使用表面带凹凸部件场合同样的搅拌效果。
图17A是涉及其它变型例的剥离辊的斜视图,图17B和图17C是涉及其它变型例的剥离辊的周面的磁极配置说明图。该剥离辊15是在轴向交替设置具有一定长度的S极15a和N极15b构成的。若显影剂附着到该剥离辊15上,则除了上述图16所示剥离辊14搅拌效果之外,在轴向交替配置磁极之间也有搅拌机构在起作用,能更有效地进行混合搅拌。
也可以对上述图17A磁极配置进行变型,例如图17B所示,使剥离辊16轴向磁极之间互相稍稍离开,或如图17C所示,使剥离辊17轴向各列磁极互相错开配置,在周向同极一部分叠合,这样,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
实例2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显影装置2的更具体的实例。
使用图15所示的显影装置2,将上述图11所示的带状黑部和白部反复交替的试验图60作为打印对象的图像,形成20张图像,局部消耗墨粉。此后,整个面形成半色调图像(用反射浓度测定器测定ID0.2~0.5左右),评价浓度不匀等级,其中,显影条件按表2-1及表2-2设定。
图18A-图18E表示上述浓度不匀等级,分别表示形成在纸52上的残留黑部52a程度不同的全面半色调图像。图18A表示等级2,图18B表示等级3,图18C表示等级3.5,图18D表示等级4,图18E表示等级5,等级数越大,浓度不匀越少。图18B的等级3与以往例装置场合相对应。
表2-1机械条件
感光体鼓直径 | 30mm |
感光体鼓的线速度 | 100mm/sec |
显影套与感光体鼓之间间隙Gp | 0.4mm |
显影套与刮板之间间隙Gd1 | 0.4mm |
显影套与预刮板之间间隙Gd2 | 0.6mm |
显影套与剥离辊之间间隙Gh | 0.4mm |
显影套直径 | 16mm |
显影套相对感光体鼓的线速度比 | 2.5 |
剥离辊相对显影套的线速度比 | 0.8 |
表2-2显影剂
载体材质 | 磁铁 |
粒径 | 约50μm |
墨粉材质 | 混入磁性体的树脂 |
粒径 | 6.5~9.5μm |
在上述条件下进行若干回上述图像形成试验,结果,可以确认,浓度不匀得到改善,表3表示评价结果。
表3
搅拌部件结构 | 以往技术的搅拌部件 | 轴向设有若干磁极的搅拌部件 | 轴向交替设有S极N极的搅拌部件 |
浓度不匀等级 | 等级3 | 等级3~3.5 | 等级3.5~4 |
使用图16所示剥离辊14结构,得到等级3~3.5,使用图17A-图17C所示剥离辊15、16、17结构,得到等级3.5~4,可以确认,对浓度不匀具有效果。
对于本实施例的显影装置,本发明人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为了在剥离辊周围有效地产生显影剂3的循环动作,充分促进显影剂3之间的摩擦带电,显影套4的线速度与剥离辊14的线速度比率十分重要。于是,在显影装置的驱动部内设置独立可变驱动装置(没有图示),以便驱动剥离辊14回转,使其线速度可变,可以通过上述图7所示发动控制部100控制该可变驱动装置。可以采用例如步进马达作为驱动源构成上述可变驱动装置。当然,作为驱动源并不局限于上述步进马达,也可以使用AC马达或伺服马达等。
为了确认上述显影套4的线速度与剥离辊14的线速度比率的影响,在表4所示显影条件下,改变上述线速度比率形成图像。
表4机械条件
感光体鼓的线速度 | 120mm/sec |
显影套与感光体鼓之间间隙Gp | 0.3~0.5mm |
显影套与刮板之间间隙Gd1 | 0.3~0.5mm |
显影套与预刮板之间间隙Gd2 | 0.5~1.5mm |
显影套与剥离辊之间间隙Gh | 0.3~1.2mm |
显影套直径 | 16mm |
剥离辊直径 | 7mm |
显影套相对感光体鼓的线速度此 | 1.5~3.0 |
在上述条件下形成图像结果,若将显影套4的线速度设为S(mm/s),剥离辊14的线速度设为T(mm/s),设定其比率ε=(T/S)满足下式关系:0.5<ε<1.5,则在显影剂收纳部S内,在显影套4与剥离辊14之间能有效地进行显影剂3之间的摩擦带电。这是由于装入的载体量一定,若显影套4的线速度与剥离辊14的线速度此率处于上述范围内,墨粉取入量适当,显影套4上的墨粉运送速度和体积变化,能有效进行摩擦带电。
在本实施例的显影装置中,因环境等原因墨粉本身的凝集度不同,会引起墨粉3a取入量变化,运送速度和体积变化。随着温度和湿度变化,墨粉3a的凝集度变化,如上述图8和图9所示,在高温条件下凝集度变高,在高湿条件下凝集度也变高。凝集度变高表示墨粉3a易变硬结块。
于是,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内部设置温度传感器(没有图示),用于测定例如感光体鼓1附近的环境温度,温度变高场合,通过上述可变驱动装置提高剥离辊14的回转数,增大剥离辊14的线速度,充分进行显影剂3的混合搅拌,能充分促进显影剂3互相摩擦带电。
同样,在图像形成装置内部设置湿度传感器(没有图示),湿度变高场合,进行与上述使用温度传感器场合相同的驱动控制,充分进行显影剂3的混合搅拌,能充分促进显影剂3互相摩擦带电。
在如本实施例的打印机那样数字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可以实现从写入的图像信号求取图像比率,再求得墨粉3a的消耗,改变剥离辊14的线速度使其与墨粉消耗一致。具体地说,形成图像比率高的图像、墨粉浓度下降场合,需要多供给墨粉,更积极进行摩擦带电,因此,控制提高剥离辊14的线速度。与此相反,形成图像比率低的图像、墨粉3a消耗少、墨粉浓度保持在一定场合,为了防止显影剂3劣化,没有必要积极进行摩擦带电,因此,控制按原样保持剥离辊14的线速度,或降低剥离辊14的线速度。
提高剥离辊14的线速度,若使上述比率ε达到1.5以上,不仅加速显影剂的劣化,而且,显影剂3取入显影剂收纳部S受到规制,墨粉浓度比希望墨粉浓度低。与此相反,若使剥离辊线速度慢,上述比率ε为0.5以下,混合搅拌效果差,在图像上发生补给不匀。
上述控制也能适用于使用剥离辊15、16、17场合,能得到同样的效果。
第三实施例
图19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显影装置概略构成截面图,在图19中,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图2和图3相同部分标以相同符号,因它们功能也相同,说明省略。使用本实施例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也能通过上述图7所示控制部控制。
在本实施例的显影装置中,沿显影套回转方向,在预刮板7a下游的显影剂收纳部S内配置由栅状平板构成的剥离部件12,该剥离部件12是长度方向均一部件,与显影套4保持间隙Gh,与预刮板7a保持间隔L2(参照图22)。
在图19的显影装置中,墨粉料斗8形成在预刮板7a上游,从该墨粉料斗8补给的墨粉通过预刮板7a到达剥离部件12。由显影套4运送力欲移向刮板6侧的显影剂一时被剥离部件12从显影套4剥离。剥离部件12剥离的显影剂与显影剂收纳部S内的显影剂进行替换和混合,再次因磁力载置在显影套4上。通过上述显影剂替换及混合,显影剂被搅拌而均一化,促进墨粉带电。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通过促进显影套4上显影剂与显影剂收纳部S内的显影剂的替换及混合,能防止因显影剂中载体的带电能力低下而引起的显影剂早期劣化。而且,在显影套4长度方向发生墨粉补给不匀场合,也能将均一化的显影剂运向显影区域,能实现无图像浓度不匀显影。
由栅状平板构成的剥离部件12配置在接近显影套4表面位置,其相对显影套4表面间隔Gh,在离开显影剂收纳部S内的显影套表面的位置能确保显影剂能自由移动的空间。因此,在显影剂收纳部S内,被刮板6阻止的显影剂几乎不会成为妨害,移向墨粉补给口8a侧。使移动到墨粉补给口8a侧的显影剂与墨粉料斗8的墨粉的接触状态变化,使墨粉取入该显影剂中的取入状态变化,能可靠保持该显影剂的墨粉浓度控制功能。
实例3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更具体的实例。
使用图19所示显影装置,先将在显影套4长度方向以墨粉消耗不同的黑白部交替的试验图作为打印对象的图像,形成20张图像。此后,用整个面均一半色调图像构成的试验图再次形成图像。显影条件设定为与上述使用剥离辊的表1相同。
使用图20和图21所示栅状非磁性体构成的平板12a、12b作为剥离部件。通过使用上述剥离部件,显影套4上显影剂通过栅状孔从该显影套4剥离。另外,剥离部件12与显影套4的间隔Gh设为0.3mm,剥离部件12与预刮板7a的间隔L2设为10mm(参照图22)。
上述条件下进行的上述图像形成试验结果可知,剥离部件12剥离的显影剂与显影剂收纳部S内的显影剂替换混合,显影剂被均一化,能得到无浓度不匀的良好图像。
在本实施例的显影装置试验中,若上述剥离部件12与显影套4的间隔Gh以及显影套4与预刮板7a的间隔Gd2满足下式关系:0<Gh<Gd2,则能得到良好的混合搅拌能力。
另外,使用由栅状平板构成的剥离部件12,剥离显影套4上的运送显影剂3b一部分(仅仅上层),墨粉补给口8a中的运送显影剂3b与墨粉料斗8的墨粉的接触状态变化,使墨粉取入显影剂中的取入状态变化,能稳定地保持墨粉浓度自控制机构。
第四实施例
图23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显影装置概略构成截面图,在图23中,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图2和图3相同部分标以相同符号,因它们功能也相同,说明省略。使用本实施例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也能通过上述图7所示控制部控制。
在本实施例的显影装置中,沿显影套4的显影剂运送方向,显影剂收纳部S位于预刮板7a的下游,刮板6的上游,在该显影剂收纳部S内设置搅拌用梳子部件20作为显影剂搅拌部件。该搅拌用梳子部件20呈在长度方向具有均一宽度和厚度的形状,其被固设在显影剂收纳部S内,与预刮板7a的距离L2、该搅拌用梳子部件20前端与显影套4表面之间间隔Gk分别保持一定。
在本实施例的显影装置中,显影剂收纳部S内在与墨粉料斗8邻接位置,以与显影套4非接触、对向状态设置上述搅拌用梳子部件20,通过该搅拌用梳子部件20搅拌进入显影剂收纳部S内的显影套4上运送显影剂一部分(上层部)。通过上述搅拌,进行显影套4上运送显影剂与显影剂收纳部S内的收纳显影剂之间的混合搅拌。通过上述显影剂搅拌,将从墨粉料斗8取入到墨粉料斗8的显影剂上层部的墨粉与显影剂一起混合搅拌,使显影剂中墨粉浓度达到均一。通过上述混合搅拌墨粉浓度成为均一的显影剂载置在显影套4上朝显影区域运送,用于使感光体鼓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根据本实施例,用上述搅拌用梳子部件20搅拌显影套4上的一部分显影剂(上层部),不会搞乱显影套4上的显影剂的运送状态,能稳定地保持墨粉浓度自控制机构。通过用上述搅拌用梳子部件20混合搅拌显影剂,能防止因显影剂劣化所引起的经时基底污脏及显影浓度低下,能进行显影套4上轴向无显影浓度不匀的良好显影。
实例4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更具体的实例。
使用图23所示显影装置,试验条件在表5-1和表5-2范围内设定。
表5-1机械条件
感光体鼓直径 | 30mm |
感光体鼓的线速度 | 120mm/sec |
显影套与感光体鼓之间间隙Gp | 0.3~0.5mm |
显影套与刮板之间间隙Gd1 | 0.3~0.5mm |
显影套与预刮板之间间隙Gd2 | 0.5~1.5mm |
显影套直径 | 16mm |
显影套相对感光体鼓的线速度比 | 1.5~3.0 |
表5-2显影剂
载体 材质 | 磁铁或铁 |
粒径 | 40~50μm |
墨粉 磁性体量 | 15~40wt% |
二氧化硅量 | 0.5~1.0wt% |
墨粉对载体的包覆率 | 50~120% |
Q/M | 10~30μc/g |
图24是表示上述显影装置中搅拌用梳子部件配设位置说明图,在该图中,搅拌用梳子部件20与显影套4之间间隔Gk设为0.3mm,该搅拌用梳子部件20离开预刮板7a的距离L2设为1mm。
图25是上述搅拌用梳子部件的斜视图,该搅拌用梳子部件20在与显影套4对向侧设有连续梳齿部20a,该梳齿部20a的齿尖间隔Pk设定为2mm。
使用上述设定的显影装置,先将上述图11所示在与显影套4表面移动方向(图中G方向)直交的长度方向(图像宽度方向)以墨粉消耗不同的黑白部交替构成的试验图60作为打印对象的图像,形成20张图像。此后,用整个面均一半色调构成的试验图再次形成图像。结果,通过搅拌用梳子部件20显影剂3在图像宽度方向被均一化,能得到无浓度不匀的良好的半色调图像。
比较例2
本比较例的显影装置构成与上述实例4相同,不设置搅拌用梳子部件20,以与上述同样的程序形成图像。结果,在半色调图像的图像宽度方向发生浓度不匀。
由上述实例4和比较例2可知,当对在显影套4长度方向墨粉消耗量不同的黑白图像交替构成的图进行显影场合,若不设置搅拌用梳子部件20进行显影,有时会在图像宽度方向发生浓度不匀,不能得到良好图像,而通过设置搅拌用梳子部件20,能防止在图像宽度方向墨粉浓度不匀。
上述能防止墨粉浓度不匀的因素可以考虑如下。沿显影剂运送方向,从预刮板7a上游补给的墨粉3a与显影套4上运送的显影剂一起通过显影套4与预刮板7a之间的间隙,到达搅拌用梳子部件20。包含墨粉3a的显影剂在显影套4上被运送时,受到与搅拌用梳子部件20之间产生的阻力而被搅拌,通过搅拌用梳子部件20的梳齿部20a和梳齿部20a之间(以下简称为“梳齿间”)时,显影剂碰到梳齿部20a,分成夹持梳齿部20a的两侧,在各自区域与新显影剂混合进行横搅拌。这样,在显影套4轴向墨粉浓度被均一化,促进墨粉3a带电。结果,即使在显影套4长度方向发生墨粉补给不匀,在该方向墨粉浓度能被均一化,得到良好图像。
另外,搅拌用梳子部件20相对显影套4设有间隔Gk,搅拌该显影套4上的运送显影剂的一部分(上层部),不妨碍显影剂收纳部S内的显影套4上的运送显影剂的移动。因此,也不用担心损害这种显影装置特有的墨粉浓度自控制机构。尤其在实例4中,通过将显影剂搅拌部件设为梳齿形状,几乎不会妨碍显影剂收纳部S内被刮板6阻挡的显影剂的移动,能一边可靠维持墨粉浓度自控制机构,一边进行补给的取入到显影剂中的墨粉3a的搅拌。
在实例4中,搅拌用梳子部件20使用非磁性体,将间隔Gk设定为满足下列关系:0<Gk<Gd2,则能得到良好的搅拌能力。通过这样设定间隔Gk,从预刮板7a所在的规制位置补给的墨粉3a的至少一部分在显影剂运送方向下游侧能可靠地通过搅拌用梳子部件20的梳齿部20a之间,能可靠地对补给墨粉3a进行横搅拌。
根据各种试验结果得知,齿尖间隔Pk若设定为满足下列关系:0<Pk≤5mm,则能得到良好的搅拌能力。在本实例4中,齿尖间隔Pk设定为5mm以下,这样,能良好地防止在图像宽度方向的墨粉浓度不匀。
第五实施例
图26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显影装置概略构成截面图,该显影装置与上述第四实施例的图23所示显影装置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如下。
在本实施例的显影装置中,设置片状部件21作为可挠性板状部件代替上述显影剂搅拌部件,该片状部件21在显影剂收纳部S内与墨粉料斗8邻接位置与显影套4表面对向,与载置在该显影套4上被运送的显影剂中从墨粉料斗8取入墨粉部分接触。
另外,图23的显影装置中墨粉补给口8a的底面稍稍弯曲成接收盘状,而在本实施例中,显影装置的墨粉补给口8a的底面呈从墨粉料斗8朝显影套4侧直线下降倾斜形状。在以水平面切取墨粉料斗8的截面中,与图23显影装置相比,墨粉料斗8内区域变狭。在图23的显影装置中,显影剂收纳壳体7的围成显影剂收纳部S的上壁面、侧壁面及下壁面(预刮板7a)的交界处为曲面;而在图26所示本实施例的显影装置中,显影剂收纳壳体7的围成显影剂收纳部S的侧壁面和下壁面(预刮板7a)的交界处不是曲面,形成急剧弯曲。
上述之外的结构及动作与图23所示装置大致相同,说明省略。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显影装置的更具体的实例5-9。
实例5
图27是本实例的显影装置的主要部分说明图,该图是图26显影装置的显影剂收纳部S与向显影剂收纳部S取入墨粉的墨粉取入部的局部放大图。在该显影装置中,在预刮板7a的显影剂收纳部S侧的侧面设有片状部件21,作为可挠性板状部件。该片状部件21由聚氨基甲酸乙酯密封件构成,但是,作为构成片状部件21的材质并不限定为上述聚氨基甲酸乙酯密封件,只要是具有可挠性的片状或板状部件就行,下面实例也一样。
该片状部件21粘贴在预刮板7a的显影剂收纳部S侧的内侧面,显影套4侧的端部成为自由端21a,成为朝显影剂运送方向下游侧挠曲形状,以便拉引载置在显影套4表面的运送显影剂。该位置成为第3规制位置,在预刮板7a的第2规制位置,由于取入显影剂收纳部S内的墨粉3a的压力,片状部件21因可挠性而挠曲复原。通过该片状部件21,防止过剩取入显影剂中的墨粉3a被运向显影剂运送方向的下游侧区域。与此同时,在第3规制位置,使显影剂中的墨粉浓度在与显影剂运送方向直交的图像宽度方向达到均一。这样,过剩墨粉3a被除去、同时在图像宽度方向达到均一的墨粉3a被取入到显影套4上的运送显影剂中,在刮板6的规制位置进一步均一,用于显影。
设置这种片状部件21进行显影结果,所形成图像的宽度方向无浓度不匀,能得到良好图像。
实例6
图28是本实例的显影装置的主要部分说明图,该图也是图26显影装置的显影剂收纳部S与向显影剂收纳部S取入墨粉的墨粉取入部的局部放大图。该实例6的片状部件22与上述实例5的不同点在于,片状部件22的自由端22a比为了接触显影套4表面的最短长度长。这样,自由端22a前端与显影套4表面接触,随着显影套4表面移动,上述自由端22a前端朝移动方向下游侧移动成为挠曲状。该位置成为第3规制位置,载置在显影套4上被运送的墨粉3a一边与片状部件22接触,一边与片状部件22发生相对移动。这样,多余墨粉3a在第3规制位置被阻挡,与此同时,使显影剂中的墨粉浓度在与显影剂运送方向直交的图像宽度方向达到均一。
如上所述,过剩墨粉3a被除去、同时在图像宽度方向达到均一的墨粉3a被取入到显影套4上的运送显影剂中,通过刮板6的规制位置,用于显影。
设置这种片状部件22进行显影结果,所形成图像的宽度方向无浓度不匀,能得到良好图像。
实例7
图29是本实例的显影装置的主要部分说明图,该图也是图26显影装置的显影剂收纳部S与向显影剂收纳部S取入墨粉的墨粉取入部的局部放大图。该实例7的片状部件23与上述实例6一样,片状部件23的自由端23a比为了接触显影套4表面的最短长度长。而且本实例的片状部件23通过调整其厚度,自由端23a因显影套4表面的运送显影剂所产生的压力成为弯曲形状。这样,片状部件23的自由端23a与显影套4上的运送显影剂在图像宽度方向均一接触,在显影剂运送方向呈较长面接触,该面接触部分成为第3规制位置。
按如上所述结构,过剩墨粉3a被除去、同时在图像宽度方向成为均一的墨粉3a被取入到显影套4上的运送显影剂中,通过刮板6的规制位置,用于显影。
设置这种片状部件23进行显影结果,所形成图像的宽度方向无浓度不匀,能得到良好图像。
实例8
图30是本实例的显影装置的主要部分说明图,该图也是图26显影装置的显影剂收纳部S与向显影剂收纳部S取入墨粉的墨粉取入部的局部放大图。该实例8的片状部件24使得片状部件24的自由端24a的长度(自由长度)比为了接触显影套4表面的最短长度长,通过调整该自由端24a的长度,自由端24a因显影套4表面的运送显影剂所产生的压力成为弯曲形状。这样,片状部件24的自由端24a与显影套4上的运送显影剂在图像宽度方向均一接触,在显影剂运送方向呈较长面接触,该面接触部分成为第3规制位置。
按如上所述结构,过剩墨粉3a被除去、同时在图像宽度方向成为均一的墨粉3a被取入到显影套4上的运送显影剂中,通过刮板6的规制位置,用于显影。
设置这种片状部件24进行显影结果,所形成图像的宽度方向无浓度不匀,能得到良好图像。
在图30的显影装置中,在与形成片状部件24的自由端24a的区域相反侧的端部,使得该端部长度比为了固设到预刮板7a的显影剂收纳部S侧的侧面所需要的长度长。具体地说,具有涉及处于相对显影套4表面垂直方向的预刮板7a的内侧面部分及从该部分弯曲成为显影剂收纳部S侧面部分的长度。将该片状部件24弯曲粘贴在预刮板7a的内侧面上,使其在预刮板7a内侧面的弯曲位置与预刮板7a脱离。这样,能更顺畅地使显影剂收纳部S内的显影剂3循环。因此,即使显影剂收纳部S内面形状如上述弯曲部那样急剧变化,也能通过片状部件24将内面形状修正为所希望的形状。
实例9
图31是本实例的显影装置的主要部分说明图,该图也是图26显影装置的显影剂收纳部S与向显影剂收纳部S取入墨粉的墨粉取入部的局部放大图。该实例9的片状部件25的自由端25a的长度比为了接触显影套4表面的最短长度长很多,在与显影套4表面的对向部往上方卷成环状,环曲面的外周面部25b与显影套4表面的运送显影剂接触。这样,由于外周面部25b的张力,片状部件25强度增加,其与显影套4上的运送显影剂接触,形成第3规制位置。
按如上所述结构,过剩墨粉3a被除去、同时在图像宽度方向成为均一的墨粉3a被取入到显影套4上的运送显影剂中,通过刮板6的规制位置被进一步均一,用于显影。
设置这种片状部件25进行显影结果,所形成图像的宽度方向无浓度不匀,能得到良好图像。
根据上述实例5-9的显影装置,片状部件21-25能规制将墨粉3a取入显影剂,使得在图像宽度方向的墨粉浓度均一化,能防止图像浓度不匀。
通过将上述第四实施例中的搅拌用梳子部件(显影剂搅拌部件)20及上述第五实施例中的片状部件(可挠性板状部件)21-25固设在显影剂收纳部S内,在显影套4长度方向能使墨粉浓度均一化,没有必要为强制搅拌显影剂收纳部S内的显影剂用马达等驱动所定部件,能以低成本防止上述图像宽度方向的显影浓度不匀。
Claims (37)
1.一种显影装置,设有内部装有磁场发生装置、载置运送包含墨粉和磁性载体的显影剂的表面移动的显影剂载置体、规制载置在上述显影剂载置体上被运向显影区域的显影剂的量的显影剂规制部件、收纳受上述显影剂规制部件规制没有被运送到显影区域的显影剂的显影剂收纳部、配设在上述显影剂收纳部的沿显影剂运送方向上游侧的邻接位置、设有面临上述显影剂载置体表面的墨粉补给用开口的墨粉收纳部,通过该显影剂载置体上随着运送显影剂而发生的显影剂移动,根据该显影剂载置体上的显影剂的墨粉浓度,将上述墨粉收纳部内的墨粉取入显影剂中;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显影剂收纳部内设有剥离部件,其以非接触状态与该显影剂载置体表面对向,对载置在该显影剂载置体上被运送的显影剂上层部进行剥离。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墨粉收纳部的面临上述显影剂载置体表面的墨粉补给用开口与上述显影剂收纳部之间设置第2规制部件,用于规制上述显影剂载置体上从该墨粉收纳部的对向部朝该显影剂收纳部载置运送的显影剂的量;
设定该第2显影剂规制部件与显影剂载置体表面之间间隙,使得随着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的墨粉浓度上升,增加该显影剂的规制量。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上述剥离部件与显影剂载置体表面之间间隙设为Gh、上述第2显影剂规制部件与显影剂载置体表面之间间隙设为Gd2时,满足下列关系:0<Gh<Gd2。
4.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磁场发生装置在与上述剥离部件对向位置和与上述第2显影剂规制部件对向位置之间没有磁极。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与上述第2显影剂规制部件对向位置到与上述剥离部件对向位置,上述显影剂载置体表面上的磁力线密度为能使上述显影剂以磁力载置在该显影剂载置体表面上的磁力线密度。
6.根据权利要求1、2、3、5中任一个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剥离部件为辊状回转部件;
设有驱动该剥离部件回转的回转驱动装置,在与显影剂载置体对向的对向部,使该剥离部件表面朝与该显影剂载置体表面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剥离部件用磁性体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剥离部件在沿与上述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运送方向交叉方向两端部被支承;
该剥离部件的沿上述交叉方向的中央部直径比两端部直径小。
9.根据权利要求1、2、3、5中任一个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剥离部件沿与上述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运送方向交叉方向延伸,且包含磁性体;
设有驱动该剥离部件回转的回转驱动装置,在与显影剂载置体对向的对向部,使该剥离部件表面朝与该显影剂载置体表面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2、3、5中任一个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剥离部件沿与上述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运送方向交叉方向延伸,且在表面设有磁极;
设有驱动该剥离部件回转的回转驱动装置,在与显影剂载置体对向的对向部,使该剥离部件表面朝与该显影剂载置体表面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剥离部件为辊状回转部件;
在该剥离部件表面上设有若干上述磁极。
12.根据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若干磁极为S极和N极交替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中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若干磁极分别沿该剥离部件回转轴的延伸方向以直线状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沿该剥离部件回转轴的延伸方向使S极和N极交替排列,形成磁极组,沿剥离部件表面的周方向,配置若干上述磁极组。
15.根据权利要求6-14中任一个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回转驱动装置能使上述剥离部件的回转速度变化。
16.根据权利要求15中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控制装置,其根据显影对像图像的图像比率,控制上述回转驱动装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5中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
用于测定装置内温度的温度测定装置;
控制装置,根据上述温度测定装置的温度测定结果控制上述回转驱动装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5中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
用于测定装置内湿度的湿度测定装置;
控制装置,根据上述湿度测定装置的湿度测定结果控制上述回转驱动装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5-18中任一个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上述回转驱动装置,当上述显影剂载置体的线速度设为S(mm/s)、上述剥离部件的线速度设为T(mm/s)时,使其满足下列关系:0.5<T/S<1.5。
20.根据权利要求6-14中任一个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粗加工上述剥离部件表面。
21.根据权利要求7或8中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剥离部件以磁性体构成,且与上述显影剂载置体表面的法线方向磁力线密度分布峰值位置对向。
22.根据权利要求21中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剥离部件周面上,与上述显影剂载置体对向侧的相反侧的面的法线方向磁力线密度为5mT以上。
23.根据权利要求21中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上述第2显影剂规制部件时,当上述显影剂载置体上处于与上述剥离部件对向位置的显影剂所受到的磁力大小设为MF1、上述显影剂载置体上处于与上述第2显影剂规制部件对向位置的显影剂所受到的磁力大小设为MF2场合,使其满足下列关系:MF2<(2/3)·MF1。
24.根据权利要求1、2、3、5中任一个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剥离部件沿与上述显影剂载置体上的显影剂运送方向交叉方向延伸,且具有用于刮取该显影剂载置体上显影剂上层部进行剥离的剥离面;
上述剥离部件的剥离面相对该显影剂载置体表面的沿显影剂运送方向的切线的刮取角为90度以上。
25.根据权利要求1、2、3、5中任一个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剥离部件为栅状平板。
26.一种显影装置,设有内部装有磁场发生装置、载置运送包含墨粉和磁性载体的显影剂的表面移动的显影剂载置体、规制载置在上述显影剂载置体上被运向显影区域的显影剂的量的显影剂规制部件、收纳受上述显影剂规制部件规制没有被运送到显影区域的显影剂的显影剂收纳部、配设在上述显影剂收纳部的沿显影剂运送方向上游侧的邻接位置、设有面临上述显影剂载置体表面的墨粉补给用开口的墨粉收纳部,通过该显影剂载置体上随着运送显影剂而发生的显影剂移动,根据该显影剂载置体上的显影剂的墨粉浓度,将上述墨粉收纳部内的墨粉取入显影剂中;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显影剂收纳部内设有显影剂搅拌部件,其以非接触状态与该显影剂载置体表面对向,在与上述墨粉收纳部邻接位置对载置在该显影剂载置体上被运送的显影剂中从该墨粉收纳部取入墨粉的部分进行搅拌。
27.根据权利要求26中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墨粉收纳部的与上述显影剂载置体表面对向的对向部和上述显影剂收纳部之间设置第2显影剂规制部件,用于规制上述显影剂载置体上从该墨粉收纳部的对向部朝该显影剂收纳部载置运送的显影剂的量。
28.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中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影剂搅拌部件由单侧设有梳齿部的梳齿状部件构成。
29.根据权利要求28中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上述显影剂载置体表面与上述第2显影剂规制部件之间间隔设为Gd、上述显影剂载置体表面与上述梳齿部尖端之间间隔设为Gk时,满足下列关系:0<Gk<Gd。
30.根据权利要求28或29中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梳齿状部件的梳齿部的齿尖端间隔Pk为5mm以下。
31.一种显影装置,设有内部装有磁场发生装置、载置运送包含墨粉和磁性载体的显影剂的表面移动的显影剂载置体、规制载置在上述显影剂载置体上被运向显影区域的显影剂的量的显影剂规制部件、收纳受上述显影剂规制部件规制没有被运送到显影区域的显影剂的显影剂收纳部、配设在上述显影剂收纳部的沿显影剂运送方向上游侧的邻接位置、设有面临上述显影剂载置体表面的墨粉补给用开口的墨粉收纳部,通过该显影剂载置体上随着运送显影剂而发生的显影剂移动,根据该显影剂载置体上的显影剂的墨粉浓度,将上述墨粉收纳部内的墨粉取入显影剂中;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显影剂收纳部内设有可挠性板状部件,其与该显影剂载置体表面对向,在与上述墨粉收纳部邻接位置对载置在该显影剂载置体上被运送的显影剂中从该墨粉收纳部取入墨粉的部分接触。
32.根据权利要求31中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墨粉收纳部的与上述显影剂载置体表面对向的对向部和上述显影剂收纳部之间设置第2显影剂规制部件,用于规制上述显影剂载置体上从该墨粉收纳部的对向部朝该显影剂收纳部载置运送的显影剂的量。
33.根据权利要求31或32中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可挠性板状部件的从固定保持部到尖端的自由长度比从上述保持部到该显影剂载置体上的接触位置的假设直线距离长。
34.根据权利要求31或32中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可挠性板状部件的厚度为受到载置在上述显影剂载置体上被运送的显影剂压力发生弯曲的厚度。
35.根据权利要求31或32中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可挠性板状部件的从固定保持部到尖端的自由长度为受到载置在上述显影剂载置体上被运送的显影剂压力发生弯曲的长度。
36.根据权利要求31或32中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可挠性板状部件的与上述显影剂载置体表面对向的对向部卷取成环状。
3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设有在潜像载置体上形成替像的潜像形成部、使该潜像载置体上潜像显影形成墨像的显影装置、将上述潜像载置体上墨像转印在转印材上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影装置为上述权利要求1-37中任一个所述的显影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7469399 | 1999-06-21 | ||
JP174693/1999 | 1999-06-21 | ||
JP188219/1999 | 1999-07-01 | ||
JP18821999 | 1999-07-01 | ||
JP187727/1999 | 1999-07-01 | ||
JP18772799 | 1999-07-01 | ||
JP26934899 | 1999-09-22 | ||
JP269348/1999 | 1999-09-22 | ||
JP272551/1999 | 1999-09-27 | ||
JP27255199 | 1999-09-27 | ||
JP133005/2000 | 2000-05-01 | ||
JP2000133005A JP4070387B2 (ja) | 1999-06-21 | 2000-05-01 |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78613A true CN1278613A (zh) | 2001-01-03 |
CN1143183C CN1143183C (zh) | 2004-03-24 |
Family
ID=27553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011869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3183C (zh) | 1999-06-21 | 2000-06-21 |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337957B1 (zh) |
JP (1) | JP4070387B2 (zh) |
KR (1) | KR100340184B1 (zh) |
CN (1) | CN1143183C (zh) |
DE (1) | DE10030416B4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49416C (zh) * | 2003-09-09 | 2009-01-07 | 夏普株式会社 |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CN101221382B (zh) * | 2007-01-11 | 2012-01-25 | 株式会社理光 | 磁性颗粒携带装置、显影单元、处理盒、使用其的成像设备、以及其表面处理方法 |
CN101470387B (zh) * | 2007-12-28 | 2012-10-31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显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显影剂盒 |
CN101470388B (zh) * | 2007-12-28 | 2013-02-13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显影单元、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CN102998945A (zh) * | 2011-09-15 | 2013-03-27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显像装置和具备该显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CN111338190A (zh) * | 2018-12-19 | 2020-06-26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显影装置、显影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00837B (zh) * | 2000-02-17 | 2012-10-03 | 株式会社理光 | 墨粉收纳容器、补给墨粉的方法及墨粉补给装置 |
US6656654B2 (en) | 2000-03-31 | 2003-12-02 | Ricoh Company, Ltd. | Toner and two-component developer, container therefo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6597885B2 (en) | 2000-06-05 | 2003-07-22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developing device with a magnet brush |
JP3868192B2 (ja) * | 2000-07-13 | 2007-01-1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装置、該現像装置へのトナー収容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2072645A (ja) | 2000-08-31 | 2002-03-12 | Ricoh Co Ltd | 粉体補給装置、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012676B2 (ja) | 2000-09-07 | 2007-11-2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3958511B2 (ja) | 2000-09-28 | 2007-08-1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補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107817B2 (ja) * | 2000-09-29 | 2008-06-2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用トナー、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360589B2 (ja) | 2000-10-20 | 2009-11-1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二成分現像剤、及びそれを使用する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 |
JP3912649B2 (ja) | 2000-11-30 | 2007-05-0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用トナー、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143266B2 (ja) | 2001-01-16 | 2008-09-0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プロセスユニット |
EP1229402B1 (en) * | 2001-01-31 | 2012-05-30 | Ricoh Company, Ltd. |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US6757510B2 (en) | 2001-02-16 | 2004-06-29 | Ricoh Company, Ltd. |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JP3779628B2 (ja) * | 2001-02-20 | 2006-05-3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US6667141B2 (en) | 2001-02-20 | 2003-12-23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JP3989180B2 (ja) | 2001-02-22 | 2007-10-1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ロー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現像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
US6792234B2 (en) | 2001-02-28 | 2004-09-14 | Ricoh Company, Ltd. | Developing device having a developer carrier including main and auxiliary magnetic pole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US7166404B2 (en) | 2001-03-02 | 2007-01-23 | Ricoh Company, Ltd. | Carrier for develop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 image forming method using sam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
JP2003084574A (ja) | 2001-03-16 | 2003-03-19 | Ricoh Co Ltd | 現像方法、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EP1253480B1 (en) | 2001-04-27 | 2011-01-05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capabilities for toner supply |
EP1260873B1 (en) | 2001-05-21 | 2006-12-06 | Ricoh Company, Ltd. | Toner,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ing the toner |
JP3570714B2 (ja) | 2001-05-24 | 2004-09-2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剤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2351195A (ja) | 2001-05-25 | 2002-12-04 | Ricoh Co Ltd | 帯電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2003057881A (ja) | 2001-06-04 | 2003-02-28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132728B2 (ja) | 2001-06-08 | 2008-08-1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4695296B2 (ja) * | 2001-06-25 | 2011-06-0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EP1326143A3 (en) * | 2001-11-01 | 2003-07-16 | Ricoh Company, Ltd. | Developing device in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using a two component type developer including magnetic toner |
JP3914755B2 (ja) | 2001-11-27 | 2007-05-1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6826381B2 (en) * | 2001-12-28 | 2004-11-30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formation device and agent supplying device including absorber conveying by negative pressure |
EP1586956B1 (en) | 2002-01-31 | 2008-10-15 | Ricoh Co., Ltd. | Toner refilling device and develop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2003295599A (ja) | 2002-02-04 | 2003-10-15 | Ricoh Co Ltd | 現像剤担持体、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US6807390B2 (en) * | 2002-04-12 | 2004-10-19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6895209B2 (en) | 2002-04-19 | 2005-05-17 | Ricoh Company, Ltd. | Clea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JP4200039B2 (ja) * | 2002-04-25 | 2008-12-2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装置、該現像装置を有す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ら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
JP4157797B2 (ja) | 2002-05-20 | 2008-10-0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EP1369752B1 (en) | 2002-06-03 | 2008-03-26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a cleaning blade |
JP2004028299A (ja) * | 2002-06-28 | 2004-01-29 | Ricoh Co Ltd | 回転体支持構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7212767B2 (en) * | 2002-08-09 | 2007-05-01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removably mounted thereto |
US6975830B2 (en) * | 2002-09-12 | 2005-12-13 | Ricoh Company, Limite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and waste toner recovery device |
JP2004109631A (ja) * | 2002-09-19 | 2004-04-08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EP1429209A3 (en) * | 2002-09-19 | 2004-08-25 | Ricoh Company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for use in the same |
CN1318923C (zh) * | 2002-09-20 | 2007-05-30 | 株式会社理光 | 显影剂限制部件,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
US7035573B2 (en) * | 2002-09-24 | 2006-04-2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eveloping apparatus having developer carrying screw with a plurality of inclination angles |
JP2004139031A (ja) * | 2002-09-24 | 2004-05-13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補給用トナー収容器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2004193543A (ja) * | 2002-10-17 | 2004-07-08 | Ricoh Co Ltd | 磁石混成剤材料、磁石成型体とその製造方法、現像マグネットローラ、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4170904A (ja) * | 2002-11-08 | 2004-06-17 | Ricoh Co Ltd | 像担持体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7116928B2 (en) * | 2002-12-18 | 2006-10-03 | Ricoh Company, Ltd. | Powder discharg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CN100407065C (zh) * | 2002-12-20 | 2008-07-30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形成装置 |
US7076192B2 (en) | 2002-12-27 | 2006-07-11 | Ricoh Company, Ltd. | Powder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US7177555B2 (en) | 2003-01-15 | 2007-02-13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forming proces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7218948B2 (en) * | 2003-02-24 | 2007-05-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of transmitting pilot tones in a multi-sector cell, including null pilot tones, for generat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s |
JP4383898B2 (ja) * | 2003-02-28 | 2009-12-1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剤収容器、現像剤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695335B2 (ja) * | 2003-02-28 | 2011-06-0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EP1452931A1 (en) * | 2003-02-28 | 2004-09-01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installable process cartridge |
CN100349073C (zh) * | 2003-03-05 | 2007-11-14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卡盒 |
JP2004271876A (ja) * | 2003-03-07 | 2004-09-30 | Ricoh Co Ltd | 現像剤担持体、現像方法、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4311771A (ja) * | 2003-04-08 | 2004-11-04 | Ricoh Co Ltd | 長尺マグネ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とマグネットローラ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
CN100388135C (zh) * | 2003-06-06 | 2008-05-14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卡盒 |
JP2005024665A (ja) * | 2003-06-30 | 2005-01-27 | Ricoh Co Ltd | 粉体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トナー収容部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2005055674A (ja) * | 2003-08-05 | 2005-03-03 | Ricoh Co Ltd | 現像マグネットローラ、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7158730B2 (en) | 2003-08-07 | 2007-01-02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develop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
JP2005070276A (ja) | 2003-08-22 | 2005-03-17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らに用いるトナー |
JP2005099729A (ja) * | 2003-08-29 | 2005-04-14 | Ricoh Co Ltd | 潤滑材塗布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681833B2 (ja) * | 2003-09-19 | 2011-05-1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5189811A (ja) * | 2003-12-01 | 2005-07-14 | Ricoh Co Ltd | 現像ローラ、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451668B2 (ja) * | 2004-01-27 | 2010-04-1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5221825A (ja) * | 2004-02-06 | 2005-08-18 | Ricoh Co Ltd | トナーボト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トナー容器、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
JP4656561B2 (ja) * | 2004-03-05 | 2011-03-2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容器、トナー補給装置、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5300626A (ja) * | 2004-04-07 | 2005-10-27 | Ricoh Co Ltd |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US7457570B2 (en) * | 2004-08-06 | 2008-11-25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magnetic brush developing system using a two-component developer comprising toner and carrier |
US7720416B2 (en) | 2004-08-16 | 2010-05-18 | Ricoh Company, Ltd. | Method and toner bottle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effectively supplying toner to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4534665B2 (ja) * | 2004-08-24 | 2010-09-01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6251775A (ja) * | 2005-02-14 | 2006-09-21 | Ricoh Co Ltd | 現像剤担持体、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US7599650B2 (en) * | 2005-11-04 | 2009-10-06 | Ricoh Company Limited | Developer bearing member,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4943698B2 (ja) * | 2005-11-25 | 2012-05-3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764743B2 (ja) * | 2005-12-20 | 2011-09-0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JP4820689B2 (ja) | 2006-05-15 | 2011-11-2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8046240A (ja) * | 2006-08-11 | 2008-02-28 | Ricoh Co Ltd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8070570A (ja) | 2006-09-13 | 2008-03-27 | Ricoh Co Ltd |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8107660A (ja) * | 2006-10-26 | 2008-05-08 | Ricoh Co Ltd | 情報記録媒体 |
US8023877B2 (en) * | 2006-12-25 | 2011-09-20 | Ricoh Company Limite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forming glossy color image |
US7787808B2 (en) | 2007-02-22 | 2010-08-31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2008249835A (ja) | 2007-03-29 | 2008-10-16 | Ricoh Co Ltd |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8256901A (ja) * | 2007-04-04 | 2008-10-23 | Ricoh Co Ltd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8032055B2 (en) * | 2007-08-08 | 2011-10-04 | Ricoh Company, Ltd. |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including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process cartridge |
US8036575B2 (en) * | 2007-10-19 | 2011-10-11 | Ricoh Company, Limited | Development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compact structure for discharging developer |
JP5326392B2 (ja) | 2007-12-25 | 2013-10-3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シャッタ機構、粉体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522455B2 (ja) * | 2008-02-13 | 2010-08-1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トナー補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CN101655681B (zh) * | 2008-08-18 | 2012-06-13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形成设备 |
US8045879B2 (en) * | 2008-09-11 | 2011-10-25 | Xerox Corpoation |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an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and a corresponding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
JP5284174B2 (ja) * | 2009-04-24 | 2013-09-1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1112775A (ja) | 2009-11-25 | 2011-06-09 | Ricoh Co Ltd |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4995331B2 (ja) * | 2010-05-17 | 2012-08-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656109B2 (ja) | 2010-10-25 | 2015-01-2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補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850301B2 (ja) | 2010-11-04 | 2016-02-0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2198376A (ja) | 2011-03-22 | 2012-10-18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現像装置 |
JP5597611B2 (ja) * | 2011-09-15 | 2014-10-01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CN103676564B (zh) * | 2012-09-11 | 2016-01-27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形成装置及转印部件清洁方法 |
JP2017068075A (ja) | 2015-09-30 | 2017-04-0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KR102101993B1 (ko) | 2018-07-31 | 2020-04-20 | 주식회사 미래인더스트리 | 유수분리조 |
JP7635634B2 (ja) * | 2021-05-21 | 2025-02-26 |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KR102738084B1 (ko) | 2023-09-15 | 2024-12-04 | 에코클린 사회적협동조합 | 그리스트랩용 유지류 분해 가속장치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18657A (ja) * | 1981-07-27 | 1983-02-03 |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 静電荷像現像装置 |
JPS6073652A (ja) * | 1983-09-30 | 1985-04-25 | Fujitsu Ltd | 現像装置 |
JPH01207771A (ja) * | 1988-02-16 | 1989-08-21 | Canon Inc | 現像装置 |
JP2882529B2 (ja) | 1988-12-05 | 1999-04-1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133314B2 (ja) | 1990-08-29 | 2001-02-0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905604B2 (ja) * | 1990-12-27 | 1999-06-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 |
JPH04356081A (ja) | 1991-03-22 | 1992-12-09 | Ricoh Co Ltd | 1成分現像ローラ |
JPH05113719A (ja) * | 1991-10-23 | 1993-05-07 | Canon Inc | 現像装置およびブレード |
JP3384914B2 (ja) | 1994-10-04 | 2003-03-1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装置 |
JP3347251B2 (ja) | 1994-12-31 | 2002-11-2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装置 |
JP3359171B2 (ja) * | 1995-01-05 | 2002-12-2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装置 |
US5915155A (en) | 1995-01-12 | 1999-06-22 | Ricoh Company, Ltd. | Toner replenishing and developer replacing device for a developing unit of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H08278695A (ja) | 1995-04-07 | 1996-10-22 | Fuji Xerox Co Ltd | 現像装置 |
EP1338929A3 (en) | 1995-04-20 | 2004-12-01 | Ricoh Company, Ltd. | Developing device using a toner and carrier mixture |
JP3509385B2 (ja) | 1995-07-24 | 2004-03-2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ボトル |
US5805965A (en) | 1995-11-14 | 1998-09-08 | Ricoh Company, Ltd. | Developing device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developer distribution features |
JP3875743B2 (ja) | 1996-01-09 | 2007-01-3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装置及びトナーボトル |
JP3536515B2 (ja) * | 1996-03-21 | 2004-06-1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半導体記憶装置 |
DE69717545T2 (de) | 1996-06-18 | 2003-11-20 | Ricoh Co., Ltd. | Tonerzuführeinrichtung und Bilderzeugungsgerät |
JPH10198171A (ja) | 1997-01-08 | 1998-07-31 | Fuji Xerox Co Ltd | 現像装置 |
JP3535721B2 (ja) | 1997-01-10 | 2004-06-0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補給装置 |
JPH10232540A (ja) | 1997-02-20 | 1998-09-02 | Ricoh Co Ltd | 現像装置 |
JPH1144996A (ja) | 1997-07-28 | 1999-02-16 | Fuji Xerox Co Ltd | 現像装置 |
US5970294A (en) | 1997-08-12 | 1999-10-19 | Ricoh Company, Ltd. | Cylindrical structural body for use in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
JP4071371B2 (ja) | 1997-09-26 | 2008-04-0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マグネット部材、該マグネット部材の製造方法、マグネット構造体、マグネット装置、現像ローラ、並びに現像装置 |
-
2000
- 2000-05-01 JP JP2000133005A patent/JP407038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0-06-21 DE DE10030416A patent/DE10030416B4/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0-06-21 KR KR1020000034123A patent/KR100340184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0-06-21 US US09/597,405 patent/US6337957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0-06-21 CN CNB001186906A patent/CN114318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49416C (zh) * | 2003-09-09 | 2009-01-07 | 夏普株式会社 |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CN101221382B (zh) * | 2007-01-11 | 2012-01-25 | 株式会社理光 | 磁性颗粒携带装置、显影单元、处理盒、使用其的成像设备、以及其表面处理方法 |
CN101470387B (zh) * | 2007-12-28 | 2012-10-31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显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显影剂盒 |
CN101470388B (zh) * | 2007-12-28 | 2013-02-13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显影单元、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CN102998945A (zh) * | 2011-09-15 | 2013-03-27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显像装置和具备该显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CN102998945B (zh) * | 2011-09-15 | 2015-03-11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显像装置和具备该显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CN111338190A (zh) * | 2018-12-19 | 2020-06-26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显影装置、显影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CN111338190B (zh) * | 2018-12-19 | 2024-03-22 | 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 | 显影装置、显影单元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1166580A (ja) | 2001-06-22 |
KR20010082505A (ko) | 2001-08-30 |
CN1143183C (zh) | 2004-03-24 |
JP4070387B2 (ja) | 2008-04-02 |
DE10030416B4 (de) | 2013-12-19 |
US6337957B1 (en) | 2002-01-08 |
DE10030416A1 (de) | 2001-08-09 |
KR100340184B1 (ko) | 2002-06-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78613A (zh) |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1046659A (zh) | 调色剂供应装置、成像设备和调色剂供应方法 | |
CN1089908C (zh) | 用于成像设备的圆柱体 | |
CN101038466A (zh) | 调色剂容器和使用调色剂容器的调色剂供应装置 | |
CN101046657A (zh) | 色粉补给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色粉不足检测方法 | |
CN1959553A (zh) | 调色剂颗粒承载辊、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0351715C (zh) | 显影剂承载体和采用该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方法 | |
CN1959557A (zh) | 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0351712C (zh) | 显影剂充电单元、显影设备、成像装置和计算机系统 | |
CN1503070A (zh) | 显影剂载体、显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计算机系统 | |
CN1892485A (zh) | 显影盒 | |
CN1102501C (zh) | 涂敷装置、印刷装置、成像装置、印刷系统及印刷方法 | |
CN200965624Y (zh) | 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剂盒 | |
CN101034270A (zh) | 色粉容器及色粉填充方法 | |
CN1673886A (zh) | 显影装置 | |
CN1251808C (zh) | 浆料涂布装置及浆料涂布方法 | |
CN1677264A (zh) | 显影设备 | |
CN1123202C (zh) | 光束扫描装置及图象形成装置 | |
CN1518647A (zh) | 磁性流体密封装置 | |
CN1268989C (zh) | 显影剂吸附元件及其生产方法、成像装置和计算机系统 | |
CN1655071A (zh) | 显影设备、图像形成装置和系统及制造显影设备的方法 | |
CN2687720Y (zh) | 显影单元、显影装置、成像设备和计算机系统 | |
CN1512276A (zh) | 磁性载体、双组分显影剂、显影方法及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 |
CN1388416A (zh) | 驱动力传递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成像装置 | |
CN1120387C (zh) | 显影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324 Termination date: 2019062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