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998945B - 显像装置和具备该显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像装置和具备该显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98945B
CN102998945B CN201210333645.8A CN201210333645A CN102998945B CN 102998945 B CN102998945 B CN 102998945B CN 201210333645 A CN201210333645 A CN 201210333645A CN 102998945 B CN102998945 B CN 1029989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er
roller
magnetic roller
magnetic
develop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336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98945A (zh
Inventor
东一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9989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989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989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9894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1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developer regulating means, e.g. structure of doctor blad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developer handling means after the supply and before the regulating, e.g. means for preventing developer block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using magnetic brush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像装置和具备该显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显像装置包括容纳显像剂的框体、磁辊、搅拌部件、层厚限制部件和多个突起部件。所述磁辊配置在所述框体内,具有转动轴,通过绕所述转动轴转动,在磁辊的圆周面以磁性的方式承载所述显像剂。所述搅拌部件在所述框体内,与所述磁辊相对配置,并且具有轴心和配置在该轴心周围的螺旋形状部,所述搅拌部件边转动边搅拌并输送所述显像剂。所述层厚限制部件把所述显像剂的层厚限制成规定厚度。所述多个突起部件在比所述层厚限制部件靠向所述磁辊转动方向的上游的位置,与所述磁辊的圆周面相对,并且沿所述磁辊的转动轴方向配置,与承载在所述磁辊上的显像剂接触。

Description

显像装置和具备该显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像装置,特别涉及采用含有载体和调色剂的双组分显像剂的显像装置和具备该显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用于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像装置,公知的有如下记载的显像装置。该显像装置是通过在显像壳体内安装下述部件而构成的,所述部件包括:螺旋送料器(搅拌部件),通过绕轴心转动,对调色剂进行搅拌;磁辊,与所述螺旋送料器平行配置,通过绕轴心转动,把由螺旋送料器送入的调色剂提供到感光鼓的圆周面一侧;以及层厚限制部件,前端边缘部与磁辊的圆周面相对,沿磁辊的轴心方向延伸。
在此,通过使螺旋送料器绕轴心转动,装填在框体内的显像剂,边被搅拌边朝向上方移动,通过与螺旋送料器相对配置的压缩部件和螺旋送料器之间的间隙(以下称为显像剂压缩间隙),受到压缩。此后,该显像剂通过层厚限制部件和磁辊之间,以被设定为规定厚度的状态提供到磁辊的圆周面。通过所述显像剂压缩间隙,显像剂在维持压缩状态下被顺利地送向层厚限制部件,所以不会产生以不充分的压缩状态朝向层厚限制部件移动的问题。
以往的技术,在显像壳体内的显像剂量比较少,从磁辊分离、落下的显像剂,进入到螺旋送料器下方之后,再次被向上方输送的条件下,由于显像剂可以通过显像剂压缩间隙,所以是有效果的。可是,在显像壳体内的显像剂量比较多的情况下,则会产生问题。即,在显像剂在显像壳体内积存到覆盖螺旋送料器的上方附近的程度的情况下,在通过向感光鼓一侧提供显像剂的显像部之后从磁辊分离落下的显像剂,不能进入到螺旋送料器下方。因此,有时因螺旋送料器的动作会引起所述落下的显像剂再次附着在磁辊上。由于在所述落下的显像剂和显像壳体内的显像剂中,调色剂和载体的比例不同,所以在磁辊上产生调色剂浓度的分布不均,其结果有时在形成在薄片体上的图像上产生浓度紊乱。在该情况下,在以往的技术中,由于分离后的显像剂不能通过显像剂压缩间隙,所以难以消除磁辊上的调色剂浓度的不均。
发明内容
鉴于所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在显像装置的磁辊上的调色剂浓度不均的问题的显像装置和具备该显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像装置,其包括:框体,容纳显像剂;磁辊,配置在所述框体内,具有转动轴,并且通过绕所述转动轴转动,在该磁辊的圆周面以磁性的方式承载所述显像剂;搅拌部件,在所述框体内,与所述磁辊相对配置,具有轴心和配置在该轴心周围的螺旋形状部,边转动边搅拌并输送所述显像剂;层厚限制部件,与所述磁辊相对配置,把从所述搅拌部件提供到所述磁辊的所述显像剂的层厚限制成规定厚度;多个突起部件,在比所述层厚限制部件位于所述磁辊的转动方向的上游的位置,与所述磁辊的圆周面相对,沿所述磁辊的转动轴方向相互相邻配置,与承载在所述磁辊上的显像剂接触;以及基底部,支承所述多个突起部件,所述多个突起部件是从所述基底部突出,并朝向所述层厚限制部件沿第一方向倾斜延伸的多个条形突起,所述第一方向被设定为使第一倾斜形状和第二倾斜形状在所述磁辊的圆周面上交叉,其中,所述第一倾斜形状是在所述磁辊和所述搅拌部件转动时,把所述螺旋形状部的螺旋外周边缘描绘的轨迹投影到所述磁辊的圆周面上而形成的形状,所述第二倾斜形状是在所述磁辊和所述条形突起相对的位置,把所述条形突起的倾斜投影到所述磁辊的圆周面上而形成的形状。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所述的显像装置;以及像载体,在其表面形成静电潜像,该静电潜像利用从所述磁辊提供来的显像剂,显现为显像剂图像。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结构,能够解决在显像装置的磁辊上的调色剂浓度不均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显像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显像装置内的结构的图。
图4(a)和(b)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突起部件结构的图。
图5(a)和(b)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突起部件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在此,图像形成装置1以具有打印功能和复印功能的数码复合机为例,但是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打印机、复印机、传真装置等。
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装置主体10,具有大体为长方体形的框体结构;自动送稿装置20,配置在装置主体10之上;以及手动供纸盘46,安装在装置主体10的右侧面10R的下方。在装置主体10的内部容纳有:读取单元25,以光学方式读取要复印的原稿图像;图像形成部30,在薄片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定影部60,把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薄片体上;供纸部40,储存向图像形成部30输送的一定规格的薄片体;输送路径50,把一定规格的薄片体从供纸部40或手动供纸盘46经由图像形成部30和定影部60输送到薄片体排出口10E;以及输送单元55,在内部具有薄片体输送通道,该薄片体输送通道构成所述输送路径50的一部分。
自动送稿装置(ADF:自动送纸器)20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于装置主体10的上面。ADF20把要复印的原稿薄片体自动送向装置主体10的规定的原稿读取位置(安装有第一接触玻璃241的位置)。另一方面,在用户用手把原稿薄片体放置在规定的原稿读取位置(第二接触玻璃242的配置位置)上的情况下,ADF20向上方打开。ADF20包括:原稿盘21,用于放置原稿薄片体;原稿输送部22,经由自动原稿读取位置输送原稿薄片体;以及原稿排出盘23,读取后的原稿薄片体向该原稿排出盘23排出。
读取单元25通过用于读取从装置主体10上面的ADF20自动送来的原稿薄片体的第一接触玻璃241、或用于读取用手放置的原稿薄片体的第二接触玻璃242,以光学方式读取原稿薄片体的图像。在读取单元25内容纳有:扫描机构,包括光源、移动支架、反射镜等;以及拍摄元件(图中省略)。扫描机构向原稿薄片体照射光,把反射的反射光向拍摄元件引导。拍摄元件对所述反射光进行光电转换,把它转换成模拟电信号。通过A/D转换电路把所述模拟电信号转换成数字电信号后,输入到图像形成部30。
图像形成部30进行生成全彩色的调色剂图像并把它转印到薄片体上的处理,图像形成部30包括:图像形成单元32,包括串列式配置的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Bk)的各调色剂图像的四个单元32Y、32M、32C、32Bk;中间转印单元33,配置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32之上,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32相邻;调色剂补充部34,配置在中间转印单元33之上。
各图像形成单元32Y、32M、32C、32Bk包括感光鼓321(称为像载体)以及配置在该感光鼓321周围的带电器322、曝光器323、显像装置324、第一次转印辊325和清洁装置326。
感光鼓321绕其轴转动,在其圆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和调色剂图像。可以采用使用了非晶态硅(a-Si)类材料的感光鼓作为感光鼓321。带电器322使感光鼓321的表面均匀带电。曝光器323具有激光光源、反射镜和透镜等光学设备,向感光鼓321的圆周面照射基于原稿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光,形成静电潜像。
显像装置324向感光鼓321的圆周面提供调色剂,用于使在感光鼓321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像。显像装置324是双组分显像剂用的显像装置,显像装置324包括螺旋送料器85和螺旋送料器86、磁辊82和显像辊83。关于该显像装置324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第一次转印辊325隔着中间转印单元33所具备的中间转印带331,与感光鼓321形成夹缝部,把感光鼓321上的调色剂图像第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31上。清洁装置326具有清洁辊等,对调色剂图像转印后的感光鼓321的圆周面进行清扫。
中间转印单元33包括中间转印带331、驱动辊332和从动辊333。中间转印带331是架设在驱动辊332和从动辊333上的环形带,在该中间转印带331的外圆周面上,从多个感光鼓321把调色剂图像重叠转印在同一个部位(第一次转印)。
与驱动辊332的圆周面相对,配置有第二次转印辊35。驱动辊332和第二次转印辊35的夹缝部成为第二次转印部35A,该第二次转印部35A把重叠转印在中间转印带331上的全彩色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薄片体上。在驱动辊332或第二次转印辊35中的任意一个辊上施加与调色剂图像极性相反的第二次转印偏压,另一个辊接地。
调色剂补充部34包括黄色用调色剂容器34Y、品红色用调色剂容器34M、青色用调色剂容器34C和黑色用调色剂容器34Bk。所述的调色剂容器34Y、34C、34M、34Bk分别储存各个颜色的调色剂,通过图中省略的提供通道把各个颜色的调色剂提供给与Y、M、C、Bk各颜色对应的图像形成单元32Y、32M、32C、32Bk的显像装置324。在各调色剂容器34Y、34C、34M、34Bk中具备螺旋式输送器341,该螺旋式输送器341把所述调色剂容器内的调色剂向图中省略的调色剂排出口输送。通过由驱动部(图中没有表示)驱动所述螺旋式输送器341转动,向显像装置324内补充调色剂。
供纸部40具备两层的供纸盒40A、40B,所述供纸盒40A、40B用于存放要实施图像形成处理的薄片体中的薄片体S1。所述供纸盒40A、40B可以从装置主体10的前方向身前方向拉出。
供纸盒40A(40B)包括:薄片体容纳部41,容纳薄片体S1层叠而成的薄片体摞;以及提升板42,把所述薄片体摞抬起,用于供纸。在供纸盒40A(40B)的右端一侧的上部,配置有搓纸辊43、供纸辊44和减速辊45的辊对。通过驱动搓纸辊43和供纸辊44,把供纸盒40A内的薄片体摞最上层的薄片体S1一张张抽出,送向输送路径50的上游端。
在装置主体10的右侧面10R设置有手动供纸用的供纸盘46。供纸盘46在其下端部被安装成相对于装置主体10开闭自如。用户在进行手动供纸的情况下,如图所示,打开供纸盘46,把薄片体放置在供纸盘46之上。通过驱动搓纸辊461和供纸辊462,放置在供纸盘46上的薄片体被送向输送路径50。
输送路径50包括:主输送通道50A,把薄片体从供纸部40经由图像形成部30输送到定影部60的出口;翻转输送通道50B,用于在对薄片体进行两面印刷的情况下,使进行了单面印刷后的薄片体向图像形成部30返回;转回输送通道50C,用于使薄片体从主输送通道50A的下游端前往翻转输送通道50B的上游端;以及水平输送通道50D,在水平方向上把薄片体从主输送通道50A的下游端输送到设置在装置主体10的左侧面10L上的薄片体排出口10E。该水平输送通道50D的大部分由输送单元55内部具备的薄片体输送通道构成。
定影部60是感应加热方式的定影装置,实施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薄片体上的定影处理,定影部60包括加热辊61、定影辊62、加压辊63、定影带64和感应加热单元65。加压辊63与定影辊62压力接触,形成定影夹缝部。加热辊61和定影带64被感应加热单元65感应加热,把热量赋予所述定影夹缝部。通过使薄片体通过定影夹缝部,由此把转印到薄片体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该薄片体上。
<显像装置的详细结构>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显像装置324进行详细说明。图2是简要表示显像装置324内部结构的垂直方向的剖视图。显像装置324包括显像壳体80(称为框体),该显像壳体80划定所述显像装置324的内部空间。显像壳体80包括:盖部802,从上方覆盖容纳在显像壳体80内部的各个辊;以及底部803,与所述盖部802连接,形成显像壳体80的下面部。
在所述显像壳体80中具备显像剂储存部81,该显像剂储存部81是储存含有非磁性体的调色剂和磁性体的载体的显像剂的空腔,可以边搅拌边输送显像剂。此外,在显像壳体80的内部配置有:磁辊82(称为显像剂载体),配置在显像剂储存部81的上方;显像辊83(称为调色剂载体),在磁辊82的斜上方位置,与磁辊82相对配置;显像剂限制刮板84(称为层厚限制部件),与磁辊82相对配置;以及螺旋送料器85和螺旋送料器86,搅拌并输送显像剂。
显像剂储存部81包括在显像装置324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两个相邻的显像剂储存室81a和显像剂储存室81b。显像剂储存室81a和显像剂储存室81b被一体形成在显像壳体80的底部803上且沿长边方向延伸的隔板801相互隔开,但在长边方向上的两个端部通过连接通道804和连接通道805相互连通(参照图3)。螺旋送料器85和螺旋送料器86(称为搅拌部件)分别容纳在显像剂储存室81a和显像剂储存室81b中,通过绕轴转动,搅拌并输送显像剂。螺旋送料器86在显像壳体80内与磁辊82相对配置,螺旋送料器86具有轴心862和配置在轴心862周围的螺旋形状部,边转动边搅拌并输送显像剂。所述螺旋形状部的螺旋外周边缘861具有配置在轴心862周围的螺旋形。通过图中省略的驱动机构驱动螺旋送料器85和螺旋送料器86转动,设定成在轴向上使显像剂的输送方向相互相反。由此,如图3中的箭头D1、D2所示,显像剂在显像剂储存室81a和显像剂储存室81b之间边被搅拌边被循环输送。通过所述搅拌,使调色剂和载体混合,使调色剂带上例如负电。
磁辊82沿显像装置324的长边方向配置,可以向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在磁辊82内部配置有固定式的所谓磁体辊。磁体辊有多个磁极,在本实施方式中,磁体辊具有吸取极821、限制极822和主极823,还具有输送极824和分离极825。吸取极821与显像剂储存部81相对,限制极822与显像剂限制刮板84相对,主极823与显像辊83相对。此外,输送极824配置在限制极822和主极823之间,分离极825相对于主极823配置在磁辊82的转动方向的下游。
如图2的箭头F1所示,磁辊82通过吸取极821的磁力把显像剂从显像剂储存室81b以磁性的方式吸到(接收到)其圆周面82A上。被吸到圆周面82A上的显像剂作为显像剂层(磁刷层)以磁性的方式保持在磁辊82的圆周面82A上,伴随磁辊82的转动向显像剂限制刮板84一侧输送。
在磁辊82的转动方向上,显像剂限制刮板84配置在比显像辊83更靠上游,限制以磁性的方式吸附在磁辊82的圆周面82A上的显像剂层的层厚。显像剂限制刮板84是沿磁辊82的长边方向延伸的、由磁性材料制成的板部件,由固定在显像壳体80的适当部位的规定的支承部件841支承。支承部件841的截面大体为梯形,支承部件841形成为沿磁辊82的转动轴方向延伸设置的棱柱形状。支承部件841具有对置面843,该对置面843是支承部件841的长边方向的一个面,与显像剂限制刮板84交叉并与磁辊82相对。此外,显像剂限制刮板84具有限制面842(即显像剂限制刮板84的前端面),在限制面842与磁辊82的圆周面82A之间形成有规定尺寸的限制间隙。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在比显像剂限制刮板84靠向磁辊82的转动方向上游的位置,配置有限制板90,该限制板90与磁辊82的转动圆周面隔开规定的距离并与磁辊82的转动圆周面相对。限制板90由树脂材料制的板状部件构成,粘接固定在支承部件841的对置面843上,并且限制板90的上端边缘与显像剂限制刮板84抵接。限制板90具有与磁辊82的转动轴方向全长基本相同的长度。此外,在限制板90中与磁辊82相对的面上设置有多个条形突起901(称为突起部件),条形突起901朝向显像剂限制刮板84一侧,以规定的角度倾斜延伸(参照图4)。多个条形突起901沿磁辊82的转动轴方向相互相邻配置,在相邻的条形突起和条形突起之间形成有规定宽度的槽部902。
通过吸取极821附着在磁辊82的圆周面82A上的显像剂层,边与限制板90接触边被朝向显像剂限制刮板84输送。此外,关于在限制板90内的显像剂的举动将在后面详细叙述。
由磁性材料制成的显像剂限制刮板84被磁辊82的限制极822磁化。由此,在显像剂限制刮板84的限制面842和限制极822之间形成磁路,也就是在限制间隙中形成磁路。如果伴随磁辊82的转动,显像剂被从限制板90和磁辊82之间输送到限制间隙内,则显像剂层的层厚就在限制间隙受到限制。由此,在圆周面82A上形成规定厚度的均匀的显像剂层。
显像辊83配置成沿着显像装置324的长边方向且与磁辊82平行地延伸,可以向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显像辊83具有圆周面83A,圆周面83A在与保持在磁辊82的圆周面82A上的显像剂层接触的状态下,边转动边从所述显像剂层接受调色剂,由此承载调色剂层。在显像辊83内部,在与磁辊82的主极823相对的位置,配置有对置主极831。通过在主极823和对置主极831之间形成磁场,并且在圆周面82A和圆周面83A之间(显像部)设定规定的电压,调色剂从圆周面82A上的所述显像剂层向圆周面83A移动。在进行显像动作的显像时,圆周面83A上的调色剂提供给感光鼓321的圆周面。通过了与显像辊83相对的部位的磁辊82上的显像剂,通过分离极825而被从圆周面82A上剥离,落到下方容纳有螺旋送料器86的显像剂储存室81b中,再次被搅拌。
此外,由驱动源(图中没有表示)驱动显像辊83和磁辊82转动。在显像辊83的圆周面83A和磁辊82的圆周面82A之间,形成有规定尺寸的间隙。把间隙例如设定为约130μm。显像辊83配置成通过形成在显像壳体80上的开口面对感光鼓321,在圆周面83A和感光鼓321的圆周面之间也形成规定尺寸的间隙。
<关于产生调色剂浓度分布不均的原因>
下面参照图2和图3对在不具备本实施方式的限制板90的情况下产生的显像装置内的现象进行说明。图3是从上方表示横跨磁辊82的长边方向的显像装置324的内部结构的图。该图表示在图2中取下显像壳体80的盖部802,从磁辊82和螺旋送料器85之间面对螺旋送料器86的情况。此外,在图3中省略了显像辊83的图示。
在显像壳体80内部,大体水平相邻的螺旋送料器85和螺旋送料器86分别在磁辊82的转动轴方向上,向相反方向输送显像剂(图3的箭头D2、D1)。此外,在所述螺旋送料器85和螺旋送料器86的轴向端部的显像剂输送通道,通过设置在显像壳体80的底部803的连接通道804和连接通道805连通,作为整体形成绕顺时针方向的显像剂的循环通道。
磁辊82相对配置在螺旋送料器86的上方(第一对置部)。磁辊82向图2和图3中的R1方向转动,螺旋送料器86在第一对置部,向与磁辊82相反的方向(R2方向)转动。一部分显像剂从螺旋送料器86提供给磁辊82的圆周面82A(图2的箭头F1),剩余的显像剂沿轴向被搅拌、输送(图3的箭头D1)。此外,调色剂向显像辊83移动后,因磁辊82的分离极825(图2)而被从磁辊82的圆周面82A剥离的显像剂再次流入到螺旋送料器86的输送通道中(图2的箭头F2)。
在此,对应于在感光鼓321上形成的静电潜像,在主极823处,在显像辊83一侧,一部分调色剂被消耗,因此从所述磁辊82分离、再次流入螺旋送料器86中的显像剂的调色剂相对于构成双组分显像剂的载体的比例(T/C)降低。因此,在所述的从磁辊82分离的显像剂和在螺旋送料器86内沿箭头D1方向被搅拌输送的显像剂中,载体和调色剂的比例(T/C)不同。
但是,如果在显像装置324内的显像剂量少的情况下,则如图2的箭头F2所示,分离的显像剂落向螺旋送料器86的下方。此后,该显像剂以沉没的方式输送到显像壳体80的底部803一侧后,在与周围的显像剂充分搅拌的基础上,再提供给磁辊82。因此,载体和调色剂的比例的部分不均匀性不容易成为问题。
另一方面,在显像装置324的使用条件中,在显像装置324内的显像剂量多的情况(例如400g)下,从所述磁辊82分离的显像剂(分离显像剂)因螺旋送料器86的螺旋外周边缘861(螺旋形的外周部)的转动力,不能进入螺旋送料器86的下方。反而是该显像剂被挤回上方,容易再附着到磁辊82一侧(图2的箭头F3)。此外,在根据显像装置的使用情况,不仅要补充调色剂也要补充载体的所谓的滴流显像方式中,显像剂储存部81内的显像剂量的变动大,所述的现象变得显著。
所述的分离显像剂向磁辊82的再附着现象与螺旋送料器86的形状有关。根据螺旋送料器86的螺旋外周边缘861的形状(螺旋形),分离显像剂的再附着显著的部分在磁辊82上成周期性分布。所述周期性分布与在螺旋送料器86转动时把螺旋外周边缘861描绘的轨迹投影到对置面(磁辊82的圆周面)上的线近似。其结果,在磁辊82上产生调色剂浓度的分布不均。
在图3中,在磁辊82的圆周面上所示的虚线部P表示在磁辊82的背面(与螺旋送料器86相对的一侧)的分离显像剂再附着的分布情况,其周期和分布形状与相对的螺旋送料器86的螺旋外周边缘861(螺旋形)的形状对应。即,由于在磁辊82的圆周面82A上,在螺旋外周边缘861相对的位置,分离显像剂的再附着显著,所以附着有T/C(调色剂浓度)低的显像剂。另一方面,在与螺旋送料器86的轴部862对应的位置,由于向其半径方向的输送力小,所以分离显像剂难以再附着到磁辊82上,因此,在磁辊82的圆周面82A上附着有进入到螺旋送料器86的下方被充分搅拌后的、T/C高的显像剂(图2的F1)。
在磁辊82和螺旋送料器86相互转动时,再附着的显像剂的分布与把螺旋送料器86上的螺旋外周边缘861描绘的轨迹投影到磁辊82的圆周面上的形状对应。此外,在图3中,实线部P’表示所述再附着的显像剂伴随磁辊82的转动,被输送到磁辊82的圆周面82A上侧时的分布。
此外,T/C(调色剂浓度)不同的显像剂有时流动性也不同。因此,在所述磁辊82上分布的再附着的显像剂和从螺旋送料器86下方提供的周围的显像剂,有时附着在磁辊82的圆周面82A上的显像剂量产生不均(产生在圆周面82A上的显像剂层的高低差)。
在磁辊82上的T/C(调色剂浓度)的不均匀性和显像剂量的不均,也残留在调色剂从磁辊82所移动到的显像辊83上和在感光鼓321上的显像剂图像上,所以其结果造成图像缺陷。
<关于限制板>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解决所述的分离显像剂的再附着(再附着的显像剂)的问题,限制板90配置在磁辊82下方,并且位于与磁辊82的外圆周面相对的位置。此外,在图3中,为了说明后述的倾斜关系,将限制板90的位置向上方移动进行表示。如图2所示,在实际的位置关系中,限制板90位于显像剂限制刮板84的下方、且位于磁辊82的转动方向的上游。
图4(a)是本实施方式的限制板90的放大图,表示与磁辊82的圆周面82A相对的面。限制板90由具有规定厚度的板状树脂部件构成,如图4(b)(图4(a)的A-A’剖视图)所示,在与磁辊82相对的面上配置有:条形突起901(称为突起部件),从基底部903突出,具有凸形形状;以及槽部902,配置在条形突起901之间,具有凹(槽)形形状。所述条形突起901被配置成:沿着让该条形突起901的上端朝向限制板90的右端的方向(称为第一方向),相对于与磁辊82的转动轴垂直的线(与图4(a)的A-A’线垂直的线)以规定的角度倾斜。
限制板90被配置成:与磁辊82的圆周面82A相对,且相邻配置的多个条形突起901与磁辊82上的显像剂层接触。与限制板90的条形突起901接触的显像剂进入槽部902,被引导壁901a引导,如图4(a)的箭头所示,被向右侧倾斜的方向输送。在此,如图3所示,条形突起901倾斜的方向(第一方向)被设定成与在磁辊82的圆周面上的再附着的显像剂分布的倾斜(虚线部P)相反。即,条形突起901倾斜的方向被设定为:在磁辊82和螺旋送料器86相互转动时,把螺旋送料器86上的螺旋外周边缘861所描绘的轨迹投影到磁辊82的圆周面上的形状的倾斜(称为第一倾斜形状)和把条形突起901的倾斜投影到磁辊82的圆周面上的形状的倾斜(称为第二倾斜形状)相交叉。更详细地说,在磁辊82和螺旋送料器86相互转动时,使螺旋送料器86上的螺旋外周边缘861投影到磁辊82的圆周面上的形状,在磁辊86的转动轴方向上,朝向磁辊的转动轴的一端828倾斜。另一方面,使条形突起901的倾斜投影到磁辊82的圆周面上的形状朝向磁辊的转动轴的另一端829倾斜。
因此,在磁辊82上周期性分布的再附着的显像剂通过与条形突起901接触,与周围的显像剂一起被搅拌,并且向离开分布的区域(图3的虚线部P)的方向(与虚线部P交叉的方向)移动。因此,在磁辊82上具有不同调色剂浓度、不均匀分布的显像剂相互混合,起到使调色剂浓度均匀的作用。
此外,通过由所述条形突起901造成显像剂移动,即使在磁辊82的圆周面82A上存在显像剂量的不均(高低差)的情况下,也可以缓解所述不均。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相邻的条形突起901之间的间隔被设定成比投影在磁辊82上的螺旋送料器86的螺旋外周边缘861的间隔小。在该情况下,由于多个条形突起901顺序与相当于磁辊82上的一个部位的螺旋外周边缘的显像剂区域(图3的虚线部P)接触,所以可以实现显像剂在更细小的区域移动,并且可以实现使不均匀分布的调色剂浓度均匀化。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磁辊82和螺旋送料器86在它们相对的部位向彼此相反的方向转动,在磁辊82的转动轴方向上,所述条形突起901倾斜的方向与在螺旋送料器86的轴心方向上显像剂被输送的方向D1相同。即,所述条形突起901倾斜的方向与在螺旋送料器86的轴心方向上显像剂被输送的方向D1都被设定为朝向磁辊82的转动轴的另一端829一侧。因此,通过让磁辊82和螺旋送料器86在它们相对的部位向彼此相反的方向转动,能够使按照螺旋送料器86的螺旋外周边缘861的形状而产生了调色剂浓度不均的磁辊82上的显像剂,向与螺旋外周边缘861在螺旋送料器82的轴心方向上输送显像剂的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因此可以弄乱磁辊82上的显像剂,可以进一步抑制调色剂浓度的分布不均。
如上所述,通过本实施方式的限制板90,在显像装置324内的显像剂量多情况(例如为400g)下,通过磁辊82的主极823后的显像剂从磁辊82分离后,利用螺旋送料器86的转动力,可以减少因再附着在磁辊82上而产生的再附着的显像剂的周期性分布(调色剂浓度分布不均)。此外,可以有效地抑制因所述再附着的显像剂的周期性分布带来的图像缺陷。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感光鼓321,在表面形成有静电潜像;以及所述的显像装置324。感光鼓321上的静电潜像通过从显像装置324提供的调色剂而被可视化。按照所述的结构,在显像装置324内的显像剂量多的情况下,可以抑制与螺旋送料器86的螺旋形状对应的磁辊82上的调色剂浓度的分布不均,可以减少因该分布不均而产生的感光鼓321上的图像浓度不均。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显像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采用如下的变形实施方式。
(1)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于限制板90使用由树脂材料制成的板状部件进行了说明,但是限制板90不限于此,也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在该情况下,由于与安装在磁辊82内的磁极之间不形成磁场,所以优选的是选择非磁性金属材料形成限制板90。
(2)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突起部件的实施方式,对具有倾斜的条形突起901的限制板90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该形状,突起部件只要是可以有效地搅拌磁辊82上的再附着的显像剂、具有弄乱显像剂的周期性分布的效果就可以。
例如,图5(a)和(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限制板91的图。在限制板91上,为了形成突起形状,在基底部913上形成有多个第一槽911(称为第一槽部)和多个第二槽912(称为第二槽部),第一槽911和第二槽912沿相互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第一槽911的上端侧向右(称为第二方向)倾斜,第二槽912的上端侧向左(称为第三方向)倾斜。在第一槽911和第二槽912之间形成有菱形的突起部914。如果突起部914与磁辊82上的显像剂接触,则所述显像剂就流入第一槽911和第二槽912。在此,通过使第一槽911和第二槽912相互交叉,流入这些槽中的显像剂边反复分流和碰撞边被搅拌,所以可以有效地消除前述的调色剂浓度的分布不均。此外,优选的是,把第一槽911之间的间隔或第二槽912之间的间隔设定成比投影到磁辊82上的螺旋送料器86的螺旋外周边缘861的间隔(间距)小。在该情况下,可以实现使显像剂在更细小的区域中移动,可以促进使磁辊82上的显像剂量的不均(高低差)变得均匀。此外,其他的结构和配置关系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同,所以省略了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下面对通过所述实施方式的限制板90和限制板91,缓解在磁辊82上再附着的显像剂的分布,有效地改善打印图像质量的螺旋式不均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此外,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在下面的规格和条件下进行了图像输出。
<装置条件>
·图像形成装置:京瓷美达株式会社制造,TASKalfa 5550ci
·感光鼓:直径圆周速度300mm/sec,表面电位(暗电位)300V,明电位10V
·显像辊的旋转套筒:材质为铝,直径圆周速度450mm/sec
·磁辊的旋转套筒:材质为铝,直径圆周速度675mm/sec
·调色剂平均粒径:6.8μm
·载体平均粒径:35μm
·调色剂/载体重量比:11%
·磁辊82和显像辊83的表面之间的最接近设定距离:350μm
·显像辊83和感光鼓321的表面之间的最接近设定距离:150μm
·显像辊施加电压:Vdc2=300V,Vpp=1.6kV,频率f=2.7kHz,负载比=50%
·磁辊施加电压:Vdc1=400V,与显像辊施加电压Vpp周期相同、相位相反的Vpp=2.8kV,频率f=2.7kHz,负载比=70%
<限制板>
实施例1: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限制板90。
槽部902的宽度:1mm
槽部902的深度:1.5mm
槽部902的间隔:3mm
(槽部902的宽度和间隔都是在与槽部902的倾斜方向垂直的直线上测量到的值。)
实施例2:具备第二实施方式的限制板91。
第一槽911和第二槽912的宽度:1mm
第一槽911和第二槽912的深度:1.5mm
第一槽911和第二槽912各自的间隔:3mm
(所述槽的宽度和间隔都是在与槽的倾斜方向垂直的直线上测量到的值。)
比较例1:没有限制板的情况。
比较例2:没有限制板的情况,但是具备以往的压缩部件。
表1是表示螺旋式不均的评价结果,在A3打印纸的整个面上制作高浓度图像时,用目测对因螺旋送料器86的螺旋形状呈现的不均(螺旋式不均)进行了评价。○表示没有显现螺旋式不均的结果。△意味着在磁辊82上的显像剂量少时,因显像剂在限制板90的槽部中稍微产生了分布不均,所以在磁辊82的轴向端部,部分地产生了不均。×表示显著地显现出螺旋式不均的结果。在各个例子中都改变显像装置324内的显像剂量,评价了是否显现出螺旋式不均。
表1
显影剂量 实施例1 实施例2 比较例1 比较例2
300 ×
325
350
375 × ×
400 × ×
如表1所示,在实施例1、实施例2中,即使在显像装置324内的显像剂量多的状态(375g~400g)下,也未产生螺旋式不均,对于显像剂量而言可以在很宽的范围内使用。与比较例1、比较例2进行比较,确认到:通过配置限制板90或限制板91,即使在显像装置324内的显像剂量多的状态(375g~400g)下,也可以有效地防止产生螺旋式不均。
尽管参照附图通过例子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和更改。因此,除非所述的变形和更改超出了本发明限定的范围,所述的变形和更改也应该被认为包含在本发明中。

Claims (7)

1.一种显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体,容纳显像剂;
磁辊,配置在所述框体内,具有转动轴,通过绕所述转动轴转动,在该磁辊的圆周面以磁性的方式承载所述显像剂;
搅拌部件,在所述框体内与所述磁辊相对配置,具有轴心和配置在该轴心周围的螺旋形状部,所述搅拌部件边转动边搅拌并输送所述显像剂;
层厚限制部件,与所述磁辊相对配置,把从所述搅拌部件提供到所述磁辊的所述显像剂的层厚限制成规定厚度;
多个突起部件,在比所述层厚限制部件靠向所述磁辊的转动方向上游的位置,与所述磁辊的圆周面相对,沿所述磁辊的转动轴方向相互相邻配置,与承载在所述磁辊上的显像剂接触;以及
基底部,支承所述多个突起部件,
所述多个突起部件是从所述基底部突出,并朝向所述层厚限制部件沿第一方向倾斜延伸的多个条形突起,
所述第一方向被设定为使第一倾斜形状和第二倾斜形状在所述磁辊的圆周面上交叉,其中,所述第一倾斜形状是在所述磁辊和所述搅拌部件转动时,把所述螺旋形状部的螺旋外周边缘描绘的轨迹投影到所述磁辊的圆周面上而形成的形状,所述第二倾斜形状是在所述磁辊和所述条形突起相对的位置,把所述条形突起的倾斜投影到所述磁辊的圆周面上而形成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倾斜形状,在所述磁辊的转动轴方向,朝所述磁辊的转动轴的一端倾斜,
所述第二倾斜形状,在所述磁辊的转动轴方向,朝与所述磁辊的转动轴的所述一端不同的另一端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磁辊的转动轴方向上的所述多个条形突起之间的间隔,比在所述搅拌部件的轴心方向上的所述螺旋形状部相邻的螺旋外周边缘之间的间隔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辊和所述搅拌部件,在该磁辊和该搅拌部件相对的部位向彼此相反的方向转动,
所述第一方向朝向与所述螺旋形状部在所述搅拌部件的轴心方向上输送所述显像剂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第一槽部,在所述基底部上沿第二方向延伸;
多个第二槽部,在所述基底部上沿与所述第一槽部交叉的第三方向延伸,其中,
所述多个条形突起是由所述多个第一槽部和所述多个第二槽部而形成的突起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磁辊的转动轴方向上的所述第一槽部之间的间隔或所述第二槽部之间的间隔,比在所述搅拌部件的轴心方向上的所述螺旋形状部相邻的螺旋外周边缘之间的间隔小。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像装置;以及
像载体,在其表面形成静电潜像,通过利用从所述磁辊提供的显像剂,使所述静电潜像显现为显像剂像。
CN201210333645.8A 2011-09-15 2012-09-10 显像装置和具备该显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989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02075A JP5597610B2 (ja) 2011-09-15 2011-09-15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02075 2011-09-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98945A CN102998945A (zh) 2013-03-27
CN102998945B true CN102998945B (zh) 2015-03-11

Family

ID=47115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3364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98945B (zh) 2011-09-15 2012-09-10 显像装置和具备该显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31486B2 (zh)
EP (1) EP2570856B1 (zh)
JP (1) JP5597610B2 (zh)
CN (1) CN1029989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97611B2 (ja) * 2011-09-15 2014-10-0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543993B2 (ja) * 2014-09-09 2019-07-1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可視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42968A (ja) * 2015-02-04 2016-08-0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41986B2 (ja) * 2015-12-25 2020-02-0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68220B2 (ja) 2016-03-02 2019-02-1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6468221B2 (ja) * 2016-03-02 2019-02-1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8613A (zh) * 1999-06-21 2001-01-03 株式会社理光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4092072B2 (ja) * 2000-12-08 2008-05-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320240A (zh) * 2007-05-30 2008-12-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系统
CN101515146A (zh) * 2008-02-20 2009-08-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显像辊、显像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84067U (ja) * 1984-05-16 1985-12-06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3126567B2 (ja) * 1993-10-19 2001-01-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4058206B2 (ja) * 1999-10-15 2008-03-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322707A (ja) 2006-05-31 2007-12-13 Kyocera Mita Corp 現像装置
JP2008299014A (ja) * 2007-05-30 2008-12-11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9193064A (ja) * 2008-01-18 2009-08-27 Kyocera Mita Corp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07451B2 (ja) * 2009-03-17 2014-02-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02075A (ja) 2010-03-26 2011-10-13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フェノール樹脂成形材料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8613A (zh) * 1999-06-21 2001-01-03 株式会社理光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4092072B2 (ja) * 2000-12-08 2008-05-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320240A (zh) * 2007-05-30 2008-12-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系统
CN101515146A (zh) * 2008-02-20 2009-08-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显像辊、显像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70856B1 (en) 2019-03-06
US20130071145A1 (en) 2013-03-21
JP5597610B2 (ja) 2014-10-01
JP2013064781A (ja) 2013-04-11
EP2570856A3 (en) 2013-06-12
CN102998945A (zh) 2013-03-27
US8831486B2 (en) 2014-09-09
EP2570856A2 (en) 2013-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64743B2 (ja)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5839263B2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998945B (zh) 显像装置和具备该显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2629093B (zh) 显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US8843035B2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same
CN102998942B (zh) 显像装置和具有该显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US8369750B2 (en) Developing device
JP577586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45362A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51041B2 (ja) 搬送装置、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79275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712320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879236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10185250B2 (en) Developing device having first conveyance chamber and second conveyance chamber disposed above first conveyance cha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JP5284174B2 (ja)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2119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6512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39966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77646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2268390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74533A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37965A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08023A (ja) 現像装置
JP2008015205A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1

Termination date: 202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