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015A - 图像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9015A CN1159015A CN96121573.9A CN96121573A CN1159015A CN 1159015 A CN1159015 A CN 1159015A CN 96121573 A CN96121573 A CN 96121573A CN 1159015 A CN1159015 A CN 115901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view data
- memory
- image processing
- control fun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35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using picture signal storage, e.g. at transmitter
- H04N1/32363—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using picture signal storage, e.g. at transmitter at the transmitter or at the receiver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221—Machines other than electrographic copiers, e.g. electrophotographic cameras, electrostatic typewri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4—Secrecy systems
- H04N1/4406—Restricting access, e.g. according to user identity
- H04N1/4413—Restricting access, e.g. according to user identity involving the use of passwords, ID codes or the like, e.g. PI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Storing Facsimile Image Data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旨在避免发生因传真专用存储器的容量不足而引起线路切断等现象和提高保密性及存储器使用效率。在没有夜间等传真接收以外的用途时,CPU100就使用复印编辑用存储器即QNT/PM108存储/保存由传真控制装置109接收的接收图像数据,当开始进行复印等传真接收以外的动作时,由激光打印机3将存储/保存在QNT/PM108内的图像数据印刷输出,当不能进行印刷时,或者是亲展的图像数据时,就存储/保存到传真控制装置109的文件存储器内。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至少具有传真功能使可以通过网络收发图像信息或其他数据的图像通信装置、扫描器等图像输入装置、印刷装置、图像存储装置、图像编辑处理装置等多个图像处理装置一体化而构成的数字式复合型图像处理装置等图像处理装置。
近年来,使扫描器等图像输入装置、硬盘及光盘等图像存储装置、使用传真机及网络的图像通信装置、印刷装置、图像编辑处理装置等各种图像处理装置一体化而构成的数字式复合型图像处理装置(也称为多功能型复印装置)的开发十分兴盛。
以往,用这些装置存储传真机的接收数据时,是使用传真专用的图像存储器。
通常,由于将接收的图像顺序打印输出,所以,因接收图像而使这些存储器没有空区域从而不能接收的情况很少。
但是,如果夜间的传真接收等直接打印输出在保密性上有问题时,就必须不打印该期间的传真接收数据而进行存储保存。进行存储保存时,将由于该期间的传真接收图像而消耗接收图像存储用存储器,有时会发生没有存储余量而成为不能接收的状态。
这种情况即使在具有在夜间等将接收数据存储到存储器内的功能的先有的数字式复合型图像处理装置中,也不是那么频繁发生的现象。
这是由于迄今所处理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通常非常差,所以,有赖于存储每1页的接收数据所需要的存储器的容量不那么大。
然而,近年来随着传真向高质量化发展,分辨率已非常高。另外,伴随着实现图像高质量化,正在向对照片图像等进行类似中间色调的图像处理后进行发送的情况及彩色化方向发展。因此,传真的图像数据尺寸有非常大的倾向,从而便难于像以往那样将夜间接收的数据等大量地保存到传真专用存储器内。
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方法,有人提出了增大传真接收用的存储器尺寸或者对于图像存储用具备大容量的外部存储装置的方法。
但是,由于是与夜间等特殊的条件对应的,所以,那样具备不太必要的大容量的存储器,从整个装置来看,通常资源的使用效率将降低,另外,整个装置的价格也会提高。
如上所述,随着传真向高质量化发展,分辨率变得非常高,伴随着实现图像高质量化,传真的图像数据尺寸变得非常大,当在保密性上有问题时,便难于像以往那样将夜间接收的数据等大量地保存到传真专用存储器内,从而,将会由于存储器容量不足而不能接收,最坏的情况将会发生线路切断等现象,当为此具备大容量存储器时,不仅成本提高,而且整个装置的存储器的使用效率将降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既可以避免发生因传真专用存储器的容量不足而引起线路切断等现象同时还可以提高保密性和存储器的使用效率的图像处理装置。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是一种具有传真控制功能和该传真控制功能以外的图像数据处理功能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用于存储由上述传真控制功能处理的图像数据的第1存储装置、用于存储由上述图像数据处理功能处理的图像数据的第2存储装置和使用上述传真控制功能时将图像数据存储到上述第1存储装置内而在特定的状况下使用上述传真控制功能时将图像数据向上述第2存储装置内存储的控制装置构成。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是一种具有传真控制功能和该传真控制功能以外的图像数据处理功能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用于存储由上述传真控制功能处理的图像数据的第1存储装置、用于存储由上述图像数据处理功能处理的图像数据的第2存储装置、当上述图像处理装置不用于上述图像数据处理功能时进行将传真接收图像数据存储到上述第2存储装置内的控制的第1控制装置和当上述图像处理装置开始进行上述图像数据处理功能的动作时将上述第2存储装置存储的图像数据存储到上述第1存储装置内同时将该图像数据从上述第2存储装置中抹去的第2控制装置构成。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是一种具有传真控制功能和该传真控制功能以外的图像数据处理功能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用于存储由上述传真控制功能处理的图像数据的第1存储装置、用于存储由上述图像数据处理功能处理的图像数据的第2存储装置、将该第2存储装置或上述第1存储装置存储的图像数据印刷输出的印刷装置、当上述图像处理装置不用于上述图像数据处理功能时进行将传真接收图像数据存储到上述第2存储装置内的控制的第1控制装置和当上述图像处理装置开始进行上述图像数据处理功能的动作时将上述第2存储装置存储的图像数用上述印刷装置印刷输出同时将该图像数据从上述第2存储装置中抹去的第2控制装置构成。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是一种具有传真控制功能和该传真控制功能以外的图像数据处理功能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用于存储由上述传真控制功能处理的图像数据的第1存储装置、用于存储由上述图像数据处理功能处理的图像数据的第2存储装置、将该第2存储装置或上述第1存储装置存储的图像数据印刷输出的印刷装置、当上述图像处理装置不用于上述图像数据处理功能时进行将传真接收图像数据存储到上述第2存储装置内的控制的第1控制装置和当上述图像处理装置开始进行上述图像数据处理功能的动作时将由上述第1控制装置存储到上述第2存储装置中的图像数据存储到上述第1存储装置内并将该第1存储装置不能存储的上述第2存储装置存储的图像数据用上述印刷装置印刷输出同时将上述第2存储装置存储的图像数据抹去的第2控制装置构成。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是一种具有传真控制功能和该传真控制功能以外的图像数据处理功能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用于存储由上述传真控制功能处理的图像数据的第1存储装置、用于存储由上述图像数据处理功能处理的图像数据的第2存储装置、将该第2存储装置或上述第1存储装置存储的图像数据印刷输出的印刷装置、当上述图像处理装置不用于上述图像数据处理功能时进行将传真接收图像数据存储到上述第2存储装置内的控制的第1控制装置、当上述图像处理装置开始进行上述图像数据处理功能的动作时将上述第2存储装置存储的图像数用上述印刷装置印刷输出而当不能印刷时或对于不可进行仪的图像数据的情况就存储到上述第1存储装置内同时将上述第2存储装置存储的图像数据抹去的第2控制装置和当该第2控制装置的控制结束时进行表示上述图像处理装置可以进行传真接收以外的动作的显示的显示装置构成。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是一种具有传真控制功能和该传真控制功能以外的图像数据处理功能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用于存储由上述传真控制功能处理的图像数据的第1存储装置、用于存储由上述图像数据处理功能处理的图像数据的第2存储装置、将该第2存储装置或上述第1存储装置存储的图像数据印刷输出的印刷装置、当上述图像处理装置不用于上述图像数据处理功能时进行将传真接收图像数据存储到上述第2存储装置内的控制的第1控制装置、当上述图像处理装置开始进行上述图像数据处理功能的动作时将由上述第1控制装置存储到上述第2存储装置中的图像数据存储到上述第1存储装置内并将该第1存储装置不能存储的上述第2存储装置存储的图像数据用上述印刷装置印刷输出同时将上述第2存储装置存储的图像数据抹去的第2控制装置和当该第2控制装置的控制结束时进行表示上述图像处理装置可以进行传真接收以外的动作的显示的显示装置构成。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是一种具有传真控制功能和该传真控制功能以外的图像数据处理功能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用于存储由上述传真控制功能处理的图像数据的第1存储装置、用于存储由上述图像数据处理功能处理的图像数据的第2存储装置、进行使上述图像数据处理功能动作的操作的操作装置和使用上述传真控制功能时将图像数据存储到上述第1存储装置内而在不进行上述操作装置的操作的时间段内使用上述上述传真控制功能时将图像数据向上述第2存储装置内存储的控制装置构成。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是一种具有传真控制功能和复印功能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在上述传真控制功能中使用的第1图像存储器、在上述复印功能中使用的第2图像存储器和当上述图像处理装置不用于复印功能时将上述第2图像存储器切换为用于存储在上述传真控制功能中接收控制的图像数据的切换装置构成。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是一种具有传真控制功能和复印功能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在上述传真控制功能中使用的第1图像存储器、在上述复印功能中使用的第2图像存储器、当上述图像处理装置不用于复印功能时将上述第2图像存储器切换为用于存储在上述传真控制功能中接收控制的图像数据的切换装置和当上述图像处理装置开始进行上述复印功能的动作时将由上述切换装置切换后存储到上述第2图像存储器内的在上述传真控制功能中接收控制的图像数据用上述复印功能印刷输出而当不能印刷或对于不可进行印刷的图像数据的情况就存储到上述第1图像存储器内同时将上述第2图像存储器存储的图像数据抹去以使上述第2图像存储器可以在上述复印功能中使用的控制装置构成。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是一种具有传真控制功能和复印功能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在上述传真控制功能中使用的第1图像存储器、在上述复印功能中使用的第2图像存储器、当上述图像处理装置不用于复印功能时将上述第2图像存储器切换为用于存储在上述传真控制功能中接收控制的图像数据的切换装置和当上述图像处理装置开始进行上述复印功能的动作时将由上述切换装置切换后存储到上述第2图像存储器内的在上述传真控制功能中接收控制的图像数据存储到上述第1图像存储器内同时将上述第2图像存储器存储的图像数据抹去的控制装置构成。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是一种具有传真控制功能和复印功能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在上述传真控制功能中使用的第1图像存储器、在上述复印功能中使用的第2图像存储器、当上述图像处理装置不用于复印功能时将上述第2图像存储器切换为用于存储在上述传真控制功能中接收控制的图像数据的切换装置和当上述图像处理装置开始进行上述复印功能的动作时将由上述切换装置切换后存储到上述第2图像存储器内的在上述传真控制功能中接收控制的图像数据用上述复印功能印刷输出同时将上述第2图像存储器存储的图像数据抹去的控制装置构成。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是一种具有传真控制功能和复印功能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在上述传真控制功能中使用的第1图像存储器、在上述复印功能中使用的第2图像存储器、当上述图像处理装置不用于复印功能时将上述第2图像存储器切换为用于存储在上述传真控制功能中接收控制的图像数据的切换装置和当上述图像处理装置开始进行上述复印功能的动作时将由上述切换装置切换后存储到上述第2图像存储器内的在上述传真控制功能中接收控制的图像数据存储到上述第1图像存储器内而当该第1图像存储器的容量已充满不能进行存储时就用上述复印功能印刷输出同时将上述第2图像存储器存储的图像数据抹去以使上述第2图像存储器在上述复印功能中可以使用的控制装置构成。
图1是关于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多功能型复印装置的简要结构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多功能型复印装置的外观的斜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多功能型复印装置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传真控制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图1的多功能型复印装置的操作面板的图。
图6是表示操作面板的触摸面板和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标准的G3传真通信协议的控制顺序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标准的G3传真通信协议的控制顺序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标准的G3传真通信协议的控制顺序的图。
图10是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块的总体结构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单元供给范围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传真接收数据的存储动作的示意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实现本发明的总体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操作面板的触摸面板显示器的菜单画面例子。
图15是用于说明接收处理方式1的控制顺序的流程图。
图16是用于说明接收处理方式2的控制顺序的流程图。
图17是用于说明使用接收处理方式1时的接收数据印刷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18是用于说明使用接收处理方式2时的接收数据印刷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图2是作为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多功能型复印装置的外观图。图中,1是多功能型复印装置本体,操作面板5设置在上面的前部。
对于复印装置1的图示而言,供纸盒6a、6b和大容量供纸器6c以及将在后面详细说明的电源开关A、B设置在右侧面上。另外,对于复印装置1的图示而言,排出形成了图像的复印纸的分类器7设置在左侧面上。
在复印装置1的前面,用于插入作为存储文书信息等的存储媒体的光盘的盘插入口8设置在操作面板5的下方部位。
由放置原稿的透明玻璃构成的原稿玻璃设置在复印装置1的上面,兼作原稿按压盖的将反向放置的薄片状的原稿(文书)自动地一张一张地传送的原稿自动反转传送装置RADF)10设置在该原稿玻璃之上,可以自由开闭。
图3是复印装置1的简要结构。复印装置1由扫描器2、激光打印机3和光盘装置4构成。
上述扫描器2由原稿自动反转传送装置(RADF)10和曝光部15构成,该曝光部15由作为读取单元的第1支架11、第2支架12、成象透镜13和CCD传感器14构成。
在图3中,原稿面向下放置在原稿玻璃16上,该原稿的放置基准以原稿玻璃16的短边方向的正面左侧成为传感器基准。该原稿由原稿自动反转传送装置10的传送单元部17的传送带18按压在原稿玻璃16上。原稿由荧光灯19进行照射,其反射光通过反射镜20、21、22和成象透镜13聚焦到具有以列状排列的多个受光元件的CCD传感器14的面上。
具有上述反射镜20、检测荧光灯19的光量的光量传感器19a和将荧光灯19的温度保持为一定的图中未示出的保温加热器的第1支架和具有反射镜21、22的第2支架12以2∶1的相对速度移动。第1支架11和第2支架12在扫描电机(图中未示出)的驱动下从左向右移动,进行副扫描。副扫描的速度由读取倍率决定,利用1/2相励磁和微步驱动切换2相脉冲电机的励磁方法。特别是在低速度区域,构成脉冲电机驱动器(图中未示出),以使抵消驱动系统的固有振动的电流波形输入脉冲电机。
这样,放置在原稿玻璃16上的原稿的图像每1行顺序读取。
用原稿自动反转传送装置10读取两面原稿时,当原稿检测开关24检测到原稿已放置到原稿供给台23上时,就设定为RADF模式。原稿由拾取轮25从上面开始取出,由相互反转的供纸轮26和分离轮将原稿一张一张地分离开进行传送。传送的原稿由位置对准轮27调整好位置后传送给传送单元部17。
此外,原稿由传送带18传送到与原稿制动器28接触的位置即读取基准位置。这里,如上所述,在进行读取动作后通过使传送带18向反方向转动,原稿就被反向传送到原稿自动反转传送装置10的反转门30。这时,反转门30便转动到将原稿传送给反转轮31a的位置,原稿由反转轮31a、31b、31c通过反转导向器31d、31e、31f反转后到达位置对准轮31g。
这里,调整好位置后,原稿由位置对准轮31g传送给传送单元部17,由传送带18传送到读取基准位置。当反面的读取动作结束时,原稿由传送带18传送到排纸轮38,由排纸轮38、39排出,堆放在原稿排纸托架40上。通过反复进行上述动作,便可连续地读取两面原稿。
另外,光盘装置4由光盘41、光盘驱动电机42、读取光头(图中未示出)、光盘驱动控制部43和检测光盘41的装入的装入检测器(图中未示出)构成,安装在可以将光盘41从设置在复印装置1的前面的盘插入口8插入并且可以装卸的位置。
另外,激光打印机3由激光光学系统45和组合了可以在转印纸的两面形成图像的电子摄影方式的图像形成部46构成。
即,从扫描器2传送来的图像数据由后面所述的图像处理电路处理后,由半导体激光振荡器(图中未示出)输出激光47。
输出的激光47通过例如由柱面透镜等构成的光束整形光学系统(图中未示出)整形后,由利用空气轴承的多极电机48转动驱动的多面反射镜49偏转方向。偏转了方向的激光47通过fθ透镜50后,由反射镜51和反射镜52反射,通过保护玻璃53在感光体圆筒54上的曝光位置55的地点形成具有所需要的分辨率的点像,通过扫描曝光在感光体圆筒54上形成潜影。该偏转了方向的激光47通过利用由光电二极管构成的光束检测器(图中未示出)检测激光,生成打印图像同步信号(P-HSYNC)。
在上述感光体圆筒54的周围,设置使感光体圆筒54的面带电的荷电器56、显影器57、转印轮58、清扫器59和消电灯60。
该感光体圆筒54在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的驱动下以V0的外周速度进行转动,由具有栅状电极的面对感光体圆筒54设置的充电器56使圆筒面带电。在该带电的感光体圆筒54上的曝光位置55的地点使激光47形成点像从而形成潜影的感光体圆筒54以V0的速度转动到显影位置61的位置,在该位置,感光体圆筒54上的潜影由显影器57形成调色涂料像。形成了调色涂料像的感光体圆筒54继续以V0转动,在转印位置62的地点由转印轮63转印到由供纸系统定时供给的转印纸P上。附着在转印轮58上的不需要的调色涂料由转印轮清扫器64清扫干净。
供纸系统由可以有选择地从2个供纸盒6a、6b和大容量供纸器6c这3个地方作为图像形成媒体供给转印纸P的机构和与上述3个地方不同的将在第1面(正面)形成图像后的转印纸P反转后应在该转印纸P的第2面(反面)形成图像而再次供给该转印纸P的反转供纸部构成。
上述2个供纸盒6a、6b和大容量供纸器6c内的转印纸P有选择地例如由拾取轮68(或69或70)开始供纸,由供纸轮71(或72或73)和分离轮74(或75或76)将转印纸P只分离出一张进行传送,到达阻挡轮78后,按指定的定时向转印部传送。另外,阻挡轮78由图中未示出的阻挡电机驱动。
大容量供纸器6c的升降器79根据复印纸张数升降,以使复印纸的供纸部的位置基本上保持在一定的高度。
另外,在上述转印轮58的下流一侧,设置复印纸传送机构801定影器81、切换将已形成图像的转印纸P向机外排出或向上述反转供纸部导引的路径切换导向器82和排纸轮83。路径切换导向器82将从定影器传送来的转印纸P的路径改变为图示的AA、BB的方向。例如,路径切换导向器82在图示的状态时,转印纸P向路径AA前进,经过排纸轮83排出到分类器7内。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多功能型复印装置1的控制系统的结构。即,复印装置1具有CPU100、各种ROM(程序存储用、数据库用)101、NVRAM102、DRAM(工作、作业用、数据存储用)103。CPU100进行整个复印装置1的控制,这里,按照操作面板5的指示进行各种控制。另外,当大量操作图像数据时,根据情况,有时还具有硬盘(HDD)和MO驱动器。
扫描接口(SIF)104接收扫描器2的图像数据,图像处理电路(IPU)105进行与记录装置对应的图像高质量化处理和放大缩小处理、像素间抽处理和利用标志检测引起的指定区域的抽白处理等图像编辑处理,打印接口(PIF)106向激光打印机3传送图像数据。
页存储器(PM)107是对每1像素具有多值的位数的多值的页存储部,QNT/PM(QNT:量化、PM:页存储器)108是由将多值数据2值化为记录用而存储的2值化页存储器、压缩解压电路和各种图像处理ASIC构成的编码/译码电路。
传真控制装置109(FAXC)109后面详细说明,由成为按照传真顺序与公用线路的连接接口(IF)的所谓的调制解调器、收发用传真缓冲器、传真图像数据存储用文件存储器、进行图像的编码/译码及分辨率变换等的CODEC(编码译码器)和进行它们的控制以及与CPU100的相互通信的传真用CPU构成。
网络控制装置(LANC)110是包含与网络的连接接口和用于控制N个公司网络协议的CPU的网络控制电路。该LANC的电缆的一端与构成路由选择器/中继器等的网络的机器连接。
另外,还设置有暂时存储各种信息的共有RAM111。
这些装置都通过图像总线112连接,CPU100与各装置间的控制信号通过系统总线113高速地进行信号的受授。
该图像总线112是为了多功能型复印装置1作为复印机工作时设置的独特的总线,为了保证作为复印机的适时动作,用扫描接口104接收从扫描器2输入的图像数据,由图像处理电路105进行图像高质量化处理、放大缩小处理和各种编辑处理,利用打印接口106并行地进行向激光打印机3输出的动作。与图像总线连接的插件板中对该时刻的动作不需要的处理插件板成为通过状态。例如,在进行单纯的复印动作时,由于图1中的QNT/PM108不需要,所以,成为通过状态,当利用存储器编辑多个复印图像时,就需要该作为2值化页存储器的QNT/PM108。
图4是传真控制装置109的硬件的结构例子。例如,在本实施例中说明的结构的装置中,在某一动作条件下,传真用的发送数据从扫描器2输入后,从图像总线112通过传真控制装置109的接口部120存储到输入输出缓冲器123内。存储的数据经CODEC124编码/压缩后,存储到文件存储器125内。利用网络控制单元(NCU)129选择线路后,传真用的发送数据由CODEC126变换与对方台的能力一致的编码方式/分辨率,通过收发缓冲器127从调制解调器128发送。这时,传真用的发送标题也由CODEC126附加上去。
传真通信控制用的指令从复印装置1的CPU100通过接口部120的DMA传送,传送给传真控制装置109。传真控制装置109的传真用CPU121执行该指令内容,然后利用接口部120的DMA传送将状态或要求反过来向CPU100一侧发送。
传真用CPU121按照该指令通过调制解调器128向线路上发送基于标准协议的控制信号(ITU-T/T.30基准)。另外,CPU100根据状态或要求的内容发送下面的指示。
相反,接收信号时,接收数据暂时存储到传真控制装置109的收发缓冲器127内,进行误差检查后,由CODEC126变换为指定的编码方式,然后存储到传真控制装置109的文件存储器125内。
存储的接收数据由CODEC124解压不在输入输出缓冲器123中展开后,通过接口部120从图像总线112一侧向激光打印机3输出。图5是操作面板5的结构,设置有触摸面板显示器130、起动键131、停止键132、清除键133、设定数字的数字键134、选择原稿尺寸及原稿纸盒的盒键135、显示选择的原稿尺寸及原稿纸盒的盒显示部(LED)136、选择复印纸尺寸的尺寸键137、选择的复印纸尺寸显示部(LED)138和显示设定的份数的份数显示部(LED)139等。
例如,复印5份时,当按下了数字键134的“5”字的键时,在份数显示部139上就显示该数,用户确认了该数后,放置上原稿,通过按下起动键131,便开始进行复印动作。
图6是上述触摸面板显示器130的结构。触摸面板显示器130是就触摸面板140重叠在液晶显示器141上而构成的。触摸面板140是在透明基盘上均匀地涂上一层透明电阻体层,沿X/Y方向分别按指定的距离间隔平行地设置透明电极群而构成的。该触摸面板140由触摸面板控制部142进行控制,分别沿一定方向顺序将电压加到X/Y方向的各透明电极上。对触摸面板140的位置的指示操作,使用专用的导电性笔或手指进行。触摸面板控制部142监视X/Y方向的各电极间的电阻值,根据各电极间的电阻值通过运算,检测按照导电性笔或手指的指示局部地电阻值减小的位置。
另外,液晶显示器141分别与由于驱动该液晶显示器141的显示控制部143和按显示像素单位存储显示数据的显示RAM(VRAM)144连接。在由这样的结构构成的触摸面板显示器130中,利用触摸面板控制部142得到的位置数据由CPU100读取,由CPU100进行与该位置数据对应的处理。例如,进行手写输入时,在将与触摸面板140上指示的位置对应的VRAM144上的数据从非显示状态反转后成为显示状态、根据液晶显示器141显示的键盘显示器及从各种设定按钮群中选择的动作参量等的输入等广泛的用途中,可以使用该触摸面板显示器130。
图7~图9是在复印装置1中使用的标准的G3传真通信协议的流程。这里,示出的全部是非误差修正模式的例子,但是,作为通信协议的流程,基本上在误差修正模式时也一样。
图7是将发送数据只发送1页时的例子。如此处所示,传真的通信协议分为A~E的5个阶段,分别是A为呼叫设定、B为初始设定、C为数据的发送、D为发送数据确认、E为切断。
图8是有后续页而且发送条件不变时的例子。这时,在阶段D通知被呼终端一糙是多页(MPS),接着,反复进行阶段C以后的动作。
图9是有后续页而且发送条件改变时的例子。这时,在阶段D通知被呼终端一侧通信条件改变(EOM),接着,反复进行阶段B以后的动作。
在各通信顺序的阶段B(初始设定),最初从被呼终端(接收终端)发送NSF(非标准传真)信号。用该信号在ITU-T/T.35中规定提示国家代码和厂家代码。通常,在相同的厂家的传真装置之间的通信中,用该信号认证各机种,按照与ITU-T/T.30的规定不同的各公司自己的顺序进行通信。
下面,说明在复印装置1中的网络发送的动作。
这时,首先在操作面板5上设定网络发送的模式。其次,设定发送目的地信息(网络地址、用户ID等)。并且,设定发送图像数据。设定的发送目的地信息在CPU100的管理下设定到发送等待行列中。另外,发送数据根据发送条件进行编辑处理后,进行编码/压缩处理,按照与网络对应的协议进行向发送目的地的线路连接。
在该动作期间,CPU100管理操作面板5的发送目的地信息,对扫描接口104和QNT/PM108进行图像尺寸、压缩方式等各参量的设定。并且,如果有开始指示,就驱动扫描器2,由图像处理电路105对输入的图像数据进行分辨率变换、2值化及压缩处理后,将它们存储到QNT/PM108内,这些动作一直进行到最后一页为止。
下面,说明复印装置1的通常输入原稿的传真化的动作。
首先,在上述操作面板5上设定传真发送的模式。或者通过网络从微机等终端装置上设定发送模式。从操作面板5上进行该模式设定时,通过指示触摸面板显示器130显示的模式选择开关进行。从微机等终端装置上进行模式设定时,根据画面上的菜单选择传真发送的模式。
接着,在传真发送模式的设定画面上设定发送目的地信息(电话号码、缩短拨号盘号码等)、发送尺寸信息、放大/缩小等变倍信息、有无转动、是否为包含保密性高的内容的文书(亲展)等发送条件。
进行存储器存储发送时,发送目的地信息在CPU100的管理下设定到发送等待行列中。发送数据由扫描器2输入后,在图像处理电路105中进行由操作面板5指定的放大/缩小、中间色调处理等图像处理,然后,使用传真控制装置109的输入输出缓冲器123作为2值数据进行展开。接着,使用CODEC124进行编码/压缩处理后,存储/保存到传真控制装置109的文件存储器125内。
进行直接发送时,NCU129根据发送目的地信息进行线路连接控制。在线路连接成立的阶段,从扫描器2输入图像数据,由图像处理电路105变换为与对方台的能力一致的分辨率。接着,传送给传真控制装置109的输入输出缓冲器123,经过收发缓冲器127后进行发送。
将所有页的发送数据发送结束后,进行线路切断处理。
下面,说明使用复印装置1的QNT/PM108的复印图像的存储编辑功能。
从扫描器2输入的图像在图像处理电路105中进行与用户选择的功能对应的分辨率变换和2值化处理后,存储到QNT/PM108内。所谓与用户选择的功能对应的分辨率变换,例如将2张原稿缩小后选择归纳到1张中的2页输入1页输出功能时的71%缩小等就是这样的分辨率变换。
进行2页输入1页输出处理时,由图像处理电路105展开约71%缩小的图像读入QNT/PM108。进而进行90度转动处理后将2页(张)作为1页(张)打印输出。
图10是复印装置1的总体的控制结构。图中,图像输入控制部150由扫描器2和改变图像的分辨率并进行图像高质量化处理的图像输入处理单元构成。
印刷控制部151由授受传真接收数据及复印数据和为了打印输出而调节分辨率以及由于进行平滑滤波等图像高质量化处理的图像处理单元构成。
扫描器2/激光打印机3分别由机械控制用的CPU(图中未示出)直接控制,CPU100通过向它们传送信息进行控制。
复印控制部152由用于将从图像输入控制部150接收的图像数据作为多值图像展开进行消框处理等各种图像编辑的页存储器107和存储多个2值图像的用于进行Nin1(N页输入1页输出)处理及排出顺序的排列变换处理等的QNT/PM108的编码/译码以及其他图像处理的ASIC构成。
操作条件/功能选择识别部153由操作面板5等构成。例如,当由操作面板5指示了传真信号时,该信息就传送给传真通信控制部154或复印控制部152。
另外,这里,总是监视整个装置的存储余量及动作状态,另外,进行定时器的监视等时间控制,根据状态对状态显示部154适当地依赖信息的显示及菜单的切换,同时,进行动作的切换控制。
作为状态显示部154,由操作面板5的触摸面板显示器130担任。任务结束后,通知误差信息等状态时,CPU100在液晶显示器141上显示该内容。
传真通信控制部155就是传真控制装置109,所以,此处说明从略。
图11是复印装置1的电源的供给范围。电源开关A、B都接通时,电源供给整个复印装置1,但是,当只有电源开关A断开时,扫描器2、激光打印机3和图像处理电路105的电源断开。在图11中,用虚线所示的范围是电源开关A的有效范围,用点画线所示的范围是电源开关B的有效范围。
因此,在没有夜间等传真接收以外的用途时,如果只使复印装置1的电源开关A、B中的电源开关B接通,就可以不无谓地消耗电力而完成传真收发。
另外,由于在此期间不使用传真以外的功能,所以,可以在传真中使用作为复印编辑用的存储器即QNT/PM108的存储器。
图12是本发明的复印装置中传真接收数据的存储动作的示意图。
在通常的状态时,即电源接通时的传真接收数据存储在传真专用存储器内,用打印机印刷输出。
在夜间状态时,即在夜间等不需要的扫描器和打印机等的电源断开时的传真接收数据存储在传真以外使用的存储器内,在电源接通时用打印机印刷输出,同时,亲展的接收数据存储到传真专用存储器内。
下面,参照图13、图15、图16、图17、图18的流程图说明传真接收处理方法的切换动作。
接收处理方式的切换不使用传真以外的1个乃至1个以上的图像形成机构(扫描器2、激光打印机3等),这一点是明确的,并且,只在这些机构中专门使用的图像存储器处于可使用状态时进行切换。
图14是操作面板5的触摸面板显示器130的菜单画面例子。对于作为切换装置的切换方法,有通过使用触摸面板显示器130的菜单画面指定夜间等不使用复印功能及打印功能的时间、将不使用传真以外的菜单的事情明确化而切换接收处理的方式的方法和像夜间那样通过将扫描器2/激光打印机3的电源断开(将电源开关A断开)在物理上将传真以外的功能不那使用明确化而切换接收处理的方式的方法等。
在本实施例中,下面对扫描器2/激光打印机3的电源断开的情况说明切换接收处理方式的控制装置。如上所述,即使在切换接收的触发因素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认为以下的处理流程基本上是相同的。
在图13中,在扫描器2/激光打印机3的电源接通的状态下,当识别出有信号到达时(ST2),就按照图15所示的接收处理方式1的接收处理流程进行接收处理(ST3)。
当接收处理结束时,就按照图17所示的接收处理方式1的接收印刷处理流程进行印刷处理(ST5)。这时,当接收数据是使用口令等的亲展数据时(ST4),就进行口令的输入(ST5),并进行对比(ST6),只有当确认口令一致时才进行打印输出(ST7)。
确认扫描器2/激光打印机3的电源是断开时,在本实施例中,当识别出有信号到达时(ST9),就根据图16所示的接收处理方式2的处理流程进行接收处理(ST11)。
但是,这时,当QNT/PM108的存储余量非常少时(ST10),CPU100就切换为图15所示的接收处理方式1(ST12),使用传真控制装置109的文件存储器125的区域进行接收数据的存储处理。
确认扫描器2/激光打印机3的电源已接通时(ST8),当接收图像已存储到传真控制装置109的文件存储器125的区域内时(ST13),如上所述,进行是否亲展数据的确认,按照图17所示的接收处理方式1的接收印刷处理流程图进行印刷处理。
当接收存储在传真控制装置109的文件存储器125的区域内的所有数据的印刷处理结束进而在QNT/PM108中也存储了接收数据时,就转移到图13所示的总体处理的流程图的C部(ST14)。
当存储在传真控制装置109的文件存储器125内的接收数据的印刷处理全部结束或者未使用文件存储器125存储接收图像数据时,就按照图18所示的接收处理方式2的数据印刷处理的流程图进行印刷处理(ST15)。
当该印刷处理结束时,CPU100就在操作面板5上明示可以利用使用扫描器2/激光打印机3的传真以外的功能。
图14是为了指定上述时间切换由本发明所示的接收处理而在使用的触摸面板显示器130上显示的时间指定菜单例子。例如,在复印装置1中,当使用复印等传真以外的功能的时间段限于上午9:00~晚上11:00时等,如果在该菜单画面上将开始时间定为“23:00”、将结束时间定为“9:00”,则表示只有在晚上11:00~第2天的上午9:00期间复印编辑用图像存储器等利用传真以外的功能使用在该时间未使用的功能的图像存储器进行传真接收处理。
图15是表示上述接收处理方式1的接收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当开始进行传真的接收时,被呼终端即传真控制装置109必须向发呼台通知接收能力,复印装置1的CPU100向传真控制装置109通知接收能力,同时,通知用于向作为传真控制装置109的传真图像数据存储用的第1存储装置的文件存储器125进行存储的存储条件(ST21)。这时,所谓接收能力,就是指分辨率、编码方式、图像尺寸、误差修正能力等。另外,所谓存储条件,就是指分辨率、编码方式、文件名、图像尺寸。
其次,接收发送台提示的通信条件,判断是否可以接收。接着,当发送TSI信号时,就获得该信息(ST22)。该信息在操作面板5上显示,同时,当不能继续接收而切断线路时,在对方台一侧通知该内容时使用该信息。
当接收到图像数据时,就检查接收图像的误差(ST23)。当是误差修正模式(ECM)时,就利用HDLC(H1 LEVEL DATA LINKCONTROL)的帧检查顺序对接收帧进行误差检查。当是非误差修正模式时,就监视表示各接收图像的行终端的位,对每个误差判断是否为正常的像素数。在误差修正模式时,即使在1帧中检查出误差,也要求再次发送,但是,在非误差检查模式时,只有当超过预先设定的误差行数时才要求发送台再次发送(ST25)。
接收图像进行误差检查后,将1块存储到传真控制装置109的收发缓冲器127内时,就向文件存储器125传送。这里,所谓1块,就是指传真控制装置109内存储管理上的单位。通常,按照ITU-T的标准化推荐,按64KB单位进行误差修正,所以,将约64KB作为1块进行处理。
当文件存储器125的余量不够1块时(ST28),接收图像就在输入输出缓冲器123内直接展开(ST29)。在展开1页的时刻,可以使用激光打印机3时,就进行打印输出(ST32),但是,当由于纸张堵塞等原因而不能使用激光打印机3时,就切断线路(ST33)。当切断线路、从发送台一侧接收到有效的TSI信号时,就向对方台通知线路已切断的情况(ST35)。
是上述以外的情况时,就按照上述存储条件进行编码变换等(ST36),并存储/保存到文件存储器125内(ST37)。这时,在编码变换中使用传真控制装置109的CODEC124。将上述处理进行到最后一页时,就结束接收处理(ST38)。图16是表示接收方式2时的处理方式的流程图。
当开始进行接收时,由于被呼终端即传真控制装置109必须向发呼台通知接收能力,所以,复印装置1的CPU100向传真控制装置109通知接收能力,同时,通知用于向作为第2存储装置的QNT/PM108内存储的存储条件(ST41)。这时,所谓接收能力,就是指分辨率、编码方式、图像尺寸、误差修正能力等。另外,所谓存储条件,就是指分辨率、编码方式、文件名、图像尺寸。其次,接收发送台提示的通信条件,判断是否可以接收(ST42)。
当接收到图像数据时,就检查接收图像的误差(ST43)。当是误差修正模式时,就利用HDLC(H1 LEVEL DATA LINK CONTROL)的帧检查顺序对接收帧进行误差检查。当是非误差修正模式时,就监视表示各接收图像的行终端的位,对每个误差判断是否为正常的像素数。在误差修正模式时,即使在1帧中检查出误差,也要求再次发送,但是,在非误差检查模式时,只有当超过预先设定的误差行数时才要求发送台再次发送(ST45)。
接收图像进行误差检查后,将1块存储到传真控制装置109的收发缓冲器127内时,就向QNT/PM108传送(ST48)。这里,所谓1块,就是指传真控制装置109内存储管理上的单位。通常,按照ITU-T的标准化推荐,按64KB单位进行误差修正,所以,将约64KB作为1块进行处理。
将上述处理进行到最后一页时,就结束接收处理(ST49)。
图17是表示接收处理方式1的印刷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当开始进行印刷处理时,确认印刷控制部的打印机是否可以使用(ST51)。这里,所谓不能使用时,就是指纸用完了、发生了打印机被纸堵塞了或者复印等正在使用中的情况。
当成为可以印刷的状态时,就向传真控制装置109通知要印刷的接收图像的文件名和该图像属性(ST52)。这里,所谓图像属性,就是指存储保存接收图像时的编码方式、分辨率、纸张尺寸等信息。另外,这里所示的文件名就是为了进行接收图像的管理,为简便起见所起的文件名。
其次,向传真控制装置109通知在传真控制装置109的输入输出缓冲器123中将图像展开的指示,并待机到图像解压/展开结束(ST53)。
当展开结束时(ST54),就向印刷控制部151传送图像数据(ST55),用激光打印机3进行印刷处理(ST56)。如果在印刷中发生了纸张堵塞等情况(ST57),不是正常结束时,就将图像数据保存到输入输出缓冲器123内,直至从纸张堵塞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为止(ST58)。这里,所谓修复作业,就是指将堵塞的纸张去除的作业等,但是,用于与本发明没有直接关系,所以,此处不进行详细说明。输入输出缓冲器123中的图像数据保存到印刷正常结束为止,向印刷控制部151传送。
当印刷结束时(ST59),展开的图像便废弃(ST60)。
将上述作业反复进行到最后一页时,印刷处理即告结束(ST61)。
图18是表示接收处理方式2时的印刷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首先,使用口令等接收亲展数据时,作为第2存储装置存储在QNT/PM108内的这些图像数据转移到传真控制装置109的作为第1存储装置的文件存储器125内(ST73)。如果不能全部输入到文件存储器125的存储器内时,就留在QNT/PM108内。当所有的亲展数据转移结束时,就在操作面板5的触摸面板显示器130上显示有亲展数据的信息(ST75)。该亲展数据的印刷处理转移到图18中的D部以后即图13的总体处理流程图的D部。
当不是亲展数据而开始进行存储在QNT/PM108内的图像数据的印刷处理时,就确认每页是否可以使用印刷控制部151的激光打印机3(ST76)。这里,所谓不能使用时,就是指纸用完了、发生了打印机被纸张堵塞了等情况。
如果是可以印刷状态,就对每页在QNT/PM108中进行解压/展开(ST77)。展开图像向印刷控制部151的激光打印机3传送(ST79),进行打印输出(ST80)。当印刷结束时,就废弃该数据,腾出存储器(ST84)。
当对全部存储数据进行完上述处理时,就在作为操作面板5的显示装置的触摸面板显示器130上显示表示可以复印或可以使用打印机的信息。即,上述方法在电源成为接通状态的阶段,如果可以使用激光打印机3,就将存储的图像全部向传真控制装置109传送,或者通过印刷处理从QNT/PM108中排出,在排出结束、存储器腾出的时刻,就表示可以使用传真以外的全部功能。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复印用的图像存储器等通过明确地判定在夜间等不使用的采取使用于传真,便可尽可能避免发生因存储容量不足引起线路切断等事故,同时,可以提高保密性和存储器的使用效率。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避免发生因传真专用存储器的容量不足而引起线路切断等现象同时可以提高保密性和存储器使用效率的图像处理装置。
Claims (12)
1.一种具有传真控制功能和该传真控制功能以外的图像数据处理功能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存储由上述传真控制功能处理的图像数据的第1存储装置、用于存储由上述图像数据处理功能处理的图像数据的第2存储装置和使用上述传真控制功能时将图像数据存储到上述第1存储装置内而在特定的状况下使用上述传真控制功能时将图像数据向上述第2存储装置内存储的控制装置。
2.一种具有传真控制功能和该传真控制功能以外的图像数据处理功能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存储由上述传真控制功能处理的图像数据的第1存储装置、用于存储由上述图像数据处理功能处理的图像数据的第2存储装置、当上述图像处理装置不用于上述图像数据处理功能时进行将传真接收图像数据存储到上述第2存储装置内的控制的第1控制装置和当上述图像处理装置开始进行上述图像数据处理功能的动作时将上述第2存储装置存储的图像数据存储到上述第1存储装置内同时将该图像数据从上述第2存储装置中抹去的第2控制装置。
3.一种具有传真控制功能和该传真控制功能以外的图像数据处理功能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存储由上述传真控制功能处理的图像数据的第1存储装置、用于存储由上述图像数据处理功能处理的图像数据的第2存储装置、将该第2存储装置或上述第1存储装置存储的图像数据印刷输出的印刷装置、当上述图像处理装置不用于上述图像数据处理功能时进行将传真接收图像数据存储到上述第2存储装置内的控制的第1控制装置和当上述图像处理装置开始进行上述图像数据处理功能的动作时将上述第2存储装置存储的图像数用上述印刷装置印刷输出同时将该图像数据从上述第2存储装置中抹去的第2控制装置。
4.一种具有传真控制功能和该传真控制功能以外的图像数据处理功能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存储由上述传真控制功能处理的图像数据的第1存储装置、用于存储由上述图像数据处理功能处理的图像数据的第2存储装置、将该第2存储装置或上述第1存储装置存储的图像数据印刷输出的印刷装置、当上述图像处理装置不用于上述图像数据处理功能时进行将传真接收图像数据存储到上述第2存储装置内的控制的第1控制装置和当上述图像处理装置开始进行上述图像数据处理功能的动作时将由上述第1控制装置存储到上述第2存储装置中的图像数据存储到上述第1存储装置内并将该第1存储装置不能存储的上述第2存储装置存储的图像数据用上述印刷装置印刷输出同时将上述第2存储装置存储的图像数据抹去的第2控制装置。
5.一种具有传真控制功能和该传真控制功能以外的图像数据处理功能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存储由上述传真控制功能处理的图像数据的第1存储装置、用于存储由上述图像数据处理功能处理的图像数据的第2存储装置、将该第2存储装置或上述第1存储装置存储的图像数据印刷输出的印刷装置、当上述图像处理装置不用于上述图像数据处理功能时进行将传真接收图像数据存储到上述第2存储装置内的控制的第1控制装置、当上述图像处理装置开始进行上述图像数据处理功能的动作时将上述第2存储装置存储的图像数用上述印刷装置印刷输出而当不能印刷时或对于不可进行仪的图像数据的情况就存储到上述第1存储装置内同时将上述第2存储装置存储的图像数据抹去的第2控制装置和当该第2控制装置的控制结束时进行表示上述图像处理装置可以进行传真接收以外的动作的显示的显示装置。
6.一种具有传真控制功能和该传真控制功能以外的图像数据处理功能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存储由上述传真控制功能处理的图像数据的第1存储装置、用于存储由上述图像数据处理功能处理的图像数据的第2存储装置、将该第2存储装置或上述第1存储装置存储的图像数据印刷输出的印刷装置、当上述图像处理装置不用于上述图像数据处理功能时进行将传真接收图像数据存储到上述第2存储装置内的控制的第1控制装置、当上述图像处理装置开始进行上述图像数据处理功能的动作时将由上述第1控制装置存储到上述第2存储装置中的图像数据存储到上述第1存储装置内并将该第1存储装置不能存储的上述第2存储装置存储的图像数据用上述印刷装置印刷输出同时将上述第2存储装置存储的图像数据抹去的第2控制装置和当该第2控制装置的控制结束时进行表示上述图像处理装置可以进行传真接收以外的动作的显示的显示装置。
7.一种具有传真控制功能和该传真控制功能以外的图像数据处理功能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存储由上述传真控制功能处理的图像数据的第1存储装置、用于存储由上述图像数据处理功能处理的图像数据的第2存储装置、进行使上述图像数据处理功能动作的操作的操作装置和使用上述传真控制功能时将图像数据存储到上述第1存储装置内而在不进行上述操作装置的操作的时间段内使用上述上述传真控制功能时将图像数据向上述第2存储装置内存储的控制装置。
8.一种具有传真控制功能和复印功能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上述传真控制功能中使用的第1图像存储器、在上述复印功能中使用的第2图像存储器和当上述图像处理装置不用于复印功能时将上述第2图像存储器切换为用于存储在上述传真控制功能中接收控制的图像数据的切换装置。
9.一种具有传真控制功能和复印功能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上述传真控制功能中使用的第1图像存储器、在上述复印功能中使用的第2图像存储器、当上述图像处理装置不用于复印功能时将上述第2图像存储器切换为用于存储在上述传真控制功能中接收控制的图像数据的切换装置和当上述图像处理装置开始进行上述复印功能的动作时将由上述切换装置切换后存储到上述第2图像存储器内的在上述传真控制功能中接收控制的图像数据用上述复印功能印刷输出而当不能印刷或对于不可进行印刷的图像数据的情况就存储到上述第1图像存储器内同时将上述第2图像存储器存储的图像数据抹去以使上述第2图像存储器可以在上述复印功能中使用的控制装置。
10.一种具有传真控制功能和复印功能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上述传真控制功能中使用的第1图像存储器、在上述复印功能中使用的第2图像存储器、当上述图像处理装置不用于复印功能时将上述第2图像存储器切换为用于存储在上述传真控制功能中接收控制的图像数据的切换装置和当上述图像处理装置开始进行上述复印功能的动作时将由上述切换装置切换后存储到上述第2图像存储器内的在上述传真控制功能中接收控制的图像数据存储到上述第1图像存储器内同时将上述第2图像存储器存储的图像数据抹去的控制装置。
11.一种具有传真控制功能和复印功能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上述传真控制功能中使用的第1图像存储器、在上述复印功能中使用的第2图像存储器、当上述图像处理装置不用于复印功能时将上述第2图像存储器切换为用于存储在上述传真控制功能中接收控制的图像数据的切换装置和当上述图像处理装置开始进行上述复印功能的动作时将由上述切换装置切换后存储到上述第2图像存储器内的在上述传真控制功能中接收控制的图像数据用上述复印功能印刷输出同时将上述第2图像存储器存储的图像数据抹去的控制装置。
12.一种具有传真控制功能和复印功能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上述传真控制功能中使用的第1图像存储器、在上述复印功能中使用的第2图像存储器、当上述图像处理装置不用于复印功能时将上述第2图像存储器切换为用于存储在上述传真控制功能中接收控制的图像数据的切换装置和当上述图像处理装置开始进行上述复印功能的动作时将由上述切换装置切换后存储到上述第2图像存储器内的在上述传真控制功能中接收控制的图像数据存储到上述第1图像存储器内而当该第1图像存储器的容量已充满不能进行存储时就用上述复印功能印刷输出同时将上述第2图像存储器存储的图像数据抹去以使上述第2图像存储器在上述复印功能中可以使用的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331998/95 | 1995-12-20 | ||
JP7331998A JPH09172529A (ja) | 1995-12-20 | 1995-12-20 | 画像処理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9015A true CN1159015A (zh) | 1997-09-10 |
Family
ID=18250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6121573.9A Pending CN1159015A (zh) | 1995-12-20 | 1996-12-18 | 图像处理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055067A (zh) |
EP (1) | EP0782049A3 (zh) |
JP (1) | JPH09172529A (zh) |
CN (1) | CN1159015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79482C (zh) * | 2002-07-31 | 2009-04-15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处理装置 |
CN1854915B (zh) * | 2005-04-18 | 2010-07-21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多功能装置及其程序 |
CN111050013A (zh) * | 2018-10-11 | 2020-04-21 | 夏普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存储介质及打印控制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665691B2 (ja) * | 1996-11-29 | 2005-06-29 | 株式会社東芝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10164291A (ja) * | 1996-11-29 | 1998-06-19 | Toshib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11170631A (ja) * | 1997-12-10 | 1999-06-29 | Brother Ind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US6353899B1 (en) * | 1998-04-10 | 2002-03-05 | Xerox Corporation | Fault management system for a multifunctional printing machine |
US6714315B1 (en) * | 1998-06-04 | 2004-03-3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its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mory |
JP2000137798A (ja) * | 1998-11-04 | 2000-05-16 | Canon Inc | 画像入出力装置、画像入出力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
JP3999418B2 (ja) | 1999-09-14 | 2007-10-3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複合型画像処理装置 |
US20040207606A1 (en) * | 1999-11-08 | 2004-10-21 | Atwood Stephen P. | Sensing the size of a touch point in a touch-sensitive panel employing resistive membranes |
US6961141B2 (en) * | 2000-02-25 | 2005-11-01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Method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for formatting and serving inkjet image data |
US20010025343A1 (en) | 2000-03-27 | 2001-09-27 | Roy Chrisop | Random bit mask generation for obscuring data on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 |
TW530475B (en) * | 2000-07-07 | 2003-05-01 | Avision Inc | Paperless image fax scanning device |
US7079271B2 (en) * | 2000-08-17 | 2006-07-18 |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 Communication terminal |
EP1187453B1 (en) * | 2000-08-30 | 2007-10-10 |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 Communication terminal |
JP3925211B2 (ja) * | 2002-01-23 | 2007-06-06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複合機とそ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US20040042034A1 (en) * | 2002-09-03 | 2004-03-04 | Jeff Tiffan | Facsimile transmission according to recipient preferences |
US8027054B2 (en) * | 2002-10-31 | 2011-09-2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scanning and/or printing an image |
JP4060197B2 (ja) * | 2003-01-28 | 2008-03-1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制御方法及び該方法を実行す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
JP4133526B2 (ja) * | 2003-04-11 | 2008-08-1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6054520A (ja) * | 2004-08-09 | 2006-02-23 | Ricoh Co Ltd | 電子機器 |
JP2006295878A (ja) * | 2005-01-25 | 2006-10-26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223027B2 (ja) * | 2005-06-30 | 2009-02-1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秘匿データ送信方法 |
JP4716843B2 (ja) * | 2005-10-17 | 2011-07-0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252057B2 (ja) * | 2005-10-18 | 2009-04-0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データ処理装置 |
JP4281736B2 (ja) * | 2005-11-30 | 2009-06-17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
US9380176B2 (en) * | 2012-05-28 | 2016-06-28 |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 Voice band data mode in a universal facsimile engine |
JP6242051B2 (ja) * | 2013-01-23 | 2017-12-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
EP3869405B1 (en) * | 2017-08-31 | 2023-09-27 | HP Indigo B.V. | Generating rasterized modified images from a rasterized seed imag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27435A (en) * | 1984-09-21 | 1988-02-2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
JPH0695716B2 (ja) * | 1987-09-16 | 1994-11-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通信装置 |
JPH0362670A (ja) * | 1989-07-31 | 1991-03-18 | Canon Inc | 画像通信装置 |
JPH04180458A (ja) * | 1990-11-15 | 1992-06-26 | Fuji Xerox Co Ltd |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
JPH04220069A (ja) * | 1990-12-20 | 1992-08-11 | Canon Inc | フアクシミリ装置 |
JP3088769B2 (ja) * | 1991-04-18 | 2000-09-1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04348658A (ja) * | 1991-05-27 | 1992-12-03 | Fuji Xerox Co Ltd |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
JP3068664B2 (ja) * | 1991-06-27 | 2000-07-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及び該ファクシミリ装置における画像格納方法 |
EP0532837A1 (en) * | 1991-08-19 | 1993-03-24 | Oki America, Inc. | Integrated multifunctional document processing system |
US5710843A (en) * | 1992-04-03 | 1998-01-2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ocument processing apparatus having a communication/facsimile function with selective memory switching |
US5410419A (en) * | 1992-06-11 | 1995-04-25 |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 Facsimile machine capable of distinguishing copied image and received image |
US5371574A (en) * | 1992-06-24 | 1994-12-0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Operation unit control device for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with multiple functions |
JP3332455B2 (ja) * | 1993-03-24 | 2002-10-07 | 株式会社東芝 | 複合型画像処理装置 |
JPH07221999A (ja) * | 1994-02-07 | 1995-08-18 | Keizo Takahashi | 親展機能を有するフアクシミリ装置 |
JPH089076A (ja) * | 1994-06-20 | 1996-01-12 | Ricoh Co Ltd |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
-
1995
- 1995-12-20 JP JP7331998A patent/JPH09172529A/ja active Pending
-
1996
- 1996-12-12 EP EP96309051A patent/EP0782049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1996-12-16 US US08/766,338 patent/US6055067A/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6-12-18 CN CN96121573.9A patent/CN1159015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79482C (zh) * | 2002-07-31 | 2009-04-15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处理装置 |
CN1854915B (zh) * | 2005-04-18 | 2010-07-21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多功能装置及其程序 |
CN111050013A (zh) * | 2018-10-11 | 2020-04-21 | 夏普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存储介质及打印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H09172529A (ja) | 1997-06-30 |
EP0782049A3 (en) | 1998-05-13 |
US6055067A (en) | 2000-04-25 |
EP0782049A2 (en) | 1997-07-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9015A (zh) | 图像处理装置 | |
JP453196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3354227B2 (ja) | デジタル複写機の動作制御方法 | |
JP2001069318A (ja) |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 |
CN1170891A (zh) | 图象形成装置和图象形成方法 | |
CN1148947C (zh) | 图像信息传送装置和图像信息接收装置 | |
JP3353220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 | |
CN1215177A (zh) | 图象形成装置 | |
US6831751B1 (en) |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double-side printing to the different original sizes | |
JP4109293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 | |
US20080002241A1 (en) | Compound image-forming method and compound image-forming apparatus | |
JP3935155B2 (ja) | 画像送信装置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 |
JP2009186897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5277750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 |
JP4089945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
JP3935154B2 (ja) | 画像送信装置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 |
JPH0931271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3666197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0137413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5051803A (ja) | 複合型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5033829A (ja) | 複合型画像形成装置 | |
CN1180851A (zh) | 信息处理系统及图象形成装置与信息处理方法及图象形成方法 | |
CN1185595A (zh) | 图象形成装置 | |
JPH1175059A (ja) | 複合型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JPH0833136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1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