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99547A - 轮胎 - Google Patents
轮胎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799547A CN113799547A CN202110570136.6A CN202110570136A CN113799547A CN 113799547 A CN113799547 A CN 113799547A CN 202110570136 A CN202110570136 A CN 202110570136A CN 113799547 A CN113799547 A CN 11379954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ire
- groove
- shoulder
- block piece
- sip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435 tendo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08 shea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4—Asymmetric patter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6—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36—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58—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58—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B60C2011/0367—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characterised by depth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81—Blind or isolated groov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81—Blind or isolated grooves
- B60C2011/0383—Blind or isolated grooves at the centre of the trea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2011/1209—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straight at the tread surfac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2011/12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sinusoidal or zigzag at the tread su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使冰上的制动性能和转弯性能提高的轮胎。轮胎具有指定向车辆安装的朝向的胎面部(2)。外侧胎肩陆地部(11)被外侧胎肩横沟(18)划分为多个外侧胎肩花纹块(20)。外侧胎肩花纹块(20)中的至少一个被第1纵细沟(19)划分为第1花纹块片(21)和第2花纹块片(22)。在第1花纹块片(21)设置有多个第1刀槽(23)。在第2花纹块片(22)设置有多个第2刀槽(24)。第2花纹块片(22)的第2刀槽(24)的总条数大于第1花纹块片(21)的第1刀槽(23)的总条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胎。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有通过规定胎面部的花纹要素来均衡地提高转弯性能和冰雪路上的转弯时的极限动作的充气轮胎。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37360号公报
近年来,伴随着车辆的高性能化,对以冬季使用为前提的轮胎要求冰上的制动性能和转弯性能的进一步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那样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主要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使冰上的制动性能和转弯性能提高的轮胎。
本发明是具有指定向车辆安装的朝向的胎面部的轮胎,其中,上述胎面部包括:在安装于车辆时位于车辆外侧的外侧胎面端、在安装于车辆时位于车辆内侧的内侧胎面端、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地延伸的多个周向沟、以及被上述多个周向沟划分的多个陆地部,上述多个陆地部包括外侧胎肩陆地部,该外侧胎肩陆地部包括上述外侧胎面端,上述外侧胎肩陆地部被在轮胎轴向上延伸的多个外侧胎肩横沟划分为多个外侧胎肩花纹块,上述多个外侧胎肩花纹块中的至少一个外侧胎肩花纹块被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第1纵细沟划分为上述外侧胎面端侧的第1花纹块片、和上述内侧胎面端侧的第2花纹块片,在上述第1花纹块片设置有多个第1刀槽,在上述第2花纹块片设置有多个第2刀槽,上述第2花纹块片的上述第2刀槽的总条数大于上述第1花纹块片的上述第1刀槽的总条数。
优选在本发明的轮胎的基础上,上述多个第1刀槽和上述多个第2刀槽分别相对于轮胎轴向以10°以下的角度配置。
优选在本发明的轮胎的基础上,上述第1纵细沟配置于将外侧胎肩花纹块在轮胎轴向上进行3等分时的中央区域。
优选在本发明的轮胎的基础上,上述第1纵细沟至少在1处弯曲。
优选在本发明的轮胎的基础上,上述第1刀槽的深度和上述第2刀槽的深度大于上述第1纵细沟的深度。
优选在本发明的轮胎的基础上,上述第2花纹块片的轮胎轴向的最大宽度为上述外侧胎肩花纹块的轮胎轴向的最大宽度的40%~60%。
优选在本发明的轮胎的基础上,上述第1刀槽和上述第2刀槽分别具有底部隆起而成的拉筋。
优选在本发明的轮胎的基础上,设置有上述拉筋的部分的深度大于上述第1纵细沟的深度。
优选在本发明的轮胎的基础上,上述多个陆地部包括内侧胎肩陆地部,该内侧胎肩陆地部包括上述内侧胎面端,上述内侧胎肩陆地部被在轮胎轴向上延伸的多个内侧胎肩横沟划分为多个内侧胎肩花纹块,上述内侧胎肩花纹块的轮胎轴向的最大宽度小于上述外侧胎肩花纹块的轮胎轴向的最大宽度。
优选在本发明的轮胎的基础上,上述多个陆地部包括内侧胎肩陆地部,该内侧胎肩陆地部包括上述内侧胎面端,上述内侧胎肩陆地部被在轮胎轴向上延伸的多个内侧胎肩横沟划分为多个内侧胎肩花纹块,在上述多个内侧胎肩花纹块中的至少一个内侧胎肩花纹块设置有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第2纵细沟,上述第2纵细沟的深度大于上述第1纵细沟的深度。
优选在本发明的轮胎的基础上,上述多个陆地部包括内侧胎肩陆地部,该内侧胎肩陆地部包括上述内侧胎面端,上述内侧胎肩陆地部被在轮胎轴向上延伸的多个内侧胎肩横沟划分为多个内侧胎肩花纹块,上述多个内侧胎肩花纹块中的至少一个内侧胎肩花纹块被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第2纵细沟划分为上述内侧胎面端侧的第3花纹块片、和上述外侧胎面端侧的第4花纹块片,在上述第3花纹块片设置有多个第3刀槽,在上述第4花纹块片设置有多个第4刀槽,上述第4花纹块片的上述第4刀槽的总条数与上述第3花纹块片的上述第3刀槽的总条数相同。
优选在本发明的轮胎的基础上,上述多个周向沟包括配置于最靠上述外侧胎面端侧的位置的外侧胎肩周向沟,上述外侧胎肩周向沟在上述多个周向沟中具有最小的沟宽度。
优选在本发明的轮胎的基础上,上述外侧胎肩横沟的面向上述第1花纹块片的部分的最大沟宽度大于上述外侧胎肩横沟的面向上述第2花纹块片的部分的最大沟宽度。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能够使冰上的制动性能与转弯性能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2是图1的外侧胎肩陆地部和外侧中间陆地部的放大图。
图3是图2的A-A线剖视图。
图4是图1的内侧胎肩陆地部的放大图。
图5是图1的内侧中间陆地部和胎冠陆地部的放大图。
图6是比较例的轮胎的外侧胎肩陆地部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2…胎面部;3…周向沟;4…陆地部;11…外侧胎肩陆地部;18…外侧胎肩横沟;19…第1纵细沟;20…外侧胎肩花纹块;21…第1花纹块片;22…第2花纹块片;23…第1刀槽;24…第2刀槽;To…外侧胎面端;Ti…内侧胎面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的一个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胎面部2的展开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例如作为以冬季使用为前提的轿车用的充气轮胎来使用。但是,本发明的轮胎1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形态。
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例如具有指定向车辆安装的朝向的胎面部2。例如在胎侧部等处通过文字、标记来显示向车辆安装的朝向(省略图示)。
胎面部2由在外侧胎面端To与内侧胎面端Ti之间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延伸的4条周向沟3、和被上述周向沟3划分的5个陆地部4构成。即,本发明的轮胎1构成为所谓的5筋轮胎。但是,本发明的轮胎1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形态,例如也可以是由3条周向沟3和4个陆地部4构成的所谓的4筋轮胎。
外侧胎面端To是在安装于车辆时旨在位于车辆外侧的胎面端,内侧胎面端Ti是在安装于车辆时旨在位于车辆内侧的胎面端。外侧胎面端To和内侧胎面端Ti分别相当于对正规状态的轮胎1加载正规载荷并以0°外倾角接地于平面时的轮胎轴向最外侧的接地位置。
“正规状态”是指在规定了各种规格的充气轮胎的情况下将轮胎组装于正规轮辋并且填充正规内压且无负载的状态。在未规定各种规格的轮胎、非充气式轮胎的情况下,上述正规状态是指与轮胎的使用目的相应的标准的使用状态且未安装于车辆并且无负载的状态。在本说明书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轮胎各部的尺寸等是在上述正规状态下测定出的值。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结构允许橡胶成形品所包含的通常的误差。
“正规轮辋”是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而规定该规格的轮辋,例如若为JATMA,则表示“标准轮辋”,若为TRA,则表示“Design Rim”,若为ETRTO,则表示“Measuring Rim”。
“正规内压”是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而规定各规格的气压,若为JATMA,则表示“最高气压”,若为TRA,则表示表“TIRE LOAD LIMITS AT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表示“INFLATIONPRESSURE”。
“正规载荷”是在规定了各种规格的充气轮胎的情况下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而规定各规格的载荷,若为JATMA,则表示“最大负载能力”,若为TRA,则表示表“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表示“LOAD CAPACITY”。另外,在未规定各种规格的轮胎、非充气式轮胎的情况下,“正规载荷”是指在轮胎的标准使用状态下作用于一个轮胎的载荷。上述“标准使用状态”是指将轮胎安装于与轮胎的使用目的相应的标准的车辆并且在上述车辆能够行驶的状态下在平坦的路面上静止的状态。
周向沟3例如包括外侧胎肩周向沟5、外侧胎冠周向沟6、内侧胎冠周向沟7以及内侧胎肩周向沟8。外侧胎肩周向沟5在多个周向沟3中设置于最靠外侧胎面端To侧。外侧胎冠周向沟6与外侧胎肩周向沟5的内侧胎面端Ti侧相邻,设置于外侧胎肩周向沟5与轮胎赤道C之间。内侧胎冠周向沟7设置于轮胎赤道C与内侧胎面端Ti之间。内侧胎肩周向沟8设置于内侧胎冠周向沟7与内侧胎面端Ti之间。
周向沟3能够采用在轮胎周向上延伸成直线状的形态、或延伸成锯齿状的形态等各种形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胎肩周向沟5、内侧胎冠周向沟7以及内侧胎肩周向沟8在轮胎周向上平行地延伸成直线状。另一方面,外侧胎冠周向沟6延伸成锯齿状。但是,本发明的轮胎1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形态。
从外侧胎肩周向沟5或者内侧胎肩周向沟8的沟中心线到轮胎赤道C为止的轮胎轴向的距离L1例如为胎面宽度TW的20%~35%。从外侧胎冠周向沟6或者内侧胎冠周向沟7的沟中心线到轮胎赤道C为止的轮胎轴向的距离L2例如为胎面宽度TW的3%~15%。在优选的形态中,从内侧胎冠周向沟7的沟中心线到轮胎赤道C为止的轮胎轴向的距离大于从外侧胎冠周向沟6的沟中心线到轮胎赤道C为止的轮胎轴向的距离。此外,胎面宽度TW是上述正规状态下的从外侧胎面端To到内侧胎面端Ti为止的轮胎轴向的距离。
优选周向沟3的沟宽度W1至少为3mm以上。在优选的形态中,周向沟3的沟宽度W1为胎面宽度TW的2.0%~5.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4条周向沟3中,外侧胎肩周向沟5具有最小的沟宽度。
陆地部4包括外侧胎肩陆地部11、外侧中间陆地部12、胎冠陆地部15、内侧中间陆地部14以及内侧胎肩陆地部13。外侧胎肩陆地部11包括外侧胎面端To。外侧中间陆地部12被划分于外侧胎肩周向沟5与外侧胎冠周向沟6之间。胎冠陆地部15被划分于外侧胎冠周向沟6与内侧胎冠周向沟7之间。内侧中间陆地部14被划分于内侧胎肩周向沟8与内侧胎冠周向沟7之间。内侧胎肩陆地部13包括内侧胎面端Ti。
在图2中示出了外侧胎肩陆地部11和外侧中间陆地部12的放大图。如图2所示,外侧胎肩陆地部11被在轮胎轴向上延伸的多个外侧胎肩横沟18划分为多个外侧胎肩花纹块20。
在外侧胎肩花纹块20中的至少一个外侧胎肩花纹块,被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第1纵细沟19划分为外侧胎面端To侧的第1花纹块片21、和内侧胎面端Ti侧的第2花纹块片22。
在第1花纹块片21设置有多个第1刀槽23。另外,在第2花纹块片22设置有多个第2刀槽24。
在本说明书中,“刀槽”是指具有微小的宽度的切槽要素,相互相对的两个刀槽壁之间的宽度为0.6mm以下。刀槽的上述宽度优选为0.1~0.5mm,更优选为0.2~0.4mm。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刀槽而言,遍及其整个深度,上述宽度处于上述的范围。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在某个切槽要素的横截面中,对于宽度为0.6mm以下的区域占据其整个深度的50%以上的切槽要素,即使在局部包括宽度超过0.6mm的区域,也作为刀槽(包含沟要素的刀槽)来处理。另外,在某个切槽要素的横截面中,对于宽度大于0.6mm的区域占据其整个深度的50%以上的切槽要素,即使在局部包含宽度为0.6mm以下的区域,也作为沟(包括刀槽要素的沟)来处理。
在本发明中,配置于一个第2花纹块片22的第2刀槽24的总条数N2大于配置于一个第1花纹块片21的第1刀槽23的总条数N1。本发明的充气轮胎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能够使冰上的制动性能和转弯性能提高。作为其理由,推测为是以下的机理。
在冰上的制动时,为了防止花纹块的倒塌,优选外侧胎肩花纹块20中的外侧胎面端To侧的刀槽的条数较少。另一方面,在冰上的一般速度下的转弯时,与干燥路面行驶时相比,存在横向加速度G小,接地面的最大长度形成于外侧胎肩陆地部11的踏面中的比较靠轮胎轴向内侧的区域的趋势。在本发明中,推测为:通过使第2刀槽24的总条数N2大于第1刀槽23的总条数N1,能够防止上述的花纹块的倒塌,并且能够在上述区域大量配置刀槽,进而提高冰上的制动性能和转弯性能。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更详细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以下说明的各结构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具体的形态。因此,不言而喻,本发明即使不具有以下说明的结构,也能够发挥上述的效果。另外,即使将以下说明的各结构的任意一个单独地应用于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发明的轮胎,也能够期待与各结构相应的性能提高。并且,在复合地应用了以下说明的各结构的若干个的情况下,能够期待与各结构相应的复合的性能提高。
外侧胎肩花纹块20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2例如为胎面宽度TW(如图1所示,以下相同。)的15%~30%。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形态。
外侧胎肩横沟18例如相对于轮胎轴向以10°以下的角度θ1延伸。外侧胎肩横沟18包括与外侧胎肩周向沟5连通的主体部18a、和与主体部18a的外侧胎面端To侧相连的加宽部18b。主体部18a例如具有外侧胎肩横沟18整体长度的50%以上的长度。另外,主体部18a的沟宽度W3大于外侧胎肩周向沟5的沟宽度W4。加宽部18b例如具有比主体部18a大的沟宽度W5。加宽部18b的沟宽度W5为主体部18a的沟宽度W3的103%~110%。由此,外侧胎肩横沟18的面向第1花纹块片21的部分的最大的沟宽度大于外侧胎肩横沟18的面向第2花纹块片22的部分的最大的沟宽度。这样的外侧胎肩横沟18有助于发挥优异的雪上性能。
第1纵细沟19例如配置于将外侧胎肩花纹块20在轮胎轴向上进行3等分时的中央区域。第1纵细沟19的沟中心线与外侧胎肩花纹块20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位置的轮胎轴向的距离为,外侧胎肩花纹块20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2的10%以下。另外,第1纵细沟19与外侧胎肩横沟18的主体部18a连通。由此,第2花纹块片22的轮胎轴向的最大宽度为外侧胎肩花纹块20的轮胎轴向的最大宽度的40%~60%。
第1纵细沟19至少在1处弯曲。本实施方式的第1纵细沟19在两处折弯成钝角。这样的第1纵细沟19在冰上向多个方向提供摩擦力。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沟折弯”是指至少包括沟中心线弯曲的区域的长度为3mm以下的形态。
第1纵细沟19的沟宽度W6大于0.6mm。上述沟宽度W6例如为0.8~2.0mm,优选为1.0~1.5mm。第1纵细沟19的深度例如为1.5~3.0mm。这样的第1纵细沟19维持外侧胎肩花纹块20的刚性,并且使冰上的转弯性能提高。
本实施方式的第1刀槽23的总条数N1例如为3~5。第2刀槽24的总条数N2例如为4~6。从抑制第1花纹块片21和第2花纹块片22的偏磨损的观点出发,优选总条数N2为总条数N1的1.10~2.50倍。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形态。
对于第1刀槽23和第2刀槽24而言,轮胎轴向成分大于轮胎周向成分。优选第1刀槽23和第2刀槽24分别在轮胎轴向上横切各花纹块片。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刀槽23和第2刀槽24分别相对于轮胎轴向以10°以下的角度配置。在各刀槽延伸成锯齿状的情况下,上述角度是在将刀槽的两端连结的假想线上测定。另外,第1刀槽23和第2刀槽24与外侧胎肩横沟18大致平行地配置。这里,大致平行是指包括刀槽与横沟的角度差为5°以下的形态。另外,在第1花纹块片21和第2花纹块片22,未设置轮胎周向成分大于轮胎轴向成分的刀槽。由此,冰上的牵引性能和制动性能进一步提高。
第1刀槽23以及第2刀槽24中的至少1条刀槽在其长度方向上延伸成锯齿状。在优选的形态中,第1刀槽23以及第2刀槽24中的至少1条刀槽构成为,在其深度方向上也延伸成锯齿状的所谓的3D刀槽。这样的第1刀槽23和第2刀槽24在相互相对的刀槽壁彼此接触时抑制花纹块的过度的倒塌,从而使冰上的制动性能提高。
优选在轮胎周向上排列的多个第1刀槽23、和在轮胎周向上排列的多个第2刀槽24中的、至少与外侧胎肩横沟18邻接的刀槽构成为3D刀槽。作为更优选的形态,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外侧胎肩花纹块20的所有的刀槽构成为3D刀槽。由此,可靠地发挥上述的效果。
在图3中,作为对第1刀槽23和第2刀槽24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示出了图2的第1刀槽23的A-A线剖视图。此外,以下说明的第1刀槽23的结构也能够应用于第2刀槽24。另外,在图3中,用双点划线示出了构成为3D刀槽的第1刀槽23的折弯部分。如图3所示,优选第1刀槽23的最大深度d1大于第1纵细沟19的最大深度。第1刀槽23的上述深度d1为第1纵细沟19的上述深度的2.50~4.00倍。这样的第1刀槽23能够发挥优异的吸水性。
本实施方式的第1刀槽23具有底部隆起而成的拉筋25。拉筋25例如包括设置于第1刀槽23的与第1纵细沟19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端部拉筋26、和设置于第1刀槽23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的中央拉筋27。中央拉筋27例如设置于将第1刀槽23在其长度方向上进行3等分时的中央区域。在更优选的形态中,中央拉筋27的至少一部分与第1刀槽23的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重叠。这样的端部拉筋26和中央拉筋27能够抑制第1刀槽23过度地打开,从而使冰上的制动性能提高。
中央拉筋27的高度h1例如小于端部拉筋26的高度。中央拉筋27的高度h1为第1刀槽23的最大深度d1的40%~60%。另外,中央拉筋27的宽度W7小于端部拉筋26的宽度。另外,中央拉筋27的宽度W7例如为第1纵细沟19的沟宽度W6的80%~120%。这样的中央拉筋27能够维持第1刀槽23的吸水性,并且能够抑制第1刀槽23的过度的打开。此外,上述宽度W7例如是在中央拉筋27的最大高度的50%的高度处测定。
从相同的观点出发,优选设置有拉筋25的部分的深度都大于第1纵细沟19的深度。
如图2所示,在外侧中间陆地部12设置有在轮胎轴向上延伸的多个外侧中间横沟29。外侧中间横沟29横切外侧中间陆地部12。由此,外侧中间陆地部12被划分为多个外侧中间花纹块30。
外侧中间横沟29例如相对于轮胎轴向向第1方向(在本说明书的各附图中为右下。)倾斜。外侧中间横沟29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2例如为45°以下,优选为15~25°。这样的外侧中间横沟29使冰上的制动性能与转弯性能均衡地提高。
优选外侧中间横沟29的外侧胎面端To侧的端部,与将外侧胎肩横沟18的内侧胎面端Ti侧的端部与轮胎轴向平行地延伸而成的区域重叠。由此,在雪上行驶时,在外侧胎肩周向沟5与外侧胎肩横沟18及外侧中间横沟29的交叉部分生成坚硬的雪柱,通过剪切它而获得大的反作用力。因此,雪上性能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胎冠周向沟6延伸成包括长倾斜部6a和长度比其小的短倾斜部6b的锯齿状,外侧中间横沟29中的至少1条外侧中间横沟与短倾斜部6b连通。在更优选的形态中,与短倾斜部6b连通的外侧中间横沟29、和与长倾斜部6a连通的外侧中间横沟29在轮胎周向上交替设置。这样的外侧中间横沟29能够在与短倾斜部6b交叉的交叉部分生成坚硬的雪柱。
在外侧中间花纹块30设置有中间中断沟32。中间中断沟32从外侧胎冠周向沟6延伸并且在外侧中间花纹块30内中断。另外,中间中断沟32的沟宽度W8小于外侧胎肩横沟18的沟宽度和外侧中间横沟29的沟宽度。这样的中间中断沟32能够维持外侧中间花纹块30的刚性,并且能够使冰上的制动性能提高。
中间中断沟32例如相对于轮胎轴向向第1方向倾斜。在优选的形态中,中间中断沟32与外侧中间横沟29的角度差为5°以下。这样的中间中断沟32有助于抑制外侧中间花纹块30的偏磨损。
在外侧中间花纹块30设置有多个外侧中间刀槽33。外侧中间刀槽33例如相对于轮胎轴向向朝向与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在本说明书的各附图中,为右上)倾斜。外侧中间刀槽33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例如为15~25°。此外,在刀槽延伸成锯齿状的情况下,其倾斜的朝向和角度是在将刀槽的两端连结的假想直线处测定。
在图4中示出了内侧胎肩陆地部13的放大图。如图4所示,内侧胎肩陆地部13被在轮胎轴向上延伸的多个内侧胎肩横沟34划分为多个内侧胎肩花纹块35。
内侧胎肩横沟34例如相对于轮胎轴向向第2方向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胎肩横沟34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3大于外侧胎肩横沟18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具体而言,内侧胎肩横沟34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3为5~15°。这样的内侧胎肩横沟34使冰上的制动性能与转弯性能均衡地提高。
内侧胎肩花纹块35的轮胎轴向的最大宽度W9例如为胎面宽度TW的15%~25%。在更优选的形态中,内侧胎肩花纹块35的轮胎轴向的最大宽度W9小于上述外侧胎肩花纹块20的轮胎轴向的最大宽度W2。由此,转弯时的转向操纵的手感变为线性,从而操纵稳定性提高。
内侧胎肩花纹块35中的至少一个内侧胎肩花纹块被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第2纵细沟38划分为内侧胎面端Ti侧的第3花纹块片41和外侧胎面端To侧的第4花纹块片42。
第2纵细沟38例如配置于将内侧胎肩花纹块35在轮胎轴向上进行3等分时的中央区域。第2纵细沟38的沟中心线与内侧胎肩花纹块35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位置的轮胎轴向的距离为内侧胎肩花纹块35的轮胎轴向的最大宽度W9的10%以下。另外,第2纵细沟38与轮胎周向平行地延伸成直线状。由此,第4花纹块片42的轮胎轴向的最大宽度为内侧胎肩花纹块35的轮胎轴向的最大宽度的40%~60%。
第2纵细沟38的沟宽度W10大于0.6mm。上述沟宽度W10例如是0.8~2.0mm,优选为1.0~1.5mm。第2纵细沟38的深度例如为1.5~3.0mm。在优选的形态中,第2纵细沟38的深度大于第1纵细沟19的深度。这样的第2纵细沟38有助于提高冰上的转弯性能。
在第3花纹块片41设置有多个第3刀槽43。在第4花纹块片42设置有多个第4刀槽44。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于一个第4花纹块片42的第4刀槽44的总条数N4大于配置于一个第3花纹块片41的第3刀槽43的总条数N3。由此,冰上的制动性能与转弯性能均衡地提高。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4花纹块片42的第4刀槽44的总条数N4也可以与第3花纹块片41的第3刀槽43的总条数N3相同。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抑制内侧胎肩花纹块35的偏磨损,并且使外侧胎肩花纹块20产生的噪声和内侧胎肩花纹块35产生的噪声的频带分散,进而能够使噪声性能提高。
本实施方式的第3刀槽43的总条数N3例如为3~5。第4刀槽44的总条数N4例如为4~6。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形态。
第3刀槽43和第4刀槽44的轮胎轴向成分大于轮胎周向成分。优选第3刀槽43和第4刀槽44分别在轮胎轴向上横切各花纹块片。在更优选的形态中,在第3花纹块片41和第4花纹块片42,未设置轮胎周向成分大于轮胎轴向成分的刀槽。由此,冰上的牵引性能和制动性能进一步提高。
另外,能够将上述的第1刀槽23的结构应用于第3刀槽43和第4刀槽44。
在图5中示出了内侧中间陆地部14和胎冠陆地部15的放大图。如图5所示,内侧中间陆地部14被在轮胎轴向上延伸的多个内侧中间横沟46划分为多个内侧中间花纹块48。
内侧中间横沟46例如相对于轮胎轴向向第1方向倾斜。内侧中间横沟46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4例如为45°以下,并且大于外侧胎肩横沟18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具体而言,内侧中间横沟46的上述角度θ4为25~35°。
在内侧中间花纹块48设置有折弯沟50。折弯沟50例如包括相对于轮胎轴向向第2方向倾斜的第1沟部51及第2沟部52、和配置于它们之间并且相对于轮胎轴向向第1方向倾斜的第3沟部53。折弯沟50通过这些沟部而折弯成N字状,并且横切内侧中间花纹块48。这样的折弯沟50在冰上和雪上行驶时向多个方向提供摩擦力。
折弯沟50的第1沟部51与内侧胎冠周向沟7连通。第2沟部52与内侧胎肩周向沟8连通。第2沟部52的沟宽度小于第1沟部51的沟宽度。第3沟部53的沟宽度小于第2沟部52的沟宽度。这样的折弯沟50抑制内侧中间花纹块48的偏磨损,并且使冰上性能提高。
在内侧中间花纹块48设置有多个内侧中间刀槽54。内侧中间刀槽54例如相对于轮胎轴向向第2方向倾斜。这样的内侧中间刀槽54与其他的刀槽相互作用而在多个方向发挥摩擦力,从而使冰上的制动性能与转弯性能均衡地提高。
能够将上述的第1刀槽23的结构应用于内侧中间刀槽54。
胎冠陆地部15包括被在轮胎轴向上延伸的多个胎冠横沟56划分的多个胎冠花纹块58。
胎冠横沟56例如相对于轮胎轴向向第2方向倾斜。胎冠横沟56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5为45°以下,并且大于外侧胎肩横沟18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1。胎冠横沟56的上述角度θ5例如为15~25°。
在胎冠花纹块58例如设置有第1中断沟61和第2中断沟62。第1中断沟61从外侧胎冠周向沟6延伸并且在胎冠花纹块58内中断。第2中断沟62从内侧胎冠周向沟7延伸并且在胎冠花纹块58内中断。这样的第1中断沟61和第2中断沟62有助于维持胎冠花纹块58的刚性并且使冰上性能和雪上性能提高。
在胎冠花纹块58设置有多个胎冠刀槽60。胎冠刀槽60例如相对于轮胎轴向向第1方向倾斜。能够将上述的第1刀槽23的结构应用于胎冠刀槽60。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具体的实施方式,能够变更为各种形态来实施。
【实施例】
基于表1的规格试制了具有图1的基本胎面花纹的尺寸195/65R15的轮胎。作为比较例,试制了具有图6所示的外侧胎肩陆地部a的轮胎。如图6所示,对于比较例的轮胎而言,设置于第1花纹块片b的第1刀槽c的总条数N1与设置于第2花纹块片d的第2刀槽e的总条数N2相同。比较例的轮胎除了上述的结构以外,具有与图1所示的花纹实质上相同的花纹。对于各测试轮胎,测试了冰上的制动性能和转弯性能。各测试轮胎的通用规格、测试方法如下。
安装轮辋:15×6.0JJ
轮胎内压:前轮230kPa、后轮230kPa
测试车辆:排气量1500cc、前轮驱动车
轮胎安装位置:全部车轮
<冰上的制动性能>
驾驶上述测试车辆在冰上行驶,并通过驾驶员的感官评价了冰上的制动性能。结果是以比较例为100的评分表示,数值越大,则表示冰上的制动性能越优异。
<冰上的转弯性能>
驾驶上述测试车辆在冰上行驶,并通过驾驶员的感官评价了冰上的转弯性能。结果是以比较例为100的评分表示,数值越大,则表示冰上的转弯性能越优异。
测试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如表1所示,能够确认实施例的轮胎使冰上的制动性能和转弯性能提高。
Claims (13)
1.一种轮胎,具有指定向车辆安装的朝向的胎面部,其中,
所述胎面部包括:在安装于车辆时位于车辆外侧的外侧胎面端、在安装于车辆时位于车辆内侧的内侧胎面端、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地延伸的多个周向沟、以及被所述多个周向沟划分的多个陆地部,
所述多个陆地部包括外侧胎肩陆地部,该外侧胎肩陆地部包括所述外侧胎面端,
所述外侧胎肩陆地部被在轮胎轴向上延伸的多个外侧胎肩横沟划分为多个外侧胎肩花纹块,
所述多个外侧胎肩花纹块中的至少一个外侧胎肩花纹块被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第1纵细沟划分为所述外侧胎面端侧的第1花纹块片、和所述内侧胎面端侧的第2花纹块片,
在所述第1花纹块片设置有多个第1刀槽,
在所述第2花纹块片设置有多个第2刀槽,
所述第2花纹块片的所述第2刀槽的总条数大于所述第1花纹块片的所述第1刀槽的总条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多个第1刀槽和所述多个第2刀槽分别相对于轮胎轴向以10°以下的角度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第1纵细沟配置于将外侧胎肩花纹块在轮胎轴向上进行3等分时的中央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第1纵细沟至少在1处弯曲。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第1刀槽的深度和所述第2刀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1纵细沟的深度。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第2花纹块片的轮胎轴向的最大宽度为所述外侧胎肩花纹块的轮胎轴向的最大宽度的40%~60%。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第1刀槽和所述第2刀槽分别具有底部隆起而成的拉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胎,其中,
设置有所述拉筋的部分的深度大于所述第1纵细沟的深度。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多个陆地部包括内侧胎肩陆地部,该内侧胎肩陆地部包括所述内侧胎面端,
所述内侧胎肩陆地部被在轮胎轴向上延伸的多个内侧胎肩横沟划分为多个内侧胎肩花纹块,
所述内侧胎肩花纹块的轮胎轴向的最大宽度小于所述外侧胎肩花纹块的轮胎轴向的最大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多个陆地部包括内侧胎肩陆地部,该内侧胎肩陆地部包括所述内侧胎面端,
所述内侧胎肩陆地部被在轮胎轴向上延伸的多个内侧胎肩横沟划分为多个内侧胎肩花纹块,
在所述多个内侧胎肩花纹块中的至少一个内侧胎肩花纹块设置有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第2纵细沟,
所述第2纵细沟的深度大于所述第1纵细沟的深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多个陆地部包括内侧胎肩陆地部,该内侧胎肩陆地部包括所述内侧胎面端,
所述内侧胎肩陆地部被在轮胎轴向上延伸的多个内侧胎肩横沟划分为多个内侧胎肩花纹块,
所述多个内侧胎肩花纹块中的至少一个内侧胎肩花纹块被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第2纵细沟划分为所述内侧胎面端侧的第3花纹块片、和所述外侧胎面端侧的第4花纹块片,
在所述第3花纹块片设置有多个第3刀槽,
在所述第4花纹块片设置有多个第4刀槽,
所述第4花纹块片的所述第4刀槽的总条数与所述第3花纹块片的所述第3刀槽的总条数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多个周向沟包括配置于最靠所述外侧胎面端侧的位置的外侧胎肩周向沟,
所述外侧胎肩周向沟在所述多个周向沟中具有最小的沟宽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外侧胎肩横沟的面向所述第1花纹块片的部分的最大沟宽度大于所述外侧胎肩横沟的面向所述第2花纹块片的部分的最大沟宽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103864A JP7494592B2 (ja) | 2020-06-16 | 2020-06-16 | タイヤ |
JP2020-103864 | 2020-06-1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99547A true CN113799547A (zh) | 2021-12-17 |
CN113799547B CN113799547B (zh) | 2025-04-04 |
Family
ID=78718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570136.6A Active CN113799547B (zh) | 2020-06-16 | 2021-05-25 | 轮胎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494592B2 (zh) |
CN (1) | CN113799547B (zh) |
DE (1) | DE10202111483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4076123A (ja) | 2022-11-24 | 2024-06-05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タイヤ |
JP2024076120A (ja) | 2022-11-24 | 2024-06-05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タイヤ |
JP2024076121A (ja) | 2022-11-24 | 2024-06-05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タイヤ |
JP2024087558A (ja) | 2022-12-19 | 2024-07-01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タイヤ |
JP2024093504A (ja) | 2022-12-27 | 2024-07-09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タイヤ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890456A2 (en) * | 1997-07-08 | 1999-01-13 |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 All-season pneumatic radial tire for passenger car |
JP2006192959A (ja) * | 2005-01-11 | 2006-07-27 |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 重荷重用タイヤ |
CN103029526A (zh) * | 2011-10-07 | 2013-04-10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JP2013151289A (ja) * | 2013-03-29 | 2013-08-08 |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CN103619614A (zh) * | 2011-06-24 | 2014-03-05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轮胎 |
JP2016016713A (ja) * | 2014-07-07 | 2016-02-01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2016182927A (ja) * | 2015-03-27 | 2016-10-20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US20170368883A1 (en) * | 2016-06-27 | 2017-12-28 |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 Tire |
CN108621709A (zh) * | 2017-03-24 | 2018-10-09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轮胎 |
JP2018162051A (ja) * | 2017-03-24 | 2018-10-18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タイヤ |
JP2019043516A (ja) * | 2017-09-07 | 2019-03-22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989031B1 (fr) | 2012-04-05 | 2014-05-02 | Michelin & Cie | Bande de roulement de pneu pour essieu moteur de poids lourd |
JP6204837B2 (ja) | 2014-01-17 | 2017-09-27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US10486474B2 (en) | 2014-06-19 | 2019-11-26 | Pirelli Tyre S.P.A. | Car tyre |
-
2020
- 2020-06-16 JP JP2020103864A patent/JP7494592B2/ja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5-25 CN CN202110570136.6A patent/CN113799547B/zh active Active
- 2021-06-09 DE DE102021114830.8A patent/DE102021114830A1/de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890456A2 (en) * | 1997-07-08 | 1999-01-13 |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 All-season pneumatic radial tire for passenger car |
JP2006192959A (ja) * | 2005-01-11 | 2006-07-27 |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 重荷重用タイヤ |
CN103619614A (zh) * | 2011-06-24 | 2014-03-05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轮胎 |
CN103029526A (zh) * | 2011-10-07 | 2013-04-10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JP2013151289A (ja) * | 2013-03-29 | 2013-08-08 |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2016016713A (ja) * | 2014-07-07 | 2016-02-01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2016182927A (ja) * | 2015-03-27 | 2016-10-20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US20170368883A1 (en) * | 2016-06-27 | 2017-12-28 |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 Tire |
CN107539031A (zh) * | 2016-06-27 | 2018-01-05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轮胎 |
CN108621709A (zh) * | 2017-03-24 | 2018-10-09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轮胎 |
JP2018162051A (ja) * | 2017-03-24 | 2018-10-18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タイヤ |
JP2019043516A (ja) * | 2017-09-07 | 2019-03-22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2021114830A1 (de) | 2021-12-16 |
JP2021195051A (ja) | 2021-12-27 |
CN113799547B (zh) | 2025-04-04 |
JP7494592B2 (ja) | 2024-06-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219513B1 (en) | Pneumatic tire | |
CN113799547B (zh) | 轮胎 | |
CN107433824B (zh) | 轮胎 | |
CN108688411B (zh) | 充气轮胎 | |
CN107639975B (zh) | 轮胎 | |
CN110525131B (zh) | 轮胎 | |
JP7547863B2 (ja) | タイヤ | |
EP3925799B1 (en) | Tire | |
CN109515068B (zh) | 轮胎 | |
JP7608795B2 (ja) | タイヤ | |
JP7625835B2 (ja) | タイヤ | |
JP7600619B2 (ja) | タイヤ | |
JP7631764B2 (ja) | タイヤ | |
JP7508878B2 (ja) | タイヤ | |
CN115214271A (zh) | 轮胎 | |
CN114379287A (zh) | 轮胎 | |
JP7643039B2 (ja) | タイヤ | |
US12194783B2 (en) | Tire | |
CN113799546B (zh) | 轮胎 | |
JP7631799B2 (ja) | タイヤ | |
JP7625855B2 (ja) | タイヤ | |
JP7613102B2 (ja) | タイヤ | |
JP7494491B2 (ja) | タイヤ | |
JP2025019646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2025019653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