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73773B - 一种连接组件和穿戴式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组件和穿戴式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273773B CN113273773B CN202110539803.4A CN202110539803A CN113273773B CN 113273773 B CN113273773 B CN 113273773B CN 202110539803 A CN202110539803 A CN 202110539803A CN 113273773 B CN113273773 B CN 11327377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amping
- groove
- sliding
- clamping part
- connection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10000002421 cell wall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391944 Commicarpus scand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707 wri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4—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of fastening to a wrist-watch or the lik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0007—Bracel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ther functions or with means for attaching other articl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连接组件和穿戴式设备,连接组件包括:支撑件,包括:支撑本体和位于支撑本体上的容置凹槽;第一卡合件,包括:固定部和第一卡合部,固定部与支撑件扣合,与容置凹槽形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具有开口,第一卡合部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卡合至第一卡合槽或者脱离第一卡合槽;第二卡合件,包括:第二卡合部,第二卡合部的至少部分位于容置空间内,且第二卡合部能够从容置空间的开口处伸缩,以卡合至第二卡合槽或者脱离第二卡合槽;第一卡合部的卡合面与第二卡合部的卡合面处于不同平面,且第一卡合槽和第二卡合槽位于同一待连接本体。本公开中的连接组件设计更加简单,拆卸也更加方便,且不需要额外的硬件支持,通用性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穿戴式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组件和穿戴式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穿戴式设备的发展和用户的需求,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智能穿戴式电子设备,在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使用过程中,表带或腕带作为连接载体,既要符合人体工学,又要拆卸方便。
在使用的过程中,用户不仅对电子设备本身的功能以及性能要较高要求,对连接载体的配饰等同样有较高要求,连接载体在反复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折损,特别是链式金属表带和外观丰富多样的塑料表带,需要经常进行更换,加之很多用户对个性化风格的追求,也需要频繁更换不同风格的连接载体。
但是,现有的穿戴式设备中连接载体通常是采用一体式或者通过表耳加生耳的方式来实现连接。然而,采用一体式实现连接,存在不满足维修或者更换连接载体的需求;通过表耳加生耳实现连接,存在需要借助于工具,存在拆卸不方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连接组件和穿戴式设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支撑件,包括:支撑本体和位于所述支撑本体上的容置凹槽;
第一卡合件,包括:固定部和第一卡合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支撑件扣合,与所述容置凹槽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具有开口,所述第一卡合部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卡合至待连接本体上的第一卡合槽或者脱离所述第一卡合槽;
第二卡合件,包括: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第二卡合部能够从所述容置空间的所述开口处伸缩,以卡合至第二卡合槽或者脱离所述第二卡合槽;
所述第一卡合部的卡合面与所述第二卡合部的卡合面处于不同平面。
可选的,所述第二卡合件,还包括:
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卡合部连接,位于所述第二卡合部上背向所述开口的一侧;
所述弹性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以推动所述第二卡合部从所述开口处伸缩。
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
滑动件,包括:操作部和滑动部;
所述第二卡合件,还包括:
滑动槽,所述滑动件的所述滑动部位于所述滑动槽内,所述操作部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带动所述滑动部在所述滑动槽内移动,对所述滑动槽的槽壁产生挤压力,并通过所述第二卡合部的本体将所述挤压力传导至所述弹性件,以带动所述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
可选的,所述滑动槽中与所述滑动部接触的滑动槽壁呈斜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卡合件的所述固定部,包括:
通孔,所述操作部穿过所述通孔控制所述滑动部在所述滑动槽内移动。
可选的,所述外力作用于所述操作部,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第二卡合部脱离所述第二卡合槽;
所述外力撤除后,所述弹性件处于伸展状态,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至所述第一卡合槽。
可选的,所述第一卡合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限位块;
所述第二卡合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限位块;
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限位块间隔设置。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穿戴式设备,所述穿戴式设备包括:
设备本体;
带状连接件;
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支撑件与所述带状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组件的第一卡合件和第二卡合件与所述设备本体连接;
其中,在佩戴状态下,所述连接组件、所述带状连接件与所述设备本体形成佩戴环。
可选的,所述设备本体包括:第一卡合槽和第二卡合槽;
所述第一卡合件的第一卡合部在外力的作用下卡合至所述第一卡合槽;
所述第二卡合件的第二卡合部处于延伸状态时,卡合至所述第二卡合槽;
其中,所述第二卡合槽和所述第一卡合槽的槽口朝向不同。
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的个数为两个,分别连接在所述设备本体的两个相对端;
所述带状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带状连接件的两个相对端;
所述穿戴式设备在佩戴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部与一个所述连接组件的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另一个所述连接组件的支撑件连接。
可选的,所述穿戴式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所述设备本体为表盘;
或者,
所述穿戴式设备,包括:智能手环;所述设备本体包含:手环芯片或者手环显示屏。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分别设置第一卡合件和第二卡合件,并使得第一卡合件的第一卡合部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卡合至第一卡合槽或者脱离待连接本体的第一卡合槽,第二卡合件的第二卡合部能够伸缩,以卡合至第二卡合槽或者脱离待连接本体的第二卡合槽,且第一卡合部的卡合面与第二卡合部的卡合面处于不同平面,本公开通过外力,以及第一卡合件和第二卡合件的相互配合,即可实现连接组件与待连接本体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相较于相关技术中采用卡勾、弹簧和拉杆等多个器件相互配合实现分离,本公开中通过第一卡合件和第二卡合件的相互配合的设计更加简单,拆卸也更加方便。且,在具有本公开的连接组件的基础上,只需在待连接本体上设置分别与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相适配的卡合槽即可,而不需要额外的硬件支持,操作简单且通用性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组件的示意图一。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组件的示意图二。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支撑件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一卡合件与待连接本体的卡合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二卡合件与待连接本体的卡合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组件的抽出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二卡合件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滑动件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组件的示意图三。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组件的示意图四。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组件的示意图五。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一卡合部的插入示意图。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组件的示意图六。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组件的示意图一。如图1所示,图1为连接组件的拆解示意图,连接组件包括:
支撑件101,包括:支撑本体102和位于所述支撑本体102上的容置凹槽103;
第一卡合件104,包括:固定部105和第一卡合部106,所述固定部105与所述支撑件101扣合,与所述容置凹槽103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具有开口,所述第一卡合部106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卡合至待连接本体上的第一卡合槽或者脱离所述第一卡合槽;
第二卡合件107,包括:第二卡合部108,所述第二卡合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第二卡合部能够从所述容置空间的所述开口处伸缩,以卡合至所述待连接本体上的第二卡合槽或者脱离所述第二卡合槽;
所述第一卡合部的卡合面与所述第二卡合部的卡合面处于不同平面。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组件的示意图二,如图2所示,是连接组件的组装示意图,支撑件101、第一卡合件104以及第二卡合件107能够共同构成连接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组件可以为独立的组件,用于实现转接功能,例如,连接组件的支撑件可以与带状连接件连接,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与待连接本体卡接,以实现带状连接件和待连接本体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组件可以为带状连接件的一部分,即,连接组件也可以与带状连接件一体成型。
以带状连接件是智能手表的表带为例,该表带具有弯曲形状,该连接组件可以用于连接表带和智能手表中的表盘;或者,该带状连接件是智能手环的腕带,该腕带具有弯曲形,该连接组件用于连接腕带和智能手环中的手环显示屏。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带状连接件具有弯曲形状时,该连接组件也可以设置为弯曲形状。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支撑件设置为弯曲形状。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支撑件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可以使得位于支撑本体上的容置凹槽的两侧的槽壁延伸,形成延伸部301,并基于该延伸部301与容置凹槽的两侧的侧壁构成该弯曲形状。对应的,第一卡合件的固定部105与第一卡合部106也可以共同构成弯曲形状。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上的延伸部与容置凹槽两侧的侧壁构成的弯曲形状与第一卡合件的固定部与第一卡合部构成的弯曲形状的弯曲角度相同,这样,在将固定部与支撑件扣合时,能够使得固定部与支撑件相契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待连接对象为表盘时,连接组件与表盘可拆卸连接;当待连接对象为手环显示屏,连接组件与手环显示屏可拆卸连接。当待连接对象为:智能指环的芯片和/或显示屏时,连接组件与智能指环可拆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组装连接组件的过程中,可以将第二卡合件置于支撑件的容置凹槽内,再将第一卡合件的固定部与支撑件扣合,这样,就可以将第二卡合件置于固定部与容置凹槽所形成的容置空间内。这里,第二卡合件的第二卡合部朝向容置空间的开口方向设置,这样,就能够使得第二卡合部能够从容置空间的开口处伸缩。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将固定部与支撑件扣合之后,可以对固定部和支撑件进行固定。例如,可以分别在固定部和支撑件上设置螺孔,然后通过螺钉穿过固定部和支撑件上的螺孔,以将固定部和支撑件固定在一起。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分别在固定部和支撑件上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卡接结构,并通过卡接结构实现固定部和支撑件之间的固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注塑工艺或者焊接工艺来实现固定部和支撑件之间的固定,或者其他可拆除的方式实现固定部和支撑件之间的固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卡合至待连接本体上的第一卡合槽或者脱离该第一卡合槽。以待连接本体是表盘为例,可以在表盘上设置第一卡合槽,在实现的过程中,可以将第一卡合部对准第一卡合槽,并将第一卡合部插入第一卡合槽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卡合部从第一卡合槽抽出,以使第一卡合部脱离第一卡合槽。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合槽的深度与第一卡合部的长度相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的卡合面与待连接本体的显示面平行。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一卡合件与待连接本体的卡合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一卡合部106可以卡合至待连接本体401的第一卡合槽内,第二卡合部108位于容置空间内。在实现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外力直接将第一卡合部推入第一卡合槽内,也可以借助其它工具或者按钮将第一卡合部插入第一卡合槽,例如,可以在第一卡合部背向卡合方向的一侧设置弹性件,并通过该弹性件控制第一卡合部的插入和抽出,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公开实施例中,待连接本体还具有第二卡合槽,在第二卡合槽与容置空间的开口对齐时,第二卡合部能够从容置空间延伸至第二卡合槽。对应地,在第二卡合部缩回该容置空间内时,能够使得第二卡合部脱离第二卡合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卡合槽的深度与第二卡合部的长度相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卡合部的卡合面与待连接本体的显示面不平行。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二卡合件与待连接本体的卡合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二卡合部108可以卡合至待连接本体401的第二卡合槽内。在实现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外力直接将第二卡合部推入第二卡合槽内,也可以借助其它工具或者按钮将第二卡合部插入第二卡合槽,例如,可以在第二卡合部背向卡合方向的一侧设置弹性件,并通过该弹性件控制第二卡合部的插入和抽出,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实现的过程中,可以先控制第二卡合部缩回容置空间内,并将第一卡合部对准第一卡合槽,将第一卡合部插入第一卡合槽内,在将第一卡合部插入第一卡合槽内之后,再控制第二卡合部延伸,直至第二卡合部插入第二卡合槽内,以将连接组件连接至待连接本体。
在需要将连接组件与待连接本体分离时,可以先将第二卡合部从第二卡合槽抽出,再将第一卡合部从第一卡合槽抽出。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组件的抽出示意图,如图6所示,抽出第二卡合部108的方向与第一卡合槽的槽口朝向位于同一直线,抽出第一卡合部106的方向与第二卡合槽的槽口朝向相同。
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分别设置第一卡合件和第二卡合件,并使得第一卡合件的第一卡合部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卡合至第一卡合槽或者脱离待连接本体的第一卡合槽,第二卡合件的第二卡合部能够伸缩,以卡合至第二卡合槽或者脱离待连接本体的第二卡合槽,且第一卡合部的卡合面与第二卡合部的卡合面处于不同平面,本公开通过外力,以及第一卡合件和第二卡合件的相互配合,即可实现连接组件与待连接本体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相较于相关技术中采用卡勾、弹簧和拉杆等多个器件相互配合实现分离,本公开中通过第一卡合件和第二卡合件的相互配合的设计更加简单,拆卸也更加方便。且,在具有本公开的连接组件的基础上,只需在待连接本体上设置分别与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相适配的卡合槽即可,而不需要额外的硬件支持,操作简单且通用性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合件107,还包括:
弹性件701,与所述第二卡合部108连接,位于所述第二卡合部108上背向所述开口的一侧;
所述弹性件701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以推动所述第二卡合部108从所述开口处伸缩。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二卡合件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第二卡合件107包括弹性件701和第二卡合部108。其中,弹性件701包括:弹簧、弹片等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弹性形变的器件,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二卡合部上设置一个弹性件或者多个弹性件。在设置有多个弹性件的时候,可以按照间隔的方式将多个弹性件分别设置在第二卡合部上背向开口的一侧,其中,各个弹性件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以保证第二卡合部在伸缩的过程中保持平稳。
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卡合部上设置弹性件,能够基于弹性件的形变控制第二卡合部的伸缩。例如,如图6所示,在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时,第二卡合部缩回容置空间内,如图5所示,在弹性件处于延伸状态时,第二卡合部延伸至第二卡合槽内。
本公开通过弹性件的弹性形变来实现第二卡合部的伸缩,相较于直接使用外力控制第二卡合部的伸缩,能够提高使用连接组件的便利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
滑动件801,包括:操作部802和滑动部803;
所述第二卡合件107,还包括:
滑动槽702,所述滑动件801的所述滑动部803位于所述滑动槽702内,所述操作部802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带动所述滑动部803在所述滑动槽702内移动,对所述滑动槽702的槽壁产生挤压力,并通过所述第二卡合部108的本体将所述挤压力传导至所述弹性件701,以带动所述弹性件701发生弹性形变。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滑动件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滑动件801包括操作部802和滑动部803,在组装的时候,可以将滑动件801的滑动部803置于图7中的第二卡合件107的滑动槽702内。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组件的示意图三,如图9所示,滑动件801的滑动部位于第二卡合件107的滑动槽内,在将第二卡合件107置于容置空间内的情况下,可以使滑动件801的操作部延伸至第一卡合件104的外侧,以便于用户通过操作部对滑动部进行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部的体积大于操作部的体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合件的所述固定部,包括:
通孔,所述操作部穿过所述通孔控制所述滑动部在所述滑动槽内移动。
这里,为了将操作部延伸至第一卡合部的外侧,需要在第一卡合部的固定部上设置通孔,以使操作部能够穿过该通孔控制滑动部在滑动槽内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减少滑动部从该通孔脱离的可能性,滑动部的尺寸大于该通孔的孔径。其中,滑动部的尺寸包括滑动部的长度和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操作部和滑动部可以是固定连接的,例如,滑动部和操作部一体成型,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操作部和滑动部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只要能够通过操作部实现对滑动部的控制即可,操作部和滑动部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作具体限定。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组件的示意图四,如图10所示,滑动件801的操作部可以通过第一卡合部的固定部上的通孔伸出,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操作部控制滑动部按照图10所示的箭头方向移动,以控制弹性件的弹性形变,为用户的操作提供便利性。
本公开实施例中,能够通过滑动件控制弹性件的弹性形变,进而实现对第二卡合部的伸缩的控制,更加省力;通过设置通孔,并使得滑动件的操作部通过该通孔延伸至第一卡合件的外侧,能够为用户的操作提供便利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槽中与所述滑动部接触的滑动槽壁呈斜面。
如图7所示,滑动槽中与滑动部接触的滑动槽壁呈斜面,在实现的过程中,由于容置空间的体积有限,在将滑动部设置于滑动槽时,如果通过操作部按照图7中标示的第一方向推动滑动部,则滑动部会对第二卡合部产生挤压力,并通过第二卡合部的本体将该挤压力施加至弹性件,这时,弹性件会被压缩,进而带动第二卡合部向背向开口的方向缩回。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通过操作部施加的外力撤除时,由于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会使得滑动部自动沿着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以达到复位的效果。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将滑动槽中与滑动部接触的滑动槽壁设置为斜面,能够为控制弹性件的伸缩提供便利性,且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滑动件能够自动复位,相较于通过手动的方式对滑动件进行复位操作,能够减少用户需要施加的操作力,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力作用于所述操作部,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第二卡合部脱离所述第二卡合槽;
所述外力撤除后,所述弹性件处于伸展状态,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至所述第一卡合槽。
还是如图10所示,在操作部接收到朝向图10中箭头方向的外力作用时,可以通过位于滑动凹槽的滑动部控制弹性件压缩,进而使得第二卡合部脱离第二卡合槽,收缩至容置空间内。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组件的示意图五,如图11所示,第二卡合部108收缩至容置空间内。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将第二卡合部收缩至容置空间内之后,持续针对操作部施加外力(第一外力),并可以通过外力(第二外力)将第一卡合部推入第一卡合槽内,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一卡合部的插入示意图,如图12所示,可以将第一卡合部对准第一卡合槽,并移动连接组件至第一卡合部插入第一卡合槽中。在第一卡合部插入第一卡合槽之后,可以撤除施加在操作部上的外力,这时,滑动件复位,第二卡合部延伸至第二卡合槽,进而实现连接组件与待连接本体之间的卡合。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连接组件的示意图六,如图13所示,在撤除施加在操作部上的外力之后,第二卡合部延伸至第二卡合槽,滑动件801复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合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限位块;
所述第二卡合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限位块;
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间隔设置。
这里,第一限位块可以是多个,对应的,第二限位块也可以是多个,如图11所示,第一卡合部可以具有三个第一限位块,第二卡合部具有两个第二限位块,该三个第一限位块之间形成有两个间隔区,第二卡合部的两个第二限位块间隔设置该两个间隔区内。在实现的过程中,第二卡合部的两个第二限位块可以通过容置空间的开口在该两个间隔区内伸缩。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二卡合件上设置支撑部,用于在第二卡合部伸出时,支撑第二卡合部。如图11所示,可以在第二卡合件上设置支撑部100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支撑部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支撑块,且该支撑块的数量与第二限位块的数量相同,其中,每个支撑块用于支撑一个第二限位块。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穿戴式设备,所述穿戴式设备包括:
设备本体和带状连接件;
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支撑件与所述带状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组件的第一卡合件和第二卡合件与所述设备本体连接;
其中,在佩戴状态下,所述连接组件、所述带状连接件与所述设备本体形成佩戴环。
这里,设备本体可以是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待连接本体。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后的带状连接组件与所述设备本体、以及连接组件形成佩戴环,便于用户穿戴该穿戴式设备,符合人体工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备本体包括:第一卡合槽和第二卡合槽;
所述第一卡合件的第一卡合部在外力的作用下卡合至所述第一卡合槽;
所述第二卡合件的第二卡合部处于延伸状态时,卡合至所述第二卡合槽;
其中,所述第二卡合槽和所述第一卡合槽的槽口朝向不同。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卡合至设备本体上的第一卡合槽或者脱离该第一卡合槽。以设备本体是表盘为例,可以在表盘上设置第一卡合槽,在实现的过程中,可以将第一卡合部对准第一卡合槽,并将第一卡合部插入第一卡合槽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卡合部从第一卡合槽抽出,以使第一卡合部脱离第一卡合槽。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合槽的深度与第一卡合部的长度相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的卡合面与设备本体的显示面平行。
本公开实施例中,设备本体还具有第二卡合槽,在第二卡合槽与连接组件的容置空间的开口对齐时,第二卡合部能够从容置空间延伸至第二卡合槽。对应地,在第二卡合部缩回该容置空间内时,能够使得第二卡合部脱离第二卡合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卡合槽的深度与第二卡合部的长度相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卡合部的卡合面与设备本体的显示面不平行。
在实现的过程中,可以先控制第二卡合部缩回容置空间内,并将第一卡合部对准第一卡合槽,将第一卡合部插入第一卡合槽内,在将第一卡合部插入第一卡合槽内之后,再控制第二卡合部延伸至第二卡合部插入第二卡合槽内,以将连接组件连接至设备本体。
本公开中通过第一卡合件和第二卡合件的相互配合的设计更加简单,拆卸也更加方便。且,在具有本公开的连接组件的基础上,只需在设备本体上设置分别与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相适配的卡合槽即可,而不需要额外的硬件支持,操作简单且通用性高,在使用的过程中,用户能够根据需要快速更换不同的带状连接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的个数为两个,分别连接在所述设备本体的两个相对端;
所述带状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带状连接件的两个相对端;
所述穿戴式设备在佩戴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部与一个所述连接组件的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另一个所述连接组件的支撑件连接。
这里,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实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与连接组件的支撑件之间的连接,也可以通过固定的方式实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与连接组件的支撑件之间的连接,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组件的个数也可以为一个,在连接组件为一个的情况下,该连接组件可以位于设备本体的一端,带状连接组件的第一连接部与连接组件的支撑件连接,第二连接部与设备本体的另一端连接。连接组件的个数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穿戴式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所述设备本体为表盘;
或者,
所述穿戴式设备,包括:智能手环;所述设备本体包含:手环芯片或者手环显示屏。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支撑件,包括:支撑本体和位于所述支撑本体上的容置凹槽;
第一卡合件,包括:固定部和第一卡合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支撑件扣合,与所述容置凹槽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具有开口,所述第一卡合部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卡合至待连接本体上的第一卡合槽或者脱离所述第一卡合槽;
第二卡合件,包括: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第二卡合部能够从所述容置空间的所述开口处伸缩,以卡合至所述待连接本体上的第二卡合槽或者脱离所述第二卡合槽;
所述第一卡合部的卡合面与所述第二卡合部的卡合面处于不同平面,并形成夹角;
其中,所述第一卡合部,具有三个第一限位块;
所述第二卡合部,具有两个第二限位块;
三个所述第一限位块之间形成有两个间隔区,一个所述第二限位块设置在一个所述间隔区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合件,还包括:
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卡合部连接,位于所述第二卡合部上背向所述开口的一侧;
所述弹性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以推动所述第二卡合部从所述开口处伸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
滑动件,包括:操作部和滑动部;
所述第二卡合件,还包括:
滑动槽,所述滑动件的所述滑动部位于所述滑动槽内,所述操作部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带动所述滑动部在所述滑动槽内移动,对所述滑动槽的槽壁产生挤压力,并通过所述第二卡合部的本体将所述挤压力传导至所述弹性件,以带动所述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中与所述滑动部接触的滑动槽壁呈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件的所述固定部,包括:
通孔,所述操作部穿过所述通孔控制所述滑动部在所述滑动槽内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力作用于所述操作部,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第二卡合部脱离所述第二卡合槽;
所述外力撤除后,所述弹性件处于伸展状态,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至所述第一卡合槽。
7.一种穿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式设备包括:
设备本体;
带状连接件;
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支撑件与所述带状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组件的第一卡合件和第二卡合件与所述设备本体连接;
其中,在佩戴状态下,所述连接组件、所述带状连接件与所述设备本体形成佩戴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穿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包括:第一卡合槽和第二卡合槽;
所述第一卡合件的第一卡合部在外力的作用下卡合至所述第一卡合槽;
所述第二卡合件的第二卡合部处于延伸状态时,卡合至所述第二卡合槽;
其中,所述第二卡合槽和所述第一卡合槽的槽口朝向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穿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组件的个数为两个,分别连接在所述设备本体的两个相对端;
所述带状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带状连接件的两个相对端;
所述穿戴式设备在佩戴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部与一个所述连接组件的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另一个所述连接组件的支撑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穿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式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所述设备本体为表盘;
或者,
所述穿戴式设备,包括:智能手环;所述设备本体包含:手环芯片或者手环显示屏。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39803.4A CN113273773B (zh) | 2021-05-18 | 2021-05-18 | 一种连接组件和穿戴式设备 |
US17/453,760 US11559119B2 (en) | 2021-05-18 | 2021-11-05 | Connection assembly and wearable device |
EP21207946.1A EP4091495B1 (en) | 2021-05-18 | 2021-11-12 | Connection assembly and wearable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39803.4A CN113273773B (zh) | 2021-05-18 | 2021-05-18 | 一种连接组件和穿戴式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73773A CN113273773A (zh) | 2021-08-20 |
CN113273773B true CN113273773B (zh) | 2024-03-01 |
Family
ID=77279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539803.4A Active CN113273773B (zh) | 2021-05-18 | 2021-05-18 | 一种连接组件和穿戴式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559119B2 (zh) |
EP (1) | EP4091495B1 (zh) |
CN (1) | CN113273773B (zh)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82590U (ja) * | 1993-05-07 | 1994-11-25 | セイコー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携帯時計のバンド取付構造 |
JP3111527U (ja) * | 2004-05-28 | 2005-07-28 | モダン ネイチャー リミテッド | 腕時計におけるケースとバンドとの連結構造 |
CN205696116U (zh) * | 2016-04-29 | 2016-11-23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表带易装拆的手表 |
CN106858937A (zh) * | 2015-12-10 | 2017-06-20 |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 带以及钟表 |
CN108936991A (zh) * | 2018-05-23 | 2018-12-07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手表 |
US10327520B1 (en) * | 2017-08-17 | 2019-06-25 | Apple Inc. | Attachment system for watchband |
CN210539308U (zh) * | 2019-10-11 | 2020-05-19 | 深圳市华威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排汗功能儿童手表 |
CN111552168A (zh) * | 2020-04-22 | 2020-08-18 | 深圳五洲无线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手表 |
CN211354127U (zh) * | 2019-12-31 | 2020-08-28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表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
CN212938383U (zh) * | 2020-09-27 | 2021-04-13 |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快速拆装的表带及包括该表带的穿戴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253311A (ja) * | 2000-12-27 | 2002-09-10 | Seiko Instruments Inc | 腕装着型電子機器 |
EP2720093B1 (fr) * | 2012-10-10 | 2014-12-10 | The Swatch Group Management Services AG | Système pour relier un bracelet à un boîtier de montre |
US10184506B2 (en) * | 2014-08-11 | 2019-01-22 | Apple Inc. | Captive elements of an attachment system |
US10182623B2 (en) | 2014-08-11 | 2019-01-22 | Apple Inc. | Consumer product attachment systems having locking or expansion characteristics |
US9498029B2 (en) * | 2015-03-13 | 2016-11-22 | Google Inc. | Clasp mechanisms for wristwatch bands |
US10219591B2 (en) * | 2016-03-21 | 2019-03-05 | Apple Inc. | Attachment system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
EP3266333B1 (fr) * | 2016-07-07 | 2019-05-22 | The Swatch Group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td. | Montre et bijou a bracelet interchangeable |
US20180084873A1 (en) * | 2016-09-23 | 2018-03-29 | Apple Inc. | Accessory contacts |
US10418693B2 (en) * | 2017-04-11 | 2019-09-17 | Fitbit, Inc. | Band latch mechanism and housing with integrated antenna |
US10542794B2 (en) * | 2017-04-11 | 2020-01-28 | Fitbit, Inc. | Buckle with slotted-hole tang |
TWI640268B (zh) * | 2017-12-22 | 2018-11-11 |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穿戴式裝置 |
CN109123933A (zh) * | 2018-11-17 | 2019-01-04 | 东莞市亿丰钟表有限公司 | 一种按制弹珠卡栓式表带表壳固定结构 |
CN211154104U (zh) | 2019-06-25 | 2020-08-0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可穿戴设备和表带 |
-
2021
- 2021-05-18 CN CN202110539803.4A patent/CN113273773B/zh active Active
- 2021-11-05 US US17/453,760 patent/US11559119B2/en active Active
- 2021-11-12 EP EP21207946.1A patent/EP4091495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82590U (ja) * | 1993-05-07 | 1994-11-25 | セイコー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携帯時計のバンド取付構造 |
JP3111527U (ja) * | 2004-05-28 | 2005-07-28 | モダン ネイチャー リミテッド | 腕時計におけるケースとバンドとの連結構造 |
CN106858937A (zh) * | 2015-12-10 | 2017-06-20 |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 带以及钟表 |
CN205696116U (zh) * | 2016-04-29 | 2016-11-23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表带易装拆的手表 |
US10327520B1 (en) * | 2017-08-17 | 2019-06-25 | Apple Inc. | Attachment system for watchband |
CN108936991A (zh) * | 2018-05-23 | 2018-12-07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手表 |
CN210539308U (zh) * | 2019-10-11 | 2020-05-19 | 深圳市华威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排汗功能儿童手表 |
CN211354127U (zh) * | 2019-12-31 | 2020-08-28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表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
CN111552168A (zh) * | 2020-04-22 | 2020-08-18 | 深圳五洲无线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手表 |
CN212938383U (zh) * | 2020-09-27 | 2021-04-13 |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快速拆装的表带及包括该表带的穿戴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73773A (zh) | 2021-08-20 |
EP4091495A1 (en) | 2022-11-23 |
US11559119B2 (en) | 2023-01-24 |
US20220369770A1 (en) | 2022-11-24 |
EP4091495B1 (en) | 2024-08-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667584B2 (en) | Wearable device and main body of wearable device | |
CN113229578B (zh) | 一种可拆卸的连接件及可穿戴设备 | |
CN109549299B (zh) | 一种穿戴设备及其表带连接组件 | |
CN109393668B (zh) | 可穿戴设备的连接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可穿戴设备 | |
CN109330123B (zh) |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表带 | |
KR20170116485A (ko) | 스마트 워치 | |
CN111955860B (zh) | 可穿戴设备 | |
CN112056713A (zh) | 表带及可穿戴设备 | |
CN113273773B (zh) | 一种连接组件和穿戴式设备 | |
CN211186088U (zh) | 表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 |
CN213904173U (zh) | 一种可穿戴设备 | |
CN212117323U (zh) | 穿戴设备 | |
CN111887550B (zh) | 穿戴设备 | |
CN214483527U (zh) | 连接结构和腕戴设备 | |
CN110101172B (zh) | 一种带体可拆卸的可穿戴设备 | |
CN216651539U (zh) | 一种穿戴设备 | |
CN216907079U (zh) | 一种穿戴设备 | |
CN212394086U (zh) | 一种带状连接组件和穿戴式设备 | |
US20080052879A1 (en) | Retention mechanism for a wearable terminal | |
CN217471384U (zh) | 一种腕戴设备 | |
CN112293887A (zh) | 一种穿戴设备及其连接组件 | |
CN220236219U (zh) | 一种快拆结构及腕带设备 | |
CN212661271U (zh) | 一种带体连接结构及腕部佩戴设备 | |
CN213849094U (zh) | 可穿戴设备 | |
CN110657336A (zh) | 一种连接组件和具有该连接组件的穿戴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