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61271U - 一种带体连接结构及腕部佩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体连接结构及腕部佩戴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661271U CN212661271U CN202021484284.3U CN202021484284U CN212661271U CN 212661271 U CN212661271 U CN 212661271U CN 202021484284 U CN202021484284 U CN 202021484284U CN 212661271 U CN212661271 U CN 2126612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lt body
- hard insert
- clamping
- wrist
- insertion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10000000707 wrist Anatomy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group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2 pos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带体连接结构及腕部佩戴设备,带体连接结构包括有:带体;连接部件,与腕部佩戴设备的佩戴主体连接,在连接部件内部形成具有开口的插装腔,在插装腔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卡设部;硬质嵌件,具有弹性,其嵌装在带体中且从带体一端向外伸出,在硬质嵌件上设置有用于和连接部件上的第一卡设部配合的第二卡设部;其中,在带体装配到插装腔内部时,硬质嵌件悬设在插装腔内,硬质嵌件的第二卡设部与第一卡设部卡紧固定且第二卡设部至少部分从连接部件的其中一个面上显露出来。通过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体式带体结构使用成本高、分体式带体结构复杂,拆卸更换不便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腕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体连接结构及腕部佩戴设备。
背景技术
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腕戴设备,如手表、智能手环等,其带体的结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有硅胶带体一体式,其结构方式为通过硅胶带体包裹佩戴主体,此种一体式结构的带体无法进行更换,在带体损坏时,只能整体更换带体,维修成本高,另外还有带体和佩戴主体分开式,如申请号为2016208305182中公开的专利名称为一种便于更换表带的手表中的专利,通过设置生耳套管以及伸缩管、弹簧和压缩操作杆等多个部件配合来实现表带和表耳之间的可拆连接,连接结构复杂,表带更换操作不便。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一体式带体结构使用成本高、分体式带体结构复杂,拆卸更换不便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腕部佩戴设备,使得带体为可拆连接在佩戴主体上,方便拆卸更换。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体连接结构,包括有:
带体;还包括有:
连接部件,与腕部佩戴设备的佩戴主体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件内部形成具有开口的插装腔,在所述插装腔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卡设部;
硬质嵌件,具有弹性,其嵌装在所述带体中且从所述带体一端向外伸出,在所述硬质嵌件上设置有用于和所述连接部件上的所述第一卡设部配合的第二卡设部;
其中,在所述带体装配到所述插装腔内部时,所述硬质嵌件悬设在所述插装腔内,所述硬质嵌件的第二卡设部与所述第一卡设部卡紧固定且所述第二卡设部至少部分从所述连接部件的其中一个面上显露出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设部为从所述插装腔的壁上向所述插装腔内部延伸设置的第一卡设勾。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卡设部为第二卡设勾,所述第二卡设勾包括有本体和设在所述本体上的勾部,在所述本体和所述勾部之间形成卡设口,在所述勾部上设有第一导向面和与所述第一导向面相邻设置的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二导向面临近所述卡设口设置。
进一步的,在所述连接部件上设有用于显露出所述勾部的避让孔。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件包括有顶面、底面和两个相对设置的侧面,所述避让孔对应的开设在所述顶面、底面或者其中一侧面上,所述第一卡设部对应的设置在插装腔的顶壁、底壁或者其中一个侧壁上,所述勾部对应的朝向所述顶面、底面或其中一个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件还包括有设在所述连接部件上的退手位,所述退手位靠近所述避让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硬质嵌件和所述带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两者的紧固结构,所述紧固结构包括有沿所述硬质嵌件周向设置的环形卡槽和设在所述带体上的环形卡凸,所述环形卡凸卡入所述环形卡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硬质嵌件和所述带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两者的紧固结构,所述紧固结构包括有设在所述硬质嵌件上的第一卡扣和设在所述带体上的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扣卡设配合。进一步的,所述硬质嵌件为塑性嵌件,其与所述带体一体注塑成型。
一种腕部佩戴设备,包括佩戴主体和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带体连接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出带体连接结构在进行连接时,只需要将带体和硬质嵌件向连接部件中插装,然后通过第一卡设部和第二卡设部卡紧固定即可,连接方便快捷;
在进行拆卸时,按压从连接部件的面上显露出来的第二卡设部的部分,第二卡设部由于具有弹性,在受到按压力时会发生弹性变形,以与第一卡设部脱离,在进行拆卸时,仅仅需要按压下第二卡设部即可,拆卸操作简单方便。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腕部佩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切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腕部佩戴设备的带体和硬质嵌件配合的结构 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剖切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体连接结构的实施例,参照图1-图4所示,
其包括有:带体100,用于和佩戴主体300进行连接。
连接部件200,与腕部佩戴设备的佩戴主体300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件200内部形成插装所述带体100的插装腔210,在所述插装腔210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卡设部211。
连接部件200优选的为长方体,在其内部形成一端具有开口的插装腔210,插装腔210沿连接部件200的长度方向开设,其开口朝向所述带体100。
连接部件200,硬质嵌件400,嵌装在所述带体100中且从所述带体100一端向外伸出,在所述硬质嵌件400上设置有用于和所述连接部件200上的所述第一卡设部211配合的第二卡设部410。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硬质嵌件400为塑性嵌件,其与所述带体100一体注塑成型。具体在成型时,可先通过注塑工艺成型塑性嵌件,然后再将塑性嵌件放置在成型带体100的硅胶模具中将带体100和塑性嵌件一体成型。
优选的,塑性嵌件为PC材质,其相对于带体100的硅胶材质,硬度大,这样使得塑性嵌件不仅可以对带体100起到一定的支撑的作用,而且还能够通过其与连接部件200上的第一卡设部211进行卡设配合,实现连接部件200和带体100的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硬质嵌件400包括有嵌件本体和设在所述嵌件本体一端位置处的第二卡设部410。嵌件本体部分嵌装到带体100中,部分从带体100中伸出,在装配时,带体100和硬质嵌件400均插入到插装腔210中,插装腔210轮廓与带体100轮廓适配,当带体100插装到位时,所述硬质嵌件400悬设在所述插装腔210内,所述硬质嵌件400的第二卡设部410与所述第一卡设部211卡紧固定且所述第二卡设部410至少部分从所述连接部件200的其中一个面上显露出来。
本实施例中的带体连接结构,在进行连接时,只需要将带体100和硬质嵌件400向连接部件200中插装,然后通过第一卡设部211和第二卡设部410卡紧固定即可,连接方便快捷。
在进行拆卸时,按压从连接部件200的面上显露出来的第二卡设部410的部分,第二卡设部410由于具有弹性,在受到按压力时会发生弹性变形,同时,由于第二卡设部410为悬设在插装腔210内,在插装腔210内部存在有第二卡设部410发生弹性变形的空间,其受力后可以在插装腔210内移动以与第一卡设部211脱离,脱离后,将带体100直接从连接部件200中抽出即可,在拆卸时,只需要按压下第二卡设部410即可,拆卸操作简单方便,使得整个腕部佩戴设备的带体100在进行更换时更加方便快捷。
并且,本实施例中带体100为可拆卸连接,在损坏时,可将其拆卸下来进行更换即可,维修成本低。
为防止硬质嵌件400从带体100中脱离,本实施例在所述硬质嵌件400和所述带体100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两者的紧固结构500,作为本实施例中紧固结构500的一种实施方式为:
所述紧固结构500包括有沿所述硬质嵌件400周向设置的环形卡槽510和设在所述带体100上的环形卡凸520,所述环形卡凸520卡入所述环形卡槽510内。
通过将环形卡凸520卡入到环形卡槽510内,以实现硬质嵌件400和带体100之间的牢固连接,当然,在设置时,也可以对应的在硬质嵌件400上设置环形卡凸520,在带体100上对应设置环形卡槽510均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硬质嵌件400和所述带体100的紧固结构500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为:紧固结构500包括有设在所述硬质嵌件400上的第一卡扣(图中未示出)和设在所述带体100上的第二卡扣(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扣卡设配合。即带体100和硬质嵌件400之间也可以通过卡扣进行卡接配合以实现两者的牢固连接。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卡扣结构即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设部211为从所述插装腔210的壁上向所述插装腔210内部延伸设置的第一卡设勾。第一卡设勾在设置时可倾斜设置在插装腔210的壁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设部410为第二卡设勾,所述第二卡设勾包括有本体411和设在所述本体411上的勾部412,在所述本体411和所述勾部412之间形成卡设口414,在所述勾部412上设有第一导向面4211和与所述第一导向面4211相邻设置的第二导向面4122,所述第二导向面4122临近所述卡设口414设置。在进行装配时,第一卡设部211可先与第一导向面4211接触,通过第一导向面4211的导向作用快速的将第一卡设部211导向到卡设口414位置处以实现与第一卡设部211的卡紧配合。
在进行拆卸时,通过第二导向面4122的导向作用,可使得第一卡设部211能够相对其滑动以快速的与第二卡设部410脱离,实现快速拆卸的效果。
为确保第二卡设部410的勾部412可以显露出来,本实施例在所述连接部件200上设有用于显露出所述勾部412的避让孔220。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件200包括有顶面230、底面240和两个相对设置的侧面250,所述避让孔220对应的开设在所述顶面230、底面240或者其中任一侧面250上,所述勾部412朝向所述顶面230、底面240或其中任一个侧面250设置。
即本实施例中的避让孔220可开设在连接部件200的不同面上。
当避让孔220开设在顶面230上时,第二卡设部410的勾部412对应的朝向顶面230,此时,第一卡设部211设置在插装腔210的顶壁上与第二卡设部410配合,第二卡设部410与插装腔210的底壁之间具有间距,使其可悬空设置在插装腔210内,在拆卸时,从顶部按压第二卡设部410,第二卡设部410向下运动并变形与第一卡设部211脱离。
当然,避让孔220也可以开设在底面240上,此时,第二卡设部410的勾部412对应朝向底面240,从底面240处的避让孔220显露出来,第一卡设部211对应的设置在插装腔210的底壁上,第二卡设部410与插装腔210的顶壁之间具有间距,在拆卸时,从底部按压第二卡设部410即可。
避让孔220,也可以开设在连接部件200的侧面250上,第一卡设部211设在插装腔210的侧壁上,第二卡设部410对应的朝向侧面250,按压时,从侧面250按压第二卡设部410即可。
为方便用户手指伸入进行按压操作,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设在所述连接部件200上的退手位600,所述退手位600靠近所述避让孔220设置,优选的,退手位600为退手槽,其与避让孔220连通,且退手槽的宽度应大于一般人手指的宽度,确保能够适应不同人群使用需求。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腕部佩戴设备的实施例,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腕部佩戴设备可以为智能手环或者手表等可以佩戴在用户腕部的设备。
其包括有佩戴主体300和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带体连接结构,佩戴主体300通过连接部件200连接带体100,以使得用户可通过带体将整个腕部佩戴设备佩戴到手腕上。具体连接时,带体100设置有2根,连接部件200设置有2个,2个连接部件200分别与佩戴主体300的两侧连接,2根带体100对应和2个连接部件200连接。
当腕部佩戴设备为手表时,佩戴主体300对应为表体,当腕部佩戴设备为智能手环时,佩戴主体300则对应的为手环主体。本实施例中的腕部佩戴设置,在进行带体100和佩戴主体300连接时,只需要将带体100和硬质嵌件400向连接部件200中插装,然后通过第一卡设部211和第二卡设部410卡紧固定即可,连接方便快捷。
在进行拆卸时,按压从连接部件200的面上显露出来的第二卡设部410的部分,第二卡设部410由于具有弹性,在受到按压力时会发生弹性变形,并在受力后在插装腔210内移动以与第一卡设部211脱离,脱离后,将带体100直接从连接部件200中抽出即实现带体100和佩戴主体300的分离,拆卸操作简单方便,使得整个腕部佩戴设备的带体100在进行更换时更加方便快捷。
并且,本实施例中腕部佩戴设备的佩戴主体300和带体100为可拆卸连接,在损坏时,可将其拆卸下来进行更换即可,维修成本低。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带体连接结构,包括有:
带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连接部件,与腕部佩戴设备的佩戴主体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件内部形成具有开口的插装腔,在所述插装腔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卡设部;
硬质嵌件,具有弹性,其嵌装在所述带体中且从所述带体一端向外伸出,在所述硬质嵌件上设置有用于和所述连接部件上的所述第一卡设部配合的第二卡设部;
其中,在所述带体装配到所述插装腔内部时,所述硬质嵌件悬设在所述插装腔内,所述硬质嵌件的第二卡设部与所述第一卡设部卡紧固定且所述第二卡设部至少部分从所述连接部件的其中一个面上显露出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设部为从所述插装腔的壁上向所述插装腔内部延伸设置的第一卡设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设部为第二卡设勾,所述第二卡设勾包括有本体和设在所述本体上的勾部,在所述本体和所述勾部之间形成卡设口,在所述勾部上设有第一导向面和与所述第一导向面相邻设置的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二导向面临近所述卡设口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部件上设有用于显露出所述勾部的避让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包括有顶面、底面和两个相对设置的侧面,所述避让孔对应的开设在所述顶面、所述底面或者其中一所述侧面上,所述第一卡设部对应的设置在插装腔的顶壁、底壁或者其中一个侧壁上,所述勾部对应的朝向所述顶面、所述底面或其中一个所述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还包括有设在所述连接部件上的退手位,所述退手位靠近所述避让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嵌件和所述带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两者的紧固结构,所述紧固结构包括有沿所述硬质嵌件周向设置的环形卡槽和设在所述带体上的环形卡凸,所述环形卡凸卡入所述环形卡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嵌件和所述带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两者的紧固结构,所述紧固结构包括有设在所述硬质嵌件上的第一卡扣和设在所述带体上的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扣卡设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带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嵌件为塑性嵌件,其与所述带体一体注塑成型。
10.一种腕部佩戴设备,包括佩戴主体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带体连接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484284.3U CN212661271U (zh) | 2020-07-24 | 2020-07-24 | 一种带体连接结构及腕部佩戴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484284.3U CN212661271U (zh) | 2020-07-24 | 2020-07-24 | 一种带体连接结构及腕部佩戴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661271U true CN212661271U (zh) | 2021-03-09 |
Family
ID=74816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484284.3U Active CN212661271U (zh) | 2020-07-24 | 2020-07-24 | 一种带体连接结构及腕部佩戴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661271U (zh) |
-
2020
- 2020-07-24 CN CN202021484284.3U patent/CN21266127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667584B2 (en) | Wearable device and main body of wearable device | |
CN109549299B (zh) | 一种穿戴设备及其表带连接组件 | |
CN113229578A (zh) | 一种可拆卸的连接件及可穿戴设备 | |
CN211833162U (zh) | 腕戴设备 | |
CN101881893A (zh) | 眼镜装置 | |
CN213882033U (zh) | 腕带快拆结构及腕戴设备 | |
CN213405108U (zh) | 一种腕戴设备及其连接组件 | |
CN109497664B (zh) |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可穿戴设备连接结构 | |
CN211092178U (zh) | 腕戴设备 | |
CN213302774U (zh) | 一种表耳连接结构及腕戴设备 | |
CN212661271U (zh) | 一种带体连接结构及腕部佩戴设备 | |
CN216651539U (zh) | 一种穿戴设备 | |
CN111657640B (zh) | 一种腕戴设备及其连接组件 | |
CN111965966B (zh) | 一种穿戴设备 | |
CN209995504U (zh) | 快插组件和手表 | |
CN216255794U (zh) | 一种快拆结构及穿戴设备 | |
CN211154114U (zh) | 一种腕带产品 | |
CN219781765U (zh) | 一种表带快拆结构 | |
CN220987861U (zh) | 快拆结构及穿戴设备 | |
CN212574378U (zh) | 一种腕带电子产品 | |
CN212280221U (zh) | 一种表带连接装置及智能手表 | |
CN209915181U (zh) | 智能手环腕带 | |
CN215075966U (zh) |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用连接结构及智能穿戴设备 | |
CN216165679U (zh) | 一种快拆机构及可穿戴设备 | |
CN214802840U (zh) | 可穿戴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