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79725A - 一种生产己二胺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产己二胺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079725A CN112079725A CN202010999418.3A CN202010999418A CN112079725A CN 112079725 A CN112079725 A CN 112079725A CN 202010999418 A CN202010999418 A CN 202010999418A CN 112079725 A CN112079725 A CN 11207972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action
- caprolactam
- gas
- catalyst
- catalyt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NAQMVNRVTILPCV-UHFFFAOYSA-N hexane-1,6-diamine Chemical compound NCCCCCCN NAQMVNRVTILPCV-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0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JBKVHLHDHHXQEQ-UHFFFAOYSA-N epsilon-caprolactam Chemical compound O=C1CCCCCN1 JBKVHLHDHHXQEQ-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5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4
- QGZKDVFQNNGYKY-UHFFFAOYSA-N Ammonia Chemical compound N QGZKDVFQNNGYKY-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Hydrogen Chemical compound [H][H]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8
- 238000009903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7
- 230000003197 cataly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9000003054 catalys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9000012295 chemical reaction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4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1257 hydroge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29910052739 hyd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TWNQGVIAIRXVLR-UHFFFAOYSA-N oxo(oxoalumanyloxy)alumane Chemical compound O=[Al]O[Al]=O TWNQGVIAIRXVL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BASFCYQUMIYNBI-UHFFFAOYSA-N platinum Chemical compound [Pt] BASFCYQUMIYNBI-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377 silic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KDLHZDBZIXYQEI-UHFFFAOYSA-N Palladium Chemical compound [Pd] KDLHZDBZIXYQEI-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10021529 ammonia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697 platin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5000012239 silicon dioxide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00287 alkaline earth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PNEYBMLMFCGWSK-UHFFFAOYSA-N alumin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2].[O-2].[O-2].[Al+3].[Al+3] PNEYBMLMFCGWSK-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63 pallad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03 rhod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48 rhodiu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MHOVAHRLVXNVSD-UHFFFAOYSA-N rhod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Rh] MHOVAHRLVXNVSD-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314 transition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95 chemical reaction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76 a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031 large-scale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0
- 239000012071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1068 load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KBMSFJFLSXLIDJ-UHFFFAOYSA-N 6-aminohexanenitrile Chemical compound NCCCCCC#N KBMSFJFLSXLID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6555 catalytic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776 industrial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25000002924 primary amino group Chemical group [H]N([H])* 0.000 description 3
- 125000006239 protecting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3
- SLXKOJJOQWFEFD-UHFFFAOYSA-N 6-aminohexano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NCCCCCC(O)=O SLXKOJJOQWF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NBIIXXVUZAFLBC-UHFFFAOYSA-N Phosphor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P(O)(O)=O NBIIXXVUZAFLB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21 disti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984 hydroge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91 liqu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825 nitril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94 synthes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305 Nylon 6,10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302 Nylon 6,6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9142 PO4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BTGRAWJCKBQKAO-UHFFFAOYSA-N adiponitrile Chemical compound N#CCCCCC#N BTGRAWJCKBQKA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13 alkali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147 aluminium phospha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408 am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412 amin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60002684 aminocaproic acid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2843 carboxylic acid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806 chemical reaction intermedi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153 chemical reaction re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093 cyano group Chemical group *C#N 0.000 description 1
- YMHQVDAATAEZLO-UHFFFAOYSA-N cyclohexane-1,1-diamine Chemical compound NC1(N)CCCCC1 YMHQVDAATAEZL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044 dehyd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97 dehydr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51 engineering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12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43 intermedi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NBIIXXVUZAFLBC-UHFFFAOYSA-K 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O-]P([O-])([O-])=O NBIIXXVUZAFLBC-UHFFFAOYSA-K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52 phosph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76 reac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92 reflux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09/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 C07C209/04—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by substitution of functional groups by amino groups
- C07C209/22—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by substitution of functional groups by amino groups by substitution of other functional group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3/0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 B01J23/38—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noble metals
- B01J23/4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noble metals of the platinum group metals
- B01J23/42—Platinum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3/0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 B01J23/7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the iron group metals or copper
- B01J23/74—Iron group metals
- B01J23/755—Nickel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09/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 C07C209/44—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by reduc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esters thereof in presence of ammonia or amines, or by reduction of nitriles, carboxylic acid amides, imines or imino-ethers
- C07C209/5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by reduc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esters thereof in presence of ammonia or amines, or by reduction of nitriles, carboxylic acid amides, imines or imino-ethers by reduction of carboxylic acid amid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09/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 C07C209/82—Purification; Separ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 C07C209/86—Separati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01/00—Preparation, separation, purification or stabilisation of unsubstituted lactams
- C07D201/16—S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2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even-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223/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even-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223/06—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even-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hetero atoms or with carbon atoms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ester or nitrile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C07D223/08—Oxygen atoms
- C07D223/10—Oxygen atoms attached in position 2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产己二胺的方法,包括:将氨气、氢气与己内酰胺混合气化后,得到混合气;向所得混合气中加入催化剂,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然后,对反应所得物料进行冷凝分离得到反应液,将所得反应液进行蒸馏,得到产品己二胺。本发明创新地优化设计了己二胺生产工艺方法,使其近于一步完成,有效地解决了现有己二胺生产技术中普遍存在的工艺路线冗长复杂及能源物料消耗多且难以进行工业规模化生产的问题,并对提取己二胺产品后的釜余物料进行全面回收利用,不仅显著减少了能源损耗,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且使反应更安全平稳,有效提高了产品选择性和工艺安全性,适合进行工业规模化生产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产己二胺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己二胺是尼龙行业的关键原料,常用来合成尼龙66、尼龙610,然后,再制成尼龙树脂、尼龙纤维和工程塑料等产品。己二胺的工业化生产方法主要为己二腈催化加氢法,该方法生产制备己二胺的同时还产生对尼龙产品质量影响较大的杂质二氨基环己烷,且很难分离。目前,随着己内酰胺产能的日益扩张和价格日趋降低,己内酰胺法有望得到工业化推广。己内酰胺法以己内酰胺为原料经催化氨化制得6-氨基己腈,再将6-氨基己腈进一步催化加氢得到己二胺,该方法从源头避免了二氨基环己烷的产生,提升了己二胺的产品质量,但存在工艺复杂、路线冗长及原料转化率较低等问题,规模化生产成本高。
现有技术中,专利CN107739318A公开了一种己内酰胺液相法制备6-氨基己腈的方法及装置,其中,己内酰胺液相法制备6-氨基己腈的方法,以己内酰胺为原料,在磷酸或磷酸盐催化下,己内酰胺与氨反应制备6-氨基己腈,己内酰胺转化率仅48%~65%,且催化剂不易回收。专利CN110423201A提供了一种以己内酰胺为原料合成己二胺的方法,将己内酰胺、碱和水混合后,加热回流得到6-氨基己酸盐,进一步引入氨基保护基团保护端氨基,然后加酸中和生成带氨基保护基团的氨基己酸,烘干后加入酰胺用脱水催化剂并在氨源存在下加热反应将羧酸基团转变为氰基得到产物腈,产物腈经萃取提纯后催化氢化生成相应的胺后,再去除保护基团得到己二胺,该方法工艺路线冗长,涉及催化剂和物料种类繁多,难以进行工业规模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生产己二胺的方法,以简单的工艺安全地提高原料转化率和产品选择性,且减少能耗,降低成本。
本发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产己二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氨气、氢气与己内酰胺混合气化后,得到混合气;向所得混合气中加入催化剂,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然后,对反应所得物料进行冷凝分离得到反应液,将所得反应液进行蒸馏,得到产品己二胺。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所述的生产己二胺的方法中,在所述混合气中,氨气与己内酰胺的摩尔比为(5~20):1,氢气与己内酰胺的摩尔比为(10~30):1。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所述的生产己二胺的方法中,所述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的反应温度为300℃~500℃,反应压力为0.1MPa~1MPa。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所述的生产己二胺的方法中,在对所述反应液进行蒸馏时,压力为1kPa~8kPa,温度为75℃~180℃。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所述的生产己二胺的方法中,所述催化剂为负载型催化剂,其中,所述催化剂的载体为碱土金属氧化物、过渡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和活性氧化铝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任意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催化剂的负载活性组分为镍、钯、铂、铑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任意两种以上的组合,负载量为0.5%~20%。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所述的生产己二胺的方法中,所述催化剂为负载型催化剂,其中,所述催化剂的载体为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两种的组合,所述催化剂的负载活性组分为镍,负载量为5%~10%。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所述的生产己二胺的方法中,还包括对所述反应液蒸馏得到产品己二胺后的残余物料进行再次蒸馏回收己内酰胺的步骤。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述的生产己二胺的方法中,对所述残余物料进行再次蒸馏的温度高于对所述反应液进行蒸馏的温度。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述的生产己二胺的方法中,在对反应所得物料进行冷凝分离得到反应液的同时,还得到不凝气,所得不凝气和所述回收己内酰胺输送到反应器中作为起始反应物料,再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所述的生产己二胺的方法中,还包括将氨气和氢气预热的步骤,将预热后的氨气和氢气与己内酰胺进行混合,使己内酰胺气化,得到含氨气、氢气和气态己内酰胺的混合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创新地优化设计了己二胺生产工艺方法,使其近于一步完成,有效地解决了现有己二胺生产技术中普遍存在的工艺路线冗长复杂及能源物料消耗多且难以进行工业规模化生产的问题,并对提取己二胺产品后的釜余物料进行全面回收利用,通过本发明不仅显著减少了能源损耗,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且使反应更安全平稳,有效提高了产品选择性和工艺安全性,适合进行工业规模化生产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实施例的任何限制。如无特别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原料和试剂均通过商业途径购买。
本发明的一种生产己二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氨气、氢气与己内酰胺混合气化后,得到混合气;向所得混合气中加入催化剂,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然后,对反应所得物料进行冷凝分离得到反应液,将所得反应液进行蒸馏,得到产品己二胺。
在上述生产己二胺的方法中,对己二胺生产工艺进行了创新性地优化设计,将传统的己内酰胺催化氨化脱水合成6-氨基己腈和6-氨基己腈催化加氢制备己二胺进行有机集成,创设了近于一步生产己二胺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利用催化加氢反应放出的热量补充催化氨化反应需要吸收的热量,从而避免了分别独立反应时氨化反应产生的能量消耗及氢化反应的能量排放损失,也避免了反应体系因放热或者吸热而产生的不稳定性,该方法巧妙地实现了能量的综合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减少能耗,且使反应更趋于安全平稳,从而能够使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使生产工艺更加便于控制;而且,通过减少中间体6-氨基己腈的提取和转移等环节,避免了损耗,利于大幅提高产品的选择性和生产率,此外,也利于对釜余物料的充分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从而实现绿色安全生产。
在上述生产己二胺的方法中,为保障反应物料充分的同时,使原料转化率和产品选择性得到有效提高,在所述混合气中,氨气与己内酰胺的摩尔比优选为(5~20):1,氢气与己内酰胺的摩尔比优选为(10~30):1;为增强对反应稳定性的保障,优选地,所述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的反应温度为300℃~500℃,反应压力为0.1MPa~1MPa;为减少耗时,提高反应效率,所述催化剂优选为负载型催化剂,其中,所述催化剂的载体为碱土金属氧化物、过渡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和活性氧化铝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任意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催化剂的负载活性组分为镍、钯、铂、铑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任意两种以上的组合,负载量为0.5%~20%,即在所述载体上负载的活性组分量为0.5%~20%;较佳地,所述催化剂的载体为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两种的组合,所述催化剂的负载活性组分为镍,负载量为5%~10%。为保障对产品己二胺的充分收集,优选地,在对所述反应液进行蒸馏时,压力为1kPa~8kPa,温度为75℃~180℃。
在上述生产己二胺的方法中,为提高反应效率,且保障催化反应顺利进行,各反应物料活化分子与催化剂结合进行高效催化,进而实现高效氨化和氢化,优选地,将氨气和氢气预热,将预热后的氨气和氢气与己内酰胺进行混合,利用预热后的氨气和氢气携带的热量使己内酰胺气化,得到含氨气、氢气和气态己内酰胺的混合气,再与催化剂混合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氢化反应;较佳地,为使催化反应更高效进行,对氨气和氢气进行混合后预热,预热达到的温度优选为400℃~500℃,以利于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和目标产品的选择性。
在上述生产己二胺的方法中,为节约物料,也避免反应残余物料排放污染环境,优选地,对所述反应液蒸馏得到产品己二胺后的残余物料进行再次蒸馏回收己内酰胺,并将回收的己内酰胺输送到其实反应物料的反应器中,与氨气和氢气混合再次进行催化氨化和催化氢化反应,如此,形成系统循环,有效避免污染,为绿色生产提供保障;在蒸馏过程中,为保障目标产品己二胺的质量,避免混入杂质,较佳地,对所述残余物料进行再次蒸馏的温度高于对所述反应液进行蒸馏的温度,其中,优选在温度为75~135℃时收集己二胺馏分,优选在温度为120~180℃时回收己内酰胺馏分,两种馏分在实际操作中的收集温度范围根据具体工况设置。优选地,由于在混合气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氢化反应后,原料转化率不同,在对反应所得物料进行冷凝分离得到反应液的同时,还得到不凝气,为避免剩余物料不凝气进入空气中造成污染,基于不凝气为未完全反应物料,优选将所得不凝气和所述回收己内酰胺输送到反应器中作为起始反应物料,再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从而实现反应系统自身循环,无反应物和反应中间物及反应分离剩余物排放,进而有效保护环境,实现绿色安全生产的同时,也节约大量物料,减少了损耗,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收益。由此,实现近于一步生产己二胺,且环保高效,也使系统反应器装置及反应物料得到简化,更使其成本投入相对现有技术大幅降低,且产品质量得到大幅提高,适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推广应用。
下面以更具体的应用实施例进一步对本发明作更详细地说明,但本发明不受任何实施例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一种生产己二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氨气和氢气混合后预热,将预热后的氨气和氢气与己内酰胺进行混合,使己内酰胺气化,得到含氨气、氢气和气态己内酰胺的混合气,其中,氨气与己内酰胺的摩尔比为10:1,氢气与己内酰胺的摩尔比为20:1;
将得到的所述混合气泵入固定床反应器中,在400℃、0.5MPa下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其中,在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预装填有催化剂,所述催化剂为负载有金属镍的氧化铝,镍负载量为5%;
将进行催化氨化和催化氢化反应后所得物料进行冷凝分离,得到反应液和不凝气;其中,对冷凝分离所得不凝气能够作为反应原料,输送到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再继续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
将冷凝分离所得反应液在5kPa下进行蒸馏,收集气相温度为110℃~120℃馏分,得到产品己二胺;随后,在2kPa下对蒸馏收集产品己二胺后的残余物料进行再次蒸馏,收集气相温度为140℃~150℃馏分,得到己内酰胺,对回收得到的己内酰胺能够作为反应原料,输送到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再继续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
结果表明,以馏分计,在本实施例中,己内酰胺单程转化率达到96.3%,己二胺选择性为98.1%,己二胺含量为99.9%,回收己内酰胺含量为99.5%。
实施例2
本发明的一种生产己二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氨气和氢气按摩尔比1:2混合后预热,将预热后的氨气和氢气与己内酰胺进行混合,使己内酰胺气化,得到含氨气、氢气和气态己内酰胺的混合气,其中,氨气与己内酰胺的摩尔比为10:1,己内酰胺全部采用实施例1回收的己内酰胺;
将得到的所述混合气泵入固定床反应器中,在400℃、0.5MPa下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其中,在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预装填有催化剂,所述催化剂为负载有金属镍的氧化铝,镍负载量为5%;
将进行催化氨化和催化氢化反应后所得物料进行冷凝分离,得到反应液和不凝气;其中,对冷凝分离所得不凝气能够作为反应原料,输送到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再继续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
将冷凝分离所得反应液在5kPa下进行蒸馏,收集气相温度为110℃~120℃馏分,得到产品己二胺;随后,在2kPa下对蒸馏收集产品己二胺后的残余物料进行再次蒸馏,收集气相温度为140℃~150℃馏分,得到己内酰胺,对回收得到的己内酰胺能够作为反应原料,输送到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再继续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
结果表明,以馏分计,在本实施例中,己内酰胺单程转化率达到96.2%,己二胺选择性为98.0%,己二胺含量为99.9%,回收己内酰胺含量为99.5%。
实施例3
本发明的一种生产己二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氨气和氢气混合后预热,将预热后的氨气和氢气与己内酰胺进行混合,使己内酰胺气化,得到含氨气、氢气和气态己内酰胺的混合气,其中,氨气与己内酰胺的摩尔比为10:1,氢气与己内酰胺的摩尔比为20:1;
将得到的所述混合气泵入固定床反应器中,在400℃、0.5MPa下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其中,在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预装填有催化剂,所述催化剂为负载有金属镍的二氧化硅,镍负载量为5%;
将进行催化氨化和催化氢化反应后所得物料进行冷凝分离,得到反应液和不凝气;其中,对冷凝分离所得不凝气能够作为反应原料,输送到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再继续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
将冷凝分离所得反应液在5kPa下进行蒸馏,收集气相温度为110℃~120℃馏分,得到产品己二胺;随后,在2kPa下对蒸馏收集产品己二胺后的残余物料进行再次蒸馏,收集气相温度为140℃~150℃馏分,得到己内酰胺,对回收得到的己内酰胺能够作为反应原料,输送到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再继续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
结果表明,以馏分计,在本实施例中,己内酰胺单程转化率达到94.0%,己二胺选择性为98.5%,己二胺含量为99.9%,回收己内酰胺含量为99.5%。
实施例4
本发明的一种生产己二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氨气和氢气混合后预热,将预热后的氨气和氢气与己内酰胺进行混合,使己内酰胺气化,得到含氨气、氢气和气态己内酰胺的混合气,其中,氨气与己内酰胺的摩尔比为10:1,氢气与己内酰胺的摩尔比为20:1;
将得到的所述混合气泵入固定床反应器中,在400℃、0.5MPa下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其中,在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预装填有催化剂,所述催化剂为负载有金属铂的氧化铝,铂负载量为5%;
将进行催化氨化和催化氢化反应后所得物料进行冷凝分离,得到反应液和不凝气;其中,对冷凝分离所得不凝气能够作为反应原料,输送到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再继续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
将冷凝分离所得反应液在5kPa下进行蒸馏,收集气相温度为110℃~120℃馏分,得到产品己二胺;随后,在2kPa下对蒸馏收集产品己二胺后的残余物料进行再次蒸馏,收集气相温度为140℃~150℃馏分,得到己内酰胺,对回收得到的己内酰胺能够作为反应原料,输送到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再继续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
结果表明,以馏分计,在本实施例中,己内酰胺单程转化率达到96.5%,己二胺选择性为98.9%,己二胺含量为99.9%,回收己内酰胺含量为99.5%。
实施例5
本发明的一种生产己二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氨气和氢气混合后预热,将预热后的氨气和氢气与己内酰胺进行混合,使己内酰胺气化,得到含氨气、氢气和气态己内酰胺的混合气,其中,氨气与己内酰胺的摩尔比为10:1,氢气与己内酰胺的摩尔比为20:1;
将得到的所述混合气泵入固定床反应器中,在400℃、0.5MPa下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其中,在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预装填有催化剂,所述催化剂为负载有金属镍的氧化铝,镍负载量为0.5%;
将进行催化氨化和催化氢化反应后所得物料进行冷凝分离,得到反应液和不凝气;其中,对冷凝分离所得不凝气能够作为反应原料,输送到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再继续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
将冷凝分离所得反应液在5kPa下进行蒸馏,收集气相温度为110℃~120℃馏分,得到产品己二胺;随后,在2kPa下对蒸馏收集产品己二胺后的残余物料进行再次蒸馏,收集气相温度为140℃~150℃馏分,得到己内酰胺,对回收得到的己内酰胺能够作为反应原料,输送到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再继续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
结果表明,以馏分计,在本实施例中,己内酰胺单程转化率达到97.5%,己二胺选择性为90.3%,己二胺含量为99.7%,回收己内酰胺含量为99.2%。
实施例6
本发明的一种生产己二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氨气和氢气混合后预热,将预热后的氨气和氢气与己内酰胺进行混合,使己内酰胺气化,得到含氨气、氢气和气态己内酰胺的混合气,其中,氨气与己内酰胺的摩尔比为10:1,氢气与己内酰胺的摩尔比为20:1;
将得到的所述混合气泵入固定床反应器中,在400℃、0.5MPa下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其中,在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预装填有催化剂,所述催化剂为负载有金属镍的氧化铝,镍负载量为10%;
将进行催化氨化和催化氢化反应后所得物料进行冷凝分离,得到反应液和不凝气;其中,对冷凝分离所得不凝气能够作为反应原料,输送到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再继续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
将冷凝分离所得反应液在5kPa下进行蒸馏,收集气相温度为110℃~120℃馏分,得到产品己二胺;随后,在2kPa下对蒸馏收集产品己二胺后的残余物料进行再次蒸馏,收集气相温度为140℃~150℃馏分,得到己内酰胺,对回收得到的己内酰胺能够作为反应原料,输送到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再继续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
结果表明,以馏分计,在本实施例中,己内酰胺单程转化率达到96.1%,己二胺选择性为98.5%,己二胺含量为99.9%,回收己内酰胺含量为99.6%。
实施例7
本发明的一种生产己二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氨气和氢气混合后预热,将预热后的氨气和氢气与己内酰胺进行混合,使己内酰胺气化,得到含氨气、氢气和气态己内酰胺的混合气,其中,氨气与己内酰胺的摩尔比为10:1,氢气与己内酰胺的摩尔比为20:1;
将得到的所述混合气泵入固定床反应器中,在400℃、0.5MPa下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其中,在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预装填有催化剂,所述催化剂为负载有金属镍的氧化铝,镍负载量为20%;
将进行催化氨化和催化氢化反应后所得物料进行冷凝分离,得到反应液和不凝气;其中,对冷凝分离所得不凝气能够作为反应原料,输送到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再继续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
将冷凝分离所得反应液在5kPa下进行蒸馏,收集气相温度为110℃~120℃馏分,得到产品己二胺;随后,在2kPa下对蒸馏收集产品己二胺后的残余物料进行再次蒸馏,收集气相温度为140℃~150℃馏分,得到己内酰胺,对回收得到的己内酰胺能够作为反应原料,输送到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再继续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
结果表明,以馏分计,在本实施例中,己内酰胺单程转化率达到92.3%,己二胺选择性为98.9%,己二胺含量为99.9%,回收己内酰胺含量为99.7%。
实施例8
本发明的一种生产己二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氨气和氢气混合后预热,将预热后的氨气和氢气与己内酰胺进行混合,使己内酰胺气化,得到含氨气、氢气和气态己内酰胺的混合气,其中,氨气与己内酰胺的摩尔比为10:1,氢气与己内酰胺的摩尔比为20:1;
将得到的所述混合气泵入固定床反应器中,在300℃、0.5MPa下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其中,在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预装填有催化剂,所述催化剂为负载有金属镍的氧化铝,镍负载量为5%;
将进行催化氨化和催化氢化反应后所得物料进行冷凝分离,得到反应液和不凝气;其中,对冷凝分离所得不凝气能够作为反应原料,输送到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再继续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
将冷凝分离所得反应液在5kPa下进行蒸馏,收集气相温度为110℃~120℃馏分,得到产品己二胺;随后,在2kPa下对蒸馏收集产品己二胺后的残余物料进行再次蒸馏,收集气相温度为140℃~150℃馏分,得到己内酰胺,对回收得到的己内酰胺能够作为反应原料,输送到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再继续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
结果表明,以馏分计,在本实施例中,己内酰胺单程转化率达到91.0%,己二胺选择性为99.1%,己二胺含量为99.9%,回收己内酰胺含量为99.6%。
实施例9
本发明的一种生产己二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氨气和氢气混合后预热,将预热后的氨气和氢气与己内酰胺进行混合,使己内酰胺气化,得到含氨气、氢气和气态己内酰胺的混合气,其中,氨气与己内酰胺的摩尔比为10:1,氢气与己内酰胺的摩尔比为20:1;
将得到的所述混合气泵入固定床反应器中,在500℃、0.5MPa下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其中,在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预装填有催化剂,所述催化剂为负载有金属镍的氧化铝,镍负载量为5%;
将进行催化氨化和催化氢化反应后所得物料进行冷凝分离,得到反应液和不凝气;其中,对冷凝分离所得不凝气能够作为反应原料,输送到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再继续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
将冷凝分离所得反应液在5kPa下进行蒸馏,收集气相温度为110℃~120℃馏分,得到产品己二胺;随后,在2kPa下对蒸馏收集产品己二胺后的残余物料进行再次蒸馏,收集气相温度为140℃~150℃馏分,得到己内酰胺,对回收得到的己内酰胺能够作为反应原料,输送到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再继续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
结果表明,以馏分计,在本实施例中,己内酰胺单程转化率达到97.7%,己二胺选择性为93.6%,己二胺含量为99.2%,回收己内酰胺含量为98.9%。
实施例10
本发明的一种生产己二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氨气和氢气混合后预热,将预热后的氨气和氢气与己内酰胺进行混合,使己内酰胺气化,得到含氨气、氢气和气态己内酰胺的混合气,其中,氨气与己内酰胺的摩尔比为10:1,氢气与己内酰胺的摩尔比为20:1;
将得到的所述混合气泵入固定床反应器中,在400℃、0.1MPa下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其中,在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预装填有催化剂,所述催化剂为负载有金属镍的氧化铝,镍负载量为5%;
将进行催化氨化和催化氢化反应后所得物料进行冷凝分离,得到反应液和不凝气;其中,对冷凝分离所得不凝气能够作为反应原料,输送到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再继续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
将冷凝分离所得反应液在5kPa下进行蒸馏,收集气相温度为110℃~120℃馏分,得到产品己二胺;随后,在2kPa下对蒸馏收集产品己二胺后的残余物料进行再次蒸馏,收集气相温度为140℃~150℃馏分,得到己内酰胺,对回收得到的己内酰胺能够作为反应原料,输送到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再继续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
结果表明,以馏分计,在本实施例中,己内酰胺单程转化率达到91.9%,己二胺选择性为92.1%,己二胺含量为98.9%,回收己内酰胺含量为98.8%。
实施例11
本发明的一种生产己二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氨气和氢气混合后预热,将预热后的氨气和氢气与己内酰胺进行混合,使己内酰胺气化,得到含氨气、氢气和气态己内酰胺的混合气,其中,氨气与己内酰胺的摩尔比为10:1,氢气与己内酰胺的摩尔比为20:1;
将得到的所述混合气泵入固定床反应器中,在400℃、1.0MPa下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其中,在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预装填有催化剂,所述催化剂为负载有金属镍的氧化铝,镍负载量为5%;
将进行催化氨化和催化氢化反应后所得物料进行冷凝分离,得到反应液和不凝气;其中,对冷凝分离所得不凝气能够作为反应原料,输送到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再继续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
将冷凝分离所得反应液在5kPa下进行蒸馏,收集气相温度为110℃~120℃馏分,得到产品己二胺;随后,在2kPa下对蒸馏收集产品己二胺后的残余物料进行再次蒸馏,收集气相温度为140℃~150℃馏分,得到己内酰胺,对回收得到的己内酰胺能够作为反应原料,输送到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再继续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
结果表明,以馏分计,在本实施例中,己内酰胺单程转化率达到97.9%,己二胺选择性为95.5%,己二胺含量为99.3%,回收己内酰胺含量为99.1%。
实施例12
本发明的一种生产己二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氨气和氢气混合后预热,将预热后的氨气和氢气与己内酰胺进行混合,使己内酰胺气化,得到含氨气、氢气和气态己内酰胺的混合气,其中,氨气与己内酰胺的摩尔比为10:1,氢气与己内酰胺的摩尔比为20:1;
将得到的所述混合气泵入固定床反应器中,在400℃、0.5MPa下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其中,在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预装填有催化剂,所述催化剂为负载有金属镍的氧化铝,镍负载量为5%;
将进行催化氨化和催化氢化反应后所得物料进行冷凝分离,得到反应液和不凝气;其中,对冷凝分离所得不凝气能够作为反应原料,输送到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再继续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
将冷凝分离所得反应液在1kPa下进行蒸馏,收集气相温度为75℃~85℃馏分,得到产品己二胺;随后,在2kPa下对蒸馏收集产品己二胺后的残余物料进行再次蒸馏,收集气相温度为120℃~130℃馏分,得到己内酰胺,对回收得到的己内酰胺能够作为反应原料,输送到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再继续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
结果表明,以馏分计,在本实施例中,己内酰胺单程转化率达到96.1%,己二胺选择性为98.3%,己二胺含量为99.8%,回收己内酰胺含量为99.5%。
实施例13
本发明的一种生产己二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氨气和氢气混合后预热,将预热后的氨气和氢气与己内酰胺进行混合,使己内酰胺气化,得到含氨气、氢气和气态己内酰胺的混合气,其中,氨气与己内酰胺的摩尔比为10:1,氢气与己内酰胺的摩尔比为20:1;
将得到的所述混合气泵入固定床反应器中,在400℃、0.5MPa下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其中,在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预装填有催化剂,所述催化剂为负载有金属镍的氧化铝,镍负载量为5%;
将进行催化氨化和催化氢化反应后所得物料进行冷凝分离,得到反应液和不凝气;其中,对冷凝分离所得不凝气能够作为反应原料,输送到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再继续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
将冷凝分离所得反应液在8kPa下进行蒸馏,收集气相温度为125℃~135℃馏分,得到产品己二胺;随后,在2kPa下对蒸馏收集产品己二胺后的残余物料进行再次蒸馏,收集气相温度为170℃~180℃馏分,得到己内酰胺,对回收得到的己内酰胺能够作为反应原料,输送到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再继续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
结果表明,以馏分计,在本实施例中,己内酰胺单程转化率达到96.9%,己二胺选择性为97.8%,己二胺含量为99.9%,回收己内酰胺含量为99.6%。
实施例14
本发明的一种生产己二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氨气和氢气混合后预热,将预热后的氨气和氢气与己内酰胺进行混合,使己内酰胺气化,得到含氨气、氢气和气态己内酰胺的混合气,其中,氨气与己内酰胺的摩尔比为5:1,氢气与己内酰胺的摩尔比为10:1;
将得到的所述混合气泵入固定床反应器中,在400℃、0.5MPa下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其中,在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预装填有催化剂,所述催化剂为负载有金属镍的氧化铝,镍负载量为5%;
将进行催化氨化和催化氢化反应后所得物料进行冷凝分离,得到反应液和不凝气;其中,对冷凝分离所得不凝气能够作为反应原料,输送到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再继续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
将冷凝分离所得反应液在5kPa下进行蒸馏,收集气相温度为110℃~120℃馏分,得到产品己二胺;随后,在2kPa下对蒸馏收集产品己二胺后的残余物料进行再次蒸馏,收集气相温度为140℃~150℃馏分,得到己内酰胺,对回收得到的己内酰胺能够作为反应原料,输送到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再继续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
结果表明,以馏分计,在本实施例中,己内酰胺单程转化率达到95.5%,己二胺选择性为97.7%,己二胺含量为99.3%,回收己内酰胺含量为99.5%。
实施例15
本发明的一种生产己二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氨气和氢气混合后预热,将预热后的氨气和氢气与己内酰胺进行混合,使己内酰胺气化,得到含氨气、氢气和气态己内酰胺的混合气,其中,氨气与己内酰胺的摩尔比为20:1,氢气与己内酰胺的摩尔比为30:1;
将得到的所述混合气泵入固定床反应器中,在400℃、0.5MPa下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其中,在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预装填有催化剂,所述催化剂为负载有金属镍的氧化铝,镍负载量为5%;
将进行催化氨化和催化氢化反应后所得物料进行冷凝分离,得到反应液和不凝气;其中,对冷凝分离所得不凝气能够作为反应原料,输送到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再继续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
将冷凝分离所得反应液在5kPa下进行蒸馏,收集气相温度为110℃~120℃馏分,得到产品己二胺;随后,在2kPa下对蒸馏收集产品己二胺后的残余物料进行再次蒸馏,收集气相温度为140℃~150℃馏分,得到己内酰胺,对回收得到的己内酰胺能够作为反应原料,输送到所述固定床反应器中,再继续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
结果表明,以馏分计,在本实施例中,己内酰胺单程转化率达到97.5%,己二胺选择性为98.7%,己二胺含量为99.6%,回收己内酰胺含量为99.5%。
总体上,通过本发明的应用,以近于一步的简单优化工艺实现生产己二胺,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减少了能耗,并使反应更趋于安全平稳,使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也使生产工艺更加便于控制,且能够提高产品己二胺选择性达99.1%,产品中己二胺含量达99.9%,提高原料己内酰胺单程转化率达97.9%;此外,对冷凝分离所得不凝气蒸馏釜余物料进行全面回收利用,回收己内酰胺含量能够达到99.7%,从而实现有效保护环境的绿色安全生产,节约大量物料,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收益,适于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做出的对上述实施方式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或变更,都不会超出本发明的构思和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生产己二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氨气、氢气与己内酰胺混合气化后,得到混合气;向所得混合气中加入催化剂,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然后,对反应所得物料进行冷凝分离得到反应液,将所得反应液进行蒸馏,得到产品己二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己二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合气中,氨气与己内酰胺的摩尔比为(5~20):1,氢气与己内酰胺的摩尔比为(10~3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己二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的反应温度为300℃~500℃,反应压力为0.1MPa~1MP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己二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反应液进行蒸馏时,压力为1kPa~8kPa,温度为75℃~18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己二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负载型催化剂,其中,所述催化剂的载体为碱土金属氧化物、过渡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和活性氧化铝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任意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催化剂的负载活性组分为镍、钯、铂、铑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任意两种以上的组合,负载量为0.5%~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己二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负载型催化剂,其中,所述催化剂的载体为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两种的组合,所述催化剂的负载活性组分为镍,负载量为5%~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己二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所述反应液蒸馏得到产品己二胺后的残余物料进行再次蒸馏回收己内酰胺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产己二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残余物料进行再次蒸馏的温度高于对所述反应液进行蒸馏的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产己二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反应所得物料进行冷凝分离得到反应液的同时,还得到不凝气,所得不凝气和所述回收己内酰胺输送到反应器中作为起始反应物料,再进行催化氨化反应和催化加氢反应。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生产己二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氨气和氢气预热的步骤,将预热后的氨气和氢气与己内酰胺进行混合,使己内酰胺气化,得到含氨气、氢气和气态己内酰胺的混合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999418.3A CN112079725A (zh) | 2020-09-22 | 2020-09-22 | 一种生产己二胺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999418.3A CN112079725A (zh) | 2020-09-22 | 2020-09-22 | 一种生产己二胺的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079725A true CN112079725A (zh) | 2020-12-15 |
Family
ID=73739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999418.3A Pending CN112079725A (zh) | 2020-09-22 | 2020-09-22 | 一种生产己二胺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079725A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12020A (zh) * | 2021-02-08 | 2021-05-18 | 陈天然 | 一种由己内酰胺生产己二胺的方法及其装置 |
CN113461540A (zh) * | 2021-06-18 | 2021-10-01 | 中触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己内酰胺一步合成己二胺的方法 |
CN113582853A (zh) * | 2021-08-02 | 2021-11-02 | 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从有机酰胺制备有机二胺的方法及装置 |
CN113694969A (zh) * | 2021-04-26 | 2021-11-26 | 河南平煤神马尼龙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催化剂体系及其催化合成1,6-己二胺的方法 |
CN115959999A (zh) * | 2022-12-16 | 2023-04-14 | 中触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己内酰胺的氨化加氢法制备己二胺的方法 |
CN116217405A (zh) * | 2022-12-16 | 2023-06-06 | 中触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铁催化剂的己二胺中间体加氢制备己二胺的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72054A (zh) * | 2013-11-26 | 2015-06-03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一种乙炔与二氯甲烷耦合反应制备氯乙烯联产二氯乙烯及1,1,2-三氯乙烷的方法 |
CN106631819A (zh) * | 2016-12-20 | 2017-05-10 | 江苏清泉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1,2‑环己二胺的制备方法 |
WO2018121042A1 (zh) * | 2016-12-27 | 2018-07-05 | 河南神马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高品质精己二胺的生产方法 |
CN110423201A (zh) * | 2019-04-30 | 2019-11-08 | 郑州大学 | 一种以己内酰胺为原料合成己二胺的方法 |
CN111574400A (zh) * | 2020-06-10 | 2020-08-25 | 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己内酰胺的氨化脱水产物的分离方法及己二胺的合成方法 |
CN111659374A (zh) * | 2020-06-10 | 2020-09-15 | 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合成己二胺中间体的方法 |
-
2020
- 2020-09-22 CN CN202010999418.3A patent/CN11207972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72054A (zh) * | 2013-11-26 | 2015-06-03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一种乙炔与二氯甲烷耦合反应制备氯乙烯联产二氯乙烯及1,1,2-三氯乙烷的方法 |
CN106631819A (zh) * | 2016-12-20 | 2017-05-10 | 江苏清泉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1,2‑环己二胺的制备方法 |
WO2018121042A1 (zh) * | 2016-12-27 | 2018-07-05 | 河南神马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高品质精己二胺的生产方法 |
CN110423201A (zh) * | 2019-04-30 | 2019-11-08 | 郑州大学 | 一种以己内酰胺为原料合成己二胺的方法 |
CN111574400A (zh) * | 2020-06-10 | 2020-08-25 | 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己内酰胺的氨化脱水产物的分离方法及己二胺的合成方法 |
CN111659374A (zh) * | 2020-06-10 | 2020-09-15 | 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合成己二胺中间体的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彭银仙等: "《化学工艺学》", 31 July 2018,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12020A (zh) * | 2021-02-08 | 2021-05-18 | 陈天然 | 一种由己内酰胺生产己二胺的方法及其装置 |
CN113694969A (zh) * | 2021-04-26 | 2021-11-26 | 河南平煤神马尼龙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催化剂体系及其催化合成1,6-己二胺的方法 |
CN113694969B (zh) * | 2021-04-26 | 2022-12-16 | 河南平煤神马尼龙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催化剂体系及其催化合成1,6-己二胺的方法 |
CN113461540A (zh) * | 2021-06-18 | 2021-10-01 | 中触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己内酰胺一步合成己二胺的方法 |
CN113582853A (zh) * | 2021-08-02 | 2021-11-02 | 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从有机酰胺制备有机二胺的方法及装置 |
CN113582853B (zh) * | 2021-08-02 | 2023-07-18 | 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从有机酰胺制备有机二胺的方法及装置 |
CN115959999A (zh) * | 2022-12-16 | 2023-04-14 | 中触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己内酰胺的氨化加氢法制备己二胺的方法 |
CN116217405A (zh) * | 2022-12-16 | 2023-06-06 | 中触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铁催化剂的己二胺中间体加氢制备己二胺的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079725A (zh) | 一种生产己二胺的方法 | |
CN111574400B (zh) | 己内酰胺的氨化脱水产物的分离方法及己二胺的合成方法 | |
CN1202072C (zh) | 高纯度苯二甲胺的生产方法 | |
CN110835311A (zh) | 一种由环己酮肟制备6-氨基己腈的方法 | |
CN111004148A (zh) | 一种气相法制备6-氨基己腈的方法 | |
CN112812020B (zh) | 一种由己内酰胺生产己二胺的方法及其装置 | |
CN106810455B (zh) | 一种高品质精己二胺的生产方法 | |
CN101891648B (zh) | 乙酸与氨二步法制取高纯度乙腈的方法 | |
CN115260058B (zh) | 一种由己内酰胺制备6-氨基己腈的方法 | |
CN1095833C (zh) | 制备ε-己内酰胺的方法 | |
CN111635330B (zh) | 一种己二胺关键中间体反应残渣回收利用并联产羧酸的方法 | |
CN101830829B (zh) | 乙酸一步氨化法合成乙腈的方法 | |
CN102502707A (zh) | 从含氢氰酸混合气中提纯氢氰酸的方法 | |
CN105585501A (zh) | 乙二胺生产方法 | |
CN111978207B (zh) | 一种合成己二胺关键中间体的方法 | |
CN112079726B (zh) | 一种合成己二胺联产正己胺和环己亚胺的方法 | |
CN111646921A (zh) | 一种己内酰胺法制备己二胺关键中间体6-氨基己腈的催化剂再生方法 | |
CN110790678B (zh) | 己二酸液相氨化高温脱水合成己二腈的方法 | |
CN1554643A (zh) | 改进工业生产尿素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2409210A (zh) | 一种己二酸氨化制己二腈的方法及其装置 | |
CN214422545U (zh) | 一种6-氨基己腈加氢生产己二胺的连续装置 | |
CN107445786B (zh) | 一种氧芴加氢制联苯的方法 | |
CN115073343A (zh) | 一种不副产硫酸铵的己内酰胺合成方法 | |
CN112479874A (zh) | 3-甲氧基丙酸甲酯的合成方法 | |
CN111978206B (zh) | 用于合成己二胺关键中间体的工艺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15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