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桥防撞护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防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路桥防撞护栏。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同时,交通事故的发生次数也越来越多,在修路的过程中,道路两侧通过修建护栏对车辆进行防护,但是,现有条件下的护栏在防护时存在很多的弊端:
弊端一:现有护栏大多为硬质护栏,汽车与护栏相撞时依靠摩擦力及护栏或汽车形变来减少碰撞瞬间的冲击力,防护作用小;
弊端二:少数具有一定缓冲作用的护栏大多只是通过弹簧等来吸收汽车与护栏碰撞时的冲击力,缓冲作用一般;
弊端三:无论是硬质护栏还是具有缓冲作用的护栏,都没有对碰撞力做相应的改变将其加以应用,使得一部分碰撞力反作用于碰撞力,达到降低冲击力的效果。
针对上述所列的弊端,现有技术条件下还没有较好的探索与实践成果,因此,很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以解决上述所列的弊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弊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路桥防撞护栏,可以解决现有条件下硬质护栏防护作用小、缓冲护栏缓冲效果一般和硬质护栏与缓冲护栏没有对冲击力加以改变应用等问题,可以实现有效降低汽车与护栏冲击力的功能,具有多道防护、能够将冲击力加以应用反作用于冲击力和对汽车和护栏防护效果好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路桥防撞护栏,包括防护箱、防护桩和防护装置,所述防护箱与路面固定连接,防护箱的内部设有防护槽,防护槽内铰接有防护桩,相邻防护桩之间安装有防护装置,且防护装置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有三个。
所述的防护桩包括防护柱,防护柱的下端为圆球形结构,且防护柱的下端与防护箱铰接,防护槽的内侧壁沿其周向方向均匀设有通孔,通孔与防护柱的外侧壁之间安装有防护弹簧,通孔内设有防护支链。
所述的防护支链包括防护绳,防护绳在防护箱内侧壁的导线槽内,且防护绳在导线槽内通过导向轮对其进行导向和限位;防护箱后侧的防护绳从通孔的两侧穿过,通孔内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防护滑块,防护滑块呈T字形,且防护滑块的上端与防护绳相连接,防护滑块的右端与防护柱的侧壁铰接;防护箱前侧的防护绳从通孔内穿过,且防护绳与防护杆的前端相连接,防护杆的后端与防护柱的侧壁铰接;工作时,当汽车撞到防护柱上时,防护桩能够缓解一定的碰撞力。
所述的防护装置包括缓冲滑块,防护柱的中部设有缓冲槽,缓冲槽内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缓冲滑块,缓冲滑块的前后两端通过限位弹簧与缓冲槽的内侧壁相连接,相邻防护柱之间的缓冲滑块通过连接块安装有防护板,防护板为中空结构,防护板的前端安装有防撞支链,防护板的内部安装有缓冲支链,三个防护板从上至下通过气管相连通。
所述的防撞支链包括防撞支撑杆,防护板的前端面上下对称设有防撞槽,防撞槽内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防撞支撑杆,防撞支撑杆的前端通过回字形支撑架相连接,防撞支撑杆的侧壁安装有防撞弹簧,防撞弹簧的前端与回字形支撑架相连接,防撞弹簧的后端与防护板的前端面相连接,回字形支撑架的前端左右对称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之间上下对称设有防撞杆。
所述的防撞杆包括横杆,支撑板之间通过轴承安装有横杆,横杆的侧壁通过轴承安装有防撞筒;工作时,当汽车与防护板发生碰撞时,防撞支链能够对碰撞时进行分解。
所述的缓冲支链包括密封塞,防护板的内部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密封塞,密封塞的前端面与防撞支撑杆的后端相连接,防护板的下端面通过导气管与气筒相连通,气筒安装在防护板前端面中部,且气筒在防护板的前端面均匀设有。
所述的气筒包括缓冲塞,气筒内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缓冲塞,缓冲塞的前端通过缓冲杆安装有缓冲板;工作时,缓冲支链能够对碰撞力加以利用反作用于碰撞力,有效的降低了汽车与护栏的碰撞力,同时,三个防护板通过气管相连通,既能够相互配合,将碰撞力反作用于汽车,又能够防止防护装置膨胀破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一、本发明设置有防护桩,防护桩为柔性结构,能够对冲击力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二、本发明设置有防撞支链,防撞支链设有多道防护,能够有效降低冲击力;
三、本发明设置有防护支链,防护支链能够对冲击力加以应用,反作用于冲击力,从而大大降低了冲击力,防护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防护箱与防护桩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内部部分零件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图3的A向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防护柱与防护装置部分零件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此过程中,为确保说明的明确性和便利性,我们可能对图示中线条的宽度或构成要素的大小进行夸张的标示。
另外,下文中的用语基于本发明中的功能而定义,可以根据使用者、运用者的意图或惯例而不同。因此,这些用语基于本说明书的全部内容进行定义。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路桥防撞护栏,包括防护箱1、防护桩2和防护装置3,所述防护箱1与路面固定连接,防护箱1的内部设有防护槽,防护槽内铰接有防护桩2,相邻防护桩2之间安装有防护装置3,且防护装置3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有三个。
所述的防护桩2包括防护柱21,防护柱21的下端为圆球形结构,且防护柱21的下端与防护箱1铰接,防护槽的内侧壁沿其周向方向均匀设有通孔,通孔与防护柱21的外侧壁之间安装有防护弹簧22,通孔内设有防护支链23。
所述的防护支链23包括防护绳231,防护绳231在防护箱1内侧壁的导线槽内,且防护绳231在导线槽内通过导向轮232对其进行导向和限位;防护箱1后侧的防护绳231从通孔的两侧穿过,通孔内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防护滑块233,防护滑块233呈T字形,且防护滑块233的上端与防护绳231相连接,防护滑块233的右端与防护柱21的侧壁铰接;防护箱1前侧的防护绳231从通孔内穿过,且防护绳231与防护杆234的前端相连接,防护杆234的后端与防护柱21的侧壁铰接;工作时,当汽车撞到防护柱21上时,碰撞产生的冲击力使得防护柱21向后倾斜,此时,防护槽内后侧的防护弹簧22对防护柱21有一定的顶撑作用,而防护槽内前侧的防护弹簧22对防护柱21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同时,防护柱21向后倾斜带动导线槽后侧的防护绳231向后拉动,而导线槽前侧的防护绳231对防护柱21有一定的拉动作用,防护箱1内多处的力对防护柱21工作,能够极大的降低了防护柱21倾斜的角度,既有效降低了汽车的碰撞力。
所述的防护装置3包括缓冲滑块31,防护柱21的中部设有缓冲槽,缓冲槽内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缓冲滑块31,缓冲滑块31的前后两端通过限位弹簧32与缓冲槽的内侧壁相连接,相邻防护柱21之间的缓冲滑块31通过连接块33安装有防护板34,防护板34为中空结构,防护板34的前端安装有防撞支链35,防护板34的内部安装有缓冲支链36,三个防护板34从上至下通过气管4相连通。
所述的防撞支链35包括防撞支撑杆351,防护板34的前端面上下对称设有防撞槽,防撞槽内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防撞支撑杆351,防撞支撑杆351的前端通过回字形支撑架352相连接,防撞支撑杆351的侧壁安装有防撞弹簧353,防撞弹簧353的前端与回字形支撑架352相连接,防撞弹簧353的后端与防护板34的前端面相连接,回字形支撑架352的前端左右对称设有支撑板354,支撑板354之间上下对称设有防撞杆37。
所述的防撞杆37包括横杆371,支撑板354之间通过轴承安装有横杆371,横杆371的侧壁通过轴承安装有防撞筒372;工作时,当汽车与防护板34发生碰撞时,汽车碰撞到防撞杆37,而防撞杆37能够转动,能够分解一部分的碰撞力,然后,防撞弹簧353与限位弹簧32工作,碰撞力通过防撞杆37传递到防撞弹簧353,再通过防护板34传递到限位弹簧32,从而能够有效降低碰撞力,同时,碰撞力通过防撞杆37和防撞支撑杆351传递到缓冲支链36上,使得缓冲支链36工作。
所述的缓冲支链36包括密封塞361,防护板34的内部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密封塞361,密封塞361的前端面与防撞支撑杆351的后端相连接,防护板34的下端面通过导气管362与气筒38相连通,气筒38安装在防护板34前端面中部,且气筒38在防护板34的前端面均匀设有。
所述的气筒38包括缓冲塞381,气筒38内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缓冲塞381,缓冲塞381的前端通过缓冲杆382安装有缓冲板383;工作时,分解后的碰撞力通过防撞支撑杆351带动密封塞361向后移动,防护板34内的空气通过导气管362进入到气筒38内,并带动缓冲塞381向前移动,缓冲塞381通过缓冲杆382带动缓冲板383向前移动,使得缓冲板383从防撞杆37的中部穿过与汽车接触,从而实现了将碰撞力通过利用转化反作用于汽车,有效降低了汽车与护栏碰撞时的冲击力,同时,三个防护板34通过气管4相连通,既能够相互配合,将碰撞力反作用于汽车,又能够防护防护装置3膨胀破裂。
与防护柱21碰撞时:当汽车撞到防护柱21上时,碰撞产生的冲击力使得防护柱21向后倾斜,此时,防护槽内后侧的防护弹簧22对防护柱21有一定的顶撑作用,而防护槽内前侧的防护弹簧22对防护柱21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同时,防护柱21向后倾斜带动导线槽后侧的防护绳231向后拉动,而导线槽前侧的防护绳231对防护柱21有一定的拉动作用,防护箱1内多处的力对防护柱21工作,能够极大的降低了防护柱21倾斜的角度,既有效降低了汽车的碰撞力;
与防护板34碰撞时力的缓冲:当汽车与防护板34发生碰撞时,汽车碰撞到防撞杆37,而防撞杆37能够转动,能够分解一部分的碰撞力,然后,防撞弹簧353与限位弹簧32工作,碰撞力通过防撞杆37传递到防撞弹簧353,再通过防护板34传递到限位弹簧32,从而能够有效降低碰撞力,同时,碰撞力通过防撞杆37和防撞支撑杆351传递到缓冲支链36上,使得缓冲支链36工作;
与防护板34碰撞时力的反作用:分解后的碰撞力通过防撞支撑杆351带动密封塞361向后移动,防护板34内的空气通过导气管362进入到气筒38内,并带动缓冲塞381向前移动,缓冲塞381通过缓冲杆382带动缓冲板383向前移动,使得缓冲板383从防撞杆37的中部穿过与汽车接触,从而实现了将碰撞力通过利用转化反作用于汽车,有效降低了汽车与护栏碰撞时的冲击力;
多个防护装置3配合工作:三个防护板34通过气管4相连通,既能够相互配合,将碰撞力反作用于汽车,又能够防止防护装置3膨胀破裂。
综上所述的工作流程实现了有效降低汽车与护栏冲击力的功能,解决了现有条件下硬质护栏防护作用小、缓冲护栏缓冲效果一般和硬质护栏与缓冲护栏没有对冲击力加以改变应用等问题,达到了目的。
本发明只是参考附图图示的实施例进行了举例说明,我们认为具有相关领域基本知识的人员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多种多样的变形和同等水平的其它实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