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42337B - 延迟基板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延迟基板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42337B CN101542337B CN2008800004999A CN200880000499A CN101542337B CN 101542337 B CN101542337 B CN 101542337B CN 2008800004999 A CN2008800004999 A CN 2008800004999A CN 200880000499 A CN200880000499 A CN 200880000499A CN 101542337 B CN101542337 B CN 10154233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crystal
- layer
- polymerization
- mass parts
- pig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16—Polarising elements involving passive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323/00—Functional layers of liquid crystal optical display excluding electroactive liquid crystal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9K2323/05—Bonding or intermediate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e.g. sealant or space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323/00—Functional layers of liquid crystal optical display excluding electroactive liquid crystal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9K2323/06—Substrate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6—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lacement of the optical elements
- G02F1/1335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lacement of the optical elements inside the LC elements, i.e. between the cell substrat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02F1/133631—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with a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retardation valu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02F1/13363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using mesogenic material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02F1/133634—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the refractive index Nz perpendicular to the element surface being different from in-plane refractive indices Nx and Ny, e.g. biaxial or with normal optical axi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02F1/133638—Waveplates, i.e. plates with a retardation value of lambda/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4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G02F1/13363, i.e. to 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position, orientation or value of the compensation plates
- G02F2413/01—Number of plates being 1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容易地制造包含延迟不同的多个区域的延迟层。延迟基板(10)包含基材(110)、被基材(110)支撑的固体化液晶层(130)。固体化液晶层(130)包含第一至第三区域(130a,130b,130c)。第一至第三区域(130a,130b,130c)排列在基材(110)上,且介晶的取向程度彼此不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适用于例如液晶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的光学技术。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薄型、轻量和消耗电力低等特征。因此,近年来在便携设备和电视接收机等固定设备中的利用正在迅速增加。
液晶显示装置在显示多颜色图像时,使用滤色器。例如,在能显示多颜色图像的透射型或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通常使用含有红色、绿色和蓝色着色层的滤色器。而且,在能显示多颜色图像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通常使用含有用于透射显示的红色、绿色和蓝色着色层以及用于反射显示的红色、绿色和蓝色着色层的滤色器。
多数的液晶显示装置含有延迟膜。例如,电视接收机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为了显示从任何方向观察都容易看到的图像,将延迟膜与直线偏振膜组合使用。而且,在反射型或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为了在太阳等高亮度光源的基础上达到高的视觉辨认性,使用含有四分之一波长片或含有四分之一波长片和二分之一波长片来作为延迟膜的吸收型的圆偏振片。
但是,尽管红色、绿色和蓝色像素的显示颜色的波长范围不同,但通常延迟膜的延迟在面内是均匀的。因此,难以采用对于所有的显示颜色不同的像素是最优的设计。
更具体而言,液晶层和延迟膜的各自的延迟具有波长分散。因此,在对于显示某种颜色的像素采用显示液晶单元的延迟被延迟膜充分地补偿的设计时,在显示其它颜色的像素中,液晶单元的延迟有可能无法被延迟膜充分地补偿。
而且,当将在绿色的波长范围的中心波长例如约550nm下能得到四分之一波长(λ/4)的延迟的四分之一波长片与直线偏振片组合而作为圆偏振片使用时,假设即使该四分之一波长片的折射率各向异性即双折射率Δn对于 可见光范围内的所有波长都大致相等,在中心波长为例如约450nm的蓝色的波长范围中,能得到比λ/4大的延迟。而且,在中心波长为例如约630nm的红色的波长范围中,能得到比λ/4小的延迟。因此,将作为自然光的蓝色光和红色光照射在圆偏振片上时,透射光不是圆偏振光而成为椭圆偏振光。实际上,在多数光学材料中,双折射率在可见光区域的短波长侧即蓝色的波长范围中变大,在长波长侧即红色的波长范围中变小,因此上述问题常常变得严重。
在日本特开2005-24919号公报和特开2006-85130号公报中,记载了作为延迟层的固体化液晶层,该固体化液晶层包含厚度不同的多个区域、即延迟不同的多个区域。
具体而言,在日本特开2005-24919号公报中,记载了形成由厚度彼此不同的红色、绿色和蓝色着色层构成的滤色器层、并在该滤色器层上形成固体化液晶层的技术。该固体化液晶层能够通过在形成于滤色器层上的取向膜上涂敷含有光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涂敷液并对涂膜照射紫外线而得到。
通过该方法,由于这些着色层在滤色器层的表面所产生的凹凸结构,能够得到在着色层薄的位置厚、在着色层厚的位置薄的固体化液晶层。换言之,能够得到包含延迟不同的多个区域的固体化液晶层。
在日本特开2006-85130号公报中,记载了含有滤色器层和固体化液晶层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中,滤色器层的各着色层在像素的透射部厚、在像素的反射部薄。即,在滤色器层的表面设有凹凸结构。该固体化液晶层可以通过在滤色器层的设有凹凸结构的面上形成聚酰亚胺层,对聚酰亚胺的整个面实施摩擦处理,然后在聚酰亚胺层上涂敷紫外线固化性的液晶单体,并对涂膜照射紫外线而得到。或者,该固体化液晶层通过在滤色器层的设有凹凸结构的面上涂敷液晶聚合物,对整个涂膜进行光取向处理而得到。这样得到的固体化液晶层在像素的透射部薄、在像素的反射部厚。即,通过该方法,可以得到包含延迟不同的多个区域的固体化液晶层。
但是,在日本特开2005-24919号公报所记载的技术中,必须严密地控制着色层之间的厚度差。同样,在日本特开2006-85130号公报所记载的技 术中,必须严密地控制着色层在反射部的厚度与在透射部的厚度之差。因此,采用上述技术时,滤色器层的设计受到限制,或者滤色器层的制造难度增加。而且,在上述技术中,在滤色器层的凹凸面上形成固体化液晶层。因此,为了在固体化液晶层的各区域达到设计的膜厚,必须考虑涂敷液的流动性、涂膜的收缩率等各种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容易地制造包含延迟不同的多个区域的延迟层。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延迟基板,具有基板、和被所述基板支撑并包含第一至第三区域的固体化液晶层,所述第一至第三区域排列在所述基板上,且介晶(mesogen)的取向程度彼此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被夹在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被所述第一基板的与所述第二基板相对的主面支撑、且包含第一至第三区域的固体化液晶层,其中,所述第一至第三区域排列在所述基板上,且介晶的取向程度彼此不同;在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被所述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支撑、且包含第一至第三着色层的滤色器层,其中,所述第一至第三着色层的吸收光谱彼此不同,且分别与所述第一至第三区域相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延迟基板的制造方法,包含在基板上形成固体化液晶层的步骤,其中,所述固体化液晶层的形成包含如下步骤:在所述基板上形成含有光聚合性或光交联性的热致液晶化合物、且所述热致液晶化合物的介晶形成了取向结构的液晶材料层;使所述液晶材料层的至少2个区域在不同的曝光量下曝光,从而在所述液晶材料层中形成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含有所述热致液晶化合物的聚合或交联产物;所述第二区域含有所述聚合或交联产物和作为未反应化合物的所述热致液晶化合物,且所述聚合或交联产物的含有率低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三区域含有所述未反应化合物,且所述聚合或交联产物的含有率低于所述第二区域;然后,将所述液晶材料层加热到与所述热致液晶化合物从液晶相向各向同性相变化的相变温度相等的温度以上,从而使至少在所述第二和第三区域中的所述介晶的取向程度下降;在 使所述取向程度降低了的状态下使所述未反应化合物聚合和/或交联。
附图说明
图1是简略地表示本发明一个方式的延迟基板的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延迟基板的沿II-II线的截面图。
图3是简略地表示固体化液晶层的形成方法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4是简略地表示固体化液晶层的形成方法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5是简略地表示一个变形例的延迟基板的截面图。
图6是简略地表示固体化液晶层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7是简略地表示固体化液晶层的其它例子的截面图。
图8是简略地表示使用图1和图2所示的延迟基板而可以制造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而且,对发挥相同或相似的功能的构成要素在所有的附图中赋予相同的参照标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是简略地表示本发明一个方式的延迟基板的透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延迟基板的沿II-II线的截面图。
图1和图2所示的延迟基板10含有基材110、滤色器层120和固体化液晶层130。
基材110具有透光性。基材110例如是透明基板。
滤色器层120形成在基材110上。滤色器层120包含吸收光谱彼此不同、在基材110上邻接的多个着色层120a至120c。例如,透过着色层120a的光与透过120b的光相比中心波长更长,透过着色层120b的光与透过着色层120c的光相比中心波长更长。而且,某一光的“中心波长”是该光的光谱中显示最大强度的波长。
滤色器层120还可以进一步含有与着色层120a至120c的吸收光谱不同的一个以上的着色层。在此,作为一个例子,设定:着色层120a为红色着色层,第二着色层120b为绿色着色层,第三着色层120c为蓝色着色层。
着色层120a至120c各自具有在Y方向上延伸的带形状。着色层120a至120c在与Y方向交叉的X方向上重复排列,形成条纹排列。而且,X方向和Y方向是平行于基材110的与滤色器层120相对的面的方向。而且,后述的Z方向是相对于X方向和Y方向垂直的方向。
着色层120a至120c也可以各自具有其它的形状。例如,着色层120a至120c也可以各自为矩形。此时,着色层120a至120c也可以形成正方排列或三角排列。
着色层120a至120c各自例如由含有透明树脂和在该透明树脂中分散的颜料的混合物构成。着色层120a至120c各自能够通过形成含有颜料和颜料载体的着色组合物的图案层并使该图案层固化而得到。对于着色组合物,在后面进行说明。
固体化液晶层130是延迟层。固体化液晶层130形成在滤色器层120上。固体化液晶层130典型地是连续膜,覆盖滤色器层120的一个主面的整体。
固体化液晶层130与滤色器层120可以相互接触,也可以彼此不接触。在彼此不接触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固体化液晶层130与滤色器层120之间介入取向膜。
固体化液晶层130包含在平行于其主面的方向上排列的三个以上的区域。这些区域中的至少两个具有双折射性,延迟彼此不同。
具体而言,固体化液晶层130包含区域130a至130d。区域130a至130d在垂直于Z方向的方向上邻接。
区域130a至130c各自与着色层120a至120c相对。区域130a至130c各自具有与着色层120a至120c大致相同的形状。
区域130a至130c各自比着色层120a至120c小。区域130a至130c彼此分开。
区域130d是固体化液晶层130中除区域130a至130c以外的区域。区域130d可以省略。此时,区域130a至130c以例如其边界位置与着色层120a至120c的边界位置大致一致的方式配置。
区域130a至130d是使热致液晶化合物或组合物聚合和/或交联而形成的。区域130a至130d的组成彼此相同。
典型的情况下,区域130a至130d的厚度彼此相等。即,典型的情况下,固体化液晶层130具有均匀的厚度。
区域130a至130c的取向程度彼此不同。区域130a与区域130b相比取向程度大。区域130b与区域130c相比取向程度大。因此,在区域130a中,与区域130b相比,折射率各向异性更大。而且,在区域130b中,与区域130c相比,折射率各向异性更大。另外,区域130c可以具有双折射性,也可以是光学各向同性。
在此,“取向程度”是指在面内方向上邻接的区域的各自的介晶MS的取向度。介晶MS的取向度可以在整个该区域内固定,也可以沿Z方向变化。例如,在有些区域中,也可以下表面附近的取向度更高、上表面附近的取向度更低。此时,“取向程度”表示在厚度方向上的取向度的平均。
区域130a与区域130b相比取向程度更大,这能够通过比较区域130a的折射率各向异性与区域130b的折射率各向异性而进行确认。同样,区域130b与区域130c相比取向程度更大,这能够通过比较区域130b的折射率各向异性与区域130c的折射率各向异性而进行确认。
这样,区域130a至130c的取向程度彼此不同。而且,区域130a至130c的厚度大致相等。因此,区域130a至130c的延迟彼此不同。
介晶为棒状时,区域130a至130c各自可以为例如:正的A板,其对应于介晶的长度方向在相对于Z方向大致垂直的一个方向上一致的沿面取向;正的C板,其对应于介晶的长度方向在相对于Z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上一致的垂面取向;或者,负的C板,其对应于胆甾(Cholesteric)取向,所述胆甾取向形成以大致与Z方向平行的方向为螺旋轴的螺旋结构、并且在垂直于螺旋轴的各面内使介晶的长度方向在相对于Z方向大致垂直的一个方向上一致。介晶为棒状时,区域130a至130c各自也可以为对应于下述胆甾取向的正的A板与负的C板的复合体,所述胆甾取向以介晶的长度方向偏向垂直于Z方向的一个方向的方式进行了变形。介晶为圆盘状时,区域130a至130c各自为例如:负的A板,其对应于介晶的厚度方向在相对于Z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上一致的垂面取向;或者正的C板,其对应于介晶的厚度方向在相对于Z方向大致垂直的一个方向上一致的沿面取向。这样,在区域130a至130c中,能够采用所有的取向结构。
如上所述,区域130c也可以是光学各向同性。即,在区域130c中,介晶也可以不形成取向结构。
该延迟基板10如上所述,包含折射率各向异性彼此不同的区域130a至130c。因此,为了使区域130a至130c的延迟彼此不同,不必使它们的厚度彼此不同。因此,可以使区域130a至130c的厚度彼此不同,也可以使区域130a至130c的厚度彼此相同。因此,该固体化液晶层130能够容易地形成。
作为连续膜的固体化液晶层130与形成了图案的固体化液晶层130相比,难以发生从滤色器层120到延迟基板10的外部的物质移动。因此,将含有作为连续膜的固体化液晶层130的延迟基板10用于例如液晶显示装置时,能够抑制杂质从滤色器层120混入液晶层中。
接着,对该延迟基板10的材料及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基材110典型的是玻璃板或树脂板等的透光性基板。作为玻璃板的材料,可以使用例如钠钙玻璃、低碱硼硅酸玻璃或无碱铝硼硅酸玻璃。作为树脂板的材料,可以使用例如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基材110可以具有单层结构,也可以具有多层结构。例如,延迟基板10为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构件时,作为基材110,可以使用由铟锡氧化物和锡氧化物等透明导体构成的透明电极所形成的透光性基板。或者,作为基材110,也可以使用像素电路等电路所形成的透光性基板。
基材110也可以是塑料膜等透光膜或塑料片等透光片。
基材110也可以不具有透光性。例如,延迟基板10采用利用反射光来代替透射光的结构的情况下,基材110也可以是遮光性的。
滤色器层120的形成可以使用任意的方法。作为一个例子,着色层120a至120c各自能通过形成含有颜料载体和在其中分散的颜料的着色组合物的膜、并使该膜固化而得到。
作为着色组合物的颜料,可以使用有机颜料和/或无机颜料。着色组合物可以含有一种有机或无机颜料,也可以含有多种有机颜料和/或无机颜料。
颜料优选显色性高且耐热性、特别是耐热分解性高的颜料,通常可以使用有机颜料。下面用颜料索引号表示能用于着色组合物的有机颜料的具体例子。
作为红色着色组合物的有机颜料,可以使用例如C.I.颜料红7、14、41、48:2、48:3、48:4、81:1、81:2、81:3、81:4、146、168、177、178、179、184、185、187、200、202、208、210、246、254、255、264、270、272和279等红色颜料。作为红色着色组合物的有机颜料,也可以使用红色颜料与黄色颜料的混合物。作为该黄色颜料,可以使用例如C.I.颜料黄1、2、3、4、5、6、10、12、13、14、15、16、17、18、24、31、32、34、35、35:1、36、36:1、37、37:1、40、42、43、53、55、60、61、62、63、65、73、74、77、81、83、93、94、95、97、98、100、101、104、106、108、109、110、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3、126、127、128、129、138、147、150、151、152、153、154、155、156、161、162、164、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4、175、176、177、179、180、181、182、185、187、188、193、194、199、198、213或214。
作为绿色着色组合物的有机颜料,可以使用例如C.I.颜料绿7、10、36和37等绿色颜料。作为绿色着色组合物的有机颜料,也可以使用绿色颜料与黄色颜料的混合物。作为该黄色颜料,可以使用例如与对于红色着色组合物所例示的相同的黄色颜料。
作为蓝色着色组合物的有机颜料,可以使用例如C.I.颜料蓝15、15:1、15:2、15:3、15:4、15:6、16、22、60和64等蓝色颜料。作为蓝色着色组合物的有机颜料,也可以使用蓝色颜料与紫色颜料的混合物。作为该紫色颜料,可以使用例如C.I.颜料紫1、19、23、27、29、30、32、37、40、42或50。
作为无机颜料,可以使用例如黄铅、锌黄、铁丹(红色氧化铁(III))、镉红、群青、普鲁土蓝、氧化铬绿和钴绿等的金属氧化物粉、金属硫化物粉或金属粉。无机颜料例如也可以与有机颜料组合使用,以实现彩度与亮度的平衡,并确保良好的涂敷性、感度和显影性等。
着色组合物也可以进一步含有颜料以外的着色成分。例如,着色组合物只要能够实现充分的耐热性,也可以含有染料。此时,使用染料的调色是可能的。
透明树脂是在作为可见光区域的400至700nm的整个波长区域具有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95%以上的透射率的树脂。作为透明树脂的材料即颜料载体,可以使用例如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和感光性树脂等透明树脂、其前体或它们的混合物。作为颜料载体的透明树脂,是例如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感光性树脂或含有它们的2种以上的混合物。透明树脂的前体含有例如通过放射线照射而固化的单体和/或低聚物。
着色组合物中,透明树脂相对于颜料100质量份以例如30至700质量份、优选60至450质量份的量使用。当将透明树脂与其前体的混合物作为颜料载体使用时,着色组合物中,透明树脂相对于颜料100质量份以例如20至400质量份、优选50至250质量份的量使用。此时,透明树脂的前体在着色组合物中相对于颜料100质量份以例如10至300质量份、优选10至200质量份的量使用。
作为热塑性树脂,可以列举例如丁缩醛树脂、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氯化聚乙烯、氯化聚丙烯、聚氯乙烯、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醋酸乙烯酯、聚氨酯类树脂、聚酯树脂、丙烯酸类树脂、醇酸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酰胺树脂、橡胶类树脂、环化橡胶类树脂、纤维素类、聚丁二烯、聚乙烯、聚丙烯或聚酰亚胺树脂。
作为热固性树脂,可以列举例如环氧树脂、苯并胍胺树脂、松香改性马来酸树脂、松香改性富马酸树脂、蜜胺树脂、尿素树脂或酚醛树脂等。
作为感光性树脂,可以使用例如使具有羟基、羧基和氨基等反应性取代基的线状高分子与具有异氰酸酯基、醛基和环氧基等反应性取代基的丙烯酸化合物、甲基丙烯酸化合物或肉桂酸发生反应、从而将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和苯乙烯基等光交联性基团导入至该线状高分子中的树脂。另外,还可以使用通过丙烯酸羟基烷基酯及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等具有羟基的丙烯酸化合物或甲基丙烯酸化合物将含有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和α-烯烃-马来酸酐共聚物等酸酐的线状高分子进行半酯化而得到的树脂。
作为透明树脂的前体的单体和/或低聚物,可以列举例如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二丙烯酸聚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三丙烯酸季戊四醇酯、三甲基丙烯酸季戊四醇酯、三羟 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六丙烯酸二季戊四醇酯、六甲基丙烯酸二季戊四醇酯、丙烯酸三环癸酯、甲基丙烯酸三环癸酯、蜜胺丙烯酸酯、蜜胺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和环氧甲基丙烯酸酯等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苯乙烯、醋酸乙烯酯、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丙烯腈或含有它们的2种以上的混合物。
通过照射紫外线等光使着色组合物固化时,在着色组合物中添加例如光聚合引发剂。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以使用例如4-苯氧基二氯苯乙酮、4-叔丁基二氯苯乙酮、二乙氧基苯乙酮、1-(4-异丙基苯基)-2-羟基-2-甲基丙烷-1-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甲基-1[4-甲基硫代苯基]-2-吗啉丙烷-1-酮和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苯基)-丁烷-1-酮等苯乙酮类光聚合引发剂,苯偶姻、苯偶姻甲基醚、苯偶姻乙基醚、苯偶姻异丙基醚和苄基二甲基缩酮等苯偶姻类光聚合引发剂,二苯甲酮、苯甲酰安息香酸、苯甲酰安息香酸甲酯、4-苯基二苯甲酮、羟基二苯甲酮、丙烯酸化二苯甲酮和4-苯甲酰-4’-甲基二苯基硫化物等二苯甲酮类光聚合引发剂,噻吨酮、2-氯噻吨酮、2-甲基噻吨酮、异丙基噻吨酮和2,4-二异丙基噻吨酮等噻吨酮类光聚合引发剂,2,4,6-三氯-s-三嗪、2-苯基-4,6-双(三氯甲基)-s-三嗪、2-(对甲氧基苯基)-4,6-双(三氯甲基)-s-三嗪、2-(对甲苯基)-4,6-双(三氯甲基)-s-三嗪、2-胡椒基-4,6-双(三氯甲基)-s-三嗪、2,4-双(三氯甲基)-6-苯乙烯基-s-三嗪、2-(萘-1-基)-4,6-双(三氯甲基)-s-三嗪、2-(4-甲氧基-萘-1-基)-4,6-双(三氯甲基)-s-三嗪、2,4-三氯甲基-(胡椒基)-6-三嗪和2,4-三氯甲基-(4’-甲氧基苯乙烯基)-6-三嗪等三嗪类光聚合引发剂,硼酸盐类光聚合引发剂,咔唑类光聚合引发剂,咪唑类光聚合引发剂,或含有这些的2种以上的混合物。
光聚合引发剂在着色组合物中相对于颜料100质量份以例如5至200质量份、优选10至150质量份的量使用。
光聚合引发剂也可以与增感剂一起使用。
作为增感剂,可以使用α-酰氧基酯、酰基氧化膦、甲基苯基乙醛酸酯、苯偶酰、9,10-菲醌、莰醌、乙基蒽醌、4,4’-二乙基间二苯代酚酞(4,4’-diethylisophthalophenone)、3,3’,4,4’-四(叔丁基过氧羰基)二苯甲酮和4,4’-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等化合物。
增感剂可以相对于光聚合引发剂100质量份以例如0.1至60质量份的量使用。
着色组合物也可以进一步含有多官能硫醇等链转移剂。
多官能硫醇是具有2个以上硫醇基的化合物。作为多官能硫醇,可以使用例如己二硫醇、癸二硫醇、1,4-丁二醇双硫代丙酸酯、1,4-丁二醇双硫代乙醇酸酯、乙二醇双硫代乙醇酸酯、乙二醇双硫代丙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硫代乙醇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硫代丙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巯基丁酸酯)、季戊四醇四硫代乙醇酸酯、季戊四醇四硫代丙酸酯、三巯基丙酸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1,4-二甲基巯基苯、2,4,6-三巯基-s-三嗪、2-(N,N-二丁基氨基)-4,6-二巯基-s-三嗪或含有这些的2种以上的混合物。
多官能硫醇在着色组合物中相对于颜料100质量份以例如0.2至150质量份、优选0.2至100质量份的量使用。
着色组合物也可以进一步使用溶剂。若使用溶剂,能使颜料的分散性提高,从而使得在基材110上以使干燥膜厚为例如0.2至5μm的方式涂敷着色组合物变得容易。
作为溶剂,可以使用例如环己酮、乙基溶纤剂乙酸酯、丁基溶纤剂乙酸酯、1-甲氧基-2-丙基乙酸酯、二甘醇二甲基醚、乙基苯、乙二醇二乙基醚、二甲苯、乙基溶纤剂、甲基正戊酮、丙二醇单甲基醚、甲苯、甲基乙基酮、乙酸乙酯、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异丁酮、石油类溶剂或含有这些的2种以上的混合物。
溶剂在着色组合物中相对于颜料100质量份以例如800至4000质量份、优选1000至2500质量份的量使用。
着色组合物例如能够通过使用三辊磨、双辊磨、砂磨、捏和机和超微磨碎机(Attriter)等分散装置,使1种以上的颜料根据需要与上述光聚合引发剂一起微细地分散在颜料载体和有机溶剂中而进行制造。含有2种以上的颜料的着色组合物也可以通过制备含有不同颜料的分散体并使这些分散体混合而进行制造。
当使颜料在颜料载体和有机溶剂中分散时,可以使用树脂型颜料分散剂、表面活性剂和色素衍生物等分散助剂。分散助剂使颜料的分散性提高、 抑制分散后的颜料的再凝集。因此,使用通过分散助剂使颜料分散在颜料载体和有机溶剂中而成的着色组合物时,能够得到透明性优良的滤色器。
分散助剂在着色组合物中相对于颜料100质量份以例如0.1至40质量份、优选0.1至30质量份的量使用。
树脂型颜料分散剂含有对颜料具有吸附性质的颜料亲和性部位和与颜料载体具有相容性的部位。树脂型颜料分散剂吸附颜料而使颜料在颜料载体中的分散性稳定化。
作为树脂型颜料分散剂,可以使用例如聚氨酯、聚丙烯酸酯等聚羧酸酯、不饱和聚酰胺、聚羧酸、聚羧酸胺盐、聚羧酸部分胺盐、聚羧酸铵盐、聚羧酸烷基胺盐、聚硅氧烷、长链聚氨基酰胺磷酸盐和含羟基聚羧酸酯、它们的改性物、通过聚(低级亚烷基酰亚胺)与具有游离羧基的聚酯的反应而形成的酰胺及其盐等油性分散剂;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丙烯酸-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聚乙烯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等水溶性树脂或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聚酯类、改性聚丙烯酸酯类、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加成化合物、磷酸酯类、或含有这些的2种以上的混合物。
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以使用例如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盐、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的碱盐、烷基萘磺酸钠、烷基二苯基醚二磺酸钠、月桂基硫酸单乙醇胺、月桂基硫酸三乙醇胺、月桂基硫酸铵、硬脂酸单乙醇胺、硬脂酸钠、月桂基硫酸钠、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的单乙醇胺和聚氧乙烯烷基醚磷酸酯等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油烯醚、聚氧乙烯月桂基醚、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醚、聚氧乙烯烷基醚磷酸酯、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和聚乙二醇单月桂酯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烷基季铵盐及它们的氧化乙烯加成物等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烷基二甲基氨基醋酸甜菜碱等烷基甜菜碱和烷基咪唑啉等两性表面活性剂;或含有这些的2种以上的混合物。
色素衍生物是在有机色素中导入了取代基的化合物。色素衍生物优选与使用的颜料色相接近,但添加量少时色相也可以不同。用语“有机色素”除了通常被称为色素的化合物,还包括通常不被称为色素的萘类和蒽醌类 化合物等淡黄色的芳香族多环化合物。作为色素衍生物,可以使用例如日本特开昭63-305173号公报、日本特公昭57-15620号公报、日本特公昭59-40172号公报、日本特公昭63-17102号公报或日本特公平5-9469号公报所记载的物质。特别是,具有碱性基团的色素衍生物使颜料的分散性提高的效果大。着色组合物可以含有1种色素衍生物,也可以含有多种色素衍生物。
着色组合物中,也可以添加用于提高其粘度的经时稳定性的贮藏稳定剂。作为贮藏稳定剂,可以使用例如苄基三甲基氯化物、二乙基羟基胺等氯化季铵盐、乳酸和草酸等有机酸以及该有机酸的甲基醚、叔丁基邻苯二酚、四乙基膦和四苯基膦等有机膦、亚磷酸盐、或含有这些的2种以上的混合物。
贮藏稳定剂在着色组合物中相对于颜料100质量份以例如0.1至10质量份的量含有。
着色组合物中,为了提高与基板的密合性,也可以添加硅烷偶联剂等密合提高剂。
作为硅烷偶联剂,可以使用例如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乙氧基硅烷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等乙烯基硅烷类,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丙烯酸硅烷类及(甲基)丙烯酸硅烷类,β-(3,4-环氧基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β-(3,4-环氧基环己基)甲基三甲氧基硅烷、β-(3,4-环氧基环己基)乙基三乙氧基硅烷、β-(3,4-环氧基环己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环氧硅烷类,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苯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N-苯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氨基硅烷类,γ-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γ-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硫代硅烷类,或含有这些的2种以上的混合物。
硅烷偶联剂在着色组合物中相对于颜料100质量份以例如0.01至100质量份的量含有。
着色组合物能以例如照相凹版胶印用印刷油墨、无水胶版印刷油墨、丝网印刷用油墨、喷墨印刷用油墨、溶剂显影型或碱性显影型着色抗蚀剂 的形态进行制备。着色抗蚀剂为使色素在如下组合物中分散而得到的物质,所述组合物含有: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或感光性树脂,单体,光聚合引发剂,以及有机溶剂。
颜料相对于着色组合物的总固体成分100质量份以例如5至70质量份、优选20至50质量份的量使用。而且,着色组合物的剩余固体成分几乎都是颜料载体所含的树脂粘合剂。
将着色组合物用于成膜之前,优选通过离心分离、烧结滤器和膜滤器等精制装置,将例如5μm以上的粒子、优选1μm以上的粒子、更优选0.5μm以上的粒子从着色组合物中除去。
着色层120a至120c各自能够通过例如印刷法形成。利用印刷法时,进行着色组合物的印刷和干燥,由此能够各自形成着色层120a至120c。因此,印刷法成本低且批量生产性优良。而且,随着近年来印刷技术的发展,能够进行具有高的尺寸精度和平滑度的微小图案的印刷。
利用印刷法时,以着色组合物在印刷版上或橡皮布上不发生干燥和固化的方式设计着色组合物的组成。而且,在印刷法中,使印刷机内的着色组合物的流动性最佳化是重要的。因此,也可以在着色组合物中添加分散剂、体质颜料而调整其粘度。
着色层120a至120c各自也可以利用光刻法形成。根据光刻法,能够以比印刷法更高的精度形成滤色器层120。
此时,首先,在基材110上涂敷作为溶剂显影型或碱性显影型着色抗蚀剂而制备的着色组合物。该涂敷中,利用喷雾涂敷、旋涂、狭缝涂敷和辊涂等涂敷方法。该涂膜以使干燥膜厚例如为0.2至10μm的方式形成。
接着,使该涂膜干燥。涂敷膜的干燥中,利用例如减压干燥机、对流烘箱、IR烘箱或加热板。涂膜的干燥能够省略。
然后,对涂膜隔着光掩模照射紫外线。即,将涂膜供于图案曝光。
此后,将涂膜浸渍于溶剂或碱性显影液中或对涂膜进行显影液的喷雾。由此,从涂膜中除去可溶解部,形成抗蚀剂图案而得到着色层120a。
进一步以与此相同的顺序,依次形成着色层120b和120c。如上得到滤色器层120。而且,在此方法中,为了促进着色抗蚀剂的聚合,还可以实施热处理。
在该光刻工序中,作为碱性显影液,可以使用例如碳酸钠水溶液或氢氧化钠水溶液。或者,作为碱性显影液,也可以使用含有二甲基苄胺和三乙醇胺等有机碱的液体。
在显影液中,还可以添加消泡剂和表面活性剂。关于显影,可以使用例如淋浴显影法、喷雾显影法、浸渍显影法或桨式显影法(paddle developingmethod)。
为了提高曝光感度,还可以追加以下的处理。即,使着色抗蚀剂的第一涂膜干燥后,在该第一涂膜上,涂布水溶性或碱水溶性树脂、例如聚乙烯醇或水溶性丙烯酸树脂。然后,在使该第二涂膜干燥后,进行上述的图案曝光。第二涂膜防止第一涂膜中的聚合被氧阻碍。因此,能够达到更高的曝光感度。
滤色器层120也可以用其它的方法形成。例如,也可以利用喷墨法、电沉积法或转印法形成。利用喷墨法形成滤色器层120时,例如,先在基材110上预先形成遮光性隔板,由喷嘴向被该遮光性隔板划分出来的区域喷射油墨,由此得到各着色层。利用电沉积法形成滤色器层120时,先在基材110上预先形成透明导电膜,通过由着色组合物构成的胶体粒子的电泳而使着色组合物在透明导电膜上堆积,由此形成各着色层。利用转印法时,先在剥离性的转印基底片材的表面上预先形成滤色器层120,再将该滤色器层120由基底片材转印到基材110上。
接着,对固体化液晶层130的形成方法进行说明。
图3和图4是简略地表示固体化液晶层的形成方法的一例的截面图。
固体化液晶层130例如通过在滤色器层120上形成含有光聚合性或光交联性的热致液晶材料的液晶材料层130’、并对该液晶材料层130’实施图案曝光和热处理而得到。
液晶材料层130’例如通过在滤色器层120上涂敷含有热致液晶化合物的涂敷液、并根据需要使涂膜干燥而得到。液晶材料层130’中,热致液晶化合物的介晶形成取向结构。
该涂敷液除了热致液晶化合物之外,可以在含有该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不丧失液晶性的范围内,添加例如溶剂、手性试剂、光聚合引发剂、热聚合引发剂、增感剂、链转移剂、多官能单体和/或低聚物、树脂、表面活 性剂、贮藏稳定剂和密合提高剂等成分。
作为热致液晶化合物,可以使用例如烷基氰基联苯、烷氧基联苯、烷基三联苯、苯基环己烷、联苯环己烷、苯基二环己烷、嘧啶、环己烷羧酸酯、卤化氰基苯酚酯、烷基苯甲酸酯、烷基氰基二苯乙炔、二烷氧基二苯乙炔、烷基烷氧基二苯乙炔、烷基环己基二苯乙炔、烷基二环己烷、环己基苯乙烯、烷基环己基环乙烯、烷基苄连氮、链烯基苄连氮、苯基萘、苯基四氢萘、苯基十氢萘、它们的衍生物、或这些化合物的丙烯酸酯。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增感剂、链转移剂、多官能单体和/或低聚物、树脂、表面活性剂、贮藏稳定剂和密合提高剂,可以使用例如与对着色组合物进行例示时相同的物质。而且,作为该溶剂,也可以使用例如与对着色组合物进行例示时相同的物质。
关于涂敷液的涂敷,可以利用例如旋涂法,狭缝涂敷法,凸版印刷、丝网印刷、平版印刷、反转印刷和凹版印刷等印刷法,将胶印方式与这些印刷法组合的方法,喷墨法,或棒涂法。
液晶材料层130’例如形成具有均匀的厚度的连续膜。根据上述的方法,只要涂敷面足够平坦,就能使液晶材料层130’形成具有均匀的厚度的连续膜。
在涂敷液的涂敷之前,也可以对滤色器层120的表面实施摩擦等取向处理。或者,在涂敷液的涂敷之前,也可以在滤色器层120上形成对液晶化合物的取向进行规定的取向膜。该取向膜能通过例如在滤色器层120上形成聚酰亚胺等透明树脂层、并对该透明树脂层实施摩擦等取向处理而得到。该取向膜也可以利用光取向技术形成。
接着,进行第一曝光工序。即,如图3所示,对液晶材料层130’的多个区域用不同的曝光量照射光L1。例如,对液晶材料层130’中对应于区域130a的130a’,用最大的曝光量照射光L1。对液晶材料层130’中对应于区域130b的130b’,用比区域130a’小的曝光量照射光L1。对液晶材料层130’中对应于区域130c的区域130c’,用比区域130b’小的曝光量照射光L1或者不照射光L1。由此,在液晶材料层130’的照射了光L1的部分,在维持介晶所形成的取向结构的状态下,发生热致液晶化合物的聚合或交联。在热致液晶化合物的聚合或交联产物中,该介晶基被固定化。
在曝光量最大的区域130a’中,热致液晶化合物的聚合或交联产物的含有率最高,未聚合和未交联的热致液晶化合物的含有率最小。在与区域130a’相比曝光量小的区域130b’中,与区域130a’相比,热致液晶化合物的聚合或交联产物的含有率低,未聚合和未交联的热致液晶化合物的含有率高。在与区域130b’相比曝光量小的区域130c’中,与区域130b’相比,热致液晶化合物的聚合或交联产物的含有率低,未聚合和未交联的热致液晶化合物的含有率高。例如,在区域130a’中全部的热致液晶化合物聚合或交联,区域130b’中只有一部分的热致液晶化合物聚合或交联,区域130c’中热致液晶化合物几乎完全没有聚合也没有交联。
第一曝光工序中使用的光L1可以是紫外线、可见光线和红外线等电磁波。也可以使用电子射线代替电磁波。可以使用它们中的一种作为光L1,也可以使用它们中的2种以上作为光L1。
第一曝光工序只要能发生上述不均匀的聚合或交联,可以通过任意的方法进行。
例如,该曝光工序可以包含使用了某光掩模的曝光和使用了遮光层的图案与该光掩膜不同的光掩模的曝光。此时,例如,对整个液晶材料层130’照射光L1,使用某光掩模而仅对区域130a’和130b’照射光L1,使用其它光掩模而仅对区域130a’照射光L1。
或者,该曝光工序也可以包含使用了某光掩模的区域130a’的曝光、使用了与上述相同的光掩模的区域130b’的曝光和任意地使用了与上述相同的光掩模的区域130c’的曝光。此时,例如,使用某光掩模以最大的曝光量向区域130a’照射光L1,使用该光掩模以比区域130a’小的曝光量向区域130b’照射光L1,使用该光掩模以比区域130b’小的曝光量向区域130c’照射光L1。
或者,该曝光工序也包含使用了半色调掩模的曝光。例如,隔着在对应于区域130c’的部分设置遮光层、在对应于区域130b’的部分设置半透射层的半色调掩模,对液晶材料层130’照射光L1。也可以使用灰色调掩模或波长限制掩模代替半色调掩模。灰色调掩模除了省略半透射层、将具有宽度为曝光机的分辨率以下的多个狭缝的遮光层设置在对应于区域130b’的部分之外,具有与半色调掩模相同的结构。波长限制掩模包含光的透射波 长范围不同的多个部分。
或者,也可以使电子束等放射线或光束在液晶材料层130’上扫描来代替使用光掩模。
或者,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组合。
完成第一曝光工序后,进行第一热处理工序。即,将液晶材料层130’加热至与热致液晶化合物从液晶相向各向同性相变化的相变温度相等的温度以上。作为未反应化合物的热致液晶化合物的介晶没有被固定化。因此,将液晶材料层130’加热至相变温度以上时,未反应化合物的介晶的取向程度下降。例如,未反应化合物的介晶从液晶相向各向同性相变化。另一方面,在热致液晶化合物的聚合或交联产物中,介晶被固定化。
因此,如图4所示,在区域130b’中,与区域130a’相比,介晶MS的取向程度降低。而且,在区域130c’中,与区域130b’相比,介晶MS的取向程度降低。例如,区域130a’中的介晶MS的取向程度几乎不会由于该热处理而变化。区域130b’中的介晶MS的取向程度由于该热处理而变小。而且,区域130c’中,由于该热处理介晶MS的取向结构消失。
然后,对于未反应化合物的介晶,在使其取向程度降低的状态下,使未反应化合物聚合和/或交联。
例如,如图4所示进行第二曝光工序。即,将液晶化合物层130’维持在比热致液晶化合物从各向同性相向液晶相变化的相变温度高的温度下,对液晶化合物层130’的整体照射光L2。对液晶化合物层130’以充分的曝光量照射光L2,以使未反应化合物的几乎全部发生聚合和/或交联反应。由此,未反应化合物发生聚合或交联,使取向程度降低了的介晶固定化。如上得到固体化液晶层130。
而且,某液晶化合物从各向同性相向液晶相变化的第一相变温度比从液晶相向各向同性相变化的第二相变温度低。因此,在特定的情况下,第二曝光工序中液晶化合物层130’的温度也可以比第一热处理工序的加热温度低。但是,从简便性的观点考虑,第二曝光工序中液晶化合物层130’的温度通常设定在第一相变温度以上。
作为光L2,可以使用与对光L1进行说明时相同的光。光L2与光L1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第二曝光工序中,对液晶化合物层130’整体的曝光量也可以相等。此时,没有必要使用设有微小图案的光掩模。因此,此时能够简化工序。
或者,第二曝光工序也可以以作为第一曝光工序中的曝光量与第二曝光工序中的曝光量之和的总曝光量在区域130a’至130c’之间相等的方式进行。例如,区域130a’的总曝光量显著大于区域130c’的总曝光量时,区域130a’和/或着色层120a有可能受到不期望的损坏。使总曝光量在区域130a’至130c’之间相等时,能够防止这样的损坏。
未反应化合物的聚合和/或交联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法进行。
例如,未反应化合物即热致液晶化合物为通过加热至比第一相变温度高的聚合和/或交联温度而进行聚合和/或交联的材料时,也可以进行第二热处理工序代替第二曝光工序。具体而言,代替第二曝光工序,将液晶材料层130’加热至聚合和/或交联温度以上,使未反应化合物聚合和/或交联。由此得到固体化液晶层130。而且,第一热处理的加热温度例如设定为第一相变温度以上且小于聚合和/或交联温度。
或者,也可以在第一热处理工序后依次进行第二热处理工序和第二曝光工序。或者,也可以在第一热处理工序后依次进行第二曝光工序和第二热处理工序。或者,也可以在第一热处理工序之后依次进行第二热处理工序、第二曝光工序和第二热处理工序。这样组合第二曝光工序和第二热处理工序,能够使未反应化合物的聚合和/或交联更可靠地进行。因此,能够得到更牢固的固体化液晶层130。
未反应化合物为通过加热至某温度而聚合和/或交联的材料时,第一热处理的加热温度也可以在其聚合和/或交联的温度以上。但是,此时取向程度的降低与聚合和/或交联同时进行。因此,制造条件对固体化液晶层130的光学特性的影响较大。
在第一曝光工序后进行显影工序时,能得到包含折射率各向异性彼此相等且厚度彼此不同的多个区域的固体化液晶层。这些区域由于厚度彼此不同,延迟彼此不同。
但是,难以严密地管理润湿工序特别是显影的条件,这些条件对最终产品的光学特性的影响极大。因此,若通过包含润湿工序的方法,则容易产生与光学特性的目标值的偏差。
与此相对,根据参照图3和图4说明的方法,不进行第一曝光工序以及其后的润湿工序。因此,根据该方法,能够防止由于润湿工序所引起的折射率各向异性偏离目标值。
而且,折射率各向异性与第一曝光工序的曝光量不一定存在比例关系。但是,在材料和曝光量一定的条件下,折射率各向异性的重现性高。因此,容易找出用于达到某折射率各向异性的必要条件例如曝光量,而且能容易地进行稳定的制造。
参照图1至图4说明的延迟基板10即平面基板可以有各种变形。
该延迟基板10中,固体化液晶层130包含折射率各向异性彼此不同的区域130a至130c。固体化液晶层130也可以进一步包含与区域130a至130c的折射率各向异性不同的一个以上的区域。例如,在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红色、绿色和蓝色像素各自含有透射部和反射部。透射部和反射部必须采用不同的光学设计。因此,固体化液晶层130中对应于红色、绿色和蓝色像素的部分各自也可以含有折射率各向异性彼此不同的2个以上的区域。
延迟基板10也可以省略滤色器层120。例如,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其一个基板也可以包含滤色器层和延迟层两者。或者,也可以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基板包含滤色器层、另一基板包含延迟层。后一情况下,延迟基板10没有必要包含滤色器层120。但是,延迟基板10包含滤色器层120和固体化液晶层130时,在贴合时,没有必要将滤色器层120与固体化液晶层130进行对位。
固体化液晶层130也可以介入于基材110与滤色器层120之间。
图5是简略地表示一个变形例的延迟基板的截面图。该延迟基板10除了将固体化液晶层130介入于基材110与滤色器层120之间之外,与参照图1至图4说明的延迟基板10相同。
采用该结构时,例如在含有延迟基板10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固体化液晶层130不抑制杂质从滤色器层120向液晶层中的混入。但是,采用该结构时,滤色器层120在用于形成固体化液晶层130的曝光工序和热处理工序中没有暴露。因此,采用该结构时,与采用图1和图2所示结构的情况相比,不容易发生上述曝光处理和热处理工序引起的滤色器层120的劣化。
而且,采用该结构时,能够在固体化液晶层130上形成滤色器层120。典型的是,固体化液晶层130的表面几乎平坦。因此,与在设有凹凸结构的表面上形成滤色器层120的情况相比,此时能够容易地得到具有所设计的性能的滤色器层120。
固体化液晶层130典型的是厚度均匀。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固体化液晶层130的区域130a至130c有时也彼此不同。
图6是简略地表示固体化液晶层的一例的截面图。图7是简略地表示固体化液晶层的其它例子的截面图。而且,在图6和图7中,为了简化,仅画出基材110和固体化液晶层130,省略了滤色器层120。
图6所示的固体化液晶层130的几乎整体的厚度是均匀的。与此相对,图7所示的固体化液晶层130中,区域130b比区域130a薄,区域130c比区域130b薄。认为在特定的情况下产生图7所示的结构的原因如下。
图3所示的第一曝光工序刚结束后,区域130b’与区域130a’相比,未反应化合物的含有率大,区域130c’与区域130b’相比,未反应化合物的含有率大。未反应化合物在区域130a’至区域130c’之间能够容易地移动时,未反应化合物的一部分从其含有率大的区域向其含有率小的区域移动。其结果是得到图7所示的结构。
能否得到图7所示的结构、或者在可以得到图7所示的结构时固体化液晶层130的最大厚度与最小厚度各自成为何种程度,受到液晶材料层的平均分子量、粘度和表面张力等特性、或者第一曝光工序中的曝光量以及第一热处理工序中的温度、升温速度、目标温度的维持时间和气氛气体等工序条件的影响。但是,多数情况下,固体化液晶层130的最大厚度与最小厚度之差为固体化液晶层130的平均厚度的25%以下。而且,根据上述特性或工序条件,固体化液晶层130的最大厚度与最小厚度之差有时达到固体化液晶层130的平均厚度的50%以上。
上述延迟基板10能用于各种用途。例如,延迟基板10能够用于液晶显示技术为代表的显示技术。
图8是简略地表示使用图1和图2所示的延迟基板而能够制造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8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是采用了有源矩阵驱动方式的透射型液晶显 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含滤色器基板10’、阵列基板20、液晶层30、一对偏振片40和未图示的背光。
滤色器基板10’包含上述的延迟基板10、对置电极150和取向膜160。
对置电极150形成在固体化液晶层130上。该对置电极150为跨越整个显示区域的扩展的连续膜。对置电极150例如由上述的透明导体构成。
取向膜160覆盖对置电极150。取向膜160能够通过例如在对置电极150上形成聚酰亚胺等透明树脂层、并对该透明树脂层实施摩擦等取向处理而得到。该取向膜160也可以利用光取向技术形成。
阵列基板20包含与取向膜160相对的基板210。基板210是玻璃板或树脂板等光透过性基板。
在基板210的与取向膜160相对的面上,形成像素电路(未图示)、扫描线(未图示)、信号线(未图示)和像素电极250。像素电路各自含有薄膜晶体管等开关元件,在基板210上排列成矩阵状。扫描线与像素电路的行对应地排列。各像素电路的动作由扫描线所提供的扫描信号控制。信号线与像素电路的列对应地排列。各像素电极250经由像素电路与信号线连接。各像素电极250与着色层120a至120c的任意一个相对。
像素电极250被取向膜260覆盖。取向膜260能够通过例如在像素电极250上形成聚酰亚胺等透明树脂层、并对该透明树脂层实施摩擦等取向处理而得到。该取向膜260也可以利用光取向技术形成。
滤色器基板10’和阵列基板20通过方框形状的粘接剂层(未图示)贴合。滤色器基板10’、阵列基板20与粘着剂层形成中空结构。
液晶层30由液晶化合物或液晶组合物构成。该液晶化合物或液晶组合物具有流动性,充满由滤色器基板10’、阵列基板20和粘接剂层所包围的空间。滤色器基板10’、阵列基板20、粘接剂层和液晶层30形成液晶单元。
偏振片40贴附在液晶单元的两个主面上。偏振片40例如以它们的透射轴互相垂直的方式配置。
在该液晶显示装置中,固体化液晶层130的区域130a至130c的厚度大致相等,折射率各向异性不同。因此,使130a至130c的折射率各向异性最佳化,从而对于红色、绿色和蓝色,各自能够达到理想的光学补偿。
而且,虽然制造条件不可避免地变化,但几乎不影响固体化液晶层130 的表面形状。因此,单元间隙(cell gap)不随着制造条件的不可避免的变化而变化。
如上所述,延迟基板10能够用于采用了有源矩阵驱动方式的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该延迟基板10也可以用于其它的显示装置。
例如,延迟基板10也可以用于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或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而且,在液晶显示装置中,也可以采用无源矩阵驱动方式等的有源矩阵驱动方式之外的驱动方式。或者,延迟基板10也可以用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等的液晶显示装置之外的显示装置中。
下面记载本发明的例子。
并且,在下面的例子中,为了防止上述材料的所不期望的感光,处理感光性材料的所有操作均在黄色或红色的灯下进行。
首先,说明形成滤色器层时使用的碱性显影型着色组合物的制造、该制造中使用的丙烯酸树脂溶液和颜料分散液的制备、以及颜料分散液的制备中使用的盐磨处理颜料的制造。
(丙烯酸树脂溶液1的制备)
在反应容器中加入环己酮370质量份,一边向该容器内提供氮气一边加热至80℃。将容器内的液温保持在该温度下,同时用1小时滴加下述单体和热聚合引发剂的混合物,使其发生聚合反应。
甲基丙烯酸 20.0质量份
甲基丙烯酸甲酯 10.0质量份
甲基丙烯酸正丁酯 55.0质量份
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 15.0质量份
2,2’-偶氮二异丁腈 4.0质量份
滴加结束后,进一步在80℃下继续反应3小时。然后,将在50质量份环己酮中溶解有1.0质量份偶氮二异丁腈的溶液添加到容器内的液体中,再在80℃下继续反应1小时,得到丙烯酸树脂的溶液。该丙烯酸树脂的重均分子量约为40000。
冷却至室温后,取上述树脂溶液约2g作为试样。在180℃下加热20分钟使该试样干燥,测定不挥发成分的质量。以该测定结果为基础,在上述树脂溶液中添加环己酮,以使不挥发成分的浓度达到20质量%。如上制 备丙烯酸树脂溶液1。
(丙烯酸树脂溶液2的制备)
在反应容器中加入环己酮370质量份,一边向该容器内提供氮气一边加热至80℃。将容器内的液温保持在该温度下,同时用1小时滴加下述单体和热聚合引发剂的混合物,使其发生聚合反应。
甲基丙烯酸 20.0质量份
甲基丙烯酸甲酯 10.0质量份
甲基丙烯酸正丁酯 35.0质量份
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 15.0质量份
2,2’-偶氮二异丁腈 4.0质量份
对枯烯基苯酚氧化乙烯改性丙烯酸酯 20.0质量份(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ARONIX M110”)
滴加结束后,进一步在80℃下继续反应3小时。然后,将在50质量份环己酮中溶解有1.0质量份偶氮二异丁腈的溶液添加到容器内的液体中,再在80℃下继续反应1小时,得到丙烯酸树脂的溶液。该丙烯酸树脂的重均分子量约为40000。
冷却至室温后,取上述树脂溶液约2g作为试样。在180℃下加热20分钟使该试样干燥,测定不挥发成分的质量。以该测定结果为基础,在上述树脂溶液中添加环己酮,以使不挥发成分的浓度达到20质量%。如上制备丙烯酸树脂溶液2。
(丙烯酸树脂溶液3的制备)
在反应容器中加入环己酮560质量份,一边向该容器内提供氮气一边加热至80℃。将容器内的液温保持在该温度下,同时用1小时滴加下述单体和热聚合引发剂的混合物,使其发生聚合反应。
甲基丙烯酸 34.0质量份
甲基丙烯酸甲酯 23.0质量份
甲基丙烯酸正丁酯 45.0质量份
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 70.5质量份
2,2’-偶氮二异丁腈 8.0质量份
滴加结束后,进一步在100℃下继续反应3小时。然后,将在55质量 份环己酮中溶解有1.0质量份偶氮二异丁腈的溶液添加到容器内的液体中,再在80℃下继续反应1小时,得到共聚物溶液。
接着,在得到的共聚物溶液338质量份中,在70℃下用3小时滴加下述化合物的混合物。
2-甲基丙烯酰基乙基异氰酸酯 32.0质量份
月桂酸二丁基锡 0.4质量份
环己酮 120.0质量份
冷却至室温后,取上述树脂溶液约2g作为试样。在180℃下加热20分钟使该试样干燥,测定不挥发成分的质量。以该测定结果为基础,在上述树脂溶液中添加环己酮,以使不挥发成分的浓度达到20质量%。如上制备丙烯酸树脂溶液3。得到的丙烯酸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0,双键当量为470。
(丙烯酸树脂溶液4的制备)
在反应容器中加入环己酮560质量份,一边向该容器内提供氮气一边加热至80℃。将容器内的液温保持在该温度下,同时用1小时滴加下述单体和热聚合引发剂的混合物,使其发生聚合反应。
甲基丙烯酸 34.0质量份
甲基丙烯酸甲酯 23.0质量份
甲基丙烯酸正丁酯 25.0质量份
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 70.5质量份
2,2’-偶氮二异丁腈 8.0质量份
对枯烯基苯酚氧化乙烯改性丙烯酸酯 20.0质量份(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ARONIX M110”)
滴加结束后,进一步在100℃下继续反应3小时。然后,将在55质量份环己酮中溶解有1.0质量份偶氮二异丁腈的溶液添加到容器内的液体中,再在80℃下继续反应1小时,得到共聚物溶液。
接着,在得到的共聚物溶液338质量份中,在70℃下用3小时滴加下述化合物的混合物。
2-甲基丙烯酰基乙基异氰酸酯 32.0质量份
月桂酸二丁基锡 0.4质量份
环己酮 120.0质量份
冷却至室温后,取上述树脂溶液约2g作为试样。在180℃下加热20分钟使该试样干燥,测定不挥发成分的质量。以该测定结果为基础,在上述树脂溶液中添加环己酮,以使不挥发成分的浓度达到20质量%。如上制备丙烯酸树脂溶液4。得到的丙烯酸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0,双键当量为470。
(红色盐磨处理颜料的制造)
将红色颜料(C.I.颜料红254,Ciba Specialty Chemicals株式会社制“IRGAPHOR RED B-CF”)200质量份、氯化钠1400质量份以及二甘醇360质量份投入到不锈钢制的1加仑的捏和机(井上制作所制)内,在80℃下混炼8小时。接着,将该混炼物投入到8升的温水中,加热至80℃,同时搅拌2小时,制成浆料状。反复进行该浆料的过滤和滤饼的水洗,从颜料中除去氯化钠和二甘醇。然后,在85℃下将滤饼干燥一昼夜,得到190质量份的“P.R.254处理颜料”。
(绿色盐磨处理颜料的制造)
除了使用绿色颜料(C.I.颜料绿36,东洋油墨制造株式会社制“LIONOLGREEN 6YK”)代替红色颜料之外,通过与说明红色盐磨处理颜料时相同的方法,得到“P.G.36处理颜料”。
(黄色盐磨处理颜料的制造)
除了使用黄色颜料(C.I.颜料黄138,东洋油墨制造株式会社制“LIONOLYELLOW 1030”)代替红色颜料之外,通过与说明红色盐磨处理颜料时相同的方法,得到“P.Y.138处理颜料”。
(蓝色盐磨处理颜料的制造)
除了使用蓝色颜料(C.I.颜料蓝15:6,BASF公司制“HELIOGEN BLUEL-6700F”)代替红色颜料之外,通过与说明红色盐磨处理颜料时相同的方法,得到“P.B.15:6处理颜料”。
(紫色盐磨处理颜料的制造)
除了使用紫色颜料(C.I.颜料紫23,东洋油墨制造株式会社制“LIONOGEN VIOLET R6200”)代替红色颜料之外,通过与说明红色盐磨处理颜料时相同的方法,得到“P.V.23处理颜料”。
(红色颜料分散液的制备)
搅拌下述材料而制备均匀的混合物。将该混合物使用艾格尔研磨机(Eiger mill)处理10小时,使固体成分在液体中均匀地分散。在此,作为粉碎介质,使用直径为0.5mm的氧化锆微珠。然后,过滤该分散液,得到红色颜料分散液。该过滤中,使用能将直径为1.0μm以上的粒子从液相中分离的过滤器。
P.R.254处理颜料 8.0质量份
分散助剂(Avecia公司制“SOLSPARS 20000”) 1.0质量份
丙烯酸树脂溶液1 40.0质量份
环己酮 51.0质量份
(绿色颜料分散液的制备)
搅拌下述材料而制备均匀的混合物。将该混合物使用艾格尔研磨机处理10小时,使固体成分在液体中均匀地分散。在此,作为粉碎介质,使用直径为0.5mm的氧化锆微珠。然后,过滤该分散液,得到绿色颜料分散液。该过滤中,使用能将直径为1.0μm以上的粒子从液相中分离的过滤器。
P.G.36处理颜料 8.0质量份
分散助剂(Avecia公司制“SOLSPARS 20000”) 1.0质量份
丙烯酸树脂溶液1 40.0质量份
环己酮 51.0质量份
(黄色颜料分散液的制备)
搅拌下述材料而制备均匀的混合物。将该混合物使用艾格尔研磨机处理10小时,使固体成分在液体中均匀地分散。在此,作为粉碎介质,使用直径为0.5mm的氧化锆微珠。然后,过滤该分散液,得到黄色颜料分散液。该过滤中,使用能将直径为1.0μm以上的粒子从液相中分离的过滤器。
P.Y.138处理颜料 8.0质量份
分散助剂(Avecia公司制“SOLSPARS 20000”) 1.0质量份
丙烯酸树脂溶液1 40.0质量份
环己酮 51.0质量份
(蓝色颜料分散液的制备)
搅拌下述材料而制备均匀的混合物。将该混合物使用艾格尔研磨机处 理10小时,使固体成分在液体中均匀地分散。在此,作为粉碎介质,使用直径为0.5mm的氧化锆微珠。然后,过滤该分散液,得到蓝色颜料分散液。该过滤中,使用能将直径为1.0μm以上的粒子从液相中分离的过滤器。
P.B.15:6处理颜料 8.0质量份
分散助剂(BYKCHEMIE公司制“BYK111”) 1.0质量份
丙烯酸树脂溶液2 40.0质量份
环己酮 51.0质量份
(紫色颜料分散液的制备)
搅拌下述材料而制备均匀的混合物。将该混合物使用艾格尔研磨机处理10小时,使固体成分在液体中均匀地分散。在此,作为粉碎介质,使用直径为0.5mm的氧化锆微珠。然后,过滤该分散液,得到紫色颜料分散液。该过滤中,使用能将直径为1.0μm以上的粒子从液相中分离的过滤器。
P.V.23处理颜料 8.0质量份
分散助剂(BYKCHEMIE公司制“BYK111”) 1.0质量份
丙烯酸树脂溶液2 40.0质量份
环己酮 51.0质量份
(红色着色组合物的制造)
搅拌下述材料而制备均匀的混合物。过滤该混合物,得到碱性显影型红色着色组合物。该过滤中,使用能将直径为0.6μm以上的粒子从液相中分离的过滤器。
红色颜料分散液 50.0质量份
丙烯酸树脂溶液3 10.0质量份
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 3.0质量份
(新中村化学株式会社制“NK ESTER ATMPT”)
光聚合引发剂 1.8质量份
(Ciba Specialty Chemicals株式会社制“Iracure 907”)
增感剂(保土谷化学株式会社制“EAB-F”) 0.2质量份
环己酮 10.0质量份
(绿色着色组合物的制造)
搅拌下述材料而制备均匀的混合物。过滤该混合物,得到碱性显影型 绿色着色组合物。该过滤中,使用能将直径为0.6μm以上的粒子从液相中分离的过滤器。
绿色颜料分散液 30.0质量份
黄色颜料分散液 20.0质量份
丙烯酸树脂溶液3 10.0质量份
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 3.0质量份
(新中村化学株式会社制“NK ESTER ATMPT”)
光聚合引发剂 1.8质量份
(Ciba Specialty Chemicals株式会社制“Iracure 907”)
增感剂(保土谷化学株式会社制“EAB-F”) 0.2质量份
环己酮 10.0质量份
(蓝色着色组合物的制造)
搅拌下述材料而制备均匀的混合物。过滤该混合物,得到碱性显影型蓝色着色组合物。该过滤中,使用能将直径为0.6μm以上的粒子从液相中分离的过滤器。
蓝色颜料分散液 45.0质量份
紫色颜料分散液 5.0质量份
丙烯酸树脂溶液4 10.0质量份
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 3.0质量份
(新中村化学株式会社制“NK ESTER ATMPT”)
光聚合引发剂 1.8质量份
(Ciba Specialty Chemicals株式会社制“Iracure 907”)
增感剂(保土谷化学株式会社制“EAB-F”) 0.2质量份
环己酮 10.0质量份
(例1)
将上述的红色着色组合物使用旋涂机涂敷在玻璃板上,使干燥膜厚为2.0μm。并且,在此使用的玻璃板是光学各向同性的。接着,通过使用洁净烘箱在70℃下加热20分钟而使涂膜干燥。将基板冷却至室温后,隔着光掩模对涂膜照射紫外线。作为紫外线源,使用超高压汞灯。接着,对该涂膜实施使用23℃的碳酸钠水溶液的喷雾显影。然后,用离子交换水清洗涂膜,使其风干。再使用洁净烘箱将涂膜在230℃下煅烧30分钟。如上在基板上形成红色着色层。
接着,除了使用绿色着色组合物代替红色着色组合物之外,通过与说明红色着色组合物时相同的方法,进一步在形成有红色着色层的基板上形成绿色着色层。然后,除了使用蓝色着色组合物代替红色着色组合物之外,通过与说明红色着色组合物时相同的方法,进一步在形成有红色着色层和绿色着色层的基板上形成蓝色着色层。如上得到滤色器层。
对于该滤色器层与玻璃板的层压体,测定厚度方向的延迟Rth。其结果是,对应于红色着色层的部分对波长为630nm的光的延迟Rth为27nm,对应于绿色着色层的部分对波长为550nm的光的延迟Rth为-18nm,对应于蓝色着色层的部分对波长为450nm的光的延迟Rth为2nm。
而且,某着色层的厚度方向的延迟Rth能够由该着色层透过的光的一个波长例如中心波长的面内折射率nx和ny、以及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和着色层的厚度d算出。具体而言,厚度方向的延迟Rth是从折射率nx和ny的平均值中减去折射率nz后的值与厚度d的积[(nx+ny)/2-nz]×d。
接着,搅拌下述材料而制备均匀的混合物。过滤该混合物,得到涂敷液。该过滤中,使用能将直径为0.6μm以上的粒子从液相中分离的过滤器。
垂直取向聚合性液晶 19.0质量份
(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UCL-018”)
光聚合引发剂 1.0质量份
(Ciba Specialty Chemicals株式会社制“Iracure 907”)
表面活性剂 3.0质量份
(BYKCHEMIE公司制“BYK111”2%环己酮溶液)
环己酮 77.0质量份
将该涂敷液使用旋涂机涂敷在滤色器层上,使干燥膜厚为0.7μm。接着,通过使用加热板在90℃下加热2分钟而使涂膜干燥。如上在滤色器层上形成液晶材料层。
接着,对液晶材料层中对应于红色着色层、绿色着色层和蓝色着色层的区域各自隔着光掩模照射紫外线。作为紫外线源,使用超高压汞灯。对应于红色着色层的区域的曝光量为500mJ/cm2,对应于绿色着色层的区域的曝光量为5mJ/cm2,对应于蓝色着色层的区域的曝光量为20mJ/cm2。
然后,在氮气氛中,使用加热板将液晶材料层加热至80℃。接着,在维持温度为80℃的状态下,对整个液晶材料层照射紫外线,得到固体化液晶层。如上制造延迟基板。
对于该延迟基板,测定厚度方向的延迟Rth。其结果是,对应于红色着色层的部分对波长为630nm的光的延迟Rth为-81nm,对应于绿色着色层的部分对波长为550nm的光的延迟Rth为-80nm,对应于蓝色着色层的部分对波长为450nm的光的延迟Rth为-81nm。结果总结于下表1中。
表1
而且,在表1中,“红色”表示红色着色层、固体化液晶层的对应于红色着色层的区域、或延迟基板的对应于红色着色层的部分。“绿色”表示绿色着色层、固体化液晶层的对应于绿色着色层的区域、或延迟基板的对应于绿色着色层的部分。“蓝色”表示蓝色着色层、固体化液晶层的对应于蓝色着色层的区域、或延迟基板的对应于蓝色着色层的部分。
(例2)
通过与在例1中说明的相同的方法,在玻璃板上形成滤色器层。
接着,搅拌下述材料而制备均匀的混合物。过滤该混合物,得到涂敷液。该过滤中,使用能将直径为0.6μm以上的粒子从液相中分离的过滤器。
水平取向聚合性液晶 18.3质量份
(BASF日本株式会社制“Paliocolor LC 242”)
手性试剂 1.5质量份
(BASF日本株式会社制“Paliocolor LC 756”)
光聚合引发剂 0.2质量份
(Ciba Specialty Chemicals株式会社制“Iracure 907”)
表面活性剂 3.0质量份
(BYKCHEMIE公司制“BYK111”2%环己酮溶液)
环己酮 77.0质量份
将该涂敷液使用旋涂机涂敷在滤色器层上,使干燥膜厚为3.3μm。接着,通过使用加热板在90℃下加热2分钟而使涂膜干燥。如上所述地在滤 色器层上形成液晶材料层。
接着,对液晶材料层中对应于红色着色层、绿色着色层和蓝色着色层的区域各自隔着光掩模照射紫外线。作为紫外线源,使用超高压汞灯。对应于红色着色层的区域的曝光量为50mJ/cm2,对应于绿色着色层的区域的曝光量为500mJ/cm2,对应于蓝色着色层的区域的曝光量为200mJ/cm2。
然后,使用洁净烘箱将液晶材料层在230℃下煅烧40分钟,得到固体化液晶层。如上所述地制造延迟基板。
对于该延迟基板,测定厚度方向的延迟Rth。其结果是,对应于红色着色层的部分对波长为630nm的光的延迟Rth为152nm,对应于绿色着色层的部分对波长为550nm的光的延迟Rth为150nm,对应于蓝色着色层的部分对波长为450nm的光的延迟Rth为152nm。结果总结于下表2中。
表2
(例3)
将上述的红色着色组合物使用旋涂机涂敷在玻璃板上,使干燥膜厚为1.0μm。并且,在此使用的玻璃板是光学各向同性的。接着,通过使用洁净烘箱在70℃下加热20分钟而使涂膜干燥。将基板冷却至室温后,隔着光掩模对涂膜照射紫外线。作为紫外线源,使用超高压汞灯。接着,对该涂膜实施使用23℃的碳酸钠水溶液的喷雾显影。然后,用离子交换水清洗涂膜,使其风干。再使用洁净烘箱将涂膜在230℃下煅烧30分钟。如上所述地在基板上形成红色着色层。
接着,除了使用绿色着色组合物代替红色着色组合物之外,通过与说明红色着色组合物时相同的方法,进一步在形成有红色着色层的基板上形成绿色着色层。然后,除了使用蓝色着色组合物代替红色着色组合物之外,通过与说明红色着色组合物时相同的方法,进一步在形成有红色着色层和绿色着色层的基板上形成蓝色着色层。如上所述地得到滤色器层。
对于该滤色器层与玻璃板的层叠体,测定厚度方向的延迟Rth。其结果是,对应于红色着色层的部分对波长为630nm的光的延迟Rth、对应于绿色着色层的部分对波长为550nm的光的延迟Rth、以及对应于蓝色着色层的部分对波长为450nm的光的延迟Rth均为0。
接着,将取向膜材料(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SE-1410”)使用旋涂机涂敷在滤色器层上,使干燥膜厚为0.1μm。然后,通过使用加热板在90℃下加热1分钟而使涂膜干燥。接着,使用洁净烘箱将涂膜在230℃下煅烧40分钟。再对该涂膜实施与其主面平行的一个方向上的摩擦处理,得到取向膜。
接着,搅拌下述材料而制备均匀的混合物。过滤该混合物,得到涂敷液。该过滤中,使用能将直径为0.6μm以上的粒子从液相中分离的过滤器。
水平取向聚合性液晶 39.7质量份
(BASF日本株式会社制“Paliocolor LC 242”)
光聚合引发剂 0.3质量份
(Ciba Specialty Chemicals株式会社制“Iracure 907”)
表面活性剂 6.0质量份
(BYKCHEMIE公司制“BYK111”2%环己酮溶液)
环己酮 154.0质量份
将该涂敷液使用旋涂机涂敷在取向膜上,使干燥膜厚为1.6μm。接着,通过使用加热板在90℃下加热2分钟而使涂膜干燥。如上所述地在取向膜上形成液晶材料层。
接着,对液晶材料层中对应于红色着色层、绿色着色层和蓝色着色层的区域各自隔着光掩模照射紫外线。作为紫外线源,使用超高压汞灯。对应于红色着色层的区域的曝光量为500mJ/cm2,对应于绿色着色层的区域的曝光量为200mJ/cm2,对应于蓝色着色层的区域的曝光量为5mJ/cm2。
然后,使用洁净烘箱将液晶材料层在230℃下煅烧40分钟,得到固体化液晶层。如上所述地制造延迟基板。
对于该延迟基板,测定厚度方向的延迟Rth。其结果是,对应于红色着色层的部分对波长为630nm的光的延迟Rth为161nm,对应于绿色着色层的部分对波长为550nm的光的延迟Rth为136nm,对应于蓝色着色层的部分对波长为450nm的光的延迟Rth为112nm。结果总结于下表3中。
表3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进一步的改进和变形是容易的。因此,本发明具有更广的范围,不限于在此记载的特定的说明和代表性的方式。因此,在不脱离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物所规定的本发明的概括性概念的本意或范围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Claims (8)
1.一种延迟基板的制造方法,包含在基板上形成固体化液晶层的步骤,其中,所述固体化液晶层的形成包含如下步骤:
在所述基板上形成含有光聚合性或光交联性的热致液晶化合物、且所述热致液晶化合物的介晶形成了取向结构的液晶材料层;
使所述液晶材料层的至少2个区域在不同的曝光量下曝光,从而在所述液晶材料层中形成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含有所述热致液晶化合物的聚合或交联产物;所述第二区域含有所述聚合或交联产物和作为未反应化合物的所述热致液晶化合物,且所述聚合或交联产物的含有率低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三区域含有所述未反应化合物,且所述聚合或交联产物的含有率低于所述第二区域;
然后,将所述液晶材料层加热到与所述热致液晶化合物从液晶相向各向同性相变化的相变温度相等的温度以上,从而至少在所述第二和第三区域中使所述介晶的取向程度下降;
在使所述取向程度降低了的状态下使所述未反应化合物聚合和/或交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使所述液晶材料层形成为具有均匀的厚度的连续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光照射使所述未反应化合物聚合和/或交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未反应化合物的聚合和/或交联以总曝光量在第一至第三区域间相等的方式进行,所述总曝光量是用于形成所述第一至第三区域的曝光量与用于使所述未反应化合物聚合和/或交联的曝光量之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通过使整个所述液晶材料层曝光,从而使所述未反应化合物聚合和/或交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热致液晶化合物是通过加热到高于所述相变温度的聚合和/或交联温度来进行聚合和/或交联的材料,通过将所述液晶材料层加热到低于所述聚合和/或交联温度的温度来使所述介晶的取向程度降低,通过将所述液晶材料层加热到所述聚合和/或交联温度以上的温度来使所述未反应化合物聚合和/或交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在形成所述固体化液晶层之前、在所述基板上形成滤色器层的步骤,所述固体化液晶层形成在所述滤色器层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在所述固体化液晶层上形成滤色器层的步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36148/2007 | 2007-02-16 | ||
JP2007036148 | 2007-02-16 | ||
JP242179/2007 | 2007-09-19 | ||
JP2007242179A JP4201054B2 (ja) | 2007-02-16 | 2007-09-19 | 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PCT/JP2008/052437 WO2008099879A1 (ja) | 2007-02-16 | 2008-02-14 | リターデイション基板、そ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42337A CN101542337A (zh) | 2009-09-23 |
CN101542337B true CN101542337B (zh) | 2011-06-01 |
Family
ID=39690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00049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2337B (zh) | 2007-02-16 | 2008-02-14 | 延迟基板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4) | US20090128743A1 (zh) |
EP (1) | EP2120072A4 (zh) |
JP (1) | JP4201054B2 (zh) |
KR (4) | KR100957660B1 (zh) |
CN (1) | CN101542337B (zh) |
TW (1) | TWI422929B (zh) |
WO (1) | WO200809987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251997B2 (de) | 2000-02-03 | 2011-06-08 | Carl Zeiss Vision GmbH | Polierkopf für eine poliermaschine |
JP2009258702A (ja) * | 2008-03-28 | 2009-11-05 | Toppan Printing Co Ltd | 円偏光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有機el表示装置 |
JP4591622B2 (ja) | 2008-03-31 | 2010-12-01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位相差基板、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位相差基板の製造方法 |
JP5315852B2 (ja) * | 2008-08-15 | 2013-10-16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リターデイション基板の製造方法 |
JP5217768B2 (ja) * | 2008-08-15 | 2013-06-19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リターデイション基板の製造方法 |
JP5453753B2 (ja) * | 2008-09-26 | 2014-03-26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 |
JP5543097B2 (ja) * | 2008-11-07 | 2014-07-09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偽造防止箔 |
JP2010181473A (ja) * | 2009-02-03 | 2010-08-19 | Toppan Printing Co Ltd | 位相型回折素子、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撮像装置 |
JP5608983B2 (ja) * | 2009-02-06 | 2014-10-22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半透過半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用カラーフィルタ |
WO2010095568A1 (ja) | 2009-02-20 | 2010-08-26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位相型回折素子、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撮像装置 |
JP2010211063A (ja) * | 2009-03-11 | 2010-09-24 | Fujifilm Corp | 複屈折パターン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10250223A (ja) * | 2009-04-20 | 2010-11-04 | Seiko Epson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5451235B2 (ja) | 2009-07-31 | 2014-03-26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複屈折パターンを有する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複屈折パターン作製材料 |
KR101608255B1 (ko) * | 2009-08-07 | 2016-04-04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장치의 제조방법 |
JP5604831B2 (ja) * | 2009-09-10 | 2014-10-15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セキュリティー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JP5611575B2 (ja) | 2009-11-30 | 2014-10-22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Va型液晶表示装置 |
JP5529672B2 (ja) | 2009-11-30 | 2014-06-25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JP5297360B2 (ja) * | 2009-11-30 | 2013-09-25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Va型液晶表示装置 |
TWI399585B (zh) * | 2010-08-10 | 2013-06-21 | Au Optronics Corp | 液晶顯示面板及彩色濾光基板 |
KR101253206B1 (ko) | 2010-08-20 | 2013-04-16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복합 기능성 입체영상표시장치용 광학 필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입체영상표시장치 |
TWI485436B (zh) * | 2013-02-04 | 2015-05-21 | Au Optronics Corp | 顯示裝置及其相位延遲膜製作方法 |
CN107209301B (zh) * | 2015-02-05 | 2019-10-11 | 夏普株式会社 | 固态反射显示器 |
KR102304889B1 (ko) * | 2015-02-11 | 2021-09-2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WO2017169696A1 (ja) * | 2016-03-28 | 2017-10-05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反射層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反射層 |
KR102227340B1 (ko) * | 2017-05-08 | 2021-03-11 |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액정 표시 장치 |
WO2019039368A1 (ja) * | 2017-08-23 | 2019-02-2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
JP6837415B2 (ja) * | 2017-11-21 | 2021-03-03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ム、光学フィルム積層体、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 |
EP3757629B1 (en) * | 2018-02-19 | 2024-03-06 | NGK Insulators, Ltd. | Optical component and illuminating device |
TWI660221B (zh) * | 2018-04-11 | 2019-05-21 |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曲面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JP7175994B2 (ja) * | 2018-09-28 | 2022-11-21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反射シート |
US12206061B2 (en) * | 2019-07-30 | 2025-01-21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display with internal light reflection suppression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191832A (ja) * | 2002-12-13 | 2004-07-08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位相差素子、それを備えた表示素子及び位相差素子の製造方法 |
JP2004205801A (ja) * | 2002-12-25 | 2004-07-22 | Seiko Epson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位相差層の製造方法 |
JP2005187618A (ja) * | 2003-12-25 | 2005-07-14 | Asahi Glass Co Ltd | 液晶組成物、該液晶組成物を用いた高分子液晶の製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2132031A (en) | 1976-04-30 | 1977-11-05 | Toyo Ink Mfg Co Ltd | Phthalocyanine pigment composition |
JPS5940172B2 (ja) | 1977-10-28 | 1984-09-28 | 東洋インキ製造株式会社 | フタロシアニン顔料組成物 |
JPS5661461A (en) | 1979-10-26 | 1981-05-26 | Toyo Ink Mfg Co Ltd | Pigment composition |
JPS6088185A (ja) | 1983-10-18 | 1985-05-17 | 東洋インキ製造株式会社 | 顔料分散剤 |
US4835235A (en) * | 1986-01-24 | 1989-05-30 | Hoechst Celanese Corporation | Polyvinyl polymers exhibiting nonlinear optical response |
JPH0733485B2 (ja) | 1987-06-05 | 1995-04-12 | 東洋インキ製造株式会社 | 顔料分散剤 |
US5067797A (en) * | 1988-03-25 | 1991-11-26 | Hitachi,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JPH03191327A (ja) | 1989-12-20 | 1991-08-21 | Nitto Denko Corp | 位相差板及び液晶セル |
US5499126A (en) | 1993-12-02 | 1996-03-12 | Ois Optical Imaging Systems, Inc.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patterned retardation films |
TW289769B (zh) * | 1994-04-22 | 1996-11-01 | Sumitomo Chemical Co | |
JP3934692B2 (ja) * | 1994-04-22 | 2007-06-20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位相差フィルム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2757777B2 (ja) * | 1994-05-26 | 1998-05-25 | 住友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 メモリの不正アクセス検出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
JPH08292432A (ja) | 1995-04-20 | 1996-11-05 | Nippon Oil Co Ltd |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JPH08302351A (ja) | 1995-04-27 | 1996-11-19 |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 液晶組成物 |
JP3112393B2 (ja) * | 1995-05-25 | 2000-11-27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カラー表示装置 |
JP3687862B6 (ja) * | 1995-06-02 | 2023-11-08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位相差板及び楕円偏光板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
JPH1039336A (ja) * | 1996-07-26 | 1998-02-13 | Toshiba Corp |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 |
US6084647A (en) * | 1996-11-22 | 2000-07-04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US5892464A (en) * | 1997-03-19 | 1999-04-06 | Ericsson Inc. | Message encoding technique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
GB2325056A (en) * | 1997-05-09 | 1998-11-11 | Sharp Kk | Polarisation independent optical phase modulator |
US6128056A (en) * | 1997-06-04 | 2000-10-0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lement in which the polymer liquid crystal composite layer is divided into an active area and a non-active area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KR100502318B1 (ko) * | 1998-11-23 | 2005-10-26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위상차 보상필름과 그를 이용한 슈퍼 트위스티드 네마틱 액정표시소자 |
US5982464A (en) * | 1998-12-16 | 1999-11-09 | Technoloogy Resourc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 Multi-twist col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JP2000267076A (ja) * | 1999-03-19 | 2000-09-29 | Seiko Epson Corp | 液晶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EP1045272A3 (en) * | 1999-04-12 | 2004-02-2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Reflective col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JP3296333B2 (ja) * | 1999-06-15 | 2002-06-24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方法、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4199412B2 (ja) | 1999-09-27 | 2008-12-17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光学補償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1296425A (ja) | 2000-04-14 | 2001-10-26 | Fuji Xerox Co Ltd | 位相差板およびその作製方法 |
CN1211695C (zh) * | 2000-06-06 | 2005-07-20 |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
JP2002122866A (ja) * | 2000-10-19 | 2002-04-2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カラー液晶表示パネル、反射型カラー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半透過型カラー液晶表示パネル |
KR100485530B1 (ko) * | 2001-12-19 | 2005-04-27 |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JP4075938B2 (ja) | 2002-02-26 | 2008-04-1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4135767B2 (ja) | 2002-02-26 | 2008-08-2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JP3788421B2 (ja) | 2002-04-02 | 2006-06-2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電子機器 |
JP2004090024A (ja) | 2002-08-30 | 2004-03-25 | Isuzu Motors Ltd | 多種部品製造用部品及び多種部品製造方法 |
JP4236898B2 (ja) | 2002-10-10 | 2009-03-11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偏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4269702B2 (ja) | 2003-01-24 | 2009-05-2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そ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
CN1761893A (zh) * | 2003-03-21 | 2006-04-19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双折射光学元件、具有双折射光学元件的lcd装置和双折射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 |
JP4443867B2 (ja) * | 2003-07-02 | 2010-03-31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位相差制御層を有する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ディスプレイ |
JP2005141086A (ja) | 2003-11-07 | 2005-06-02 | Sony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4402429B2 (ja) | 2003-11-11 | 2010-01-20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光学素子 |
JP2005215029A (ja) | 2004-01-27 | 2005-08-11 | Jsr Corp | 光学フィルム |
JP2006039327A (ja) | 2004-07-29 | 2006-02-09 | Citizen Watch Co Ltd | 半透過反射型カラー液晶表示装置 |
JP4736377B2 (ja) * | 2004-08-25 | 2011-07-27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位相差制御層を有する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4641162B2 (ja) | 2004-09-08 | 2011-03-02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位相差層付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 |
KR101100394B1 (ko) | 2004-09-15 | 2011-12-3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
JP4553769B2 (ja) * | 2005-03-29 | 2010-09-29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
JP4802634B2 (ja) | 2005-09-28 | 2011-10-2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JP4707521B2 (ja) | 2005-09-30 | 2011-06-22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これを有する半透過半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
JP4627484B2 (ja) | 2005-10-28 | 2011-02-09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7193090A (ja) | 2006-01-19 | 2007-08-02 | Fujifilm Corp | 液晶セル用基板の製造方法、液晶セル用基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4886474B2 (ja) | 2006-11-06 | 2012-02-29 |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 液晶表示装置 |
JP4270273B2 (ja) | 2006-12-21 | 2009-05-2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7148434A (ja) | 2007-02-21 | 2007-06-14 | Seiko Epson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 |
JP4367498B2 (ja) | 2007-02-21 | 2009-11-1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JP4591622B2 (ja) * | 2008-03-31 | 2010-12-01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位相差基板、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位相差基板の製造方法 |
-
2007
- 2007-09-19 JP JP2007242179A patent/JP420105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
- 2008-02-14 KR KR1020097005538A patent/KR100957660B1/ko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2-14 KR KR1020097013438A patent/KR100996551B1/ko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2-14 EP EP08711279A patent/EP2120072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8-02-14 CN CN2008800004999A patent/CN10154233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2-14 WO PCT/JP2008/052437 patent/WO200809987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02-14 KR KR1020107001970A patent/KR101010484B1/ko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2-14 KR KR1020097002071A patent/KR100952004B1/ko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2-15 TW TW097105260A patent/TWI422929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9
- 2009-01-09 US US12/318,869 patent/US2009012874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9-07-21 US US12/506,548 patent/US2009027904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9-11-16 US US12/619,492 patent/US2010006084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0
- 2010-11-12 US US12/945,405 patent/US810124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191832A (ja) * | 2002-12-13 | 2004-07-08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位相差素子、それを備えた表示素子及び位相差素子の製造方法 |
JP2004205801A (ja) * | 2002-12-25 | 2004-07-22 | Seiko Epson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位相差層の製造方法 |
JP2005187618A (ja) * | 2003-12-25 | 2005-07-14 | Asahi Glass Co Ltd | 液晶組成物、該液晶組成物を用いた高分子液晶の製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90128743A1 (en) | 2009-05-21 |
US8101249B2 (en) | 2012-01-24 |
WO2008099879A1 (ja) | 2008-08-21 |
KR20100027239A (ko) | 2010-03-10 |
KR20090033497A (ko) | 2009-04-03 |
KR101010484B1 (ko) | 2011-01-21 |
KR100996551B1 (ko) | 2010-11-24 |
KR100957660B1 (ko) | 2010-05-12 |
US20100060845A1 (en) | 2010-03-11 |
KR100952004B1 (ko) | 2010-04-08 |
JP2008225437A (ja) | 2008-09-25 |
US20090279042A1 (en) | 2009-11-12 |
EP2120072A4 (en) | 2013-03-06 |
KR20090037442A (ko) | 2009-04-15 |
CN101542337A (zh) | 2009-09-23 |
US20110059263A1 (en) | 2011-03-10 |
TW200844607A (en) | 2008-11-16 |
TWI422929B (zh) | 2014-01-11 |
KR20090086268A (ko) | 2009-08-11 |
JP4201054B2 (ja) | 2008-12-24 |
EP2120072A1 (en) | 2009-11-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42337B (zh) | 延迟基板的制造方法 | |
CN101910889B (zh) | 相位差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2124381B (zh) | 延迟基板、其制造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 | |
TWI448744B (zh) | 彩色濾光片、彩色濾光片用著色組成物及液晶顯示裝置 | |
JP2008152140A (ja) | 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
TWI431336B (zh) | 彩色濾光片基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 |
JP4848262B2 (ja) | 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評価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
JP4360449B1 (ja) | 位相差基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
TWI475289B (zh) | 彩色濾光片及液晶顯示裝置 | |
JP2011064757A (ja) | 位相差基板及び位相差基板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の製造方法 | |
JP4961981B2 (ja) | カラーフィルタ、カラーフィルタを備える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の測定装置 | |
JP4380762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5174212B2 (ja) | 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
JP2011013274A (ja) | 液晶表示装置用カラ−フィルタ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用赤色着色組成物 | |
JP2009180783A (ja)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カラーフィルタ | |
JP2011118033A (ja) | 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
JP2009109620A (ja) | 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01 Termination date: 2016021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