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19115U - 一种非接触在线自动检测的通过式轮对专用轨道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非接触在线自动检测的通过式轮对专用轨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619115U CN219619115U CN202320619821.8U CN202320619821U CN219619115U CN 219619115 U CN219619115 U CN 219619115U CN 202320619821 U CN202320619821 U CN 202320619821U CN 219619115 U CN219619115 U CN 21961911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il
- working
- guard
- contact
- bea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41001669679 Eleotris Speci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801 mil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414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691 measur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1624 hip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0606504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Tyrosine-protein kinase-like otk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66 destr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0396 iron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achines For Laying And Maintaining Railwa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在线自动检测的通过式轮对专用轨道,包括接近轨、离车轨、工作承重轨、护轨、护轨垫板、轨撑护轨垫板、间隔铁、支撑杆、扣压组件、检测装置和岔枕;岔枕设有分别相互间隔设置在工作场地地面上的两组;接近轨、离车轨和工作承重轨相互连接形成钢轨结构,并通过扣压组件与岔枕相互连接;在轨撑铁垫板的承轨槽上放置钢轨结构;护轨设有分别设置于接近轨和离车轨远离工作承重轨的一侧的两件;支撑杆设有分别设置于护轨与接近轨之间或护轨与离车轨之间的多件;检测装置设置于工作承重轨的护轨工作边与工作承重轨的工作边之间的预留空间内,用于对该非接触在线自动检测的通过式轮对专用轨道进行非接触式检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非接触在线自动检测的通过式轮对专用轨道,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列车轮对轮轨接触踏面伤损检测区域进行非接触在线自动检测的通式式非接触在线自动检测的通过式轮对专用轨道。
背景技术
列车轮对压装在钢轨上传递列车的重力及列车与钢轨间的驱动力和制动力等。轮轨接触区域的车轮踏面是判断轮对能否继续正常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快速且准确的检测轮轨接触区域车轮踏面对保障列车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列车轮对是车辆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如何监控轮轨接触区域车轮踏面日常运行状态是重点关注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主要是采用接触测量法、加速度检测法或光学测量法实现车轮踏面缺陷检测,工作量大,准确性和效率低,最关键的是无法检测轮对与钢轨接触部分(工作区域,伤损出现概率最大的区域)。
激光测量法和图像测量法可实现轮对尺寸动态检测,但是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近似处理,会对最终测量结果造成偏差,影响测量精度。
针对上述问题,需提供一种具有非接触式、列车无损通过(不拆卸轮对)、动态检测、专门检测轮轨接触区域的车轮踏面伤损情况、直接检测(非间接或近似模拟)等功能的列车轮对检测专用轨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接触在线自动检测的通过式轮对专用轨道,以解决现有轮对检测装置无法直接快速检测轮轨接触区域车轮踏面伤损情况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在线自动检测的通过式轮对专用轨道,包括接近轨、离车轨、工作承重轨、护轨、护轨垫板、轨撑护轨垫板、间隔铁、支撑杆、扣压组件、检测装置和岔枕;
所述岔枕设有分别相互间隔设置的两组,两组岔枕分别固定在工作场地地面上;
所述接近轨、离车轨和工作承重轨相互连接形成钢轨结构,所述钢轨结构通过扣压组件与岔枕相互连接;
所述轨撑护轨垫板设有分别设置于两组岔枕上的两组,每组轨撑护轨垫板均设有相互间隔设置的多件,且在轨撑护轨垫板的承轨槽上放置钢轨结构;
所述护轨设有分别设置于接近轨和离车轨远离工作承重轨的一侧的两件,且两件护轨均通过护轨垫板与岔枕相连;
所述支撑杆设有分别设置于护轨与接近轨之间或护轨与离车轨之间的多件;
所述检测装置设置于工作承重轨的护轨工作边与工作承重轨的工作边之间的预留空间内,且检测装置用于对该非接触在线自动检测的通过式轮对专用轨道进行非接触式检测。
可选的,所述检测装置设置为超声波检测结构。
可选的,在接近轨与工作承重轨的轨腰之间以及在离车轨与工作承重轨的轨腰之间设置间隔铁。
可选的,所述接近轨用于与工作承重轨相接触区域的轨头部分和轨肢部分设有第一铣削段,接近轨上的第一铣削段用于与工作承重轨紧密接触连接;所述离车轨用于与工作承重轨相接触区域的轨头部分和轨肢部分设有第二铣削段,离车轨上的第二铣削段用于与工作承重轨紧密接触连接。
可选的,在工作承重轨的两端头处设有高度降低段,高度降低段的长度L设置为1000mm,高度降低段的降低高度h设置为11mm。
可选的,所述扣压组件设置为弹性扣压结构。
可选的,在工作承重轨的工作边侧轨顶设1:15的轨顶坡。
可选的,所述护轨采用50kg/m钢轨制备而成。
可选的,所述接近轨和离车轨均采用60kg/m钢轨制备而成,且接近轨和离车轨的结构尺寸设置一致。
可选的,所述工作承重轨采用60kg/m钢轨制备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非接触在线自动检测的通过式轮对专用轨道,通过设置检测装置以能专门检测轮轨接触区域的车轮踏面伤损情况。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施例中一种非接触在线自动检测的通过式轮对专用轨道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工作承重轨、护轨、轮对和检测装置的第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工作承重轨、护轨、轮对和检测装置的第二种连接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接近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工作承重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两端头高度降低段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图1中接近轨、工作承重轨和间隔铁相互连接后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接近轨、护轨与扣压组件第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接近轨、护轨与扣压组件第二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接近轨、护轨与扣压组件第三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接近轨/离车轨与支撑杆之间相互连接的示意图。
其中:
1、接近轨,2、离车轨,3、工作承重轨,4、护轨,5、护轨垫板,6、轨撑护轨垫板,7、间隔铁,8、支撑杆,9、扣压组件,10、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等能够更加明确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附图均采用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确比例,仅用以方便、清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及的若干,并非限于附图实例中具体数量;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及的‘前’‘中’‘后’‘左’‘右’‘上’‘下’‘顶部’‘底部’‘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基于本实用新型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而不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零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亦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非接触在线自动检测的通过式轮对专用轨道,包括接近轨1、离车轨2、工作承重轨3、护轨4、护轨垫板5、轨撑护轨垫板6、间隔铁7、支撑杆8、扣压组件9、检测装置10和岔枕。
岔枕设有分别相互间隔设置的两组,两组岔枕分别固定在工作场地地面(工作场地地面即为轨道安装位置)上;
轨撑护轨垫板6设有分别设置于两组岔枕上的两组,每组轨撑护轨垫板6均设有相互间隔设置的多件,且在轨撑护轨垫板6的承轨槽上放置钢轨结构(钢轨结构包括接近轨1、离车轨2和工作承重轨3),所述钢轨结构的轨肢分别通过扣压组件9与岔枕相互连接,且钢轨结构的轨头工作边侧面设置为竖直边(全长加工),与接近轨或离车轨工作边竖直侧面配合使用(贴尖式);且在接近轨1与工作承重轨3的轨腰之间以及在离车轨2与工作承重轨3的轨腰之间设置间隔铁7,通过高强度螺栓连接(设置钢轨垫圈防止螺栓转动),防止接近轨1与工作承重轨3之间以及离车轨2与工作承重轨3之间产生窜动;
护轨4设有分别设置于接近轨1和离车轨2远离工作承重轨3的一侧的两件,且两件护轨4均通过护轨垫板5与岔枕相连;
支撑杆8设有分别设置于护轨4与接近轨1之间或护轨4与离车轨2之间的多件;
检测装置10设置于工作承重轨3的护轨工作边与工作承重轨3的工作边之间的预留空间内,且检测装置10优选设置为超声波检测结构,用于对该非接触在线自动检测的通过式轮对专用轨道进行非接触式检测,从而使其能在不拆卸轮对的前提下非接触、动态检测列车轮对。
可选的,所述接近轨1和离车轨2均采用60kg/m钢轨制备而成,且接近轨1和离车轨2的结构尺寸设置一致,以可实现相互替换使用,从而有效降低使用方库存成本。
可选的,所述接近轨1用于与工作承重轨3相接触区域的轨头部分和轨肢部分设有第一铣削段,接近轨1上的第一铣削段用于与工作承重轨3紧密接触连接;而接近轨1的非工作边侧面优先设置为竖直结构,从而不需要全长加工,有效减少加工量。
同样的,所述离车轨2用于与工作承重轨3相接触区域的轨头部分和轨肢部分设有第二铣削段,离车轨2上的第二铣削段用于与工作承重轨3紧密接触连接;而离车轨2的非工作边侧面优先设置为竖直结构,从而不需要全长加工,有效减少加工量。
可选的,所述护轨4采用50kg/m钢轨制备而成,其具体结构参考现有技术中的护轨结构。
可选的,所述工作承重轨3采用60kg/m钢轨制备而成,在工作承重轨3的两端头处设有高度降低段,高度降低段的长度L优选设置为1000mm,高度降低段的降低高度h优选设置为11mm。
可选的,所述扣压组件9优选设置为弹性扣压结构,其具体结构参考现有技术中的弹性扣压结构。
可选的,在工作承重轨3的工作边侧轨顶设有1:X的轨顶坡(具体的,在工作承重轨3的工作边侧轨顶优选设置为1:15的轨顶坡),承受LMA轮对1:15的滚动。
可选的,应用检测装置对上述所述的非接触在线自动检测的通过式轮对专用轨道进行非接触在线自动检测的具体过程如下:
1、为了检测轮对工作区域(与钢轨轨头接触部分)是否有损伤,需要把轮对被检测部分暴露在用于进行探伤检测的检测装置上方(也即是轮对工作区域下侧钢轨轨头不存在);
2、为了保证轮对继续平顺滚动(轮对做“转移滚动”,运行状态可以认为是“平顺”的),需要在轮对转移滚动区域下侧设置工作承重轨作为新轨道;
3、工作承重轨顶面工作侧采用1:15轨顶坡,配合LMA轮对踏面1:15部位“转移滚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非接触在线自动检测的通过式轮对专用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接近轨(1)、离车轨(2)、工作承重轨(3)、护轨(4)、护轨垫板(5)、轨撑护轨垫板(6)、间隔铁(7)、支撑杆(8)、扣压组件(9)、检测装置(10)和岔枕;
所述岔枕设有分别相互间隔设置的两组,两组岔枕分别固定在工作场地地面上;
所述接近轨(1)、离车轨(2)和工作承重轨(3)相互连接形成钢轨结构,所述钢轨结构通过扣压组件(9)与岔枕相互连接;
所述轨撑护轨垫板(6)设有分别设置于两组岔枕上的两组,每组轨撑护轨垫板(6)均设有相互间隔设置的多件,且在轨撑护轨垫板(6)的承轨槽上放置钢轨结构;
所述护轨(4)设有分别设置于接近轨(1)和离车轨(2)远离工作承重轨(3)的一侧的两件,且两件护轨(4)均通过护轨垫板(5)与岔枕相连;
所述支撑杆(8)设有分别设置于护轨(4)与接近轨(1)之间或护轨(4)与离车轨(2)之间的多件;
所述检测装置(10)设置于工作承重轨(3)的护轨工作边与工作承重轨(3)的工作边之间的预留空间内,且检测装置(10)用于对该非接触在线自动检测的通过式轮对专用轨道进行非接触式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在线自动检测的通过式轮对专用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10)设置为超声波检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在线自动检测的通过式轮对专用轨道,其特征在于,在接近轨(1)与工作承重轨(3)的轨腰之间以及在离车轨(2)与工作承重轨(3)的轨腰之间设置间隔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接触在线自动检测的通过式轮对专用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近轨(1)用于与工作承重轨(3)相接触区域的轨头部分和轨肢部分设有第一铣削段,接近轨(1)上的第一铣削段用于与工作承重轨(3)紧密接触连接;
所述离车轨(2)用于与工作承重轨(3)相接触区域的轨头部分和轨肢部分设有第二铣削段,离车轨(2)上的第二铣削段用于与工作承重轨(3)紧密接触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在线自动检测的通过式轮对专用轨道,其特征在于,在工作承重轨(3)的两端头处设有高度降低段,高度降低段的长度L设置为1000mm,高度降低段的降低高度h设置为11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在线自动检测的通过式轮对专用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压组件(9)设置为弹性扣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在线自动检测的通过式轮对专用轨道,其特征在于,在工作承重轨(3)的工作边侧轨顶设1:15的轨顶坡。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非接触在线自动检测的通过式轮对专用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轨(4)采用50kg/m钢轨制备而成;
所述接近轨(1)和离车轨(2)均采用60kg/m钢轨制备而成,且接近轨(1)和离车轨(2)的结构尺寸设置一致;
所述工作承重轨(3)采用60kg/m钢轨制备而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619821.8U CN219619115U (zh) | 2023-03-27 | 2023-03-27 | 一种非接触在线自动检测的通过式轮对专用轨道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619821.8U CN219619115U (zh) | 2023-03-27 | 2023-03-27 | 一种非接触在线自动检测的通过式轮对专用轨道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619115U true CN219619115U (zh) | 2023-09-01 |
Family
ID=87768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619821.8U Active CN219619115U (zh) | 2023-03-27 | 2023-03-27 | 一种非接触在线自动检测的通过式轮对专用轨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619115U (zh) |
-
2023
- 2023-03-27 CN CN202320619821.8U patent/CN21961911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353370B (zh) | 一种非接触式钢轨波磨与轮廓检测装置 | |
CN201890720U (zh) | 一种吊车梁轨道固定装置 | |
CN203126887U (zh) | 一种钢轨检测小车弹性定位夹紧机构 | |
CN112763242B (zh) | 一种轨道状态车载检测系统可靠性评估试验台 | |
CN219619115U (zh) | 一种非接触在线自动检测的通过式轮对专用轨道 | |
CN113390324A (zh) | 一种轨道交通检测装置 | |
CN113125175A (zh) | 一种轮轨滚动滑动接触加载试验装置 | |
CN111189847A (zh) | 一种暂存装置及在线检测系统 | |
CN207998762U (zh) | 一种地铁运营线百米长轨更换施工装置 | |
CN221541571U (zh) | 一种列车车轮在线探伤检测专用轨道装置 | |
CN217052886U (zh) | 一种有砟高速铁路轨枕空吊病害的早期检测装置 | |
CN221623726U (zh) | 一种轨道交通用检修车 | |
CN202229930U (zh) | 一种转向架实线脱轨实验台 | |
CN212497731U (zh) | 一种基于六轴机器人的轮对探伤设备 | |
CN112179549B (zh) | 一种轮轨接触荷载在道岔尖轨与基本轨上的分配检测方法 | |
CN115406353B (zh) | 一种铁路轨道结构刚度异常分层检测的移动巡检装置 | |
CN201148746Y (zh) | 一种槽车装车平台过桥装置 | |
CN217585616U (zh) | 一种铁路轨道工务简易测量装置 | |
CN213740375U (zh) | 一种铁路工程用轨道调距设备 | |
CN206052479U (zh) | 一种轨道检测装置 | |
CN108423605B (zh) | 一种crh动车组液压顶复机具 | |
CN221457612U (zh) | 改进型平行四连杆调节钢轨中心检测分体小车 | |
CN2196638Y (zh) | 钢轨运输转向架 | |
CN211141315U (zh) | 有轨运输机车驱动桥拆装检修工装 | |
CN219969678U (zh) | 一种机车下部限界检测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