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29930U - 一种转向架实线脱轨实验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向架实线脱轨实验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229930U CN202229930U CN2011203716477U CN201120371647U CN202229930U CN 202229930 U CN202229930 U CN 202229930U CN 2011203716477 U CN2011203716477 U CN 2011203716477U CN 201120371647 U CN201120371647 U CN 201120371647U CN 202229930 U CN202229930 U CN 2022299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gie
- derailment
- experiment
- derailing
- solid l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向架实线脱轨实验台,属于机车车辆安全技术领域,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跳轨脱轨等快速脱轨试验的根本缺陷。该转向架实线脱轨实验台,包括试验用铁路轨道和置于该试验用铁路轨道上的转向架,还包括位于该试验用铁路轨道一侧并与该转向架连接的横向加力装置。本实用新型装置简单、结构可靠、使用方便;并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转向架脱轨实验装置无法考虑轨道弯度、运行速度、特别是脱轨速度控制等对脱轨影响的问题,使脱轨实验过程更加符合实际,考虑的因素更加全面,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为其应用于真实环境中防止列车脱轨提供一种有效的试验手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车车辆安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转向架实线脱轨实验台。
背景技术
由于列车脱轨事故重大,会引起车毁人亡的严重后果。为此有关列车脱轨的相关研究一直受到铁路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成为铁路、科研人员主攻的方向和研究的热点。据统计,近年来,我国货运列车脱轨呈上升趋势,脱轨事故在铁路重大事故中的比例高达70%左右,足见对脱轨深入研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对此,脱轨研究己纳入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的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可见,开展脱轨研究,杜绝或减少脱轨事故,其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十分重大,其技术市场空间难以估量。但是,脱轨机理的理论研究已是百年难题,造成脱轨的各种具体原因的理论分析,目前还没有得到系统的认识和掌握。现阶段,脱轨试验仍然还是以研究为主要手段。
目前,脱轨试验技术主要有单个轮对脱轨试验、整节车的脱轨试验和转向架脱轨试验三种。
(1)单轮对脱轨试验:主要考虑转向架中的一个轮对为试验对象,试验台采用单轮对脱轨试验台。将单个轮对放在框架中,通过横向和纵向拉杆将轮对固定,再将框架和轮对一起放在滚动振动试验台的单个试验单元上进行试验。通过对框架横向加力实现轮对的脱轨。本试验通常都在滚动振动试验台上进行,不能充分考虑轨道不平顺、轨道弯度等线路条件的因素对脱轨的影响,单轮对脱轨试验台是轮与轮接触,不能真实反映轮轨的接触状态和作用特性,试验环境与列车的实际脱轨环境相差大,缺乏真实性。
(2)整节车的脱轨试验:以一节车为试验对象,一般在环形线或事故多发地段进行试验,相对于单轮对脱轨试验而言,试验的成本高,危险大,试验的可重复性小,而且都只能进行低速脱轨试验。
(3)转向架脱轨试验:由于转向架脱轨实验能够充分反映轮轨的实际作用特性,试验各种因素如运行速度、轨道不平顺、轨道弯度等对脱轨的影响,同时保证试验的可重复性,减少试验风险,缩短时间周期,减少试验费用,因此,转向架的脱轨试验成为了脱轨试验的主要发展方向。然而,现有的转向架脱轨试验台针对的都是直线轨道,无法考虑轨道弯度对脱轨的影响,且现有的试验台一般采用丝杆进行横向加载,其加载速度慢,加载力较小,无法实现跳轨脱轨等快速脱轨试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架实线脱轨实验台,克服现有技术中转向架脱轨实验装置无法实现跳轨脱轨等快速脱轨试验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转向架实线脱轨实验台,包括试验用铁路轨道和置于该试验用铁路轨道上的转向架,此外还包括位于该试验用铁路轨道一侧并与该转向架连接的横向加力装置。
所述试验用铁路轨道为弯曲轨道,所述横向加力装置设置于该试验用铁路轨道的内侧。通过将横向加力装置安装于铁路轨道弯道处的内侧能更好的反映试验各种因素如运行速度、轨道不平顺、轨道弯度等对脱轨的影响,使得试验的可靠性更高。
具体地说,所述转向架包括前轮对和后轮对,连接前轮对和后轮对的构架、安装于该构架上并与前轮对通过齿轮传动连接的伺服电机、安装于所述试验用铁路轨道内侧前轮对上的轴箱,以及安装于所述轴箱上并与横向加力装置连接的导轮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导轮机构由顺次连接的导轮、第一支杆、测力传感器和第二支杆组成,且所述第二支杆还与轴箱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导轮与第一支杆铰链连接。
所述测力传感器为拉压力传感器。
更近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杆为“T”型。
所述横向加力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支座、第二固定支座,一端与第二固定支座铰接、另一端置于第一固定支座上并安装有滑轮的横向加力钢板,以及一端与第一固定支座铰接、另一端与横向加力钢板连接的液压作动器,所述导轮与横向加力钢板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 本实用新型原理简单、结构可靠、使用方便;
2. 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液压作动器提供动力,通过横向加力钢板与导轮机构的配合,快速实现横向加载,进而实现跳轨、脱轨试验;
3.本实用新型以弯曲轨道为基础,能够同时考虑轨道弯度、不平顺度、脱轨时的运行速度等多种因素对脱轨的影响,从而更能充分体现真实实验环境,其实验结果与列车的实际脱空过程十分吻合;
4.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转向架脱轨实验装置无法考虑轨道弯度、运行速度等对脱轨影响的问题,使脱轨实验的结果更加符合真实环境,实验结果更加可靠,为其应用于真实环境中防止列车脱轨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5. 本实用新型为研究列车脱轨机理与脱轨理论分析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和设备保证,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轮机构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转向架实线脱轨实验台,包括试验用铁路轨道1、置于铁路轨道上的转向架,和与该转向架连接的横向加力装置;其中,该试验用铁路轨道的长度一定,且为弯曲轨道,分为内轨道和外轨道,该横向加力装置设置于内轨道的一侧。通过将横向加力装置安装于内轨道一侧能更好的反映试验的各种因素如运行速度、轨道不平顺、轨道弯度等对脱轨的影响,能够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脱轨的影响。
上述设备中,转向架包括前轮对和后轮对,连接前轮对和后轮对的构架3、安装于该构架3上的伺服电机4、安装于位于试验用铁路轨道前轮对内侧的轴箱5,以及安装于该轴箱5上的导轮机构6,且该导轮机构6还与横向加力装置连接。其中,导轮机构6由导轮11、第一支杆12、测力传感器13和第二支杆14组成,第一支杆的一端通过铰链与导轮11连接,其另一端通过测力传感器与第二支杆连接,而该第二支杆的另一端还与轴箱5通过螺栓连接。本实用新型中,测力传感器采用拉压力传感器;第二支杆14呈“T”型。
横向加力装置由第一固定支座7、第二固定支座8、横向加力钢板9、液压作动器10组成,横向加力钢板9的一端与第二固定支座8采用具有旋转副的铰连接,另一端置于第一固定支座7上并安装有滑轮,同时,该横向加力钢板9的一侧与导轮11连接,另一侧还与液压作动器10连接,从而实现横向加力。此外,该液压作动器10还与第一固定支座7采用具有旋转副的铰连接。伺服电机4的转子通过齿轮与前轮对传动连接,将伺服电机的动力传输到前轮对上,实现转向架向前运动,而且通过对伺服电机4的控制便能实现转向架运行速度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第一步,调试好横向加力装置,控制加力的时间和出力的位置;第二步,控制伺服电机的运动,进而控制脱轨时的速度;第三步,测试脱轨过程中的受力数据。
让转向架在试验用铁路轨道上正常运行,当转向架行驶到设有横向加力装置的位置时,导轮11与横向加力钢板9接触,从而启动液压作动器10,在该液压作动器10的作用下,横向加力钢板9上的滑轮沿着第一支座快速滑动,并给导轮机构一个向外的横向推力,迫使转向架以期望的速度脱离试验轨道,随着推力的增加,最终使得转向架完全脱离试验轨道,从而测得脱轨过程有效的实验数据,为其应用于真实环境中防止列车脱轨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
Claims (8)
1.一种转向架实线脱轨实验台,包括试验用铁路轨道(1)和置于该试验用铁路轨道上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该试验用铁路轨道(1)一侧并与该转向架连接的横向加力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架实线脱轨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用铁路轨道(1)为弯曲轨道,所述横向加力装置设置于该试验用铁路轨道(1)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向架实线脱轨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包括前轮对和后轮对、连接前轮对和后轮对的构架(3)、安装于该构架(3)上并与前轮对通过齿轮传动连接的伺服电机(4)、安装于所述试验用铁路轨道(1)内侧前轮对上的轴箱(5),以及安装于所述轴箱(5)上并与横向加力装置连接的导轮机构(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转向架实线脱轨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轮机构由顺次连接的导轮(11)、第一支杆(12)、测力传感器(13)和第二支杆(14)组成,且所述第二支杆(14)还与轴箱(5)通过螺栓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转向架实线脱轨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轮(11)与第一支杆(12)铰链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转向架实线脱轨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力传感器(13)为拉压力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6所述的一种转向架实线脱轨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杆(14)为“T”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转向架实线脱轨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加力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支座(7)、第二固定支座(8),一端与第二固定支座(8)铰接、另一端置于第一固定支座(7)上并安装有滑轮的横向加力钢板(9),以及一端与第一固定支座(7)铰接、另一端与横向加力钢板(9)连接的液压作动器(10),所述导轮(11)与横向加力钢板(9)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3716477U CN202229930U (zh) | 2011-09-29 | 2011-09-29 | 一种转向架实线脱轨实验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3716477U CN202229930U (zh) | 2011-09-29 | 2011-09-29 | 一种转向架实线脱轨实验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229930U true CN202229930U (zh) | 2012-05-23 |
Family
ID=46080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371647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29930U (zh) | 2011-09-29 | 2011-09-29 | 一种转向架实线脱轨实验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229930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67648A (zh) * | 2013-05-23 | 2013-08-28 | 西南交通大学 | 铁道车辆转向架蛇行运动实验台 |
CN105788403A (zh) * | 2016-05-10 | 2016-07-20 | 吉林大学 | 基于4-4dof的轨道线型及不平顺模拟器 |
CN109357860A (zh) * | 2018-12-04 | 2019-02-19 |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 弯道模拟机构、车钩连挂试验台及其试验系统 |
CN111060334A (zh) * | 2020-01-06 | 2020-04-24 | 北京唐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脱轨监测试验装置 |
-
2011
- 2011-09-29 CN CN2011203716477U patent/CN20222993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67648A (zh) * | 2013-05-23 | 2013-08-28 | 西南交通大学 | 铁道车辆转向架蛇行运动实验台 |
CN103267648B (zh) * | 2013-05-23 | 2016-03-02 | 西南交通大学 | 铁道车辆转向架蛇行运动实验台 |
CN105788403A (zh) * | 2016-05-10 | 2016-07-20 | 吉林大学 | 基于4-4dof的轨道线型及不平顺模拟器 |
CN109357860A (zh) * | 2018-12-04 | 2019-02-19 |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 弯道模拟机构、车钩连挂试验台及其试验系统 |
CN111060334A (zh) * | 2020-01-06 | 2020-04-24 | 北京唐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脱轨监测试验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61339B (zh) | 闭环斜撑式轨道车辆转向架刚度参数动态检测系统 | |
CN111103155B (zh) | 轨道机车车辆轮轨轴承一体化试验装置 | |
CN202229930U (zh) | 一种转向架实线脱轨实验台 | |
CN101995340B (zh) | 一种转向架在轨道上运行的全尺寸脱轨机理试验台 | |
CN102032993B (zh) | 一种高速列车轮轨接触应力试验台 | |
CN101813566A (zh) | 一种轨道车辆转向架一系悬挂综合参数测量装置 | |
CN109612749B (zh) | 一种吊挂式单轨车辆滚动振动试验装置 | |
CN101813565A (zh) | 用于轨道车辆转向架综合参数检测台的构架定位装置 | |
CN104865068A (zh) | 高速列车电力闭环吊挂式齿轮箱可靠性试验台 | |
CN106370443A (zh) | 一种轮轨关系测试研究试验台 | |
CN103267648B (zh) | 铁道车辆转向架蛇行运动实验台 | |
CN107505132A (zh) | 双向可倾斜双齿轮箱闭环扭转加载试验台 | |
CN204666364U (zh) | 高速列车电力闭环吊挂式齿轮箱可靠性试验台 | |
CN102680229B (zh) | 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 | |
CN204177586U (zh) | 模拟机车车辆转向架构架试验自由度的装置 | |
CN203318190U (zh) | 电气化铁道移动接触网 | |
CN101710029A (zh) | 用于轨道车辆转向架参数检测设备的摆渡滑台 | |
CN207181038U (zh) | 双向可倾斜双齿轮箱闭环扭转加载试验台 | |
CN202599659U (zh) | 高速列车架悬式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可靠性试验台 | |
CN209589413U (zh) | 基于惯性原理驱动的高速车辆风洞模型的运行装置 | |
CN201819811U (zh) | 转向架在轨道上运行的全尺寸脱轨机理试验装置 | |
CN217819314U (zh) | 一种铰接装置三自由度协调加载试验台 | |
CN115165330B (zh) | 铰接装置三自由度协调加载试验台 | |
CN102589988B (zh) | 电机联轴节扭矩测试系统 | |
CN204286806U (zh) | 一种副车架摆臂耐久试验工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29 Address after: 610000 Chengdu, Sichuan Shuangliu District Southwest Airport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Zone six phase of Southwest Jiao Tong University Research Institute Patentee after: CHENGDU TIANYOU LUHANG TRACK TRAFF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610000 No. 3, No. 7, building 13, 10 Star Road, Chengdu, Sichuan, Jinniu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Lin Jianhui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