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40743A - 图像形成装置和处理盒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和处理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40743A CN1940743A CN200610142151.6A CN200610142151A CN1940743A CN 1940743 A CN1940743 A CN 1940743A CN 200610142151 A CN200610142151 A CN 200610142151A CN 1940743 A CN1940743 A CN 194074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awer
- guide
- image forming
- support
- forming apparat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G03G2221/1684—Frame structures using extractable subframes, e.g. on rails or hing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 G03G2221/183—Process cartridge
- G03G2221/1853—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03G2221/1869—Cartridge holders, e.g. intermediate frames for placing cartridge parts therei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抽屉被配备有在外壳后面的延伸部分和在延伸部分后上方的突出部分。第一支撑和第二支撑可以被位于延伸部分和突出部分上。在主单元壳体的内侧是一对垂直的导引壁。当支撑部分开始与两个导引壁接触时,抽屉的垂直地倾斜运动能够被限制。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互参考
本申请要求以2005年9月2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5-280199和2005年12月2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5-374659为优先权。该在先申请的整个内容通过参考结合到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和处理盒。
背景技术
串联式彩色激光打印机在电子摄影术中可以用作图像形成装置,这是公知的。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3-107838中描述的激光打印机配备有容纳在主单元壳体内部的包括感光鼓,显影装置,充电器等的图像形成部分。每个图像形成部分被容纳在抽屉里,并被构型成使得抽屉能够从主单元壳体中被拉出,显影装置可以被替换。
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在主单元壳体内经常有从前面延伸到后面的导引壁,用来导引抽屉的插入和移除。另外,当抽屉被移除时,位于抽屉后部的支撑部分开始与导引壁的朝下的表面相接触,因此导引壁承受来自每个支撑部分的向上的载荷,并且抽屉的垂直倾斜被限制。
然而,当抽屉中的部分很重时,当抽屉被拉出时,支撑部分上的载荷增加,使得插入或移除抽屉更加困难。作为对策,可以想像到让支撑部分更靠近后部可以减少支撑部分的载荷。然而,当抽屉被向后延伸使支撑部分更靠后时,装置的尺寸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具有导引的壳体;图像形成部分,被构造成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和抽屉;被构造成在沿着导引的第一方向上装入壳体,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退出壳体。抽屉可能包括:外壳,外壳被构造成容纳每个图像形成部分;突出部分,与壳体相连的在第一方向上从壳体凸起;和第一支撑部分,与突出部分相连,其中,第一支撑部分和导引的接合在安装和退出过程中调节抽屉的向上或向下运动。
在一实施方式中,在沿着导引的第二方向上,第一支撑部分被防止进一步平移的位置,抽屉被构造成可从图像形成装置中被移除。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远离第二方向的方向上翘起并拉出抽屉,来移除抽屉。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导引在水平方向上延伸。仍然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导引相对于水平方向以一定的角度线性延伸。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导引包括第一和第二导引,第一导引在靠近突出部分的第一端具有这样一个表面,即在向上的方向上,表面向着第一导引的第二端倾斜。仍然是另一实施方式,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被构造成在记录介质上定影的定影单元,定影单元位于突出部分的下方,沿着与投影部分交叉并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直线上。仍然是另一实施方式,第一支撑部分是可旋转的。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壳体包括止动器,抽屉还包括在壳体和突出部分延伸的延伸部分,和与延伸部分相连的第二支撑部分,当抽屉在完全退出的位置时,第二支撑部分与止动器相接合。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止动器位于导引的顶端。进一步另一实施方式,止动器包括一个锁扣,位于导引的下方。仍然是进一步另一实施方式,抽屉被构造成一旦第二支撑部分与止动器分离,抽屉就会被移除。
进一步另一实施方式,抽屉还包括形成在第一支撑部分和第二支撑部分之间的导引部分。当第二支撑部分和止动器接合时,导引部分用来限制抽屉在第二方向上移动。仍然是进一步另一实施方式,导引部分包括在安装和退出过程中沿着止动器滑动的导引表面。仍然是进一步另一实施方式,止动器是可转动的。
根据进一步另一实施方式,导引包括一对相互面对的导引表面,当第一支撑部分和第二支撑部分放在这对导引表面之间时,导引被构造成与第一支撑部分和第二支撑部分相接触。
仍然是另一实施方式,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传送带和导引部分。传送带在壳体的内部,抽屉的下方。传送带被构造成用来把记录介质传送到每一个图像形成部分。当抽屉退出时,导引部分被构造成导引抽屉离开传送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处理盒被构造成在第一方向上沿着导引把处理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的壳体,在和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从图像形成装置的壳体退出。处理盒包括被构造成在记录介质上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部分,被构造成容纳每个图像形成部分的外壳,其中,图像形成部分被构造成可从壳体中移除,与外壳相连的在第一方向上从外壳突出的突出部分,与突出部分相连的第一支撑部分,其中,第一支撑部分与导引的接合在安装和退出的过程中调节抽屉向上或向下的运动。
在进一步实施方式中,处理盒还包括在第二方向上邻近第一支撑部分的第二支撑部分,和形成在第一支撑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导引部分。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根据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激光打印机的示意结构的侧向截面图。
图2是显示前表面盖子开着的侧向截面图。
图3是显示抽屉在部分退出状态下的侧向截面图。
图4是显示抽屉的退出运动的侧向截面图。
图5是显示抽屉被部分移除的侧向截面图。
图6是显示根据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激光打印机上前表面盖子开着的侧向横截面图。
图7是显示抽屉在部分退出状态下的侧向截面图。
图8是显示抽屉的退出运动的侧向截面图。
图9是显示抽屉被部分移除的侧向截面图。
图10是显示根据发明的另外实施方式的激光打印机的示意结构的侧向截面图。
图11是显示前表面盖子开着的侧向截面图。
图12是显示抽屉被部分移除的侧向截面图。
图13是显示抽屉的退出运动的侧向截面图。
图14是显示从根据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激光打印机内的主单元壳体中移除的抽屉的侧向截面图。
图15是显示与止动器接触的支撑部分的侧向截面图。
图16是显示导引第一支撑的导引的侧向截面图。
图17是显示导引所述第一支撑的所述导引的侧向截面图。
图18是显示导引所述第一支撑的所述导引的侧向截面图。
图19是显示被部分退出的抽屉的位置的侧向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激光打印机的总体构造
图1是显示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激光打印机1的示意性结构的侧向截面图。请注意,在下面的描述中,在每张图中右侧对应于前面。
激光打印机1是配备有主单元壳体2的串联式彩色激光打印机。主单元壳体2的前表面(一侧)具有开口2A和前盖3,前盖3可以开和关,盖住开口2A。让前盖3开着可以在主单元壳体2内安装或移除抽屉25或带单元15并消除了发生的阻塞。另外,纸张接收盘5形成在主单元壳体2的上表面上,被用作记录介质的纸张4在图像形成后将被输出至纸张接收盘5。
在主单元壳体2的下面,放有图像形成纸张4的纸张馈入盘7被放置,使得可以向前被拉出。在纸张馈入盘7中,有纸张压力板9,可以以某个角度移动,使得来自弹簧8的压力向上推纸张4的前沿。同样,在纸张馈入盘7的前沿的上面,是拾取辊10和分离垫11,分离垫11在来自于弹簧(没有显示出来)的压力下压靠在拾取辊10上。而且,在拾取辊10的上方的某个角度,设有一对纸张馈入辊12,在纸张馈入辊12的上方是一对配准辊13和一对导引部14A和14B。
在纸张馈入盘7最上面的纸张4被纸张压力板9推向拾取辊10,而且当被保持在拾取辊10和分离垫11之间时,将通过拾取辊10的旋转,被分离为单独的纸张。然后,从拾取辊10和分离垫11之间被馈入的纸张4通过纸张馈入辊12被馈入到配准辊13中。在配准辊13中,纸张4经过队列修正,然后以特定的间隔被馈入到下游侧,在那里导引部14A和14B导引纸张4到带单元15内的传送带18上。
可以被插入到主单元壳体2或从主单元壳体2中被移除的带单元15,配备有在一对带支撑辊16和17之间水平悬挂的传送带18。传送带18是圆形带,由聚碳酸酯或其它的树脂做成。后带支撑辊17由马达驱动,在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循环移动,传送放在它上表面的纸张4。传送带18的内表面具有前后排列的四个转印辊19,这四个转印辊19位于一条直线上,以特定的间隔排列,与图像形成部分26内的感光鼓31相对,下面将会被描述。并且传送带18被保持在每个感光鼓31和它们相应的转印辊19之间。在打印过程中,偏压被施加在转印辊19和感光鼓31之间。
在带单元15的下面是清洁辊21,用来移除粘附于传送带18上的色粉或纸尘。清洁辊21包括缠绕有泡沫硅材料的金属轴,清洁辊21面对带单元15内的金属支持辊(metalback-up roller)22,在清洁辊21和支持辊22之间有传送带18。特定偏压被施加在清洁辊21和支持辊22之间,引起传送带18上的色粉和其它碎片被电力地吸到清洁辊21。另外,金属回收辊23和清洁辊21接触,清洁辊21移除粘附在清洁辊21表面的色粉和其它碎片。同样,刀片24和回收辊23接触,刮掉粘附在回收辊23表面的色粉或其它碎片。
在主单元壳体2的内部的上部分有扫描模块27,在其下面(开口2A的内部)有抽屉25。上面描述的带单元15被设置在抽屉25的底部。
采用高速扫描,扫描模块27以指定的图像数据为基础,射出用于每种颜色的激光L到相应的感光鼓31的表面。
抽屉25被配备有四个图像形成部分26,对应于下面的每种颜色,品红色,黄色,青色和黑色。这些图像形成部分26从前到后被排列在一条直线上。每个图像形成部分26被构型成并配备有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鼓31,栅控式充电器32和作为显影装置的图像显影盒34。另外,抽屉25配备有外壳50,外壳50从前到后直线排列有四个盒接收部分30。每个盒接收部分30都是垂直倾斜的。显影盒34可以被附接到盒接收部分30或从盒接收部分30被移除。同样,每个图像形成部分26的感光鼓31和靠近感光鼓31的栅控式充电器32被保持在外壳50的内侧,每个盒接收部分30的底部边缘上。也请注意,如下面的说明,抽屉25被安装使得它能够自如地退出,以及被插入到主单元壳体2或从主单元壳体2中被移除。
感光鼓31包括接地的金属鼓主单元,该鼓主单元被覆盖聚碳酸酯的表面层或者其他具有正向静电荷的感光层。
栅控式充电器32被放置在感光鼓31的后面,向上倾斜放置,以特定的距离被分开,使得栅控式充电器32不和感光鼓31接触,并且面对感光鼓31。栅控式充电器32从比如由钨(没有显示出来)制成的电线产生电晕放电,并对感光鼓31的表面给予均匀的正向充电。
显影盒34具有上内部分,容纳色粉腔38和供应辊39,显影辊40和层厚度调节刀片41。每个色粉腔38分别容纳携带正电的非磁性单元色粉,黄色,品红色,青色或黑色。同样,每个色粉腔38都有搅拌器42,搅拌色粉。
供应辊39包括覆盖有导电泡沫材料的金属轴。显影辊40包括覆盖有导电泡沫材料的金属轴。从色粉外壳腔38释放出的色粉通过供应辊39的旋转被馈入到显影辊40。供应辊39和显影辊40之间的摩擦使色粉带上正电荷。然后,显影辊40的旋转把色粉馈入到层厚度调节刀片41和显影辊40之间的空间,在那里摩擦使色粉补充充电。调节刀片41将多余的色粉从显影辊40移除,在显影辊40上留下一均匀厚度的薄层的色粉。
当感光鼓31旋转时,栅控式充电器32向感光鼓31的表面施加均匀的正电荷。因此,感光鼓31被暴露到由扫描模块27中的高速激光扫描装置发射出的光,形成与将要形成在纸张4上的图像相对应的静电潜像。
接下来,显影辊40的旋转引起正向充电的色粉被施加到其上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鼓31的表面。这样,在色粉粘附在感光鼓31的表面的被曝光部分,图像被形成。
因此,当由传送带18传送的纸张4通过每个感光鼓31和转印辊19之间的转印位置时,通过在转印辊19上施加被负向充电的偏压,每个感光鼓31表面上携带的色粉图像被依序转印到纸张4上。这样,带有被转印的色粉图像的纸张4,被传送到定影单元43。
定影单元43被放置在主单元壳体2的内部,朝向传送带18的后面。定影单元43配备有卤素灯或其他热源,加热辊44以及在加热辊44下面的压力辊45,压力辊45和加热辊44相对,被加热辊44压靠并旋转。在定影单元43中,携带有四色色粉图像的纸张4被加热辊44和压力辊45持有,传送和加热,将色粉图像定影到纸张4上。被热定影的纸张4被传送到排出辊47,然后被定影单元43的上后面的传送辊46放到主单元壳体2的顶部,并被排出辊47喷射到上述的纸张接收盘5内。
抽屉支撑结构
图2是显示前盖3开着的侧向截面图。图3是显示部分退出的抽屉25的侧向截面图。图4是显示抽屉25的退出运动的限制的侧向截面图。图5是显示抽屉25被部分移除的侧向截面图。
抽屉25配备有容纳有上述的4个图像形成部分26的外壳50,和形成在外壳50前面的上部的把手51。同样,在外壳50的后面部分上,是一个延伸部分52,和外壳50具有相同的高度和宽度,并向后突出。还要注意外壳50的后面向着底面进一步地向后突出。延伸部分52的前面垂直地与外壳50向后突出的部分相交迭。另外,延伸部分52的后边缘是垂直表面(换句话说,表面和抽屉25的退出方向成直角)。在后边缘的顶端部分地向后突出的突出部分53,被形成为横跨整个宽度。上述定影单元43位于突出部分53的下方,当抽屉25被安装到外壳2的内部时,定影单元43还位于延伸部分52的后面。
由自由的旋转体形成的第一支撑54,被附接于延伸部分52顶部的左侧、右侧表面。另外,由自由的旋转体形成的第二支撑55,被附接于突出部分53的左侧、右侧表面。第二支撑55比第一支撑54的外径稍微大一些。第二支撑55比第一支撑54附接得更靠后并且略微高一点。支撑壁56水平地从前到后(在退出方向)向外侧突出,并且在外壳50的两个侧表面的上边缘比第一支撑54形成得更靠前。支撑壁56配备有朝下的、从前到后延伸的水平表面56A,和朝下的、朝上向着前面倾斜的、与前边缘相接的导引表面56B。
在另一端,一对垂直的导引壁58和59位于主单元壳体2的内部,抽屉25的右侧和左侧。每个导引壁58和59沿着纵向的方向(水平方向)延伸,具有和抽屉25大约相同的纵向尺寸。另外,上导引壁58有面朝下的导引表面58A,下导引壁59有面朝上的表面59A。导引表面58A和59A是平行设置的,以特定的距离互相面对。同样,在抽屉25内的这对支撑54和55能够进入形成在两个导引壁58和59(两个导引表面58A和59A)之间的凹槽60。当第一支撑54与下导引表面59A接触,第二支撑55与上导引表面58A接触时,抽屉25被导引壁58和59支撑。而且,面向上的、在前边缘处向上倾斜的导引表面59B形成在下导引壁59的后边缘,与导引表面59A的后边缘相接。
另外,抽屉25的支撑壁56被安放在两个导引壁58和59之间的凹槽60的内侧,使得它不会与垂直的导引表面58A和59A相接触。另外,止动器61位于下导引表面59A的前边缘位置(凹槽60的前边缘位置)。止动器61可以是自由旋转的旋转体。一方面,止动器可以是带有橡胶或其他弹性材料的外部覆盖物的旋转轴。还要注意,止动器61的外径比第一支撑54的外径大。止动器61通过支撑抽屉25上表面的支撑壁56来支撑抽屉25。
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操作
当抽屉25被安装在主单元壳体2中时,支撑壁56的导引表面56B将靠在止动器61的上表面,第一支撑54将靠在导引壁59的导引表面59B的顶部,使得止动器61和导引壁59在水平位置支撑抽屉25。在这种情况下,每个感光鼓31将和传送带18接触,如图1和2所示。
当抽屉25从主单元壳体2中被退出时,首先前盖3被打开,如图2所示,然后抽屉25向前面被退出。在这种情况下,随着退出运动,导引表面56B和59B的导引将引起支撑壁56的前边缘和第一支撑54几乎同时被抬起,抽屉25将向前向上移动。因为抽屉25的每个感光鼓31都和传送带18分开,感光鼓31将不会和传送带18摩擦,这使得平滑地拉出抽屉25成为可能。
如图3所示,当支撑壁56的水平表面56A骑上止动器61上时,第一支撑54骑上下导引壁59的导引表面59A的顶部,第二支撑55和上导引壁58的导引表面58A接触。在这种状态下,绕着止动器61的逆时针方向(如图3所示)的旋转运动对抽屉25产生影响,下导引壁59利用该旋转运动来支撑从第一支撑54被接受的向下的载荷。在这种状态下,抽屉25的下边缘(感光鼓31的下边缘)被支撑在比导引14A高的位置上,在开口2A的下边缘附近。
如果抽屉25被退出到甚至比图3所示位置还远的位置时,这两个支撑54和55将和它们各自的导引壁58和59相接触,这将限制抽屉25的倾斜运动,并抽屉25将被向前导引,同时保持水平位置。接下来,当抽屉25的中心向前移到比止动器61的位置还远时,绕着止动器61的顺时针旋转运动将生效,旋转运动将引起上导引壁58承受来自于抽屉25内的第二支撑55的向上的载荷。
接下来,如图4所示,当抽屉25被退出到整个外壳50几乎都暴露在开口2A外面的位置时,第一支撑54开始与止动器61的后表面接触,支撑54和止动器61接合,然后抽屉25的退出运动被限制。这里,当第一支撑54的外径比止动器61的外径大(更准确地,当第一支撑54的中心高于止动器61的中心)时,当支撑54和止动器61开始相互接触时,第一支撑54骑在止动器61上,存在抽屉25脱离队列的危险。相反,根据该实施方式,因为第一支撑54的外径比止动器61的外径小(第一支撑54的中心比止动器61的中心低),支撑54不大可能和止动器61相脱离。这样,可以防止抽屉25脱离队列。这样,当抽屉25被拉出时,可能替换每个显影盒34。
当在图4所示的状态将抽屉25从主单元壳体2移除时,把手51被抓住,抽屉25的前边缘被抬起,这会导致抽屉的后边缘向下倾斜。这样引起第二支撑55开始与下导引表面59A相接触,然后第一支撑54从下导引表面59A升起,释放支撑54和止动器61之间的接合(见图5)。这里,第一支撑54和止动器61都能自由地旋转,因此止动器接合可以被很容易地释放。还要注意,图5显示了抽屉25已经被倾斜的状态,所以显示抽屉25的后部被显示轻微地向上倾斜,位于抽屉25后面的把手(没有显示出来)被抓住。当抽屉处在倾斜的位置时,如果以某个角度向上拉抽屉25,抽屉25会从主单元壳体2中分离出来。这样,通过将抽屉25从主单元壳体2中移除,带单元15或抽屉25能够被替换(例如当感光鼓31已经损坏时)或者主单元壳体内部的保养可以被执行,例如清洁阻塞。
还要注意当想把已经从主单元壳体2中移除的抽屉25插回到主单元壳体2时,上面的程序要被反过来,抽屉25将被放置使后边缘向下倾斜,在两个支撑部分54和55被插入到凹槽60里后,可以在水平的位置上把抽屉25推到内部。当第一支撑54到达导引壁59的导引表面59B时,止动器61到达支撑壁56的导引表面56B,抽屉25以某个角度向下移动,同时可以保持在几乎水平的位置上,到达安装位置,然后每个感光鼓31将开始与传送带18的上表面接触。
上面描述的这些实施方式使得容易地移除抽屉25变得可能,因为限制抽屉25的垂直的倾斜运动的支撑部分54和55被放置在比外壳50更靠后的位置,并且当抽屉25被移除时,支撑部分54和55上的载荷被减少。另外,因为第一支撑54被放置在外壳50后面突出的突出部分53上,其它部件可以被排列在外壳50后面的空间内(与突出部分53交迭的空间),防止了装置的尺寸增加。
同样,在主单元壳体2内的抽屉25的后面,定影单元43被放在与突出部分53交迭的位置,所以空间可以被有效地利用。
另外,因为两个支撑部分54和55都由旋转体制成,当抽屉25被拉出或推入时,支撑部分54,55和导引壁58,59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被减少,可以允许平滑地操作。
当拉出抽屉25时,可以通过作为抽屉25的互锁模块的主单元壳体的止动器61与第一支撑54接合,抽屉25的运动可以被限制。当抽屉25不必从主单元壳体2中被移除时,止动器61和第一支撑之间的接合可以防止抽屉25被意外地移除。
同样,在主单元壳体2内部执行维护时,抽屉25可以从主单元壳体2中移除是非常有用的。
而且,因为第一支撑54做为与止动器61接合的互锁模块,抽屉25的构造更加简单。
另外,通过把支撑壁56放置在位于主单元壳体2内的止动器61的顶部上,抽屉25被支撑。当在抽屉25内产生绕着止动器61的旋转运动时,支撑部分54和55开始与导引壁58和59接触并被导引壁58和59支撑,这样限制了抽屉25的倾斜运动。
另外,因为止动器61由旋转体制成,当拉出或插入抽屉25时,止动器61和支撑壁56之间产生的摩擦量被减少,这可以使得拉出抽屉25的动作更容易。
而且,因为止动器61也限制抽屉25的退出运动,可以简化主单元壳体2的构造。
同样,没必要设置分离槽来容纳支撑壁56在主单元壳体2内侧,因为支撑壁56位于这对垂直相对的导引表面58A和59A之间。这可以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允许把装置做得更紧凑。
另外,当拉出抽屉25时,抽屉25通过导引表面56B和59B从传送带18被分离。由于这个原因,抽屉25可以被平滑地拉出,在图像形成部分26和传送带18之间没有任何摩擦。
接下来,我们将参考图6至9解释另外的实施方式。还要注意,在下面的解释过程中,将仅描述那些不同于上面已描述的附图和实施方式的构造,并且相同的标号将被用来来描述与上面相似的元件,相似元件的说明将被省略掉。图6是显示前盖3开着的侧向截面图。图7是显示抽屉65被部分拉出的侧向截面图。图8是显示抽屉65的被限制的退出的侧向截面图。图9是显示被部分移除的抽屉65的侧向截面图。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代替支撑部分54和55,激光打印机1A中具有的抽屉65配备一个包括能够在突出部分53的左右两侧自由旋转的旋转体的支撑66。支撑66的外径比止动器61的外径大,并且具有仅比两个导引表面58A和59A之间的距离略小的宽度。同样,具有上升的前边缘,并且可以导引支撑66的导引表面59C被形成在主单元壳体2内的底部导引壁59的后边缘上。
而且,一对止动器,例如锁扣68被放置在主单元壳体2内靠近开口2A的较低的内部的左右。这些锁扣68向内突出,并且具有钩形的尖端68A。另一侧,可以和锁扣68的尖端68A接合的互锁模块69,在抽屉65内的延伸部分52的较低的左右侧上突出。
如图6所示,当抽屉65被适当地安装在主单元壳体2中时,支撑壁56的导引表面56B骑在止动器61的顶部,并且支撑66骑在导引壁59的导引表面59C的顶部,在水平位置上支撑抽屉65。另外,当抽屉65从这种状态沿着拉的运动被向前拉时,支撑壁56的前边缘和支撑66几乎同时被两个导引表面56B和59C向上抬起,抽屉65以一个角度向上向前运动。这引起抽屉65的每个感光鼓31与传送带18分离。
接下来,如图7所示,当支撑壁56的水平表面56A骑在止动器61上时,支撑66骑在导引壁59的导引表面59A上。在这种状态下,旋转运动止动器在逆时针方向绕抽屉65内的止动器61发挥作用,并且旋转运动引起下导引壁59支撑来自于支撑66的向下的载荷。
在拉出抽屉的过程中,支撑66开始与导引壁58和59接触,这限制了抽屉65的垂直地倾斜运动,并且抽屉61被向前导引,同时保持垂直位置。同样,一旦抽屉65的重心探出止动器61的前面时,旋转运动以图中的顺时针方向绕抽屉65内的止动器61发挥作用,并且旋转运动使得上导引壁58携带和支撑来自支撑66的向上的载荷。
如图8所示,当抽屉65被拉出到外壳50几乎完全暴露在开口2A的外侧的位置时,抽屉65的互锁模块69与锁扣68的顶端68A接合,并且限制抽屉65的退出运动。
如图8所示,当从主单元壳体2移除抽屉65时,锁扣68的顶端68A被抬起,释放互锁模块69。如图9所示,当向前拉抽屉65时,支撑66轻微地抬起抽屉65的后边缘,使得抽屉65越过止动器61,从主单元壳体2中释放抽屉65。由于这点,支撑66和止动器61都能够自由地旋转,并且支撑66的外径比止动器61的外径大(支撑66的中心比止动器61的中心高),所以支撑66能够翻过止动器61。
接下来,我们将参考图10至13解释其他的实施方式。
还要注意,在下面的说明过程中,将仅描述那些不同于上面已描述的附图和实施方式的构造,用相同的标号来描述与上面相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任何他们的说明。
图10是显示激光打印机1B的示意性构造的侧向截面图。图11是显示前盖3开着的侧向截面图。图12是显示被部分拉出的抽屉70的侧向截面图。图13是显示抽屉70的被限制的退出运动的侧向截面图。
激光打印机1B配备有一对垂直的导引壁71和72,导引壁71和72向着前边缘倾斜,并且在主单元壳体2中抽屉70的左右两侧上从前到后延伸(水平地)。换句话说,根据这个实施方式,抽屉70的退出方向相对于传送带18的上表面以一定角度倾斜。上导引壁71具有面向下的导引表面71A,下导引壁72具有面向上的导引表面72A。两个导引表面71A和72A相互平行并且相对,并且被一个特定量的空间分开。另外,在两个导引壁71和72之间(两个导引表面71A和72A)有凹槽73。而且,下导引表面71A的前边缘(在凹槽73的前边缘)具有由旋转体制成并能自由旋转的止动器74。
在别处,如在参考图1-5所描述的抽屉25中,抽屉70配备容纳有四个图像形成部分26的外壳77,,和在向后的方向延伸的延伸部分78以及从延伸部分78的后上角(在延伸方向的后面)向后部分突出的突出部分79。在主单元壳体2的内侧,定影单元43被位于外壳77的后面(在延伸部分78的后面)并与突出部分79成直角,使得它与退出的方向交迭(沿着导引壁71和72的方向)。
另外,在图1-5的抽屉25中,由自由旋转体制成的第一支撑80被附接于延伸部分78的左右侧表面,由自由旋转体制成的第二支撑81被附接于突出部分79的左右侧表面。而且,在外壳77的左右侧表面的上边缘上,在第一支撑80的前面并且沿着退出的方向延伸(换句话说,沿着导引壁71和72的方向),是板状的支撑壁82。支撑壁82具有面向下方的、从前到后延伸的线性表面82A。同样,支撑壁82被安置成避免和凹槽73内的垂直导引表面71A或72A接触。
如图10和11所示,抽屉70被适当地安装在主单元壳体2的内侧时,第一支撑80被位于下导引表面72A的后边缘,第二支撑81不在凹槽73中。如果在这种状态下抽屉70被向前拉,第一支撑80将沿着导引表面72A被向上导引,这将引起抽屉70对角地向上运动,并且每个感光鼓31将与传送带18分离。
接下来,如图12所示,如果抽屉70被拉出再多一点,第二支撑81进入到凹槽73里,并且二支撑部分80和81开始与导引壁71和72的导引表面71A和72A接触,这限制抽屉70的垂直地倾斜运动。还要注意,在图12的状态下,在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运动绕抽屉70内的止动器74发挥作用,并且下导引壁72支撑来自第一支撑80的向下的载荷。一旦抽屉70的重心在止动器74的前面,在顺时针方向的旋转运动绕抽屉70内的止动器74发挥作用,由于旋转运动,上导引壁71支撑来自第二支撑81的向上的载荷。
然后,如图13所示,当抽屉70被拉出到壳体77几乎完全暴露在开口2A的外面的位置时,第一支撑80与止动器74接合,并且抽屉70的退出运动被限制。
如果抽屉70从图13所示的状态被拉出主单元壳体2,抽屉70的前边缘将被抬起,在释放第一支撑80和止动器74后,通过向前拉抽屉70,可能会从主单元壳体2中移除抽屉70。
接下来,将参考图14至19描述其它实施方式。
还要注意,在下面的说明过程中,将仅描述那些不同于图1-5的构造,用相同的标号来描述与上面相似的元件,相似元件的说明将被省略掉。
图14是显示从主单元壳体2中移除的抽屉90的侧向截面图。图15是显示与导引部分91接触的止动器61的侧向截面图。图16至18是显示第一支撑54被导引92导引的过程的侧向截面图。图19是显示被部分移除的抽屉90的状态的侧向截面图。
合成树脂导引部分91被位于激光打印机1C内的抽屉90的左右两侧表面上。合成树脂导引部分91填充在第一支撑54和第二支撑55之间的空间内。当把抽屉90被放置在水平位置(见图19)时,导引部分91的底部表面变成倾斜的导引表面91A,使得前边缘下降。导引表面91A基本沿着两个部分54和55之间的通常接触线被形成。
同样,在主单元壳体2上下导引壁59的导引表面59A的前边缘(凹槽60的前边缘),是如上所描述的止动器61,在止动器61的后面是导引或止动器92。导引92由塑料制成,配备有前端倾斜的倾斜表面92A。倾斜表面92A的后端侧与导引表面59A对齐,并构成为它的前端侧与止动器61的上表面对齐。
在抽屉90被移除后,要把抽屉90安装在主单元壳体2内,首先,如图14所示,抽屉90的前边缘以向下向后的角度被抬起,同时保持倾斜的位置,把抽屉90的后边缘插入到主单元壳体2的开口2A内,并把每个左右支撑部分54和55插入到导引壁58和59之间的凹槽60里。然后,当第二支撑55越过止动器61的顶部时,它开始与如图15所示的导引部分91的导引表面91A接触,并且抽屉90的后边缘被止动器61支撑。在这一点,导引部分91使止动器61和导引或止动器92在两个支撑部分54和55之间运动,保持不被钩住。如果抽屉90从这个状态被向后推,导引部分91将由导引部分91的导引表面91A导引,沿着止动器61向后滑动,如图16所示,第一支撑54将越过止动器61,与导引或止动器92的的倾斜表面92A止动器接触。
接下来,当抽屉90的前边缘被降低时(当持住抽屉90的前边缘的手松开时),第一支撑54向后滑过倾斜表面92A,抽屉90以第一支撑54为中心顺时针旋转,如图17所示,第二支撑55开始与上导引壁58的导引表面58A接触。然后,如图18所示,当第一支撑54开始与导引壁59的导引表面59A接触时,抽屉90的旋转运动停止,并且抽屉90被支撑在水平位置上。这样,倾斜表面92A导引抽屉90向下向后(到内部),并且第二支撑55精确地深入到凹槽60里。因此,抽屉90能够被防止掉出去,因为抽屉65的入口很浅并且第二支撑55从导引壁58的前边缘前面滑出。当抽屉90从图18的状态被向后推(见图19)时,当抽屉90到达适当的安装位置时(没有显示出来),抽屉90的安装就被完成了。
接下来,如图19所示,当在抽屉90被安装到主单元壳体2内之后,再把它拉出时,抽屉90被垂直地导引表面58A和59A导引并被水平地向前拖。接下来,当第一支撑54到达导引壁59的前边缘时,第一支撑54与止动器92接触并接合,所以抽屉90的拉出运动被限制。
接下来,为了把抽屉90从主单元壳体2中移除,抽屉90的前边缘以一定角度被向上抬起。然后,第一支撑54以一定角度沿着导引或止动器92的倾斜表面92A止动器向上向前运动,并且抽屉90逆时针方向转动,移动到前边缘被抬起的倾斜位置(见图16和17)。如果抽屉90的前边缘从这个状态被进一步抬起,那么如图15所示,第一支撑54超过止动器61,并且导引部分91的导引表面91A骑在止动器61的顶部。在这一点,通过保持抽屉90的后边缘并以一定角度向上移动抽屉90,抽屉90就能够从主单元壳体2中被移除,如图14所示。
上面的实施方式使从装置的主单元中容易地移除抽屉90变得可能,通过从退出的位置在退出的方向上向上移动抽屉90的方式。另外,如果退出的方向和移除的方向对于抽屉90是相同的,会有抽屉90在退出的过程中被一直拉出的危险,但是由于这种构造,抽屉90的退出的方向和移除的方向是不同的,这防止了抽屉90被意外地移除。
同样,当把抽屉90安装到主单元壳体2里时,第一支撑54沿着导引92的倾斜表面92A被导引,所以抽屉90(第一支撑54)向下落,被推入到内部。因为第一支撑54以稳定的方式支撑抽屉90并防止它翻倒,抽屉90可以被平滑地安装。
另外,通过旋转抽屉90,使得它的前边缘抬起,第一支撑54与止动器92和止动器61的接合被放开,所以抽屉90可以从主单元壳体2中容易地被移除。
而且,因为有限制在支撑部分54和55之间的导引或止动器92以及止动器61的进入的导引部分91止动器止动器,当抽屉90被安装或移除时,导引或者止动器92和止动器61能够防止止动器止动器在这对支撑部分54和54之间被钩住,允许更平顺地操作。
因为止动器61被位于导引部分91上的导引表面91A导引,当安装或移除抽屉90时,操作能够更平顺。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范围内也包括其他的实施方式,而且,也可能不违背本发明的前提下实施本发明范围内的没有描述的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的每个实施方式中,公开了实施例,其中激光打印机被用于把图像从图像载体(感光鼓)转印到记录介质(纸张)。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认同这些实施方式也能够用于彩色激光打印机,彩色激光打印机应用中间转印装置(中间转印带或中间转印鼓)把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2)在上述的每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激光打印机使用四种颜色的色粉,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尽管这些实施方式还可以用在具有两种颜色的色粉,例如红和黑,或者六种颜色的色粉等的应用中。
(3)在上述的每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打印机中,只有在图像形成部分里的显影盒可以被插入到抽屉的外壳或从抽屉的外壳中被移除。然而,也可能从外壳中插入或从外壳中移除图像形成部分的其他的组成元件(感光鼓,充电器等)。
(4)在上述的每个实施方式中,导引壁被形成在左右侧上,在上下对它们的导引表面彼此相对。然而,也可能具有这样的构造,在左右侧仅有一个导引壁,例如,用导引壁的上下表面作为导引表面,并且用于这对位于抽屉侧与上下导引表面相接触的支撑部分。
(5)在上述的每个实施方式中,定影单元和从抽屉(拉出模块)的后上表面突出的突出部分的下侧相交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认同,它也可能,例如,安排定影装置使得它们和突出部分的上侧交迭或者使定影单元在向左右两侧突出的突出部分之间交迭。
(6)在上述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抽屉被构造使得当拉出抽屉时,抽屉的前边缘和后边缘被同时抬起,因此与传送带分离。抽屉能够被构造使得抽屉的前边缘和后边缘在不同的时间被抬起,在这种情况下,抬起抽屉所需的力量可以比两端被同时抬起时更小。
Claims (19)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2),该壳体(2)具有导引(58,59,71,72);
数个图像形成部分(26),所述数个图像形成部分(26)构造成在记录介质(4)上形成图像;和
抽屉(25),该抽屉(25)构造成在用于安装的第一方向上沿着所述导引(58,59,71,72)装入所述壳体(2),并且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用于退出的第二方向上沿着所述导引(58,59,71,72)从所述壳体(2)退出,所述抽屉(25)包括:
外壳(50,77),该外壳(50,77)构造成容纳每个所述图像形成部分(26);
突出部分(53,79),该突出部分(53,79)与所述外壳(50)相连,所述突出部分(53)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从所述外壳(50)突出;和
第一支撑部分(55,66,81),该第一支撑部分(55,66,81)与所述突出部分(53)相连,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分(55,66,81)与所述导引(58,59,71,72)的接合在安装和退出的过程中调节所述抽屉(25)向上或向下的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屉(25)构造成可在防止所述第一支撑部分(55)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沿着所述导引(58)进一步平移的位置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移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屉(25)构造成可通过在远离所述第二方向的方向上被倾斜并将所述抽屉拉出而移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58,59)在水平方向上延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71,72)相对于水平方向以一个角度线性延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包括第一和第二导引(59,58),所述第一导引(59)在接近所述突出部分(53)的第一端具有表面,所述表面朝向所述第一导引(59)的第二端在向上的方向上倾斜,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定影单元(43),该定影单元(43)构造成在所述记录介质(4)上定影图像,所述定影单元(43)沿着与突出部分(53)交叉并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线位于所述突出部分(53)的下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分(55)是可旋转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包括止动器(61,68,92),且其中所述抽屉(25)进一步包括:
延伸部分(52),该延伸部分(52)在所述外壳(50)和所述突出部分(53)之间延伸;和
第二支撑部分(54,69),该第二支撑部分(54,69)与所述延伸部分(52)相连,当所述抽屉(25)在完全退出的位置时,所述第二支撑部分(54,69)与止动器(61,68,92)接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器(61)定位于所述导引(59)的顶端。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器(68)包括位于所述导引(59)下方的锁扣。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屉(25)构造成当所述第二支撑部分(54,69)从所述止动器(61,68)脱离时被移除。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屉(25)进一步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分(55)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分(54)之间的导引部分(91),所述导引部分(91)构造成当所述第二支撑部分(54)与所述止动器(92)接合时限制所述抽屉(25)在第二方向上移动。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分(91)包括导引表面(91A),该导引表面(91A)在安装和退出过程中沿着所述止动器(92)滑动。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器(61)是可旋转的。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58,59)包括一对彼此面对的导引表面(58A,59A),且所述导引(58,59)构造成当所述第一支撑部分(55)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分(54)放置于所述一对导引表面(58A,59A)之间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分(55)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分(55)接触。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传送带(18),该传送带(18)在壳体(2)内所述抽屉(25)下方,所述传送带(18)构造成传送所述记录介质(4)到每个图像形成部分(26);和
导引部分(72),该导引部分(72)构造成当所述抽屉(25)被退出时,导引所述抽屉(25)离开传送带(18)。
18.一种处理盒(25),该处理盒(25)构造成在用于安装的第一方向上沿着导引(58,59,71,72)装入图像形成装置的壳体(2)中,并且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用于退出的第二方向上沿着导引(58,59,71,72)从图像形成装置的壳体(2)中退出,所述处理盒包括:
介质数个图像形成部分(26),所述数个图像形成部分(26)构造成在记录介质(4)上形成图像;
外壳(50,77),该外壳(50,77)构造成容纳每个所述图像形成部分(26),其中,所述图像形成部分(26)构造成可从所述外壳(50,77)移除;
突出部分(53,79),该突出部分(53,79)与所述外壳(50,77)相连,所述突出部分(53,79)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从所述外壳(50,77)突出;和第一支撑部分(55,66,81),该第一支撑部分(55,66,81)与所述突出部分(53,79)相连,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分(55,66,81)与所述导引(58,59,71,72)的接合在安装和退出的过程中调节所述抽屉(25)的向上或向的下运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处理盒(25),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二支撑部分(54),该第二支撑部分(54)位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邻近于所述第一支持部分(55)的位置;和
导引部分(91),该导引部分(91)形成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分(55)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分(54)之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280199 | 2005-09-27 | ||
JP2005280199 | 2005-09-27 | ||
JP2005280199 | 2005-09-27 | ||
JP2005374659 | 2005-12-27 | ||
JP2005-374659 | 2005-12-27 | ||
JP2005374659A JP4730087B2 (ja) | 2005-09-27 | 2005-12-27 | 画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40743A true CN1940743A (zh) | 2007-04-04 |
CN1940743B CN1940743B (zh) | 2010-07-28 |
Family
ID=37894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142151.6A Active CN1940743B (zh) | 2005-09-27 | 2006-09-27 | 图像形成装置和处理盒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5) | US7907868B2 (zh) |
JP (1) | JP4730087B2 (zh) |
CN (1) | CN1940743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79019A (zh) * | 2013-06-17 | 2013-09-04 | 天津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办公设备抽拉硒鼓机构用电极板组件 |
CN103279017A (zh) * | 2013-06-17 | 2013-09-04 | 天津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办公设备用抽拉硒鼓机构 |
CN103293901A (zh) * | 2013-06-17 | 2013-09-11 | 天津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办公设备抽拉硒鼓机构用硒鼓抽拉支架侧滑道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730087B2 (ja) * | 2005-09-27 | 2011-07-2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687535B2 (ja) * | 2006-03-30 | 2011-05-2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8015294B2 (en) * | 2006-08-22 | 2011-09-06 | Embarq Holdings Company, LP | Pin-hole firewall for communicating data packets on a packet network |
JP4040665B1 (ja) * | 2006-12-28 | 2008-01-3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8275805A (ja) * | 2007-04-27 | 2008-11-13 | Brother Ind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905407B2 (ja) * | 2008-04-22 | 2012-03-2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596047B2 (ja) | 2008-06-19 | 2010-12-0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586894B2 (ja) | 2008-06-19 | 2010-11-2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905416B2 (ja) * | 2008-06-23 | 2012-03-2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561898B2 (ja) * | 2008-07-31 | 2010-10-13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保持部材および画像形成ユニット |
JP2010072307A (ja) | 2008-09-18 | 2010-04-02 | Canon Inc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835671B2 (ja) * | 2008-09-24 | 2011-12-1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0102175A (ja) * | 2008-10-24 | 2010-05-06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273172B1 (ja) * | 2008-11-07 | 2009-06-0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0122465A (ja) * | 2008-11-19 | 2010-06-03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592114B2 (ja) * | 2009-03-19 | 2010-12-0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4846033B2 (ja) * | 2009-03-26 | 2011-12-2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5182319B2 (ja) * | 2009-04-28 | 2013-04-17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322798B2 (ja) | 2009-06-18 | 2013-10-2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4911236B2 (ja) * | 2009-08-28 | 2012-04-0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413251B2 (ja) | 2010-03-05 | 2014-02-1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735768B2 (ja) * | 2010-09-13 | 2011-07-27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854754B2 (ja) | 2010-11-22 | 2016-02-0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8878483B2 (en) | 2011-01-14 | 2014-11-04 | Lear Corporation | Electronics unit with current sensing |
JP5338833B2 (ja) * | 2011-03-23 | 2013-11-13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821331B2 (ja) | 2011-06-30 | 2015-11-2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994316B2 (ja) * | 2012-03-22 | 2016-09-21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開閉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US9594766B2 (en) * | 2013-07-15 | 2017-03-14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Reducing activation of similarity search in a data deduplication system |
JP6529282B2 (ja) * | 2015-02-27 | 2019-06-1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サイド部材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
US10386782B2 (en) | 2016-10-07 | 2019-08-2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2020134605A (ja) * | 2019-02-15 | 2020-08-3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93366A (en) * | 1990-09-07 | 1996-02-20 | Konica Corporatio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2940332B2 (ja) | 1993-02-23 | 1999-08-2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現像器支持装置 |
JP2896054B2 (ja) | 1993-09-28 | 1999-05-31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ドラムカートリッジ式画像形成装置 |
EP0671667A3 (en) | 1994-03-11 | 1999-02-03 | Konica Corporation | Electrophotographic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H07248715A (ja) | 1994-03-11 | 1995-09-26 | Konica Corp |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
US5752133A (en) | 1994-06-24 | 1998-05-12 | Konica Corporation | Electrophotographic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image exposure means inside of photoreceptor drum |
US5785400A (en) * | 1995-11-01 | 1998-07-28 | Sauder Woodworking Co. | Dual drawer slide assembly |
JPH09160471A (ja) * | 1995-12-13 | 1997-06-20 | Toshib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09304994A (ja) * | 1996-05-13 | 1997-11-28 | Casio Electron Mfg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10161421A (ja) * | 1996-12-05 | 1998-06-19 | Konica Corp |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
JPH11174940A (ja) * | 1997-12-10 | 1999-07-02 | Canon Inc |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H11219044A (ja) | 1998-02-04 | 1999-08-10 | Toshib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586115B2 (ja) * | 1998-09-04 | 2004-11-10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の支持構造体 |
JP2000321956A (ja) * | 1999-05-17 | 2000-11-24 | Canon Inc |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3638112B2 (ja) * | 2000-03-03 | 2005-04-1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2268320A (ja) * | 2001-03-09 | 2002-09-18 | Hitachi Koki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2304030A (ja) * | 2001-04-05 | 2002-10-18 | Seiko Epson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959601B2 (ja) | 2001-09-28 | 2007-08-1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
US6708011B2 (en) | 2001-07-05 | 2004-03-16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System for forming color images |
JP2003015378A (ja) * | 2001-07-05 | 2003-01-17 | Seiko Epson Corp |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3076106A (ja) * | 2001-08-31 | 2003-03-14 | Seiko Epson Corp |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
JP3688616B2 (ja) | 2001-09-27 | 2005-08-31 |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EP1347344A3 (en) * | 2002-03-20 | 2007-10-24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mage carrier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2004109886A (ja) * | 2002-09-20 | 2004-04-08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918744B2 (ja) * | 2003-02-24 | 2007-05-23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多色画像形成装置 |
US7395008B2 (en) | 2003-02-24 | 2008-07-01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and photoreceptor cartridge |
JP4374970B2 (ja) | 2003-09-30 | 2009-12-0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6902244B1 (en) * | 2003-12-15 | 2005-06-07 | Protrend Co., Ltd. | Drawer rail structure allowing adjusting of vertical position of drawer front panel |
US7778567B2 (en) * | 2004-09-29 | 2010-08-17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unit |
EP1674948B1 (en) * | 2004-12-27 | 2018-08-01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4310706B2 (ja) * | 2005-03-30 | 2009-08-1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626370B2 (ja) * | 2005-04-11 | 2011-02-09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730087B2 (ja) * | 2005-09-27 | 2011-07-2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626510B2 (ja) * | 2005-12-20 | 2011-02-09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
-
2005
- 2005-12-27 JP JP2005374659A patent/JP4730087B2/ja active Active
-
2006
- 2006-09-20 US US11/523,628 patent/US7907868B2/en active Active
- 2006-09-27 CN CN200610142151.6A patent/CN1940743B/zh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2-03 US US13/020,603 patent/US8050592B2/en active Active
- 2011-09-22 US US13/239,788 patent/US8346124B2/en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12-28 US US13/729,762 patent/US8768207B2/en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6-30 US US14/319,875 patent/US9442456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79019A (zh) * | 2013-06-17 | 2013-09-04 | 天津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办公设备抽拉硒鼓机构用电极板组件 |
CN103279017A (zh) * | 2013-06-17 | 2013-09-04 | 天津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办公设备用抽拉硒鼓机构 |
CN103293901A (zh) * | 2013-06-17 | 2013-09-11 | 天津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办公设备抽拉硒鼓机构用硒鼓抽拉支架侧滑道 |
CN103293901B (zh) * | 2013-06-17 | 2015-07-08 | 天津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办公设备抽拉硒鼓机构用硒鼓抽拉支架侧滑道 |
CN103279017B (zh) * | 2013-06-17 | 2015-07-08 | 天津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办公设备用抽拉硒鼓机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768207B2 (en) | 2014-07-01 |
US20120008977A1 (en) | 2012-01-12 |
US20110123221A1 (en) | 2011-05-26 |
CN1940743B (zh) | 2010-07-28 |
US20130129383A1 (en) | 2013-05-23 |
US8050592B2 (en) | 2011-11-01 |
JP4730087B2 (ja) | 2011-07-20 |
US20070071494A1 (en) | 2007-03-29 |
US7907868B2 (en) | 2011-03-15 |
US20140314441A1 (en) | 2014-10-23 |
US9442456B2 (en) | 2016-09-13 |
US8346124B2 (en) | 2013-01-01 |
JP2007121983A (ja) | 2007-05-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940743A (zh) | 图像形成装置和处理盒 | |
CN2867399Y (zh) | 成像设备和成像单元 | |
CN2867398Y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2672693Y (zh) | 可从成象装置上拆卸的显影剂盒 | |
CN2840115Y (zh) | 成像装置和带单元 | |
CN2786662Y (zh) | 成像装置 | |
CN2694323Y (zh) | 成像装置 | |
CN1525264A (zh) | 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2846369Y (zh) | 成像装置 | |
CN2857057Y (zh) | 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 |
CN1797230A (zh) | 成像装置 | |
CN1920702A (zh) | 感光构件盒,显影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841224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264854A (zh) | 成像设备、光敏件盒和显像剂盒 | |
CN104375399B (zh) | 图像形成设备 | |
CN101034272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2881727Y (zh) | 处理盒及成像设备 | |
CN1831679A (zh) | 处理盒,显影剂盒,和成像装置 | |
CN1794112A (zh) | 成像装置的处理盒 | |
CN2784984Y (zh) | 记录介质进给装置及成像设备 | |
CN1266207A (zh) | 感光元件盒 | |
CN1854913A (zh) | 具有沿倾斜方向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部的图像形成设备 | |
CN1991613A (zh) | 能够防止电极磨损的图像形成装置 | |
CN1428666A (zh) | 成像装置及其所用的处理单元 | |
CN2771904Y (zh) | 显影剂清除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