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91613A - 能够防止电极磨损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能够防止电极磨损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91613A CN1991613A CN200610063628.1A CN200610063628A CN1991613A CN 1991613 A CN1991613 A CN 1991613A CN 200610063628 A CN200610063628 A CN 200610063628A CN 1991613 A CN1991613 A CN 199161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age
- unit
- electrode
- bearing
- processing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18
- 238000010023 transfer prin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6
- 230000003760 hair shine Effects 0.000 claims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051 synthetic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5061 synthetic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973 pai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6 hal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367 haloge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60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379 silico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45 silicone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6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to the apparatus, electrical connectors, power supply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52—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6—Electrical connecto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G03G2221/1684—Frame structures using extractable subframes, e.g. on rails or hing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承载单元和单元容纳部。该图像承载单元包括多个图像形成单元,每个图像形成单元具有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的图像承载构件。所述图像承载单元通过沿第一方向插入而可拆卸地容纳在所述单元容纳部内。所述图像承载单元包括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支撑构件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上的第一受电电极。所述第一受电电极接受要供应到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电力。所述单元容纳部包括第一供电电极,所述第一供电电极接触所述第一受电电极并将电力供应到所述第一受电电极。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书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要求对于2005年12月2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5-375596的优先权,该在先申请的全部内容都通过引用而结合在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承载单元,该图像承载单元包括多个图像形成单元,该多个图像形成单元被分别设置有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的图像承载构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含有用于可拆卸地容纳图像承载单元的单元容纳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彩色激光打印机一般地包括被可拆卸地安装在打印机的主壳内的鼓单元。鼓单元具有多个图像形成单元,该多个图像形成单元分别被设置有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感光鼓。
多个用于为每个图像形成单元接受电力的受电电极被安排在鼓单元的壁上,在平行于鼓单元被插入主壳的鼓安装方向的方向上。同样,多个用于供应电力到各自的受电电极的供电电极被安排在主壳上在适当的位置以致当鼓单元被安装在主壳中时(例如,见US6944415)使得供电电极接触相应的受电电极。
在这种类型的彩色激光打印机中,每次鼓单元被插入或从主壳中移除时受电电极擦刮或滑过相应的供电电极。结果,这些电极随着时间被磨损。
特别地,在鼓单元的插入或移除操作期间,被放置在鼓安装方向上的下游侧的受电电极和被放置在鼓安装方向上的上游侧的供电电极也会被与之相对应的那些电极之外的电极擦刮。因此,这些电极被磨损到很大程度时会产生接触失败的问题,并导致没有足够的电力被供应到图像形成单元。
发明内容
根据前述,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承载单元和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能够防止用于供应电力到图像形成单元的电极被磨损的图像承载单元。
为了达到上述和其它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承载单元,该图像承载单元包括多个图像形成单元,每个图像形成单元具有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的图像承载构件;和单元容纳部。所述图像承载单元通过沿第一方向插入而可拆卸地容纳在所述单元容纳部内。所述图像承载单元包括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支撑构件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上的第一受电电极。所述第一受电电极接受供应到图像形成单元的电力。所述单元容纳部包括第一供电电极,所述第一供电电极接触所述第一受电电极并供应电力到所述第一受电电极。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图像承载单元,通过沿插入方向插入而可拆卸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一部分上,该图像承载单元包括:多个图像形成单元,每个图像形成单元包括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的图像承载构件;第一支撑构件,在垂直于插入方向的方向上延伸;和第一受电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上。所述第一受电电极构造成能够接受供应到图像形成单元的电力。
附图说明
将参考下列图形详细描述与本发明相对应的说明性方面:
图1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的打印机的外部透视图;
图2是图像形成单元被从打印机的主要部分取出的图1中的打印机的透视图;
图3是显影盒之一被从鼓单元分离的图像形成单元的鼓单元的透视图;
图4是所有的显影盒被从鼓单元分离的图3中的鼓单元的透视图;
图5是从底部所视的鼓单元的多个鼓部分之一的剖视图;
图6是显示鼓单元的LED基片中的布线系统的说明性视图;
图7是鼓单元的前梁的透视图;
图8是主壳的前盖的透视图;
图9是前盖的侧剖视图,显示遮蔽构件(
shutter member)如何移动;
图10是图9中圈出的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11是图像形成单元被安装在其中的打印机的侧剖视图;和
图12是多个鼓部分之一的详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被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相似的部件和元件被指定相同的参考标记以避免重复描述。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的、应用本发明的打印机100的透视图。注意在下面的描述中,当打印机100被放置在将被使用的方向上时,“前”、“后”、“上”和“下”被用来定义不同部分。
如图1中所示,打印机100包括主体110,主体110具有主壳111和容纳在主壳111中的主框架112。
主壳111由合成树脂板形成大致盒形。纸张排出托盘11b被形成在主壳111的顶表面111a上以致从主壳111的前侧到后侧向下地倾斜。纸张排出口111c被形成在主壳111的上部分中,在纸张排出托盘111b的下后端上面的位置,用于把纸张排出到纸张排出托盘111b上。
前侧开口111d被形成在主壳111的前表面上。前盖111e被放置在主壳111的前侧用于关闭和暴露前侧开口111d。前盖111e被主壳111支撑在其下端。
主框架112是用于支撑容纳在主体110中并且被用于成像操作的不同的元件。主框架112同样设置有驱动源和驱动力传输机构用于驱动不同的元件旋转。主框架112设置有两个上导轨112a和两个下导轨112b。上导轨112a被形成从主框架112的左右内表面向内突出在打印机100的横向方向(左右方向)上互相面对。每个上导轨112a在打印机100的前后方向S上基本水平地延伸。相似地,下导轨112b被形成从主框架112的左右内表面向内突出在打印机100的横向方向上互相面对。两个下导轨112b设置成基本平行于两个上导轨112a。两个引导槽112c限定在上导轨112a和下导轨112b之间。
图像形成单元120被放置在主框架112的内侧使得图像形成单元120能够通过其前侧被拉出主框架112,如图2中所示。更特别地,用户能够通过首先打开前盖111e、抓住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120前端的前手柄131a并且朝前拉图像形成单元120,从而从主体110中移除图像形成单元120。
如在图2中所示,图像形成单元120包括鼓单元130和四个显影盒140。鼓单元130包括由前梁131、两个支撑板132和133、后梁134和四对侧板135和136构成的框架,在俯视图中形成矩形。
前梁131和后梁134分别设置到前侧和后侧。支撑板132和133链接到前梁131的横向端和后梁134的横向端。多对侧板135和136被支撑板132和133支撑以便位于支撑板132和133之间并且沿其间延伸。多对侧板135和136在前后方向S上布置。显影盒140布置成在前后方向S上成一行,使得每个显影盒140位于多对侧板135和136中相应的一对之间。每个显影盒140通过侧板135和136被鼓单元130可拆卸地支撑。
法兰部分132a和133a分别形成在支撑板132和133的上边缘。法兰部分132a和133a能够接合主框架112的引导槽112c。因此,当被插入主框架112时鼓单元130被法兰部分132a、133a和引导槽112c引导。
反U形后手柄134a被形成在后梁134的上端。因此,用户能够通过把持后手柄134a和形成在前梁131的前表面上的前手柄131a轻易地携带图像形成单元120(鼓单元130)。
图3是多个显影盒140之一被从其上移除的鼓单元130的透视图。图4是所有的显影盒140被从其上移除的鼓单元130的透视图。如在图3和4中所示,引导槽135a和136a(在图3中只有引导槽135a被显示)被分别地形成在侧板135和136的内表面上,用于在垂直方向A上引导显影盒140。
如在图3中所示,每个显影盒140设置有两个套圈构件147,所述两个套圈构件147在横向方向上从显影盒140的任一端向外突出。套圈构件147由导电材料制成并且被配置成接合侧板135和136的相应引导槽135a和136a。两个腿部分141a2被形成在每个显影盒140的下表面的任一横向端上,使得用户能够稳定地放置显影盒140在工作台或桌子上。
支撑板133形成有沿前后方向S布置的四个电极通孔133b,以便面对相应的显影盒140。
ZRG电极支撑部分136b被形成在每个侧板136上并且支撑相应的受电电极121之一。受电电极121用于接受供应到相应的显影盒140的电力。电极支撑部分136b和支撑在其上的受电电极121通过孔133b从相应的电极突出。当图像形成单元120被安装在主框架112中时,受电电极121分别毗邻布置在主框架112中的相应的供电电极112e并且从供电电极112e接受电力。
如后将述的,每个显影盒140包括显影辊144(见图11),所述显影辊144具有穿过相应的套圈构件147的金属转轴144a。当显影盒140被完全地插入鼓单元130时,显影盒140的套圈构件147之一接触相应的受电电极121,并且转轴144a同样被电连接到相应的受电电极121。
如在图4中所示,支撑板132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布置的四个联接通孔132b以致对着相应的显影盒140。每个侧板135在对着相应的联接通孔132b的位置形成有联接暴露孔135b。每个联接通孔132b和相应的联接暴露孔135b被提供用于接受与每个显影盒140的齿轮联接(没有显示)接合的主框架112的相应的输入轴(没有显示)用于供应电力到齿轮联接。
四个鼓部分150沿前后方向S布置在鼓单元130的底部以便对着相应的显影盒140。
图5是从底部所视的鼓部分150之一的剖视图。如在图5中所示,每个鼓部分150包括感光鼓151和与感光鼓151相对放置的LED基片153。多个LED153a被放置在LED基片153上。LED153a在横向方向上排成一行并且面对感光鼓151。LED153a在LED基片153上平行地电连接。
图6是显示鼓单元130的LED基片153中的布线系统的说明性视图。如在图6中所示,LED基片153通过夹具(harness)154彼此链接。更特别地,夹具154连接被连接到两个受电电极131b和131c(见图7)的连接基片155和最靠近前面设置的LED基片153,从而分别地连接受电电极131b和131c到LED153a的正电极侧和负电极侧。夹具154还将每个LED基片153连接到前后方向上的LED基片153中相邻的一个,从而在LED基片153上的LED153a组被互相平行连接。请注意,连接到最靠近后面设置的LED基片153的夹具154具有开口端。
图7是从其前右侧所视的鼓单元130的前梁131的透视图。注意,前手柄131a在图7中被省略。如在图7中所示,前述的两个受电电极131b和131c设置在前梁131的前表面的左部分以致向前突出。
两个引导构件131d和131e从前梁131的前表面向前突出以便将一对受电电极131b和131c置于引导构件131d和131e之间。
图8是关闭状态下的前盖111e的透视图,如从主体110的内侧观察。如在图8中所示,当图像形成单元120被安装在主框架112中并且前盖111e在关闭状态时,遮蔽构件113被前盖111e支撑在对着前梁131的受电电极131b和131c的位置。遮蔽构件113能够向上摆动。两个被按压构件113a被整体地形成到遮蔽构件113上,一个在其任一横向端。当前盖111e被关闭时,前梁131的引导构件131d和131e(图7)毗邻和按压各自的被按压构件113a。
图9是前盖111e的剖视图,显示遮蔽构件113如何被移动。图10是图9中圆圈中的前盖111e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
如在图9中所示,两个供电电极114a和114b设置在前盖111e上。供电电极114a连接到用于供应电力到LED基片153的电源(没有显示)的正电极,同时供电电极114b被连接到电源的接地端。当前盖111e在打开状态时供电电极114a和114b被覆盖有遮蔽构件113。这样防止供电电极114a和114b被用户或打印机100的其它元件接触。然而,当遮蔽构件113向上摆动时供电电极114a和114b被暴露。
特别地,当主壳111的前侧开口111d被前盖111e关闭且图像形成单元120被安装在主框架112中时,前梁131的引导构件131d和131e分别地毗邻遮蔽构件113的被按压构件113a和113a以向上地移动遮蔽构件113。结果,如在图9和10中所示,已经由遮蔽构件113覆盖的供电电极114a和114b变得暴露,并且分别地接触前梁131的受电电极131b和131c。
尽管没有在图中显示,弹簧被附加到遮蔽构件113。当用户打开前盖111e时,由于弹簧的推动力,遮蔽构件113自动地向下摆动并覆盖供电电极114a和114b。因此,当前盖11e被打开时,可靠地防止供电电极114a和114b被用户或打印机100的其它元件接触。
图11是图像形成装置120被安装在其中的打印机100的侧剖视图。如在图11中所示,四个显影盒140(140K、140C、140M、140Y)在打印机100的主体110内在前后方向上被布置成一行。四个鼓部分150被布置成面对相应的显影盒140。扫描单元160和转印单元170被分别设置在显影盒140和鼓部分150的上面和下面。馈入单元180被放置在转印单元170的下面。
显影盒140K、140C、140M和140Y分别容纳黑色、青色、洋红色和黄色的不同颜色的色粉。注意显影盒140K、140C、140M和140Y除了容纳不同颜色的色粉外是一样的。
每个显影盒140包括容纳色粉的盒外壳141。显影盒140进一步包括搅拌器142、供应辊143、显影辊144和刀片145,全部被支撑在盒外壳141中。
搅拌器142是用于搅拌容纳在盒外壳141中的色粉,并且被盒外壳141旋转地支撑。供应辊143是被盒外壳141旋转地支撑的海绵辊。显影辊144是由盒外壳141旋转地支撑的橡胶辊。供应辊143和显影辊144被放置以致其外围表面互相接触。当供应辊143被驱动在图11中逆时针旋转时,充电色粉被供应到显影辊144的外围表面上。显影偏压被从相应的供电电极112e(见图3)施加到显影辊144的转轴144a用于促使色粉粘附到相应的感光鼓151的外围表面上。
刀片145接触显影辊144的外围表面从而当显影辊144被驱动在图11中逆时针旋转时调节显影辊144的外围表面上的色粉数量。
四个鼓部分150具有互相相同的结构。图12是鼓部分150之一的侧剖视图。如在图12中所示,每个鼓部分150具有感光鼓151、栅控式电晕充电器152、清洁辊156、清洁腔157和LED基片153。
感光鼓151具有形成在其外围表面上的由光导材料制成的感光层。感光鼓151被放置以致其外围表面对着显影辊144的外围表面。感光鼓151的转轴被鼓单元130支撑以致感光鼓151能够被驱动在图12中顺时针旋转。感光鼓151的转轴在垂直于鼓单元130的安装方向(即,前后方向)的横向方向(即,垂直于图12的纸张表面的方向)上延伸。
充电器152被放置在感光鼓151的上面以致对着感光鼓151的外围表面。充电器152在感光鼓151的整个表面上均匀地施加电荷。
清洁辊156由海绵构件制成并且被放置到感光鼓151的后面以致挤压感光鼓151到预定挤压程度。清洁辊156被鼓单元130支撑以致随着感光鼓151的旋转而旋转。清洁腔157围绕着清洁辊156。
LED基片153被放置在清洁辊156下面。LED基片153的上下侧被清洁腔157和薄膜构件158分别地保护。清洁腔157的下表面和薄膜构件158的上表面被涂有光反射漆为了有效地引导从LED153a发射的光到感光鼓151的外围表面。
如在图11中所示,扫描单元160包括基于图像数据发射激光束的激光束发射部分(没有显示)用来在横向方向上(垂直于图11的纸张表面方向)扫描激光束在感光鼓151的外围表面上。
转印单元170包括带驱动辊171、从动辊172、输送带173、四个转印辊174和带清洁器175。带驱动辊171被放置到放置在后面最近处的鼓部分150之一的后面。从动辊172设置在最靠近前面设置的鼓部分150之一的前面。带驱动辊171和从动辊172被主体110可旋转地支撑。
输送带173是由导电树脂胶片例如聚碳酸脂或聚酰亚胺制成的环形带,散布着导电碳颗粒或此类物质。输送带173被缠绕在带驱动辊171和从动辊172上。当带驱动辊171被驱动在图11中逆时针旋转时,输送带173在图11中逆时针旋转并且传递支撑在输送带173上的纸张P从前侧到后侧。
每个转印辊174被放置在相应的感光鼓151之一的下面以致转印辊174面对相应的感光鼓151,输送带173被从其间提出。每个转印辊174被可旋转地支撑以及随着输送带173在图11中逆时针旋转而旋转。用于从感光鼓151朝着输送带173(纸张P)转印色粉的转印偏压被应用到转印辊174。带清洁器175被放置在输送带173下面用于清洁输送带173的表面。
馈入单元180包括馈入外壳181、馈入辊183、分离辊184、分离垫185和纸张除尘辊187。
馈入外壳181容纳一叠许多纸张P。纸张压板182被放置在馈入外壳181的内侧。纸张压板182被可枢轴旋转的支撑在其后端182a从而其前端182b能够向上和向下移动。
馈入辊183由合成橡胶构件制成。馈入辊183被主体110支撑,在纸张压板182的前端182b的上面的位置,从而被驱动在图11中逆时针旋转。当馈入辊183被驱动在图11中逆时针旋转时,馈入辊183朝着前面传递堆叠在馈入外壳181中的最上面的纸张P。
分离辊184由合成橡胶材料制成,并且被主体110支撑到馈入辊183的前面从而被驱动在图11中逆时针旋转。分离垫185被放置面对分离辊184。面对分离辊184的分离垫185的分离表面185a由具有高摩擦系数的材料如合成橡胶或毡制成。促力弹簧186被放置在分离垫185的下面用于朝着分离辊184促进分离垫185,靠着分离辊184压分离垫185。
纸张除尘辊187是用来去除粘附在纸张P上的纸张灰尘的。纸张除尘辊187被放置在分离辊184上面以面对夹紧辊188。
纸张输送辊191和纸张引导构件192被放置到从动辊172的前面。被从馈入单元180传递的纸张P被纸张输送辊191和纸张引导构件192朝着输送带173进一步传递。
定影单元193被放置在带驱动辊171的后面。定影单元193包括加热辊193a和压力辊193b。加热辊193a包括金属圆柱,它的表面被脱模加工,并且卤素灯被放置在圆柱里面。
加热辊193a被主体110支撑以致被驱动在图11中顺时针旋转。压力辊193b由硅橡胶制成。压力辊193b以预定的压力压靠加热辊193a。压力辊193b被主体支撑以致在图11中是逆时针旋转的,随着加热辊193a的旋转运动。
具有这样的结构,当加热辊193a的旋转朝着纸张排出开口111c传递纸张P时,在纸张P上的色粉被熔合并且坚硬地定影到纸张P上。
定影的纸张输送辊194和夹紧辊195被放置在定影单元193的后面和对角地上面。定影的纸张输送辊194被主体110支撑从而被驱动在图11中顺时针旋转。另一方面,夹紧辊195被放置面对定影纸张输送辊194和被主体110支撑从而能够随着定影纸张输送辊194的旋转运动而旋转。当定影纸张输送辊194被驱动在图11中顺时针旋转时,定影纸张输送辊194和夹紧辊195一起朝着纸张排出开口111c输送在其上固定有图像的纸张P。
定影纸张引导件196a和196b被放置在定影纸张输送辊194和夹紧辊195上面。定影纸张引导辊196a和196b朝着纸张排出辊197和纸张排出从动辊198的接触区域引导由定影纸张输送辊194和夹紧辊195输送的纸张P。
纸张排出辊197和纸张排出从动辊198被放置在纸张排出托盘开口111c附近从而面对它。纸张排出辊197被主体110可旋转地支撑从而能够被驱动在图11中逆时针旋转。纸张排出从动辊198被放置面对纸张排出辊197和被主体110可旋转地支撑从而能够随着纸张排出辊197的旋转运动而旋转。
具有这种结构,当纸张排出辊197被驱动在图11中逆时针旋转时,纸张排出辊197和纸张排出从动辊198一起排出纸张P通过纸张排出开口111c到主体110的外面。
打印机100的成像操作将接下来被描述。
当馈入辊183被驱动在图11中逆时针旋转时,堆叠在馈入外壳181中的纸张P被朝着分离辊184馈入。随后,纸张P的引导端被传递到分离辊184和分离垫185之间的位置。当分离辊184被驱动在图11中逆时针旋转时,只有最顶端的纸张朝着纸张灰尘被从纸张P上移除的纸张除尘辊187被馈入。纸张P然后通过纸张输送辊191和纸张引导构件192的路径被馈入到转印辊170。
当搅拌器142被驱动在每个显影盒140中旋转时,在每个显影盒140的盒外壳141中的色粉被搅拌和被供应到供应辊143。被供应到供应辊143的色粉然后被图11中供应辊143的逆时针旋转传递到显影辊144。色粉被供应辊143和显影辊144之间的位置上的摩擦电地充电并且粘附在显影辊144的外围表面上。粘附到显影辊144的外围表面上的色粉被刀片145调整密度和电荷数量到预定的各自的水平,然后被显影辊144的逆时针旋转传递到显影辊144和感光鼓151之间的位置。
同时,每个感光鼓151的外围表面被充电器152均匀地电地充电,并且随后被照射对应图像数据的激光束。结果,对应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被形成在感光鼓151的外围表面上。当在显影辊144的外围表面上的色粉接触静电潜像被形成在其上的感光鼓151的外围表面时,在感光鼓151的外围表面上的静电潜像被色粉显影,形成色粉图像。
被输送到转印单元170的纸张P被支撑在输送带173上并且朝着后面被传递。当纸张P到达感光鼓151和转印辊174之间的位置时,在感光鼓151的外围表面上的色粉图像由于转印辊174和感光鼓151之间的转印偏压被转印到纸张P上。以这种方式,多个不同颜色的色粉图像被继续地转印到纸张P上,从而在上面形成全色图像。在转印操作后,每个感光鼓151的外围表面从LED基片153上的LED153a发射的光去电子。
在通过转印单元170后,具有全色图像形成在其上的纸张P被传递到定影单元193。当纸张P通过加热辊193a和压力辊193b之间时,在纸张P的表面上的色粉被熔合且定影在表面上。此后,纸张P被排出在主体110外面的排出托盘111b上。
如在图7和9中所示,如前所述,受电电极131b和131c设置在前梁131的前表面上,供电电极114a和114b设置在前盖111e上。因此,当安装图像形成单元120到主框架112或从主框架112移除图像形成单元120时受电电极131b和131c不会擦刮或滑过供电电极114a和114b。因此,电极131b、131c、114a和114b不会被磨损。
同样,因为受电电极131b和131c被放置在关于图像形成单元120(鼓单元130)的安装方向的鼓单元130的上游部分,有可能使得受电电极131b和131c毗邻供电电极114a和114b并具有简单的结构。同样,当安装图像形成单元120到主框架112中时,因为受电电极131b和131c不会接触供电电极114a和114b,因此,能够防止电极131b、131c、114a和114b被损坏。
因为显影盒140和鼓部分150沿垂直于感光鼓151的转轴的方向上布置,用于显影盒140和鼓部分150的齿轮机构能够被设置成远离受电电极131b和131c。因此,主框架112和鼓单元130的结构能够被简化,并且打印机100和鼓单元130能够被高效地装配和服务。即,由于这样的齿轮机构通常被放置在感光鼓151的转轴的一侧,如果显影盒140和鼓部分150布置在平行于感光鼓151的转轴的方向上,则很难把受电电极131b和131c设置在前梁131或后梁134上。
因为每个LED基片153将从受电电极131b和131b供应的电力传递到其它LED基片153,夹具154的部件的长度对于所有的LED基片153而言能够是相同的。因此,用于制造LED基片153和装配鼓单元130的劳动负担能够被减少。
因为受电电极121(图3)通过支撑板133设置,并且接触相应的受电电极121的供电电极112e设置在主框架112的内部,所有的用于接受供应到显影盒140和LED基片153的电力的电力接受部分不必再以集中的方式布置在前梁131上。因此,用于设计鼓单元130和主框架112的自由度被大大地增加。
因为当图像形成单元120安装在主框架112上时每个LED基片153设置在转印单元170和相应的清洁辊156之间,所以感光鼓151能够在转印操作完成后立即放电。
同样,因为每个LED基片153的上侧和下侧被清洁腔157和薄膜构件158保护,所以防止散在主体110内的色粉粘附到LED 153a上并且防止阻碍从LED 153a发射的光。因此,感光鼓151能够被可靠地放电。
因为清洁腔157的下表面和薄膜构件158的上表面被涂有光反射漆,即使从LED 153a发射的光的数量很少,该很少的光也能够有效地被引导到感光鼓151的外围表面上,并且感光鼓151能够被可靠地放电。
尽管已经参考上述各方面详细描述了本发明,很明显,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做出不同的变型和修改。
例如,在上述打印机100中,受电电极131b和131c设置在关于图像形成单元120的安装方向被设置在上游侧的前梁131上。然而,受电电极131b和131c可以设置在被设置在下游侧的后梁134上,或者设置在前梁131和后梁134上。
在上述打印机100中,受电电极131b和131c被电连接到LED基片153上。然而,受电电极131b和131c可以被电连接到显影辊144的转轴144a上。
本发明同样能够被应用到包括整体地形成有多个图像形成单元的感光构件单元的打印机上。感光构件单元包括用于充电感光鼓的充电单元,用于显影形成在感光鼓上的静电图像的显影单元,用于转印感光鼓上的色粉到纸张上的转印单元,和用于在显影操作后除去感光鼓的电荷的放电单元。在这种情况下,充电部分、显影部分、转印单元和放电单元能够同时被替换。
Claims (23)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承载单元,该图像承载单元包括多个图像形成单元,每个图像形成单元具有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的图像承载构件;和
单元容纳部,其中:
所述图像承载单元通过沿第一方向插入而可拆卸地容纳在所述单元容纳部内;
所述图像承载单元包括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支撑构件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上的第一受电电极,所述第一受电电极接受要供应到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电力;且
所述单元容纳部包括第一供电电极,所述第一供电电极接触所述第一受电电极并将电力供应到所述第一受电电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位于所述图像承载单元关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上游端和下游端中的一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可绕着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转轴旋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所述盖设置在所述单元容纳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上游端,所述盖配置为在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位于所述图像承载单元关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上游端;且所述第一供电电极设置在所述盖上,且所述图像承载单元容纳在所述单元容纳部中的情况下,当所述盖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受电电极与所述第一供电电极相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包括遮蔽构件,该遮蔽构件可在盖住所述第一供电电极的第一位置和露出所述第一供电电极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遮蔽构件移动机构,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容纳在所述单元容纳部中的情况下,当所述盖进入关闭状态时,所述遮蔽构件移动机构将所述遮蔽构件移动到第二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构件移动机构包括固定到所述遮蔽构件的被按压构件和设置到所述图像承载单元的引导构件,所述图像承载单元容纳在所述单元容纳部中的情况下,当所述盖进入关闭状态时,所述引导构件按压所述被按压构件。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构件配置为被从所述第二位置上朝向所述第一位置推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图像形成单元配置为以并联的方式电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图像形成单元都包括显影剂容纳部和为所述图像承载构件放电的放电单元;
所述图像承载单元包括不同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第二支撑构件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上的第二受电电极,所述第二受电电极接受要供应到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电力;
所述单元容纳部包括第二供电电极,该第二供电电极与所述第二受电电极接触,且当所述图像承载单元容纳在所述单元容纳部中时,所述第二供电电极将电力供应到所述第二受电电极;
所述第一受电电极与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和所述放电单元中的一个连接;且
所述第二受电电极与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和所述放电单元中的另一个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转印单元,该转印单元将显影剂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转印到记录介质,其中每个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包括清洁单元,在所述转印单元已将显影剂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转印到记录介质后,所述清洁单元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移除剩余的显影剂,并且当所述图像承载单元容纳在所述单元容纳部中时所述放电单元置于所述转印单元和所述清洁单元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由光电导体制成,所述放电单元包括将光照射到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上的光源,且每个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进一步包括防止显影剂粘附到所述光源上的保护构件。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由光电导体制成,所述放电单元包括将光照射到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上的光源,并且每个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进一步包括环绕所述光源的环绕构件,该环绕构件被配置为将光朝着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导引。
14、一种图像承载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图像承载单元通过沿插入方向插入而可拆卸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一部分上,该图像承载单元包括:
多个图像形成单元,每个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包括静电潜像形成于其上的图像承载构件;
第一支撑构件,该第一支撑构件在与所述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和
第一受电电极,该第一受电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上,所述第一受电电极配置为接受要供应到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电力。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承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设置在所述图像承载单元关于所述插入方向的上游端和下游端中的一端。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承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可绕着在与所述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转轴旋转。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承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设置在所述图像承载单元关于所述插入方向的上游端。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承载单元,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引导构件,该引导构件配置为移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遮蔽构件以露出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一供电电极,其中所述第一受电电极配置为接受来自所述第一供电电极的电力。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承载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图像形成单元配置为以并联的方式电连接。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承载单元,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不同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第二支撑构件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上的第二受电电极,所述第二受电电极接受要供应到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电力;其中
每个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包括显影剂容纳部和为所述图像承载构件放电的放电单元;
所述第一受电电极与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和所述放电单元中的一个连接;且
所述第二受电电极与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和所述放电单元中的另一个连接。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图像承载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包括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移除剩余显影剂的清洁单元,且当所述图像承载单元安装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那部分上时,所述放电单元置于所述清洁单元和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转印单元之间,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转印单元将显影剂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图像承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单元包括将光照射到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光源,且每个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进一步包括防止显影剂粘附到所述光源上的保护构件。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图像承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单元包括将光照射到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光源,且每个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进一步包括环绕所述光源的环绕构件,该环绕构件配置为将光朝着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导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375596 | 2005-12-27 | ||
JP2005375596A JP2007178610A (ja) | 2005-12-27 | 2005-12-27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像担持体ユニット |
JP2005-375596 | 2005-12-2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91613A true CN1991613A (zh) | 2007-07-04 |
CN1991613B CN1991613B (zh) | 2010-04-14 |
Family
ID=38213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063628.1A Active CN1991613B (zh) | 2005-12-27 | 2006-12-27 | 能够防止电极磨损的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907865B2 (zh) |
JP (1) | JP2007178610A (zh) |
CN (1) | CN199161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297746B2 (en) * | 2007-11-30 | 2012-10-30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nk cartridge accommodating device |
JP4661916B2 (ja) * | 2008-07-25 | 2011-03-3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730413B2 (ja) * | 2008-08-28 | 2011-07-2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4678433B2 (ja) * | 2008-11-28 | 2011-04-27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ユニット |
US10203658B2 (en) * | 2016-03-25 | 2019-02-12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electrical contact |
US11409225B2 (en) * | 2019-12-27 | 2022-08-0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draw-out unit having electrically contactable contact pair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5156978A (en) | 1979-05-24 | 1980-12-0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Electronic copier |
JPH0389284A (ja) | 1989-08-31 | 1991-04-15 | Mita Ind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0461769A (ja) | 1990-06-27 | 1992-02-27 | Mita Ind Co Ltd | コネクタ遮閉装置 |
JPH04137374U (ja) | 1991-06-17 | 1992-12-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本体とユニツトのコネクタ部保護装置 |
JPH0564868A (ja) | 1991-07-08 | 1993-03-19 | Mitsubishi Kasei Polytec Co | ヒートシール可能な高寸法安定性積層フイルム |
JPH0545942A (ja) | 1991-08-09 | 1993-02-26 | Minolta Camera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285392B2 (ja) * | 1992-09-04 | 2002-05-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3432299B2 (ja) | 1994-06-08 | 2003-08-04 |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カラープリンタ |
JP3294030B2 (ja) | 1994-12-01 | 2002-06-1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電子写真装置 |
JPH11187190A (ja) | 1997-12-19 | 1999-07-09 | Fuji Xerox Co Ltd | 複合機能処理装置および複合機能処理方法 |
JP3982989B2 (ja) | 2000-11-07 | 2007-09-2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除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3697168B2 (ja) | 2001-03-09 | 2005-09-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2278413A (ja) | 2001-03-16 | 2002-09-27 | Ricoh Co Ltd | コネクタ装置 |
US6708011B2 (en) * | 2001-07-05 | 2004-03-16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System for forming color images |
JP3959601B2 (ja) | 2001-09-28 | 2007-08-1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3107975A (ja) * | 2001-09-27 | 2003-04-11 | Brother Ind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3150022A (ja) | 2001-11-13 | 2003-05-21 | Minolta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EP1347344A3 (en) | 2002-03-20 | 2007-10-24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mage carrier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2003280313A (ja) | 2002-03-20 | 2003-10-02 | Seiko Epson Corp | 像担持体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076427B2 (ja) | 2002-10-30 | 2008-04-1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4168015A (ja) | 2002-11-22 | 2004-06-17 | Seiko Epson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
2005
- 2005-12-27 JP JP2005375596A patent/JP2007178610A/ja active Pending
-
2006
- 2006-12-27 US US11/616,535 patent/US7907865B2/en active Active
- 2006-12-27 CN CN200610063628.1A patent/CN1991613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7178610A (ja) | 2007-07-12 |
CN1991613B (zh) | 2010-04-14 |
US20070154233A1 (en) | 2007-07-05 |
US7907865B2 (en) | 2011-03-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672693Y (zh) | 可从成象装置上拆卸的显影剂盒 | |
CN2867399Y (zh) | 成像设备和成像单元 | |
CN2840115Y (zh) | 成像装置和带单元 | |
CN2867398Y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87845C (zh) | 显影盒以及电摄影成像装置 | |
CN1154884C (zh) | 图象形成装置、彩色图象形成装置以及传送带组件 | |
CN2874560Y (zh) | 显影剂盒与图像形成设备 | |
CN1101559C (zh) | 显影盒以及电照相成像装置 | |
CN1940743A (zh) | 图像形成装置和处理盒 | |
CN1841224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828442A (zh) | 图像形成装置、色粉盒和显影盒 | |
CN2779451Y (zh) | 影像形成设备 | |
CN1940775A (zh) | 处理盒、成像装置、在装置主体上安装拆卸处理盒的方法 | |
CN2857057Y (zh) | 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 |
CN1360234A (zh) | 成像装置以及可拆卸地装在该成像装置上的处理盒 | |
CN1462911A (zh) | 墨盒及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 |
CN1534399A (zh) | 图像形成设备 | |
CN1920681A (zh) | 成像设备 | |
CN2881727Y (zh) | 处理盒及成像设备 | |
CN1920702A (zh) | 感光构件盒,显影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91268C (zh) | 具有安装定位结构的显影盒和电照相成像装置 | |
CN1991613A (zh) | 能够防止电极磨损的图像形成装置 | |
CN1497398A (zh) |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 |
CN1831679A (zh) | 处理盒,显影剂盒,和成像装置 | |
CN1940760A (zh) |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所具有的显影剂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