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77251A - 印刷焊锡检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焊锡检查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77251A CN1877251A CNA2006100831759A CN200610083175A CN1877251A CN 1877251 A CN1877251 A CN 1877251A CN A2006100831759 A CNA2006100831759 A CN A2006100831759A CN 200610083175 A CN200610083175 A CN 200610083175A CN 1877251 A CN1877251 A CN 187725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unit
- lower limit
- higher limit
- scolding t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95—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shape of the object to be examined
- G01N21/956—Inspecting patterns on the surface of objec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0002—Inspection of images, e.g. flaw detection
- G06T7/0004—Industrial image inspec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30—Subject of image; Context of image processing
- G06T2207/30108—Industrial image inspection
- G06T2207/30152—Sold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Electric Connection Of Electric Components To Printed Circuits (AREA)
-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With Unspecified Measu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使得操作者可在识别显示经测定的焊锡形状的形状值分布的同时进行定量判断,从而可容易地设定判定的基准值(容许值)等。利用测定单元(2)测定印刷于多个印刷板上的多个焊锡位置的焊锡状态,且根据其测定值,利用直方图计算单元(5a)计算出将焊锡状态作为量而显示的形状值的次数分布,并利用显示控制单元(6)使次数分布显示于显示单元(7),并且以可识别的方式显示可变输入的分布范围。而且,NG率计算单元(5b)相应于次数分布而计算出分布范围以外的不合格率或者上述分布范围以内的合格率,且可确定所期望的分布范围(容许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印刷焊锡检查装置,其对于在用于表面安装电子零件等的印刷板(Print Circuit Board)上印刷有膏(Cream)状焊锡时的焊锡形成状态进行测定并检查。尤其是关于一种使良否判定的基准易于设定的技术。
背景技术
先前,印刷焊锡检查装置中,包括对基板(以下将印刷板简称为「基板」。)的表面照射激光等、并接受基板表面发出的反射光的感应器,根据作为该感应器所测定(三角测量(triangulation))的结果而获得的测定值,例如,基板上的印刷焊锡位置的位移(包括高度)或亮度(包括自基板反射的光量、受光量(光的强度))的测定值,与作为判定基准的基准数据加以比较且进行判定(日本专利第3537382号公报,先前技术)。
在如此的检查装置(方法)中,一般而言,将成为判定的基准最初作为初始值(默认值(defaulting))进行存储,实际上,以多个基板的测定值及其默认值进行判定,操作者为了确认不合格率(以下称为NG率)或合格率(以下称为OK率),根据需要,将默认值变更为适当的基准值,并进行设定,且进行检查。
例如,对多个基板经过相同印刷后的焊锡形状进行测定,计算出表示其焊锡形状的体积,将其分布的平均值的±3σ作为OK范围,该范围以外的部分则作为NG的范围。该值的±3σ、或其他数值可通过任意设定而构成。
如上所述,先前,印刷焊锡检查装置中,根据实际上所检查、判定的数据,操作者对判定的基准值(容许值)进行研究、设定。实际上,基板的种类、焊锡的形状、设计值等方面,各有不同。因此,当作为判定对象的基板、焊锡形状的种类较多时,甚至当作为判定对象的项目较多时,为了求出基准值(容许值),需要相当的时间以及经验。判定对象的项目中,例如,表示焊锡形状的数据(以下称为形状值。)中,除了如上所述的焊锡体积以外,还存在焊锡面积、焊锡高度、焊锡的本来位置之间的偏移、焊锡宽度、以及焊锡高度不均(不规则的高度irregular height,不均variation)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识别表示已测定的焊锡形状的形状值的分布,且操作者可作定量判断的同时容易地设定判定用基准值(容许值(allowable value))等的技术。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第1项所述的发明为一种印刷焊锡检查装置,
其为包括以下单元者,即,测定单元(2),用以对印刷于印刷板上的多个焊锡的位移进行测定;直方图计算单元(5a),针对根据上述测定单元所输出的测定值求出上述焊锡的状态作为形状的一个或多个种类的判定用形状,求出判定用形状值的次数分布;NG率计算单元(5b),根据所求得的上述次数分布与表示上述所印刷的焊锡形状的合格范围的分布范围,计算出上述所印刷的焊锡形状的不合格率以及合格率中的至少一个;操作单元(9);显示单元(7);以及显示控制单元(6),将上述计算出的不合格率或合格率显示于上述显示单元,并且
上述操作单元可对于以上限值(upper value)与下限值(lower value)所表示的上述分布范围进行指示,
上述显示控制单元可显示上述次数分布,且可在接受到上述操作单元发出的上述分布范围的最新指示后,将于该最新指示之前显示于上述次数分布上的上述上限值以及下限值所对应的位置,变更为该最新指示所指的上述上限值以及下限值所对应的位置且进行显示。
本发明第2项所述的发明,根据本发明第1项所述的发明,上述NG率计算单元在有上述分布范围的最新指示时,根据该最新指示所指的上限值及下限值与上述次数分布,重新计算出不合格率以及合格率中的至少一个,
上述显示控制单元将于上述最新指示之前显示于上述显示单元的不合格率以及合格率中的至少一个加以变更,且显示该重新计算出的不合格率或者合格率。
本发明第3项所述的发明,根据本发明第1或2项所述的发明,上述操作单元可进一步变更并指示上述显示单元中显示的不合格率以及合格率中的至少一个,
上述NG率计算单元在有变更来自上述操作单元的不合格率以及合格率中的至少一个的指示时,根据上述次数分布计算出基于该指示的不合格率以及合格率中的一个的上限值以及下限值,
上述显示控制单元对在表示上述变更的指示之前显示于上述显示单元的上限值及下限值进行变更,且将上述重新计算出的上限值以及下限值显示于次数分布上。
本发明第4项所述的发明,根据本发明第1项所述的发明,包括:判定用数据产生单元(3),其接受上述测定单元的测定值,求出上述各印刷焊锡位置的判定用形状值;及
判定单元(4),其根据容许值,对于该判定用数据产生单元所输出的判定用形状值判定上述各印刷焊锡位置是否合格。
本发明第5项所述的发明,根据本发明第4项所述的发明,在有来自上述操作单元的上述分布范围的上述最新指示时,
上述NG率计算单元根据该最新指示所指的上限值、下限值以及上述次数分布,重新计算出不合格率以及合格率中的至少一个,
上述判定单元根据基于该最新指示所指的上限值及下限值的新的容许值,判定上述各焊锡位置上判定用形状值的不合格以及合格中的至少一个,
上述显示控制单元,使上述显示单元显示该重新计算出的不合格率或者合格率。
本发明第6项所述的发明,根据本发明第4或5项所述的发明,上述操作单元可进一步变更并指示上述显示单元中显示的不合格率及合格率中的至少一个,
上述NG率计算单元根据该变更指示的不合格率或者合格率与上述次数分布,计算出新的上限值以及下限值,
上述判定单元根据基于该计算出的上限值以及下限值的新的容许值,判定上述各焊锡位置上判定用形状值是否合格,
上述显示控制单元,使上述显示单元显示该重新计算出的上限值以及下限值。
本发明第7项所述的发明,根据本发明第4项所述的发明,上述显示控制单元构成为,使上述显示单元显示表示上述印刷基板的焊锡位置的布局,并且于该显示的布局上以可识别的方式显示上述判定单元判定为不合格的位置。
本发明第8项所述的发明,根据本发明第7项所述的发明,在有来自上述操作单元的上述分布范围的上述最新指示时,
上述NG率计算单元根据该最新指示所指的上限值及下限值以及上述次数分布,重新计算出不合格率以及合格率中的至少一个,
上述判定单元根据基于该最新指示所指的上限值以及下限值的新的容许值,判定各上述各焊锡位置上的判定用形状值的不合格以及合格中的至少一个,
上述显示控制单元,使上述显示单元变更该最新指示之前所显示的上述不合格率或者上述合格率,且显示该重新计算出的不合格率或者合格率,并且,将上述判定单元根据该新的容许值判定为不合格的焊锡位置,以可识别的方式显示于上述布局上。
本发明第9项所述的发明,根据本发明第7或8项所述的发明,上述操作单元可进一步变更并指示上述显示单元中所显示的不合格率以及合格率中的至少一个,
上述NG率计算单元根据该变更指示的不合格率或者合格率及上述次数分布,计算出新的上限值以及下限值,
上述判定单元根据基于该计算出的上限值以及下限值的新的容许值,判定上述各焊锡位置上判定用形状值是否合格,
上述显示控制单元,使上述显示单元变更上述变更的指示之前所显示的上述上限值以及上述下限值,且显示该重新计算出的上限值以及下限值,并且,将上述判定单元根据该新的容许值判定为不合格的焊锡位置,以可识别的方式显示于上述布局上。
本发明第10项所述的发明,为一种印刷焊锡检查方法,包括:测定步骤,预先测定印刷于印刷板上的多个焊锡的位移,根据所测定的测定值求出表示上述焊锡状态的形状值;直方图计算步骤,针对上述测定步骤中所求得的一个或多个种类的判定用形状求出其判定用形状值的次数分布;NG率计算步骤,根据所求出的上述次数分布以及表示上述印刷的焊锡形状合格的范围的分布范围,计算出上述印刷的焊锡的不合格率以及合格率中的至少一个;以及良否显示步骤,将上述计算出的不合格率或者合格率显示于上述显示单元中,并且包括:
利用操作单元,对上限值以及下限值所表示的上述分布范围加以变更且进行指示的步骤,及
范围显示步骤,利用显示控制单元,当从上述操作单元接受到以下限值及上限值表示的上述分布范围的最新指示时,将与该最新指示之前所显示的上述上限值以及下限值对应的上述次数分布上的位置,变更为与该最新指示所指的上限值与下限值对应的上述次数分布上的位置,且进行显示。
本发明第11项所述的发明,根据本发明第10项所述的发明,包括:反复步骤,每当接受到上述最新指示,则根据该最新指示所指的上述上限值及下限值以及上述次数分布,反复实施上述NG率计算步骤、上述良否显示步骤、以及范围显示步骤;
确定步骤,于上述反复步骤中,确定所期望的上限值以及下限值;以及
判定步骤,于上述确定步骤之后,根据上述已确定的所期望的上限值及下限值,判定上述测定步骤中所取得的上述该形状值是否合格。
本发明第12项所述的发明,根据本发明第10项所述的发明,包括:根据上述操作单元,进一步变更并指示上述显示单元中显示的不合格率以及合格率中的至少一个的步骤;
上述NG率计算步骤每当接受到至少对上述操作单元发出的不合格率以及合格率中一个进行变更的指示后,根据上述次数分布,计算出基于该指示的不合格率或合格率的上限值以及下限值,根据该计算出的上限值与下限值以及上述次数分布反复实施上述NG率计算步骤、上述良否显示步骤、以及范围显示步骤的反复步骤;
于上述反复步骤中,确定所期望的上限值以及下限值的确定步骤;及
上述确定步骤之后,根据该已确定的所期望的上限值与下限值,判定上述测定步骤中所取得的上述形状值是否合格的判定步骤。
本发明第13项所述的发明,根据本发明第11或12项所述的发明,上述测定步骤为预备性的测试测定步骤,上述确定步骤与上述判定步骤之间,包括测定印刷于上述印刷板上的焊锡的位移、且根据所测定的测定值求出表示上述焊锡状态的形状值的检查测定步骤,并且构成为
上述判定步骤根据该已确定的所期望的上限值与下限值,取代上述测试测定步骤中所获得的形状值,而判定上述检查测定步骤的形状值是否合格。
根据本发明的构成,可识别表示所测定的焊锡状态的形状值(例如,焊锡(solder)的体积、面积、高度、偏移、宽度、高度、不均等)方面的分布状态,且当以可变的方式设定容许的分布范围时,则可定量地掌握与其相应的NG率。相反地,当以NG率为重点进行可变设定,则亦可掌握与该NG率相应的容许的分布范围。因此,可定量地识别分布状态且可容易地设定容许的分布范围。并且,针对各基板且对应于判定项目的种类(焊锡形状值的种类),可求出分布、NG率,因此整体看来,可缩短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说明本发明中的实施形态的功能方块的图式。
图2为图1中所示的本实施形态的表示例,且为指定可测定范围及形状时的NG率、次数分布的表示例。
图3为表示图1中本实施形态的动作流程的图式。
图4为表示与图3进行不同的使用操作时的动作流程的图式。
图5为表示图1中所示的实施形态所对应的其他实施形态的结构的功能方块图。
图6为表示图5中的其他实施形态的动作流程的图式。
图7为表示图5中的其他实施形态的表示例的图式。
1:基板(印刷板) 2:判定单元
3:判定用数据产生单元 4:控制单元
5:运算单元 5a:直方图计算单元
5b:NG率计算单元 6:显示控制单元
7:显示单元 8:控制单元
8a:设计信息记忆单元 9:操作单元
10:容许值变更单元 11:布局显示区域
12:形状选择按钮 13:信息存储单元
14:焊锡位置 15:NG位置
16:范围指定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利用图式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加以说明。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构成的功能方块图。图2为图1的本实施形态的表示例,为已指定测定范围及形状时的NG率、次数分布的表示例。图3为表示图1的本实施形态的动作流程的图。图4为与图3的使用操作不同的动作流程的图。图5为表示与图1的实施形态相应的其他实施形态的构成的功能方块图。图6为表示图5中的其他实施形态中的动作流程的图。图7为表示图5中的其他实施形态中的表示例的图。
图1中,测定单元2中具有移动机构部(未图示),其接受控制单元8发出的作为测定对象的印刷板1(以下称为基板1。)的布局信息(外形尺寸、焊锡位置)等信息后,使感应器对于基板1相对移动而进行扫描,并且,沿布局测定焊锡位置的高度方向上的位移。亦可一并测出焊锡位置所对应的亮度。
图1中的测定单元2是所谓三角测量中的激光位移计的示例,感应器由可对于基板1利用移动单元部进行扫描、同时可于X轴或Y轴方向上照射激光的激光光源,与接受基板1发出的反射光的受光单元构成,且尤其是对印刷有焊锡的焊锡位置的位移、即焊锡位置的高度(Z轴方向)与该印刷焊锡位置的位置相对应地进行测定。此时,自焊锡面亦得到与位置相对应的受光量(亮度)。省略关于激光位移计的详细的动作说明,但作为原理,存在于同一申请人所申请的日本专利特开平3-291512号公报中。
判定用数据(data)产生单元3接受测定单元2所测定的测定值(临时存储于未图示的存储单元中。),根据过滤器(filter)、焊锡(solder)、桥接(bridge)或焊锡图案边缘(pattern edge)等表示识别纤细图案的感应度的多个特定图像参数(parameter)值,将测定值加工处理成表示各经印刷的焊锡位置的焊锡量的判定用数据,即,形状值。并且,判定用数据产生单元3中具有以下单元等,其经过运算求出体积、面积、高度、宽度、偏移、高度不均、以及/或者缺陷(布局中应为焊锡位置的位置上,检查无焊锡量的状态)等,作为表示焊锡位置上的焊锡形状值的判定用数据(形状值)。另外,判定基板1是否合格时,并非一定需要上述所有图像。但是,至少不可缺体积、面积、高度、宽度、偏移、高度不均、以及/或者缺陷中的任意一个。并且,判定用数据产生单元3中的存储器用于存储经过运算求得的各形状值。
作为该判定用数据产生单元3所输出的判定用形状值,(1)输出以绝对值表示所计算出的体积、面积、高度、宽度、偏移、高度不均、以及/或者缺陷的值。或者/以及(2)在上述(1)中,尤其对于体积、面积、高度、宽度,亦可利用由设计值基准化(standardization)后的形状值进行输出,而作为与预先针对各印刷焊锡位置而设计的体积、面积、高度、宽度的设计值相应的比(例如:某焊锡位置上通过实测计算出的体积值/该焊锡位置上的设计值上的体积值)。设计上的值(以下称为设计值。)可作为基准数据(可作为设计值,亦可对所设计的值利用经验上的数据进行校正而得的值,因此作为基准数据。即,进行基准化时,并非仅限于设计值。)存储于图1中的控制单元8内的设计信息存储单元8a中,因此接受该值且进行计算。
另外,于绝对值的次数分布中求出下述次数分布时,从比较的观点出发,必须选择设计上相同的焊锡形状的位置且求出次数分布(例如,多个基板1之间求出次数分布时,同一焊锡位置的次数分布)。当利用已基准化的形状值求出次数分布时,无需仅限于同一形状。但是,当次数分布的倾向会因形状而受到影响时,理想的是,求出仍具有相同形状的各焊锡位置上的次数分布。此处,对于判定用数据产生单元3所输出的值根据形状值的属性而对于体积、面积、高度、宽度输出基准化后的值,并对于偏移、高度不均(=高度的平均值/最大高度)输出绝对值的情况进行说明。
另外,判定用数据产生单元3是用于将焊锡状态换算为作为量而表示的面积或体积且进行评价的单元,例如,单纯地以高度进行评价时,亦可无需该判定用数据产生单元3。但是,此时,下述基准数据为有关高度的设计值(基准数据),判定单元4对于焊锡状态的高度判定是否合格,运算单元5仅对于高度求出次数分布。
运算单元5具有直方图计算单元5a与NG率计算单元5b。直方图计算单元5a自判定用数据产生单元3接受判定用形状值,进一步自控制单元8接受其形状值的测定次数,且计算出同一形状值的度数(频度(frequency))的分布。此时,例如,作为对象的形状值为已经过基准化的形状值且为体积比时,自0.6(60%)至1.4(140%)以0.05(5%)为单位进行划分(16等分)后求出形状值范围的度数作为分布(形状值为绝对值时亦相同)。该形状值范围已预先设定(亦可为可变的)。并且,关于作为对象的焊锡形状,产生以下(a)至(d)中的任一分布。(a)至(c)为求出焊锡位置为同一形状时的分布的情况,(d.)为求出包含同一基板1内不同形状的分布的情况(如上所述,将形状值基准化后,可求出)。(a)自一个基板1接受同一形状的形状值,该数N产生N1次数的分布。(b)遍布同一种类的N块基板1对于某一焊锡位置的形状值进行测定,产生其分布。(c)一个基板1上同一形状值的数为N1,进一步对此测定同一种类的N2块基板1,且产生该N=N1×N2的分布。而且,选择性地产生体积、面积、高度、宽度已经过基准化的形状值的分布,偏移、高度不均值等的绝对值分布(亦可产生N1,N2个别的分布)。(d)一个基板1的所有形状值的数为N3,进一步对此测定同一种类的N4块基板1,且产生该N=N3×N4的分布。而且,选择性地产生体积、面积、高度、宽度已经过基准化的形状值的分布,偏移、高度不均值等的绝对值的分布(亦可产生N3、N4个别的分布)。运算单元5自操作单元9经由控制单元8接受求出上述多个分布时的形状的种类、焊锡位置的位置、焊锡位置的范围(相当于上述数N1)、作为对象的基板1的块数(相当于上述数N2)等指示后,进行处理。
图2为实际上表示体积的次数分布的表示例。利用操作单元9选择图2中位于左侧的「测定范围」的「范围指定」,进一步于图2中位于右侧的布局显示区域,利用操作单元9以范围指定标记所指定的范围的焊锡位置范围(图2中的点线内),将基板1的测定块数N的相关分布以直方图显示区域的柱状图表示。图2中,横轴以16等份表示作为经过基准化的形状值的体积比(=实测的体积/设计值的体积),纵轴表示其度数。对于图2中下段所示的用于选择形状值的选择按钮(操作单元9的一部分),利用操作单元9点击「体积」进行选择,此为图2的示例。若点击其他的面积、偏移、宽度、高度不均,则直方图计算单元5a计算出该形状值的次数分布,显示控制单元6使显示单元7进行显示。图2中,直方图计算单元5a进一步进行以下控制,显示控制单元6使点线标记显示于计算出的±3σ(σ:标准偏差值)所对应的横轴的位置上。其是成为观察分布的倾向的标准。
另外,直方图显示区域的「下限」以及「上限」的实线(柱)标记为,于下限与上限之间判定为合格的分布范围内,表示超过下限与上限的范围判定为不合格(不合格)的分布范围的记号。图2中,「下限」以及「上限」的标记表示与画面中央的下限值80%以及上限值110%的数值相应的位置(利用操作单元9使数值可变,则柱标记的位置亦连动且可变)。表示该度数的分布范围的上限值、下限值是以与基准数据(设计值)进行基准化后的形状值或基准数据(设计值)相应的比例(百分比)表示(作为单位,与上述形状值范围相同)。
NG计算单元5b接受直方图计算单元5a的计算分布、以及来自操作单元9(例如,数值按钮、或编码器的输出)的所期望的度数的分布范围作为上限值、下限值(各自独立设定。如下所述,已确定时成为容许值的值。)所表示的NG数据,对上述双方进行比较,对于直方图计算单元5a的计算分布中、不属于下限值与上限值之间的范围,计算NG率(不合格率)(亦可对于直方图计算单元5a的计算分布内,位于下限值与上限值间的范围,计算OK率)。图2中位于右栏的下段,表示操作单元9所输入的上限值、下限值,于上段显示NG率计算单元5b所计算出的、超出上限值的+NG率以及低于下限值的-NG率。而且,图2的次数分布中,显示控制单元6使用以进行识别的实线标记显示于由操作单元9输入的上限值、下限值相应的横轴的位置上。
操作者尝试改变各个上限值、下限值,最终确定为合适的上限值、下限值之后(图2中利用操作单元9点击确定按钮后),自当时的下限值至上限值,为关于该形状值的、该焊锡形状的某位置上的焊锡形状的良否判定的新的容许值(容许分布范围)。即,次数分布表示与设计值相应的实测值的分布,因此当将该上限值、下限值作为判定基准,则其直接成为容许值。
并且,NG计算单元5b亦可构成为,在计算出直方图计算单元5a的次数分布之后,基于计算分布、以及在来自操作单元9的所期望的NG率被输入时,基于该所期望的NG率与次数分布,倒算出与所期望的NG率相对应的分布范围(上限值、下限值),可将其结果以及实线(柱)标记传入显示控制单元6并进行显示。这样,操作者可改变下限值与上限值(分布范围)而获知NG率,且亦可改变NG率获知下限值与上限值(但,表面上并非一定要进行上述倒算。即,可通过关注下限值与上限值的同时改变下限值与上限值之后读取NG率,或者,通过关注NG率的同时改变下限值与上限值之后读取下限值与上限值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发明,可弥补操作者设定容许值分布范围(下限值、上限值)时的思考错误的过程。
判定单元4,接受判定用数据产生单元3所产生的与实测的焊锡位置相应的焊锡的形状值、以及自控制单元8接受与此相应的容许值的默认值、或者接受由操作单元9所确定的容许值,对其中的任一者进行比较,当在容许值内则对于其焊锡位置的形状值判定为「合格」,当在容许值外则判定为不合格,对此,对于基板1整体的焊锡位置进行判定,从而进行最终的良否判定。容许值变更单元10用于选择容许值的默认值、或已确定的容许值中的任一个,起初作为默认值,可于确定之后优先将该已确定的容许值送入判定单元4。另外,判定单元4与运算单元5可构成为一体。运算单元5中,对于是否属于上限值与下限值所表示的分布范围内是否为相同所进行的判定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在于,计算单元5更进一步进行统计处理以获得次数分布。
并且,判定单元4判定来自判定用数据产生单元3的实测焊锡位置(焊锡位置)对应的焊锡形状值是否合格,因此可指定判定为否定即不合格的位置。因此,显示控制单元6自控制单元8接受表示焊锡位置的布局,可显示该布局,且可指示该布局上判定为不合格的焊锡位置。此外,一旦下限值、上限值的容许范围有所改变则判定单元4的判定结果亦会发生变化,该判定为不合格的焊锡位置亦会改变,因此操作者可将下限值、上限值与焊锡不合格位置相联系而进行识别。
显示控制单元6如上所述具有如图2所示的显示用格式,并且将来自操作单元9的上限值、下限值的NG数据于次数分布的横轴坐标上进行划分且作为标记进行显示。同样,根据来自操作单元9的指示,自控制单元8接受要测定的基板1的布局且进行显示,于区域(图2中的点线)中显示操作单元9所指的表示测定范围的范围指定标记的大小、位置。此外,于操作单元9与控制单元8之间传递信息。并且,如图7所示(详细内容如下所示),与判定单元4所指的各焊锡位置的NG的判定结果存储于设计信息存储单元8a中的布局(基板1的配置、尺寸、焊锡位置)相应地使显示单元7进行显示。图7的布局中涂黑的部分表示NG。
并且,显示控制单元6是将包括操作单元9与显示单元7的用户界面、运算单元5、以及判定单元4等结合后使其相连接。即,具有以下连接作用:接受自上述的操作单元9输入(变更)的NG率或容许值分布范围(上限值、下限值),向运算单元5传送,且将作为结果计算出的容许值或NG率显示于显示单元7。同样,于基于对NG率利用操作单元9进行可变输入时的判定单元4的判定结果,在不良位置的布局显示中,亦可发挥连接作用。
设计信息存储单元8a中所存储的内容的概要中的一部分已于上述进行了说明,以下对于未说明的部分进行说明。设计信息存储单元8a将与上述判定用形状值为相同种类的设计值,即,与焊锡位置的体积、面积、高度、宽度、偏移相应的焊锡位置等相关的设计值作为基准数据,且与焊锡位置(位置)相应地进行存储。实际应用上,设计信息存储单元8a针对作为检查对象的基板1的各种类存储布局(基板1的配置图、尺寸、焊锡位置等),当开始检查时,将基板1的种类列表显示于显示单元7,且可由操作单元9进行选择。
控制单元8,经由显示控制单元6自操作单元9接受信息且发送各部进行处理时所需的必要信息,并且综合控制各部的上述动作。例如,在开始测定之前,自设计信息存储单元8a读出操作单元9所指定的基板1的布局信息,将其送入显示控制单元6而进行显示。并且,将操作单元9所指定的焊锡范围(焊锡位置)、形状值、NG数据等送入各部。按照所指定的基板1、且所指定的范围中的焊锡位置的布局,使测定部2进行操作测定,并且将该范围内的焊锡位置的基准数据传送至判定用数据产生单元3且产生判定用数据(形状值)。
关于操作单元9,已利用上述各部的说明对一部分进行了说明,经过整理后则为进行如下(1)至(4)所示的操作。(1)图2中所示的作为测定对象的基板1的特定、测定范围为部分范围指定或是全面的选择中的任一个、当测定范围为部分范围指定时移动设定范围指定标记16(即,指定图2的焊锡位置14的位置、焊锡位置的范围)、基板1的块数的输入,(2)求出分布的形状值的选择(参照图2的下段),(3)指示分布的下限值、上限值的标记的设定(即,NG数据的设定),此外,(4)NG率的变更输入。
上述构成中测定单元2的一部分、判定用数据产生单元3、运算单元5、判定单元4、控制单元8、以及显示控制单元6是由CPU、与将用以使上述所说明的功能运行的程序存储于该CPU中的存储器(ROM)、以及于上述功能动作过程中存储数据的存储器(RAM)等构成。
其次,利用图3对图1中的实施形态中的主要动作的一系列流程进行说明。图3中的S编号与下述步骤S编号相同。
步骤S1(准备步骤):于设计信息存储单元13中预先存储配置于检查位置上的状态下的基板1的名称(识别符号)、且作为其布局存储包括尺寸的外形信息、基板1上的焊锡位置的位置信息,(将具有多个焊锡位置的一块基板1、或种类相同的多个基板1作为对象)。此外,存储与基板1的各焊锡位置上的焊锡的形状值相应的基准数据(焊锡的高度、面积、体积、偏移、高度不均、缺陷等设计值)。并且,亦可存储与基板1的各焊锡位置上的焊锡形状值相应的容许值(上限值、下限值)的默认值。
步骤S2(输入操作步骤):接通电源后,显示控制单元6表示例如于未显示图2的直方图分布、且未显示布局的状态下的设定画面。操作者利用操作单元9指定检查位置上基板1的名称、测定范围、块数。当选择「范围指定」作为图2中的「测定范围」后,显示有该基板1的布局,该显示的布局上利用范围指定标记16(图2的点线)指定要测定分布的焊锡位置的范围、位置,且利用形状选择按钮12(参照图2的下段)点击形状(例如「体积」)进行指定。
步骤S3(测试测定步骤):控制单元8自操作单元9,例如当接受到「NG设定」这样的命令后,测定单元2中对于已指定测定的焊锡位置的范围(位置的范围:以下称为测定范围)开始进行测定,且将基准数据传入判定用数据产生单元3,此外将形状值、所指定的范围、测定块数(测定次数)、及NG数据等传送至运算单元5中,且对于基板1收集次数分布形成时所需的数据。此时,测定单元2利用控制单元8的指示进行如下测定,例如,上述c)的一个基板1上同一形状值的数为N1,此外,对此测定属于同一种类的N2块基板1,且测定该N=N1×N2的数据。
测定用数据产生单元3接受来自测定单元2的测定数据、及所指定的测定范围内的焊锡位置的基准数据,输出与所指定的形状相应的形状值。例如,若指定的形状为体积、面积、高度、宽度中的任一者,则计算根据测定值计算出的绝对值的形状值与设计值间的比,且将其作为基准化后的形状值进行输出,当为偏移、高度不均中的任一者时则输出以其绝对值表示的形状值。
步骤S4(直方图计算步骤):直方图计算单元5a接受判定用数据产生单元3产生的形状值,然后接受来自控制单元8的该形状值的测定次数,计算出同一形状值的次数分布。此时,可求出测定次数N=N1×N2的全部的次数分布、或某一基板1上的测定次数N1的次数分布、或一个焊锡位置的测定次数N2的次数分布中任一者,或者亦可求出全部。并且,对于求出次数分布的形状值,亦可对于体积、面积、高度、宽度(以上为经过基准化的形状值)、偏移、高度不均(以上为作为绝对值的形状值)中任一者、或者全部而求出。
步骤S5(分布显示步骤):输入上限值、下限值的NG数据,且显示控制单元6于所选择的形状值的特定形状值范围内,关于测定次数(实测的形状值的标本数),(例如形状值范围为60%~140%、测定次数为N次)的次数分布,如图2所示,以预先准备的格式显示于显示单元7的直方图显示区域10(分布显示步骤)。
步骤S6(上、下限值变更(输入)步骤):操作者对于如图2中所显示的体积的次数分布、标记、以及数值的上限值、下限值进行识别,且输入来自操作单元9的该上限值、下限值。对于其他形状值亦使用相同方法。
步骤S7(NG率计算步骤):NG计算单元5b,对于直方图计算单元5a所计算出的次数分布、及从操作单元9所输入的上限值或下限值进行比较后,对于分布于超出下限值与上限值的区域内的次数分布,计算出NG率(不合格率),利用显示控制单元6,如图2所示将NG率数值显示于显示单元7中(NG率计算步骤)。
步骤S8、S6、S7、S9(确定步骤):操作者对于所显示的NG率、上限值、下限值以及次数分布进行识别,且利用操作单元9对上限值、下限值加以变更且反复进行上述步骤S6、S7,当成为适当的上限值、下限值后点击确定按钮(参照图2)进行确定。此时,上述步骤S6、S7几乎为一体地实时进行,因此,操作者可关注上限值、下限值且使其改变,从而获知NG率的变化,且,直接关注NG率而改变上限值、下限值(一眼可了解是否改变NG率。),当成为适当的NG率时,读取上限值、下限值(容许值分布范围),根据NG率求出上、下限值。
步骤S10(检查测定步骤):基于已确定的容许值分布范围的上限值、下限值,利用容许值变更单元10,于判定单元4上设定成为确定时的次数分布对象的基板的种类、焊锡位置、形状值所对应的新的容许值。因此,此后,判定单元4在重新实施测定后,该对象的种类的基板1上,当该对象的焊锡位置的该对象的形状值进行测定后,以该确定的新的容许值判定是否合格。
上述说明中,已对测试测定后基于该形状值的次数分布确定新的容许值、且根据该容许值对于新的测定(例如用于本测试的测定)进行判定该方面进行了说明,例如,已利用默认值作为检查对象对测定(本测试的测定)进行判定。而且,对于所判定的基板1群进行调查后,希望对于某形状值的特定NG率(判定单元4判定为NG的率)进行更具体调查时,计算显示该次数分布,可视其倾向,于品质上无异常的范围内改变上限值、下限值且讨论NG率,从而再次设定合适的容许值(上限值、下限值),为了修改已测定、判定的基板1群的判定结果,可使用本实施形态。
利用图4说明其示例。图4中的步骤S24~S30与图3中的步骤S3~S9的作用相同,因此省略说明。以下,根据图4,以与图3不同之处为中心进行说明。
步骤S21:例如,对于要进行测试的基板,起初以原先的检查目的而进行测定。而且,将测定、运算后求得的判定用数据,即,各形状值存储于存储器中,利用判定单元4进行判定,且显示结果。
步骤S22:操作者考察判定结果中是否存在疑问点,当无需对细节进行调查、研究时,则及时结束检查,若有必要进行调查时则进入步骤S24。
步骤S24~S30:操作者对于希望调查的焊锡位置范围(测定范围)与形状值进行指定且自存储器中读取,显示其直方图,并且对NG率加以变更后求出合适的上限值、下限值。
步骤S31:调查之后,已确定新的上限值、下限值时,通过操作指示再判定,从而,容许值变更单元10将判定单元4于步骤S24中所指定的范围内指定了焊锡位置的形状值的上限直、下限值,变更设定为已确定的容许值分布范围内的上限值、下限值。而且,判定单元4自接受到再判定指示的存储器,指定经过该指定的范围内的焊锡位置,并接受形状值,并对经过变更设定的新的上限值、下限值进行比较,判定是否合格后,进行显示并输出。
以下,根据图5以及图6,对其他实施形态(包括其他使用例)进行说明。除构成为NG率与容许值有变化以外,其他实施形态中构成为,NG位置亦有变化。图5为说明其他实施形态时进一步强调图1的一部分构成的功能方块。该强调的内容,为于判定单元4设置NG位置指定单元、及判定用数据的存储器中有来自操作单元9的对于焊锡位置范围的指示。图6表示其动作流程。图6中与图3中相同的编号所示的步骤表示相同动作。图7为图5的构成下的其他实施形态的表示例。以图6为中心,且以与图3不同之处为主,以下对于动作进行说明。
步骤S2a(输入操作步骤):例如,指定基板1的全面(亦可为一部分范围)的焊锡位置、块数,且指定多个形状值。
步骤S3a(测定步骤):测定后,判定用数据产生单元3对所指定的焊锡位置上的指定的形状值进行运算而求出,且存储于存储器中。判定单元4于各焊锡位置,针对各形状值,对于默认的上限值、下限值作为容许值而进行判定、输出,且将判定结果显示于显示控制单元6。
步骤S3b:指定欲调查分布的焊锡位置(范围)以及形状。
步骤S4~S7:对于所指定的测定范围以及形状值计算直方图且显示分布,并且对于默认的上限值、下限值或进行变更输入后的上限值、下限值,计算出NG率且进行显示。
步骤S8a:当希望改变NG率时,返回至步骤S6,操作者观察显示画面的分布,同时对于表示上限值、下限值的各标记进行变更以及设定。而且,求出已变更的上限值、下限值的NG率且进行显示。
步骤S11:自存储器中读出所指定的范围内已指定的形状值,判定单元4再次将于步骤S8a中所确定的上限值、下限值判定为新的容许值。
步骤12:判定单元4利用NG位置指定单元,指定自控制单元8接受的布局上的NG位置的焊锡位置。通过显示控制单元6使显示单元9显示上述指定的信息。此时,显示控制单元6可如图7的布局显示区域11的布局栏中所示,识别NG位置15与非NG的位置(合格的焊锡位置),例如,将NG位置以黑色表示,非NG位置以白色表示。亦可对NG位置15识别为-NG位置或+NG位置,从而分别区分为红色与黄色而进行显示。
步骤S13:操作者当参照所显示的NG率、布局的NG位置15欲改变NG率时(YES),返回到步骤S6进行再次变更,则反复实施步骤S6~S12的动作,从而可获知经过再次变更后的上限值、下限值的NG率、以及布局上的NG位置。
步骤S14:其次,当希望对于不同的测定范围或者不同的形状值调查NG率时,返回到步骤S3a进行再次设定,且反复实施步骤S3a~S13,从而,可获得经过再次设定的测定范围或形状值等的条件下的NG率、布局上的NG位置。
图7中表示其表示例。图7表示测定范围为全范围、形状为体积的次数分布、上限值以及下限值、及与该上限值及下限值相应的NG率及布局上的NG位置。如图2所示,当将测定范围作为「范围指定」时,可显示该指定的范围(图2的点线内)中的NG位置。
Claims (13)
1.一种印刷焊锡检查装置,包括:测定单元(2),用以对印刷于印刷板上的多个焊锡的位移进行测定;直方图计算单元(5a),针对根据上述测定单元输出的测定值并以上述焊锡的状态作为形状而求得的一个或者多个种类的判定用形状中的每一个而求出其判定用形状值的次数分布;NG率计算单元(5b),根据所求得的上述次数分布与显示上述所印刷的焊锡形状的合格的范围的分布范围,而计算上述所印刷的焊锡形状的不合格率以及合格率中的至少一个;操作单元(9);显示单元(7);以及显示控制单元(6),将上述计算出的不合格率或者合格率显示于上述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单元可对于以上限值与下限值表示的上述分布范围进行指示,
上述显示控制单元可显示上述次数分布,并且,当从上述操作单元接受到上述分布范围的最新指示时,将于该最新指示之前显示于上述次数分布上的上述上限值以及下限值所对应的位置,变更为由该最新指示所指的与上述上限值以及下限值对应的位置而进行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焊锡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NG率计算单元在有上述分布范围的最新指示时,根据该最新指示所指的上限值及下限值与上述次数分布,重新计算出不合格率以及合格率中的至少一个,
上述显示控制单元将于上述最新指示之前显示于上述显示单元的不合格率以及合格率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变更,且显示重新计算出的不合格率或者合格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焊锡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单元可进一步变更并指示上述显示单元中显示的不合格率及合格率中的至少一个,
上述NG率计算单元在有来自上述操作单元的变更不合格率以及合格率中的至少一个的指示时,根据上述次数分布计算出基于该指示的不合格率以及合格率中的至少一个的上限值以及下限值,
上述显示控制单元对在上述变更指示之前显示于上述显示单元的上限值及下限值进行变更,且将上述重新计算出的上限值以及下限值显示于次数分布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焊锡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定用数据产生单元(3),接受上述测定单元的测定值,且求出各个上述印刷焊锡位置上的判定用形状值;及
判定单元(4),根据容许值,对于判定用数据产生单元所输出的判定用形状值,判定上述各印刷焊锡位置是否合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焊锡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有来自上述操作单元的上述分布范围的最新指示时,
上述NG率计算单元根据该最新指示所指的上限值、下限值以及上述次数分布,重新计算出不合格率以及合格率中的至少一个,
上述判定单元,根据基于该最新指示所指的上限值及下限值的新的容许值,判定各上述焊锡位置上的判定用形状值的不合格及合格中的至少一个,
上述显示控制单元使上述显示单元显示重新计算出的不合格率或合格率。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印刷焊锡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单元可进一步变更并指示上述显示单元中所显示的不合格率以及合格率中至少的一个,
上述NG率计算单元根据该经过变更及指示后的不合格率或合格率以及上述次数分布,计算出新的上限值以及下限值,
上述判定单元根据基于该经算出的上限值以及下限值的新的容许值,判定上述各焊锡位置上判定用形状值是否合格,
上述显示控制单元使上述显示单元显示该重新计算出的上限值及下限值。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焊锡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示控制单元使上述显示单元显示表示上述印刷基板的焊锡位置的布局,并且于该显示的布局上以可识别的方式显示上述判定单元判定为不合格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刷焊锡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有来自上述操作单元的上述分布范围的上述最新指示时,
上述NG率计算单元根据该最新指示所指的上限值以及下限值及上述次数分布,重新计算出不合格率以及合格率中的至少一个,
上述判定单元根据基于该最新指示所指的上限值以及下限值的新的容许值,判定上述焊锡位置上的判定用形状值的不合格以及合格中的至少一个,
上述显示控制单元,使上述显示单元变更该最新指示之前所显示的上述不合格率或者上述合格率,且显示该重新计算出的不合格率或者合格率,并且,将上述判定单元根据上述新的容许值判定为不合格的焊锡位置,以可识别的方式显示于上述布局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印刷焊锡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单元可进一步变更并指示于上述显示单元中所显示的不合格率以及合格率中的至少一个,
上述NG率计算单元根据该经过变更及指示的不合格率或合格率以及上述次数分布,计算出新的上限值以及下限值,
上述判定单元根据基于该计算出的上限值及下限值的新的容许值,判定上述各焊锡位置上判定用形状值是否合格,
上述显示控制单元,使上述显示单元变更该变更的指示之前所显示的上述上限值以及上述下限值,且显示该重新计算出的上限值以及下限值,并且,将上述判定单元根据该新的容许值而判定为不合格的焊锡位置,以可识别的方式显示于上述布局上。
10.一种印刷焊锡检查方法,其包括测定步骤,预先测定印刷于印刷板上的多个焊锡的位移,且根据所测定的测定值求出表示上述焊锡状态的形状值;直方图计算步骤,针对上述测定步骤中所求出的一个或者多个种类的判定用形状中的每一个,求出其判定用形状值的次数分布;NG率计算步骤,根据所求出的上述次数分布、与表示上述印刷的焊锡形状的合格范围的分布范围,计算出上述所印刷的焊锡的不合格率以及合格率中的至少一个;以及良否显示步骤,将上述计算出的不合格率或者合格率显示于上述显示单元,
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操作单元变更并指示以上限值及下限值所表示的上述分布范围的步骤,及
范围显示步骤,当自上述操作单元接受到下限值以及上限值所表示的上述分布范围的最新指示时,将于该最新指示之前显示的上限值以及下限值相应的上述次数分布上的位置,变更为该最新指示所指的上限值以及下限值相应的上述次数分布上的位置且进行显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印刷焊锡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每次接受到上述最新指示后,根据该最新指示所指的上述上限值及下限值与上述次数分布,反复实施上述NG率计算步骤、上述良否显示步骤、以及范围显示步骤的反复步骤;
于上述反复步骤中确定所期望的上限值以及下限值的确定步骤;以及
在上述确定步骤后,根据上述已确定的所期望的上限值及下限值,判定上述测定步骤中所取得的上述形状值是否合格的判定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印刷焊锡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上述操作单元,进一步变更并指示上述显示单元中所显示的不合格率及合格率中的至少一个的步骤,
上述NG率计算步骤每当从上述操作单元接受到变更不合格率以及合格率中的至少一个的指示,则计算出根据基于上述次数分布所指示的不合格率或者合格率的上限值以及下限值,并根据所计算出的上限值以及下限值与上述次数分布,反复实施上述NG率计算步骤、上述良否显示步骤、以及范围显示步骤的反复步骤,
于上述反复步骤中,确定所期望的上限值以及下限值的确定步骤,及
上述确定步骤后,根据该已确定的所期望的上限值以及下限值,判定上述测定步骤中所取得的上述形状值是否合格的判定步骤。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印刷焊锡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测定步骤为预备性的测试测定步骤,
上述确定步骤与上述判定步骤之间,包括检查测定步骤,其测定印刷于上述印刷板上的焊锡位移,且根据所测定的测定值求出表示上述焊锡状态的形状值,
上述判定步骤,根据该已确定的所期望的上限值以及下限值,取代上述测试测定步骤中所取得的形状值而是对于上述检查测定步骤的形状值,判定是否合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167287 | 2005-06-07 | ||
JP2005-167287 | 2005-06-07 | ||
JP2005167287A JP4694272B2 (ja) | 2005-06-07 | 2005-06-07 | 印刷はんだ検査装置及び印刷はんだ検査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77251A true CN1877251A (zh) | 2006-12-13 |
CN100432622C CN100432622C (zh) | 2008-11-12 |
Family
ID=37509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08317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2622C (zh) | 2005-06-07 | 2006-06-07 | 印刷焊锡检查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694272B2 (zh) |
KR (1) | KR100728457B1 (zh) |
CN (1) | CN100432622C (zh) |
HK (1) | HK1097901A1 (zh) |
TW (1) | TWI320098B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29984A (zh) * | 2011-03-14 | 2013-12-04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焊锡高度检测方法以及焊锡高度检测装置 |
CN104081154A (zh) * | 2012-07-24 | 2014-10-01 |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 板状体的翘曲检查装置及其翘曲检查方法 |
CN109000560A (zh) * | 2018-06-11 | 2018-12-14 | 广东工业大学 | 基于三维相机检测包裹尺寸的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
CN111421954A (zh) * | 2019-01-10 | 2020-07-17 | 鸿富锦精密电子(天津)有限公司 | 智能判定回馈方法及装置 |
CN111645424A (zh) * | 2020-06-15 | 2020-09-11 | 蔡怀峰 | 墨盒头配板方法 |
CN111660674A (zh) * | 2020-06-15 | 2020-09-15 | 蔡怀峰 | 墨盒头配板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411439B2 (ja) * | 2008-03-19 | 2014-02-12 |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 印刷はんだ検査装置 |
CN101583249A (zh) * | 2008-05-15 | 2009-11-18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印刷的软钎膏的检查方法以及装置 |
JP5182122B2 (ja) | 2009-01-27 | 2013-04-10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部品実装基板の品質管理用の情報表示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表示方法 |
JP5353790B2 (ja) * | 2010-03-30 | 2013-11-27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生体情報測定装置および該方法 |
JP5418542B2 (ja) * | 2011-06-14 | 2014-02-19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印刷状態計測結果の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方法 |
CN103185736B (zh) * | 2012-01-03 | 2015-05-27 | 宏恒胜电子科技(淮安)有限公司 | 电路板孔内焊锡的测试方法 |
KR20180054063A (ko) * | 2016-11-14 | 2018-05-24 | 주식회사 고영테크놀러지 | 검사체에 대한 양부 판정 조건을 조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JP2018112533A (ja) * | 2017-01-13 | 2018-07-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計測装置、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2019152486A (ja) * | 2018-03-01 | 2019-09-12 | 株式会社東京精密 | 設計公差の補正方法及び補正装置 |
CN109444587B (zh) * | 2018-11-15 | 2020-10-16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基于频数分布的不停电检测技术可靠性计算方法及系统 |
WO2021223940A1 (en) * | 2020-05-04 | 2021-11-11 | Asml Netherlands B.V. |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level data for a surface of a substrat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196980A (ja) | 1987-02-10 | 1988-08-15 | Toshiba Corp | プリント基板の半田付外観検査装置 |
CN1055997A (zh) * | 1990-04-25 | 1991-11-06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印刷电路板焊点激光全息检测法及装置 |
US5178965A (en) * | 1992-02-14 | 1993-01-12 | 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 Uniform solder coating on roughened substrate |
JPH0612377A (ja) * | 1992-06-29 | 1994-01-21 | Sharp Corp | 工程能力指数計算機能付き小型電子計算機 |
JPH0658736A (ja) * | 1992-08-07 | 1994-03-0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3次元形状検査方法と3次元形状検査装置 |
JP3033413B2 (ja) * | 1992-12-11 | 2000-04-17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はんだ付検査装置 |
JP3250309B2 (ja) * | 1993-03-02 | 2002-01-28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実装部品検査用データの教示方法 |
JPH0765968B2 (ja) * | 1993-04-02 | 1995-07-19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実装基板検査装置 |
KR100261970B1 (ko) * | 1994-04-08 | 2000-07-15 | 이헌일 | X선을 이용한 납땜 상태 검사장치 및 방법 |
JPH11298200A (ja) * | 1998-04-10 | 1999-10-29 | Nagoya Denki Kogyo Kk | プリント基板の部品実装プロセスにおける自動品質管理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
JP2001109733A (ja) * | 1999-10-12 | 2001-04-20 | Hitachi Ltd | 識別モデルの評価方法及び閾値調整方法 |
JP2002368412A (ja) * | 2001-06-04 | 2002-12-20 | Ibiden Co Ltd | プリント配線板の検査方法 |
JP2005135954A (ja) * | 2003-10-28 | 2005-05-2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プリント基板検査装置 |
-
2005
- 2005-06-07 JP JP2005167287A patent/JP469427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
- 2006-06-01 KR KR1020060049338A patent/KR100728457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06-07 CN CNB2006100831759A patent/CN10043262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6-07 TW TW095120180A patent/TWI320098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7
- 2007-04-20 HK HK07104152.9A patent/HK1097901A1/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29984A (zh) * | 2011-03-14 | 2013-12-04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焊锡高度检测方法以及焊锡高度检测装置 |
CN103429984B (zh) * | 2011-03-14 | 2016-03-02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焊锡高度检测方法以及焊锡高度检测装置 |
CN104081154A (zh) * | 2012-07-24 | 2014-10-01 |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 板状体的翘曲检查装置及其翘曲检查方法 |
CN109000560A (zh) * | 2018-06-11 | 2018-12-14 | 广东工业大学 | 基于三维相机检测包裹尺寸的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
CN109000560B (zh) * | 2018-06-11 | 2021-07-06 | 广东工业大学 | 基于三维相机检测包裹尺寸的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
CN111421954A (zh) * | 2019-01-10 | 2020-07-17 | 鸿富锦精密电子(天津)有限公司 | 智能判定回馈方法及装置 |
CN111421954B (zh) * | 2019-01-10 | 2022-02-18 | 鸿富锦精密电子(天津)有限公司 | 智能判定回馈方法及装置 |
CN111645424A (zh) * | 2020-06-15 | 2020-09-11 | 蔡怀峰 | 墨盒头配板方法 |
CN111660674A (zh) * | 2020-06-15 | 2020-09-15 | 蔡怀峰 | 墨盒头配板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0728457B1 (ko) | 2007-06-13 |
JP4694272B2 (ja) | 2011-06-08 |
KR20060127753A (ko) | 2006-12-13 |
JP2006343152A (ja) | 2006-12-21 |
HK1097901A1 (en) | 2007-07-06 |
TWI320098B (en) | 2010-02-01 |
CN100432622C (zh) | 2008-11-12 |
TW200643405A (en) | 2006-12-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877251A (zh) | 印刷焊锡检查装置 | |
JP5625935B2 (ja) | 判定基準値の適否判定方法およびその適正値の特定方法ならびに適正値への変更方法、部品実装基板の検査システム、生産現場における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およびシミュ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 |
CN1862259A (zh) | 检查基准设定装置及方法、以及工序检查装置 | |
CN1885014A (zh) | 基板检查装置及其参数设定方法和参数设定装置 | |
US8421803B2 (en) | Information display system and information display method for quality control of component-mounted substrate | |
JP5861462B2 (ja) | はんだ検査のための検査基準登録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を用いた基板検査装置 | |
JP5776605B2 (ja) | 基板検査結果の分析作業支援用の情報表示システムおよび分析作業の支援方法 | |
TWI248518B (en) | Substrate inspection device and inspection method thereof | |
CN1959740A (zh) |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图像处理用程序及其存储介质 | |
CN2765259Y (zh) | 图像识别装置和图像识别装置的示教装置 | |
JP2019125693A (ja) | 検査管理システム、検査管理装置、検査管理方法 | |
JP2019125694A (ja) | 検査管理システム、検査管理装置、検査管理方法 | |
CN1502970A (zh) | 用于焊接检测的特征量计算设备 | |
JP2011043998A (ja) | 画像解析方法及び画像解析装置 | |
CN1519570A (zh) | 印刷电路基板的测定结果显示系统及测定结果显示方法 | |
JPH11258178A (ja) | 検査装置および方法 | |
CN1493861A (zh) | 制造光学器件的方法和适用于该方法的检验规 | |
JP4553817B2 (ja) | 基板検査装置 | |
JP6182024B2 (ja) | ムラ測定方法およびムラ測定装置 | |
JP2005003474A (ja) | カラー表示パネルの評価方法及びその装置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
JP2013142553A (ja) | はんだ形状分析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はんだ検査工程分析装置 | |
JP2024130000A (ja) | 検査管理装置、検査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TWI290429B (en) | Method for inspecting laser marks on IC packages | |
JP4583189B2 (ja) | 形状良否判定装置および形状良否判定方法 | |
JP2022140951A (ja) | 品質評価装置及び検査管理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9790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9790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112 Termination date: 20150607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