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25315A -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25315A CN1625315A CNA2004100956187A CN200410095618A CN1625315A CN 1625315 A CN1625315 A CN 1625315A CN A2004100956187 A CNA2004100956187 A CN A2004100956187A CN 200410095618 A CN200410095618 A CN 200410095618A CN 1625315 A CN1625315 A CN 162531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organic
- cathode
- short
- an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10K50/826—Multilayers, e.g. opaque multilayer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26—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used as an electro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EL装置,通过该有机EL装置,阳极和阴极在发光单元爆裂情况下的短路被防止。本发明包括一个基体上的阳极、一个阳极上的有机层、一个有机层上的阴极和一个具有拉伸应力的阴极上的防短路层。
Description
本申请要求2003年12月2日提交的韩国申请号10-2003-0086832的优先权,该优先权文件在此作为附加的参考文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装置,通过该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在发光单元爆裂的情况下,可防止阳极和阴极短路。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利用有机材料的电致发光的有机电致发光(下文缩写为EL)装置具有的结构是,有机空穴传输层(organic hole transportlayer)或有机发光层插在上、下电极之间。
为研究和开发能够通过低电压DC驱动的高亮度发光的有机EL装置,人们做出了许多努力。
特别地,如图1所示,底部发光型有机EL装置包括一个基体11上的阳极12、一个阳极12上的有机层13和一个有机层13上的阴极14。
有机层13包括至少一个由有机材料形成的层。
例如,有机层13包括一个空穴注入层(hole injection layer,HIL)13a、一个空穴传输层(hole transport layer,HTL)13b、一个发光层13c和一个电子传输层(electron transport layer)13d。
阴极14在注入电子和反射发射光中发挥作用。阳极12由透明材料,比如ITO(氧化铟锡)形成。
在上述构成的有机EL装置中,如果阳极12和阴极14分别连接到DC电源的正、负接线端,那么从空穴注入层13a注入的空穴就经由空穴传输层13b移动到发光层13c。
同时,从阴极14注入的电子经由电子传输层13d移动到发光层13c。
因而,移动到发光层13c的电子和空穴相互结合而发光。
图中箭头指示的从发光层13c发出的光经由阴极12直接向外射出。并且,沿阴极方向发射的光在阴极14上被反射,以经由阳极12向外射出。
因此,有机EL装置的阴极14在注入电子、反射光以及减小阻抗中发挥作用。
然而,如图2所示,在发光单元因内部和/或外部应力而爆裂(blowout)的情况下,阴极14向有机层13弯曲。
而且,从发光单元爆炸中生成的热量可能沿阳极12方向熔毁阴极14。这样,弯曲的阴极14就极可能与阳极12发生短路。
有机装置通常分为有源矩阵装置(active matrix device)和无源矩阵装置(passive matrix device)。
但是,由于短路在阴极14和阳极12之间的发生在有源矩阵装置中产生死象素,所以发生短路的象素变得不可用。
另外,由于短路的发生造成无源矩阵装置中的线故障,所以包括短路象素的线变得不可用。
因此,短路阴极和阳极降低有机EL装置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相应地,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EL)装置,其基本地消除了因背景技术的局限和不足造成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机EL装置,通过该有机EL装置,在发光单元爆裂的情况下可防止阴极和阳极发生短路。
本发明的附加优点、目的和特征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部分地提出,且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经过下面的验证后,部分地变得明显,或者从本发明的实施中获知。本发明的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所写的说明书和由此的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实现和获得。
为实现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并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此处所体现和广泛描述的一样,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有机EL装置包括一个基体上的阳极、一个阳极上的有机层、有机层上的阴极和具有拉伸应力的阴极上的防短路层。
优选地,防短路层由具有高热导率的金属形成。
优选地,防短路层由选自包括Cr、Mo、Ni、Ti、Co、Ag、Au、Al、Pt和Pd的组中的任一个或者选自该组的至少两个的合金形成。
优选地,防短路层由熔点高于阴极的熔点的材料形成。
优选地,防短路层通过电阻加热形成。
优选地,防短路层通过任一E-电子束处理(E-beam processing)形成。
优选地,防短路层通过溅射形成。
优选地,防短路层在使有机层保持完好的温度范围内形成。
更优选地,温度等于或低于80℃。
更优选地,防短路层通过在0.5-10mTorr的压力、0.1-8W/cm2的功率密度和(-)500-0V的基底偏置下的溅射形成。
应该理解,无论本发明的上述一般描述还是下面的详细描述,都是示范性和解释性的,并用于提供对所要求的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包括在其中以提供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图中:
图1为根据背景技术的有机EL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2为根据在具有爆裂的发光单元情况下的背景技术的有机EL装置的阴极的横截面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有机EL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4为在具有爆裂的发光单元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有机EL装置的阴极的横截面图;以及
图5A和图5B为在室温下沉积Cr层时基体拉伸应力根据功率和压力变化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参考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其实施例在附图中说明。只要可能,在整个附图中,将采用相同的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有机EL装置的横截面图。
参见图3,根据本发明的有机EL装置包括基体21上的阳极22、阳极22上的有机层23、有机层23上的阴极24以及具有拉伸应力的阴极24上的防短路层25。
有机层23包括至少一个由有机材料形成的层。
比如,有机层23包括空穴注入层(HIL)23a、空穴传输层(HTL)23b、发光层23c和电子传输层(ETL)23d,它们顺序地层叠在阳极22上。
阴极24在注入电子、反射从发光层23c沿基体21方向发出的光以及减小阻抗中发挥作用。
为此,除了前述背景技术阴极的作用外,拉伸应力额外地提供到由阴极24和防短路层25构成的叠层上。因而,可以说,由阴极24和防短路层25构成的叠层是一种扩展阴极(extended cathode)。
并且,防短路层25由Cr、Mo、Ni、Ti、Co、Ag、Au、Al、Pt、Pd等中的一个或者由选自包含Cr、Mo、Ni、Ti、Co、Ag、Au、Al、Pt、Pd等的组中的至少两个组成的合金形成。
再者,防短路层25通过电阻加热、E-电子束处理或溅射形成。
在通过溅射形成防短路层25的情况下,压力、功率密度、基底偏置以及温度的范围应适当设置,以不造成对有机层23的破坏。
作为实验结果,上述溅射优选地在0.5-10mTorr的压力、0.1-8W/cm2的功率密度、(-)500-0V的基底偏置和等于或低于80℃的温度下进行。
一旦防短路层25在阴极24上形成,那么防短路层25的拉伸应力就影响下面的阴极24。
图4为在具有爆裂的发光单元情况下的根据本发明的有机EL装置的阴极的横截面图。
参见图4,在发光单元因内部和/或外部应力而爆裂的情况下,阴极24因防短路层25的拉伸应力而向有机层23的反方向弯曲。
这样,它就能够防止阳极22和阴极24相互短接。
一旦阴极24因防短路层25的拉伸应力而向有机层23的反方向弯曲,那么一个预定的间隙就自然出现在有机层23之上。这样,从发光单元爆炸产生的热量就可通过该间隙很快散失。
随着内部热量的向外散失,就防止了阴极24被从发光单元的爆炸产生的热量熔毁。这样,阴极24就可以避免与阳极22的接触或者避免造成对有机层23的损坏。
另外,防短路层25的拉伸应力影响阴极24以抑制发生在阴极24中的凸起形成(hillock formation)。
因此,可以解决死象素、黑点、线故障等问题。
同时,下面考虑拉伸应力按照防短路层25的沉积条件的变化,其中以由Cr形成防短路层25作为例子。
图5A和图5B为在室温下沉积Cr层时基体拉伸应力根据功率和压力变化的图表,其采用了DC磁电管溅射装置。
即,利用DC磁电管溅射装置,Cr层在硅基体上沉积约1500的厚度。而且,在Cr层沉积之前和之后测量基体的曲率以计算应力。
参见图5A,在处理功率200W和Ar气氛0.6mTorr下的拉伸应力为1.3Gpa。而在处理功率600W下,拉伸应力等于或小于1Gpa。
因而,可以确定,拉伸应力与处理功率成反比。
参见图5B,随着在室温和固定功率640W下压力从0.6mTorr增加到10mtorr,拉伸应力短时增加,接着又减小。
在层沉积的过程中,压缩应力通常在增加压力的情况下或在降低沉积功率的情况下转换为拉伸应力。
仅在功率变化方面,这一一般原理符合图5A和图5B的实验数据的结果,但在压力变化方面,却与该结果不符合。
实验结果与该一般原理的不一致性是由于用作防短路层的Cr的固有性质。另外,该实验结果与A.Misra等中公开的结果具有相似性,是可靠的。
通过考虑Cr层具有有拉伸应力的宽的范围(wide window),利用Cr层作为防短路层,有机EL装置被基本制成。
作为制作其上具有防短路层的有机EL装置的结果,本发明的有机EL装置的黑点数目减小到背景技术的一半。而且,本发明的初始线故障出现时间从520小时增加到1000小时,比背景技术长两倍。
该实验结果说明了前述防短路层的用处。即,在发光单元部分爆裂的情况下,阴极24变成单纯的切口,而不易与阳极22短路,且内部热量有效地向外散失。
而且,防短路层抑制凸起形成。
另外,阴极24和阳极23之间的粘附性通过沉积防短路层时的Cr原子的物理能而增强。
同时,熔点高于阴极24并使防短路层25在前述条件下具有拉伸应力的任何材料都可用作防短路层25的原材料。
优选地,防短路层25由具有促进其沉积的高导热性的金属形成。
另外,具有高熔点的材料在发光单元爆炸情况下能有效维持形状而不熔毁。
相应地,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或优点。
首先,在发光单元爆炸的情况下,阴极因防短路层的拉伸应力而向阳极的反向弯曲。从而,阴极和阳极之间的短路发生的可能性降低,且产生的热量能通过由弯曲阴极提供的间隙而消散。
因此,可以解决死象素、黑点、线故障等问题。
第二,具有拉伸应力的防短路层可以减小阴极中的凸起的发生。
第三,由于防短路层由熔点高于阴极熔点的材料形成,所以阴极在发光单元爆炸的情况下很少熔毁,从而降低在阴极和阳极之间的短路发生的可能性。
最后,在阴极和阳极之间的粘附性通过沉积防短路层时的Cr原子的物理能增强,从而装置的寿命延长。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在本发明中可做出各种改进和变化。因此,只要它们落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的范围内,本发明将覆盖本发明的改进和变化。
Claims (10)
1、一种有机EL装置,包括:
一个基体上的阳极;
一个阳极上的有机层;
一个有机层上的阴极;以及
一个在阴极上的具有拉伸应力的防短路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EL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防短路层由具有高热导率的金属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EL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防短路层由选自包括Cr、Mo、Ni、Ti、Co、Ag、Au、Al、Pt和Pd的组中的一个或者选自该组的至少两个的合金形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EL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防短路层由熔点高于阴极的熔点的材料形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EL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防短路层通过电阻加热形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EL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防短路层通过任一E-电子束处理形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EL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防短路层通过溅射形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EL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防短路层在使有机层保持完好的温度范围内形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机EL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的温度等于或低于80℃。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机EL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防短路层通过在0.5-10mTorr的压力、0.1-8W/cm2的功率密度和(-)500-0V的基底偏置下的溅射形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030086832A KR100565636B1 (ko) | 2003-12-02 | 2003-12-02 | 유기 el 소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
KR10-2003-0086832 | 2003-12-0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25315A true CN1625315A (zh) | 2005-06-08 |
CN100428526C CN100428526C (zh) | 2008-10-22 |
Family
ID=34464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956187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28526C (zh) | 2003-12-02 | 2004-12-02 |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348724B2 (zh) |
EP (1) | EP1538683B1 (zh) |
JP (1) | JP4129561B2 (zh) |
KR (1) | KR100565636B1 (zh) |
CN (1) | CN100428526C (zh) |
DE (1) | DE602004031323D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03566A (zh) * | 2011-12-28 | 2014-01-08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有机el元件的制造方法 |
WO2014029150A1 (zh) * | 2012-08-23 | 2014-02-27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709754B2 (en) * | 2003-08-26 | 2010-05-04 | Allegro Microsystems, Inc. | Current sensor |
US7476816B2 (en) * | 2003-08-26 | 2009-01-13 | Allegro Microsystems, Inc. | Current sensor |
US20060219436A1 (en) * | 2003-08-26 | 2006-10-05 | Taylor William P | Current sensor |
US20070279053A1 (en) * | 2006-05-12 | 2007-12-06 | Taylor William P | Integrated current sensor |
KR20120098817A (ko) * | 2009-11-27 | 2012-09-05 | 코닌클리즈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 유기 전계발광 디바이스 |
EP2504874A1 (en) | 2009-11-27 | 2012-10-03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
CN103843457A (zh) * | 2011-10-07 | 2014-06-04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发光元件和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 |
WO2014020789A1 (ja) * | 2012-08-01 | 2014-02-06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および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
KR101477929B1 (ko) | 2012-11-16 | 2014-12-30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유기발광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US10345343B2 (en) | 2013-03-15 | 2019-07-09 | Allegro Microsystems, Llc | Current sensor isolation |
US9190606B2 (en) | 2013-03-15 | 2015-11-17 | Allegro Micosystems, LLC | Packaging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
JP6469089B2 (ja) * | 2013-05-16 | 2019-02-13 | エルジー ディスプレイ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 有機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11800813B2 (en) | 2020-05-29 | 2023-10-24 | Allegro Microsystems, Llc | High isolation current sensor |
US11768230B1 (en) | 2022-03-30 | 2023-09-26 | Allegro Microsystems, Llc | Current sensor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a dual gauge lead fram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140106A (ja) | 1994-10-31 | 1996-05-31 | Texas Instr Inc <Ti> | プロジエクタ装置 |
JPH10275683A (ja) | 1997-03-28 | 1998-10-13 | Fuji Electric Co Ltd | 薄膜積層型導電体 |
JPH1154287A (ja) | 1997-08-07 | 1999-02-26 | Pioneer Electron Corp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
JPH11339969A (ja) | 1998-05-22 | 1999-12-10 | Tdk Corp | 有機el素子 |
JP2000133462A (ja) * | 1998-10-22 | 2000-05-12 | Sony Corp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ディスプレイと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1043980A (ja) * | 1999-07-29 | 2001-02-16 | Sony Corp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及び表示装置 |
JP4556282B2 (ja) | 2000-03-31 | 2010-10-06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有機el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4717265B2 (ja) * | 2001-06-08 | 2011-07-06 | 三星モバイルディスプレイ株式會社 | 有機el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4166455B2 (ja) | 2001-10-01 | 2008-10-15 |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 偏光フィルム及び発光装置 |
TW200305119A (en) | 2002-03-15 | 2003-10-16 | Sanyo Electric Co |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
JP2004127609A (ja) * | 2002-09-30 | 2004-04-22 | Optrex Corp |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の製造方法 |
US6975067B2 (en) * | 2002-12-19 | 2005-12-13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encapsulation method |
JP2005041982A (ja) * | 2003-05-29 | 2005-02-17 | Seiko Epson Corp | 発光材料、発光材料の精製方法および層形成方法 |
-
2003
- 2003-12-02 KR KR1020030086832A patent/KR100565636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4
- 2004-12-01 US US11/000,077 patent/US7348724B2/en active Active
- 2004-12-01 EP EP04028435A patent/EP1538683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12-01 DE DE602004031323T patent/DE602004031323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12-02 JP JP2004349886A patent/JP412956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12-02 CN CNB2004100956187A patent/CN10042852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03566A (zh) * | 2011-12-28 | 2014-01-08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有机el元件的制造方法 |
CN103503566B (zh) * | 2011-12-28 | 2016-11-02 | 株式会社日本有机雷特显示器 | 有机el元件的制造方法 |
US9515292B2 (en) | 2011-12-28 | 2016-12-06 | Joled Inc. |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organic EL element |
WO2014029150A1 (zh) * | 2012-08-23 | 2014-02-27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CN103632972A (zh) * | 2012-08-23 | 2014-03-12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538683B1 (en) | 2011-02-09 |
JP2005166671A (ja) | 2005-06-23 |
US7348724B2 (en) | 2008-03-25 |
DE602004031323D1 (de) | 2011-03-24 |
US20050116628A1 (en) | 2005-06-02 |
CN100428526C (zh) | 2008-10-22 |
KR20050053204A (ko) | 2005-06-08 |
EP1538683A3 (en) | 2006-07-26 |
JP4129561B2 (ja) | 2008-08-06 |
EP1538683A2 (en) | 2005-06-08 |
KR100565636B1 (ko) | 2006-03-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625315A (zh) |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 |
CN1468038A (zh) | 采用多层阳极的有机场致发光器件 | |
CN1596561A (zh) |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 |
CN1797810A (zh) | 有机发光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609678A (zh) | 发光器件 | |
CN104867955A (zh) | 有机发光显示器及制造有机发光显示器的方法 | |
CN1286891A (zh) | 场致发光元件 | |
CN1607879A (zh) |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 |
CN1653856A (zh) | 发光器件、其制备方法和使用该器件的显示装置 | |
CN107170900B (zh) | Oled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
CN1956211A (zh) |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728909A (zh) |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1034735A (zh)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制造其方法 | |
CN1612650A (zh)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 |
CN1828968B (zh) | 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622729A (zh) |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
TWI437911B (zh) | 有機發光二極體及其製造方法 | |
CN1671258A (zh) |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以及电子仪器 | |
CN1747615A (zh)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显示装置 | |
CN1620216A (zh) | 有机电致发光设备 | |
CN1822727A (zh) |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950960A (zh) |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层配置 | |
CN100420066C (zh) | 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及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 |
JP2007531297A (ja) |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ト装置の中間層及び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ト装置 | |
CN1518132A (zh) | 降低外界光线反射的有机发光二极体及其制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