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266568A - 发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66568A
CN1266568A CN99800596A CN99800596A CN1266568A CN 1266568 A CN1266568 A CN 1266568A CN 99800596 A CN99800596 A CN 99800596A CN 99800596 A CN99800596 A CN 99800596A CN 1266568 A CN1266568 A CN 12665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ak power
transmission
signal
carrier frequency
quadrature mod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98005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976C (zh
Inventor
平松胜彦
上杉充
渡边昌俊
上丰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665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65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97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97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00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14Peak power aspects
    • H04L27/2623Reduction thereof by clip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2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 H04L5/06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the signals being represented by different frequen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16Time-frequency-c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用多个载频进行正交调制,将其信号相加,检测峰值功率。根据该峰值功率,计算抑制发送基带信号的振幅所用的系数。使用该系数,来抑制作为限带滤波器输入的基带信号的振幅。由此,能够可靠地抑制峰值功率,而且,不会因限带滤波器的效果而产生无用的频率。

Description

发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多个载频进行发送的发送装置。
背景技术
使用特开平8-274734号公报来说明现有的通信装置、特别是发送装置。图1是现有发送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在具有该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中,从输入端子111~11n输入的输入调制信号由变频部121~12n变频为互不相同的频带的信号,这些变频输出分别通过可变衰减器211至21n提供给功率合成部16,进行信号复用并输出。
复用后的输出的一部分被分支,由电平检测部23检测包络线功率电平。控制部24在该检测电平L超过复用信号的平均功率的k倍的电平Ls(k为4~5倍左右)时,控制衰减器211~21n,使得在1/ΔFo(秒)左右(Fo为复用信号的带宽频率)的时间中,将调制信号功率的平均功率衰减到k/n倍以下。
然而,现有技术有以下2个课题。
首先,在现有技术中,根据功率合成部合成的功率来决定衰减量,所以在电平检测部、控制部、及衰减部处理期间,就会从功率合成部输出发送信号。因此,需要使后级放大器在大峰值功率输入时也不发生失真。一般,这种放大器的体积、发热量都很大,而且价格昂贵。
此外,在现有技术中,发送信号采用FSK信号。在FSK调制信号中,在符号时间中为单一频率。符号频率通常是数kHz~数百kHz。这对说明书中记载的衰减时间1/ΔFo是非常长的时间。因此,即使衰减的反应速度稍微慢点,也能够充分起作用。
然而,在PSK调制方式、QAM调制方式中,在符号时间中,振幅及相位也变化。该变化的速度与功率加法结果变化的速度大致同等。因此,在衰减的反应速度慢的情况下,来不及抑制峰值功率,功率加法结果在未超过设想的大小时就衰减了。
发明概述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送装置,能够在信号输出前衰减峰值功率,无需在大峰值功率输入时也不会发生失真的放大器。
该目的是通过下述发送装置来实现的:用多个载频进行正交调制,将其信号相加,检测峰值功率,根据该峰值功率,计算抑制发送基带信号的振幅所用的系数,使用该系数,抑制作为限带滤波器输入的基带信号的振幅。由此,能够可靠地抑制峰值功率,而且不会因限带滤波器的效果而产生无用的频率。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现有无线通信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3是上述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中频率轴上正交调制信号的示意图;
图4是上述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中峰值功率检测电路的方框图;
图5是上述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中近似式的说明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7是上述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中调制信号的功率的说明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10是上述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中频率轴上的正交调制信号的示意图。
实施发明的最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结构方框图。该发送装置采用多载频放大方式中的峰值功率削减方法。
在延迟电路101、102中延迟用载频f1发送的基带调制信号。同样,在延迟电路103、104中延迟用载频f2发送的基带调制信号。该延迟时间设定为相当于计算抑制合成的功率的峰值功率所用的校正系数的处理所需的时间。在校正系数的计算时间充分快的情况下,无需由延迟电路来调整时间。
校正电路105~108对延迟过的各信号进行振幅的校正。该校正处理将后述。限带滤波器109~112对校正过振幅的信号进行限带处理。D/A变换器113~116将限带滤波器109~112限带过的信号变换为模拟信号。接着,LPF117~120除去变换为模拟信号的信号的混叠频率分量。
正交调制器121将用载频f1发送的基带信号变频为载频f1。同样,正交调制器122将用载频f2发送的基带信号变频为载频f2。其后,功率合成部123合成载频f1的信号和载频f2的信号。例如,在将合成的结果用于无线通信装置的情况下,由放大器放大,从天线发送。在将合成的结果用于有线通信装置的情况下,由放大器放大,通过电缆发送。有时也将合成的结果变频为更高的载频。
在功率合成的结果中功率的平均功率和峰值功率之差大的情况下,平均功率需要动态范围大的放大器。由此,需要抑制峰值功率。
下面,说明峰值功率的抑制。
第1,说明峰值功率的检测方法。在限带滤波器124~127中对发送基带信号进行限带。该滤波器在严格进行峰值电平检测的情况下,使用与限带滤波器109~112相同的滤波器。然而,在用软件处理作为限带滤波器的情况下为了削减运算量时,或者在用硬件处理作为限带滤波器的情况下为了削减电路规模时,也可以置换为频率特性大致同等、缩短了抽头长度的滤波器。由此,能够削减峰值功率计算电路的运算规模或电路规模。
正交调制器128、129对限带滤波器处理输出进行正交调制。该正交调制器可以用模拟电路或数字电路中的任一个来实现,但是校正系数检测处理用数字处理来进行较好,所以用数字电路来实现。图2示出用数字电路来实现的情况。在用模拟电路来实现的情况下,需要D/A变换器及LPF。
在用数字信号处理进行正交调制的情况下,对基带调制信号进行中心频率为0Hz的正交调制。例如,在用载频f1和载频f2进行发送的情况下,用-(f2-f1)/2对用载频f1发送的信号进行正交调制,而用+(f2-f1)/2对用载频f2发送的信号进行正交调制。
然后,加法器130将对载频f1的基带调制信号进行正交调制所得的信号的I-ch、和对载频f2的基带调制信号进行正交调制所得的信号的I-ch相加,而加法器131将对载频f1的基带调制信号进行正交调制所得的信号的Q-ch、和对载频f2的基带调制信号进行正交调制所得的信号的Q-ch相加。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用数字信号处理来进行正交调制,所以能够用低载频来进行。在峰值功率检测中,零IF的信号和低载频的信号之间没有差别,所以用零IF来处理较好。由此,能够使数字电路的采样频率最小。此外,为了输出IF频率,能够将D/A变换器的个数削减到1个,而且能够削减模拟正交调制电路。
接着,对进行正交调制所得的结果,峰值功率检测电路132检测超过阈值的峰值功率。峰值功率检测电路的一例示于图4。平方电路310计算I-ch的平方,而平方电路302计算Q-ch的平方。然后,加法电路303将各个结果相加。这是将正交调制过的信号相加所得的结果的功率。此外,在比较电路304中比较相加所得的功率和阈值,在相加所得的功率大于阈值的情况下,通过峰值功率检测标志向校正系数计算电路133传达该状态。同时,计算要进行校正的目标值δ,传达给校正系数计算电路133。这可以如下式1所示,通过从阈值中减去检测出的功率来计算。其中,z2(t)是对多载频的信号进行正交调制所得的结果的功率。
δ=z2(t)-th    式1
第2,说明校正系数计算方法。峰值功率的校正通过将限带滤波器输入的振幅放大到α倍来进行。这里,考虑用FIR滤波器来实现限带滤波器的情况。抽头号码n的输入信号被放大到α倍,则各个信号成为αx1I(t)、αx1Q(t)、αx2I(t)、αx2Q(t)。其中,x(t)是基带调制信号,下标的前一号码表示载频号码,下标的后一记号表示I-ch或Q-ch。
将第n抽头的信号放大到α倍时FIR滤波器输出如下式2所示。在该数式中,是除去下标号码来表记的。h()是抽头系数,Ts是采样速率,y()是滤波器输出。在α=1时,当然滤波器输出与不进行校正的结果相同。 y ′ ( t ) = Σ i = 0 N - 1 [ h ( i ) x ( t - i T s ) + ( α - 1 ) h ( n ) x ( t - n T s ) ]
=y(t)+(α-1)h(n)x(t-nTs)    式2对该信号进行正交调制并相加,则得到下式3~5。z′2(t)=z′I 2(t)+z′Q 2(t)    式3 z ′ I ( t ) = Σ k = 0 K - 1 [ y ′ kI ( t ) cos ω k t - y ′ kQ ( t ) sin ω k t ] = z I ( t ) + ( α - 1 ) h ( n ) Σ k = 0 K - 1 [ x kI ( t - n T s ) cos ω k t - x kQ ( t - n T s ) sin ω k t ]
=zI(t)+(α-1)h(n)XI(n,t)    式4 z ′ Q ( t ) = Σ k = 0 K - 1 [ y kI ( t ) sin ω k t + y kQ ( t ) cos ω k t ] = z Q ( t ) + ( α - 1 ) h ( n ) Σ k = 0 K - 1 [ x kI ( t - n T s ) sin ω k t + x kQ ( t - n T s ) cos ω k t ]
=zQ(t)+(α-1)h(n)XQ(n,t)    式5
其中,k是载频数,ωk是载频号码k的角速度。
式3是从校正前的功率z2(t)中减去校正目标值δ所得的值。这如下式6所示。
z′2(t)=z2(t)+h2(n)(α-1)2{XI 2(n,t)+XQ 2(n,t)}
         +2h(n)(α-1){zI(t)XI(n,t)+zQ(t)XQ(n,t)}
         =th                               式6
由上式6,能够导出计算校正系数α所用的式子。计算的结果示于下式7。
其中,β(n,t)如下式8所示。
β(n,t)=zI(t)XI(n,t)+zQ(t)XQ(n,t)    式8
将式7的求平方根的内容通过级数展开来近似,将式8代入其中,则得到式9。
Figure A9980059600086
该近似如图5所示,在下式10的范围内有效。-0.5<-X2(n,t){z2(t)-th}/β2(n,t)          式10
这样可知,校正系数α能够由抽头号码n的抽头系数h(n)和合成多载频信号所得的结果的I-ch及Q-ch(式中的zI(n,t)和zQ(n,t))、以及对抽头号码n的基带调制信号进行正交调制并相加所得的信号的I-ch和Q-ch(式中的XI(n,t)和XQ(n,t))来计算。使用用式7或式9算出的校正系数α,将抽头号码n的信号校正为α倍。
上述抽头号码的选择方法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
在校正系数接近零的情况下,使该时刻的发送信号大致为零,所以系数尽量接近1较好。考虑式9,分母上的抽头系数h(n)的值大的,其校正系数更接近1。因此,第1抽头号码选择方法是选择中央抽头的方法,该中央抽头的抽头系数的值最大。此外,考虑式9,在分母最大的情况下,校正系数接近1。因此,第2抽头号码选择方法是计算分母、选择其值达到最大的抽头系数。
第3,说明校正。校正是使用校正系数计算电路133算出的校正系数α,将时刻t的输入信号放大到α倍。
通过上述的处理,可以使多载波合成的功率为小于阈值的值。由此,在超过规定值时,可以在功率合成前校正峰值功率,能够在信号输出前衰减峰值功率,所以无需在大峰值功率输入时也不会发生失真的放大器。
这样,通过对滤波器的抽头系数达到最大值的发送信号进行校正,来校正输入限带滤波器前的信号的振幅,所以不会因振幅校正而产生无用的频率分量。此外,能够不因模拟电路而恶化,构成用于发送的正交调制及功率加法、和用于功率计算的正交调制及功率加法的关系。而且,能够使采样频率最小。
在本实施例的发送装置中,通过对限带滤波器的输入进行振幅的校正,保证了振幅的校正不会在频率上产生不良影响。例如,不会对作为无线机的性能所需的相邻信道泄漏功率、寄生功率辐射产生不良影响。
(实施例2)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在图6所示的发送装置中,省略了图2所示的发送装置中的峰值校正部分的限带滤波器。如果使用限带滤波器则一般需要乘法器,电路规模会增大,所以在实施例2中,在不进行限带的状态下计算峰值功率。在图6中,对于与图2相同的部分附以相同的符号,并且省略其说明。
在不进行限带的状态下检测峰值功率的情况下,考虑下面的问题。在PSK、QAM调制方式中,峰值功率在符号点和符号点之间产生。因此,一般实际的峰值功率比在符号点算出的峰值功率还大。因此,为了也能够适应在符号点间产生的峰值功率,需要使实施例1说明的阈值δ具有裕量。该裕量在FSK等定包络线调制方式、和PSK、QAM等非定包络线调制方式中需要改变。
使用图6来说明上述结构的发送装置的操作。直至合成载频f1的信号和载频f2的信号之前的操作,与实施例1同样,所以省略其说明。
第1,说明峰值功率的检测方法。正交调制器128、129对基带调制信号进行正交调制。该正交调制器可以用模拟电路或数字电路中的任一个来实现,但是校正系数检测处理用数字处理来进行较好,所以用数字电路来实现。图6示出用数字电路来实现的情况。在用模拟电路来实现的情况下,需要D/A变换器及LPF。
在用数字信号处理进行正交调制的情况下,对基带调制信号进行中心频率为0Hz的正交调制。在用载频f1和载频f2进行发送的情况下,用-(f2-f1)/2对用载频f1发送的信号进行正交调制,而用+(f2-f1)/2对用载频f2发送的信号进行正交调制。然后,加法器130将对载频f1的基带调制信号进行正交调制所得的信号的I-ch、和对载频f2的基带调制信号进行正交调制所得的信号的I-ch相加,而加法器131将对载频f1的基带调制信号进行正交调制所得的信号的Q-ch、和对载频f2的基带调制信号进行正交调制所得的信号的Q-ch相加。该正交调制处理的频率轴如图2所示。
能够用低载频来进行正交调制,但是在峰值功率检测中,零IF的信号和低载频的信号之间没有差别,所以用零IF来处理较好。
接着,对进行正交调制所得的结果,峰值功率检测电路132检测超过阈值的峰值功率。峰值功率检测电路与实施例1中使用的相同。
此外,在比较电路304中比较相加所得的功率和阈值,在相加所得的功率大于阈值的情况下,通过峰值功率检测标志向校正系数计算电路133传达该状态。同时,计算要进行校正的目标值δ,传达给校正系数计算电路133。这可以通过从阈值中减去检测出的功率来计算。其中,z2(t)是对多载频的信号进行正交调制所得的结果的功率。由于不是对实际发送的使用限带滤波器的输出进行功率测定,所以附以帽子,明示其为估计值。
Figure A9980059600111
Figure A9980059600112
z ^ I ( t ) = Σ k = 0 K - 1 [ x kI ( t - n T s ) cos ω k t - x kQ ( t - n T s ) sin ω k t ]
=XI(n,t)    式13 z ^ Q ( t ) = Σ k = 0 K - 1 [ x kI ( t - n T s ) sin ω k t + x kQ ( t - n T s ) cos ω k t ]
=XQ(n,t)    式14
如上所述,在省略了插值处理和限带滤波器处理的峰值功率测定方法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不能测定符号点和符号点的状态转移引起的功率A,只能测定符号点上的功率B。该功率A(PA)和功率B(PB)之比因调制方式、限带滤波器的特性而变化。此外,在CDMA通信方式这样复用扩展码来发送的情况,功率A和功率B之比也不同。因此,通过仿真等来预先测定该功率A和功率B之比,校正阈值(th)。校正方法如下式15所示。
Figure A9980059600115
第2,说明校正系数计算方法。校正方法可以与实施例1同样来计算。将式13及式14代入式6的ZI(t)及ZQ(t),得到下式16。 z ′ 2 ( t ) = z ^ 2 ( t ) + h 2 ( n ) ( α - 1 ) 2 { X I 2 ( n , t ) + X O 2 ( n , t ) } + 2 h ( n ) ( α - 1 ) { z ^ I ( t ) X I ( n , t ) + z ^ Q ( t ) X Q ( n , t ) }
=X2(t)+h2(n)(α-1)2X2(n,t)+2h(n)(α-1)X2(n,t)
=th                                                式16此外,校正系数α如下式17所示来计算。
Figure A9980059600121
这样可知,校正系数α能够由抽头号码n的抽头系数h(n)、和对抽头号码n的基带调制信号进行正交调制并相加所得的信号的功率(数式中的X2(n,t))来计算。使用用式17算出的校正系数α,将抽头号码n的信号校正为α倍。上述抽头号码的选择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通过上述的处理,可以使多载波合成的功率为小于阈值的值。由此,能够在信号输出前衰减峰值功率,无需在大峰值功率输入时也不会发生失真的放大器。此外,除了实施例1的效果,由于在校正值计算端不使用限带滤波器,所以还能够减小电路规模。
在本实施例的无线发送装置中,通过对限带滤波器的输入进行振幅的校正,保证了振幅的校正不会在频率上产生不良影响。例如,不会对作为无线机的性能所需的相邻信道泄漏功率、寄生功率辐射产生不良影响。
(实施例3)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发送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在图8所示的发送装置中,在数字状态下进行正交调制。在图8中,对于与图2相同的部分附以相同的符号,并且省略其说明。
在延迟电路101、102中延迟用载频f1发送的基带调制信号。同样,在延迟电路103、104中延迟用载频f2发送的基带调制信号。该延迟时间设定为相当于计算抑制合成的功率的峰值功率所用的校正系数的处理所需的时间。在校正系数的计算时间充分快的情况下,无需由延迟电路来调整时间。
校正电路105~108对延迟过的各信号进行振幅的校正。该校正处理将后述。限带滤波器109~112对校正过振幅的信号进行限带处理。在正交调制电路701中用载频-(f2-f1)/2对限带滤波器109、110限带过的信号进行正交调制。此外,在正交调制电路702中用载频+(f2-f1)/2对限带滤波器111、112限带过的信号进行正交调制。其中,假设f2>f2。
然后,加法器703将各个正交调制结果的I-ch相加,而加法器704将各个正交调制结果的Q-ch相加。这是一般制作零IF信号的处理。在用该零IF来实现的情况下,作为数字信号表现的频带最小,所以能够使采样频率最小。频率轴上的表现如图3所示。
接着,D/A变换器705、706将数字信号变换为模拟信号。LPF 707、708除去变换为模拟信号的信号的混叠频率分量。
此外,模拟正交调制电路709对这些信号进行正交调制,BPF 710从正交调制过的信号除去无用的频率分量,由混频器711上变频为载频,由BPF712除去无用频率分量。
在用于无线通信装置的情况下,在放大器放大变换为载频的结果后从天线发送。此外,在用于有线通信装置的情况下,在放大器放大变换为载频的结果后,通过电缆发送。
峰值功率的检测方法与实施例1及实施例2相同。在实施例2的峰值功率的检测方法中,无需限带滤波器124~127。此外,校正系数α的计算方法、校正方法也与实施例1及实施例2相同。
通过上述的处理,可以使多载波合成的功率为小于阈值的值。由此,能够在信号输出前衰减峰值功率,无需在大峰值功率输入时也不会发生失真的放大器。此外,在数字状态下进行,即,使用用于发送的正交调制的功率合成方法、和使用用于检测峰值功率的正交调制的功率合成方法相同,所以能够正确地检测峰值功率,能够根据其来抑制峰值功率。
在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装置中,通过对限带滤波器的输入进行振幅的校正,保证了振幅的校正不会在频率上产生不良影响。例如,不会对作为无线机的性能所需的相邻信道泄漏功率、寄生功率辐射产生不良影响。
(实施例4)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发送装置的结构方框图。在图9所示的发送装置中,不进行零IF处理。在图9中,对于与图8相同的部分附以相同的符号,并且省略其说明。
在延迟电路101、102中延迟用载频f1发送的基带调制信号。同样,在延迟电路103、104中延迟用载频f2发送的基带调制信号。该延迟时间设定为相当于计算抑制合成的功率的峰值功率所用的校正系数的处理所需的时间。在校正系数的计算时间充分快的情况下,无需由延迟电路来调整时间。
校正电路105~108对延迟过的各信号进行振幅的校正。该校正处理将后述。限带滤波器109~112对校正过振幅的信号进行限带处理。在正交调制电路701中用载频f1对限带滤波器109、110限带过的信号进行正交调制。在正交调制电路702中用载频f2对限带滤波器111、112限带过的信号进行正交调制。加法器801将这些信号相加。频率轴上的表现如图10所示。
接着,D/A变换器802将加法结果从数字信号变换为模拟信号,由LPF710除去无用的频率分量,由混频器711上变频为载频,由BPF 712除去无用频率分量。
在用于无线通信装置的情况下,在放大器放大变换为载频的结果后从天线发送。此外,在用于有线通信装置的情况下,在放大器放大变换为载频的结果后,通过电缆发送。
峰值功率的检测方法与实施例1及实施例2相同。在用实施例2的方法来计算峰值功率的情况下,无需限带滤波器124~127。此外,校正系数α的计算方法、校正方法也与实施例1及实施例2相同。
通过上述的处理,在数字状态下进行,即,使用用于发送的正交调制的功率合成方法、和使用用于检测峰值功率的正交调制的功率合成方法相同,所以能够正确地检测峰值功率,能够根据其来抑制峰值功率。此外,用1个载频来构成正交调制器的频带,所以能够廉价地构成正交调制器。
在上述实施例1~4中,为了说明简单,是就载频是2个的情况进行说明的,但是,在本发明中,载频数可以为任意数。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1~4中,阈值可以根据调制方式、限带方法来调整。此外,在通信方式是CDMA的情况下,阈值可以根据代码复用数来调整。由此,在峰值功率检测方法中,即使在不使用限带滤波器的情况下,也能够正确地估计在符号点间产生的峰值功率。
本发明的发送装置能够搭载到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上,能够用于在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多载频通信方式下的峰值功率削减方法的发送装置能够在信号输出前衰减峰值功率,无需在大峰值功率输入时也不会发生失真的放大器。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峰值功率削减方法,能够降低峰值功率,而不会在频带外产生无用的频率。通过降低峰值功率,能够降低放大器的偏离满功率(back off)。因此,能够减小放大器。
本说明书基于平成10年4月28日提交的特愿平10-119562号。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发送装置能够适用于数字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

Claims (18)

1、一种发送装置,包括:峰值功率检测部件,根据多个载频的发送信号来检测各个的峰值功率;峰值功率校正部件,在检测出的峰值功率超过规定值时,在功率合成前校正峰值功率;以及合成部件,合成各个载频的发送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包括对峰值功率校正后的发送信号进行滤波处理的滤波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峰值功率检测部件通过在比载频低的频率上保持载频间隔,进行正交调制及加法,来计算峰值功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峰值功率检测部件具有正交调制部件,进行频率以0Hz为中心的零IF调制。
5、一种发送装置,包括:
发送系统,包含:滤波器,对多个载频的发送信号分别进行滤波处理;合成部件,合成滤波后的发送信号;和校正部件,在滤波处理前,校正峰值功率;以及
峰值功率校正系统,包含峰值功率校正值计算部件,根据上述多个载频的发送信号来检测各个的峰值功率,根据检测出的峰值功率来计算校正值,将该校正值送至上述校正部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该发送系统具有正交调制部件,对模拟的发送信号进行正交调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该发送系统具有正交调制部件,对数字的发送信号进行正交调制。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峰值功率校正系统具有抽头长度比上述滤波器短的滤波器。
9、一种包括发送装置的基站装置,其中,上述发送装置包括:峰值功率检测部件,根据多个载频的发送信号来检测各个的峰值功率;峰值功率校正部件,在检测出的峰值功率超过规定值时,在功率合成前校正峰值功率;以及合成部件,合成各个载频的发送信号。
10、一种包括发送装置的移动台装置,其中,上述发送装置包括:峰值功率检测部件,根据多个载频的发送信号来检测各个的峰值功率;峰值功率校正部件,在检测出的峰值功率超过规定值时,在功率合成前校正峰值功率;以及合成部件,合成各个载频的发送信号。
11、一种发送峰值功率削减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根据多个载频的发送信号来检测各个的峰值功率;在该峰值功率超过阈值时,计算校正值;根据该校正值来校正发送信号的振幅;对校正过的振幅的发送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送峰值功率削减方法,其中,根据调制方式来调整阈值。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送峰值功率削减方法,其中,根据限带方法来调整阈值。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送峰值功率削减方法,其中,通信方式是CDMA,根据代码复用数来调整阈值。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送峰值功率削减方法,对滤波器的抽头系数达到最大值的发送信号进行校正。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送峰值功率削减方法,对发送信号进行正交调制所得的同相分量、和对滤波器输出进行正交调制所得的同相分量之间的积,以及对发送信号进行正交调制所得的正交分量、和对滤波器输出进行正交调制所得的正交分量之间的积,对这两者之和乘以滤波器的抽头系数所得的结果达到最大的发送信号的振幅进行校正。
17、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下述步骤:用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送峰值功率削减方法来削减发送功率的峰值,得到限带信号;对该限带信号按各个的载频间隔正交调制为零IF信号;将正交调制后的发送信号的同相分量及正交分量分别相加,变换为模拟信号;以及对变换后的各个载频的发送信号进行正交调制。
18、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下述步骤:用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送峰值功率削减方法来削减发送功率的峰值,得到限带信号;对该限带信号按各个的载频间隔进行正交调制;以及将调制后的发送信号分别相加,变换为模拟信号。
CN99800596A 1998-04-28 1999-04-27 能够在信号输出前衰减峰值功率电平的发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897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1956298A JP3462388B2 (ja) 1998-04-28 1998-04-28 無線通信装置
JP119562/1998 1998-04-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66568A true CN1266568A (zh) 2000-09-13
CN1118976C CN1118976C (zh) 2003-08-20

Family

ID=14764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98005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8976C (zh) 1998-04-28 1999-04-27 能够在信号输出前衰减峰值功率电平的发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6522869B1 (zh)
EP (1) EP0993136A4 (zh)
JP (1) JP3462388B2 (zh)
KR (1) KR100367433B1 (zh)
CN (1) CN1118976C (zh)
AU (1) AU733765B2 (zh)
BR (1) BR9906405A (zh)
CA (1) CA2294140C (zh)
WO (1) WO199905642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45401C (zh) * 2002-07-31 2007-10-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抑制多载波发送信号峰值的方法和多载波发送信号发生电路
CN101647217B (zh) * 2007-04-13 2013-02-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峰值抑制电路、发送装置以及峰值抑制方法
CN106452621A (zh) * 2016-07-19 2017-02-22 创达特(苏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峰值功率、峰均值功率比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62388B2 (ja) 1998-04-28 2003-11-0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US6590906B1 (en) * 1998-08-24 2003-07-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ulti-carrier transmitter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JP3439696B2 (ja) * 1999-09-14 2003-08-2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送信帯域制限フィルタ装置および送信装置
US6813317B2 (en) * 1999-12-14 2004-11-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ulticarrier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multicarrier transmitter circuit
CN1284345C (zh) * 2000-04-19 2006-11-08 电力波技术公司 在扩频通信系统中降低峰值功率的系统和方法
KR100491194B1 (ko) * 2000-06-20 2005-05-25 파워웨이브 테크놀로지스, 인크. 다중 캐리어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피크 전력 감소를 위한시스템 및 방법
EP1168742B1 (en) * 2000-06-28 2008-03-19 Sony Deutschland GmbH Modulation identification device
EP1302045A2 (en) * 2000-07-21 2003-04-16 PMC-Sierra Ltd. Reduction of 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
JP3490384B2 (ja) * 2000-07-31 2004-01-2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マルチキャリアcdma通信装置
US6747964B1 (en) * 2000-09-15 2004-06-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igh data rate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47177C (zh) * 2000-09-26 2004-04-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宽带多载波基站载波输出功率的方法及其装置
US7353004B2 (en) * 2001-11-01 2008-04-01 Broadlogic Network Technologies, Inc. Multi-channel broadband content distribution system
JP2003174370A (ja) 2001-12-05 2003-06-20 Nec Corp 非線形補償回路と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送信電力クリップ方法
JP2003258768A (ja) 2002-02-27 2003-09-12 Fujitsu Ltd 拡散信号多重化回路
FI20020820A0 (fi) 2002-04-30 2002-04-30 Nokia Corp Menetelmä signaalin rajoittamiseksi ja lähetin
US6888393B2 (en) 2002-09-04 2005-05-03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Amplitude limiting apparatus and multi-carrier signal generating apparatus
US7489907B2 (en) 2002-10-23 2009-02-10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Transmitter for suppressing a variation in input level of a multicarrier signal
JP4287225B2 (ja) * 2003-09-18 2009-07-01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送信機
US20050201180A1 (en) * 2004-03-05 2005-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s for back-off and clipping contro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2006174364A (ja) * 2004-12-20 2006-06-29 Fujitsu Ltd マルチキャリア信号送信装置、マルチキャリア信号受信装置、マルチキャリア信号送信方法、マルチキャリア信号受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JP2007194825A (ja) * 2006-01-18 2007-08-02 Fujitsu Ltd マルチキャリア信号送信装置
JP4750592B2 (ja) * 2006-03-17 2011-08-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ピーク抑圧方法、ピーク抑圧装置、無線送信装置
US8693525B2 (en) * 2006-07-14 2014-04-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carrier transmitt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JP4927585B2 (ja) * 2007-02-15 2012-05-09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送信機
US8259846B2 (en) * 2008-07-30 2012-09-04 Motorola Mobility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ignal having a reduced crest factor
US20120071108A1 (en) * 2010-09-20 2012-03-22 Mediatek Inc. Radio Frequency Signal Control Module and Radio Frequency Signal Controlling Method
TWI413779B (zh) * 2011-06-22 2013-11-01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支援零中頻或低中頻/中頻系統之架構及方法
US9432946B2 (en) * 2012-03-12 2016-08-30 Nec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JP5681683B2 (ja) * 2012-09-18 2015-03-11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移動端末試験装置及び移動端末試験方法
WO2014141335A1 (ja) * 2013-03-15 2014-09-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ピーク抑圧方法
JP2016082549A (ja) * 2014-10-22 2016-05-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ピーク抑圧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603931A (zh) * 1967-12-30 1971-06-14
US3571713A (en) * 1968-05-27 1971-03-23 James D Zachary Low frequency wide band fm demodulators
JPS61176221A (ja) 1985-01-31 1986-08-07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非直線歪補償方式
US4835791A (en) * 1987-02-20 1989-05-30 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Single sideband signal generator
US5170495A (en) * 1990-10-31 1992-12-08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Controlling clipping in a microwave power amplifier
JPH05130191A (ja) * 1991-10-31 1993-05-25 Nippon Motoroola Kk マルチサブチヤネル信号の位相制御によるピーク/平均値比率低減方法
US5172071A (en) * 1992-02-05 1992-12-15 Novatel Communications Ltd. Linearized output control of a nonlinear amplifier
US5302914A (en) * 1992-10-20 1994-04-12 At&T Bell Laboratorie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the peak-to-average power in multi-carrier RF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5339040A (en) * 1993-07-09 1994-08-16 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proration AM demodulation receiver using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US5854571A (en) * 1993-10-28 1998-12-29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peak envelope power of a power amplifier
JP2787894B2 (ja) 1994-05-30 1998-08-2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マルチキャリアディジタル変調用包絡線制御変調装置
US5757931A (en) * 1994-06-15 1998-05-26 Sony Corporation Signal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acoustic reproducing apparatus
JPH08274734A (ja) 1994-12-05 1996-10-18 N T T Ido Tsushinmo Kk 信号多重化装置及び方法
EP1330063B1 (en) 1994-12-05 2005-08-31 NTT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Inc. Signal multiplexer
JP2735025B2 (ja) 1995-03-31 1998-04-02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周波数分割多重信号発生装置
EP0735731B1 (en) 1995-03-31 2004-05-12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imited Multicarrier modulator demodulator, with 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peak power
US6018650A (en) * 1996-12-18 2000-01-25 Airone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nc. Cellular communication devices with automated power level adjust
JP3537988B2 (ja) * 1997-03-25 2004-06-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線送信装置
JP3462388B2 (ja) 1998-04-28 2003-11-0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45401C (zh) * 2002-07-31 2007-10-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抑制多载波发送信号峰值的方法和多载波发送信号发生电路
CN101056299B (zh) * 2002-07-31 2012-05-0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自适应峰值限制器和多载波发送设备
CN101647217B (zh) * 2007-04-13 2013-02-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峰值抑制电路、发送装置以及峰值抑制方法
CN106452621A (zh) * 2016-07-19 2017-02-22 创达特(苏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峰值功率、峰均值功率比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6452621B (zh) * 2016-07-19 2018-03-06 创达特(苏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峰值功率、峰均值功率比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US10805133B2 (en) 2016-07-19 2020-10-13 Triductor Technology (Suzhou)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peak power,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522869B1 (en) 2003-02-18
EP0993136A4 (en) 2005-06-08
WO1999056425A1 (fr) 1999-11-04
CA2294140A1 (en) 1999-11-04
BR9906405A (pt) 2000-09-26
JPH11313042A (ja) 1999-11-09
KR20010014248A (ko) 2001-02-26
KR100367433B1 (ko) 2003-01-10
AU733765B2 (en) 2001-05-24
EP0993136A1 (en) 2000-04-12
CA2294140C (en) 2003-12-16
CN1118976C (zh) 2003-08-20
JP3462388B2 (ja) 2003-11-05
AU3538399A (en) 1999-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66568A (zh) 发送装置
CN1213551C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控制发送功率的装置和方法
CN1157016C (zh) 基站装置及峰值功率抑制方法
CN1075914C (zh) 编码多路复用无线装置
CN1134952C (zh) 限制传输信号振幅的方法和设备
CN1279700C (zh) 发送电路
JP4002239B2 (ja) 直交周波数分割多重化方式の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でピーク電力対平均電力の減少装置及び方法
CN1204188A (zh)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线性化发送机的装置和方法
CN1114520A (zh) 自动增益控制装置、通信系统和自动增益控制方法
CN1585396A (zh) 多载波调制信号的脉冲噪声降低的方法及其装置
US20100148828A1 (en) Peak power reduction method
CN1226889C (zh) 用于缩放信号峰值点功率幅值的方法和相应发射机
CN1643864A (zh) 发送方法和发送器
CN1172454C (zh) Cdma信号传输控制
RU2527481C2 (ru) Способ снижения мощности сигналов и канал приемопередатчика
CN1202744A (zh) 无线电发射装置及其增益控制方法
CN1389035A (zh) 多载波信号传输装置和多载波信号传输方法
CN1165114C (zh) 信号产生方法和发送方法以及信号解码方法和解码装置
JP4617232B2 (ja) 送信機
US8654891B2 (en) Peak suppressing apparatus, peak suppressing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JP4918390B2 (ja) 送信機
JP6776699B2 (ja) ピーク抑圧回路及びピーク抑圧方法
CN1175136A (zh) 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综合分集电路
JP2004032450A (ja) マルチキャリア送信装置及びその電力クリッピング方式
US8107898B2 (en) Transmitter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