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83533A - 空调机用的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用的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3533A
CN1183533A CN97122819A CN97122819A CN1183533A CN 1183533 A CN1183533 A CN 1183533A CN 97122819 A CN97122819 A CN 97122819A CN 97122819 A CN97122819 A CN 97122819A CN 1183533 A CN1183533 A CN 11835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ndoor unit
fixing part
filter
filter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228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95958C (zh
Inventor
砂原宽
市川育训
我科贤二
山岸胜明
木口行雄
佐佐木雅彦
杉山浩幸
齐藤大辅
小泽哲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826308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1011096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309591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27949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035029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50726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835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35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9595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595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4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the ceiling or at the cei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perfuming or deodorising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55/00Gas separation
    • Y10S55/06Magnetic coupl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55/00Gas separation
    • Y10S55/34Indicator and controll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一种空调机用的室内机,室内机主体设置于天花板内侧,其底面从室内露出,在其内部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和吹风机等装置,上述室内机主体的底面构成具有吸气口的装饰板,该装饰板的局部构成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有过滤器的过滤器固定部,开闭驱动机构以下述的铰接部为支点,可以相对装饰板自由开闭的方式驱动过滤器固定部,上述铰接部以可相对装饰板旋转的方式支承上述过滤器固定部,在打开时过滤器固定部沿与天花板面基本相垂直的方式悬吊,并且在站于底面上的过滤器更换操作者的手可触及的范围内移动。

Description

空调机用的室内机
本发明涉及设置于天花板内侧的空调机用的室内机,特别涉及过滤器固定结构的改进。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人采用设置于天花板内侧的空调机用的室内机的倾向。如果采用上述类型的室内机,则可在完全没有压迫感、以及不对美观造成损坏的情况下获得必要的空气调节和作用。
即使在上述的空调机中,如果长期工作,相对吸气口而设置的过滤器会俘获规定量以上的灰尘,其结果是会产生堵塞现象,从而通气阳抗增加,使热交换能力降低。
因此,如果使用规定期间,使用者应对过滤器进行清扫或更换为新的过滤器。
但是,由于室内机主体设置于天花板面上,这样在上述状态下使用者的手不能触及上述室内机主体。于是,要借助脚踩台或脚立起等方式将装饰板上的过滤器固定部拆下,并将其暂时置于地面等容易操作的地方。
在将过滤器拆下、并去除所俘获的灰尘后,或更换新的过滤器后,再次用手将过滤器固定部抬起,并嵌入装饰板中。按照上述方式,过滤器固定部的更换操作要花费使用者的大量工夫和时间,另外该操作具有高处的危险性。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情况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机用的室内机,该室内机为固定于天花板上的形式,其很容易进行过滤器的更换操作,可确保安全性,可使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能力保持在较高的状态。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机用的室内机,该室内机包括:
室内机主体,该室内机主体设置于天花板内侧,其底面朝向室内露出,其内部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和吹风机等装置;
装饰板,该装饰板由上述室内机主体的底面构成,并且其上设置有可将室内空气送向上述室内热交换器的吸气口;
过滤器固定部,该过滤器固定部由上述装饰板的局部构成,并且以可拆卸的方式在与上述吸气口相对的位置设置有过滤器;
铰接部,该铰接部以可相对装饰板旋转的方式支承上述过滤器固定部;
开闭驱动机构,该开闭驱动机构可以上述铰接部为支点,以相对装饰板自由开闭的方式驱动上述过滤器固定部,在打开时将过滤器固定部以与天花板表面基本相垂直的方式悬吊,并使其在站于地面上的过滤器更换操作者的手可触及的范围内移动。
图1为第1实施例的空调机用的室内机的剖面图;
图2为室内机的局部平面图;
图3为室内机的侧面图;
图4为开闭驱动机构的透视图;
图5为过滤器固定部处于打开状态的室内机的透视图;
图6为开闭驱动机构的局部剖面图;
图7A为第2实施例的开闭驱动机构的透视图;
图7B为开闭驱动机构的作用说明图;
图8A为第3实施例的开闭驱动机构的透视图;
图8B为开闭驱动机构的作用说明图;
图9为第4实施例的过滤器固定部处于打开状态的室内机透视图;
图10为嵌合部和嵌合爪的作用说明图;
图11为处于与图10不同的状态的嵌合部和嵌合爪的示意图;
图12A为嵌合部所采用的凸轮的立面图;
图12B为凸轮的纵向剖面图;
图13为空调机的电路方框图;
图14为按照(A)~(D)的顺序,将嵌合爪嵌合保持的锁定装置延伸移动至释放嵌合爪的作用说明图;
图15为按照(A)~(D)的顺序,使嵌合爪处于释放状态的锁定装置移动至将该嵌合爪嵌合保持的作用说明图;
图16为遥控器流程图;
图17为用于说明过滤器固定部打开的流程图;
图18为用于说明过滤器固定部关闭的流程图;
图19为第5实施例的室内机的分解透视图;
图20为室内机的剖面图;
图21A为发泡隔热部件的底面图;
图21B为发泡隔热部件的剖面图;
图22为第6实施例的室内机的剖面图;
图23A为发泡隔热部件的底面图;
图23B为发泡隔热部件的剖面图;
图24为第7实施例的室内机的主要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25为室内机的剖面图;
图26为第8实施例的室内机的剖面图;
图27A为排水盘的平面图;
图27B为排水盘的侧面图;
图28为排水盘的透视图;
图29为第9实施例的室内机的底面图;
图30为上下导风板的平面图;
图31为从上下导风板的一端看到的天花板中的出口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32A为第10实施例的上下导风板的平面图;
图32B为沿图32A中的b-b线的剖面图;
图33A为上下导风板的平面图,该上下导风板为图32A,32B所示的上下导风板的变换实施例;
图33B为沿图33A中的b-b线的剖面图。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首先对第1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3及图5表示空调机中的室内机。
室内机主体21呈矩形的箱形状,其仅仅在底部形成有开口。该室内机主体21中的沿宽度方向的侧边21a的外侧突设有托架22,该托架由从居室中的图中未示出的天花板内侧垂吊设置的悬吊螺栓23支承。
上述室内机主体21中的底面开口由装饰板24盖住。装饰板24从天花板H朝向进行空调的室内R露出,除了装饰板24以外的室内机主体21按照从天花板H朝向天花板内侧突出的方式设置。
在室内机主体21的两个侧边21a分别开设有多个排气口25。这些排气口25与排气管26连通,上述排气管26朝向设置于上述进行空调的室内R中的天花板上的图中未示出的排出部伸出。或者,在另一进行空调的室中的天花板上也设置有排出部的场合,上述排气管26也朝向该吹出部伸出。
在室内机主体21的内部分别设置有2组室内热交换器27,以及离心吹风机28。每个室内热交换器27位于靠近沿纵向的侧边21b的位置,并且沿室内机主体21的纵向设置。
另外,每个室内热交换器27按照其顶端位于外侧,而其底端位于内侧的方式倾斜,特别是如图1所示,从室内机主体21的侧面看,两个室内热交换器27以相互保持对称的方式倾斜。
每个离心吹风机28设置两个室内热交换器27之间,其轴向与室内热交换器27的纵向相垂直,即沿室内机主体21的宽度方向。
这些送风机28由通过支承台30固定于室内机主体21上的风扇马达FM和设置于该风扇马达FM的旋转轴上的冷却风扇F构成,该风扇马达和风扇的位置按照从平面看左右相反的方式设置。
上述冷却风扇F具有从其轴向吸气、而朝向其外周方向排气的特性,室内热交换器27沿相应的吸气方向以相对的方式设置,排出的空气通过风扇外壳28a而送向开设于侧边21b上的上述排气口25。
在每个室内热交换器27和室内机主体的侧边21b之间设置有过滤器29。该过滤器29以基本与室内热交换器27保持平行的方式倾斜,并且通过图中未示出的连接机构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上述装饰板24上。
在每个室内热交换器27的底端设置有排水盘31,它可接纳每个室内热交换器27冷凝产生的排放水。基板32成整体地跨设于这些排水盘31之间。
在上述装饰板24中开设有一对吸气口33,该吸气口33中嵌入有格栅。上述吸气口33呈矩形状,它沿室内机主体21中的沿纵向的侧边21b设置。装饰板24在室内露出,上述吸气口33朝向室内R。
如图1所示,在上述排水盘31和基板32与装饰板24之间形成有中空部34,在该中空部中设置有后面将要描述的开闭驱动机构35,该机构35用于以可实现自由开闭的方式对装饰板24进行驱动。
如图3和5所示,装饰板24由边框24a、过滤器固定部24b以及中间板24c构成,上述边框环绕过滤器固定部24b设置,该过滤器固定部24b上开设有上述的吸气口33、另外固定有上述的过滤器29,上述过滤器固定部24b围绕上述中间板24c设置,该中间板24c上接纳有上述的开闭驱动机构35。
在上述过滤器固定部24b中的沿纵向的一端设置有铰接部36,该铰接部36以相对边框24a旋转的方式与过滤器固定部24b铰接。在与上述铰接部36相反侧的另一端两侧上连接有作为动作索的金属线37的一端。该金属线37的另一端朝向设置于中间板24c中的中空部34内部的开闭驱动机构35伸出。
如图4所示,开闭驱动机构35由驱动侧滑轮38、从动侧滑轮39、以环形行走方式跨接于上述两个滑轮之间的传送带40、使上述驱动滑轮38驱动旋转的驱动源41、前面已描述的铰接部36和金属线37构成。
在上述的传送带40的规定部位设置有固定部件42,该部件42上突设有销43。上述金属线37的另一端固定于上述销43上。
如图6所示,上述区动滑轮38中的支承轴38a通过设置于支承台44上的轴承44a与锥齿轮45连接。即,锥齿轮45与驱动滑轮38中的支承轴38a成整体连接,并且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轴承44a上。
与上述锥齿轮45相啮合的锥齿轮46与作为驱动源的驱动马达41中的旋转轴41a相嵌合。该驱动马达41为可正反向旋转的直流马达,其支承于上述支承台44上。
再次如图5所示,在过滤器固定部24b的自由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磁铁47。在边框24中与该磁铁47相对的相应部分上设置有以磁性方式吸附于上述磁铁47上的磁性部件48。
在按照上述方式构成的空调机用的室内机中,一般装饰板24呈平面状。
即,设置于过滤器固定部24b上的磁铁47以磁性方式吸附设置于边框24a上的磁性部件48,上述过滤器固定部24b与边框24b和中间板24c紧密贴合。在上述状态下,上述过滤器29按照图1和2所示的方式,位于刚好与室内热交换器27相对的位置。
通过进行制冷循环操作,并且驱动吹风机28,则进行空调的室R内部的空气从吸气口33吸入到室内机主体21内部。接着,在上述空气通过过滤器29时,将进行空调的室空气中所含有的灰尘俘获。上述空气送入室内热交换器27,从而进行热交换,然后从排气口25,并通过排气管26送向规定部位,从而形成送风场所的空调调节。
如果进行了规定期间的操作,或者如果图中未示出的过滤器点亮,则判断过滤器29中的孔堵塞,而应进行去除由过滤器29所俘获的灰尘。
此时,接通设置于图中未示出的遥控器等部件上的过滤器取出用开关,对开闭驱动机构35用的驱动马达41进行通电,驱动锥齿轮46旋转。与该锥齿轮46相啮合的锥齿轮45产生旋转,驱动滑轮38沿规定方向旋转,从而跨于驱动滑轮38和从动滑轮39之间的传送带40作往复移动。随该传送带40移动的与金属线37的一端固定的销43产生移动,从而将金属线37朝向过滤器固定部24b抽出。
在自重的作用下,与金属线的另一端连接的固定部24b中的磁铁47和磁性部件48之间的磁性连接解除,从而过滤器固定部中的自由端慢慢下降。
过滤器固定部24b以铰接部36作为支点产生旋转,从而将边框24a和中间板24c打开。如图5所示,过滤器固定部24b按照下述方式设置,该方式为:在该过滤器固定部24b从天花板H上基本沿竖直方向吊下时,驱动马达停止操作。
如果设置有室内机的天花板H相对地面的高度为2400mm左右,如图所示,当过滤器固定部24b变换为基本沿竖直方向向下的状态时,过滤器固定部中的中心位置相对地面的高度为1800mm左右,过滤器固定部的底端相对地面的高度为1300mm左右。
因此,上述过滤器固定部24b与变换到竖直状态的过滤器29处于过滤器更换操作者的面前位置的手能够触及的范围内,从而可顺利地进行拆卸作业。另外无需采用支承台,或采取脚尖蹬地的别扭的姿势。
将过滤器29冲洗干净,或通过清扫机等装置将所俘获的灰尘去除,再次将过滤器安装到过滤器固定部24b中的规定位置。由于过滤器固定部24b的状态不会改变,这样可肯定地说,安装操作也很顺利,可确保安全性,还可快速进行作业。
接着,当接通设置于遥控器上的过滤器设定按钮,发出关闭过滤器固定部24b的指令时,驱动马达41沿反向驱动旋转。传送带40作往复移动,随着上述传送带的移动,销43产生移动,从而金属线37沿引入方向移动。
因此,将过滤器固定部24b的自由端提升,从而边框24a慢慢关闭。然后,过滤器固定部24b与图中未示出的限位开关相接触,在将边框24a完全关闭的状态,驱动马达41停止。
此外,此时驱动马达41的通电操作可按照下述方式设定,该方式为:上述通电以过滤器固定部24b将边框24a关闭所必须的时间与外加的α时间之和的相应时间结束。
于是,即使在限位开关发生故障,驱动马达的通电未结束的情况下,可向驱动马达在较短的时间内供给不稳定锁定电流,从而可防止马达的连续操作,进而可确实起到保护作用。
过滤器固定部24b与边框24b紧密贴合,在平面状的装饰板24成整体成形的状态下,设置于过滤器固定部上的磁铁47以磁性方式吸附设置于边框24a上的磁性部件48。
由于过滤器固定部24b的自由端是借助金属线37的悬吊力保持关闭状态的,这样金属线37很容易伸长,但是因为上述开闭驱动机构35采用了磁铁47和磁性部件48,这样就减轻了金属线37的承受荷载的负担,从而可防止上述金属线37产生伸长。
另外,由于上述开闭驱动机构35设置于下述中空部34中,该中空部34位于排水盘31和基板32与装饰板24之间,这样可有效地利用空间。此外,可在不单独采用盖等部件的情况下,防止开闭驱动机构35中的组成部件上附着灰尘。
由于上述驱动马达41为可正反向旋转的直流马达,锥齿轮46与该马达相啮合,驱动滑轮38通过锥齿轮45驱动旋转,这样可限制驱动滑轮38本身产生的自转。因此,可防止过滤器固定部24b因不小心而打开,从而可确保安全性。
此外,上述金属线37的拉设形状不必限于上述的方式。
比如,由于在这里,过滤器固定部24b的自由端的两侧与金属线37的一端连接,这样必需设置两根金属线,但是如果将金属线37仅仅与上述自由端的中途部连接,则可采用一根金属线。
还有,在过滤器固定部24b未关闭的状态,即未与限位开关相接触的状态,空调机也可不进行操作。
因此,在遥控器等装置发出空调机开始操作的指令时,在过滤器固定部24b未与限位开关相接触的场合,在空调机开始操作之前,使驱动马达41驱动,使过滤器固定部24b处于关闭状态,然后使空调机进行操作。
如果按照上述方式,即使随着长期使用,金属线37产生伸长,过滤器固定部24b稍稍打开的情况下,仍可在空调机开始操作时,吸收上述金属线37的伸长,从而防止产生松弛。
图7A、图7B表示第2实施例的开闭驱动机构35A。在此场合,从驱动马达41到传送带40之间的结构与前面描述的第1实施例中的相同,它们采用相同的标号,故在这里略去对其进行再次说明。
移动架台50直接设置于上述传送带40的中途部位。在该移动架台50上突设有以旋转方式支承金属线滑轮51的支承轴51a。2根金属线37a的中途部以重叠的方式与上述金属线用滑轮51相配合。
与前面描述的相同,金属线37的一端与上述过滤器固定部24b的自由端的两侧连接。金属线37a的另一端与前述的一端一起,通过金属线用滑轮呈U形状,并且由该滑轮约束,该金属线37的另一端固定于作为设置于传送带40附近处的固定部的止动销52上。
因此,如图7B所示,当使驱动马达驱动,传送带40和金属线用滑轮51仅仅移动L距离时,根据所谓的滑轮的原理,金属线37a中的与过滤器固定部24b相连接的端部只移动距离2L。
按照上述的开闭驱动机构35A,金属线37a所移动的距离为传送带40的移动距离的2倍,这样开闭驱动机构24b以前面通过图4所描述的开闭驱动机构35的一半的时间,实现开闭,从而可快速实现过滤处理。
图8A、图8B表示第3实施例的开闭驱动机构35B。在此场合,从驱动马达41至传送带40之间的结构,在传送带40的中途部设置有移动架台50,并且突设有以旋转方式支承金属线用滑轮51的支承轴51a这几个方面均与前面描述的实施例相同。
在这里,金属线37b由1根细长的金属线构成。该金属线37b的中间部经过两次弯折,其两个端部与过滤器固定部24b中的自由端的两侧相连接。
金属线37b的中途部以双重部分系紧,并且以U字形与上述金属线用滑轮51配合。两次弯折的中间部与设置于传送带40附近的空转轮53配合。虽然该空转轮53本身可自由旋转,但是可将其图中未示出的铰接位置固定。
因此,当使驱动马达41驱动,传送带40和金属线用滑轮51产生移动时,与其相配合的金属线37中的与过滤器固定部24b相连接端部以2倍的距离移动,从而可实现过滤器固定部的开闭,这样可快速地进行过滤处理,上述方面均与前面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同。
另外,由于以折返的方式采用1根较长的金属线37b的中间部,这样即使在随着过滤器固定部24b的开闭,与自由端两侧相连接的金属线中的任何一端产生伸长的情况下,仍可在另一端将该伸长吸收。其结果是,过滤器固定部24b可在其自由端一般保持水平状态,不产生倾斜的情况下实现开闭,并且与边框24a均匀地紧密贴合,而不产生间隙。
此外,在上述的第1~3实施例中,虽然设置于过滤器固定部24b上的磁铁47按照以磁性方式吸附设置于边框24a上的磁性部件48,并且不使金属线37伸长的方式设置,但是本发明也可不限于上述方式,其也可按照下面所述的方式设定。
图9表示第4实施例的室内机。
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嵌合爪2以便代替前面图5所示的磁铁47,设置有作为嵌合部的锁定装置1以便代替磁性部件48,除了上述方面以外,本实施例中的其它结构全部与前述实施例的相同,并且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故在这里省略其的再次说明。
另外,在中间板24c内部的中空部中设置有前面通过图4描述的开闭驱动机构35,故在这里采用相同的图,并略去对其的说明。
上述锁定装置1设置于边框24a中的靠近每根金属线37的一端位置,上述嵌合爪2设置于与锁定装置1相对的过滤器固定部24b。
上述锁定装置1和嵌合爪2按照图10和图11所示的方式构成。另外,图10表示过滤器固定部24b的打开状态,图11表示过滤器固定部24b的关闭状态。
上述锁定装置1固定于设置于装饰板24中的规定位置处的支承板3。此外,在该支承板3上还固定有检测开关4,该检测开关4用于检测按照后面所述的方式对过滤器固定部24b的接纳状态进行检测。
上述锁定装置1由锁定主体5,设置于上述锁定主体5内部的锁定机构6,动作杆7和钩8构成,上述锁定主体5中的中心轴沿竖直方向,并且通过适合的机构设置于支承板3。
上述锁定机构6由设置于锁定主体5上的铰接销9,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该铰接销9上的凸轮10,借助其本身的弹力使上述凸轮10沿图中逆时针的方向旋转的弹簧11,以及图中未示出的压缩弹簧构成,该压缩弹簧通过本身的弹力通常将上述动作杆7下压。
如图12A、12B给出的放大图所示,从上述凸轮10的侧边朝向斜下方向设置有槽12。该槽12按照从斜下方的底部朝向作为中心部的上方部设置,并且基本呈V形。把凸轮10的侧边的槽12的开口端称为前端12a,而槽12的最低端称为底部12b,槽的最顶端称为顶端12c。
此外,从上述槽12中的底部12b处,沿顶端12c切挖加工有导向用舌片13。该导向用舌片13位于凸轮10的一侧,其切挖侧面与锁定主体5相对。
再如图10、11所示,上述动作杆7通常按其一部分从锁定主体5的下面部突出的方式设定、并升降自由地支撑锁定主体5。
还有,在锁定主体5上沿上下方向设置有导向槽5a,突设于动作杆7上的动作销14一般嵌合于该导向槽5a中,并且经导向沿上下方向移动。
特别是如图10所示,通过使动作杆7朝向下方移动,动作销14与锁定主体5中的导向槽5a的底端相嵌合,这样动作杆7可以最大的移动距离朝向下方伸出,并限制在其位置。
再有,如后面所述,通过使动作杆7朝向上方移动,动作销14与凸轮10中的槽的顶端12c相嵌合,这样动作杆7可以最大的移动距离朝向上方伸出,并限制在其位置。
上述钩8中的图中未示出的顶端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动作杆7上。另外,在该顶端铰接部上设置有弹簧,该弹簧沿可将该钩打开的方向施加弹力。钩8的底端朝向靠近操作者一侧的方向,沿水平弯曲,其截面呈形。
因此,上述钩8随着动作杆7的上下移动而成整体地上下移动,并且可根据相对锁定主体5的伸出量,对其旋转量进行限制。
比如,如图10所示,在动作杆7以最大的移动距离向下方伸出的状态,钩8处于最大的旋转角度。如果从此状态,动作杆7上升,则随着动作杆的上升,钩8也上升。
在动作杆7按照规定量上升的状态下,钩8与锁定主体5的开口端部滑动接触。另外如果动作杆7上升,钩8限制在锁定主体5的开口端部,这样会抵抗弹簧的弹性力,从而旋转角度减少,处于关闭状态。
动作杆7在移动到图11所示的位置之前,钩8的旋转量完全为零,在旋转至一半以上的角度时,钩8和动作杆7一起接纳于锁定主体5内部。另外显然,如果动作杆7相对图11所示的位置向下移动,钩8会进行与前面描述的动作完全相反的动作。
与锁定装置1一起固定于上述支承板3上的上述检测开关4为限位开关,其作用将在后面进行描述。
另外,设置于过滤器固定部24b上的嵌合爪2,其作用将在后面进行描述。
此外,设置于过滤器固定部24b上的嵌合爪2,其由呈帽子形的弯曲片形成,它根据过滤器固定部24b的位置确定,并且位于与上述锁定装置1相对的位置。
还有,在这里设置有开关推杆15,该推杆15根据过滤器固定部24b的位置确定,并且位于与上述限位开关4相对应的位置。
图13为上述空调机的控制方框图。
该空调机由作为远程操作盘的遥控器A、室内机B和室外机C构成。
在遥控器A中设置有指示过滤器29用的按压式过滤器升降开关16,以及空调机的操作停止、室温设定、室内机中的风扇的风量设定等用的操作开关组17。
上述开关16,17将信号输入由微机等构成的控制电路18,该控制电路18根据上述开关输入的信号,通过通信线a对室内机B进行各种操作指示。
另外,在上述遥控器A中设置有升降异常表示发光二板管19a,升降指示蜂鸣器19b和过滤器升降指示灯19c,上述升降异常指示发光二极管19a用于在过滤器29升降动作过程中发生异常的场合进行指示,上述升降指示蜂鸣器19b为用于在升降过程中发出警报声音的移动警报装置,上述过滤器升降指示灯19c可在过滤器29升降过程中在遥控器A的显示板上实现亮灭,上述部件的动作可由上述控制电路18控制。
在室内机B中设置有控制电路20,该控制电路20接收从遥控器A中的控制电路18,通过通信线a传送的指令信号根据该指示对每个室内机内部的装置进行控制,并且通过通信线a将指令信号传送给室内机C。
通过室内机B中的控制电路20控制的装置是:2台上述的吹风机28中的风扇马达FM,该马达FM用于朝向上述管26吹送热交换空气;上述的马达41,该马达41用于通过上述金属线37以可正反向旋转的方式使过滤器固定部24b实现升降;2个上述的限位开关4,该开关4用于通过与开关推杆15相接触而检测过滤器固定部24b的接纳状态;升降异常显示发光二极管50a,该二极管50a用于在过滤器固定部24b升降过程中发生异常的场合进行显示;在升降过程中发出警报声音的升降指示蜂鸣器50b以及作为下降距离设定机构的下降距离切换开关51。
上述下降距离切换开关51根据室内机B的设置条件,对过滤器固定部24b约下降距离进行设定,并且在室内机B安装施工时进行切换。
此外应说明,在下降距离切换开关51中预先备有2种大小不同的下降距离,在上述施工时可设定为其中的任何一种。其中一种距离一般为其天花板较高的住房用的较大的下降距离,而另一种距离为其天花板较低的住宅用的较小的下降距离,可对其中的任何一个进行选择。
另外,在上述室外机C内部设置有压缩机等制冷循环装置以及室外控制器等,该室外控制器用于与室内机B中的控制电路20进行通信,从而对上述冷冻循环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
如果按照上述方式构成的空调机运转规定时间,则应进行将过滤器29所俘获的灰尘去除或更换新的过滤器29的作业。
此时,接通(下压)遥控器A中的过滤器升降开关16。于是,对图4所示的开闭驱动机构35中的马达41通电,暂时使其沿正向旋转驱动。这样锥齿轮46产生旋转,进而与该锥齿轮46相啮合的锥齿轮45转动,从而驱动滑轮38沿正向旋转。
跨于驱动滑轮38和从动滑轮39之间的传送带40开始行走,并作往复移动。随着所示的往复移动,与金属线37的一端固定的销43移动。
金属线37上提,与金属线的另一端相连接的过滤器固定部24b以铰接部36为支点产生旋转,其自由端上升规定距离。在此状态下,设置于过滤器固定部24b上的嵌合爪2按照所示方式与设置于装饰板24上的锁定装置1脱开。
接着,马达41沿逆向驱动,开闭驱动机构35完全沿逆向动作,过滤器固定部24b的自由端朝向下方旋转,过滤器固定部24b将边框24a和中间板24c打开。
如图9所示,在过滤器固定部24b处于基本沿竖直状态时,马达41停止工作。这样可肯定地说,此状态下的过滤器固定部24b的竖向位置与前面描述的相同,因此可顺利地进行过滤器29的拆卸作业。
另外,当上述过滤器固定部24b打开时,可根据室内机的设置条件预先改变下降距离。比如,在其天花板较高的住房场合,如图9所示,要注意使过滤器固定部24b处于竖直状态,在其天花板较低的住宅的场合,要注意以倾斜方式使过滤器固定部24b保持在打开状态,以便防止在任何情况下上述过滤器固定部24b与人相接触而造成危险。
下面按照顺序对随着过滤器固定部24b从关闭状态运动到打开状态,上述锁定装置1从与嵌合爪2嵌合的状态移动到完全脱开的状态的锁定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
锁定装置1与嵌合爪2相嵌合的状态如图11和图14(A)所示,嵌合爪2与基本呈L字形的钩8的水平部相嵌合。
按照上述方式,由于设置有过滤器29的过滤器固定部24b仅仅通过锁定装置1支承,这样金属线37上没有荷载作用,金属线的负载完全不存在,这样不会产生金属线伸长的情况。
此外,锁定装置1中的动作杆7的端面与嵌合爪2弹性接触。借助上述的锁定装置1使嵌合爪2保持固定的位置为图14(A)所示的b位置。
由于上述开闭驱动机构35的作用,如图11中的两点虚线所示,或如图14(B)所示,嵌合爪2与过滤器固定部24b一起暂时上升到称为最高点的位置。
上述上升动作称为升高,即用于将锁定装置1与嵌合爪2的嵌合固定解除,将嵌合爪打开的动作。另外,升高距离e为3mm。
此时位于嵌合固定位置b处的嵌合爪2与钩8脱开,它抵抗压缩弹簧的弹性力,将动作杆7上推,从而上升升高距离e。在锁定机构6中,设置于动作杆7上的动作销14从槽12的底部12b朝向顶端上升,与该顶端嵌合,从而对其进一步上升进行限制。
因此,动作杆7与嵌合爪2一起上升至最高点。此时,由于嵌合爪2与钩8脱开,这样在此状态下该钩8将嵌合爪2释放。
接着,开闭驱动机构35使嵌合爪2与过滤器固定部24b一起下降。如图14(C)所示,压缩弹簧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于动作杆7上,从而将动作杆7下压。
动作杆7随嵌合爪2的下降而降下。在下降过程中,钩8沿倾向方向旋转,在不挂于钩8上的情况下,嵌合爪2连续下降。同时,与钩的铰接部相嵌合的弹簧的抵抗力作用于动作销14上。
因此,动作销14的前端面与沿槽12设置的上述的导向用舌片13相接触。此外,随着动作杆7的下降,钩8的旋转角度增加,从而动作销14的前端面弹性地与导向用舌片13相接触。
然后,动作销14从导向用舌片13的底端沿凸轮10的侧面产生滑动。之后,动作销14越过凸轮10,结果如图10所示,其与锁定装置5中的导向槽5a的底端相嵌合,这样便对动作杆7的下降造成限制。此时,相对锁定主体5,钩8的大部分伸出。
如图14(D),嵌合爪2处于与锁定装置1完全脱开的位置,过滤器固定部24b与嵌合爪2一起完全自由下降。
在将过滤器固定部24b打开,对过滤器29进行清洗、更换作业之后,将遥控器A中的过滤器升降开关16接通,发出关闭过滤器固定部24b的指令。
马达41沿正向旋转驱动,从而使传送带40行走,金属线37沿拉入方向移动,从而将过滤器固定部24b的自由端提起。过滤器固定部24b慢慢将边框24a关闭。
接着,过滤器固定部24b完全将边框24a关闭。此时,一旦开闭驱动机构35超过过滤器固定部24b的嵌合保持位置,而移动到最高点c处,则使过滤器固定部24b驱动上升,在这里也移动升高距离e。
然后,在上述最高点c处,使马达41沿反向旋转驱动,使过滤器固定部24b下降距离e而降至嵌合固定位置,这样过滤器固定部24b再次通过锁定装置1嵌合保持。
下面按顺序对从过滤器固定部与锁定装置1脱开的状态,至嵌合爪2与锁定装置1嵌合保持的锁定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10和图15(A)表示锁定装置1完全与嵌合爪2脱开的状态。此时,动作杆7的伸出量以及钩8的旋转量分别达到最大值。另外,动作杆7中的动作销14与锁定主体5中的导向槽5a的底端相嵌合这一点与前面所描述的相同。
随着过滤器固定部24b的上升,嵌合爪2上升,接着如图15(B)所示,上述嵌合爪2与动作杆7的底端面相接触,从而使动作杆7上升。由于动作杆7中的动作销14在与凸轮10的端面相接触的同时,向上移动,这样凸轮10抵抗弹簧11的弹性力而沿逆时针的方向旋转。
此外,随着动作杆7的上升,钩8也上升,这样受到锁定主体5的限制,从而开始旋转。在嵌合爪2通过后,钩8的水平部旋转进入嵌合爪2的底部,在这里它们不相互接触。
如图15(C)所示,在动作杆7达到最高点c位置时,动作销14越过设置于凸轮10上的槽12的前端12a。这样将对凸轮10进行限制的力马上消除,弹簧11的弹性力作用于凸轮上,从而使凸轮10沿顺时针的方向旋转。
动作销14位于槽12中的入口部分。此时,钩8处于与嵌合爪2相嵌合的状态,但是上述钩8与上述嵌合爪保持有规定的间距,从而它们尚未嵌合固定。
接着,上述开闭驱动机构35使马达41沿反向旋转驱动,使嵌合爪2从最高点c下降升高距离e而移动到嵌合固定位置。随着上述的下降动作,推动动作杆7的压缩弹簧的弹性力产生作用,从而使动作杆也相随之下降。另外,钩8的状态不发生变化。
弹簧11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于凸轮10上,凸轮10沿顺时针方向产生旋转。动作销14朝向槽12的底部12b移动,接着,按照前面所描述的方式,上述动作销14嵌合于槽底部12b,从而对该动作销14的下降造成限制。
另外,如图15(D)所示,上述情况还指嵌合爪2与钩8嵌合保持的状态。由于压缩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于动作杆7上,这样动作杆7保持与嵌合爪2相接触的状态。
此外,如上述图(A)所示,锁定装置1的推压行程S指下述的距离,该距离为动作杆7从作为伸出最多的位置的推压开始位置d至作为推压结束的位置的最高点c之间的间距。
之后,按照后面所述的方式,可对上述限位开关4在锁定装置1的推压行程S的整个范围内的接纳状态进行判断。
下面根据控制流程图对上述的动作进行描述。
如图11所示,通过遥控器A中的控制电路18,首先在步骤S1中对过滤器升降开关16是否接通(升降)进行判断。
在尚未接通的场合(N),进行步骤S2,在目前的室内机B中过滤器9是否处于升降过程中进行判断。
上述判断根据后面将要描述的室内机B中的控制电路20所发出的过滤器升降开始信号以及结束信号进行。即,对在接收到过滤器升降开始信号后、接收到结束信号之前的过程是否处于过滤器29升降过程中进行判断。
在步骤S2中,如果判断不处于过滤器29的升降过程中(N),则进行步骤S3,进行作为一般的制冷、供暖的空调机的操作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1中过滤器升降开关16处于打开的场合,进行步骤S4,过滤器升降指令从遥控器控制电路18、通过通信线a传送给室内机控制电路20。
接着,在步骤S5中,在为了使过滤器固定部24b升降而实际上驱动开闭驱动机构35中的马达41时,对是否接收到从室内机的控制电路20输出给遥控器A的过滤器升降开始信号进行判断。
在接收到升降开始信号(Y)的场合,进行步骤S6,作为移动报警装置的升降指示蜂鸣器19b接通,从而发出过滤器升降警报声音。之后,在步骤S7中,周期性地使显示板内部的过滤器升降显示灯19c点灭,进行过滤器29的升降显示。
之后,进行步骤S8,对室内机的控制电路20是否发出下述的升降异常信号进行判断,该信号用于指示在过滤器29升降过程中发生异常。
如果此时接收到异常信号(Y),在步骤S9中使升降异常显示LED19a变亮,然后在步骤S10中使空调机全部停止,不接受以后的操作。
另外,在步骤S5中在没接受到过滤器升降开始信号的场合(N),转到步骤S8判断有无升降异常。
如果在步骤S8没接受到异常信号,则进行步骤S11,对是否有从室内机控制电路20送来的过滤器29升降结束信号进行判断。
在步骤S11接收到异常结束信号(Y)的场合,进行步骤S12,使预先在步骤6所设定的、目前所发出的上述升降指示蜂鸣器19b的升降警报声音终止。接着,在步骤S13中,使操作板上的过滤器升降指示灯19c的熄灭结束。
另外,如果在步骤S11中未接收到升降结束信号(N),则再次返回最初的步骤S1。之后,在步骤S2中判断处于过滤器升降过程中的场合,进行步骤5。
如果完成上述的控制动作,并且使用者对过滤器升降开关16进行操作,通过步骤S1对该操作进行判断,过滤器升降指令输出给室内机B。由此,过滤器固定部24b开始升降,此时室内机B发出过滤器升降开始信号,通过步骤S5对上述信号进行判断。
之后,在过滤器29已下降的状态下,如果使用者接通过滤器升降开关16,则再次通过步骤S1对该操作进行判断,在步骤S2中输出过滤器升降指令。
在室内机B中,由于过滤器29已下降,此时过滤器开始上升。在过滤器29移动到规定位置时,输出过滤器升降结束信号。
在步骤S11中对上述过滤器升降结束信号进行判断,结束过滤器29的升降动作,即使用者对过滤器进行清洗或更换作业。
另外,在从过滤器开始下降(接收过滤器升降开始信号)至过滤器上升结束(接收过滤器升降结束信号)期间,在步骤S6中,蜂鸣器19b发出过滤器升降警报声音,并且在步骤S7中,升降显示灯19c点灭。
此外,在过滤器29升降过程中发生异常的场合,即在步骤S8(Y)中,通过步骤S9使升降异常显示发光二极管19a点灭,直至步骤S10全部停止,这样便不进行以后的遥控器的操作。
此外,在过滤器固定部24b下降之后,在从其上拆下过滤器29、并且将其安装于过滤器固定部24b上之前的期间,按顺序反复进行步骤S1,S2,S5,S8,S11。
下面根据图17对室内机B的控制流程图进行说明。
在最初的步骤T1中,对遥控器A是否输入过滤器升降开始信号进行判断。
在输入上述的过滤器升降指令的场合(Y),进行步骤T2,对室内机B是否处于操作过程中进行判断。如果处于操作过程中,在步骤T3中,使吹风机28等装置完全停止操作。
如果在步骤T1中未输入过滤器升降指令(N),进行步骤T4,对目前是否处于过滤器29升降过程中进行判断。
如果是处于升降过程中(Y),反复步骤T1和T4,直至出现下一过滤器升降指令。如果不处于升降过程中(N),进行步骤T5,进行一般的操作处理。
在步骤T2中如果室内机B不处于操作过程中(N),进行步骤T6,对用于检测过滤器固定部24b的收纳状态的限位开关4的开闭状态进行判断。
在这里如果限位开关4打开(Y),对过滤器固定部24b是否下降进行判断,由于过滤器29根据过滤器升降指令接纳于室内机B中,这样进行根据图18所说明的过滤器上升行程。
在步骤T3中中止操作的场合,以及关闭限位开关4的场合,由于过滤器固定部24b接纳于室内机B内部,这样过滤器29便开始下降。
在过滤器29下降时,首先在步骤T7中升降指示蜂鸣器50b发出过滤器升降警报声音,在步骤T8中过滤器29中的升降开始信号输出给遥控器A中的控制电路18。
之后,在步骤T9中锁定解除用计时器t1开始计时,接着步骤T10中,为了使嵌合爪2与锁定装置1脱开,可将动作杆7上推的开闭驱动机构35中的马达41沿A方向(过滤器固定部24b上升的方向)开始旋转。
然后,进行步骤T11,对锁定解除用计时器t1的计时时间是否超过3秒进行判断。
此外,按照上述方式,开闭驱动机构35中的马达41内部设置有行星齿轮,并且采用带有可防止相对输出轴产生旋转的电刷直流马达。在上述马达41中,其旋转次数与其动作(通电)时间成比例关系。
另外,通过金属线37上提的过滤器固定部24b的上升距离也与上述马达41的旋转次数成比例关系。因此,过滤器固定部24b的上升和下降量的控制可通过对上述马达41的旋转方向和通电时间进行控制来实现。
在这里,随着在马达进行3秒的通电期间,马达41产生旋转,过滤器固定部24b上升。上述过滤器固定部24b的上升距离如前面所述为3mm。
另外,上述3秒的通电(为推压行程)按照下述方式设定,该方式为:考虑到金属线37的伸长,过滤器固定部24b相对过滤器固定部24b的收纳状态仅仅上升下述的距离,该距离稍大于锁定解除用的推压行程。因此,在马达41至金属线37之间设置有图中未示出的离合器,以便防止将过滤器固定部24b上拉过度而超过推压行程。
在步骤T10中,如果马达41连续沿A方向旋转直至计时器t1计时达到3秒,并且在步骤T11中检测到上述计时超过3秒(Y),则在步骤T12中,马达41暂时停止。此时,锁定装置1与嵌合爪2按照前面所述的方式脱开。
接着,为了确定过滤器固定部24b的下降距离,对下降距离切换开关51的设定状态进行读取,在步骤T13中,对上述开关51是设定于住房用侧,还是高级公寓用侧进行判断。
在上述下降距离切换开关51设定在住房用的场合(Y),在步骤T14中,用于使过滤器29下降的马达通电设定时间ts设定在较长的35秒。
在下降距离切换开关51设定在高级公寓用的场合(N),在步骤T15中,用于使过滤器29下降的马达通电设定时间ts设定在较短的20秒。
在每一种情况下,接着进行步骤T16,马达下降计时器T2开始计时,马达41沿作为B方向的,即使过滤器固定部24b下降的方向旋转。
由于锁定装置1已与嵌合爪2脱开,这样过滤器固定部24b便开始下降。在上述下降过程中,在步骤T18中,将马达下降计时器t2的计时时间与马达41的通电时间ts进行比较。
接着,在马达下降计时器t2的计时时间超过马达41的通电时间ts时(Y),进行步骤T19,使马达41停止。
在上述马达下降计时器t2设定较长的时间的场合,过滤器29的下降距离较大,其下降至低于室内机B的位置,即距地面的高度较小的位置。与此相反,当设定较短的时间时,过滤器29的下降距离较小,其下降至高于室内机B的位置,即距地面的高度较大的位置。
接着,在步骤T20中,对2个限位开关4是否全部打开进行判断。如果在过滤器固定部24b前面没有障碍物,则一般过滤器29应当下降至下方,如果正常,2个限位开关4全部打开。
因此,如果限位开关4全部打开(Y),在使用者对过滤器29进行清洗、更换作业期间,为了保持其状态,返回到最开始,反复进行步骤T1和步骤T4,直至遥控器A新输入过滤器29的升降指令,即在此场合将过滤器固定部24b接纳于室内机B内部的过滤器上升指令。
如果由于任何的异常其中一个限位开关4关闭(N),则从步骤T20转移到步骤T21,设定升降异常的数据,使异常表示发光二板管50a变亮,向遥控器A发出升降异常信号,在此状态下完全停止空调操作。
按照前面已描述的方式,在遥控器A一侧,由于对应于上述的升降异常信号,可使遥控器A中的升降异常显示发光二极管19a变亮,这样在检测出异常的场合,指示室内机B和遥控器A两者出现异常。
因此,即使在遥控器A和室内机B分别设置于不同的房间的场合,仍可在任何一间房间内确认升降异常的发生。
下面根据图18,对在对过滤器29进行清洗、更换作业完毕之后,至将过滤器固定部24b接纳于规定位置的流程图进行说明。
首先,在步骤U1中,最大允许计时器t3开始计时动作,该计时器t3用于在即使在最差的场合,仍可使过滤器固定部24b上升至规定位置的最大马达通电时间进行计时。
接着,在步骤U2中,开始使马达41沿A方向(使过滤器固定部24b上升的方向)旋转。
在步骤U3中,在上述过滤器固定部24b上升过程中,根据全部限位开关4的开闭状态,对是否将过滤器固定部24b上提到接纳于室内机B的位置进行判断。
如果全部的限位开关4关闭(Y),在步骤U5~8中,将动作杆7上推,以便与嵌合爪2嵌合固定,即进行升高动作。
如果至少一个限位开关4处于打开状态(N),进行步骤U4,对最大允许计时器t3的计时动作是否超过最大限制时间即50秒进行判断。
在步骤U4中,即使从马达41的通电开始起计算超过了50秒,在任何一个限位开关4未关闭的场合(Y),很有可能在过滤器固定部24b和室内机B之间夹持有某种异物。
因此,对是否处于异常状态进行判断,通过步骤U15和步骤U16进行下述的异常处理,该处理与在过滤器固定部24b下降时的流程中的步骤T21和步骤T22相同。
进行使上述嵌合爪2与锁定装置1中的钩8保持嵌合的升高动作,首先在步骤U5中,用于设定升高时间的升高用计时器t4开始计时。
接着,在步骤U6中,对计时器t4的计时时间是否超过3秒进行判断。在这里如果超过3秒(Y),则在步骤U7中,停止向马达41通电,使过滤器固定部24b的上升停止。
另外,在步骤U6的状态下,由于通过步骤U2所设定的马达41的旋转连续进行,这样从全部限位开关4关闭起,过滤器固定部24b仅仅再过3秒就上升,通过上述3秒的上升,锁定装置1中的动作杆7到达前面所述的最高点c。
然后,在步骤U8中,计时器t5开始计时,在步骤U9和步骤U11中,使马达沿B方向(使过滤器固定部24b下降的方向)旋转直至计时超过3秒。
由此,过滤器固定部24b下降,嵌合爪2确实与锁定装置1中的钩8保持嵌合,同时金属线37处于一定的松弛状态。
其结果是,设置有过滤器29的过滤器固定部24b仅仅通过锁定装置1支承,金属线37上没有荷载作用,由于金属线上完全没有负载,这样金属线不会伸长。
但是,即使在此状态,由于发生某种异常,锁定装置1不产生作用,在此情况下过滤器固定部24b完全有可能下降至规定位置。
为了对付上述情况,在下降过程中的步骤U10中,对全部限位开关4的状态进行确认,如果即使下降,限位开关4仍保持在关闭状态,在此状态下降3秒,如果在下降过程中,其中任何一个限位开关4打开,则锁定装置1不产生嵌合作用,进行步骤U15以后的异常处理。
如果过滤器固定部24b正常地支承于锁定装置1上,在步骤U12中,使马达41停止,接着,输出过滤器升降结束信号,室内机B中的升降指示蜂鸣器50b停止发出升降警报声音,上述信号输出给遥控器A,过滤器升降指示灯19c熄灭,并且升降指示蜂鸣器19b停止发出升降警报声音。
在步骤U4和步骤U10中,对异常进行判断,在步骤U15中设定升降异常数据,进行升降异常显示,向遥控器输出升降异常信号,之后,在步骤U16中完全停止操作。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过滤器固定部24b的一端通过铰接部36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其另一端作为自由端可实现自动升降,但是本发明不必限于上述方式,比如,也可采用按照平行方式使整个过滤器固定部升降的结构,或使用者通过手动方式,牵引金属线而使过滤器固定部升降的结构。
另外,虽然动作索37可采用金属线,但是本发明不必限于上述方式,其可为绳、带或钓鱼丝中所采用的所谓的织物类。
如果按照上述方式采用第4实施例,可获得下述的效果,即显然对于固定于天花板的形式,可安全地、容易地更换过滤器,另外可使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能力保持在较高的状态,由于过滤器固定部通过嵌合部支承,这样动作绳索可松弛,这样可减轻动作绳索的负担,确保安全,即使在万一出现一根动作绳索断开的场合,可通过手动的方式对过滤器进行装拆。
另外,虽然上面针对在室内机主体21连接有排气管26的空调机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形式的室内机不必限于上述方式,上述室内机可为下面将要描述的固定于天花板上形式的室内机,其也可用于下述类型的空调机,该空调机中吸气口和排气口朝向进行空调的室内。
下面对第5实施例~第10实施例进行描述,在这里省略对过滤器和过滤器固定部的支承结构的描述。
下面先根据图19~21B对第5实施例进行描述。
该室内机具有顶板70和侧板71a~71d,另外设置有底部开口的框架61。在该框架61中,在上述顶板70的中间部设置有通过马达M驱动的离心吹风机F。另外,在上述框架61内部以围绕吹风机F的方式设置有热交换器63。该热交换器63沿水平剖面呈四边形弯曲。
另外还设置有将框架61底部挡住的排水盘64。该排水盘64的中间部中开设有吸气口100,在其外缘部形成有4个排气通路102。此外,在排水盘64的顶面的吸气口100与上述排气通路102之间形成有接纳上述热交换器63的底部的凹部104。
还有,热交换器63将框架61内部分隔成与排水盘64的吸气口100相对应的一侧(热交换器63的上游侧的空间)以及与排水盘64的排气通路102相对应的一侧(热交换器63的下游侧)。
因此,由于离心吹风机F产生旋转,室内空气从排水盘64的吸气口100吸入,通过热交换器63形成空调空气,通过排水盘64的排气通路102上述空调空气向室内排出。
在上述框架61的内面侧设置有成整体成形的发泡隔热壁62。该发泡隔热壁62包括与框架61中的侧板71a~71d相对应的侧壁81以及凸缘形顶壁80,该凸缘形顶壁80与框架61中的顶板70从上述侧壁81的顶部外缘朝向与包括边框61的顶板70相对应的内部延伸。
另外,发泡隔热壁62的底端面88与排水盘64的外缘顶面108相接触,在发泡隔热壁62的内侧形成有与排水盘64的排气通路102相连通的顶部排气通路P。
在发泡隔热壁62的顶壁80上形成有4个凸部(嵌合部)84,该凸部84分别与热交换器63中的四边形的每个边相当的部分相对应。特别是,如图20所示,这些凸部84可分别与相应的热交换器63的顶部91的风下侧(顶部排气通路P侧)相接触。
上述室内机包括覆盖排水盘64的底部、并作为表面设置于室内的四边形的装饰板65。该装饰板65包括与排水盘64相应的吸气口110与排水盘64中的4个排气通路102分别相对应的4个长方形排气口112。
在装饰板65中的每个排气口112中分别设置有上下导风板67,该板67用于导调节排出的空气的上下排出方向。上述上下导风板67与长方形排气口112相对应,并且沿纵向具有相同的宽度。
上述吸气口110和上述热交换器63之间设置有图中未示出的过滤器。该过滤器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设置于上述装饰板65上的过滤器固定部上。
另外,特别如图19所示,在上述装饰板65中的四个局部附近与金属线37的一端相连接。上述金属线37的另一端与与下述的升降驱动部相连接,该升降驱动部由设置于框架61内部的图中未示出的驱动马达、转筒等部件构成。
因此,该金属线37和升降驱动部可构成装饰板65的开闭驱动机构,在设置有过滤器的状态下可使装饰板65升降。
当装饰板65位于覆盖排水盘64底部的规定位置时,虽然在这里图中未示出,但是前面已描述的设置于装饰板65上的嵌合爪与设置于排水盘64底部的锁定装置相嵌合。装饰板65的实际升降动作已在前面说明。
在上述的室内机中,由于在发泡隔热板62的顶壁80上设置有4个凸部84,该凸部84与热交换器63中的四边形的每个边相当的部分相对应,上述凸部84与热交换器顶部91的风下侧相接触,这样借助发泡隔热壁62的凸部84,可以很容易地在装配产品时确定热交换器63的固定位置,另外以每个凸部84作为基准,可以很容易地发现热交换器中的四边形的弯曲角度等形状不良的情况。因此,可提高生产性能,另外可排除热交换器63的形状不良的产品,使产品质量保持稳定。
此外,虽然上面针对在发泡隔热壁62的顶壁80上设置有与热交换器顶部91的风下侧相接触的凸部84,但是也可设置与热交换器顶部91的风上侧(吹风机F一侧)相接触的凸部,以便代替上述凸部84,或同时形成有上述凸部84。
下面根据图22和图23A、23B对第6实施例进行描述。
在该实施例中,在发泡隔热壁62的顶壁80上形成有与热交换器63顶部91相嵌合的槽86,以便代替上述第5实施例中的发泡隔热壁62中的每个凸部84,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图19和图20所示的第5实施例相同。
因此,借助发泡隔热壁62中的槽86,可以在进行产品装配时很容易地确定热交换器63的固定位置,另外以槽86为基准,可以很容易地发现热交换器中的四边形的弯曲角度等形状不良的情况。于是,与上述第5实施例相同,可提高生产性能,排除热交换器63的形状不良的产品,使产品质量保持稳定。
下面根据图24和图25对第7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实施例与第5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在框架61中的每个侧板71a~71d的内侧分别设置有与发泡隔热壁62的侧壁81的底部相嵌合的爪76,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第5实施例相同。另外,框架61中的每个爪76的截面呈L字形,相应的发泡隔热壁62的侧壁81的底部可嵌入其内部。
按照上述方式,由于在框架61中的每个侧板71a~71d内侧设置有与发泡隔热壁62的侧壁81的底部相嵌合的爪76,这样借助该爪76可防止形成顶部排气通路P的发泡隔热壁62的侧壁81产生变形。因此,可防止:因发泡隔热壁62的侧壁81产生变形、排出的空气的风量降低、或送风噪音增加。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除了上述框架61中的爪76以外(或代替爪76),如图24所示,还可借助双面粘接胶带这样的粘接部件T将框架61中的每个侧板71a~71d与相对应的发泡隔热壁62的侧壁81粘接,从而防止发泡隔热壁2中的侧壁21产生变形。
下面根据图26~28对第8实施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与上述第5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排水盘64上设置有与发泡隔热壁62的侧壁81的底部内面侧相接触的4个嵌合凸部106,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第5实施例相同。
另外,排水盘64中的嵌合凸部106从排水盘64中的每个排气通路102中的中间部朝向上方突出,每个排气通路102按照分成两段的方式设置。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排水盘64中的每个排气通路102的中间部上不必限于仅仅分别设置一个嵌合凸部106,在上述每个排气通路102上也可分别有多个嵌合凸部106。
但是,由于在排水盘64中设置有与发泡隔热壁62的侧壁81的底部内面侧相接触的4个嵌合凸部106,这样借助上述嵌合凸部106,可防止形成上述排气通路P的发泡隔热壁62的侧壁81产生变形。因此,与上述第7实施例相同,可防止:因发泡隔热壁62的侧壁81产生变形、排出的空气的风量下降、或送风噪音增加。
下面根据图29~31对第9实施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与第5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在天花板65中的每个排气口112中设置有形状不同的的上下导风板66,以便代替第5实施例中的上下导风板67,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第5实施例相同。
如图29所示,设置有上下导风板66的天花板65中的每个排气口112的宽度L1大于相应的排水盘64中的排气通路102(参照图19和图20)的宽度L2,与此相对应,可通过挡风部件116将每个排气出口112的两个端部内侧挡住。
此外,如图30所示,上下导风板66中的排出空气的上游侧122(下面简称为“上游侧122”)呈直线状,排出空气的下游侧123(下面简称为“下游侧123”)呈下述的曲线状,在该曲线中,上下导风板66的宽度W从其纵向的中间部120(下面简称为“中间部120”)朝向沿纵向的两个端部121(下面简称为“两个端部121”)逐渐变窄。
如图31所示,该上下导风板66按照可绕旋转轴线X(参照图30)旋转的方式设置于天花板65的排气口112内。另外,上下导风板66的两个端部121上分别设置有在上下导风板66的顶面突出的舌片125。
此外,每个舌片125的前端设置有与上述旋转轴X相对应的支承轴126。另外,从图31可知,上下导风板66的横截面按照下述方式在顶面124一侧呈弯曲形状,该方式为:高效地使排出空气流偏向。
因此,上下导风板66中的上游侧122呈直线形状,下游侧123呈下述的形状,在该形状中上下导风板66的宽度W从中间部120朝向两个端部121逐渐变窄,因此与具有相同宽度的上下导风板相比较,两个端部121处于远离室内侧(图31中的下侧)的位置。
另外,由于在上下导风板66的两个端部121中,上下导风板66的宽度W小于中间部的宽度,这样空气阻抗小于中间部120的相应值。因此,特别是如图30所示,除了已有的排出空气流(流速v1)以外,还形成有朝向上下导风板66的两个端部121一侧偏向的的排出空气流(流速v2),这样与具有相同宽度的已有的上下导风板相比较,位于上下导风板66的两个端部121处的排出空气的实际的流速(v3)增加。
于是,在上下导风板66的两个端部121中,可防止因制冷房操作时卷入室内空气而产生冷凝现象。另外,由于产生下述的排出空气流(流速v2),该空气流偏向上下导风板66的两个端部121一侧,这样可增加排出空气的沿上下导风板66中的纵向的排气宽度。
此外,虽然在这里针对上下导风板126的下游侧123呈曲线形状的场合进行了说明,但是如果上述下游侧123呈下述的形状,在该形状中,上下导风板126的宽度W从中间部120朝向两个端部121逐渐变窄,上下导风板66的下游侧123也可为下述的形状,该形状由多条直线组合形成,或由直线和曲线组合形成。
下面根据图32A,32B对第10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第9实施例的上下导风板66的顶面124上形成有沿纵向延伸的多个导风槽128,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第5实施例相同。
另外,在图33A、33B所示的本实施例的变换实施例中形成有多个导风槽129,该导风槽129从上游侧122中的中间部120朝向下游侧123中的两个端部121呈放射状延伸。
因此,借助导风槽128或129,沿上下导风板66的顶面124的排出空气流很容易朝向两个端部121一侧流动。因此,可进一步促进朝向上下导风板66中的两个端部121一侧偏向的排出空气流动,这样可进一步提高上述第9实施例中的效果。

Claims (28)

1.一种空调机用的室内机,包括:
室内机主体,该室内机主体设置于天花板内侧,其底面朝向室内露出,其内部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和吹风机等装置;
装饰板,该装饰板由上述室内机主体的底面构成,并且其上设置有可将室内空气送向上述室内热交换器的吸气口;
过滤器固定部,该过滤器固定部由上述装饰板的局部构成,并且以可拆卸的方式在与上述吸气口相对的位置设置有过滤器;
铰接部,该铰接部以可相对装饰板旋转的方式支承上述过滤器固定部;
开闭驱动机构,该开闭驱动机构可以上述铰接部为支点,以相对装饰板自由开闭的方式驱动上述过滤器固定部,在打开时将过滤器固定部以与天花板表面基本相垂直的方式悬吊,并使其在站于底面上的过滤器更换操作者的手可触及的范围内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开闭驱动机构包括:
动作绳索,该动作绳索的一端与上述装饰板上的过滤器固定部的自由端连接;
与该动作绳索的另一端连接的传送带;
驱动源,该驱动源与以环形行走方式悬挂上述传送带的一对滑轮以及任何一个滑轮的支承轴连接,通过滑轮往复驱动上述传送带,使动作绳索作前后移动,从而使上述装饰板上的过滤器固定部相对室内机主体实现开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开闭驱动机构设置于设于上述室内热交换器的底部的排水盘,与上述装饰板之间的中空部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开闭驱动机构的驱动源采用可沿正反向旋转的直流马达,在该驱动源和上述滑轮之间设置有锥齿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过滤器固定部的自由端和室内机主体之间的相对部位设置有磁铁以及以磁性方式由上述磁铁吸附的磁性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开闭驱动机构包括在接通空调操作开关时,进行上述过滤器固定部关闭操作的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开闭驱动机构包括下述机构,该机构在过滤器固定部关闭所必需的操作时间结束后,连续进行规定时间的操作,然后使操作停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开闭驱动机构包括:
传送带,该传送带的中途设置有动作绳索悬挂用的滑轮;
动作绳索,该动作绳索的一端与上述过滤器固定部的自由端连接,其中途悬挂于上述动作绳索悬挂用滑轮上,其另一端固定于固定部;
一对滑轮,该对滑轮以环形行走的方式悬挂上述传送带;
驱动源,该驱动源与任何一个滑轮的支承轴连接,通过该滑轮使上述传送带和动作绳索悬挂用滑轮作往复驱动,使动作绳索作前后移动,使上述过滤器固定部相对室内机实现开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开闭驱动机构包括:
传送带,该传送带的中途设置有动作绳索悬挂用滑轮;
空转滑轮,该滑轮设置于靠近上述传送带的位置;
动作绳索,该动作绳索的中间部以折返方式形成,其两个端部与上述过滤器固定部的自由端的两侧连接,其中途以重叠方式悬挂于上述动作绳索悬挂用滑轮上,上述折返部悬挂于上述空转滑轮上;
一对滑轮,该对滑轮以环形行走的方式悬挂上述传送带;
驱动源,该驱动源与任何一个滑轮的支承轴连接,通过该滑轮使上述传送带和动作绳索悬挂用滑轮作往复式驱动,使动作绳索前后移动,使上述过滤器固定部相对室内机主体实现开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室内机主体在位于天花板内侧的侧面上设置有排气口,该排气口与可将热交换空气送向规定空调部位的管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过滤器固定部的吸气口设置有多个,它们按照相互间隔开并保持平行的方式设置;上述排气口设置有多个,其设置于室内机主体中的相对的侧面;在上述室内机主体内部形成有多个通风通路,该通路与上述吸气口和排气口相连通;上述通风通路中分别设置有吹风机。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吹风机为由风扇马达、设置于该风扇马达的旋转轴上的冷却风扇构成的离心吹风机,上述风扇马达和风扇的位置按照从平面看左右相反的方式设置。
13.一种空调机用的室内机,其包括:
室内机主体,该室内机主体设置于天花板内侧,其底面在室内露出,其内部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和吹风机等装置;
吸气口,该吸气口设置于上述室内机主体底面,其可将室内空气送向上述室内热交换器中;
过滤器固定部,该过滤器固定部设置于与上述吸气口相对的位置,其上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有过滤器;
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可使上述过滤器固定部升降;
嵌合部,该嵌合部可借助上述驱动机构将过滤器固定部接纳于室内机主体中,另外其以可拆卸的方式把过滤器固定部在室内机主体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嵌合部为下述的锁定装置,该锁定装置借助推压赋能方式嵌合固定上述过滤器固定部,并且再次借助推压赋能方式解除同过滤器固定部的嵌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过滤器固定部中设置有与上述嵌合部相嵌合的嵌合爪。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开闭驱动机构包括多根动作绳索,上述嵌合部的数量与上述动作绳索的使用数量相同,并且分别靠近动作绳索的悬吊位置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与上述嵌合部相邻的位置设置有检测开关,该检测开关用于检测嵌合部是否处于嵌合固定过滤器固定部的收纳状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动作绳索与下述的马达连接,该马达通过沿正向驱动旋转而向上拉动动作绳索,使上述过滤器固定部上升,通过沿反向驱动旋转而向下拉动动作绳索,使过滤器固定部下降;上述室内机包括下述检测机构,该检测机构在从上述过滤器固定部打开装饰板的状态至上述检测开关进行检测期间,按照下述方式进行控制,该方式为:使上述马达沿正向驱动旋转而向上拉动动作绳索,使过滤器固定部上升,在上述检测开关进行检测之后,使上述马达沿反向驱动旋转而向下拉动动作绳索,使过滤器固定部下降。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室内机包括下述检测机构,该检测机构按照下述方式进行控制,该方式为:从上述嵌合部嵌合固定上述过滤器固定部的状态,一旦使马达沿正向驱动旋转而将动作绳索向上拉动,使过滤器固定部上升,并且再次推压上述锁定装置而将其释放开后,使马达沿反向驱动旋转而向下拉动动作绳索,使过滤器固定部下降。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室内机主体包括移动警报装置,该装置在上述过滤器固定部升降时可发出警报。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室内机主体包括顶板和侧板,上述吹风机设置于顶板的中间部附近,上述室内热交换器围绕上述吹风机设置,其底部形成有开口,该开口与中间部的上述吸气口连通,在其外缘部设置有形成有排气通路的排水盘,上述室内机主体内部通过上述室内热交换器分隔为与排水盘的开口相对应的一侧以及与排水盘的排气通路相对应的一侧,另外在室内机主体的内面上设置有发泡隔热部件,在该发泡隔热部件上设置有位置确定嵌合部,该位置确定嵌合部用于将室内热交换器的顶部设置在规定位置。
22.一种空调机用的室内机,其包括:
室内机主体,该室内机主体设置于天花板内侧,其底面在室内露出,其内部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和吹风机;
装饰板,该装饰板由上述室内机主体的底面构成,并且其上设置有可将室内空气送向上述室内热交换器的吸气口;
过滤器固定部,该过滤器固定部由上述装饰板的局部构成,并且以可拆卸的方式在与上述吸气口相对的位置设置有过滤器;
动作绳索,该动作绳索悬吊上述过滤器固定部,并且进行升降驱动,相对上述装饰板实现过滤器固定部的开闭操作;
锁定装置,该锁定装置借助动作绳索上述过滤器固定部关闭装饰板,并以可拆卸的方式嵌合固定过滤器固定部,通过推压赋能的方式嵌合固定上述过滤器固定部,通过再次推压赋能的方式与上述过滤器固定部脱开;
马达,该马达与上述动作绳索连接,通过使其沿正向驱动旋转而向上拉动动作绳索,使过滤器固定部上升,通过使其沿反向驱动旋转而向下拉动动作绳索,使过滤器固定部下降;
检测开关,该检测开关紧靠上述锁定装置设置,其用于检测锁定装置是否处于嵌合固定过滤器固定部的状态;
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按照下述方式进行控制,该方式为:从响应对过滤器升降开关进行的操作而过滤器固定部处于与锁定装置嵌合的状态起,一旦使马达沿正向驱动旋转而向上拉动过滤器固定部之后,使马达沿反向驱动旋转,使过滤器固定部下降并停止,随着之后的再次对过滤器升降开关的操作,在从过滤器固定部打开的状态至检测开关检测锁定装置与过滤器固定部嵌合固定的状态期间,使马达沿正向驱动旋转而使过滤器固定部上升,在检测之后再使过滤器固定部上升,之后使马达沿反向驱动旋转,松弛动作绳索,使过滤器固定部下降并停止。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该室内机包括在上述过滤器固定部升降时和停止后发出警报声音的机构。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锁定装置包括具有规定距离的推压行程,上述检测开关为限位开关,该限位开关在从锁定装置推压开始至推压结束的推压行程的整个范围对锁定装置嵌合保持过滤器固定部的状态进行判断。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从过滤器固定部与上述锁定装置嵌合的状态起,通过马达暂时向上拉动过滤器固定部的距离大于上述锁定装置的推压行程。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检测开关检测到接纳过滤器固定部后,向上拉动过滤器固定部的距离大于锁定装置的推压行程。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该室内机包括异常警报装置,该异常警报装置在下述场合发出异常警报,该场合指即使从过滤器固定部打开状态起,经过规定时间,使马达沿正向驱动旋转而使过滤器固定部上升,检测开关仍不能检测到过滤器固定部处于接纳状态。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该室内机包括下降距离设定机构,该下降距离设定机构按照马达的动作时间对上述过滤器固定部的下降距离进行控制、并且可改变过滤器固定部的下降时的马达动作时间。
CNB971228191A 1996-10-03 1997-10-03 空调机用的室内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595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8263087A JPH10110966A (ja) 1996-10-03 1996-10-03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JP263087/96 1996-10-03
JP263087/1996 1996-10-03
JP30959196A JP3279490B2 (ja) 1996-11-20 1996-11-20 天井カセット形空気調和装置
JP309591/1996 1996-11-20
JP309591/96 1996-11-20
JP35029/1997 1997-02-19
JP35029/97 1997-02-19
JP03502997A JP3507268B2 (ja) 1997-02-19 1997-02-19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3533A true CN1183533A (zh) 1998-06-03
CN1195958C CN1195958C (zh) 2005-04-06

Family

ID=27288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712281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5958C (zh) 1996-10-03 1997-10-03 空调机用的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5958114A (zh)
EP (1) EP0834704B1 (zh)
KR (1) KR100258659B1 (zh)
CN (1) CN1195958C (zh)
ES (1) ES2229320T3 (zh)
TW (1) TW384374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34403C (zh) * 2002-11-26 2007-08-29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器装饰板安装结构
CN100360859C (zh) * 2004-07-15 2008-01-09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天花板埋设型或天花板下吊型空调装置及空气清洁单元
CN1884936B (zh) * 2005-06-22 2010-06-16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过滤装置、顶棚吊挂型空调机
CN102089594A (zh) * 2008-07-18 2011-06-0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04748233A (zh) * 2006-08-31 2015-07-01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06016451A (zh) * 2015-03-24 2016-10-12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顶棚埋入型空气调节器
CN106468460A (zh) * 2015-08-13 2017-03-01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WO2017101049A1 (zh) * 2015-12-14 2017-06-22 创天昱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过滤器容纳装置
CN113048576A (zh) * 2018-04-23 2021-06-29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的室内单元
CN113819554A (zh) * 2021-09-23 2021-12-21 南京佳为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型窗式通风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85846B2 (ja) * 1998-04-17 2007-02-28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HK1025475A2 (en) 1999-07-29 2000-10-13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Separation type air conditioner and its installation method
AU2001276944A1 (en) * 2000-07-17 2002-01-30 Emerson Electric Co. Reconfigurable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oling heat generating objects
US6497739B2 (en) * 2001-01-03 2002-12-24 Mcgill Joseph A. Modular clean room filter system
WO2002060560A1 (en) * 2001-02-01 2002-08-08 Mcgill Joseph A Bottom loading clean room air filter support system
GB0107107D0 (en) 2001-03-21 2001-05-09 Dwyer Robert C Fluid to gas exchangers
WO2002075220A1 (en) * 2001-03-21 2002-09-26 Robert Charles Dwyer Air treatment units
EP1256769A1 (en) * 2001-05-08 2002-11-13 O.Y.L. Research & Development Centre Sdn Bhd Cooling and/or heating units
US6745589B2 (en) * 2001-11-22 2004-06-0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ingle-package air conditioner
US20050045205A1 (en) * 2003-08-29 2005-03-03 Stach Steven R.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lean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EP1544553B1 (de) * 2003-12-18 2009-10-07 M+W Zander Products GmbH Einrichtung zur Konditionierung von Umluft, vorzugsweise von Reinluft
KR100556432B1 (ko) * 2004-06-24 2006-03-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청정겸용 환기시스템
DE102004038778A1 (de) * 2004-06-28 2006-01-19 Schönfuß KG Raumbelüftungseinrichtung für die Klimatisierung von Räumen
EP2163831B1 (en) * 2004-09-30 2018-11-07 Toshiba Carrier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GB2420083A (en) * 2004-11-11 2006-05-17 Reckitt Benckiser Inc Air purifier
KR100748958B1 (ko) * 2004-12-30 2007-08-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
KR100748959B1 (ko) * 2004-12-30 2007-08-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
KR100617079B1 (ko) * 2005-02-07 2006-08-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청정겸용 환기시스템
JP4039453B1 (ja) * 2005-12-12 2008-01-3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KR100734364B1 (ko) * 2005-12-28 2007-07-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WO2008096553A1 (ja) * 2007-02-09 2008-08-14 Daikin Industries,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JP4325722B2 (ja) * 2007-12-17 2009-09-0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US7908879B1 (en) * 2009-11-03 2011-03-22 Chen Yung-Hua Multifunctional ceiling air-conditioning circulation machine
JP5972228B2 (ja) * 2013-07-18 2016-08-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室内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FR3021396B1 (fr) * 2014-05-23 2019-04-26 Psa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e traitement d'air par depollution, adapte a une implantation dans differents environnements d'une enceinte
US10288302B2 (en) * 2015-03-31 2019-05-14 Fujitsu General Limited Ceiling-embedded air conditioner with airflow guide vane
CN106051911B (zh) * 2015-04-02 2020-10-1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风扇装置和天花板吊挂式空调设备
US10989438B2 (en) * 2017-03-07 2021-04-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Indoor unit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EP3598020B1 (en) * 2017-03-15 2021-12-22 Toshiba Carrier Corporation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CN107270512B (zh) * 2017-08-03 2023-07-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风阀装置及新风系统
US20190093908A1 (en) * 2017-09-22 2019-03-28 Vasanthi R. Iyer Ceiling mounted air purifier
JP6610644B2 (ja) 2017-11-20 2019-11-2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US20230105974A1 (en) * 2021-10-04 2023-04-06 Ibow2U Llc Apparatus for safely enabling air filtering with box fans and filter
WO2024242324A1 (ko) * 2023-05-24 2024-11-2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 및 공기 조화기의 필터 모듈의 탈거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838505A (en) * 1931-03-26 1931-12-29 Herman Nelson Corp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unit
US2021437A (en) * 1934-03-20 1935-11-19 Frank P Walsh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2044832A (en) * 1934-06-26 1936-06-23 Aeriet Air Conditioner Company Air conditioner
US3357763A (en) * 1965-12-10 1967-12-12 Carrier Corp Room terminal cabinet construction
US3412530A (en) * 1967-02-06 1968-11-26 George H. Cardiff Electrostatic air filter structure
US4191543A (en) * 1977-12-23 1980-03-04 Peters Max D Sterile air recycling apparatus
US4560395A (en) * 1984-04-17 1985-12-24 Environmental Air Control, Inc. Compact blower and filter assemblies for use in clean air environments
US4724749A (en) * 1986-02-04 1988-02-16 Donaldson Company, Inc. Clean room ceiling grid system
US4662912A (en) * 1986-02-27 1987-05-05 Perkins Lynn W Air purifying and stabilizing blower
US4713099A (en) * 1986-06-05 1987-12-15 Schroeder Clifford A Molded fiberglass air return filter grille
JPH0787886B2 (ja) * 1989-03-23 1995-09-27 松下精工株式会社 空気清浄機
US5094676A (en) * 1990-05-03 1992-03-10 Karbacher Michael H Filter/fan assembly
JPH0540726A (ja) * 1991-08-06 1993-02-19 Nec Corp ライトバツフアのギヤザリング制御方式
JP2923150B2 (ja) * 1992-11-20 1999-07-26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US5348563A (en) * 1993-06-29 1994-09-20 Honeywell Inc. Air purifying apparatus
US5679121A (en) * 1994-12-10 1997-10-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ir filter attachment apparatus of air conditioner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34403C (zh) * 2002-11-26 2007-08-29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器装饰板安装结构
CN100360859C (zh) * 2004-07-15 2008-01-09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天花板埋设型或天花板下吊型空调装置及空气清洁单元
CN1884936B (zh) * 2005-06-22 2010-06-16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过滤装置、顶棚吊挂型空调机
CN104748233A (zh) * 2006-08-31 2015-07-01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04748233B (zh) * 2006-08-31 2019-03-0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02089594A (zh) * 2008-07-18 2011-06-0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02089594B (zh) * 2008-07-18 2013-07-2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06016451A (zh) * 2015-03-24 2016-10-12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顶棚埋入型空气调节器
US10302314B2 (en) 2015-08-13 2019-05-28 Lg Electronics Inc.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CN106468460A (zh) * 2015-08-13 2017-03-01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CN106468460B (zh) * 2015-08-13 2019-05-14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WO2017101049A1 (zh) * 2015-12-14 2017-06-22 创天昱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过滤器容纳装置
CN113048576A (zh) * 2018-04-23 2021-06-29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的室内单元
US11573019B2 (en) 2018-04-23 2023-02-07 Lg Electronics Inc.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US11940179B2 (en) 2018-04-23 2024-03-26 Lg Electronics Inc.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CN113819554A (zh) * 2021-09-23 2021-12-21 南京佳为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型窗式通风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834704B1 (en) 2004-09-01
CN1195958C (zh) 2005-04-06
ES2229320T3 (es) 2005-04-16
US5958114A (en) 1999-09-28
EP0834704A2 (en) 1998-04-08
EP0834704A3 (en) 2001-04-11
TW384374B (en) 2000-03-11
KR100258659B1 (ko) 2000-06-15
KR19980032586A (ko) 1998-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3533A (zh) 空调机用的室内机
CN1158485C (zh) 空调机
CN1107204C (zh) 换气送风装置及换气送风系统
CN1664452A (zh) 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CN1236246C (zh) 空调机
CN1609519A (zh) 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CN1605804A (zh) 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CN1664451A (zh) 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CN1513101A (zh) 空调器的室内机
CN100338401C (zh) 具备除湿和换气功能的空调机
CN1948845A (zh) 空调器
CN1609520A (zh) 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CN1355877A (zh) 旋流式吸排风装置
CN1096989C (zh) 塑料瓶提手及手提式塑料瓶
CN1892120A (zh) 室内机单元及空调机
CN1932396A (zh) 空调器及其装配方法
CN1659324A (zh) 洗衣机
CN1258662C (zh) 空调机及温度检测装置
CN1671999A (zh) 空调装置
CN1585615A (zh) 吸入式吸尘器
CN1955578A (zh) 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CN1796892A (zh) 空调系统的室内单元
CN1154429C (zh) 含有吸嘴主体的真空吸尘器
CN2788064Y (zh) 柜式空调机
CN1106556C (zh) 自动制冰装置及用于该装置的水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406

Termination date: 201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