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34802B - 全自动取管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全自动取管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734802B CN113734802B CN202110966523.1A CN202110966523A CN113734802B CN 113734802 B CN113734802 B CN 113734802B CN 202110966523 A CN202110966523 A CN 202110966523A CN 113734802 B CN113734802 B CN 11373480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ssembly
- pipe
- detonator
- taking
- tub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9/00—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G49/05—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ragile or damageable materials or articl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2—AMMUNITION; BLASTING
- F42C—AMMUNITION FUZES; ARMING OR SAFETY MEANS THEREFOR
- F42C19/00—Details of fuzes
- F42C19/08—Primers; Detona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2—Articles
- B65G2201/0214—Articles of special size, shape or weig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 Unwinding Of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取管设备,包括:上料组件,所述上料组件上设有上料工位和取料工位,所述上料组件包括有第一传输装置,所述第一传输装置可将雷管从所述上料工位传输到所述取料工位;顶管装置,所述顶管装置包括有第一安装板、顶针和顶料驱动组件,所述顶针安装在第一安装板上;取管装置,所述取管装置包括有取管组件和取料驱动组件,所述取料驱动组件可带动所述取管组件靠近所述取料工位,并配合所述顶管装置将雷管取出;能够全自动化地将雷管从雷管放置盒中顶出,并配合取管装置快速地将雷管夹紧夹紧,将雷管从雷管放置盒中取走,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还能避免取管时损坏雷管,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雷管制造设备领域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全自动取管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全自动机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械将替代人类去完成危险的工作,标志着自动拾取技术日益成熟。在雷管生产行业中,由于雷管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应尽可能减少人为干涉,所以雷管的生产过程中更加需要用机械生产来代替人工生产。
目前,机械设备在生产雷管时,雷管需要从模具中取出进行卡腰及紧口加工,接着放入周转盒内,再由周转盒内取出雷管进行加工,而现在常规的方式是采用取管装置将雷管从雷管放置盒中取出来,然而,如图13所示,用来放置雷管的雷管放置盒上设有多个放置槽,每个放置槽为了便于雷管插入,在放置槽的开口处设置成喇叭状结构,沿着放置槽的延伸方向,放置槽的直径逐渐缩小,同时为了保持每根雷管都尽量处于直立的状态,每个放置槽中部到底部的直径只比雷管的直径略大一点点,取管装置在取管的时候,取管装置夹持住雷管外露于雷管放置盒的一端,在部分雷管的外形存在轻微的弯曲的影响下,雷管在夹紧的过程中,另一端会发生偏移,导致雷管位于放置槽中的一端卡在放置槽里面,而无法将雷管从雷管放置盒中取出,严重影响生产效率,甚至有可能会将雷管折断,引起爆炸。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全自动取管设备,能够全自动化地将雷管从雷管放置盒中顶出,并配合取管装置快速地将雷管夹紧夹紧,将雷管从雷管放置盒中取走,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还能避免取管时损坏雷管,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全自动取管设备,包括:上料组件,所述上料组件上设有上料工位和取料工位,所述上料组件包括有第一传输装置,所述第一传输装置可将装载有雷管的雷管放置盒从所述上料工位传输到所述取料工位;顶管装置,所述顶管装置包括有第一安装板、顶针和顶料驱动组件,所述顶针安装在第一安装板上,所述顶料驱动组件可带动所述第一安装板沿着所述顶针的延伸方向靠近所述取料工位并将雷管从雷管放置盒内顶出;取管装置,所述取管装置包括有取管组件和取料驱动组件,所述取料驱动组件可带动所述取管组件靠近所述取料工位,并配合所述顶管装置将雷管取出雷管放置盒。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自动取管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将第一传输装置设置在上料工位和取料工位之间,使得上料工位中的雷管可以自动地在第一传输装置的带动下传输到取料工位,并且在取料工位中设有顶管装置和取管装置,接着,取料驱动组件自动地带动取管组件伸进到雷管中,然后顶料驱动组件自动地通过第一安装板带动顶针将雷管顶出,同时取管组件自动地配合并夹紧顶管装置顶出的雷管,从而自动化地将雷管放置盒中雷管取出,从而实现了全自动化地将雷管从雷管放置盒中顶出,并配合取管装置快速地将雷管夹紧夹紧,最后将雷管从雷管放置盒中取走的整个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还能避免在夹紧雷管的时候损坏雷管,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取管装置还包括有第一传输驱动组件,所述第一传输驱动组件可带动所述取管组件和所述取料驱动组件沿着X轴和Y轴方向滑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取管装置还包括有第一检测模块,所述取料驱动组件包括有第一滑块和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驱动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可带动所述第一滑块来回移动,所述取管组件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上,所述第一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或所述取管组件上,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取管组件与所述第一滑块之间是否发生相对滑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检测模块设置在第一滑块上,所述取管组件上设有第二检测模块,其中,当所述取管组件与所述第一滑块发生相对滑动时,所述取管组件可带动第二检测模块进入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的检测范围中,以使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取管组件向其靠近。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取管组件包括有第二安装板和若干个取管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第一滑轨,若干个所述取管器均设置在第一滑轨上,其中部分所述取管器可在第一滑轨上滑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取管组件还包括有第二驱动器,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取管器之间通过调节拉杆连接,调节拉杆的一端与其中一取管器固定,并且调节拉杆滑动穿设于与其相邻的另一取管器,调节拉杆的另一端设有能够防止调节拉杆与取管器之间脱离的限位部;若干个所述取管器包括有一第一取管器、一第二取管器和若干个第三取管器,所述第一取管器和所述第二取管器分别设置在若干个所述第三取管器的两侧,所述第一取管器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所述第二取管器和若干个所述第三取管器滑动安装在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二驱动器与所述第二取管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器可带动第二取管器在第一滑轨上滑动,以调节若干个所述取管器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顶料驱动组件包括有安装架、第三驱动器和弹性体,所述第一安装板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第三驱动器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并且所述第三驱动器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三驱动器可带动所述第一安装板沿着所述顶针的延伸方向远离所述取料工位,所述弹性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所述弹性体的复位弹力可带动所述第一安装板沿着所述顶针的延伸方向靠近所述取料工位。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顶针包括有多个第一针体和多个第二针体,所述第一安装板包括有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多个所述第一针体等距排列在第一板体上,多个所述第二针体等距排列在第二板体上,所述顶料驱动组件可分别带动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沿着所述顶针的延伸方向滑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顶管装置还包括有第二传输驱动组件,所述第二传输驱动组件与所述安装架连接,所述第二传输驱动组件可带动所述安装架滑动,所述安装架的滑动方向与所述顶针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并与多个所述第一针体的排列方向相互垂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料组件上还设有中转工位和排出工位,所述上料组件还包括有第二传输装置和第三传输装置,所述第二传输装置可将雷管放置盒从所述取料工位传输到所述中转工位,所述第三传输装置可将雷管放置盒从所述中转工位传输到所述排出工位。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全自动取管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示出的上料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示出的取管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示出的取管组件和取料驱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示出的取料驱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示出的取管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示出的取管组件和取料驱动组件组合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示出的第二安装板、第二驱动器和第一滑轨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图1中示出的取管器和第二驱动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示出的取管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示出的顶管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图1中示出的第一安装板、顶针和顶料驱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图1中示出的雷管放置盒的截面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上料组件、110上料工位、111第一传输装置、120取料工位、121第二传输装置、130中转工位、131第三传输装置、140排出工位、141第四传输装置、
200顶管装置、210第一安装板、220顶针、230顶料驱动组件、231安装架、232第三驱动器、233弹性体、240第二传输驱动组件、
300取管装置、310取管组件、311第二检测模块、312第二安装板、313取管器、3131本体、3132夹紧组件、3133插接凸柱、3134第三检测模块、314第一滑轨、315第二驱动器、316调节拉杆、320取料驱动组件、321第一滑块、322第一驱动器、323第一检测模块、330第一传输驱动组件、331X轴驱动器、332Y轴驱动器、
400雷管放置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下面参考图1至图13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全自动取管设备。
如图1至图1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取管设备,包括:上料组件100、顶管装置200和取管装置300。
上料组件100上设有上料工位110和取料工位120,上料组件100包括有第一传输装置111,第一传输装置111可将装载有雷管的雷管放置盒400从上料工位110传输到取料工位120;顶管装置200包括有第一安装板210、顶针220和顶料驱动组件230,顶针220安装在第一安装板210上,顶料驱动组件230可带动第一安装板210沿着顶针220的延伸方向靠近取料工位120并将雷管从雷管放置盒400内顶出;取管装置300包括有取管组件310和取料驱动组件320,取料驱动组件320可带动取管组件310靠近取料工位120,并配合顶管装置200将雷管取出雷管放置盒400。
例如,如图1至图13所示,上料组件100主要用于传输用来存放雷管的雷管放置盒400,上料组件100上可以设有上料工位110和取料工位120,上料工位110可以包括有第一传输装置111,第一传输装置111可以将装满雷管的雷管放置盒整盒的从上料工位110传输到取料工位120,顶管装置200可以包括有第一安装板210、顶针220和顶料驱动组件230,顶针220安装在第一安装板210上,顶料驱动组件230可以带动第一安装板210沿着顶针220的延伸方向靠近取料工位120并将雷管从雷管放置盒400中顶出,顶出的距离接近半根雷管的距离,取管装置300包括有取管组件310和取料驱动组件320,取料驱动组件320可以带动取管组件310靠近取料工位120,并配合顶管装置200将雷管从雷管放置盒400中取出。
其中,顶料驱动组件230和取料驱动组件320均用于分别带动第一安装板210和取管组件310升降移动,顶料驱动组件230带动第一安装板210和顶针220上升并靠近雷管,取料驱动组件320带动取管组件310下降并靠近雷管,在本实施例中,外部的其他设备或者工作人员可以将装满雷管的雷管放置盒400放到上料工位110中,接着通过第一传输装置111将雷管传输到顶管装置200和取管装置300附近,然后,取料驱动组件320带动取管组件310伸进到雷管中,接着,顶料驱动组件230通过第一安装板210带动顶针220将雷管顶出,最后,取管组件310将雷管夹紧取走即可。
具体地,通过将第一传输装置111设置在上料工位110和取料工位120之间,使得上料工位110中的雷管可以自动地在第一传输装置111的带动下传输到取料工位120,并且在取料工位120中设有顶管装置200和取管装置300,接着,取料驱动组件320自动地带动取管组件310伸进到雷管中,然后顶料驱动组件230自动地通过第一安装板210带动顶针220将雷管顶出,同时取管组件310自动地配合并夹紧顶管装置200顶出的雷管,从而自动化地将雷管放置盒400中雷管取出,从而实现了全自动化地将雷管从雷管放置盒400中顶出,并配合取管装置300快速地将雷管夹紧夹紧,最后将雷管从雷管放置盒400中取走的整个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还能避免在夹紧雷管的时候损坏雷管,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取管装置300还包括有第一传输驱动组件330,所述第一传输驱动组件330可带动所述取管组件310和所述取料驱动组件320沿着X轴和Y轴方向滑动。例如,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传输驱动组件330包括有X轴驱动器331和Y轴驱动器332,在本实施例中,取管装置300设置在取料工位120的上方,其中X轴驱动器331和Y轴驱动器332均带动取管装置300在取料工位120的上方沿着X轴的方向和Y轴的方向水平移动,以帮助取管组件310对准其下方的雷管,对准后,取料驱动组件320就会带动取管组件310靠近并伸进到雷管中,等待顶管装置200配合一起将雷管夹紧。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取管装置300还包括有第一检测模块323,所述取料驱动组件320包括有第一滑块321和第一驱动器322,所述第一滑块321与所述第一驱动器322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322可带动所述第一滑块321来回移动,所述取管组件310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321上,所述第一检测模块323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321或所述取管组件310上,所述第一检测模块323用于检测所述取管组件310与所述第一滑块321之间是否发生相对滑动。例如,如图5至图8所示,通过将第一滑块321与第一驱动器322连接,取管组件310滑动设置在第一滑块321上,并且在第一滑块321或取管组件310上设有第一检测模块323,当第一驱动器322通过第一滑块321带动取管组件310沿着雷管的延伸方向靠近雷管时,如果取管组件310在移动的过程中碰到雷管的侧壁,取管组件310就会停止移动,同时,第一滑块321会继续靠近雷管,此时取管组件310与第一滑块321之间发生相对滑动,第一检测模块323就检测到取管组件310与第一滑块321之间发生了相对滑动,从而取管装置300内置的控制模块可以判断到取管装置300没有进入到雷管的内部,接着控制第一驱动器322停止带动第一滑块321移动,防止取管组件310沿着雷管延伸方向挤压雷管的侧壁,从而避免取管器313损坏雷管造成爆炸。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检测模块323设置在第一滑块321上,所述取管组件310上设有第二检测模块311,其中,当所述取管组件310与所述第一滑块321发生相对滑动时,所述取管组件310可带动第二检测模块311进入所述第一检测模块323的检测范围中,以使第一检测模块323检测到所述取管组件310向其靠近。例如,如图5至图8所示,第一检测模块323可以是普通的传感器,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检测模块323为红外线传感器,第一检测模块323中间凹设有检测槽,第一检测模块323设置在第一滑块321上,第一驱动器322可以通过第一滑块321带动第一检测模块323移动,第二检测模块311为挡片,第二检测模块311设置在取管组件310上,第一驱动器322也可以间接地带动第二检测模块311移动,起始时,第二检测模块311位于第一检测模块323附近,并在检测槽延伸方向上,如果取管组件310在下降的过程中碰到雷管的侧壁,此时取管组件310与第一滑块321之间发生相对滑动,从而取管组件310上的第二检测模块311就会滑动地靠近第一检测模块323,并且第二检测模块311进入到检测槽中,阻挡住检测槽中的红外线,第一检测模块323就能够检测到第二检测模块311进入了检测槽中,从而取管装置300内置的控制模块可以判断到取管装置300没有进入到雷管的内部,接着控制第一驱动器322停止带动第一滑块321移动,防止取管器313沿着雷管延伸方向挤压雷管的侧壁,从而避免取管器313损坏雷管造成爆炸。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取管组件310包括有第二安装板312和若干个取管器313,所述第二安装板312上设有第一滑轨314,若干个所述取管器313均设置在第一滑轨314上,其中部分所述取管器313可在第一滑轨314上滑动。例如,如图4、图6、图8和图9所示,通过在取管组件310上设有若干个取管器313,每个取管器313均都可以取一根雷管,在本实施例中,设有5个取管器313,并且将5个取管器313均并排设置第一滑轨314上,其中有4个取管器313可在第一滑轨314上滑动,其中一个取管器313固定在滑轨的其中一端,工作人员可以先将5个取管器313之间的距离调节好之后,再去雷管放置盒400上取雷管,取完雷管之后,再将5个雷管之间的间隔调整到与加工设备相适配,再放入到加工设备中,从而可以一次性对多个雷管进行传输,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取管组件310还包括有第二驱动器315,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取管器313之间通过调节拉杆316连接,调节拉杆316的一端与其中一取管器313固定,并且调节拉杆316滑动穿设于与其相邻的另一取管器313,调节拉杆316的另一端设有能够防止调节拉杆316与取管器313之间脱离的限位部;若干个所述取管器313包括有一第一取管器、一第二取管器和若干个第三取管器,所述第一取管器和所述第二取管器分别设置在若干个所述第三取管器的两侧,所述第一取管器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板312上,所述第二取管器和若干个所述第三取管器滑动安装在第一滑轨314上,所述第二驱动器315与所述第二取管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器315可带动第二取管器在第一滑轨314上滑动,以调节若干个所述取管器313之间的距离。例如,如图6和图9所示,若干个取管器313并排设置在第一滑轨314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取管器和第二取管器分别设置在若干个第三取管器的两侧,其中第三取管器的数量为3个,所以若干个取管器313的排列顺序依次为一个第一取管器、三个第三取管器和一个第二取管器;并且,任意相邻两个取管器313之间均设有调节拉杆316,调节拉杆316的一端与其中一取管器313固定,并且另一端滑动穿设于与其相邻的另一取管器313且设有能够防止调节拉杆316与取管器313之间脱离的限位部;当相邻的取管器313之间的间隔达到设定的距离时,限位部卡在取管器313的侧面,防止两相邻的取管器313之间的距离继续扩大,此时两取管器313分别位于调节拉杆316的两端,从而调节拉杆316能够限制相邻的两个取管器313之间的最远距离,相邻的两取管器313之间的间隔不能超出调节拉杆316限制的距离,但相邻的两取管器313之间可以彼此靠近并紧贴在一起,同时,第一取管器固定在第一滑轨314的一端,第二驱动器315与第二取管器连接,并可带动第二取管器在第一滑轨314上滑动,从而工作人员在取雷管前,先通过第二驱动器315带动第二取管器靠近第一取管器,三个第三取管器会在第二取管器的带动下向第一取管器靠近并使所有的取管器313紧贴在一起,再通过第一驱动器322带动取管器313去取管,取完雷管之后,再通过第二驱动器315带动第二取管器远离第一取管器,接着第二取管器通过调节拉杆316拉动其相邻的第三取管器移动,这个第三取管器也通过调节拉杆316拉动其相邻的第三取管器移动,如此类推,所有取管器313之间的间隔可以调节到调节拉杆316限定的长度,最后带动取管器313将雷管放置到加工设备上即可,使得取管组件310从取雷管到放置雷管的过程中实现雷管的间距调节,来适配不同装置之间雷管的间距差异。
更进一步地,取管器313包括有本体3131和夹紧组件3132,本体3131的一端凸设有插接凸柱3133,夹紧组件3132可滑动靠近或远离插接凸柱3133地设置在本体3131上。例如,如图6、图9和图10所示,通过在本体3131的一端设有插接凸柱3133,插接凸柱3133可以插入到雷管中间,并且在取管器313上设有夹紧组件3132,夹紧组件3132可以靠近或远离雷管的外侧面,插接凸柱3133与夹紧组件3132配合可以夹紧雷管的侧壁,从而将雷管取起来,同时,夹紧组件3132中包括有第三检测模块3134,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检测模块3134也为红外线传感器,第三检测模块3134能够检测到夹紧组件3132与插接凸柱3133之间是否有雷管,从而工作人员能够了解到是否成功地将雷管夹起来。
再进一步地,夹紧组件3132包括有夹紧块和第四驱动器,所述夹紧块滑动设置在第三滑轨上,所述第四驱动器与夹紧块连接,并可带动所述夹紧块滑动地靠近或远离所述插接凸柱。例如,如图3、图6和图7所示,通过将第三滑轨安装在本体上,并且将夹紧块滑动地设置在滑轨上,可以使得夹紧块在第四驱动器的带动下,能够平稳地靠近插接凸柱3133,而且移动过程不会发生移动轨迹的偏移,同时,夹紧块靠近插接凸柱3133的一侧凹设有夹紧凹槽,夹紧凹槽的内壁面设有防滑纹,从而使得夹紧组件3132在夹取雷管的时候,能够更好的防止雷管从夹紧组件3132上滑落。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顶料驱动组件230包括有安装架231、第三驱动器232和弹性体233,所述第一安装板210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231上,所述第三驱动器232安装在所述安装架231上,并且所述第三驱动器232与所述第一安装板210连接,所述第三驱动器232可带动所述第一安装板210沿着所述顶针220的延伸方向远离所述取料工位120,所述弹性体23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210连接,所述弹性体233的复位弹力可带动所述第一安装板210沿着所述顶针220的延伸方向靠近所述取料工位120。例如,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架231呈四方形结构,安装架231主要可以为其他的部件起到安装和支撑的作用,其中,第三驱动器232安装在安装架231中,第一安装板210和顶针220滑动地设置在安装架231中,第三驱动器232为单向气缸,第三驱动器232主要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安装板210沿着雷管的延伸方向远离雷管放置盒400,而弹性体233可以弹性伸缩的设置在安装架231中,弹性体233的一端与安装架231连接,弹性体233的另一端与第一安装板210连接,当第三驱动器232带动所述第一安装板210远离雷管放置盒400时,弹性体233发生弹性形变被拉长,当顶管装置200对准了要顶出的雷管时,第三驱动器232释放其内部的气体,使得第三驱动器232不再对第一安装板210提供拉力,此时弹性体233的复位弹力带动第一安装板210和顶针220靠近雷管放置盒400并将雷管顶出,通过采用单向气缸和弹性体233配合带动第一安装板210远离或靠近雷管放置盒400,能够简化第三驱动器232,同时通过利用了弹性体233的复位弹力节省了第三驱动器232消耗的能源,还达到了双向气缸或者电机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顶针220包括有多个第一针体和多个第二针体,所述第一安装板210包括有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多个所述第一针体等距排列在第一板体上,多个所述第二针体等距排列在第二板体上,所述顶料驱动组件230可分别带动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沿着所述顶针220的延伸方向滑动。例如,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针体并排设置在第一板体上,相邻的两第一针体之间间隔设置,多个第二针体并排设置在第二板体上,相邻的两第二针体之间间隔设置,第一驱动器322可以通过第一板体带动第一针体将雷管放置盒400中排列序号为单数的雷管顶出后,再由第一驱动器322通过第二板体带动第二针体将雷管放置盒400中排列序号为双数的雷管顶出,从而可以将整一排的雷管有序地从雷管放置盒400中顶出。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顶管装置200还包括有第二传输驱动组件240,所述第二传输驱动组件240与所述安装架231连接,所述第二传输驱动组件240可带动所述安装架231滑动,所述安装架231的滑动方向与所述顶针220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并与多个所述第一针体的排列方向相互垂直。例如,如图11和图13所示,在顶管装置200上设有第二传输驱动组件240,第二传输驱动组件240与安装架231连接,并可带动所述安装架231滑动,在本实施例中,顶针220的延伸方向与Z轴的延伸方向一致,安装架231的滑动方向与Y轴的延伸方向一致,多个第一针体和多个第二针体的排列方向与X轴的延伸方向一致,安装架231的滑动方向分别与顶针220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同时也与多个第一针体的排列方向相互垂直,从而能带动顶针220对雷管放置盒400中的雷管逐排逐排地顶出,进一步的提高顶管装置200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上料组件100上还设有中转工位130和排出工位140,所述上料组件100还包括有第二传输装置121和第三传输装置131,所述第二传输装置121可将雷管放置盒400从所述取料工位120传输到所述中转工位130,所述第三传输装置131可将雷管放置盒400从所述中转工位130传输到所述排出工位140。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输装置111和第三传输装置131均可带动雷管沿着Y轴的方向移动,其中第二传输装置121可带动雷管沿着X轴的方向移动,第一传输装置111带动雷管从上料工位110传输到取料工位120,供取管装置300和顶管装置200配合将雷管从雷管放置盒400中取走,第二传输装置121带动空的雷管放置盒400从取料工位120传输到中转工位130,第三传输装置131将空的雷管放置盒400从中转工位130传输到排出工位140,并且,排出工位140中还设有第四传输装置141,第四传输装置141可以带动排出工位140中空的雷管放置盒400沿着Z轴的方向上升,并等待外部设备或者工作人员将空的雷管放置盒400取走,通过在全自动取管设备中设有上料组件100,能够自动且快速地将装满雷管的雷管放置盒400传输上来,并且还能够自动且快速地将空的雷管放置盒400传输走,使得整个取管流程更加的自动化,取管效率更高。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自动取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料组件,所述上料组件上设有上料工位和取料工位,所述上料组件包括有第一传输装置,所述第一传输装置可将装载有雷管的雷管放置盒从所述上料工位传输到所述取料工位;
顶管装置,所述顶管装置包括有第一安装板、顶针和顶料驱动组件,所述顶针安装在第一安装板上,所述顶料驱动组件可带动所述第一安装板沿着所述顶针的延伸方向靠近所述取料工位并将雷管从雷管放置盒内顶出;
取管装置,所述取管装置包括有取管组件和取料驱动组件,所述取管组件包括有若干取管器,所述取管器包括有本体和夹紧组件,所述本体的一端凸设有用于插入雷管的插接凸柱,所述夹紧组件可滑动靠近或远离所述插接凸柱地设置在所述本体上,且所述插接凸柱与所述夹紧组件配合可以夹紧雷管的侧壁,所述取管组件连接于所述取料驱动组件的驱动端,且在所述取料驱动组件的带动下所述取管组件能够靠近所述取料工位,并配合所述顶管装置将所述雷管取出雷管放置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取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管装置还包括有第一传输驱动组件,所述第一传输驱动组件可带动所述取管组件和所述取料驱动组件沿着X轴和Y轴方向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取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管装置还包括有第一检测模块,所述取料驱动组件包括有第一滑块和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驱动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可带动所述第一滑块来回移动,所述取管组件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上,所述第一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或所述取管组件上,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取管组件与所述第一滑块之间是否发生相对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取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设置在第一滑块上,所述取管组件上设有第二检测模块,其中,当所述取管组件与所述第一滑块发生相对滑动时,所述取管组件可带动第二检测模块进入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的检测范围中,以使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取管组件向其靠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取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管组件包括有第二安装板和若干个取管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第一滑轨,若干个所述取管器均设置在第一滑轨上,其中部分所述取管器可在第一滑轨上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取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管组件还包括有第二驱动器,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取管器之间通过调节拉杆连接,调节拉杆的一端与其中一取管器固定,并且调节拉杆滑动穿设于与其相邻的另一取管器,调节拉杆的另一端设有能够防止调节拉杆与取管器之间脱离的限位部;若干个所述取管器包括有一第一取管器、一第二取管器和若干个第三取管器,所述第一取管器和所述第二取管器分别设置在若干个所述第三取管器的两侧,所述第一取管器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所述第二取管器和若干个所述第三取管器滑动安装在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二驱动器与所述第二取管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器可带动第二取管器在第一滑轨上滑动,以调节若干个所述取管器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取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料驱动组件包括有安装架、第三驱动器和弹性体,所述第一安装板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第三驱动器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并且所述第三驱动器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三驱动器可带动所述第一安装板沿着所述顶针的延伸方向远离所述取料工位,所述弹性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所述弹性体的复位弹力可带动所述第一安装板沿着所述顶针的延伸方向靠近所述取料工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取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包括有多个第一针体和多个第二针体,所述第一安装板包括有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多个所述第一针体等距排列在第一板体上,多个所述第二针体等距排列在第二板体上,所述顶料驱动组件可分别带动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沿着所述顶针的延伸方向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取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管装置还包括有第二传输驱动组件,所述第二传输驱动组件与所述安装架连接,所述第二传输驱动组件可带动所述安装架滑动,所述安装架的滑动方向与所述顶针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并与多个所述第一针体的排列方向相互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取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组件上还设有中转工位和排出工位,所述上料组件还包括有第二传输装置和第三传输装置,所述第二传输装置可将雷管放置盒从所述取料工位传输到所述中转工位,所述第三传输装置可将雷管放置盒从所述中转工位传输到所述排出工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66523.1A CN113734802B (zh) | 2021-08-23 | 2021-08-23 | 全自动取管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66523.1A CN113734802B (zh) | 2021-08-23 | 2021-08-23 | 全自动取管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34802A CN113734802A (zh) | 2021-12-03 |
CN113734802B true CN113734802B (zh) | 2023-05-30 |
Family
ID=78732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966523.1A Active CN113734802B (zh) | 2021-08-23 | 2021-08-23 | 全自动取管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734802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47722A (en) * | 1996-01-11 | 1998-05-05 | The Ensign-Bickford Company | Detonators having multiple-line input leads |
CN101922899B (zh) * | 2009-06-11 | 2013-08-21 | 贵州久联民爆器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雷管退管收集工艺及装置 |
CN205204213U (zh) * | 2015-10-26 | 2016-05-04 | 河北鑫乐医疗器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采血管顶管机构 |
CN205552555U (zh) * | 2016-01-12 | 2016-09-07 | 丰县山大技术转移中心 | 一种管零件上料夹爪 |
CN108946159A (zh) * | 2018-09-05 | 2018-12-07 | 上海高素自动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快速顶管取管转载装置 |
CN209329026U (zh) * | 2018-12-29 | 2019-08-30 |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多夹爪变距夹取装置 |
CN110145979B (zh) * | 2019-06-19 | 2024-02-02 | 武汉瑞镭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础雷管自动转模台 |
CN112457147A (zh) * | 2020-11-27 | 2021-03-09 | 贵州盘江民爆有限公司 | 雷管转模机 |
CN213889718U (zh) * | 2020-12-02 | 2021-08-06 | 深圳市欣旺达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夹持装置 |
-
2021
- 2021-08-23 CN CN202110966523.1A patent/CN113734802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34802A (zh) | 2021-12-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093481B (zh) | 一种玻璃自动下料机 | |
CN111229645B (zh) | 一种端子检测机 | |
CN112871727A (zh) | 一种轴承装配设备 | |
CN113352099A (zh) | 一种安全注射器自动化组装产线 | |
CN112830215B (zh) | 一种玻璃插架机 | |
CN113734802B (zh) | 全自动取管设备 | |
CN114131305B (zh) | 卡扣组装机 | |
CN109650117B (zh) | 一种柔性物料上下料装置 | |
CN214685082U (zh) | 装配机 | |
CN114082664A (zh) | 一种深孔细长物料分拣装置 | |
CN212398718U (zh) | 插阀设备 | |
CN218865801U (zh) | Pcb检测设备 | |
CN216029109U (zh) | 一种油杯组件快速组装机 | |
CN211954065U (zh) | 插阀检测装置 | |
CN111600055B (zh) | 插阀方法 | |
CN213240552U (zh) | 一种插钉检测机构 | |
CN209698268U (zh) | 一种ipm模块全自动打标机 | |
CN219729505U (zh) | 一种按键剥离装置 | |
CN114762924A (zh) | 装配机 | |
CN112222802A (zh) | 一种插钉机构及插钉方法 | |
CN221234705U (zh) | 弹夹上料顶升装置 | |
CN211907600U (zh) | 压合装置 | |
CN212402678U (zh) | 进料装置及进料系统 | |
CN212398719U (zh) | 抓取装置及插阀设备 | |
CN214191521U (zh) | 一种多工位双头自动装管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