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31305B - 卡扣组装机 - Google Patents
卡扣组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131305B CN114131305B CN202111656219.3A CN202111656219A CN114131305B CN 114131305 B CN114131305 B CN 114131305B CN 202111656219 A CN202111656219 A CN 202111656219A CN 114131305 B CN114131305 B CN 11413130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ylinder
- assembly
- buckle
- clamping
- convey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586 pull-out tes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01—Article feeders for assembling machin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4—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par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卡扣组装机,该组装机包括:卡扣上料机构,卡扣错位机构,卡扣开口检测机构,卡扣搬运机构,气缸上料机构,第一气缸搬运机构,组装机构以及组装效果检测机构。所述组装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搬运机构的一侧,所述组装机构包括气缸夹紧机构,气缸夹紧机构的下方设置有卡扣定位载具,所述卡扣定位载具的外侧间隔设置有两个卡针驱动机构,每个卡针驱动机构上都设置有一个卡针,两个卡针驱动机构用于调节两个卡针之间的间距。本申请的卡扣组装机可实现将卡扣和气缸本体之间自动卡接,卡扣和气缸本体可自动上料。整个装配过程需要人工介入的工序很少。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缸装配领域,特别是涉及卡扣组装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气缸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向气缸的活塞杆一侧安装卡扣。目前,安装卡扣使用的装置是半自动化,需要人工介入的工序较多,生产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安装卡扣的装置效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卡扣组装机。
一种卡扣组装机,包括:
卡扣上料机构,所述卡扣上料机构用于将卡扣逐一输送至卡扣错位机构处,
卡扣错位机构,所述卡扣错位机构设置在所述卡扣上料机构的一侧,所述卡扣错位机构包括第一轨道,第一轨道上设置有错位载具,错位载具的一侧设置有顶紧气缸组件,错位载具还与错位气缸相连,
卡扣开口检测机构,所述卡扣开口检测机构设置在所述卡扣错位机构的一侧,所述卡扣开口检测机构用于检测卡扣的开口端的尺寸,以及判断开口的开口方向是否符合规定,
卡扣搬运机构,所述卡扣搬运机构设置在所述卡扣错位机构的一侧,所述卡扣搬运机构用于将卡扣输送至组装机构处,
气缸上料机构,所述气缸上料机构设置在第一气缸搬运机构的一侧,所述气缸上料机构用于将气缸产品翻转90度,
第一气缸搬运机构,所述第一气缸搬运机构设置在所述气缸上料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一气缸搬运机构用于将气缸上料机构处的气缸产品输送至组装机构处,同时将组装机构处的气缸产品输送至组装效果检测机构处,
组装机构,所述组装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搬运机构的一侧,所述组装机构包括气缸夹紧机构,气缸夹紧机构的下方设置有卡扣定位载具,所述卡扣定位载具的外侧间隔设置有两个卡针驱动机构,每个卡针驱动机构上都设置有一个卡针,两个卡针驱动机构用于调节两个卡针之间的间距,
组装效果检测机构,所述组装效果检测机构设置在所述组装机构的一侧,所述组装效果检测机构包括检测载具,以及设置在检测载具下方的检测相机组件。
本申请的卡扣组装机可实现将卡扣和气缸本体之间自动卡接,卡扣和气缸本体可自动上料。整个装配过程需要人工介入的工序很少。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拉拔测试机构,所述拉拔测试机构设置在组装效果检测机构的一侧,所述拉拔测试机构用于测试装有卡扣的气缸产品的拉拔力是否合格,
第二气缸搬运机构,所述第二气缸搬运机构设置在所述拉拔测试机构的一侧,
NG流线,所述NG流线设置在所述拉拔测试机构的一侧,所述NG流线用于输送测试不合格的气缸产品,
下料机构,所述下料机构设置在所述拉拔测试机构的一侧,所述下料机构用于将测试合格的气缸产品进行输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拔测试机构包括旋转台,所述旋转台上间隔设置有两个气缸定位组件,所述气缸定位组件包括气缸定位槽,所述气缸定位槽的底部设置有测试通孔,所述气缸定位组件还包括在所述气缸定位槽的一侧设置的气缸顶块,所述气缸顶块与弹性复位组件相连,所述旋转台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弹性复位组件直线移动的开启组件,
所述旋转台的一侧的上方设置有下压组件,所述下压组件用于对气缸定位槽内的气缸施加下压力,
所述旋转台的一侧的下方设置有拉拔力测试组件,所述拉拔力测试组件包括升降组件以及设置在升降组件上的测试旋转气缸,所述升降组件与测试旋转气缸之间设置有拉压力传感器,所述测试旋转气缸上方通过万向连接件与测试夹爪气缸相连,所述测试夹爪气缸用于夹取待测试的气缸产品的活塞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料机构包括下料驱动组件和下料夹爪气缸,所述下料夹爪气缸与下料驱动组件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缸搬运机构包括第一水平移动组件以及安装在第一水平移动组件上的第一竖直移动组件和第二竖直移动组件,所述第一竖直移动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夹爪气缸,所述第二竖直移动组件上设置有第二夹爪气缸,
所述第二气缸搬运机构包括第二水平移动组件以及安装在第二水平移动组件上的第三竖直移动组件和第四竖直移动组件,所述第三竖直移动组件上设置有第三夹爪气缸,所述第四竖直移动组件上设置有第一旋转气缸,所述第一旋转气缸上设置有第四夹爪气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扣搬运机构包括磁铁吸附组件以及用于驱动磁铁吸附组件移动的卡扣转移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扣上料机构包括上料振动盘以及与所述上料振动盘相连的直振上料器,所述直振上料器的一侧设置有接料槽,所述接料槽设置在送料气缸上,所述接料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二CCD检测机构,所述第二CCD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接料槽内的卡扣的开口方向是否符合规定,所述接料槽的另一侧设置有卡扣输送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料振动盘的一侧设置有第一CCD检测机构,所述第一CCD检测机构用于检测上料振动盘内的卡扣的开口方向是否符合规定,所述上料振动盘上还设置有吹气机构,所述吹气机构用于将位置不合格的卡扣吹离输送轨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缸搬运机构包括所述第一气缸搬运机构包括第一水平移动组件以及安装在第一水平移动组件上的第一竖直移动组件和第二竖直移动组件,所述第一竖直移动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夹爪气缸,所述第二竖直移动组件上设置有第二夹爪气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缸上料机构包括气缸输送线,所述气缸输送线的一侧设置有分隔组件,所述分割组件用于将输送线上的气缸产品逐一分割开,所述气缸输送线的一端设置有90度旋转组件,所述90度旋转组件用于将水平放置的气缸产品转成竖直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卡扣组装机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卡扣组装机的卡扣上料机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卡扣组装机的卡扣错位机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卡扣组装机的卡扣开口检测机构以及卡扣搬运机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卡扣组装机的气缸上料机构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卡扣组装机的第一气缸搬运机构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卡扣组装机的组装机构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卡扣组装机的组装效果检测机构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卡扣组装机的拉拔测试机构的立体图。
图10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卡扣组装机的拉拔测试机构的侧视图。
图1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卡扣组装机的第二气缸搬运机构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卡扣组装机的NG流线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卡扣组装机的下料机构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卡扣组装机的气缸产品的示意图。
其中:
110、卡扣上料机构120、卡扣错位机构130、卡扣搬运机构140、气缸上料机构150、第一气缸搬运机构160、组装机构170、组装效果检测机构180、拉拔测试机构190、第二气缸搬运机构200、NG流线210、下料机构220、卡扣开口检测机构300、气缸产品400、卡扣
111、上料振动盘112、第一CCD检测机构113、直振上料器114、接料槽115、卡扣输送组件
121、错位载具122、顶紧气缸组件123、错位气缸
131、磁铁吸附组件132、卡扣转移组件
141、气缸输送线142、分隔组件143、90度旋转组件
151、第一水平移动组件152、第一竖直移动组件
153、第二竖直移动组件154、第一夹爪气缸155、第二夹爪气缸161、卡扣定位载具162、气缸夹紧机构163、卡针
164、卡针驱动机构
171、检测载具172、检测相机组件
181、旋转台182、气缸定位槽183、气缸顶块
184、弹性复位组件185、开启组件186、下压组件
187、升降组件188a、测试旋转气缸188b、万向连接件
188c、测试夹爪气缸188d、拉压力传感器
191、第二水平移动组件192、第三竖直移动组件
193、第四竖直移动组件
194、第三夹爪气缸195、第一旋转气缸196、第四夹爪气缸
211、下料夹爪气缸212、下料驱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卡扣组装机,该组装机包括:卡扣上料机构110,卡扣错位机构120,卡扣开口检测机构220,卡扣搬运机构130,气缸上料机构140,第一气缸搬运机构150,组装机构160以及组装效果检测机构170。
本申请的上述卡扣上料机构110用于将卡扣逐一输送至卡扣错位机构120处。
所述卡扣错位机构120设置在所述卡扣上料机构110的一侧,所述卡扣错位机构120包括第一轨道,第一轨道上设置有错位载具121,错位载具121的一侧设置有顶紧气缸组件122,错位载具121还与错位气缸123相连。
所述卡扣开口检测机构220设置在所述卡扣错位机构120的一侧,所述卡扣开口检测机构220用于检测卡扣的开口端的尺寸,以及判断开口的开口方向是否符合规定。
所述卡扣搬运机构130设置在所述卡扣错位机构120的一侧,所述卡扣搬运机构130用于将卡扣输送至组装机构160处。
所述气缸上料机构140设置在第一气缸搬运机构150的一侧,所述气缸上料机构140用于将气缸产品300翻转90度。
所述第一气缸搬运机构150设置在所述气缸上料机构140的一侧,所述第一气缸搬运机构150用于将气缸上料机构140处的气缸产品300输送至组装机构160处,同时将组装机构160处的气缸产品300输送至组装效果检测机构170处。
具体的,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气缸搬运机构150包括所述第一气缸搬运机构150包括第一水平移动组件151以及安装在第一水平移动组件151上的第一竖直移动组件152和第二竖直移动组件153,所述第一竖直移动组件152上设置有第一夹爪气缸154,所述第二竖直移动组件153上设置有第二夹爪气缸155。第一夹爪气缸154和第二夹爪气缸155同步移动。
如图7所示,所述组装机构160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搬运机构150的一侧,所述组装机构160包括气缸夹紧机构162,气缸夹紧机构162的下方设置有卡扣定位载具161,所述卡扣定位载具161的外侧间隔设置有两个卡针驱动机构164,每个卡针驱动机构164上都设置有一个卡针163,两个卡针驱动机构164用于调节两个卡针163之间的间距。
所述组装效果检测机构170设置在所述组装机构160的一侧,所述组装效果检测机构170包括检测载具171,以及设置在检测载具171下方的检测相机组件172。
本申请的上述卡扣组装机在使用时,通过卡扣上料机构110供给卡扣,卡扣上料机构110输送的卡扣先进入卡扣错位机构120的错位载具121内。
然后通过顶紧气缸组件122将错位载具121内的卡扣顶紧固定。接着,通过错位气缸123将错位载具121输送至上料位置处。在上料位置处通过卡扣搬运机构130将卡扣拾取并输送。在输送过程中,卡扣在卡扣开口检测机构220处停留,通过卡扣开口检测机构220来检测卡扣的开口端的尺寸,以及判断开口的开口方向是否符合规定。如果卡扣的开口方向不符合规定,则将该卡扣丢入回收盒内。如果卡扣的开口方向符合规定,则将卡扣输送至组装机构160处。
上述组装机构160的两个卡针163的距离可根据上述卡扣开口检测机构220检测获得的开口端的尺寸来自动调整,以便于将卡扣的端部开口插入两个卡针163上。卡扣整体可通过卡扣定位载具161来定位。
气缸产品300通过气缸上料机构140翻转90度后处于竖直状态,接着通过第一气缸搬运机构150的第一夹爪气缸154将竖直状态的气缸产品300拾取并输送至组装机构160处。
在组装机构160处,先将两个卡针163的相互靠近,使卡扣收紧,接着通过第一气缸搬运机构150的第一夹爪气缸154将气缸产品300向下移动,使开口进入气缸产品300的活塞杆的外侧,接着,将两个卡针163相互远离,使卡扣张开卡接在活塞杆的外侧。并通过气缸夹紧机构162将气缸产品300夹紧。
接着,第一气缸搬运机构150的第一夹爪气缸154将气缸产品300释放。然后使第一夹爪气缸154复位,第一夹爪气缸154可在气缸上料机构140处再拾取一个新的气缸产品300。同时,第二夹爪气缸155位于上述气缸夹紧机构162处,通过第二夹爪气缸155将气缸夹紧机构162处的气缸产品300拾取并输送至组装效果检测机构170处,通过组装效果检测机构170来检测卡扣的组装效果是否符合规定。当第二夹爪气缸155位于组装效果检测机构170处时,第一夹爪气缸154位于气缸夹紧机构162处,此时,可重复上述操作,使新的气缸产品300上组装上卡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至图13所示,本申请的卡扣组装机还包括:拉拔测试机构180,第二气缸搬运机构190,NG流线200和下料机构210。
所述拉拔测试机构180设置在组装效果检测机构170的一侧,所述拉拔测试机构180用于测试装有卡扣的气缸产品300的拉拔力是否合格。
本申请的上述第二气缸搬运机构190设置在所述拉拔测试机构180的一侧。
所述NG流线200设置在所述拉拔测试机构180的一侧,所述NG流线200用于输送测试不合格的气缸产品300。
所述下料机构210设置在所述拉拔测试机构180的一侧,所述下料机构210用于将测试合格的气缸产品300进行输送。
具体的,所述第二气缸搬运机构190包括第二水平移动组件191以及安装在第二水平移动组件191上的第三竖直移动组件192和第四竖直移动组件193,所述第三竖直移动组件192上设置有第三夹爪气缸194,所述第四竖直移动组件193上设置有第一旋转气缸195,所述第一旋转气缸195上设置有第四夹爪气缸196。上述第三夹爪气缸194和第四夹爪气缸196同步移动。
通过第三夹爪气缸194将组装效果检测机构170处的气缸产品300输送至拉拔测试机构180处进行测试。同时通过第四夹爪气缸196将拉拔测试机构180处测试完毕的气缸产品300拾取并向后续工位输送。第四夹爪气缸196将气缸产品300拾取后,先将气缸产品300转动90度,将气缸产品300变为水平状态后,再向后续工位输送。其中,后续工位包括NG流线200和下料机构210。如果气缸产品300符合检测规定,则将气缸产品300输送至下料机构210,通过下料机构210下料。如果气缸产品300不符合检测规定,则将气缸产品300输送至NG流线200进行回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拔测试机构180包括旋转台181。所述旋转台181上间隔设置有两个气缸定位组件,所述气缸定位组件包括气缸定位槽182。所述气缸定位槽182的底部设置有测试通孔,所述气缸定位组件还包括在所述气缸定位槽182的一侧设置的气缸顶块183,所述气缸顶块183与弹性复位组件184相连,所述旋转台181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弹性复位组件184直线移动的开启组件185。
上述弹性复位组件184可包括滑块,滑块安装在滑轨上,滑块尾部设置复位弹簧组件。滑块上安装第一推杆,第一推杆的外侧设置第二推杆。上述开启组件185可包括开启气缸和与开启气缸相连的顶杆。当顶杆插入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之间后,第一推杆在顶杆作用下驱动滑块后移,进而带动滑块上的上述气缸顶块183后移,这样可将气缸产品300插入气缸定位槽182内。接着将顶杆复位,在复位弹簧组件的作用下,滑块带动气缸顶块183前移,将气缸产品300顶紧固定。
所述旋转台181的一侧的上方设置有下压组件186,所述下压组件186用于对气缸定位槽182内的气缸施加下压力。上述下压组件186可由下压块和气缸等组成。
所述旋转台181的一侧的下方设置有拉拔力测试组件,所述拉拔力测试组件包括升降组件187以及设置在升降组件187上的测试旋转气缸188a,所述升降组件187与测试旋转气缸188a之间设置有拉压力传感器188d,所述测试旋转气缸188a上方通过万向连接件188b与测试夹爪气缸188c相连,所述测试夹爪气缸188c用于夹取待测试的气缸产品300的活塞杆。
具体的,待测试的气缸产品300通过气缸顶块183顶紧固定后,旋转台181转动,使得气缸产品300转动至下压组件186下方,下压组件186将气缸产品300压紧。接着,升降组件187将测试夹爪气缸188c上升,通过测试夹爪气缸188c将气缸产品300的活塞杆夹紧,接着测试旋转气缸188a进行转动,然后升降组件187下降,这样就可拉出气缸产品300的活塞杆。通过拉压力传感器188d测出拉出的活塞杆的拉力,检测拉力的数值是否满足规定。
如果检测的数值不满足规定,则该气缸产品300为不合格产品,如果检测的数值满足规定,则该产品为合格产品。
接着,可通过升降组件187把气缸产品300活塞杆推回至抓取位置,然后松开测试夹爪气缸188c的夹爪,升降组件187退回初始位置,同时下压组件186复位。旋转台181反方向旋转180度,顶杆伸出,气缸顶块183向后移动,这样就可将检测完毕的气缸产品300拾取并转移至后续的工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料机构210包括下料驱动组件212和下料夹爪气缸211,所述下料夹爪气缸211与下料驱动组件212相连。
具体的,下料驱动组件212可由多个驱动气缸组成,多个驱动气缸可驱动下料夹爪气缸211朝不同方向移动,使下料夹爪气缸211移动至下料流线处,然后将气缸产品300放置在下料流线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扣搬运机构130包括磁铁吸附组件131以及用于驱动磁铁吸附组件131移动的卡扣转移组件132。上述卡扣转移组件132可由多个气缸等直线移动机构组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扣上料机构110包括上料振动盘111以及与所述上料振动盘111相连的直振上料器113,所述直振上料器113的一侧设置有接料槽114,所述接料槽114设置在送料气缸上,所述接料槽11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CCD检测机构,所述第二CCD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接料槽114内的卡扣的开口方向是否符合规定,所述接料槽114的另一侧设置有卡扣输送组件115。
具体的,所述上料振动盘1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CCD检测机构112,所述第一CCD检测机构112用于检测上料振动盘111内的卡扣的开口方向是否符合规定,所述上料振动盘111上还设置有吹气机构,所述吹气机构用于将位置不合格的卡扣吹离输送轨迹。
具体的,卡扣在上料振动盘111上移动至第一CCD检测机构112处后,由第一CCD检测机构112检测该卡扣的开口朝向是否符合规定,如果不符合规定,则通过吹气机构将该卡扣吹走,例如可朝上料振动盘111的内侧吹。如果符合规定,则该卡扣可继续朝前移动。
卡扣移动至接料槽114内后,通过第二CCD检测机构检测该卡扣的开口朝向是否符合规定,如果不符合规定,则通过卡扣输送组件115将该卡扣输送至回收盒。如果符合规定,则通过卡扣输送组件115将该卡扣输送至卡扣错位机构120处。
具体的,上述卡扣输送组件115可由多个直线输送组件以及夹爪气缸等组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缸上料机构140包括气缸输送线141,所述气缸输送线141的一侧设置有分隔组件142。所述分割组件用于将输送线上的气缸产品300逐一分割开,所述气缸输送线141的一端设置有90度旋转组件143,所述90度旋转组件143用于将水平放置的气缸产品300转成竖直状态。
具体的,上述分隔组件142可由分隔气缸和分隔块组成。分隔块伸出,可将后续的气缸产品300阻挡,使1个气缸产品300继续朝前移动。
具体的,上述90度旋转组件143可由夹爪气缸以及旋转气缸组成。夹爪气缸将气缸产品300抓取后,通过旋转气缸旋转,即可将夹爪气缸连通气缸产品300一同转动,使水平的气缸产品300变为竖直放置状态。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卡扣组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卡扣上料机构,所述卡扣上料机构用于将卡扣逐一输送至卡扣错位机构处,
卡扣错位机构,所述卡扣错位机构设置在所述卡扣上料机构的一侧,所述卡扣错位机构包括第一轨道,第一轨道上设置有错位载具,错位载具的一侧设置有顶紧气缸组件,错位载具还与错位气缸相连,
卡扣开口检测机构,所述卡扣开口检测机构设置在所述卡扣错位机构的一侧,所述卡扣开口检测机构用于检测卡扣的开口端的尺寸,以及判断开口的开口方向是否符合规定,
卡扣搬运机构,所述卡扣搬运机构设置在所述卡扣错位机构的一侧,所述卡扣搬运机构用于将卡扣输送至组装机构处,
气缸上料机构,所述气缸上料机构设置在第一气缸搬运机构的一侧,所述气缸上料机构用于将气缸产品翻转90度,
第一气缸搬运机构,所述第一气缸搬运机构设置在所述气缸上料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一气缸搬运机构用于将气缸上料机构处的气缸产品输送至组装机构处,同时将组装机构处的气缸产品输送至组装效果检测机构处,
组装机构,所述组装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搬运机构的一侧,所述组装机构包括气缸夹紧机构,气缸夹紧机构的下方设置有卡扣定位载具,所述卡扣定位载具的外侧间隔设置有两个卡针驱动机构,每个卡针驱动机构上都设置有一个卡针,两个卡针驱动机构用于调节两个卡针之间的间距,
组装效果检测机构,所述组装效果检测机构设置在所述组装机构的一侧,所述组装效果检测机构包括检测载具,以及设置在检测载具下方的检测相机组件;
还包括:
拉拔测试机构,所述拉拔测试机构设置在组装效果检测机构的一侧,所述拉拔测试机构用于测试装有卡扣的气缸产品的拉拔力是否合格,
第二气缸搬运机构,所述第二气缸搬运机构设置在所述拉拔测试机构的一侧,
NG流线,所述NG流线设置在所述拉拔测试机构的一侧,所述NG流线用于输送测试不合格的气缸产品,
下料机构,所述下料机构设置在所述拉拔测试机构的一侧,所述下料机构用于将测试合格的气缸产品进行输送;
所述拉拔测试机构包括旋转台,所述旋转台上间隔设置有两个气缸定位组件,所述气缸定位组件包括气缸定位槽,所述气缸定位槽的底部设置有测试通孔,所述气缸定位组件还包括在所述气缸定位槽的一侧设置的气缸顶块,所述气缸顶块与弹性复位组件相连,所述旋转台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弹性复位组件直线移动的开启组件,
所述旋转台的一侧的上方设置有下压组件,所述下压组件用于对气缸定位槽内的气缸施加下压力,
所述旋转台的一侧的下方设置有拉拔力测试组件,所述拉拔力测试组件包括升降组件以及设置在升降组件上的测试旋转气缸,所述升降组件与测试旋转气缸之间设置有拉压力传感器,所述测试旋转气缸上方通过万向连接件与测试夹爪气缸相连,所述测试夹爪气缸用于夹取待测试的气缸产品的活塞杆;
所述弹性复位组件包括滑块,滑块安装在滑轨上,滑块尾部设置复位弹簧组件,滑块上安装第一推杆,第一推杆的外侧设置第二推杆,上述开启组件可包括开启气缸和与开启气缸相连的顶杆,当顶杆插入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之间后,第一推杆在顶杆作用下驱动滑块后移,进而带动滑块上的上述气缸顶块后移,这样可将气缸产品插入气缸定位槽内,接着将顶杆复位,在复位弹簧组件的作用下,滑块带动气缸顶块前移,将气缸产品顶紧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机构包括下料驱动组件和下料夹爪气缸,所述下料夹爪气缸与下料驱动组件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扣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搬运机构包括第一水平移动组件以及安装在第一水平移动组件上的第一竖直移动组件和第二竖直移动组件,所述第一竖直移动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夹爪气缸,所述第二竖直移动组件上设置有第二夹爪气缸,
所述第二气缸搬运机构包括第二水平移动组件以及安装在第二水平移动组件上的第三竖直移动组件和第四竖直移动组件,所述第三竖直移动组件上设置有第三夹爪气缸,所述第四竖直移动组件上设置有第一旋转气缸,所述第一旋转气缸上设置有第四夹爪气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搬运机构包括磁铁吸附组件以及用于驱动磁铁吸附组件移动的卡扣转移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上料机构包括上料振动盘以及与所述上料振动盘相连的直振上料器,所述直振上料器的一侧设置有接料槽,所述接料槽设置在送料气缸上,所述接料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二CCD检测机构,所述第二CCD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接料槽内的卡扣的开口方向是否符合规定,所述接料槽的另一侧设置有卡扣输送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扣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振动盘的一侧设置有第一CCD检测机构,所述第一CCD检测机构用于检测上料振动盘内的卡扣的开口方向是否符合规定,所述上料振动盘上还设置有吹气机构,所述吹气机构用于将位置不合格的卡扣吹离输送轨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搬运机构包括所述第一气缸搬运机构包括第一水平移动组件以及安装在第一水平移动组件上的第一竖直移动组件和第二竖直移动组件,所述第一竖直移动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夹爪气缸,所述第二竖直移动组件上设置有第二夹爪气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上料机构包括气缸输送线,所述气缸输送线的一侧设置有分隔组件,所述分隔组件用于将输送线上的气缸产品逐一分隔开,所述气缸输送线的一端设置有90度旋转组件,所述90度旋转组件用于将水平放置的气缸产品转成竖直状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656219.3A CN114131305B (zh) | 2021-12-31 | 2021-12-31 | 卡扣组装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656219.3A CN114131305B (zh) | 2021-12-31 | 2021-12-31 | 卡扣组装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131305A CN114131305A (zh) | 2022-03-04 |
CN114131305B true CN114131305B (zh) | 2023-05-26 |
Family
ID=80383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656219.3A Active CN114131305B (zh) | 2021-12-31 | 2021-12-31 | 卡扣组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13130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156905A (zh) * | 2022-07-22 | 2022-10-11 | 清远敏惠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外饰件卡扣及螺柱安装设备和安装方法 |
CN117102847B (zh) * | 2023-09-12 | 2024-01-23 | 山东雷德数控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全自动化中梃连接件组装系统及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315066A (ja) * | 1997-05-15 | 1998-12-02 | Nissan Motor Co Ltd | スナップリング組付装置 |
JP4480917B2 (ja) * | 2001-05-21 | 2010-06-16 | 平田機工株式会社 | スナップリング装着装置 |
CN106217016B (zh) * | 2016-08-31 | 2018-10-19 | 安徽莱特气弹簧有限公司 | 一种活塞杆套卡簧加工设备及加工方法 |
CN108372399B (zh) * | 2018-05-16 | 2024-03-15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活塞挡圈压装结构与方法 |
CN108544216B (zh) * | 2018-06-19 | 2023-06-13 | 滨州渤海活塞有限公司 | 活塞卡簧自动装配装置和方法 |
CN209578719U (zh) * | 2019-03-14 | 2019-11-05 | 重庆炜海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连杆活塞销挡圈自动装配机挡圈装配系统 |
CN110561109B (zh) * | 2019-09-15 | 2024-08-06 | 苏州杰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曲轴箱通风管快插接头装配总成 |
CN111152002B (zh) * | 2020-04-02 | 2020-07-10 | 宁波均普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卡簧安装装置及系统 |
-
2021
- 2021-12-31 CN CN202111656219.3A patent/CN114131305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131305A (zh) | 2022-03-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131305B (zh) | 卡扣组装机 | |
CN107170606B (zh) | 弹片式防水开关自动组装机 | |
CN105467173A (zh) | 一种扣接电池连接器与电池测试板的自动扣板机 | |
CN108788718B (zh) | 汽车电子部件组装设备 | |
CN110434583B (zh) | 一种自动压线夹设备及压线夹方法 | |
CN113714798A (zh) | 一种电子产品螺丝装配自动生产线 | |
CN113649788B (zh) | 一种产品内嵌螺母的自动压装装置 | |
CN111229645B (zh) | 一种端子检测机 | |
CN113479619A (zh) | 一种芯片缓存机构 | |
CN209914230U (zh) | Pcb板与弹性夹紧工装组装系统 | |
CN109605030B (zh) | 一种自动装配生产线 | |
CN110356837A (zh) | 一种接口检测机的送料机构 | |
CN210549364U (zh) | 一种小尺寸轴承压装设备 | |
CN113732688A (zh) | 一种阀体组装设备 | |
CN112171265A (zh) | 一种滑动开关滑盖装配设备及滑动开关装配系统 | |
CN214622714U (zh) | 测试装置 | |
CN115808841A (zh) | Icr切换器动检机 | |
CN209919056U (zh) | 一种dc充电端子焊线机的焊接机构 | |
CN210139456U (zh) | 一种pcba板自动分板机 | |
CN111703674A (zh) | 一种双工位打标设备 | |
CN114762924A (zh) | 装配机 | |
CN219028593U (zh) | 一种小软管上料机构 | |
CN111136465B (zh) | 气密阀配件组装机构 | |
CN215625140U (zh) | 一种上料装置 | |
CN221092463U (zh) | 一种旋转定位上料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