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28225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428225A CN109428225A CN201811011217.7A CN201811011217A CN109428225A CN 109428225 A CN109428225 A CN 109428225A CN 201811011217 A CN201811011217 A CN 201811011217A CN 109428225 A CN109428225 A CN 10942822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m
- shell
- connector shell
- cooperation
-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3—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two latching arm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5—Latching arms not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1—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correct or full engagement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和配合保证部件。当臂接触部的先头端部在排斥臂的臂倾斜部的内倾斜面上朝着该排斥臂的臂先头端滑动时,连接器壳体的该排斥臂被夹在配对连接器的臂接触部与配合保证部件的臂移位制约部之间,并且排斥臂弹性变形以被臂接触部的先头端部向外侧挤压从而以直线状伸展。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2017年8月3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7-168048并且要求其优先权,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具有一对连接器壳体的连接器中,通过将一个连接器壳体插入到配对连接器壳体的配合位置中,分别容纳在连接器壳体中的端子互相电连接,并且连接器壳体互相锁定。由于手动进行这样的连接器的配合操作,所以操作者可能在未识别出其中一个连接器壳体未插入到正常的配合位置的半配合(非锁定状态)的情况下结束配合操作,并且锁定可能随后解除。
专利文献JP-A-2012-064461公开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用于防止连接器壳体的半配合的配合位置保证锁。
JP-A-2012-064461的连接器包括:筒状的阴壳体,该阴壳体具有收纳在其中的阴端子;筒状的阳壳体,该阳壳体具有收纳在其中的阳端子,并且该阳壳体将要配合到阴壳体内;筒状的配合保证部件,其可滑动地安装在阴壳体的外部;阴锁,该阴锁以悬臂的形态支撑在阴壳体上并且朝着阳壳体延伸;配合保证锁,该配合保证锁以悬臂的形态支撑在配合保证部件上并且朝着阳壳体延伸;和锁定突起,该锁定突起从阳壳体的外表面突出以锁定阴锁和配合保证锁。锁定突起包括倾斜面,以使得阴锁的先头端侧的锁定部和配合保证锁的先头端侧的锁定爪部分别爬升到该锁定突起上。
在JP-A-2012-064461的连接器中,首先,当阳壳体插入到安装有配合保证部件的阴壳体内时,阴锁的锁定部爬越锁定突起的倾斜面并且锁定于该锁定突起。然后,配合保证锁的锁定爪爬越锁定突起的倾斜面和阴锁的锁定部,并且经由阴锁的锁定部锁定于锁定突起。以这种方式,由于配合保证锁经由阴锁锁定于锁定突起,所以保证了壳体的配合。
在JP-A-2012-64461的连接器中,在壳体的配合过程中,阴锁的锁定部和配合保证锁的锁定爪通过顺次在锁定突起的倾斜面上滑动而弹性移位。从而,在阴锁的锁定部在倾斜面上滑动的同时,阴锁受到的来自倾斜面的反作用力的分力施加于阴壳体,作为与连接器配合相关的排斥力。当操作者停止配合操作时,阴壳体被推回。在配合保证锁的锁定爪在倾斜面上滑动的同时,配合保证锁受到的来自倾斜面的反作用力的分力作为与连接器配合相关的排斥力而施加于配合保证部件。当操作者停止配合操作时,阴壳体经由配合保证部件被推回。操作者能够通过感知相应的排斥力识别出配合正在进行。
为了通过减小阴锁的最大位移而使得整个连接器小型化,锁定突起的顶面可以形成为与配合方向基本平行的平面形状。在该情况下,如果在阴锁锁定于锁定突起之前,配合保证锁爬上锁定突起的顶面,可能在从配合保证锁爬动直到连接器配合为止的时间内无排斥力作用,并且操作者可能识别不到半配合。特别地,如果已经施加的排斥力在配合之前并没有作用,则操作者可能误认为完成了连接器配合,并且可能在半配合状态下结束配合操作。
发明内容
一个以上的实施例涉及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保证了直到配合的完成为止的排斥力的施加。
根据一个以上的实施例,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和配合保证部件。所述连接器壳体通过在配合方向上相对于配对连接器壳体移动而配合到所述配对连接器壳体。所述配合保证部件可滑动地装接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外侧,并且被构造为通过在所述连接器壳体配合于所述配对连接器壳体的连接器配合状态下朝着所述配对连接器壳体相对滑动而锁定于所述配对连接器壳体。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排斥臂。臂基端部和臂倾斜部一体地形成在所述排斥臂中。所述臂基端部被支撑在所述连接器壳体上,并且包括悬臂结构,该悬臂结构具有在与所述配对连接器壳体配合的配合侧的固定端,并且沿着所述配合方向朝着配合相反侧延伸。所述臂倾斜部从所述臂基端部的先头端延伸到所述配合相反侧的臂先头端,并且所述臂倾斜部相对于所述臂基端部朝着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内侧倾斜。所述配合保证部件包括臂移位制约部,该臂移位制约部面对所述排斥臂的外侧,以制约所述排斥臂朝着外侧的移位。所述臂倾斜部被布置为使得通过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在所述配合方向上的移动,所述配对连接器壳体的臂接触部的先头端部与所述臂倾斜部的内倾斜面的内侧进行接触,并且所述配对连接器壳体的所述臂接触部的先头端部在所述臂倾斜部的所述内倾斜面的内侧滑动。所述排斥臂被构造为:当所述臂接触部的先头端部朝着所述排斥臂的臂先头端在所述内倾斜面上滑动时,所述排斥臂被夹在所述臂接触部与所述臂移位制约部之间并且所述排斥臂弹性变形以被所述臂接触部的先头端部向外侧挤压从而以直线状伸展。所述臂倾斜部被布置为:在所述连接器壳体与所述配对连接器壳体互相配合之前,所述臂接触部的先头端部开始在所述臂倾斜部的所述内倾斜面上滑动,并且所述臂接触部的先头端部位于所述臂倾斜部的所述内倾斜面上,直到所述连接器壳体与所述配对连接器壳体互相配合为止。
通过下面的描述和附加的权利要求,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点将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阴连接器单元的外部立体图;
图3是CPA最终锁定状态的外部立体图;
图4是在连接器配合之前的纵向截面图;
图5是在连接器的配合途中的纵向截面图;
图6是在连接器的配合途中的纵向截面图;
图7是连接器配合状态的纵向截面图;
图8是CPA最终锁定状态的纵向截面图;
图9是排斥臂的放大图;
图10是在连接器的配合途中的横截面图;
图11是在连接器的配合途中的横截面图;
图12是CPA最终锁定状态的横截面图;和
图13A是图10的部分A的放大图,图13B是图11的部分B的放大图,并且图13C是图12的部分C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图1是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11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阴连接器单元(连接器单元)12的外部立体图,该阴连接器单元12具有安装在阴壳体13上的CPA 21、密封部件23和侧保持器25,图3是连接器配合状态的外部立体图,并且图4至8是图示出从连接器被配合前直到CPA最终锁定的移动的纵向截面图。在下面的描述中,将配合到配对连接器内的方向称为向前方向(配合方向),将从配对连接器分离的方向称为向后方向(配合相反方向),将与配合方向基本垂直的连接器高度方向(高度方向)的一侧(图4中的上侧)称为向上方向,并且将另一侧(图4中的下侧)称为向下方向,并且将与配合方向和连接器高度方向基本垂直的连接器宽度方向(宽度方向)称为水平方向。
如图1所示,连接器11包括:筒状的阴壳体(连接器壳体)13;筒状的阳壳体(配对连接器壳体)15;阴端子17,该阴端子17被收纳在阴壳体13中;阳端子19,该阳端子19被收纳在阳壳体15中;筒状的CPA(配合保证部件)21,该筒状的CPA能够在配合方向上滑动地安装在阴壳体13的外表面上;环状的密封部件23,该环状的密封部件23安装在阴壳体13上;和侧保持器25,该侧保持器25安装在阴壳体13中。阴壳体13、CPA 21、密封部件23和侧保持器25构成阴连接器单元12。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11将两对的阴端子17与阳端子18互相连接,并且两个阴端子17容纳在阴壳体13中,而两个阳端子19容纳在阳壳体15中。
阳壳体15由合成树脂制成。例如,阳壳体15直接连接于搭载在车辆等上的电气装置(未示出)的容器壁。如图1所示,阳壳体15包括对应于容器壁的基端部27以及在配合方向上从基端部27延伸的筒状的罩部29。如图4所示,在基端部27中形成有底空间31,该有底空间31的内周面在轴向上与罩部29的内周面接续。在配合方向上突出的凸片状的阳端子19固定于有底空间31的内部。
上锁定突起33从罩部29的外周的上表面突出。如图4所示,上锁定突起33包括:上倾斜面35,该上倾斜面35具有在向后方向上增大的突出高度;上平坦面37,该上平坦面37连接于上倾斜面35的上端(后端)并且在长度方向上延伸;和上锁定面39,该上锁定面39连接于上平坦面37的后端并且在大致垂直方向上竖立。上平坦面37具有相对于上倾斜面35在宽度方向上设定得大的长度和在长度方向上设定得短的长度。同样地,下锁定突起34从罩部29的外周的下表面突出。下锁定突起34包括:下倾斜面(另一个倾斜面)36,该下倾斜面36具有在向后方向上增大的突出高度;和下平坦面38,该下平坦面38连接至下倾斜面36的下端(后端)并且在长度方向上延伸。下平坦面38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比下倾斜面36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下平坦面38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比下倾斜面36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短。上锁定突起33和下锁定突起34形成为上下方向基本互相对称。在配合方向上,上倾斜面35与下倾斜面36位于大致相同的范围内。在配合方向上,上平坦面37与下平坦面38位于大致相同的范围内。
罩部29的左右侧壁包括当配合于阴壳体13时面对阴壳体13的排斥臂65的内侧的区域(左右的臂接触部131)。
阴壳体13由合成树脂制成。如图4所示,阴壳体13包括形成为互相对齐的筒状的内壳体41和筒状的外壳体43。外壳体43包围与该外壳体43隔开的内壳体41的外周面。阳壳体15的罩部29插入到内壳体41的外周面与外壳体43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内。
阴端子17从后方插入到其内的两个阴端子收纳室45形成在内壳体41中。各个阴端子收纳室45经由形成在内壳体41的先头端部的插入孔47(参见图1)向外部开口。凸片状的阳端子19从各个插入孔47插入。
内壳体41比外壳体43的前端面更加向前突出。密封部件23安装在由外壳体43包围的内壳体41的筒状的外周面上。侧保持器25安装在从外壳体43向前突出的方管状的内壳体前部44的外周面上。
可弹性移位的壳体臂51形成在阴壳体13的外周面上。壳体臂51形成为门状。壳体臂51被支撑在阴壳体13(内壳体41)的外周面上。壳体臂51具有悬臂状,其中,壳体臂51包括:左右一对弹性臂片53,其与内壳体41的外周面基本平行地朝着阳壳体15延伸;和锁定片55,该锁定片55在宽度方向上桥接弹性臂片53的前端部。当壳体13与壳体15两者互相配合时,锁定片55锁定至阳壳体15的上锁定突起33。
壳体臂51能够以后端部作为支点弹性移位(柔性变形),使得锁定片55能够向上(向外)移动。以悬臂的形态分别被支撑在一对弹性臂片53的前端部上并且向后延伸的门状的锁定臂57连接至壳体臂51。锁定臂57包括解锁操作部59,当解除壳体臂51的锁定状态时,将该解锁操作部59在朝着阴壳体13(内壳体41)的解锁操作方向上下压。解锁操作部59从阴壳体13(内壳体41)的后部(配合相反侧)朝着外侧(向上)隔开。解锁操作部59设置在比弹性臂片53高的位置。当解锁操作部59在解锁操作方向上被下压并且移位时,向上(反锁定方向)的解锁力经由锁定臂57施加于锁定片55。
阴壳体13包括阴壳体桥61。阴壳体桥61从外壳体43的前端的上部的左右两端向上延伸,横跨在宽度方向上,并且从外侧(上侧)覆盖锁定片55。阴壳体桥61位于锁定片55能够通过阳壳体15的上倾斜面35而弹性移位的位置处,并且设置在锁定片55的移动范围的外侧(上侧)的附近。
如图1和9所示,阴壳体13包括左右一对排斥臂65,通过利用上下一对狭缝63切除外壳体43的左右侧壁的一部分而分隔和界定该左右一对排斥臂65。平板状的臂基端部151和平板状的臂倾斜部153一体地形成在排斥臂65中。臂基端部151具有与外壳体43的侧壁连接的前端(在阳壳体15的配合侧的端部)。臂基端部151以在前端处具有固定端并且在长度方向(配合方向)上向后(配合相反侧)延伸的悬臂状而被支撑在外壳体43上。臂倾斜部153从臂基端部151的先头端(后端)弯曲。臂倾斜部153相对于臂基端部151向外壳体43的内侧倾斜地朝着后方(配合相反侧)的臂先头端(自由端)155而延伸。各个排斥臂65位于一对引导槽67的前端部的位置处,该对引导槽67在长度方向上在外壳体43的左右两侧延伸,并且上下的狭缝63从引导槽67向前延伸。臂倾斜部153可以具有弯曲板状。
侧保持器25由合成树脂制成。如图1所示,侧保持器25包括:保持器主体105,该保持器主体105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侧部)打开,并且该保持器主体具有U状截面;和保持器前板部107,该保持器前板部107覆盖保持器主体的前端。两个插入孔109形成在保持器前板部107上。当侧保持器25设定在最终锁定位置时,插入孔109与内壳体41的插入孔47连通。阳端子19从插入孔47和109插入。
保持器主体105一体地包括:上下方向上互相分离并且互相面对的保持器上表面部111和保持器下表面部113;和保持器曲面部115,该保持器曲面部115连接保持器上表面部111的缘部与保持器下表面部113的缘部。在配合方向上以直线状延伸的保持器突起(未示出)从保持器上表面部111的开口侧的缘部向下突出。
最终锁定槽121和临时锁定槽123布置在内壳体前部44的上表面上,分隔部119设置在最终锁定槽121与临时锁定槽123之间。分隔部119、最终锁定槽121和临时锁定槽123在配合方向上以直线状延伸。最终锁定槽121被分隔在分隔部119与内壳体前部44的侧壁上端部127之间,所述侧壁上端部127从内壳体前部44的上表面突出。临时锁定槽123被分隔在从内壳体前部44的上表面突出的槽形成突起129与分隔部119之间。
为了将侧保持器25装接至内壳体前部44,将侧保持器25的侧方的开口稍微打开,并且将内壳体前部44从该开口插入到侧保持器25的内侧并且在宽度方向(安装方向)上移动。当侧保持器25在安装方向上移动时,保持器突起进入临时锁定槽123内并且锁定至临时锁定槽(临时锁定位置)。然后,当侧保持器25在安装方向上进一步移动时,保持器突起进入最终锁定槽121并且锁定至最终锁定槽(最终锁定位置)。
设定在临时锁定位置的侧保持器25使得阴端子17能够插入到阴端子收纳室45内,而且,将插入的阴端子17锁定,从而防止阴端子17被释放。相比之下,设定在最终锁定位置的侧保持器25既防止阴端子17插入到阴端子收纳室45内又防止阴端子17的释放。
CPA 21由合成树脂制成。CPA 21从后方覆盖阴壳体13,使得CPA21能够在配合方向上相对于阴壳体13滑动。即,CPA 21相对于阴壳体13的移动方向(锁定方向和反锁定方向)被设定为与阴壳体13相对于阳壳体15的配合和释放的方向(配合方向和配合相反方向)相同的方向。CPA 21包括左右一对侧壁87,该左右侧壁87向上延伸,在宽度方向上互相隔开,并且在阴壳体13的外侧互相面对。CPA 21还包括桥接在各个侧壁87的上端部之间的支撑壁89。朝着阳壳体15延伸的CPA上臂91形成在支撑壁89的中央部上。要在阴壳体13的左右引导槽67上分别被引导的左右一对突起部79从左右侧壁87的后部的内表面突出(参见图1)。左右侧壁87的后端通过用于确保CPA 21的刚性的平板状的CPA桥81而互相连接。
如图10所示,向内突出的释放防止突起141形成在突起部79上。在向前方向上向外倾斜的引导面143形成在释放防止突起141的前部上。向外突出的左右一对止动突起145形成在内壳体41的后端上。
左右侧壁87均包括面对阴壳体13的排斥臂65的外侧的区域(左右的臂移位制约部135),从而制约当该左右侧壁87被安装在阴壳体13上时的排斥臂65的朝着外侧的移位。各个臂移位制约部135位于释放防止突起141的前部的位置处。
CPA上臂91以悬臂的形态被支撑在支撑壁89上。CPA上臂91朝着阳壳体15的罩部29向下倾斜。向下突出的上锁定爪93形成在CPA上臂91的先头端部处。倾斜面95形成在上锁定爪93的下部的前表面上。CPA上臂91能够以后端部作为支点而弹性移位(柔性变形),使得上锁定爪93能够向上(向外)移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当CPA 21安装在阴壳体13上时,CPA上臂91的上锁定爪93(倾斜面95)爬越锁定臂57的解锁操作部59。当壳体13与壳体15两者互相配合时,CPA上臂91与壳体臂51的锁定片55的后端部进行接触,从而在配合方向(向前方向)上按压锁定片55的后端部。
CPA 21包括CPA下臂99,该CPA下臂99以悬臂的形态被支撑在面对CPA上臂91的位置(距离大约180度的位置)处,并且朝着阳壳体15延伸。向CPA 21的内侧延伸的下锁定爪101形成在CPA下臂99的先头端部。倾斜面103形成在下锁定爪101的上部的前表面上。以与CPA上臂91相同的方式,CPA下臂99能够以后端部作为支点弹性移位(柔性变形),使得下锁定爪101能够向下(向外)移动。
将描述该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11的配合过程,并且将描述上述连接器11的其它构造。在下文中,将通过实例的方式描述当阴壳体13接近直接连接于电气装置的容器壁的阳壳体15时,连接器11的操作。
首先,将密封部件23安装在阴壳体13上,并且将侧保持器25安装在从外壳体43突出的内壳体前部44的临时锁定位置。接着,将连接有电线18的阴端子17从后方插入到阴壳体13的阴端子收纳室45内,并且将侧保持器25滑动到最终锁定位置(正常位置)。因此,将阴端子17保持和锁定于侧保持器25。
接着,将CPA 21从后方安装于阴壳体13。在该情况下,沿着引导槽67引导CPA 21的一对突起部79。当止动突起145爬过引导面143并且到达释放防止突起141的后部的临时锁定位置(CPA临时锁定位置)时,CPA 21被保持并锁定于阴壳体13(CPA临时锁定)。CPA上臂91爬越阴壳体13的解锁操作部59,并且在壳体臂51的内侧移动,并且与锁定片55的后端面进行接触。如上所述,CPA上臂91与锁定片55进行接触,使得CPA 21能够在配合方向上推动阳壳体15。因此,配合操作期间的CPA 21和阴壳体13的定位精度提高,并且能够提高组装效率。
当CPA 21相对于阴壳体13向前移动时,CPA上臂91与锁定片55进行接触。因此,阴壳体13与CPA 21一起向前移动。相比之下,当CPA 21相对于阴壳体13向后移动时,止动突起145锁定于释放防止突起141。因此,阴壳体13与CPA 21一起向后移动。
当在CPA临时锁定状态下阴壳体13与阳壳体15的位置对齐,并且CPA 21在配合方向(向前)上被推动时,阴壳体13的内壳体41插入到阳壳体15的罩部29内,并且阳端子19的先头端部插入到插入孔47内。在该步骤中,壳体臂51和CPA上臂91两者均远离上锁定突起33,并且不发生柔性变形。CPA下臂99也远离下锁定突起34,并且不发生柔性变形。此外,排斥臂65的臂倾斜部153也远离臂接触部131,并且不发生弹性变形。
当CPA 21在配合方向上进一步被推动时,如图4所示,壳体臂51的锁定片55达到上锁定突起33的上倾斜面35,并且爬上该上倾斜面,并且伴随着在向上方向(反锁定方向)上的弹性移位,并且开始在上倾斜面35上滑动。锁定片55被压向上倾斜面35,并且壳体臂51向上弹性变形。因此,壳体臂51的恢复力施加于上倾斜面35,并且阳壳体15在配合方向的相反方向上被阴壳体13偏压,并且阴壳体13受到来自阳壳体15的反作用力。结果,当释放被手握住的CPA 21时,阴壳体13与CPA 21一起在配合方向的相反方向上被推回。在图4所示的状态下,CPA下臂99远离下锁定突起34,并且不发生柔性变形。
如图10和13A所示,阴壳体13的排斥臂65的臂倾斜部153的内倾斜面157到达阳壳体15的臂接触部131的先头端部133,并且臂接触部131的先头端部133与臂倾斜部153的内倾斜面157的内侧的接触并且骑在该内倾斜面上,并且伴随有排斥臂65的弹性变形,并且该先头端部133开始在内倾斜面157上滑动。排斥臂65被臂接触部131的先头端部133向外侧挤压,并且与臂接触部131与CPA 21的臂移位制约部135之间的范围的增大相对应地开始弹性变形,从而以直线状(平板状)伸展。因此,排斥臂65的恢复力施加于臂接触部131,阳壳体15在配合方向的相反方向上被阴壳体13偏压,并且阴壳体13受到来自阳壳体15的反作用力。结果,当释放被手握住的CPA 21时,阴壳体13与CPA 21一起在配合方向的相反方向上被推回。
随着配合进行(臂接触部131的先头端部133移动到阴壳体13的后方),排斥臂65的弯曲角度(臂倾斜部153从臂基端部151的倾斜角度)增大。
当从图4的状态在配合方向上进一步推动CAP 21时,如图5所示,CPA上臂91的上锁定爪93到达上锁定突起33的上倾斜面35并且骑在该上倾斜面上,并且开始在上倾斜面35上滑动,并且上锁定爪93被压向上倾斜面35,并且CPA上臂91向上弹性变形。因此,CPA上臂91的恢复力施加于上倾斜面35,并且阳壳体15在配合方向的相反方向上被CPA 21偏压,并且CPA 21受到来自阳壳体15的反作用力。当CPA上臂91的上锁定爪93开始在上锁定突起33的上倾斜面35上滑动时,壳体臂51的锁定片55也仍然在上倾斜面35上滑动,并且阴壳体13也受到由于锁定片55的弹性移位而产生的来自上倾斜面35的反作用力。此外,在CPA上臂91的上锁定爪93开始在上倾斜面35上滑动的同时,CPA下臂93的下锁定爪101开始在下锁定突起34的下倾斜面36上滑动,并且下锁定爪101被压向下倾斜面36,并且CPA下臂99向下弹性变形。因此,CPA下臂99的恢复力施加于下倾斜面36,并且阳壳体15在配合方向的相反方向上被CPA 21偏压,并且CPA21受到来自阳壳体15的反作用力。
如图11和13B所示,臂接触部131的先头端部133位于臂倾斜部153的内倾斜面157上,并且排斥臂65的恢复力连续地施加于臂接触部131,并且阴壳体13受到来自阳壳体15的反作用力。
当从图5的状态在配合方向上进一步推动CPA 21时,壳体臂51的锁定片55爬越上倾斜面35并且达到上平坦面37,如图6所示。因此,壳体臂51的恢复力不施加于上倾斜面35,并且壳体臂51变得不能被推回阳壳体15。
当锁定片55骑在上平坦面37上时,CPA上臂91的上锁定爪93仍位于上倾斜面35上。因此,CPA 21受到由于上锁定爪93的弹性移位而产生的来自的上倾斜面35的反作用力。以相同的方式,当锁定片55骑在上平坦面37上时,CPA下臂99的下锁定爪101也仍然位于下倾斜面36上。因此,CPA 21受到由于下锁定爪101的弹性移位而产生的来自下倾斜面36的反作用力。
当锁定片55骑在上平坦面37上时,臂倾斜部153被设定为使得臂接触部131的先头端部133能够在该臂倾斜部153的内倾斜面157上连续地滑动,并且阴壳体13受到由于排斥臂65的弹性变形而产生的在配合相反方向上的排斥力。
当从图6的状态在配合方向上进一步推动CPA 21时,臂接触部131的先头端部133仍然未到达排斥臂65的臂先头端155,并且在锁定片55在上平坦面37上移动的同时,臂接触部131的先头端部133在臂倾斜部153的内倾斜面157上连续地滑动。
如图7所示,当锁定片55经过了上平坦面37时,锁定片55恢复并且向下(锁定方向)移位,并且锁定于上锁定突起33的上锁定面39,并且壳体13与壳体15两者互相锁定(连接器配合状态)。在完成相关配合的大致同时,如图12和13C所示,臂接触部131的先头端部133到达排斥臂65的臂先头端155,并且排斥臂65以大致直线状(大致平板状)在臂接触部131与臂移位制约部135之间伸展,完全骑在臂接触部131上,并且被收纳在臂接触部131与臂移位制约部135之间。
即使在连接器配合状态下,臂接触部131的先头端部133也可能仍然未到达排斥臂65的臂先头端155,并且可能被设定为位于臂倾斜部153的内倾斜面157上。另外,当锁定片55与上锁定突起33互相锁定时,CPA上臂91的上锁定爪93可能被设定为仍然位于上倾斜面35上。在该情况下,CPA 21还可能受到由于上锁定爪93的弹性移位而产生的来自上倾斜面35的反作用力。以相同的方式,当锁定片55与上锁定突起33互相锁定时,CPA下臂99的下锁定爪101可能被设定为仍然位于下倾斜面36上。在该情况下,CPA 21还可能受到由于下锁定爪101的弹性移位而产生的来自下倾斜面36的反作用力。
随后,上锁定爪93经过上平坦面37。在上锁定爪93爬过锁定于上锁定突起33的锁定片55之后,上锁定爪93恢复并且移位,如图8所示,并且在锁定片55置于上锁定爪93与锁定面39之间的情况下,该上锁定爪93被锁定于上锁定面39(CPA最终锁定)。以这种方式,在CPA上臂91锁定于上锁定突起33(CAP 21设定在CPA最终锁定位置)的状态下,壳体13与壳体15两者总是锁定,从而通过CPA上臂91的配合(CPA最终锁定)而保证壳体13与壳体15两者的配合。由于锁定片55夹在上锁定突起33与上锁定爪93之间,所以防止阴壳体13被释放。在下锁定爪101经过下平坦面38之后,下锁定爪101恢复并且移位,并且在上锁定爪93锁定的同时锁定于下锁定突起34。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排斥臂65的臂倾斜部153被设置为在阴壳体与阳壳体互相配合之前使得阳壳体15的臂接触部131的先头端部133能够开始在该臂倾斜部153的内倾斜面157上滑动,并且使得臂接触部131的先头端部133能够位于内倾斜面157上,直到阴壳体13与阳壳体15互相配合。内倾斜面157上的臂接触部131的先头端部133受到来自该内倾斜面157的反作用力,并且相应的反作用力的分力施加于阴壳体13,作为与连接器配合相关的排斥力。因此,能够施加由排斥臂65产生的排斥力,直到配合完成,并且能够防止半配合。
在连接器配合状态下,由于阴壳体13的排斥臂65维持当该排斥臂65夹在阳壳体15的臂接触部131与CPA 21的臂移位制约部135之间时则弹性变形的状态,所以能够通过排斥臂65的弹性力(恢复力)防止阴壳体13相对于阳壳体15和CPA 21的颤动。
由于外壳体43的一部分用作排斥臂65,所以能够避免由于安装排斥臂65而使得整个连接器11大型化。
由于排斥臂65夹在臂接触部131与臂移位制约部135之间并且弹性变形,并且在连接器配合状态下该排斥臂65在长度方向上以直线状伸展,所以能够防止通过将外壳体43的一部分用作排斥臂65而引起的外壳体43的刚性的下降。
虽然已经参考附图描述了实施例,但是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实例,并且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做出变化或修改。
例如,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CPA上臂91的上锁定爪93经由壳体臂51的锁定片55锁定于上锁定突起33。然而,这不应该被认为是限制,并且例如,锁定片55和上锁定爪93可以被构造为锁定于不同的锁定面。
根据实施例,连接器11包括连接器壳体13和配合保证部件21。连接器壳体13通过在配合方向上相对于配对连接器壳体15移动而配合到配对连接器壳体15。配合保证部件21可滑动地装接在连接器壳体13的外侧上,并且被构造为通过在连接器壳体13配合于配对连接器壳体15的连接器配合状态下朝着配对连接器壳体15相对滑动而锁定于配对连接器壳体15。
连接器壳体包括排斥臂65。臂基端部151与臂倾斜部153一体地形成在排斥臂65中。臂基端部151支撑在连接器壳体13上,并且包括悬臂结构,该悬臂结构在与配对连接器壳体(15)配合的配合侧具有固定端,并且沿着配合方向朝着配合相反侧延伸。臂倾斜部153从臂基端部151的先头端延伸到配合相反侧的臂先头端,并且臂倾斜部153相对于臂基端部151朝着连接器壳体13的内侧倾斜。配合保证部件21包括臂移位制约部135,该臂移位制约部135面对排斥臂65的外侧以制约排斥臂65朝着外侧的移位。臂倾斜部153被布置为使得通过连接器壳体13在配合方向上的移动,配对连接器壳体15的臂接触部131的先头端部133与臂倾斜部153的内倾斜面157的内侧进行接触,并且配对连接器壳体15的臂接触部131的先头端部133在臂倾斜部153的内倾斜面157的内侧滑动。排斥臂65被构造为使得当臂接触部131的先头端部133朝着排斥臂65的臂先头端155在内倾斜面157上滑动时,排斥臂65被夹在臂接触部131与臂移位制约部135之间,并且排斥臂65弹性变形以被臂接触部131的先头端部133压向外侧,从而以直线状伸展。臂倾斜部153被布置为使得在连接器壳体13与配对连接器壳体15互相配合之前,臂接触部131的先头端部133开始在臂倾斜部153的内倾斜面137上滑动,并且臂接触部131的先头端部133位于臂倾斜部153的内倾斜面137上,直到连接器壳体13与配对连接器壳体15互相配合。
在上述结构中,在连接器壳体与配对连接器壳体互相配合之前,配对连接器壳体的臂接触部的先头端部开始在排斥臂的内倾斜面上滑动,并且位于内倾斜面上,直到配对连接器壳体与连接器壳体互相配合。内倾斜面上的臂接触部的先头端部受到来自内倾斜面的反作用力,并且相应的反作用力的分力作为与连接器配合相关的排斥力而施加于连接器壳体。因此,能够施加由排斥臂产生的排斥力,直到配合完成,并且能够防止半配合。
在连接器配合状态下,由于连接器壳体的排斥臂维持当该排斥臂夹在配对连接器壳体的臂接触部与配合保证部件的臂移位制约部之间时弹性变形的状态,所以能够通过排斥臂的弹性力(恢复力)防止连接器壳体相对于配对连接器壳体和配合保证部件的颤动。
连接器壳体13包括要设置在配对连接器壳体15的外侧的外壳体43。排斥臂65具有通过狭缝在外壳体43的一部分上分隔和界定的板状形状。
在上述结构中,由于外壳体的一部分用作排斥臂,所以能够避免由于安装排斥臂而使得整个连接器大型化。
在连接器配合状态下,由于排斥臂夹在臂接触部与臂移位制约部之间并且弹性变形,并且在配合方向上以直线状伸展,所以能够防止通过将外壳体的一部分用作排斥臂而引起的外壳体的刚性的下降。
根据实施例的结构,能够精确地施加排斥力直到配合完成。
Claims (2)
1.一种连接器,包括:
连接器壳体,该连接器壳体通过在配合方向上相对于配对连接器壳体移动而配合到所述配对连接器壳体;和
配合保证部件,该配合保证部件可滑动地装接在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外侧,并且被构造为通过在所述连接器壳体配合于所述配对连接器壳体的连接器配合状态下朝着所述配对连接器壳体相对滑动而锁定于所述配对连接器壳体,
其中,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排斥臂,
其中,臂基端部和臂倾斜部一体地形成在所述排斥臂中,
其中,所述臂基端部被支撑在所述连接器壳体上,并且具有悬臂结构,该悬臂结构具有在与所述配对连接器壳体配合的配合侧的固定端,并且沿着所述配合方向朝着配合相反侧延伸,
其中,所述臂倾斜部从所述臂基端部的先头端延伸到所述配合相反侧的臂先头端,并且所述臂倾斜部相对于所述臂基端部朝着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内侧倾斜,
其中,所述配合保证部件包括臂移位制约部,该臂移位制约部面对所述排斥臂的外侧,以制约所述排斥臂朝着外侧的移位,
其中,所述臂倾斜部被布置为:通过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在所述配合方向上的移动,所述配对连接器壳体的臂接触部的先头端部与所述臂倾斜部的内倾斜面的内侧进行接触,并且所述配对连接器壳体的所述臂接触部的先头端部在所述臂倾斜部的所述内倾斜面的内侧上滑动,
其中,所述排斥臂被构造为:当所述臂接触部的先头端部朝着所述排斥臂的臂先头端在所述内倾斜面上滑动时,所述排斥臂被夹在所述臂接触部与所述臂移位制约部之间,并且所述排斥臂弹性变形以被所述臂接触部的先头端部向外侧挤压从而以直线状伸展,并且
其中,所述臂倾斜部被布置为使得在所述连接器壳体与所述配对连接器壳体互相配合之前,所述臂接触部的先头端部开始在所述臂倾斜部的所述内倾斜面上滑动,并且所述臂接触部的先头端部位于所述臂倾斜部的所述内倾斜面上,直到所述连接器壳体与所述配对连接器壳体互相配合为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外壳体,该外壳体设置在所述配对连接器壳体的外侧,并且
其中,所述排斥臂具有通过狭缝在所述外壳体的一部分上分隔和界定的板状形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168048 | 2017-08-31 | ||
JP2017168048A JP6667965B2 (ja) | 2017-08-31 | 2017-08-31 | コネク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428225A true CN109428225A (zh) | 2019-03-05 |
CN109428225B CN109428225B (zh) | 2020-03-13 |
Family
ID=65321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011217.7A Active CN109428225B (zh) | 2017-08-31 | 2018-08-31 | 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305221B2 (zh) |
JP (1) | JP6667965B2 (zh) |
CN (1) | CN109428225B (zh) |
DE (1) | DE102018214603B4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51834A (zh) * | 2020-03-27 | 2021-09-28 | Aptiv技术有限公司 | 密封的电连接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783077B2 (ja) * | 2016-06-15 | 2020-11-1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WO2019045039A1 (ja) * | 2017-08-31 | 2019-03-0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部材の係止構造 |
JP6933126B2 (ja) * | 2017-12-26 | 2021-09-08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及びコネクタ |
JP6774471B2 (ja) * | 2018-10-02 | 2020-10-2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KR102647188B1 (ko) * | 2018-11-14 | 2024-03-13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커넥터 장치 |
US11251560B2 (en) * | 2019-03-11 | 2022-02-15 | TE Connectivity Services Gmbh |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member with multiple latches |
CN111755905B (zh) * | 2019-03-27 | 2022-03-25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和连接器装置 |
JP6936280B2 (ja) * | 2019-06-04 | 2021-09-15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KR102714467B1 (ko) * | 2019-07-22 | 2024-10-07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커넥터의 단자 보호 장치 |
JP7348090B2 (ja) * | 2020-01-24 | 2023-09-20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組立体 |
JP7032467B2 (ja) * | 2020-03-09 | 2022-03-08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構造 |
US11594838B2 (en) * | 2020-04-28 | 2023-02-28 |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
JP7074804B2 (ja) * | 2020-06-19 | 2022-05-24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ケーブルアッセンブリ |
CN114520435A (zh) * | 2020-11-18 | 2022-05-20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适配器、插头连接器组件和连接器组件 |
JP2023550338A (ja) | 2021-01-19 | 2023-12-01 | エルジー エナジー ソリューション リミテッド | 電極組立体、バッテリー、それ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パック及び自動車 |
JP7411164B2 (ja) * | 2021-03-02 | 2024-01-11 |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取り外し規制構造 |
CN114447703B (zh) * | 2022-01-06 | 2024-05-14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2064461A (ja) * | 2010-09-16 | 2012-03-29 | Yazaki Corp | 半嵌合防止コネクタ |
CN205900935U (zh) * | 2016-07-14 | 2017-01-18 | 安费诺亮泰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推锁式电连接器对接结构 |
CN107017504A (zh) * | 2016-01-27 | 2017-08-04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50268U (ja) | 1992-12-07 | 1994-07-08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3417533B2 (ja) | 1997-07-31 | 2003-06-1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接続構造 |
JP3920055B2 (ja) | 2001-04-12 | 2007-05-30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半嵌合防止コネクタの組み付け方法及び半嵌合防止コネクタ |
JP4820279B2 (ja) * | 2006-12-22 | 2011-11-24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287987B2 (ja) * | 2015-07-22 | 2018-03-07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243897B2 (ja) * | 2015-12-15 | 2017-12-0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611644B2 (ja) | 2016-03-18 | 2019-11-27 | グローリー株式会社 | 紙葉類集積機構及び紙葉類処理装置 |
JP6445495B2 (ja) * | 2016-07-29 | 2018-12-2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523221B2 (ja) * | 2016-07-29 | 2019-05-29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
2017
- 2017-08-31 JP JP2017168048A patent/JP6667965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8-29 DE DE102018214603.9A patent/DE102018214603B4/de active Active
- 2018-08-31 CN CN201811011217.7A patent/CN109428225B/zh active Active
- 2018-08-31 US US16/119,009 patent/US10305221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2064461A (ja) * | 2010-09-16 | 2012-03-29 | Yazaki Corp | 半嵌合防止コネクタ |
CN107017504A (zh) * | 2016-01-27 | 2017-08-04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205900935U (zh) * | 2016-07-14 | 2017-01-18 | 安费诺亮泰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推锁式电连接器对接结构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51834A (zh) * | 2020-03-27 | 2021-09-28 | Aptiv技术有限公司 | 密封的电连接器 |
CN113451834B (zh) * | 2020-03-27 | 2023-09-29 | Aptiv技术有限公司 | 密封的电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305221B2 (en) | 2019-05-28 |
DE102018214603B4 (de) | 2023-10-05 |
CN109428225B (zh) | 2020-03-13 |
JP6667965B2 (ja) | 2020-03-18 |
DE102018214603A1 (de) | 2019-02-28 |
US20190067875A1 (en) | 2019-02-28 |
JP2019046636A (ja) | 2019-03-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428225A (zh) | 连接器 | |
CN111095688B (zh) | 连接器 | |
JP3767779B2 (ja) |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機構 | |
JPH10112356A (ja) | 半嵌合防止コネクタ | |
CN109616829B (zh) | 连接器 | |
CN111193152B (zh) | 连接器装置 | |
US9028277B2 (en) | Terminal locking structure in connector housing | |
CN111066207B (zh) | 部件锁定结构 | |
JP4959505B2 (ja) | 掛け止め金具付き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掛け止め金具付き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 |
JP6445376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US20070054537A1 (en) | Connector with a shorting terminal | |
JP2007052985A (ja) | コネクタ | |
EP3402004A1 (en) | Terminal locking structure and connector | |
CN111193155B (zh) | 连接器 | |
JP2011108576A (ja) | ホルダ付コネクタ | |
CN111052516B (zh) | 连接器和连接器单元 | |
JP7243551B2 (ja) | コネクタ | |
CN107925178B (zh) | 卡缘连接器 | |
JP6265383B2 (ja) | コネクタ構造 | |
US11462857B2 (en) | Connector | |
JP4397717B2 (ja) |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構造 | |
JP2023028811A (ja) | コネクタ | |
JP2023092966A (ja) | コネクタ | |
JP2022157979A (ja) | コネクタ | |
JP2012038551A (ja) | コネ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