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91814B - 一种具有抗冲击性能的飞行器整流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抗冲击性能的飞行器整流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791814B CN108791814B CN201810627484.0A CN201810627484A CN108791814B CN 108791814 B CN108791814 B CN 108791814B CN 201810627484 A CN201810627484 A CN 201810627484A CN 108791814 B CN108791814 B CN 10879181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ly connected
- aircraft
- hood
- port
- c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29910001069 Ti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731 hot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703 anti-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LFQSCWFLJHTTHZ-UHFFFAOYSA-N Ethanol Chemical compound CCO LFQSCWFLJHTTHZ-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05 air dr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894 electron beam technolog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02804 graph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39 graphi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98 polis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261 resistance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96 hollow spac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7/00—Structures or fair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5/00—Making specific metal objects by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or a group in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冲击性能好的飞行器整流罩及其制造方法,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包括罩头,所述罩头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罩身,两个罩身之间放置有飞行器本体,飞行器本体的右侧放置有罩尾。该抗冲击性能好的飞行器整流罩及其制造方法,具备了降低整体与气流之间摩擦的功能,具有抗冲击性能好的优点,提高了整体的缓冲性能,进一步的保证了飞行器本体的安全性,具备了降低整体与气流之间摩擦的功能,进一步的提高了整体的抗冲击性能,更加保证了飞行器本体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具备了防护飞行器本体的功能,具有保证飞行器本体安全性与完整性的优点,防止了外物通过第一通口处与飞行器本体产生碰撞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抗冲击性能的飞行器整流罩。
背景技术
航空航天工业通常包括生产企业和修理企业以及独立的或隶属于生产企业的研究部门、设计部门、销售部门、试验与试飞基地和管理部门,大多数的航空航天工业企业都根据本身的技术和生产条件生产一些非航空航天产品。
航空航天工业中用于保护飞行器的整流罩,在飞行器飞行当中,整流罩会与周围气流进行摩擦,容易造成损坏,从而对飞行器失去防护作用,抗冲击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抗冲击性能的飞行器整流罩,它具有抗冲击性能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飞行器抗冲击性能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抗冲击性能的飞行器整流罩,包括罩头,所述罩头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罩身,两个所述罩身之间放置有飞行器本体,所述飞行器本体的右侧放置有罩尾,每个所述罩身的右侧面均与罩尾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罩身的内部均安装有整流机构,所述飞行器本体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抗冲击机构,所述飞行器本体的外部安装有第二抗冲击机构。
所述整流机构包括正反转电机、空腔、第一轴承、蜗杆、整流板、凹槽、第二轴承、固定柱、第三轴承和蜗轮,每个所述罩身的内部均开设有空腔,两个所述罩身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开设有凹槽,每个所述凹槽靠近空腔的内侧壁均固定镶嵌有第一轴承,且两个第一轴承分别与两个空腔相连通,每个所述凹槽远离空腔的内侧壁均固定镶嵌有第二轴承,两个所述空腔相互靠近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正反转电机,每个所述正反转电机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蜗杆,两个所述蜗杆分别贯穿两个第一轴承并延伸至凹槽内,两个所述蜗杆的外表面分别与两个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且两个蜗杆的右侧面分别与两个第二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凹槽的内壁均固定镶嵌有第三轴承,每个所述第三轴承的内圈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每个所述固定柱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蜗轮,且两个蜗轮分别与两个蜗杆相啮合,每个所述固定柱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整流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抗冲击机构包括滑块、第一强力弹簧、滑槽、固定块、第一销轴、固定杆、第二销轴和固定板,所述罩头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固定块,每个所述固定块的正面均通过第一销轴固定铰接有固定杆,所述飞行器本体上表面的左侧与飞行器本体底面的左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飞行器本体的上方与飞行器本体的下方均放置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与滑槽相适配的滑块,且滑块卡接在滑槽内,每个所述固定板的正面均通过第二销轴与固定杆正面远离固定块的一侧固定铰接,每个所述滑块的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强力弹簧,且两个第一强力弹簧的右端分别与两个滑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备了使罩头带动罩身,以及罩尾左右移动的功能,能够使整体与气流之间的摩擦减少,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具有抗冲击性能好的优点,更进一步的保证了整体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抗冲击机构包括支撑块、支撑杆、第二强力弹簧、滑环、滑杆、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飞行器本体的上表面与飞行器本体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飞行器本体的上表面与飞行器本体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且两个第二连接块分别位于两个第一连接块的右侧,每个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滑杆,且两个滑杆的右侧面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接块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滑杆的外表面均套接有与滑杆相适配的滑环,每个所述滑环的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强力弹簧,两个所述第二强力弹簧分别套设在两个滑杆的外表面,且两个第二强力弹簧的右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接块的左侧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滑环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且两个支撑块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分别与两个罩身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备了使罩身带动罩头,以及罩尾左右移动的功能,能够使整体与气流之间的摩擦减少,更进一步的提高了缓冲效果,更加提高了抗冲击性能,使整体的使用寿命相对延长。
进一步的,所述罩头的左侧面开设有第一通口,所述第一通口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网,且第一过滤网的底面与第一通口的内底壁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备了隔档杂物的功能,防止了在飞行过程中有外物对飞行器本体造成碰撞的情况发生,具有保护飞行器本体的优点。
进一步的,所述罩尾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二通口,所述第二通口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网,且第二过滤网的底面与第二通口的内底壁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了飞行器本体在飞行过程中,由于罩尾的隔档影响飞行器本体排风,从而降低飞行效率的问题,提高了整体的实用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罩头左侧面的上下两侧均呈弧形,所述罩头的最大竖直长度值与罩尾的竖直长度值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效的减少气流与罩头之间的摩擦,提高了飞行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口的竖直长度值与第二通口的竖直长度值相等,且飞行器本体的竖直长度值小于第一通口的竖直长度值。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了罩头在左右移动时与飞行器本体之间产生碰撞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毛坯下料,将罩头与罩尾采用机加工成型,选用厚度大于罩体高度的钛合金板材下料,四周留有一定的加工余量,罩身采用热压成型,按所需罩身长度,选用厚度大于罩身壁厚的钛合金板材,进行下料,并精铣外表面至罩身厚度,进行抛光;
S2,罩身热压成型,将热压模的分型面均匀涂刷酒精石墨溶液,风干后用细砂纸轻微打磨,放入工件,对正凹、凸模,进行热压,保压10-25s,再进行冷却,开模取出工件;
S3,利用激光焊或电子束焊对罩头、罩身和罩尾进行焊接,焊接温度保持在750-800度,即可制成飞行器整流罩。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抗冲击性能好的飞行器整流罩及其制造方法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有整流机构,利用正反转电机的旋转带动整流板旋转,从而带动整流板进行左右翻转,具备了减小飞行速度的功能,能够使飞行器本体在降落时增加阻力,从而使降落减速更加有效率,具有使用的优点,通过了整体的实用效果。
2、本发明通过设置有第一抗冲击机构,利用滑块、第一强力弹簧、滑槽、固定块、第一销轴、固定杆、第二销轴和固定板之间的配合设置,达到了使罩头带动罩身,以及罩尾左右移动的效果,具备了降低整体与气流之间摩擦的功能,具有抗冲击性能好的优点,提高了整体的缓冲性能,进一步的保证了飞行器本体的安全性。
3、本发明通过设置有第二抗冲击机构,利用支撑块、支撑杆、第二强力弹簧、滑环、滑杆、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之间的配合设置,达到了使罩身带动罩头,以及罩尾左右移动的效果,具备了降低整体与气流之间摩擦的功能,进一步的提高了整体的抗冲击性能,更加保证了飞行器本体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4、通过设置有罩头,以及第一通口、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二通口之间的配合设置,达到了隔档外物的效果,具备了防护飞行器本体的功能,具有保证飞行器本体安全性与完整性的优点,防止了外物通过第一通口处与飞行器本体产生碰撞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罩身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罩身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2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图2中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整流机构,101-正反转电机,102-空腔,103-第一轴承,104-蜗杆,105-整流板,106-凹槽,107-第二轴承,108-固定柱,109-第三轴承,110-蜗轮,2-第一抗冲击机构,201-滑块,202-第一强力弹簧,203-滑槽,204-固定块,205-第一销轴,206-固定杆,207-第二销轴,208-固定板,3-第二抗冲击机构,301-支撑块,302-支撑杆,303-第二强力弹簧,304-滑环,305-滑杆,306-第一连接块,307-第二连接块,4-罩头,5-第一过滤网,6-第一通口,7-罩尾,8-第二过滤网,9-飞行器本体,10-第二通口,11-罩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抗冲击性能的飞行器整流罩,包括罩头4,罩头4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罩身11,两个罩身11之间放置有飞行器本体9,飞行器本体9的右侧放置有罩尾7,每个罩身11的右侧面均与罩尾7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每个罩身11的内部均安装有整流机构1,飞行器本体9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抗冲击机构2,飞行器本体9的外部安装有第二抗冲击机构3。
整流机构1包括正反转电机101、空腔102、第一轴承103、蜗杆104、整流板105、凹槽106、第二轴承107、固定柱108、第三轴承109和蜗轮110,每个罩身11的内部均开设有空腔102,两个罩身11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开设有凹槽106,每个凹槽106靠近空腔102的内侧壁均固定镶嵌有第一轴承103,且两个第一轴承103分别与两个空腔102相连通,每个凹槽106远离空腔102的内侧壁均固定镶嵌有第二轴承107,两个空腔102相互靠近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正反转电机101,正反转电机101代表的是电机顺时针转动和逆时针转动,电机顺时针转动是电机正转,电机逆时针转动是电机反转,正反转控制电路图及其原理分析要实现电动机的正反转只要将接至电动机三相电源进线中的任意两相对调接线即可达到反转的目的,正反转电机101是现有技术所公知的设备,每个正反转电机101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蜗杆104,两个蜗杆104分别贯穿两个第一轴承103并延伸至凹槽106内,两个蜗杆104的外表面分别与两个第一轴承103的内圈固定连接,且两个蜗杆104的右侧面分别与两个第二轴承107的内圈固定连接,每个凹槽106的内壁均固定镶嵌有第三轴承109,每个第三轴承109的内圈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08,每个固定柱108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蜗轮110,且两个蜗轮110分别与两个蜗杆104相啮合,每个固定柱108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整流板105。
进一步的,第一抗冲击机构2包括滑块201、第一强力弹簧202、滑槽203、固定块204、第一销轴205、固定杆206、第二销轴207和固定板208,罩头4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固定块204,每个固定块204的正面均通过第一销轴205固定铰接有固定杆206,飞行器本体9上表面的左侧与飞行器本体9底面的左侧均开设有滑槽203,飞行器本体9的上方与飞行器本体9的下方均放置有固定板208,两个固定板208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与滑槽203相适配的滑块201,且滑块201卡接在滑槽203内,每个固定板208的正面均通过第二销轴207与固定杆206正面远离固定块204的一侧固定铰接,每个滑块201的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强力弹簧202,且两个第一强力弹簧202的右端分别与两个滑槽20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具备了使罩头4带动罩身11,以及罩尾7左右移动的功能,能够使整体与气流之间的摩擦减少,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具有抗冲击性能好的优点,更进一步的保证了整体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进一步的,第二抗冲击机构3包括支撑块301、支撑杆302、第二强力弹簧303、滑环304、滑杆305、第一连接块306和第二连接块307,飞行器本体9的上表面与飞行器本体9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306,飞行器本体9的上表面与飞行器本体9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307,且两个第二连接块307分别位于两个第一连接块306的右侧,每个第一连接块306的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滑杆305,且两个滑杆305的右侧面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接块307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每个滑杆305的外表面均套接有与滑杆305相适配的滑环304,每个滑环304的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强力弹簧303,两个第二强力弹簧303分别套设在两个滑杆305的外表面,且两个第二强力弹簧303的右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接块307的左侧面固定连接,两个滑环304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302,两个支撑杆302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301,且两个支撑块301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分别与两个罩身11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固定连接,具备了使罩身11带动罩头4,以及罩尾7左右移动的功能,能够使整体与气流之间的摩擦减少,更进一步的提高了缓冲效果,更加提高了抗冲击性能,使整体的使用寿命相对延长。
进一步的,罩头4的左侧面开设有第一通口6,第一通口6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网5,且第一过滤网5的底面与第一通口6的内底壁固定连接,具备了隔档杂物的功能,防止了在飞行过程中有外物对飞行器本体9造成碰撞的情况发生,具有保护飞行器本体9的优点。
进一步的,罩尾7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二通口10,第二通口10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网8,且第二过滤网8的底面与第二通口10的内底壁固定连接,避免了飞行器本体9在飞行过程中,由于罩尾7的隔档影响飞行器本体9排风,从而降低飞行效率的问题,提高了整体的实用效果。
进一步的,罩头4左侧面的上下两侧均呈弧形,罩头4的最大竖直长度值与罩尾7的竖直长度值相等,能够有效的减少气流与罩头4之间的摩擦,提高了飞行效率。
进一步的,第一通口6的竖直长度值与第二通口10的竖直长度值相等,且飞行器本体9的竖直长度值小于第一通口6的竖直长度值,防止了罩头4在左右移动时与飞行器本体9之间产生碰撞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的,制造方法如下步骤:
S1,毛坯下料,将罩头4与罩尾7采用机加工成型,选用厚度大于罩体高度的钛合金板材下料,四周留有一定的加工余量,罩身11采用热压成型,按所需罩身11长度,选用厚度大于罩身11壁厚的钛合金板材,进行下料,并精铣外表面至罩身11厚度,进行抛光;
S2,罩身11热压成型,将热压模的分型面均匀涂刷酒精石墨溶液,风干后用细砂纸轻微打磨,放入工件,对正凹、凸模,进行热压,保压10-25s,再进行冷却,开模取出工件;
S3,利用激光焊或电子束焊对罩头4、罩身11和罩尾7进行焊接,焊接温度保持在750-800度,即可制成飞行器整流罩。
工作原理:将正反转电机101与蓄电源进行相连接,通过飞行器本体9带动罩头4,罩身11与罩尾7飞行,当与气流发生摩擦时,通过滑块201与滑槽203之间的配合移动,以及固定杆206、固定块204、第一销轴205、第二销轴207和固定板208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使罩头4带动罩身11,以及罩尾7向右移动,从而对第一强力弹簧202造成挤压,通过第一强力弹簧202自身的复位性,从而提高整体的抗冲击性能,同理,当罩身11向右移动时,通过滑环304与第一销轴205之间的配合移动,对第二强力弹簧303造成挤压,通过第二强力弹簧303的复位性,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整体的抗冲击性能,当飞行器本体9准备降落时,利用正反转电机101的旋转带动蜗杆104转动,利用蜗杆104与蜗轮110相啮合,从而使固定柱108带动整流板105旋转,使整流板105与罩身11保持垂直,从而降低飞行速度,准备降落,能够实现对飞行器本体9的防护,有效的降低了气流与罩头4、罩身11和罩尾7之间的摩擦,抗冲击性能较好,有效的提高了飞行效率。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引用结构”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具有抗冲击性能的飞行器整流罩,包括罩头(4),所述罩头(4)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罩身(11),两个所述罩身(11)之间放置有飞行器本体(9),所述飞行器本体(9)的右侧放置有罩尾(7),每个所述罩身(11)的右侧面均与罩尾(7)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罩身(11)的内部均安装有整流机构(1),所述飞行器本体(9)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抗冲击机构(2),所述飞行器本体(9)的外部安装有第二抗冲击机构(3);
所述整流机构(1)包括正反转电机(101)、空腔(102)、第一轴承(103)、蜗杆(104)、整流板(105)、凹槽(106)、第二轴承(107)、固定柱(108)、第三轴承(109)和蜗轮(110),每个所述罩身(11)的内部均开设有空腔(102),两个所述罩身(11)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开设有凹槽(106),每个所述凹槽(106)靠近空腔(102)的内侧壁均固定镶嵌有第一轴承(103),且两个第一轴承(103)分别与两个空腔(102)相连通,每个所述凹槽(106)远离空腔(102)的内侧壁均固定镶嵌有第二轴承(107),两个所述空腔(102)相互靠近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正反转电机(101),每个所述正反转电机(101)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蜗杆(104),两个所述蜗杆(104)分别贯穿两个第一轴承(103)并延伸至凹槽(106)内,两个所述蜗杆(104)的外表面分别与两个第一轴承(103)的内圈固定连接,且两个蜗杆(104)的右侧面分别与两个第二轴承(107)的内圈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凹槽(106)的内壁均固定镶嵌有第三轴承(109),每个所述第三轴承(109)的内圈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08),每个所述固定柱(108)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蜗轮(110),且两个蜗轮(110)分别与两个蜗杆(104)相啮合,每个所述固定柱(108)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整流板(105),所述第一抗冲击机构(2)包括滑块(201)、第一强力弹簧(202)、滑槽(203)、固定块(204)、第一销轴(205)、固定杆(206)、第二销轴(207)和固定板(208),所述罩头(4)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固定块(204),每个所述固定块(204)的正面均通过第一销轴(205)固定铰接有固定杆(206),所述飞行器本体(9)上表面的左侧与飞行器本体(9)底面的左侧均开设有滑槽(203),所述飞行器本体(9)的上方与飞行器本体(9)的下方均放置有固定板(208),两个所述固定板(208)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与滑槽(203)相适配的滑块(201),且滑块(201)卡接在滑槽(203)内,每个所述固定板(208)的正面均通过第二销轴(207)与固定杆(206)正面远离固定块(204)的一侧固定铰接,每个所述滑块(201)的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强力弹簧(202),且两个第一强力弹簧(202)的右端分别与两个滑槽(20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抗冲击机构(3)包括支撑块(301)、支撑杆(302)、第二强力弹簧(303)、滑环(304)、滑杆(305)、第一连接块(306)和第二连接块(307),所述飞行器本体(9)的上表面与飞行器本体(9)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306),所述飞行器本体(9)的上表面与飞行器本体(9)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307),且两个第二连接块(307)分别位于两个第一连接块(306)的右侧,每个所述第一连接块(306)的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滑杆(305),且两个滑杆(305)的右侧面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接块(307)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滑杆(305)的外表面均套接有与滑杆(305)相适配的滑环(304),每个所述滑环(304)的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强力弹簧(303),两个所述第二强力弹簧(303)分别套设在两个滑杆(305)的外表面,且两个第二强力弹簧(303)的右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接块(307)的左侧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滑环(304)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302),两个所述支撑杆(302)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301),且两个支撑块(301)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分别与两个罩身(11)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冲击性能的飞行器整流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头(4)的左侧面开设有第一通口(6),所述第一通口(6)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网(5),且第一过滤网(5)的底面与第一通口(6)的内底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抗冲击性能的飞行器整流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尾(7)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二通口(10),所述第二通口(10)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网(8),且第二过滤网(8)的底面与第二通口(10)的内底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抗冲击性能的飞行器整流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头(4)左侧面的上下两侧均呈弧形,所述罩头(4)的最大竖直长度值与罩尾(7)的竖直长度值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抗冲击性能的飞行器整流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口(6)的竖直长度值与第二通口(10)的竖直长度值相等,且飞行器本体(9)的竖直长度值小于第一通口(6)的竖直长度值。
6.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冲击性能的飞行器整流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制造方法如下步骤:
S1,毛坯下料,将罩头(4)与罩尾(7)采用机加工成型,选用厚度大于罩体高度的钛合金板材下料,四周留有一定的加工余量,罩身(11)采用热压成型,按所需罩身(11)长度,选用厚度大于罩身(11)壁厚的钛合金板材,进行下料,并精铣外表面至罩身(11)厚度,进行抛光;
S2,罩身(11)热压成型,将热压模的分型面均匀涂刷酒精石墨溶液,风干后用细砂纸轻微打磨,放入工件,对正凹、凸模,进行热压,保压10-25s,再进行冷却,开模取出工件;
S3,利用激光焊或电子束焊对罩头(4)、罩身(11)与罩尾(7)进行焊接,焊接温度保持在750-800度,即可制成飞行器整流罩。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627484.0A CN108791814B (zh) | 2018-06-19 | 2018-06-19 | 一种具有抗冲击性能的飞行器整流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627484.0A CN108791814B (zh) | 2018-06-19 | 2018-06-19 | 一种具有抗冲击性能的飞行器整流罩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791814A CN108791814A (zh) | 2018-11-13 |
CN108791814B true CN108791814B (zh) | 2020-02-04 |
Family
ID=64083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62748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791814B (zh) | 2018-06-19 | 2018-06-19 | 一种具有抗冲击性能的飞行器整流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79181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69789B (zh) * | 2018-11-18 | 2020-05-19 | 福建亚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防堵塞性能的水利管道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4336840C1 (de) * | 1993-10-28 | 1995-02-09 | Deutsche Aerospace | Abdeckung für Radarantennen |
ES2197727B1 (es) * | 2000-07-27 | 2005-04-01 | Construcciones Aeronauticas, S.A. | Borde de ataque de superficies sustentadoras de aeronaves. |
CN102642614B (zh) * | 2012-05-11 | 2013-12-18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自适应可调式低阻整流罩 |
CN105270641B (zh) * | 2015-10-10 | 2018-01-16 | 中航飞机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飞机分公司 | 一种抗鸟撞的飞机外挂副油箱前缘结构 |
CN105883012B (zh) * | 2016-04-21 | 2018-03-16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基于弹性气囊实现星箭隔振的卫星结构 |
CN206639924U (zh) * | 2017-03-14 | 2017-11-14 | 陕西爱维森航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飞机天线整流罩 |
-
2018
- 2018-06-19 CN CN201810627484.0A patent/CN10879181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791814A (zh) | 2018-11-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791814B (zh) | 一种具有抗冲击性能的飞行器整流罩 | |
CN114406326A (zh) | 一种飞机蒙皮的新型加工工艺 | |
CN103386635B (zh) | 一种直升机复合材料桨叶数控加工装置 | |
CN210968188U (zh) | 一种铝型材表面处理效果好的烘干装置 | |
CN111112898A (zh) | 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用的电焊装置 | |
CN218590674U (zh) | 一种具有水冷作用的pe磨粉机主轴 | |
CN214684848U (zh) | 一种叶片分离器的焊接模具 | |
CN110052837A (zh) | 一种工业用铝型材端面加工的剃刀分型槽毛刺辊压铣床 | |
CN111203585A (zh) | 一种便于更换切割头的切割机 | |
CN212384411U (zh) | 一种具有自身保护功能的五金模具 | |
CN215937757U (zh) | 一种用于金属烤瓷义齿的3d打印机 | |
CN105522603B (zh) | 旋切机及其工作方法 | |
CN106425483A (zh) | 一种龙门式雕铣机 | |
CN209335244U (zh) | 一种直线电机的防尘装置 | |
CN207310428U (zh) | 一种铣胶口设备 | |
CN111940697A (zh) |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压铸模具 | |
CN207414498U (zh) | 一种铝板裁切机 | |
CN211759964U (zh) | 一种用于加工高速高硬工件的铣刀装置 | |
CN206286819U (zh) | 横梁移动式多功能3d打印机床 | |
CN218460994U (zh) | 半成品辊棒切割机 | |
CN105817835A (zh) | 一种双轮滚花装置 | |
CN213497187U (zh) | 精雕机 | |
CN211966060U (zh) | 铝铸壳体件去毛刺装置 | |
CN214868692U (zh) | 一种具有独立散热机构的落地镗铣床用滑座 | |
CN221695996U (zh) | 一种新型端面铣床用自动化铣削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04 Termination date: 2021061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