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8372730B - 印刷装置和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和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72730B
CN108372730B CN201810082120.9A CN201810082120A CN108372730B CN 108372730 B CN108372730 B CN 108372730B CN 201810082120 A CN201810082120 A CN 201810082120A CN 108372730 B CN108372730 B CN 1083727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printed medium
width
printed
t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8212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72730A (zh
Inventor
小泽健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3727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727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727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727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25Handling copy materials differing in width
    • B41J11/003Paper-size detection, i.e. automatic detection of the length and/or width of copy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41J29/393Devices for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the entire machine ;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mechanical parameters involving printing of test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5Tape printers; Label printers

Landscapes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印刷装置和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印刷头,基于印刷数据,在被印刷介质上按每行进行印刷;驱动马达,随着上述印刷数据向上述被印刷介质的印刷而输送上述被印刷介质;处理器;以及宽度检测部,检测上述被印刷介质的宽度;上述处理器,在上述印刷头向上述被印刷介质进行的印刷在中断后再次开始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上述驱动马达进行旋转的方向成为与上述印刷头向上述被印刷介质进行的印刷被中断前相反的反向旋转,并且,根据上述宽度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被印刷介质的宽度,决定上述反向旋转的旋转量。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和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在带(tape)状的记录纸上印刷字符串而制作向各种各样的物品粘贴的标签的带打印机(tape printer)。
该带打印机具备安装有盒(cassette)的盒安装部,该盒容纳有作为被进行印刷的介质的带,在该盒安装部,配设有对带进行印刷的热敏头(thermal head)、在与该热敏头之间夹着带而将其输送的压纸辊(platen roller)、将印刷后的带切断的切割器等。
可是,在带打印机中,有在印刷中途为了进行规定的处理而将印刷中断的情况。例如,有为了确保在印刷的字符串的前部设定的空白而将带切断处理的情况、在印刷中途热敏头的温度过度上升从而为了进行适当的印刷控制而需要冷却热敏头的情况、或者在印刷中进行印刷数据的扩展处理的情况等。
在将印刷中断的情况下,为了在规定的处理的期间中防止带发生偏移,在将压纸辊保持在印刷位置的状态下将热敏头及压纸辊的驱动用马达的驱动停止。并且,如果规定的处理结束,则控制热敏头及压纸辊的驱动用马达而再次开始印刷。
可是,在使压纸辊相对于热敏头可移动、并且具备上述那样的压纸辊的驱动机构的带打印机中,有可能在印刷中断时带被进给而发生漏印。
对于这样的问题,以往已知在印刷中断时通过使驱动马达一律反转驱动一定角度来防止发生漏印的技术(例如日本特开2000-246980号)。
此外,还已知如下技术:根据印刷数据的样式(pattern)(状态)、在印刷中断过程中将带切断、或者印刷的中断时间与头温度的关系等条件,使驱动马达反转驱动,由此防止发生漏印(例如日本专利6036892号公报中记载的技术)。
但是,即使应用上述以往技术,根据印刷数据的样式、印刷动作的条件,依然有引起漏印的情况。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能够提供在印刷数据的样式、印刷动作的条件以外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漏印的印刷装置和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程序。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印刷头,基于印刷数据,在被印刷介质上按每行进行印刷;驱动马达,随着上述印刷数据向上述被印刷介质的印刷而输送上述被印刷介质;处理器;以及宽度检测部,检测上述被印刷介质的宽度;上述处理器,在上述印刷头向上述被印刷介质进行的印刷在中断后再次开始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上述驱动马达进行旋转的方向成为与上述印刷头向上述被印刷介质进行的印刷被中断前相反的反向旋转,并且,根据上述宽度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被印刷介质的宽度,决定上述反向旋转的旋转量。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印刷装置,具备:印刷头,基于向被印刷介质印刷的印刷数据,在上述被印刷介质上按每行进行印刷;驱动马达,随着上述印刷数据向上述被印刷介质的印刷而输送上述被印刷介质;处理器;以及宽度检测部,检测上述被印刷介质的宽度;上述处理器,在上述印刷头向上述被印刷介质进行的印刷在中断后再次开始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上述驱动马达进行旋转的方向成为与上述印刷头向上述被印刷介质进行的印刷被中断前相反的反向旋转,并且,根据上述宽度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被印刷介质的宽度,决定上述反向旋转的旋转量。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记录有程序,该程序用于使印刷装置的计算机执行功能;上述印刷装置,具备:印刷头,基于向被印刷介质印刷的印刷数据,在上述被印刷介质上按每行进行印刷;驱动马达,随着上述印刷数据向上述被印刷介质的印刷而输送上述被印刷介质;以及宽度检测部,检测上述被印刷介质的宽度;上述程序用于使上述计算机执行以下功能:在上述印刷头向上述被印刷介质进行的印刷在中断后再次开始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上述驱动马达进行旋转的方向成为与上述印刷头向上述被印刷介质进行的印刷被中断前相反的反向旋转,根据上述宽度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被印刷介质的宽度,决定上述反向旋转的旋转量。
根据本发明,优点在于,能够提供在印刷数据的样式、印刷动作的条件以外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漏印的印刷装置和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程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第2实施方式所共通的印刷装置的平面图。
图2是在印刷装置中使用的带盒的立体图。
图3是印刷装置的带盒容纳部的立体图。
图4是印刷装置的框图。
图5是第1、第2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6是例示第1、第2实施方式所共通的印刷处理的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7是马达反转处理的详细处理的第1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8是例示马达反转处理的详细处理的第1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9是马达反转处理的详细处理的第2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10是例示马达反转处理的详细处理的第2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1 印刷装置
2 机壳
3 键盘输入部
4 显示部
5 带盒容纳部
6 开闭盖
10 带盒
11 盒壳体
12 被印刷带
13 带芯
14 墨带
15 墨带供给芯
16 墨带卷取芯
17 打印头插入部
18 卡合部
20 盒承接部
22 打印头
23 压纸辊
24 带芯卡合轴
25 墨带卷取驱动轴
26 带排出部
27 全切割机构
28 半切割机构
29 带宽度检测开关
30 控制部(印刷数据生成部、印刷控制数据生成部、反向旋转控制部)
32 ROM
33 RAM
35 显示部驱动电路
37 打印头驱动电路
38 步进马达(驱动马达)
39 马达驱动电路
40 带切割马达
41 切割马达驱动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形态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根据印刷装置的带宽度来控制反向旋转时的步(step)数(旋转量)。此外,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根据印刷装置的带宽度以及印刷时的1行的分割印刷数,来控制反向旋转时的步数(旋转量)。
图1是本发明的第1、第2实施方式所共通的印刷装置1的平面图,图2是在印刷装置1中使用的带盒10的立体图,图3是印刷装置1的带盒容纳部5的立体图。该印刷装置1对呈卷(roll)状且在背面具有粘着层的介质进行印刷,能够用于在介质上印刷有姓名等信息的标签等的制作。
该印刷装置1如图1所示,具备在机壳2的上表面配置的键盘输入部3及显示部4、和设在机壳2内的带盒容纳部5。带盒容纳部5在机壳2的上表面开口,被开闭盖6封闭。此外,虽然没有图示,但机壳2设有电源线连接端子、外部设备连接端子、存储介质插入口等。
键盘输入部3具备用于输入字符等各种数据的输入键、在显示部4上将光标进行移动操作的光标键、各种模式的设定键、被设定的模式的执行键等。键盘输入部3作为输入机构发挥功能。
显示部4例如由液晶显示面板构成。在该显示部4上,显示针对印刷装置1的使用者的操作步骤的消息、从键盘输入部3输入的各种输入信息、用于各种设定的选择菜单、所选择的设定信息、印刷图像等。
作为被进行印刷的介质,该印刷装置1使用表面为印刷面而背面为粘着面并且在该粘着面上粘贴着剥离带的被印刷带。以下,将该介质称作被印刷带。该被印刷带被容纳在图2所示的带盒10中。
如图2所示,带盒10在盒壳体11内容纳有卷装着被印刷带12的带芯13、卷装着墨带(ink ribbon)14的墨带供给芯15、和墨带卷取芯16。
如图2所示,盒壳体11具有从盒壳体11的一侧面凹入的形状的打印头插入部17,墨带14被从墨带供给芯15抽出,由被配置在盒壳体11内的未图示的导引机构导引以穿过打印头插入部17内的盒壳体11侧面附近的位置,从而被卷绕于墨带卷取芯16。
此外,被印刷带12是与印刷面相反的面为粘着面并且在粘着面上粘贴着剥离带的纸带、树脂带或磁带等,具有与墨带14相同的宽度。该被印刷带12被从带芯13抽出,并被导引机构引导以使其使印刷面对置于墨带14的外表面而穿过打印头插入部17,从设于盒壳体11的未图示的带出口突出。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在机壳2的带盒容纳部5,设有用来将带盒10支承在规定的位置的多个盒承接部20。
进而,在带盒容纳部5,设有:打印头22、压纸辊23、与带盒10的带芯13卡合的带芯卡合轴24、以及与带盒10的墨带卷取芯16卡合的墨带卷取驱动轴25。
盒承接部20对应于在盒壳体11的多个角部形成的卡合部18而设置,将被印刷带12和墨带14的在打印头插入部17内露出的部分插入到打印头22与压纸辊23之间,并使带芯13和墨带卷取芯16分别卡合于带芯卡合轴24和墨带卷取驱动轴25,使各卡合部18卡合于盒承接部20,从而将带盒10设置到带盒容纳部5内的规定的位置。
在图3中,打印头22被配置在向带盒10的打印头插入部17进入的位置,在印刷开始时被推压于墨带14。此外,压纸辊23对置于打印头22的打印面而配置,将在与打印头22之间夹着的墨带14和被印刷带12在被印刷带12的较长方向上按一定间距间歇地进给驱动。压纸辊23被后述的图4所示的步进马达38按一定间距间歇地旋转驱动,墨带卷取驱动轴25同步于压纸辊23的带进给而被步进马达38旋转驱动。这里,基于由后述的图4所示的控制部30生成的印刷控制数据,经由后述的图4所示的打印头驱动电路37及马达驱动电路39,分别控制打印头22及步进马达38。
在第1、第2实施方式中,墨带14是热转印型的墨带,打印头22是规定数量的点状发热元件沿着纵向即墨带14及被印刷带12的宽度方向排列为一列而得到的热敏头。关于打印头22,通过打印头驱动电路37,对应于被间歇进给的墨带14及被印刷带12的停止定时,将发热元件列中的与被供给到打印头22的印刷数据对应的发热元件驱动,将墨带14的墨向被印刷带12转印。由此,打印头22作为基于由控制部30生成的印刷数据、通过打印头驱动电路37的驱动而对被印刷带12(介质)一行行地进行印刷的头来进行动作。
此外,在带盒容纳部5,具备:带排出部26,用来将随着印刷的进行而被从带盒10送出的已印刷的被印刷带12向机壳2外排出;全切割机构27和半切割机构28,将被印刷带12的已印刷部分即制作成的印刷片(例如标签)从被印刷带12切下。全切割机构27和半切割机构28配置于带排出部26,选择某一方而通过后述的图4所示的带切割马达40驱动。这里,带切割马达40基于由控制部30生成的印刷控制数据,经由切割马达驱动电路41分别被控制。
全切割机构27进行将被印刷带12与剥离带一起切断的全切割。在选择了该全切割机构27的情况下,制作成的印刷片作为带有剥离带的印刷片而被排出。此外,半切割机构28进行使剥离带留下而将被印刷带12切断的半切割。在选择了该半切割机构28的情况下,印刷片从与机壳2内的带盒10保持相连的剥离带剥下而被取出,或者,通过在适当的时候使全切割机构27动作以将剥离带切断,从而作为带有剥离带的印刷片而被取出。
另一方面,带盒10具有被印刷带12及墨带14的宽度不同的多个种类,根据想要制作的印刷片的尺寸,将与该尺寸相符的带宽度的带盒设置到带盒容纳部5。
因此,在第1、第2实施方式中,作为打印头22,使用与各种带宽度中的最宽的带宽度对应的印刷宽度(发热元件的排列长)的打印头,根据被设置于带盒容纳部5中的带盒10的带宽度,将打印头22的发热元件列中的、与被印刷带12的宽度对应的有效范围的各发热元件进行驱动。
进而,在第1、第2实施方式中,在设于盒壳体11的卡合部18的与盒承接部20卡合的面,形成按带盒10的每个种类而不同的识别用的凹凸部(未图示),在带盒容纳部5的盒承接部20,设置检测卡合部18的凹凸部的形状的带宽度检测开关29(宽度检测部),由此,能够自动地判别带盒10的种类即被印刷带12的带宽度(介质的宽度),从而设定打印头22的有效范围。
图4是印刷装置1的框图,该印刷装置1具备打印头22(参照图3)、将打印头22驱动的打印头驱动电路37、步进马达38、将步进马达38驱动的马达驱动电路39、带切割马达40、将带切割马达40驱动的切割马达驱动电路41、带宽度检测开关29。此外,印刷装置1具备显示部4(参照图1)、将显示部4驱动的显示部驱动电路35、键盘输入部3(参照图1)。进而,印刷装置1具备控制部30、ROM32及RAM33。
显示部驱动电路35根据基于由控制部30生成的显示控制数据的指示,使显示部4显示关于来自键盘输入部3的输入的信息、用于各种设定的选择菜单、关于各种处理的消息等。
步进马达38使在图3的说明中叙述过的压纸辊23和墨带卷取驱动轴25旋转驱动。步进马达38通过随着印刷数据向被印刷带12(介质)的印刷而以一个朝向旋转,从而作为将被印刷带12沿着一定的朝向输送的驱动马达而动作。此外,如后述那样,步进马达38根据需要,在印刷数据向被印刷带12的印刷的中断中,还能够进行向与作为中断前的旋转朝向的一个朝向相反的朝向旋转的动作。此外,通过基于由控制部30生成的印刷控制数据的指示,经由马达驱动电路39来控制步进马达38。
带切割马达40是将在图3的说明中叙述过的全切割机构27和半切割机构28驱动的共用马达,能够相对于全切割机构27和半切割机构28中的一方卡合而相对于另一方分离,将全切割机构27和半切割机构28中的被选择的切割机构驱动。此外,根据基于由控制部30生成的印刷控制数据的指示,经由切割马达驱动电路41来控制带切割马达40。
在ROM32中,预先登录有系统程序、由JIS码设定的各种字符等的样式数据、输入数据的处理程序、显示程序、印刷程序等。另外,这些程序也可以从插入到印刷装置1的未图示的存储介质插入口中的存储卡等存储介质、或者连接在外部设备连接端子上的个人计算机等外部设备被读入并存储。
控制部30例如是微处理器,根据来自键盘输入部3的由用户进行的键输入,使存储在ROM33中的系统程序等启动,将RAM32作为工作存储器,受理由用户进行的向键盘输入部3的键输入和由带宽度检测开关29得到的带宽度检测信号。并且,控制部30作为生成向被印刷带12(介质)印刷的印刷数据的印刷数据生成部而动作。此外,控制部30作为印刷控制数据生成部而动作,生成用来分别经由打印头驱动电路37、马达驱动电路39及切割马达驱动电路41来控制打印头22、步进马达38及带切割马达40的印刷控制数据。进而,控制部30作为经由显示部驱动电路35控制显示部4的显示控制部而动作。此外,控制部30作为用来经由马达驱动电路39控制步进马达38的反向旋转控制部而动作。
RAM32将来自键盘输入部3及触摸面板7的输入数据、显示数据、印刷数据、印刷控制数据、由控制部30从ROM32读入的字符等的样式数据、显示数据、印刷数据等暂时存储。
接着,说明印刷装置1的在第1、第2实施方式中共通的印刷处理。
在印刷装置1中,有为了在印刷中途进行规定的处理而将印刷中断的情况。例如,如在图3的说明中叙述的那样,是通过全切割机构27将被印刷带12与剥离带一起切断的情况、通过半切割机构28仅将被印刷带12切断而不将剥离带切断的情况。或者,是印刷中途热敏头的温度过度上升从而为了进行适当的印刷控制而需要冷却热敏头的情况、或者在印刷中进行印刷数据的扩展处理的情况等。另外,规定的处理并不限于这些例子,只要是为了进行该规定的处理而需要将印刷中断的处理,也可以是其他处理。在将印刷中断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在规定的处理的期间被印刷带12发生偏移,在图4中,控制部30在将压纸辊23(参照图3)保持在印刷位置的状态下,停止由打印头驱动电路37进行的打印头22的驱动及由步进马达38进行的压纸辊23的旋转驱动。并且,如果上述规定的处理结束,则控制部30控制打印头驱动电路37及马达驱动电路39,使印刷再次开始。
这里,在将印刷中断时,例如如图5A所示,有可能发生漏印。所以,在以下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在印刷的中断控制时,通过基于印刷数据执行被印刷带12的反转处理,例如如图5B所示,能够实现不发生漏印的打印。另外,作为发生漏印的理由之一,可以想到在上述印刷的中断控制时被印刷带12被进给,但除此以外还可以想到各种各样的因素相互牵连而发生漏印。
图6是例示图4的控制部30执行的在第1、第2实施方式中共通的印刷处理的流程图。该处理是控制部30执行存储在ROM32中的印刷处理程序的动作。在以下的说明中,适当参照图1至图4。
首先,用户操作键盘输入部3,从而输入要印刷的数据并且设定字符尺寸及空白的长度等格式,操作印刷键。结果,与从键盘输入部3输入的字符数据对应的样式数据被从ROM32读出,扩展到RAM33的印刷数据区域中。这里,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字符数据,包括纯粹的字符的数据,但并不限于此,可以包括字符以外的数字或标记、各种图案等能够用本发明的印刷装置向介质印刷的各种各样的种类的数据。另外,在该被扩展的印刷数据的数据量较多时,有被指定印刷的全部数据无法一次扩展到RAM33中的情况。此时,控制部30一边适当使印刷中断,一边分为多次将印刷数据扩展并印刷。
接着,控制部30经由马达驱动电路39使步进马达38正转驱动。由此,压纸辊23被移动到与打印头22压接的印刷位置。
然后,控制部30开始图6的流程图所例示的印刷处理的执行。
首先,控制部30从RAM33的印刷数据区域,将1行的印刷数据读入(步骤S601)。该1行的印刷数据指定对打印头22的规定数量的点状发热元件中的哪些发热元件进行用于印刷的通电。
接着,控制部30基于在步骤S601中读出的1行的印刷数据,经由打印头驱动电路37对打印头22的规定数量的点状发热元件中的由该1行的印刷数据确定的1个以上的发热元件进行通电,执行该1行的印刷(步骤S602)。
接着,控制部30通过上述规定的处理,判定是否使印刷动作停止(步骤S603)。
控制部30,如果判定为不使印刷动作停止(步骤S603的判定为否),则经由马达驱动电路39对步进马达38输出正转驱动的马达脉冲信号,由此使被印刷带12以正转方式输送(步骤S604)。
然后,控制部30指定下一行(步骤S605)。
控制部30判定是否由于步骤S605的下一行的指定而到达了印刷的结束位置(步骤S606)。
控制部30如果判定为没有到达印刷的结束位置(步骤S606的判定为否),则回到步骤S601的处理,执行下一行的印刷处理。
控制部30如果判定为使印刷动作停止(步骤S603的判定为是),则首先基于印刷数据或印刷控制数据,判定是否实施步进马达38的反转驱动(步骤S607、S608)。
控制部30,在步骤S607的判定的结果是判定为不实施反转驱动的情况下(步骤S608的判定为否的情况下),转移到上述的步骤S604的处理。
另一方面,控制部30,在步骤S607的判定的结果是判定为实施反转驱动的情况下(步骤S608的判定为是的情况下),执行经由马达驱动电路39使步进马达38基于印刷控制数据而反转驱动的马达反转处理(步骤S609)。关于该处理的详细情况后述。
接着,控制部30通过经由切割马达驱动电路41基于印刷控制数据使带切割马达40驱动,使全切割机构27或半切割机构28(参照图3)动作,执行在图3的说明中叙述过的由全切割或半切割实现的被印刷带12的切断处理(步骤S610)。
然后,控制部30回到步骤S601的处理,执行1行的印刷处理。
控制部30,如果判定为到达了印刷的结束位置(步骤S606的判定为是),则结束图6的流程而结束印刷处理。
在以上说明的第1、第2实施方式所共通的印刷处理中,在印刷停止时,基于印刷数据进行步进马达38的反转驱动。在此情况下,当将反转驱动的动作在印刷停止时总是进行一致的量,则有可能发生漏印。具体而言,例如如图5A所示,在即将停止印刷之前的行即行L1中的字符数据部分的点数a较多、并且行L1的下一行且印刷刚刚再次开始之后的行即行L2中的字符数据部分的点数b较少那样的情况下(以下,为了简便而称作第1条件),如果与点数a某种程度地较少或点数b某种程度地较多那样的情况(以下,为了简便而称作第2条件)同样地进行反转驱动的动作,则反而有可能发生漏印。相反,可知在满足上述第2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反转驱动的动作更能够抑制漏印。即,在中断印刷的前后的印刷数据满足上述第1条件的情况下不进行步进马达的反转动作,并且,在不满足上述第1条件的情况下(即满足上述第2条件的情况下)使步进马达反转动作,由此在满足上述第1条件及第2条件的任一个的情况下都能够抑制漏印的发生。另外,为了使头具有的多个发热元件中的、与由各行L1、L2的印刷数据指定的点相对应的发热元件通电,印刷数据的点数与基于该印刷数据而通电的发热元件的数量相等。这样,控制部30作为基于印刷数据的状态来决定在步进马达38的动作中断中是否使步进马达38向与步进马达38的动作被中断前相反的朝向旋转的反向旋转控制部进行动作。在上述例子中,基于中断印刷的前后的印刷数据而控制步进马达的反转动作,但也可以基于印刷的中断时间或作为热敏头的打印头22的温度等来控制步进马达38的反转驱动。例如,在如上述那样中断中头的温度变化足够小的情况下,即在印刷的中断时间比较短从而在印刷的中断中头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的情况下、或通过在印刷的中断中适当进行通电而在印刷的中断中头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的情况下,不易发生打印头22与墨带14(参照图2、图3)的粘附现象,通过进行步进马达38的反转驱动的动作,能够抑制漏印。即,基于此时的印刷的中断时间、或用来进行印刷中断中的通电控制的印刷控制数据,控制部判断为在印刷中断中头温度被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的情况下,进行反转驱动的动作,相反,基于印刷的中断时间或通电控制等的印刷控制数据,控制部判断为在印刷中断中头温度不被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的情况下,不进行反转驱动的动作。这样,控制部30作为反向旋转控制部而动作,基于印刷控制数据的状态来决定在步进马达38的动作中断中是否使步进马达38向与步进马达38的动作被中断前相反的朝向旋转。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漏印的发生。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30通过步骤S607执行基于以上的印刷数据或印刷控制数据的判定处理,决定在步骤S608中是否实施反转驱动。
接着,以下说明在图6的流程图中例示的印刷处理中的、步骤S609的马达反转处理的详细例的第1实施方式。如上述那样,在控制部30进行使步进马达38反转驱动的控制的情况下,使步进马达38反转驱动的步数(旋转量)是重要的,如果不赋予适当的步数则反而有可能发生漏印。
图7是第1实施方式的说明图,是表示在由图3的带宽度检测开关29作为带宽度检测信号而检测出的被印刷带12的带宽度(纵轴,单位:毫米)、与步进马达38的反转驱动时的反转驱动步数n(横轴)的组合中是否发生漏印的实验结果。该实验结果中,图4的步进马达38采用2-2相励磁驱动,传动比(gear ratio)构成为每1行(0.06mm)2步。即,根据被设计为1步进行0.03mm的输送的情况下的实验结果,○表示没有发生漏印,△表示存在发生漏印的情况和不发生的情况这双方的情况,×表示总是发生漏印。由该实验结果可知:在带宽度为24~46mm(毫米)时,当反转驱动步数为4次时不发生漏印而是最优的;在带宽度为12~18mm时,当反转驱动步数为6次时不发生漏印而是最优的;在带宽度为3.5~9mm时,当反转驱动步数为8次时不发生漏印而是最优的。
图8是例示控制部30基于图7的实验结果实施的图6的步骤S609的马达反转处理的详细处理的第1实施方式的流程图。这里,如上述那样,图3所示的打印头22具有与各种带宽度中的最宽的带宽度对应的印刷宽度(发热元件的排列长度),用户能够根据使用用途,在图1的带盒容纳部5中设置24~46mm、12~18mm或3.5~9mm的各种带宽度的带盒10。并且,如上述那样,带盒10的带宽度能够被带宽度检测开关29作为带宽度检测信号而检测。
控制部30首先判定被图3的带宽度检测开关29作为带宽度检测信号而检测出的被印刷带12的带宽度是否包含在3.5~9mm的范围中(图8的步骤S801)。在步骤S801的判定为是的情况下,控制部30将8设定为在图4的RAM33中的作为变量而保存的反转驱动步数X的值(图8的步骤S802)。然后,控制部30转移到步骤S808的处理。
在步骤S801的判定为否的情况下,控制部30判定带宽度是否包含在12~18mm的范围中(图8的步骤S803)。在步骤S803的判定为是的情况下,控制部30将6设定为反转驱动步数X的值(图8的步骤S804)。然后,控制部30转移到步骤S808的处理。
在步骤S803的判定为否的情况下,控制部30判定带宽度是否包含在24~46mm的范围中(图8的步骤S805)。在步骤S805的判定为是的情况下,控制部30将4设定为反转驱动步数X的值(图8的步骤S806)。然后,控制部30转移到步骤S808的处理。
在步骤S805的判定为否的情况下,控制部30判定为检测到了不应有的带宽度,执行向显示部4的错误显示等错误处理(图8的步骤S807)。然后,控制部30结束在图8的流程图中例示的图6的步骤S609的马达反转处理。
在步骤S802、S804或S806的处理后,控制部30向图4的马达驱动电路39发出指示,以对RAM33的变量X设定的步数,使步进马达38反转驱动(图8的步骤S808)。然后,控制部30结束在图8的流程图中例示的图6的步骤S609的马达反转处理。
根据作为图8的流程图而例示的图6的步骤S609的马达反转处理的详细处理的第1实施方式,能够根据用户设置的带盒10的带宽度,在印刷中断后的再次开始时的马达反转处理中给出最优的反转驱动步数。
接着,以下说明在图6的流程图中例示的印刷处理中的、步骤S609的马达反转处理的详细例的第2实施方式。当打印头22的分辨率提高则发热元件的数量变多,另一方面,由于电源电路的限制等,在发热元件整体中能够流过的电流有限制。在此情况下,无法一次使全部的发热元件发热,在印刷1行的情况下,采用分为几次进行印刷的分割印刷的技术。进而,在此情况下,根据分割印刷时的分割数而使带速度可变。图9是表示在分割印刷数(纵轴)和步进马达38的反转驱动时的反转驱动步数n的组合下是否发生漏印的实验结果。△、×的意义与图7的情况是同样的。根据该实验结果,在分割数为3的情况下,在反转驱动步数n是0、2、4的任一种的情况下都没有发生漏印。另一方面,在分割数为1的情况下,在反转驱动步数n是2、4的情况下没有发生漏印。据此,能够有余量地构建以下这样的判定程序,即:在分割数为3的情况下,如果反转驱动步数n是2以上则不发生漏印从而是最优的;在分割数为1的情况下,如果反转驱动步数n是4以上则不发生漏印从而是最优的。这里,分割数为3的情况相当于上述的带宽度是46mm并且对打印头22的整个宽度进行打印的情况,分割数为1、2的情况相当于带宽度是12~18mm或3.5~9mm的情况。将这些与图7的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的判定程序相组合,则在带宽度为3.5~24mm的情况下,根据图7的实验结果,反转驱动步数n始终为4以上,所以满足图9的分割数为1、2的情况下的最优条件,因而不需要考虑分割数。仅在带宽度为46mm的情况下,在分割数为3的情况下,使图9的实验结果有余量地将反转驱动步数n设为2就可以,在分割数为1的情况下,使图9的实验结果有余量地将反转驱动步数n设为4就可以。
图10是例示控制部30基于图7、图9的实验结果实施的图6的步骤S609的马达反转处理的详细处理的第2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在图10中,被赋予与图8的情况相同的步骤号的处理是与图8的情况相同的处理。因而,带宽度为12~18mm或3.5~9mm的情况下的从步骤S801到S804的处理为与图8的情况同样的处理。
接着,在步骤S803的判定为否的情况下,控制部30判定带宽度是否是24mm(步骤S1001)。在步骤S1001的判定为是的情况下,控制部30将4设定为反转驱动步数X的值(图10的步骤S1002)。这与第1实施方式的图8的步骤S806的情况相同。然后,控制部30转移到步骤S808的处理。
如果步骤S1002的判定为否,则控制部30判定带宽度是否处于36mm~46mm的范围(步骤S1003)。如果步骤S1003的判定为是,则控制部30进一步判定对图4的打印头驱动电路37提供的当前(印刷中断时)的行的分割数是否是3(步骤S1004)。
如果步骤S1004的判定为是,则控制部30按照基于图9的判定逻辑,将2设定为反转驱动步数X的值(图10的步骤S1005)。然后,控制部30转移到步骤S808的处理。
如果步骤S1004的判定为否,则控制部30按照基于图9的判定逻辑,将4设定为反转驱动步数X的值(图10的步骤S1006)。然后,控制部30转移到步骤S808的处理。
在步骤S1003的判定为否的情况下,控制部30判定为检测到不应有的带宽度,与图7的情况同样,执行向显示部4的错误显示等错误处理(图10的步骤S807)。然后,控制部30结束在图10的流程图中例示的图6的步骤S609的马达反转处理。
在步骤S802、S804、S1002、S1005或S1006的处理后,控制部30向图4的马达驱动电路39发出指示,以对RAM33的变量X设定的步数,使步进马达38反转驱动(图10的步骤S808)。然后,控制部30结束在图10的流程图中例示的图6的步骤S609的马达反转处理。
根据作为图10的流程图而例示的图6的步骤S609的马达反转处理的详细处理的第2实施方式,对应于1行的印刷执行时的分割印刷的分割数,在印刷中断后的再开始时的马达反转处理中,能够给出最优的反转驱动步数。
在上述第1、第2实施方式中,被印刷带12被设为与印刷面相反的面为粘着面且在粘着面上粘贴着剥离带的各种带,但并不限于此,在使用在粘着面上没有粘贴剥离带并且粘着面露出的各种带来作为被印刷带12的情况下,也与各实施方式同样,不论印刷数据的样式如何都能够有效地抑制发生漏印。
作为在上述第1、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带宽度及分割印刷的分割数,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带宽度及分割数。
在上述第1、第2实施方式中,根据带宽度及分割印刷的分割数来控制反转驱动步数(转速),但也可以设置检测带的材料及颜色的传感器,根据他们的检测结果来实施同样的控制。

Claims (7)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印刷头,基于印刷数据,在被印刷介质上按每行进行印刷;
驱动马达,随着上述印刷数据向上述被印刷介质的印刷而输送上述被印刷介质;
处理器;以及
宽度检测部,检测上述被印刷介质的宽度;
上述处理器,在上述印刷头向上述被印刷介质进行的印刷在中断后再次开始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上述驱动马达进行旋转的方向成为与上述印刷头向上述被印刷介质进行的印刷被中断前相反的反向旋转,并且,根据上述宽度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被印刷介质的宽度,决定上述反向旋转的旋转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处理器决定上述反向旋转的旋转量,以使得上述宽度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被印刷介质的宽度越小则上述旋转量越大。
3.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印刷头,基于向被印刷介质印刷的印刷数据,在上述被印刷介质上按每行进行印刷;
驱动马达,随着上述印刷数据向上述被印刷介质的印刷而输送上述被印刷介质;以及
处理器;
上述处理器,在由上述印刷头在上述被印刷介质上按每行进行印刷的情况下,根据上述印刷数据,使1行的印刷分割为多次而执行,在上述印刷头向上述被印刷介质进行的印刷中断的过程中,进行控制以使得上述驱动马达进行旋转的方向成为与上述印刷头向上述被印刷介质进行的印刷被中断前相反的反向旋转,并且,根据上述1行的印刷的分割数,决定上述反向旋转的旋转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检测上述被印刷介质的宽度的宽度检测部;
通过上述处理器,在上述印刷头向上述被印刷介质进行的印刷中断的过程中,当进行控制以使得上述驱动马达进行旋转的方向成为与上述印刷头向上述被印刷介质进行的印刷被中断前相反的反向旋转时,基于上述1行的印刷的分割数和上述宽度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被印刷介质的宽度,决定上述反向旋转的旋转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宽度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被印刷介质的宽度越小,上述处理器使上述反向旋转的旋转量越大,并且,在上述宽度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被印刷介质的宽度是规定宽度以上的情况下,上述1行的印刷的分割数越大,上述处理器使上述反向旋转的旋转量越小。
6.一种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印刷装置,具备:
印刷头,基于向被印刷介质印刷的印刷数据,在上述被印刷介质上按每行进行印刷;
驱动马达,随着上述印刷数据向上述被印刷介质的印刷而输送上述被印刷介质;
处理器;以及
宽度检测部,检测上述被印刷介质的宽度;
上述处理器,在上述印刷头向上述被印刷介质进行的印刷在中断后再次开始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上述驱动马达进行旋转的方向成为与上述印刷头向上述被印刷介质进行的印刷被中断前相反的反向旋转,并且,根据上述宽度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被印刷介质的宽度,决定上述反向旋转的旋转量。
7.一种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记录有程序,该程序用于使印刷装置的计算机执行功能;
上述印刷装置,具备:
印刷头,基于向被印刷介质印刷的印刷数据,在上述被印刷介质上按每行进行印刷;
驱动马达,随着上述印刷数据向上述被印刷介质的印刷而输送上述被印刷介质;以及
宽度检测部,检测上述被印刷介质的宽度;
上述程序用于使上述计算机执行以下功能:
在上述印刷头向上述被印刷介质进行的印刷在中断后再次开始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上述驱动马达进行旋转的方向成为与上述印刷头向上述被印刷介质进行的印刷被中断前相反的反向旋转,根据上述宽度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被印刷介质的宽度,决定上述反向旋转的旋转量。
CN201810082120.9A 2017-01-30 2018-01-29 印刷装置和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Active CN1083727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14825 2017-01-30
JP2017014825A JP6673240B2 (ja) 2017-01-30 2017-01-30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72730A CN108372730A (zh) 2018-08-07
CN108372730B true CN108372730B (zh) 2019-12-03

Family

ID=62977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82120.9A Active CN108372730B (zh) 2017-01-30 2018-01-29 印刷装置和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232643B2 (zh)
JP (1) JP6673240B2 (zh)
CN (1) CN1083727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17328B2 (ja) * 2018-03-15 2020-07-0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4014053B1 (de) * 2019-08-13 2024-03-06 Koenig & Bauer AG Vorrichtungen zur alphanumerischen kennzeichnung von druckprodukten sowie wertpapierdruckmaschine
JP7363243B2 (ja) * 2019-09-13 2023-10-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制御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14364A (en) * 1984-08-10 1987-12-22 Ricoh Company, Ltd. Automatically returned paper ball assembly of a printer
JP3166206B2 (ja) * 1990-08-29 2001-05-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プリンタ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H05294021A (ja) * 1992-04-16 1993-11-09 Brother Ind Ltd テープ印字装置
JP3321987B2 (ja) * 1994-05-30 2002-09-0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3797002B2 (ja) * 1999-03-04 2006-07-1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2001088359A (ja) * 1999-09-24 2001-04-03 Brother Ind Ltd テープ印字装置
JP3889217B2 (ja) * 2000-10-31 2007-03-07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ラインプリンタの駆動方法およびサーマルラインプリンタ
JP2002283604A (ja) * 2001-03-27 2002-10-03 Sato Corp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ーにおける分割印字制御装置および分割印字制御方法
JP4877020B2 (ja) * 2007-04-03 2012-02-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の送り駆動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タ
JP5024023B2 (ja) * 2007-12-19 2012-09-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プリンタの送り駆動方法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5549358B2 (ja) * 2010-04-28 2014-07-16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印字装置
JP2013010289A (ja) * 2011-06-30 2013-01-17 Seiko Epson Corp テープ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テープ印刷装置
JP5742526B2 (ja) * 2011-07-12 2015-07-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036892B2 (ja) * 2014-10-29 2016-11-30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US9315051B1 (en) * 2014-10-29 2016-04-19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nting device, printing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nonvolatile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stored thereon printing device control progra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72730A (zh) 2018-08-07
JP2018122455A (ja) 2018-08-09
US10232643B2 (en) 2019-03-19
JP6673240B2 (ja) 2020-03-25
US20180215172A1 (en) 2018-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58750B2 (ja) 印字装置
US5232297A (en) Printing device with margin setting for cut tape
JP5753415B2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8372730B (zh) 印刷装置和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US8441510B2 (en) Tape printing apparatus
JP2009544496A (ja) テーププリンタ及びテープカセット
US6152623A (en) Tape printing apparatus and tape holding cases
CN110293770B (zh) 印刷装置、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
CN105564043B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JP6036892B2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4029755B2 (ja) テープ印刷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894821B2 (ja) テープカセット及び印字装置、および、印字装置
JP5359820B2 (ja) テープカセット
JP2009255334A (ja) 印字装置
JP5739697B2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2555522A (zh) 带印刷装置以及带印刷装置的印刷控制方法
CN108237793B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09083168A (ja) テープカセット
CN107856420B (zh)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取的非易失性的记录介质
JP2009073135A (ja) テープカセット
JP3414377B2 (ja) 印字用カセット
JP7616178B2 (ja)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1088381A (ja) 印字装置
JP2023031331A (ja) 印刷装置、印刷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536344B2 (ja) 印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