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37793B -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237793B CN108237793B CN201711418402.3A CN201711418402A CN108237793B CN 108237793 B CN108237793 B CN 108237793B CN 201711418402 A CN201711418402 A CN 201711418402A CN 108237793 B CN108237793 B CN 10823779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inting
- line
- data
- supplementa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4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153 supple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524646 Toxoplasma gondii ROM6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providing current or voltage to the thermal head
- B41J2/355—Control circuits for heating-element sele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2—Rollers
- B41J13/03—Rollers driven, e.g. feed rollers separate from plate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providing current or voltage to the thermal head
- B41J2/355—Control circuits for heating-element selection
- B41J2/3551—Block driv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providing current or voltage to the thermal head
- B41J2/355—Control circuits for heating-element selection
- B41J2/3555—Historical contro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5—Tape printers; Label printers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Abstract
印刷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印刷装置具有:印刷头,在沿输送方向输送的被印刷介质上印刷多个印刷行;以及处理器,控制所述印刷头。所述处理器根据印刷数据控制所述印刷头,使其通过一次或者基于时分方式的多次的印刷次数进行所述各印刷行的印刷,在所述印刷头对相互邻接的第1印刷行和第2印刷行的印刷中,所述处理器将所述第1印刷行中的所述印刷次数和所述第2印刷行中的所述印刷次数设定为彼此不同的值,并在所述第2印刷行中的所述印刷次数被设定为多次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印刷头使其在所述第1印刷行的印刷之后、所述第2印刷行的印刷之前进行补充印刷,对被估计在所述第1印刷行和所述第2印刷行之间产生的漏印进行补充。
Description
对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对应的日本申请:
申请号:日本特愿2016-250855,申请日:2016年12月26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这样的印刷装置,一面通过电机输送被印刷介质,一面控制对设于热敏头的多个发热元件的通电,由此在被印刷介质上一个印刷行一个印刷行地进行印刷。
关于在这样的印刷装置中不增加电源适配器的电流容量,使印刷速度尽可能地快速化的技术,例如在日本特开平07-323597号公报中有所记载。在该文献中记载了可变分割印刷的技术,对每印刷行计数应通电的发热元件的数量(以后记述为点数),对于各印刷行,通过基于时分方式的对每印刷行决定的印刷次数的印刷进行印刷。
然而,在印刷装置中对每一印刷行进行多次电机的励磁切换,期望实现印刷的快速化。
但是,在采用可变分割印刷的印刷装置中,在对每一印刷行进行多次励磁切换时,存在夹着励磁切换进行用于印刷一印刷行的基于时分方式的多次印刷的情况。
例如,在通过基于时分方式的两次印刷来印刷某一印刷行的情况下,当在该印刷行的印刷点中在前半部分被印刷了的部分的印刷点和在后半部分被印刷了的部分的印刷点之间进行励磁切换时,将导致两者的印刷点的印刷位置沿着输送方向彼此不同。
由于印刷点的这样沿着输送方向的印刷位置的变动,沿着输送方向相互邻接的两个印刷行的各印刷点之间的输送方向的距离变动,其结果是,有时发生由于在通过印刷而应涂满的区域的一部分产生微小间隙而形成的漏印。
发明内容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在进行可变分割印刷的结构中抑制漏印的发生。
用于获得上述优点的本发明的印刷装置具有:
印刷头,在沿输送方向输送的被印刷介质上印刷多个印刷行;以及
处理器,控制所述印刷头,
所述处理器根据用于印刷所述多个印刷行中的各印刷行的印刷数据控制所述印刷头,使其通过一次或者基于时分方式的多次的印刷次数进行所述各印刷行的印刷,
在所述印刷头对所述多个印刷行中的第1印刷行、和沿着所述输送方向与所述第1印刷行相邻且在所述第1印刷行之后被印刷的第2印刷行的印刷中,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印刷头使其在所述第1印刷行的印刷之后、所述第2印刷行的印刷之前进行用于对漏印进行补充的补充印刷,所述漏印是在所述第1印刷行中的所述印刷次数和所述第2印刷行中的所述印刷次数被设定为彼此不同的值、并且所述第2印刷行中的所述印刷次数被设定为多次的情况下,被估计在所述第1印刷行和所述第2印刷行之间产生的漏印。
一种用于获得上述优点的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所述印刷装置具有在沿输送方向输送的被印刷介质上印刷多个印刷行的印刷头,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用于印刷所述多个印刷行中的各印刷行的印刷数据控制所述印刷头,使其通过一次或者基于时分方式的多次的印刷次数进行所述各印刷行的印刷,
在所述多个印刷行中的第1印刷行、和沿着所述输送方向与所述第1印刷行相邻且在所述第1印刷行之后被印刷的第2印刷行的印刷中,控制所述印刷头使其在所述第1印刷行的印刷之后、所述第2印刷行的印刷之前进行用于对漏印进行补充的补充印刷,所述漏印是在所述第1印刷行中的所述印刷次数和所述第2印刷行中的所述印刷次数被设定为彼此不同的值、并且所述第2印刷行中的所述印刷次数被设定为多次的情况下,被估计在所述第1印刷行和所述第2印刷行之间产生的漏印。
附图说明
图1是印刷装置1的立体图。
图2是在印刷装置1中收纳的带盒30的立体图。
图3是印刷装置1的盒收纳部19的立体图。
图4是印刷装置1的剖视图。
图5是印刷装置1的控制框图。
图6是印刷装置1的控制电路5进行的印刷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7A、图7B是表示在印刷次数从1变化为2时不进行补充印刷的例子的图。
图8A、图8B是表示在印刷次数从1变化为2时进行补充印刷的例子的图。
图9是表示在印刷次数从1变化为3时的时序图的一例的图。
图10A、图10B是表示在印刷次数从1变化为3时的印刷状态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在印刷次数从2变化为3时的时序图的一例的图。
图12A、图12B是表示在印刷次数从2变化为3时的印刷状态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在印刷次数从3变化为2时的时序图的一例的图。
图14A、图14B是表示在印刷次数从3变化为2时的印刷状态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的立体图。
印刷装置1是具有在被印刷介质上进行印刷的热敏头的印刷装置,例如是在长条状的被印刷介质M上以单通道方式进行印刷的标签打印机。
以后,以使用墨带的热转印式的标签打印机为例,对印刷装置进行说明。但是,印刷方式不作特别限定。
被印刷介质M例如是带部件,包括具有粘接层的基材、和覆盖粘接层且可剥离地粘贴在基材上的剥离纸。另外,被印刷介质M也可以是无剥离纸的带部件。
印刷装置1如图1所示具有装置框体2、输入部3、显示部4、开闭盖18、盒收纳部19。
在装置框体2的上表面配置有输入部3、显示部4及开闭盖18。
在装置框体2设有电源线连接端子、外部设备连接端子、存储介质插入口等,但没有图示。
输入部3具有输入键、数字键、变换键、决定键等各种按键。
显示部4例如是液晶显示面板,显示与来自输入部3的输入对应的文字等、各种设定用的选择菜单、有关各种处理的消息等。在印刷过程中显示有被指示向被印刷介质M的印刷的文字和图形等的内容,也可以显示印刷处理的进展状况。
另外,在显示部4也可以设有触摸屏单元,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显示部4视为输入部3的一部分。
开闭盖18可开闭地配置在盒收纳部19的上部。
开闭盖18通过按下按钮18a而敞开。
在开闭盖18形成有窗口18b,以便在该开闭盖18闭合的状态下,也能够视觉观察确认在盒收纳部19中是否收纳有带盒30(参照图2)。
在装置框体2的侧面形成有排出口2a。在印刷装置1内进行了印刷的被印刷介质M从排出口2a向装置外部被排出。
图2是在印刷装置1中收纳的带盒30的立体图。
图3是印刷装置1的盒收纳部19的立体图。
图4是印刷装置1的剖视图。
图2所示的带盒30装卸自如地收纳在图3所示的盒收纳部19中。
图4示出了带盒30被收纳在盒收纳部19中的状态。
带盒30如图2所示具有收纳被印刷介质M和墨带R的盒壳31,在盒壳31形成有热敏头被插入部36及卡合部37。
在盒壳31设有带芯32、墨带供给芯34、墨带卷取芯35。
被印刷介质M呈辊状被卷绕在盒壳31内部的带芯32上。
热转印用的墨带R在其末端被卷绕在墨带卷取芯35上的状态下,呈卷状被卷绕在盒壳31内部的墨带供给芯34上。
如图3所示,在装置框体2的盒收纳部19设有多个盒支撑部20,用于将带盒30支撑在规定的位置。
在盒支撑部20设有带宽检测开关24,用于检测带盒30所容纳的带(被印刷介质M)的宽度。
带宽检测开关24是根据盒的形状检测被印刷介质M的宽度的检测部。
在盒收纳部19还设有热敏头10、压辊21、带芯卡合轴22、墨带卷取驱动轴23,热敏头10是具有多个发热元件、对被印刷介质M进行印刷的打印头,压辊21是输送被印刷介质M的输送部。热敏电阻13埋设在热敏头10中。热敏电阻13是测定热敏头10的温度的测定部。
在带盒30被收纳于盒收纳部19的状态下,如图4所示,设于带盒30的卡合部37被支撑于在盒收纳部19设置的盒支撑部20,热敏头10插入在盒壳31形成的热敏头被插入部36中。
带芯卡合轴22与带盒30的带芯32卡合,墨带卷取驱动轴23与墨带卷取芯35卡合。
在向印刷装置1输入印刷指示时,被印刷介质M通过压辊21的旋转从带芯32被连续送出。此时,墨带卷取驱动轴23与压辊21同步地旋转,由此墨带R与被印刷介质M一起从墨带供给芯34被连续送出。由此,被印刷介质M和墨带R以重叠的状态被输送。
并且,墨带R当在热敏头10和压辊21之间通过时被热敏头10加热,由此墨被转印在被印刷介质M上,进行基于印刷数据的图像的印刷。
在热敏头10和压辊21之间通过的已使用的墨带R被墨带卷取芯35卷取。
另一方面,在热敏头10和压辊21之间通过的已印刷的被印刷介质M在半裁切机构16及全裁切机构17被切断,并从排出口2a被排出。
图5是印刷装置1的控制框图。印刷装置1除上述的输入部3、显示部4、热敏头10、热敏电阻13、半裁切机构16、全裁切机构17、压辊21、带宽检测开关24以外,还具有控制电路5、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6、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7、显示部驱动电路8、头驱动电路9、输送用电机驱动电路11、步进电机12、裁切电机驱动电路14及裁切电机15。
另外,由控制电路5、ROM6及RAM7构成印刷装置1的计算机。
控制电路5包括例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等处理器5a。控制电路5将在ROM6中存储的程序展开到RAM7中并执行程序,由此控制印刷装置1的各部分的动作。
控制电路5例如是通过头驱动电路9控制热敏头10的头控制部,生成选通信号和印刷数据并提供给头驱动电路9。控制电路5还是控制压辊21的输送控制部,也是控制裁切机构的裁切控制部。
ROM6存储在被印刷介质M上进行印刷用的印刷程序、执行印刷程序所需要的各种数据(例如字体等)。ROM6还作为存储了通过控制电路5能够读取的程序的存储介质发挥作用。
RAM7作为存储有关印刷的各种信息(以后记述为印刷信息)的输入数据存储器发挥作用。RAM7还作为印刷数据存储器发挥作用,存储根据印刷信息生成的、表示在被印刷介质应形成的印刷内容的图案的数据(以后记述为印刷数据)。另外,RAM7也作为存储根据印刷信息生成的显示用数据的显示数据存储器发挥作用。
显示部驱动电路8根据在RAM7存储的显示用数据控制显示部4。
显示部4在显示部驱动电路8的控制下,例如可以以能够识别印刷处理的进展状况的方式显示印刷内容。
头驱动电路9根据选通信号和印刷数据进行对多个发热元件10a的通电或不通电。更具体地讲,在选通信号(控制信号)是ON的期间(以后记述为通电控制期间)中,根据印刷数据进行对多个发热元件10a的通电或不通电。
热敏头10是具有沿主扫描方向排列的多个发热元件10a的打印头。
热敏头10在由控制电路5供给的选通信号的通电控制期间,根据印刷数据通过头驱动电路9有选择地对发热元件10a通电,在发热元件10a将墨带R加热,通过热转印对被印刷介质M进行印刷。
输送用电机驱动电路11驱动步进电机12。
步进电机12驱动压辊21。
压辊21借助步进电机12的动力而旋转,在被印刷介质M的长度方向(副扫描方向或输送方向)上输送被印刷介质M。
即,步进电机12是用于在输送方向上输送被印刷介质M的输送电机,在输送方向上输送被印刷介质M的输送单元具有步进电机12。
裁切电机驱动电路14驱动裁切电机15。
半裁切机构16及全裁切机构17借助裁切电机15的动力进行动作,对被印刷介质M进行半裁切或全裁切。
全裁切是指将被印刷介质M的基材与剥离纸一起沿着宽度方向切断的动作,半裁切是指仅将基材沿着宽度方向切断的动作。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印刷装置1中,基于通过热敏头10被印刷在被印刷介质M上的印刷数据的图像,由在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并沿着输送方向相互邻接的多个印刷行构成。
即,热敏头10构成为在被印刷介质M上印刷多个印刷行。
并且,当在一个印刷行的印刷中要对热敏头10具有的多个发热元件10a进行一次通电的情况下,对热敏头10供给电流的电源适配器的电流容量有可能不足。
因此,当在一个印刷行的印刷中根据印刷数据而通电的发热元件10a的数量超过规定数量的情况下,印刷装置1将一个印刷行分割成多个,通过基于时分方式的多次印刷(分割印刷)进行一个印刷行的印刷。
即,控制电路5控制热敏头10,使得按照与构成印刷行的印刷点的数量对应的印刷次数、以时分方式进行该印刷行的印刷。换言之,控制电路5控制热敏头10,使得按照根据印刷数据而设定的印刷次数、以时分方式进行各印刷行的分割印刷。进一步改变说明方式,控制电路5在印刷次数是2次以上的情况下,按照与印刷次数对应的分割数量分割所对应的印刷行,并进行基于时分方式的分割印刷。
另外,印刷行是指成为被印刷介质M上的印刷对象的行。
印刷点是指构成印刷行的多个点中的各个点,一个印刷点对应于被通电的一个发热元件。
在对印刷行进行一次印刷的情况下(记述为统一印刷)和以时分方式分为多次进行印刷的情况下(记述为分割印刷),印刷所需要的时间不同。统一印刷能够以较短时间进行一印刷行的印刷。因此,印刷装置1构成为在统一印刷时比分割印刷时更快速地输送被印刷介质。更具体地讲,印刷装置1构成为例如在印刷次数不同时,以不同的输送速度输送被印刷介质M。
印刷装置1构成为由控制电路5通过输送用电机驱动电路11进行步进电机12的励磁切换,由此步进电机12进行旋转动作并输送被印刷介质M。
在对每一行进行多次该励磁切换的情况下,与进行一次励磁切换的情况相比,每单位时间的被印刷介质M的输送量增加,输送速度变快速。
根据印刷装置1,由于进行根据印刷数据基于时分方式的改变印刷次数的可变分割印刷,因而不需增加电源适配器的电流容量,即可使印刷速度尽可能地快速化。
另外,在印刷装置1中进行用于抑制漏印的发生的补充印刷。
补充印刷是指为了抑制漏印的发生,在沿着输送方向相互邻接的两个印刷行之间进行的印刷。因此,能够实现由进行可变分割印刷带来的快速化,并抑制漏印的发生。
图6是印刷装置1的控制电路5进行的印刷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下面,参照图6具体说明控制电路5进行的印刷控制处理。
在印刷装置1中,在从输入部3指示印刷处理的开始时,控制电路5执行印刷程序并进行图6所示的印刷控制处理。
首先,控制电路5取得有关进行此次印刷的印刷行(以后记述为当前印刷行)的印刷数据(步骤S1)。并且,控制电路5决定当前印刷行的时分方式的印刷次数(步骤S2)。
即,在步骤S2,控制电路5根据在步骤S1取得的印刷数据,决定当前印刷行在分割印刷中的基于时分方式的印刷次数。
如果印刷次数是2次以上,控制电路5根据在步骤S1取得的印刷数据生成分割印刷用的印刷数据。
关于印刷次数的决定方法没有特别限定。
例如,控制电路5根据印刷数据判定当前印刷行是否具有超过规定数量的印刷点,在判定超过规定数量的情况下,可以将分割印刷中的基于时分方式的印刷次数决定为2次,在判定为规定数量以下的情况下,可以将印刷次数决定为1次,即不进行分割的状态。
然后,控制电路5取得有关进行下一次印刷的印刷行(以后记述为下一印刷行)的印刷数据(步骤S3)。
然后,控制电路5决定下一印刷行的印刷次数(步骤S4)。
即,在步骤S4,控制电路5根据在步骤S3取得的印刷数据,决定下一印刷行的基于时分方式的印刷次数。另外,印刷次数的决定方法与步骤S2相同。
然后,控制电路5根据当前印刷行的印刷数据和下一印刷行的印刷数据判定是否进行补充印刷(步骤S5)。
在此,关于是否进行补充印刷,可以根据在当前印刷行和下一印刷行之间是否可能产生漏印进行决定,也可以在可能产生漏印时判定进行补充印刷。
也可以是,控制电路5例如在沿着输送方向相互邻接的当前印刷行(也称为第1印刷行)和下一印刷行(也称为第2印刷行)各自的基于时分方式的印刷次数彼此不同时,判定可能产生漏印。
这里,在各印刷行的印刷次数彼此不同时,与各印刷行的印刷次数彼此相同的情况相比,沿着输送方向相互邻接的两个印刷行的各个印刷点之间沿着输送方向的距离有时不同。其结果是,在沿着输送方向相互邻接的两个印刷行的各个印刷点之间的一部分形成间隙,有时可能产生漏印。
也可以是,控制电路5例如在沿着输送方向相互邻接的当前印刷行和下一印刷行的基于时分方式的印刷次数彼此不同、而且下一印刷行的印刷次数不是1次(即是多次)时,判定可能产生漏印。
在下一印刷行的印刷次数是1次即无分割时,沿着输送方向相互邻接的两个印刷点之间的距离在基准距离以下的范围内变化。在此,基准距离是指在各印刷行的第一次的印刷中所印刷的印刷点之间沿着输送方向的距离。
在按照该基准距离的间隔所印刷的印刷点之间,通常不容易产生间隙,因而不易产生漏印。
因此,即使是当前印刷行和下一印刷行的印刷次数彼此不同的情况下,在下一印刷行的印刷次数是1次时,也可以判定不能产生漏印。由此,能够抑制进行无用的补充印刷。
也可以是,控制电路5例如在沿着输送方向相互邻接的当前印刷行和下一印刷行的基于时分方式的印刷次数彼此不同、而且下一印刷行的印刷是跨越步进电机12的励磁切换的前后进行的情况时,判定可能产生漏印。
另外,下一印刷行的印刷是跨越励磁切换的前后进行的,是指在下一印刷行的励磁切换之前和之后双方进行印刷。
即,以下的哪种情况都可以,(1)在励磁切换前进行第一次的印刷,在励磁切换后进行第二次的印刷的情况,(2)在励磁切换前进行第一次的印刷和第二次的印刷的一部分,在励磁切换后进行第二次的印刷的剩余部分的情况,(3)在励磁切换前进行第一次的印刷的一部分,在励磁切换后进行第一次的印刷的剩余部分和第二次的印刷的情况。
即使下一印刷行的基于时分方式的印刷次数是多次时,在该多次的印刷不跨越励磁切换的前后进行的情况下,与下一印刷行的印刷次数是1次时相同,认为沿着输送方向相互邻接的两个印刷点之间的距离在作为基准的距离以下的范围内变化。
因此,即使是当前印刷行和下一印刷行的基于时分方式的印刷次数彼此不同的情况下,在下一印刷行的印刷不跨越励磁切换的前后进行时,也可以判定不能产生漏印。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无用的补充印刷。
另外,也可以是,控制电路5例如在沿着输送方向相互邻接的当前印刷行和下一印刷行的时分方式的印刷次数不同、而且下一印刷行的印刷中最后的印刷是在励磁切换后进行的情况时,判定可能产生漏印。
当在步骤S5判定不进行补充印刷时,控制电路5进行当前印刷行的印刷(步骤S6)。
在此,控制电路5控制热敏头10,使其根据在步骤S1取得的印刷数据进行印刷。
具体地讲,当在步骤S2决定的印刷次数是1次的情况下,控制电路5将在步骤S1取得的印刷数据提供给头驱动电路9,使热敏头10进行印刷。
当在步骤S2决定的印刷次数不是1次的情况下,控制电路5将在步骤S2生成的分割印刷用的印刷数据提供给头驱动电路9,使热敏头10通过基于时分方式的分割印刷进行印刷。
当在步骤S5判定进行补充印刷时,控制电路5生成补充数据(步骤S7)。
在此,控制电路5根据当前印刷行的印刷数据和下一印刷行的印刷数据生成补充数据。
具体地讲,控制电路5例如可以根据沿着输送方向相互邻接的两个印刷点,更具体地讲是根据沿着输送方向相互邻接的两个印刷行的印刷数据的逻辑积,生成补充数据。
这是因为漏印是在沿着输送方向相互邻接的两个印刷点之间产生的,当不存在沿着输送方向相互邻接的印刷点的情况下不可能产生。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运算生成补充数据。
也可以是,控制电路5根据沿着输送方向相互邻接的两个印刷行的印刷数据中容易产生漏印的印刷数据,生成补充数据。
也可以是,控制电路5例如如图8B所示根据当前印刷行(N行,印刷次数=1)的印刷数据D1、和下一印刷行(N+1行,印刷次数=2)的印刷数据(D21、D22)中与在励磁切换E22后进行的印刷对应的印刷数据D22,生成补充数据DC。
这是因为下一印刷行(N+1行)的印刷中在励磁切换E22后进行的印刷,相比在励磁切换E22前进行的印刷,是在沿着输送方向远离当前印刷行(N行)的位置进行的,因而不容易产生漏印。
在这种情况下,控制电路5可以根据沿着输送方向相互邻接的两个印刷点、即根据沿着输送方向相互邻接的两个印刷行的印刷数据的逻辑积,生成补充数据DC。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运算生成补充数据。
图8B示出了根据印刷数据D1(00111111)与印刷数据D22(01010101)的逻辑积生成补充数据DC(00010101)的例子。
在生成补充数据时,控制电路5首先使进行当前印刷行的印刷(步骤S8)。然后,控制电路5根据在步骤S7生成的补充数据进行补充印刷(步骤S9)。
即,控制电路5控制热敏头10,使其在当前印刷行的印刷后、下一印刷行的印刷前,根据当前印刷行的印刷数据和下一印刷行的印刷数据,进行基于在步骤S7生成的补充数据的补充印刷。另外,步骤S8的处理与步骤S6的处理相同。
在步骤S6或步骤S9的处理结束时,控制电路5判定印刷处理是否结束,即最后行的印刷是否结束(步骤S10)。
并且,反复步骤S1~步骤S10的处理一直到在步骤S10判定最后行的印刷结束为止,由此完成图6所示的印刷控制处理。
图7A、图7B是表示在印刷次数从1变化为2时不进行补充印刷的情况的例子的图。
图8A、图8B是表示在印刷次数从1变化为2时进行补充印刷的情况的例子的图。
图7A示出了不进行补充印刷时的印刷状态的一例,图8A示出了进行补充印刷时的印刷状态的一例。
图7B示出了不进行补充印刷时的时序图的一例,图8B示出了进行补充印刷时的时序图的一例。
另外,图7A及图8A所示的印刷点P是通过通常的印刷而印刷的印刷点的示意,图8A所示的印刷点(第2印刷点)Pc是通过补充印刷而印刷的印刷点的示意,图7A及图8A所示的箭头T表示被印刷介质M的输送方向。
在图7A所示的印刷点P之间的一部分产生的间隙C表示漏印。
图7B及图8B所示的印刷数据D1、D21、D22分别表示N行的印刷数据、N+1行的第一次的印刷(前半部分)的印刷数据、N+1行的第二次的印刷(后半部分)的印刷数据。
图8B所示的印刷数据DC表示补充数据。
图7B及图8B所示的励磁切换E11、E12、E21、E22分别表示进行N行的第一次的励磁切换的定时、进行N行的第二次的励磁切换的定时、进行N+1行的第一次的励磁切换的定时、进行N+1行的第二次的励磁切换的定时。
通过在印刷装置1进行图6所示的印刷控制处理,即使是在不进行补充印刷的以往的印刷中,如图7A所示在印刷次数不同的行(此处指N行和N+1行)的印刷点之间产生间隙C的情况下,也能够如图8B所示在N行的印刷后、N+1行的印刷前,如图8A所示在产生间隙C的位置进行基于补充数据的补充印刷,印刷了印刷点Pc。因此,能够进行抑制了漏印的发生的印刷。
即,将补充数据设定成使通过补充印刷在对应于间隙C的位置形成印刷点,该间隙C产生于通过N行的印刷而形成于被印刷介质M的印刷点、和通过N+1印刷行的印刷而形成于被印刷介质M的印刷点之间。
因此,根据印刷装置1,能够通过进行可变分割印刷而实现快速化,并抑制漏印的发生。
另外,在图8A、图8B示出了将补充印刷的通电控制期间设为与各行的印刷的通电控制期间相同的时间的情况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将补充印刷的通电控制期间设为比各行的印刷的通电控制期间短的时间。
即,在补充印刷中,只要当在印刷点P之间不进行补充印刷时产生的间隙C被印刷点Pc填满即可,因而印刷点Pc的大小可以比印刷点P的大小略小。因此,补充印刷的通电控制期间例如可以是各行的印刷的通电控制期间的80~90%左右。
另外,通过在间隙C被填满的范围内缩短补充印刷的通电控制期间,能够抑制进行了补充印刷的部位的浓度比根据印刷数据而预计的印刷浓度过浓。
图9是表示在印刷次数从1变化为3时的时序图的一例的图。
图10A、图10B是表示在印刷次数从1变化为3时的印刷状态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在印刷次数从2变化为3时的时序图的一例的图。
图12A、图12B是表示在印刷次数从2变化为3时的印刷状态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在印刷次数从3变化为2时的时序图的一例的图。
图14A、图14B是表示在印刷次数从3变化为2时的印刷状态的一例的图。
另外,图10A、图12A、图14A分别表示不进行补充印刷时的印刷状态,图10B、图12B、图14B分别表示进行补充印刷时的印刷状态。
图10A、图10B、图12A、图12B、图14A、图14B所示的箭头T表示被印刷介质M的输送方向。
图8A、图8B示出了在印刷次数从1变化为2时进行补充印刷的例子。但是,进行补充印刷的印刷次数的变化的模式不限于印刷次数从1变化为2的情况。
如图9~图14A、图14B所示,印刷装置1可以在印刷次数从1变化为3时进行补充印刷,也可以在印刷次数从2变化为3时进行补充印刷,还可以在印刷次数从3变化为2时进行补充印刷。
如图9所示,在印刷次数从1变化为3时,印刷装置1可以根据当前印刷行(N行)的印刷数据D1和下一印刷行的印刷数据中第三次印刷的印刷数据D23,生成补充数据DC。
图9示出了获取印刷数据D1(00111111)和印刷数据D23(00100100)的逻辑积生成补充数据DC(00100100)的例子。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0A及图10B所示,对在印刷点P之间产生间隙C的位置进行基于补充数据的补充印刷,印刷了印刷点Pc。因此,能够进行没有漏印的可变分割印刷。
如图11所示,在印刷次数从2变化为3时,印刷装置1可以根据当前印刷行(N行)的印刷数据中第一次(最初)印刷的印刷数据D11和下一印刷行的印刷数据中第三次(最后)印刷的印刷数据D23,生成补充数据DC。
图11示出了获取印刷数据D1(00101010)和印刷数据D23(00100100)的逻辑积生成补充数据DC(00100000)的例子。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2A及图12B所示,对在印刷点P之间产生间隙C的位置进行基于补充数据的补充印刷,印刷了印刷点Pc。因此,能够进行没有漏印的可变分割印刷。
另外,也可以是,印刷装置1根据当前印刷行(N行)的印刷数据中第一次(最初)印刷的印刷数据D11和下一印刷行(N+1行)的印刷数据中与在励磁切换后进行的印刷对应的印刷数据D23,生成补充数据DC。
如图13所示,在印刷次数从3变化为2时,印刷装置1可以根据当前印刷行(N行)的印刷数据中第一次印刷的印刷数据D11和下一印刷行的印刷数据中第二次印刷的印刷数据D22,生成补充数据DC。
图13示出了获取印刷数据D11(00010010)和印刷数据D22(01010101)的逻辑积生成补充数据DC(00010000)的例子。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4A及图14B所示,对在印刷点P之间产生间隙C的位置进行基于补充数据的补充印刷,印刷了印刷点Pc。因此,能够进行没有漏印的可变分割印刷。
上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理解发明而示出具体例的方式,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程序能够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记载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变更。
上述的实施方式示出了具有输入部3和显示部4的印刷装置1,但印刷装置也可以是不具有输入部3和显示部4至少一方的印刷装置。印刷装置还可以是从分体配置的计算机接收印刷数据的印刷装置。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根据沿着输送方向相互邻接的第1印刷行的印刷数据、第2印刷行的印刷数据中第1印刷行的最初印刷的印刷数据、和第2印刷行的最后印刷的印刷数据,生成补充数据。但是,也可以根据其它数据生成补充数据。
例如,也可以根据第1印刷行的第二次的励磁切换前的印刷的印刷数据、和第2印刷行的第二次的励磁切换后的印刷的印刷数据,生成补充数据。
Claims (17)
1.一种印刷装置,具有:
印刷头,在沿输送方向输送的被印刷介质上印刷多个印刷行;以及
处理器,控制所述印刷头,
所述处理器根据用于印刷所述多个印刷行中的各印刷行的印刷数据控制所述印刷头,使其通过一次或者基于时分方式的多次的印刷次数进行所述各印刷行的印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印刷头对所述多个印刷行中的第1印刷行、和沿着所述输送方向与所述第1印刷行相邻且在所述第1印刷行之后被印刷的第2印刷行的印刷中,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印刷头使其在所述第1印刷行的印刷之后、所述第2印刷行的印刷之前进行用于对漏印进行补充的补充印刷,所述漏印是在所述第1印刷行中的所述印刷次数和所述第2印刷行中的所述印刷次数被设定为彼此不同的值、并且所述第2印刷行中的所述印刷次数被设定为多次的情况下,被估计在所述第1印刷行和所述第2印刷行之间产生的漏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
所述处理器在所述第1印刷行和所述第2印刷行各自的所述印刷次数彼此不同的情况下,根据用于印刷所述第1印刷行的第1印刷数据和用于印刷所述第2印刷行的第2印刷数据,生成用于进行所述补充印刷的补充数据,
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补充数据控制所述印刷头使其进行所述补充印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
所述处理器在所述印刷次数是多次的情况下,将所对应的所述印刷行按照与所述印刷次数对应的分割数分割成多个,并控制所述印刷头使其根据时分方式印刷分割后的所述印刷行中的各个印刷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
所述处理器在所述第2印刷行的所述印刷次数是1次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印刷头使其不进行所述补充印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
所述印刷装置具有输送电机,该输送电机通过进行励磁切换而进行旋转动作,从而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被印刷介质,
所述处理器在所述第2印刷行的所述印刷次数是多次、并且基于时分方式的多次印刷是在所述输送电机的励磁切换的前后分开进行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印刷头使其进行所述补充印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装置,
所述处理器根据用于印刷所述第1印刷行的印刷数据、和用于印刷所述第2印刷行的印刷数据中与在基于时分方式的多次印刷中是在所述励磁切换之后进行的印刷对应的印刷数据,生成所述补充印刷的补充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装置,
所述处理器在所述第1印刷行的所述印刷次数是多次时,根据用于印刷所述第1印刷行的印刷数据中与在基于时分方式的多次印刷中是最初进行的印刷对应的印刷数据、和用于印刷所述第2印刷行的印刷数据中与在基于时分方式的多次印刷中是在所述励磁切换之后进行的印刷对应的印刷数据,生成所述补充印刷的补充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装置,
所述处理器在所述第1印刷行的所述印刷次数是多次时,根据用于印刷所述第1印刷行的印刷数据中与在基于时分方式的多次印刷中是最初进行的印刷对应的印刷数据、和用于印刷所述第2印刷行的印刷数据中与在基于时分方式的多次印刷中是最后进行的印刷对应的印刷数据,生成所述补充印刷的补充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印刷装置,
所述处理器根据用于印刷所述第1印刷行的印刷数据中与在基于时分方式的多次印刷中是最初进行的印刷对应的印刷数据、和用于印刷所述第2印刷行的印刷数据中与在基于时分方式的多次印刷中是最后进行的印刷对应的印刷数据的逻辑积,生成所述补充印刷的补充数据。
10.一种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所述印刷装置具有在沿输送方向输送的被印刷介质上印刷多个印刷行的印刷头,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用于印刷所述多个印刷行中的各印刷行的印刷数据控制所述印刷头,使其通过一次或者基于时分方式的多次的印刷次数进行所述各印刷行的印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控制方法中,在所述多个印刷行中的第1印刷行、和沿着所述输送方向与所述第1印刷行相邻且在所述第1印刷行之后被印刷的第2印刷行的印刷中,控制所述印刷头使其在所述第1印刷行的印刷之后、所述第2印刷行的印刷之前进行用于对漏印进行补充的补充印刷,所述漏印是在所述第1印刷行中的所述印刷次数和所述第2印刷行中的所述印刷次数被设定为彼此不同的值、并且所述第2印刷行中的所述印刷次数被设定为多次的情况下,被估计在所述第1印刷行和所述第2印刷行之间产生的漏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在所述第1印刷行和所述第2印刷行各自的所述印刷次数彼此不同的情况下,根据用于印刷所述第1印刷行的第1印刷数据和用于印刷所述第2印刷行的第2印刷数据,生成用于进行所述补充印刷的补充数据,
根据所述补充印刷的补充数据控制所述印刷头使其进行所述补充印刷。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在所述第2印刷行的所述印刷次数是1次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印刷头使其不进行所述补充印刷。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所述印刷装置具有输送电机,该输送电机通过进行励磁切换而进行旋转动作,从而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被印刷介质,
在所述第2印刷行的所述印刷次数是多次、并且基于时分方式的多次印刷是在所述输送电机的励磁切换的前后分开进行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印刷头使其进行所述补充印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根据用于印刷所述第1印刷行的印刷数据、和用于印刷所述第2印刷行的印刷数据中与在基于时分方式的多次印刷中是在所述励磁切换之后进行的印刷对应的印刷数据,生成所述补充印刷的补充数据。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在所述第1印刷行的所述印刷次数是多次时,根据用于印刷所述第1印刷行的印刷数据中与在基于时分方式的多次印刷中是最初进行的印刷对应的印刷数据、和用于印刷所述第2印刷行的印刷数据中与在基于时分方式的多次印刷中是在所述励磁切换之后进行的印刷对应的印刷数据,生成所述补充印刷的补充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在所述第1印刷行的所述印刷次数是多次时,根据用于印刷所述第1印刷行的印刷数据中与在基于时分方式的多次印刷中是最初进行的印刷对应的印刷数据、和用于印刷所述第2印刷行的印刷数据中与在基于时分方式的多次印刷中是最后进行的印刷对应的印刷数据,生成所述补充印刷的补充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根据用于印刷所述第1印刷行的印刷数据中与在基于时分方式的多次印刷中是最初进行的印刷对应的印刷数据、和用于印刷所述第2印刷行的印刷数据中与在基于时分方式的多次印刷中是最后进行的印刷对应的印刷数据的逻辑积,生成所述补充印刷的补充数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250855A JP6686870B2 (ja) | 2016-12-26 | 2016-12-26 |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2016-250855 | 2016-12-2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37793A CN108237793A (zh) | 2018-07-03 |
CN108237793B true CN108237793B (zh) | 2020-03-17 |
Family
ID=62625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418402.3A Active CN108237793B (zh) | 2016-12-26 | 2017-12-25 |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406823B2 (zh) |
JP (1) | JP6686870B2 (zh) |
CN (1) | CN10823779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1163019A (ja) * | 2020-03-31 | 2021-10-11 |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 プリンタ及び電力制御プログラム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362448B2 (ja) * | 1993-05-18 | 2003-01-07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印字装置 |
CN102848742A (zh) * | 2011-06-30 | 2013-01-02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带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带打印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17004A (ja) * | 1991-07-12 | 1993-01-26 | Ishida Scales Mfg Co Ltd | 商品仕分けシステム |
US5442381A (en) * | 1992-06-23 | 1995-08-15 | Kyocera Corporation | Thermal head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
DE69424488T2 (de) * | 1993-08-30 | 2001-02-08 | Seiko Epson Corp., Tokio/Tokyo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teuern der Bewegung des Druckkopfes bei einem Drucker |
JPH07323597A (ja) | 1994-06-01 | 1995-12-12 | Casio Comput Co Ltd | 印刷装置 |
JP2001232841A (ja) * | 2000-02-21 | 2001-08-28 | Alps Electric Co Ltd | ラインサーマルヘッドの通電制御方法 |
JP3653219B2 (ja) * | 2000-10-30 | 2005-05-25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通信装置または情報処理装置 |
JP2006076089A (ja) * | 2004-09-08 | 2006-03-23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発光装置及び定着装置 |
US7296878B2 (en) * | 2005-03-30 | 2007-11-20 | Fujifilm Corporation | Liquid ejection hea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5296825B2 (ja) * | 2011-03-29 | 2013-09-25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記録位置誤差の測定装置及び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JP2013188995A (ja) * | 2012-03-15 | 2013-09-26 | Ishida Co Ltd | ラベル印字装置 |
JP6247246B2 (ja) * | 2015-03-31 | 2017-12-13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画像検査方法及び装置、プログラム、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
-
2016
- 2016-12-26 JP JP2016250855A patent/JP6686870B2/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12-19 US US15/846,933 patent/US10406823B2/en active Active
- 2017-12-25 CN CN201711418402.3A patent/CN10823779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362448B2 (ja) * | 1993-05-18 | 2003-01-07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印字装置 |
CN102848742A (zh) * | 2011-06-30 | 2013-01-02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带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带打印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406823B2 (en) | 2019-09-10 |
US20180178548A1 (en) | 2018-06-28 |
JP2018103432A (ja) | 2018-07-05 |
JP6686870B2 (ja) | 2020-04-22 |
CN108237793A (zh) | 2018-07-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276396B2 (ja) | 印刷装置、印刷システム、印刷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08621592B (zh) | 印刷装置、印刷系统、印刷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 | |
CN107867081B (zh) |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取的非易失性的记录介质 | |
CN108621591B (zh) |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 |
CN108237793B (zh) |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 |
CN108569037A (zh) | 印刷装置、印刷系统、印刷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 |
CN108372730B (zh) | 印刷装置和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 |
JP6036892B2 (ja) |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 |
CN107867080B (zh) | 打印装置、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 | |
CN108569039B (zh) | 印刷装置、印刷系统、印刷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 |
JP6406401B2 (ja) |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07856420B (zh) |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取的非易失性的记录介质 | |
JP6790671B2 (ja) |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6819162B2 (ja) |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18103360A (ja) |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23046434A (ja) |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17656671A (zh) |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 | |
JP2017170689A (ja) | 印刷装置、印刷表示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