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7809037A -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09037A
CN107809037A CN201710600076.1A CN201710600076A CN107809037A CN 107809037 A CN107809037 A CN 107809037A CN 201710600076 A CN201710600076 A CN 201710600076A CN 107809037 A CN107809037 A CN 1078090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locking
locked
portions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0007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09037B (zh
Inventor
绿川和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ros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os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8090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090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090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090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即使在锁定金属件的锁定部作用有拔出力也能够可靠地防止该锁定金属件的变形进而可靠地防止该锁定金属件破损的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装体。锁定部件具有:基部,其具有沿端子排列方向延伸的部分;立起部,其在该端子排列方向的壳体的范围内从上述基部的一部分沿连接器嵌合方向立起;锁定突部,其在上述端子排列方向从该立起部朝向一方的端壁侧突出;以及加强部,其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与该锁定突部邻接的位置从基部沿连接器嵌合方向立起、并且在端子排列方向遍及包括上述锁定突部的范围延伸。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插拔地与对象连接器嵌合连接的电连接器以及具有该电连接器和对象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装体。
背景技术
在这种电连接器组装体中,相互嵌合连接的电连接器以及对象连接器有时具有用于维持连接器嵌合状态的锁定功能。例如,专利文献1的电连接器组装体具备:具有锁定金属件的插座连接器、和从上方相对于具有该被锁定金属件的插座连接器嵌合连接的作为对象连接器的插头连接器。
上述插座连接器具有:电绝缘材料制的壳体、被排列保持于该壳体的多个端子、安装于壳体的金属制的屏蔽部件、锁定金属件以及弹性变形部件。该弹性变形部件是为了将锁定金属件朝锁定位置施力而设置的与屏蔽部件相独立的部件。
插座连接器的锁定金属件由一块金属板部件制成,具有:沿端子排列方向亦即壳体的长边方向延伸的带体状的基部、从该基部向上方立起的多个立起部、以及从该立起部的上部沿上述长边方向突出的锁定部,该基部、立起部以及锁定部作为具有一个平坦的板面的板部而形成为一体。锁定部件能够在锁定部从收纳槽部突出的锁定位置、与锁定部被收纳于收纳槽部的锁定解除位置之间在上述长边方向移动,并通过被保持在壳体内的弹性变形部件朝向锁定位置被施力。在上述锁定部处于锁定位置时,该锁定部件卡止于设置在插头连接器的被锁定金属件的被锁定部而能够维持连接器彼此的锁定状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70500
在专利文献1的电连接器组装体中,相对于处于与插座连接器嵌合连接的状态的插头连接器,作用了朝向连接器拔出方向(上方)的无意中的力时,锁定金属件通过锁定部接受来自被锁定金属件的被锁定部的朝向上方的力(拔出力)。该拔出力也作用于与该锁定部成为一体的基部以及立起部。由于接受上述拔出力从而容易以朝向上方弯曲的方式变形。上述基部、立起部以及锁定部形成为通过具有平坦的板面的一块板部而成为一体,另外,特别是基部形成为沿壳体的长边方向较长地延伸的形状,因此在上述拔出力较大的情况下,也存在上述基部朝上方较大地弯曲而破损的担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种情况,课题在于提供即使在锁定金属件的锁定部作用有拔出力也能够可靠地防止该锁定金属件的变形进而可靠地防止该锁定金属件破损的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根据本发明,上述课题通过接下来的第一发明的电连接器以及第二发明的电连接器组装体来解决。
<第一发明>
第一发明的电连接器是可插拔地与对象连接器嵌合连接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具有:以相对于连接器嵌合方向成直角的一个方向为长边方向进行延伸的壳体、以上述长边方向为端子排列方向被排列保持于该壳体的端子、以及被上述壳体保持的锁定部件以及弹性变形部,上述壳体具有用于接受对象连接器的接受部。
在第一发明中,上述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上述锁定部件具有:基部,其具备沿上述端子排列方向延伸的部分;立起部,其在该端子排列方向的壳体的范围内从上述基部的一部分沿连接器嵌合方向立起;锁定突部,其在上述端子排列方向从该立起部朝向壳体的一端侧突出,并能够在卡止于设置在对象连接器的被锁定部时阻止该被锁定部的拔出;以及加强部,其在相对于上述连接器嵌合方向以及上述端子排列方向这两个方向成直角的连接器宽度方向与该锁定突部邻接的位置从基部沿连接器嵌合方向立起、并且在端子排列方向遍及包括上述锁定突部的范围延伸,上述锁定部件配置于壳体的收纳部,并在上述锁定突部朝上述接受部突出而卡止于对象连接器的被锁定部的锁定位置、和在端子排列方向朝壳体的另一端侧移动而能够解除锁定的锁定解除位置之间可动,弹性变形部将上述锁定部件朝向上述锁定位置施力。
这样,在第一发明中,锁定部件具有加强部,该加强部在与锁定突部在连接器宽度方向邻接的位置从基部沿连接器嵌合方向立起、并且在端子排列方向遍及包括上述锁定突部的范围延伸。因此,在端子排列方向设置有加强部的范围中,与如以往那样只存在基部的情况相比,连接器嵌合方向的锁定部件的尺寸增大加强部的量。其结果,锁定部件相对于连接器嵌合方向的弯曲变形的强度提高,因此即使从对象连接器受到较大的拔出力也能够无弯曲变形地进行对抗。
在第一发明中,也可以锁定部件为金属板制,并形成为在沿该金属板的板厚方向被折弯的状态下多个板部在连接器宽度方向重叠的重叠形状,锁定突部形成于多个板部中的一部分的板部,加强部形成于多个板部中的与上述一部的板部邻接的其他板部。通过使锁定部件形成为这种结构,能够由一块金属板部件容易地制造锁定部件。
在第一发明中,也可以锁定部件是在连接器嵌合方向、端子排列方向以及连接器宽度方向的任一方向都材料连续的实心的一个部件,锁定突部形成于上述锁定部件的连接器宽度方向的整个范围中的一部分,加强部形成于上述锁定部件的连接器宽度方向的上述整个范围中的剩余部分。
若使锁定部件形成为这种结构,则锁定突部与加强部在其厚度方向直接连结而成为一体,因此该锁定突部被稳固地加强。另外,上述锁定金属件除了锁定突部以及加强部之外,以遍及连接器宽度方向整个区域的厚度尺寸而形成为一体,因此各部分本身的强度也提高。因此,能够遍及锁定金属件整体得到更大的强度,因此能够相对于无意中的连接器拔出力充分地进行对抗。
在第一发明中,也可以当锁定部件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处于锁定位置时,锁定部件的锁定突部被弹性变形部施力,其突出前端抵接于对象连接器的具有被锁定部的部件。通过形成为这种结构,具有上述被锁定部的部件被上述锁定突部沿端子排列方向按压,从而限制插头连接器在该方向的移动。因此,能够防止以连接器彼此在端子排列方向相对往复移动而使具有上述锁定突部和上述被锁定部的部件相互碰撞为起因的异响的产生,另外能够防止具有上述锁定突部以及上述被锁定部的部件的损伤。
在第一发明中,也可以电连接器具有安装于壳体的屏蔽部件,弹性变形部与上述屏蔽部件形成为一体。通过像这样使弹性变形部与屏蔽部件形成为一体,与如以往那样将弹性变形部件作为与屏蔽部件相独立的部件而设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部件件数,从而能够抑制制造成本。另外,在制造连接器时,通过朝壳体安装屏蔽部件而同时安装弹性变形部,因此能够省略将弹性变形部件安装于壳体的工序,连接器的制造简单。
<第二发明>
第二发明的电连接器组装体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发明的电连接器、和相对于该电连接器嵌合连接的对象连接器,该对象连接器具有被锁定部,该被锁定部能够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在阻止连接器拔出的方向相对于上述电连接器的锁定部件的锁定突部卡止。
在本发明中,如以上那样,通过在与锁定部件的锁定突部邻接的位置设置加强部,从而对于锁定金属件而言,在端子排列方向设置有加强部的范围内,连接器嵌合方向的该锁定部件的尺寸与以往相比增大加强部的量,从而相对于连接器嵌合方向的弯曲变形的强度提高,进而能够充分地与来自对象连接器的拔出力进行对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以及从上方相对于该插座连接器嵌合的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图,并示出了连接器嵌合前的状态。
图2是使图1的插座连接器以及插头连接器上下反转地示出的立体图,且是以使插头连接器从下方嵌合那样的姿势示出的立体图。
图3的(A)是以被保持于图1的插座连接器的姿势示出了图1的插座连接器的锁定金属件的立体图,(B)是表示将(A)的锁定金属件弯曲形成前的金属板部件的俯视图。
图4是图1的插座连接器的相对于连接器宽度方向成直角的面的剖视图,并示出了连接器宽度方向的锁定金属件的位置处的截面。
图5是表示在图1的插头连接器的端子排列方向的后端侧设置的被锁定金属件的图,(A)是从后侧观察的立体图,(B)是相对于(A)而从前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处于连接器嵌合状态时的插座连接器的锁定金属件以及屏蔽部件与插头连接器的被锁定金属件的立体图,(A)是从与图1相同的方向观察的立体图,(B)是从与图2相同的方向观察的立体图。
图7是处于嵌合状态的插座连接器以及插头连接器的相对于连接器宽度方向成直角的面的剖视图,(A)示出了锁定状态,(B)示出了锁定解除状态。
图8是表示变形例的锁定金属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插座连接器;51...底壁;2...插头连接器;53...周壁;10...插座侧壳体;54...侧壁;11...底壁;55...端壁;12...突壁;55A...端槽部;13...周壁;56...接受部;14...侧壁;60...插头端子;15...端壁;70...被锁定金属件;16...接受部;72...内侧被锁定板部;17...锁定金属件收纳槽部;72A...基部;20...插座端子;72B...内侧立起部;30...锁定金属件;72C...内侧被锁定部;31A...外基部;73...内侧加强板部;31B...内基部;73A...基部;38B...后方副加强部;73B...内侧加强部;32C...后方立起部;74...外侧加强板部;32A...前方立起部;74A...基部;35A-1...前方锁定突部;74B...外侧加强部;35B-1...后方锁定突部;75...外侧被锁定板部;37...主加强部;75A...基部;38A...前方副加强部;75B...外侧立起部;32B...中间立起部;75C...外侧被锁定部;50...插头侧壳体;79...接受槽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1以及从上方相对于该插座连接器1嵌合的插头连接器2的立体图,并示出了连接器嵌合前的状态。图2是使图1的插座连接器1以及插头连接器2上下反转地示出的立体图,且是以使插头连接器2从下方嵌合那样的姿势示出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1以及作为该插座连接器1的对象连接器的插头连接器2是分别配设在不同的电路基板(未图示)的安装面上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并构成使相对于各电路基板的面成直角的方向(图1的上下方向(Z轴方向))作为插拔方向的连接器组装体。对于插座连接器1而言,相对于插头连接器2的连接器嵌合方向是图1的上方(Z1方向),连接器拔出方向是图1中的下方(Z2方向)。另外,对于插头连接器2而言,相对于插座连接器1的连接器嵌合方向是图1的下方(Z2方向),连接器拔出方向是图1的上方(Z1方向)。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插头连接器2作为对象连接器进行说明,但在从插头连接器2观察时插座连接器1成为对象连接器。
如图1所示那样,插座连接器1具有:插座侧壳体10,其大致形成为长方体外形;多个插座端子20,它们以该插座侧壳体10的长边方向为端子排列方向(X轴方向)并被该插座侧壳体10排列保持为两列;作为锁定部件的锁定金属件30,其沿着上述长边方向被保持于上述插座侧壳体10;以及屏蔽部件40,其以覆盖插座侧壳体10的周壁的方式安装于该插座侧壳体10。该插座连接器1以图1所示的姿势配置安装在电路基板(未图示)上。
插座侧壳体10由例如树脂等电绝缘材料制成,并以与电路基板的安装面平行的一个方向为长边方向(端子排列方向)进行延伸。该插座侧壳体10具有:相对于上述安装面平行的底壁11(参照图2)、图1中从该底壁11朝向上方(Z1方向)立起并且沿端子排列方向延伸的凸状的突壁12、以及从上述底壁11朝向上方立起并且包围上述突壁12的框状的周壁13。该周壁13具有:沿上述端子排列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一对侧壁14、和沿相对于该端子排列方向成直角的连接器宽度方向(Y轴方向)延伸并连结上述一对侧壁14的端部彼此的一对端壁15。在上述突壁12与周壁13之间朝向上方开口的环状空间是作为接受部16而形成的,该接受部16用于接受作为插头连接器2的嵌合部的周壁53。
插座侧壳体10形成为保持插座端子20、锁定金属件30以及屏蔽部件40的形态,但为了理解该形态,在进行插座侧壳体10的进一步说明之前,首先对插座端子20、锁定金属件30以及屏蔽部件40进行说明。
如图1、图2所示那样,插座端子20是将对金属板进行冲压而得到的带状片沿板厚方向弯曲而制成的。该插座端子20具有:沿连接器宽度方向延伸的基部21(参照图2)、在该基部21的一端以直角弯曲并朝向上方延伸的接触臂部22(参照图1)、从基部21的另一端以倒U字形延伸的被保持部23(参照图1)、以及从该被保持部23朝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外侧(图2中近前侧的列的插座端子20朝向Y2方向,远端侧的列的插座端子20朝向Y1方向)延伸的连接部24(参照图2)。该插座端子20的基部21以及被保持部23分别通过一体模塑成型被保持于插座侧壳体10的底壁11以及侧壁14。
接触臂部22被收纳于在插座侧壳体10的突壁12形成的后述的纵槽部12D内,并能够在该接触臂部22的板厚方向换言之连接器宽度方向弹性变形。在该接触臂部22的上端朝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外侧突出地形成有接触部22A,该接触部22A用于与设置于插头连接器2的作为对象端子的插头端子60接触,并位于接受部16内。对于形成为倒U字形(参照图1)的被保持部23而言,两条腿部中的位于连接器宽度方向内侧的内腿部的板面从侧壁14的内表面暴露,在该板面的上部突出形成有用于与上述插头端子60卡止的锁定部23A。另外,连接部24从被保持部23的两条腿部中的位于连接器宽度方向外侧的外腿部的下端(图2中上端)朝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外侧延出至插座侧壳体10之外,并被焊接于电路基板的对应电路部(未图示)。
接下来,参照图3的(A)、(B)对锁定金属件3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的(A)是以被保持于图1的插座连接器的姿势示出了图1的插座连接器1的锁定金属件30的立体图,图3的(B)是表示将图3的(A)的锁定金属件30弯曲形成前的金属板部件30’的俯视图。如后述那样,锁定金属件30由于受到朝向图3的(A)中的右方(X1方向)被按压的锁定解除操作而沿端子排列方向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图3的(A)的右方(X1方向)即锁定解除时的锁定金属件30的移动方向前方称为“前方”,将图3的(A)的左方(X2方向)称为“后方”。
如图3的(A)所示那样,锁定金属件30是将平板状的金属板部件30’(参照图3的(B))沿板厚方向弯曲而制成的。该锁定金属件30具有:在连接器宽度方向重叠的两块外板部30A以及两块内板部30B(根据需要通称为“板部30A、30B”)、形成于锁定金属件30的后端的锁定解除操作部30C、以及连结上述两块内板部30B与锁定解除操作部30C的连结部30D。
板部30A、30B是将上述金属板部件30’以沿其板厚方向多次折回的方式弯曲而形成的,在相互邻接的两块内板部30B的两外侧分别存在一块外板部30A。板部30A、30B的前后方向(端子排列方向)的尺寸全部相同。相互邻接的外板部30A与内板部30B遍及前后方向整个区域通过折回部将下缘彼此连结。另外,相互邻接的内板部30B通过折回部将后端部(后述的内延出部36B)的上缘彼此连结。
外板部30A具有:遍及该外板部30A的前后方向整个区域以笔直状延伸的外基部31A、从该外基部31A的上缘立起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三个立起部即在端子排列方向从前方按顺序存在的前方立起部32A、中间立起部32B以及后方立起部32C(根据需要通称为“立起部32A、32B、32C”)。并且,如后述那样,该外板部30A具有:从立起部32A、32B、32C中的任一个立起部延伸的前方被支承部33A、后方被支承部33B、外前方被限制部34A、外后方被限制部34B、前方锁定部35A、后方锁定部35B以及外延出部36A。以下,根据需要将前方被支承部33A以及后方被支承部33B通称为“被支承部33A、33B”,将外前方被限制部34A以及外后方被限制部34B通称为“被限制部34A、34B”,将前方锁定部35A以及后方锁定部35B通称为“锁定部35A、35B”。
上述三个立起部按照中间立起部32B、后方立起部32C、前方立起部32A的顺序使前后方向的尺寸增大。被支承部33A、33B是相对于插座侧壳体10的对应部(后述的前方中央支承部12A-1以及后方支承部12C-2)朝向下方卡止而用于防止锁定金属件30从插座侧壳体10朝下方脱落的部分(参照图4),并形成为在中间立起部32B的前后方向不同的两个位置(前方被支承部33A位于比后方被支承部33B更靠前方)从该中间立起部32B朝上方延伸后朝向后方弯曲的倒L字形。如后述那样,被支承部33A、33B的倒L字形部分中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纵部作为抵接于前方中央支承部12A-1以及后方支承部12C-2各自的限制面12A-1A、12C-2A(相对于端子排列方向成直角的端面)而用于对锁定金属件30朝向后方的最大移动量进行限制的部分发挥功能(参照图4)。
如后述那样,外前方被限制部34A是抵接于插座侧壳体10的限制面17E-1(后述的前方突壁槽部17E的内壁面)而用于对锁定金属件30朝向后方的最大移动量进行限制的部分,并从中间立起部32B的前端部朝向上方以笔直状延伸。另一方面,如后述那样,外后方被限制部34B是位于设置于屏蔽部件40的后述的弹性变形部45的前端片45A-1、45B-1的前方而用于对该前端片45A-1、45B-1朝前方的最大弹性变形量进行限制的部分,并从后方立起部32C的前后方向中间位置朝向上方以笔直状延伸。
前方锁定部35A从前方立起部32A的后端部朝上方延伸之后朝后方延伸,比该前方立起部32A的后缘更朝向后方突出的部分作为能够与设置于插头连接器2的作为对象锁定金属件的被锁定金属件70卡止的前方锁定突部35A-1而形成。另一方面,后方锁定部35B从中间立起部32B的后端部朝上方延伸之后朝后方延伸,比该中间立起部32B的后缘更朝向后方突出的部分作为能够与上述被锁定金属件70卡止的后方锁定突部35B-1而形成。前方锁定突部35A-1以及后方锁定突部35B-1具有上缘随着朝向后方而向下方倾斜的斜缘、并且下缘沿相对于上下方向大致成直角的方向(前后方向)延伸而形成为钩状(也参照图4)。
外延出部36A从后方立起部32C的后端部朝向上方以笔直状延伸,并在形成于与位于该外延出部36A的前方的外后方被限制部34B之间的空间,收纳屏蔽部件40的弹性变形部45的前端片45A-1、45B-1(参照图4)。
内板部30B具有:遍及该内板部30B的前后方向整个区域以笔直状延伸的内基部31B(参照图3的(B))、从该内基部31B的上缘立起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主加强部37、从该主加强部37延伸的内前方被限制部34C、内后方被限制部34D、内延出部36B(参照图3的(B))、前方副加强部38A、以及后方副加强部38B。以下,根据需要将内前方被限制部34C、内后方被限制部34D通称为“被限制部34C、34D”,将前方副加强部38A、后方副加强部38B通称为“副加强部38A、38B”。
内基部31B以与外板部30A的外基部31A相同的高度尺寸(上下方向尺寸)形成、并且经由折回部与该外基部31A在下缘彼此连结由此通过该内基部31B和该外基部31A形成一个基部。主加强部37遍及内板部30B的前后方向整个区域延伸,并以与外板部30A的立起部32A、32B、32C相同的高度尺寸立起。内前方被限制部34C形成于在前后方向与外板部30A的外前方被限制部34A对应的位置,两者的后端缘位于前后方向的相同位置。该内前方被限制部34C与位于该内前方被限制部34C的前方的前方副加强部38A连结而成为一体。内后方被限制部34D形成为与外板部30A的外后方被限制部34B相同的形状,并形成于在前后方向与该外后方被限制部34B相同的位置。
内延出部36B从在前后方向与外板部30A的外延出部36A对应的位置即主加强部37的后端部朝向上方以笔直状延伸,该内延出部36B的前端缘位于比外延出部36A的前端缘稍微靠前方(参照图4)。该内延出部36B在形成于其与位于该内延出部36B的前方的内后方被限制部34D之间的空间收纳屏蔽部件40的弹性变形部45的前端片45A-1、45B-1。另外,该内延出部36B的前端部通过以其前端缘与上述弹性变形部45的前端片45A-1、45B-1抵接,而作为接受来自该前端片45A-1、45B-1的朝向后方的作用力(弹簧力)的抵接部36B-1而发挥功能。
前方副加强部38A在主加强部37的前端部立起,并且在前后方向包括外板部30A的前方锁定部35A的范围具体而言是在从外板部30A的前方立起部32A的前端位置遍及至外前方被限制部34A的中间位置的范围延伸。如已叙述那样,该前方副加强部38A与内前方被限制部34C连结而成为一体。后方副加强部38B在主加强部37的中间部立起,并且在前后方向包括外板部30A的后方锁定部35B的范围具体而言是在从后方锁定部35B的前端位置遍及至外板部30A的立起部32B、32C彼此间的位置的范围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与具有锁定部35A、35B的外板部30A邻接的内板部30B、并且在该内板部30B不仅设置内基部31B还设置主加强部37以及副加强部38A、38B来较大地确保该内板部30B的高度尺寸,因此作为锁定金属件30整体,与相对于锁定金属件30的弯曲变形、特别是连接器插拔方向的弯曲变形对应的强度提高。另外,在内板部30B,主加强部37、副加强部38A、38B、被限制部34C、34D、内延出部36B均有助于上述的强度提高。
连结部30D形成为两块重叠形状,并形成为使连结了上缘彼此的内延出部36B保持原样朝后方延伸那样的形状。锁定解除操作部30C在连结部30D的各板部的下端弯曲并形成为朝连接器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后朝后方延伸。该锁定解除操作部30C的后部朝向下方弯曲,相对于前后方向成直角的板面作为在后述的锁定解除操作时接受朝向前方的按压力的按压面30C-1发挥功能。
这种结构的锁定金属件30是通过将图3的(B)所示的金属板部件30’在各单点划线的位置沿板厚方向弯曲而形成的。首先,通过以在两条单点划线A折回金属板部件30’的方式凹折来形成外板部30A以及内板部30B。接下来,通过以在单点划线B折回金属板部件30’的方式凸折而使内板部30B’的板面彼此面对面,并且形成连结部30D。并且,通过在单点划线C将金属板部件30’以直角凹折、并且在单点划线D将金属板部件30’以直角凸折而形成锁定解除操作部30C,由此完成图3的(A)所示的锁定金属件30。此外,在各单点划线的位置弯曲金属板部件30’的顺序并不局限于上述那样的单点划线A、B、C、D的顺序,也可以是任意的顺序。
如图1、图2以及图6所示那样,屏蔽部件40是将金属板冲压成规定的形状之后,将该金属板沿板厚方向弯曲而制成的。如图1所示那样,屏蔽部件40具有:上板部41,其覆盖插座侧壳体10的两端壁15以及侧壁14的端部的上表面;侧板部42,其在连接器宽度方向的该上板部41的两端缘朝向下方以直角弯曲并沿端子排列方向延伸而覆盖侧壁14并且被保持于插座侧壳体10;内端板部43,其在端子排列方向的该侧板部42的两端缘朝向上述连接器宽度方向内侧弯曲而覆盖两端壁15的端壁面(参照图2);外端板部44,其在端子排列方向的上板部41的两端附近位置在上板部41的侧端缘朝向下方以直角弯曲并延伸而覆盖内端板部43的外表面;以及弹性变形部45,其从内端板部43的连接器宽度方向内侧的缘部如后述那样朝后侧延伸。
上板部41通过覆盖端壁15的上表面的端部分和覆盖两个侧壁14的端部的侧方部分而从上方观察形成为近似U字形。形成有两个端安装片46,该两个端安装片46从上述端部分的端子排列方向内侧的侧缘(沿连接器宽度方向延伸的侧缘)朝下方弯曲并延伸至端壁15的下部。另外,形成有外侧接触片47,该外侧接触片47从侧方部分的内侧的连接器宽度方向内侧的侧缘(沿端子排列方向延伸的侧缘)朝下方弯曲并延伸至侧壁14的上端附近位置。
侧板部42在端子排列方向的端子排列范围外对下缘部进行切口而形成有用于朝对应部压入安装插座侧壳体10的安装槽部42A,并且在该安装槽部42A的两外侧形成有通过朝对应电路部焊接电路基板而固定的固定腿部42B。形成有内侧接触片48,该内侧接触片48从侧板部42的上缘在端子排列方向的端子排列范围外并且比外侧接触片47更靠内侧的位置朝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内侧延伸后朝向下方延伸至侧壁14的上端附近位置。
两个内端板部43朝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内侧延伸至该方向的中间位置具体而言是后述的端壁15的端壁槽部17B、17C的侧缘(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缘部),前端(内端)彼此具有间隔地存在。弹性变形部45由从各个内端板部43的内端朝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外侧折回后进一步朝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内侧折回的两个弹性片45A、45B形成。弹性片45A、45B在其前端部(内端缘)的上部且在上下方向相互不同的位置分别具有以朝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内侧相互接近的方式延伸的前端片45A-1、45B-1。该弹性片45A的前端片45A-1与另一方的弹性片45B的内端缘对置,弹性片45B的前端片45B-1在上述前端片45A-1的下方位置以与另一方的弹性片45A的内端缘对置的方式延伸。另外,在该前端片45A-1、45B-1的下方形成有用于收纳锁定金属件30的基部31A、31B的后端部的收纳部45C。
返回插座侧壳体10的说明。如图2所示那样,对于插座侧壳体10的底壁11而言,在连接器宽度方向的中央附近位置与后述的锁定金属件收纳槽部17的底槽部17A邻接并在上下方向贯通的底孔部11B、与在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底壁11的两缘部从该底壁的底面(图2的上表面)没入并且朝连接器宽度方向外侧敞开的底凹部11C相对于通过连接器宽度方向的中心并沿端子排列方向延伸的中心线形成为对称,并在端子排列方向以等间隔排列形成。底孔部11B以及底凹部11C在端子排列方向与插座端子20对应地排列形成,在底孔部11B收纳插座端子20的基部21的一部分,在底凹部11C收纳插座端子20的连接部24。
如图1所示那样,突壁12在端子排列方向与底壁11的底孔部11B以及底凹部11C相同的位置形成有从突壁12的两个侧面没入并在上下方向贯通延伸的纵槽部12D。该纵槽部12D与上述底孔部11B连通,并以允许插座端子20的接触臂部22在其板厚方向弹性位移的方式收纳该接触臂部22。
侧壁14形成有侧方凹部14A,该侧方凹部14A在端子排列范围的两外侧的该侧壁14的内表面(形成接受部16的壁面)的上部从该内表面没入。该侧方凹部14A收纳屏蔽部件40的外侧接触片47以及内侧接触片48的前端部。另外,侧壁14在端子排列范围的两外侧从该侧壁14的下部的外侧面突出地形成有朝屏蔽部件40的安装槽部42A压入的安装部14B。
端壁15在后述的锁定金属件收纳槽部17的端壁槽部17B、17C的连接器宽度方向的两侧位置形成有从该端壁15的内表面(形成接受部16的壁面)没入并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端凹部15A。端凹部15A收纳屏蔽部件40的端安装片46。
另外,对于插座侧壳体10而言,用于收纳锁定金属件30的板部30A、30B的一个锁定金属件收纳槽部17形成为在连接器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相对于该连接器宽度方向以直角展开的狭缝状,并遍及端子排列方向的插座侧壳体10的整个区域延伸形成。如图4所示那样,锁定金属件收纳槽部17相对于通过连接器宽度方向的中心的中心线(未图示)在端子排列方向形成为对称(图4中左右对称)的形状。
图4是图1的插座连接器1的相对于连接器宽度方向成直角的面的剖视图,并示出了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外板部30A的位置处的截面。在该图4中,右方成为前方,左方成为后方。锁定金属件收纳槽部17连通地形成有用于收纳锁定金属件30的外板部30A以及内板部30B的各部分的槽部或者孔部。
以下,将锁定金属件收纳槽部17的形状分为连接器宽度方向(相对于纸面成直角的方向)上的外板部30A的位置处的形状与内板部30B的位置处的形状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那样,在外板部30A的位置,锁定金属件收纳槽部17具有:用于收纳锁定金属件30的外基部31A的底槽部17A(参照图2)、用于收纳前方立起部32A以及前方锁定部35A的前方端壁槽部17B、用于收纳后方立起部32C的前半部的后方端壁槽部17C、用于收纳中间立起部32B的下方突壁槽部17D(参照图1)、用于收纳前方被限制部34A的前方突壁槽部17E、用于收纳后方锁定部35B的后方突壁槽部17F、用于收纳前方被支承部33A的前方突壁孔部17G、以及用于收纳后方被支承部33B的后方突壁孔部17H。
如图2所示那样,底槽部17A沿着底壁11遍及端子排列方向的整个区域沿该方向贯通延伸。另外,该底槽部17A在与接受部16在端子排列方向对应的范围即突壁12与端壁15之间的范围沿上下方向贯通并与接受部16连通。如图4所示那样,前方端壁槽部17B在位于端子排列方向中的前方(图4中右端侧)的端壁15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沿各端壁15的壁厚方向(端子排列方向)贯通,另外,后方端壁槽部17C在位于端子排列方向中的后方(图4中左端侧)的端壁15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沿各端壁15的壁厚方向(端子排列方向)贯通。如后述那样,前方端壁槽部17B的前半部(图4中的右半部)以及后方端壁槽部17C的后半部(图4中的左半部)的上侧内壁面(相对于上下方向成直角的面)分别作为抵接于锁定金属件30的前方立起部32A的上缘以及后方立起部32C的上缘而对锁定金属件30朝向上方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限制面17B-1、17C-1发挥功能。
下方突壁槽部17D(参照图1)在前后方向贯通突壁12的下部,并且与底槽部17A、前方突壁槽部17E、后方突壁槽部17F、前方突壁孔部17G以及后方突壁孔部17H分别连通。
前方突壁槽部17E作为在突壁12的前端侧(图4中右端侧)朝前方开口的槽部而形成。后方突壁槽部17F作为在突壁12的后端侧(图4中左端侧)在上下方向贯通并且朝后方开口的槽部而形成。前方突壁孔部17G作为在比端子排列方向的突壁12的中央位置更靠近前方的位置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孔部而形成,并且,后方突壁孔部17H作为在比突壁12的中央位置更靠近后方的位置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孔部而形成。
如图4所示那样,在突壁12以岛状形成有在端子排列方向的中央位置隔开前方突壁孔部17G与后方突壁孔部17H的中央隔壁部12A、在该方向的前端(右端)附近位置隔开前方突壁槽部17E与前方突壁孔部17G的前方隔壁部12B、以及在该方向的后端(左端)附近位置隔开后方突壁槽部17F与后方突壁孔部17H的后方隔壁部12C。
中央隔壁部12A具有在下部朝前方以及后方分别突出的前方中央支承部12A-1、后方中央支承部12A-2,截面形状整体形成为倒T字形。另外,前方隔壁部12B具有在上部朝向前方延伸并封闭前方突壁槽部17E的上端的上壁部12B-1、和在下部朝向后方突出的前方支承部12B-2,截面形状整体形成为曲柄状。另外,后方隔壁部12C具有在上部朝向后方延伸并封闭后方突壁槽部17F的一部分的上端的上壁部12C-1、和在下部朝向前方突出的后方支承部12C-2,截面形状整体形成为使前方隔壁部12B的截面形状左右反转的曲柄状。如后述那样,上壁部12B-1、12C-1的下表面(相对于上下方向成直角的面)换言之突壁槽部17E、17F的上侧内壁面分别作为抵接于锁定金属件30的外前方被限制部34A的上缘以及后述的锁定解除位置处的后方锁定部35B的上缘而对锁定金属件30朝向上方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限制面17E-2、17F-2发挥功能。
前方突壁孔部17G通过在端子排列方向相互接近地突出的前方中央支承部12A-1以及前方支承部12B-2将下部变窄,整体形成为T字形。另外,后方突壁孔部17H通过在端子排列方向相互接近地突出的后方中央支承部12A-2以及后方支承部12C-2将下部变窄,整体形成为T字形。
如图4所示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前方中央支承部12A-1卡止于锁定金属件30的前方被支承部33A,后方支承部12C-2卡止于锁定金属件30的后方被支承部33B,由此作为用于阻止锁定金属件30从插座侧壳体10朝下方脱落的支承部发挥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前方支承部12B-2以及后方中央支承部12A-2不作为支承部使用。
前方中央支承部12A-1以及后方支承部12C-2各自的前端面(相对于端子排列方向成直角的面)与锁定金属件30的被支承部33A、33B的纵部抵接而作为对锁定金属件30在端子排列方向朝后方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限制面12A-1A、12C-2A发挥功能。
另外,前方支承部12B-2的相对于端子排列方向成直角的前端面换言之前方突壁槽部17E的相对于前后方向成直角的内壁面分别与锁定金属件30的外前方被限制部34A抵接而作为对锁定金属件30在端子排列方向朝后方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限制面17E-1发挥功能。
在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内板部30B的位置,沿连接器宽度方向观察,锁定金属件收纳槽部17形成为从图4所示的外板部30A的位置处的槽部省略了前方突壁孔部17G以及后方突壁孔部17H那样的形状。
以上结构的插座连接器1按照如下要领来组装。首先,通过对插座侧壳体10与排列成两列的多个插座端子20进行一体模塑成型而在插座侧壳体10排列保持插座端子20。其结果,插座端子20的基部21的一部分被底壁11保持,插座端子20的被保持部23被侧壁14保持。另外,接触臂部22以能够弹性位移的方式被收纳于突壁12的纵槽部12D内,连接部24在底壁11的底凹部11C内暴露地存在。
接下来,将屏蔽部件40从上方安装于插座侧壳体10。此时,向屏蔽部件40的侧板部42的安装槽部42A内压入插座侧壳体10的侧壁14的安装部14B。另外,在侧壁14的侧方凹部14A内收纳外侧接触片47以及内侧接触片48、并且在端壁15的端凹部15A收纳端安装片46。
另外,如以下那样,将锁定金属件30从插座侧壳体10的下方朝锁定金属件收纳槽部17内收纳。首先,锁定金属件30的被支承部33A、33B分别处于在端子排列方向与插座侧壳体10的突壁孔部17G、17H相同的位置,使锁定金属件30位于插座侧壳体10的下方。然后,使锁定金属件30向上方移动,使被支承部33A、33B分别进入突壁孔部17G、17H。此时,锁定金属件30的外板部30A的外基部31、前方立起部32A、中间立起部32B、后方立起部32C、前方被限制部34A、前方锁定部35A以及后方锁定部35B分别进入插座侧壳体10的底槽部17A、前方端壁槽部17B、下方突壁槽部17D、后方端壁槽部17C、前方突壁槽部17E、前方端壁槽部17B以及后方突壁槽部17F。并且,与此同时,锁定金属件30的内板部30B的内基部31B、内前方被限制部34C、主加强部37以及副加强部38A、38B也被收纳于锁定金属件收纳槽部17的对应空间内。
后方被限制部34B、34D、延出部36A、36B、锁定解除操作部30C以及连结部30D位于比插座侧壳体10更靠后方且该插座侧壳体10外。另外,在插座侧壳体10外,在屏蔽部件40的收纳部45C内收纳锁定金属件30的基部31A、31B的后端部,并且在锁定金属件30的被限制部34B、34D与延出部36A、36B之间的空间收纳屏蔽部件40的弹性片45A、45B的前端片45A-1、45B-1。
另外,在锁定金属件30在锁定金属件槽部17内朝向上方移动的过程中,作为内延出部36B的前端部的抵接部36B-1将上述前端片45A-1、45B-1朝向前方按压而使弹性片45A、45B朝前方弹性变形。而且,若锁定金属件30的被支承部33A、33B各自的横部被带到比前方中央支承部12A-1以及后方支承部12C-2更靠上方,则通过弹性片45A、45B的恢复力将内延出部36B的抵接部36B-1朝后方推回。其结果,被支承部33A、33B各自的横部被带到前方中央支承部12A-1以及后方支承部12C-2的正上方。
因此,如图4所示那样,各横部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前方中央支承部12A-1以及后方支承部12C-2朝向下方卡止,从而阻止锁定金属件30从插座侧壳体10脱落。此时,锁定金属件30的锁定突部35A-1、35B-1分别朝插座侧壳体10的前方端壁槽部17B以及后方突壁槽部17F外突出,而位于接受部16内。这样,通过将锁定金属件30以及屏蔽部件40安装于插座侧壳体10,从而完成插座连接器1。
在如已叙述那样组装的插座连接器1中,被支承部33A、33B的纵部的侧缘(左缘)以及前方被限制部34A的侧缘(左缘)分别抵接于前方中央支承部12A-1的限制面12A-1A、后方支承部12C-2的限制面12C-2A、前方突壁槽部17E的限制面17E-1,从而限制锁定金属件30朝向后方的最大移动量。通过这样限制锁定金属件30的最大移动量,而限制后述的锁定部35A、35B相对于插头连接器2的被锁定金属件70的被锁定部75C、72C的锁定量的最大值。因此,能够防止以该锁定量过大为起因而在连接器嵌合过程中被锁定金属件70从上方抵接于锁定部35A、35B时该锁定部35A、35B损伤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金属件30能够在接受来自屏蔽部件40的弹性部45的作用力而使锁定部35A、35B分别从前方端壁槽部17B以及后方突壁槽部17F突出的“锁定位置”(图4所示的位置)、与克服上述作用力而将锁定部35A、35B分别收纳于前方端壁槽部17B以及后方突壁槽部17F内的“锁定解除位置”之间在端子排列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那样,锁定金属件收纳槽部17形成为左右对称的形状,因此即使成为使图4所示的姿势左右反转的姿势,也能够将锁定金属件30朝锁定金属件收纳槽部17收纳。
接下来,基于图1、图2以及图5~图7对插头连接器2的结构进行说明。插头连接器2具有:插头侧壳体50,其大致形成为长方体外形;多个作为对象端子的插头端子60,它们以该插头侧壳体50的长边方向为端子排列方向并被该插头侧壳体50排列保持为两列;以及两个被锁定金属件70,它们被保持于上述长边方向的上述插头侧壳体50的两端部(后述的端壁55)。该插头连接器2是以利用插头侧壳体50保持上述多个插头端子60以及被锁定金属件70的方式通过一体模塑成型制成的。该插头连接器2以图2所示的姿势配置安装在电路基板上,如图1上所示那样以上下反转的姿势与插座连接器1嵌合连接。
上述插头侧壳体50例如由树脂等电绝缘材料制成,并以与电路基板的安装面平行的一个方向为长边方向(端子排列方向)进行延伸。如图2所示那样,该插头侧壳体50具有:相对于上述安装面平行的底壁51(参照图1)、和从该底壁51朝向上方立起的框状的作为嵌合部的周壁53。该周壁53具有:沿上述端子排列方向延伸的一对侧壁54、和沿相对于该端子排列方向成直角的连接器宽度方向延伸并连结上述一对侧壁54的端部彼此的一对端壁55。由该周壁53围起并朝图2的上方(Z2方向)开口的空间是作为用于接受插座连接器1的突壁12的接受部56而形成的。另外,端壁55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中央位置形成有作为用于接受插座连接器1的锁定金属件30的一部分的凹部的端槽部55A,该端槽部55A在壁厚方向(端子排列方向)上贯通该端壁55并且朝向上方(图1中下方)开口。
上述插头侧壳体50形成为保持插头端子60以及被锁定金属件70的形态,但为了理解该形态,在插头侧壳体50的进一步说明之前,首先对插头端子60以及被锁定金属件70进行说明。
插头端子60是将对金属板进行冲压而得到的带状片沿板厚方向弯曲而制成的。如图1、图2所示那样,该插头端子60通过一体模塑成型被保持于插头侧壳体50的各侧壁54,以该侧壁54的长边方向为端子排列方向以等间隔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端子排列方向的两端的插头端子60作为与插座连接器1的屏蔽部件40的内侧接触片48接触的接地端子来使用,其他插头端子60作为与插座连接器端子20接触的信号端子来使用。该插头端子60具有:笔直状的连接部61,其在与插头侧壳体50的底壁51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朝连接器宽度方向外侧延出;和被保持部62,其与该连接部61连续并朝向图2中的上方(图1中的下方)弯曲、并且以倒U字形(在图1中为U字形)延伸并被埋没保持于上述侧壁54。
对于形成为倒U字形的被保持部62而言,位于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内侧的腿部作为用于与插座连接器1的插座端子20接触的接触腿部62A而形成,位于外侧的腿部作为用于与上述插座端子20锁定的锁定腿部62B而形成。接触腿部62A沿着上述侧壁54的内侧面延伸,该接触腿部62A的板面以形成与该侧壁54的内侧面同一个面的方式朝向接受部56暴露。另一方面,锁定腿部62B沿着上述侧壁54的外侧面延伸,该锁定腿部62B的板面以形成与该侧壁54的外侧面同一个面的方式暴露。在该锁定腿部62B的暴露的板面形成有用于与插座连接器1的插座端子20的锁定部23A卡止的锁定阶梯部62B-1。
如图5的(A)、(B)所示那样,被锁定金属件70是将金属板冲压成规定的形状之后,将该金属板沿板厚方向弯曲加工而制成的。图5的(A)是从后侧观察设置于端子排列方向的后端侧的被锁定金属件70的立体图,图5的(B)是从前侧观察图5的(A)的被锁定金属件70的立体图。该被锁定金属件70具有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在连接器拔出方向卡止于插座连接器1的锁定金属件30的锁定功能,并且如后述那样,还具有作为与插座连接器1的屏蔽部件40接触而电导通的接地端子的功能。
如图2以及图5的(A)、(B)所示那样,被锁定金属件70具有:底板部71,其沿着插头侧壳体50的底壁51的底面延伸(也参照图1);板部72、73、74、75(后述的内侧被锁定板部72、内侧加强板部73、外侧加强板部74、外侧被锁定板部75),它们从沿连接器宽度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底板部71的内侧缘(图5的(A)中的远端侧的侧缘、图5的(B)中的近前侧的侧缘)延伸并形成为四块重叠形状;侧板部76,其从与上述底板部71的内侧缘直接连结的内侧被锁定板部72的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双方的侧部朝端子排列方向外侧(X2方向)延伸;上板部77,其从该侧板部76朝连接器宽度方向内侧延伸;以及端板部78,其从该上板部77的外侧缘朝下方(Z1方向)延伸。
如图1所示那样,底板部71的板面从插头侧壳体50的底壁51的底面暴露,该底板部71被焊接于电路基板的接地电路部。如图5的(A)、(B)所示那样,四块重叠形状的板部72、73、74、75由位于底板部71的上方并从底板部71的内侧缘朝上方延伸的内侧被锁定板部72、在该内侧被锁定板部72的上缘折回并朝下方延伸的内侧加强板部73、在该内侧加强板部73的下缘折回并朝上方延伸的外侧加强板部74、以及在该外侧加强板部74的上缘折回并朝下方延伸的外侧被锁定板部75构成。
如图5的(B)所示那样,内侧被锁定板部72具有:沿连接器宽度方向延伸并与底板部71的内侧缘连结的基部72A、从该基部72A的两端朝上方立起的内侧立起部72B、以及从该内侧立起部72B的上部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内侧突出的内侧被锁定部72C。
如图5的(B)所示那样,内侧加强板部73具有:沿连接器宽度方向延伸的基部73A、和从该基部73A的两端朝上方立起的内侧加强部73B。基部73A在其下缘经由折回部与外侧加强板部74连结,内侧加强部73B在其上缘经由折回部与内侧被锁定板部72的内侧立起部72B连结。内侧加强部73B形成为在连接器宽度方向比内侧被锁定板部72的立起部72B宽度宽,该内侧加强部73B的内侧缘(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侧缘)位于与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内侧立起部72B的被锁定部72C的前端(内端)相同的位置。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加强板部73的内侧加强部73B在连接器宽度方向遍及包括内侧被锁定板部72的内侧立起部72B以及内侧被锁定部72C的范围延伸,对该内侧立起部72B以及内侧被锁定部72C进行加强。
如图5的(A)所示那样,外侧加强板部74以及外侧被锁定板部75分别形成为使内侧加强板部73以及内侧被锁定板部72在端子排列方向(板厚方向)反转那样的形状。外侧加强板部74具有:沿连接器宽度方向延伸的基部74A、和从该基部74A立起的两个外侧加强部74B。另外,外侧被锁定板部75具有:沿连接器宽度方向延伸并且下端成为自由端的基部75A、从该基部75A立起的两个外侧立起部75B、以及从该外侧立起部75B的上部的内侧缘突出的外侧被锁定部75C。外侧加强板部74的外侧加强部74B在连接器宽度方向遍及包括外侧被锁定板部75的外侧立起部75B以及外侧被锁定部75C的范围延伸,对该外侧立起部75B以及外侧被锁定部75C进行加强。
这种形状的板部72、73、74、75如已叙述那样在端子排列方向重叠配设,在连接器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形成有在端子排列方向贯通板部72、73、74、75的范围并且在上方开口的接受槽部79。该接受槽部79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从下方接受设置于插座连接器1的锁定金属件30的一部分具体而言是内板部30B的主加强部37以及副加强部38A、38B。
另外,在板部72、73、74、75被保持于插头侧壳体50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那样,内侧被锁定板部72的被锁定部72C以及内侧加强板部73的内侧缘部(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与内侧被锁定板部72的被锁定部72C对应的范围的侧缘部)从插头侧壳体50的端槽部55A的内侧壁面(相对于连接器宽度方向成直角的面)突出而位于该端槽部55A内。
在被锁定金属件70通过一体模塑成型被保持于插头侧壳体50的端壁55的状态下,该被锁定金属件70的板部72、73、74、75各自的基部72A、73A、74A、75A在连接器宽度方向包括端槽部55A的范围延伸,立起部72B、75B以及加强部73B、74B的一部分(后述的除了内侧缘部之外的部分)沿着端槽部55A的内侧壁面(相对于连接器宽度方向成直角的面)在端壁55的内部朝向上方延伸。另外,如图1、图2所示那样,被锁定板部72、75的被锁定部72C、75C以及加强板部73、74的加强部73B、74B的内侧缘部(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与72C、75C对应的范围的侧缘部)从端槽部55A的内侧壁面突出而位于该端槽部55A内。另外,被锁定金属件70的接受槽部79在端槽部55A内位于连接器宽度方向中央。
另外,侧板部76、上板部77以及端板部78各自的板面分别从插头侧壳体50的端壁55的侧面(相对于连接器宽度方向成直角的面)、上表面(图1的下表面)以及端面(相对于端子排列方向成直角的面)暴露,保护端壁55的侧面、上表面以及端面。另外,侧板部76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利用从端壁55的侧面暴露的板面与插座连接器1的屏蔽部件40的外侧接触片47接触而电导通。
如图7的(A)所示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前方(图7的(A)中右方)的被锁定金属件70的外侧被锁定部75C与锁定金属件30的锁定突部35A-1卡止,位于后方(图7的(A)中左方)的被锁定金属件70的内侧被锁定部72C与锁定金属件30的锁定突部35B-1卡止。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前方的被锁定金属件70的内侧被锁定部72C以及位于后方的被锁定金属件70的外侧被锁定部75C不被使用。此外,如已叙述那样,锁定金属件30能够以使图4所示的姿势左右反转的姿势设置,在该情况下,位于前方的被锁定金属件70的内侧被锁定部72C以及位于后方的被锁定金属件70的外侧被锁定部75C作为被锁定部使用。
接下来,基于图1、图4、图6以及图7的(A)对插座连接器1与插头连接器2的连接器嵌合动作进行说明。首先,通过焊接将插座连接器1以及插头连接器2分别安装于对应的电路基板。接下来,如图1所示那样,使插座连接器1成为接受部16朝向上方的姿势,并且在该插座连接器1的上方,使插头连接器2成为其接受部56(参照图2)朝向下方的姿势。
接下来,维持图1的姿势不变而使插头连接器2下降,使插座连接器1的突壁12从下方朝插头连接器2的接受部56内进入,并且使插头连接器2的周壁53从上方朝插座连接器1的接受部16内进入。其结果,插头连接器2的插头端子60的接触腿部62A依靠接触压力与插座连接器1的插座端子20的接触部22A或者屏蔽部件40的内侧接触片48接触。另外,如图6的(A)、(B)所示那样,插头连接器2的被锁定金属件70的侧板部76分别依靠接触压力与对应的插座连接器1的屏蔽部件40的外侧接触片47接触。
另外,在连接器嵌合过程中,设置于插头连接器2的两个被锁定金属件70的被锁定部75C、72C分别抵接于处于锁定位置的锁定金属件30的锁定突部35A-1、35B-1的上缘(倾斜缘),依靠在端子排列方向朝向前方(图4中的右方)的按压力按压该锁定部35A、35B。锁定部35A、35B在接受上述按压力时朝前方移动,分别被收纳于前方端壁槽部17B内、后方突壁槽部17F内而被带到锁定解除位置(参照图7的(B))。此时,通过被锁定金属件30的抵接部36B-1按压的弹性变形部45的弹性变形(压缩)来允许锁定部35A、35B的移动。
如上述那样,锁定部35A、35B被带到锁定解除位置,从而允许插头连接器2的进一步下降。而且,如图7的(A)所示那样,若前方(图7的(A)中右方)的被锁定金属件70的外侧被锁定部75C以及后方(图7的(A)中左方)的被锁定金属件70的内侧被锁定部72C达到比锁定金属件30的锁定突部35A-1、35B-1更靠下方的位置,则该锁定部35A、35B从上述的按压力中被释放出来。其结果,弹性变形部45以减少弹性变形量的方式朝后方恢复,并恢复至最初的锁定位置。如图7的(A)示出那样,返回至锁定位置的锁定突部35A-1、35B-1分别位于对应的被锁定部75C、72C的上方,位于能够相对于该被锁定部75C、72C朝连接器拔出方向(上方)卡止的位置而成为锁定状态。此时,前方锁定突部35A-1的突出前端抵接于设置在前方的被锁定金属件70的外侧加强部74B的板面,后方锁定突部35B-1的突出前端抵接于设置在后方的被锁定金属件70的内侧加强部73B的板面。
另外,锁定金属件30的前方副加强部38A以及与该前方副加强部38A对应的范围中的主加强部37从下方朝与其对应地位于前方的被锁定金属件70的接受槽部79进入。另一方面,锁定金属件30的后方副加强部38B以及与该后方副加强部38B对应的范围中的主加强部37从下方朝与其对应地位于后方的被锁定金属件70的接受槽部79进入。其结果,锁定金属件30的加强部37、38A、38B朝插头连接器1的端壁55的端槽部55A进入。
这样,端子20、60彼此相互连接,外侧接触片47与侧板部76相互连接,锁定金属件30、70彼此被锁定,由此连接器嵌合动作结束。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即使无意中将插头连接器2朝连接器拔出方向(上方)抬起,立起部32A、32C以及被限制部34A各自的上缘也抵接于插座侧壳体10的限制面17B-1、17C-1、17E-2,因此限制锁定金属件30朝向上方的移动。其结果,能够维持锁定金属件30的锁定部35A、35B与被锁定金属件70的被锁定部75C、72C的卡止状态,从而能够维持稳定的锁定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已叙述那样,在插座连接器1的锁定金属件30设置内板部30B,并且在该内板部30B不仅设置内基部31B,还在端子排列方向包括锁定部35A、35B的范围设置主加强部37以及副加强部38A、38B,由此能够较大地确保该内板部30B的高度尺寸。因此,作为锁定金属件30整体,针对相对于锁定金属件30的弯曲变形特别是连接器插拔方向的弯曲变形能够确保足够的强度,因此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即使锁定金属件30无意中从插头连接器2的被锁定金属件70接受较大的拔出力,锁定金属件30也能够无弯曲变形地与该拔出力进行对抗。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已叙述那样,在插头连接器2的被锁定金属件70设置加强板部73、74,利用位于包括被锁定部72C、75C的范围的加强部73B、74B对被锁定部72C、75C进行加强。因此,即使被锁定部72C、75C无意中从插座连接器1的锁定金属件30接受较大的拔出力也能够依靠足够的强度进行对抗。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座连接器1的锁定金属件30的主加强部37以及副加强部38A、38B从下方进入至插头连接器2的被锁定金属件70的接受槽部79进而进入至插头侧壳体50的端槽部55A的内部,因此锁定金属件30与被锁定金属件70在连接器嵌合方向重复该进入的尺寸量。因此,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能够使连接器组装体以上述尺寸量低矮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已叙述那样,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若锁定金属件30接受来自屏蔽部件40的弹性变形部45的作用力而被带到锁定位置,则锁定金属件30的锁定突部35A-1、35B-1的突出前端分别抵接于对应的被锁定金属件70的加强部74B、73B的板面。其结果,该加强部74B、73B被锁定突部35A-1、35B-1沿端子排列方向按压,从而限制插头连接器2在该方向的移动。因此,能够防止以连接器1、2彼此在端子排列方向相对往复移动而使锁定突部35A-1、35B-1与加强部74B、73B相互碰撞为起因的异响的产生,并且,能够防止锁定突部35A-1、35B-1以及加强部74B、73B的损伤。
接下来,基于图7的(A)、(B)对连接器拔出动作进行说明。在拔出与插座连接器1处于连接器嵌合状态的插头连接器2时,在端子排列方向朝向前方(图7的(A)中右方)按压插座连接器1的锁定金属件30的锁定解除操作部30C的按压面30C-1来进行解除操作。若锁定解除操作部36接受朝前方的按压力作为解除操作力,则屏蔽部件40的弹性变形部45的弹性片45A、45B被锁定金属件30的抵接部36B-1按压而向前方弹性变形。而且,与针对已叙述的连接器嵌合过程所进行的说明同样,弹性变形部45压缩而弹性变形,锁定部35A、35B朝向前方移动。
其结果,如图7的(B)所示那样,锁定突部35A-1、35B-1被收纳于前方端壁槽部17B内、后方突壁槽部17F内而被带到锁定解除位置,从而解除该锁定突部35A-1、35B-1与插头连接器2的被锁定金属件70的被锁定部75C、72C能够卡止的锁定状态。然后,通过将插头连接器2朝连接器拔出方向(上方)抬起,而将该插头连接器2顺畅地拔出,由此连接器拔出动作结束。
对于锁定金属件30的锁定部35A、35B而言,锁定突部35A-1、35B-1位于接受部16内,并且其他部分位于前方端壁槽部17B内以及后方突壁槽部17F内。换言之,锁定部35A、35B在端子排列方向即插座侧壳体10的长边方向位于该插座侧壳体10的范围内,并在该范围内移动。因此,即使较大地确保锁定突部35A-1、35B-1的突出量,也能够与有无配置锁定金属件30无关地在原本存在的上述范围内容易地确保用于允许锁定部35A、35B在上述端子排列方向移动的空间,因此能够避免连接器在上述端子排列方向的大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屏蔽部件40的弹性变形部45的弹性变形,来允许锁定金属件30在端子排列方向的移动。这样,通过在作为与锁定金属件30相独立的部件的屏蔽部件40设置弹性变形部45,而不需要使锁定部35A、35B本身具有弹性,因此能够提高锁定部35A、35B本身的刚性进而能够提高强度,从而能够得到稳定的锁定状态。另外,通过增大锁定部35A、35B的突出量,能够进一步提高该锁定部35A、35B的刚性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强度,因此能够实现锁定状态的稳定性的进一步提高。
另外,在作为先行文献举出的已叙述的专利文献1中,弹性变形部件作为与屏蔽部件相独立的部件设置,因此,与此相应地,构成连接器的部件的件数增多而耗费制造成本,并且在连接器制造时,需要将弹性变形部件安装于壳体的工序,与此相应地,存在连接器的制造工序变得繁琐的问题。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弹性变形部45被设置为与屏蔽部件40成为一体,因此与专利文献1那样的将弹性变形部件作为与屏蔽部件相独立的部件设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部件件数,从而能够抑制制造成本。另外,在制造连接器时,通过安装屏蔽部件40而同时安装弹性变形部45,因此能够省略将弹性变形部件安装于壳体的工序,从而连接器的制造变简单。
在已叙述的实施方式中,插座连接器1的锁定金属件30的板部30A、30B是通过对金属板部件进行弯曲加工而制成的,但也可以取而代之,使锁定金属件的板部例如以下所述那样通过对金属部件进行切削加工而制成。
图8是表示变形例的锁定金属件130的立体图。如图8所示那样,锁定金属件130通过沿前后方向(端子排列方向)延伸的棒状的金属部件的切削加工而制成板部,通过金属部件的弯曲加工制成锁定解除操作部130C。该锁定金属件130的板部形成为使图3所示的锁定金属件30的四块板部即两个外板部30A以及两个内板部30B在板厚方向(连接器宽度方向)一体化那样的形状。换句话说,锁定金属件130是在连接器嵌合方向、端子排列方向以及连接器宽度方向的任一方向都材料连续的实心的一个部件。该图8中,针对与已叙述的实施方式的锁定金属件30的各部分对应的部分,分别标注加上了“100”的附图标记而示出,并省略它们的说明。在该锁定金属件130中,连结部130D也形成为使图3的锁定金属件30的连结部30D的两块板部一体化的那样的形状,锁定解除操作部130C相对于该连结部130D位于连接器宽度方向的一侧。
在锁定金属件130中,在端子排列方向的锁定突部135A-1、135B-1的位置,该锁定突部135A-1、135B-1形成于锁定金属件130的厚度方向(连接器宽度方向)的整个范围中的一部分,加强部137形成于上述整个范围中的剩余部分。该锁定突部135A-1、135B-1与该加强部137在该厚度方向直接连结而成为一体,因此该锁定突部135A-1、135B-1更稳固被加强。另外,锁定金属件130的板部除了上述的锁定突部135A-1、135B-1以及加强部137之外,以连接器宽度方向整个区域的厚度尺寸而形成为一体,因此形成于该板部的各部分本身的强度也提高。由于能够像这样遍及板部整体得到更大的强度,所以能够相对于无意中的连接器拔出力充分地进行对抗。
此处,作为变形例,参照图8对由金属部件制成的锁定金属件130进行了说明,也可以取而代之,例如成型树脂等材料来制成图8所示的形状的锁定部件。

Claims (6)

1.一种电连接器,其可插拔地与对象连接器嵌合连接,该电连接器具有:以相对于连接器嵌合方向成直角的一个方向为长边方向进行延伸的壳体、以所述长边方向为端子排列方向被排列保持于该壳体的端子、以及被所述壳体保持的锁定部件以及弹性变形部,所述壳体具有用于接受对象连接器的接受部,
所述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部件具有:基部,其具备沿所述端子排列方向延伸的部分;立起部,其在该端子排列方向的壳体的范围内从所述基部的一部分沿连接器嵌合方向立起;锁定突部,其在所述端子排列方向从该立起部朝向壳体的一端侧突出,并能够在卡止于设置在对象连接器的被锁定部时阻止该被锁定部的拔出;以及加强部,其在相对于所述连接器嵌合方向以及所述端子排列方向这两个方向成直角的连接器宽度方向与该锁定突部邻接的位置从基部沿连接器嵌合方向立起、并且在端子排列方向遍及包括所述锁定突部的范围延伸,
所述锁定部件配置于壳体的收纳部,并在所述锁定突部朝所述接受部突出而卡止于对象连接器的被锁定部的锁定位置、和在端子排列方向朝壳体的另一端侧移动而能够解除锁定的锁定解除位置之间可动,
弹性变形部将所述锁定部件朝向所述锁定位置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锁定部件为金属板制,并形成为在沿该金属板的板厚方向被折弯的状态下多个板部在连接器宽度方向重叠的重叠形状,
锁定突部形成于多个板部中的一部分的板部,
加强部形成于多个板部中的与所述一部分的板部邻接的其他板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锁定部件是在连接器嵌合方向、端子排列方向以及连接器宽度方向的任一方向都材料连续的实心的一个部件,
锁定突部形成于所述锁定部件的连接器宽度方向的整个范围中的一部分,
加强部形成于所述锁定部件的连接器宽度方向的所述整个范围中的剩余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当锁定部件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处于锁定位置时,锁定部件的锁定突部被弹性变形部施力,其突出前端抵接于对象连接器的具有被锁定部的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电连接器具有安装于壳体的屏蔽部件,
弹性变形部与所述屏蔽部件形成为一体。
6.一种电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和相对于该电连接器嵌合连接的对象连接器,该对象连接器具有被锁定部,该被锁定部能够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在阻止连接器拔出的方向相对于所述电连接器的锁定部件的锁定突部卡止。
CN201710600076.1A 2016-09-08 2017-07-21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Active CN1078090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75676A JP6651427B2 (ja) 2016-09-08 2016-09-08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2016-175676 2016-09-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09037A true CN107809037A (zh) 2018-03-16
CN107809037B CN107809037B (zh) 2020-07-17

Family

ID=61569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00076.1A Active CN107809037B (zh) 2016-09-08 2017-07-21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651427B2 (zh)
KR (1) KR102138717B1 (zh)
CN (1) CN107809037B (zh)
TW (1) TWI701877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94225A (zh) * 2018-10-01 2020-04-10 Smk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
CN111092317A (zh) * 2018-10-24 2020-05-01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路基板用连接器装置
CN113675678A (zh) * 2020-05-13 2021-11-19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组装体
CN113690688A (zh) * 2020-05-13 2021-11-23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组件
CN113924700A (zh) * 2019-08-01 2022-01-1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阴型多极连接器以及具备该阴型多极连接器的多极连接器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32002B (zh) * 2018-08-30 2021-10-2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对接连接器
WO2020218385A1 (ja) * 2019-04-24 2020-10-2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多極コネクタセット
JP7552716B2 (ja) 2020-10-27 2024-09-1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該電気コネクタを備える電気コネクタセット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08422U (zh) * 2010-04-01 2011-01-1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2347553A (zh) * 2010-08-03 2012-02-08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CN103811929A (zh) * 2012-11-02 2014-05-21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CN104112947A (zh) * 2013-04-18 2014-10-22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CN104112948A (zh) * 2013-04-18 2014-10-22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CN104901069A (zh) * 2014-03-07 2015-09-09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JP2016072193A (ja) * 2014-10-02 2016-05-09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164386C1 (de) 2001-12-28 2003-04-24 Itt Mfg Enterprises Inc Elektrisches Kontaktelement für Steckverbindungen
JP5659209B2 (ja) 2012-11-02 2015-01-28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08422U (zh) * 2010-04-01 2011-01-1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2347553A (zh) * 2010-08-03 2012-02-08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CN103811929A (zh) * 2012-11-02 2014-05-21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CN104112947A (zh) * 2013-04-18 2014-10-22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CN104112948A (zh) * 2013-04-18 2014-10-22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CN104901069A (zh) * 2014-03-07 2015-09-09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JP2016072193A (ja) * 2014-10-02 2016-05-09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94225A (zh) * 2018-10-01 2020-04-10 Smk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
CN110994225B (zh) * 2018-10-01 2021-11-19 Smk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
CN111092317A (zh) * 2018-10-24 2020-05-01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路基板用连接器装置
CN111092317B (zh) * 2018-10-24 2023-06-06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路基板用连接器装置
CN113924700A (zh) * 2019-08-01 2022-01-1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阴型多极连接器以及具备该阴型多极连接器的多极连接器组
CN113924700B (zh) * 2019-08-01 2024-04-1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阴型多极连接器以及具备该阴型多极连接器的多极连接器组
US12218445B2 (en) 2019-08-01 2025-02-04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emale multipolar connector and multipolar connector set equipped therewith
CN113675678A (zh) * 2020-05-13 2021-11-19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组装体
CN113690688A (zh) * 2020-05-13 2021-11-23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041648A (ja) 2018-03-15
JP6651427B2 (ja) 2020-02-19
KR20180028366A (ko) 2018-03-16
KR102138717B1 (ko) 2020-07-28
TWI701877B (zh) 2020-08-11
CN107809037B (zh) 2020-07-17
TW201826642A (zh) 2018-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09037B (zh)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CN105322369B (zh) 电路板用电连接器
US896121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ed component, plug connector, and receptacle connector
TWI694646B (zh) 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裝體
JP5806700B2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5872503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04901069B (zh) 电连接器
CN103811929B (zh) 电连接器
CN103811886A (zh)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CN107809017B (zh)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CN104283028A (zh) 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
KR20180133314A (ko) 전기 커넥터
JP7470289B2 (ja) コネクタ
JP5201101B2 (ja) コネクタ
JP7453756B2 (ja) コネクタ
CN105305165B (zh) 电路板用电连接器
JP2021022474A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Hirose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rose Electric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