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16241A - 显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影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516241A CN104516241A CN201410484445.1A CN201410484445A CN104516241A CN 104516241 A CN104516241 A CN 104516241A CN 201410484445 A CN201410484445 A CN 201410484445A CN 104516241 A CN104516241 A CN 10451624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veloping
- containment member
- developer roll
- developing roller
- sealing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1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343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810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29920004934 Dacron® Polymer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9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155 me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FWVCSXWHVOOTFJ-UHFFFAOYSA-N 1-(2-chloroethylsulfanyl)-2-[2-(2-chloroethylsulfanyl)ethoxy]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lCCSCCOCCSCCCl FWVCSXWHVOOTF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78 irradi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81—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1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lateral sealing at both sides of the donor member with respect to the developer carrying direction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96—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developer unit or parts thereof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5/08 - G03G15/0894
- G03G15/0898—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developer unit or parts thereof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5/08 - G03G15/0894 for preventing toner scattering during operation, e.g. se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显影装置,包括:显影辊;壳体,被构成为支持所述显影辊;第一密封构件,在所述显影辊的轴向的每个端部布置在所述显影辊与所述壳体之间;以及第二密封构件,在每个所述第一密封构件的所述轴向的内侧布置在所述显影辊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第二密封构件相对于所述显影辊每单位面积所施加的摩擦力小于所述第一密封构件相对于所述显影辊每单位面积所施加的摩擦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显影辊的显影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用于电子照相型图像形成设备的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包括:显影辊;壳体,被构成为支撑显影辊;以及密封构件,在显影辊的每个轴向端部布置在显影辊与壳体之间。
例如,日本特开2002-287488号公报公开了一种用于显影装置的密封构件。该密封构件包括:第一密封构件;以及第二密封构件,具有与第一密封构件相同的结构,布置在第一密封构件的显影辊轴向内侧。
但是,在上述结构中,在第二密封构件与显影辊之间的接触部分,显影剂由于接触部分产生的摩擦热而熔化,熔化的显影剂可能附着在第二密封构件上。如果显影剂附着在第二密封构件上,则显影辊可能被所附着的显影剂磨削,导致显影剂可能从磨削部分泄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显影装置,其能够抑制显影剂附着到密封构件,并且防止显影剂泄漏。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显影装置,包括:显影辊;壳体,被构成为支持所述显影辊;第一密封构件,在所述显影辊的轴向的每个端部布置在所述显影辊与所述壳体之间;以及第二密封构件,在每个所述第一密封构件的所述轴向的内侧布置在所述显影辊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第二密封构件相对于所述显影辊每单位面积所施加的摩擦力小于所述第一密封构件相对于所述显影辊每单位面积所施加的摩擦力。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第二密封构件与显影辊之间的接触部分的摩擦力更小,因此能够抑制显影剂由于在接触部分所产生的摩擦热而熔化和附着到第二密封构件。因此,能够抑制显影辊被磨削,能够抑制显影剂从磨削部分泄漏。此外,即使显影剂通过第二密封构件与显影辊之间的接触部分而泄漏,也能由第一密封构件阻挡所泄漏的显影剂,从而能够防止显影剂泄漏到外部。
在上述显影装置中,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和所述第二密封构件在所述轴向上具有间隔。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当显影剂通过第二密封构件与显影辊之间而泄漏时,所泄漏的显影剂落在第一密封构件与第二密封构件之间,从而不到达第一密封构件。因此,能够抑制显影剂由于在第一密封构件与显影辊之间的接触部分所产生的摩擦热而熔化和附着。
在上述显影装置中,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包括:接触构件,被构成为与所述显影辊相接触;以及能够弹性变形的第一弹性构件,布置在所述接触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被构成为朝着所述显影辊对所述接触构件施力。所述第二密封构件由能够弹性变形的第二弹性构件制成,所述第二弹性构件的弹力小于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弹力。
在上述显影装置中,所述第二密封构件由刷子制成。
在上述显影装置中,所述第二密封构件由薄片制成,所述薄片包括被构成为与所述显影辊相接触的头端。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薄片的所述头端朝着所述轴向的内侧弯曲。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显影剂难以从轴向内侧向外侧泄漏到薄片与显影辊之间,因此,能够抑制显影剂泄漏。
上述显影装置还包括:供给辊,被构成为与所述显影辊相接触,所述供给辊的旋转轴布置在所述供给辊与所述显影辊之间的接触部分的下侧。
上述显影装置还包括:第一输送构件,布置成面对所述供给辊,被构成为朝着所述供给辊输送显影剂;以及壁部,布置在所述第一输送构件的上侧且所述供给辊与所述显影辊之间的所述接触部分的下侧。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由壁部来抑制显影剂残留在显影辊与供给辊之间的接触部分,即,能够抑制显影剂残留在显影辊的外周面附近。因此,能够抑制显影剂从显影辊的外周面与第二密封构件之间泄漏。
上述显影装置还包括:第二输送构件,布置在所述壁部的上侧,被构成为朝着所述显影辊的相反侧输送所述壁部上的显影剂。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壁部上的显影剂被输送到显影辊的相反侧,因此,能够抑制显影剂残留在显影辊与供给辊之间的接触部分,即,能够抑制显影剂残留在显影辊的外周面附近。因此,能够抑制显影剂从显影辊的外周面与第二密封构件之间泄漏。
在上述显影装置中,所述第二密封构件布置成与所述供给辊的所述轴向的端面具有间隔。
根据上述结构,由供给辊输送的显影剂难以到达第二密封构件与显影辊之间的接触部分。因此,能够减少通过第二密封构件与显影辊之间的接触部分而泄漏的显影剂的量。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方面将变得更清楚,更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示出具有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影盒的多功能机的示意性结构的图;
图2示出多功能机的显影盒被卸下的状态;
图3是显影盒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3的I-I线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第一密封构件和第二密封构件的剖视图;
图6A是沿图5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6B是沿图5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根据第一变形例的第二密封构件的剖视图;以及
图8是示出根据第二变形例的第二密封构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具体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下文中,首先说明具有显影盒100(显影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多功能机1的整体结构,然后说明显影盒100的具体结构。
在下文中,基于使用多功能机1的使用者来说明方向。即,在图1中,纸面右侧为前侧,纸面左侧为后侧,纸面背面侧为右侧,纸面近前侧为左侧。纸面竖直方向为上下方向。
<多功能机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多功能机1包括本体框体2和设置在本体框体2上方的图像读取装置3。多功能机1在本体框体2中具有被构成为供给片材S(例如纸张)的供给单元4和被构成为在所供给的片材S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5。
本体框体2包括:侧框体21(图1中仅示出右侧框体),其布置在图像形成单元5的左侧和右侧;以及前盖22,被构成为覆盖形成在本体框体2的前表面的安装口2A(参见图2)。此外,本体框体2在其上部包括排纸盘23,用于接收从本体框体2排出的片材S。
图像读取装置3设置在排纸盘23的上方。图像读取装置3具有已知的结构,当进行例如复印操作时,通过向所放置的原稿照射光并且读取原稿的图像来生成图像数据。
供给单4设置在本体框体2内的下部,包括供纸盘41、压纸板42、给纸机构43和一对定位辊44。在供给单4中,容纳在供纸盘41中的片材S由于压纸板42而向上朝着给纸机构43倾斜,并且通过给纸机构43而朝着定位辊44供给。
一对定位辊44设置在给纸机构43沿片材S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用来限制给纸机构43所输送的片材S的头端位置。一对定位辊44其中一个辊被向另一个辊施力,在两个辊之间形成夹持部。即,一对定位辊暂时在静止状态限制要输送的片材S的头端,从而对齐片材S的头端,然后朝着图像形成单元5(感光鼓91与转印辊93之间)输送片材S。
图像形成单元5设置在供给单元4的上方,包括曝光装置6、被构成为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S的处理盒7、以及被构成为对片材S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热定影的定影装置8。
曝光装置6布置在本体框体2内的上部,包括激光发射单元(未图示),以及省略了附图标记的多面镜、透镜、反射镜等。在曝光装置6中,基于图像数据从激光发射单元发射的激光(参见点划线)在感光鼓91的表面进行高速扫描,从而对感光鼓91的表面曝光。
处理盒7布置在曝光装置6的下方,包括鼓单元9和显影盒100。
鼓单元9包括感光鼓91、带电器92、转印辊93和被构成为保持上述构件的鼓框体94。
鼓框体94被构成为支撑感光鼓91、带电器92和转印辊93,并且在鼓框体94中在感光鼓91的前侧容纳显影盒100。鼓框体94被构成为在显影盒100的下方可旋转地支撑一对定位辊44中的一个。鼓框体94包括位于其前端的握持部95。
在鼓单元9中,感光鼓91的轴部91A的左右两端部和定位辊44的左右两端部从鼓框体94的左右侧壁(未图示)在左右方向上向外突出。
显影盒100被构成为以可以卸下的方式安装到鼓单元9,包括显影辊110,被构成为在内部容纳调色剂T(显影剂的一个例子)的显影框体200(壳体的一个例子),等等。显影盒100的结构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处理盒7包括鼓单元9和显影盒100,当打开前盖22时,能够通过安装口2A一体地安装到本体框体2或从本体框体2卸下。
具体来说,侧框体21设置有第一引导部21A和第二引导部21B。第一引导部21A是从安装口2A的缘部朝着本体框体2的内侧(后侧)延伸的凹部,具有朝着内侧(后侧)而逐渐变窄的宽度。第一引导部21A呈后端朝上的弧形。第二引导部21B是从第一引导部21A分支、在第一引导部21A下方朝着本体框体2的内侧(后侧)延伸的凹部。
通过在握持握持部95的同时沿着第一引导部21A移动感光鼓91的轴部91A并且沿着第二引导部21B移动定位辊44,来将处理盒7安装到本体框体2和从本体框体2卸下,同时在处理盒7的如下两个状态之间改变处理盒7的姿势,上述两个状态是:处理盒7的设置有感光鼓91的后部朝下的状态(参见图2);以及处理盒7的后部朝上的状态(参见图1)。
如图1所示,在处理盒7中,旋转的感光鼓91的表面被带电器92均匀带电,然后被来自曝光装置6的激光高速扫描而曝光。由此,被曝光部分的电势降低,从而在感光鼓91的表面形成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
然后,由显影辊110将调色剂T供给到感光鼓91上的静电潜像,从而在感光鼓91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然后,片材S被输送到感光鼓91与转印辊93之间,从而感光鼓91表面所承载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片材S。
定影装置8布置在处理盒7的后上方,包括加热辊81和被构成为对加热辊81施压的加压辊82。在定影装置8,承载在片材S上的调色剂图像在片材S通过加热辊81与加压辊82之间时被热定影。调色剂图形被热定影了的片材S由排出辊24排出到排纸盘23上。
<显影盒的具体结构>
接下来,说明显影盒100的具体结构。
如图3所示,显影框体200包括:调色剂容纳单元210,被构成为在其中容纳调色剂T;以及显影单元220,其从调色剂容纳单元210的后壁向后突出,在其上部具有开口221。构成调色剂容纳单元210的后壁和显影单元220的前壁的分隔壁230设置在调色剂容纳单元210和显影单元220之间。
显影盒100包括位于调色剂容纳单元210的旋转构件150。显影盒100在显影单元220包括:显影辊110;供给辊120;层厚限制片130;第一螺杆140(第一输送构件的一个例子);返回输送构件160(第二输送构件的一个例子);以及第二螺杆170。
分隔壁230包括从上下方向大体中央向后延伸的分隔部240(壁部的一个例子)。因此,显影单元220的分隔壁230侧的空间被分隔部240在竖直方向上分隔。
此外,分隔壁230包括:第一连通孔231,被构成为相互连通调色剂容纳单元210与显影单元220的分隔部240下侧的空间;以及第二连通孔232,被构成为相互连通调色剂容纳单元210与显影单元220的分隔部240上侧的空间。
如图4所示,第一连通孔231是形成在分隔壁230左右端部中的每个的开口。尽管未图示,第二连通孔232可以是形成在分隔壁230的左右方向一个端部的开口,或者是从分隔壁230的左端部向右端部延伸的开口。
如图3和图4所示,旋转构件150包括:基部151,其设置在分隔壁230的前侧,可旋转地支撑在显影框体200的左右侧壁250;以及多个片构件152,其固定在基部151,具有可挠性。
多个片构件152沿左右方向布置。每个片构件152形成为当基部151沿图3中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将调色剂容纳单元210中的调色剂T从左向右输送。同时,位于面对左方的第一连通孔231的位置的片构件152在其内侧部分被切口,从而与其它片构件152相比,其输送力小。因此,能够防止已经通过了左方的第一连通孔231因而已经从显影单元220返回调色剂容纳单元210的调色剂T再次从左方的第一连通孔231返回显影单元220。
旋转构件150进行旋转以搅拌调色剂容纳单元210中的调色剂T,使得调色剂容纳单元210中的调色剂T向右移动,从而从右方的第一连通孔231将调色剂T供给到显影单元220的分隔部240下方的空间。
显影辊110布置成通过显影单元220的开口221向外露出,可旋转地支撑在显影框体200。显影辊110包括:圆筒状的显影辊本体111,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以及显影辊轴部112,其插入到显影辊本体111,能够与显影辊本体111一体地旋转。
显影辊本体111由例如橡胶制成。显影辊轴部112是由金属制成的圆柱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显影辊轴部112的左右端部从显影辊本体111突出。突出的部分由轴承B1可旋转地支撑在显影框体200的左右侧壁250。
供给辊120是被构成为以与显影辊110接触的方式旋转的辊,设置成其旋转轴(旋转中心)布置在供给辊120与显影辊110的接触部分的下侧。
供给辊120包括:圆筒状供给辊本体121,其沿显影辊110的轴向即左右方向延伸;以及供给辊轴部122,其插入供给辊本体121,能够与供给辊本体121一体地旋转。
供给辊本体121由例如聚氨脂海绵制成。供给辊本体121左右两端面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显影辊本体111左右两端面和形成在分隔壁230的两个第一连通孔231的内侧。
供给辊轴部122例如呈由金属制成的圆柱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供给辊轴部122包括从供给辊本体121突出的左右两端部。突出部分通过轴承B2可旋转地支撑在显影框体200的左右侧壁250。
供给辊120在前后方向上面对分隔部240的头端,供给辊120与显影辊110的接触部分位于分隔部240的上侧。
层厚限制片130呈在显影辊110的轴向上延伸的板状。层厚限制片130在显影辊110的前方固定到显影框体200,从固定位置向后下方延伸,包括位于显影辊110前方的头端。层厚限制片130的头端设置有朝着显影辊110突出的施压部131。施压部131被构成为与显影辊110的外周面相接触。
第一螺杆140位于分隔部240的下侧,布置成面对供给辊120和第一连通孔231。第一螺杆140进行旋转,以使从第一连通孔231供给的调色剂T从右向左移动,从而将调色剂均匀地供给到供给辊120。
如图3所示,返回输送构件160布置在分隔部240的上侧。返回输送构件160包括:基部161,可旋转地支撑在显影框体200;以及片构件162,固定在基部161,具有可挠性。
返回输送构件160的基部161沿图3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片构件162以头端与分隔部240滑动接触的方式移动。从而,分隔部240上的调色剂T由返回输送构件160朝着显影辊110的相反侧即朝着调色剂容纳单元210输送。
第二螺杆170布置在分隔部240上方的返回输送构件160与第二连通孔232之间。第二螺杆170进行旋转,以使由返回输送构件160输送的调色剂T朝左或朝右移动,从而使调色剂通过第二连通孔232返回调色剂容纳单元210。
如图4和图5所示,显影盒100包括第一密封构件S1和第二密封构件S2,它们在显影辊110左右方向(轴向)每个端部布置在显影辊110与显影框体200之间。显影盒100包括第三密封构件S3和第四密封构件S4,它们在供给辊120左右端部中的每个布置在供给辊120与显影框体200之间。
具体来说,如图6A所示,显影框体200在面对显影辊本体111左右方向每个端部的位置具有:第一粘接面261,第一密封构件S 1粘接到第一粘接面261,并且第一粘接面261呈侧视时大体弧形;以及第二粘接面262,布置在第一粘接面261的后端侧(层厚限制片130的相反侧),呈侧视时大体弧形。
第一粘接面261从层厚限制片130头端附近延伸到显影辊本体111与供给辊120的接触部分的后方位置。
第二粘接面262是布置在比第一粘接面261更靠近显影辊本体111的外周面的位置的表面。即,在第一粘接面261与第二粘接面262之间存在台阶部,该台阶部的高度被设置成与第一密封构件S1(后述)的第一弹性构件S11的厚度大体相同。
第一密封构件S1包括:接触构件S12,被构成为与显影辊本体111相接触;以及第一弹性构件S11,布置在接触构件S12与显影框体200的第一粘接面261之间。
第一弹性构件S11例如是由聚氨脂海绵制成的压应变小的可弹性变形的构件。第一弹性构件S11呈跟随显影辊本体111的外周面的形状。第一弹性构件S11粘接到第一粘接面261。
即,第一弹性构件S11设置在接触构件S12与第一粘接面261之间,使得能够向着显影辊本体111对接触构件S12施力,从而防止在接触构件S12与显影辊本体111之间产生缝隙。
接触构件S12例如是由聚四氟乙烯制毛毡或聚酯纤维等纤维构成的纤维构件,粘接到第一弹性构件S11。接触构件S12在显影辊110周向上的长度比第一弹性构件S11长。接触构件S12在显影辊本体111的周向上的一端比第一弹性构件S11更向外侧突出,粘接到第二粘接面262。接触构件S12在显影辊本体111的周向上的另一端比第一弹性构件S11更向外侧突出,粘接到层厚限制片130。顺便提及,接触构件S12可以直接粘接到层厚限制片130,也可以粘接到聚氨脂海绵等密封构件上,密封构件粘接到层厚限制片130,从而通过密封构件粘接到层厚限制片130。
第一粘接面261形成有凹部251,凹部251朝着显影辊本体111的外周面开放,其内布置有供给辊轴部122。如图5所示,显影框体200包括第一壁部253,其在侧壁250左右方向内侧沿着侧壁250延伸,构成凹部251左右方向的内表面。
如图6A所示,第三密封构件S3装配在凹部251内。第三密封构件S3由例如海绵等具有高缓冲特性的构件形成,呈与凹部251相对应的形状。第三密封构件S3在其中央部分形成有供给辊轴部122可以通过的孔部S31。第一弹性构件S11粘接到第三密封构件S3在显影辊本体111侧的端面。
如图6B所示,第一壁部253形成有孔253A,供给辊轴部122布置在孔253A。在孔253A中,设置有呈与孔253A相对应的形状的海绵构件S4。海绵构件S4在其中央部分形成有孔部S41,供给辊轴部122可以通过孔部S41。
被构成为与显影辊本体111的外周面相接触的第二密封构件S2粘接在第一壁部253的面对显影辊本体111外周面的端面。即,第二密封构件S2在第一密封构件S1左右方向内侧布置在显影辊本体111与显影框体200的第一壁部253之间。
第二密封构件S2是由具有高缓冲特性的海绵制成的第二弹性构件,可以弹性变形。第二密封构件S2的弹力比第一弹性构件S11的弹力小。从而,在第二密封构件S2与显影辊本体111之间每单位面积施加的摩擦力比在第一密封构件S1与显影辊本体111之间每单位面积施加的摩擦力小。
如图5所示,第一密封构件S1和第二密封构件S2在左右方向上隔着间隔。第二密封构件S2设置在供给辊本体121左右方向端面的外侧,布置成与供给辊本体121左右方向端面具有间隔。
以下说明显影盒100的操作和效果。
如图4所示,当旋转构件150旋转时,调色剂容纳单210中的调色剂T通过右方的第一连通孔231,然后供给到显影单220。然后,供给到显影单220的调色剂T由第一螺杆140供给到供给辊120。
这时,由于第一连通孔231布置在供给辊本体121左右方向外侧,因而第一螺杆140能够均匀地将调色剂T供给到左右方向上整个供给辊本体121。
被第一螺杆140移动到显影单元220左端部的调色剂T通过左方的第一连通孔231而返回调色剂容纳单元210。从而,能够使调色剂T在显影盒100中循环,并且能够抑制调色剂T过量残留在显影单元220中。
此外,如图3所示,显影单元220中的调色剂T的上表面的高度被布置在显影辊110和供给辊120下侧的分隔部240限制。因此,能够抑制调色剂T残留在显影辊110与供给辊120的接触部分,即,抑制调色剂T残留在显影辊本体111的外周面附近。
如图4所示,由于第三密封构件S3和海绵构件S4在供给辊120的左右端部中的每个设置在供给辊轴部122与显影框体200之间,因此,能够防止显影单元220中的调色剂T从供给辊120与显影框体200之间泄漏。
供给到供给辊120的调色剂T在承载在供给辊本体121上的同时供给到显影辊110。
如图3所示,承载在显影辊110上的调色剂T被层厚限制片130在一定程度上刮落。这时,被刮落的调色剂T落在供给辊120附近或落在分隔部240上。
由于返回输送构件160或第二螺杆170设置在分隔部240上侧,因此,落在分隔部240上的调色剂T被送到显影辊110的相反侧,通过第二连通孔232返回到调色剂容纳单元210。从而,能够抑制调色剂T残留在显影辊本体111的外周面附近。
如图5所示,由于第二密封构件S2在显影辊110的左右端部中的每个设置在显影辊本体111与显影框体200之间,因此,能够抑制调色剂T通过显影辊110与显影框体200之间泄漏。
由于第二密封构件S2相对于显影辊110每单位面积所施加的摩擦力小于第一密封构件S1,因此,第二密封构件S2与显影辊110之间的接触部分的摩擦力更小。因此,能够抑制调色剂T由于在第二密封构件S2与显影辊110之间的接触部分所产生的摩擦热而熔化,从而能够抑制调色剂T附着到第二密封构件S2,并且抑制调色剂T磨削显影辊110。
此外,即使调色剂T通过第二密封构件S2与显影辊110之间的接触部分而泄漏,也能由布置在第二密封构件S2左右方向外侧的第一密封构件S1来阻挡所泄漏的调色剂T。从而,能够确实防止调色剂T泄漏。
此外,由于第二密封构件S2和第一密封构件S1在左右方向上具有间隔,因此,能够使从第二密封构件S2所设置在的部分泄漏的调色剂T落在第一密封构件S1与第二密封构件S2之间。从而,由于调色剂T不到达第一密封构件S1,因而能够抑制调色剂T由于在第一密封构件S1与显影辊110之间的接触部分产生的摩擦热而熔化并附着在第一密封构件S1。
此外,由于第二密封构件S2设置在供给辊本体121左右方向端面的外侧,并且布置成与供给辊本体121左右方向端面有间隔,因此,调色剂T不会从供给辊120供给到第二密封构件S2附近。即,由于到达第二密封构件S2与显影辊本体111之间的调色剂T的量减少,因此,能够抑制调色剂T在第二密封构件S2与显影辊本体111之间泄漏。
尽管结合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和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形式和细节进行各种改变。
在以下说明中,与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大体相同的结构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说明。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以由海绵制成的第二弹性构件例示了第二密封构件S2。但是,第二密封构件S2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如图7所示,第二密封构件可以是具有多个纤维状构件的刷子S2A。
刷子S2A被构成为多个纤维状构件的基端固定到显影框体200,多个纤维状构件的头端与显影辊110的周面相接触。刷子S2A相对于显影辊本体111每单位面积所施加的摩擦力小于第一密封构件S1。
即,即使刷子S2A用作第二密封构件,在刷子S2A与显影辊110之间每单位面积所施加的摩擦力也小于第一密封构件S1,从而能够抑制调色剂T由于在刷子S2A与显影辊110之间的接触部分产生的热而熔化和附着。
此外,如图8所示,第二密封构件可以是薄片S2B,薄片S2B具有固定到显影框体200的基端和与显影辊110相接触的头端。薄片S2B是具有可挠性的构件,其头端朝着左右方向内侧弯曲。薄片S2B相对于显影辊本体111每单位面积所施加的摩擦力小于第一密封构件S1。
即,即使薄片S2B用作第二密封构件,在薄片S2B与显影辊110之间每单位面积所施加的摩擦力也小于第一密封构件S1,从而能够抑制调色剂T由于在薄片S2B与显影辊110之间的接触部分产生的热而熔化和附着。
此外,由于薄片S2B的头端朝着左右方向内侧弯曲,因此,与头端朝着左右方向外侧弯曲的结构相比,调色剂T更难以通过薄片S2B与显影辊110之间朝着左右方向外侧泄漏。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应用于多功能机1的显影盒100。但是,本发明的发明构思还可以应用于黑白或彩色激光打印机的显影装置。
此外,如图5所示,第一密封构件S1在轴向上的长度可以比第二密封构件S2在轴向上的长度长。而且,第一密封构件S1在轴向上的长度可以比第二密封构件S2在轴向上的长度的两倍长。
本申请要求2013年9月3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205816的优先权,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Claims (15)
1.一种显影装置,包括:
显影辊;
壳体,被构成为支持所述显影辊;
第一密封构件,在所述显影辊的轴向的每个端部布置在所述显影辊与所述壳体之间;以及
第二密封构件,在每个所述第一密封构件的所述轴向的内侧布置在所述显影辊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第二密封构件相对于所述显影辊每单位面积所施加的摩擦力小于所述第一密封构件相对于所述显影辊每单位面积所施加的摩擦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和所述第二密封构件在所述轴向上具有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包括:
接触构件,被构成为与所述显影辊相接触;以及
能够弹性变形的第一弹性构件,布置在所述接触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被构成为朝着所述显影辊对所述接触构件施力,
所述第二密封构件由能够弹性变形的第二弹性构件制成,
所述第二弹性构件的弹力小于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弹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密封构件由刷子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密封构件由薄片制成,所述薄片包括被构成为与所述显影辊相接触的头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片的所述头端朝着所述轴向的内侧弯曲。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供给辊,被构成为与所述显影辊相接触,
所述供给辊的旋转轴布置在所述供给辊与所述显影辊之间的接触部分的下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输送构件,布置成面对所述供给辊,被构成为朝着所述供给辊输送显影剂;以及
壁部,布置在所述第一输送构件的上侧且所述供给辊与所述显影辊之间的所述接触部分的下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输送构件,布置在所述壁部的上侧,被构成为朝着所述显影辊的相反侧输送所述壁部上的显影剂。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密封构件布置成与所述供给辊的所述轴向的端面具有间隔。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密封构件包括海绵。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包括聚四氟乙烯纤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包括聚酯纤维。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在所述轴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第二密封构件在所述轴向上的长度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在所述轴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第二密封构件在所述轴向上的长度的两倍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205816A JP6127881B2 (ja) | 2013-09-30 | 2013-09-30 | 現像装置 |
JP2013-205816 | 2013-09-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516241A true CN104516241A (zh) | 2015-04-15 |
CN104516241B CN104516241B (zh) | 2020-01-14 |
Family
ID=52740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484445.1A Active CN104516241B (zh) | 2013-09-30 | 2014-09-19 | 显影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04138B2 (zh) |
JP (1) | JP6127881B2 (zh) |
CN (1) | CN10451624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8081196A (ja) * | 2016-11-16 | 2018-05-2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7465447B2 (ja) * | 2020-05-25 | 2024-04-1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剤収容装置、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211807A (ja) * | 1995-11-15 | 1996-08-20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
CN101546159A (zh) * | 2008-03-27 | 2009-09-30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显影剂盒、显影单元和成像装置 |
CN101571693A (zh) * | 2008-04-30 | 2009-11-04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显影装置 |
CN202306147U (zh) * | 2011-11-08 | 2012-07-04 |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 处理盒 |
CN102902182A (zh) * | 2011-07-29 | 2013-01-30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具有密封部的显影装置 |
US20130223873A1 (en) * | 2012-02-27 | 2013-08-2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N103777485A (zh) * | 2012-10-22 | 2014-05-07 | 株式会社理光 | 端部密封件,密封件安装结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149030A (ja) * | 1992-11-05 | 1994-05-27 | Mita Ind Co Ltd | 現像装置 |
JPH07253719A (ja) * | 1994-03-16 | 1995-10-03 | Hitachi Ltd | トナーもれ防止機構を備えた現像器 |
JPH08202149A (ja) | 1995-01-20 | 1996-08-09 | Canon Inc | 現像装置 |
US6295425B1 (en) * | 1999-11-19 | 2001-09-25 | Christopher Stephen Garcia | Seal assembly for electrographic reproduction apparatus development station |
JP2002287488A (ja) | 2001-03-27 | 2002-10-03 | Brother Ind Ltd |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装置の組み立て方法 |
JP4428088B2 (ja) * | 2004-03-01 | 2010-03-10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8181047A (ja) * | 2007-01-26 | 2008-08-07 | Ricoh Co Ltd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998158B2 (ja) * | 2007-09-04 | 2012-08-1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748202B2 (ja) * | 2008-10-10 | 2011-08-17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 |
JP5594093B2 (ja) | 2010-11-30 | 2014-09-2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 |
JP5568780B2 (ja) * | 2011-07-22 | 2014-08-13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948977B2 (ja) * | 2012-03-06 | 2016-07-0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6075616B2 (ja) * | 2012-10-22 | 2017-02-0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端部シール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2013
- 2013-09-30 JP JP2013205816A patent/JP6127881B2/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9-19 CN CN201410484445.1A patent/CN104516241B/zh active Active
- 2014-09-23 US US14/493,421 patent/US910413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211807A (ja) * | 1995-11-15 | 1996-08-20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
CN101546159A (zh) * | 2008-03-27 | 2009-09-30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显影剂盒、显影单元和成像装置 |
CN101571693A (zh) * | 2008-04-30 | 2009-11-04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显影装置 |
CN102902182A (zh) * | 2011-07-29 | 2013-01-30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具有密封部的显影装置 |
CN202306147U (zh) * | 2011-11-08 | 2012-07-04 |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 处理盒 |
US20130223873A1 (en) * | 2012-02-27 | 2013-08-2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N103777485A (zh) * | 2012-10-22 | 2014-05-07 | 株式会社理光 | 端部密封件,密封件安装结构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516241B (zh) | 2020-01-14 |
JP6127881B2 (ja) | 2017-05-17 |
US9104138B2 (en) | 2015-08-11 |
US20150093144A1 (en) | 2015-04-02 |
JP2015069174A (ja) | 2015-04-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02182B (zh) | 具有密封部的显影装置 | |
JP4998158B2 (ja) |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US7239824B2 (en) |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9098009B2 (en) | Developing device | |
CN104516241B (zh) | 显影装置 | |
JP4448122B2 (ja) |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
JP4635701B2 (ja)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US9235157B2 (en) | Developing device having developing roller, layer thickness regulation blade and seal member | |
CN104076654B (zh) | 显影辊和设有显影辊的显影装置 | |
JP6070121B2 (ja) | 現像装置 | |
JP4314529B2 (ja)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4645630B2 (ja)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54494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現像剤容器 | |
JP4720957B2 (ja)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7309547B2 (ja) | 現像ユニット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
US20140286673A1 (en) | Development device, image form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6213237B2 (ja) | 現像装置 | |
JP2011191330A (ja) |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6576100B2 (ja) | 現像剤容器、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4164227A (ja) | 現像装置 | |
JP2015090385A (ja) | 現像装置 | |
JP2014164225A (ja) | 現像装置 | |
JP2016045416A (ja) |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