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71693A - 显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影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71693A CN101571693A CNA2009101340885A CN200910134088A CN101571693A CN 101571693 A CN101571693 A CN 101571693A CN A2009101340885 A CNA2009101340885 A CN A2009101340885A CN 200910134088 A CN200910134088 A CN 200910134088A CN 101571693 A CN101571693 A CN 10157169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de seal
- developer
- downstream side
- developer carrier
- develop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1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lateral sealing at both sides of the donor member with respect to the developer carrying dire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包括:显影剂载体;壳体;和设置在显影剂载体的端部和邻近于供应端口的壳体的一部分之间的侧部密封构件。侧部密封构件包括上游侧密封和下游侧密封。上游侧密封被构造成在倾斜方向上朝着供应端口和下游侧传送上游侧密封上的显影剂。下游侧密封被构造成在朝着下游侧的方向上传送下游侧密封上的显影剂。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互引用
[0001]本申请涉及包含在2008年4月3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8-118386号的主题内容,该在先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结合在本文中。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有侧部密封构件的显影装置,该侧部密封构件密封显影辊的一端部和显影装置壳体之间。
背景技术
[0003]日本专利申请2001-22179A(USP6,336,014)揭示了一种侧部密封构件,该侧部密封构件设置在可旋转显影辊和显影装置壳体之间,并且位于邻接显影装置壳体的显影剂供应端口。侧部密封构件包括上游侧基部,下游侧基部和附着于上游和下游基部的上表面上的毛毡件(felt member)。
[0004]由于毛毡件的纤维是非单向性(undirectional)的,所以通过毛毡件和显影辊之间的滑动接触,进入毛毡件的显影剂可以在原来供应端口的方向上移动,从而引起调色剂泄露。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和/或其他情形作出的。
[0006]作为一个说明性、非限制性的实施例,本发明能提供一种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包括显影剂载体;壳体;和设置在显影剂载体的端部和邻近于供应端口的壳体的部分之间的侧部密封构件。该侧部密封构件包括上游侧密封和下游侧密封。上游侧密封被构造成在倾斜方向上朝着供应端口和下游侧传送上游侧密封上的显影剂。下游侧密封被构造成在朝着下游侧的方向上传送下游侧密封上的显影剂。
[0007]因此,作为其中一个优点,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显影剂泄露的显影装置。参考附图将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上述优点和其他优点。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显示具有显影盒的激光打印机的侧剖视图。
[0009]图2是显示显影盒的侧剖视图。
[0010]图3(a)是显示侧部密封构件的结构的放大立体图,图3(b)是显示侧部密封构件的细节部分的剖视图,图3(c)是图3(a)的X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并且图3(d)是图3(a)的部分Y的放大立体图。
[0011]图4是显示沿着通过上游侧密封和下游侧密封传送调色剂的方向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参考附图给出示意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图1是显示配备有显影盒的激光打印机的侧剖视图,且图2是显示显影盒的侧剖视图。在下文的说明中,基于使用激光打印机1的用户指定方向。即,在图1中,右侧称为“近侧”,左侧称为“后侧”,垂直于纸面方向的后侧称为“右侧”,并且垂直于纸面方向的近侧称为“左侧”。另外,由于附图中的上下方向与基于使用打印机的用户而指定的上下方向一致,所以就简单使用“上下”方向。这些方向便于理解打印机1的结构并且不应在限制性意义上解释。
[0013](激光打印机的整体构造)
[0014]如图1所示,激光打印机1包括主外壳2,用于给馈送片状物3的馈送器部4,和用于在片状物3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5,并且馈送器部4和图像形成部5都位于主外壳2内部。
[0015](馈送器部的构造)
[0016]馈送器部4包括可移动地安装到主外壳2的内底部的片状物馈送盘6和布置在片状物进料盘6内的片状物挤压板7。馈送器部4具有用于传送片状物3且除去纸尘的多个辊11。馈送器部4用于使得片状物馈送盘6中的片状物3由片状物挤压板7向上偏置,并且通过辊11被传送到图像形成部5。
[0017](图像形成部的构造)
[0018]图像形成部5包括扫描器单元16,处理盒17和固定单元18。
[0019](扫描器单元的构造)
[0020]扫描器单元16布置在主外壳2的内上部中,并且包括激光束发射部(未显示),被驱动而转动的多面镜19,透镜20、21,和反射镜22、23和24。激光束沿图1中的点划线所示的路径经过扫描器单元16,从而照射到感光鼓27的表面上,用于高速扫描。
[0021](处理盒的构造)
[0022]当主外壳2的近侧处的前盖2a被打开时,处理盒17可从主外壳2移除并且可安装到主外壳2上。处理盒17包括作为显影装置的示例的显影盒28和鼓单元39。
[0023]在显影盒28安装到鼓单元39的状态下,显影盒28可从主外壳2移走并且可安装到主外壳2上。换句话说,鼓单元39可以被固定到主外壳2,并且显影盒28本身可以被可移除地安装到固定到主外壳2的鼓单元39。如图2所示,显影盒28包括作为显影剂载体的示例的显影辊31,作为层厚调节构件的示例的层厚调节片32,供应辊33和显影剂容纳室34。
[0024]在显影盒28中,显影剂容纳室34中的、作为显影剂的示例的调色剂被搅拌器34A搅拌,且之后被供应辊33供应到显影辊31。当调色剂被供应辊33供应到显影辊31时,调色剂在供应辊33和显影辊31之间被正向摩擦充电。随着显影辊31旋转,供应到显影辊31的调色剂进入层厚度调节片32和显影辊31之间,以致在显影辊31上的调色剂被调节到恒定厚度的同时,调色剂进一步摩擦充电。这种方式,调色剂的薄层加到显影辊31上。稍后将具体说明显影盒28。
[0025]鼓单元39包括感光鼓27,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9和转印辊30。在这种鼓单元39中,感光鼓27的表面被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9均匀地正向充电,并且之后通过从扫描器单元16发射的激光束的高速扫描而曝光。结果,曝光部分的电位降低,从而形成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
[0026]随着显影辊31旋转,携带到显影辊31上的调色剂被供应到形成在感光鼓27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以在感光鼓27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此后,在感光鼓27和传料辊30之间传送片状物3,以便使携带在感光鼓27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片状物3上。
[0027](固定部的构造)
[0028]如图1所示,固定单元18包括加热辊41和布置为与加热辊41相对、以挤压加热辊41的挤压辊42。当片状物3经过加热辊41和挤压辊42之间时,转印到片状物3上的调色剂被热定影到片状物3上。具有通过定影单元18热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片状物3被传送到布置在定影单元18的下游侧的排出辊45,以从排出辊45馈出到排出盘46上。
[0029](显影盒的具体结构)
[0030]下面,给出显影盒28的结构的具体说明。图3(a)是显示侧部密封构件周围结构的放大立体图,图3(b)是显示侧部密封构件细节部分的剖视图,图3(c)是图3(a)的X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并且图3(d)是图3(a)的Y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4是显示沿着上游侧密封和下游侧密封馈送调色剂的方向的前视图。由于显影盒28是左右对称结构,所以图3和图4仅显示其左侧而省略其右侧。另外,图3和图4显示显影辊31和供应辊33被移除的状态。
[0031]如图3(a)所示,除了上述显影辊31等之外,显影盒28还包括可旋转地支撑显影辊31的显影装置壳体50,和侧部密封构件60,该侧部密封构件60与显影辊31的相应的一个端部滑动接触。
[0032]显影装置壳体50包括可旋转地支撑显影辊31的支承部51,用于将调色剂从调色剂容纳室34内部供应到显影辊31的供应端口52,和其侧视图是弧形的附接面53。附接面53被布置成邻近于供应端口52左右两侧的每一侧(图3(a)中仅显示了布置为邻接于供应端口52左侧的附接面53)。供应端口52是在显影辊31的轴向上伸长的形式的矩形长孔,并且层厚度调节片32被固定到在供应端口52的上部的壳体50。
[0033]层厚度调节片32包括其上端部被固定到显影装置壳体50的金属板32A,和橡胶挤压构件32B,该橡胶挤压构件32B作为挤压部分的示例,并被固定到金属板32A的下边缘(远端)。金属板32A具有在左右方向上突出到供应端口52的左右边缘外部的长度,并且在金属板32A的左右端部的上侧角部处,用螺钉S将金属板32A固定到显影装置壳体50。挤压构件32B具有这样的长度,以致在左右方向上突出到供应端口52的左右边缘外部,但是挤压构件32B的左右边缘在左右方向上位于金属板32A的左右边缘内(见图4)。挤压构件32B接受金属板32A的偏置力(basing force)的同时,与显影辊31的外圆周表面滑动接触。
[0034]侧部密封构件60布置在显影辊31的对应的一个端部和显影壳体50的对应的一个附接面53之间,并且邻接于显影壳体50中的供应端口52的左右两侧。侧部密封构件60包括上游侧密封61和下游侧密封62。
[0035]如图3(b)所示,上游侧密封61包括弹性基部61A和设置在面向显影辊31的基部61A的表面的表面构件61B。基部61A由例如聚氨酯海绵(urethane sponge)制成的弹性构件形成,并且通过双面胶带T直接附着于显影装置壳体50的附接面53上。
[0036]如图3(c)所示,表面构件61B被构造成在基片(base sheet)BS上插入多个毛细管(capillary)构件(纤维状构件)C,且如此构造的表面构件61B被双面胶带T附着于基板61A上。具体地,表面构件61B被构造成毛细管束(capillary bundles)以一定间隔排列,每个毛细管束CB具有多个捆在一起的毛细管构件C,并且每个毛细管束CB在倾斜方向上倾斜,以致因为部分毛细管束CB在显影辊31的旋转方向上(图3(a)和3(c)中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更靠近下游侧,该部分毛细管束CB靠近供应端口52。更具体地,多个行以一定间隔排列,每行都具有按上述倾斜以一定间隔排列的多个毛细管束CB。这种排列能够在表面构件61B上在毛细管束CB之间形成第一导向通道G1,以在上述倾斜方向上供给调色剂。如图4所示,如此构造的上游侧密封61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比下游侧密封62的宽度更大,从而朝着供应端口52延伸超过下游侧密封62。
[0037]表面构件61B能够按以下方式形成:毛细管束CB插入片状构件,片状构件上的毛细管束CB以一定时间周期在给定方向上保持倾斜,以致毛细管束CB具有倾斜趋向,且之后具有毛细管束CB的片状构件被纵向和横向切割,以获得多个基片BS。与将片状构件切割成多个基片BS的方法相比,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因为根据本方法毛细管构件的末端不会从基片BS突出,所以毛细管束CB有倾斜的趋向。从基片朝向供应端口突出的毛细管构件的末端可能反过来从显影辊31刮掉调色剂,因此根据本方法构造的表面构件61B有助于保持图像质量。即,携带在显影辊31的成像范围的调色剂能够通过毛细管构件被防止刮掉。
[0038]在图3(c)、图3(d)和图4中,为了方便地解释,放大显示插入的毛细管构件C的长度和毛细管束CB之间的间距。因此,例如,可以使得毛细管构件C的长度短于从这些附图得到的长度,并且毛细管束可以比从这些附图得到的密度更高的密度布置在基片BS的整个表面上。
[0039]在旋转方向上,下游侧密封62布置在相对于上游侧密封61的显影辊31的的下游侧。如图3(b)所示,下游侧密封62包括弹性基部62A和附接到面向显影辊31的基部62A的表面的表面构件62B。基部62A是例如由聚氨酯橡胶(urethane rubber)制成的弹性构件,并且通过双面胶带T附着于层厚度调节片32的金属板32A上,以便从金属板32朝A向上游侧突出。
[0040]如图3(d)所示,表面构件62B包括多个毛细管束CB和类似于上游侧61的表面构件61B的基片BS。表面构件62B上的毛细管束CB在与上游侧密封61的表面构件61B上的毛细管束CB倾斜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倾斜。即,表面构件62B被构造成多个行以一定间隔排列在显影辊31的轴向上,每行具有在显影辊31的旋转方向上以一定间隔排列的多个毛细管束CB,并且,毛细管束CB朝着下游侧倾斜,以在显影辊31的旋转方向上延伸。结果,第二导向通道G2在毛细管束CB之间形成在表面构件62B上,沿该导向通道G2能够朝向旋转方向的下游侧馈送调色剂。
[0041]如图3(b)所示,表面构件62B在旋转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基部62A的长度,从而表面构件62B朝向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延伸超过基部62A。表面构件62B的延伸部分布置在上游侧密封61的基部61A和其表面构件61B之间,该表面构件62B的延伸部分是从基部62A朝向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突出。因此,上游侧密封61的表面构件61B与下游侧密封62的表面构件62B重叠。
[0042]如图4所示,如此构造的下游侧密封62(基部62A和表面构件62B)布置在层厚度调节片32上,以便与层厚度调节片32的挤压构件32B的左右端缘BE中对应的一个紧密接触(在图4中,显示了与挤压构件32B的左端缘BE紧密接触的下游侧密封62)。如图3(b)所示,除了侧部密封构件60的另一个密封构件SM布置在层厚度调节片32(金属板32A)和显影装置壳体50的附接面53之间。
[0043]如上所述构造的侧部密封构件60附接到层厚度调节片32(金属板32A),以在将层厚度调节片32附接到显影装置壳体50之前悬于膜厚度调节片32(金属板32A)。具有侧部密封构件60的层厚度调节片32通过螺钉S被固定到显影装置壳体50,并且上游侧密封61的基部61A被附着于显影装置壳体50的附接面53。通过这种简单的方式,层厚度调节片32和侧部密封构件60能够被附接到显影装置壳体50。
[0044]如图3(a)所示,仅向上开口的凹陷显影剂接受器70形成在上游侧密封61的上游侧。具体地,显影剂接受器70由壳体50的底壁部71(附接面53的一部分),壳体50的内壁部(图3(a)的右壁部),壳体50的外壁部73(图3(b)的左壁部),上游侧密封61的后侧(上游侧)端面74和附接到底壁部71、内壁部72和外壁部73的后侧端部的柔性片状构件75形成。
[0045]以下,给出侧部密封构件60的操作的说明。
[0046]如图4所示,当在显影辊31的旋转过程中调色剂进入上游侧密封61时,上游侧密封61上的调色剂被旋转的显影辊31推动,以致调色剂沿倾斜的毛细管束CB之间的第一导向通道G1(或者沿毛细管束CB的毛细管构件C之间的空间)移动。因此,调色剂朝着供应端口52移动,并且返回供应端口52。
[0047]当调色剂进入下游侧密封62时,下游侧密封62上的调色剂被旋转的显影辊31推动,以致调色剂沿着第二导向通道G2(或者毛细管束CB的毛细管构件C之间的空间)朝向下游侧移动,其中第二导向通道G2在朝向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倾斜的毛细管束CB之间。因此,在下游侧密封62上的调色剂朝向旋转方向的下游侧移动的过程中,显影辊31承载调色剂,因此调色剂被显影辊31传送并返回上游侧密封61。返回到上游侧密封61的调色剂在上游侧密封61上倾斜移动,以如上所述被返回到供应端口52。
[0048]因此,能够获得以下效果。
[0049]即使当调色剂进入上游侧密封61和下游侧密封62时,上游侧密封61能够倾斜地馈送调色剂,以将调色剂返回到供应端口52。因此,可以防止调色剂泄露。
[0050]由于上游侧密封61和下游侧密封62被设置成:上游侧密封61的表面构件61B被布置在下游侧密封62的表面构件62B上并且与之重叠,所以可以防止下游侧密封62通过显影辊31的旋转而被翻转。
[0051]由于下游侧密封62与层厚度调节片32的挤压构件32B的端缘BE紧密接触,所以能够防止调色剂从它们之间泄露。
[0052]由于上游侧密封61朝着供应端口52延伸且超过下游侧密封62,所以通过上游侧密封61的延伸部分超过下游侧密封62,可以防止调色剂从供应端口52流到挤压构件32B的端缘BE和下游侧密封62之间的边界。
[0053]由于凹陷显影剂接受器70形成在上游侧密封61的上游侧,所以即使在由显影辊31从下游侧密封62传送的调色剂被上游侧密封61的边缘刮擦和掉落的情况下,显影剂接受器70也能够接受调色剂。因此,可以防止调色剂从显影盒28泄露。
[0054]由于相对宽的导向通道G1和G2能够形成在沿各自预定方向倾斜的毛细管束CB之间,所以能够在这些预定方向上平稳地传送调色剂。另外,毛细管束CB最好具有毛细管束CB的末端能够接触相邻的毛细管束CB的根部的长度。这是因为能够防止调色剂从一个导向通道G1、G2流出到相邻的导向通道G1、G2,所以能够使调色剂平稳流动。
[0055]由于下游侧密封62的基部62A被附着为从层厚度调节片32的金属板32A朝向上游侧突出,所以能够防止调色剂从上游侧密封61的基部61A和下游侧密封62的表面构件62B之间泄露。
[0056]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示意性实施例,并且能够以包括例如以下变型的各种实施方式来实现。
[0057]在本实施例中,毛细管束CB在给定方向上倾斜以在该给定方向上馈送调色剂。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设置多个行以在给定方向上馈送调色剂,其中该多个行中的每一个都具有从基片直立的毛细管束,并且在给定方向(如上所述的倾斜方向或旋转方向)上排列成彼此紧密排列。换句话说,从此处暴露于显影辊31的纱线被定向在给定方向上的这种织物,可以被用于在给定方向馈送调色剂。换句话说,替代毛细管束CB,多个毛细管构件可以密集地排列在基片的整个表面上,以朝着下游侧倾斜,从而沿毛细管构件馈送调色剂。另外,下游侧密封没有必要构造成朝着下游侧传送调色剂,并且例如,纤维是非单向性的毛毡件可以被用作为下游侧密封。
[0058]在本实施例中,下游侧密封62的表面构件62B从基部62A朝着下游侧突出。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上游侧密封61的表面构件61B从基部61A朝着下游侧突出。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上游侧密封61的表面构件61B能够被布置在下游侧密封62的表面构件62B上并且与之重叠,所以也可以通过显影辊31的旋转防止下游侧密封62被翻转。
[0059]在本实施例中,下游侧密封62附着于层厚度调节片32的金属板32A。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在左右方向上,层厚度调节片32的金属板32A具有与挤压构件32B相同尺寸的情况下,下游侧密封62可以直接附着于显影装置壳体50。
[0060]在本实施例中,整体地设置有调色剂容纳室34的显影盒28被用作为显影装置的示例。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具有调色剂容纳室的分离调色剂盒被可移除地安装到其上的盒被用作为显影装置。
[0061]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在给定方向上倾斜的毛细管束CB之间的导向通道G1、G2传送调色剂。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密集设置在基片的整个表面上且在给定方向上倾斜的毛细管构件可被用于沿毛细管构件传送调色剂。
[0062]如上所述,本发明能够提供至少下述说明性的、非局限性实施例:
[0063](1)一种显影装置,包括:用于承载显影剂的显影剂载体;可旋转地支撑显影剂载体的显影装置壳体,该显影装置壳体具有用于将显影剂供应给显影剂载体的供应端口;侧部密封构件,该侧部密封构件布置在显影剂载体的一个端部和邻近于供应端口的显影装置壳体的一部分之间,并且可与显影剂载体滑动接触;其中侧部密封构件包括上游侧密封和设置在相对于上游侧密封在旋转方向上的下游侧的下游侧密封;上游侧密封被构造成在倾斜方向上朝着供应端口和下游侧传送显影剂,并且下游侧密封被构造成朝着下游侧传送显影剂。
[0064]此处,“旋转方向”指的是显影剂载体与侧部密封构件滑动接触的方向。
[0065]根据(1)的显影装置,假设显影剂进入上游侧密封,当显影剂载体在旋转方向上旋转时,上游侧密封上的显影剂在倾斜方向上朝着供应端口和下游侧移动,以返回到供应端口。假设显影剂进入下游侧密封,当显影剂载体在旋转方向上旋转时,下游侧密封上的显影剂向下游侧移动。在下游侧密封上的显影剂移动的过程中,显影剂载体承载并传送显影剂,以将显影剂返回到上游侧密封。返回到上游侧密封的显影剂在倾斜方向上移动,以返回到供应端口。因此,可以防止显影剂的泄漏。
Claims (8)
1.一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影装置包括:
构造成承载显影剂的显影剂载体,所述显影剂载体具有轴向端部;
壳体,该壳体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显影剂载体并且具有供应端口,通过所述供应端口能够将所述显影剂供应到所述显影剂载体;和
侧部密封构件,该侧部密封构件布置在所述显影剂载体的轴向端部中的一个和邻近于所述供应端口的所述壳体的一部分之间,并且可与所述显影剂载体滑动接触;其中
所述侧部密封构件包括上游侧密封和下游侧密封,该下游侧密封设置在相对于所述上游侧密封在所述显影剂载体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
所述上游侧密封被构造成当所述显影剂载体在旋转方向上旋转时,在倾斜第一方向上朝着所述供应端和下游侧传送所述上游侧密封上的所述显影剂,和
所述下游侧密封被构造成当所述显影剂载体在旋转方向上旋转时,在第二方向上朝着所述下游侧传送所述下游侧密封上的所述显影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上游侧密封和下游侧密封都包括弹性基部和表面构件,该表面构件在面向所述显影剂载体的所述基部的表面上;并且
所述上游侧密封的所述表面构件被布置在所述下游侧密封的所述表面构件上并与所述下游侧密封的所述表面构件重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层厚调节构件,该层厚调节构件布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且被构造成调节承载在所述显影剂载体上的所述显影剂的厚度,其中
所述调节构件包括可与所述显影剂载体滑动接触的挤压部,并且
所述下游侧密封与所述挤压构件的侧边缘在所述显影剂载体的轴向上紧密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上游侧密封朝着所述供应端口延伸且超过所述下游侧密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上游侧密封具有可与所述显影剂载体滑动接触的插入式毛细管构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毛细管构件在第一方向上倾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凹陷显影剂接受器,其中,所述上游侧密封被布置成邻近于所述凹陷显影剂接受器,并且被布置在所述凹陷显影剂接受器和所述下游侧密封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第一方向与旋转方向交叉,并且所述第二方向基本平行于旋转方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118386 | 2008-04-30 | ||
JP2008118386A JP5304015B2 (ja) | 2008-04-30 | 2008-04-30 | 現像装置 |
JP2008-118386 | 2008-04-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71693A true CN101571693A (zh) | 2009-11-04 |
CN101571693B CN101571693B (zh) | 2011-08-24 |
Family
ID=40935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340885A Active CN101571693B (zh) | 2008-04-30 | 2009-03-31 | 显影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086134B2 (zh) |
EP (1) | EP2113815B1 (zh) |
JP (1) | JP5304015B2 (zh) |
CN (1) | CN101571693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97964A (zh) * | 2010-05-05 | 2013-05-08 | 三和技术株式会社 | 由织物构成的密封构件 |
CN104460268A (zh) * | 2013-09-20 | 2015-03-25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显影单元 |
CN104516241A (zh) * | 2013-09-30 | 2015-04-15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显影装置 |
CN116184789A (zh) * | 2022-12-28 | 2023-05-30 | 苏州市创怡盛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密封件及其制造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071513B2 (ja) | 2010-04-15 | 2012-11-1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非磁性一成分現像装置 |
JP5099202B2 (ja) * | 2010-09-30 | 2012-12-19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MY167686A (en) | 2011-01-19 | 2018-09-21 | Shinetsu Polymer Co | Developing roller, development apparatus, and image-forming device |
JP6015105B2 (ja) * | 2012-04-27 | 2016-10-2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 |
JP6015104B2 (ja) * | 2012-04-27 | 2016-10-2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 |
JP6226661B2 (ja) * | 2013-09-18 | 2017-11-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EP3100119B1 (en) | 2014-01-31 | 2019-08-21 | HP Indigo B.V. | Ink developer unit |
JP7516044B2 (ja) * | 2019-12-27 | 2024-07-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50760Y2 (ja) * | 1989-09-25 | 1995-11-1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装置のシール機構 |
JPH0876593A (ja) * | 1994-09-07 | 1996-03-22 | Fuji Xerox Co Ltd | 現像装置 |
JPH10207229A (ja) * | 1997-01-28 | 1998-08-07 | Minolta Co Ltd | 現像装置 |
JP2000132027A (ja) * | 1998-10-23 | 2000-05-12 | Canon Inc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4231135B2 (ja) * | 1998-12-08 | 2009-02-25 | 三和テクノ株式会社 | 回転体のシール構造 |
JP2001022179A (ja) | 1999-07-08 | 2001-01-26 | Brother Ind Ltd |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現像器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6336014B1 (en) | 1999-06-18 | 2002-01-01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developing device with sealing members for preventing toner leakage |
DE60005766T2 (de) * | 1999-08-23 | 2004-07-29 | Brother Kogyo K.K., Nagoya | Verfahren zur Montage einer Entwicklungsvorrichtung |
JP4184645B2 (ja) * | 2001-09-27 | 2008-11-19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6901228B2 (en) | 2001-03-27 | 2005-05-31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Developing agent container including a sealing element for preventing developing agent from leaking out |
JP4385295B2 (ja) * | 2004-07-29 | 2009-12-1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818622B2 (ja) * | 2005-03-14 | 2011-11-16 | 三和テクノ株式会社 | 微細粉粒体のもれ防止用シール材 |
JP4635701B2 (ja) * | 2005-04-27 | 2011-02-23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736675B2 (ja) * | 2005-09-28 | 2011-07-27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剤収容ケースとそれを有す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と画像形成装置 |
US7623807B2 (en) * | 2005-12-15 | 2009-11-24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Dynamic seal for component surfaces |
JP4940833B2 (ja) * | 2006-08-31 | 2012-05-3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像担持体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020163B2 (ja) * | 2007-03-30 | 2007-12-1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9265573A (ja) * | 2008-04-30 | 2009-11-12 | Brother Ind Ltd | 現像装置 |
-
2008
- 2008-04-30 JP JP2008118386A patent/JP5304015B2/ja active Active
-
2009
- 2009-03-27 US US12/412,949 patent/US8086134B2/en active Active
- 2009-03-27 EP EP09004497.5A patent/EP2113815B1/en active Active
- 2009-03-31 CN CN2009101340885A patent/CN101571693B/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97964A (zh) * | 2010-05-05 | 2013-05-08 | 三和技术株式会社 | 由织物构成的密封构件 |
CN103097964B (zh) * | 2010-05-05 | 2015-12-16 | 三和技术株式会社 | 由织物构成的密封构件 |
CN104460268A (zh) * | 2013-09-20 | 2015-03-25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显影单元 |
CN104460268B (zh) * | 2013-09-20 | 2019-11-08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显影单元 |
CN104516241A (zh) * | 2013-09-30 | 2015-04-15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显影装置 |
CN104516241B (zh) * | 2013-09-30 | 2020-01-14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显影装置 |
CN116184789A (zh) * | 2022-12-28 | 2023-05-30 | 苏州市创怡盛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密封件及其制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90274481A1 (en) | 2009-11-05 |
CN101571693B (zh) | 2011-08-24 |
EP2113815A2 (en) | 2009-11-04 |
EP2113815B1 (en) | 2015-08-05 |
JP2009265574A (ja) | 2009-11-12 |
EP2113815A3 (en) | 2011-11-09 |
US8086134B2 (en) | 2011-12-27 |
JP5304015B2 (ja) | 2013-10-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71693B (zh) | 显影装置 | |
CN101727050B (zh) | 显影装置 | |
US8229317B2 (en) | Developing unit and side seal member | |
JP5119838B2 (ja) |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US8855524B2 (en) | Developing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428664A (zh) | 显像盒 | |
JP2010164736A (ja) | 現像装置 | |
JP2010091951A (ja) | 現像装置 | |
US9098009B2 (en) | Developing device | |
JP4748202B2 (ja) | 現像装置 | |
US8027613B2 (en) |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08122853A (ja) |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磁気シール部材 | |
JP2010091958A (ja) | 現像装置 | |
CN104570661A (zh) | 显影装置 | |
JP5594093B2 (ja) | 現像装置 | |
CN103869659B (zh) | 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US9104138B2 (en) | Developing device | |
JP6225794B2 (ja) |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4265589B2 (ja)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6130792A (ja) | 現像装置 | |
JP2009063950A (ja) |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0091956A (ja) | 現像装置 | |
JP2014224849A (ja) | カートリッジ | |
JP201500770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5069175A (ja) | 現像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