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49565B - 热敏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热敏打印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249565B CN104249565B CN201410296468.XA CN201410296468A CN104249565B CN 104249565 B CN104249565 B CN 104249565B CN 201410296468 A CN201410296468 A CN 201410296468A CN 104249565 B CN104249565 B CN 10424956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vering
- printer
- rotary shaft
- unit
- imprinter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敏打印机。提供一种热敏打印机,其不使单方锁定产生,能够将热敏头部和压印辊以最合适的设定状态可靠地组合。压印单元(4)以能够围绕与第一转动轴平行的第二转动轴(115)转动、并且沿与第二转动轴(115)正交的方向能够滑动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打印机覆盖件(3),在打印机覆盖件(3)和压印单元(4)之间设有盘簧(120),该盘簧(120)朝向围绕第二转动轴(115)的压印单元(4)的转动方向中的从打印机覆盖件(3)离开的方向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敏打印机(thermal printer)。
背景技术
作为热敏打印机,已知为由线热敏头部(以下简称为热敏头部)和连接到该热敏头部的压印辊以能够分离的方式组合的构成(分离型)。分离型的热敏打印机,例如在收纳卷纸的框体侧安装有具有热敏头部的头部单元,相对于框体以能够开闭操作的方式所连接的打印机覆盖件侧安装有具有压印辊的压印单元。根据该构成,伴随着打印机覆盖件的开闭操作,能够以能够分离的方式组合热敏头部和压印辊。因此,与将头部单元和压印单元一体地组合在框体内部的构成(一体型)相比,记录纸的设定时、卡纸处理时、或者维护热敏头部和压印辊等时,能够提高更换时等的作业性。
在上述的分离型热敏打印机中,通常构成为,具备在闭合打印机覆盖件时以拆卸自如的方式保持压印辊的锁定机构,由此,相对于热敏头部,压印辊整体以均匀地压接的状态组合。
但是,实际上由于产生构成部件的部件精度误差或安装误差等,因而在闭合打印机覆盖件时,容易产生压印辊的锁定不完全或者不能锁定的情况,或者即使锁定也相对于热敏头部而压印辊整体未均匀地接触等不良。于是,考虑有用于吸收部件精度误差或安装误差等的对策。
作为其中一个现有示例,已知有如下的构成:具有在框体侧配设的一对卡止销和一对卡止爪,其在打印机覆盖件侧配设,被各卡止销分别卡止并且相互连动,卡止爪具有打印机覆盖件的晃荡位移量大小的轮廓放大部。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方法中,存在以下的课题。通常,在进行打印机覆盖件的打开操作的情况下,由于必须操作将锁定机构解除的解除部(解除杆或解除按钮等),因而能够使使用者进行共同的操作,但是在进行闭合操作的情况下,由于能够按压操作打印机覆盖件的任意位置,因而根据使用者的不同该操作位置不同。例如,在打印机覆盖件中,按压操作相当于安装于打印机覆盖件的压印辊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的部分的情况,或按压操作相当于压印辊的端部的部分的情况等,该操作位置不限于同一部分。
此处,使用者在打印机覆盖件中,按压操作了(单方按压操作)相当于压印辊的一端部的部分的情况,该按压力集中于安装于压印轴的一方的轴承部件侧。即,因打印机覆盖件的操作位置的影响而产生对打印机覆盖件的按入力的偏差,容易使压印单元倾斜地移动。其结果,只锁定一方的轴承部件侧,另一方的轴承部件侧不锁定或者锁定不完全,容易产生所谓的单方锁定的不良。产生单方锁定时,相对于热敏头部,压印辊不是均匀地以适度的接触压力接触,因而容易造成印字不良或者印字品质的下降,并且容易产生卡纸等。
发明内容
从以上方面出发,在本技术领域中,期望一种热敏打印机,其不会产生单方锁定,能够可靠地将热敏头部和压印辊以最合适的设定状态组合。
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具备:壳体,其收纳记录纸;打印机覆盖件,以能够围绕第一转动轴转动的方式连接到所述壳体,开闭所述壳体;头部单元,其设置于所述壳体,具有热敏头部;以及压印单元,其设置于所述打印机覆盖件,伴随着所述打印机覆盖件的开闭操作而相对于所述头部单元以能够分离的方式组合,并且具有对所述记录纸进行送纸的压印辊,所述压印单元以能够围绕与所述第一转动轴平行的第二转动轴转动、并且沿与所述第二转动轴正交的方向能够滑动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打印机覆盖件,在所述打印机覆盖件和所述压印单元之间设有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朝向围绕所述第二转动轴的所述压印单元的转动方向中的从所述打印机覆盖件离开的方向施力。
根据该构成,压印单元不是相对于打印机覆盖件而一体地固定,而是安装为沿打印机覆盖件能够滑动移动,并且能够围绕与第一转动轴平行的第二转动轴摇动。因此,即使存在各构成部件的部件精度误差或安装误差等,在打印机覆盖件的闭合操作中,通过压印单元整体相对于打印机覆盖件适当滑动和摇动,从而也能够吸收上述误差等。由此,能够将压印单元可靠地锁定于头部单元。
特别地,由于压印单元由施力部件朝向从打印机覆盖件离开的方向(打印机覆盖件的闭合方向)施力,因而能够抑制压印辊(压印单元)相对于打印机覆盖件的晃荡。因此,在打印机覆盖件的闭合操作时,能够抑制打印机覆盖件侧的压印单元相对于壳体侧的头部单元的相对位置的偏差,能够抑制打印机覆盖件的操作位置的影响引起的打印机覆盖件的按入力的偏差。其结果,即使进行单方按压操作,也能够可靠地将压印单元锁定于头部单元。由此,不会产生现有那样的单方锁定,能够可靠地将热敏头部和压印辊以最合适的设定状态组合。因此,能够进行高品质的印刷,并且能够抑制卡纸等的产生。
在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中,所述打印机覆盖件也可以具备在外部露出的外装覆盖件和从内表面侧强化所述外装覆盖件的强化部件。根据该构成,由外装覆盖件和强化外装覆盖件的强化部件的多个部件构成打印机覆盖件,从而能够确保打印机覆盖件整体的刚性,并且与由一个部件构成打印机覆盖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轻量化和材料成本的减少。而且,通过确保打印机覆盖件的刚性,在打印机覆盖件的闭合操作时,能够抑制外装覆盖件的弯曲或扭转等变形。由此,不限于打印机覆盖件的操作位置,能够将压印单元均匀地按入,能够可靠地抑制上述单方锁定。
在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中,所述强化部件也可以具备在所述外装覆盖件中、与所述第二转动轴重叠的区域配设的第一强化部件。根据该构成,在打印机覆盖件中,由于第一强化部件配置于比第一回转轴侧更接近打印机覆盖件的操作位置的与第二回转轴重叠的位置,因而能够确保打印机覆盖件的操作位置周边的刚性。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上述单方锁定。
在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中,所述强化部件也可以具备在所述外装覆盖件中、位于所述第一转动轴和所述第二转动轴之间的区域配设的第二强化部件。根据该构成,由于第二强化部件配置于在外装覆盖件中、位于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之间的部分,因而在打印机覆盖件的闭合操作时,能够确保针对围绕第一转动轴的力矩的刚性,因而能够可靠地抑制上述单方锁定。
如上地,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不会产生单方锁定,能够可靠地将热敏头部和压印辊以最合适的设定状态组合。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打印机覆盖件的闭合位置的热敏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打印机覆盖件的打开位置的热敏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3是打印机覆盖件的闭合位置的热敏打印机的主视图。
图4是沿图1的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3的B-B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3的C-C线的剖视图。
图7是从下方看头部单元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使可动刃滑动、在固定刃和可动刃之间切断记录纸的状态的图。
图9是图7的D向视图。
图10是相当于示出咬合解除状态的图9的头部单元的侧视图。
图11是图7的E向视图。
图12是相当于沿图3的F-F线的主要部位放大剖视图。
图13是压印单元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拆下了覆盖件框架的状态的压印单元的立体图。
图15是相当于沿图3的G-G线的主要部位放大剖视图。
图16是相当于沿图3的H-H线的主要部位放大剖视图,是用于说明打印机覆盖件的开闭操作时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7是相当于图15的主要部位放大剖视图,是用于说明打印机覆盖件的开闭操作时的动作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打印机覆盖件3的闭合位置的热敏打印机1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打印机覆盖件3的打开位置的热敏打印机1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打印机覆盖件3的闭合位置的热敏打印机1的主视图。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热敏打印机1即打印机,其对从卷纸R(参照图2)抽出的记录纸P(热敏纸)进行印刷,能够将记录纸P作为票和收据等利用,具有:壳体2;打印机覆盖件3;压印单元4(参照图2),其设于打印机覆盖件3侧;头部单元5(参照图2),其安装于壳体2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1中示出的打印机覆盖件3的闭合位置,以相对于纸面的左下侧(打印机覆盖件3侧)为前方向(箭头FW方向)、右上侧(壳体2侧)为后方向(箭头BA方向)、上侧为上方向、下侧为下方向,记录纸P向前方向FW排出。并且,以相对于前后方向L1和上下方向L2正交的方向作为左右方向L3。因此,各图中也存在各方向成为相反的情况。
如图2所示,壳体2由通过将树脂材料或金属材料或者两者适当组合而形成为在前方向FW开口的立方体并作为基本骨骼的框架体,和覆盖框架体的外装覆盖件构成。
在壳体2的内部,形成有收纳卷纸R的卷纸收纳部10,通过打开打印机覆盖件3,卷纸收纳部10开放。卷纸收纳部10是由上述框架体的一部分构成的朝向前方向FW开口的箱型,在其内侧以宽度方向与左右方向L3一致的状态收纳有卷纸R。
并且,在壳体2的开口边缘的下部,配设有沿左右方向L3延伸的第一转动轴11。打印机覆盖件3以相对于壳体2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到该第一转动轴11。打印机覆盖件3通过在闭塞壳体2的开口部的闭合位置(图1的状态)和开放壳体2的开口部的打开位置之间以90度程度的角度范围(图6中的点划线T1)转动,开闭壳体2的开口部。而且,打印机覆盖件3在打开位置时,卷纸收纳部10开放,例如能够将卷纸R投入到卷纸收纳部10(所谓的落入方式)。
并且,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热敏打印机1中,在打印机覆盖件3的闭合位置,在打印机覆盖件3的顶端部(图1的上端部)和壳体2之间,设计为空出若干间隙。而且,记录纸P利用该间隙从壳体2的内部向前方向FW引出。由此,上述间隙作为记录纸P的排出口12发挥功能。另外,壳体2和打印机覆盖件3在闭合位置,通过压印单元4和头部单元5组合而被锁定(关于此详细叙述)。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壳体2的位于上部前侧的角部中,在位于左右方向L3的一方向侧的角部设有解除压印单元4和头部单元5的组合、进行打印机覆盖件3的打开操作时的解除杆13。
图4是沿图1的A-A线的剖视图。如图3、图4所示,解除杆13是设定为能够在锁定位置P1和释放位置P2之间转动操作、在移动到释放位置P2时解除壳体2和打印机覆盖件3的锁定的杆。具体而言,解除杆13具有杆本体14、操作突起15和连接体16。
如图4所示,杆本体14在从左右方向L3所视的侧面视图中呈半圆形状,配置在壳体2的前表面2a的更后方凹入一段的凹陷面2b的内侧,以相对于设于框架体的向左右方向L3延伸的连接轴部17(参照图4)转动自如的方式连接。由此,解除杆13设为围绕连接轴部17上下地转动自如。另外,杆本体14,通过未图示的弹簧等施力部件,将解除杆朝向锁定位置P1施力。
操作突起15接连设置到杆本体14的前部,并且比上述凹陷面2b更向前方向FW突出,向壳体2的外部露出。并且,在操作突起15的前端部形成有朝向上方突出的操作突片15a。由此,例如指尖扣动操作突片15a的同时,能够将解除杆13从锁定位置P1朝向释放位置P2转动操作。另外,操作突起15的前端部平坦地形成为与壳体2的前表面2a成为一面。
图5是沿图3的B-B线的剖视图。如图4、图5所示,连接体16形成为从杆本体14的下端部朝向左右方向L3的内侧突出的截面U字状,在其内侧嵌合有头部单元5的后述的杆部25。
图6是沿图3的C-C线的剖视图。如图6所示,上述头部单元5主要是装入了热敏头部21和可动刃22的单元,配设在壳体2内的上部前侧。在图6示出的示例中,头部单元5固定于从壳体2的上表面朝向下方延伸设置的内部板2c上,在比卷纸收纳部10更前方向FW保持。
图7是从下方看头部单元5的立体图。如图6、图7所示,头部单元5具备:固定于内部板2c上的金属制的头部框架23;上述热敏头部21和可动刃22;驱动可动刃22的可动刃驱动系统24;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持于头部框架23的杆部25;以及与杆部25的转动动作连动而解除驱动力向可动刃22的传递的解除机构26(参照图7)。另外,如图7所示,头部框架23具有:沿左右方向L3延伸的基部27;配设于基部27左右方向L3的两侧的一对侧壁部28a、28b;以及从前方向和侧方向围绕基部27和各侧壁部28a、28b的覆盖件框架29。
图8是示出使可动刃22滑动、在固定刃82和可动刃22之间切断记录纸P的状态的图。如图8所示,可动刃22当在打印机覆盖件3的闭合位置组合头部单元5和压印单元4时,以在前后方向L1上与固定刃82相对的方式配置。可动刃22是形成为从根部到刃尖22a的长度从两端朝向中央逐渐变短的V字状的板状刃。并且,如图7所示,可动刃22在根部侧固定于可动刃保持件31。可动刃保持件31成为沿左右方向L3延伸的板状,构成为根据可动刃驱动系统24的动作而能够相对于头部框架23沿上下方向L2滑动移动。
图9是图7的D向视图。如图7、图9所示,可动刃驱动系统24具有:安装于可动刃保持件31的齿条32;与齿条32咬合且能够正逆旋转的刃具用电动机M1;连接到刃具用电动机M1的驱动轴M1a的驱动齿轮33;以及伴随着驱动齿轮33的旋转而旋转且使齿条32沿上下方向L2直线移动的副齿轮34。
一对齿条32安装于上述可动刃保持件31的沿左右方向L3的两端部,沿上下方向L2延伸。刃具用电动机M1配设在头部框架23的各侧壁部28a、28b之间中的一方的侧壁部28a。并且,刃具用电动机M1的驱动轴M1a贯通一方的侧壁部28a而相对于一方的侧壁部28a向外侧突出,驱动齿轮33连接于该突出部分。一对副齿轮34设为与对应的各齿条32咬合。并且,各副齿轮34彼此由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轴35连接。各副齿轮34中的位于一方的侧壁部28a侧的副齿轮34和驱动齿轮33之间,配置有与两者(驱动齿轮33和副齿轮34)咬合的中间齿轮36。由此,驱动齿轮33通过刃具用电动机M1的驱动而旋转时,刃具用电动机M1的旋转力经由中间齿轮36传递至副齿轮34,齿条32直线移动。
如图9所示,L字状的摇动板37以能够摇动的方式支持于上述轴35中位于副齿轮34和一方的侧壁部28a之间的部分。该摇动板37的中央部支持于上述轴35,该摇动板37从中央部朝向上方向和后方向BA分别延伸设置有臂(在图9中仅示出向后方向延伸的臂)。而且,上述中间齿轮3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持于各臂中向上方向延伸的臂。因此,如图10所示,在摇动板37摇动的情况下,中间齿轮36以轴35为中心朝向前方向摇动。
如图7、图9所示,在摇动板37的臂中向后方向延伸的臂,设有朝向左右方向L3的外侧突出的销38。并且,在头部框架23的一方的侧壁部28a中位于驱动齿轮33的后方的部分,设有朝向左右方向L3的外侧突出的固定销41。扭簧42固定于该固定销41。
扭簧42介于上述销38和一方的侧壁部28a之间,对销38从驱动齿轮33朝向离开方向(下方向)施力。因此,通常情况下成为如上所述中间齿轮36和驱动齿轮33咬合的状态(图9中的咬合状态)。另一方面,摇动板37向扭簧42的施力的对抗方向(销38向驱动齿轮33接近的方向)摇动时,通过中间齿轮36从驱动齿轮33向离开方向移动,解除中间齿轮36和驱动齿轮33的咬合,从而解除向可动刃22的驱动力的传递。(图10中的咬合解除状态)。另外,图10是相当于示出咬合解除状态的图9的头部单元5的侧视图。
上述杆部25转动支持于一方的侧壁部28a中位于摇动板37的下方的部分,能够朝向后方向压入操作。如图5所示,杆部25的顶端部(下端部)嵌合于上述解除杆13的连接体16的内侧,与解除杆13的转动动作连动而操作。即,如图4所示,通过将解除杆13从锁定位置P1向释放位置P2转动操作,转动操作杆部25。如图9所示,在杆部25的基端部,在左右方向L3的内表面侧形成有内齿轮25a。
如图7、图9所示,在一方的侧壁部28a侧,杆部25和摇动板37之间,扇形状的解除板43旋转支持于一方的侧壁部28a。解除板43具有:与杆部25的内齿轮25a的一部分咬合的解除齿轮43a、以及解除头部单元5和压印单元4的组合的释放凸轮43b。释放凸轮43b从解除板43的旋转中心朝向下方向突出。并且,上述摇动板37的销38从扭簧42的相反侧抵接于解除板43的上端边缘。另外,上述摇动板37、扭簧42以及解除板43作为上述解除机构发挥功能。
图11是图7的E向视图。如图11所示,在头部框架23的另一方的侧壁部28b侧,咬合于副齿轮34的第一齿轮45旋转支持于另一方的侧壁部28b。在第一齿轮45,装入有盘簧46。盘簧46在副齿轮34旋转而可动刃22朝向固定刃82滑动移动时被压缩,对第一齿轮45向使副齿轮34逆旋转的方向施力。
在图9中所示的咬合状态下,另一方的侧壁部28b的副齿轮34经由轴35关联到驱动齿轮33,因而不因盘簧46(参照图10)的力而逆旋转。另一方面,在图10中所示的咬合解除状态下,另一方的侧壁部28b侧的副齿轮34解除经由了轴35的与驱动齿轮33的关联,从而因盘簧46的力而副齿轮34逆旋转。其结果,能够使可动刃22自动地回到原来的位置。
并且,如图11所示,在另一方的侧壁部28b侧,在第一齿轮45的后方组合头部单元5和压印单元4时,配设驱动压印单元4的后述压印辊81的压印驱动机构51。压印驱动机构51具有:压印用电动机M2、连接于压印用电动机M2的驱动轴M2a的压印用驱动齿轮52、以及咬合于压印用驱动齿轮52的压印用齿轮系53。压印用齿轮系53具备:咬合于压印用驱动齿轮52的第二齿轮54、咬合于第二齿轮54的第三齿轮55、以及咬合于第三齿轮55并且咬合于压印辊81的后述从动齿轮95的第四齿轮56。
如图7所示,热敏头部21在基部27的前方,具有成为沿左右方向L3(记录纸P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板状、沿左右方向L3排列成线状的多个发热元件21a。热敏头部21在图15所示的打印机覆盖件3的闭合位置与压印辊81相对,记录纸P穿过与压印辊81之间。并且,盘簧21b(参照图15)介于热敏头部21和基部27之间,该盘簧21b对热敏头部21朝向下方向(压印辊81侧)施力。由此,能够相对于由压印辊81送出的记录纸P而可靠地按压热敏头部21,能够进行良好的印刷。
如图6、图7所示,在基部27中位于热敏头部21的后方向BA的部分,配设有导向台57,该导向台57将卷纸收纳部10的记录纸P向热敏头部21和压印辊81之间引导。
并且,在位于头部框架23的各侧壁部28a、28b中热敏头部21更下方,即导向台57更前方的部分,分别形成有第一凹部61和第二凹部62。
第一凹部61是朝向前方向FW开口的矩形状的凹部,在打印机覆盖件3的闭合位置收容压印辊81的后述轴承部件81c。并且,各侧壁部28a、28b中,位于第一凹部61下方的部分形成有随着朝向前方向FW而上下方向L2的宽度逐渐缩小的侧面视图呈三角形状的导向部63。导向部63构成位于上方的面将压印辊81的轴承部件81c向第一凹部61内引导的压印导向件63a,并构成位于下方的面将后述锁定销105向第二凹部62内引导的锁定销导向件63b。第二凹部62是朝向斜前下方向开口的半圆形状的凹部,在打印机覆盖件3的闭合位置,收容压印单元4的后述锁定销105。
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覆盖件3具有:在外部露出的外装覆盖件71和配置于外装覆盖件71内侧并强化外装覆盖件71的强化部件(第一强化部件77和第二强化部件78)。外装覆盖件71的外表面和上述壳体2的外装覆盖件一起形成热敏打印机1的外观,上述第一转动轴11连接到外装覆盖件71的下部。在外装覆盖件71中,在位于沿左右方向L3的一方侧(上述解除杆13侧)的部分配设有操作热敏打印机1的操作单元73。另外,在外装覆盖件71中位于操作单元73上方的部分形成有躲避部71a,该躲避部71a避开配设在壳体2侧的解除杆13。
如图3、图4所示,操作单元73具有操作按钮74和操作基板75。操作按钮74,例如是电源按钮或送纸按钮,在以能够下压的方式露出于外装覆盖件71的外表面的状态下配置。在图3的示例中,操作按钮74配置为沿上下方向L2与解除杆13并列。
操作基板75是安装有未图示的多个电子部件或通过按下操作按钮74而开启的开关(例如隔膜开关等)、根据按下操作按钮74而控制电源开/关或送纸操作的基板,配置成位于外装覆盖件71的内表面侧,即操作按钮74的背侧。另外,虽然未图示,但是在壳体2内配设有综合控制热敏打印机1的动作的基板。
如图3所示,强化部件77、78具有:配设在外装覆盖件71的内表面的上部的第一强化部件77和配设在第一强化部件77的下方(位于上述躲避部71a更下方的部分)的第二强化部件78。
图12是相当于沿图3的F-F线的主要部位放大剖视图。如图12所示,第一强化部件77是由金属材料等形成的板状,沿左右方向L3配设在外装覆盖件71的内表面中位于沿上下方向L2的操作单元73的上部和排出口12之前的部分(打印机覆盖件3的操作位置周边)。这种情况,第一强化部件77配设在压印单元4中至少和后述第二转动轴115(参照图15)在前后方向L1重叠的领域。
如图3、图4、图6所示,第二强化部件78由树脂材料等形成的板状,遍及沿着左右方向L3的整体而覆盖外装覆盖件71的内表面。具体而言,第二强化部件78具有:从后方向BA覆盖上述操作基板75的保护覆盖件部78a(参照图4)和从前方向FW覆盖上述卷纸收纳部10的卷纸导向部78b。
卷纸导向部78b从保护覆盖件部78a沿左右方向L3接连设置,其内表面侧是朝向前方向凹陷的弯曲面。卷纸导向部78b划分上述卷纸收纳部10和卷纸收容空间。另外,在卷纸导向部78b的外表面侧,朝向前方向FW竖立设置有沿上下方向L2和左右方向L3延伸的网状的肋78c(参照图6)。另外,如图12所示,第二强化部件78的上部以与第一强化部件77的下部重叠的状态固定于外装覆盖件71。第二强化部件各强化部件77、78优选为由比构成上述外装覆盖件的材料更硬的硬质材料形成。
图13是压印单元4的立体图,图14是示出拆下了覆盖件框架87的状态的压印单元4的立体图。如图12~图14所示,压印单元4在打印机覆盖件3的内表面的上部安装于与上述第一强化部件77在前后方向L1上重叠的位置,伴随着打印机覆盖件3的开闭动作,压印单元4以能够分离的方式组合于头部单元5。具体而言,压印单元4具有:送出记录纸P的压印辊81、相对于压印辊81而配置在前方向FW的固定刃82、支持这些压印辊81和固定刃82的压印框架83、以及用于将压印单元4组合于头部单元5的锁定机构84。
压印框架83具有在左右方向L3上相对的一对侧壁部85a、85b,并且具有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持压印辊81的压印挡板86和从前方向覆盖压印挡板86的覆盖件框架87。
图15是相当于沿图3的G-G线的剖视图。如图13、图15所示,覆盖件框架87成沿左右方向L3延伸的板状,在覆盖压印挡板86的前方和下方的剖视图中呈L字状弯曲。具体而言,覆盖件框架87中,位于压印挡板86的前方的前侧覆盖件88相对于压印挡板86隔开间隔而配置。在前侧覆盖件88的两端部,形成有相对于压印挡板86而位于左右方向L3的外侧的一对侧覆盖件89(参照图13)。并且,覆盖件框架87中,在位于压印挡板86的下方的下侧覆盖件91,形成有与后述基础框架111连接的一对安装片92。各安装片92从下侧覆盖件91的左右方向L3的两端部朝向下方向突出,并且具有沿其厚度方向(左右方向L3)贯通的安装孔93(参照图15)。安装孔93是沿上下方向L2延伸的长孔。
压印辊81配置为在闭合打印机覆盖件3而压印单元4和头部单元5组合时,在中间夹着记录纸P的状态下外周面相对于头部单元5侧的上述热敏头部21接触。具体而言,压印辊81是由橡胶等构成的辊本体81b外装于沿左右方向L3延伸的压印轴81a的部件。压印辊81收纳于压印挡板86的侧壁部85a、85b之间,并且经由设于压印轴81a的两端部的轴承部件81c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持于侧壁部85a、85b。
轴承部件81c的位于侧壁部85a、85b的内侧的部分,在压印单元4和头部单元5组合时,嵌入头部单元5侧的上述第一凹部61内。在压印辊81的压印轴81a中沿左右方向L3的一端,在侧壁部85a的外侧固定有从动齿轮95。如图11所示,从动齿轮95咬合于头部单元5侧的压印用齿轮系53的上述第四齿轮56。
如图14、图15所示,固定刃82在压印框架83中压印挡板86和覆盖件框架87之间,成为沿左右方向L3延伸的板状。固定刃82在闭合打印机覆盖件3时,以其刃尖82a与被送出的记录纸P相对的方式支持于固定刃保持件96。此时,固定刃82以刃尖82a侧沿前后方向L1(与可动刃22的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摇动自如的方式被支持。另外,固定刃82被设于固定刃保持件96和固定刃82之间的施力部件97(参照图15)以刃尖82a侧从固定刃保持件96离开的方式施力。
在固定刃82和覆盖件框架87之间,从固定刃82的根部侧沿左右方向L3延伸的轴10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持于压印挡板86的侧壁部85a、85b。在轴101的两端部,连接有朝向下方向延伸的一对下压部102。下压部102的顶端部(上端部)延伸到固定刃82的刃尖82a在前后方向L1上相对的位置,伴随着轴101的旋转而在前后方向L1(与固定刃82接近离开的方向)上摇动。并且,如图14所示,在轴101的另一端侧,在位于侧壁部85b更外侧的部分,连接有扇形齿轮103。如图9所示,在闭合打印机覆盖件3时,扇形齿轮103咬合于设于头部单元5侧的上述杆部25的内齿轮25a。
如图14、图15所示,锁定机构84在压印辊81的下方具有:与压印辊81平行而延伸的锁定销105和连接锁定销105及压印辊81之间的锁定销支持体106。锁定销105是以能够脱离的方式嵌入而卡合于上述第二凹部62内的部件,其两端部支持于在侧壁部85a、85b形成的长孔107(参照图14)内。长孔107成为随着朝向后方向而朝向上方向倾斜的长圆形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支持锁定销105。
如图12、图15所示,锁定销支持体106在基端部连接压印辊81的压印轴81a,在顶端部连接锁定销105。在锁定销支持体106的顶端部中左右方向L3上与上述释放凸轮43b相同的位置,形成有朝向上方突出的凸轮从动节部106a(参照图12)。凸轮从动节部106a在解除压印单元4和头部单元5的组合时,能够卡合于上述释放凸轮43b。并且,施力部件110(参照图15)介于压印挡板86和锁定销105之间,该施力部件110对锁定销105朝向长孔107的上端部侧(图14中的上端部侧)施力。
这里,如图12所示,上述压印单元4经由基础框架111固定于打印机覆盖件3。基础框架111具有:为上面视图中弯曲成C字状的板材且固定于打印机覆盖件3的固定板部112和从固定板部112的两端部朝向后方竖立设置的一对安装板部113。固定板部112沿左右方向L3延伸,并且以与上述第一强化部件77在前后方向L1上重叠的状态与第一强化部件77一起由螺丝等缔结部件119固定于打印机覆盖件3(外装覆盖件71)的内表面。
在各安装板部113之间,设有架设各安装板部113彼此的第二转动轴115。第二转动轴115沿左右方向L3与上述第一转动轴11平行地延伸,并且贯穿插入上述各安装片92的各安装孔93内。由此,压印单元4以第二转动轴115为中心而能够转动的方式(图12中的点划线T2)被支持,并且相对于第二转动轴115(基础框架111)沿安装孔93的延伸方向能够移动。
具体而言,压印单元4能够围绕与打印机覆盖件3的转动中心(第一转动轴11)平行的转动中心(第二转动轴115)而沿打印机覆盖件3的开闭方向转动。进而,压印单元4,在打印机覆盖件3的面内方向(L2、L3)中的沿与第二转动轴115正交的上下方向L2(与头部单元5组合的状态下,与头部单元接近离开的方向)能够滑动移动。另外,在基础框架111,在位于上述安装片92更前方的部分,配设有能够从前方向抵接安装片92的止动销122。
并且,在压印单元4和打印机单元3之间,设有盘簧(施力部件)120,该盘簧120对压印单元4朝向围绕第二转动轴115的转动方向(打印机覆盖件3的开闭方向)中的打印机覆盖件3的闭合方向施力。具体而言,在外装覆盖件71中的基础框架111的上方,即与前侧覆盖件88在前后方向L1上相对的部分,形成有朝向后方向开口的凹陷部121,在该凹陷部121内,收容有盘簧120。而且,盘簧120介于凹陷部121的底部和前侧覆盖件88之间,对压印单元4向打印机覆盖件3的闭合方向(从打印机覆盖件3离开的方向)施力。另外,沿左右方向L3隔开间隔形成多个(例如两个)凹陷部121,在各凹陷部121内分别收容有盘簧120。
接着,对上述热敏打印机1的作用进行说明。首先,如图1、图2所示,将卷纸R投入到壳体2的卷纸收纳部10内之后,对打印机覆盖件3进行闭合操作。此时,预先将一定长度的记录纸P引出到壳体2的外侧。而且,在将所引出的记录纸P引出到壳体2的外侧的状态下,闭合打印机覆盖件3。于是,压印单元4和头部单元5组合,使得打印机覆盖件3锁定于壳体2。由此,记录纸P成为夹在压印辊81和热敏头部21之间的状态,并且成为从排出口2引出到壳体2外侧的状态。
接着,对记录纸P进行各种信息的印刷。首先,如图11所示,驱动压印用电动机M2而使压印用驱动齿轮52旋转。于是,压印用驱动齿轮52的旋转力经由压印用齿轮系53而传递到从动齿轮95,从而能够使压印辊81旋转。由此,能够对夹在压印辊81和热敏头部21之间记录纸P进行送纸。并且,与之同时对热敏头部21输出对应于印字数据的控制信号而使发热元件21a适当发热。由此,能够对于进行送纸的记录纸P而明确地印刷各种文字或图形等。之后,被印刷的记录纸P穿过固定刃82和可动刃22之间。
接着,如图10所示,在切断记录纸P的情况下,驱动刃具用电动机M1,使驱动齿轮33旋转。于是,驱动齿轮33的旋转力经由中间齿轮36和副齿轮34传递到齿条32,从而能够使可动刃22与可动刃保持件31一起朝向固定刃82侧滑动移动。由此,如图8所示,可动刃22成为保持在固定刃82的前表面之上的状态,能够在可动刃22和固定刃82之间夹入并切断记录纸P。而且,切断的记录纸P能够作为例如收据或票等使用。另外,固定刃82在沿与可动刃22的滑动方向正交的前后方向L3摇动之后,由于被施力部件97朝向前方向施力,因而相对于固定刃22而以适度的接触压力接触。由此,在固定刃82的刃尖82a和可动刃22的刃尖22a之间不产生间隙,能够锋利地切断记录纸P。
接着,对打印机覆盖件3的打开动作时的作用进行说明。首先,如图4所示,例如指尖扣动操作突片15a的同时,将解除杆13从锁定位置P1向释放位置P2转动操作。于是,与解除杆13连动,头部单元5的杆部25朝向后方转动。由此,如图10所示,与杆部25的内齿轮25a咬合的扇形齿轮103转动,使得固定刃82经由下压部102而朝向从可动刃22离开的方向(后方向)摇动。进而,与杆部25的内齿轮25a咬合的解除板43转动,使得销38经由解除板43而沿对抗扭簧42的施力的方向按入。由此,摇动板37摇动,成为上述咬合解除状态。成为咬合解除状态时,中间齿轮36和驱动齿轮33的咬合被解除,截断从刃具用电动机M1向可动刃22的旋转力的传递。
进而,解除板43转动时,解除板43的释放凸轮43b卡合于压印单元4侧的凸轮从动节部106a,沿使锁定销105从第二凹部62脱离的方向按出凸轮从动节部106a。而且,通过锁定销105从第二凹部62脱离,解除压印单元4和头部单元5的组合。即,本实施方式的解除板43承担:截断刃具用电动机M1的旋转力的传递的功能和脱离锁定销105的功能的两个功能。而且,在锁定销105从第二凹部62脱离的状态下,通过使打印机覆盖件3朝向打开方向转动,使得压印辊81的轴承部件81c从第一凹部61脱离,并且卷纸收纳部10开放。之后,打印机覆盖件3成为打开位置,从而能够从卷纸收纳部10内取出卷纸R,或者进行更换。
这里,对上述打印机覆盖件3的闭合操作时的作用进行说明。图16、17是用于说明打印机覆盖件3的开闭操作时的动作的说明图,图16是相当于沿图3的H-H线的主要部位放大剖视图,图17是相当于图15的主要部位放大剖视图。另外,在初始状态(打开位置),压印单元4由盘簧120朝向围绕第二转动轴115的打印机覆盖件3的闭合方向施力,因而压印单元4被保持在前侧覆盖件88相对于外装覆盖件71的内表面倾斜的状态。首先,如图16所示,使打印机覆盖件3朝向围绕第一回转轴11(参照图6)的闭合方向转动,压印单元4和头部单元5接近时,压印单元4侧的锁定销105抵接于头部单元5侧的锁定销导向件63b。该状态下,通过进一步将打印机覆盖件3向闭合方向按入,使得锁定销105由锁定销导向件63b朝向下方向(与施力部件110的施力对抗的方向)被推回,朝向长孔107(参照图14)内的下端部侧移动。
之后,锁定销105滑动接触于锁定销导向件63b和头部框架23的侧壁部28a、28b的下端边缘上。进而,压印辊81在轴承部件81c被压印导向件63a引导的同时,进入头部单元5的第一凹部61内。并且,压印单元4向接近围绕第二转动轴115的打印机覆盖件3的方向(与盘簧120的施力对抗的方向)转动。由此,打印机覆盖件3向闭合方向移动。
接着,如图17所示,在压印辊81的轴承部件81c嵌入头部单元5的第一凹部61内的时刻,锁定销105到达第二凹部62。此时,锁定销105通过施力部件110的施力而在长孔107(参照图14)内朝向上端部侧移动。由此,锁定销105嵌入第二凹部62内。其结果,如图15所示,压印单元4和头部单元5组合,打印机覆盖件3成为闭合位置。另外,在打印机覆盖件3的闭合位置,压印单元4的前侧覆盖件88和外装覆盖件71保持互相平行。
这里,由于第一凹部61和第二凹部62的开口方向不同,因而在压印辊81的轴承部件81c和锁定销105分别嵌入第一凹部61和第二凹部62内时,由锁定销105妨碍轴承部件81c沿第一凹部61的开口方向移动。由此,设计为只要不使锁定销105从第二凹部62内脱离,就不能使轴承部件81c从第一凹部61内脱离。由此,能够可靠地锁定压印单元4和头部单元5。
另外,在压印单元4和头部单元5组合的状态下,压印单元4侧的从动齿轮95咬合于头部单元5侧的第四齿轮56,压印单元4侧的扇形齿轮103咬合于头部单元5侧的内齿轮25a。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热敏打印机1,压印单元4不是相对于打印机覆盖件3而一体地固定,而是安装为沿打印机覆盖件3在上下方向L2上能够滑动移动,并且能够围绕与第一转动轴11平行的第二转动轴115摇动。因此,即使存在各构成部件的部件精度误差或安装误差,在打印机覆盖件3的闭合操作中,通过压印单元4整体相对于打印机覆盖件3适当滑动和摇动,从而也能够吸收上述误差等。由此,能够将压印辊81的轴承部件81c可靠地嵌入第一凹部61内。
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压印单元4由盘簧120朝向打印机覆盖件3的闭合方向施力,因而能够抑制压印辊81(压印单元4)针对打印机覆盖件3的晃荡。因此,在打印机覆盖件3的闭合操作时,能够抑制打印机覆盖件3侧的压印单元4相对于壳体2侧的头部单元5的相对位置的偏差,能够抑制打印机覆盖件3的操作位置的影响引起的对打印机覆盖件3的按入力的偏差。其结果,即使进行单方按压操作,也能够可靠地将两端的轴承部件81c锁定于头部单元5。其结果,不会产生现有那样的单方锁定,能够可靠地将热敏头部21和压印辊81以最合适的设定状态组合。因此,能够进行高品质的印刷,并且能够抑制卡纸等的产生。
而且,通过像本实施方式这样由外装覆盖件71和强化外装覆盖件71的强化部件77、78两个部件构成打印机覆盖件3,从而能够确保打印机覆盖件3整体的刚性,并且与由一个部件构成打印机覆盖件3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轻量化和材料成本的减少。而且,通过确保打印机覆盖件3的刚性,在打印机覆盖件3的闭合操作时,能够抑制外装覆盖件71的弯曲或扭转等变形。由此,不限于打印机覆盖件3的操作位置,能够将压印轴81a均匀地按入,能够可靠地抑制上述单方锁定。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打印机覆盖件3中,由于第一强化部件77配置于比第一回转轴11侧更接近打印机覆盖件3的操作位置的与第二回转轴115重叠的位置,因而能够确保打印机覆盖件3的操作位置周边的刚性。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上述单方锁定。而且,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压印单元4由盘簧120施力,因而即使在第一强化部件77采用高刚性的金属材料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压印单元4的金属部分(例如覆盖件框架87)和第一强化部件77之间的接触阻力值的偏差,能够提高静电噪声抗性。
进而,由于第二强化部件78配置于外装覆盖件71中的位于第一转动轴11和第二转动轴115之间的部分,因而在打印机覆盖件3的闭合操作时,能够确保针对围绕第一转动轴11的力矩的刚性,因而能够可靠地抑制上述单方锁定。而且,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二强化部件78由树脂材料形成,因而能够减少卷纸R和第二强化部件78的卷纸导向部78b之间的摩擦阻力,使卷纸R顺畅地旋转。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追加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了记录纸P向前方排出的情况的示例,但是打印机的设置姿势能够任意变更。例如,也可以沿纵向设置壳体2、并以向上方排出的方式使用记录纸P。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例如压印单元4和头部单元5组合的机构或可动刃22移动的机构等各种机构能够适当变更设计。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由外装覆盖件71和强化部件77、78构成打印机覆盖件3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由更多的部件构成,也可以由一个部件构成打印机覆盖件3。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用不同物体形成基础框架111和第一强化部件77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可以一体地形成两者。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头部单元5具备可动刃22、压印单元4具备固定刃82的构成,但是不限于该情况,也可以是头部单元5具备固定刃82、压印单元4具备可动刃22的构成。并且,也可以是不设有固定刃82和可动刃22的构成。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采用盘簧120作为本发明的施力部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可以是板簧等。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解除杆13在锁定位置P1和释放位置P2之间转动,但是不限于该转动操作方式,也可以构成为例如通过下压操作或滑动操作而操作解除杆13。无论如何,只要通过在锁定位置P1和释放位置P2之间往复移动而能够解除打印机覆盖件3的锁定即可。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热敏打印机1中,也可以进一步附加例如下述的各功能。
(1)用于检测卷纸R的残余量、确认检测出的残余量的机构。
(2)检测通过印刷等而预先明示于记录纸P的标记等的识别的机构。
(3)使记录纸P的搬送负载减轻的机构。
(4)像张力辊那样的除去记录纸P的松弛的机构。
(5)针对记录纸P的瞬间的张紧的缓冲机构。
(6)除去记录纸P的卷曲特性的机构。
(7)用于限制打印机覆盖件3的急剧的开闭动作的缓冲机构。
Claims (4)
1.一种热敏打印机,其具备:
壳体,其收纳记录纸;
打印机覆盖件,其以能够围绕第一转动轴转动的方式连接到所述壳体,开闭所述壳体;
头部单元,其设置于所述壳体,具有热敏头部;以及
压印单元,其设置于所述打印机覆盖件,伴随着所述打印机覆盖件的开闭操作而相对于所述头部单元以能够分离的方式组合,并且具有对所述记录纸进行送纸的压印辊,
所述压印单元以能够围绕与所述第一转动轴平行的第二转动轴转动、并且沿与所述第二转动轴正交的方向能够滑动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打印机覆盖件,
在所述打印机覆盖件和所述压印单元之间设有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朝向围绕所述第二转动轴的所述压印单元的转动方向中的从所述打印机覆盖件离开的方向施力,
所述压印单元具备支持所述压印辊的压印挡板、覆盖所述压印挡板的覆盖件框架以及从所述覆盖件框架突出的一对安装片,
所述各安装片具有供所述第二转动轴延伸且贯穿插入的安装孔,沿着该安装孔,所述压印单元能够沿该第二转动轴的垂直方向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机覆盖件具备在外部露出的外装覆盖件和从内表面侧强化所述外装覆盖件的强化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强化部件具备在所述外装覆盖件中、与所述第二转动轴重叠的区域配设的第一强化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强化部件具备在所述外装覆盖件中、位于所述第一转动轴和所述第二转动轴之间的区域配设的第二强化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136988 | 2013-06-28 | ||
JP2013136988A JP6313548B2 (ja) | 2013-06-28 | 2013-06-28 |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49565A CN104249565A (zh) | 2014-12-31 |
CN104249565B true CN104249565B (zh) | 2017-08-18 |
Family
ID=5211519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296468.XA Active CN104249565B (zh) | 2013-06-28 | 2014-06-27 | 热敏打印机 |
CN201420348779.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077080U (zh) | 2013-06-28 | 2014-06-27 | 热敏打印机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348779.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077080U (zh) | 2013-06-28 | 2014-06-27 | 热敏打印机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296232B2 (zh) |
JP (1) | JP6313548B2 (zh) |
KR (1) | KR102281000B1 (zh) |
CN (2) | CN10424956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313548B2 (ja) * | 2013-06-28 | 2018-04-18 |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
US11539686B2 (en) | 2017-10-12 | 2022-12-27 | Mx Technologies, Inc. | Data aggregation management based on credentials |
US11072192B2 (en) * | 2018-12-28 | 2021-07-27 | Seiko Instruments Inc. | Printing unit and thermal printer |
CN111216457A (zh) * | 2019-08-23 | 2020-06-02 | 厦门汉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打印稳定的打印模组及打印设备 |
JP7545667B2 (ja) * | 2020-12-28 | 2024-09-0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JP2024073671A (ja) * | 2022-09-29 | 2024-05-30 | ヒューレット-パッカード デベロップメント カンパニー エル.ピー. | 移動可能なブレードホルダを有するブレード支持装置 |
CN116100959B (zh) * | 2022-12-30 | 2024-12-24 | 武汉精臣智慧标识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打印机模组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12330A (zh) * | 2007-10-15 | 2009-04-22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打印机 |
CN202428838U (zh) * | 2011-12-22 | 2012-09-12 | 珠海赛达精密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票据打印机机芯 |
CN202782190U (zh) * | 2012-09-20 | 2013-03-13 | 珠海赛达精密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票据打印机机芯 |
CN204077080U (zh) * | 2013-06-28 | 2015-01-07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 热敏打印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570920Y2 (ja) * | 1991-01-14 | 1998-05-13 | 株式会社東芝 | 電子機器 |
JPH08276637A (ja) * | 1995-04-07 | 1996-10-22 | Seiko Instr Inc | 小型プリンタの筺体構造 |
JP3614314B2 (ja) * | 1999-03-25 | 2005-01-2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リンタ |
JP3546762B2 (ja) * | 1999-06-03 | 2004-07-2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ライン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
JP3364183B2 (ja) * | 1999-10-21 | 2003-01-08 |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の扉構造 |
JP3741003B2 (ja) * | 2001-06-25 | 2006-02-0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リンタ |
ES2260356T3 (es) * | 2001-06-25 | 2006-11-01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mpresora. |
JP2006243699A (ja) * | 2005-02-01 | 2006-09-14 | Ricoh Co Ltd | 装置の外装カバー、これを用いた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761465B2 (ja) * | 2006-09-15 | 2011-08-31 |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
JP2009029092A (ja) | 2007-07-31 | 2009-02-12 | Seiko Epson Corp | 情報機器装置 |
JP2011051158A (ja) * | 2009-08-31 | 2011-03-17 | Seiko Instruments Inc |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
JP2012162056A (ja) * | 2011-02-09 | 2012-08-30 | Seiko Epson Corp |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2012201456A (ja) * | 2011-03-25 | 2012-10-22 | Canon Inc |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
JP2012206369A (ja) * | 2011-03-29 | 2012-10-25 | Seiko Epson Corp | プリンターおよびプリンターの制御方法 |
JP5702215B2 (ja) * | 2011-04-20 | 2015-04-15 |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 プラテンローラ固定構造及びプリンタ |
-
2013
- 2013-06-28 JP JP2013136988A patent/JP6313548B2/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6-18 US US14/308,084 patent/US9296232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6-27 CN CN201410296468.XA patent/CN104249565B/zh active Active
- 2014-06-27 KR KR1020140079967A patent/KR102281000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4-06-27 CN CN201420348779.1U patent/CN20407708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12330A (zh) * | 2007-10-15 | 2009-04-22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打印机 |
CN202428838U (zh) * | 2011-12-22 | 2012-09-12 | 珠海赛达精密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票据打印机机芯 |
CN202782190U (zh) * | 2012-09-20 | 2013-03-13 | 珠海赛达精密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票据打印机机芯 |
CN204077080U (zh) * | 2013-06-28 | 2015-01-07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 热敏打印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296232B2 (en) | 2016-03-29 |
CN104249565A (zh) | 2014-12-31 |
US20150002604A1 (en) | 2015-01-01 |
CN204077080U (zh) | 2015-01-07 |
JP6313548B2 (ja) | 2018-04-18 |
KR102281000B1 (ko) | 2021-07-23 |
JP2015009472A (ja) | 2015-01-19 |
KR20150002536A (ko) | 2015-01-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49565B (zh) | 热敏打印机 | |
CN104249557B (zh) | 打印机 | |
EP2749429B1 (en) | Printer | |
JP5941657B2 (ja) | カッター付きプリンタ | |
JP5007694B2 (ja) | ライン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 |
CN208946888U (zh) | 打印单元和热敏打印机 | |
KR20110134851A (ko) | 로크장치 | |
CN109318601A (zh) | 打印单元和热敏打印机 | |
JP4444895B2 (ja) | 遊技機 | |
JP2015168178A (ja) | カッター付きプリンタ | |
JP2015044354A (ja) | プリンタ装置 | |
JP2005528676A (ja) | 直方体形のハウジングと印刷装置とを備えたタコグラフ | |
JP4760720B2 (ja) | 用紙パッケージ及び印刷装置 | |
JP2021154718A (ja) | 印字ユニット及び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 |
US20120026269A1 (en) | Printer with pivotable platen | |
JP5083474B2 (ja) | ライン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 |
JP6450484B2 (ja) |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 |
WO2014198483A1 (en) | Fixed thermal head print mechanism with controlled gear play | |
JP2005254620A (ja) | プリンタ | |
JP5251795B2 (ja) | 電気機器用筐体 | |
JP2004255865A (ja) | カバーロック機構付きプリンタ | |
JP6299584B2 (ja) | 印刷装置 | |
JP5065164B2 (ja) | ゲーム機の隙間閉鎖装置 | |
JP4844532B2 (ja) | 搬送装置 | |
TWM275960U (en) | Printing structure of clock recorde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