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12330A - 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打印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12330A CN101412330A CNA2008101662009A CN200810166200A CN101412330A CN 101412330 A CN101412330 A CN 101412330A CN A2008101662009 A CNA2008101662009 A CN A2008101662009A CN 200810166200 A CN200810166200 A CN 200810166200A CN 101412330 A CN101412330 A CN 10141233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n
- lid
- framework
- printer
- platen framewor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0020 roller prin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20317 Ros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41J15/042—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for loading rolled-up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into printers, e.g. for replacing a used-up paper roll; Point-of-sale printers with openable casings allowing access to the rolled-up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Landscapes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一种利用4个部件的平行连杆机构能够打开盖和压纸卷筒且不会与喷墨头相干扰的卷筒纸打印机。用于卷筒纸打印机(1)的卷筒纸隔室(11)的盖单元(3)通过4个部件的平行连杆机构打开和关闭。此连杆机构的压纸卷筒框架(24)部分的后端部分连接到后平行连杆(43)和(44)的顶端部分,使得压纸卷筒框架(24)可以向下移动。当盖单元(3)关闭时,压纸卷筒框架(24)的侧部上的定位凸起部(51)接触设置在打印机框架(10)的侧面板上的倾斜定位肩部(10c)上并位于该倾斜定位肩部上,保持压纸卷筒框架(24)水平,并将压纸卷筒(25)定位到喷墨头(22)且在该压纸卷筒与该喷墨头之间具有预定间隙。当盖单元(3)打开时,定位凸起部(51)与倾斜定位肩部(10c)分离,压纸卷筒框架(24)的后端下降,而压纸卷筒框架(24)打开到倾斜位置,使得安装在压纸卷筒框架(24)上的部件不会接触喷墨头(22)的侧部上的部件。
Description
于2007年10月15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7-267488号的全部公开在此整体并入本文供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打开/关闭机构的打印机,当盖打开时,打开/关闭机构打开,同时相对打印头设置的压纸卷筒(platen)与打印头分离。
背景技术
例如,对于用于发行的收据的卷筒纸打印机,从卷筒拉出的打印纸的长度必须通过打印头和压纸卷筒之间以及送纸辊和压辊之间的纸输送路径到达纸的出口。为了简化卷筒纸的装载,已经从文献中了解到具有打开/关闭机构的卷筒纸打印机,所述打开/关闭机构使相对打印头设置的压纸卷筒与盖一起打开,使得当卷筒纸隔室的盖打开时,纸输送路径也打开。一种公知类型的打开/关闭机构为通过相对打印头定位的压纸卷筒远离打印头打开的四个部件的平行连杆机构。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出版物JP-A-2007-203563和JP-A-2007-203564教示了一种卷筒纸打印机,所述卷筒纸打印机使用四个部件的平行连杆机构以打开和关闭盖和压纸卷筒。
当使用4个部件的平行连杆机构时,设置压纸卷筒的压纸卷筒框架随着盖一起打开和关闭,且同时保持相同的姿态。结果,当具有朝向打印头突出穿过压纸卷筒的部件时,例如,当齿轮、轴承以及纸导向件被支撑在压纸卷筒框架上时,这些突出部件可能与打印头相干扰。例如,在喷墨卷筒纸打印机中,压纸卷筒与喷墨头的喷嘴表面相对且该压纸卷筒与该喷嘴表面之间具有预定间隙。因此,如果朝向打印头突出超过压纸卷筒的部件安装在压纸卷筒框架上,则当盖打开和关闭时,这些突出部件可能接触和损坏喷嘴表面。
使用4个部件的平行连杆机构的传统打开/关闭机构的问题在于,朝向打印头突出超过压纸卷筒的部件不能设置到压纸卷筒框架以与盖和压纸卷筒一起打开和关闭。
如果这种突出部件用于连续喷墨式卷筒纸打印机中,则必须在确认喷墨头已经退回到从打印区移动出的退回位置后打开和关闭盖。此外,当喷墨头在打印区中时,盖必须锁紧,使得盖不能意外地打开,且突出部件将不会撞击喷墨头的喷嘴表面。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机利用4个部件的平行连杆机构能够打开和关闭盖和压纸卷筒,而不需要设置到与打印头相干扰的压纸卷筒框架的突出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打印机具有安装在打印机框架上的打印头、在打印时设置到与打印头相对的打印位置的压纸卷筒、具有前连杆和后连杆的连杆机构、打开和关闭并连接到前连杆的盖、连接前连杆和后连杆并支撑压纸卷筒的压纸卷筒框架以及接触压纸卷筒框架的定位件。压纸卷筒框架连接到后连杆,使得压纸卷筒框架可以移动预定的距离,且当盖靠近打印机框架时,压纸卷筒框架移动而与定位件接触并定位到打印位置。
在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面的打印机中,提供4个部件的平行连杆机构的压纸卷筒框架连接到后连杆的末端部分,使得压纸卷筒框架可以移动预定量。当盖关闭时,压纸卷筒框架接触定位件,并定位到控制压纸卷筒和打印头之间的距离的打印位置。当盖打开时,定位件和压纸卷筒分开,压纸卷筒框架在相对于后连杆的末端远离打印头的方向上移动,然后与盖一起打开。
因此,如果在压纸卷筒框架上具有朝向打印头突出超过压纸卷筒的突出件,则因为当盖打开时,压纸卷筒框架移动了避免突出件和打印头侧部之间的接触的距离,所以避免了突出件和打印头侧部上的构件之间的干扰。
优选地,压纸卷筒框架和后连杆的末端部分通过形成于压纸卷筒框架中或后连杆中的细长孔连接,且形成到送纸部和后连杆中的另一个上的连接销可移动地插入到细长孔中。
进一步优选地,定位件为形成于打印机框架上的倾斜肩部,而定位凸起部设置到压纸卷筒框架上与倾斜肩部相对的位置处。当盖关闭时,定位凸起部移动到倾斜肩部上并沿该倾斜肩部移动,并当压纸卷筒框架接近打印头时定位到打印位置。
当盖在使盖基本垂直的关闭位置和使盖向前倾斜到基本水平的位置的打开位置之间打开和关闭时,压纸卷筒框架在盖处于关闭位置时受到基本水平的支撑,而当盖打开时,压纸卷筒框架转换到使后端向下移动预定距离的倾斜位置。
进一步优选地,如果打印机还具有储存具有缠绕在辊子上的一卷打印纸的卷筒纸的卷筒纸隔室,则盖优选为用于打开和关闭卷筒纸隔室的盖。
进一步优选地,如果打印头为喷墨头,则压纸卷筒的打印位置为与喷墨头的喷嘴表面相对且在该压纸卷筒与该喷嘴表面之间具有预定间隙的位置。
仍然进一步优选地,当盖打开时,压纸卷筒框架和定位件之间的接触被放开。
在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机中,当盖打开时,提供用于打开和关闭盖的4个部件的平行连杆机构的压纸卷筒框架的后端侧部可以远离打印头移动预定距离,而当盖关闭时接合定位件并被定位。当盖打开时,压纸卷筒框架的后端移动远离打印头。结果,即使在压纸卷筒框架上具有朝向打印头突出超过压纸卷筒的突出件,则盖也可以在突出件不与打印头相干扰的情况下打开。
因此,本发明能够将朝向打印头突出超过压纸卷筒的突出件安装在压纸卷筒框架上。因此,盖可以在串行打印机中打开,而不会造成对打印头的损坏,也不用首先确认打印头已经移动到打印区外的退回位置,且可以防止如果当打印头在打印区中时盖意外打开的情况下对打印头的损害。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效果将通过参照以下说明和与相应的附图相关的权利要求变得更加清晰和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卷筒纸打印机的外部斜视图;
图2是具有打开的盖单元的卷筒纸打印机的外部斜视图;
图3A是卷筒纸打印机的示意剖视图;
图3B说明了张力导向件;
图4是卷筒纸打印机的示意剖视图;
图5是盖单元轻微打开的卷筒纸打印机的示意剖视图;
图6是盖单元进一步打开的卷筒纸打印机的示意剖视图;
图7A是盖单元完全打开的卷筒纸打印机的示意剖视图;以及
图7B说明了张力导向件退回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相应的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卷筒纸打印机。
*总体结构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喷墨卷筒纸打印机的斜视图。图2是盖打开的相同的打印机的斜视图。
卷筒纸打印机1具有矩形盒状壳体2、以及打开和关闭并设置到壳体2的前面的盖单元3。盖单元3包括盖3a和盖3a的打开/关闭机构(参见图3A到图7B)。特定宽度的纸出口4形成于打印机壳体2的外部壳体2a部分的前面。出口导向件5突出到纸出口4的底部的前面,而盖打开杆6位于出口导向件5的旁边。用于装载和去除卷筒纸的矩形开口2b在出口导向件5和盖打开杆6下方形成在外部壳体2a中,且此开口2b由盖3a封闭。
操作盖打开杆6来释放盖单元3的锁紧。当设置到盖单元3的出口导向件5在释放锁紧后被向前拉动时,盖单元3以其底端部分进行枢转并向前打开到如图2所示的基本水平的位置。当盖单元3打开时,形成于打印机内部的卷筒纸隔室11打开,纸输送路径从卷筒纸隔室11打开到纸出口4,而卷筒纸可以从打印机的前面更换。应该注意,盖单元3的盖3a和盖打开杆6在图2中没有显示。
*内部结构
图3A是显示卷筒纸打印机1的内部结构和盖单元3的打开/关闭机构的示意侧视图,并从打印机的右侧显示卷筒纸隔室11。图3B说明了张力导向件26。图4是从打印机的左侧显示卷筒纸隔室11的示意侧视图。
参照这些图,卷筒纸隔室11在卷筒纸打印机1的内部形成于打印机框架10的横向中心处。卷筒纸隔室11具有卷筒纸保持件13,卷筒纸12在所述卷筒纸保持件中在打印机的横向上水平储存。应该注意,从打印机的一侧到另一侧横过宽度的尺寸在此称为横向尺寸,而从前到后的尺寸在此称为纵向尺寸。
卷筒纸保持件13具有带有在纵向尺寸的中间处弯曲得最深的部分的弯曲底部13a、以及形成于底部13a的侧端上的侧壁13b。横向延伸到打印机的输送辊14设置到底部13a的前面处的弯曲底部分。两个导向辊15和16设置为在底部13a的弯曲底部的后侧处自由旋转。
来自设置在卷筒纸隔室11的后面的驱动电动机17的转矩通过显示在图4中的减速齿轮系18传递到输送辊14。当纸卷的尺寸较大时,卷筒纸12如图3A中所示由输送辊14和导向辊16支撑,而当纸卷的直径减小时,所述卷筒纸由输送辊14和导向辊15支撑。因此,当纸卷的直径改变时,卷筒纸12总是由两个辊支撑,使得纸卷可以容易转动。
打印头单元框架20在卷筒纸隔室11的上方水平地设置在打印机框架10的顶部。水平托架导向轴21在打印机的横向上设置到打印头单元框架20。托架23在打印机的横向上双向地沿托架导向轴21移动。喷墨头22安装在具有面向下的喷嘴表面的托架23上。托架23通过由文献已知的托架驱动机构(例如,包括托架电动机和定时带(timing belt)的托架驱动机构)在打印机的横向上双向地被驱动。
压纸卷筒框架24在纵向上水平地设置在喷墨头22的下方。压纸卷筒25以与喷墨头22具有恒定间隙的横向尺寸水平地设置到压纸卷筒框架24。压纸卷筒25确定喷墨头22的打印位置。
张力导向件26可枢转地连接到压纸卷筒框架24的后侧(参见图3B)。后部送纸辊27也在打印机的横向上水平地设置在压纸卷筒25的后侧。连接到打印头单元框架20的侧部上的后部压纸辊28以预定的力压到后部送纸辊27上,且该后部压纸辊与该后部送纸辊之间具有打印纸12a。
前部送纸辊29设置到压纸卷筒25的前侧的位置。连接到打印头单元框架20的侧部上的前部压纸辊30压到前部送纸辊29上,且该前部压纸辊与该前部送纸辊之间具有打印纸12a。
后部送纸辊27和前部送纸辊29通过在卷筒纸隔室11的后面连接到打印机框架10的侧部10b的纸输送电动机31驱动。如图3A中的虚线所示,减速齿轮系32在本发明的此实施例中设置到压纸卷筒框架24,并且来自纸输送电动机31的转矩通过减速齿轮系32传递到同步旋转的后部送纸辊27和前部送纸辊29。
图3B显示了张力导向件26。张力导向件26设置为使得该张力导向件可以在压纸卷筒框架24的后端部分处的水平轴33上向上和向下枢转。张力导向件26调节打印纸12a上的张力,打印纸12a从储存在下方的卷筒纸隔室11中的卷筒纸12输送,并且所述张力导向件具有将打印纸12a引导到压纸卷筒25的弯曲导向表面26a。导向销26b设置到张力导向件26,恒定宽度的弯曲通道24a形成于压纸卷筒框架24中,并插入导向销26b使得该导向销可以在弯曲通道24a内滑动。因此,弯曲通道24a控制张力导向件26可以垂直枢转多远,其中所述张力导向件可从顶部枢转位置26A枢转到底部枢转位置26B。
设置到水平轴33的扭转弹簧34在向上枢转的方向上恒定地推动张力导向件26。结果,当没有打印纸12a且张力导向件26没有受到限制时,张力导向件26在顶部枢转位置26A处。
如通过图3A中的粗虚线所示,被从卷筒纸隔室11中的卷筒纸12向上拉出的打印纸12a在张力导向件26上弯曲到前面,然后在后部送纸辊27和后部压纸辊28之间、在喷墨头22和压纸卷筒25之间以及在前部送纸辊29和前部压纸辊30之间通过,并通过纸出口4继续而到达外部。此时,打印纸12a向下推动张力导向件26,因此扭转弹簧34的力将预定的张力施加到打印纸12a。
然后,托架23双向移动,同时安装在该托架上的喷墨头22对从卷筒纸12拉出并定位在打印位置处的打印纸12a的表面的一部分进行打印。当完成横过打印纸12a的宽度打印一行后,旋转驱动后部送纸辊27和前部送纸辊29,以使打印纸12a前进预定的距离,然后打印下一行。因此,打印纸12a通过喷墨头22被打印,同时间歇地前进预定的间距。当打印纸12a间歇地前进时,卷筒纸12的惯性造成打印纸12a上的输送负载改变。由于弹簧产生的力,进给负载中的该变化通过向上及向下枢转的张力导向件26受到抑制或被减轻。这样就消除了由于进给负载的变化造成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送纸精度的降低和打印质量的下降。
诸如具有如图4所示的固定刀35a和可移动刀35b的剪刀状裁纸器35(在图3A中未显示)的裁纸装置被设置到在打印后排出打印纸12a的纸出口4。裁纸器35横过设置在刀之间的打印纸12a的宽度进行裁切。
*用于盖单元的打开/关闭机构
接下来,用于盖单元3的打开/关闭机构将在下面参照图3A和图4说明。
盖单元3通过4个部件的平行连杆机构被支撑在打印机壳体2上,使得盖单元3可以打开和关闭。由图3A可知,此平行连杆机构包括一对左侧前平行连杆和右侧前平行连杆41和42以及一对左侧后平行连杆和右侧后平行连杆43和44。前面板45横向地跨越在前平行连杆41和42之间,而由双点划线表示的盖3a连接到前面板45。前平行连杆41和42的底端部分由打印机框架10的底部10a支撑,以在水平轴46上自由地向前和向后枢转,并且后平行连杆43和44同样由打印机框架10的底部10a支撑,以在水平轴47上自由地向前和向后枢转。
前平行连杆41和42的顶端部分在压纸卷筒框架24的前端部分处在可自由枢转地连接到水平轴49上。然而,后平行连杆43和44的顶端部分连接为使得特定量的垂直运动在压纸卷筒框架24的这些顶端部分和后端部分之间成为可能。在本发明的此实施例中,细长孔24b形成于压纸卷筒框架24中,并且连接到后平行连杆43和44的顶端部分的水平轴50可枢转且可滑动地插入到此孔24b中。
如图6所示,从前到后向上倾斜的倾斜定位肩部10c形成到围起卷筒纸隔室11的打印机框架10的侧部10b。倾斜定位肩部10c形成为使得定位凸起部51位于倾斜定位肩部10c的中间的位置。定位凸起部51从压纸卷筒框架24的侧部水平突出到侧部,并被连接以在压纸卷筒框架24上自由旋转。因此,在本发明的此实施例中,定位凸起部51还起到用于后部送纸辊27的支撑件的作用。倾斜肩部端面10d连续地形成到倾斜定位肩部10c。当定位凸起部51被定位到倾斜肩部端面10d时,压纸卷筒25设定到与喷墨头22相对的打印位置。
当盖单元3关闭时,定位凸起部51位于倾斜定位肩部10c上,并定位成抵靠倾斜肩部端面10d,从而基本水平地保持压纸卷筒框架24,并保持压纸卷筒25,所述压纸卷筒连接到与喷墨头22的喷嘴表面相对的压纸卷筒框架24且该喷嘴表面与该压纸卷筒框架之间具有预定间隙。
当盖单元3打开和关闭时,压纸卷筒25、张力导向件26、后部送纸辊27、前部送纸辊29、减速齿轮系32以及安装在压纸卷筒框架24上的其它部件也打开和关闭。因此,当盖单元3打开时,从卷筒纸隔室11到纸出口4的纸输送路径也打开。
*打开和关闭盖单元3
图5是当盖单元3稍微打开时的侧视图,而图6是当盖单元3稍微多一点打开时的侧视图。图7是当盖单元3完全打开时的侧视图,而图7B说明了张力导向件26的作用。下面将参照图3到图7说明盖单元3打开和关闭时的选择部件的运动。
当盖单元3在图3A和图4所示的锁紧及关闭的垂直位置处时,释放该锁紧,并将盖单元3向前拉动以打开,盖单元3在前平行连杆41和42之间的水平轴46上向前枢转。桥接在前平行连杆41和42以及后平行连杆43和44之间的压纸卷筒框架24也向前及向下移动。此运动使压纸卷筒框架24的定位凸起部51与倾斜肩部端面10d分离,并沿倾斜定位肩部10c向下滑动,同时压纸卷筒框架24的重量使压纸卷筒框架24的后端下降到远到孔24b允许而到达倾斜到后面的位置。
减速齿轮系32的齿轮32a和张力导向件26作为在压纸卷筒25上垂直突出的突出件设置到压纸卷筒框架24。当不受到打印纸12a的阻碍时,张力导向件26通过弹簧的力被向上推动并接触打印头单元框架20的底部20a。如果压纸卷筒框架24的后端不下降,则当盖单元3打开时,齿轮32a和张力导向件26将与喷墨头相干扰。然而,在本发明的此实施例中,压纸卷筒框架24的后端下降,使得压纸卷筒框架24向下倾斜到后面,因此齿轮32a和张力导向件26不会与喷墨头22的部件相干扰。例如,如图6所示,齿轮32a的顶部沿着由双点划线表示的路径,因此在不与喷墨头22的喷嘴表面22a干扰的情况下移动。
如上所述,当盖单元3打开时,盖单元3可以向前打开到如图7A所示基本水平的打开位置,而压纸卷筒框架24上的部件不会与喷墨头22的侧部上的部件相干扰。在此打开位置下,前平行连杆、压纸卷筒框架以及后平行连杆一起折叠到在基本水平位置处的盖3a。
当盖单元3在图7A中所示的打开位置并然后关闭时,反向上述动作。在此情况下,压纸卷筒框架24通过其后端保持向下倾斜,同时压纸卷筒框架24与盖3a一起关闭。因此,安装在压纸卷筒框架24上的部件移动到关闭位置,而不会与喷墨头22的侧部上的部件相干扰。
在盖单元3到达关闭位置之前,压纸卷筒框架24上的定位凸起部51位于设置到打印机框架10的侧部10b的倾斜定位肩部10c上并沿着所述倾斜定位肩部定位。当盖单元3移动到关闭位置时,定位凸起部51上升,同时沿倾斜定位肩部10c滑动,从而在定位凸起部51移动到端面10d时将压纸卷筒框架24的后端提升到水平位置。因此,定位凸起部51停止靠在连续形成到倾斜定位肩部10c的端面10d,而压纸卷筒框架24被基本水平地定位。
结果,如图3A和4所示,压纸卷筒25保持与喷墨头22相对且在该压纸卷筒与该喷墨头之间具有预定间隙,并定位到打印位置。
当盖单元3在本发明的此实施例中打开时,张力导向件26无条件地脱离盖3a的侧部,到达与压纸卷筒25的表面25a基本相同高度处的位置。更具体地,张力导向件26通过扭转弹簧34被向上推动。因此,当盖单元3打开且张力导向件26折叠到盖3a的侧部时,张力导向件26保持在顶部枢转位置26A处,该张力导向件通过弹簧被推动到所述顶部枢转位置并因此而突出到压纸卷筒25的表面25a的上方。因此,当向上推动张力导向件26时,张力导向件26与由图7A中的双点划线表示的插入的新纸卷12A相干扰。因此,本发明的此实施例具有将张力导向件26退回到盖3a的侧部的退回机构,且当盖单元3打开到如图7A所示的打开位置时,张力导向件26退回到与折叠到盖3a的侧部的压纸卷筒25的表面25a基本相同高度处的位置。
参照图7B,退回机构60包括连接到压纸卷筒框架24的侧部上的接合杆61以及设置在到前平行连杆42的挡销(catch pin)62。接合杆61设置为使得其可以在水平销63上向上和向下枢转。凸轮销61b设置到从接合杆61的水平销63向上延伸的臂61a的前端。此凸轮销61b接合形成于张力导向件26中的开口26c的凸轮面26d,并可以沿此凸轮面26d滑动。另一个臂61c从接合杆61的水平销63向下延伸,而凸起弯曲的导向表面61d形成于臂61c的后侧上的边缘上。
挡销62设置到其中挡销62可以接合接合杆61的底臂61c的导向表面61d的前平行连杆42。更具体地,当盖单元3向前倾斜到打开位置时,压纸卷筒框架24一起折叠到前平行连杆42,而在压纸卷筒框架24的侧部上的接合杆61的导向表面61d接触前平行连杆42的侧部上的挡销62。此后,直到盖单元3到达打开位置为止,接合杆61枢转并同时被挡销62推动。当接合杆61旋转时,张力导向件26在与扭转弹簧34的推动力相反的方向上向下旋转。
结果,当盖单元3枢转到打开位置时,张力导向件26退回到盖3a的侧部而到达与压纸卷筒25的表面25a基本相同高度处的位置。因此,张力导向件26不会与插入的纸卷12A相干扰,且卷筒纸可以如图7A所示容易插入。
*本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当打开及关闭的盖单元3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卷筒纸打印机1中的4个部件的平行连杆机构打开和关闭时,提供平行连杆机构的压纸卷筒框架24移动到具有向下的后端的倾斜位置。因此,可以防止安装在压纸卷筒框架24上并突出到压纸卷筒25上方的减速齿轮系32和张力导向件26接触和损坏喷墨头22的侧部上的任何部件。
因此,朝向喷墨头22突出超过压纸卷筒25的部件可以安装在压纸卷筒框架24上。即使盖单元3打开和关闭也可以防止损坏喷墨头22,而喷墨头22不会移动到打印区外的退回位置。因此,不需要确认喷墨头22在打开和关闭盖单元3之前是否已经移动到退回位置。
即使盖单元3意外打开也不会损坏喷墨头22,同时喷墨头22在打印区中。因此,还可以防止由于忘记锁紧盖单元3而造成的对喷墨头22的损坏。
已经通过实例利用具有喷墨头的卷筒纸打印机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还可以应加到具有热压式打印头(thermal head)的卷筒纸打印机。本发明也可以应用到卷筒纸行式打印机。本发明还可以应加到除了卷筒纸打印机之外的打印机。
因此,虽然已经说明了本发明,但应该清楚,还可以做出各种方式的改变。这种改变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主题精神和范围,且所有的这种改进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都是显而易见的并包括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打印机,包括:
打印头,所述打印头安装在打印机框架上;
压纸卷筒,当打印时,所述压纸卷筒设置到与所述打印头相对的打印位置;
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具有前连杆和后连杆;
盖,所述盖打开及关闭并连接到所述前连杆;
压纸卷筒框架,所述压纸卷筒框架连接所述前连杆和所述后连杆并支撑所述压纸卷筒;以及
定位件,所述定位件接触所述压纸卷筒框架;
其中所述压纸卷筒框架连接到所述后连杆,使得所述压纸卷筒框架能够移动预定距离,以及
当所述盖靠近所述打印机框架时,所述压纸卷筒框架移动而与所述定位件接触,并且所述压纸卷筒框架被定位到所述打印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中:
朝向所述打印头突出超过所述压纸卷筒的突出件被设置到所述压纸卷筒框架上;以及
所述压纸卷筒框架能够相对于所述后连杆移动的所述距离被设定为,在所述盖打开时能够使所述突出件避免接触所述打印头侧部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中:
所述压纸卷筒框架和所述后连杆通过形成于所述压纸卷筒框架中或所述后连杆中的细长孔连接,且形成到送纸部和所述后连杆中的另一个上的连接销可移动地插入到所述细长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中:
所述定位件为形成于所述打印机框架上的倾斜肩部;
定位凸起部设置到所述压纸卷筒框架上与所述倾斜肩部相对的位置处;以及
当所述盖关闭时,所述定位凸起部沿所述倾斜肩部移动并定位到所述打印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中:
所述盖能够在使所述盖基本垂直的关闭位置和使所述盖向前倾斜到基本水平的位置的打开位置之间打开和关闭;以及
当所述盖在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压纸卷筒框架受到基本水平的支撑,而当所述盖打开时,所述压纸卷筒框架转换到使后端向下移动预定距离的倾斜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进一步包括:
卷筒纸隔室,所述卷筒纸隔室储存具有缠绕在辊子上的一卷打印纸的卷筒纸;
其中所述盖为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卷筒纸隔室的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中:
所述打印头为喷墨头;以及
所述压纸卷筒的所述打印位置为与所述喷墨头的喷嘴表面相对且在该压纸卷筒与该喷嘴表面之间具有预定间隙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中:
当所述盖打开时,所述压纸卷筒框架和所述定位件之间的接触被释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267488A JP5082749B2 (ja) | 2007-10-15 | 2007-10-15 | プリンタ |
JP2007267488 | 2007-10-15 | ||
JP2007-267488 | 2007-10-1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12330A true CN101412330A (zh) | 2009-04-22 |
CN101412330B CN101412330B (zh) | 2011-09-07 |
Family
ID=40533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6620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12330B (zh) | 2007-10-15 | 2008-10-15 | 打印机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8197060B2 (zh) |
JP (1) | JP5082749B2 (zh) |
CN (1) | CN101412330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30215A (zh) * | 2009-10-05 | 2011-04-27 | 佳能株式会社 | 打印机和打印方法 |
CN102294899A (zh) * | 2010-06-25 | 2011-12-28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耗材收置装置、其控制方法和液体喷射装置 |
CN102642413A (zh) * | 2011-02-18 | 2012-08-22 | 西铁城控股株式会社 | 热敏式打印机 |
CN104249565A (zh) * | 2013-06-28 | 2014-12-31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 热敏打印机 |
CN111332038A (zh) * | 2020-04-03 | 2020-06-26 | 厦门汉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装载打印卷纸的宽幅打印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082749B2 (ja) | 2007-10-15 | 2012-11-2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リンタ |
JP5445028B2 (ja) * | 2009-10-23 | 2014-03-1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ラテン支持機構およびロール紙プリンター |
JP5552799B2 (ja) | 2009-11-12 | 2014-07-1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リンター |
JP5621294B2 (ja) * | 2010-03-29 | 2014-11-1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ロール紙プリンター及びロール紙プリンターのカバー開閉方法 |
JP6891465B2 (ja) * | 2016-11-25 | 2021-06-1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US11354320B2 (en) * | 2018-10-11 | 2022-06-07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Determining causes of events in data |
JP7334488B2 (ja) * | 2019-06-12 | 2023-08-29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500338A (ja) * | 1989-10-13 | 1993-01-28 | イーストマン コダック カンパニー | 印字装置 |
JPH06122247A (ja) * | 1992-08-26 | 1994-05-06 | Brother Ind Ltd | プリンタ |
US5791796A (en) * | 1995-11-13 | 1998-08-11 | Eltron International, Inc. | Thermal printer with spring biased drive roller/platen |
US6118469A (en) * | 1995-11-21 | 2000-09-12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Thermal printer |
DE69824943T2 (de) * | 1997-04-02 | 2005-07-14 | Seiko Epson Corp. | Papierrollenlademechanismus für drucker |
US5887999A (en) * | 1997-10-06 | 1999-03-30 | Axiohm Ipb Inc. | Paper loading mechanism |
US6102590A (en) * | 1998-03-12 | 2000-08-15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Cover-platen opening mechanism |
JP2000094767A (ja) * | 1998-09-25 | 2000-04-04 | Fujitsu Takamisawa Component Ltd |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
JP3565043B2 (ja) | 1998-09-28 | 2004-09-1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リンタのロール紙装填機構 |
EP0990533B1 (en) * | 1998-10-02 | 2004-12-22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Print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it |
JP3654008B2 (ja) | 1998-10-02 | 2005-06-0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ロール紙用プリンタ |
JP2000135988A (ja) * | 1998-10-30 | 2000-05-16 | Kasai Kogyo Co Ltd | 自動車のラゲージフロア構造 |
JP3614314B2 (ja) * | 1999-03-25 | 2005-01-2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リンタ |
US6406200B2 (en) * | 1999-07-30 | 2002-06-18 | Inovise Medical, Inc. | Printer assembly with lateral and longitudinal self-alignment |
JP4016585B2 (ja) * | 1999-09-22 | 2007-12-0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リンタ |
JP3832219B2 (ja) * | 1999-09-22 | 2006-10-1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ロール紙収容部を備えたプリンタ |
US6474883B1 (en) * | 1999-09-22 | 2002-11-05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Printer having roll paper housing |
US6629796B2 (en) * | 2000-04-12 | 2003-10-07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Printer |
JP2002137468A (ja) * | 2000-08-24 | 2002-05-14 | Sharp Corp | 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装置 |
ES2260356T3 (es) * | 2001-06-25 | 2006-11-01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mpresora. |
JP3785955B2 (ja) | 2001-06-25 | 2006-06-1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リンタ |
JP3741003B2 (ja) | 2001-06-25 | 2006-02-0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リンタ |
JP3885564B2 (ja) * | 2001-11-16 | 2007-02-2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リンタ及びプリンタユニット |
EP1329328B1 (en) | 2002-01-18 | 2005-06-22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Printer |
JP4032951B2 (ja) | 2002-01-18 | 2008-01-1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リンタ |
JP3622856B2 (ja) * | 2003-11-20 | 2005-02-2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リンタ |
KR100557013B1 (ko) * | 2004-04-16 | 2006-03-03 | 주식회사 빅솔론 | 회전식 플라텐을 구비한 도트 프린터 |
JP4273110B2 (ja) * | 2005-09-14 | 2009-06-03 | Necイン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 フレームオープン機構および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
JP2007175911A (ja) * | 2005-12-27 | 2007-07-12 | Seiko Epson Corp | ロール紙プリンタ |
JP2007203563A (ja) | 2006-02-01 | 2007-08-16 | Seiko Epson Corp | ロール紙プリンタおよびロール紙繰り出し機構 |
JP4910411B2 (ja) | 2006-02-01 | 2012-04-0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ロール紙プリンタ、ロール紙繰り出し制御方法、およびロール紙繰り出し機構 |
JP4802743B2 (ja) * | 2006-02-07 | 2011-10-2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ロール紙プリンタ |
US7828490B2 (en) * | 2006-05-31 | 2010-11-09 |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 Print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cover holding a thermal head and a platen roller on a hinged frame |
US7823490B2 (en) | 2006-10-04 | 2010-11-02 | The Boeing Company | Cutting sequence for net trimming a composite layup at an oblique angle |
JP5082749B2 (ja) | 2007-10-15 | 2012-11-2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リンタ |
-
2007
- 2007-10-15 JP JP2007267488A patent/JP508274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
- 2008-10-15 US US12/288,049 patent/US819706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10-15 CN CN2008101662009A patent/CN10141233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
- 2012-05-04 US US13/464,223 patent/US8430504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30215A (zh) * | 2009-10-05 | 2011-04-27 | 佳能株式会社 | 打印机和打印方法 |
CN102294899A (zh) * | 2010-06-25 | 2011-12-28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耗材收置装置、其控制方法和液体喷射装置 |
CN102294899B (zh) * | 2010-06-25 | 2016-07-1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耗材收置装置、其控制方法和液体喷射装置 |
CN102642413A (zh) * | 2011-02-18 | 2012-08-22 | 西铁城控股株式会社 | 热敏式打印机 |
CN102642413B (zh) * | 2011-02-18 | 2015-08-05 | 西铁城控股株式会社 | 热敏式打印机 |
CN104249565A (zh) * | 2013-06-28 | 2014-12-31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 热敏打印机 |
CN104249565B (zh) * | 2013-06-28 | 2017-08-18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 热敏打印机 |
CN111332038A (zh) * | 2020-04-03 | 2020-06-26 | 厦门汉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装载打印卷纸的宽幅打印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12330B (zh) | 2011-09-07 |
US8430504B2 (en) | 2013-04-30 |
JP2009095993A (ja) | 2009-05-07 |
JP5082749B2 (ja) | 2012-11-28 |
US8197060B2 (en) | 2012-06-12 |
US20090096854A1 (en) | 2009-04-16 |
US20120218354A1 (en) | 2012-08-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12330B (zh) | 打印机 | |
US7563045B2 (en) | Roll paper printer | |
CN102126358B (zh) | 带有切刀机构的打印装置 | |
JP4715612B2 (ja) | シート切断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印刷装置 | |
JP4992657B2 (ja) | ロール紙供給装置およびロール紙プリンタ | |
US8157462B2 (en) | Operating mechanism for a printer cover, and a printer | |
US9011030B2 (en) | Printer platen support mechanism and roll paper printer | |
JP2007038313A (ja) | 紙切断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タ | |
CN100556703C (zh) | 记录装置 | |
JP3832219B2 (ja) | ロール紙収容部を備えたプリンタ | |
US8523465B2 (en) | Printer with multi-curved intermediate transportation path | |
CN202782213U (zh) | 打印机罩的开闭机构及打印机 | |
JP4802743B2 (ja) | ロール紙プリンタ | |
JP4412821B2 (ja) | プリンタ | |
US8651757B2 (en) | Printer | |
US20090271811A1 (en) | Recording apparatus | |
CN102139586A (zh) | 印刷机 | |
JP4857648B2 (ja) | ロール紙プリンタ | |
JP2010201684A (ja) | ロール紙収納部の開閉蓋ユニットおよびロール紙プリンター | |
JP2530949Y2 (ja) | 自動給排紙装置 | |
JPH1059556A (ja) | 給紙装置及び印字装置 | |
JP2014051106A (ja) | ロール紙プリンター及びプラテンユニットの開閉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