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171126B - 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71126B
CN102171126B CN2008801313542A CN200880131354A CN102171126B CN 102171126 B CN102171126 B CN 102171126B CN 2008801313542 A CN2008801313542 A CN 2008801313542A CN 200880131354 A CN200880131354 A CN 200880131354A CN 102171126 B CN102171126 B CN 1021711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ar
air
air quantity
s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3135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71126A (zh
Inventor
谷岛诚
中岛伸治
山本圭悟
饭田真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711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11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711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11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2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walls assembly, decorative panels, comfort equipment, thermal or sound insul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2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walls assembly, decorative panels, comfort equipment, thermal or sound insulation
    • B66B11/024Ventilation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梯装置,具有:升降的轿厢(1);鼓风机(3),上述鼓风机具有吸气口(3a)和排气口(3b);多个通道(11~13),该多个通道(11~13)分别将一端连接于轿厢(1)、吸气口(3b)以及排气口(3a);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20),该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20)与上述多个通道(11~13)的另一端连接,使旁通轿厢(1)内并从排气口(3b)向吸气口(3a)流动的空气的风量变化,由此调整轿厢内(1)空气的吸排气风量;控制机构(10),该控制机构(10)对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20)进行控制,将轿厢(1)内的气压调整为设定气压,即使在轿厢(1)内的设定气压与轿厢(1)外的气压的压差小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轿厢内的气压调整为设定气压。

Description

电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装置,该电梯装置具有调整轿箱内气压的机构。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电梯装置,具备:升降轿厢;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的鼓风机;将该鼓风机的吸气口及排气口与轿厢内连接的通道;设置在该通道内并切换轿厢内与鼓风机的吸气口或排气口之间的连接的切换阀;以及,对驱动上述鼓风机的马达的转速进行控制的变换控制装置,该电梯装置进行如下控制,即,通过根据轿厢升降而切换轿厢内与鼓风机的吸气口或排气口的连接,并且利用变换控制装置改变马达的转速,增减鼓风机的吸排气风量而调整厢室内的气压,并减小伴随升降而变化的轿厢内的气压的变化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82039号公报(第5页,图11,图12)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现有的电梯装置中,通过利用变换控制装置来改变吸入排出轿厢内空气的鼓风机的转速,增减鼓风机的吸排气风量,来调整轿箱内的气压,但由于使鼓风机旋转的马达在一定转速以下时旋转扭矩变小而不能使鼓风机的风扇旋转,所以,不能吸入排出规定值以下的风量,其结果是,存在当轿厢内的设定气压与轿厢外部的气压的压差小时,不能调整轿厢内的气压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提出一种电梯装置,即使在轿厢内的设定气压与轿厢外部的气压的压差小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轿厢内的气压调整。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备:升降的轿厢;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的鼓风机;分别将一端连接在上述轿厢、上述吸气口以及上述排气口的多个通道;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该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连接有上述多个通道的另一端,使旁通上述轿厢内并从上述排气口向上述吸气口流动的空气的风量变化,由此调整上述轿厢内空气的吸排气风量;以及,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控制上述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将上述轿厢内的气压调整到设定气压。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一种电梯装置,即使在轿厢内的设定气压与轿厢外部的气压的压差小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轿厢内的气压调整,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减轻乘客的不适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结构是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吸气时(吸气风量大)的动作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吸气时(吸气风量小)的动作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不吸入排出气体的动作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排气时(排气风量大)的动作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排气时(排气风量小)的动作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下降时的轿厢内的设定气压和轿厢外部的气压的变化的图。
图9是表示图8的轿厢内的设定气压和轿厢外部的气压之间的压差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上设置的鼓风机的转速变化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上设置的风量调整板的角度变化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厢室内外的气压的压差变化的图。
图13是表示现有电梯装置的厢室内外的气压的压差变化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的吸气时(吸气风量大)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的吸气时(吸气风量小)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的不吸入排出气体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的排气时(排气风量大)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的排气时(排气风量小)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控制方法的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装置的动作的截面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装置上设置的气密调整部的截面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电梯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电梯装置的动作的截面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电梯装置上设置的气密调整部的截面。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电梯装置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2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电梯装置上设置气密调整部的侧视图及截面图。
图2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电梯装置上设置气密调整部的侧视图及截面图。
图3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电梯装置的动作的图。
图3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电梯装置的动作的图。
图3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电梯装置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3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电梯装置的结构的结构图。
符号的说明
1轿厢,3鼓风机,3a吸气口,3b排气口,8a电梯运行监视机构,8b门全闭时间测算机构,10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控制机构),11~13通道,20,30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21,31框体,22风量调整板(空间分隔机构),23,33马达(驱动机构),32风量调整箱(空间分隔机构),40,50,70气密调整部(气密调整机构),72开闭阀,74换气扇(风扇),80厢室出入口装置(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及图2分别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结构的结构图及立体图,图3至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动作的侧视图。此外,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下降时的轿厢内的设定气压与轿厢外部的气压的变化的图,图9是表示图8的轿厢内的设定气压与轿厢外部的气压之间的压差的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上设置的鼓风机的转速变化的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上设置的风量调整板的角度变化的图,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轿厢内外的气压的压差变化的图,图13是表示现有电梯装置的轿厢内外的气压的压差变化的图。
首先,使用图1及图2对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图1中,电梯装置具备升降的箱状的轿厢1和设置在该轿厢1的下部并调整轿厢1内的气压的气压调整装置2。此外,在轿厢1的下表面设置有用于吸入排出轿厢1内的空气的室内吸排气口1a,该室内吸排气口1a经由通道11与气压调整装置2连接。
气压调整装置2包括:具有吸气口3a和排气口3b的鼓风机3、轿厢1的室内吸排气口1a、分别经由通道11~13与吸气口3a及排气口3b连接的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20。此外,鼓风机3载置于设置台4上。
该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20包括:设置有与上述通道11~13连接且与外部连通的开口部21a的框体21、能够旋转地设置在该框体21内的空间分隔机构即风量调整板22、以及驱动该风量调整板22的驱动机构即马达23,框体21内通过风量调整板22被分隔为与轿厢1内连通的第1空间和与开口部21a连通的第2空间。而且,通道12与通道13、通道11与开口部21a分别连接于与框体21相对的面,风量调整板22的旋转轴22a设置为与如下面垂直,即,不连接或者形成通道11~13以及开口部21a中的任意一个的面。此外,框体21与通道12及13的连接口的形状都形成为矩形,风量调整板22的两端部设置为向通道12及13内突出。
而且,轿厢1通过利用卷扬机7将一端安装了配重5的绳索6卷起而升降。基于来自电梯控制装置8的信号并通过由变换装置9使卷扬机7的转速变化,从而控制轿厢1的升降速度,对应于轿厢1的升降行程,作为控制机构的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10向马达23发送控制其旋转角度的控制信号。
另外,在图1以及图2中,气压调整装置2设置在轿厢1的下部,但也可以设置在轿厢1的上面。并且,也可以将轿厢1的室内吸排气口1a设置在轿厢1的上面或侧面。
下面,使用图3到图7对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基本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图3到图7中的箭头表示风的流向。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鼓风机3以一定转速旋转。
图3是表示向轿厢1内吸入最大风量的空气时的动作的图。如图3所示,在向轿厢1内吸入最大风量的空气时,以鼓风机3的排气口3b与轿厢1的室内吸排气口1a、以及鼓风机的吸气口3a与开口部21a分别连通而鼓风机3的吸气口3a与排气口3b不连通的方式,通过马达23使风量调整板22旋转,形成第1空间和第2空间。
当使风量调整板22固定于这样的角度时,从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20的开口部21a向框体21内吸入的外部空气,通过通道12向鼓风机3的吸气口3a流动。然后,从鼓风机3的排气口3b排出的空气,从通道13通过框体21以及通道11从室内吸排气口1a送入轿厢1内。因此,轿厢1内的气压相对于轿厢外部的气压成为正压。
图4是表示将比图3的情况少的风量向轿厢1内吸入时的动作的图。在图4中,风量调整板22成为从图3所示的状态向逆时针方向稍微旋转了的状态,并被控制到如下位置:将第1空间与鼓风机3的排气口3b连通的风路的传导率,比将第1空间与鼓风机3的吸气口3a连通的风路的传导率大,并且,将第2空间与鼓风机3的吸气口3a连通的风路的传导率,比将第2空间与鼓风机的排气口3b连通的风路的传导率大。将风量调整板22调整为这样的角度而形成第1空间和第2空间,由此,从鼓风机3的排气口3b排出的空气,不仅从室内吸气口1a向轿厢1内流动,而且还旁通轿厢1,经由通道12、鼓风机3、通道13向吸气口3a直接流动,因此,与图3的情况相比,从鼓风机3向轿厢1内流动的风量变小。
图5是表示不对轿厢1内的空气进行吸排气时的动作的图,马达23以风量调整板22成为水平的方式控制风量调整板22的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风量调整板22被固定为水平时,通道11与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20的连接部的气压与轿厢1内的气压相等的方式,决定鼓风机3的风量以及通道11的截面积以及长度。因此,从鼓风机3的排气口3b排出的空气的全部风量通过框体21而向通道12流动,并被鼓风机3的吸气口3a吸入。这样,从鼓风机3排出的空气仅在通道内循环,不对轿厢1内的空气进行吸排气,因此,轿厢1内的气压不变化。
图6是表示对轿厢1内的空气进行最大风量排气时的动作的图。如图6所示,在对轿厢1内的空气进行最大风量排气时,以使鼓风机3的吸气口3a与轿厢1的室内吸排气口1a、以及鼓风机3的排气口3b与开口部21a分别连通,鼓风机3的吸气口3a与排气口3b不连通的方式,通过马达23使风量调整板22旋转,形成第1空间和第2空间。
当使风量调整板22固定于这样的角度时,轿厢1内的空气从室内吸排气口1a通过通道11、框体21以及通道12向鼓风机3的吸气口3a流动。然后,从鼓风机3的排气口3b排出的空气,从通道13通过框体21从开口部21a向外部排出。因此,轿厢1内的气压相对于轿厢1外部的气压成为负压。
另外,图7是表示将比图6的情况少的风量从轿厢1内排出时的动作的图。在图7中,风量调整板22成为从图6所示的状态向顺时针方向稍微旋转的状态,并被控制为如下位置:将第1空间与鼓风机3的排气口3b连通的风路的传导率,比将第1空间与鼓风机3的吸气口3a连通的风路的传导率小,并且,将第2空间与鼓风机3的吸气口3a连通的风路的传导率,比将第2空间与鼓风机的排气口3b连通的风路的传导率小。通过如此地调整风量调整板22而形成第1空间和第2空间,不仅轿厢1内的空气,从鼓风机3的排气口3b排出的空气也被吸入吸气口3a,因此,与图6的情况相比,从轿厢1内排出的空气的风量变小。
这样,使风量调整板22旋转,使将第1空间以及第2空间与鼓风机3的吸气口3a以及排气口3b分别连通的风路的传导率联动地变化,通过使旁通轿厢1内而从鼓风机3的排气口3b向吸气口3a直接流动的空气的风量变化,能够切换外部空气向轿厢1内的吸入与轿厢1内的空气向外部的排出,并能够任意地调整向轿厢1内的吸气风量以及排出风量。
下面,使用图8到图13,对调整轿厢1内的气压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图8中,虚线B表示的曲线是轿厢外部的气压的变化曲线,根据轿厢1的下降速度的变化而S字形地变化。在不调整轿厢1内的气压时,轿厢1内的气压如该虚线B那样变化。另一方面,在图8中,由实线A表示的曲线是本实施方式的轿厢1内的设定气压变化曲线,使轿厢1内的气压的变化率分2阶段地变化。并且,图9是表示实线A(轿厢内的设定气压)相对于图8的虚线B(轿厢外部的气压)的压差的曲线,为了如图8的实线A(轿厢内的设定气压)那样使轿厢1内的气压变化,必须以如下方式控制气压调整装置2,即,将轿厢1内的气压增减图9所示的压差量。
图10表示用于进行这种控制的鼓风机3的转速的时间变化,图11表示风量调整板22的旋转角度的时间变化。另外,在图11中,风量调整板22的角度如图5所示,将风量调整板22朝向水平方向时定义为0度,将顺时针方向定义为正方向,将逆时针方向定义为负方向。
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鼓风机3的转速一定。另一方面,风量调整板22的旋转角度通过控制机构控制,从而如图11所示那样成为与图9所示的压差变化曲线对应的角度。在图11中,时刻t1到时刻t3的风量调整板22的角度分别对应于图3到图5的状态,时刻t4的风量调整板22的角度对应于图7的状态。
这样,通过使鼓风机3以一定的转速旋转并且进行如下控制,即,驱动风量调整板22,使第1空间以及第2空间与鼓风机3的吸气口3a以及排气口3b的连接口的面积联动地变化,从而能够将图12所示那样的压差施加于轿厢1内,结果,即使在轿厢1内的设定气压与轿厢1外的气压的压差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够如图8所示的设定气压变化曲线那样调整轿厢1内的气压。
并且,通过将驱动风量调整板22的马达23的转速提高,还能够对应大的压力变化。
另一方面,如以往的电梯装置那样,在通过变换控制仅使鼓风机3的转速变化而调整轿厢1内的气压的装置中,不能够使鼓风机3在规定转速以下旋转,因此,如图13所示,产生不能够使轿厢1内的气压增减的压差区域C。因此,轿厢1内外的气压的压差变化成为图13所示的实线那样,不能够如图8所示的设定气压变化曲线那样调整轿厢1内的气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轿厢1内的气压调整为如图8的实线A所示那样成为2阶段的变化率,但是,轿厢1内的设定气压不限于此,还可以调整为成为一定的变化率。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轿厢1下降时的气压调整方法,但轿厢1上升时也能够与下降时同样地进行气压调整。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电梯装置具备如下部分:升降的轿厢1;具有吸气口3a以及排气口3b的鼓风机3;多个通道11~13,该多个通道11~13的一端分别与轿厢1、吸气口3a以及排气口3b连接;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20,该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20与上述多个通道11~13的另一端连接,使旁通轿厢1内并从排气口3b向吸气口3a流动的空气的风量变化,由此调整轿厢1内空气的吸排气风量;控制机构10,该控制机构10对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20进行控制,将轿厢1内的气压调整为设定气压,所以,即使在轿厢1内的设定气压与轿厢1外的气压的压差小的情况下,也能够调整轿厢1内的气压。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鼓风机3以一定的转速旋转,因此用于轿厢1内的气压调整的控制部位仅为驱动风量调整板22的马达23,气压控制能够容易地进行。
实施方式2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5到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的动作的图。
首先,使用图14说明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的结构。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与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30的结构。
在图14中,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30包括:框体31,在该框体31上,与轿厢1的吸排气口1a连接的通道11和与鼓风机3的吸气口3a连接的通道12连接在相同面31b上,且在相同面上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开口部31a;箱状的风量调整箱32,该箱状的风量调整箱32覆盖上述框体31的上述连接面31b的一部分,作为空间分隔机构上下地进行滑动;滚珠丝杠34,该滚珠丝杠34固定于上述风量调整箱32;以及,作为驱动机构的马达33,该马达33经由上述滚珠丝杠34驱动风量调整箱32。框体31内通过风量调整箱32分隔为,与鼓风机3的吸气口3a连通的第1空间和与鼓风机3的排气口3b连通的第2空间。
另外,也可以代替滚珠丝杠34而使用线性滑轨。并且,也可以代替马达33而使用促动器。
下面,使用图15到图19说明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的基本动作。另外,图15到图19的箭头表示风的流动。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鼓风机3也以一定转速旋转。
图15表示向轿厢1内吸入空气的状态。如图15所示,在吸气时,风量调整箱32移动到最下方,轿厢1的室内吸排气口1a与鼓风机3的排气口3b、以及开口部31a与鼓风机3的吸气口3a分别经由通道11~13连接,轿厢1的室内吸排气口1a与鼓风机的吸气口3a、以及开口部31a与鼓风机的排气口3b不连通。通过将风量调整箱32固定在这样的位置而形成第1空间和第2空间,从而从设置在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3的下方的开口部31a取入外部空气,取入的空气通过通道12向鼓风机3的吸气口3a流动。然后,从鼓风机3排出的空气通过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30向轿厢1内送入。此时,轿厢1内的气压相对于轿厢1外部的气压成为正压。
图16是从图15的状态将风量调整箱32稍微向上方抬起的状态,第1空间与开口部31a的连接面积比第1空间和连接于轿厢1内的通道11的连接面积大。通过将风量调整箱32固定在这样的位置而形成第1空间和第2空间,由此,成为鼓风机3的排气口3b与吸气口3a连通的状态,因此,从鼓风机3的排出口3b排出的空气不仅向轿厢1内流动,还旁通轿厢1内而向鼓风机3的吸气口3a直接流动。因此,向轿厢1内流动的风量与图15的情况相比变小。
图17是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30内的风量调整箱32相对于与鼓风机3的吸气口3b连通的通道12的中心对称地设置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调整鼓风机3的风量以及通道11~13的截面积、长度,从而在风量调整箱32被固定于这样的位置时,从鼓风机3的排气口3b排出的空气的全部量旁通轿厢1而向鼓风机3的吸气口3a直接流动,因此,轿厢1内的气压不变化。
图18是表示将轿厢1内的空气排出的状态的图。在该情况下,风量调整箱32固定在最上部,成为轿厢1的室内吸排气口1a与鼓风机3的吸气口3a、以及鼓风机3的排气口3b与开口部31a分别连通的状态,并成为鼓风机3的吸气口3a与排气口3b不连通的状态。当如此地形成第1空间和第2空间时,轿厢1内的空气从通道11通过风量调整箱32内,从通道12向鼓风机3的吸气口3a吸入,从鼓风机3的排气口3b通过风量调整箱32从开口部31a向大气排出。其结果是,轿厢1内的气压相对于轿厢1外部的气压成为负压。
图19是从图18的状态使风量调整箱32稍微向下方移动了的状态,第1空间与开口部31a的连接面积比第1空间与连接于轿厢1内的通道11的连接面积小。通过将风量调整箱32固定在这样的位置而形成第1空间和第2空间,从而成为鼓风机3的排气口3b与吸气口3a连通的状态,因此,向着鼓风机3的吸气口3a,不仅轿厢1内的空气,从鼓风机3的排气口3b排出的空气也经由通道11与框体31的连接口以及开口部31a被吸入。因此,从轿厢1内向鼓风机的吸气口3a流动的风量比图18的情况小,从轿厢1内排出的风量比图18小。
这样,设置在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30内的风量调整箱32的位置由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10控制,使第1空间以及第2空间与室内吸气口1a以及开口部31a的连接面积联动地变化,使旁通轿厢1内而从上述排气口3b向上述吸气口直接流动的空气的风量变化,由此,能够任意地调整轿厢1内的吸气风量以及排气风量,因此,在现有技术中不能够进行气压调整的压差区域小的区域中,也能够进行轿厢1内的气压控制。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与风量调整箱32内的气压相比,风量调整箱32外的气压总是变高,因此,风量调整箱32被推压到框体31的左侧面上,容易确保风量调整箱32的气密性。并且,通过提高马达33的驱动速度,对于较大的压力变化也能够容易地对应。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电梯装置具有:升降的轿厢1;具有吸气口3a以及排气口3b的鼓风机3;多个通道11~13,该多个通道11~13的一端分别与轿厢1、吸气口3a以及排气口3b连接;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30,该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30与该多个通道11~13的另一端连接,使旁通轿厢1内并从排气口3b向吸气口3a流动的空气的风量变化,由此调整轿厢内1空气的吸排气风量;控制机构10,该控制机构10对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30进行控制,将轿厢内1的气压调整为设定气压;所以,即使在轿厢1内的设定气压与轿厢1外的气压的压差小的情况下,也能够调整轿厢1内的气压。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鼓风机3以一定的转速旋转,因此,用于轿厢1内的气压调整的控制部位仅为驱动风量调整板32的马达33,控制变容易。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构成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30的框体31和风量调整箱32的气密度提高,因此,能够降低鼓风机3的转速,能够得到低噪音、耗电较少的电梯装置。
实施方式3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图,是在与图9同样的压差曲线上表示切换鼓风机的转速的控制与风量调整机构的控制的定时的图。
实施方式3的电梯装置是与实施方式1或实施方式2相同的结构,但是,鼓风机3以及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20或30的控制方法不同。在实施方式1或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中,通过使鼓风机3以一定的转速旋转,并对构成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20或者30的风量调整板22或者风量调整箱32的位置进行控制,由此,对轿厢1内的气压进行控制,但在实施方式3的电梯装置中,鼓风机3的转速控制以及风量调整板22或者风量调整箱30的控制,根据轿厢1的升降行程而切换地进行控制。
如图20所示,在轿厢1内的设定气压与轿厢1外部的气压的压差较低的区域I中,即使使用作为控制机构的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10将鼓风机3的转速通过变换控制设定为低的频率,也不能够得到使鼓风机3旋转的转矩,因此,预先使鼓风机3以能够旋转的最低转速固定地旋转,对风量调整板22或者风量调整箱32进行与实施方式1或者实施方式2同样的控制,调整轿厢1内的气压。另一方面,在轿厢1内的设定气压与轿厢1外部的气压的压差大的区域II中,通过将风量调整板22或者风量调整箱32固定为图3或者图15所示的最大吸气的状态、或者图6或者图18所示的最大排气的状态,使用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10使鼓风机3的转速通过变换控制而变化,由此控制轿厢1内的气压。
这样,在轿厢1内的设定气压与轿厢1外部的气压的压差小的区域I中,将鼓风机3的转速以风扇能够旋转的最低频率控制为一定,并且,对风量调整板22或者风量调整箱32进行控制而调整轿厢1内的气压,在轿厢1内的设定气压与轿厢1外部的气压的压差大的区域II中,将风量调整板22或者风量调整箱32固定为最大吸气或者最大排气的状态,使用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10对鼓风机3的转速进行变换控制而使其变化,由此,能够降低鼓风机3的平均转速,因此,能够降低鼓风机3的噪音,并且能够降低鼓风机3的耗电量。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10进一步控制鼓风机3的转速,并且根据轿厢1内的设定气压与向着轿厢1外的气压的压差,切换基于鼓风机3的转速控制的吸排气风量的调整以及基于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20或者30的控制的吸排气风量的调整,由此能够降低鼓风机3的平均转速,因此,能够降低鼓风机3的噪音,并且能够降低鼓风机3耗电量。
实施方式4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并且,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装置的动作的截面图,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装置中所设置的气密调整部的截面图。
首先,使用图21说明实施方式4的电梯装置的构成。
在图21中,电梯装置在轿厢1的内壁1b与外壁1c之间的空间中设置有作为气密调整机构的气密调整部40。在此,设置有气密调整部40的一侧的内壁1b由气密性的壁构成,外壁1c由非气密性的壁构成。其中,在内壁1b的下部设置有与气密调整部40连通的开口部。该气密调整部40具有:能够旋转地设置的可动气密调整板41;与该可动气密调整板41抵接地设置在气密调整部40内的固定气密调整板42;以及,设置在该可动气密调整板41的旋转轴41a上的第1齿轮61;该气密调整部40以经由皮带或者链条63与在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20的旋转轴上设置的第2齿轮62联动的方式设置。另外,图21所示的轿厢1为双重壁构造,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适用于一重壁或三重壁的轿厢1。
并且,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20,除了能够旋转地设置在框体21的内部的风量调整板22之外,在框体21的内部,在4个位置设置有固定风量调整板24。除了这些方面,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为同样的结构。
下面,使用图22说明实施方式4的电梯装置的动作。
图22(a1)是表示对轿厢1内的空气进行最大风量排气时的气密调整部40的动作的图,图22(a2)是表示对轿厢1内的空气进行最大风量排气时的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20的动作的图。并且,图22(b1)是表示对轿厢1内的空气不进行吸排气时的气密调整部40的动作的图,图22(b2)是表示对轿厢1内的空气不进行吸排气时的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20的动作的图。并且,图22(c1)是表示向轿厢1内将空气进行最大风量吸入时的气密调整部40的动作的图,图22(c2)是表示对轿厢1内的空气进行最大风量吸气时的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20的动作的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齿轮61与第2齿轮62的直径设定为相同直径,因此,风量调整板22与可动气密调整板41联动而以同角度旋转。因此,如图22(a2)以及图22(c2)所示,在风量调整板22与固定风量调整板24抵接的情况下,如图22(a1)以及图22(c1)所示,成为可动气密调整板41与固定气密调整板42抵接的状态。另一方面,如图22(b2)所示,在风量调整板22与固定风量调整板24不抵接的情况下,如图22(b1)所示,成为可动气密调整板41与固定气密调整板42不抵接的状态。
因此,在最大吸气时以及最大排气时,能够使轿厢1内为气密状态,在除此以外的时候,能够使轿厢1内为非气密状态。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最大风量的吸排气,并且在此外的状态时能够对轿厢1内进行换气。
并且,通过对第1齿轮61与第2齿轮62的直径比进行调整,使风量调整板22与可动气密调整板41的转速具有差,由此能够适当调整轿厢室1成为气密的定时。并且,通过改变固定气密调整板42的安装角度,能够适当调整轿厢室1成为气密的定时。
并且,如图23所示,在气密调整部40的固定气密调整板42上设置橡胶或海绵等密封构件64,也能够改变轿厢1内成为气密的定时,并且能够提高轿厢1内的气密度。
根据本实施方式,还具备对轿厢1内的气密度进行调整的气密调整部40,由于在对轿厢1内的空气进行最大风量吸排气时使轿厢1内的气密性提高,因此,能够相对地降低鼓风机3的转速,能够得到低噪音、耗电少的电梯装置。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对气密调整部40使用作为风量调整板22的驱动机构的马达23的动力来调整轿厢1内的气密度,因此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驱动可动气密调整板41的驱动装置就能够调整轿厢1内的气密度,其结果是,能够实现电梯装置的节电、省空间、低成本化。
实施方式5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电梯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并且,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电梯装置的动作的截面图,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电梯装置中所设置的气密调整部的截面图。
首先,使用图24说明实施方式5的电梯装置的结构。
在图24中,电梯装置在轿厢1的内壁1b与外壁1c之间的空间中设置有作为气密调整机构的气密调整部50。此处,设置有气密调整部50的内壁1a由非气密性的壁构成,外壁1c由气密性的壁构成。该气密调整部50具有:能够滑动地设置的截面“コ”字形的气密调整阀51;安装在该气密调整阀51上的滚珠丝杠52;以及,安装在该滚珠丝杠52上的第1齿轮61,第1齿轮61经由带/链条63等与设置于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20的第2齿轮62连接,驱动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20的马达23的旋转力经由带/链条63向第1齿轮61传递。将该旋转力通过滚珠丝杠52变换为直线运动,使气密调整阀51滑动。除了这几方面,本实施方式具有与实施方式4相同的结构。
下面,使用图25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动作。
图25(a1)是表示对轿厢1内的空气进行最大风量排气时的气密调整部50的动作的图,图25(a2)是表示对轿厢1内的空气进行最大风量排气时的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20的动作的图。并且,图25(b1)是表示不对轿厢1内的空气进行吸排气时的气密调整部50的动作的图,图25(b2)是表示不对轿厢1内的空气进行吸排气时的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20的动作的图。并且,图25(c1)是表示向轿厢1内对空气进行最大风量吸气时的气密调整部50的动作的图,图25(c2)是表示对轿厢1内的空气进行最大风量吸气时的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20的动作的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5(a2)以及图25(c2)所示,在风量调整板22与固定风量调整板24抵接的情况下,如图25(a1)以及图25(c1)所示,气密调整阀51与轿厢1的外壁1c成为抵接的状态。另一方面,如图25(b2)所示,在风量调整板22与固定风量调整板24不抵接的情况下,如图25(b1)所示,气密调整阀51与轿厢1的外壁1c成为不抵接的状态。
因此,在最大吸气时以及最大排气时,能够使轿厢1内成为气密状态,在除此以外的时候,能够使轿厢1内为非气密的状态。因此,能够有效进行最大风量的吸排气,并且在此以外的状态时能够对轿厢1内进行换气。
另外,在轿厢1内的空气的排气时,轿厢1内的气压相对于轿厢1外部的气压成为负压,气密调整阀51向左侧靠近,因此,气密调整阀51的右侧与厢室1的外壁1c容易紧贴,容易确保气密性。并且,在向轿厢1内吸入空气时,轿厢1内的气压比轿厢1外部的气压高,因此,气密调整阀51被向外侧推压,气密调整阀51的左侧与厢室1的外壁1c紧贴,容易确保气密性。
并且,通过调整第1齿轮61与第2齿轮62的直径比,能够适当调整轿厢室1成为气密的定时。
并且,如图26所示,通过在气密调整阀51上设置橡胶或海绵等密封构件64,能够对轿厢1内成为气密的定时进行微调,并且能够提高轿厢1内的气密度。
根据本实施方式,具备对轿厢1内的气密度进行调整的气密调整部50,在对轿厢1内的空气进行最大风量吸排气时,提高轿厢1内的气密性,因此,能够相对地降低鼓风机3的转速,能够得到低噪音且低耗电的电梯装置。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对气密调整部50使用作为风量调整板22的驱动机构的马达23的动力来调整轿厢1内的气密度,因此,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驱动可动气密调整板41的驱动装置就能够调整轿厢1内的气密度,其结果是,能够实现电梯装置的节电、省空间、低成本化。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利用轿厢1内的气压与轿厢1外部的气压差来提高轿厢1的外壁11与气密调整阀16之间的紧贴性,因此能够容易地确保轿厢1内的气密性。
实施方式6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电梯装置的结构的结构图。并且,图28(a)以及图29(a)是表示图27的气密调整机构的结构的侧视图,图28(b)以及图29(b)分别是图28(a)以及图29(a)的b-b线截面图。并且,图30以及图31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电梯装置的动作的图。
首先,使用图27到图29说明实施方式6的电梯装置的结构。
在图27中,在电梯控制装置8内,设置有监视电梯的运行状况的电梯运行监视部8a,对停电、故障等电梯的运行中的异常情况进行检测。
并且,在轿厢1中设置有作为气密调整机构的气密调整部70。该气密调整部70包括:设置在轿厢1上的换气口1b;安装在该换气口1b上,如图28以及图29所示的换气通道71;能够旋转地设置在该换气通道71中的开闭阀72;以及,驱动该开闭阀的马达73。开闭阀72在换气通道71中固定的轴72a上安装有板状的叶片72b,叶片72b形成为短轴向铅直方向取向的椭圆状。并且,换气通道71的截面成为与叶片72b的外形相对应的形状。在该叶片72b的一个面上安装有配重72c。
并且,通过安装在轴72a上的马达73的驱动,叶片72b旋转,如图28所示,在叶片72b竖直的状态下,开闭阀72关闭,如图29所示,在叶片72b水平的状态下,开闭阀72打开。这样,通过将开闭阀72进行闭阀,轿厢1内被维持高气密性,通过将开闭阀72开阀,成为轿厢1内与轿厢1外连通的状态。另外,在电梯的通常运行时,开闭阀72维持为闭阀状态。
并且,在构成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20的风量调整板22的一个面上安装有配重25。该配重25的安装位置以风量调整板22在水平状态下机械地平衡的方式设定。
除了这几方面,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相同的结构。
下面,使用图27以及图30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动作。
在电梯的运行中,当电梯运行监视部8a检测到停电或故障等异常时,电梯控制装置8输出使气密调整部70的开闭阀72开阀的信号。然后,基于该信号,马达73以如图29所示那样使开闭阀的叶片72b成为水平的方式使轴72a旋转,成为轿厢1内与轿厢1外连通的状态而确保轿厢1内的通气口。
与此同时,电梯控制装置8对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10输出将气压调整装置2的运转从气压调整运转切换为换气运转的信号。接收了该信号的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10,将鼓风机3控制为轿厢1内的换气所需要的能力的转速,并且将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20的风量调整板22控制为图27所示的最大吸气的状态。通过如此地进行控制,气压调整装置2的鼓风机3起到吸气的作用,换气通道71起到排气口的作用。即,吸气部成为机械换气、排气部成为自然换气的换气系统。
这样,在电梯监视部8a检测到运行异常时,通过将气压控制装置2从轿厢1内的气压调整运转切换为换气运转,在电梯的运行异常时能够确保轿厢1内的换气路径,因此,即使万一乘客被关闭在轿厢1内也能够进行轿厢1内的换气。
另外,换气运行时的风量调整板22的朝向,也可以控制为图30所示的最大排气的状态。通过如此地进行控制,气压调整装置2的鼓风机3起到排气的作用,换气通道71起到吸气口的作用。即,吸气部成为自然换气、排气部成为机械换气的换气系统。
并且,开闭阀72在电梯的通常运行时被控制为闭阀状态,但是,由于仅在构成开闭阀72的叶片72b的一个面上安装有配重72c,因此,在由于停电等切断向轿厢1的电源供给的情况下,由于配重72c的重量,轴72a旋转,如图29所示,叶片72b自动地成为水平状态,开闭阀72机械地开阀。这样,在向轿厢1的电源供给被切断且气压控制装置2的运行停止的情况下,能够确保轿厢1内的换气路径。
另外,由于仅在构成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20的风量调整板22的一个面上安装有配重25,并设定为机械地平衡的位置成为水平状态,因此,在向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20的电源供给被切断的情况下,如图31所示,风量调整板22自动地维持在水平状态,轿厢1内部与轿厢1外部形成不经由鼓风机3地连通的通气路。因此,在向轿厢1的供电被切断、鼓风机3停止时,也形成自然换气系统,能够确保最低限度的换气量。
这样,由于在向轿厢1的电源供给被切断时,开闭阀72以及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20方机械地打开,因此能够确保轿厢1内的换气路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在开闭阀72以及风量调整板22的一个面上设置配重72c、25,但是也可以在开闭阀的轴72a以及风量调整板22的轴上安装扭转弹簧,在向轿厢1的电源供给被切断时通过该扭转弹簧的扭转力,使叶片72b以及风量调整板22成为水平状态,开闭阀72以及风量调整板22机械地开放。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向轿厢1的电源供给切断时,开闭阀72以及风量调整板22方被机械地打开,但是,开闭阀72或者风量调整板22中的任意一个被机械地打开也可。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还具备对轿厢1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的电梯监视部8a,在该电梯监视部8a检测到运行异常时,气密调整部70以使轿厢1内与轿厢1外连通的方式工作,因此,在运行异常时能够确保轿厢1内的换气口。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气密调整部70在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20的驱动时闭阀,因此,在轿厢1的气压调整时能够提高轿厢1内的气密性,能够实现构成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20的鼓风机3的小型化。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气密调整部70的开闭阀72由能够旋转的板状构件构成,在向轿厢1的供电被切断时开阀,因此,在停电时也能够确保轿厢1内的换气路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20的风量调整板22,在向轿厢1的供电被切断时停止在不经由鼓风机3地连通轿厢内与轿厢外的位置,因此,在停电时也能够确保轿厢1内的换气路径。
实施方式7
图3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电梯装置的结构的结构图。
在图32中,在电梯装置中,在构成气密调整部70的换气通道71内,与开闭阀72邻接地设置有换气扇74。除了这一点,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具有与实施方式6的电梯装置相同的结构。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动作。
在电梯的通常运行时,开闭阀72被维持在闭阀状态,换气扇74被维持在停止状态。
当电梯运行监视部8a在电梯运行中检测到运行异常时,电梯控制装置8输出与实施方式6同样的使开闭阀72成为开阀状态的信号,并且输出使换气扇74成为运转状态的信号。并且,与此同时,电梯控制装置8对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10输出从气压调整运转切换为换气运转的信号。与实施方式6同样地,接收了该信号的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10将鼓风机3控制为轿厢1内的换气所需要的能力的转速,并且将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20的风量调整板22控制为图32所示的最大吸气的状态。通过如此地进行控制,气压调整装置2的鼓风机3起到吸气的作用,换气扇74起到排气口的作用。即,成为吸气部和排气部都成为机械换气的换气系统。
另外,换气运行时的风量调整板22的朝向,也可以与图30同样地控制为最大排气的状态。通过如此地进行控制,气压调整装置2的鼓风机3起到排气的作用,换气扇74起到吸气口的作用。在该情况下,成为吸气部、排气部都成为机械换气的换气系统。
根据本实施方式,气密调整部70具有与开闭阀72邻接设置的换气扇74,因此,吸排气都成为机械换气,所以在运行异常时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轿厢1的换气。
实施方式8
图3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电梯装置的结构的结构图。
在图33中,电梯装置的电梯运行监视部8a具有门全闭时间测算机构8b,该门全闭时间测算机构8b对作为用于乘客出入轿厢1内的门的厢室出入口装置80全闭的时间进行测算。除了这一点,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具有与实施方式7的电梯装置同样的结构。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动作。
门全闭时间测算机构8b在轿厢1停止升降的状态下,对轿厢1的厢室出入口装置80全闭的时间进行测算。并且,在门全闭时间测算机构8b的测算时间超过规定时间时,判断为发生电梯的运行异常,并与实施方式7同样地动作。该规定时间例如设定为在电梯从最下层到最上层、或者从最上层到最下层的运行时间上加上任意的剩余时间后的时间等,比通常的电梯运行的最长的全闭时间长。
并且,在电梯的运行异常被解除,轿厢1重新开始升降时,为了使轿厢1内成为高气密,将构成气密调整部70的开闭阀72关闭。
另外,设置有在门全闭时间测算机构8b对厢室出入口装置80的全闭时间进行测算时确认轿厢1内是否有人的机构,在检测到有人的情况下,判断为运行异常并对轿厢1进行换气,在未检测到有人的情况下,判断为不是运行异常而仅是停止待机状态,优选不使轿厢1内换气,将轿厢1内维持为高气密。作为确认轿厢1内是否有人的机构,例如使用设置在轿厢1中的秤装置(测量轿厢1内的重量的装置),在该秤装置检测到规定重量以上时,能够检测轿厢1内有人。
根据本实施方式,电梯运行监视机构8a具有对轿厢1的升降停止时厢室出入口装置80全闭的时间进行测算的门全闭时间测算机构8b,在该门全闭时间测算机构8b的测算时间超过规定时间时,检测到运行异常,因此能够可靠地检测轿厢1的关闭情况,能够对轿厢1内进行换气。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适用于设置在升降行程较长的建筑物中的电梯装置等。

Claims (12)

1.一种电梯装置,具有:
升降的轿厢;
鼓风机,上述鼓风机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
多个通道,上述多个通道分别将一端连接于上述轿厢、上述吸气口以及上述排气口;
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上述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与上述多个通道的另一端连接,使旁通上述轿厢内并从上述排气口向上述吸气口流动的空气的风量变化,从而调整上述轿厢内空气的吸排气风量;以及
控制机构,上述控制机构控制上述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将上述轿厢内的气压调整到设定气压,
其中,上述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包括:
框体,上述框体与上述多个通道的另一端连接,并具有与外部连通的开口部;
空间分隔机构,上述空间分隔机构能够旋转地设置在上述框体内,使上述框体内分隔为与上述轿厢连通的第1空间和与上述开口部连通的第2空间;以及
驱动机构,上述驱动机构驱动上述空间分隔机构。
2.一种电梯装置,具有:
升降的轿厢;
鼓风机,上述鼓风机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
多个通道,上述多个通道分别将一端连接于上述轿厢、上述吸气口以及上述排气口;
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上述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与上述多个通道的另一端连接,使旁通上述轿厢内并从上述排气口向上述吸气口流动的空气的风量变化,从而调整上述轿厢内空气的吸排气风量;以及
控制机构,上述控制机构控制上述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将上述轿厢内的气压调整到设定气压,
其中,上述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包括:
框体,上述框体与上述多个通道的另一端连接,并具有与外部连通的开口部;
空间分隔机构,上述空间分隔机构能够滑动地设置在上述框体内,使上述框体内分隔为与上述鼓风机的吸气口连通的第1空间和与上述鼓风机的排气口连通的第2空间;以及
驱动机构,上述驱动机构驱动上述空间分隔机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鼓风机以固定的转速旋转。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机构进一步控制上述鼓风机的转速,根据上述轿厢内的设定气压与上述轿厢外的气压的压差,切换基于上述鼓风机的转速控制的吸排气风量的调整和基于上述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的控制的吸排气风量的调整。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对上述轿厢内的气密度进行调整的气密调整机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气密调整机构通过上述驱动机构的动力来工作。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对上述轿厢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的电梯运行监视机构,
在上述电梯运行监视机构检测到运行异常时,上述气密调整机构以使上述轿厢内与上述轿厢外连通的方式工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梯运行监视机构具有门全闭时间测算机构,该门全闭时间测算机构对在上述轿厢的升降停止时上述轿厢的门全闭的时间进行测算,在上述门全闭时间测算机构的测算时间超过规定时间时,检测到运行异常。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气密调整机构具有在上述吸排气风量调整机构的驱动时进行闭阀的开闭阀。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气密调整机构具有与上述开闭阀邻接设置的风扇。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向着上述轿厢的电源供给被切断时,上述开闭阀机械地开阀。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向着上述轿厢的电源供给被切断时,上述空间分隔机构停止在不经由上述鼓风机而将上述轿厢内与上述轿厢外连通的位置。
CN2008801313542A 2008-11-12 2008-11-12 电梯装置 Active CN1021711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8/003267 WO2010055543A1 (ja) 2008-11-12 2008-11-12 エレベー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71126A CN102171126A (zh) 2011-08-31
CN102171126B true CN102171126B (zh) 2013-11-27

Family

ID=42169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313542A Active CN102171126B (zh) 2008-11-12 2008-11-12 电梯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022842B2 (zh)
EP (1) EP2345617B1 (zh)
JP (1) JP5289461B2 (zh)
KR (1) KR101173822B1 (zh)
CN (1) CN102171126B (zh)
HK (1) HK1157721A1 (zh)
WO (1) WO20100555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88573B2 (en) * 2007-12-10 2014-11-18 W.E.T. Automotive Systems Ag Seat conditioning module and method
KR101179064B1 (ko) * 2010-09-17 2012-09-04 현대엘리베이터주식회사 엘리베이터의 기압 조정 방법
JP5760533B2 (ja) * 2011-03-14 2015-08-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5885172B2 (ja) * 2012-04-11 2016-03-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ITTO20120431A1 (it) * 2012-05-14 2013-11-15 Entsorgafin S P A Gruppo di ventilazione per inversione di flusso.
JP5927100B2 (ja) * 2012-10-10 2016-05-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かご内の気圧制御装置を有するエレベーター
JP5980705B2 (ja) * 2013-03-19 2016-08-3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気圧制御装置
JP6190176B2 (ja) * 2013-06-20 2017-08-3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
JP6198564B2 (ja) * 2013-10-16 2017-09-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気圧制御装置
JP6086876B2 (ja) * 2014-02-07 2017-03-0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
JP6289220B2 (ja) * 2014-04-02 2018-03-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4098002B (zh) * 2014-04-25 2016-03-02 同济大学 一种电梯轿厢内的气囊式快速增减压控制系统
CN106660750A (zh) * 2014-08-08 2017-05-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
WO2016207994A1 (ja) * 2015-06-24 2016-12-2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WO2017002229A1 (ja) * 2015-07-01 2017-01-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
CN205346551U (zh) * 2016-02-20 2016-06-29 汪震坤 节能节时电梯
PL232075B1 (pl) * 2016-08-10 2019-05-31 Revolvent Spolka Akcyjna Urządzenie do sterowania przepływem powietrza w kanale powietrznym
JP6694077B2 (ja) * 2016-12-27 2020-05-1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116045408B (zh) * 2017-04-28 2025-01-03 苏州江南嘉捷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井道通风调压装置
CN108639907B (zh) * 2018-05-14 2020-04-17 大众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轿厢空气净化装置
JP7123000B2 (ja) * 2019-04-24 2022-08-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制御方法
KR102200416B1 (ko) * 2019-06-21 2021-01-08 (주)금영제너럴 탑승체에 부착된 먼지를 제거하는 기능을 갖는 엘리베이터
DE102020132512A1 (de) 2020-12-07 2022-06-09 Dussmann Technical Solutions Gmbh Aufzugskabine mit Belüftungsmitteln zum Belüften der Kabine bei geschlossener Kabine während der Fahrt
CN114014132B (zh) * 2021-10-12 2023-06-06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轿厢内气压控制装置、方法及电梯
CN114057074B (zh) * 2021-10-30 2023-04-25 广东纵横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建筑节能的电梯运行调节方法及系统
CN114789089B (zh) * 2022-03-11 2022-11-11 西尼机电(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空气消毒过滤功能的负压电梯轿厢
CN119468384A (zh) * 2025-01-15 2025-02-18 陕西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 一种用于电梯的换气新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3963A (en) * 1910-09-12 1912-07-30 American Telephone & Telegraph Ventilating system.
US2184484A (en) * 1936-11-23 1939-12-26 Bojner Gustav System for ventilating rooms
US2398627A (en) * 1944-08-30 1946-04-16 Tyler Co W S Means for purifying air in elevator cars
US2532268A (en) * 1947-11-10 1950-11-28 Kroeschell Engineering Co Air-conditioned elevator
US3917161A (en) * 1972-05-05 1975-11-04 Danfoss As Air inlet means for air conditioning installations or the like
DE3112394A1 (de) * 1980-07-22 1982-07-08 Eltreva AG, 4147 Aesch "einrichtung zur luftregulierung einer energiefassade"
JPS6482039A (en) 1987-09-25 1989-03-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Production of electrophotographic sensitive body
JPH035657A (ja) * 1989-06-01 1991-01-11 Yoshio Moriguchi 気流変換装置
US5031514A (en) * 1989-09-08 1991-07-16 Kice John 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mixing of atmospheric air with return air from a building
JP2896284B2 (ja) * 1993-02-04 1999-05-31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レベータかご換気用ダクトのアクティブ騒音制御装置
JP3187297B2 (ja) * 1995-09-07 2001-07-11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レベータ
JPH09119943A (ja) * 1995-10-24 1997-05-06 Wako:Kk 加速度センサ
JP3229230B2 (ja) * 1996-12-24 2001-11-19 株式会社東芝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H10226477A (ja) * 1997-02-17 1998-08-25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かご内の気圧調整装置
JP3953168B2 (ja) * 1997-12-11 2007-08-08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MY121775A (en) * 1998-04-28 2006-02-28 Toshiba Kk Traction type elevator apparatus
JP4270812B2 (ja) * 2002-06-07 2009-06-03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換気装置
JP2004256192A (ja) * 2003-02-24 2004-09-16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2649550Y (zh) * 2003-08-14 2004-10-20 张新强 一种电梯轿厢通风装置
CN100519387C (zh) * 2004-06-11 2009-07-29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系统
US7762875B2 (en) * 2004-06-29 2010-07-27 Toshiba Elevator Kabushiki Kaisha Blower controller for elevator system
JP5225286B2 (ja) * 2007-11-09 2013-07-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気圧制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45617A1 (en) 2011-07-20
JPWO2010055543A1 (ja) 2012-04-05
KR20110060965A (ko) 2011-06-08
EP2345617A4 (en) 2014-09-10
US9022842B2 (en) 2015-05-05
HK1157721A1 (zh) 2012-07-06
WO2010055543A1 (ja) 2010-05-20
EP2345617B1 (en) 2016-02-10
KR101173822B1 (ko) 2012-08-16
JP5289461B2 (ja) 2013-09-11
US20110171895A1 (en) 2011-07-14
CN102171126A (zh) 2011-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1126B (zh) 电梯装置
CN102514998A (zh) 利用风能通风的电梯竖井及其电梯通风方法
CN103879862B (zh) 气动电梯的驱动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217763835U (zh) 具有承重部件的天井机
JP3229230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6403039A (zh) 室内空气调节装置
WO2014024318A1 (ja) 屋根上空調装置
KR20100049904A (ko) 지하철 통합 환기장치
CN204096842U (zh) 一种复合驱动液压电梯系统
JPH0624665A (ja) エレベータ利用のビル換気装置
CN105600651B (zh) 一种电梯轿厢及一种电梯轿厢通风方法
CN113071972A (zh) 一种超高速电梯井道气压调节方法和装置
CN116294015B (zh) 适用于高层办公建筑的节能通风系统
CN207230846U (zh) 基于双风机优化控制的地下停车场通风节能控制系统
WO2015008345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203740828U (zh) 气动电梯的驱动装置
CN108779935A (zh) 空调
CN209581492U (zh) 一种风量可调风口装置、空调系统及轨道车辆
CN107741055A (zh) 一种多面送风空调室内机的交替送风结构及交替送风方法
CN114963434A (zh) 用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216997201U (zh) 一种通风效果好的电梯轿厢
KR101995976B1 (ko) 매립형 개폐기를 구비하는 자동가변선회 디퓨저
CN212901864U (zh) 一种实验室的换气排风系统
CN114234333B (zh) 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7458380U (zh) 一种节能电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5772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5772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