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44078A - 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44078A CN101044078A CNA2005800359846A CN200580035984A CN101044078A CN 101044078 A CN101044078 A CN 101044078A CN A2005800359846 A CNA2005800359846 A CN A2005800359846A CN 200580035984 A CN200580035984 A CN 200580035984A CN 101044078 A CN101044078 A CN 10104407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
- floor
- landing call
- travel distance
- predi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24—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6B1/2408—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where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is of importance, i.e. by means of a supervisory or group controller
- B66B1/2458—For elevator systems with multiple shafts and a single car per shaf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10—Details with respect to the type of call input
- B66B2201/102—Up or down call inpu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11—Waiting time, i.e. response tim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16—Energy consump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运用多部电梯的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该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设有:预测运算单元,其预测各个轿厢可以从当前位置到达发生了层站呼梯的楼层的到达时间;行进距离预测单元,其预测所述各个轿厢对各自负责的所有呼梯进行响应而从当前位置到停止为止的行进距离;评价运算单元,其根据由所述预测运算单元预测出的到达时间计算对于层站呼梯的等待时间,把所述等待时间作为评价指标,使用第1评价函数进行等待时间评价的运算,并且把由所述行进距离预测单元预测出的行进距离作为评价指标,使用第2评价函数进行行进距离评价的运算;以及分配单元,其对所述各个轿厢进行至少包括所述等待时间评价和所述行进距离评价的综合评价函数的运算,针对层站呼梯,分配所述综合评价函数的值为最小的轿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效运用多部电梯的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当在建筑物内有多部电梯服务时,通常进行组群管理控制。组群管理控制装置通过高效运用自身管理的电梯组群来实现削减等待时间等。该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目的之一是节能。
在以往的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中,预先对每个楼层设定允许受理呼梯数,在登记了该允许受理呼梯数以上的层站呼梯时,限制电梯的分配(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由此,限制电梯的利用,实现节能。
此外,在以往另一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中,在空闲时的待机控制中,预测各个楼层的层站呼梯发生概率,当存在多个该层站呼梯发生概率在预定范围内的楼层时,使这些楼层中接近乘客已完成搭乘的电梯的楼层优先作为待机楼层进行待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由此,与待机楼层固定方式相比,减少前往待机楼层的电梯行进距离,实现节能。
另外,根据以往另一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计算各个轿厢到达目标楼层的能量预测值,把根据该能量预测值计算出的评价值与对于新层站呼梯的分配轿厢确定的评价值相加,由此实现节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6712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36019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WO 05/009880号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中,在层站呼梯的发生数大于预先设定的允许受理呼梯数时,乘客不能从该楼层搭乘电梯,存在非常不方便的问题。并且,在层站呼梯的发生数小于预先设定的允许受理呼梯数时,不会出现与普通控制有何不同的结果,存在不能实现节能效果的问题。
并且,在上述以往另一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中,虽然减少行进距离的效果比较明显,但进行待机控制的频度非常小,并且前往待机楼层的行进距离也不怎么长,所以存在整体上的节能效果微小的问题。
另外,在上述以往另一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中,虽然能够进行呼梯分配来实现节能,但是如果增大对该节能的评价,则存在输送效率可能恶化的情况、即等待时间恶化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实现一种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能够有机运用多部电梯,具有节能效果而不会恶化等待时间。
本发明的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是高效运用多部电梯的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该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设有:预测运算单元,其预测各个轿厢可以从当前位置到达已发生层站呼梯的楼层的到达时间;行进距离预测单元,其预测所述各个轿厢对各自负责的所有呼梯进行响应而从当前位置到停止时的行进距离;评价运算单元,其根据由所述预测运算单元预测出的到达时间计算对于层站呼梯的等待时间,把所述等待时间作为评价指标,使用第1评价函数进行等待时间评价的计算,并且把由所述行进距离预测单元预测出的行进距离作为评价指标,使用第2评价函数进行行进距离评价的运算;以及分配单元,其对所述各个轿厢进行至少包括所述等待时间评价和所述行进距离评价的综合评价函数的运算,针对层站呼梯,分配所述综合评价函数的值为最小的轿厢。
本发明的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在多部电梯服务的建筑物中,设置在发生了层站呼梯时至少评价分配各个轿厢时的行进距离合计、从而确定分配轿厢的单元,所以能够减少各部电梯的行进距离,起到实现节能,而不会恶化等待时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行进距离预测单元的动作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方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的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候选轿厢选择单元的动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和实施例2。另外,各个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3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方框图。
在图1中,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00有效管理(分配)控制多个轿厢(未图示),多个各台控制装置20分别控制各个轿厢。多个各台控制装置20与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00连接。
并且,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00包括通信单元11、预测运算单元12、行进距离预测单元13、评价运算单元14、分配单元15以及运转控制单元16,这些各个单元11~16由计算机上的软件构成。
通信单元11进行与各台控制装置20等的信息通信。预测运算单元12进行各部电梯可以在几秒后到达各个楼层等的预测运算。行进距离预测单元13预测各部电梯从响应各自负责的所有呼梯到停止时的行进距离。评价运算单元14根据预测运算单元12和行进距离预测单元13的计算结果,进行等待时间评价和行进距离评价等各种评价项目的运算。分配单元15根据评价运算单元14的评价运算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对新的层站呼梯分配合适的电梯(轿厢)。运转控制单元16根据分配结果控制各部电梯的运行。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该实施例1的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动作。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图3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行进距离预测单元的动作的图。
首先,在步骤S100中登记了新的层站呼梯时,在步骤S101中,预测运算单元12进行关于各个轿厢的预测运算。该预测运算是指进行各个轿厢可以在几秒后到达各个楼层等的到达时间预测、各个楼层的上下梯人数预测及伴随于此的轿厢内人数预测等,例如可以列举在日本特开昭54-102745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等。该预测运算在此前的电梯组群管理系统中广为采用,所以省略具体情况。
接着,在步骤S102中,行进距离预测单元13进行行进距离的预测运算。使用图3说明该行进距离的预测运算。在图3(a)中,在轿厢30从10F(10层:顶层)向下行(下降)方向行进时,在1F(1层:底层)有轿厢呼梯(○符号),在6F(6层:中间楼层)有下行层站呼梯(符号)。在该情况时,轿厢30确实地从10F经过6F行进到1F,如果轿厢30没有被分配其他呼梯,则在该1F结束运行。因此,从10层到1层(10F→1F)的距离被预测为该轿厢30的行进距离。
此外,在轿厢的行进方向等与上述相反时,情况如下。行进距离预测单元13在轿厢从底层(1层)向上升方向行进时,且在顶层(10层)有轿厢呼梯、以及在底层和顶层之间的中间楼层(6层)有上行层站呼梯的情况下,预测从底层到顶层的距离作为轿厢的行进距离。
在图3(b)中,在轿厢30从10F向下行方向行进时,在1F有轿厢呼梯(○符号),在6F有上行(上升)轿厢呼梯(△符号)。在该情况时,轿厢30从10F行进到1F,在1F反向后至少行进到6F。在响应6F的上行层站呼梯后,在该时刻不清楚此处(6F)的乘客是把7F(7层)~10F中的哪个楼层作为目标楼层,所以需要预测。作为该预测方法,例如,可以列举从顶层起累计从顶层到上梯楼层(此时为6F)的下梯概率即下梯人数,把达到50%的楼层预测为目标楼层。该下梯概率(下梯人数)可以通过统计处理并学习每天的输送量而求出。预先求出在某时刻从顶层到上梯楼层(6F)的各个楼层的下梯人数以及从顶层到上梯楼层的下梯人数的合计,从顶层向下降方向依次累计下梯人数,将该累计值达到下梯人数合计的50%的楼层预测为目标楼层。
此外,作为最简单的方法,也可以考虑把顶层和上梯楼层之间的正中间楼层预测为目标楼层的方法。在图3(b)中,图示了把该正中间楼层即8F(8层)预测为目标楼层(轿厢呼梯(○符号))的示例。这样,对未响应的各个层站呼梯进行目标楼层的预测,可以预测轿厢的行进路线,可以预测行进距离。作为一例,在图3(b)中,计算10F→1F→6F→8F的距离作为行进距离的预测值。
并且,在轿厢的行进方向等与上述相反时,情况如下。行进距离预测单元13在轿厢从底层(1层)向上升方向行进时,且在顶层(10层)有轿厢呼梯、以及在底层和顶层之间的中间楼层(6层)有下行层站呼梯的情况下,对于该下行层站呼梯预测目标楼层,将从底层经过顶层到达目标楼层的距离预测为轿厢的行进距离。
另外,所述行进距离预测单元13在对下行层站呼梯预测目标楼层时,从底层起累计从底层到中间楼层的各自的下梯概率,把达到50%的楼层预测为目标楼层。或者,行进距离预测单元13将底层和中间楼层之间的正中间楼层预测为目标楼层。
在对各个轿厢假设分配新层站呼梯的情况下和不分配层站呼梯的情况下,进行步骤S101的预测运算和步骤S102的行进距离预测,为了表示该情况,描画了从步骤S102的出口到步骤S101的入口的返回线。
此外,在步骤S103中,根据在步骤S101、S102中进行的预测运算结果,通过评价运算单元14进行等待时间、行进距离等各种评价指标的评价计算。例如在图3(a)的示例中,轿厢30从当前位置10F到达层站呼梯发生楼层即6F的预测到达时间为10秒后,如果从该6F发生层站呼梯后到目前已经过了15秒,则将该层站呼梯的等待时间计算为10秒+15秒=25秒。然后,使用预定的评价函数f实施对该等待时间25秒的评价,即v(值)=f(25秒)。另外,在组群管理控制中使用的评价指标不仅有等待时间,还有预报偏差概率、满员概率等许多,这些在以往就广为采用,所以省略具体说明。
另外,对每个轿厢进行上述步骤S101~S103的步骤。即,对每个轿厢进行从预测运算到评价运算,为了表示该情况,描画了从步骤S103的出口到步骤S101的入口的返回线。另外,如上所述,在对各个轿厢分配了新的层站呼梯和未分配层站呼梯的双方情况下实施步骤S101和S102的步骤。
如上所述,在各种评价值的计算结束时,在步骤S104中,分配单元15进行各个轿厢的综合评价。作为其方法,例如使用以下的综合评价函数J(i)。
J(i)=w1E1(i)+w2E2(i)+w3E3(i)+w4E4(i) (1)
W1、W2、W3、W4:权重
E1(i):对轿厢i分配了新的层站呼梯时,对于正在发生的各个轿厢各个呼梯的等待时间评价的总和
E2(i):对轿厢i分配了新的层站呼梯时,对于正在发生的各个轿厢各个呼梯的预报偏差概率评价的总和
E3(i):对轿厢i分配了新的层站呼梯时,对于正在发生的的各个轿厢各个呼梯的满员概率评价的总和
E4(i):对轿厢i分配了新的层站呼梯时各个轿厢的行进距离评价的总和。
接着,在步骤S105中,分配单元15把在上述步骤S104中计算出的综合评价函数J(i)的值最佳即最小的轿厢确定为分配轿厢。
然后,在步骤S106中,运行控制单元16通过通信单元11和各台控制装置20,向该分配轿厢输出分配指令。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该实施例1,可以减少电梯的行进距离。结果,明显能够获得节能效果。并且,作为间接效果,可以减少各个电梯的无用的行进,可以改善等待时间。
实施例2
参照图4~图6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的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方框图。
在图4中,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00高效管理(分配)控制多个轿厢(未图示),多个各台控制装置20分别控制各个轿厢。多个各台控制装置20与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00连接。
并且,组群管理控制装置100包括通信单元11、预测运算单元12、评价运算单元14、分配单元15、运转控制单元16和候选轿厢选择单元17,这些各个单元11、12、14~17由计算机上的软件构成。
通信单元11进行与各台控制装置20等的信息通信。预测运算单元12进行各部电梯可以在几秒后到达各个楼层等的预测运算。候选轿厢选择单元17根据各个电梯的位置/方向和负责的所有呼梯及新的层站呼梯,选择针对新的层站呼梯的分配候选轿厢。评价运算单元14根据预测运算单元12的计算结果,对候选轿厢选择单元17选择的候选轿厢进行等待时间评价等各种评价项目的运算。分配单元15根据评价运算单元14的评价运算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对新的层站呼梯分配适当的电梯(轿厢)。运行控制单元16根据分配结果控制各部电梯的运行。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该实施例2的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动作。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的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候选轿厢选择单元的动作的图。
首先,当在步骤S200中登记了新的层站呼梯时,在步骤S201中,预测运算单元12进行关于各个轿厢的预测运算。该预测运算与图2中步骤S101的步骤相同。在对各个轿厢假设分配了新的层站呼梯的情况下和未分配的情况下进行预测运算,为了表示该情况,描画了从步骤S201的出口到入口的返回线。
然后,在步骤S202中,候选轿厢选择单元17进行针对新层站呼梯的分配候选轿厢的选择。使用图6的示例对于该步骤进行说明。在图6(a)的示例中,1号机(#1)的轿厢30在6F(6层)有轿厢呼梯(○符号)且从1F(1层)开始出发,2号机(#2)的轿厢30正在7F(7层)待机。在这种状态下,在4F(4层)发生了上行(上升)的新层站呼梯(◆符号)。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对4F的上行层站呼梯分配1号机还是2号机的轿厢30,几乎都可以同时到达。但是,很明显分配1号机的轿厢30时行进距离的合计比较短。即,对于4F的上行层站呼梯,在分配了1号机的轿厢30时,预测1F→4F→6F的行进路线,另一方面,在分配了2号机的轿厢30时预测7F→4F→7F(例如,利用在实施例1中说明的、将从顶层(10F)到上梯楼层(4F)正中间的楼层预测为目标楼层的方法进行预测)的行进路线,前者的行进距离合计较短。
在图6(b)的示例中,轿厢30在6F有分配的层站呼梯(△符号)且从1F开始出发,在4F(4层)发生了上行的新层站呼梯(◆符号)。这样,像图6(a)的1号机示例或图6(b)的示例那样,如果分配给正在或预定在与新层站呼梯相同方向行进的轿厢,也可以缩短行进距离。
在此,优先选择处于这种状态的轿厢作为分配候选,可以减少行进距离。作为其具体方法,例如使用下面的第1规则。
IF((在新层站呼梯发生楼层有轿厢呼梯的轿厢)or(新层站呼梯为本楼层分配的轿厢)or
(正在或预定在与新层站呼梯相同方向行进的轿厢)and(与新层站呼梯相同方向,且前方仅有一个呼梯的轿厢))
THEN(将该轿厢作为分配候选轿厢)
上述规则中,第一个or条件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如在图6(c)和(d)的示例中看到的那样,在存在轿厢呼梯并在停止预定楼层(4F)发生了新的层站呼梯的情况下、和本楼层分配(在轿厢30当前停止的楼层(4F)发生新的层站呼梯)的情况下,如果对这种轿厢分配新的层站呼梯,很明显所有轿厢的行进距离的合计变短。
并且,and条件的前半部分表示相当于图6(a)和图6(b)的情况。但是,即使是与新层站呼梯相同方向、且在前方有呼梯的轿厢,如果将呼梯分配给已经分配了多个呼梯的轿厢,则有时会产生长久等待(例如60秒以上,并且不限于此,也可以是40秒以上、50秒以上、70秒以上、80秒以上),将恶化整个大厦的输送效率。因此,and条件的后半部分是为了防止输送效率恶化,而选择停止预定次数在预定次数以内的轿厢的条件。
并且,基于相同意义,也可以使用变更了and条件的后半部分的下述第2规则。
IF((在新层站呼梯发生楼层有轿厢呼梯的轿厢)or(新层站呼梯为本楼层分配的轿厢)or
(正在或预定在与新层站呼梯相同方向行进的轿厢)and(即使分配新的层站呼梯也不会长久等待的轿厢))
THEN(将该轿厢作为分配候选轿厢)
在步骤S202中,使用上述的第1规则和第2规则选择针对新的层站呼梯的分配候选轿厢。另外,根据情况有时不存在满足上述第1规则或第2规则的条件的轿厢。在该情况下,重新将所有轿厢设为候选轿厢。在这种情况下,至少可以按照与以往相同的步骤来进行分配轿厢的确定。
并且,在步骤S203中,对在步骤S202中选择出的候选轿厢进行与图2的步骤S103相同的各种评价值的计算。但是,在该实施例2中不进行行进距离的运算。针对各个候选轿厢进行评价运算,为了表示该情况,描画了从步骤S203的出口到入口的返回线。
然后,在步骤S204中,分配单元15对上述被选择为候选轿厢的各个轿厢,例如使用下式(2)所示的综合评价函数J(i)进行综合评价。
J(i)=w1E1(i)+w2E2(i)+w3E3(i) (2)
W1、W2、W3:权重
E1(i):对轿厢i分配了新的层站呼梯时,对于正在发生的各个轿厢各个呼梯的等待时间评价的总和
E2(i):对轿厢i分配了新的层站呼梯时,对于正在发生的各个轿厢各个呼梯的预报偏差概率评价的总和
E3(i):对轿厢i分配了新的层站呼梯时,对于正在发生的各个轿厢各个呼梯的满员概率评价的总和。
上述的式(2)除去省略了有关行进距离的评价项目外,与式(1)相同。
接着,在步骤S205中,把在上述步骤S204中计算出的综合评价函数J(i)的值最佳即最小的轿厢确定为分配轿厢,在步骤S206中对该分配轿厢执行分配指令。
根据该实施例2,在多部电梯服务的建筑物中,设置在产生了层站呼梯时优先分配正在与新层站呼梯相同方向行进的电梯的单元,所以可以减少各电梯的行进距离,发挥节能效果,而不会恶化等待时间。并且,设置在产生了层站呼梯时,优先分配即使分配新的层站呼梯也不会等待长久、且正在与新的层站呼梯相同的方向行进的电梯的单元,所以能够在保持输送效率的情况下减少各电梯的行进距离,发挥节能效果,而不会恶化等待时间。另外,设置在产生了层站呼梯时,优先分配停止预定次数在预定次数以内的、且正在与新的层站呼梯相同方向行进的电梯的单元,所以能够在保持输送效率的情况下减少各电梯的行进距离,发挥节能效果,而不会恶化等待时间。
Claims (16)
1.一种高效运用多部电梯的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具有:
预测运算单元,其预测各个轿厢可以从当前位置到达发生了层站呼梯的楼层的到达时间;
行进距离预测单元,其预测所述各个轿厢对各自负责的所有呼梯进行响应而从当前位置到停止为止的行进距离;
评价运算单元,其根据由所述预测运算单元预测出的到达时间计算对于层站呼梯的等待时间,把所述等待时间作为评价指标,使用第1评价函数进行等待时间评价的运算,并且把由所述行进距离预测单元预测出的行进距离作为评价指标,使用第2评价函数进行行进距离评价的运算;以及
分配单元,其对所述各个轿厢进行至少包括所述等待时间评价和所述行进距离评价的综合评价函数的运算,对于层站呼梯,分配所述综合评价函数的值为最小的轿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中,在轿厢从第1楼层向下行方向行进,且在第2楼层有轿厢呼梯、在所述第1楼层和所述第2楼层之间的中间楼层有下行层站呼梯的情况下,所述行进距离预测单元将从所述第1楼层到所述第2楼层的距离预测为所述轿厢的行进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中,在轿厢从顶层向下行方向行进,且在底层有轿厢呼梯、在所述顶层和所述底层之间的中间楼层有下行层站呼梯的情况下,所述行进距离预测单元将从所述顶层到所述底层的距离预测为所述轿厢的行进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中,在轿厢从第2楼层向上行方向行进,且在第1楼层有轿厢呼梯、在所述第2楼层和所述第1楼层之间的中间楼层有上行层站呼梯的情况下,所述行进距离预测单元将从所述第2楼层到所述第1楼层的距离预测为所述轿厢的行进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中,在轿厢从底层向上行方向行进,且在顶层有轿厢呼梯、在所述底层和所述顶层之间的中间楼层有上行层站呼梯的情况下,所述行进距离预测单元将从所述底层到所述顶层的距离预测为所述轿厢的行进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中,在轿厢从第1楼层向下行方向行进,且在第2楼层有轿厢呼梯、在所述第1楼层和所述第2楼层之间的中间楼层有上行层站呼梯的情况下,所述行进距离预测单元对于所述上行层站呼梯预测目标楼层,将从所述第1楼层经过所述第2楼层到所述目标楼层的距离预测为所述轿厢的行进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中,在轿厢从顶层向下行方向行进,且在底层有轿厢呼梯、在所述顶层和所述底层之间的中间楼层有上行层站呼梯的情况下,所述行进距离预测单元对于所述上行层站呼梯预测目标楼层,将从所述顶层经过所述底层到所述目标楼层的距离预测为所述轿厢的行进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中,在轿厢从第2楼层向上行方向行进,且在第1楼层有轿厢呼梯、在所述第2楼层和所述第1楼层之间的中间楼层有下行层站呼梯的情况下,所述行进距离预测单元对于所述下行层站呼梯预测目标楼层,将从所述第2楼层经过所述第1楼层到所述目标楼层的距离预测为所述轿厢的行进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中,在轿厢从底层向上行方向行进,且在顶层有轿厢呼梯、在所述底层和所述顶层之间的中间楼层有下行层站呼梯的情况下,所述行进距离预测单元对于所述下行层站呼梯预测目标楼层,将从所述底层经过所述顶层到所述目标楼层的距离预测为所述轿厢的行进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中,所述行进距离预测单元在对所述上行层站呼梯预测目标楼层时,从所述第1楼层或所述顶层开始累计所述第1楼层或所述顶层到所述中间楼层各自的下梯概率,将下梯概率达到50%的楼层预测为目标楼层。
11.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中,所述行进距离预测单元在对所述上行层站呼梯预测目标楼层时,将所述第1楼层或顶层与所述中间楼层之间的正中间楼层预测为目标楼层。
12.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中,所述行进距离预测单元在对所述下行层站呼梯预测目标楼层时,从所述第2楼层或所述底层开始累计所述第2楼层或所述底层到所述中间楼层各自的下梯概率,将下梯概率达到50%的楼层预测为目标楼层。
13.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中,所述行进距离预测单元在对所述下行层站呼梯预测目标楼层时,将所述第2楼层或底层与所述中间楼层之间的正中间楼层预测为目标楼层。
14.一种高效运用多部电梯的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具有:
预测运算单元,其预测各个轿厢可以从当前位置到达发生了层站呼梯的楼层的到达时间;
候选轿厢选择单元,其预测所述各个轿厢对各自负责的所有呼梯进行响应而从当前位置到停止为止的行进距离,选择预测出的行进距离短的轿厢作为分配候选轿厢;
评价运算单元,其根据由所述预测运算单元预测出的到达时间计算对于层站呼梯的等待时间,把所述等待时间作为评价指标,使用预定的评价函数进行等待时间评价的运算;以及
分配单元,其对所述候选轿厢进行至少包括所述等待时间评价的综合评价函数的运算,对于层站呼梯,分配所述综合评价函数的值为最小的轿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候选轿厢选择单元按照下述规则选择分配候选轿厢,
IF((在新层站呼梯发生楼层有轿厢呼梯的轿厢)or(新层站呼梯为本楼层分配的轿厢)or
(正在或预定在与新层站呼梯相同方向行进的轿厢)and(与新层站呼梯相同方向、且在前方仅有一个呼梯的轿厢))
THEN(将该轿厢选为分配候选轿厢)。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候选轿厢选择单元按照下述规则选择分配候选轿厢,
IF((在新层站呼梯发生楼层有轿厢呼梯的轿厢)or(新层站呼梯为本楼层分配的轿厢)or
(正在或预定在与新层站呼梯相同方向行进的轿厢)and(即使分配新层站呼梯也不会发生长久等待的轿厢))
THEN(将该轿厢选为分配候选轿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05/019675 WO2007049342A1 (ja) | 2005-10-26 | 2005-10-26 | エレベーター群管理制御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44078A true CN101044078A (zh) | 2007-09-26 |
Family
ID=37967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5800359846A Pending CN101044078A (zh) | 2005-10-26 | 2005-10-26 | 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568556B2 (zh) |
EP (1) | EP1942069A4 (zh) |
JP (1) | JPWO2007049342A1 (zh) |
CN (1) | CN101044078A (zh) |
WO (1) | WO2007049342A1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30375A (zh) * | 2009-03-09 | 2010-09-15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电梯的组管理系统 |
CN102001556A (zh) * | 2009-08-31 | 2011-04-06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
CN102186757A (zh) * | 2008-10-20 | 2011-09-14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组群管理装置 |
CN101983169B (zh) * | 2008-04-03 | 2013-07-03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 |
CN102056828B (zh) * | 2008-08-20 | 2013-11-20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及电梯的组群管理方法 |
CN105836554A (zh) * | 2016-05-23 | 2016-08-10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电梯预约方法及装置 |
CN109534118A (zh) * | 2018-11-05 | 2019-03-29 | 永大电梯设备(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运行速度的智能化控制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006807B2 (en) | 2006-06-27 | 2011-08-30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Elevator group control apparatus |
US8286755B2 (en) | 2007-05-23 | 2012-10-16 | Mitsubishi Elelctric Corporation | Group management controller of elevator including limit value setting means for setting a limit value for limiting a count of car calls |
EP2183178B1 (en) * | 2007-08-28 | 2012-04-04 | Thyssenkrupp Elevator Capital Corporation | Saturation control for destination dispatch systems |
JP5347492B2 (ja) * | 2008-12-25 | 2013-11-20 |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
CN102328859B (zh) * | 2011-08-25 | 2013-07-03 | 天津大学 | 节能派梯方法及其验证装置 |
JP5875923B2 (ja) * | 2012-03-29 | 2016-03-02 | 株式会社東芝 |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稼働率制御装置 |
JP6156032B2 (ja) * | 2013-09-30 | 2017-07-05 |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
WO2016070937A1 (en) * | 2014-11-07 | 2016-05-12 | Kone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elevator system |
JP6540383B2 (ja) * | 2015-08-28 | 2019-07-10 |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及び群管理制御方法 |
CN107289923A (zh) * | 2016-04-01 | 2017-10-24 | 奥的斯电梯公司 | 楼宇内乘梯导航终端、系统及方法 |
JP6783905B1 (ja) * | 2019-06-27 | 2020-11-11 |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652830B2 (zh) | 1974-08-16 | 1981-12-15 | ||
JPS54159955A (en) | 1978-06-06 | 1979-12-1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Group controller for elevator |
CH649517A5 (de) * | 1979-09-27 | 1985-05-31 | Inventio Ag | Antriebssteuereinrichtung fuer einen aufzug. |
JPS5869675A (ja) | 1981-10-16 | 1983-04-25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エレベ−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
JPS60106774A (ja) | 1983-11-16 | 1985-06-12 | 株式会社東芝 | エレベ−タの群管理制御方法 |
US4749704A (en) | 1985-03-07 | 1988-06-07 | Sankyo Company Limited | Cyclopenta[d]pyrimidine derivatives and use as antidepressants |
FR2619223B1 (fr) | 1987-08-03 | 1990-02-23 | Aerospatiale | Procede et dispositif pour l'estimation des caracteristiques electromagnetiques d'un materiau dielectrique ou magnetique. |
US5307903A (en) * | 1988-01-29 | 1994-05-03 | Hitachi, Ltd. | Method and system of controlling elevators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inputting requests to the control system |
US5022497A (en) * | 1988-06-21 | 1991-06-11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ased crowd sensing system for elevator car assignment |
JPH1036019A (ja) | 1996-07-19 | 1998-02-10 | Hitachi Ltd |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
JP2002167129A (ja) | 2000-12-06 | 2002-06-11 | Hitachi Ltd | エレベーター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
US6655501B2 (en) * | 2001-06-29 | 2003-12-02 | Inventio Ag | Method for selection of the most favorable elevator of an elevator installation comprising at least two elevator groups |
FI115130B (fi) * | 2003-11-03 | 2005-03-15 | Kone Corp | Menetelmä ja laite hissiryhmän ohjaamiseksi |
WO2005092762A1 (ja) * | 2004-03-26 | 2005-10-06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
FI117282B (fi) * | 2005-05-12 | 2006-08-31 | Kone Corp | Hissijärjestelmä |
-
2005
- 2005-10-26 JP JP2006527185A patent/JPWO2007049342A1/ja active Pending
- 2005-10-26 US US11/574,017 patent/US756855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10-26 EP EP05799471A patent/EP1942069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5-10-26 CN CNA2005800359846A patent/CN101044078A/zh active Pending
- 2005-10-26 WO PCT/JP2005/019675 patent/WO200704934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83169B (zh) * | 2008-04-03 | 2013-07-03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 |
CN102056828B (zh) * | 2008-08-20 | 2013-11-20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及电梯的组群管理方法 |
CN102186757A (zh) * | 2008-10-20 | 2011-09-14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组群管理装置 |
CN102186757B (zh) * | 2008-10-20 | 2013-10-30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组群管理装置 |
US8602172B2 (en) | 2008-10-20 | 2013-12-10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Elevator group management system |
CN101830375A (zh) * | 2009-03-09 | 2010-09-15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电梯的组管理系统 |
CN101830375B (zh) * | 2009-03-09 | 2013-06-12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电梯的组管理系统 |
CN102001556A (zh) * | 2009-08-31 | 2011-04-06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
CN102001556B (zh) * | 2009-08-31 | 2014-01-08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
CN105836554A (zh) * | 2016-05-23 | 2016-08-10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电梯预约方法及装置 |
CN109534118A (zh) * | 2018-11-05 | 2019-03-29 | 永大电梯设备(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运行速度的智能化控制方法 |
CN109534118B (zh) * | 2018-11-05 | 2020-11-10 | 永大电梯设备(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运行速度的智能化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7049342A1 (ja) | 2007-05-03 |
US7568556B2 (en) | 2009-08-04 |
US20090032339A1 (en) | 2009-02-05 |
EP1942069A4 (en) | 2013-01-09 |
EP1942069A1 (en) | 2008-07-09 |
JPWO2007049342A1 (ja) | 2009-04-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44078A (zh) | 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 | |
CN1177747C (zh) | 控制单升降道中两电梯轿厢电梯系统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 |
JP5230749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群管理装置 | |
CN1141237C (zh) | 电梯群控装置 | |
CN104229570B (zh) | 电梯系统的群管理控制方法 | |
CN1018362B (zh) | 电梯的群管理方法 | |
CN1018263B (zh) | 电梯群控装置 | |
KR101292436B1 (ko) | 엘리베이터의 그룹 관리 제어 시스템 및 엘리베이터의 그룹 관리 제어 방법 | |
CN1217700A (zh) | 电梯群组的控制 | |
JP4669215B2 (ja) | マルチケージを有するエレベータ装置のための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 |
CN1208229C (zh) | 电梯群控装置 | |
KR101442896B1 (ko) | 엘리베이터의 그룹 관리 장치 | |
CN1283581A (zh) | 电梯系统和轿厢分配控制方法 | |
CN101054141A (zh) | 电梯群管理控制方法和电梯群管理控制系统 | |
CN1705610A (zh) | 调度建筑物中电梯系统多个轿厢的方法和电梯调度器 | |
CN101045510A (zh) | 使用分支定界来调度电梯轿厢的方法 | |
CN101056812A (zh) | 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 | |
JP2011105452A (ja) |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及び群管理方法 | |
EA020711B1 (ru) | Способ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я вызовов с указанием этажа назначения между лифтовыми группами в лифтовой системе | |
CN1774382A (zh) | 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 | |
JP2014114129A (ja) |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 |
JP5951421B2 (ja) |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 | |
CN1230369C (zh) | 双轿厢电梯系统的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 |
CN1019288B (zh) | 实现电梯群控的装置 | |
CN1802303A (zh) | 电梯的群体管理控制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709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