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2948B - 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人力驅動車用驅動系統、及人力驅動車用電池單元 - Google Patents
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人力驅動車用驅動系統、及人力驅動車用電池單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822948B TWI822948B TW109103014A TW109103014A TWI822948B TW I822948 B TWI822948 B TW I822948B TW 109103014 A TW109103014 A TW 109103014A TW 109103014 A TW109103014 A TW 109103014A TW I822948 B TWI822948 B TW I822948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human
- battery
- unit
- driven vehicle
- rotation cent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1141 propul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051 synthetic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638 chemical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61 synthetic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6/0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additional source of power, e.g. combustion engine or electric motor
- B62M6/80—Accessories, e.g. power sourc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M6/90—Batter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6/0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additional source of power, e.g. combustion engine or electric motor
- B62M6/40—Rider propelled cycle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motor
- B62M6/55—Rider propelled cycle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motor power-driven at crank shafts par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6/0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additional source of power, e.g. combustion engine or electric motor
- B62M6/40—Rider propelled cycle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mot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6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 B60L5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3/0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 B62J43/2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 B62J43/28—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hidden within the cycle fram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9/00—Cycle frames
- B62K19/30—Frame parts shaped to receive other cycle parts or accessories
- B62K19/40—Frame parts shaped to receive other cycle parts or accessories for attaching accessories, e.g. article carriers, lamp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2—Casings or frames around the primary casing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4—Secondary casings; Racks; Suspension devices;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metho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or vehicles, e.g. cars or trai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課題] 要提供一種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人力驅動車用驅動系統、及人力驅動車用電池單元,能將電池單元適當安裝於人力驅動車的框架。
[解決手段] 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具備有:設置有曲柄軸的基部、設置於上述基部且可安裝於上述人力驅動車的框架的框架安裝部、及設置於上述基部的導引部;在上述框架安裝部安裝於上述框架的狀態,上述導引部,朝沿著上述框架的長邊方向的導引方向可導引上述電池單元,且將電池單元的至少局部配置於上述人力驅動車的框架的內部。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關於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人力驅動車用驅動系統、及人力驅動車用電池單元。
例如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人力驅動車用電池單元是安裝在人力驅動車的框架。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18-6144號公報
[發明欲解決的課題]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要提供一種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人力驅動車用驅動系統、及人力驅動車用電池單元,能將電池單元適當安裝於人力驅動車的框架。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的第1型態的驅動單元,是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具備有:設置有曲柄軸的基部、設置於上述基部且可安裝於上述人力驅動車的框架的框架安裝部、及設置於上述基部的導引部;在上述框架安裝部安裝於上述框架的狀態,上述導引部,朝沿著上述框架的長邊方向的導引方向可導引上述電池單元,且將電池單元的至少局部配置於上述人力驅動車的框架的內部。
藉由第1型態的驅動單元,可藉由導引部將電池單元適當地導引到框架的內部,所以能適當將電池單元安裝於人力驅動車。
依據本發明的第1型態的第2型態的驅動單元,進一步具備馬達,上述馬達,設置於上述基部且對上述人力驅動車施加推進力。
藉由第2型態的驅動單元,使用具備馬達的驅動單元,能將電池單元適當地安裝於人力驅動車。
依據本發明的第2型態的第3型態的驅動單元,上述馬達的旋轉中心軸心,與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平行;相對於包含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與上述馬達的旋轉中心軸心的第1平面,包含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且與上述導引方向平行的第2平面所構成的角度為0度以上且60度以下。
藉由第3型態的驅動單元,容易將馬達與電池單元靠近配置。
依據本發明的第2或3型態的第4型態的驅動單元,進一步具備有:將上述電池單元與上述馬達電連接的電連接器;上述電連接器,配置成相較於上述馬達的旋轉中心軸心更靠近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
藉由第4型態的驅動單元,可將電連接器配置成靠近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
依據本發明的第2至4型態的任一型態的第5型態的驅動單元,進一步具備有:設置於上述基部且可保持上述電池單元的電池保持座。
藉由第5型態的驅動單元,驅動單元能藉由電池保持座適當地保持電池單元。
依據本發明的第4型態的第6型態的驅動單元,進一步具備有:設置於上述基部且可保持上述電池單元的電池保持座;當上述電池單元保持於上述電池保持座時,上述電連接器與上述電池單元電連接。
藉由第6型態的驅動單元,藉由將電池單元保持於電池保持座,則能簡單地連接電池單元與電連接器。
依據本發明的第4型態的第7型態的驅動單元,進一步具備有:設置於上述基部且可保持上述電池單元的電池保持座、及從上述基部延伸而與上述電連接器電連接的電纜線。
藉由第7型態的驅動單元,藉由電纜線能簡單地連接電池單元與電連接器。
依據本發明的第5至7型態的任一型態的第8型態的驅動單元,上述電池保持座,具有用來配置上述電池單元的至少局部的收容空間;上述收容空間,在上述電池單元配置於上述收容空間的狀態在上述導引方向貫穿上述電池保持座。
藉由第8型態的驅動單元,電池單元在收容空間內可朝導引方向適當移動。
依據本發明的第5至8型態的任一型態的第9型態的驅動單元,在上述框架安裝部安裝於上述人力驅動車的上述框架,且上述人力驅動車的全部車輪接觸於水平地面的狀態,上述馬達的旋轉中心軸心配置於: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的鉛直上方、或在較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更上方且在上述人力驅動車的前方;上述電池保持座配置在較上述曲柄軸的上述旋轉中心軸心更靠近上述人力驅動車的前方。
藉由第9型態的驅動單元,能將驅動單元及電池單元適當地安裝於人力驅動車的框架。
本發明的第10型態的驅動單元,是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具備有:設置有曲柄軸的基部、設置於上述基部且可安裝於上述人力驅動車的框架的框架安裝部、及設置於上述基部且具有用來配置朝長邊方向延伸的電池單元的至少局部的收容空間的電池保持座;上述收容空間,在上述電池單元的上述至少局部配置於上述收容空間的狀態,在上述電池單元的長邊方向貫穿上述電池保持座。
藉由第10型態的驅動單元,讓電池單元在收容空間內可適當地朝電池單元的長邊方向移動,所以能適當將電池單元安裝於人力驅動車的框架。
依據本發明的第10型態的第11型態的驅動單元,進一步具備馬達,上述馬達,設置於上述基部且對上述人力驅動車施加推進力。
藉由第11型態的驅動單元,使用具備馬達的驅動單元,能將電池單元適當地安裝於人力驅動車的框架。
依據本發明的第11型態的第12型態的驅動單元,上述馬達的旋轉中心軸心,與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平行;相對於包含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與上述馬達的旋轉中心軸心的第1平面,包含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且與上述電池單元的長邊方向平行的第2平面所構成的角度為0度以上且60度以下。
藉由第12型態的驅動單元,容易將馬達與電池單元靠近配置。
依據本發明的第11或12型態的第13型態的驅動單元,進一步具備有:將上述電池單元與上述馬達電連接的電連接器;上述電連接器,配置成相較於上述馬達的旋轉中心軸心更靠近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
藉由第13型態的驅動單元,可將電連接器配置成靠近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
依據本發明的第13型態的第14型態的驅動單元,當上述電池單元的上述至少局部配置於上述收容空間時,上述電連接器,與上述電池單元電連接。
藉由第14型態的驅動單元,藉由將電池單元配置於收容空間,則能簡單地連接電池單元與電連接器。
依據本發明的第13型態的第15型態的驅動單元,進一步具備有:從上述基部延伸且與上述電連接器電連接的電纜線。
藉由第15型態的驅動單元,藉由電纜線能簡單地連接電池單元與電連接器。
依據本發明的第11至15型態的任一型態的第16型態的驅動單元,在上述框架安裝部安裝於上述人力驅動車的上述框架,且上述人力驅動車的全部車輪接觸於水平地面的狀態,上述馬達的旋轉中心軸心配置於: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的鉛直上方、或在較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更上方且在上述人力驅動車的前方;上述電池保持座配置在較上述曲柄軸的上述旋轉中心軸心更靠近上述人力驅動車的前方。
藉由第16型態的驅動單元,能將驅動單元及電池單元適當地安裝於人力驅動車的框架。
本發明的第17型態的驅動單元,是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具備有:設置有曲柄軸的基部、設置於上述基部且可安裝於上述人力驅動車的框架的框架安裝部、設置於上述基部且具有用來配置朝長邊方向延伸的電池單元的至少局部的收容空間的電池保持座、及設置於上述基部用來對上述人力驅動車施加推進力的馬達;上述馬達的旋轉中心軸心與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平行,相對於包含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與上述馬達的旋轉中心軸心的第1平面,包含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且與上述電池單元的長邊方向平行的第2平面所構成的角度,為0度以上且60度以下。
藉由第17型態的驅動單元,容易將馬達與電池單元靠近配置。
依據本發明的第17型態的第18型態的驅動單元,進一步具備有:將上述電池單元與上述馬達電連接的電連接器;上述電連接器,配置成相較於上述馬達的旋轉中心軸心更靠近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
藉由第18型態的驅動單元,可將電連接器配置成靠近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
依據本發明的第18型態的第19型態的驅動單元,當上述電池單元的上述至少局部配置於上述收容空間時,上述電連接器,與上述電池單元電連接。
藉由第19型態的驅動單元,藉由將電池單元配置於收容空間,則能簡單地連接電池單元與電連接器。
依據本發明的第18型態的第20型態的驅動單元,進一步具備有:從上述基部延伸且與上述電連接器電連接的電纜線。
藉由第20型態的驅動單元,藉由電纜線能簡單地連接電池單元與電連接器。
依據本發明的第17至20型態的任一型態的第21型態的驅動單元,在上述框架安裝部安裝於上述人力驅動車的上述框架,且上述人力驅動車的全部車輪接觸於水平地面的狀態,上述馬達的旋轉中心軸心配置於: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的鉛直上方、或在較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更上方且在上述人力驅動車的前方;上述電池保持座配置在較上述曲柄軸的上述旋轉中心軸心更靠近上述人力驅動車的前方。
藉由第21型態的驅動單元,容易將電池單元沿著人力驅動車的框架配置。
本發明的第22型態的驅動單元,是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具備有:設置有曲柄軸的基部、設置於上述基部且可安裝於上述人力驅動車的框架的框架安裝部、設置於上述基部且可保持電池單元的電池保持座、設置於上述基部用來對上述人力驅動車施加推進力的馬達、及用來將上述電池單元與上述馬達電連接的電連接器;上述電連接器,配置成相較於上述馬達的旋轉中心軸心更靠近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
藉由第22型態的驅動單元,能將電池單元適當地安裝於人力驅動車的框架。藉由第22型態的驅動單元,可將電連接器配置成靠近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
依據本發明的第22型態的第23型態的驅動單元,當上述電池單元保持於上述電池保持座時,上述電連接器,與上述電池單元電連接。
藉由第23型態的驅動單元,藉由將電池單元保持於電池保持座,則能簡單地連接電池單元與電連接器。
依據本發明的第22型態的第24型態的驅動單元,進一步具備有:從上述基部延伸且與上述電連接器電連接的電纜線。
藉由第24型態的驅動單元,藉由電纜線能簡單地連接電池單元與電連接器。
依據本發明的第22至24型態的任一型態的第25型態的驅動單元,在上述框架安裝部安裝於上述人力驅動車的上述框架,且上述人力驅動車的全部車輪接觸於水平地面的狀態,上述馬達的旋轉中心軸心配置於: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的鉛直上方、或在較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更上方且在上述人力驅動車的前方;上述電池保持座配置在較上述曲柄軸的上述旋轉中心軸心更靠近上述人力驅動車的前方。
藉由第25型態的驅動單元,容易將電池單元沿著人力驅動車的框架配置。
本發明的第26型態的驅動單元,是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具備有:設置有曲柄軸的基部、設置於上述基部且可安裝於上述人力驅動車的框架的框架安裝部、設置於上述基部且可保持電池單元的電池保持座、及設置於上述基部用來對上述人力驅動車施加推進力的馬達;在上述框架安裝部安裝於上述人力驅動車的上述框架,且上述人力驅動車的全部車輪接觸於水平地面的狀態,上述馬達的旋轉中心軸心配置於: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的鉛直上方、或在較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更上方且在上述人力驅動車的前方;上述電池保持座配置在較上述曲柄軸的上述旋轉中心軸心更靠近上述人力驅動車的前方。
藉由第26型態的驅動單元,能將驅動單元及電池單元適當地安裝於人力驅動車的框架。
依據本發明的第10至26型態的任一型態的第27型態的驅動單元,進一步具備有:設置於上述基部且用來導引上述電池單元的導引部。
藉由第27型態的驅動單元,可藉由導引部將電池單元適當地導引到框架的內部,所以能適當將電池單元安裝於人力驅動車的框架。
依據本發明的第27型態的第28型態的驅動單元,在上述框架安裝部安裝於上述框架的狀態,上述導引部,可朝沿著上述框架的長邊方向的導引方向導引上述電池單元,將電池單元的至少局部配置於上述人力驅動車的框架的內部。
藉由第28型態的驅動單元,可藉由導引部將電池單元適當地導引到框架的內部,所以能適當將電池單元安裝於人力驅動車的框架。
依據本發明的第5至9及28型態的任一型態的第29型態的驅動單元,上述電池保持座,可沿著上述導引方向移動。
藉由第29型態的驅動單元,能依據電池單元的尺寸公差及電池單元的種類等將電池保持座移動到適當的位置。
依據本發明的第5至9、28及29型態的任一型態的第30型態的驅動單元,上述電池保持座,進一步包含第1限制部,上述第1限制部,用來限制上述導引方向的上述電池單元的移動。
藉由第30型態的驅動單元,藉由第1限制部,能將電池單元穩定安裝於人力驅動車的框架。
依據本發明的第30型態的第31型態的驅動單元,上述導引方向包含:為了將上述電池單元安裝於上述電池保持座而使上述電池單元移動的第1導引方向、及為了從上述電池保持座卸下上述電池單元而使上述電池單元移動的第2導引方向;上述第1限制部,至少限制上述電池單元朝上述第2導引方向的移動。
藉由第31型態的驅動單元,藉由第1限制部,能適當地限制電池單元朝第2導引方向移動。
依據本發明的第31型態的第32型態的驅動單元,上述第1限制部,可切換:用來限制上述電池單元朝上述第2導引方向的移動的第1狀態、與允許上述電池單元朝上述第2導引方向的移動的第2狀態。
藉由第32型態的驅動單元,藉由切換第1限制部的第1狀態與第2狀態,則能簡單地進行電池單元對電池保持座地安裝及電池單元從電池保持座的拆卸。
依據本發明的第32型態的第33型態的驅動單元,進一步包含:用來切換上述第1限制部的上述第1狀態與上述第2狀態而可讓使用者操作的操作部。
藉由第33型態的驅動單元,能藉由操作部簡單地切換第1狀態與第2狀態。
依據本發明的第30至33型態的任一型態的第34型態的驅動單元,上述第1限制部,包含與在上述電池單元設置的第1卡合部卡合的第2卡合部;上述第1卡合部及上述第2卡合部的其中一方包含凸部,上述第1卡合部及上述第2卡合部的另一方包含凹部。
藉由第34型態的驅動單元,藉由讓凸部與凹部卡合,能適當地限制電池單元的移動。
根據上述第30至34型態的任一型態的第35型態的驅動單元,上述第1限制部包含彈性構件。
藉由第35型態的驅動單元,第1限制部能藉由彈性構件移動或變形。
依據本發明的第30至35型態的任一型態的第36型態的驅動單元,在上述電池單元保持於上述電池保持座的狀態,上述第1限制部,在與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平行的方向,與上述電池單元相對向。
藉由第36型態的驅動單元,在與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平行的方向,能限制電池單元的移動。
依據本發明的第30至35型態的任一型態的第37型態的驅動單元,在上述電池單元保持於上述電池保持座的狀態,上述第1限制部,在與平行於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的方向交叉的方向,與上述電池單元相對向。
藉由第37型態的驅動單元,在與平行於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的方向交叉的方向,能限制電池單元的移動。
依據本發明的第5至9及28至37型態的任一型態的第38型態的驅動單元,上述導引部,包含朝上述導引方向延伸的凹部及凸部的至少其中一種。
藉由第38型態的驅動單元,藉由讓凸部與凹部卡合,能適當地將電池單元朝導引方向導引。
依據本發明的第5至9、27至38型態的任一型態的第39型態的驅動單元,上述電池保持座,在以上述導引部導引上述電池單元的狀態,可保持上述電池單元。
藉由第39型態的驅動單元,能維持藉由導引部導引電池單元的狀態且保持電池單元。
依據本發明的第5至39型態的任一型態的第40型態的驅動單元,上述電池保持座,可對上述基部進行裝卸。
藉由第40型態的驅動單元,能分別製造電池保持座與基部。
依據本發明的第5至39型態的任一型態的第41型態的驅動單元,上述電池保持座,與上述基部形成為一體。
藉由第41型態的驅動單元,能減少零件數量。
依據本發明的第5至9及27至41型態的任一型態的第42型態的驅動單元,上述導引部,設置於上述電池保持座。
藉由第42型態的驅動單元,能將導引部設置於電池保持座。
依據本發明的第5至9及27至42型態的任一型態的第43型態的驅動單元,上述導引部,與上述基部形成為一體。
藉由第43型態的驅動單元,能減少零件數量。
本發明的第44型態的驅動系統,是人力驅動車用驅動系統,包含:第1至43型態的任一型態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與設置於上述人力驅動車的框架且用來限制上述驅動單元及上述電池單元的移動的第2限制部。
藉由第44型態的驅動單元,可藉由第2限制部適當地限制電池單元的移動,所以能適當將電池單元安裝於人力驅動車的框架。
本發明的第45型態的電池單元,是可沿著上述框架的長邊方向插入於人力驅動車的框架的人力驅動車用電池單元,包含:收容電池元件且沿著上述框架的長邊方向延伸的殼體、與可限制上述殼體朝上述框架的長邊方向移動的第3限制部;上述第3限制部,包含:在沿著上述框架的長邊方向的框架從上述殼體的兩端面之間的中間部朝與上述框架的長邊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第1卡合部,上述第1卡合部可移動於:用來限制上述殼體朝上述框架的長邊方向移動的第1位置、與從上述第1位置待避且允許上述殼體朝上述框架的長邊方向移動的第2位置之間。
藉由第45型態的電池單元,藉由使第3限制部在第1位置與第2位置之間位移,則能將電池單元適當地安裝於人力驅動車的框架。
依據本發明的第45型態的第46型態的電池單元,包含:將上述第1卡合部偏向上述第1位置的偏向部、及使用者可操作用來使上述第1卡合部從上述第1位置移動到上述第2位置的操作部。
藉由第46型態的電池單元,能因應操作部的操作部使第3限制部移動於第1位置與第2位置之間。
[發明效果]
本發明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人力驅動車用驅動系統、及人力驅動車用電池單元,能將電池單元適當地安裝於人力驅動車的框架。
本說明書所使用的「至少一個」的表現方式,代表所需要的選項的「一個以上」。作為一個例子,在本說明書所使用的「至少一個」的表現方式,如果選項的數量為兩個的話,則代表「只有一個選項」或「兩個選項雙方」。作為其他例子,在本說明書所使用的「至少一個」的表現方式,如果選項的數量為三個以上的話,則代表「只有一個選項」或「兩個以上的任意選項的組合」。
(第1實施方式)
參考第1圖至第26圖,針對第1實施方式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80、人力驅動車用驅動系統60及人力驅動車用電池單元40加以說明。人力驅動車10是至少能藉由人力驅動力驅動的車輛。人力驅動車10,不限定車輪的數量,例如也包括單輪車及具備3輪以上的車輪的車輛。人力驅動車10例如包括:登山車、公路車、城市型自行車、載貨型自行車、及躺式自行車等各種種類的自行車、及電動自行車(E-bike)。電動自行車,包括藉由電動馬達輔助車輛推進的電動輔助自行車。以下在實施方式是將人力驅動車10說明為自行車。
人力驅動車10具備有曲柄12及車輪14。車輪14包含驅動輪14A。人力驅動車10進一步具備有框架16。對曲柄12輸入人力驅動力。曲柄12包含:可相對於框架16旋轉的曲柄軸88、與分別設置在曲柄軸88的軸方向的端部的曲柄臂12B。在各曲柄臂12B連結著踏板18。驅動輪14A,藉由曲柄12旋轉所驅動。驅動輪14A支承於框架16。曲柄12與驅動輪14A藉由驅動機構20連結。驅動機構20包含:結合於曲柄軸88的第1旋轉體22。曲柄軸88與第1旋轉體22也可經由第1單向離合器結合。第1單向離合器,當曲柄12前轉時,使第1旋轉體22前轉,當曲柄12後轉時,不使第1旋轉體22後轉。第1單向離合器也可省略,在該情況,則曲柄軸88與第1旋轉體22一體旋轉。第1旋轉體22包含:鏈輪、滑輪、或斜齒輪。在本實施方式,第1旋轉體22包含複數的鏈輪。第1旋轉體22例如包含兩片鏈輪。在第1旋轉體22包含複數的鏈輪的情況,在人力驅動車10設置有前撥鏈器。驅動機構20進一步包含:第2旋轉體24、與連結構件26。連結構件26,將第1旋轉體22的旋轉力傳遞到第2旋轉體24。連結構件26例如包含鏈條、皮帶、或軸部。
第2旋轉體24與驅動輪14A連結。第2旋轉體24包含:鏈輪、滑輪、或斜齒輪。在第2旋轉體24與驅動輪14A之間設置有第2單向離合器較佳。第2單向離合器,當第2旋轉體24前轉時,使驅動輪14A前轉,當第2旋轉體24後轉時,不使驅動輪14A後轉。在本實施方式,第2旋轉體24包含複數的鏈輪。第2旋轉體24例如包含7至13片鏈輪。在第2旋轉體24包含複數的鏈輪的情況,在人力驅動車10設置有後撥鏈器。
車輪14包含前輪及後輪。前輪經由前叉28安裝於框架16。車把桿30經由桿部32連結於前叉28。在以下的實施方式,雖然將後輪說明為驅動輪14A,而前輪也可是驅動輪14A。
在人力驅動車10的框架16包含下管16A。框架16,進一步包含:頭管16B、頂管16C、座管16D、座墊支架16E、及鏈條支架16F。
人力驅動車10包含人力驅動車用電池單元40。電池單元40包含有一個或複數個電池元件42。電池元件42包含充電池。電池單元40將電力供給到驅動單元80。電池單元40,藉由有線或無線方式可通訊地連接於在驅動單元80設置的控制部較佳。電池單元40,例如藉由電力線通訊(PLC;power line communication)或CAN(控制器區域網路)(Controller Area Network)而可與控制部通訊。電池單元40,包含:可與在驅動單元80設置的控制部電連接的電連接器94。
電池單元40,可沿著框架16的長邊方向F插入於人力驅動車10的框架16。電池單元40包含:收容電池元件42且沿著框架16的長邊方向F延伸的殼體46、及可限制殼體46朝框架16的長邊方向F移動的第3限制部48。電池單元40,其至少局部可收容於在下管16A的內部形成的電池收容空間16S。殼體46的形狀只要是可藉由導引部86所導引,且可被電池保持座72所保持的構造即可,並沒有特別限定。殼體46的形狀,例如也可是實質多角柱狀,也可是實質圓柱形狀,也可是實質橢圓柱狀。
電池單元40,可在電池收容空間16S內沿著導引方向G移動。電池單元40,在下管16A之中,從在與座管16D及鏈條支架16F連接的端部設置的開口16P插入於電池收容空間16S。導引方向G包含:為了將電池單元40安裝於電池保持座72而使電池單元40移動的第1導引方向G1、及為了將電池單元40從電池保持座72卸下而使電池單元40移動的第2導引方向G2。第1導引方向G1,是從開口16P朝向下管16A之中與頭管16B連接的端部的方向。第2導引方向G2,是從下管16A之中與頭管16B連接的端部朝向開口16P的方向。
人力驅動車10包含人力驅動車用驅動系統60。驅動系統60可用來保持電池單元40。驅動系統60包含: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80、及設置於人力驅動車10的框架16且用來限制驅動單元80及電池單元40移動的第2限制部62。電池單元40在長邊方向B具有第1端部40A及第2端部40B。在電池單元40收容於電池收容空間16S的狀態,電池單元40的長邊方向B沿著下管16A延伸,第1端部40A位於下管16A的開口16P側。驅動單元80用來保持電池單元40的第1端部40A。第2限制部62,與第2端部40B接觸而用來限制電池單元40朝第1導引方向G1的移動。第2限制部62設置於框架16的內部空間。第2限制部62,例如設置於框架16且貫穿框架16的內部空間。在一個例子,第2限制部62形成為圓柱形狀。第2限制部62例如也可藉由螺栓62A形成。在該情況,在框架16形成有:供螺栓62A通過的貫穿孔17A、及讓螺栓62A結合的母螺紋部17B。也可在框架16不形成母螺紋部17B,使螺栓62A貫穿框架16,藉由螺栓62A的頭部與螺母夾住框架16,將螺栓62A固定於框架16。第2限制部62也可藉由框架16的局部構成。
驅動單元80具備有:基部82、框架安裝部84、導引部86。在基部82設置有曲柄軸88。框架安裝部84,設置於基部82且可安裝於人力驅動車10的框架16。框架安裝部84設置於基部82的外周部較佳。框架安裝部84包含孔部84A。藉由將螺栓85插入於孔部84A且旋入於框架16的母螺紋部,來將驅動單元80安裝於框架16。框架安裝部84包括母螺紋部,藉由將螺栓85插入於框架16的孔部且旋入於框架安裝部84的母螺紋部,來將驅動單元80安裝於框架16也可以。
驅動單元80進一步具備:設置於基部82,且對人力驅動車10施加推進力的馬達90較佳。驅動單元80進一步具備有曲柄軸88較佳。驅動單元80進一步具備有輸出部92較佳。輸出部92的旋轉中心軸心與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相等較佳。在輸出部92的端部安裝有第1旋轉體22。輸出部92包含中空軸。輸出部92的中空軸,包圍曲柄軸88的局部且其內部插入有曲柄軸88。輸出部92經由第1軸承而支承於基部82。曲柄軸88,經由第2軸承而支承於基部82,經由第3軸承而支承於輸出部92。輸出部92連結於曲柄軸88。輸出部92與曲柄軸88,也可直接連結,也可在之間經由其他構件連結。輸出部92與曲柄軸88,例如也可經由單向離合器連結。
驅動單元80進一步具備有:馬達90的驅動電路、用來控制馬達90的控制部較佳。驅動電路、與控制部設置於基部82較佳。驅動電路也可包含於控制部。驅動電路、與控制部設置於同一電路基板。控制部,包含用來執行預定的控制程式的運算處理裝置。運算處理裝置,包含例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或MPU (Micro Processing Unit)(微處理單元)。控制部也可包含1個或複數的微電腦。控制部也可進一步包含記憶部。在記憶部儲存有:各種控制程式、及使用於各種控制處理的資訊。記憶部例如包含非揮發性記憶體及揮發性記憶體。驅動電路包含變頻電路。驅動電路,用來控制從電池單元40供給到馬達90的電力。驅動電路,連接成可藉由有線或無線方式與控制部通訊。驅動電路,因應來自控制部的控制訊號來驅動馬達90。馬達90用來對人力驅動車10施加推進力。馬達90包含電動馬達。馬達90設置成:對從踏板起至後輪的人力驅動力的動力傳遞路線、或對前輪傳遞旋轉。在本實施方式,馬達90用來對輸出部92傳遞旋轉。在馬達90與輸出部92之間的動力傳遞路線,將第1單向離合器設置成:在使曲柄軸88朝人力驅動車10前進的方向旋轉的情況,藉由曲柄12的旋轉力讓馬達90不旋轉。在驅動單元80設置將馬達90的旋轉減速輸出的減速器較佳。
驅動單元80進一步包含轉矩感應器較佳。轉矩感應器是用來檢測人力驅動力。轉矩感應器輸出與輸入到曲柄軸88的人力驅動力的轉矩因應的訊號。轉矩感應器,例如在動力傳遞路線設置有第1單向離合器的情況,設置在較第1單向離合器更上游側較佳。轉矩感應器例如包含應變感應器或磁致伸縮感應器。在轉矩感應器包含應變感應器的情況,例如在曲柄軸88與輸出部92之間的構件、或在輸出部92配置應變感應器。在轉矩感應器包含磁致伸縮感應器的情況,例如在曲柄軸88與輸出部92之間的構件、或在輸出部92的外周面形成磁致伸縮元件,在磁致伸縮元件的外周配置磁致伸縮感應器。轉矩感應器,藉由無線通訊裝置或有線方式而可與馬達90的控制部通訊。基部82例如包含殼體,且將曲柄軸88的局部、馬達90的驅動電路、馬達90的控制部、轉矩感應器、馬達90的局部、及減速器配置於殼體內較佳。
導引部86設置於基部82。在框架安裝部84安裝於框架16的狀態,導引部86,可朝沿著框架16的長邊方向F的導引方向G導引電池單元40,將電池單元40的至少局部配置於人力驅動車10的框架16的內部。在框架安裝部84安裝於框架16的狀態,導引部86,可朝沿著框架16的長邊方向F的導引方向G導引電池單元40,將電池單元40的一半以上配置於人力驅動車10的框架16的內部較佳。導引部86,用來阻止電池單元40朝與導引方向G交叉的方向的移動較佳。
馬達90的旋轉中心軸心C2,平行於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較佳。相對於包含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馬達90的旋轉中心軸心C2之第1平面P1,包含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且平行於導引方向G的第2平面P2所構成的角度DY,為0度以上且60度以下較佳。相對於包含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馬達90的旋轉中心軸心C2之第1平面P1,包含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且平行於電池單元40的長邊方向B的第2平面P2所構成的角度DX,為0度以上且60度以下較佳。
在框架安裝部84安裝於人力驅動車10的框架16,且人力驅動車10的全部車輪14接觸於水平的地面的狀態,將馬達90的旋轉中心軸心C2配置於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的鉛直上方、或配置在較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更上方Y1且更靠近人力驅動車10的前方X1,將電池保持座72配置在較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更靠近人力驅動車10的前方X1較佳。
驅動系統60進一步包含電池保持裝置70。電池保持裝置70可用來保持電池單元40。電池保持裝置70包含電池保持座72。電池保持座72設置於基部82可用來保持電池單元40。電池保持座72,也可在預定的直線方向的複數的位置安裝於驅動單元80的基部82。第2限制部62也可包含於電池保持裝置70。
驅動單元80進一步包含電池保持座72較佳。驅動單元80進一步具備有:設置於基部82且可保持電池單元40的電池保持座72較佳。電池保持座72能保持電池單元40的第1端部40A。電池保持座72,也可配置於框架16的外部,也可將至少局部配置於電池收容空間16S,也可將全體配置於電池收容空間16S。電池保持座72,在電池單元40收容於框架16的電池收容空間16S的狀態,用來保持電池單元40的第1端部40A較佳。電池保持座72,具有收容空間72S,收容空間72S用來配置電池單元40的至少局部。收容空間72S,在電池單元40配置於收容空間72S的狀態的導引方向G貫穿著電池保持座72。收容空間72S,在電池單元40配置於收容空間72S的狀態的電池單元40的長邊方向B貫穿著電池保持座72。
導引部86,用來阻止電池單元40朝與導引方向G交叉的方向的移動。導引部86,包含朝導引方向G延伸的凹部及凸部的至少其中一個較佳。導引部86,可與在電池單元40的殼體46處設置的導引部卡合部46A卡合。導引部卡合部46A,包含相對於導引部86的形狀互補的凸部及凹部的至少其中一個較佳。導引部86所包含的凹部及凸部的至少其中一個朝導引方向G延伸。導引部卡合部46A所包含的凸部及凹部的至少其中一個朝電池單元40的長邊方向B延伸。導引部卡合部46A形成在從電池單元40的第1端部40A起至第2端部40B。導引部86包含凸部且導引部卡合部46A包含凹部也可以;導引部86包含凹部且導引部卡合部46A包含凸部也可以。電池單元40,在導引部卡合部46A與導引部86卡合的狀態,可沿著導引方向G移動。使用者,在將電池單元40安裝於框架16的情況,將導引部卡合部46A之中形成於第2端部40B的部分與導引部86卡合,使電池單元40朝第1導引方向G1移動。使用者,在將電池單元40從框架16卸下的情況,將導引部卡合部46A沿著導引部86滑動,使電池單元40朝第2導引方向G2移動。
基部82,也可藉由金屬形成,也可藉由合成樹脂形成,也可藉由金屬及合成樹脂雙方形成。電池保持座72,也可藉由金屬形成,也可藉由合成樹脂形成,也可藉由金屬及合成樹脂雙方形成。導引部86,也可藉由金屬形成,也可藉由合成樹脂形成,也可藉由金屬及合成樹脂雙方形成。合成樹脂也可包含纖維強化樹脂。
電池保持座72可以藉由各種形狀構成。第3圖至第6圖所示的電池保持座72A、72B、72C、72D,是電池保持座72的一個例子。在第3圖至第6圖,示意性地記載有驅動單元80及電池單元40。電池保持座72A、72B、72C、72D是與基部82形成為一體。導引部86設置於電池保持座72A、72B、72C、72D。導引部86與基部82形成為一體。電池保持座72A、72B、72C、72D、基部82、與導引部86形成為單件式構造。基部82,也可包含複數的構件,在該情況,將基部82的局部、基部82、與導引部86形成為一體。
電池保持座72A、72B、72C、72D,在與導引方向G交叉的方向,完全包圍電池單元40。電池保持座72A、72B、72C、72D,分別包含:基部連接部73A、一對壁部73B、73C、外殼部73D。基部連接部73A連接於基部82。一對壁部73B、73C,在與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平行的方向,分別從基部連接部73A的兩端部突出。外殼部73D,分別連接於一對壁部73B、73C之中與基部連接部73A相反側的端部。基部連接部73A,例如朝平行於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的方向且朝導引方向G延伸。一對壁部73B、73C,分別朝與平行於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且朝導引方向G延伸。外殼部73D配置成:在電池單元40未配置於收容空間72S的狀態與基部82及基部連接部73A相對向。在導引方向G,一對壁部73B、73C的長度與外殼部73D的長度相等。外殼部73D,例如隨著朝向在與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平行的方向的中央部而越遠離基部82。一對壁部73B、73C及外殼部73D,能因應電池單元40的形狀而做成各種形狀。
第3圖的設置於電池保持座72A的導引部86,設置於基部連接部73A。導引部86、基部連接部73A、一對壁部73B、73C及外殼部73D形成收容空間72S。導引部86,在與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平行的方向設置在包含基部連接部73A的中央部的區域。第3圖的導引部86包含一個突起86A。突起86A,在與導引方向G垂直的方向的剖面形成為T字型。在第3圖的導引部86,導引部86,也可包含複數的突起86A,在該情況,複數的突起86A在與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平行的方向分離配置。
第4圖的設置於電池保持座72B的導引部86,分別設置於一對壁部73B、73C。在第4圖的導引部86,包含:從一對壁部73B、73C的相對向面分別突出的一對突起86B。一對突起86B例如朝導引方向G延伸。一對突起86B,在導引方向G形成為涵蓋一對壁部73B、73C的兩端部之間也可以。一對突起86B的與導引方向G垂直的方向的剖面,在第4圖形成為長方形,而只要是能導引電池單元40的形狀的話是怎樣的形狀都可以。一對突起86B,在與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平行的方向,在電池單元40未配置在收容空間72S的狀態配置在相對向的位置較佳。
第5圖的設置於電池保持座72C的導引部86,設置於外殼部73D。導引部86,在與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平行的方向設置在包含外殼部73D的中央部的區域。第5圖的導引部86包含一個突起86C。突起86C,在與導引方向G垂直的方向的剖面形成為T字型。在第5圖的導引部86,也可包含複數的突起86C。在該情況,複數的突起86C,在與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平行的方向分離配置。
第6圖的電池保持座72D,形成收容空間72S的內面的至少局部構成導引部86。電池保持座72D,藉由基部連接部73A、一對壁部73B、73C、及外殼部73D的至少其中一個形成導引部86。在第6圖的電池保持座72D,例如藉由基部連接部73A及外殼部73D構成導引部86。第6圖的電池保持座72D,在與導引方向G正交的方向的收容空間72S的剖面積及形狀,稍大於在與電池單元40的長邊方向B正交的方向的電池單元40的剖面積及形狀。
第7圖至第17圖所示的電池保持座72E、72F、72G、72H、72J、72K、72L、72M、72N,是電池保持座72的其他例子。在第7圖至第17圖,示意性地記載有驅動單元80及電池單元40。電池保持座72E、72F、72G、72H、72J、72K、72L、72M、72N,可裝卸於基部82。驅動單元80具備有:基部82、保持座安裝部98。保持座安裝部98,可將電池保持座72E、72F、72G、72H、72J、72K、72L、72M、72N,安裝在預定的直線方向的複數的位置。電池保持座72E、72F、72G、72H、72J、72K、72L、72M、72N,可裝卸於驅動單元80,驅動單元80設置有:可安裝於人力驅動車10的框架16的框架安裝部84、與曲柄軸88。電池保持座72E、72F、72G、72H、72J、72K、72L、72M、72N與框架安裝部84,從曲柄軸88的延伸方向觀察,在不同的位置安裝於驅動單元80。
保持座安裝部98與框架安裝部84,從曲柄軸88的延伸方向觀察配置在不同的位置。基部82包含與預定的直線方向平行的平面部82A較佳。保持座安裝部98設置於平面部82A。平面部82A,例如分別形成在與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平行的方向的基部82的兩端部82B、82C。平面部82A,也可例如形成在:將與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平行的方向的基部82的兩端部82B、82C連接的中間部82D。平面部82A,也可例如分別形成在:與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平行的方向的基部82的兩端部82B、82C、及將兩端部82B、82C之間連接的中間部82D。基部82包含凹部82E較佳,保持座安裝部98的至少局部設置於凹部82E更佳。凹部82E的內壁面包含於平面部82A。保持座安裝部98設置於框架16的開口16P附近較佳。框架安裝部84的至少局部,設置於較保持座安裝部98更靠近人力驅動車10的上方Y1。
保持座安裝部98,包含公螺紋部、母螺紋部、及朝預定的直線方向延伸的長孔的至少其中一種。在一個例子,保持座安裝部98包含:長孔98A、及插入於長孔98A的公螺紋部98B。在該情況。保持座安裝部98,進一步包含:形成於基部82的母螺紋部98C較佳。母螺紋部98C,分別設置於與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平行的方向的基部82的兩端部82B、82C,且朝與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平行的方向延伸較佳。母螺紋部98C,也可設置於基部82的兩端部82B、82C、及中間部82D的至少其中一個,朝與平行於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保持座安裝部98的至少局部,設置於電池保持座72E、72F、72G、72H、72J、72K、72L、72M、72N較佳。例如,電池保持座72E、72F、72G、72H、72J、72K、72L、72M、72N包含:朝預定的直線方向延伸的長孔98A、及插入於長孔98A且與設置於驅動單元80的母螺紋部98C結合的公螺紋部98B。長孔98A形成在與母螺紋部98C對應的位置。電池保持座72E、72F、72G、72H、72J、72K、72L、72M、72N,包含:與基部82抵接的抵接部75。抵接部75,從外側分別抵接於與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平行的方向的基部82的兩端部82B、82C。長孔98A設置於抵接部75。抵接部75設置於凹部82E較佳。保持座安裝部98的至少局部與基部82形成為一體較佳。例如將母螺紋部98C與基部82形成為一體。將保持座安裝部98的至少局部、與基部82形成為單件構造。基部82,也可包含複數的構件,在該情況,將基部82的局部、保持座安裝部98的至少局部形成為一體。
第8圖所示的電池保持座72,可在預定的直線方向的複數的位置安裝於:設置有曲柄軸88的驅動單元80。預定的直線方向,也可包含與曲柄軸88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預定的直線方向與曲柄軸88的延伸方向正交較佳。在安裝於人力驅動車10的框架16的狀態,預定的直線方向沿著人力驅動車10的框架16的長邊方向F較佳。預定的直線方向沿著下管16A的延伸方向較佳。預定的直線方向與導引方向G相等較佳。第8圖所示的保持座安裝部98的構造,不只是電池保持座72E,也可適用於電池保持座72F、72G、72H、72J、72K、72L、72M、72N。電池保持座72E、72F、72G、72H、72J、72K、72L、72M、72N,可沿著導引方向G移動較佳。
保持座安裝部98也可作成不能朝預定的直線方向移動。第9圖所示的電池保持座72,也可不包含長孔98A。第9圖所示的電池保持座72,包含並排於導引方向G的複數的孔部98D以取代長孔98A。在該情況,藉由將公螺紋部98B插入於複數的孔部98D之中的預定的孔部98D,則能調整電池保持座72相對於驅動單元80及框架16在導引方向G的位置。第9圖的電池保持座72,也可安裝在預定的直線方向的一個位置。第9圖所示的保持座安裝部98的構造,不只是電池保持座72E,也可適用於電池保持座72F、72G、72H、72J、72K、72L、72M、72N。
第7圖的電池保持座72E、第10圖的電池保持座72F、第11圖的電池保持座72G、及第12圖的電池保持座72H,連同基部82的外表面一起形成收容空間72S。電池保持座72E、72F、72G、72H,在與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平行的方向,包含:分別設置在基部82的兩端部82B、82C的基部連接部75A、及分別從基部連接部75A突出的一對壁部75B、75C。電池保持座72E、72F、72G,進一步包含:分別連接於一對壁部75B、75C之中與基部82相反側的端部之外殼部75D。在基部連接部75A設置有抵接部75的局部。基部連接部75A,例如朝平行於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的方向且朝導引方向G延伸。一對壁部75B、75C,分別朝與平行於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且朝導引方向G延伸。一對壁部75B、75C的形狀,具有與一對壁部73B、73C同樣的形狀。外殼部75D,具有與外殼部73D同樣的形狀。在一對壁部75B、75C之中基部82側的端部設置有保持座安裝部98。在電池保持座72E及電池保持座72H未設置導引部86。在電池保持座72F及電池保持座72G設置有導引部86。在第12圖的電池保持座72H,從與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平行的方向觀察,一對壁部75B、75C,在與曲柄軸88的延伸方向及導引方向G垂直的方向,延伸至電池單元40隱蔽的位置較佳。基部連接部75A及一對壁部75B、75C形成為一體較佳。基部連接部75A、一對壁部75B、75C及外殼部75D形成為一體較佳。
在第7圖的設置有電池保持座72E的基部82、及在第12圖的設置有電池保持座72H的基部82,設置有導引部86。導引部86,是連同基部82、與電池保持座72E或電池保持座72H一起形成收容空間72S。導引部86,在與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平行的方向設置在包含基部82的中央部的區域。第7圖所示的導引部86,具有與第3圖所示的導引部86同樣的形狀。導引部86與基部82形成為一體。
第10圖的設置於電池保持座72F的導引部86,分別設置於一對壁部75B、75C。第10圖所示的導引部86,具有與第4圖所示的導引部86同樣的構造。
第11圖的設置於電池保持座72G的導引部86,設置於外殼部75D。導引部86,在與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平行的方向設置在包含外殼部75D的中央部的區域。第11圖所示的導引部86,具有與第5圖所示的導引部86同樣的形狀。第7圖的電池保持座72E、第10圖的電池保持座72F、及第11圖的電池保持座72G,如第12圖的電池保持座72H包含一對壁部75B、75C,也可省略外殼部75D。
第13圖的電池保持座72J、第14圖的電池保持座72K、第15圖的電池保持座72L、第16圖的電池保持座72M、及第17圖的電池保持座72N,分別包含:連接於基部82的基部連接部77A、及在與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平行的方向,從基部連接部77A的兩端部分別突出的一對壁部77B、77C。
第13圖的電池保持座72J、第14圖的電池保持座72K、第15圖的電池保持座72L、及第17圖的電池保持座72N,包含:外殼部77D,外殼部77D分別連接於一對壁部77B、77C之中與基部連接部77A相反側的端部。基部連接部77A包含:具有與電池保持座72E同樣的構造的第1基部連接部77E、及將一對第1基部連接部77E連結的第2基部連接部77F。第2基部連接部77F抵接於基部82的中間部82D較佳。在藉由第1基部連接部77E與第2基部連接部77F所形成的空間配置有基部82的局部。設置有電池保持座72J、72K、72L、72N的基部的中間部82D,具有平面部82A較佳。一對壁部77B、77C的形狀,具有與一對壁部73B、73C同樣的形狀。外殼部77D,具有與外殼部73D同樣的形狀。基部連接部77A及一對壁部77B、77C形成為一體較佳。電池保持座72J、72K、72L、72N的基部連接部77A、一對壁部77B、77C及外殼部77D形成為一體較佳。第16圖的電池保持座72M的一對壁部77B、77C,與第12圖的電池保持座72H的一對壁部75B、75C同樣形成。
在第13圖的電池保持座72J及第16圖的電池保持座72M設置的導引部86,設置於基部連接部77A。導引部86,在與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平行的方向設置在包含基部連接部77A的中央部的區域。第13圖及第16圖所示的導引部86,具有與第3圖所示的導引部86同樣的形狀。第13圖及第16圖的導引部86,與電池保持座72J、72M形成為一體。
第14圖的設置於電池保持座72K的導引部86,設置於一對壁部77B、77C。第14圖所示的導引部86,具有與第4圖所示的導引部86同樣的構造。
第15圖的設置於電池保持座72L的導引部86,設置於外殼部77D。導引部86,在與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平行的方向設置在包含外殼部73D的中央部的區域。第15圖所示的導引部86,具有與第5圖所示的導引部86同樣的形狀。
第13圖的電池保持座72J、及第14圖的電池保持座72K,如第16圖的電池保持座72M包含一對壁部77B、77C,也可省略外殼部77D。
在第17圖的電池保持座72N,藉由基部連接部77A、一對壁部77B、77C、及外殼部77D的至少其中一個形成導引部86。在第17圖的電池保持座72N,例如藉由基部連接部77A及外殼部77D構成導引部86。在電池保持座72N,在基部連接部77A的與基部82相對向的部分、在基部82的與基部連接部77A相對向的部分的其中一方設置凹部83A,在另一方設置與凹部83A互補的凸部83B也可以。電池保持座72N,可沿著基部82的凹部83A或凸部83B移動。凹部83A及凸部83B沿著預定的直線方向延伸較佳。凹部83A及凸部83B,用來阻止電池保持座72N朝與預定的直線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移動較佳。凸部83B的形狀,例如與第3圖的導引部86的突起86A的形狀相同。第13圖的電池保持座72J、第14圖的電池保持座72K、第15圖的電池保持座72L、及第16圖的電池保持座72M,如第17圖的電池保持座72N,在基部連接部77A的與基部82相對向的部分、在基部82的與基部連接部77A相對向的部分的其中一方設置凹部83A,在另一方設置凸部83B也可以。
電池保持座72,在導引部86導引電池單元40的狀態,可保持電池單元40。電池保持座72,包含:用來限制電池單元40朝預定的直線方向的移動的限制部74較佳。電池保持座72,進一步包含:用來限制導引方向G的電池單元40的移動的第1限制部74A。限制部74包含第1限制部74A較佳。第1限制部74A,至少限制電池單元40朝第2導引方向G2的移動。第1限制部74A,用來限制電池單元40朝第1導引方向G1的移動及電池單元40朝第2導引方向G2的移動。第1限制部74A,與電池單元40的第3限制部48卡合,限制電池單元40的移動。
在電池單元40保持於電池保持座72的狀態,第1限制部74A,在與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平行的方向與電池單元40相對向。在電池單元40保持於電池保持座72的狀態,第1限制部74A,在與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平行的方向、導引方向G垂直的方向,與電池單元40相對向。
電池單元40的第3限制部48包含第1卡合部48A。第1卡合部48A,在沿著框架16的長邊方向F的方向,從殼體46的兩端面之間的中間部,朝與框架16的長邊方向F交叉的方向突出。第1卡合部48A可移動於:用來限制殼體46朝框架16的長邊方向F移動的第1位置、與從第1位置退避,且允許殼體46朝框架16的長邊方向F移動的第2位置之間。殼體46的兩端面之間的中間部,包含殼體46的長邊方向B的兩端面以外的部分。第1限制部74A包含:與設置於電池單元40的第1卡合部48A卡合的第2卡合部74B。第1卡合部48A及第2卡合部74B的其中一方包含凸部。第1卡合部48A及第2卡合部74B的另一方包含凹部。
電池單元40包含:將第1卡合部48A偏向第1位置的偏向部50、及使用者可操作用來使第1卡合部48A從第1位置移動到第2位置的操作部52。偏向部50包含彈性構件較佳。偏向部50例如包含板簧。
如第18圖及第19圖所示,將第1卡合部48A、偏向部50、操作部52形成為一體。第1卡合部48A、偏向部50、操作部52,例如藉由將板簧彎折而形成為一體也可以。也可將第1卡合部48A、操作部52形成為一體,將偏向部50做成與第1卡合部48A及操作部52為不同個體。在該情況,偏向部50,也可包含線圈彈簧以取代板簧。第1卡合部48A、偏向部50、與操作部52,設置在沿著殼體46的長邊方向B的側面部較佳。第1卡合部48A、偏向部50、操作部52,分別設置在與殼體46的長邊方向B交叉的方向的兩個側面部較佳。如第20圖所示,也可僅將第1卡合部48A、偏向部50、操作部52的各一個設置在殼體46。
在本實施方式,電池保持座72,保持著電池單元40,且從與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平行的方向觀察,讓包含殼體46的第1端部40A的端面的局部從電池保持座72露出。也可讓電池保持座72,保持著電池單元40,且從與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平行的方向觀察,讓殼體46的第1端部40A不從電池保持座72露出。操作部52,在電池單元40保持於電池保持座72的狀態,設置於殼體46的第1端部40A,且至少局部從電池保持座72露出。第1卡合部48A,設置在偏向部50與操作部52之中的電池單元40的長邊方向B的中間部分。第1卡合部48A,包含:設置在偏向部50之中的電池單元40的長邊方向B的中間部分的彎曲部48C。電池保持座72的第2卡合部74B包含孔部74C。第2卡合部74B,包含並排於框架16的長邊方向F的複數的孔部74C較佳。
如第19圖所示,在使用者操作操作部52的情況,藉由偏向部50變形讓第1卡合部48A從殼體46突出的量變小,則能解除第1卡合部48A與第2卡合部74B的卡合。第1卡合部48A,在電池單元40朝第1導引方向G1移動的情況,能解除與第2卡合部74B的卡合較佳。藉此在使電池單元40朝第1導引方向G1移動的情況,由於不需要操作操作部52來解除第1卡合部48A與第2卡合部74B的卡合,所以容易將電池單元40安裝到電池保持座72。例如使構成偏向部50的板簧隨著從第1導引方向G1的上游側朝向下游側而從殼體46分離。藉此在使電池單元40朝第1導引方向G1移動的情況,藉由導引部86的內壁面按壓偏向部50,則能解除第1卡合部48A與第2卡合部74B的卡合。在使用者未操作操作部52的情況,將第1卡合部48A朝向殼體46的外側彈壓。在第1卡合部48A位於與第2卡合部74B的孔部74C對應的位置的情況,第1卡合部48A嵌入於第1限制部74A的孔部74C,限制電池單元40的移動。在本實施方式,第1卡合部48A嵌入於第1限制部74A的孔部74C的情況,限制電池單元40朝第2導引方向G2的移動。
第2限制部62可以藉由各種形狀構成。第2限制部62,也可不只限制電池單元40朝第1導引方向G1的移動,也限制朝與電池單元40的第1導引方向G1交叉的方向的移動。第2限制部62例如包含凸部及凹部的其中一方。第2限制部62,藉由螺栓安裝於框架16也可以,藉由焊接方式安裝於框架16也可以。電池單元40的第2端部40B,包含:相對於第2限制部62所包含的凸部及凹部的其中一方的形狀互補的凸部及凹部的另一方。第21圖及第22圖的第2限制部62,包含凹部62C,電池單元40的第2端部40B包含凸部40C。藉由將凸部40C插入於凹部62C,抑制在與框架16的長邊方向交叉的方向的電池單元40的移動。凹部62C的內周面,在與框架16的長邊方向F平行且與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垂直的平面,形成為隨著從開口朝向底面則變得越小。凹部62C的內周面,在與框架16的長邊方向F平行且與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垂直的平面,形成為大致U字型。第2限制部62之中與電池單元40接觸的部分、及電池單元40之中與第2限制部62接觸的部分的至少其中一方,設置藉由例如合成橡膠及人工橡膠等的具有彈性的樹脂所形成的彈性構件也可以。
驅動單元80進一步具備有:用來將電池單元40與馬達90電連接的電連接器94。電連接器94,配置於較馬達90的旋轉中心軸心C2更靠近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電連接器94設置於基部82。在電池單元40設置有可裝卸於電連接器94的電連接器44。電連接器44設置於電池單元40的第1端部40A。電連接器44,在電池單元40的長邊方向B,設置於電池單元40的第1端部40A的端面。
如第2圖及第23圖所示,例如也可電連接器94包含電連接器94A,且電連接器44包含電連接器44A。驅動單元80具備有:設置於基部82且可保持電池單元40的電池保持座72、及從基部82延伸且與電連接器94A電連接的電纜線96。電連接器94A,在電池單元40保持於電池保持座72的狀態,設置在基部82之中可與設置於電池單元40的電連接器44A結合的部分。電纜線96與基部82所設置的電路基板電連接。在電纜線96的一端部連結著電連接器94A。電纜線96的另一端部設置於例如殼體46的內部也可以。在電纜線96的另一端部也可連結著電連接器,該電連接器可裝卸地連接著在殼體46的外周部設置的電連接器。藉由電纜線96,允許電連接器94A相對於基部82的移動。因此,電連接器94A,在電連接器94A的導引方向G的複數的位置,能連接於電連接器44A。
如第24圖所示,例如也可電連接器94包含電連接器94B,且電連接器44包含電連接器44B。當電池單元40保持於電池保持座72時,電連接器94B電連接於電池單元40。電連接器94B,在電池單元40保持於電池保持座72的狀態,設置在基部82之中可與設置於電池單元40的電連接器44B結合的部分。在基部82,電連接器44B,在電池單元40保持於電池保持座72的狀態,設置在基部82之中在導引方向G可與電連接器94B相對向的部分。電連接器94B及電連接器44B的至少一個可朝導引方向G移動較佳。藉由讓電連接器94B及電連接器44B的至少一個朝導引方向G移動,則電連接器94B能在導引方向G的複數的位置連接於電連接器44B。電連接器94B及電連接器44B的至少一個經由彈性構件安裝於安裝對象。在第24圖,例如,電連接器94B經由彈性構件95安裝於基部82。例如,也可將電連接器44B經由彈性構件45安裝於基部82。彈性構件95、45包括人工橡膠或線圈彈簧等。在將彈性構件95、45壓縮時,能使電連接器94B或電連接器44B相對於安裝對象的相對位置移位,所以能將電連接器94B與電連接器44B適當地電連接。
如第25圖及第26圖所示,例如也可電連接器94包含電連接器94C,且電連接器44包含電連接器44C。當電池單元40的至少局部配置於收容空間72S時,電連接器94C電連接於電池單元40。在電池單元40保持於電池保持座72的狀態,電連接器94C電連接於電池單元40較佳。電連接器94C及電連接器44C的其中一方的連接端子包含凹部,且電連接器94C及電連接器44C的另一方的連接端子包含凸部較佳。凹部包含兩個以上的凹部較佳。凸部例如包含彈簧針。電連接器44C設置於電池單元40的側面部。電連接器94C例如設置於電池保持座72或基部。在電池單元40保持於電池保持座72的狀態,電連接器94C及電連接器44C的其中一方的連接端子分別設置在與電連接器94C及電連接器44C的另一方的連接端子接觸的位置。藉此,當使電池單元40保持於電池保持座72時,將電連接器94C及電連接器44C自動連接。
(第2實施方式)
參考第27圖至第33圖,針對第2實施方式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80、人力驅動車用驅動系統60及人力驅動車用電池單元40加以說明。第2實施方式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80、人力驅動車用驅動系統60、及人力驅動車用電池單元40,除了電池保持座102及第2限制部62的形狀不同之外,都與第1實施方式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80、人力驅動車用驅動系統60、及人力驅動車用電池單元40相同,所以針對與第1實施方式共通的構造,用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圖號,省略重複的說明。
驅動系統60包含電池保持裝置100。電池保持裝置100,包含電池保持座102,電池保持座102,可在預定的直線方向的複數的位置安裝於:設置有曲柄軸88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80。電池保持座102設置於基部82可用來保持電池單元40。
電池保持座102能保持電池單元40的第1端部40A。電池保持座102,包含:用來限制電池單元40朝預定的直線方向的移動的限制部104。限制部104用來限制框架16的長邊方向F的電池單元40的移動。限制部104,至少限制電池單元40朝框架16的長邊方向F的第2方向F2的移動。在電池單元40保持於電池保持座102的狀態,限制部104,在與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平行的方向交叉的方向與電池單元40相對向。限制部104,包含與電池保持座102之中的第1端面40A接觸的面部。限制部104,藉由支承電池單元40的長邊方向B的電池單元40的第1端部40A的端面,來限制電池單元40朝第2方向F2的移動。
電池保持裝置100進一步包含第2限制部106較佳。第2限制部106用來保持第2端部40B。第2限制部106,用來限制電池單元40朝預定的直線方向的移動。第2限制部106用來限制框架16的長邊方向F的電池單元40的移動。第2限制部106,至少限制電池單元40朝框架16的長邊方向F的第1方向F1的移動。第2限制部106,藉由支承電池單元40的長邊方向B的電池單元40的第2端部40B的端面,來限制電池單元40朝第1方向F1的移動。第2限制部106,例如藉由螺栓或焊接等方式安裝於框架16。
框架16,包含:可將電池單元40從與框架16的長邊方向F正交的方向插入到電池收容空間16S的開口16Q。在框架16安裝著用來覆蓋開口16Q的外殼16R。外殼16R,例如藉由螺栓安裝於框架16。外殼16R也可不安裝於框架16而安裝於電池單元。如第27圖的兩點鏈線所示,在電池保持座102接觸於第1端部40A側的端面的狀態,藉由使第2端部40B朝向電池收容空間16S移動,將電池單元40配置於電池收容空間16S。使用者,在電池單元40保持於電池保持座102與第2限制部106之間的狀態,藉由將第1端部40A側的端面作為旋轉中心使第2端部40B朝電池收容空間16S的外側移動,將電池單元40從框架16卸下。在第27圖,開口16Q是形成於框架16的下部,而也可將開口16Q形成於框架的側面部。
電池保持座102包含電連接器94D較佳。電連接器94D,可電連接於在電池單元40的第1端部40A側的端面設置的電連接器44D。電連接器94D及電連接器44D的其中一方包含凸部,且電連接器94D及電連接器44D的另一方包含凹部較佳。
驅動單元80包含有:基部82、保持座安裝部108。保持座安裝部108作成可將電池保持座102安裝在預定的直線方向的複數的位置。驅動單元80進一步包含電池保持座102較佳。預定的直線方向與曲柄軸88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較佳。預定的直線方向與曲柄軸88的延伸方向正交較佳。在安裝於人力驅動車10的框架16的狀態,預定的直線方向沿著人力驅動車10的框架16的長邊方向F較佳。預定的直線方向沿著下管16A的延伸方向較佳。
保持座安裝部108與框架安裝部84,從曲柄軸88的延伸方向觀察配置在不同的位置較佳。保持座安裝部108設置於平面部82A。平面部具有與下管16A平行的面部。保持座安裝部108設置於框架16的開口16P附近較佳。框架安裝部84的至少局部,設置於較保持座安裝部108更靠近人力驅動車10的上方Y1。電池保持座102與框架安裝部84,從曲柄軸88的延伸方向觀察,在不同的位置安裝於驅動單元80。電池保持座102與框架安裝部84,從曲柄軸88的延伸方向觀察,在不同的位置安裝於驅動單元80的基部82。
保持座安裝部108,包含公螺紋部、母螺紋部、及朝預定的直線方向延伸的長孔的至少其中一種較佳。保持座安裝部108的至少局部與基部82形成為一體較佳。保持座安裝部108也可作成不能朝預定的直線方向移動。保持座安裝部108之中的與基部82一體形成的構件,作成不能朝預定的直線方向移動。
第29圖的電池保持座102的一個例子的電池保持座102A包含:朝預定的直線方向延伸的長孔110、及插入於長孔110且與驅動單元80的母螺紋部112結合的公螺紋部114。保持座安裝部108包含:長孔110、及插入於長孔110的公螺紋部114。長孔110、母螺紋部112、及公螺紋部114構成保持座安裝部108。母螺紋部112與基部82形成為一體。保持座安裝部108,藉由將長孔110之中插入公螺紋部114的部分變更,則可將電池保持座102A安裝在預定的直線方向的複數的位置。
第30圖的電池保持座102的一個例子的電池保持座102B,包含:與排列於驅動單元80的預定的直線方向的複數的母螺紋部116結合的公螺紋部118。母螺紋部116、及公螺紋部118構成保持座安裝部108。母螺紋部116與基部82形成為一體。保持座安裝部108,藉由將插入公螺紋部118的母螺紋部116變更,則可將電池保持座102B安裝在預定的直線方向的複數的位置。
第31圖的電池保持座102的一個例子的電池保持座102C,包含:與驅動單元80的公螺紋部120結合的母螺紋部122。驅動單元80的基部82包含排列於預定的直線方向的複數的孔部124。公螺紋部120、母螺紋部122、及孔部124構成保持座安裝部108。複數的孔部124與基部82形成為一體。保持座安裝部108,藉由將插入公螺紋部120的孔部124變更,則可將電池保持座102C安裝在預定的直線方向的複數的位置。
第32圖及第33圖的電池保持座102的一個例子的電池保持座102D,包含:插入於朝驅動單元80的預定的直線方向延伸的長孔126的公螺紋部128。公螺紋部128插入於長孔126而安裝著螺母130。保持座安裝部108包含:長孔126、及插入於長孔126的公螺紋部128。長孔126、公螺紋部128、及螺母130構成保持座安裝部108。長孔126與基部82形成為一體。保持座安裝部108,藉由將長孔126之中插入公螺紋部128的部分變更,則可將電池保持座102D安裝在預定的直線方向的複數的位置。
(變形例)
關於實施方式的說明,是本發明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人力驅動車用驅動系統及人力驅動車用電池單元採取的型態的例子,並非意圖限制其形態。本發明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人力驅動車用驅動系統及人力驅動車用電池單元,可採取例如以下所示的上述實施方式的變形例及未相互矛盾的至少兩個變形例組合的型態。在以下的變形例,針對與實施方式共通的部分,加上與實施方式相同的符號,省略其說明。
也可將第1限制部74A變更成第34圖的第1限制部132。第1限制部132,可切換為:用來限制電池單元40朝第2導引方向G2的移動的第1狀態、及允許電池單元40朝第2導引方向G2的移動的第2狀態。第1限制部132包含彈性構件134較佳。驅動單元80,較佳進一步包含:用來切換第1限制部74A的第1狀態與第2狀態的讓使用者操作的操作部136。操作部136也可與第1限制部132設置為一體。第1限制部132包含:與設置於電池單元40的第1卡合部48B卡合的第2卡合部132A。第1卡合部48B及第2卡合部132A的其中一方包含凸部。第1卡合部48B及第2卡合部132A的另一方包含凹部。在電池單元40保持於電池保持座72的狀態,第1限制部132,在與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平行的方向與電池單元40相對向。例如至少將第1限制部132的第2卡合部132A配置在電池保持座72的形成收容空間72S的內面。彈性構件134例如包含線圈彈簧。彈性構件134,朝向電池單元40彈壓,電池單元40,將第2卡合部132A配置在電池保持座72的收容空間72S。使用者藉由操作在第1限制部132的端部設置的操作部136,則可使第2卡合部132A從電池單元40退避。
也可將第1限制部74A變更成第35圖的第1限制部138。在電池單元40保持於電池保持座72的狀態,第1限制部138,在與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平行的方向交叉的方向與電池單元40相對向。第1限制部138,例如包含:將收容空間72S的下方Y2的開口部覆蓋的板狀構件138A。第1限制部138,包含彈性構件138B,且藉由彈性構件138B朝將收容空間72S的下方Y2的開口部覆蓋的方向彈壓較佳。彈性構件138B例如包含螺旋彈簧。第1限制部138,具有:在板狀構件138A將收容空間72S的下方Y2的開口部封閉的狀態,將板狀構件138A鎖定的鎖定機構也可以。
預定的直線方向,也可包含與曲柄軸88延伸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例如第36圖所示的保持座安裝部108,包含:朝與設置於電池保持座102E的曲柄軸88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長孔140、插入於長孔140的公螺紋部142、與基部82的母螺紋部。保持座安裝部108,藉由將長孔140之中插入公螺紋部142的部分變更,則可將電池保持座102E安裝在預定的直線方向的複數的位置。
在第1實施方式,驅動單元80,也可將導引部86省略,角度DX也可大於60度,也可將電連接器94配置成較馬達90的旋轉中心軸心C2更遠離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也可將電池保持座72配置在較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更靠近人力驅動車10的後方X2。例如驅動單元80具備有:設置有曲柄軸88的基部82、設置於基部82且可安裝於人力驅動車10的框架16的框架安裝部84、及設置於基部82且具有用來配置朝長邊方向B延伸的電池單元40的至少局部的收容空間72S的電池保持座72;收容空間72S,在電池單元40的至少局部配置於收容空間72S的狀態,在電池單元40的長邊方向B貫穿電池保持座72。
在第1實施方式,驅動單元80,也可將導引部86省略,也可不具有貫穿於電池單元40的長邊方向B的收容空間72S,也可將電連接器94配置成較馬達90的旋轉中心軸心C2更遠離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也可將電池保持座72配置在較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更靠近人力驅動車10的後方X2。例如驅動單元80具備有:設置有曲柄軸88的基部82、設置於基部82且可安裝於人力驅動車10的框架16的框架安裝部84、設置於基部82且具有用來配置朝長邊方向B延伸的電池單元40的至少局部的收容空間72S的電池保持座72、及設置於基部82且對人力驅動車10施加推進力的馬達90;馬達90的旋轉中心軸心C2與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平行,相對於包含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馬達90的旋轉中心軸心C2的第1平面P1,包含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且與電池單元40的長邊方向B平行的第2平面P2所構成的角度DX,為0度以上且60度以下。
在第1實施方式,驅動單元80,也可將導引部86省略,也可不具有貫穿於電池單元40的長邊方向B的收容空間72S,也可讓角度DX大於60度,也可將電池保持座72配置在較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更靠近人力驅動車10的後方X2。例如驅動單元80具備有:設置有曲柄軸88的基部82、設置於基部82且可安裝於人力驅動車10的框架16的框架安裝部84、設置於基部82且可保持電池單元40的電池保持座72、設置於基部82且對人力驅動車10施加推進力的馬達90、及將電池單元40與馬達90電連接的電連接器94;電連接器94,配置在較馬達90的旋轉中心軸心C2更靠近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
在第1實施方式,驅動單元80,也可將導引部86省略,也可不具有貫穿於電池單元40的長邊方向B的收容空間72S,也可讓角度DX大於60度,也可將電連接器94配置在較馬達90的旋轉中心軸心C2更遠離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例如驅動單元80具備有:設置有曲柄軸88的基部82、設置於基部82且可安裝於人力驅動車10的框架16的框架安裝部84、設置於基部82且可保持電池單元40的電池保持座72、設置於基部82且對人力驅動車10施加推進力的馬達90;在框架安裝部84安裝於人力驅動車10的框架16且人力驅動車10的全部車輪14接觸於水平地面的狀態,馬達90的旋轉中心軸心C2,配置在: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的鉛直上方、或較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更上方Y1且更靠近人力驅動車10的前方X1,電池保持座72配置在較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更靠近人力驅動車10的前方X1。
驅動單元80也可作成將電池保持座72、102安裝在預定的直線方向的複數的位置。例如驅動單元80,具備有:設置有曲柄軸88的基部82、設置在基部82且將可保持電池單元40的電池保持座72、102予以裝卸的保持座安裝部98、108、及設置於基部82且可安裝於人力驅動車10的框架16的框架安裝部84;保持座安裝部98、108與框架安裝部84,從曲柄軸88延伸的方向觀察是配置在不同的位置。
驅動單元80也可不具備電池保持座72、102。驅動單元,除了不包含電池保持座72、102之外,都與驅動單元80同樣構造。電池保持座,除了不包含驅動單元80之外,都與電池保持座72、102同樣構造。在該情況,在一個例子,電池保持裝置70、100,包含電池保持座,電池保持座,可安裝在預定的直線方向的複數的位置。在其他例子,電池保持裝置70、100,較佳包含可裝卸於驅動單元的電池保持座,電池保持座與框架安裝部84,從曲柄軸88延伸的方向觀察,在不同的位置安裝於驅動單元。
驅動單元80,可包含將人力驅動車10的變速比變更的變速器以取代馬達90或另外包含變速器。人力驅動車10的變速比,是驅動輪14A的旋轉速度相對於曲柄軸88的旋轉速度的比。
電池單元40也可安裝於座管16D或鏈條支架16F。
朝馬達90的旋轉中心軸心C2延伸的方向與曲柄軸88的旋轉中心軸心C1延伸的方向交叉也可以。
在第1實施方式,導引部86也可與基部82形成為不同個體,例如藉由螺栓等的固定構件、黏接、或焊接方式安裝於基部82,而與基部82形成為一體。在第1實施方式,導引部86也可與電池保持座72形成為不同個體,例如藉由螺栓等的固定構件、黏接、或焊接方式安裝於電池保持座72,而與電池保持座72形成為一體。
10:人力驅動車
14:車輪
16:框架
40:電池單元
40C:凸部
42:電池元件
46:殼體
48:第3限制部
48A,48B:第1卡合部
50:偏向部
52:操作部
60:驅動系統
62,106:第2限制部
62C:凹部
72,72A,72B,72C,72D,72E,72F,72G,72H,72J,72K,72L,72M,72N,102,102A,102B,102C,102D,102E:電池保持座
72S:收容空間
74A,132,138:第1限制部
74B,132A:第2卡合部
80:驅動單元
82:基座部
82B:凹部
84:框架安裝部
86:導引部
88:曲柄軸
90:馬達
94,94A,94B,94C,94D:電連接器
96:電纜線
134:彈性構件
136:操作部
[第1圖] 是包含第1實施方式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及人力驅動車用電池保持裝置的人力驅動車的側視圖。
[第2圖] 為第1圖的人力驅動車的框架的局部剖面圖。
[第3圖] 是從第2圖的切斷面II-II觀察的電池保持座的第1例子、基部、及電池單元的局部剖面圖。
[第4圖] 是從第2圖的切斷面II-II觀察的電池保持座的第2例子、基部、及電池單元的局部剖面圖。
[第5圖] 是從第2圖的切斷面II-II觀察的電池保持座的第3例子、基部、及電池單元的局部剖面圖。
[第6圖] 是從第2圖的切斷面II-II觀察的電池保持座的第4例子、基部、及電池單元的局部剖面圖。
[第7圖] 是從第2圖的切斷面II-II觀察的電池保持座及保持座安裝部的第5例子、基部、及電池單元的局部剖面圖。
[第8圖] 是包含第7圖的保持座安裝部及電池保持座的驅動單元的局部側視圖。
[第9圖] 是包含保持座安裝部的變形例及電池保持座的變形例的驅動單元的局部側視圖。
[第10圖] 是從第2圖的切斷面II-II觀察的電池保持座及保持座安裝部的第6例子、基部、及電池單元的局部剖面圖。
[第11圖] 是從第2圖的切斷面II-II觀察的電池保持座及保持座安裝部的第7例子、基部、及電池單元的局部剖面圖。
[第12圖] 是從第2圖的切斷面II-II觀察的電池保持座及保持座安裝部的第8例子、基部、及電池單元的局部剖面圖。
[第13圖] 是從第2圖的切斷面II-II觀察的電池保持座及保持座安裝部的第9例子、基部、及電池單元的局部剖面圖。
[第14圖] 是從第2圖的切斷面II-II觀察的電池保持座及保持座安裝部的第10例子、基部、及電池單元的局部剖面圖。
[第15圖] 是從第2圖的切斷面II-II觀察的電池保持座及保持座安裝部的第11例子、基部、及電池單元的局部剖面圖。
[第16圖] 是從第2圖的切斷面II-II觀察的電池保持座及保持座安裝部的第12例子、基部、及電池單元的局部剖面圖。
[第17圖] 是從第2圖的切斷面II-II觀察的電池保持座及保持座安裝部的第13例子、基部、及電池單元的局部剖面圖。
[第18圖] 是從第2圖的切斷面III-III觀察的電池保持座、框架、電池單元的剖面圖,顯示第1限制部限制電池保持座朝導引方向的移動的狀態。
[第19圖] 是從第2圖的切斷面III-III觀察的電池保持座、框架、電池單元的剖面圖,顯示第1限制部允許電池保持座朝導引方向的移動的狀態。
[第20圖] 是在第2圖的驅動單元系統將第1限制部變更為變形例的側視圖。
[第21圖] 是在第2圖的驅動單元系統將第2限制部變更為變形例的局部剖面圖。
[第22圖] 是將第21圖的第2限制部繞與框架的長邊方向平行的軸線旋轉90°的局部剖面圖。
[第23圖] 是在第2圖的驅動單元系統顯示連接著驅動單元的電連接器與電池單元的電連接器的狀態的側視圖。
[第24圖] 是在第23圖的驅動單元系統將電連接器變更為第1變形例的側視圖。在第24圖,顯示電連接器與電池單元的電連接器未連接的狀態。
[第25圖] 是在第23圖的驅動單元系統將電連接器變更為第2變形例的側視圖。在第25圖,顯示電連接器與電池單元的電連接器未連接的狀態。
[第26圖] 是在第25圖的驅動單元顯示連接著電連接器與電池單元的電連接器的狀態的側視圖。
[第27圖] 是包含第2實施方式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及人力驅動車用電池保持裝置的人力驅動車的框架的局部剖面圖。
[第28圖] 是第27圖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人力驅動車用電池保持裝置、及電池單元的分解立體圖。
[第29圖] 為第27圖的人力驅動車用電池保持裝置的第1例子的側視圖。
[第30圖] 為第27圖的人力驅動車用電池保持裝置的第2例子的側視圖。
[第31圖] 為第27圖的人力驅動車用電池保持裝置的第3例子的側視圖。
[第32圖] 為第31圖的人力驅動車用電池保持裝置的底視圖。
[第33圖] 為第27圖的人力驅動車用電池保持裝置的第4例子的側視圖。
[第34圖] 是用來說明第1實施方式的第1限制部的第1變形例的剖面圖。
[第35圖] 是用來說明第1實施方式的第1限制部的第2變形例的剖面圖。
[第36圖] 為第2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人力驅動車用電池保持裝置的底視圖。
16:框架
16A:下管
16D:座管
16F:鏈條支架
16P:開口
16S:電池收容空間
40:電池單元
40A:第1端部
40B:第2端部
42:電池元件
46:殼體
46A:導引部卡合部
48:第3限制部
52:操作部
60:驅動系統
62:第2限制部
70:電池保持裝置
72:電池保持座
80:驅動單元
82:基座部
84:框架安裝部
84A:孔部
85:螺栓
88:曲柄軸
90:馬達
92:輸出部
94:電連接器
B:長邊方向
DX:角度
DY:角度
F:長邊方向
G:導引方向
G1:第1導引方向
G2:第2導引方向
P1:第1平面
P2:第2平面
Y1:上方
Y2:下方
X1:前方
X2:後方
Claims (49)
- 一種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具備有:設置有曲柄軸的基部、設置於上述基部且可安裝於上述人力驅動車的框架的框架安裝部、及設置於上述基部且與上述框架設置為不同個體的導引部;上述導引部,在上述框架安裝部安裝於上述框架的狀態,配置在上述基部的前側且在較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更前方;在上述框架安裝部安裝於上述框架的狀態,上述導引部,可朝沿著上述框架的長邊方向的導引方向導引電池單元,且將上述電池單元的至少局部配置於上述人力驅動車的框架的內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其中,進一步具備馬達,上述馬達,設置於上述基部且對上述人力驅動車施加推進力。
- 一種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具備有:設置有曲柄軸的基部、設置於上述基部且可安裝於上述人力驅動車的框架的 框架安裝部、設置於上述基部的導引部、及設置於上述基部且對上述人力驅動車施加推進力的馬達;在上述框架安裝部安裝於上述框架的狀態,上述導引部,可朝沿著上述框架的長邊方向的導引方向導引電池單元,且將上述電池單元的至少局部配置於上述人力驅動車的框架的內部;上述馬達的旋轉中心軸心,與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平行;相對於包含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與上述馬達的旋轉中心軸心的第1平面,包含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且與上述導引方向平行的第2平面所構成的角度為0度以上且60度以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其中,進一步具備有:將上述電池單元與上述馬達電連接的電連接器;上述電連接器,配置成相較於上述馬達的旋轉中心軸心更靠近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其中,進一步具備有:設置於上述基部且可保持上述電池單元的電池保持座。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其中,進一步具備有:設置於上述基部且可保持上述電池單元的電池保持座;當上述電池單元保持於上述電池保持座時,上述電連接器與上述電池單元電連接。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其中,進一步具備有:設置於上述基部且可保持上述電池單元的電池保持座、及從上述基部延伸而與上述電連接器電連接的電纜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其中,上述電池保持座,具有用來配置上述電池單元的至少局部的收容空間;上述收容空間,在上述電池單元配置於上述收容空間的狀態在上述導引方向貫穿上述電池保持座。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其中,在上述框架安裝部安裝於上述人力驅動車的上述框架,且上述人力驅動車的全部車輪接觸於水平地面的狀態,上述馬達的旋轉中心軸心配置於:上述曲柄軸的旋轉 中心軸心的鉛直上方、或在較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更上方且在上述人力驅動車的前方;上述電池保持座配置在較上述曲柄軸的上述旋轉中心軸心更靠近上述人力驅動車的前方。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其中,上述電池保持座,可沿著上述導引方向移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其中,上述電池保持座,進一步包含第1限制部,上述第1限制部,用來限制上述電池單元在上述導引方向的移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其中,上述導引部,包含朝上述導引方向延伸的凹部及凸部的至少其中一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其中,上述電池保持座,在以上述導引部導引上述電池單元的狀態,可保持上述電池單元。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其中,上述導引部,設置於上述電池保持座。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其中,上述導引部,與上述基部形成為一體。
- 一種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具備有:設置有曲柄軸的基部、設置於上述基部且可安裝於上述人力驅動車的框架的框架安裝部、及設置於上述基部且與上述框架設置為不同個體,且具有用來配置朝長邊方向延伸的電池單元的至少局部的收容空間的電池保持座;上述電持保持座,在上述框架安裝部安裝於上述框架的狀態,配置在上述基部的前側且在較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更前方;上述收容空間,在上述電池單元的上述至少局部配置於上述收容空間的狀態,在上述電池單元的長邊方向貫穿上述電池保持座。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其中,進一步具備馬達,上述馬達,設置於上述基部且對上述人力驅動車施加推進力。
- 一種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具備有:設置有曲柄軸的基部、 設置於上述基部且可安裝於上述人力驅動車的框架的框架安裝部、設置於上述基部且具有用來配置朝長邊方向延伸的電池單元的至少局部的收容空間的電池保持座、及設置於上述基部且對上述人力驅動車施加推進力的馬達;上述收容空間,在上述電池單元的上述至少局部配置於上述收容空間的狀態,在上述電池單元的長邊方向貫穿上述電池保持座;上述馬達的旋轉中心軸心,與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平行;相對於包含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與上述馬達的旋轉中心軸心的第1平面,包含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且與上述電池單元的長邊方向平行的第2平面所構成的角度為0度以上且60度以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或18項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其中,進一步具備有:將上述電池單元與上述馬達電連接的電連接器;上述電連接器,配置成相較於上述馬達的旋轉中心軸心更靠近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其中,當上述電池單元的上述至少局部配置於上述收容空間 時,上述電連接器,與上述電池單元電連接。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其中,進一步具備有:從上述基部延伸且與上述電連接器電連接的電纜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或18項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其中,在上述框架安裝部安裝於上述人力驅動車的上述框架,且上述人力驅動車的全部車輪接觸於水平地面的狀態,上述馬達的旋轉中心軸心配置於: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的鉛直上方、或在較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更上方且在上述人力驅動車的前方;上述電池保持座配置在較上述曲柄軸的上述旋轉中心軸心更靠近上述人力驅動車的前方。
- 一種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具備有:設置有曲柄軸的基部、設置於上述基部且可安裝於上述人力驅動車的框架的框架安裝部、設置於上述基部且具有用來配置朝長邊方向延伸的電池單元的至少局部的收容空間的電池保持座、及設置於上述基部用來對上述人力驅動車施加推進力的馬達;上述馬達的旋轉中心軸心與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 心平行,相對於包含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與上述馬達的旋轉中心軸心的第1平面,包含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且與上述電池單元的長邊方向平行的第2平面所構成的角度,為0度以上且60度以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其中,進一步具備有:將上述電池單元與上述馬達電連接的電連接器;上述電連接器,配置成相較於上述馬達的旋轉中心軸心更靠近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其中,當上述電池單元的上述至少局部配置於上述收容空間時,上述電連接器,與上述電池單元電連接。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其中,進一步具備有:從上述基部延伸且與上述電連接器電連接的電纜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至26項中任一項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其中,在上述框架安裝部安裝於上述人力驅動車的上述框架,且上述人力驅動車的全部車輪接觸於水平地面的狀態,上述馬達的旋轉中心軸心配置於:上述曲柄 軸的旋轉中心軸心的鉛直上方、或在較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更上方且在上述人力驅動車的前方;上述電池保持座配置在較上述曲柄軸的上述旋轉中心軸心更靠近上述人力驅動車的前方。
- 一種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具備有:設置有曲柄軸的基部、設置於上述基部且可安裝於上述人力驅動車的框架的框架安裝部、設置於上述基部且可保持電池單元的電池保持座、設置於上述基部用來對上述人力驅動車施加推進力的馬達、及用來將上述電池單元與上述馬達電連接的電連接器;上述電連接器,配置成相較於上述馬達的旋轉中心軸心更靠近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上述電連接器配置在較上述曲柄軸更靠近上述人力驅動車的下方。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其中,當上述電池單元保持於上述電池保持座時,上述電連接器,與上述電池單元電連接。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其 中,進一步具備有:從上述基部延伸且與上述電連接器電連接的電纜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至30項中任一項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其中,在上述框架安裝部安裝於上述人力驅動車的上述框架,且上述人力驅動車的全部車輪接觸於水平地面的狀態,上述馬達的旋轉中心軸心配置於: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的鉛直上方、或在較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更上方且在上述人力驅動車的前方;上述電池保持座配置在較上述曲柄軸的上述旋轉中心軸心更靠近上述人力驅動車的前方。
- 一種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具備有:設置有曲柄軸的基部、設置於上述基部且可安裝於上述人力驅動車的框架的框架安裝部、設置於上述基部且可保持電池單元的電池保持座、及設置於上述基部用來對上述人力驅動車施加推進力的馬達;在上述框架安裝部安裝於上述人力驅動車的上述框架,且上述人力驅動車的全部車輪接觸於水平地面的狀態,上述馬達的旋轉中心軸心配置於: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的鉛直上方、或在較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更上方且在上述人力驅動車的前方;上述電池保持座配置 在較上述曲柄軸的上述旋轉中心軸心更靠近上述人力驅動車的前方。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23、28及32項中任一項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其中,進一步具備有:設置於上述基部且用來導引上述電池單元的導引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其中,在上述框架安裝部安裝於上述框架的狀態,上述導引部,可朝沿著上述框架的長邊方向的導引方向導引上述電池單元,且將電池單元的至少局部配置於上述人力驅動車的框架的內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其中,上述電池保持座,可沿著上述導引方向移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其中,上述電池保持座,進一步包含第1限制部,上述第1限制部,用來限制上述電池單元在上述導引方向的移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其中,上述導引方向包含:為了將上述電池單元安裝於上述電池保持座而使上述 電池單元移動的第1導引方向、及為了從上述電池保持座卸下上述電池單元而使上述電池單元移動的第2導引方向;上述第1限制部,至少限制上述電池單元朝上述第2導引方向的移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其中,上述第1限制部,可切換:用來限制上述電池單元朝上述第2導引方向的移動的第1狀態、與允許上述電池單元朝上述第2導引方向的移動的第2狀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其中,進一步包含:用來切換上述第1限制部的上述第1狀態與上述第2狀態而可讓使用者操作的操作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其中,上述第1限制部,包含與在上述電池單元設置的第1卡合部卡合的第2卡合部;上述第1卡合部及上述第2卡合部的其中一方包含凸部,上述第1卡合部及上述第2卡合部的另一方包含凹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其中,上述第1限制部包含彈性構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其中,在上述電池單元保持於上述電池保持座的狀態,上述第1限制部,在與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平行的方向,與上述電池單元相對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其中,在上述電池單元保持於上述電池保持座的狀態,上述第1限制部,在與平行於上述曲柄軸的旋轉中心軸心的方向交叉的方向,與上述電池單元相對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其中,上述導引部,包含朝上述導引方向延伸的凹部及凸部的至少其中一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其中,上述電池保持座,在以上述導引部導引上述電池單元的狀態,可保持上述電池單元。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16、23、28及32項中任一項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其中,上述電池保持座,與上述基部形成為一體。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其 中,上述導引部,設置於上述電池保持座。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其中,上述導引部,與上述基部形成為一體。
- 一種人力驅動車用驅動系統,包含: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3項中任一項的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與設置於上述人力驅動車的框架且用來限制上述驅動單元及上述電池單元的移動的第2限制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017460A JP7156960B2 (ja) | 2019-02-01 | 2019-02-01 | 人力駆動車用のドライブユニット、人力駆動車用のドライブシステム、および人力駆動車用のバッテリユニット |
JP2019-017460 | 2019-02-0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030111A TW202030111A (zh) | 2020-08-16 |
TWI822948B true TWI822948B (zh) | 2023-11-21 |
Family
ID=7161566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103014A TWI822948B (zh) | 2019-02-01 | 2020-01-31 | 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人力驅動車用驅動系統、及人力驅動車用電池單元 |
TW112149701A TWI860213B (zh) | 2019-02-01 | 2020-01-31 | 人力驅動車用電池單元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2149701A TWI860213B (zh) | 2019-02-01 | 2020-01-31 | 人力驅動車用電池單元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00247502A1 (zh) |
JP (1) | JP7156960B2 (zh) |
CN (1) | CN111516794B (zh) |
DE (1) | DE102020100724A1 (zh) |
TW (2) | TWI82294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730584B2 (en) | 2014-09-11 | 2020-08-04 | Stacyc, Inc. | Convertible motorized running cycle |
DE102019213426A1 (de) * | 2019-09-04 | 2021-03-04 | Robert Bosch Gmbh | Haltevorrichtung zur lösbaren Halterung eines Energiespeichers an einer Rahmeneinheit und Fahrradrahmen |
IT202000018547A1 (it) * | 2020-07-30 | 2022-01-30 | Fantic Motor S P A | Struttura di bicicletta con batteria rimovibile. |
DE202020104966U1 (de) * | 2020-08-27 | 2021-11-30 | Canyon Bicycles Gmbh | Batterieeinheit sowie Fahrradrahmen |
DE202020105636U1 (de) | 2020-10-01 | 2022-01-07 | Canyon Bicycles Gmbh | Fahrrad-Batterieeinrichtung |
DE202020105635U1 (de) * | 2020-10-01 | 2022-01-07 | Canyon Bicycles Gmbh | Fahrradrahmenrohr |
US11603165B2 (en) * | 2021-03-04 | 2023-03-14 | StaCyc, LLC | Bike frame having a drive module enclosure |
CN115214834A (zh) * | 2021-04-20 | 2022-10-21 | Sram德国有限公司 | 电动自行车驱动单元、用于电动自行车驱动单元的自行车车架、车架接口单元和蓄能器装置 |
JP7369748B2 (ja) * | 2021-09-24 | 2023-10-2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 |
USD1022804S1 (en) | 2021-12-13 | 2024-04-16 | StaCyc, LLC | Electric bicycle |
CN115195922A (zh) * | 2022-08-19 | 2022-10-18 | 珠海蓝图控制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行车电池安装结构及自行车 |
DE102022127802A1 (de) * | 2022-10-20 | 2024-04-25 | Sram Deutschland Gmbh | Elektrische Fahrrad-Antriebseinheit sowie Fahrradrahmen, Rahmenschnittstellen-Einheit und Energiespeichereinrichtung für elektrische Fahrrad-Antriebseinheit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20049483A1 (en) * | 2010-08-26 | 2012-03-01 | Cycling Sports Group, Inc. | Bicycle |
EP2913261A1 (en) * | 2014-02-28 | 2015-09-02 |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 Power-assisted bicycle and battery case |
CN206598952U (zh) * | 2017-04-06 | 2017-10-31 | 广州炎山车业有限公司 | 一种自行车侧面取出的电池装置 |
US20170313383A1 (en) * | 2016-04-28 | 2017-11-02 |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 Drive unit and electric-motor-assisted bicycl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436378B2 (ja) * | 1992-06-04 | 2003-08-11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電動自転車用バッテリーケース |
JP2002193165A (ja) * | 1994-12-07 | 2002-07-10 | Honda Motor Co Ltd | 電動2輪車のバッテリケース取付構造 |
JP3622020B2 (ja) * | 1996-07-31 | 2005-02-23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電動自転車のバッテリボックス脱着構造 |
JP3622021B2 (ja) * | 1996-07-31 | 2005-02-23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脱着式バッテリボックスのロック機構 |
JP3378740B2 (ja) * | 1996-08-09 | 2003-02-17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電動自転車 |
JP2001088769A (ja) * | 1999-09-21 | 2001-04-03 | Yamaha Motor Co Ltd | 電動自転車 |
TW480234B (en) * | 1999-10-13 | 2002-03-21 | Honda Motor Co Ltd | Motor-driven assist unit |
TW490418B (en) * | 1999-10-13 | 2002-06-11 | Honda Motor Co Ltd | Battery mounting and removing apparatus for power-assisted bicycle and wheel-lock apparatus |
JP3510170B2 (ja) * | 2000-02-08 | 2004-03-22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電動自転車のバッテリーケースの取付構造および電動自転車 |
JP2002331982A (ja) * | 2001-05-11 | 2002-11-19 | Yamaha Motor Co Ltd | 電動補助自転車 |
NL1018948C2 (nl) * | 2001-09-13 | 2003-03-20 | Sparta B V | Rijwiel met hulpaandrijving. |
JP2003231487A (ja) * | 2002-02-12 | 2003-08-19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電動自転車電気配線コネクターの収納構造 |
TWM331487U (en) * | 2007-11-09 | 2008-05-01 | Ideal Bike Corp | Tube connector combined with electric power for connection of frame tubes |
CN201254232Y (zh) * | 2008-08-11 | 2009-06-10 |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电动车的电池收容装置 |
CN201311945Y (zh) * | 2008-12-15 | 2009-09-16 | 江苏新日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 | 组合式电动车电池盒 |
DE102011079094A1 (de) * | 2011-01-13 | 2012-07-19 | Johannes Biechele | Fahrradrahmen, Batteriepack und Fahrrad |
CN202414082U (zh) * | 2011-12-30 | 2012-09-05 | 深圳市喜德盛自行车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自行车电池固定装置 |
DE102012004176A1 (de) * | 2012-03-05 | 2013-09-05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 Integrierte Diebstahlsicherung für ein Elektrofahrrad |
DE102013218004A1 (de) * | 2013-09-09 | 2015-03-12 | ADP Engineering GmbH / Rotwild | Fahrradrahmen mit innenliegender Batterie |
JP6005110B2 (ja) * | 2013-10-29 | 2016-10-12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自転車用制御装置 |
US10518841B2 (en) * | 2015-06-26 | 2019-12-31 | Specialized Bicycle Components, Inc. | Ebike battery mount |
JP6514995B2 (ja) * | 2015-08-31 | 2019-05-15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自転車用ガード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ドライブユニット |
US10183591B2 (en) * | 2015-12-18 | 2019-01-22 |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 Electric bicycle and battery lift mechanism and battery carrying device thereof |
CN105460157A (zh) * | 2015-12-28 | 2016-04-06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电池升降装置及电动自行车 |
TWM524812U (zh) * | 2016-04-13 | 2016-07-01 | Astro Engineering Co Ltd | 具隱藏節式電池的自行車架 |
JP6682387B2 (ja) | 2016-06-30 | 2020-04-15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バッテリホルダ、バッテリ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らを含むバッテリコンポーネント |
CN206022487U (zh) * | 2016-09-14 | 2017-03-15 | 庄明郎 | 载具车架电池结构 |
JP6867213B2 (ja) * | 2017-04-05 | 2021-04-28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自転車用バッテリホルダ |
CN207089578U (zh) * | 2017-07-07 | 2018-03-13 | 苏州力矩优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电动助力车的管藏式电池安装结构 |
DE202017004040U1 (de) * | 2017-08-03 | 2018-11-06 | Canyon Bicycles Gmbh | E-Bike-Fahrradrahmen |
CN108639227A (zh) * | 2018-05-15 | 2018-10-12 | 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车辆的电池包的安装结构和车辆 |
EP3590813B1 (de) * | 2018-07-05 | 2021-12-15 | Winora-Staiger GmbH | Fahrrad mit batteriebetriebenem hilfsantrieb und fahrradrahmen hierfür |
US11046389B2 (en) * | 2018-08-21 | 2021-06-29 | Specialized Bicycle Components, Inc. | Ebike battery mount |
JP7325970B2 (ja) * | 2019-02-01 | 2023-08-15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人力駆動車用のドライブユニットおよび人力駆動車用のバッテリ保持装置 |
CN211139558U (zh) * | 2019-11-18 | 2020-07-31 | 深圳飞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自行车的内置电池装置 |
JP7554596B2 (ja) * | 2020-07-31 | 2024-09-20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人力駆動車用のバッテリ保持装置、人力駆動車用のドライブユニット、および、人力駆動車用のバッテリユニット |
-
2019
- 2019-02-01 JP JP2019017460A patent/JP7156960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1-14 DE DE102020100724.8A patent/DE102020100724A1/de active Pending
- 2020-01-23 US US16/750,639 patent/US20200247502A1/en active Pending
- 2020-01-31 TW TW109103014A patent/TWI822948B/zh active
- 2020-01-31 TW TW112149701A patent/TWI860213B/zh active
- 2020-02-03 CN CN202010078925.3A patent/CN11151679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20049483A1 (en) * | 2010-08-26 | 2012-03-01 | Cycling Sports Group, Inc. | Bicycle |
EP2913261A1 (en) * | 2014-02-28 | 2015-09-02 |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 Power-assisted bicycle and battery case |
US20170313383A1 (en) * | 2016-04-28 | 2017-11-02 |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 Drive unit and electric-motor-assisted bicycle |
CN206598952U (zh) * | 2017-04-06 | 2017-10-31 | 广州炎山车业有限公司 | 一种自行车侧面取出的电池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860213B (zh) | 2024-10-21 |
CN111516794A (zh) | 2020-08-11 |
TW202030111A (zh) | 2020-08-16 |
CN111516794B (zh) | 2022-08-23 |
TW202417308A (zh) | 2024-05-01 |
US20200247502A1 (en) | 2020-08-06 |
JP7156960B2 (ja) | 2022-10-19 |
JP2020124972A (ja) | 2020-08-20 |
DE102020100724A1 (de) | 2020-08-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822948B (zh) | 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人力驅動車用驅動系統、及人力驅動車用電池單元 | |
TWI818145B (zh) | 人力驅動車用驅動單元及人力驅動車用電池保持裝置 | |
US10232907B2 (en) | Bicycle | |
JP5977089B2 (ja) | 自転車用オンボード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の搭載方法 | |
TWI732978B (zh) | 自行車用驅動單元及具有此單元之自行車用驅動系統 | |
JP7554596B2 (ja) | 人力駆動車用のバッテリ保持装置、人力駆動車用のドライブユニット、および、人力駆動車用のバッテリユニット | |
US7207584B2 (en) | Motorized bicycle drive system using a standard freewheel and left-crank drive | |
EP2957490A1 (en) | Straddle-type electric vehicle | |
JP7213458B2 (ja) | フレーム及び電動自転車 | |
JP6867213B2 (ja) | 自転車用バッテリホルダ | |
JP7132094B2 (ja) | バッテリホルダ | |
CN109383699B (zh) | 驱动单元和电动助力自行车 | |
JP7153513B2 (ja) | バッテリホルダ、および、バッテリホルダの第1保持部 | |
JP7525270B2 (ja) | 人力駆動車用変速システム | |
JP7597678B2 (ja) | 人力駆動車用のドライブユニット、および、人力駆動車用のスピンドルユニット | |
JPH08207874A (ja) | 電動自転車 | |
JP6254865B2 (ja) | センサ収容体 | |
JP7108914B2 (ja) | バッテリ装置,モータユニット及び電動自転車 | |
CN116513356A (zh) | 人力驱动车用的组件及人力驱动车用的外置单元 | |
JP7340448B2 (ja) | 人力駆動車用のバッテリ、人力駆動車用のバッテリシステム、および、バッテリ支持装置 | |
JP2022131727A (ja) | モータユニット及び電動自転車 | |
JP2023095603A (ja) | 人力駆動車用コンポーネントの取付装置、および、人力駆動車用のアタッチメント | |
JP2020185949A (ja) | 人力駆動車用のインタフェース装置 | |
JP2002145166A (ja) | 電動自転車 | |
JP2023051372A (ja) | 人力駆動車用の取付装置、および、人力駆動車用の取付システ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