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1775321U - 一种3d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3d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775321U
CN221775321U CN202322428108.8U CN202322428108U CN221775321U CN 221775321 U CN221775321 U CN 221775321U CN 202322428108 U CN202322428108 U CN 202322428108U CN 221775321 U CN221775321 U CN 2217753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rinter
filter element
air inlet
centrifugal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2810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同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uozh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uozh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uozh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uozh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2810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7753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7753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7753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3D打印机,包括:壳体,壳体内具有容纳腔,容纳腔内设置有打印头、打印平台以及驱动装置,打印头设置在打印平台上方,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打印头与打印平台之间产生相对位移,打印头用于挤出材料,以打印模型;净化装置,设置于壳体,净化装置包括出风口,进风口以及净化装置出风口和净化装置进风口之间的气流通道,净化装置进风口朝向容纳腔,并与容纳腔连通;气流通道包括过滤组件以及离心风机,且过滤组件位于离心风机的进风侧;过滤组件用于对从通风孔进入的容纳腔的空气进行净化,离心风机用于将净化后的空气由离心风机的进风侧输送向离心风机的出风侧。

Description

一种3D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3D打印机。
背景技术
对于激光雕刻、焊锡以及3D打印等过程,相关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容易产生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烟尘、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气体等。对此,为了对这些有害物质进行无害化处理,需要给相应的设备安装或配置相应的空气净化、过滤或排气装置。然而,对于空气净化、过滤或排气装置等,其存在占用空间大、过滤效率低下且不便于安装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3D打印机,通过与3D打印机配合的净化装置,能够对3D打印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进行净化,同时优化了净化装置的结构,降低占用空间以及提高过滤效率、安装便利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3D打印机,所述3D打印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打印头、打印平台以及驱动装置,所述打印头设置在所述打印平台上方,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打印头与所述打印平台之间产生相对位移,所述打印头用于挤出材料,以打印模型;
净化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净化装置包括出风口,进风口以及所述净化装置出风口和所述净化装置进风口之间的气流通道,所述净化装置进风口朝向所述容纳腔,并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所述气流通道包括过滤组件以及离心风机,且所述过滤组件位于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侧;
所述过滤组件用于对从所述通风孔进入的所述容纳腔的空气进行净化,所述离心风机用于将净化后的空气由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侧输送向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净化装置中配置了对应的离心风机,通过离心风机的特性可以实现扁平化设计,从而减少该净化装置在3D打印机中的占用空间,同时离心风机的风压较大,能够有效地提升净化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滤芯和所述离心风机之间,所述隔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口对应的开口,且所述隔板朝向所述滤芯的一面设置有以所述开口为中心且呈放射性分布的多条第一导流筋条,用于将所述净化后的空气导流向所述隔板的开口,所述隔板的开口的大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口的大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实现滤芯大于离心风机的进风口,通过多条第一导流筋条对气流进行引导,使得没有直通向离心风机的进风口的气流可以被导流到离心风机的进风口,提高空气净化的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或以上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滤芯盖以及设置于所述滤芯盖与所述隔板之间的滤芯,所述滤芯盖上具有多个通风孔,所述滤芯用于对从所述通风孔进入的所述容纳腔的空气进行净化。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滤芯盖对滤芯具有保护作用。
结合第一方面或以上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滤芯盖与所述隔板构成容纳所述滤芯的空间,所述滤芯盖与所述隔板进行配合使所述滤芯抵接在所述隔板的所述多条第一导流筋条上,使得所述滤芯和所述隔板之间形成由所述多条第一导流筋条引导的指向所述隔板的开口的风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方面通过滤芯盖对滤芯进行固定,另一方面通过滤芯盖与隔板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滤芯抵接在隔板的多条第一导流筋条上,在减少空间占用的同时,提高了各个第一导流筋条的引流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空气净化的有效性。
结合第一方面或以上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滤芯盖具有打开和闭合两种状态,所述滤芯盖在闭合状态下用于保护所述滤芯,在打开状态下使得所述滤芯能够被取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滤芯盖的打开与闭合状态,在保护滤芯的同时,还可以自由地取出滤芯以对废弃滤芯进行更换。
结合第一方面或以上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滤芯盖上设置有多个卡扣,所述多个卡扣与所述隔板上的卡扣孔相配合进行卡扣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滤芯盖上的卡扣与隔板上的卡扣孔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有效地对滤芯盖进行固定,进一步提高了滤芯保护的有效性。
结合第一方面或以上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滤芯盖朝向所述滤芯的一面设置有多条第二导流筋条,所述第二导流筋条以所述滤芯盖的第一位置为中心呈放射性分布,所述第一位置正对所述隔板的开口,所述多条第二导流筋条与所述滤芯抵接,使得所述滤芯和所述滤芯盖之间形成由所述多条第二导流筋条引导的指向所述第一位置的风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滤芯盖朝向滤芯的一面设置多条导流筋条,实现气流引导的同时,与滤芯抵接,提高气流引导的有效性,并降低空间占用。
结合第一方面或以上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通风孔非均匀分布于所述滤芯盖上,其中,所述滤芯盖上第一区域的通风孔密度小于第二区域的通风孔密度,所述第一区域为正对所述隔板的开口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滤芯盖上除所述第一区域之外的区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区域为强风区,通过在滤芯该上设置非均匀分布的通风孔,平衡了各区域的气流量,从而提高滤芯的整体的利用效率,提高净化装置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结合第一方面或以上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区域的通风孔密度为零,所述多个通风孔仅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差异化的设计,能够在提供良好通风的同时,保证滤芯的过滤效果,提高净化装置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结合第一方面或以上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净化装置还包括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设置有至少一个出风口作为所述净化装置的出风口,所述导流组件的进风口与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口连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导流组件的设置能够有效地引导空气流动,并提高净化装置的净化效果和能效表现。
结合第一方面或以上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净化装置的出风口的出风方向至少包括与第一方向垂直、以及相反中的一种;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净化装置的进风口的进风方向,所述净化装置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容纳腔,并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净化装置的上述设计可以实现循环过滤。
结合第一方面或以上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净化装置的出风口的出风方向至少包括与第一方向垂直、以及相同中的一种;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净化装置的进风口的进风方向,所述净化装置的出风口朝向所述3D打印机外,并与所述3D打印机外的空气连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气流引导出3D打印机的外部,能够有效地处理和排放3D打印机的废气。
结合第一方面或以上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净化装置与所述容纳腔之间的配合关系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所述净化装置完整安装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所述净化装置完整安装于所述容纳腔的外部;所述净化装置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外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不同的配合方式,净化装置与3D打印机的容纳腔可以灵活地适应各种空间限制和需求,提供有效的净化效果,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d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3D打印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净化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3a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导流组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3b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导流组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3c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导流组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3d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导流组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4a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隔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4b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隔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a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滤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b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滤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c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滤芯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实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以下对本申请所涉及的结构以及附图标记进行解释、说明:
3D打印机:壳体10、净化装置20、供料装置30
壳体:打印头1011、打印平台1012以及驱动装置1013
净化装置20:过滤组件201、离心风机202、导流组件203
过滤组件201:滤芯盖2011、滤芯2012、隔板2013
隔板2013:第一导流筋条20131、卡扣孔20132
滤芯盖2011:通风孔20111、第二导流筋条20112、卡扣20113、滤芯盖拉手20114
滤芯2012:初效滤网20121、HEPA高效滤网20122、活性炭滤芯20123、密封泡棉20124、滤芯拉手20125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3D打印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可以通过设置于3D打印机的净化装置进行净化,以对3D打印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3D打印机1,其可以包括:
壳体10,壳体10内具有容纳腔101,容纳腔101内设置有打印头1011、打印平台1012以及驱动装置1013,打印头1011设置在打印平台1012上方,驱动装置1013用于驱动打印头1011与打印平台1012之间产生相对位移,打印头1011用于挤出材料,以打印模型;
净化装置20,设置于壳体10,净化装置20包括出风口,进风口以及净化装置20出风口和净化装置20进风口之间的气流通道,净化装置20进风口朝向容纳腔101,并与容纳腔101连通;气流通道包括过滤组件201以及离心风机202,且过滤组件201位于离心风机202的进风侧;过滤组件201用于对从通风孔20111进入的容纳腔101的空气进行净化,离心风机202用于将净化后的空气由离心风机202的进风侧输送向离心风机202的出风侧。气流通道包括过滤组件201以及离心风机202指的是:过滤组件201可以位于气流通道内,也可以是气流通道的一部分;离心风机202可以位于气流通道内,也可以是气流通道的一部分。
其中,3D打印机的壳体10构成相应的容纳腔101,在该容纳腔101内设置有打印头1011、打印平台1012以及驱动装置1013,打印头1011设置在打印平台1012上方,驱动装置1013用于驱动打印头1011与打印平台1012之间产生相对位移,打印头1011用于挤出材料,以打印模型。同时,在3D打印机运行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于3D打印机上的净化装置,对3D打印机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进行净化,以保证使用用户的健康。此外,3D打印机还可以包括对应的供料装置30,供料装置30可以用于提供模型打印过程中所需要的原材料。
在一些可行的示例中,通过在3D打印机对应的位置上,设置净化装置对3D打印机运行过程中的废气进行净化,参照图1a,其示出了未设置净化装置的3D打印机,参照图1b,其示出了将净化装置完整设置于3D打印机的容纳腔101内部,参照图1c,其示出了将净化装置完整设置于3D打印机的容纳腔101外部,参照图1d,其示出了将净化装置部分位于容纳腔101的内部,部分位于容纳腔101的内部,通过多种设计方式,使得净化装置可以灵活地与3D打印机的容纳腔101进行配合,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提高了净化装置的通用性。
下面结合图2至图7c对净化装置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3D打印机在运行过程中,容易产生危害人体健康的烟尘、VOC等气体,对此,通过设置于3D打印机的净化装置20,能够有效地对3D打印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进行过滤,保证用户的身体健康。
可选的,净化装置20与3D打印机的容纳腔之间的配合关系包括以下中的一种:净化装置20完整安装于容纳腔的内部;净化装置20完整安装于容纳腔的外部;净化装置20部分位于容纳腔的内部,部分位于容纳腔的外部,通过不同的配合方式,净化装置20与3D打印机的容纳腔可以灵活地适应各种空间限制和需求,提供有效的净化效果,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此外,对于净化装置20,按照实际的需求,可以将其外形设置为截面为矩形、圆形以及椭圆形中的一种,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对于净化装置20的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可以包括与第一方向垂直、以及相反中的一种;其中,第一方向可以为净化装置20的进风口的进风方向,净化装置20的出风口朝向容纳腔,并与容纳腔连通,通过出风进风方向的设计并且将气流引导回3D打印机的内部,可以实现空气循环,实现循环过滤。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可以为净化装置20的进风口的进风方向,净化装置20的出风口朝向3D打印机外,并与3D打印机外的空气连通,通过将气流引导出3D打印机的外部,能够有效地处理和排放3D打印机的废气。
可选地,对于净化装置20的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可以通过在净化装置20设置一导流组件203实现上述出风方向的设计,导流组件203设置有至少一个出风口作为净化装置20的出风口,导流组件203的进风口与离心风机202的出风口连通,通过导流组件203对离心风机202的出风口的气流进行引导,能够有效地引导空气流动,并提高净化装置20的净化效果和能效表现。
在一种示例中,参照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①中,示出了设置了出风方向与净化装置的进风方向同向的导流组件;在②中示出了设置了出风方向与净化装置的进风方向反向的导流组件;在③中示出了设置了出风方向与净化装置的进风方向垂直的导流组件。具体的,3D打印机容纳腔内的气体从净化装置的进风口进入,通过过滤组件的净化,使得净化后的空气从离心风机的出风口流出,并通过导流组件将净化后的空气引导至对应的环境中。
此外,参照图3a,示出了未设置导流组件203的净化装置20,在这种情况下,净化装置20的出风方向即为离心风机202的出风方向;参照图3b,示出了设置了出风方向与净化装置20的进风方向同向的导流组件203,在这种情况下,净化装置20的出风口朝向3D打印机外,并与3D打印机外的空气连通;参照图3c,示出了设置了出风方向与净化装置20的进风方向反向的导流组件203,在这种情况下,净化装置20的出风口朝向容纳腔,并与容纳腔连通,通过将气流引导回3D打印机的内部;参照图3d,示出了设置了出风方向与净化装置20的进风方向垂直的导流组件203,在这种情况下,净化装置20可以通过导流组件203两个出风口对过滤后的气体排出,且净化装置20的出风口朝向3D打印机外,并与3D打印机外的空气连通,或者朝向3D打印机内,并与3D打印机内容纳腔连通,从而净化装置20的多方向出风设计可以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其能够适配于不同的环境和应用场景,提高了净化装置20的通用性。
对于净化装置20,其所涉及的过滤组件201可以包括隔板2013,隔板2013设置于滤芯2012和离心风机202之间,隔板2013上设置有与离心风机202的进风口对应的开口,且隔板2013朝向滤芯2012的一面设置有以开口为中心且呈放射性分布的多条第一导流筋条20131,用于将净化后的空气导流向隔板2013的开口,隔板2013的开口的大小大于或者等于离心风机202的进风口的大小,从而实现了滤芯2012大于离心风机202的进风口,使得没有直通向进风口的气流可以通过多条第一导流筋条20131被导流到进风口,使得气流能够流向过滤组件201,提高空气净化的有效性。
可选的,隔板2013朝向滤芯2012的一面的大小可以大于离心风机202的进风口的大小,隔板2013朝向滤芯2012的一面的大小、滤芯盖2011的大小以及滤芯2012的平行于滤芯盖2011的截面的大小可以一致,从而通过设置相应的大小,保证滤芯盖2011、滤芯2012、隔板2013、离心风机202等之间配合的合理性。
可选的,滤芯盖2011的中心、滤芯2012的中心、隔板2013的中心以及离心风机202的中心同轴,保证滤芯盖2011、滤芯2012、隔板2013、离心风机202等之间配合的合理性。
在一种示例中,参照图4a,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对于隔板2013,可以在朝向滤芯2012的一面设置有以开口为中心且呈放射性分布的多条第一导流筋条20131,例如,可以设置有12条第一导流筋条20131将朝向滤芯2012的一面划分为12个区域,使得气流向开口集中,避免了离开口较远的气流的逸散,提高气体的过滤效率。同时,参照图4b,对于隔板2013上的开口,其开口半径可以大于离心风机202的进风口半径,使得没有直通向进风口的气流可以被导流到进风口。此外,在隔板2013上,可以设置有若干个卡扣孔20132,以便与滤芯盖2011上的卡扣20113相互配合,将滤芯盖2011固定在隔板2013上。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导流筋条的数量,可以根据应用场景进行设置,例如,设置为8条、10条、14条、16条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其中,过滤组件201还可以包括滤芯盖2011以及设置于滤芯盖2011与隔板2013之间的滤芯2012,滤芯盖2011上具有多个通风孔20111,滤芯2012用于对从通风孔20111进入的容纳腔的空气进行净化,通过多个通风孔20111对气流进行流通,并实现了通过滤芯2012对气流进行净化。可选的,对于滤芯,沿着进风方向依次可以设置初效滤网20121、HEPA(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高效滤网20122以及活性炭滤芯20123等,通过初效滤网可以过滤掉大颗粒物,通过HEPA高效滤网可以过滤掉微小颗粒物,通过活性炭过滤层可以过滤掉VOC气体,同时在初效滤网、HEPA高效滤网以及活性炭过滤层等的外围可以包裹一层密封泡棉20124,与隔板2013抵接,放止含有有害物质空气从周边缝隙逃逸。
可选的,滤芯盖2011设置在净化装置20的进风口。
在一种示例中,参照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滤芯的结构示意图,滤芯2012包含初效滤网20121、HEPA高效滤网20122、活性炭滤芯20123,分别过滤较大颗粒物、微小颗粒物、VOC气体;滤芯2012截面呈长方形(或正方形,或圆形),滤芯2012外周包裹有密封泡棉20124,和隔板2013压紧,防止含有有害物质空气从周边缝隙逃逸。滤芯2012设置有滤芯拉手20125,方便对将滤芯2012从隔板2012中取出进行滤芯更换。
进一步,滤芯盖2011与隔板2013构成容纳滤芯2012的空间,滤芯盖2011与隔板2013进行配合使滤芯2012抵接在隔板2013的多条第一导流筋条20131上,使得滤芯2012和隔板2013之间形成由多条第一导流筋条20131引导的指向隔板2013的开口的风道,从而一方面通过滤芯盖2011对滤芯2012进行固定,另一方面通过滤芯盖2011与隔板2013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滤芯2012抵接在隔板2013的多条第一导流筋条20131上,在减少空间占用的同时,提高了各个第一导流筋条20131的引流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空气净化的有效性。
此外,滤芯盖2011具有打开和闭合两种状态,滤芯盖2011在闭合状态下用于保护滤芯2012,在打开状态下使得滤芯2012能够被取出。同时,为了防止滤芯盖2011从隔板2013上脱离,滤芯盖2011上设置有多个卡扣20113,多个卡扣20113与隔板2013上的卡扣孔20132相配合进行卡扣20113连接,从而通过滤芯盖2011上的卡扣20113与隔板2013上的卡扣孔20132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有效地对滤芯盖2011进行固定,进一步提高了滤芯2012保护的有效性。
进一步,滤芯盖2011朝向滤芯2012的一面设置有多条第二导流筋条20112,第二导流筋条20112以滤芯盖2011的第一位置为中心呈放射性分布,第一位置正对隔板2013的开口,多条第二导流筋条20112与滤芯2012抵接,使得滤芯2012和滤芯盖2011之间形成由多条第二导流筋条20112引导的指向第一位置的风道,从而通过在滤芯盖2011朝向滤芯2012的一面设置多条导流筋条,实现气流引导的同时,与滤芯2012抵接,提高气流引导的有效性,并降低空间占用。
在一种示例中,参照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对于净化装置20上的滤芯盖2011,其设置有多个通风孔20111,容纳腔内的空气通过通风孔20111进入净化装置20,并通过滤芯2012,由滤芯2012进行净化。同时,在滤芯盖2011上可以设置有对应的滤芯盖拉手20114,方便控制滤芯盖2011的打开和闭合,以及在打开滤芯盖2011的情况下,方便对滤芯2012进行取出。此外,滤芯盖2011上的4个卡扣20113能够与隔板2013上对应的4个卡扣孔20132进行相互配合,从而能够有效地对滤芯盖2011进行固定,进一步提高了滤芯2012保护的有效性。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离心风机202的进风口小于隔板2013的开口,因此,进入净化装置20的气流,容易出现入风强度不均匀的情况,对此,针对滤芯盖2011上的通风孔20111,可以进行相应的优化设计,使得进入净化装置20的气流能够更加均匀。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多个通风孔20111非均匀分布于滤芯盖2011上,其中,滤芯盖2011上第一区域的通风孔20111密度小于第二区域的通风孔20111密度,第一区域为正对隔板2013的开口的区域,第二区域为滤芯盖2011上除第一区域之外的区域,其中通风孔的密度指的是单位区域内通风孔的数量,从而通过在滤芯2012该上设置非均匀分布的通风孔20111,提高入风强度低区域的通风孔密度并降低入风强度高区域的通风孔密度,提高滤芯2012的利用效率,能够在提供良好通风的同时,保证滤芯2012的过滤效果,提高净化装置20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在具体实现中,由于第一区域为正对隔板2013开口的区域,也即与离心风机202的中心处于同一轴线上的区域,离心风机202的进风口能够正对第一区域,使得第一区域上的通风孔20111能够具有较强气流吸力,通过减小该区域的通气孔密度可以减小该区域的气流量,使之与其他区域的气流量均匀分布,促进了滤芯的利用效率。可选的,对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通风孔20111,其除了通风孔20111密度上的差异化设置外,还可以对通风孔20111的半径进行差异化设置,例如,可以将第一区域的通风孔20111设置为半径小于第二区域的通风孔20111的半径,反之亦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此外,在另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区域的通风孔20111密度可以为零,多个通风孔20111仅设置在第二区域上,第一区域中不设置任何通风孔20111。
在一种示例中,参照图7a,在滤芯盖2011朝向滤芯2012的一面上可以设置有4条导流筋条,导流筋条以滤芯盖2011的第一位置为中心呈放射性分布,将通风孔20111划分为4个区域,使得气流可以沿着导流筋条的方向流动,避免了离第一位置较远的气流的逸散,提高滤芯2012的过滤效率,并且,离心风机202进风口可以正对第一位置,或者,第一位置也可以位于第一区域,或者第一位置可以为第一区域。其中,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一位置之外的区域上,设置不同通风孔20111密度的通风孔20111,非均匀分布设计能够提高净化装置20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或者,可以不在第一位置上设置任何通风孔20111。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3D打印机的相应位置上安装净化装置20,对3D打印机运行过程中容纳腔内产生的气体进行净化。具体的,离心风机202运行过程中,容纳腔内的气体由净化装置20的通风孔20111进入,并通过滤芯2012进行净化,滤芯2012进化后的空气通过离心风机202的出风口流出,并通过引流组件引导至相应的位置,如引导回容纳腔内,或排放至大气中,从而实现对3D打印机的空气净化。

Claims (13)

1.一种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3D打印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打印头、打印平台以及驱动装置,所述打印头设置在所述打印平台上方,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打印头与所述打印平台之间产生相对位移,所述打印头用于挤出材料,以打印模型;
净化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净化装置包括出风口,进风口以及所述净化装置出风口和所述净化装置进风口之间的气流通道,所述净化装置进风口朝向所述容纳腔,并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所述气流通道包括过滤组件以及离心风机,且所述过滤组件位于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侧,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多个通风孔;
所述过滤组件用于对从所述通风孔进入的所述容纳腔的空气进行净化,所述离心风机用于将净化后的空气由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侧输送向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滤芯盖、隔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滤芯盖与所述隔板之间的滤芯,所述滤芯用于对从所述通风孔进入的所述容纳腔的空气进行净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滤芯和所述离心风机之间,所述隔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口对应的开口,且所述隔板朝向所述滤芯的一面设置有以所述开口为中心且呈放射性分布的多条第一导流筋条,用于将所述净化后的空气导流向所述隔板的开口,所述隔板的开口的大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口的大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盖与所述隔板构成容纳所述滤芯的空间,所述滤芯盖与所述隔板进行配合使所述滤芯抵接在所述隔板的所述多条第一导流筋条上,使得所述滤芯和所述隔板之间形成由所述多条第一导流筋条引导的指向所述隔板的开口的风道。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盖具有打开和闭合两种状态,所述滤芯盖在闭合状态下用于保护所述滤芯,在打开状态下使得所述滤芯能够被取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盖上设置有多个卡扣,所述多个卡扣与所述隔板上的卡扣孔相配合进行卡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盖朝向所述滤芯的一面设置有多条第二导流筋条,所述第二导流筋条以所述滤芯盖的第一位置为中心呈放射性分布,所述第一位置正对所述隔板的开口,所述多条第二导流筋条与所述滤芯抵接,使得所述滤芯和所述滤芯盖之间形成由所述多条第二导流筋条引导的指向所述第一位置的风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通风孔非均匀分布于所述滤芯盖上,其中,所述滤芯盖上第一区域的通风孔密度小于第二区域的通风孔密度,所述第一区域为正对所述隔板的开口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滤芯盖上除所述第一区域之外的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的通风孔密度为零,所述多个通风孔仅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装置还包括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设置有至少一个出风口作为所述净化装置的出风口,所述导流组件的进风口与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口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装置的出风口的出风方向至少包括与第一方向垂直、以及相反中的一种;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净化装置的进风口的进风方向,所述净化装置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容纳腔,并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装置的出风口的出风方向至少包括与第一方向垂直、以及相同中的一种;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净化装置的进风口的进风方向,所述净化装置的出风口朝向所述3D打印机外,并与所述3D打印机外的空气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装置与所述容纳腔之间的配合关系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所述净化装置完整安装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所述净化装置完整安装于所述容纳腔的外部;所述净化装置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外部。
CN202322428108.8U 2023-09-06 2023-09-06 一种3d打印机 Active CN2217753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28108.8U CN221775321U (zh) 2023-09-06 2023-09-06 一种3d打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28108.8U CN221775321U (zh) 2023-09-06 2023-09-06 一种3d打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775321U true CN221775321U (zh) 2024-09-27

Family

ID=92824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28108.8U Active CN221775321U (zh) 2023-09-06 2023-09-06 一种3d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7753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24254B2 (en) Air filtering system
JP2009518583A (ja) 携帯型送風機装置
KR101783407B1 (ko) 소켓, 이를 이용한 처리 모듈 및 탈취장치
CN221775321U (zh) 一种3d打印机
CN216841878U (zh) 一种柴油发电机组用颗粒捕捉烟尘处理器
CN214715396U (zh) 一种车载消烟器
CN216733833U (zh) 一种集成有换气和空气净化功能的汽车顶窗
CN210274146U (zh) 一种具有空气净化、散热、充电功能的手机壳
CN212515653U (zh) 具光触媒空气净化效果的计算机电源供应器
CN212327828U (zh) 一种高效环保的工业废气处理装置
JP2012215123A (ja) 排ガス清浄化装置
JP6179252B2 (ja) 脱臭機
CN209910072U (zh) 一种多功能模块化移动式尾气净化器
CN221611547U (zh) 空气净化器
CN220460303U (zh) 一种废气复合净化设备
CN222111219U (zh) 一种微型气体净化装置
CN215175808U (zh)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CN207153430U (zh) 除臭用高压光解离子净化装置
CN222634646U (zh) 油烟机
CN222585865U (zh) 一种低能耗易维护的油烟净化机
CN221267609U (zh) 一种工业废气吸附处理装置
CN222239247U (zh) 气体处理系统和充电系统
CN215260377U (zh) 双核可拆换滤芯
CN210138597U (zh) 一种3d打印机空气净化装置
CN217685662U (zh) 一种实验室用空气净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