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52212U - 汽车内后视镜 - Google Patents
汽车内后视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452212U CN204452212U CN201420801675.1U CN201420801675U CN204452212U CN 204452212 U CN204452212 U CN 204452212U CN 201420801675 U CN201420801675 U CN 201420801675U CN 204452212 U CN204452212 U CN 20445221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acket
- main body
- ball seat
- rearview mirror
- automobile re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5395 beveled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1297 Zn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内后视镜。其包括后视镜主体、扳动支架、第一夹球座、第一球头和第一支架;第一球头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架的一端;第一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有滑块,用于配合底块将汽车内后视镜安装在车内;扳动支架的一端与后视镜主体固定连接;扳动支架的另一端从后视镜主体内伸出;第一夹球座设置在后视镜主体内;第一球头与第一夹球座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内后视镜,在需要更换第一支架时,只需将第一支架和第一球头从夹球座中取出,进行更换即可,方便简单,能够适用于多种车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内后视镜。
背景技术
传统的扳动支架一般是将锌合金球头放入注塑模里注塑成型,这样扳动手柄就与锌合金球头就成了一体,然后再通过挤压工艺,将有锌合金球头的扳动手柄与支架的其它配件相连接,这样扳动手柄与汽车内后视镜的支架就成了一个整体,通过扳动支架,汽车内后视镜的支架就会有一个小角度的调整,从而让整个汽车内后视镜也有一个角度的调整,由于汽车内后视镜里设有斜面玻璃,角度调整后,斜面玻璃的对外面的光线的反射也就发生了变化,从而达到防眩光的效果。
这样装配好后,扳动手柄与汽车内后视镜的支架就形成为一个整体。
这样的缺陷是使用范围很小,只能适用于某一款车型的某一个底块。但由于市面上的车型非常多,而且车型不同,挡风玻璃上的底块也不同,显然这种设计只能装在单一车型上,难以满足不同车型的不同底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内后视镜,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汽车内后视镜,包括后视镜主体、扳动支架、第一夹球座、第一球头和第一支架;
第一球头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架的一端;
第一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有滑块,用于配合底块将汽车内后视镜安装在车内;
扳动支架的一端与后视镜主体固定连接;
扳动支架的另一端从后视镜主体内伸出;
第一夹球座设置在后视镜主体内;
第一球头与第一夹球座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扳动支架包括手柄和支架本体;
手柄的一端与支架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
支架本体设置在后视镜主体内;
手柄设置在后视镜主体外;
支架本体上设置有中心孔,用于第一球头的通过;
支架本体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柱,用于与第一夹球座连接;
连接柱设置在中心孔的周围。
进一步的,支架本体上还固定设置有围骨;
围骨与连接柱设置在支架本体的同一侧;
围骨与连接柱相邻设置且将所有的连接柱围在围骨内。
进一步的,后视镜主体包括前壳和后壳;
前壳与后壳固定设置;
扳动支架固定设置在后壳上;
后壳远离前壳的一侧设置有GPS天线盒;
GPS天线盒包括盒体和上盖;
盒体和上盖之间设置有GPS天线,用于进行GPS导航定位。
进一步的,盒体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支架;
第二支架远离盒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球头;
后壳靠近前壳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夹球座;
第二球头与第二夹球座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盒体相对的两个侧板上各设置有一个旋转孔;
两个旋转孔同轴;
后壳上设置有天线盒内置腔;
天线盒内置腔朝向远离前壳的方向设置有开口;
天线盒内置腔的相对两个侧壁上各设置有一个旋转圆柱;
旋转孔与旋转圆柱一一对应设置,能使盒体绕旋转圆柱转动。
进一步的,旋转孔的内侧设置有多个阻尼齿;
阻尼齿沿旋转孔的圆周方向均匀排列;
和/或,
旋转圆柱的外侧设置有阻尼齿;
阻尼齿沿旋转圆柱的圆周方向均匀排列。
进一步的,后壳靠近前壳的一侧设置有喇叭;
后壳与喇叭相对应位置设置有出音孔。
进一步的,还包括雷达测速模组、GPS显示屏、电路板和测速雷达显示屏;
雷达测速模组和电路板设置在后视镜主体内;
GPS显示屏和上述测速雷达显示屏均设置在后视镜主体远离第一支架的一侧;
电路板分别与雷达测速模组、GPS显示屏和测速雷达显示屏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夹球座上设置有铁环,用于紧固第一夹球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内后视镜,在后视镜主体上设置有扳动支架,在后视镜主体内设置第一夹球座,第一夹球座与第一球头转动连接,第一球头固定在第一支架上,第一支架与底块滑动连接,进而在扳动后视镜主体上的扳动支架时,能够使后视镜主体在第一球头上转动;当需要更换第一支架时,只需将第一支架和第一球头从夹球座中取出,进行更换即可,方便简单,能够适用于多种车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内后视镜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内后视镜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第一球头的安装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内后视镜的第一球头的安装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内后视镜的后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内后视镜的后壳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内后视镜的内置式GPS天线盒的安装过程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内后视镜的天线盒内置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内后视镜的测速雷达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内后视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内后视镜的扳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内后视镜的GPS天线盒的盒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按键 2:前壳 3:前壳灯罩
4:按键电路板 5:主电路板 6:斜面玻璃
7:电路板支架 8:第一夹球座 9:右硅胶垫
10:扳动支架 11:第二夹球座 12:SD卡
13:后壳 14:上盖 15:GPS天线
16:第二球头 17:第二支架 18:盒体
19:滑块 20:第一支架 21:第一球头
22:后壳灯罩 23:喇叭 24:固定片
25:左硅胶垫 26:小支架 27:GPS显示屏
28:测速雷达显示屏 29:测速雷达控制电路板 30:测速雷达模组
31:GPS天线盒 32:天线盒内置腔 33:出音孔
34:旋转圆柱 35:手柄 36:围骨
37:连接柱 38:中心孔 39:旋转孔
40:阻尼齿 41:连通口 42:支架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内后视镜,包括后视镜主体、扳动支架10、第一夹球座8、第一球头21和第一支架20;
第一球头21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架20的一端;
第一支架20的另一端设置有滑块19,用于配合底块将汽车内后视镜安装在车内;
扳动支架10的一端与后视镜主体固定连接;
扳动支架10的另一端从后视镜主体内伸出;
第一夹球座8设置在后视镜主体内;
第一球头21与第一夹球座8转动连接。
传统的扳动支架10一般是将第一球头21放入注塑模里注塑成型,这样扳动手柄35就与第一球头21就成了一体,然后再通过挤压工艺,将有第一球头21的扳动手柄35与支架的其它配件相连接,这样扳动手柄35与汽车内后视镜的支架就成了一个整体,通过扳动支架10,汽车内后视镜的支架就会有一个小角度的调整,从而让整个汽车内后视镜也有一个角度的调整,由于汽车内后视镜里设有斜面玻璃6,角度调整后,斜面玻璃6的对外面的光线的反射也就发生了变化,从而达到防眩光的效果。
这种设计虽然能达到机械防眩的效果,但由于市面上的车型非常多,而且车型不同,挡风玻璃上的底块也不同,显然这种设计只能装在单一车型上,难以满足不同车型的不同底块。
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不将第一球头21放入注塑模里面注塑,而是采用全塑胶注塑成型。先将第一夹球座8装入扳动支架10内,通过螺丝固定,这样扳动支架10就与第一夹球座8就形成了一个整体。然后将带第一球头21的第一支架20压入第一夹球座8内,由于带有第一球头21的第一支架20是和滑块19一起自由组合的支架,且很多与底块配合的带第一球头21的第一支架20的滑块19可以互换,这样本实用新型能装配的支架的种类就会很多,从而使用范围也会很广。
通过扳动支架10,汽车内后视镜的第一支架20就会有一个小角度的调整,从而让整个汽车内后视镜主体也有一个角度的调整,由于汽车内后视镜里设有斜面玻璃6,角度调整后,斜面玻璃6的对外面的光线的反射也就发生了变化,从而达到防眩光的效果。
这种设计的另外还有一个好处是调整角度较灵活,对于第一支架20,不但能装单支架,也能装双支架,还能装三支架。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扳动支架10包括手柄35和支架本体42;
手柄35的一端与支架本体42的一侧固定连接;
支架本体42设置在后视镜主体内;
手柄35设置在后视镜主体外;
支架本体42上设置有中心孔38,用于第一球头21的通过;
支架本体42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柱37,用于与第一夹球座8连接;
连接柱37设置在中心孔38的周围。
通过连接柱37,将支架本体42与第一夹球座8固定连接在一起,其可以是通过螺栓连接,也可以是其他方式连接。
将连接柱37设置在中心孔38的周围,加强了支架本体42与第一夹球座8之间的连接强度。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支架本体42上还固定设置有围骨36;
围骨36与连接柱37设置在支架本体42的同一侧;
围骨36与连接柱37相邻设置且将所有的连接柱37围在围骨36内。
围骨36即在支架本体42上立起的一周的板,其一端与支架本体4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夹球座8相抵,提高了支架本体42与第一夹球座8之间的连接强度,且避免了由于连接柱37内的螺栓拧太紧而将连接柱37拧断的情况出现。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后视镜主体包括前壳2和后壳13;
前壳2与后壳13固定设置;
扳动支架10固定设置在后壳13上;
后壳13远离前壳2的一侧设置有GPS天线盒31;
GPS天线盒31包括盒体18和上盖14;
盒体18和上盖14之间设置有GPS天线15,用于进行GPS导航定位。
前壳2上设置GPS显示屏27,在后壳13上设置GPS天线盒31,GPS天线盒31内设置GPS天线15,通过GPS天线15对汽车进行导航定位,再通过GPS显示屏27进行显示。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盒体18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支架17;
第二支架17远离盒体18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球头16;
后壳13靠近前壳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夹球座11;
第二球头16与第二夹球座11转动连接。
这种设置方式为外置式GPS天线盒31,其通过第二支架17和第二球头16将GPS天线盒31的盒体18与后壳13进行球连接,使GPS天线盒31在后壳13上能够进行多角度的转动。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盒体18相对的两个侧板上各设置有一个旋转孔39;
两个旋转孔39同轴;
后壳13上设置有天线盒内置腔32;
天线盒内置腔32朝向远离前壳2的方向设置有开口;
天线盒内置腔32的相对两个侧壁上各设置有一个旋转圆柱34;
旋转孔39与旋转圆柱34一一对应设置,能使盒体18绕旋转圆柱34转动。
这种设置方式为内置式GPS天线盒31,即将盒体18通过旋转圆柱34转动设置在后壳13的天线盒内置腔32内,实现GPS天线盒31的方位调整。
两个旋转圆柱34分别伸入在盒体18的两个旋转孔39内,GPS天线盒31能够以旋转圆柱34为轴向进行转动,其调整方向只能沿一个轴线方向转动,转动的自由度相对外置式要少,但这样的设置使整个汽车内后视镜的体积更小。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旋转孔39的内侧设置有多个阻尼齿40;
阻尼齿40沿旋转孔39的圆周方向均匀排列;
和/或,
旋转圆柱34的外侧设置有阻尼齿40;
阻尼齿40沿旋转圆柱34的圆周方向均匀排列。
在旋转孔39的内侧设置多个阻尼齿40,或在旋转圆柱34上也设置有多个阻尼齿40,当GPS天线盒31装入天线盒内置腔32时,GPS天线盒31上的旋转孔39就卡到了汽车内后视镜的旋转圆柱34上。由于有阻尼齿40的存在,这样在旋转时就能增加旋转时旋转圆柱34和旋转孔39之间的阻尼和磨擦力,也就是不用力翻转扳动时,GPS天线盒31能够保持一定的角度不动。
在盒体18上还可以设置有连通口41,将连通口41与旋转孔39连通,使旋转圆柱34能够从一侧进入到旋转孔39内。在连通口41的入口处还可以设置斜角,使旋转圆柱34能够更容易的进入到连通口41内,进而进入到旋转孔39内。
进一步的,后壳13靠近前壳2的一侧设置有喇叭23;
后壳13与喇叭23相对应位置设置有出音孔33。
在后壳13上设置喇叭23,将喇叭23与汽车内后视镜中的GPS系统连接,在进行GPS导航时,能够将车辆行驶的路况信息等通过语音的方式播报出来,可以减少驾驶员看显示屏的时间,能够始终目视前方,及时发现新的路况信息,安全驾驶。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还包括雷达测速模组、GPS显示屏27、电路板和测速雷达显示屏28;
雷达测速模组和电路板设置在后视镜主体内;
GPS显示屏27和上述测速雷达显示屏28均设置在后视镜主体远离第一支架20的一侧;
电路板分别与雷达测速模组、GPS显示屏27和测速雷达显示屏28连接。
将PGS显示屏和测速雷达显示屏28在同一侧面显示,能够将测速雷达和倒车显示结合在一起。
测速雷达控制电路板29和测速雷达模组30均设置在后壳13上,通过导线将测速雷达控制电路板29和测速雷达模组30与测速雷达显示屏28连接;将倒车的监控系统与GPS显示屏27连接,进而将测速雷达和倒车显示结合在一个面上,方便查看。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第一夹球座8上设置有铁环,用于紧固第一夹球座8。
在第一夹球座8上设置铁环后,能够使其与第一球头21的配合更加的紧密,不易脱落。
需要指出的是,第二夹球座11也可以设置铁环,使其能够与第二球头16的配合更加的紧密,不易脱落。
综上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可以是这样设置:
在前壳2上设置按键1,通过按键1对汽车内后视镜的各个功能进行控制和限定;按键1下设置有按键电路板4,按键电路板4与前壳2内部的主电路板5连接;前壳2上还设置有前壳灯罩3,内安装有指示灯,用于显示后视镜内的各功能的工作状态;前壳2上还嵌入设置有斜面玻璃6,斜面玻璃6后设置GPS显示屏27和电路板支架7;GPS显示屏27通过小支架26支撑;后壳13内部设置有左硅胶垫25和右硅胶垫9,其远离后壳13的一端分别与GPS显示屏27和电路板支架7相抵,用于弹性支撑GPS显示屏27和电路板;后壳13内还设置第一夹球座8、第二夹球座11和扳动支架10;通过第一夹球座8与第一球头21连接,进而连接第一支架20;通过第二夹球座11与第二球头16连接,进而外置式连接GPS天线盒31;后壳13内还设置有固定片24,用于将喇叭23固定在后壳13内;后壳13外部还设置后壳灯罩22,后壳灯罩22内设置喇叭23工作指示灯。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这样设置:
将上述设置的电路板支架7减小,电路板支架7的两端分别设置GPS显示屏27和测速雷达显示屏28;在后壳13上设置测速雷达模组30和测速雷达控制电路板29;将GPS天线盒31通过内置式设置在后壳13的外部。
上述两种方式各有优劣,其均是将后视镜主体与第一支架20通过第一球头21连接,这样的连接方式方便简单,能够与多种车型的底块进行匹配。
在两种设置方式中,还可以加设其他功能,如在后壳13内设置SD卡12,用于存储视频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内后视镜,在后视镜主体上设置有扳动支架10,在后视镜主体内设置第一夹球座8,第一夹球座8与第一球头21转动连接,第一球头21固定在第一支架20上,第一支架20与底块滑动连接,进而在扳动后视镜主体上的扳动支架10时,能够使后视镜主体在第一球头21上转动;当需要更换第一支架20时,只需将第一支架20和第一球头21从夹球座中取出,进行更换即可,方便简单,能够适用于多种车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视镜主体、扳动支架、第一夹球座、第一球头和第一支架;
所述第一球头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
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有滑块,用于配合底块将汽车内后视镜安装在车内;
所述扳动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后视镜主体固定连接;
所述扳动支架的另一端从所述后视镜主体内伸出;
所述第一夹球座设置在所述后视镜主体内;
所述第一球头与所述第一夹球座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扳动支架包括手柄和支架本体;
所述手柄的一端与所述支架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
所述支架本体设置在所述后视镜主体内;
所述手柄设置在所述后视镜主体外;
所述支架本体上设置有中心孔,用于所述第一球头的通过;
所述支架本体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柱,用于与所述第一夹球座连接;
所述连接柱设置在所述中心孔的周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上还固定设置有围骨;
所述围骨与所述连接柱设置在支架本体的同一侧;
所述围骨与所述连接柱相邻设置且将所有的所述连接柱围在所述围骨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主体包括前壳和后壳;
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固定设置;
所述扳动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后壳上;
所述后壳远离所述前壳的一侧设置有GPS天线盒;
所述GPS天线盒包括盒体和上盖;
所述盒体和所述上盖之间设置有GPS天线,用于进行GPS导航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支架;
所述第二支架远离所述盒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球头;
所述后壳靠近所述前壳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夹球座;
所述第二球头与所述第二夹球座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相对的两个侧板上各设置有一个旋转孔;
两个所述旋转孔同轴;
所述后壳上设置有天线盒内置腔;
所述天线盒内置腔朝向远离所述前壳的方向设置有开口;
所述天线盒内置腔的相对两个侧壁上各设置有一个旋转圆柱;
所述旋转孔与所述旋转圆柱一一对应设置,能使所述盒体绕所述旋转圆柱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孔的内侧设置有多个阻尼齿;
所述阻尼齿沿所述旋转孔的圆周方向均匀排列;
和/或,
所述旋转圆柱的外侧设置有阻尼齿;
所述阻尼齿沿所述旋转圆柱的圆周方向均匀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靠近所述前壳的一侧设置有喇叭;
所述后壳与所述喇叭相对应位置设置有出音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雷达测速模组、GPS显示屏、电路板和测速雷达显示屏;
所述雷达测速模组和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后视镜主体内;
所述GPS显示屏和上述测速雷达显示屏均设置在所述后视镜主体远离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
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所述雷达测速模组、所述GPS显示屏和所述测速雷达显示屏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球座上设置有铁环,用于紧固所述第一夹球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801675.1U CN204452212U (zh) | 2014-12-16 | 2014-12-16 | 汽车内后视镜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801675.1U CN204452212U (zh) | 2014-12-16 | 2014-12-16 | 汽车内后视镜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452212U true CN204452212U (zh) | 2015-07-08 |
Family
ID=53659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801675.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452212U (zh) | 2014-12-16 | 2014-12-16 | 汽车内后视镜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452212U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29170A (zh) * | 2015-11-26 | 2016-02-17 | 重庆奥科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具有新的连接结构的内后视镜装置 |
CN105329176A (zh) * | 2015-11-26 | 2016-02-17 | 重庆奥科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外部信息获取装置 |
CN105365675A (zh) * | 2015-11-26 | 2016-03-02 | 重庆奥科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具有内部减震结构的汽车内后视镜 |
CN105383387A (zh) * | 2015-11-26 | 2016-03-09 | 重庆奥科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具有新的卡接结构的内后视镜以及卡接结构 |
CN108016356A (zh) * | 2017-12-29 | 2018-05-11 | 宁波汇铭视觉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汽车内后视镜 |
CN110290977A (zh) * | 2017-03-09 | 2019-09-27 | 金泰克斯公司 | 显示镜拨动桨 |
CN113147599A (zh) * | 2021-04-21 | 2021-07-23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内后视镜基板及含有该基板的内后视镜 |
-
2014
- 2014-12-16 CN CN201420801675.1U patent/CN20445221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29170A (zh) * | 2015-11-26 | 2016-02-17 | 重庆奥科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具有新的连接结构的内后视镜装置 |
CN105329176A (zh) * | 2015-11-26 | 2016-02-17 | 重庆奥科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外部信息获取装置 |
CN105365675A (zh) * | 2015-11-26 | 2016-03-02 | 重庆奥科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具有内部减震结构的汽车内后视镜 |
CN105383387A (zh) * | 2015-11-26 | 2016-03-09 | 重庆奥科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具有新的卡接结构的内后视镜以及卡接结构 |
CN110290977A (zh) * | 2017-03-09 | 2019-09-27 | 金泰克斯公司 | 显示镜拨动桨 |
CN108016356A (zh) * | 2017-12-29 | 2018-05-11 | 宁波汇铭视觉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汽车内后视镜 |
CN108016356B (zh) * | 2017-12-29 | 2023-11-28 | 宁波万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汽车内后视镜 |
CN113147599A (zh) * | 2021-04-21 | 2021-07-23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内后视镜基板及含有该基板的内后视镜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452212U (zh) | 汽车内后视镜 | |
CN103338602A (zh) | 显示装置后壳及显示装置 | |
CN209070603U (zh) | 一种双摄像头行车记录仪 | |
CN205239326U (zh) | 隐藏式行车记录仪后视镜系统及汽车 | |
CN204978461U (zh) | 车载电动伸缩摄像头 | |
CN111726593B (zh) | 一种新型车灯投影控制系统 | |
WO2016078424A1 (zh) | 汽车内后视附加镜 | |
CN205997767U (zh) | 一种新式汽车后视镜隐藏式多功能行车记录仪 | |
CN203111044U (zh) | 带行车记录仪的汽车后视镜 | |
CN204845768U (zh) | 支架 | |
CN202957899U (zh) | 多功能车载摄像头 | |
CN206691033U (zh) | 行车记录仪 | |
CN206520544U (zh) | 一种具有投影机构的车内后视镜装置 | |
CN203255063U (zh) | 一种带测速雷达与dvr摄影功能的汽车内后视镜 | |
CN205579877U (zh) |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红外摄像头及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07466484U (zh) | 一种汽车后视镜 | |
CN203511462U (zh) | 可直接安装的弧面广角可视多功能后视镜 | |
CN208730868U (zh) | 汽车后摄像装置及汽车 | |
CN218790781U (zh) | 一种多功能智能头盔 | |
CN208232958U (zh) | 车用摄像装置及汽车 | |
US9880389B2 (en) | Separate head-up display device | |
CN204605674U (zh) | 具有带灯摄像头的汽车后视镜组件及汽车后视镜 | |
CN205149709U (zh) | 一种汽车摄像头的安装固定结构 | |
CN205983593U (zh) | 一种可调角度的便携式高清记录仪 | |
ITRM20040453A1 (it) | Sistema di gestione di periferiche, in particolare per l'impiego in auto.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8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