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13964U - 四轮电动车 - Google Patents
四轮电动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713964U CN203713964U CN201420087430.7U CN201420087430U CN203713964U CN 203713964 U CN203713964 U CN 203713964U CN 201420087430 U CN201420087430 U CN 201420087430U CN 203713964 U CN203713964 U CN 20371396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 motor
- motor car
- wheel electric
- pivotly
- whe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四轮电动车,包括:转向杆;活动转向架,包括前拉杆、左拉杆、右拉杆、第一后拉杆和第二后拉杆,前拉杆的第一端与左拉杆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前拉杆的第二端与右拉杆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左拉杆的第二端与第一后拉杆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右拉杆的第二端与第二后拉杆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第一后拉杆的第二端与转向杆的下端可枢转地连接,第二后拉杆的第二端与转向杆的下端可枢转地连接;前梁,左拉杆的中部与前梁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右拉杆的中部与前梁的第二端可枢转地连接;两个前轮,一个前轮与左拉杆连接,另一个前轮与右拉杆连接;车身,与前梁连接。本实用新型提高了转向时的控制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四轮电动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电动车,在转向时,对转向的控制精度差,操作起来很不平衡,影响了行驶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转向控制精度好的四轮电动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四轮电动车,包括:转向杆;活动转向架,包括前拉杆、左拉杆、右拉杆、第一后拉杆和第二后拉杆,前拉杆的第一端与左拉杆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前拉杆的第二端与右拉杆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左拉杆的第二端与第一后拉杆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右拉杆的第二端与第二后拉杆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第一后拉杆的第二端与转向杆的下端可枢转地连接,第二后拉杆的第二端与转向杆的下端可枢转地连接;前梁,左拉杆的中部与前梁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右拉杆的中部与前梁的第二端可枢转地连接;两个前轮,一个前轮与左拉杆连接,另一个前轮与右拉杆连接;车身,与前梁连接。
进一步地,转向机构还包括减震弹簧,减震弹簧的一端与前梁连接;车身包括前减震支架,减震弹簧的另一端与前减震支架连接。
进一步地,减震弹簧的个数为两个,两个减震弹簧沿四轮电动车的前后轴向对称地设置。
进一步地,四轮电动车还包括:前悬挂对锁,前悬挂对锁的一端与车身沿垂直于四轮电动车的运动方向可枢转地连接,前悬挂对锁的另一端与前梁沿四轮电动车的运动方向可枢转地连接。
进一步地,前悬挂对锁具有U形结构。
进一步地,车身包括:前车筐支架、前减震支架、前踏板架、后踏板架和后减震支架,前车筐支架、前减震支架、前踏板架、后踏板架、后减震支架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地,四轮电动车还包括:前座椅架、后座椅架和电瓶架,电瓶架活动地设置在前踏板架和/或后踏板架上,前座椅架设置在电瓶架上。
进一步地,前座椅架和/或后座椅架上设置有轴向定位减震机构。
进一步地,四轮电动车还包括:悬挂减震差速后轮,与后减震支架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的转向结构,利用多边形的形状改变,达到调整前轮7方向的目的,提高了转向时的控制精度。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附图标记:1、转向杆;3、前拉杆;4、右拉杆;5、第二后拉杆;6、前梁;7、前轮;8、减震弹簧;9、前减震支架;10、前悬挂对锁;11、前车筐支架;12、前踏板架;13、后踏板架;14、后减震支架;15、电瓶架;16、前座椅架;17、后座椅架;18、悬挂减震差速后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请参考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中的四轮电动车,包括:转向杆1;活动转向架,包括前拉杆3、左拉杆、右拉杆4、第一后拉杆和第二后拉杆5,前拉杆3的第一端与左拉杆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前拉杆3的第二端与右拉杆4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左拉杆的第二端与第一后拉杆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右拉杆4的第二端与第二后拉杆5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第一后拉杆的第二端与转向杆1的下端可枢转地连接,第二后拉杆5的第二端与转向杆1的下端可枢转地连接;前梁6,左拉杆的中部与前梁6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右拉杆4的中部与前梁6的第二端可枢转地连接;两个前轮7,一个前轮7与左拉杆连接,另一个前轮7与右拉杆4连接;车身,与前梁6连接。
转向时,用手转动转向杆1,于是转向杆1的下端带动第一后拉杆和第二后拉杆5运动,从而使活动转向架的五边形结构发生变形,在变形的过程中,左拉杆和右拉杆分别绕前梁6的两端转动,整个五边形结构在其所在的平面内发生变形,从而改变两个前轮7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的转向结构,利用多边形的形状改变,达到调整前轮7方向的目的,提高了转向时的控制精度。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方便的特点。
优选地,转向机构还包括减震弹簧8,减震弹簧8的一端与前梁6连接;车身包括前减震支架9,减震弹簧8的另一端与前减震支架9连接。优选地,减震弹簧8的个数为两个,两个减震弹簧8沿四轮电动车的前后轴向对称地设置。利用减震弹簧8,当本实用新型中的四轮电动车行驶在较为颠簸的路面上时,能够将车轮的起伏变化,通过减震弹簧8传递到前减震支架9上,因而,起到了较好的缓冲减震效果,提高了乘坐的舒适性。
优选地,四轮电动车还包括:前悬挂对锁10,前悬挂对锁10的一端与车身沿垂直于四轮电动车的运动方向可枢转地连接,前悬挂对锁10的另一端与前梁6沿四轮电动车的运动方向可枢转地连接。优选地,前悬挂对锁10具有U形结构。通过这种安装结构,当遇到不平整的路面时,车身可以相对前悬挂对锁10在前后方向上转动以进行调整,同时,前悬挂对锁10还可以相对前梁6在左右方向上进行转动以进行调整。因而,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前悬挂对锁10可以使车身同时在前后左右方向上进行多维调整,因而,大大减轻和缓解了震动,进一步提高了舒适性。
优选地,车身包括:前车筐支架11、前减震支架9、前踏板架12、后踏板架13和后减震支架14,前车筐支架11、前减震支架9、前踏板架12、后踏板架13、后减震支架14为一体结构。由于采用了一体结构(例如,可以是通过三维数字钢管骨架全承载设计而成的一体结构),因而提高了车架的强度,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优选地,四轮电动车还包括:前座椅架16、后座椅架17和电瓶架15,电瓶架15活动地设置在前踏板架12和/或后踏板架13上,前座椅架16设置在电瓶架15上。这样,电瓶架15可兼作座椅架使用,以便于调整座椅的前后距离,使乘坐更加平稳舒适。
优选地,前座椅架16和/或后座椅架17上设置有轴向定位减震机构。采用轴向定位减震机构提高了驾驶时的舒适性,其中,轴向定位减震机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一种轴向定位减震机构。
优选地,四轮电动车还包括:悬挂减震差速后轮18,与后减震支架14连接。由于设有了独立的悬挂系统,因此,使得后踏板空间变得宽敞,后座乘坐者腿部舒展舒适轻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四轮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向杆(1);
活动转向架,包括前拉杆(3)、左拉杆、右拉杆(4)、第一后拉杆和第二后拉杆(5),所述前拉杆(3)的第一端与所述左拉杆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所述前拉杆(3)的第二端与所述右拉杆(4)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所述左拉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后拉杆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所述右拉杆(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后拉杆(5)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一后拉杆的第二端与所述转向杆(1)的下端可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二后拉杆(5)的第二端与所述转向杆(1)的下端可枢转地连接;
前梁(6),所述左拉杆的中部与所述前梁(6)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所述右拉杆(4)的中部与所述前梁(6)的第二端可枢转地连接;
两个前轮(7),一个所述前轮(7)与所述左拉杆连接,另一个所述前轮(7)与所述右拉杆(4)连接;
车身,与所述前梁(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轮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还包括减震弹簧(8),所述减震弹簧(8)的一端与所述前梁(6)连接;
所述车身包括前减震支架(9),所述减震弹簧(8)的另一端与所述前减震支架(9)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轮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弹簧(8)的个数为两个,所述两个减震弹簧(8)沿所述四轮电动车的前后轴向对称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轮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四轮电动车还包括:
前悬挂对锁(10),所述前悬挂对锁(10)的一端与所述车身沿垂直于所述四轮电动车的运动方向可枢转地连接,所述前悬挂对锁(10)的另一端与所述前梁(6)沿所述四轮电动车的运动方向可枢转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四轮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挂对锁(10)具有U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轮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包括:前车筐支架(11)、前减震支架(9)、前踏板架(12)、后踏板架(13)和后减震支架(14),所述前车筐支架(11)、所述前减震支架(9)、所述前踏板架(12)、所述后踏板架(13)、所述后减震支架(14)为一体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四轮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四轮电动车还包括:前座椅架(16)、后座椅架(17)和电瓶架(15),所述电瓶架(15)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前踏板架(12)和/或所述后踏板架(13)上,所述前座椅架(16)设置在所述电瓶架(15)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四轮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座椅架(16)和/或所述后座椅架(17)上设置有轴向定位减震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四轮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四轮电动车还包括:悬挂减震差速后轮(18),与所述后减震支架(14)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087430.7U CN203713964U (zh) | 2014-02-28 | 2014-02-28 | 四轮电动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087430.7U CN203713964U (zh) | 2014-02-28 | 2014-02-28 | 四轮电动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713964U true CN203713964U (zh) | 2014-07-16 |
Family
ID=51153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087430.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13964U (zh) | 2014-02-28 | 2014-02-28 | 四轮电动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71396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00280A (zh) * | 2017-10-24 | 2018-01-19 | 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低速三轮或四轮电动车的转向装置 |
-
2014
- 2014-02-28 CN CN201420087430.7U patent/CN20371396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00280A (zh) * | 2017-10-24 | 2018-01-19 | 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低速三轮或四轮电动车的转向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IN2012DN04896A (zh) | ||
CN203401898U (zh) | 一种汽车独立后悬架 | |
CN201045008Y (zh) | 一种汽车全空气后悬架装置 | |
CN204749784U (zh) | 一种车用空气弹簧后悬架系统 | |
CN205871661U (zh) | 一种电动汽车用后纵臂式独立悬架结构 | |
CN203713964U (zh) | 四轮电动车 | |
CN202029663U (zh) | 一种汽车悬架系统 | |
CN203019999U (zh) | 后悬架及汽车 | |
CN204196651U (zh) | 主动横向稳定杆系统 | |
CN203358724U (zh) | 一种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 |
CN203497041U (zh) | 重卡车身后悬置总成 | |
CN204263868U (zh) | 卧式独立悬挂装置 | |
CN101554904A (zh) | 自行车 | |
CN204278983U (zh) | 一种轻量化汽车独立悬架结构 | |
CN203486058U (zh) | 一种电动车底盘 | |
CN207595076U (zh) | 一种瓦特连杆结构卡车驾驶室后悬置 | |
CN105599555A (zh) | 一种拖臂车身结构 | |
CN201587295U (zh) | 一种用于双体车的后悬架 | |
CN207241855U (zh) | 一种前轮驱动车辆质心调节的结构 | |
CN114559779B (zh) | 可调式悬吊装置 | |
CN206306752U (zh) | 一种汽车纵横臂独立悬挂 | |
CN205098370U (zh) | 一种带减震装置的快速折叠电动自行车 | |
CN205871651U (zh) | 一种前控制臂总成 | |
CN222271786U (zh) | 一种全地形车 | |
CN202863558U (zh) | 改良结构的沙滩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16 Termination date: 2017022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