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794105A - 打印装置和打印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打印装置和打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94105A
CN1794105A CNA2005101322060A CN200510132206A CN1794105A CN 1794105 A CN1794105 A CN 1794105A CN A2005101322060 A CNA2005101322060 A CN A2005101322060A CN 200510132206 A CN200510132206 A CN 200510132206A CN 1794105 A CN1794105 A CN 17941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printing
print
unit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13220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76604C (zh
Inventor
今野茂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7941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941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660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660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2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pying both sides of an original or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1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6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on both faces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16User-machine interface; Display panels; Control console
    • G03G15/502User-machine interface; Display panels; Control console relating to the structure of the control menu, e.g. pop-up menus, help scree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75Remote control machines, e.g. by a host
    • G03G15/5087Remote control machines, e.g. by a host for receiving image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03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 G06F3/1204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resulting in reduced user or operator actions, e.g. presetting, automatic actions, using hardware token storing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29Prin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or printer maintenance, e.g. device status, power levels
    • G06F3/1232Transmitting printer device capabilities, e.g. upon request or periodical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5Page layout or assigning input pages onto output media, e.g. im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53Configuration of print job parameters, e.g. using UI at the cli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84Local printer devi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025Machine control, e.g. regula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chine
    • G03G2215/00109Remote control of apparatus, e.g. by a ho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Recor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Printing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装置和打印方法,用于执行在纸张的两面进行打印的双面打印作业。该多功能打印装置包括:网络控制器,用于输入双面打印作业;硬盘驱动器,用于存储双面打印作业;打印单元,用于根据双面打印作业在纸张的两面上进行打印;以及输出仓,用于堆叠所打印的薄片。该多功能打印装置还包括用于从多个打印作业中选择要打印的预定打印作业的操作单元和控制单元。当用户通过操作单元选择包括第一面已被打印的纸张的双面打印作业时,控制单元控制打印装置,以在第一面已被打印的纸张的第二面上进行打印,然后将该薄片输出到输出仓。

Description

打印装置和打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装置和打印方法。
背景技术
近来,已可使用从主计算机接收图像数据例如基于页面描述语言(PDL)的数据并执行打印操作的打印装置。此外,还可使用能双面打印、并且具有对从主计算机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进行假脱机并管理假脱机图像数据的功能的打印装置(例如,参考日本特开2001-232902号公报)。
通常,为了进行双面打印,打印装置对记录纸张的第一面进行打印,翻转该记录纸张,对该记录纸张的第二面进行打印(下面称为“自动双面打印”)。然而,如果纸张具有不能通过用于翻转纸张的输纸路径的厚度或材料,则即使具有这种自动双面打印功能的打印装置也不能执行自动双面打印功能。当对这种记录纸张进行双面打印时,将数据打印在记录纸张的正面和背面其中之一(第一面)上,然后输出该记录纸张。此后,将一面已被打印的记录纸张手动放置在手动纸盘内。然后,在正面和背面中的另一面(第二面)上打印剩余的数据以实现双面打印(例如,参考日本特开平5-11529号公报)。下面将这种双面打印称为“手动双面打印”。
然而,当进行手动双面打印时,已知的打印装置需要执行下面的过程。首先,用户通过打印机驱动器指示主计算机将记录纸张的一面的图像数据传送到打印装置。当接收到记录薄片的一面的图像数据时,打印装置在一面上进行打印。随后,用户将一面已被打印的记录薄片放置在手动纸盘上。然后,用户通过打印机驱动器指示主计算机将记录纸张的另一面的剩余图像数据传送到打印装置。当接收到记录纸张的另一面的剩余图像数据时,打印装置对该另一面进行打印。因此,在已知的手动双面打印操作中,用户需要自己执行手动操作步骤,这带来麻烦。
此外,近来,某些打印装置允许这样的打印作业,该打印作业包括多个页的图像数据,以对每个页指定不同的纸张大小或不同的纸张类型。然而,如果打印作业既指定了允许进行自动双面打印的纸张类型(例如,普通纸(plain paper))又指定了不允许进行自动双面打印的纸张类型(例如,厚纸),则会产生问题。更具体地说,对于这种打印作业,已知的打印装置不能正确判断执行自动双面打印还是手动双面打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的打印装置和打印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能执行手动双面打印而无需打印装置的用户执行例如外部单元操作的麻烦的操作的打印装置和打印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即使当用于双面打印作业的记录薄片具有不同属性时,仍能正确进行双面打印的打印装置和打印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打印装置执行在纸张的两面上进行打印的双面打印作业。该打印装置包括:输入单元,用于输入双面打印作业;存储单元,用于存储由输入单元输入的双面打印作业;打印单元,用于根据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双面打印作业,在纸张的两面上进行打印;纸张输出单元,用于堆叠由打印单元打印的纸张;选择单元,用于从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多个打印作业中选择要打印的预定打印作业;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当选择单元选择包括第一面被打印的纸张的双面打印作业作为预定打印作业时控制打印装置,以在第一面被打印的纸张的第二面上进行打印,并将该纸张输出到纸张输出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打印装置执行在纸张的两面上进行打印的双面打印作业。该打印装置包括:输入单元,用于输入双面打印作业;打印单元,用于根据由输入单元输入的双面打印作业,在纸张的两面上进行打印;反转输送单元,用于翻转由打印单元打印的纸张,并将该纸张重新输送到打印单元;供纸单元,用于将纸张供给到打印单元;纸张输出单元,用于堆叠由打印单元进行过打印处理的纸张;以及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打印装置以自动双面打印模式和手动双面打印模式中的任一模式进行打印。该自动双面打印模式是在纸张的第一面上进行打印、通过反转输送单元翻转该纸张、在该纸张的第二面上进行打印的模式。该手动双面打印模式是在纸张的第一面上进行打印、将该纸张输出到纸张输出单元、从供纸单元供给所输出的纸张、在该纸张的第二面上进行打印的模式。当在第一属性的纸张上打印双面打印作业的全部页时,控制单元指示以自动双面打印模式进行打印,当双面打印作业含有要在与第一属性不同的第二属性的纸张上打印的页时,控制单元指示以手动双面打印模式进行打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打印装置中的打印方法,用于执行在纸张的两面上进行打印的双面打印作业。该打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输入步骤,输入双面打印作业;存储步骤,将所输入的双面打印作业存储在打印装置的存储单元中;第一打印步骤,根据该双面打印作业在纸张的第一面上进行打印,将该纸张输出到打印装置的纸张输出单元;选择步骤,从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多个打印作业中选择要打印的预定打印作业;以及第二打印步骤,当选择单元选择包括在第一打印步骤中第一面被打印的纸张的双面打印作业时,在该第一打印步骤中第一面被打印的纸张的第二面上进行打印,并将该纸张输出到纸张输出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打印装置中的打印方法,用于执行在纸张的两面上进行打印的双面打印作业。该打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输入步骤,输入双面打印作业;第一打印步骤,根据在输入步骤中输入的双面打印作业,以自动双面打印模式在纸张的两面上进行打印,其中在自动双面打印模式中,打印纸张的第一面,翻转该纸张,打印该纸张的第二面;第二打印步骤,根据在输入步骤中输入的双面打印作业,以手动双面打印模式在纸张的两面上进行打印,其中在手动双面打印模式中,打印纸张的第一面,将该纸张输出到打印装置的纸张输出单元,从打印装置的供纸单元供给所输出的纸张,打印该纸张的第二面;以及控制步骤,当在第一属性的纸张上打印双面打印作业的全部页时,控制打印装置由第一打印步骤打印双面作业,当双面打印作业含有要在与第一属性不同的第二属性的纸张上打印的页时,控制打印装置由第二打印步骤打印双面作业。
通过下面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所做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包括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若干典型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的典型基本结构。
图2是读取器单元和打印机单元的典型纵向剖视图。
图3是典型控制器的方框图。
图4示出控制器的软件的典型配置。
图5示出作业控制模块的典型结构。
图6示意性示出文档管理模块的典型管理结构。
图7示出作为由控制器执行的作业的典型代码数据展开和存储作业的结构。
图8示出作为由控制器执行的另一作业的典型存储图像打印作业的结构。
图9示出作为由控制器执行的其中一个作业的典型代码数据打印作业的结构。
图10是示出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的典型概略处理和当在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中执行手动双面打印时的用户操作的流程图。
图11是当系统控制模块指示作业控制模块执行作业时的典型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2是当系统控制模块检测到系统控制模块指示作业控制模块执行的作业终止时的典型操作过程的流程图。
图13是手动双面打印模式的判断处理的典型过程的流程图。
图14示出用于开始手动双面打印的典型用户箱(box)屏幕。
图15示出用于指定装载在手动供纸盘(feed tray)上的记录纸张的大小的典型手动供纸指定屏幕。
图16A~16B示出仅包括A4页面的5页文档的双面打印的典型过程。
图17A~17B示出图16B的过程的继续。
图18A~18B示出图17B的过程的继续。
图19A~19B和20A~20B示出从第一页开始包括A4、A3、A3和A4的4页文档的双面打印的典型过程。
图21A~21B示出从第一页开始包括A4、A3、A3和A4的4页文档的双面打印的过程。
图22是用于决定在手动双面打印中在记录纸张的哪个面上记录每个图像数据项的处理的典型过程的流程图。
图23示出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的打印系统的典型配置。
图24示意性示出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的典型结构。
图25示出内部控制器的典型结构。
图26示出典型操作单元的结构。
图27示出典型扫描器单元的结构。
图28示出扫描器控制器中的典型图像处理单元的图解表示。
图29示出典型打印机单元的内部结构。
图30示出典型自动整理单元的内部结构。
图31示出典型外部控制器的配置。
图32示出当进行自动双面打印时薄片的运动。
图33示出当面朝下输出薄片时薄片的运动。
图34示出当面朝上输出薄片时薄片的运动。
图35示出当打印由计算机终端创建的文档时所显示的典型打印机驱动器屏幕。
图36示出典型打印详细设置屏幕。
图37示出典型打印状况屏幕。
图38示出用于存储文档的典型文档管理模块的管理结构。
图39示出打印操作的典型过程的流程图。
图40是图39的流程图的继续。
图41示出显示在操作单元上的典型选择屏幕。
图42示出显示有消息“正面打印(双面打印)”的作业状况屏幕的例子。
图43示出显示有消息“等待背面打印(双面打印)”的作业状况屏幕的例子。
图44示出用于确认打印的开始的典型屏幕。
图45示出显示有消息“等待背面打印(双面打印)”的作业状况屏幕的例子。
图46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打印操作的典型过程的流程图。
图47是图46的流程图的继续。
图48示出典型详细设置屏幕。
图49示出典型纸张类型注册屏幕。
图50示出典型纸张类型选择屏幕。
图51示出典型手动供纸大小设置屏幕。
图52示出典型手动供纸类型选择屏幕。
图53示出典型纸张选择屏幕。
图54示出典型打印状况屏幕。
图55示出打印操作的典型过程的流程图。
图56示出典型打印状况屏幕。
图57示出表示根据薄片的大小和方向、打印方向设置、以及装订方向设置的组合而决定的指导图像(guide image)的方向的表。
图58是示出薄片的大小和方向以及成像标准的图。
图59示出典型指导图像。
图60示出显示有消息“正面打印”的典型打印状况屏幕。
图61示出显示有消息“等待背面打印”的典型打印状况屏幕。
图62示出典型背面打印开始屏幕。
图63示出显示有消息“背面打印”的典型打印状况屏幕。
图64A~64B示出当进行手动双面打印时指导打印与装订方向之间的一致性。
图65示出表示翻转薄片的方向的背面打印开始屏幕5701。
图66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打印操作的典型过程的流程图。
图67示出表示在面B上的成像方向的表。
图68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打印操作的典型过程的流程图。
图69示出典型双面设置屏幕。
图70示出典型详细设置屏幕。
图71示出表示指导图像的方向的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示出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方面以及特征的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附图中,利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组件和部分,因此,省略其重复的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装置和打印方法。在这些实施例中,以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作为典型的打印装置。
第一典型实施例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的典型结构。该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100包括:读取器单元200,用于扫描原稿图像以生成图像数据;以及打印机单元300,用于将图像数据记录在记录纸张上。操作单元150包括显示面板(例如,液晶显示器(LCD))和键盘,用于显示图像数据和功能菜单并设置各种功能。图像存储单元160存储读取器单元200读出的图像数据、或者根据通过网络600(例如,局域网(LAN))从客户个人计算机(PC)601或从另一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接收到的代码数据(例如,PDL数据或压缩图像数据)而生成的图像数据。控制器110连接到每个单元以控制该单元。
读取器单元200包括:原稿进给单元250,用于输送原稿;以及扫描器单元210,用于光学扫描原稿并将其转换为图像数据(电信号)。打印机单元300包括:供纸单元310,其具有多个容纳记录纸张的供纸盒;以及标记(marking)单元320,用于在记录纸张上打印图像数据。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100还包括纸输出单元330,用于对已打印的记录纸张进行分页操作和装订操作,并将已打印的记录纸张输出到外部。
下面说明控制器110的功能。控制器110包括:网络接口(I/F),用于通过网络600进行通信;以及通信功能,用于处理各种网络协议。控制器110还包括代码数据展开功能,用于将通过通信功能从客户机601(例如,PC或终端)或另一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接收到的代码数据(例如,PDL数据或压缩图像数据)转换为图像数据。通过控制这些功能和上述单元,控制器110实现复印功能、PDL(代码数据)打印功能、图像存储功能、以及存储图像打印功能。
图2是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100的典型读取器单元200和打印机单元300的纵向剖视图,用于说明其内部结构。读取器单元200从最上面拾取堆叠在原稿进给单元250上的原稿薄片中的一个,并将该原稿薄片进给到平板玻璃211。在扫描器单元210对所进给的原稿薄片执行预定的读出操作后,读取器单元200将原稿薄片输出到输出托盘219。在读出操作期间,当在平板玻璃211上接收到原稿薄片时,扫描器单元210点亮灯212,并开始移动光学单元213,以在从底部照亮该原稿薄片的同时扫描该原稿薄片。通过镜子214至216以及透镜217,从原稿薄片反射的光被引导到CCD图像传感器(下面简称为“CCD”)218。  因此,由CCD218读出原稿薄片的扫描图像。对由CCD218读出的图像数据进行预定处理,并将其发送到控制器110。
当原稿进给单元250具有流扫描(flow scan)模式时,堆叠在原稿进给单元250上的一个原稿薄片以定速通过原稿流扫描位置240。在这种情况下,光学单元213移动到原稿流扫描位置240,灯212照亮以定速输送的原稿薄片。在由CCD218正确读出从原稿薄片反射的光之后,生成图像数据。在对该图像数据进行预定处理之后,将该图像数据发送到控制器110(参见图1)。
打印机单元300从由激光器驱动器321的激光输出单元322发出对应于从控制器110输出的图像数据的激光束。该激光束由感光鼓323接收,在该感光鼓323上形成对应于该激光束的静电潜像。显影器324将显影剂材料转移到该潜像上。
与开始发射激光束同步,通过输送路径331从纸盒313~314、纸仓(paper bin)311~312、或手动供纸盘315中的任一个进给记录纸张。手动供纸盘315包括薄片检测传感器315a,该薄片检测传感器315a用于检测在手动供纸盘315上薄片的存在。转印单元325将沉积在感光鼓323上的显影剂材料转印到记录纸张上,输送带326将记录纸张输送到定影单元327。通过对记录纸张进行加热和加压,定影单元327使显影剂材料固定在记录纸张上。通过输送路径335和334,  固定有显影剂材料的记录纸张输出到出纸仓328。为了在翻转打印面的同时将记录纸张输出到出纸仓328,将该记录纸张引导到输送路径336和338,然后以相反方向进行输送。然后,通过输送路径337和334,该记录纸张被输出到出纸仓328。可以安装出纸单元,而不安装出纸仓328。在这种情况下,出纸单元可以装订所输出的记录纸张,或者可以沿所输出的记录纸张的中心进行折叠,同时沿折叠线进行装订以产生小册子。
为了在记录纸张的两个面上记录图像数据,打印机单元300使用活舌挡(flapper)329将已通过定影单元327的记录纸张从输送路径336引导到输送路径333。随后,打印机单元300以反向输送该记录纸张,并使用活舌挡329从输送路径338和再进给输送路径332引导该记录纸张。为了对引导到再进给输送路径332的记录纸张进行转印和定影处理,再次通过输送路径331将该记录纸张输送到转印单元325,并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处理。
在此,当在记录纸张的两面上记录图像数据时,以如下顺序的步骤使用上述输送路径来处理该记录纸张:(1)从供纸盒进给薄片;(2)对该薄片进行转印和定影处理;(3)从再进给输送路径再次进给该薄片;(4)对该薄片进行转印和定影处理。
当连续在记录纸张的两面上记录图像数据时,为了提高打印的生产率,  包括尽可能多的一侧已由转印和定影进行过处理的多个薄片存储在输送路径333和再进给输送路径332上,以减小这些通路中的各薄片之间的距离。
例如,以如下顺序的步骤来处理记录纸张:(1)从供纸盒或者纸仓进给第一薄片;(2)对第一薄片进行转印和定影处理;(3)从供纸盒或纸仓进给第二薄片;(4)对第二薄片进行转印和定影处理;(5)从再进给输送路径再次进给第一薄片;以及(6)对第一薄片进行转印和定影处理。随后,以如下顺序来处理记录纸张:(7)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重复进给、转印和定影、再进给、以及转印和定影的一系列步骤;以及(8)最后,执行再进给、转印和定影、再进给、以及转印和定影。与上述顺序同步,从控制器110输出与薄片相对应的图像数据。
图3是典型控制器110的方框图。控制器110包括主控制器111,该主控制器111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112、总线控制器113、以及包括各种在下面说明的控制器电路的功能块。主控制器111通过ROM接口(I/F)115连接到只读存储器(ROM)114,通过DRAMI/F117连接到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116。主控制器111还通过编码解码器(codec)I/F118连接到编码解码器119。此外,主控制器111通过网络I/F123连接到网络控制器121。通过连接到该网络控制器121的连接器122,主控制器111执行LAN600的预定控制。主控制器111适于支持广泛使用的Ethernet等。主控制器111还通过扫描器总线141连接到扫描器I/F140。主控制器111还通过打印机总线146连接到打印机I/F145。另外,主控制器111通过通用高速总线125(例如,PCI总线)连接到扩展连接器124和输入输出(I/O)控制器126。
ROM114存储由CPU112执行的各种控制程序和操作数据。DRAM116用作CPU112的工作区和用于存储图像数据的存储区。利用已知的压缩方法(例如,MH、MR、MMR或JBIG),编码解码器119对存储在DRAM116内的光栅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并将压缩后的数据解压缩成光栅图像。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120连接到编码解码器119。SRAM120用作编码解码器119的临时工作区。
I/O控制器126包括两个用于与读取器单元200和打印机单元300对控制命令进行通信的通道的异步串行通信控制器127。串行通信控制器127通过I/O总线128连接到扫描器I/F140和打印机I/F145。
通过第一异步串行I/F143和第一视频I/F144,扫描器I/F140连接到扫描器连接器142。扫描器连接器142连接到读取器单元200的扫描器单元210(参见图1)。对于从扫描器单元210接收到的图像数据,扫描器I/F140执行所期望的二进制处理,而且在主扫描方向和/或副扫描方向进行可变缩放。扫描器I/F140还根据来自扫描器单元210的视频信号产生控制信号,并通过扫描器总线141将图像数据发送到主控制器111。
打印机I/F145通过第二异步串行I/F148和第二视频I/F149连接到打印机连接器147。打印机连接器147连接到打印机单元300的标记单元320(参见图1)。打印机I/F145对从主控制器111输出的图像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并将经过平滑处理的图像数据输出到标记单元320。打印机I/F145还根据来自标记单元320的视频信号产生控制信号,并将该控制信号输出到打印机总线146。
CPU112执行通过ROM I/F115从ROM114加载的控制程序。例如,CPU112对从客户机PC601接收到的PDL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其展开为光栅图像数据。
总线控制器113对来自和发送到扫描器I/F140、打印机I/F145、以及连接到扩展连接器124的外部装置的数据进行控制,以对在总线争用(bus contention)情况下的仲裁和直接存储器存取(DMA)数据传送进行控制。例如,利用DMA数据传送,总线控制器113控制DRAM116与编码解码器119之间的数据传送、从扫描器单元210到D RAM116的数据传送、以及从DRAM116到标记单元320的数据传送。
通过显示器(例如,LCD)控制器131和键输入I/F130,I/O控制器126连接到面板I/F132。操作单元150连接到面板I/F132。I/O控制器126还连接到作为非易失性存储器的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 ROM)135。I/O控制器126还连接到硬盘驱动器(HDD)162,通过增强型集成设备电子学(enhanced integrateddrive electronics,E-IDE)连接器161,可以从该硬盘驱动器162读出图像数据,并且可以将图像数据写入该硬盘驱动器162。I/O控制器126还连接到实时时钟模块133,该实时时钟模块133更新并存储由装置管理的日期和时间。实时时钟模块133连接到后备电池134,以利用后备电池134支持实时时钟模块133。用于检测手动供纸盘315上存在薄片的薄片检测传感器315a连接到I/O控制器126。
图4示出控制器110的软件的典型配置。控制器110中的软件700包括:系统控制模块701、作业控制模块702、装置模块703、以及文书(documentation)管理模块900。
系统控制模块701对从客户机PC601、另一多功能装置、或者操作单元150通过相应接口发送的命令(协议)进行分析。然后,系统控制模块701请求作业控制模块702执行作业,以实现复印功能、PDL(代码数据)打印功能、图像存储功能、或者存储图像打印功能。响应于来自系统控制模块701的请求,作业控制模块702执行各种作业。装置模块703包括驱动器软件,该驱动器软件控制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100的每个单元,当作业控制模块702执行作业时使用该驱动器软件。文书管理模块900控制图像存储单元160,从而以分层结构的方式来管理图像数据,该文书管理模块900由系统控制模块701和作业控制模块702使用。
图5示出作业控制模块702的典型配置。作业控制模块702包括:作业生成模块800、作业处理模块810、文档处理模块820、页面处理模块830、带(band)处理模块840、以及装置分配模块850。作业处理模块810包括:作业管理模块811、活页夹(binder)管理模块812、以及文档管理模块813。装置模块703包括多个装置,例如,第一装置851、第二装置852、以及第三装置853。
通过相应接口,作业控制模块702接收从客户机PC601或者操作单元150发送的一系列操作请求作为命令(协议)。系统控制模块701对接收到的命令进行分析,将其送到作业控制模决702。此时,该命令被改变为作业控制模块702能识别的格式。作业生成模块800产生作业814。作业814的类型包括:复印作业、读出图像存储作业、代码数据打印作业、代码数据展开与存储作业、以及存储图像打印作业。通过组合这些作业中的某些作业,系统控制模块701实现复印功能、PDL(代码数据)打印功能、图像存储功能、以及存储图像打印功能。
接下来说明由系统控制模块701分析并转换的命令(协议)。例如,代码数据展开与存储作业包括各种设置信息(例如,文档名称、打印份数、记录纸的类型、以及记录纸的进给纸盒)和代码数据(例如,PDL数据或者压缩图像数据)。
作业814被送到作业处理模块810以便进行处理。作业处理模块810包括:作业管理模块811、活页夹管理模块812、以及文档管理模块813,用于设置并处理作业814。作业管理模块811设置作业814的环境,例如,作业814的多个活页夹的输出顺序。活页夹管理模块812设置活页夹的环境,例如,活页夹的多个文档的输出顺序。文档管理模块813设置文档的环境,例如,文档的多页的输出顺序。除了设置和处理作业814,作业处理模块810还将作业814分割为作为作业814更小的任务的活页夹815。除了设置和处理活页夹815,作业处理模块810还将每个活页夹815分割为文档816,该文档816是每个活页夹815的更小任务。
文档816与输入文档821具有一对一对应关系。文档处理模块820将输入文档821转换为输出文档822。例如,在由扫描器将原稿束(pile)扫描为多个图像数据项的扫描作业中,输入文档821描述原稿束的设置和操作过程,而输出文档822描述多个图像数据项的设置和操作过程。
文档处理模块820将原稿纸张束转换为多个图像数据项。文档处理模块820基于文档将输入文档821转换为输出文档822。除了设置和处理文档,文档处理模块820还将文档分割为作为文档的更小任务的输入页831,并请求页面处理模块830处理输入页831。这是因为,作业处理模块810专门用于基于作业进行处理,并产生更小的任务的活页夹815和文档816。更具体地说,基于文档的设置和操作涉及一系列页,例如,改变页的顺序、双面打印的指定、封面的添加、以及插入高射投影仪(overhead projector(OHP))薄片。
页面处理模块830基于页来将输入页831转换为输出页832。例如,在扫描作业中,输入页831包括例如扫描分辨率和扫描方向(横向/纵向)的各种设置和过程,而输出页832包括例如图像数据的存储位置的设置和过程。而且,当页面处理模块830使用若干行的存储器(带存储器(band memory))处理作业814时,页面处理模块830将页分割为作为更小的处理单元的带(band)。输入带841、带处理模块840以及输出带842的操作与页的操作相同。
为了执行处理,作业处理模块810、文档处理模块820、页面处理模块830、以及带处理模块840使用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100的各种物理装置。当多个处理单元同时执行任务时,有时会发生装置冲突。因此,装置分配模块850对装置冲突进行仲裁。例如,第一装置851至第三装置853是由装置分配模块850分配给上述处理单元的逻辑装置。第一装置851至第三装置853的例子包括页存储器、带存储器、原稿进给单元250、标记单元320、引擎、以及扫描器单元210。
图6示出文书管理模块900的典型管理结构。文书管理模块900包括一个或更多个(1至n)文件夹管理模块901。每个文件夹管理模块901包括一个或多个作业管理模块902。每个文件夹管理模块901存储用户指定的文件夹名(箱(box)名)。每个作业管理模块902包括一个或多个活页夹管理模块903。每个作业管理模块902能存储和恢复作业控制模块702所处理的作业814的操作所需的、存储在作业控制模块702的作业管理模块811中的信息。
此外,每个活页夹管理模块903包括一个或多个文档管理模块904。每个活页夹管理模块903能存储和恢复由作业控制模块702所处理的活页夹815的操作所需的、存储在作业控制模块702的活页夹管理模块812中的信息。
另外,每个文档管理模块904包括一个或多个页面管理模块905。每个文档管理模块904能存储和恢复由作业控制模块702所处理的文档816的操作所需的、存储在作业控制模块702的文档管理模块813中的信息。每个文档管理模块904还恢复由文档处理模块820处理的输入文档821的属性值,并且存储输出文档822的属性值。
每个页面管理模块905对应于记录在图像存储单元160中的图像数据项(参见图1)。例如,每个页面管理模块905对应于由扫描器扫描的一页的图像数据项、根据从主计算机传送的PDL数据展开的一页的图像数据项、或者由传真机(FAX)接收到的一页的图像数据项。每个页面管理模块905还恢复由作业控制模块702的页面处理模块830处理的输入页831的属性值,并存储输出页832的属性值。这些模块保持文书管理模块900的操作所需的管理信息和作业控制模块702的操作所需的处理信息。
因此,通过存储在文书管理模块900中的信息和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160中的图像数据(参见图1),能够再现在存储图像时提交的作业814(参见图5)。此外,通过再次设置所存储的图像,可以实现与提交作业时的设置不同的操作。
典型代码数据展开与存储作业
图7示出作为由控制器110执行的其中一个作业814的典型代码数据展开与存储作业的结构。通过相应接口,一系列操作请求以命令数据的形式从客户机PC601或操作单元150发送到控制器110。系统控制模块701(图4中的命令分析器)对接收到的命令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其发送到作业控制模块702。同时,将该命令数据转换为作业控制模块702可识别的格式。作业生成模块800分析接收到的命令数据,以产生代码数据展开与存储作业1001c。
代码数据展开与存储作业1001c将从系统控制模块701接收到的代码数据展开为图像,并将该图像存储到图像存储单元160中。代码数据展开与存储作业1001c还产生代码数据展开作业1030和图像代理作业1003。图像代理作业1003产生图像代理活页夹1004,该图像代理活页夹接着又产生图像代理文档1005。图像代理文档1005是活页夹的一个单位。然后,图像代理文档1005产生作为输出文档的图像文档1011。通过图像代理文档1005、图像代理活页夹1004、图像代理作业1003、以及代码数据展开与存储作业1001c,将产生的图像文档1011传送到代码数据展开作业1030。
代码数据展开作业1030对应于作业处理模块810,该作业处理模块810设置并处理代码数据展开作业1030和活页夹。首先,代码数据展开作业1030产生代码数据文档1031,然后,产生文档处理模块(代码到图像)1032。此后,代码数据展开作业1030将作为输入文档的代码数据文档1031和作为输出文档的图像文档1011通知给文档处理模块1032,以控制文档处理模块(代码到图像)1032。
文档处理模块(代码到图像)1032将作为代码数据展开处理的输入文档的代码数据文档1031转换为作为输出文档的图像文档1011。文档处理模块(代码到图像)1032基于文档进行处理。由代码数据页1033、页面处理模块(代码到图像)1034、以及图像页1019执行更小的任务。
代码数据文档1031指定要从通过代码数据展开与存储作业1001c和代码数据展开作业1030接收到的代码数据展开为页图像的代码数据。然后,代码数据文档1031产生对应于接收到的一页代码数据的代码数据页1033。页面处理模块(代码到图像)1034将代码数据页1033转换为图像页1019。页面处理模块(代码到图像)1034可以处理用于将代码数据转换为图像数据的序列。页面处理模块1034提交存储在代码数据展开装置控制模块1035中的控制命令。因此,页面处理模块(代码到图像)1034执行图像展开处理,以将代码数据页1033转换为图像页1019。根据例如图像存储模式的条件,通过图像处理模块1025将所展开的图像页1019的图像数据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160中。图像处理模块1025进行分辨率转换和代码转换。
代码数据展开装置控制模块1035的实体是由CPU112执行的控制程序。通过页面处理模块(代码到图像)1034,代码数据展开装置控制模块1035接收对应于代码数据页1033的一页的代码数据。根据接收到的代码数据的类型,代码数据展开装置控制模块1035将接收到的代码数据作为例如PDL数据进行分析,并将该代码数据展开为光栅图像数据。
通过文件夹管理模块901(参见图6)、作业管理模块902、活页夹管理模块903、文档管理模块904、以及页面管理模块905,文书管理模块900管理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160中的图像数据。文书管理模块900存储在作业管理模块811(参见图5)、活页夹管理模块812、文档管理模块813中使用的设置(属性)值、由文档处理模块(代码到图像)1032转换的图像文档1011的属性值、以及由页面处理模块(代码到图像)1034转换的图像页1019的属性值。这些值分别存储在图像代理作业1003、图像代理活页夹1004、图像文档1011以及图像页1019中。
典型存储图像打印作业
图8示出作为由控制器110执行的其中一个作业814的典型存储图像打印作业的结构。通过相应接口,以命令数据的形式将一系列操作请求从客户机PC601或操作单元150发送到控制器110。系统控制模块701对接收到的命令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其发送到作业控制模块702。同时,将该命令数据转换为作业控制模块702可识别的格式。作业生成模块800分析接收到的命令数据,以产生存储图像打印作业1001b。文书管理模块900管理存储图像打印作业1001b。存储图像打印作业1001b是用于打印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160中的图像数据的作业。存储图像打印作业1001b产生图像代理作业1003和打印作业1006。
图像代理作业1003产生作为作业的元素(element)的图像代理活页夹1004。图像代理活页夹1004产生作为活页夹的元素的图像代理文档1005。图像代理文档1005产生图像文档1011,作为输入文档。通过图像代理文档1005、图像代理活页夹1004、图像代理作业1003、以及存储图像打印作业1001b,将所产生的图像文档1011发送到打印作业1006。
打印作业1006设置并处理作业,将作业分割为作为更小的任务的活页夹1007。然后,打印作业1006设置并处理活页夹,将活页夹分割为作为进一步小的任务的文档1008。同时,还传送作为输入文档的图像文档1011。
在接收到图像文档1011(即,输入文档)时,文档1008产生打印纸文档1013(即,输出文档),随后,产生文档处理模块(图像到纸)1012。此后,文档1008将图像文档1011(即,输入文档)和打印纸文档1013(即,输出文档)通知给文档处理模块(图像到纸)1012,以控制文档处理模块(图像到纸)1012。
文档处理模块(图像到纸)1012将作为打印处理的输入文档的图像文档1011转换为作为输出文档的打印纸文档1013。文档处理模块(图像到纸)1012基于文档进行处理。由图像页1019、页面处理模块(图像到纸)1020、以及打印纸页1021执行更小的任务。
打印页文档1013产生对应于在其上打印图像的薄片的每页的打印纸1015。所产生的打印纸1015与标识符一起注册到打印纸管理模块1022上,以产生打印纸页1021。根据为打印纸1015分配的标识符、打印设置以及装置的规格,打印纸管理模块1022决定打印纸页1021的处理顺序。例如,根据装置的双面记录的循环(cyclic)页数和打印设置,打印纸管理模块1022决定在图2所示的打印机单元300中说明的双面打印的处理顺序。
页面处理模块(图像到纸)1020将图像页1019转换为打印纸页1021。页面处理模块(图像到纸)1020可以处理用于控制打印机装置的序列。页面处理模块(图像到纸)1020提交存储在打印机装置控制模块1024中的控制命令。因此,页面处理模块(图像到纸)1020执行打印处理,以将图像页1019转换为打印纸页1021。根据打印设置,通过图像处理模块1025,图像页1019从图像存储单元160中获取在文书管理模块900中存储并管理的图像数据。图像处理模块1025转换图像以及复合图像的分辨率和代码。
再参考图8,通过文件夹管理模块901(参见图6)、作业管理模块902、活页夹管理模块903、文档管理模块904以及页面管理模块905,文书管理模块900管理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160中的图像数据。当存储图像时,这些模块存储属性值。由图像代理作业1003、图像代理活页夹1004、图像文档1011以及图像页1019来识别指定的图像数据,以从图像存储单元160中获取图像数据和属性值。
典型代码数据打印作业
图9示出作为由控制器110执行的其中一个作业814(参见图5)的典型代码数据打印作业1001d的结构。系统控制模块701分析接收到的命令数据,并将其送到作业生成模块800。与代码数据展开与存储作业和存储图像打印作业相同,当接收到命令时,作业生成模块800分析接收到的命令,以产生代码数据打印作业1001d。然后,作业生成模块800将控制传送给代码数据打印作业1001d。
代码数据打印作业1001d将从系统控制模块701传送的代码数据展开为图像数据,并打印该图像数据。代码数据打印作业1001d产生代码数据展开作业1030、图像代理作业1003以及打印作业1006,并控制这些作业。图像代理作业1003产生并控制作为作业的元素的图像代理活页夹1004。图像代理活页夹1004产生作为活页夹的元素的图像代理文档1005,并对其进行控制。
图像代理文档1005是来自代码数据展开作业1030的输出文档。图像代理文档1005产生图像文档1011,作为打印作业1006的输入文档,并控制该图像文档1011。所产生的图像文档1011被送到代码数据展开作业1030和打印作业1006。此时,所产生的图像文档1011通过图像代理文档1005、图像代理活页夹1004、图像代理作业1003以及代码数据打印作业1001d。由于在代码数据展开作业1030和打印作业1006的控制下的操作与图7和图8所示的相同,所以不重复其说明。
图像代理作业1003、图像代理活页夹1004、图像文档1011以及图像页1019不存储在文书管理模块900中管理的属性,因此,不从文书管理模块900读取属性。图像页1019利用图像存储单元160临时假脱机图像数据。由于图像页1019不将属性存储在文书管理模块900中,所以图像页1019不能通过使用存储图像打印作业1001b来打印由代码数据打印作业1001d产生的图像数据。
MFP装置的典型操作
下面说明具有这种配置的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的典型操作。图10是示出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100的典型处理和当在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100中执行手动双面打印时的用户操作的流程图。如上所述,将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打印机)100中的处理程序存储在ROM114中,由CPU112执行该处理程序。在此使用的术语“手动双面打印”是指即使当因为记录纸张的厚度和材料,记录纸张例如不能通过图2所示的用于双面记录的输送路径336、333、338和332时,仍能实现双面记录的功能。在手动双面打印功能中,为了实现双面记录,将图像打印在记录纸张的正面和背面中的任一面(第一面)上,并将其输出。随后,在第一面被打印的记录纸张的另一面(第二面)上打印图像。
首先,用户从客户机PC601设置手动双面打印作为记录方法,并提交打印作业(步骤S1)。当提交打印作业时,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100接收代码数据,并将从接收到的代码数据产生的图像数据的全部页存储到文书管理模块900(箱)中。
此时,文书管理模块900执行一面(one-side)记录(步骤S11)。有两种类型的一面记录。当进行双面打印时,仅对记录在记录纸张的正面上的图像数据进行一面记录。这被称为双面正面记录。可选地,当进行双面打印时,仅对记录在记录纸张的背面上的图像数据进行一面记录。这被称为双面背面记录。在双面正面记录的情况下,例如,以正常升序(1,3,5,...)对奇数编号的页进行一面记录。在这种情况下,从手动供纸盘3 1 5进给记录纸张(参见图2)。每个记录纸张通过输纸路径331、335和334,并面朝上地输出到出纸盘328上。
当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100完成一面的打印时,用户将堆叠在出纸盘328上的一面已被打印的记录纸张面朝下地移动到手动供纸盘315上(步骤S2)。通过薄片检测传感器315a,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100检测到装载在手动供纸盘315上的记录纸张,并在操作单元150上显示提示用户执行下一操作的屏幕(步骤S12)。
随后,在用户将一面已被打印的记录纸张移动到手动供纸盘315上之后,通过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100的操作单元150,用户选择存储在文书管理模块900中的作业,并开始对记录纸张的未打印面进行一面打印(步骤S3)。此时,在步骤S11的双面正面打印的情况下,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100执行双面背面打印。例如,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100以正常升序(2,4,6,...)执行偶数编号的图像数据项的一面记录,并面朝上地输出记录纸张(步骤S13)。当在步骤S13完成一面的记录之后,用户获得(收集)两面被记录的打印输出(步骤S4)。此后,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100从文书管理模块900删除由手动双面打印来打印的图像数据项(步骤S14)。这样,完成双面打印。
根据第一实施例,响应于来自外部装置的打印作业的提交,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100的控制单元在薄片的第一面上进行要在薄片的第一面上打印的打印作业的页的打印处理。同时,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100的控制单元将要在薄片的第二面上打印的打印作业的页存储在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100的存储单元例如硬盘中。此时,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100的控制单元不执行要打印在薄片的第二面上的打印作业的数据的打印处理。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100是能接收多个打印作业的成像装置的例子,该多个打印作业包括从包括信息处理装置(例如,主计算机)的外部装置发送的打印作业。
随后,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100的控制单元控制包括打印机单元和存储单元的各单元,以对要打印到第一面已被打印的薄片的第二面上的数据的打印作业进行打印处理。在此,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100的控制单元不通过打印机驱动器从例如外部装置接收新的打印开始指令。响应于来自操作单元150的指令,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100的控制单元对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打印作业的、要打印到薄片的第二面上的数据进行打印处理。操作单元150是用于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100的用户接口单元的例子。这样,解决了已知的问题。
例如,上述控制提供下面的序列来处理打印作业。例如,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100的控制器110从客户机PC601接收:具有6页图像数据的作业;以及指定“双面”打印模式、“A4”输出纸张大小、以及“厚纸”纸张类型的打印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100的控制器110将6页图像数据依次存储到图像存储单元160的存储区(箱)中。
同时,控制器110使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100的供纸单元(在该例子中是手动供纸盘315)进给3个A4大小的厚记录纸张。随后,在各记录纸张的第一面上依次打印打印作业的第一页、第三页以及第五页的图像。与此同时,控制器110禁止将这些记录纸张输送到再进给输送路径332,并控制这些记录纸张以输出到出纸盘328。因为打印作业尚未完成,因此控制器110还使打印作业的图像数据(6页)保持在图像存储单元160的存储区中。然后,响应于来自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100的操作单元150的用户指令,控制器110进行控制,以打印图像数据的剩余页(第二页、第四页以及第六页)。当用户选择打印作业并指示控制器110打印剩余页时,控制器110进行控制,以开始打印剩余页(第二页、第四页和第六页)。
对已使用第一页、第三页和第五页的图像打印了第一面的上述3个记录纸张执行接下来的打印。将这些记录纸张已打印的面朝下(面朝下)放置在预定的供纸单元上(在该例子中是手动供纸盘315)。尽管进给记录纸张的顺序和打印的顺序并不局限于特定顺序,但是,在第一面打印了第一页的图像的记录纸张的第二面上打印第二页的图像,在第一面打印了第三页的图像的记录纸张的第二面上打印第四页的图像,并且在第一面打印了第五页的图像的记录纸张的第二面上打印第六页的图像。
此外,控制器110进行控制,以便最终输出页是具有正确页顺序的双面输出页。此外,根据第一实施例,除了上述控制(以下也称为“第一序列(手动双面打印模式)”),控制器110还可以提供下面的控制(以下也称为“第二序列(自动双面打印模式)”)。
例如,  当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100的控制器110从客户机PC601接收:具有6页图像数据的作业;以及指定“双面”打印模式、“A4”输出纸张大小、以及“普通纸”纸张类型的打印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100的控制器110进行控制,以便不以第一序列来处理打印作业。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100的控制器110将6页图像数据依次存储到图像存储单元160的存储区(箱)中,然后输送3个记录纸张。控制器110进行控制,以进行如下双面打印,在该双面打印中,在第一记录纸张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上分别打印第一页和第二页,在第二记录纸张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上分别打印第三页和第四页,在第三记录纸张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上分别打印第五页和第六页。
当接收到作业的最后一页时,控制器110开始对全部页进行双面打印。即,在第二序列中,一旦控制器110开始了打印操作,控制器110就不需要通过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100的操作单元150接收用于开始打印的用户指令。控制器110对第一面被打印的、要通过双面输送路径再次进给到打印机单元300的记录纸张进行控制,以对该记录纸张的第二面进行打印。这样,完成双面打印。
第二序列可以防止因为双面打印等待用户操作而使生产率降低。在第一实施例中,对于双面打印,可以选择性地执行第一序列和第二序列。例如,由控制器110来控制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100,以根据与用于双面打印作业的记录纸张有关的信息(例如,纸张类型和/或纸张大小),从两种序列中选择一种序列。因此,有利于解决已知技术的问题。此外,还可以避免因为防止发生已知的问题而产生的其它问题。即,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能在保持高生产率的同时防止发生已知技术的问题。
在此详细说明图10中的步骤S11至S14所示的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100的双面打印处理。图11是当系统控制模块701指示作业控制模块702执行作业时的典型处理过程的流程图。系统控制模块701分析从客户机PC601或操作单元150发送的命令数据,以判断作业的类型(步骤S21)。如果系统控制模块701判断为需要请求作业控制模块702执行该作业,更具体地说,当作业的类型是代码数据打印作业时,该处理进入步骤S22。如果作业的类型是代码数据展开与存储作业,则该处理进入步骤S28。如果作业的类型是存储图像打印作业,则该处理进入步骤S29。如果作业的类型是其它类型之一,则在步骤S33执行该作业,然后,该处理结束。相反,如果系统控制模块701判断为不需要请求作业控制模块702执行该作业,则该处理立即结束。
如果在步骤S21判断为需要将接收到的代码数据展开为用于打印的图像数据(即,代码数据打印作业),则系统控制模块701进一步分析该命令数据,以判断是否需要在手动双面打印模式下进行操作(步骤S22)。然后,在步骤S23,根据在步骤S22的判断结果来判断是否处于手动双面打印模式。如果未处于手动双面打印模式,则系统控制模块701指示作业控制模块702产生并开始代码数据打印作业1001d(步骤S24)。此后,该处理结束。相反,如果处于手动双面打印模式,则系统控制模块701指示作业控制模块702产生并开始代码数据展开与存储作业1001c(步骤S25)。接着,代码数据展开与存储作业1001c指定存储在文书管理模块900中的图像数据,然后指示作业控制模块702产生并开始存储图像打印作业1001b(步骤S26)。然后,系统控制模块701指示存储图像打印作业1001b执行正面记录或背面打印。
在步骤S26之后,在步骤S25开始的代码数据展开与存储作业1001c将对应于存储在文书管理模块900中的图像数据的作业管理模块902设置如下。代码数据展开与存储作业1001c设置用于在与被在步骤S26开始的存储图像打印作业1001b进行了记录的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上记录数据的记录方法(即,打印设置)(步骤S27)。在启动时,存储图像打印作业1001b参考所设置的记录方法,并且利用该记录方法来判断打印方法。然后,结束该处理。上述步骤S25至S27对应于图10所示的步骤S11。
相反,如果在步骤S21判断为需要将接收到的代码数据展开为图像,而且需要将其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160中(即,代码数据展开与存储作业),则执行下面的处理。系统控制模块701指示作业控制模块702产生并开始代码数据展开与存储作业1001c(步骤S28)。系统控制模块701进一步分析该命令数据,以判断在打印时是否需要在手动双面打印模式下进行操作(步骤S30)。然后,根据在步骤S30的判断结果,判断是否需要手动双面打印模式(步骤S31)。如果需要手动双面打印模式,则系统控制模块701将与在步骤S27存储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作业管理模块902的记录方法设置为正面记录或背面记录。此后,该处理结束。如果在步骤S31不需要手动双面打印模式,则该处理结束。
如果在步骤S21需要打印由文书管理模块900所管理的、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160内的图像数据(存储图像打印作业1001b),则执行下面的处理。系统控制模块701指示作业控制模块702产生并开始存储图像打印作业1001b(步骤S29)。系统控制模块701将用于打印在步骤S29开始的存储图像打印作业的图像数据的作业管理模块902的记录方法(打印设置)改变为用于在与被在步骤S29开始的存储图像打印作业进行了一面打印的面相对的面上打印数据的记录方法(步骤S32)。此后,该处理结束。通过参考在步骤S27设置的作业管理模块的记录方法,在步骤S29开始的存储图像打印作业决定打印方法。然而,如果用户从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100的操作单元150指示正面记录或者背面记录,则根据从操作单元150指示的记录方法来决定记录方法。步骤S29和30的处理过程相当于图10所示步骤S13的处理过程。
图12是当系统控制模块701检测到系统控制模块701指示作业控制模块702执行的作业终止时的典型操作过程的流程图。首先,系统控制模块701判断终止的作业是否是执行正面记录或背面记录的存储图像打印作业(步骤S41)。如果终止的作业不是执行正面记录或背面记录的存储图像打印作业,则该处理结束。然而,如果该终止的作业是存储图像打印作业,则系统控制模块701对与由存储图像打印作业打印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作业管理模块添加并设置执行的记录方法,作为执行记录方法(步骤S42)。然后,系统控制模块701检验与由终止的存储图像打印作业打印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作业管理模块(步骤S43)。如果正面记录和背面记录两者均被设置为执行记录方法,则判断为手动双面打印的双面打印结束,然后,系统控制模块701从文书管理模块900删除打印图像数据(步骤S44)。相反,如果双面打印未结束,则立即结束该处理。上述步骤S41至S44对应于图10中的步骤S14。
图13是在步骤S22和S30手动双面打印模式的判断处理的典型过程的流程图。首先,判断在代码数据的打印设置中是否明确指定了手动双面打印模式(步骤S51)。如果指定了手动双面打印模式,则设置手动双面打印模式(步骤S56),然后,该处理结束。然而,如果未指定手动双面打印模式,则判断在代码数据的打印设置中是否指定了双面记录(步骤S52)。如果未指定双面记录,则设置正常模式(在该例子中是单面(simplex)模式)(步骤S55),然后,结束该处理。
如果在步骤S52指定了双面记录,则判断在代码数据的打印设置中是否指定了不能通过输送路径336、333、338和332的记录纸张(下面称为“不能输送的薄片”)(步骤S53)。如果指定了不能输送的薄片,则设置手动双面记录模式(步骤S56),然后,结束该处理。如果未指定不能输送的薄片,则判断用于双面记录的输送路径336、333、338和332(下面称为“双面单元”)是否正常工作并且是否可用(步骤S54)。如果双面单元可用,则在步骤S55设置正常模式(在该例子中是自动双面模式)。相反,如果双面单元不可用,则在步骤S56设置手动双面打印模式。然后,结束该处理。
如上所述,在下面的情况下,设置手动双面打印模式:(1)明确指定了手动双面打印模式;(2)指定了双面打印,而且指定了不能通过双面输送路径的记录纸张;以及(3)指定了双面打印,且双面输送路径不可用。在其它情况下,例如,如果指定了双面模式且指定了能通过输送路径336、333、338和332的记录薄片,则设置正常模式。此后,控制器110进行控制,以根据所设置的模式来执行各种控制(例如,图像数据存储控制、图像数据的成像控制、以及记录纸张输送控制)。
在第一实施例中,不能通过输送路径336、333、338和332的记录纸的例子包括作为与普通纸不同的预定类型的纸张的厚纸张、OHP薄片、标签(tab)薄片、以及明信片。相反,能通过输送路径336、333、338和332的记录纸的例子包括预定纸张类型的普通纸张、彩色薄片、再生纸张。
在上述例子中,通过根据用于双面打印作业的记录纸张的类型来区分不能输送的薄片与能输送的薄片,CPU选择不同的序列。可选地,可以选择下面的控制方法。
例如,可以将例如明信片的尺寸非常小的记录纸张视为不能通过输送路径336、333、338和332的薄片,而将正常大小的记录纸张视为能通过输送路径的薄片。因此,通过根据用于双面打印作业的记录纸张的大小来区分不能输送的薄片与能输送的薄片,CPU可以选择不同序列。
此外,根据用于双面打印作业的记录纸张的类型和大小,CPU可以选择控制序列。此外,通过客户机PC601的打印机驱动器,用户可以指定用于双面打印作业的记录纸张的类型或大小。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100的控制器110从通过客户机PC601的打印机驱动器设置的打印条件信息来获取关于作业的记录纸张的类型和大小的信息,然后将其与打印数据从打印机驱动器一起发送。当执行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时,控制器110根据该信息进行判断。此外,当使用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100的复印功能时,用户可以指定记录纸张的类型或大小,作为包括在打印条件中的参数。然后,当执行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时,控制器110根据该信息进行判断。
接着说明当在步骤S12控制器110检测到装载到手动供纸盘315上的记录纸张时,显示在操作单元150的显示面板上的典型屏幕。图14示出用于立即开始手动双面打印的典型用户箱屏幕,而图15示出用于指定装载在手动供纸盘315上的记录纸张的大小的典型手动供纸指定屏幕。在这两个屏幕中的每个中设置用于从一个屏幕切换到另一个屏幕的切换按钮(即,纸大小选择按钮1503或者手动双面箱文档按钮1602)。因此,当检测到装载在手动供纸盘315上的记录纸张时,可以首先显示两个屏幕中的任一个。
现在,参考图14,在用户箱屏幕的列表显示字段1501中,显示存储在文书管理模块900中且具有正面记录或背面记录的记录方法的图像数据项。在列表显示字段1501的每行中,显示输入类型(扫描(S)、PDL(P)、或代码数据(C))、文档名、纸张大小、页数、以及日期和时间。通过使用触摸屏,用户可以从显示在列表显示字段1501中的图像数据项中选择所期望的图像数据项,然后按下打印按钮1502,以开始打印所选择的图像数据项。用于打印该图像数据项的记录方法是在步骤S27对作业管理模块902设置的记录方法,即,正面记录或背面打印。此外,将装载在手动供纸盘315上的记录纸张的大小决定为是用于所选择的图像数据项的记录纸张的大小。当按下纸张大小选择按钮1503时,不开始手动双面打印,但是用户箱屏幕变为用于指定装载在手动供纸盘315上的记录纸张的大小的手动供纸指定屏幕。
现在,参考图15,在手动供纸指定屏幕中,大小设置按钮1601用于选择装载在手动供纸盘315上的记录纸张的大小。纸张大小显示在每个大小设置按钮1601上。手动双面箱文档按钮1602将手动供纸指定屏幕切换为用于开始手动双面打印的用户箱屏幕。
典型正面和背面记录
详细说明正面记录和背面记录。在此,说明在手动双面打印中在记录纸张的哪个面上记录每个图像数据项。图16A~18B示出仅包括A4页的5页文档的双面打印过程。更具体地说,图16A~16B以及17A~17B示出第一作业采用正面记录而第二作业采用背面记录的情况。图18A~18B示出第一作业采用双面背面记录而第二作业采用正面记录的情况。在双面背面记录中,对第一页、第三页和第五页的图像数据项执行单面打印。在背面记录中,对第二页和第四页的图像数据项执行单面打印。
如图16A所示,在第一作业中,以正常升序来记录记录纸张的正面,然后,面朝下地输出该记录纸张。在第二作业中,以逆序来记录记录纸张的背面,然后,面朝下地输出该记录纸张。在第二作业中,第一记录面是第五页上的图像的背面。  由于不存在该页的图像数据项,所以执行空白页记录。通过在记录纸张上记录空白页的图像数据项、或者进给记录纸张并将其输出而不执行记录操作,可以实现空白页记录。
如图16B所示,在第一作业中,以正常升序来记录记录纸张的正面,然后,面朝上地输出该记录纸张。在第二作业中,以正常升序来记录记录纸张的背面,然后,面朝上地输出该记录纸张。与图16A所示的例子相同,在第二作业中,对最后的记录面执行空白页记录。如图17A所示,在第一作业中,以逆序来记录记录纸张的正面,然后,面朝下地输出该记录纸张。在第二作业中,以正常升序来记录记录纸张的背面,然后,面朝上地输出该记录纸张。与图16A所示的例子相同,在第二作业中,对最后的记录面执行空白页记录。如图16B和17A所示,通过对作为空白页的第二作业的最后的记录面执行单面打印,在手动供纸盘315上不剩余一面已被打印的记录纸张。
如图17B所示,在第一作业中,以逆序来记录记录纸张的正面,然后,面朝上地输出该记录纸张。在第二作业中,以逆序来记录记录纸张的背面,然后,面朝下地输出记录纸张。与图16A所示的例子相同,在第二作业中,对第一记录面执行空白页记录。
如图18A所示,在第一作业中,以正常升序来记录记录纸张的背面,然后,面朝下地输出该记录纸张。在第二作业中,以逆序来记录记录纸张的正面,然后,面朝上地输出该记录纸张。与图16A所示的例子相同,在第一作业中,对最后的记录面执行空白页记录。如图18B所示,在第一作业中,以正常升序来记录记录纸张的背面,然后,面朝上地输出该记录纸张。在第二作业中,以正常升序来记录记录纸张的正面,然后,面朝下地输出该记录纸张。与图16A所示的例子相同,在第一作业中,对最后的记录面执行空白页记录。如图18A和18B所示,通过对作为空白页的第一作业的最后的记录面执行单面打印,在第二作业中,不能用尽装载在手动供纸盘315上的记录纸张。
图19A~19B和20A~20B示出从第一页开始包括A4、A3、A3和A4的4页文档的双面打印的过程。更具体地说,图19A~19B和20A~20B示出第一作业采用正面记录而第二作业采用背面记录的情况。
图21A~21B示出第一作业采用背面记录而第二作业采用第一面记录的情况。在正面记录中,对第一页、第二页以及第四页的图像数据项执行单面打印。在背面记录中,对第三页的图像数据项执行单面打印。与图16~18中的相同,移动第二页之后的页的图像数据项的记录面。这是因为第一页记录纸张的大小是A4,因此,在第一记录纸张的背面不能记录A3大小的第二页的图像数据项。由于第三页的图像数据项具有与先前第二页的图像数据项相同的A3记录纸张大小,所以在第二页的背面上可以打印第三页的图像数据项。
如图19A所示,在第一作业中,以正常升序来记录记录纸张的正面,然后,面朝下地输出该记录纸张。在第二作业中,以逆序来记录记录纸张的背面,然后,面朝下地输出该记录纸张。在第二作业中,第一记录面是正面已被打印有第四页的图像的记录纸张的背面。由于对于该页不存在图像数据项,所以执行空白页打印。还对第二作业的最后的记录背面执行空白页记录,这是因为记录纸张的大小之间具有上述差别。
如图19B所示,在第一作业中,以正常升序来记录记录纸张的正面,然后,面朝上地输出该记录纸张。在第二作业中,以正常升序来记录记录纸张的背面,然后,面朝上地输出该记录纸张。与图19A所示的例子相同,在第二作业中,对第一和最后的记录面执行空白页记录。
如图20A所示,在第一作业中,以逆序来记录记录纸张的正面,然后,面朝下地输出该记录纸张。在第二作业中,以正常升序来记录记录纸张的背面,然后,面朝上地输出该记录纸张。与图19A所示的例子相同,对第二作业的第一和最后的记录面执行空白页记录。
如图20B所示,在第一作业中,以逆序来记录记录纸张的正面,然后,面朝上地输出该记录纸张。在第二作业中,以逆序来记录记录纸张的背面,然后,面朝下地输出该记录纸张。与图19A所示的例子相同,对第二作业的第一和最后的记录面执行空白页记录。如图19A~19B和20A~20B所示,通过对作为空白页的第二作业的最后的记录面执行单面打印,在手动供纸盘315上不剩余一面已被打印的记录纸张。
如图21A所示,在第一作业中,以正常升序来记录记录纸张的背面,然后,面朝下地输出该记录纸张。在第二作业中,以逆序来记录记录纸张的正面,然后,面朝上地输出该记录纸张。与图19A所示的例子相同,在第一作业中,对第一和最后的记录面执行空白页记录。
如图21B所示,在第一作业中,以正常升序来记录记录纸张的背面,然后,面朝上地输出该记录纸张。在第二作业中,以正常升序来记录记录纸张的正面,然后,面朝下地输出该记录纸张。与图19A所示的例子相同,在第一作业中,对第一和最后的记录面执行空白页记录。如图21A~21B所示,通过对作为空白页的第一作业的最后的记录面执行单面打印,在第二作业中,不能用尽装载在手动供纸盘315上的记录纸张。
图22是用于决定在手动双面打印中在记录纸张的哪个面上记录每个图像数据项的处理的典型过程的流程图。在该处理中,设置记录在正面上的图像数据项的下标(index)的数组正面图像[]和记录在背面上的图像数据项的下标的数组背面图像[]。此外,在正面下标和背面下标中设置每个数组的元素数量。
首先,进行初始化,其中将表示要评价的图像数据项的图像下标设置为1,将作为数组正面图像[]的下标的正面下标设置为0,将作为数组背面图像[]的下标的背面下标设置为0(步骤S61)。随后,判断是否可以在正面上记录由图像下标表示的图像数据项(步骤S62)。如果不能在正面上记录图像数据项,则该处理进入步骤S66。例如,如果在PDL数据中明确指定了背面记录,则判断为在正面上不能记录图像数据项。
相反,如果在正面上可以记录图像数据项,则将由正面下标表示的数组正面图像[]的元素设置为图像下标的值,然后,使正面下标和图像下标递增1(步骤S63)。然后,判断是否可以在背面上记录由图像下标表示的图像数据项(步骤S64)。例如,如果满足下面的条件(a)~(c)其中之一,则判断为不能在背面记录图像数据项:(a)在PDL数据中明确指定了正面记录;(b)由PDL数据指定的记录纸大小、记录纸类型(例如,普通纸、厚纸以及彩色纸)以及供纸盒其中之一与紧接在由图像下标表示的图像之前的图像数据的不同;以及(c)紧接在由图像下标表示的图像之前的图像数据的PDL数据中指定了双面记录的结束。即,在上述情况其中之一中,判断为不能将图像数据项记录在背面上。
如果在步骤S64判断为可以将图像数据项记录到背面上,则将由背面下标表示的数组背面图像[]的元素设置为图像下标的值,然后,使背面下标和图像下标递增1(步骤S67)。然而,如果判断为不能将图像数据项记录到背面上,则将由背面下标表示的数组背面图像[]的元素设置为0,这表示不存在相应的图像,然后,使背面下标递增1(步骤S65)。
如果在步骤S62,图像数据项不能记录到正面上,则将由正面下标表示的数组正面图像[]的元素设置为0,这表示不存在相应的图像,然后,使正面下标递增1(步骤S66)。随后,将由背面下标表示的数组背面图像[]的元素设置为图像下标的值,然后,使背面下标和图像下标递增1(步骤S67)。
在完成了步骤S65或者S67的处理后,判断在文档内是否存在由图像下标表示的图像数据项(步骤S68)。如果存在图像数据项,则该处理返回步骤S62。否则,结束该处理。
判断处理的例子
下面将说明图像数据项的记录面的判断处理的例子。例如,在图19~21中,以双面模式来记录包括A4、A3、A3和A4大小的页面并按上述顺序的4页文档。在第一页的图像的情况下,即,如果图像下标=1,则在步骤S62可以进行正面记录。因此,该处理进入步骤S63,在该步骤S63,决定作为记录在正面上的图像数据项的下标的数组的正面图像[]是1。即,正面图像[0]=1。此外,使正面下标和图像下标递增1,因此,正面下标=1,图像下标=2。
随后,在步骤S64,由于图像下标=2的图像数据项的记录纸大小与先前图像的记录纸大小不同,如条件(b)所示,因而不能执行背面记录。因此,作为记录在背面上的图像数据项的下标的数组的背面图像[]是1。即,背面图像[0]=1。此外,使背面下标递增1,因此,背面下标=1。
随后,在步骤S68,由于存在由图像下标表示的图像,所以该处理返回步骤S62。在步骤S62,由于可以对由图像下标2表示的图像数据项执行正面记录,所以决定正面图像[1]=2。此外,使正面下标和图像下标递增1,因此正面下标=2,图像下标=3。随后,在步骤S64,由于可以对由图像下标为3表示的图像执行背面记录,所以在步骤S67决定背面图像[1]=3。此外,使背面下标和图像下标递增1,因此,背面下标=2,图像下标=4。
随后,在步骤S68,由于存在由图像下标4表示的图像,所以该处理再次返回到步骤S62。在步骤S62,由于可以对由图像下标4表示的图像数据项执行正面记录,所以决定正面图像[2]=4。此外,使正面下标和图像下标递增1,因此,正面下标=3,图像下标=5。
随后,在步骤S64,由于不能对由图像下标5表示的图像(不存在该图像)执行背面记录,所以在步骤S65决定背面图像[2]=0。此外,使背面下标递增1,因此,背面下标=3。此后,在步骤S68判断为不存在由图像下标5表示的图像,然后,结束该处理。
作为上述处理的结果,对于图19~21所示的图像数据,决定正面图像[]={1,2,4},背面图像[]={0,3,0},正面下标=3,背面下标=3。当执行双面正面记录或者双面背面记录时,对要打印的全部页执行图22所示的记录面判断处理,以获得上述数组以及该数组的元素数量。如果记录顺序是正常升序,则通过从该数组的顶部开始参考表示图像数据项的下标来将图像数据项记录在记录纸张上;如果记录顺序是逆序,则通过从该数组的底部开始参考表示图像数据项的下标来将图像数据项记录在记录纸张上。
在第一实施例的双面打印操作中,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100执行上述操作。因此,当用户将在手动双面打印模式下操作的代码数据的打印作业提交给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100时,在对记录纸张的正面或反面进行了单面打印后,用户将一面已被打印的打印输出移动到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100中的手动供纸盘315。此时,用户可以操作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100的操作单元,从而立即开始在记录纸张的另一未打印面上进行打印。
在用户开始打印之后,自动选择记录纸张的另一个未打印的面作为打印面。因此,用户不需要进行麻烦的打印设置。此外,由于当完成双面打印时自动从文书管理模块900删除图像数据项,所以不会发生因为不必要的图像数据项而引起的图像存储单元160容量不足的问题。此外,通过由代码数据展开与存储作业明确指定预先存储在文书管理模块900中的图像数据项,可以以手动双面打印模式来打印图像数据项。
因此,由于判断要在记录纸张的哪个面上打印每个图像数据项,所以即使当手动双面打印功能将作业分为两个单面打印的作业时,仍可以在记录纸张的正确的一对正面和背面上打印图像数据项。另外,在第二打印作业中,可以消除记录纸被用完的问题以及相反在手动供纸盘315上剩余记录纸的问题。
第二典型实施例
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印装置是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图23示出包括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的打印系统的配置。该打印系统包括:计算机终端和/或终端2106以及外部控制器2104,它们中的每个连接到外部网络2105;以及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MFP)2101,其连接到外部控制器2104。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是能以全色进行扫描和打印的彩色扫描器/打印机装置。通过内部网络2102和用于传送图像数据的视频线缆2103,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连接到外部控制器2104。通过外部网络2105,外部控制器2104连接到计算机终端2106。
图24示意性示出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的典型结构。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包括:扫描器单元2201、打印机单元2202、操作单元2203、内部控制器2204、以及自动整理单元2205,从而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可以利用打印机单元2202打印由扫描器单元2201扫描的图像的复印功能。操作单元2203用来由用户开始执行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所提供的功能,并设置该功能的操作。操作单元2203还用来由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将其状态通知给用户。自动整理单元2205连接到打印机单元2202,并用于提供后打印处理,例如装订。
内部控制器2204对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进行全面控制,包括操作控制、状态管理以及图像处理。内部控制器2204接收扫描器单元2201和打印机单元2202的状态、以及通过操作单元2203的用户指令,并使该状态显示在操作单元2203上。此外,内部控制器2204处理扫描器单元2201和打印机单元2202的图像数据,并与连接到内部网络2102的外部控制器2104对数据进行通信。
根据第二实施例,该打印系统可以提供网络打印功能。为了执行网络打印,通过外部网络2105,打印系统将计算机终端2106所创建的文档作为PDL数据送到外部控制器2104。外部控制器2104将从计算机终端2106接收到的PDL数据展开为图像,将该图像转换为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可打印的数据格式,并通过视频线缆2103将该数据送到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此外,通过内部网络2102,外部控制器2104将打印操作设置和通过视频线缆2103传送的各种信息送到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
外部控制器2104提供利用色空间变换配置文件(profile)将从计算机终端2106发送的PDL数据展开为RGB色空间和CYMK色空间中的图像的功能。视频线缆2103能传送这两种色空间,即RGB色空间和CYMK色空间的图像数据。
此外,根据第二实施例,该打印系统能提供网络扫描功能,以使由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扫描的图像显示在计算机终端2106上,并存储该图像。根据操作方式有两种网络扫描功能。一种是拉扫描(pull-scan)功能,另一种是推扫描(push-scan)功能。在拉扫描功能中,通过计算机终端2106,用户指示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扫描图像。相反,在推扫描功能中,通过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的操作单元2103,用户指示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扫描图像。
在拉扫描功能或推扫描功能中,可以执行网络扫描如下。即,响应于用户指令,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扫描放置在扫描器单元2201上的原稿的图像。然后,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将所扫描的图像转换为适于计算机终端2106处理的格式,并通过内部网络2102、外部控制器2104以及外部网络2105将转换后的数据送到计算机终端2106。
此外,由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印系统处理全色图像,所以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提供图像质量校正功能,以提高打印机单元2202的图像质量。在该打印系统中,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校正色浓度,计算机终端2106校正电子文档打印时的颜色。
下面将说明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校正颜色的方式。首先,打印机单元2202打印预定图像,扫描器单元2201扫描图像。此后,考虑到打印机单元2202的特性,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设置用于内部控制器2204中的图像处理的浓度校正值,从而打印稳定的图像。此时,内部控制器2204产生用于打印的预定图像。相反,响应于来自外部控制器2104的指令,计算机终端2106校正电子文档打印时的颜色。
外部控制器2104将预定图像传送到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以打印该预定图像。在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中,扫描器单元2201扫描打印图像。外部控制器2104从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接收扫描图像,以识别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的图像特性。当外部控制器2104将来自计算机终端2106的PDL数据展开为图像时,外部控制器2104存储并使用所识别的图像特性。
典型内部控制器配置
图25示出内部控制器2204的典型配置。内部控制器2204包括:CPU2301、工作存储器2302、图像处理单元2303、以及图像存储器2304。内部控制器2204进一步包括:大容量存储单元(下面称为“HDD”)2305、传真(FAX)通信单元2306、以及网络接口(I/F)单元2307。
通过图像信号线2303a和2303b,图像处理单元2303分别连接到扫描器单元2201和打印机单元2202。图像处理单元2303还通过视频线缆2103连接到外部控制器2104。此外,图像处理单元2303通过CPU2301连接到图像存储器2304和传真通信单元2306。通过图像处理单元2303,来自扫描器单元2201的图像数据存储到图像存储器2304和HDD2305中,然后再通过图像存储器2304和图像处理单元2303将该图像数据送到打印机单元2202。同样,通过视频线缆2103,来自外部控制器2104的图像数据输入到图像处理单元2303。传真通信单元2306能输入和输出图像数据,以进行传真通信。
通过使用存储到HDD2305的图像存储功能,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提供箱(box)功能。在箱功能中,不立即打印从扫描器单元2201输入的图像数据或通过视频线缆2103从外部控制器2104输入的图像数据,而是将其临时存储在HDD2305中。当用户通过操作单元2203指示进行打印或传真通信时,打印图像数据,或通过传真通信进行发送。此外,用户可以共享为多个用户存储的图像数据。
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还提供文件传送功能。在该文件传送功能中,将存储在HDD2305中的图像数据转换为计算机终端所广泛使用的文件格式(例如,JPEG)的图像数据。图像存储器2304和图像处理单元2303执行该转换。通过网络接口单元2307、内部网络2102、外部控制器2104以及外部网络2105,将转换后的文件传送到所期望的计算机终端,并由该计算机终端使用该转换后的文件。
CPU2301根据存储在HDD2305中的程序进行操作。CPU2301控制每个单元,例如操作单元2203或者传真通信单元2306,并为了与图像数据的传输和接收同步,与打印机单元2202和扫描器单元2201进行通信。同样,为了通过内部网络2102与外部控制器2104进行通信,CPU2301访问网络接口单元2307。
内部控制器2204提供远程控制服务。在该远程控制服务中,通过内部网络2102和外部控制器2104,用户可以监视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的状态,并且利用计算机终端2106来设置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此外,通过网络服务,用户可以读取存储在HDD2305中的数据。
典型操作单元
图26示出操作单元2203的结构。操作单元2203包括显示屏幕2401(例如,液晶显示器(LCD)屏幕),用于显示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的设置和状态。在图26所示的例子中,操作设置屏幕2 402显示复印设置屏幕。在该复印设置屏幕中,显示复印时的各种设置,例如缩放、供纸以及打印份数设置。通过选择功能键2403,可以从外部控制器2104将操作设置屏幕2402切换到传真功能屏幕或者打印功能屏幕。
在LCD显示屏幕2401的左下部设置有状态消息显示部分2404,用于显示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的状态和当前未选择的功能的状况。系统状况键2405设置在LCD显示屏幕2401的右下部。系统状况键2405用于将屏幕切换到详细显示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的状态和当前未选择的功能的状况的屏幕。双面键2412是在复印时用于将当前屏幕切换为双面设置屏幕的按钮。
除了LCD显示屏幕2401,操作单元2203中还设置有用于输入数字设置的数字键(ten key)2406。此外,设置ID键2407,以当用户使用复印和传真功能时将当前屏幕切换为用于输入标识用户的ID的屏幕。复位键2408用于使操作设置屏幕2402返回预定功能。详细设置键2409用于将当前屏幕切换为用于设置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的详细操作并设置网络的屏幕。开始键2410和停止键2411分别用于开始和停止每个功能的操作。
典型扫描器单元
图27示出扫描器单元2201的典型结构。在扫描器单元2201中,要扫描的原稿2502放置在原稿玻璃2501上。利用照明灯2503照射原稿2502。反射光通过镜子2504、2505和2506,由透镜2507在CCD2508上形成图像。第一镜子单元2510包括镜子2504和照明灯2503,其以速度v沿副扫描方向移动。另一方面,第二镜子单元2511包括镜子2505和2506,其以速度(1/2)v,沿副扫描方向移动。这样,扫描原稿2502的整个表面。
第一镜子单元2510和第二镜子单元2511由马达2509驱动。来自扫描器控制器2512的信号控制第一镜子单元2510和第二镜子单元2511的操作。根据来自内部控制器2204的指令,扫描器控制器2512控制第一镜子单元2510和第二镜子单元2511的操作。
图28示出扫描器控制器2512中的典型图像处理单元的图解表示。  图像处理单元包括:CCD2508、模数(A/D)转换器2602、明暗(shanding)转换器2603、线内插单元2604、输入屏蔽单元2605、以及LOG转换器2606。
在该图像处理单元中,CCD2508将输入光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CCD2508是RGB线的彩色传感器。来自CCD2508的RGB信号输入到A/D转换器2602。A/D转换器2602对RGB信号进行增益校正和偏移校正(offset correction)。然后,对于每个彩色信号,将RGB信号转换为8位数字图像数据R0、G0和B0。随后,通过读出的基准白板(reference white board)信号,明暗转换器2603对每个彩色信号进行已知的校正。
以预定距离排列CCD2508的每种颜色的线传感器。线延迟校正电路(线内插单元2604)校正沿副扫描方向的特定偏移。
输入屏蔽单元2605将由CCD2508中的RGB滤波器的频谱特性所确定的读出色空间转换为NTSC的标准色空间。利用CCD2508所特有的常数值,在考虑到CCD2508的灵敏度和照明灯的光谱特性的同时,输入屏蔽单元2605对输入彩色信号(R0、G0和B0)进行3×3矩阵计算,以将输入彩色信号(R0、G0和B0)转换为标准彩色信号(R、G和B)。此外,亮度/浓度转换器(LOG转换器2606)包括查询表(look-up table,LUT),用于将RGB亮度信号转换为图像浓度信号C1、M1和Y1。将转换后的信号传送到内部控制器2204。
典型打印机单元
图29示出典型打印机单元2202的内部结构。半导体激光器由半导体激光器控制单元驱动。多棱镜2701接收从半导体激光器发出的四个光束。镜子2702、2703和2704反射第一接收光束,以扫描感光鼓2705。镜子2706、2707和2708反射第二接收光束,以扫描感光鼓2709。镜子2710、2711和2712反射第三接收光束,以扫描感光鼓2713。镜子2714、2715和2716反射第四接收光束,以扫描感光鼓2717。
响应于激光束的移动,显影器单元2718提供黄色(Y)调色剂,以在感光鼓2705上形成黄色调色剂图像。响应于激光束的移动,显影器单元2719提供品红(M)调色剂,以在感光鼓2709上形成品红调色剂图像。响应于激光束的移动,显影器单元2720提供青色(C)调色剂,以在感光鼓2713上形成青色调色剂图像。响应于激光束的移动,显影器单元2721提供黑色(B)调色剂,以在感光鼓2717上形成黑色调色剂图像。将4种颜色(Y、M、C和K)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上,以获得全色输出图像。
从薄片盒2722和2723以及手动供纸盘2724中的任一个进给的薄片通过定位辊2725,并在被吸引的同时由转印带2726进行输送。与薄片进给定时同步,在感光鼓2705、2709、2713以及2717上显影4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在输送薄片的同时,将其转印到薄片上。
转印有4种颜色的调色剂的薄片与转印带2726分离,由输送带2727将其进一步输送到定影单元2728,在该定影单元2728使调色剂定影到薄片上。薄片通过定影单元2728、活舌挡2729、双面反转辊2730、双面托盘输送辊2731、以及双面托盘2732,从而以预定的方式输出。下面将详细说明包括该输出操作的打印操作。此外,4个感光鼓2705、2709、2713以及2717互相以距离d等间隔分开。转印带2726以定速v输送薄片。与输送定时同步驱动半导体激光器,以对多棱镜2701发射激光束。
典型自动整理单元
图30示出自动整理单元2205的典型内部结构。从打印机单元2202的定影单元2728输出的薄片被输入到自动整理单元2205。自动整理单元2205包括:样品盘2801和堆叠盘2802,根据作业的类型和输出薄片的数量来切换样品盘2801和堆叠盘2802。
为了对输出薄片进行分页(sort),提供两种分页方法:纸仓分页方法和位移分页方法。在纸仓分页方法中,自动整理单元2205包括多个纸仓。所输出的薄片被分页在每个纸仓内。在位移分页方法中,利用电子分页功能对每个作业沿上下方向移动纸仓或托盘,以便对所输出的薄片进行分页。
电子分页功能被称为“整理(collating)”。如果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包括大容量缓冲存储器,则一次缓存输出页,然后以缓存各页的不同顺序将其输出(即,整理功能)。因此,可以提供电子分页功能。此外,提供组分页功能,在组分页功能中,根据页来对输出的页进行分页,而根据作业来进行正常的分页。
此外,当将薄片输出到堆叠盘2802上时,在马上输出到堆叠盘2802上之前,根据作业来存放薄片,以利用订书机2805装订薄片。另外,用于将薄片折叠为Z形的Z折叠装置2804和用于在薄片上冲2个或3个用于归档(filing)的孔的冲孔器2806设置在样品盘2801和堆叠盘2802的前面,以根据作业类型来整理薄片。
鞍型订书机(saddle stitcher)2807在两个位置将薄片的中心部分装订在一起,然后通过利用辊子压其中心部分而使薄片折成两半,从而进行产生例如杂志或广告册子的小册子的处理。由鞍型订书机2807装订的薄片输出到小册子盘2808。此外,尽管该实施例未示出,但是可以通过粘合来接合薄片,或者在将薄片装订在一起后,修整与薄片的装订侧相对的边缘。
此外,插入器2803将放置在盘2809上的薄片进给到样品盘2801、堆叠盘2802以及小册子盘2808其中之一,而不通过打印机。这样可以使放置在插入器2803上的薄片插在传送到自动整理装置2205的薄片之间。用户将薄片面朝上地放置在插入器2803的盘2809上,然后由搓纸(pick-up)2810从顶部依次进给薄片。因此,来自插入器2803的薄片被直接输送到样品盘2801和堆叠盘2802,并被面朝下地输出。当将这些薄片进给到鞍型订书机2807时,首先将各薄片送到冲孔器2806,然后转回,从而朝向相同的方向。
典型外部控制器
图31示出外部控制器2104的典型配置。外部控制器2104包括:CPU2901、工作存储器2902、图像处理单元2903、图像存储器2904、大容量存储单元(下面称为“HDD”)2905、外部网络I/F单元2906、以及内部网络I/F单元2907。
通过视频线缆2103,图像处理单元2903连接到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图像处理单元2903还连接到图像存储器2904。外部网络I/F单元2906连接到外部网络2105。内部网络I/F单元2907连接到内部网络2102。CPU2901根据存储在HDD2905上的程序运行,从而通过外部网络I/F单元2906与计算机终端2106进行通信。CPU2901还通过内部网络I/F单元2907与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进行通信,以执行预定处理。
为了打印计算机终端2106的文档文件,通过外部网络2105,外部控制器2104接收从计算机终端2106传送的PDL数据。接收到的PDL数据通过外部网络I/F单元2906存储到HDD2905内。根据由CPU2901执行的程序,在图像存储器2904内,将存储在HDD2905中的PDL数据展开为图像。
此外,通过内部网络I/F单元2907和内部网络2102,外部控制器2104发送信息,例如在图像存储器2904内展开的图像的大小、以及包含在PDL数据内的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的打印设置。同时,通过视频线缆2103,外部控制器2104将所展开的图像送到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以打印图像。
典型自动双面打印
图32示出当进行自动双面打印时薄片的典型运动。在这里使用的术语“自动双面打印”是指进行薄片在打印机单元2202内循环的打印j以在薄片的两面上成像。在自动双面打印中,从薄片盒2722和2723以及手动供纸盘2724中的任一个进给薄片2733(参见状态a1)。在图32中,为了进行说明,从薄片盒2722进给薄片2733。在感光鼓2705、2709、2713和2717上显影的4种颜色的调色剂转印到薄片2733的“面A”上(参见状态a2)。定影单元2728使该调色剂定影到薄片2733的面A上,以形成图像(参见状态a3)。
在此,面A是当从薄片盒2722和2723以及手动供纸盘2724中的任一个进给薄片2733时,形成有图像的面。当将薄片装载到薄片盒2722或者2723上时,薄片的下侧是薄片的面A。相反,当将薄片装载到手动供纸盘2724上时,薄片的上侧是薄片的面A。薄片的面A的反面称为“面B”。
活舌挡2729向下引导通过定影单元2728的薄片2733(参见状态a4),双面反转辊2730使薄片2733转回(参见状态a5)。然后,薄片2733通过双面托盘输送辊2731(参见状态a6),并被输送到双面托盘2732(参见状态a7)。此后,从双面托盘2732进给薄片2733(参见状态a8)。随后,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形成图像(参见状态a9和a10)。此时,由于由双面反转辊2730使薄片2733转回,在面B上形成下一个图像。
活舌挡2729临时向下引导已在面A和面B上形成有图像的薄片2733。当薄片2733的后沿通过活舌挡2729时,薄片2733被转回并输出(参见状态a11)。这样,实现自动双面记录。
典型面朝下输出
图33示出当面朝下输出薄片时薄片的运动。在此使用的术语“面朝下输出”是指仅在薄片的一面上成像,然后以成像侧朝下输出薄片的输出方法。在面朝下输出方法中,从薄片盒2722和2723以及手动供纸盘2724中的任一个进给薄片2733(参见状态b1)。在图33中,从薄片盒2722进给薄片2733。
在感光鼓2705、2709、2713和2717上显影的4种颜色的调色剂转印到薄片2733的面A上(参见状态b2)。定影单元2728使该调色剂定影到薄片2733的面A上以形成图像(参见状态b3)。活舌挡2729临时向下引导面A上形成有图像的薄片2733。当薄片2733的后沿通过活舌挡2729时,薄片2733被转回并输出(参见状态b4)。这样,实现面朝下输出。
典型面朝上输出
图34示出当面朝上输出薄片时薄片的运动。在此使用的术语“面朝上输出”是指在薄片的一面上成像,然后以成像侧朝上输出薄片的输出方法。在面朝上输出方法中,从薄片盒2722和2723以及手动供纸盘2724中的任一个进给薄片2733(参见状态c1)。在图34中,从手动供纸盒2724进给薄片2733。
在感光鼓2705、2709、2713和2717上显影的4种颜色的调色剂转印到薄片2733的面A上(参见状态c2)。定影单元2728使该调色剂定影到薄片2733的面A上以形成图像(参见状态c3)。与双面打印和面朝下输出方法不同,直接输出面A上形成有图像的薄片2733,而不被活舌挡2729临时向下引导(参见状态c4)。这样,实现面朝上输出。由于薄片被直接输出而不被活舌挡2729向下引导,所以当在不容易弯曲的薄片例如厚纸张上形成图像时,采用面朝上输出。
在第二实施例的配置中,如果从薄片盒2722或者2723进给薄片,则薄片被弯曲。因此,将所期望的薄片装载到手动供纸盘2724上,然后选择面朝上输出。面朝上输出适合于在不容易弯曲的薄片例如厚纸张上成像。
此外,为了在不容易弯曲的薄片例如厚纸张的两面上成像,首先使用面朝上输出方法在薄片的面A上成像。随后,以面A朝下的方式将薄片放置在手动供纸盘2724上,然后执行面朝上输出。这样,可以在薄片的两面上形成图像。通过在首先进行面朝上输出之后,用户将薄片放置在托盘上从而执行两次面朝上输出,在薄片的两面上成像。这种打印方法称为“手动双面打印”。
典型打印机驱动器
图35示出当打印由计算机终端2106创建的文档时显示的典型打印机驱动器屏幕。在打印机驱动器屏幕3301中,显示被选择作为输出目的地的打印机的设置项目3302。设置项目3302是下拉菜单的形式。通过该菜单,可以选择不同的打印机。在该例中,选择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作为输出目的地。
此外,在用于设置文档的打印范围的打印范围设置字段3303中,可以判断是打印文档的全部页还是打印文档的一些所选择的页。在打印机驱动器屏幕3301上,设置有OK键3304和取消键3305。如果按下OK键3304,则将在打印范围设置字段3303内选择的文档的页转换为PDL数据。将转换后的PDL数据和详细打印设置一起送到与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相连接的外部控制器2104。相反,如果按下取消键3305,则不将文档的页转换为PDL数据,因此,没有PDL数据传送到外部控制器2104。然后,关闭打印机驱动器屏幕3301。
此外,在打印机驱动器屏幕3301上,设置有详细设置键3306。当按下详细设置键3306时,出现打印详细设置屏幕3401。图36示出典型打印详细设置屏幕3401。该例子中的打印详细设置屏幕3401是用于设置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的屏幕。打印详细设置屏幕3401包括:纸张大小设置字段3402;打印方向设置字段3403,用于选择图像相对于打印薄片的方向;以及纸张选择类型设置字段3404。打印详细设置屏幕3401还包括:打印方法选择字段3405,用于选择单面和双面打印中的一个;装订方向选择字段3406,用于设置双面模式中的装订方向;以及将在下面说明的在手动双面打印时使用的指导打印设置字段3407。
在纸张选择类型设置字段3404中,可以设置用于选择供纸单元的供纸单元选择3408和纸张类型选择3409中的一个。在供纸单元选择3408上,可以选择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的薄片盒2722和2723以及手动供纸盘2723中的一个。在图36中,选择纸张类型选择3409。在纸张类型选择字段3412中,显示可以对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设置的纸张类型。在装订方向选择字段3406中,设置两种装订中的一种。第一种装订是当使薄片关于薄片的长边旋转时,正面和背面上的图像的方向一致的长边装订(long-sidebinding)。另一种装订是当使薄片关于薄片的短边旋转时,正面和背面上的图像的方向一致的短边装订(short-side binding)。
在打印详细设置屏幕3401上,用户选择所期望的设置,然后按下OK键3410。关闭打印详细设置屏幕3401,显示器返回到打印机驱动器屏幕3301。与此同时,计算机终端2106保持该设置。相反,如果用户按下取消键3411,则显示也返回打印机驱动器屏幕3301。然而,计算机终端2106不保持该设置。
这样,通过在打印详细设置屏幕3401上进行详细打印设置,并且通过操作打印机驱动器屏幕3301,将PDL数据和详细打印设置一起送到与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相连接的外部控制器2104。
典型打印状况屏幕
图37示出典型打印状况屏幕3501。当按下操作单元2203的LCD显示屏幕2401中的系统状况键2405时,显示打印状况屏幕3501。提供作业状况键3514以显示作业的状况。提供作业历史键3502以显示作业的历史。接收号字段3503表示用于标识作业的作业号。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的内部控制器2204为每个打印作业分配作业号。日期与时间字段3504表示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的内部控制器2204接收作业的日期和时间。作业类型与名称字段3505表示作业类型(例如复印和PDL打印)、以及如果该作业有名称(例如,PDL打印作业)表示作业名称。状况字段3506表示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中的作业状况。
此外,打印状况屏幕3501提供有优先打印键3507,用于对每个作业指定打印优先级。提供属性键3508,用于设置打印属性。提供取消键3509,用于取消指定的作业。提供保密打印键3510,用于设置保密打印特征。背面打印键3511用于开始在薄片的背面上进行打印。在本说明书中的后面将更详细地说明背面打印键3511的操作。此外,提供活动指示符(activity indicator)3512(复印、发送、传真、打印、接收、以及装置)。此外,使用关闭键3513来关闭打印状况屏幕3501,并返回打印状况屏幕3501的前一屏幕。
典型文档管理模块
图38示出用于存储文档的文档管理模块的典型管理结构。文档管理模块包括管理部分和关于文档的每页的图像信息。管理部分包括:文件夹管理模块3601、作业管理模块3602、活页夹管理模块3603、文档管理模块3604、以及页面管理模块3605。
文档管理模块由一个或更多个文件夹管理模块构成。文档管理模块存储用于管理文件夹管理模块的管理信息。文件夹管理模块3601由一个或更多个作业管理模块构成。文件夹管理模块3601存储用于设置作业管理模块的设置信息。作业管理模块3602由一个或更多个活页夹管理模块构成。作业管理模块3602存储用于设置活页夹管理模块的设置信息。活页夹管理模块3603由一个或更多个文档管理模块构成。活页夹管理模块3603存储用于设置文档管理模块的设置信息。文档管理模块3604由一个或更多个页面管理模块构成。文档管理模块3604存储用于设置页面管理模块的设置信息。每个设置信息包括处理作业所需的属性值(参数)。
文档管理模决还存储关于与页面管理模块3605有关的每个页的页面图像信息3606。页面图像信息3606是由扫描器扫描的一页的图像数据、从主计算机发送的PDL数据的一页的图像数据、或者由传真机(FAX)接收到的一页的图像数据。该图像数据可以是由压缩/解码缩单元压缩的图像数据,或者是未被压缩的原始图像数据。
典型打印操作
下面将说明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的典型打印操作。图39和40示出打印操作的过程的流程图。用于实现打印操作过程的程序存储在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的HDD 2305中,并由CPU2301执行。CPU2301接收用户在计算机终端2106的打印机驱动器屏幕3301和打印详细设置屏幕3401上指定的设置(步骤S101)。然后,CPU2301等待通过按下打印机驱动器屏幕3301中的OK键3304来开始打印的指令。
当指示开始打印时,CPU2301判断在用户指定的用户设置中是否设置了双面打印(步骤S103)。如果设置了双面打印,则CPU2301判断用于双面打印作业的薄片是否含有不能输送的薄片(步骤S104)。如果薄片含有不能输送的薄片,则CPU2301判断薄片是否含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特定介质(步骤S105)。
如果判断为薄片含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特定介质,则CPU2301在操作单元2203上显示一个屏幕,以便用户选择是否对全部薄片执行单面打印,然后输出薄片(步骤S106)。图41示出在步骤S106在操作单元2203上显示的选择屏幕3801。该屏幕表示薄片含有不能输送的薄片。此外,在该选择屏幕中显示有:YES(是)键3802,按下该键以双面模式执行单面打印;以及NO(否)键3803,按下该键以便不执行单面打印。
CPU2301判断是否选择了YES键3802,即,是否对全部薄片执行单面打印(步骤S107)。如果选择了YES键3802,则对全部薄片执行单面打印,即使对可输送的薄片也不进行翻转(步骤S108)。如果对薄片的正面执行S108的打印操作,则以面朝下输出模式仅打印该作业的偶数页。在面朝上输出模式下,以面朝下输出模式仅打印该作业的奇数页。此外,在步骤S108,在打印状况屏幕3501上注册目标作业(参见图37)。如图37所示,在该屏幕上显示目标作业的作业名称“文档B”。由于在该作业之前提交了不同的作业,所以在状况字段3506中显示消息“等待双面打印”。如果在步骤S108正在打印该作业,则显示消息“正面打印(双面打印)”。图42示出显示有消息“正面打印(双面打印)”的作业状况屏幕的例子。
此后,CPU2301判断打印是否完成(步骤S109)。重复步骤S109,直到完成打印。在完成打印时,CPU2301在操作单元2203上显示表示对目标作业完成在第一面上进行单面打印且该作业等待在第二面上进行单面打印的消息(步骤S110)。如果第二面是背面,且以面朝下输出模式打印该薄片的正面,则该薄片的背面是奇数页。如果以面朝上输出模式打印正面,则背面是偶数页。在状况字段3506中,显示消息“等待背面打印(双面打印)”。图43示出显示有消息“等待背面打印(双面打印)”的作业状况屏幕的例子。
在步骤S110,在目标作业“文档B”等待背面打印的同时,可以开始在目标作业“文档B”之后提交的另一个打印作业。在这种情况下,在完成另一个作业的打印操作后,背面打印变得就绪。可选地,在目标作业“文档B”等待背面打印的同时,可以暂停执行在目标作业“文档B”之后提交的另一个打印作业的打印操作,直到完成背面打印。
CPU2301判断是否选择了等待背面打印的作业(步骤S111)。如果选择了等待背面打印的作业,则CPU2301启用(enable)打印状况屏幕3501中的背面打印键3511。然后,CPU2301进行等待,直到选择了背面打印键3511(步骤S112)。当选择了背面打印键3511时,CPU2301开始在薄片的背面进行打印(步骤S113)。在步骤S112,CPU2301还可以在操作单元2203上显示用于确认打印的开始的屏幕。图44示出在步骤S112用于确认打印的开始的典型屏幕4101。在确认屏幕4101中,显示用于检查是否正确放置了正面被打印的全部介质的消息。此外,在确认屏幕4101上还提供用于开始打印的OK键4102和用于取消打印的取消键4103。
在步骤S113,在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中,在不翻转介质的情况下,打印双面打印作业中的全部介质。此外,在步骤S113,在打印操作期间,CPU2301在状况字段3506上显示消息“背面打印(双面打印)”。图45示出显示有消息“背面打印(双面打印)”的作业状况屏幕的例子。之后,CPU2301进行等待,直到打印了双面打印作业中的全部页(步骤S114)。当打印了全部页时,结束该处理。
相反,如果在步骤S107判断为选择了NO键3803,则在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内,在不翻转不能输送的薄片的情况下,对全部薄片依次执行单面打印(步骤S117)。CPU2301进行等待,直到完成了在步骤S117打印的页的打印操作。当完成了在介质的第一面上的打印时,CPU2301使除特定介质之外的可输送的薄片翻转,以进行双面打印(步骤S119)。然后,CPU2301等待双面打印的完成(步骤S120)。当双面打印完成时,结束该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一面被打印的介质和两面被打印的介质两者被输出到不同的输出托盘。然而,这两种介质可以输出到一个输出托盘上。
如果在步骤S105仅发现一种特定介质,则在步骤S108对全部介质执行单面打印(正面打印),这是因为全部介质均不能输送。如上所述,然后,用户使该介质翻转,打印全部另一面(即,背面)(参见步骤S108~S114)。为了使介质翻转,用户将一面被打印且被输出到输出托盘的介质手动移动到手动供纸盘2724上。
相反,如果在步骤S104未发现不能输送的薄片,则全部介质均是可以输送的,因而在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内,通过翻转介质来对全部介质进行自动双面打印(步骤S121)。此后,CPU2301进行等待,直到打印了双面打印作业中的全部页(步骤S122)。当打印了全部页时,结束该处理。
如果在步骤S103未设置双面打印且仅设置了单面打印,则以单面模式打印双面打印作业的全部介质(全部页)(步骤S115)。此后,CPU2301进行等待,直到打印了双面打印作业中的全部页(步骤S116)。当打印了全部页时,结束该处理。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当打印装置通过翻转多个介质(记录纸张)来连续执行双面打印时,打印装置判断该多个介质中的每个是否能由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中的双面输送功能来输送。如果在双面打印作业中指定了不能输送的薄片,则对包括可输送的薄片在内的全部介质执行单面打印。随后,用户手动翻转第一面被打印的介质,将其放置在供纸单元上,从而在该介质的第二面上进行打印。
因此,即使在双面打印作业中指定了可输送的大小或类型的介质和不可输送的大小或类型的介质,但仍可以提供正确的双面打印。此外,第二实施例消除了当利用手动双面打印来处理一部分双面打印作业、而利用自动双面打印来处理另一部分时所需的操作,因此,减少了由操作错误而引起的打印缺陷。此外,不将由一个双面打印作业打印的多个介质输出到不同的输出单元上。
第三典型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的打印装置和打印系统的配置与第二实施例的相同,  因此不重复其说明。在此,仅说明与第二实施例的不同点。
图46和47示出第三实施例的打印操作的过程的流程图。用于实现打印操作过程的程序存储在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的HDD2305内,由CPU2301执行。CPU2301接收用户在计算机终端2106的打印机驱动器屏幕3301和打印详细设置屏幕3401中指定的设置(步骤S201)。然后,CPU2301等待通过按下打印机驱动器屏幕3301中的OK键3304开始打印的指令(步骤S202)。
当指示开始打印时,CPU2301判断在用户指定的用户设置中是否设置了双面打印(步骤S203)。如果设置了双面打印,则CPU2301判断用于双面打印作业的记录介质是否含有不能输送的薄片(步骤S204)。如果介质含有不能输送的介质,则CPU2301判断是否对该页指定了正面打印(步骤S205)。在此使用的术语“正面”是指在双面打印中首先打印的面。在面朝下输出模式下,正面是偶数页,而在面朝上输出模式下,正面是奇数页。
如果判断为指定了正面打印,则CPU2301开始在正面进行打印(步骤S206)。此后,CPU2301判断是否已完成了在正面进行的打印(步骤S207)。如果尚未完成在正面进行的打印,则该处理返回步骤S206。然而,如果已经完成了在正面进行打印,则CPU2301判断该页的薄片是否是不可输送的(步骤S208)。如果该页的薄片是可输送的,则判断是否在正面进行了打印(步骤S214)。如果在正面进行了打印,则翻转该薄片(步骤S214A)。随后,CPU2301开始在背面进行打印(步骤S210)。CPU2301判断是否已经完成在背面进行打印(步骤S211)。如果尚未完成在背面进行打印,则该处理返回步骤S210。然而,如果已经完成了在背面进行打印,则输出该薄片(步骤S212)。
如果在步骤S208该页的薄片是不可输送的,则判断是否在正面进行了打印(步骤S209)。如果在正面进行了打印,则立即输出该页。然后,CPU2301判断是否已经完成了对双面打印作业的全部页进行打印(步骤S213)。如果尚未完成对全部页进行打印,则该处理返回步骤S205。相反,如果已经完成了对全部页进行打印,则结束该处理。此时,在操作单元2203的作业状况字段中显示“等待背面打印(双面打印)”。
如果在步骤S205中在背面进行打印,则在步骤S208,CPU2301判断该页的薄片是否是不可输送的。如果该薄片是可输送的,则已在薄片的两面上进行了打印。因此,在步骤S212,立即输出该薄片。然而,如果在步骤S208判断为该页的薄片是不可输送的,则在步骤S210,开始在背面进行打印。在步骤S211,CPU2301判断是否已经完成了在背面进行打印。如果已经完成了在背面进行打印,则在步骤S212,输出该薄片。
随后,CPU2301判断是否已经完成了对双面打印作业的全部页进行打印(步骤S213)。如果尚未完成对全部页进行打印,则该处理返回步骤S205。相反,如果已经完成了对全部页进行打印,则该处理结束。
如果在步骤S204未对双面打印作业的任何页指定不能输送的薄片,即,如果全部介质均是可输送的,则在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内使全部介质翻转,以执行双面打印(步骤S221)。然后,CPU2301判断是否已经对双面打印作业的全部页完成了打印(步骤S222)。如果已经完成了对全部页进行打印,则该处理结束。
相反,如果在步骤S203未设置双面打印并因而执行单面打印,则CPU2301以单面模式打印双面打印作业的全部介质(步骤S215)。然后,CPU2301判断是否已经完成了对双面打印作业的全部页进行打印(步骤S216)。如果已经完成了对全部页进行打印,则该处理结束。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当混合存在至少一个不能输送的薄片和至少一个可输送的薄片时,首先不对全部页执行单面打印,而是对可输送的薄片执行双面打印并输出可输送的薄片。此后,当翻转所输出的介质并再次进给该介质时,通过输纸路径输出两面均被打印的介质,而不进行打印。因此,对于某些型号的打印装置,可以提高打印效率。
第四典型实施例
第四实施例的打印装置和打印系统的配置与第二实施例的相同,因此不重复其说明。在此,仅说明与第二实施例的不同设置和操作。
典型纸张类型设置
说明对装载在打印机单元2202的薄片盒2722和2723或者手动供纸盘2724中的纸张类型进行设置的过程。在此使用的纸张类型表示纸的特性,例如纸的材料和颜色。首先,说明装载在薄片盒2722和2723中的纸张类型的注册过程。为了设置纸张类型,通过按下操作单元2203的详细设置键2409(参见图26),在LCD显示屏幕2401上显示详细设置屏幕4301。
图48示出典型详细设置屏幕4301。在详细设置屏幕4301中,提供有详细设置键4302和关闭键4303。当按下关闭键4303时,关闭详细设置屏幕4301,显示器返回先前显示的屏幕。当按下作为详细设置键4302中的一个的纸张类型注册键4304时,显示纸张类型注册屏幕4401。
图49示出典型纸张类型注册屏幕4401。在纸张类型注册屏幕4401中,显示分别对应于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的薄片盒2722和2723的纸张键4402和4403。此外,在纸张类型注册屏幕4401中提供有关闭键4404。当按下关闭键4404时,显示器返回详细设置屏幕4301。
在纸张键4402和4403上,显示分别表示装载在薄片盒2722和2723上的纸张的类型的图标4407和4408。此外,还显示分别表示装载在薄片盒2722和2723上的纸的大小的大小图标4405和4406。图标4407表示该纸是再生纸,而图标4 408表示该纸是彩色纸。当按下纸张键4402或者4403时,显示纸张类型选择屏幕4501。
图50示出典型纸张类型选择屏幕4501。在纸张类型选择屏幕4501上,提供有可选纸张类型键4502、OK键4503以及取消键4504。可以设置的纸张类型包括:普通纸4505、彩色纸4506、再生纸4507、光面纸4508、厚纸4509、超厚纸4510以及OHP薄片4511。以颠倒黑白部分来显示当前选择的纸张类型键。在图50中,以颠倒黑白部分来显示作为纸张类型键4502中的一个的再生纸键4507。
在纸张类型选择屏幕4501中,用户从纸张类型键4502中的纸4505~4511中选择所期望的纸张的键,然后按下OK键4503。纸张类型选择屏幕4501关闭,显示器返回纸张类型注册屏幕4401。同时,在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中,通过操作单元220,所选择的纸张类型存储在内部控制器2204的工作存储器2302中。当用户按下取消键4504时,纸张类型保持不变,关闭纸张类型选择屏幕4501。然后,显示器返回纸张类型注册屏幕4401。因此,可以设置装载在薄片盒2722或者2723中的薄片的类型。
说明装载在手动供纸盘2724中的薄片类型的注册过程。每当将纸装载在手动供纸盘2724上时,执行对装载在手动供纸盘2724上的纸张类型的注册。这是因为相对于薄片盒2722和2723,当装载纸张时,不需要纸盒的打开和关闭操作,因而对于手动供纸盘2724,容易执行通常需要麻烦的操作的注册过程。当用户将薄片装载在手动供纸盘2724上时,在操作单元2203的LCD显示屏幕2401上显示手动供纸大小设置屏幕4601。
图51示出典型手动供纸大小设置屏幕4601。在手动供纸大小设置屏幕4601上,提供有手动供纸大小键4602。用户按下其中一个手动供纸大小键4602,以选择相应的纸张大小。在完成选择后,用户按下“下一个”键4603,以决定手动供纸大小。然后,显示手动供纸类型选择屏幕4701。
图52示出典型手动供纸类型选择屏幕4701。在手动供纸类型选择屏幕4701上,提供有可选手动供纸类型键4702和OK键4703。可以设置的纸张类型包括:普通纸4704、彩色纸4705、再生纸4706、光面纸4707、厚纸4708、超厚纸4709以及OHP薄片4710。
在手动供纸类型选择屏幕4701上,用户选择手动供纸类型键4702中的一个,以从手动供纸4704至4710中选择所期望的纸,然后按下OK键4703。手动供纸类型选择屏幕4701关闭。同时,在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中,所选择的手动供纸大小和类型存储在内部控制器2204的工作存储器2302中。当关闭手动供纸类型选择屏幕4701时,显示纸张选择屏幕4801。
图53示出典型纸张选择屏幕4801。在纸张选择屏幕4801上,提供有用于显示装载在薄片盒2722和2723以及手动供纸盘2724上的纸张的大小和类型的项目4802。此外,在纸张选择屏幕4801上,对于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的复印功能,选择供纸单元。因此,在纸张选择屏幕4801上显示自动供纸单元选择键4803。当按下关闭键4804时,纸张选择屏幕4801关闭,显示器返回到复印设置屏幕(参见图26)。如果在显示手动供纸大小设置屏幕4601或者手动供纸类型选择屏幕4701期间,未从手动供纸盘2724装载纸,则取消手动供纸盘2724的纸张设置,显示器返回到复印设置屏幕。这样,可以设置装载在手动供纸盘2724上的薄片的类型。
打印机驱动器
打印机驱动器的设置屏幕与图35和36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相同,因此不重复其说明。
典型打印状况屏幕
图54示出典型打印状况屏幕。通过按下设置在操作单元2203的LCD显示屏幕2401中的系统状况键2405,显示打印状况屏幕5101。在打印状况屏幕5101中,显示下面的项目。为了标识打印作业,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的内部控制器2204对打印作业分配接收号5102。作业类型与名称项目5103表示作业的类型(例如,复印和PDL打印)、以及如果该作业有名称(例如,PDL打印作业)则表示其名称。状况项目5104表示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的作业状况。
此外,打印状况屏幕5101还提供有用于取消指定作业的取消键5105和用于开始在第二面被打印的薄片的第一面上进行打印的背面打印键5106。下面详细说明背面打印键5106的操作。关闭键5107用于关闭打印状况屏幕5101,然后返回先前显示的屏幕。
典型PDL打印
现在说明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的典型打印操作。图55示出打印操作的典型过程的流程图。用于实现打印操作过程的程序存储在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的HDD2305中,由CPU2301执行。CPU2301接收用户在计算机终端2106的打印机驱动器屏幕3301和打印详细设置屏幕3401中指定的设置。CPU2301还接收文档的打印执行指令(打印作业)(步骤S301)。
当从外部控制器2104接收到打印设置和展开后的图像时,CPU2301判断通过打印详细设置屏幕3401的打印方法选择字段3405在打印作业中设置的是单面还是双面打印(步骤S302)。如果该作业是单面打印作业,则CPU2301根据在打印详细设置屏幕3401中设置的设置执行打印操作(步骤S303)。此后,该处理完成。
相反,如果在步骤S302判断为该作业是双面打印作业,则CPU2301判断用于打印的纸张的类型是允许自动双面打印的类型还是要求手动双面打印以在薄片的两面上打印图像的类型(步骤S304)。
根据打印详细设置屏幕3401中的纸张类型选择设置字段3404,进行用于打印的纸张类型的判断如下:如果在打印作业中设置有用于进给薄片的供纸单元,则采用通过操作单元2203对与供纸单元相对应的薄片盒2722、薄片盒2723或者手动供纸盘2724而设置的纸张类型;以及如果指定了用于打印作业的纸张类型,则采用用户从纸张类型选择字段3412(参见图36)选择的纸张类型。在此,在打印作业中设置了用于进给薄片的供纸单元的情况是指在图36中设置供纸单元选择3408的情况。此外,指定了用于打印作业的纸张类型的情况是指在图36中设置纸张类型选择3409的情况。
如果在步骤S304判断为用于打印的纸张类型是允许自动双面打印的纸张类型,则CPU2301执行自动双面打印(步骤S305)。然后,该处理结束。在自动双面打印期间,在步骤S305,在打印状况屏幕5101的状况字段中显示消息“双面打印”。图56示出显示有消息“双面打印”的打印状况屏幕。
相反,如果在步骤S304判断为用于打印的纸张类型是要求手动双面打印以在薄片的两面打印图像的纸张类型,则CPU2301判断是否设置了打印详细设置屏幕3401中的指导打印设置字段3407(步骤S306)。如果CPU2301判断为指定了指导打印,则根据用于双面打印作业的纸张的大小和方向、打印方向设置、以及适合于纸张大小设置字段3402中的设置的装订方向设置的组合,CPU2301决定指导图像的方向。
图57示出表示根据用于双面打印作业的薄片的大小和方向、打印方向设置、以及装订方向设置的组合决定的指导图像的方向的表。在此,根据各种设置的组合将指导图像的方向决定为标准方向或旋转180°的方向。
图58是示出薄片的大小和方向以及成像标准的图,而图59示出指导图像。指导图像包括关于用于标识作业的接收号(在该例子中为“0001”)、以及面B被打印的薄片放置在手动供纸盘2724上的方向的信息。接收号还显示在打印状况屏幕5101中。然后,CPU2301判断指导图像方向是标准方向还是旋转180°的方向(步骤S307)。
内部控制器2204产生具有在步骤S307决定的方向的指导图像,在图像存储器2304中将其展开。即,如果指导图像的方向是标准方向,则内部控制器2204以标准方向产生指导图像(步骤S308)。相反,如果指导图像的方向是旋转180°的方向,则内部控制器2204以旋转180°的方向产生指导图像(步骤S309)。在步骤S308或者S309,内部控制器2204还在允许面朝下输出的、从薄片盒2722、薄片盒2723或手动供纸盘2724进给的纸张上打印所产生的指导图像,并以面朝下输出模式输出该薄片。
然而,如果在步骤S306判断为未指定指导打印,或者在以面朝下模式输出了在步骤S308或S309打印有指导图像的薄片后,执行下面的处理。CPU2301在由步骤S304判断出的类型的纸张上打印由内部控制器2204展开的、存储在内部控制器2204的HDD2305中的文档图像的奇数页(2n+1;n=0,1,2...),并面朝上地输出页面(步骤S310)。此时,在打印状况屏幕5101的状况字段中显示消息“正面打印”,以表示正在打印面A。图60示出显示有消息“正面打印”的打印状况屏幕。
在完成以面朝上输出模式打印面A后,在打印状况屏幕5101的状况字段中显示消息“等待背面打印”,以表示已经以面朝上输出模式打印了面A,面B就绪以进行打印。图61示出显示有消息“等待背面打印”的打印状况屏幕。
CPU2301选择相应的作业,并判断是否按下了背面打印键5106(步骤S311)。如果按下了背面打印键5106,则显示背面打印开始屏幕5701,以提示用户将仅打印了面A的薄片放置在手动供纸盘2724上,从而在面B上进行打印。
图62示出显示在操作单元2203上的背面打印开始屏幕5701。背面打印开始屏幕5701示出当正面被打印的薄片放置在手动供纸盘2724上时薄片的方向。当按下背面打印开始屏幕5701中的关闭键5702时,显示器返回图61所示的打印状况屏幕。如果打印开始键5703被按下,则CPU2301以面朝上输出模式在面B上从第二页开始依次打印偶数页(2n;n=1,2,3...)的文档图像(步骤S312)。然后,该处理结束。
在此,如果执行了指导打印,则不在进行了指导打印的薄片上成像,以便正确排序在面B上成像后的页顺序。此时,在打印状况屏幕5101的状况字段中显示消息“背面打印”,以表示正在以面朝上输出模式打印面B。图63示出显示有消息“背面打印”的打印状况屏幕。
图64A和64B示出当进行手动双面打印时指导打印与装订方向之间的一致性,其中图64A示出当纸张大小是A4、打印方向是纵向以及装订方向是“长边”时,打印有指导图像的薄片的堆叠状态,而图64B示出当纸张大小是A4R、打印方向是纵向以及装订方向是“长边”时,打印有指导图像的薄片的堆叠状态。注意,代替在薄片上打印指导图像,背面打印开始屏幕5701可以显示当将仅打印了面A的薄片放置在手动供纸盘2724上时翻转薄片的方向。
图65示出指出翻转薄片的方向的背面打印开始屏幕5701。在该背面打印开始屏幕中,显示旋转薄片所围绕的中心轴。
如上所述,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打印装置,用户可以执行双面打印,而无需判断用于打印的薄片是否是允许自动双面打印的薄片。此外,  当在不允许自动双面打印的薄片上执行双面打印时,用户可以容易地识别当用户在已打印了一面之后再次将薄片放置在供纸盘上时薄片的方向,因此,用户可以获得所期望的双面打印输出,而不出现打印方向错误。此外,即使当提交多个双面打印作业,且指示进行手动双面打印时,用户仍可以利用指导打印来识别要求背面打印的打印作业,而且能够开始该作业的打印处理。因此,可以容易地防止在一张薄片上打印不同双面打印作业的多个图像。另外,可以实现使页顺序与装订方向一致的双面打印。
第五典型实施例
第五实施例的打印装置和打印系统的配置与第四实施例的相同,因此不重复其说明。在此,仅说明与第四实施例不同的操作。
图66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打印操作的典型过程的流程图。用于实现打印操作过程的程序存储在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的HDD2305中,由CPU2301执行。利用相同的步骤编号表示与第四实施例的图55所示的处理步骤相同的处理步骤,因此,在此不重复其说明。
如果在步骤S306设置了打印详细设置屏幕3401的指导打印设置字段3407,则固定指导图像的方向,打印该指导图像(步骤S307A)。如果在步骤S311按下背面打印键5106,指示开始进行背面打印,则CPU2301判断在面B上打印图像的方向(步骤S312A)。在步骤S312A,利用图67所示的表,CPU2301判断图像的方向,从而以面朝上输出模式在面B上打印文档的偶数页(2n;n=1,2,3,...)。
图67示出表示面B上的成像方向的表。该表用于打印适合于打印详细设置屏幕3401的纸张大小设置字段3402中的设置的文档。根据薄片的大小和方向、打印方向设置以及装订方向的组合,CPU2301判断成像方向。在此,成像方向被判断为与面A上的图像方向相同的方向和旋转180°的方向中的一个。
根据步骤S312A的判断结果,内部控制器2204旋转图像,并在图像存储器2304中将其展开。即,当图像被旋转180°时,使要在面B上打印的偶数页的图像旋转180°,然后在图像存储器2304中将其展开(步骤S312B)。相反,当以相同方向成像时,形成偶数页的图像而不进行旋转(步骤S312C)。
如上所述,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打印装置,与在第四实施例中相同,通过正确改变在面B上形成图像的方向,可以提供使页顺序和装订方向一致的双面打印。
第六典型实施例
第六实施例的打印装置和打印系统的配置与第四实施例的相同,因此不重复其说明。在此,仅说明与第四实施例不同的操作。在第六实施例中,通过使用复印功能来执行双面打印。
图68示出根据第六实施例的打印操作的典型过程的流程图。用于实现打印操作过程的程序存储在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的HDD2305中,由CPU2301执行。利用相同的步骤编号表示与第四实施例的图55所示的处理步骤相同的处理步骤,因此,在此不重复其说明。
在用户开始复印时,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2101扫描放置在扫描器单元2201上的原稿,并将所扫描的图像数据存储到内部控制器2204的HDD2305中(步骤S301A)。根据用户通过操作单元2203预置的双面设置,CPU2301判断是以单面模式还是以双面模式打印图像(步骤S302A)。
当按下LCD显示器2401的双面键2412时,显示双面设置屏幕。图69示出典型双面设置屏幕。在双面设置屏幕6401上,通过操作3个键,可以设置3种双面打印方法。单面/双面键6402用于仅扫描原稿的一个面,并以双面模式打印图像。双面/双面键6403用于扫描原稿的两个面,并以双面模式打印图像。双面/单面键6404用于扫描原稿的两个面,并以单面模式打印图像。
用户选择作为双面设置键的键6402~6404中的一个,然后按下OK键6407。所选择的双面设置存储在内部控制器2204的工作存储器2302中,显示器返回操作设置屏幕2402(复印设置屏幕)(参见图26)。
双面设置屏幕6401还提供有指导打印键6408,用于选择是否打印用于手动双面打印的指导图像。每当按下指导打印键6408时,切换打印的开(ON)和关(OFF)。设置取消键6406是当通过仅扫描原稿的一个面并在薄片的一个面上形成图像进行复印时,取消双面设置的按钮。显示器返回操作设置屏幕2402。详细设置键6405是当扫描图像并在薄片上成像时,移动到详细设置屏幕以设置图像的方向的按钮。
图70示出典型详细设置屏幕。在详细设置屏幕6501中,设置有:垂直钉合(stitched)键6502,用于扫描垂直钉合的文档,或者打印垂直钉合的文档;以及水平订合键6503,用于扫描水平钉合的文档,或者打印水平钉合的文档。用户选择该键中的一个,然后按下关闭键6504。该设置存储在内部控制器2204的工作存储器2302中。然后,显示器返回双面设置屏幕6401。
如果在步骤S302A未设置双面打印,或者如果设置了双面/单面键6404,则执行单面打印(步骤S303)。然而,如果在步骤S302A设置了单面/双面键6402或双面/双面键6403,即,如果设置了双面打印,则进行下面的判断:CPU2301判断用于打印的薄片的类型是允许自动双面打印的类型还是要求手动双面打印以在薄片的两面上打印图像的类型(步骤S304)。在此,在纸张选择屏幕4801中选择用于进行复印的薄片的类型(参见图53)。
如果在步骤S304判断为用于打印的纸张类型是允许自动双面打印的纸张类型,则在步骤S305,CPU2301执行自动双面打印。然而,如果在步骤S304判断为用于打印的纸张类型是要求手动双面打印以在薄片的两面上打印图像的类型,则在步骤S306,CPU2301判断是否设置了双面设置屏幕6401中的指导打印键6408。
相反,如果在步骤S306,CPU2301判断为设置了指导打印,则根据用于打印的薄片的大小和方向、文档的方向、以及双面设置屏幕6401和详细设置屏幕6501中的双面设置的组合,CPU2301确定指导图像的方向。图71示出表示指导图像的方向的表。
然后,CPU2301判断指导图像方向是标准方向还是旋转180°的方向(步骤S307)。内部控制器2204产生具有在步骤S307判断的方向的指导图像,并在图像存储器2304中将其展开。即,如果指导图像的方向是标准方向,则内部控制器2204以标准方向产生指导图像(步骤S308)。相反,如果指导图像的方向是旋转180°的方向,则内部控制器2204以旋转180°的方向产生指导图像(步骤S309)。在步骤S308或S309,设置允许面朝下输出的类型的薄片。CPU2301在允许面朝下输出且从薄片盒2722、薄片盒2723或者手动供纸盘2724进给的薄片上打印所产生的指导图像,并以面朝下输出模式输出薄片。
然而,如果在步骤S306判断为未指定指导打印,或者在以面朝下模式输出了在步骤S308或S309打印有指导图像的薄片之后,则执行下面的处理。即,在步骤S310至S312,CPU2301以与第四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执行打印操作,以便执行手动双面打印。
如上所述,根据第六实施例的打印装置,即使在使用复印功能时,仍能提供与第四实施例相同的优点。
本发明的其它典型实施例、特征和方面
注意,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的结构,而是可以应用于具有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功能的任意结构或者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结构。例如,尽管参考包括双面输送机构(例如,在第一实施例中用于双面记录的输送路径336、333、338以及332)的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对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不包括这种双面输送路径的成像装置。
通过对系统或装置提供用于存储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即,通过使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中央处理单元(CPU)或微处理单元(MPU))读取并执行软件程序代码,可以实现本发明。
在这种情况下,从存储介质读出的程序代码本身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因此,程序代码本身和存储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也可以实现本发明。
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存储介质。用于提供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软盘、硬盘、磁光盘、CD-ROM(压缩光盘只读存储器)、CD-R(可记录CD)、CD-RW(可重写CD)、DVD-ROM(DVD只读存储器)、DVD-RAM(DVD随机存取存储器)、DVD-RW(可重写DVD)、DVD+RW(可重写DVD)、磁带、非易失性存储卡、ROM等。可选地,可以通过网络下载来提供程序代码。
除了由计算机执行所读出的程序代码,还可以利用其它方法来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例如,通过如下处理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在该处理中,在程序代码的控制下,运行在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OS)执行上述实施例的一些或全部功能。
此外,通过将从存储介质读出的程序代码加载到计算机的附加扩展板的存储器或与计算机相连接的附加扩展单元的存储器,也可以实现本发明。通过如下处理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在该处理中,在加载了程序代码之后,在该程序代码的控制下,附加扩展板或附加扩展单元中的CPU执行上述实施例的一些或全部功能。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由存储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直接提供程序,或者通过从连接到因特网、商用网或局域网(未示出)的另一计算机或数据库下载程序代码来提供程序。
尽管已参考使用电子照相打印方法的数字多功能打印装置对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电子照相打印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各种打印方法,例如喷墨方法、热转印(thermal transfer)方法、热敏(thermal)方法、静电方法、以及放电击穿(discharge breakdown)方法。
还需要注意的是,程序代码可以是任意格式。例如,程序代码的格式包括:目标代码、由解释程序执行的程序代码、以及提供给OS的脚本数据。
尽管已参考典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下面的权利要求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覆盖全部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18)

1.一种打印装置,用于执行在纸张的两面上进行打印的双面打印作业,该打印装置包括:
输入单元,用于输入双面打印作业;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由输入单元输入的双面打印作业;
打印单元,用于根据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双面打印作业,在纸张的两面上进行打印;
纸张输出单元,用于堆叠由打印单元打印的纸张;
选择单元,用于从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多个打印作业中选择要打印的预定打印作业;以及
控制单元,用于当选择单元选择包括第一面被打印的纸张的双面打印作业作为预定打印作业时控制打印装置,以在第一面被打印的纸张的第二面上进行打印,并将该纸张输出到纸张输出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打印装置还包括:
显示单元,用于显示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多个打印作业;
其中根据来自该打印装置的用户的指令,选择单元从多个所显示的打印作业中选择预定打印作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打印装置还包括:
供纸单元,用于将纸张供给到打印单元;以及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纸张是否被装载在供纸单元上;
其中当检测单元检测到纸张被装载在供纸单元上时,显示单元显示多个打印作业。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打印装置还包括:
图像扫描单元,用于扫描原稿的图像;
其中输入单元接收由图像扫描单元扫描的多页的图像数据作为双面打印作业。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打印装置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从外部装置发送的多页的图像数据;
其中输入单元接收由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多页的图像数据作为双面打印作业。
6.一种打印装置,用于执行在纸张的两面上进行打印的双面打印作业,该打印装置包括:
输入单元,用于输入双面打印作业;
打印单元,用于根据由输入单元输入的双面打印作业,在纸张的两面上进行打印;
反转输送单元,用于翻转由打印单元打印的纸张,并将该纸张重新输送到打印单元;
供纸单元,用于将纸张供给到打印单元;
纸张输出单元,用于堆叠由打印单元进行过打印处理的纸张;以及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打印装置以自动双面打印模式和手动双面打印模式中的任一模式进行打印,该自动双面打印模式是在纸张的第一面上进行打印、通过反转输送单元翻转该纸张、在该纸张的第二面上进行打印的模式,该手动双面打印模式是在纸张的第一面上进行打印、将该纸张输出到纸张输出单元、从供纸单元供给所输出的纸张、在该纸张的第二面上进行打印的模式;
其中当在第一属性的纸张上打印双面打印作业的全部页时,控制单元指示以自动双面打印模式进行打印,当双面打印作业含有要在与第一属性不同的第二属性的纸张上打印的页时,控制单元指示以手动双面打印模式进行打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打印装置还包括:
显示单元,用于当双面打印作业含有要在第一属性的纸张上打印的页和要在第二属性的纸张上打印的页时,显示用于选择是否以手动双面打印模式执行双面打印作业的打印操作的屏幕;
其中当通过显示单元选择以手动双面打印模式进行双面打印作业的打印操作时,控制单元控制打印装置以手动双面打印模式执行双面打印作业的打印。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属性是关于纸张类型的属性,第二属性是表示不允许反转输送单元翻转纸张的纸张类型的属性。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属性是关于纸张大小的属性,第二属性是表示不允许反转输送单元翻转纸张的纸张大小的属性。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打印装置还包括:
输出单元,用于当以手动双面打印模式执行双面打印作业的打印操作、且第一面被打印的纸张装载在供纸单元上时,在对纸张的第二面执行打印操作之前,输出关于纸张的装载方向的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显示单元上显示信息,输出单元输出关于纸张的装载方向的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使用打印单元在纸张上打印关于纸张的装载方向的信息,输出单元输出该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打印装置还包括:
设置单元,用于设置是否由输出单元输出关于纸张的装载方向的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输出单元在纸张上打印用于标识双面打印作业的信息和关于纸张的装载方向的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打印装置还包括:
图像扫描单元,用于扫描原稿的图像;
其中输入单元接收由图像扫描单元扫描的多页的图像数据作为双面打印作业。
16.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打印装置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从外部装置发送的多页的图像数据;
其中输入单元接收由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多页的图像数据作为双面打印作业。
17.一种打印装置中的打印方法,用于执行在纸张的两面上进行打印的双面打印作业,该打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输入双面打印作业;
将所输入的双面打印作业存储在打印装置的存储单元中;
根据该双面打印作业在纸张的第一面上进行打印,将该纸张输出到打印装置的纸张输出单元;
从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多个打印作业中选择要打印的预定打印作业;以及
当选择预定打印作业的步骤选择包括在纸张的第一面上进行打印的步骤中第一面被打印的纸张的双面打印作业作为预定打印作业时,在该在纸张的第一面上进行打印的步骤中第一面被打印的纸张的第二面上进行打印,并将该纸张输出到纸张输出单元。
18.一种打印装置中的打印方法,用于执行在纸张的两面上进行打印的双面打印作业,该打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输入双面打印作业;
根据在输入双面打印作业的步骤中输入的双面打印作业,以自动双面打印模式在纸张的两面上进行打印,其中在自动双面打印模式中,打印纸张的第一面,通过打印装置的双面输送机构翻转该纸张,打印该纸张的第二面;
根据在输入双面打印作业的步骤中输入的双面打印作业,以手动双面打印模式在纸张的两面上进行打印,其中在手动双面打印模式中,打印纸张的第一面,将该纸张输出到打印装置的纸张输出单元,从打印装置的供纸单元供给所输出的纸张,打印该纸张的第二面;以及
当在第一属性的纸张上打印双面打印作业的全部页时,控制打印装置在以自动双面打印模式进行打印的步骤中打印双面作业,当双面打印作业含有要在与第一属性不同的第二属性的纸张上打印的页时,控制打印装置在以手动双面打印模式进行打印的步骤中打印双面作业。
CNB2005101322060A 2004-12-22 2005-12-22 打印装置和打印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660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71434 2004-12-22
JP2004371434 2004-12-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94105A true CN1794105A (zh) 2006-06-28
CN100476604C CN100476604C (zh) 2009-04-08

Family

ID=36595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3220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6604C (zh) 2004-12-22 2005-12-22 打印装置和打印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7546056B2 (zh)
CN (1) CN100476604C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7502B (zh) * 2007-01-31 2011-04-13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023553A (zh) * 2009-09-10 2011-04-20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2529405A (zh) * 2010-12-24 2012-07-04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双色双面打印方法和装置
US8248655B2 (en) 2007-01-31 2012-08-21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printing images based on document position and binding direction using manual or automatic feeding function
CN103129194A (zh) * 2011-11-28 2013-06-05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03139B2 (ja) * 2004-02-03 2009-07-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z折り方法
JP2007197206A (ja) * 2006-01-30 2007-08-09 Canon Inc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4158810B2 (ja) * 2006-04-26 2008-10-01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70258744A1 (en) * 2006-05-02 2007-11-08 Liccini Roman 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front-to-back printer registration
JP5016851B2 (ja) * 2006-06-02 2012-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775150B2 (ja) * 2006-07-19 2011-09-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889563B2 (ja) * 2007-05-14 2012-03-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4980137B2 (ja) * 2007-05-23 2012-07-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
KR101383318B1 (ko) * 2008-10-22 2014-04-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독취장치 및 화상독취방법
JP5473492B2 (ja) * 2009-08-31 2014-04-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10085205A1 (en) * 2009-10-14 2011-04-1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ing control method
US20110158660A1 (en) * 2009-12-28 2011-06-3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939627B2 (ja) * 2010-04-19 2012-05-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522401B2 (ja) * 2010-12-21 2014-06-1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19875B2 (ja) * 2012-02-23 2016-05-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印刷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検査装置
JP2013180839A (ja) * 2012-02-29 2013-09-12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12777A (ja) * 2012-12-05 2014-06-19 Canon Inc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6159697B2 (ja) * 2014-09-18 2017-07-0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64310B2 (ja) * 2015-03-11 2018-01-2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用シート供給部選択方法、画像形成装置、情報処理装置
JP6590754B2 (ja) 2016-04-28 2019-10-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8157504A (ja) * 2017-03-21 2018-10-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US10387085B1 (en) 2018-03-01 2019-08-20 Ricoh Company, Ltd. Modification of advanced function presentation (AFP) print jobs
US10725415B2 (en) * 2018-04-25 2020-07-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7112278B2 (ja) * 2018-08-07 2022-08-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20024582A (ja) 2018-08-07 2020-0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7630955B2 (ja) 2020-10-28 2025-02-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情報処理装置
JP7643177B2 (ja) * 2021-05-24 2025-03-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物の生産方法
JP2023034953A (ja) 2021-08-31 2023-03-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20230057746A (ko) * 2021-10-22 2023-05-02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문서의 양면 인쇄에 있어서 성능 향상
JP2024061377A (ja) * 2022-10-21 2024-05-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制御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印刷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1529A (ja) 1991-07-01 1993-01-2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EP0841601A1 (en) 1996-10-08 1998-05-13 Océ-Technologies B.V. Method of scheduling a sequence of pages to be printed with a duplex printer
JPH10336375A (ja) 1997-05-29 1998-12-18 Ricoh Co Ltd 複合端末装置
US5946527A (en) * 1998-04-13 1999-08-31 Xerox Corporation Image processing of different sizes of document sheets in an electronic imaging system
JP2001232902A (ja) 2000-02-23 2001-08-28 Canon Inc 印刷装置、印刷システム、pdl動作指定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JP4140287B2 (ja) * 2002-06-05 2008-08-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原稿送り装置、および原稿読み取り方法
JP2004279449A (ja) 2003-03-12 2004-10-07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50073696A1 (en) * 2003-10-01 2005-04-07 Andrew Mackenzie Duplex printing
KR100548133B1 (ko) * 2003-12-03 2006-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양면인쇄기능 조정장치 및 방법
US7266320B2 (en) * 2005-09-07 2007-09-04 Xerox Corporation Automated duplex printing of heavyweight sheets in special simplex mode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7502B (zh) * 2007-01-31 2011-04-13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US8248655B2 (en) 2007-01-31 2012-08-21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printing images based on document position and binding direction using manual or automatic feeding function
CN102023553A (zh) * 2009-09-10 2011-04-20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2023553B (zh) * 2009-09-10 2013-08-07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2529405A (zh) * 2010-12-24 2012-07-04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双色双面打印方法和装置
CN102529405B (zh) * 2010-12-24 2014-07-23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双色双面打印方法和装置
CN103129194A (zh) * 2011-11-28 2013-06-05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9050842B2 (en) 2011-11-28 2015-06-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storage medium for performing duplex printing
CN103129194B (zh) * 2011-11-28 2016-01-20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9285739B2 (en) 2011-11-28 2016-03-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storage mediu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60133844A1 (en) 2006-06-22
CN100476604C (zh) 2009-04-08
US7546056B2 (en) 2009-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94105A (zh) 打印装置和打印方法
CN1268993C (zh) 印刷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236379C (zh) 来自可移动型存储媒体的图像输出装置
CN1302654C (zh) 记录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207888C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CN1186267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030125A (zh) 打印系统和作业处理方法
CN1924790A (zh) 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作业处理方法、打印系统
CN1691033A (zh) 成像设备、系统,处理、控制任务的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854920A (zh) 信息处理设备及相关方法、成像设备及相关控制方法
CN1804783A (zh) 打印系统和作业处理方法
CN1624681A (zh) 图像形成系统、图像形成系统的控制方法、程序及存储媒体
CN1828434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351285A (zh) 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CN1841304A (zh)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图像形成系统
CN1707457A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装置
CN1684061A (zh) 文档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255718C (zh) 一种对存储在移动型记录媒体的作业文件的管理和管理方法
CN1684062A (zh) 文档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932664A (zh) 使用纸张后处理信息的图像形成设备
CN1866191A (zh) 数据处理设定装置和数据处理设定方法
CN1866190A (zh) 数据处理设定装置和数据处理设定方法
CN1206280A (zh) 复合型图象形成装置
CN1166748A (zh) 图象形成系统
CN1283469C (zh) 成像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08

Termination date: 202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