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33356A - 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533356A CN1533356A CNA038006995A CN03800699A CN1533356A CN 1533356 A CN1533356 A CN 1533356A CN A038006995 A CNA038006995 A CN A038006995A CN 03800699 A CN03800699 A CN 03800699A CN 1533356 A CN1533356 A CN 153335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ge
- hanging wheel
- balance block
- wheel device
- lift applia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65—Roping
- B66B11/008—Roping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梯装置,在电梯厢上搭载有第1、第2电梯厢吊轮装置。在平衡块上搭载有第1、第1平衡块吊轮装置。在升降路内的上部配置有电梯厢侧返回轮装置和平衡块侧返回轮装置。悬吊电梯厢和平衡块用的主绳索体具有第1、第2端部。主绳索体的从第1电梯厢吊轮装置向第1端延伸的部分和主绳索体的从第2电梯厢吊轮装置向驱动绳轮延伸的部分在垂直投影面内配置在相对于电梯厢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分相互反向侧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升降电梯厢和平衡块用的驱动装置配置在升降路内而不是配置在专用的机械室中的电梯装置即所谓的无机械室电梯。
背景技术
图11是表示例如日本专利特开2000-153975号公报所记载的传统的电梯装置的立体图,具体表示4∶1绳索卷绕方式的无机械室电梯。
图中,在升降路1内设置有一对电梯厢导轨2和一对平衡块导轨3。电梯厢受电梯厢导轨2的引导进行升降。平衡块5受平衡块导轨3的引导进行升降。
在升降路1内的上部配置有升降电梯厢4和平衡块5用的驱动装置6。驱动装置6具有驱动绳轮7。又,在升降路1内的上部配置有电梯厢侧返回轮8和平衡块侧返回轮9。
在电梯厢4的下部搭载有一对第1电梯厢吊轮10、11和一对第2电梯厢吊轮12、13。在平衡块5的上部搭载有第1平衡块吊轮14和第2平衡块吊轮15。
电梯厢4和平衡块5由包含1根以上的主绳索的主绳索体16悬吊在升降路1内。主绳索体16具有与升降路1内的上部的固定部17连接的第1、第2端部16a、16b。又,主绳索体16从第1端部16a开始按顺序卷挂在第1电梯厢吊轮10、第1电梯厢吊轮11、电梯厢侧返回轮8、第2电梯厢吊轮12、第2电梯厢吊轮13、驱动绳轮7、第1平衡块吊轮14、平衡块侧返回轮9和第2平衡块吊轮15上,一直到达第2端部16b。
在这种电梯装置中,通过将2个第1电梯厢吊轮10、11和2个第2电梯厢吊轮12、13配置在电梯厢4的下间,将主绳索体16通过电梯厢4的下部2次。由此将从主绳索体16施加于电梯厢4的力分散于广大的面积。
又,在上述的公报中还有将第1、第2电梯厢吊轮10~13配置于电梯厢4上部的示例。
通常,在绳索式电梯装置中,理想的结构是使从悬吊电梯厢的主绳索施加于电梯厢的向上的合力尽可能地接近于电梯厢中央部的重心。另外,重要的是在驱动绳轮与主绳索间的磨擦力无问题的范围内既要使电梯厢轻量化,又要减小驱动装置的容量及其轴负载。
并且,在无机械室电梯中,升降路的平面尺寸(宽度和深度)的最小化及其上下尺寸(升降路顶部间隙的高度与缆栓的深度)的最小化也十分重要。
又,在载重量大的低速的载人用以及载货用的电梯中适用无齿轮型驱动装置的场合,采用的是n∶1(n≥2)绳索卷绕方式。与1∶1绳索卷绕方式相比,在n∶1绳索卷绕方式中,驱动装置的电机容量及其制动扭矩不仅能减小到1/n,而且还可减小主绳索所必需的强度(绳索根数)。
然而,在n∶1绳索卷绕方式中,不仅要增加吊轮和返回轮的个数,增加成本,而且重量也增大。在图11的电梯装置中,使用了4个电梯厢吊轮10~13。因此,零件数多,结构复杂,电梯厢4的总重量也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能减少零件数、而且能减小驱动装置的电机容量及其制动扭矩的无机械室方式的电梯装置。
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包括:升降路;具有驱动绳轮、配置在升降路内的驱动装置;通过驱动装置在升降路内进行升降的电梯厢;设置于电梯厢的第1、第2电梯厢吊轮装置;通过驱动装置在升降路内进行升降的平衡块;设置于平衡块的第1、第2平衡块吊轮装置;配置在升降路内的上部的电梯厢侧返回轮装置;配置在升降路内的上部的平衡块侧返回轮装置;以及具有与升降路内的固定部连接的第1、第2端部、从第1端部开始按顺序卷挂在第1电梯厢吊轮装置、电梯厢侧返回轮装置、第2电梯厢吊轮装置、驱动绳轮、第1平衡块吊轮装置、平衡块侧返回轮装置和第2平衡块吊轮装置上悬吊电梯厢和平衡块用的主绳索体,主绳索体的从第1电梯厢吊轮装置向第1端延伸的部分和主绳索体的从第2电梯厢吊轮装置向驱动绳轮延伸的部分被配置在垂直投影面内的相对于电梯厢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分相互的反向侧上。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图1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电梯装置的立体图。
图4为表示图3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电梯装置的立体图。
图6为表示图5的要部的立体图。
图7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4的电梯装置的立体图。
图8为表示图7的电梯装置的侧视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5的电梯装置的立体图。
图10为表示图9的电梯装置的主视图。
图11为表示传统的电梯装置一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适用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图1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在升降路21内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一对电梯厢导轨22和相互平行的一对平衡块导轨23。电梯厢24受电梯厢导轨22的引导而在升降路21内进行升降。平衡块25受平衡块导轨23的引导而在升降路21内进行升降。
在升降路21内的上部配置具有多个支持梁(块)27的机械台26。机械台26由电梯厢导轨22和平衡块导轨23支持。即,机械台26包括:只固定于电梯厢导轨22的支持梁27、只固定于平衡块导轨23的支持梁27以及固定于双方导轨22、23的支持梁27。支持梁27也可以分离,但最好是相互连结构成牢固的机械台26。
在机械台26上搭载有升降电梯厢24和平衡块25用的驱动装置(卷扬机)28。驱动装置28具有电机29和由该电机29回转的驱动绳轮30。又,驱动装置28没有减速装置,而是通过电机29直接使驱动绳轮30回转的无齿轮型(直接驱动型)结构。
又,驱动装置28在电梯厢24的后部角部的上方配置成在垂直投影面内与电梯厢24重合。并且,驱动装置28在垂直投影面内配置成电梯厢24的中心与驱动绳轮30的连接线将电机29横切。即,在垂直投影面内,电机29被配置在比驱动绳轮30更加靠近电梯厢24的中心侧。
在机械台26上搭载有电梯厢侧返回轮装置31。电梯厢侧返回轮装置31具有回转自如的2个电梯厢侧返回轮32、33。电梯厢侧返回轮32、33相互有间隔地配置在电梯厢24的宽度方向(图2的左右方向)上,各自的回转轴沿电梯厢24的深度方向(图2的上下方向)延伸。又,电梯厢侧返回轮32、33在电梯厢24的正上方配置成在垂直投影面内与电梯厢24重合。
在机械台26上搭载有平衡块侧返回轮装置34。平衡块侧返回轮装置34具有回转自如的1个平衡块侧返回轮35。平衡块侧返回轮35在平衡块25的正上方配置成该回转轴沿电梯厢24的深度方向延伸。
电梯厢24具有与电梯厢导轨22对向的第1、第2侧壁24a、24b。在固定于电梯厢24的电梯厢框架(未图示)上的第1安装构件(未图示)上搭载有第1电梯厢吊轮装置36。第1电梯厢吊轮装置36具有与第1侧壁24a平行配置的回转自如的1个第1电梯厢吊轮37。第1电梯厢吊轮37与第1侧壁24a对向状配置。即,第1电梯厢吊轮37的回转轴沿着与第1侧壁24a正交的方向延伸。
在固定于电梯厢24的电梯厢框架(未图示)上的第2安装构件(未图示)上搭载有第2电梯厢吊轮装置38。第2电梯厢吊轮装置38具有与第2侧壁24b平行配置的回转自如的1个第2电梯厢吊轮39。第2电梯厢吊轮39与第2侧壁24b对向状配置。即,第2电梯厢吊轮39的回转轴沿着与第2侧壁24b正交的方向延伸。
第1、第2电梯厢吊轮37、39被对称配置于电梯厢24的两侧,将电梯厢24夹在其间。
在平衡块25的上部搭载有第1、第2平衡块吊轮装置40、41。第1平衡块吊轮装置40具有回转自如的1个第1平衡块吊轮42。第2平衡块吊轮装置41具有回转自如的1个第2平衡块吊轮43。
第1、第2平衡块吊轮42、43相互有间隔地配置在平衡块25的宽度方向(图2的左右方向)上,各回转轴沿平衡块25的厚度方向(图2的上下方向)延伸。
电梯厢24和平衡块25由包含1根或多根(通常是3根以上)的主绳索的主绳索体44悬吊在升降路21内。主绳索体44具有第1、第2端部44a、44b。第1、第2端部44a、44b通过绳索端固定装置45、46与升降路21内的上部的固定部即机械台26连接。第1、第2端部44a、44b不与机械台26连接而是例如与导轨22、23连接。
主绳索体44从第1端部44a开始按顺序卷挂在第1电梯厢吊轮37、电梯厢侧返回轮32、电梯厢侧返回轮33、第2电梯厢吊轮39、驱动绳轮30、第1平衡块吊轮42、平衡块侧返回轮35和第2平衡块吊轮43上,一直到达第2端部44b。即,电梯厢24和平衡块25是以4∶1绳索卷绕方式进行悬吊。
在第1电梯厢吊轮37、电梯厢侧返回轮32、电梯厢侧返回轮33、第2电梯厢吊轮39、驱动绳轮30、第1平衡块吊轮42、平衡块侧返回轮35和第2平衡块吊轮43上分别设置有可插入主绳索体44的槽。
又,主绳索体44的从第1电梯厢吊轮装置36向第1端部44a延伸的部分和主绳索体44的从第2电梯厢吊轮装置38向驱动绳轮30延伸的部分在垂直投影面内配置成相对于电梯厢24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分相互反向侧上。
并且,在本电梯装置中,2根电梯厢导轨22作成的平面与2根平衡块导轨23作成的平面相互平行。由此,将平衡块25配置在电梯厢24的后方。这种平衡块25的配置称为「平衡块后落方式」,适用于使用宽度广的电梯厢24的场合,可抑止升降路21的宽度变大。
在4∶1绳索卷绕方式的无机械室电梯中,通过采用上述的布局,可将用于第1、第2电梯厢吊轮装置36、38的电梯厢吊轮37、39各作成1个,可减少零件数,使结构简化。
又,因可将搭载于电梯厢24的电梯厢吊轮37、39的合计个数减少至最小的2个,故可减轻电梯厢24的总重量。
并且,采用4∶1绳索卷绕方式,使电梯厢24和平衡块25相互以相同的速度沿相反方向进行升降。又,通过驱动绳轮30的主绳索体44的速度是电梯厢24速度的4倍。结果是与1∶1绳索卷绕方式相比,虽然驱动绳轮30的转速是4倍,但驱动装置28所要求的驱动扭矩和制动扭矩只需1/4即可。这样,驱动装置28的容量只需要1/4,可使用价格较低的驱动装置28。
通常,在无机械室电梯中,因驱动装置28的噪音容易传向电梯厢24内,故最好是采用低噪音的无齿轮型的驱动装置28。然而,无齿轮型的价格比有齿轮型的价格高。对此,在实施例1中,因驱动装置28的容量可作成1/4,故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可使用价格较低的低噪音的无齿轮型的驱动装置28。但若实现了低噪音的有齿轮型的驱动装置,则驱动装置不限定于无齿轮型的结构。
又,驱动装置28在电梯厢24的上方配置成在垂直投影面内与电梯厢24重合,故可减小升降路21的面积。
并且,驱动装置28在垂直投影面内配置成电梯厢24的中心与驱动绳轮30的连接线将电机29横切,由此,电梯厢24上的作业员可容易地进行驱动装置28的制动装置(未图示)的维修作业。
但是,驱动装置28的方向不限定于实施例1。即,若无维修作业性的问题,则可将驱动绳轮30配置在接近电梯厢24上的一侧,也可将电机29配置在外侧。
又,由于第1、第2电梯厢吊轮37、39与电梯厢24的第1、第2侧壁24a、24b平行配置,因此可抑止升降路21的宽度方向(图2的左右方向)的尺寸。
并且,由于第1、第2电梯厢吊轮37、39与电梯厢24的第1、第2侧壁24a、24b对向配置,因此可减小升降路21的上下尺寸。
另外,电梯厢侧返回轮32、33和平衡块侧返回轮35可利用驱动装置28的上下方向的设置空间进行配置,不需要为配置返回轮32、33、35而加大升降路21的上下尺寸。
机械台26由导轨22、23支持,施加于导轨22、23的负载由升降路21的底部支持,故例如可减轻向升降路21的壁部等建筑物侧负载的负担。
也可将机械台26固定在建筑物侧上,形成使机械台26负载的全部或一部分施加于升降路21顶部的建筑物侧的形态。在此场合,虽然建筑物侧所要求的强度增高,但可减轻导轨22、23的负担,也可减小导轨22、23的尺寸。
并且,由于第1、第2平衡块吊轮42、43并列状地配置在平衡块25宽度方向的一条直线上,因此可减薄平衡块25的厚度,可减小升降路21的深度尺寸。
另外,通过将电梯厢吊轮37、39配置在电梯厢24的上部或侧部,可减小升降路21的缆柱深度。
实施例2
图3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电梯装置的立体图,图4为表示图3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
本例中,2根电梯厢导轨22作成的平面与2根平衡块导轨23作成的平面相互正交。由此,将平衡块25配置在电梯厢24的侧方。这种平衡块25的配置称为「平衡块横落方式」,适用于深度长的电梯厢24,可在升降路21的整个深度尺寸上配设电梯厢24,这样,可将升降路21的深度尺寸抑止在所需的最小限度。又,也可在电梯厢24的前后设置出入口。
又,通过作成「平衡块横落方式」,驱动绳轮30和第1、第2平衡块吊轮43,各自的回转轴沿着电梯厢24的宽度方向延伸状地进行配置。并且,平衡块侧返回轮35被配置成其回转轴相对电梯厢24的宽度方向呈斜向延伸的状态。
并且,第1、第2平衡块吊轮42、43相互配置在同一轴线上。即,第1、第2平衡块吊轮42、43配置成在平衡块25的厚度方向(图4的左右方向)上重合。由此可减小平衡块25宽度方向(图4的上下方向)的尺寸。
这样,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平衡块横落方式」的电梯装置,不仅可减少零件数,而且可实现驱动装置28小型化的4∶1绳索卷绕方式的无机械室电梯。
实施例3
图5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电梯装置的立体图,图6为表示图5的要部的立体图。另外,图6为局部性表示图5的电梯厢24的右侧面、底面及上面的立体图。
本例中,电梯厢吊轮37、39被配置在电梯厢24的下部。又,电梯厢吊轮37、39配置在垂直投影面内的第1、第2侧壁24a、24b与升降路壁之间。并且,电梯厢吊轮37、39的回转轴沿着与第1、第2侧壁24a、24b正交的方向延伸。
即,实施例3是将实施例1的电梯厢吊轮37、39的位置向下方错开的结构。又,电梯厢吊轮37、39安装在电梯厢框架24c的下梁(下部水平部)24c上。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在这种电梯装置中,由于电梯厢吊轮37、39被配置在电梯厢24的下部,因此可将电梯厢吊轮37、39、的轴承部配置在电梯厢24的下部,可防止升降路21的宽度方向变大。
又,在本电梯装置中,由于电梯厢吊轮37、39的回转轴方向与电梯厢侧返回轮32、33的回转轴方向呈正交,因此,一旦电梯厢24向升降路21内的上部移动,则主绳索体44的绳索会发生绞合。对此,在实施例3中,因将电梯厢吊轮37、39配置在电梯厢24的下部,故当电梯厢24向升降路21内的上部移动时,可充分确保从电梯厢吊轮37、39至电梯厢侧返回轮32、33的距离,可抑止在主绳索体44的绳索上发生绞合,可防止主绳索体44的磨损。
并且,第1、第2电梯厢吊轮37、39因安装在电梯厢框架24c的下梁24c上,故可充分确保第1、第2电梯厢吊轮37、39的安装强度,并可使构造性的安装容易化。
又由于将第1、第2电梯厢吊轮37、39安装在电梯厢框架的下梁24c上,因此与安装于电梯厢框架的纵框架24d的场合相比,可减小纵框架24d的强度,可使电梯厢框架轻量化。
实施例4
图7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4的电梯装置的立体图,图8为表示图7的电梯装置的侧视图。图8中省略了导轨22、23。
图中,虽然电梯厢24在实施例1、2中省略了说明,但在本实施例中,具有电梯厢框架51以及由该电梯厢框架51支持的电梯厢室52。电梯厢框架51包含相互平行状地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与电梯厢导轨22对向的第1、第2纵框架51a、51b。
在第1、第2侧壁24a、24b的上端部分别设置有第1、第2凹部52a、52b。第1电梯厢吊轮37搭载在第1纵框架51a上,并被配置在第1凹部52a内。第2电梯厢吊轮39搭载在第2纵框架51b上,并被配置在第2凹部52b内。
又,从第1电梯厢吊轮37向上方延伸的主绳索体44的2个部分被分开配置在由一对电梯厢导轨22作成的平面的两面侧。同样,从第2电梯厢吊轮39向上方延伸的主绳索体44的2个部分被分开配置在由一对电梯厢导轨22作成的平面的两面侧。
在这种电梯装置中,由于将第1、第2电梯厢吊轮37、39收容在第1、第2凹部52a、52b内,因此可减小升降路21宽度方向的尺寸。通常在电梯厢室52的顶部因具有收容照明装置的空间,故利用这一空间的一部分可减小电梯厢室52内的空间,还可设置凹部52a、52b。
又,通过设置凹部52a、52b,可将电梯厢吊轮37、39搭载在纵框架51a、51b上,从电梯厢吊轮37、39向上方延伸的主绳索体44的部分可均等地被分开配置在由一对电梯厢框架51作成的平面的两面侧。这样,若将电梯厢框架51配置成通过电梯厢24重心附近,则可将主绳索体44相对于电梯厢24的重心平衡性良好地进行配置,可使作用于电梯厢24的向上方的合力通过电梯厢24重心的附近。
由此,偏负载不会作用于导块和导轮(均未图示),不易发生常态性的应力。又,由于将电梯厢框架51配置成通过电梯厢24的重心附近,因此即使在非常停止时,也可实现电梯厢框架51不易受到非正常性力的构造。
在实施例1、2中,若也是将电梯厢吊轮37、39配置成在重心位置上悬吊电梯厢24的形态,则通常运转时,可减小作用于导块和导轮的偏负载。在此场合,因电梯厢框架不通过电梯厢24的重心,故需要将安装构件从电梯厢框架延长来支持电梯厢吊轮37、39。
实施例5
图9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5的电梯装置的立体图,图10为表示图9的电梯装置的主视图。图10中省略了导轨22、23。
图中,第1、第2电梯厢吊轮37、39配置在电梯厢24的上部。并被配置在垂直投影面内的电梯厢24的区域内侧。又,第1、第2电梯厢吊轮37、39被配置成其回转轴沿着电梯厢24的深度方向延伸。
电梯厢侧返回轮装置31只有1个电梯厢侧返回轮53。电梯厢侧返回轮53搭载在电梯厢24上方的机械台26上。又,电梯厢侧返回轮53被配置成其回转轴沿着电梯厢24的深度方向延伸。
在这种电梯装置中,与实施例2相比,虽然加大了升降路21的顶部所需间隙的高度尺寸,但因只需要1个电梯厢侧返回轮53即可,故可进一步减少零件数,可使结构更加简单化。即,滑轮的总数可减少至最小7个。
另外,作为包括在主绳索体44中的主绳索,可使用钢制绳索。但通过使用了具有高磨擦系数且可挠性优良的绳索,可减小驱动绳轮30和其它滑轮的直径,可减小这些构件的设置空间。这样,可进一步有效地利用升降路21内的空间,可抑止升降路21高度尺寸的减小。
又,为了防止由驱动绳轮和其它的滑轮发生的噪音向电梯厢室内传递,也可用防音盖将驱动绳轮、电梯厢侧返回轮、平衡块侧返回轮、电梯厢吊轮、平衡块吊轮的至少一部分盖住。
并且,最好是将电梯厢侧返回轮装置和平衡块侧返回轮装置中使用的返回轮个数以及电梯厢吊轮装置和平衡块吊轮装置中使用的吊轮个数分别减少到最少,但也可根据需要进行追加。
Claims (14)
1.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升降路;
具有驱动绳轮、配置在所述升降路内的驱动装置;
通过所述驱动装置在所述升降路内进行升降的电梯厢;
设置于所述电梯厢的第1、第2电梯厢吊轮装置;
通过所述驱动装置在所述升降路内进行升降的平衡块;
设置于所述平衡块的第1、第2平衡块吊轮装置;
配置在所述升降路内的上部的电梯厢侧返回轮装置;
配置在所述升降路内的上部的平衡块侧返回轮装置;以及
具有与所述升降路内的固定部连接的第1、第2端部、从所述第1端部开始按顺序卷挂在所述第1电梯厢吊轮装置、所述电梯厢侧返回轮装置、所述第2电梯厢吊轮装置、所述驱动绳轮、所述第1平衡块吊轮装置、所述平衡块侧返回轮装置和所述第2平衡块吊轮装置上一直到所述第2端部进行悬吊所述电梯厢和所述平衡块用的主绳索体,
所述主绳索体的从所述第1电梯厢吊轮装置向所述第1端延伸的部分和所述主绳索体的从所述第2电梯厢吊轮装置向所述驱动绳轮延伸的部分被配置在垂直投影面内的相对于所述电梯厢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分相互的反向侧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厢侧返回轮装置在所述电梯厢的正上方配置成在垂直投影面内与所述电梯厢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是由电机直接使所述驱动绳轮回转的无齿轮型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配置在所述升降路内的上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配置成在垂直投影面内与所述电梯厢重合。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还具有使所述驱动绳轮回转的电机,并被配置成所述电梯厢的中心与所述驱动绳轮的连接线在垂直投影面内将所述电机横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设置在所述升降路内、引导所述电梯厢升降用的一对电梯厢导轨,所述电梯厢具有与所述电梯厢导轨对向的第1、第2侧壁,所述第1电梯厢吊轮装置具有与所述第1侧壁平行配置的第1电梯厢吊轮,所述第2电梯厢吊轮装置具有与所述第2侧壁平行配置的第2电梯厢吊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设置在所述升降路内、引导所述电梯厢升降用的一对电梯厢导轨,所述电梯厢具有与所述电梯厢导轨对向的第1、第2侧壁,所述第1电梯厢吊轮装置具有与所述第1侧壁对向配置的第1电梯厢吊轮,所述第2电梯厢吊轮装置具有与所述第2侧壁对向配置的第2电梯厢吊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第2电梯厢吊轮装置配置在所述电梯厢的下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设置在所述升降路内、引导所述电梯厢升降用的一对电梯厢导轨,所述电梯厢具有与所述电梯厢导轨对向的第1、第2侧壁,在所述第1、第2侧壁的上端部分别设置有第1、第2凹部,所述第1电梯厢吊轮装置具有被配置在所述第1凹部中的第1电梯厢吊轮,所述第2电梯厢吊轮装置具有被配置在所述第2凹部中的第2电梯厢吊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厢具有包含与所述电梯厢导轨对向的第1、第2纵框架的电梯厢框架,所述第1电梯厢吊轮搭载在所述第1纵框架上,所述第2电梯厢吊轮搭载在所述第2纵框架上,所述主绳索体的从所述第1电梯厢吊轮向上方延伸的部分被配置在所述一对电梯厢导轨作成的平面的两面侧,所述主绳索体的从所述第2电梯厢吊轮向上方延伸的部分被配置在所述一对电梯厢导轨作成的平面的两面侧。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第2电梯厢吊轮配置在所述电梯厢的上部,并被配置在垂直投影面内的所述电梯厢的区域内侧。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厢侧返回轮装置只有1个电梯厢侧返回轮。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平衡块吊轮装置具有第1平衡块吊轮,所述第2平衡块吊轮装置具有第2平衡块吊轮,所述第1、第2平衡块吊轮相互配置在同一轴线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PCT/JP2002/00722 | 2002-01-30 | ||
JPPCT/JP02/00722 | 2002-01-30 | ||
JP0200722 | 2002-01-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33356A true CN1533356A (zh) | 2004-09-29 |
CN1289379C CN1289379C (zh) | 2006-12-13 |
Family
ID=27639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80069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9379C (zh) | 2002-01-30 | 2003-01-29 | 电梯装置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117977B2 (zh) |
EP (1) | EP1471026B1 (zh) |
JP (1) | JP4312604B2 (zh) |
KR (2) | KR20060058148A (zh) |
CN (1) | CN1289379C (zh) |
DE (1) | DE60336301D1 (zh) |
WO (1) | WO2003064309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17583C (zh) * | 2006-08-11 | 2008-09-10 | 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 | 无机房电梯 |
CN102674111A (zh) * | 2012-06-04 | 2012-09-19 |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 电梯钢丝绳的绕绳结构 |
CN101734535B (zh) * | 2008-11-05 | 2014-01-01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电梯系统 |
CN103619746A (zh) * | 2011-06-27 | 2014-03-05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双层电梯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316296B2 (en) * | 2003-12-09 | 2008-01-08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Elevator apparatus |
EP1588976A1 (de) * | 2004-03-15 | 2005-10-26 | Inventio Ag | Aufzug für grosse Laten |
JP2005263490A (ja) | 2004-03-15 | 2005-09-29 | Inventio Ag | 大荷重用エレベータ |
DE602004031981D1 (de) * | 2004-04-14 | 2011-05-0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Aufzugsvorrichtung |
US7156209B2 (en) * | 2004-05-28 | 2007-01-02 | Inventio Ag | Elevator roping arrangement |
WO2005121008A1 (ja) * | 2004-06-08 | 2005-12-22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KR100865653B1 (ko) * | 2004-07-12 | 2008-10-29 | 인벤티오 아게 | 승강기 및 승강기용 풀리 조립체 |
JP4658063B2 (ja) | 2004-09-24 | 2011-03-2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機械室レスエレベータ装置 |
FI118383B (fi) * | 2004-11-16 | 2007-10-31 | Kone Corp | Hissin köysijärjestely |
JP4861676B2 (ja) * | 2005-10-24 | 2012-01-25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US20080099283A1 (en) * | 2006-10-25 | 2008-05-01 | Robert Jacobus Reigwein | Lif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Same |
JP4656107B2 (ja) * | 2007-08-16 | 2011-03-23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US8714524B2 (en) * | 2009-12-16 | 2014-05-06 | Herkules Equipment Corporation | Belt-driven transportation system |
US8662477B2 (en) * | 2009-12-16 | 2014-03-04 | Herkules Equipment Corporation | Belt-driven transportation system |
US8733508B2 (en) | 2010-04-02 | 2014-05-27 | Herkules Equipment Corporation | Scissor lift assembly |
US20120085594A1 (en) * | 2010-10-11 | 2012-04-12 | Tim Wright | Drive Arrangement for Machine Roomless Elevator |
KR20140020998A (ko) | 2011-04-06 | 2014-02-19 | 오티스 엘리베이터 컴파니 | 4:1 로핑 구성부를 포함하는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
CN102976188B (zh) * | 2012-11-26 | 2016-01-27 | 宁波申菱电梯配件有限公司 | 一种曳引比为4:1的电梯对重系统 |
US9422142B2 (en) | 2013-08-01 | 2016-08-23 | Herkules Equipment Corporation | Scissor-type lift assembly |
EP2921446A1 (en) * | 2014-03-18 | 2015-09-23 | Kone Corporation | An elevator |
WO2016162084A1 (en) | 2015-04-10 | 2016-10-13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Elevator safety gear alignment system and method |
CN109720964A (zh) | 2017-10-27 | 2019-05-07 | 奥的斯电梯公司 | 电梯牵引系统以及电梯系统 |
CN111762664A (zh) * | 2020-07-30 | 2020-10-13 |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4比1对重侧中置无机房电梯 |
JP7544578B2 (ja) | 2020-12-01 | 2024-09-03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エレベーターの乗りかご、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48A (en) * | 1837-08-08 | Commo | ||
JPS5724313B2 (zh) * | 1974-04-26 | 1982-05-24 | ||
JPS63154578A (ja) | 1986-12-16 | 1988-06-27 | Canon Inc | シ−ト整合装置 |
JPH0466493A (ja) * | 1990-07-09 | 1992-03-02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乗かごの天井装置 |
FI92043C (fi) | 1992-09-18 | 1994-09-26 | Kone Oy | Hissin köysijärjestely |
JPH06263369A (ja) | 1993-03-12 | 1994-09-20 | Daiichi Shisetsu Kogyo Kk | 昇降機 |
DE29704886U1 (de) | 1997-03-20 | 1997-05-15 | Boll, Rainer, 79541 Lörrach | Aufzug |
EP1056679B1 (en) | 1998-02-26 | 2003-06-18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Machine-roomless elevator system with an elevator machine mounted on an elevator car |
EP1066213B1 (en) * | 1998-02-26 | 2006-06-07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Elevator system with overhead drive motor |
JP4262805B2 (ja) * | 1998-09-03 | 2009-05-13 |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US6247557B1 (en) | 1998-04-28 | 2001-06-19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Traction type elevator apparatus |
JP2000063057A (ja) * | 1998-06-08 | 2000-02-29 | Meidensha Corp | エレベータ |
US6290026B1 (en) | 1998-07-06 | 2001-09-18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Hydraulic elevator |
FI109468B (fi) | 1998-11-05 | 2002-08-15 | Kone Corp | Vetopyörähissi |
US6202793B1 (en) * | 1998-12-22 | 2001-03-20 | Richard N. Fargo | Elevator machine with counter-rotating rotors |
JP2001192190A (ja) | 2000-01-12 | 2001-07-1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EP1326797B2 (de) * | 2000-09-27 | 2009-12-23 | Inventio Ag | Aufzug mit im aufzugsschacht oben seitlich angeordneter antriebseinheit |
JP2002167137A (ja) * | 2000-11-29 | 2002-06-11 | Toshiba Corp | エレベータ |
JP2002179354A (ja) | 2000-12-14 | 2002-06-26 | Nippon Unpan Kikai Co Ltd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FI4928U1 (fi) * | 2001-01-25 | 2001-05-23 | Kone Corp | Hissi |
-
2003
- 2003-01-29 JP JP2003563941A patent/JP431260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1-29 DE DE60336301T patent/DE60336301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1-29 KR KR1020067007749A patent/KR20060058148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3-01-29 US US10/479,586 patent/US711797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1-29 KR KR1020047001741A patent/KR100618467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3-01-29 EP EP03703077A patent/EP1471026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1-29 WO PCT/JP2003/000846 patent/WO200306430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3-01-29 CN CNB038006995A patent/CN128937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17583C (zh) * | 2006-08-11 | 2008-09-10 | 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 | 无机房电梯 |
CN101734535B (zh) * | 2008-11-05 | 2014-01-01 |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 电梯系统 |
CN103619746A (zh) * | 2011-06-27 | 2014-03-05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双层电梯 |
CN103619746B (zh) * | 2011-06-27 | 2016-01-13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双层电梯 |
CN102674111A (zh) * | 2012-06-04 | 2012-09-19 |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 电梯钢丝绳的绕绳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471026A4 (en) | 2009-03-18 |
US7117977B2 (en) | 2006-10-10 |
US20040168861A1 (en) | 2004-09-02 |
WO2003064309A1 (fr) | 2003-08-07 |
KR100618467B1 (ko) | 2006-08-31 |
DE60336301D1 (de) | 2011-04-21 |
KR20040017848A (ko) | 2004-02-27 |
EP1471026B1 (en) | 2011-03-09 |
CN1289379C (zh) | 2006-12-13 |
KR20060058148A (ko) | 2006-05-29 |
EP1471026A1 (en) | 2004-10-27 |
JP4312604B2 (ja) | 2009-08-12 |
JPWO2003064309A1 (ja) | 2005-05-26 |
EP1471026A9 (en) | 2005-01-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89379C (zh) | 电梯装置 | |
CN1225394C (zh) | 牵引绳轮式电梯 | |
CN1212261C (zh) | 电梯 | |
CN1094887C (zh) | 电梯装置 | |
US9617119B2 (en) | Elevator apparatus | |
CN1114557C (zh) | 电梯装置 | |
CN1232435C (zh) | 电梯装置 | |
CN1436714A (zh) | 无机器间牵引滑轮电梯系统 | |
CN1197756C (zh) | 电梯装置 | |
CN1187253C (zh) | 电梯装置 | |
CN1382097A (zh) | 电梯装置 | |
CN1802308A (zh) | 电梯装置 | |
CN1167598C (zh) | 电梯装置 | |
JPWO2007122702A1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EP1698581B1 (en) | Machine, lifting system and machine room-less elevator | |
CN1297468C (zh) | 电梯装置 | |
CN100345742C (zh) | 电梯装置 | |
CN1615265A (zh) | 电梯装置 | |
CN1675122A (zh) | 电梯 | |
CN1313351C (zh) | 电梯装置 | |
CN1761608A (zh) | 电梯装置 | |
CN1625522A (zh) | 升降机装置 | |
CN1246436A (zh) | 有限速器的电梯 | |
CN100340466C (zh) | 电梯装置 | |
CN1767997A (zh) | 电梯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213 Termination date: 20120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