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89962C - 背投投影机 - Google Patents
背投投影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89962C CN1289962C CNB031194850A CN03119485A CN1289962C CN 1289962 C CN1289962 C CN 1289962C CN B031194850 A CNB031194850 A CN B031194850A CN 03119485 A CN03119485 A CN 03119485A CN 1289962 C CN1289962 C CN 1289962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catoptron
- adjustment
- parts
- image form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0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11514 refle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29910001561 spheroid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KPHWPUGNDIVLNH-UHFFFAOYSA-M diclofenac sodium Chemical compound [Na+].[O-]C(=O)CC1=CC=CC=C1NC1=C(Cl)C=CC=C1Cl KPHWPUGNDIVLNH-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0278713 Theo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9628 coolnes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87 circ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36 hal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367 haloge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15 ingredi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QSHDDOUJBYECFT-UHFFFAOYSA-N mercury Chemical compound [Hg] QSHDDOUJBYECF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507 metal hal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5309 metal hal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04 phys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594 sapphir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80 sapphi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68 sex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0—Projectors with built-in or built-on scree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4—Projection arrangements for image reproduction, e.g. using eidophor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2—Soundproof bodi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45—Housing details, e.g. position adjustments thereof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54—Accessories
- G03B21/56—Projection screens
- G03B21/60—Projection scree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f the surface
- G03B21/62—Translucent scree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Abstract
为了提供可以使向屏幕上边的图像的显示位置调整变得容易,同时,可以利用该显示位置调整使由零件公差产生的图像轮廓向屏幕上边的投影的偏差最佳化的背投投影机,支持部件(200)的构成为具备:作为对向配置安装在内部单元(40)的支持板上边的平面位置调整机构的左右位置调整部件(202);作为从该左右位置调整部件垂设的倾斜位置调整机构的倾斜位置调整部件(203);作为使得成为下斜那样地被安装在该倾斜位置调整部件(203)的后方一侧的旋转位置调整机构的旋转位置调整部件(204)。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透过型屏幕上显示图像的背投投影机。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具有大型画面的显示装置,人们已知把图像放大投影到屏幕上进行显示的背投投影机。
这样的背投投影机,具有这样的构造:向透过型液晶面板上照射来自光源的光束,用投影透镜把由该透过型液晶面板根据图像信息调制后的光束进行放大,并借助于反射镜变换光路,导向屏幕的背面。
借助于该构造,就可以把这些部件全都收纳于机箱内,就可以移动,而且即便是在明亮的室内也可以观赏屏幕上边的图像。
这样的背投投影机,为了调整要在屏幕上显示的图像的位置,位置调整机构是必不可少的,通常,可以采用把投影透镜向左右或上下调整的办法进行。作为这样的机构,例如人们已知在特开2001-94905号公报,或特开2002-107663号公报上公开的机构。
但是,在如上所述地进行图像的位置调整时,在利用使位置调整构造简化以向左右或上下对投影透镜进行位置调整的调整机构的情况下,图像的显示位置调整存在着界限。此外,即便是进行投影透镜的位置调整,在屏幕上也会形成不能显示图像的不可能显示的范围。
另外,在有的产品的情况下,背面投影显示装置的机箱形状的公差,和在装配在该机箱内的构成零件的零件公差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归因于该零件公差,显示图像的图像轮廓(图像的纵横比)就不同,在屏幕上显示的图像上就会发生投影偏差(ばらつき)。
因此,要想通过调整使这样的投影偏差来最佳化,就需要进行微小的调整。此外,由于在上述那样的显示位置调整机构中会形成不能显示的范围,所以不可能在整个屏幕上显示图像,进而在该不能显示的范围大的情况下,存在着要显示的图像从屏幕溢出,观察者只能识别在屏幕框内显示的图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使向屏幕上的图像的显示位置调整变得容易,同时,可以利用该显示位置调整使由零件公差产生的图像轮廓向屏幕上的投影偏差最佳化的背投投影机。
本发明的背投投影机,具备:包含对从光源射出的光束进行调制,根据图像信息形成光学图像的电光装置,和放大投影该光学图像的投影光学系统的图像形成部分;收纳该图像形成部分的箱状的机箱;在该机箱的任何一个侧面上露出设置、对由上述图像形成部分形成的光学图像进行投影的屏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机箱,设置有支持上述图像形成部分的支持板,上述图像形成部分,设置在支持面对上述支持板倾斜的支持台上边,在该支持台上,设置有调整上述图像形成部分对上述支持板的倾斜位置的倾斜位置调整机构;其中,上述支持板和上述支持台中的任何一方,具备向着对向的上述支持板或上述支持台延伸的螺纹接合构造,上述倾斜位置调整机构,具备:用一端与上述支持板或上述支持台中的一方所具有的螺纹接合构造螺纹接合的螺纹接合部件,和设置在该螺纹接合部件的另一端、游动嵌入在上述支持板或上述支持台中的另一方上形成的凹部内的凸状部件。
在这里,作为支持板,既可以采用与机箱分开的部件,也可以采用把机箱的上表面、侧面、底面中的任何一个当作支持板的构成。
在本发明中,在机箱内,设置有支持板,图像形成部分,被设置在支持面相对该支持板倾斜的支持台上边,在该支持台上,设置有倾斜位置调整机构。因此,借助于倾斜位置调整机构,对投影形成的图像光的图像形成部分进行姿势调整。借助于此,就可以借助于姿势调整使屏幕上的显示图像的变形最佳化,同时,在调整从图像形成部分投影的图像在屏幕上边的显示位置时,还可以缩小相对屏幕投影图像的不能显示的范围。因此,即便是由于背投显示装置的机箱形状的公差,和要装配到该机箱内的构成零件的零件公差的不同,发生了显示图像的图像轮廓变化,在屏幕上边显示的图像中产生了投影偏差的情况下,也可以借助于用倾斜位置调整机构进行的图像形成部分的姿势调整来最佳化,可以在整个屏幕上显示图像。
此外,图像形成部分,通过采用把支持面设置到相对支持板倾斜的支持台上边,可以减少从屏幕离开的方向,即,背投投影机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可以使装置薄型化。
在本发明的背投投影机中,上述支持台,优选地,在上述支持板上边倾斜地设置。
若采用这样的构成,则可以用支持台和支持板确实地承受图像形成部分的自重,可以与图像形成部分的姿势调整对应,确实地支持该图像形成部分。
在本发明的背投投影机中,上述支持台,优选地,倾斜地设置在上述支持板的下面。
在这样的构成中,图像形成部分,位于支持板和支持台之间,在机箱内,变成为由该支持板和支持台将该图像形成部分与屏幕等的其它的构成部件隔离的状态。由此,例如,即便是在在图像形成部分上产生了热的情况下,只要可以使冷却空气沿着支持板和支持台流通,就可以避免热向屏幕等其它的构成部件传递。
在本发明的背投投影机中,优选地,在上述支持台上,设置有调整上述图像形成部分对上述屏幕面的平面位置的平面位置调整机构。
在这样的构成中,通在支持台上设置平面位置调整机构,可以调整图像形成部分相对屏幕面的平面位置,可以调整要在屏幕上显示的图像的焦点或显示位置。
因此,即便是由于背投显示装置的机箱形状的公差,和装配到该机箱内的构成零件的零件公差的不同,显示图像的图像轮廓发生变化,屏幕上边显示的图像从屏幕框溢出显示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平面位置调整机构缩小不能显示的范围,在整个屏幕上显示图像。
在本发明的背投投影机中,优选地,上述平面位置调整机构,具备在沿着上述屏幕的方向和屏幕的法线方向上,对上述图像形成部分进行位置调整的滑动调整部分。
在这样的构成中,由于平面位置调整机构具备滑动调整部分,通过使滑动调整部分进行移动,就可以进行图像形成部分的平面位置调整,就可以容易地进行图像形成部分的平面位置调整。
在本发明的背投投影机中,优选地,在上述支持台上,设置有调整相对上述屏幕面的旋转位置的旋转位置调整机构。
在这样的构成中,由于支持台具备旋转位置调整机构,所以可以利用旋转位置调整机构对投影所形成的图像光的图像形成部分进行旋转调整。由此,借助于旋转调整就可以使屏幕上边的显示图像的变形或由旋转引起的屏幕上边的位置偏移最佳化。
在本发明的背投投影机中,优选地,上述旋转位置调整机构,以从上述投影光学系统射出的光轴的平面位置为中心对上述图像形成部分进行旋转调整。
在屏幕上边显示的显示图像,在相对屏幕框旋转了的情况下,就必须进行显示图像的旋转调整。在该旋转调整中,如果在显示图像的旋转中心处于从显示图像离开的位置上时进行旋转调整,则显示图像将在屏幕面内旋转,同时还将产生平面移动。
在这里,旋转位置调整机构,通过以从上述投影光学系统射出的光轴的平面位置为中心对上述图像形成部分进行旋转调整,在对图像形成部分进行旋转调整时,图像形成部分就可以以射出的主光轴上为中心进行旋转。就是说,在屏幕上边显示的图像,就可以以显示图像内的照明光轴上边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就可以抑制在屏幕上边显示的图像的平面移动,因而可以容易地进行显示图像的旋转调整。
因此,在进行了图像形成部分的旋转调整之后,不必须进行图像形成部分的平面位置调整,因而可以提高操作效率。
在本发明的背投投影机中,优选地,上述支持板和支持台,具备向着对向的上述支持板或支持台延伸的螺合(螺纹接合)构造,上述倾斜位置调整机构,是用一端与上述支持板的螺合构造进行螺合,用另一端与上述支持台的螺合构造进行螺合的螺合部件。
在这样的构成中,由于支持板和支持台具备螺合构造,倾斜位置调整机构是与该螺合构造进行螺合的螺合部件,所以可以用简单的构造变更支持台相对支持板的倾斜状态。就是说,可以容易地调整图像形成部分的倾斜位置。
在本发明的背投投影机中,优选地,上述支持板和上述支持台中的任何一方,具备向着对向的上述支持板或上述支持台延伸的螺合构造,上述倾斜位置调整机构,具备用一端与上述支持板和上述支持台中的一方具备的螺合构造螺合的螺合部件,和设置在该螺合部件的另一端,游动嵌入于在上述支持板或上述支持台中的另一方上形成的凹部的凸状部件。
在这样的构成中,由于支持板或支持台的任何一方具备螺合构造,在支持板或支持台的任何另一方形成凹部,倾斜位置调整机构具备螺合部件和凸状部件,所以可以用该螺合部件的进退移动使支持台相对支持板在螺合状态的进退方向上移动,就可以实施图像形成部分的倾斜位置调整。
此外,在把倾斜位置调整机构配置在多个位置的情况下,归因于在该螺合部件的另一端设置有游动嵌入于支持板和支持台中的另一方上形成的凹部的凸状部件,在多个位置的倾斜位置调整机构之内,使1个位置的倾斜位置调整机构的螺合部件进行进退移动的情况下,通过使在螺合部件的另一端上形成的凸状部件与在机箱底面上形成的凹部之间的接合状态变化,就可以也与图像形成部分的扭曲方向对应地进行图像形成部分的倾斜调整。
以上,通过在支持台上设置倾斜位置调整机构、平面位置调整机构、和旋转位置调整机构,可以容易地进行图像形成部分的倾斜位置调整、平面位置调整和旋转位置调整,同时,在进行图像形成部分的位置调整时,可以缓和加在图像形成部分上的外力的影响,防止图像形成部分内的各个光学系统的相互的位置偏移,可以投影没有图像轮廓变化的稳定的图像。
本发明的背投投影机,具备:包含对从光源射出的光束进行调制,根据图像信息形成光学像的电光装置,和放大投影该光学像的投影光学系统的图像形成部分;收纳该图像形成部分的箱状的机箱;在该机箱的任何一个箱状侧面露出设置、对由上述图像形成部分形成的光学像进行投影的屏幕;和配置在从上述投影光学系统射出的光束的光路中,反射该光束并导向上述屏幕的反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光学系统,通过把持其上端和下端的把持部分,安装到上述机箱内部,在上端一侧的把持部分上,设置有对从上述投影光学系统射出的光束进行上述反射光学系统的光轴倾斜方向位置调整的姿势调整部分。
通常,收纳图像形成部分、反射光学系统、和屏幕的机箱,用注入成型等的方式形成,在这样的机箱上,会产生微小的尺寸公差。
在把反射镜之类的反射光学系统固定到这样的机箱内时,由于存在着上述那样微小的尺寸公差,故归因于反射镜的挠曲、投影图像的图像轮廓的变化,在屏幕上边显示的图像上产生投影偏差。
倘采用本发明,由于反射光学系统,借助于把持部分被安装到机箱内部,在上端一侧的把持部分上,设置有姿势调整部分,通过用姿势调整部分对反射光学系统进行姿势调整,可以对反射光学系统的光轴倾斜方向位置进行调整。
因此,即便是由于背投显示装置的机箱形状的公差,以及装配到该机箱内的构成零件的零件公差的不同,显示图像的图像轮廓发生变化,在屏幕上边显示的图像中发生了投影偏差的情况下,也可以借助于用姿势调整部分进行的反射光学系统的姿势调整进行最佳化,可以在整个屏幕上显示图像。
此外,反射光学系统,优选地,是由大致梯形的反射镜构成,若是这样的形状,则可以与从图像形成部分投影的图像的图像轮廓一致地成为最低限度的形状,就可以在充分地发挥反射光学系统的功能的同时,实现小型化和轻重量化,就是说可以促进背投投影机的小型化和轻重量化。
在本发明的背投投影机中,优选地,上述上端一侧的把持部分,具备插入上述反射光学系统的端部的沟,如果安装上述反射光学系统,则在该反射光学系统的端部和该沟的底部之间形成间隙。
在这样的构成中,由于上端一侧的把持部分具备沟,若装设反射光学系统,则在该反射光学系统的端部和该沟的底部之间形成间隙,所以在用姿势调整部分进行反射光学系统的姿势调整时,反射光学系统的端部与把持部分的沟的底部就不会冲突,就可以避免局部地给反射光学系统的端部加上外力。
因此,由于可以圆滑地进行由姿势调整部分进行的反射光学系统的姿势调整,同时还可以避免把外力施加到反射光学系统的端部,因此可以防止由外力引起的反射光学系统的挠曲,就可以缓和在屏幕上显示的图像的投影偏差。
在本发明的背投投影机中,优选地,在用与上述反射光学系统的反射面相反一侧的面触碰的上述把持部分的面上,装设有弹性部件。
在这样的构成中,由于在用与上述反射光学系统的反射面相反一侧的面进行触碰的上述把持部分的面上,装设有弹性部件,所以可以缓和伴随着由姿势调整部分进行的反射光学系统的姿势调整的、由把持部分和反射光学系统之间的摩擦产生的反射光学系统的端部的损伤。
此外,反射光学系统的反射面,还可以借助于该弹性部件的推压力触碰到把持部分的端面上,边保持该触碰状态,边进行反射光学系统的姿势调整。
因此,借助于由姿势调整部分进行的反射光学系统的姿势调整,就可以正确地保持反射光学系统的倾斜状态,而不会在反射光学系统中产生扭曲等。
在本发明的背投投影机中,优选地,反射光学系统,还通过把持其侧端的把持部分安装到机箱内,在用上述反射光学系统的反射面进行触碰的侧端部分的把持部分的面上,装设弹有性部件。
在这样的构成中,由于反射光学系统通过把持其侧端的把持部分安装到机箱内,在用反射光学系统的反射面进行触碰的侧端部分的把持部分的面上,装设有弹性部件,所以可以用把持部分支持反射光学系统的自重,可以防止由反射光学系统的自重产生的反射光学系统的挠曲等的变形,可以避免由该变形引起的在屏幕上显示的图像的图像轮廓的变化,可以缓和投影偏差。
此外,通过在与反射光学系统进行触碰的把持部分的面上,装设有弹性部件,在进行由姿势调整部分进行的反射光学系统的姿势调整时,就可以用弹性部件的弹性变形支持反射光学系统的端部。
因此,利用与反射光学系统的倾斜对应,弹性部件弹性变形,支持反射光学系统的端部,借助于处于固定状态的把持部分,可以避免反射光学系统的倾斜被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前方看实施方式1的背投投影机的透视图。
图2是从后方看上述实施方式的背投投影机的透视图。
图3是从后方看上述实施方式的背投投影机的分解透视图,具体地说,是从图2去掉了后罩后的图。
图4从下方看上述实施方式的背投投影机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示出了上述实施方式的背投投影机的纵剖面图。
图6是从前方看上述实施方式的下部箱体和脚部的纵剖面图。
图7是从后方看上述实施方式的内部单元的透视图。
图8是从上述实施方式的背投投影机去掉屏幕后的正面视图。
图9是示出了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主体的透视图。
图10是模式性地示出了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主体的平面图。
图11是示出了上述实施方式的背投投影机的平面图。
图12是图11中的XII-XII处剖开的纵剖面图。
图13是从上方看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姿势调整机构的支持部件的透视图。
图14是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倾斜位置调整机构的倾斜调整部件的剖面图。
图15是示出了上述实施方式的倾斜调整部件的调整部分中的旋转调整构造的剖面图。
图16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反射镜姿势调整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17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反射镜的姿势调整部分的剖面图。
图18是示出了上述实施方式的反射镜承受部分的反射镜的保持构造的剖面图。
图19是示出了上述实施方式的反射镜承受部分的反射镜的保持构造的剖面图。
图20是模式性地示出了实施方式2的基座部件、支持部件和光学单元的位置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
1-1.背投投影机的主要构成
图1是从前方看本发明的背投投影机1的透视图。图2是从后方看该背投投影机1的透视图。图3是从后方看背投投影机1的分解透视图,具体地说,是从图2去掉了后罩14后的图。图4是从下方看背投投影机1的分解透视图。图5是示出了背投投影机1的纵剖面图。
用图1到图5对背投投影机1的主要构成进行说明。
背投投影机1,如图1到图5所示,是根据图像信息对从光源射出的光束进行调制以形成光学像,把该光学像放大投影到屏幕上的投影机;背投投影机1的构成为具备:构成机箱的箱体10,设置在该箱体10的下面一侧的脚部20、配置在箱体内的内部单元40、配置在同一箱体10内的作为反射光学系统的反射镜30(图5)、露出设置在箱体10的前面的屏幕50。
由这些箱体10、内部单元40、反射镜30和屏幕50构成装置主体。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为方便起见,假定以从前方看左侧为左,以从前方看右侧为右。
箱体10,是收纳内部单元40和反射镜30的合成树脂制的机箱,如图2、图3所示,其构成为具备:在收纳内部单元40的同时,把前面一侧、上下面侧和左右侧面两侧几乎都覆盖起来的纵剖面为コ形的下部箱体13;把背面一侧和左右侧面两侧的一部分覆盖起来的后罩14;作为设置在该下部箱体13的上侧的纵剖面为三角形的上部箱体12。
作为沿着下部箱体13中的屏幕50的面的方向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形成得比作为沿着上部箱体12中的屏幕50的面的方向的左右方向的尺寸更小。
此外,后罩14被构成为相对下部箱体可自由装卸。
下部箱体13,如图4所示,具备前面部分131、左右的侧面部分132、上面部分133和下面部分134。
如图4所示,在下部箱体13中,在前面部分131的大致中央,设置与构成内部单元40的投影透镜的突出部分相对应地向前面一侧鼓出去的中心部分131A,在该中心部分131A的左右侧,形成大体上同一尺寸的矩形形状的开口部分131R、131L。在这些开口部分131R、131L上,分别安装有作为进行低音区再现的扬声器的重低音箱(ゥ-ハ-ボツクス)60(60R、60L)。这些重低音箱60R、60L,相对于开口部分131R、131L可从前面一侧装卸。
另外,虽然在图面上未明确地画出来,但是在左侧的开口部分131L的下侧,设置有计算机连接用的连接部分、视频输入端子、音频设备连接端子等的各种设备连接用端子。
此外,在下部箱体13中,如图3所示,在左右的侧面部分132上,分别形成有狭缝(スリツト)状的开口部分。左侧的开口部分,是向内部导入冷却空气的吸气用开口132L,右侧的开口部分是排出导入内部并使内部冷却后的空气的排气用开口132R。
上面部分133,被构成为使得与后述的上部箱体12的下面部分对向。此外,下面部分134,则被配置为使得与后述的脚部20的承受面接触。
后罩14,如图3所示,具备背面部分141和左右的侧面部分142。
在后罩14中,在背面部分141的右侧(从后方看为左侧)上,设置有用于导入冷却空气的第2吸气用开口141A。在第2吸气用开口141A上安装空气过滤器143。在设置有该空气过滤器143的第2吸气用开口141A上装卸自如地把安装有该开口堵起来的罩144。此外,在背面部分141的第2吸气用开口141A的左侧(从后方看的右侧)形成有接入连接器145用的开口。
此外,在背面部分141的左侧(从后方看的右侧),设置有计算机连接用的连接部分和视频输入端子、音频设备连接端子等的各种设备连接用端子,在该背面部分141的内侧设置有的接口基板80。
上部箱体12,如参看图2和图5,是收纳反射镜30的纵剖面为三角形的机箱,具备:大体上长方形板状的下面部分15;从该下面部分15的两端部分立起设置的三角形板状的左右的侧面部分16;跨越这些左右的侧面部分形成的,朝向后方的下侧倾斜的背面部分17;形成为大致矩形的平面形状的前面部分18。在该平面状的前面部分18上,形成有矩形形状的开口部分18A。在前面部分18上安装有覆盖该开口部分18A的屏幕50。
图6是从前方看背投投影机1的下部箱体13一侧和脚部20的剖面图。
脚部20,如果参看图3、4、6,是支持上述装置主体,同时,把下部箱体13的前面部分131的一部分覆盖起来的合成树脂制的部件,具备触碰到下部箱体13的下面部分143全体上的承受面21、和把该承受面21的背侧围起来具有规定的高度尺寸的肋状的支持部分22。
在承受面21中,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分中的左侧至中央的位置上,形成有与组成部分22的高度尺寸对应的尺寸的凹下去的凹状沟。
支持部分22,如图4所示,在把背投投影机1设置在地板或桌子等的上面的情况下,其背面就触碰到地板等的上面。在该组成部分22的内侧用合成树脂形成规定高度尺寸的网格状的加强肋22A。借助于该加强凸缘22A,在提高脚部20的刚性的同时,还使得不会从地板等的上面位置偏移。
但是,在支持部分22的内侧的一部分上,未形成加强肋22A,而是在支持部分22的背面一侧,形成从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分的左侧向着中央延伸的平面部分22B。该平面部分22B成为在承受面21上形成的上述凹状沟的下面部分。
如图6所示,若在形成有上述凹状沟的承受面21上,设置上述装置主体,则构成作为从下部箱体13的左侧的侧面部分132向着中央部分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空间的第3通风道93。但是,装置主体的下面并不与第3通风道93的两端缘触碰,而是在左侧的侧面部分132附近的端缘部分和大致中央部分的端缘部分被开口。
在该左侧的侧面部分132附近的开口上,连接有第2通风道92的一端。该第2通风道92的另一端,则通过空气过滤器135连接到在左侧的侧面部分132上形成的吸气用开口132L上。
此外,在该中央部分的端缘部分中的开口上,连接有第4通风道94的一端。该第4通风道94的另一端,则通过海绵等的弹性部件配置在构成上述装置主体的光学装置的下侧。
图7是从后方看内部单元的透视图。
内部单元40,是设置在脚部20的承受面21上,根据输入的图像信息形成规定的光学像,同时也进行附加到该图像信息上的声音信号的放大等,输出声音和映像的装置,详细情况将在后边说明。
图8是从背投投影机1拆下屏幕50的正面图。
反射镜30,是被形成为大致梯形的一般的反射镜,使得梯形的长边变成为上侧那样地,安装在上部箱体12的背面部分17的内侧。在上部箱体12的背面部分17的内侧,形成有作为把反射镜30保持在规定位置上的把持部分的反射镜保持部分31。借助于该反射镜把持部分31,支持反射镜30的长边部分、短边部分、斜边部分,使得在反射镜30上不产生变形。
屏幕50,如图1所示,是从背面投影用内部单元400进行放大投影,用反射镜30进行反射的光学像的透过型屏幕。该屏幕50,具备屏幕主体51和在该屏幕主体51的前面一侧露出的状态下收纳屏幕主体的屏幕罩52。
在这里,如图2所示,在上部箱体12的左右侧的侧面部分16上,分别安装有扬声器箱70,作为另外的部分与上部箱体12分开构成。该扬声器箱70是起着规定的扬声器作用的箱式的装置。这些扬声器箱70的前面和屏幕50的前面被形成为大体上同一平面,这些面与铅直方向大体上平行。
如上所述,屏幕罩52,如图1所示,在收纳屏幕主体51的状态下,使得把上部箱体12的前面部分18和扬声器箱70的前面部分覆盖起来那样地,螺栓固定到上部箱体12上。
1-2.内部单元的构成
内部单元40,如图7所示,具备内部单元主体400、向该内部单元主体400或后述的声音信号放大部分307(放大器)供给电力的电源块300、支持这些内部单元主体400和电源块300的基座部件201。
内部单元主体400,如图7所示,其构成为具备:包括配置在左侧部分上的光源装置411,从该电源装置411向右侧再向前方一侧延伸的平面看大致L形的光学单元401;和作为与基座部件201连接,支持该光学单元401,同时进行姿势调整的支持台的支持部件200。
光学单元401,详细情况将在后边说明,如图7所示,具备作为对从光源装置411射出的光束进行光学性处理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光学像的图像形成部分的光学单元主体401A;和跨接配置为使得把该光学单元主体401A的右侧部分的一部分覆盖起来,从中央向左侧(从后方看为右侧)延伸的控制基板402。
控制基板402具备包括CPU等的控制部分,根据输入的图像信息,进行构成光学单元主体401A的光学装置的驱动控制,跨接配置为使得把光学单元主体401A的右侧部分的一部分覆盖起来,向右侧延伸。
在该控制基板402的周围,用金属制的屏蔽部件403覆盖起来,该控制基板402,使得通过柱状的部件跨过光学单元主体401A那样地,安装到支持部件200上。
电源块300,如图7所示,在从后方看的情况下,其构成为具备设置在光源装置411的前方一侧的第1电源装置301,和设置在分隔板205的左侧的空间内的第2电源装置302。
第1电源装置301的构成为具备第1电源303,和与该第1电源相邻配置的灯驱动电路(镇流器)304。
第1电源303通过连接到接入连接器145上的未图示的电源电缆向灯驱动电路304和控制基板402等供给从外部供给的电力。
灯驱动电路304向构成光学单元主体401A的光源灯供给从第1电源303该所供给的电力,且与该光源灯电气连接。这样的灯驱动电路304,例如被配线在未图示的基板上。
由这些第1电源303和灯驱动电路304构成的第1电源装置301,周围由在左右侧形成有开口的金属制的屏蔽部件305覆盖,防止来自第1电源303和灯驱动电路304的电磁噪声漏泄。
在该屏蔽部件305的开口,从后方看在右侧的开口处,安装有轴流风扇521。借助于此,在从第1电源装置301的延伸方向,即,从后方看时从第1电源装置301的右侧向左侧方向送冷却空气。在该情况下,该屏蔽部件305,兼具作为诱导冷却空气的通风道的作用。
第2电源装置302的构成为具备第2电源306,和放大所输入的声音信号的声音放大部分(放大器)307。
第2电源306,通过连接到上述接入连接器上的未图示的电源电缆,向声音信号放大部分307供给从外部供给的电力。
声音信号放大部分307,是由从第2电源306供给的电力驱动,放大所输入的声音信号的电路,并与在图8中未图示的扬声器箱和重低音箱电气连接。这样的声音信号放大部分307,例如,被配线在未图示的基板上。
基座部件201,是与脚部20的承受面21对向配置,支持内部单元40的构成部件的部件,由金属制的板状部件构成。
如图7所示,从后方一侧看,在左侧,从基座部件201的上面垂设有在左右的空间之间切断热的分隔板502。借助于该分隔板502,可以把第1电源装置301及光学单元401的光源装置411和第2电源装置302隔离开来,在左右的空间之间切断热,防止在第1电源装置301及光源装置411和第2电源装置302之间的热传导。
此外,基座部件201的下面,具有设置在脚部20的承受面21上的与未图示的导轨部件进行接合的接合沟,被构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可进可退。就是说,通过该基座部件201进行进退,就可以从下部箱体13中向后方一侧滑动式地取出内部单元40。
1-3.光学系统的详细的构成
图9的透视图示出了光学单元主体401A。
图10的平面图模式性地示出了光学单元主体401A。
光学单元主体401A,如图10所示,是对从构成光源装置的光源灯射出的光束进行光学处理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光学像,放大投影该光学像的单元,具备积分仪(ィンテグレ-タ)照明光学系统41、色分离光学系统42、中继光学系统43、电光装置44、直角棱镜48和作为投影光学系统的投影透镜46。
积分仪照明光学系统41,是用来对构成电光装置44的3枚液晶面板441(对红绿蓝每一种色光分别定为液晶面板441R、441G、441B)的图像形成区域大体上均匀地进行照明的光学系统,具备光源装置411、第1透镜阵列412、第2透镜阵列413、偏振变换元件414和重叠透镜415。
光源装置411,具备作为放射光源的光源灯416和反射器(リフレクタ)417,用反射器417反射从光源灯416射出的放射状的光线使之变成为平行光线,并将该平行光线向外部射出。
作为光源灯416,采用的是卤素灯。另外,除去卤素灯外,还可以采用金属卤化物灯(メタルハラィドランプ)或高压水银灯等。
作为反射器417,采用的是抛物面镜。另外,也可以采用把平行化凹透镜和椭圆面镜组合起来的方式来取代抛物面镜。
第1透镜阵列412,具有从光轴方向看把具有大体上矩形形状的轮廓的小透镜排列成矩阵状的构成。各个小透镜将从光源灯射出的光束分割为多个部分光束。各个小透镜的轮廓形状,被设定为使得与液晶面板441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形状大体上相似。例如,如果液晶面板441的图像形成区域的横纵比(横向和纵向的尺寸的比例)为4∶3,则要把各个小透镜的横纵比也设定为4∶3。
第2透镜阵列413,具有与第1透镜阵列412大体上同样的构成,具有把小透镜矩阵状地排列起来的构成。第2透镜阵列413,具有与重叠透镜415同时使第1透镜阵列412的各个小透镜的像在液晶面板441上结像的功能。
偏振变换元件414,被配置在第2透镜阵列413和重叠透镜415之间,同时,与第2透镜阵列413一体地单元化。这样的偏振变换元件414,把来自第2透镜阵列413的光变换成1种的偏振光,由此,提高在电光装置中的光的利用效率。
具体地说,由偏振变换元件414变换成1种偏振光后的各个部分光,由重叠透镜415最终被大体上重叠到光学装置44的液晶面板441上边。在使用调制偏振光的类型的液晶面板441的背投投影机1中,由于只能利用1种偏振光,所以来自发出其它的种类的随机的偏振光的光源灯416的光的大体上的一半不能被利用。为此,利用偏振变换元件414,把从光源灯416射出的光束全都变换成1种的偏振光,提高在光学装置44中的光的利用效率。
另外,这样的偏振变换元件414,例如,在特开平8-304739号公报中进行了介绍。
色分离光学系统42,具备2格的分色镜421、422和反射镜423,具有利用分色镜421、422把从积分仪照明光学系统41射出的多个部分光束分离成红(R)、绿(G)、蓝(B)这3色的色光的功能。
中继(リレ-)光学系统43,具备入射侧透镜431、中继透镜433、反射镜432、434,具有把本身为用色分离光学系统42分离的色光的红色光引导到液晶面板441R的功能。
这时,在色分离光学系统42的分色镜421中,从积分仪照明光学系统41射出的光束的红色光成分和绿色光成分透过的同时,反射蓝色光成分。由分色镜421反射的蓝色光,在反射镜423处反射,通过场透镜418后到达蓝色用的液晶面板441B。该场透镜418,把从第2透镜阵列413射出的各个部分光束变换成对其中心轴(主光线)平行的光束。设置在其它的液晶面板441G、441B的光入射一侧的场透镜418也是同样的。
此外,在透过了反射镜421后的红色光和绿色光之中,绿色光被分色镜422反射,通过场透镜418,到达绿色用的液晶面板441G。另一方面,红色光,在透过了分色镜422后通过中继光学系统43,再通过场透镜418,到达红色光用液晶面板441R。
另外,之所以对红色光使用中继光学系统43,是因为红色光的光路的长度比别的色光的光路长更长,因为要防止由光的发散等引起的光的利用效率的降低的缘故。就是说,是为了保持原状不变地把入射到入射侧透镜431上的部分光束传递到场透镜418的缘故。
光学装置44,是根据图像信息对入射的光束进行调制以形成彩色图像的装置,具备:入射用色分离光学系统42分离后的各个色光的3个入射侧偏振光板442;作为配置在各个入射侧偏振光板442的后段上的光调制装置的液晶面板441R、441G、441B;配置在各个液晶面板441R、441G、441B的后段上的射出侧偏振光板443;作为色合成光学系统的交叉分色棱镜444。
液晶面板441R、441G、441B,例如,是把多晶硅TFT用做开关元件的面板。
在光学装置44中,用色分离光学系统42分离的各个色光,借助于这3块液晶面板441R、441G、441B和入射侧偏振光板442,和射出侧偏振光板443,形成根据图像信息调制的光学像。
入射侧偏振光板442,是在用色分离光学系统42分离的各个色光中,仅仅使规定方向的偏振光透过,吸收其它的光束的偏振光板,是把偏振膜贴付到蓝宝石玻璃等基板上的偏振光板。
射出侧偏振光板443,也与入射侧偏振光板大体上同样地构成,在从液晶面板441(441R、441G、441B)射出的光束之中,仅仅使规定方向的偏振光透过,吸收其它的光束。
这些入射侧偏振光板442和射出侧偏振光板443,被设定为彼此的偏振光轴垂直。
交叉分色棱镜444,是对从射出侧偏振光板443射出、已对每一种色光进行了调制的光学像进行合成以形成彩色图像的棱镜。
在交叉分色棱镜444中沿着4个直角棱镜的界面大致X字状地设置反射红色光的电介质多层膜和反射蓝色光的电介质多层膜,由这些电介质多层膜合成3个色光。
以上所说明的液晶面板441、射出侧偏振光板443和交叉分色棱镜444,可一体地构成单元化的光学装置主体45。另外,入射侧偏振光板442,滑动式地嵌入安装于在光导向体47内形成的未图示的沟部。
该光学装置45,虽然具体的图示省略了,但是,具备:交叉分色棱镜444;从下方支持该交叉分色棱镜44的金属制的台座;安装在交叉分色棱镜444的光束入射端面上,保持射出侧偏振光板443的金属制等的保持板;用安装在该保持板的光束入射一侧上的4个插针部件保持的液晶面板441(441R、441G、441B)。在保持板和液晶面板441之间设置有规定间隔的空隙,使得冷却空气可以沿该空隙部分流动。
直角棱镜48,被配置在光学装置44的交叉分色棱镜444中的光束射出一侧,是将用该交叉分色棱镜444合成的彩色图像向投影透镜46的方向,即,将向前方向射出的彩色图像向上方向折曲反射的棱镜。
投影透镜46,是放大用直角棱镜48反射的彩色图像,并向反射镜30投影的透镜。该投影透镜46,用螺栓固定到上述支持部件200上的未图示的头部进行支持。
此外,如图7所示,在投影透镜46的投影一侧的周围,设置有上侧被开口的箱状的罩部件49A。在上部箱体12的下面部分15,为了确保要投影的光学像的光路,形成有开口部分。罩部件49A,对于该开口部分的周围经由弹性部件进行触碰以堵住该开口部分。
以上所说明的各个光学系统41~44、48,被收容在作为图9所示的光学零件用机箱的合成树脂制的光导向体47内。
该光导向体47,虽然内部一侧的具体的图示被省略了,但是,如图9所示,其构成为具备:已形成有从上方滑动嵌入上述光学零件412~415、418、421~423、431~434、442(图10)的沟部的下光导向体471,和闭塞下光导向体471的上部的开口一侧的盖状的上光导向体472。
以上所说明的光学单元主体401A,通过设置在下光导向体471外面上的固定用的孔471A(图9)支持在支持部件200上,为了调整投影到屏幕50上的显示图像的图像轮廓,要进行该光学单元主体401A的姿势调整。
1-4.内部冷却部分的构成(冷却构造)
图11是示出了背投投影机1的平面图。图12是在图11的XII-XII处剖开的纵剖面图。
在这里,在背投投影机1中,如图7、11、12所示,设置有使构成内部单元40的那些各个零件400、200、301、302,和冷却箱体10的内部的内部冷却部分500。该内部冷却部分500,冷却包括内部单元40的下部箱体13内的全体。
内部冷却部分500,如图11、12所示,从吸气用开口132L向下部箱体13内导入外部的冷却空气,冷却下部箱体13内的各个零件400、200、301、302,并从右侧的排气用开口132R把冷却后的空气向外部排出。即,在下部箱体13内,形成有使冷却空气沿着屏幕50的前面从左侧向右侧流动的冷却流路。
内部冷却部分500,具备控制基板冷却流路511,光学装置冷却流路512,光源冷却流路513,和电源冷却流路514。
在内部冷却部分500中,如图11或图12所示,由风扇522、523从吸气用开口132L导入的外部的冷却空气,其一部分被控制基板用的轴流风扇522吸引,在控制基板冷却流路511中流动使控制基板402冷却。此外,冷却空气的剩下的一部分,则被光学装置的轴流风扇523和西洛克风扇(シロツコフアン,多叶片风扇)524吸引,在构成为含有第2~4通风道92~94的光学装置冷却流路512中流动,使光学装置44冷却。这些冷却空气,在光学装置44上方的附近合流(汇合)。
在这里,在光源冷却流路513中,使用在分隔板205的右侧的空间内配置的,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第1通风道91。
上述合流后的空气的一部分,如图11所示,被光学零件冷却用的2个西洛克风扇525、526吸引,在光导向体47内的光源冷却流路513中流动使上述偏振变换元件和光源装置冷却,然后,通过第1通风道91,从排气用开口132R向外部排出。
另一方面,合流后的空气的剩下的一部分,被电源用的轴流风扇521吸引,在电源冷却流路514中流动,使第1电源装置301和第2电源装置302冷却,从排气用开口132R向外部排出。
如上所述地作为冷却后的空气的排出流路设置有2个流路。然后,光源装置411冷却后的空气,就从专用的第1通风道91直接向外部排出而不与别的零件接触,使得不会干扰第2电源装置302。
1-5.单元主体的姿势调整构造
以下对光学单元主体401A的姿势调整构造进行说明。
图13是从上方看作为支持台的支持部件200的透视图。
支持部件200,为了通过反射镜30将从光学单元主体401A投影的光学像投影到屏幕50的背面,对光学单元主体401A的投影方向进行调整。该支持部件200的构成为具备:作为对向配置安装在内部单元40的基座部件201上边的平面位置调整机构的左右位置调整部件202;作为从该左右位置调整部件202垂设的倾斜位置调整机构的倾斜位置调整部件203;作为使得变成为下斜那样地被安装在该倾斜位置调整部件203的后方一侧上的旋转位置调整机构的旋转位置调整部件204。
左右位置调整部件202,虽然省略了具体的图示,但是将成为倾斜调整部件203和旋转位置调整部件204的基础,进行支持部件200全体的平面位置调整。该左右位置调整部件202,沿着光学单元主体401A的形状,由平面看大致F字形状的板状体构成。
在该板状体上,形成有配置在多个位置,在左右方向上具有扁平的形状的松动孔202A,和向该板状体的外周部分弯曲的站立片202B。
通过向该松动孔202A内插入螺栓,与在下部箱体的下面形成的未图示的孔进行固定,来固定光学单元主体401A的平面位置。
在进行光学单元主体401A的平面位置调整时,操作者采用使已插入到松动孔202A中的螺栓变成为游动接合状态,把持站立片202B使左右位置调整部件202沿着松动孔202A的形状移动的办法,可以使光学单元主体401A在左右方向上移动,进行光学单元主体401A的平面位置调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松动孔202A虽然在左右方向上具有扁平的形状,但是,并不限于该形状,因为为使光学单元主体401A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也可以把松动孔202A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扁平的形状,或者,把松动孔202A形成为在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十字形状。
倾斜调整部件203,调整光学单元主体401A相对屏幕的仰视方向的倾斜位置。该倾斜调整部件203,被构成为具备:被固定在左右位置调整部件202的上面,支持该倾斜调整部件203的脚部203A;被该脚部203A支持,从左右位置调整部件202的上面垂设的柱状部件203B;与该柱状部件203B的顶端部分连接,固定在旋转位置调整部件204上的移动金属零件203C。
具体地说,图14示出了倾斜调整部件203的剖面图。
在柱状部件203B中,在基端部分上,具备大体上球状地形成的球状体203B2,该球状体203B2与脚部203A接合。此外,在顶端部分上形成螺纹沟,螺合到移动金属零件203C上。此外,在中央部分上,形成有用来使该柱状部件203B旋转的旋转把手(つまみ)230B1。
在脚部203A上,形成有沿着柱状部件203B的球状体203B2的形状的凹部203A1。此外,脚部203A,借助于螺栓固定到左右位置调整部件202上。
移动金属零件203C,是大致方柱状部件,形成有上下贯通的孔203C1,和从该移动金属零件203C的侧面贯通孔203C1的固定用孔203C2。
在孔203C1内形成有用来螺合柱状部件203B的顶端部分的螺纹沟,使得借助于与柱状部件203B的螺合状态,移动金属零件203C在柱状部件203B的长手方向上进退移动。
在固定用孔203C2内插通螺栓,固定移动金属零件203C和柱状部件203B的螺合状态,固定光学单元主体401A对屏幕的仰视方向的倾斜位置。
以上所说明的倾斜调整部件203,被设置在平面看大致F字形状地形成的左右位置调整部件202的各个端部和弯曲的拐角部分的4个位置上,虽然具体的图示省略了。
在进行光学单元主体401A的倾斜位置调整时,操作者可以采用使倾斜调整部件203的旋转把手203B1旋转,使柱状部件230B的顶端和移动金属零件203C的螺合状态变化的办法,使移动金属零件203C在柱状部件203B的长边方向上进退移动。就是说,使与移动金属零件203C固定的旋转位置调整部件203进退移动。通过用配置在左右位置调整部件202上的4个位置的倾斜调整部件203进行这样的操作,可以进行已载置固定光学单元主体401A的旋转位置调整部件204的倾斜位置调整,可以进行光学单元主体401A对屏幕50的仰视方向的倾斜位置调整。
在上边所说的倾斜位置调整中,在4个位置上设置的倾斜调整部件203之中,在对每一个位置进行调整时,由于对其它的3个位置的未调整的倾斜调整部件203来说就成为仅仅使1个位置的移动金属零件203C进退移动,所以各个倾斜调整部件203相对左右位置调整部件202的角度就必须的可变的。在这里,如上所述,柱状部件203的基端,具备大体上球状地形成的球状体230B2,该球状体203B2,具有与沿着脚部203A的球状体230B2的形状形成的凹部203A1接合的构造。
就是说,光学单元主体401A的倾斜位置,不仅对屏幕50的仰视方向的倾斜位置,也可以进行该倾斜位置的螺栓方向的调整。
旋转位置调整部件204,如图13所示,进行在光学单元主体401A的平面内的旋转方向的位置调整。该旋转位置调整部件204的构成为具备:载置固定光学单元主体401A的旋转部件204A;与该旋转部件204A接合,同时,与倾斜调整部件203连接的旋转基座部件104B;与这些旋转部件204A和旋转基座部件204B连接的调整部分204C。
旋转部件204A,是载置光学单元主体401A,与具有平面看大致L字形状的光学单元主体401A大体上同一地形成的板状部件。该旋转部件204A,具备:与旋转基座部件204B接合,成为该旋转部件204A的旋转中心的旋转中心部分204A1;在从该旋转中心部分204A1离开的位置上形成,与旋转基座部件204B接合的旋转引导部分204A2。此外,该旋转部件204A,为了向光学单元主体401A送冷却空气,形成有大致矩形形状地形成的切口部分204A3。
在该切口部分204A3上配置第4通风道94,成为向光学装置送冷却空气的冷却流路。
在这里,光学单元主体401A,采用向在下光导向体471的外面形成的固定用孔471A(图9)内插通螺栓,螺合到在旋转部件204A上形成的孔(未画出来)上的办法,把光学单元主体491A和旋转部件204A固定。
此外,如上所述,在旋转部件204A的上面,螺纹固定凸起部分,支持光学单元主体401A的投影透镜46。
旋转中心部分204A1,是贯通旋转部件204A的表里面的孔,采用向该孔和在旋转基座部件204B上形成的,未图示的孔内插通螺栓的办法,使旋转部件204A和旋转基座部件204B接合,旋转部件204A,就成为以该旋转中心部分204A1为中心在旋转基座部件204B上边自如地旋转。
在这里,该旋转中心部分204A1,在从载置固定到旋转部件204A上边的光学单元主体401A的投影透镜46射出的光束的主轴上边形成。
旋转引导部分204A2,是贯通旋转部件204A的表里面,在以旋转中心部分204A1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形成的轨道(トラツク)孔,与螺合固定到旋转基座部件204B上的螺栓接合,引导旋转部件204A的旋转。
如上所述,采用把旋转部件204A和旋转基座部件204B,不仅与旋转中心部分204A1进行连接,也包括旋转引导部分204A2在内进行连接的办法,就可以使旋转部件204A中对旋转基座部件204B的支持成为确实的支持,同时,还可以圆滑地进行旋转部件204A中相对旋转基座部件204B的旋转。
旋转基座部件204B,是与旋转部件204A接合,支持该旋转部件204A的旋转移动的部件,形成得比旋转部件的形状稍微大一些。
在该旋转基座部件204B中,与旋转部件204A的旋转中心部分204A1和旋转引导部分204A2对应地形成未图示的孔,此外,与旋转部件204A的切口部分204A3对应地形成将成为冷却空气的冷却流路的未图示的切口部分。
此外,与后述的调整部分204C位置对应地形成在这里未图示的孔。
另外,在旋转基座部件204B的下面,固定上述倾斜调整部件203的移动金属零件203C,结果成为该旋转基座部件204B的倾斜位置与移动金属零件203C的进退移动对应地进行变化。
调整部分204C,使旋转部件204A相对旋转基座部件204B旋转。该调整部分204C,设置在旋转基座部件204B和旋转部件204A的下面的同时,与投影透镜46的设置位置离开一个间隔,设置在想光源装置411的设置位置延伸的端面上。
具体地说,图15示出了表明调整部分204中的旋转构造的剖面图。
调整部分204C的构成为具备:固定在旋转基座部件204B的下面的固定部分204C1;固定在旋转部件204A的下面的可动部分204C2;把这些固定部分204C1和可动部分204A2连接起来的旋转调整用螺栓204C3。
在这里,固定部分204C1和可动部分204C2,在光学单元主体401A的前后方向上平行地设置。此外,在旋转基座部件204B上边设置有旋转部件204A的状态下,可动部分204C2,成为插通到在旋转基座部件204B上形成的孔204B1内的状态。
固定部分204C1,是大致方柱状,在光学单元主体401A的前后方向上贯通两端部地形成带台阶形状的孔204C4。
在该孔204C4中,插通旋转调整用螺栓204C3,该孔的螺栓承受面204C5和旋转调整用螺栓204C3的旋转端触碰。
可动部分204C2,与固定部分204C1相同具有大致方柱形形状,在光学单元主体401A的前后方向上贯通两端面地形成孔204C6。
该孔104C6,形成有与旋转调整用螺栓204C3的螺纹沟对应的螺纹沟,螺合该旋转调整用螺栓204C3。
在旋转调整用螺栓204C3中,在把该旋转调整用螺栓204C3插通到固定部分204C1的孔204C4内时,在从该固定部分204C1突出的部分上形成有螺纹沟。
在这里,在旋转调整用螺栓204C3上,在由该旋转调整用螺栓204C3的顶端部分形成的螺纹沟的终端部分上固定螺母204C7,使该旋转调整用螺栓204C3对固定部分204C1加载(付势)。
由于处于这样的加载状态,旋转调整用螺栓204C3,就不会相对固定部分204C1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在进行光学单元主体401A的旋转调整时,操作者可借助于螺丝刀等使插通到旋转位置调整部件204的固定部分204C1内的旋转调整用螺栓204C3旋转。然后,通过旋转调整用螺栓204C3和可动部分204C2之间的螺合状态变化,可动部分204C2就在旋转调整用螺栓204C3的长边方向上进行进退移动。就是说,旋转部件204A以旋转中心部分204A1为中心在旋转基座部件204B上旋转。因此,成为光学单元主体401A,与旋转部件204A一起,在旋转基座部件204B上旋转,进行光学单元主体401A的旋转调整。
得益于以上那样的支持部件200的构造,光学单元主体401A,就可以相对内部单元40的基座部件201的上面,进行包括左右方向、倾斜方向和旋转方向的姿势调整。
1-6.反射镜的保持构造
接着,说明本发明中的反射镜30的保持构造。
反射镜30向屏幕50方向反射从光学单元主体401A投影的光学像。该反射镜30保持在形成于上部箱体12的背面部分17的反射镜保持部分上。因此,在该保持状态下,反射镜30就成为反射面向下方倾斜。
反射镜保持部分31,如图8所示,使得距光学单元主体401A的投影透镜46(图7)离开规定的距离地保持反射镜30,同时调整要投影到屏幕50上的显示图像的图像轮廓。该反射镜保持部分31的构成为具备:支持本身为大致梯形形状的反射镜30的长边部分的反射镜姿势调整部分32;支持该反射镜30的斜边部分的反射镜承受部分33;支持该反射镜30的短边部分的反射镜支持部分34。
图16示出了反射镜姿势调整部分32的分解透视图。
图17示出了反射镜姿势调整部分32的剖面图。
反射镜姿势调整部分32,如图16所示,使反射镜30的长边部分相对反射面在垂直的方向上自由移动。该反射镜姿势调整部分32的构成为具备:连接到上部箱体12的背面部分17上的固定部分32A;松配合(游合)到该固定部分32A上,而且,把持反射镜30的长边部分的把持部分32B。
固定部分32A,形成为截面大致L字形状,在一方的端面上,形成有用来与在上部箱体12的背面部分17上形成的未图示的孔进行连接的孔32A1,在另一方的端面上,形成有用来与把持部分32B进行连接的孔32A2。
其中,用来与把持部分32B进行连接的孔32A2,是在与上部箱体离开的方向上扁平的松动孔,把螺栓插通到该孔32A2和在后述的把持部分32B上形成的孔内,固定固定部分32A和把持部分32B。
把持部分32B,由板状体32B1和从该板状体32B1垂设的2个支持片32B2构成,被形成为截面大致F字形状。
在该板状体32B1上,形成有用来与在固定部分32A上形成的孔32A2进行连接的孔32B3。
此外,如图7所示,在作为支持沟到个支持片32B2之间,把持反射镜30的端部,在反射镜30的端部和板状体32B1之间,形成间隙32B4。
在这2个支持片32B2之中,在位于上部箱体一侧的支持片32B2上,安装弹性部件32C,在由该支持片32B2把持着反射镜30的端部的状态下,该弹性部件32C,触碰到与反射镜30的反射面相反一侧的端面上。
由上述那样的反射镜姿势调整部分32进行的反射镜30的姿势调整,可以采用把连接到固定部分32A的孔32A2和把持部分32B的孔32B3上的螺栓作成为松配合状态,使把持部分32B相对固定部分32A在固定部分32A的孔32A2的扁平方向,就是说,在垂直于反射镜30的反射面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进行。
在这里,在反射镜30的姿势调整中,在使把持部分32B相对固定部分32A移动时,通过将反射镜30的端部解碰到支持片32B2的端面,抑制反射镜30的扭曲,仅仅进行该反射面的俯仰方向的调整。
此外,通过使与反射镜30的反射面相反一侧的端面,与弹性部件32C触碰,即便是反射镜30的倾斜角度和从支持片32B2的板状体32B1开始的垂设角度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弹性部件32C的物理性的变形进行应对,利用弹性部件32C的推压力,维持反射镜30的端部触碰到支持片32B2上的状态。
该反射镜姿势调整部分32,如图8所示,在反射镜30的长边部分的3个位置形成,进行反射镜30的姿势调整。
另外,在这里,反射镜姿势调整部分32,虽然在反射镜30的长边部分的3个位置形成,但是,即便是1个或2个位置也可以进行调整。
图18所示的剖面图示出了反射镜承受部分33的反射镜30的保持构造。
反射镜承受部分33,是保持反射镜30的自重的部分,位于反射镜30的斜边部分上,设置在从上部箱体12的背面部分突出形成的凸起部分17A上。
在这里,图18中,上下方向示出了反射镜的倾斜方向,该反射镜的下面与反射面对应。
反射镜承受部分33,被形成为截面大致Z字形状,成为一方的端面固定于凸起部分17A上,反射镜30触碰到另一方的端面上的构造。
在这里,在与反射镜承受部分33的反射镜30触碰的端面上,安装有弹性部件33A,在该反射镜承受部分33和反射镜之间,存在着弹性部件33A。
由于存在着该弹性部件3A,弹性部件33A就可以与反射镜姿势调整部分32进行的反射镜30的姿势调整对应地产生弹性变形,就可以应对反射镜30的倾斜状态。
该反射镜承受部分33,如图8所示,在反射镜的斜边部分的各2个位置上形成,防止由反射镜30的自重产生的变形。
另外,在这里,反射镜承受部分33,虽然在反射镜的斜边部分的各2个位置形成,但是也可以在斜边部分的各仅仅1个位置形成。
图19所示的剖面图示出了反射镜支持部分34的反射镜30的保持构造。
反射镜支持部分34,在应对反射镜姿势调整部分32进行的反射镜30的姿势调整的同时,还保持反射镜30的自重。该反射镜支持部分34的构成为具备:被形成为从上部箱体12的背面部分17突出出来,支持反射镜30的端部的第1凸起部分17B;与该凸起部分17B连接,推压反射镜30的反射面的反射镜推压部件34A;被形成为从上部箱体12的背面部分突出出来,与和反射镜30的反射面相反一侧的端面进行触碰的第2凸起部分17C。
第1第凸起部分17B具有剖面大致梯形的形状,在斜边部分触碰反射镜30的端部。
反射镜推压部分34A,防止该反射镜的端部和第1凸起部分17B的斜边的触碰位置因反射镜的自重或反射镜的姿势调整而偏移。该反射镜推压部件34A具有截面大致Z字形的形状,一方的弯曲部分与第1凸起部分17B的弯曲部分对应,另一方的弯曲部分,与第1凸起部分17B的斜边和反射镜所构成的夹角部分对应。
第2凸起部分17C,被形成为截面大致三角形,是防止该反射镜30的端部和第1凸起部分17B的斜边的触碰位置因反射镜的姿势调整而偏移的部分,在与该反射镜30的触碰面上安装有弹性部件34B。
利用该弹性部件34B,该弹性部件34B在与反射镜30的姿势调整对应地产生弹性变形的同时,通过由该弹性部件34B对反射镜30的推压力,防止反射镜30的端部和第1凸起部分17B的斜边的触碰位置的偏移。
1-7.实施方式1的效果
倘采用上述的实施方式,则有如下的效果。
(1)由于光学单元具备支持部分200,该支持部分200的构成为具备左右位置调整部件202、倾斜调整部件203、和旋转位置调整部件204,故可以借助于3个轴对投影图像的光学单元进行姿势调整。由此,在调整从光学单元投影的图像在屏幕上边的显示位置时,就可以缩小对屏幕投影图像的不能显示的范围。
因此,即便是由于背投投影机1的箱体10形状的公差,和要装配到该箱体10内的构成零件的零件公差的不同,显示图像的图像轮廓变化,在屏幕上边显示的图像中产生了投影偏差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由支持部件200进行的光学单元主体401A的姿势调整来最优化,从而在整个屏幕上显示图像。
(2)由于光学单元主体401A,被配置为相对屏幕在仰视方向倾斜,故可以减少在从屏幕离开的方向,就是说背投投影机1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可以使背投投影机1薄型化。
(3)由于左右位置调整部件202在内部单元的支持板上边对向配置,并成有松动孔202A和站立片202B,故操作者采用使插入到松动孔202A中的螺栓成为松配合状态,把持站立片202B,使左右位置调整部件202相对该支持板移动的方式,可以使光学单元主体401A在支持板的左右方向上移动。
因此,在可以容易地进行光学单元主体401A的平面位置调整的同时,在进行光学单元主体401A的平面位置调整时,还可以缓和加在光学单元主体401A上的外力的影响,防止光学单元主体401A内的各个光学系统的彼此的位置偏移,使得可以投影没有图像轮廓的变化的稳定的图像。
(4)由于旋转位置调整部件204,由旋转部件204A、旋转基座部件204B、和调整部分204C构成,旋转部件204A的旋转中心部分204A1和旋转引导部分204A2与旋转基座部件204B接合,以旋转中心部分204A1为支点在旋转基座部件204B上边旋转,故可以容易地对光学单元主体401A进行旋转调整,由此,可以对在屏幕上边显示的图像的位置进行调整。
(5)由于旋转位置调整部件204,是旋转部件204A和旋转基座部件204B的2体构成,故与上述左右位置调整部件202同样,通过使旋转部件204A相对旋转基座部件204B旋转,进行光学单元主体401A的旋转调整,因此在进行光学单元主体401A的旋转位置调整时,可以缓和加在光学单元主体401A上的外力的影响,防止光学单元主体401A内的各个光学系统的彼此的位置偏移,可以投影没有图像轮廓的变化的稳定的图像。
(6)由于旋转部件204A的旋转中心部分204A1,在从光学单元主体401A射出的主光轴上形成,在旋转部件204A相对旋转基座部件204B旋转时,光学单元主体401A可以以射出的主光轴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就是说,在屏幕上边显示的显示图像,可以以显示图像内的照明光轴上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可以抑制在屏幕上边显示的图像的平面移动,可以容易地进行显示图像的旋转调整。
由此,在进行光学单元主体401A的旋转调整之后,不必须进行光学单元主体401A的平面位置调整,可以提高操作效率。
(7)由于旋转部件204A和旋转基座部件204B用调整部分204C连接起来,故可以通过用螺丝刀等使调整部分204C的旋转调整用螺栓204C3旋转,使旋转部件204A相对旋转基座部件204B移动。
(8)由于用调整部分204C进行光学单元主体401A的旋转调整,故可以在微小的范围内正确地进行光学单元主体401A的旋转调整。
(9)由于倾斜位置调整部件203具备脚部203A、柱状部分203B和移动金属零件203C,把左右位置调整部件202和旋转位置调整部件204的旋转基座部件204B连接起来,使柱状部件203B的顶端和移动金属零件203C之间的螺合状态变化,故可以使移动金属零件203C沿着柱状部件203B的长边方向进行进退移动,就是说,使旋转基座部件204B相对左右位置调整部件202进行移动。因此,就可以伴随着柱状部件203B的顶端和移动金属零件203C之间的螺合状态的变化,进行光学单元主体401A的倾斜姿势调整。
(10)由于倾斜调整部件203的柱状部件203B的基端部分具有形成为球状的球状体203B2,该球状体203B2接合到具有沿着球状体203B2的形状形成的凹部203A1的脚部203A上,故在设置在4个位置的倾斜调整部件203之中,在调整1个位置的倾斜调整部件203的情况下,通过使柱状部件203B的球状体203B2和脚部203A的接合状态变化,就可以也与对光学单元主体401A的倾斜位置的扭曲方向对应地进行光学单元主体401A的倾斜调整。
(11)由于支持部件200在基座部件201上边倾斜地设置,光学单元主体401A被支持到该支持部件200上,故可以与光学单元主体401A的姿势调整对应地确实地支持光学单元主体401A。
(12)由于反射镜保持部分31,具备反射镜姿势调整部分32,故通过使反射镜姿势调整部分32的把持部分32B相对固定部分32A移动,就可以使反射镜30的长边部分在与反射面垂直的方向,即,在反射镜30的俯仰方向上进行倾斜移动。
因此,即便是由于背投投影机1的箱体10形状的公差,和要装配到该箱体10内的构成零件的零件公差的不同,显示图像的图像轮廓变化,在屏幕上边显示的图像中产生了投影偏差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由反射镜姿势调整部分32进行的反射镜30的姿势调整,进行最优化,可以在整个屏幕上显示图像。
(13)由于反射镜30被形成为大致梯形,与从光学单元主体401A投影图像的图像轮廓一致,是最低限度的形状,故可以在充分地发挥反射镜30的功能的同时,实现小型化和轻重量化,就是说,可以促进背投投影机1的小型化和轻重量化。
(14)由于反射镜姿势调整部分32的把持部分32B,由板状体32B1和从该板状体32B1垂设的2个支持片32B2构成,在用2个支持片32B2把持反射镜30的状态下,在反射镜30和板状体32B1之间形成间隙32B4,故在使把持部分32B相对固定部分32A移动时,反射镜30的端部与把持部分32B的板状体32B1就不会冲突,就可以避免局部地给反射镜30的端部加上外力。
因此,由于在可以圆滑地进行由反射镜姿势调整部分32进行的反射镜30的姿势调整的同时,可以避免给反射镜30的端部加上外力,故可以防止由外力引起的反射镜30的挠曲,可以缓和在屏幕上显示的图像的投影偏差。
(15)由于在反射镜姿势调整部分32的把持部分32B中,在位于上部箱体一侧的支持片32B2上,安装弹性部件32C,该弹性部件32C和与反射镜30的反射面相反一侧的端面触碰,故可以缓和伴随着反射镜30的姿势调整、由支持片32B2与反射镜30之间的摩擦产生的反射镜30的端部的损伤。
(16)由于在位于上部箱体一侧的支持片32B2上安装有弹性部件32C,使得该弹性部件32C推压与反射镜30的反射面相反一侧的端面,反射镜30的反射面触碰到另一方的支持片32B2,故可以在保持该触碰状态的同时,与把持部分32B的移动连动地,进行反射镜30的姿势调整。
因此,就可以伴随着反射镜30的姿势调整,正确地保持反射镜30的倾斜状态而不会在反射镜30上产生扭曲等。
(17)由于反射镜保持部分31具备支持反射镜30的斜边部分的反射镜承受部分33,该反射镜承受部分33支持反射镜30的反射面,故可以用反射镜承受部分33支持反射镜30的自重,可以防止由反射镜30的自重引起的反射镜30的挠曲等的变形,可以避免由该变形产生的在屏幕上边显示的图像的图像轮廓的变化,可以缓和投影偏差。
(18)由于反射镜承受部分33,在与反射镜30的反射面的触碰面上,安装有弹性部件33A,故在用反射镜姿势调整部分32进行的反射镜30的姿势调整时,可以借助于弹性部件33A的弹性变形支持反射镜30的端部。
因此,通过弹性部件33A与反射镜30的倾斜对应地进行弹性变形,支持反射镜30的端部,可以避免反射镜30的倾斜受到由处于固定状态的反射镜承受部分33导致的限制。
(19)由于反射镜支持部分34具备第1凸起部分17B、第2凸起部分17C和反射镜推压部件34A,故可以避免源于由反射镜姿势调整部分32进行的反射镜30的姿势调整和由反射镜30的自重引起的反射镜30的端部的第1凸起部分17B的触碰位置偏移,可以确实地支持反射镜30。
(20)由于在第2凸起部分17C与反射镜30的触碰面上安装有弹性部件34B,故在弹性部件34B可以与反射镜30的姿势调整对应地产生弹性变形的同时,还可以利用由该弹性部件34B对反射镜30的推压力,防止反射镜30的端部和第1凸起部分17B的斜边的触碰位置的偏移。
实施方式2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
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那些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造和同一部件赋予同一标号并且省略或简化其详细的说明。
在实施方式1中,基座部件201设置在箱体10内,被配置为触碰到脚部20的承受面21上。支持部件200,设置在该基座部件201上边,把光学单元主体401A支持到该支持部件200上边。
与此相对,在实施方式2中,基座部件201,在箱体10内,被设置为对于脚部20的承受面隔开一个距离。此外,支持部件200设置在该基座部件201的下面,光学单元主体401A被支持到该支持部件200上边。
2-1.光学单元主体的姿势调整构造
图20模式性地示出了实施方式2的基座部件201、支持部件200和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光学单元401的位置关系。另外,图20是从背投投影机1的正面一侧看基座部件201、支持部件200的图。此外,在图20中,为了明确地表示出基座部件201和支持部件200的配置关系,简化了光学单元401,用虚线仅仅示出了构成光学单元401的投影透镜46。
基座部件201,由金属制的板状部件构成,形成为在下方凸起的截面大致凸字形形状。
在该基座部件201中,左右两端部分的端面,图示省略,触碰到从下部箱体13的侧面部分132的端面在大致法线方向上突出设置的基座部件支持部分上。就是说,该基座部件201被支持到下部箱体13的侧面部分132上。
此外,在该基座部件201中,在凸字形部分的端面的4个规定位置上,设置有朝向对向的支持部件200延伸的第1螺合构造210。该第1螺合构造210被形成为在与脚部20的承受面21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另外,作为第1螺合构造210,可以采用各种构造,在本实施方式中,变成为在凸字形状的端面上形成贯通表里的孔,例如利用焊接等把螺母210A固定到与该孔的对应位置上的构成。
再有,在该基座部件201中,在凸字形部分的端面上,还形成有大致圆弧状的切口201A。之后,在把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光学单元主体401A设置到支持部件200上时,如图20所示,使光学单元主体401A的投影透镜46与该切口201A的位置对应。
再有,在该基座部件201中,凸字形部分的端面,对于两端部分的端面倾斜,使得在后方一侧成为下斜。
支持部件200,位于基座部件201的下面,具备倾斜调整部件203和旋转位置调整部件204。
旋转位置调整部件204,与实施方式1相同,具备旋转部件204A、旋转基座部件204B、调整部分204C。
其中,旋转基座部件204B,在与旋转部件204A的旋转引导部分204A2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在与基座部件201的第1螺合构造210大体上同一方向上延伸的第2螺合构造220。另外,作为该第2螺合构造,可以采用各种的构成,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与第1螺合构造同样的构成。
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脚部20的承受面21的大致法线上边,在基座部件201和旋转基座部件204B的规定位置上,设置有4对第1螺合构造和第2螺合构造。
另外,由旋转位置调整部件204进行的光学单元主体401A的旋转位置调整,是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说明省略。
倾斜调整部件203,被形成为大致柱状,在一端一侧形成与基座部件201的第1螺合构造210的螺母210A上形成的螺纹沟对应的螺纹沟,在另一端一侧,形成与旋转基座部件204B的第2螺合构造220的螺母220A上形成的螺纹沟对应的螺纹沟。这些一端一侧的螺纹沟和另一端一侧的螺纹沟,成为逆螺纹,在本实施方式中,一端一侧用右螺纹形成,另一端一侧则用左螺纹形成。另外,并不限于这样的螺纹沟,也可以一端一侧用左螺纹,另一端一侧用右螺纹形成。
然后,倾斜调整部分203,一端与基座部件201的第1螺合构造210螺合,另一端与旋转基座部件204B的第2螺合构造220螺合。就是说,倾斜调整部分203在与第1螺合构造210和第2螺合构造220螺合的状态下,就把倾斜调整部件203插通到旋转部件204A的旋转引导部分204A2中。此外,在这样的状态下,基座部件201的凸字形部分的端面和旋转位置调整部件204的端面,成为大致平行的状态。
此外,在该倾斜调整部件203的大致中央部分上,与实施方式1同样,形成有旋转把手203B1。
因此,在进行设置在支持部件200上边的光学单元主体401A的倾斜位置调整时,操作者通过使倾斜调整部件203的旋转把手203B1旋转,使倾斜调整部件203与第1螺合构造210和第2螺合构造220的螺合状态变化,来使旋转位置调整部件204相对基座部件201的位置变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旋转把手203B1在图20的箭头A的方向上旋转时,倾斜调整部件203的一端和另一端,将相对基座部件201和旋转位置调整部件204,在从第1螺合构造210和第2螺合构造220突出出来的方向上移动。就是说,接近基座部件201和旋转位置调整部件204之间的相互位置。此外,反过来,若使旋转把手203B1向图20的箭头B的方向旋转,则将隔离开基座部件201和旋转位置调整部件204之间的相互位置。通过用4个位置的倾斜调整部件203进行这样的操作,来实施旋转位置调整部件204的倾斜位置调整,实施光学单元主体401A相对屏幕50的仰视方向的倾斜位置调整。
此外,设置在4个位置的倾斜调整部件203之中,在对每一个位置实施调整时,对其它3个地方中的未调整的倾斜调整部件203与1个位置对应的基座部件201和旋转基座部件204B部分的相对位置就将进行接近离开。就是说,旋转基座部件204B,将成为相对屏幕50的仰视方向的倾斜位置被扭曲的状态。在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借助于在倾斜调整部件203的一端一侧以及另一端一侧上形成的螺纹沟,和在第1螺合构造210以及第2螺合构造220上形成的螺纹沟之间的间隙(クリアランス),吸收旋转基座部件204B的扭曲所伴随的倾斜调整部件203的负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用倾斜调整部件203进行的光学单元主体401A的倾斜位置调整中,相对基座部件201的凸字形部分的端面,在0.5到1.0度的范围内使旋转基座部件204B进行角度变更。
另外,对于上述的基座部件201、支持部件200以外的构成来说,构成与实施方式1大致是同样的,此外,对于冷却构造来说,其构成也与实施方式1大致是同样的。
2-2.实施方式2的效果
倘采用上述的实施方式2,则除去与上述(1)、(2)、(4)~(8)、(12)~(20)大致同样的效果之外,还具有以下的效果。
(21)光学单元401和电源块300,位于基座部件210和旋转位置调整部件204之间,在下部箱体13内,由该基座部件201和旋转位置调整部件204,成为与屏幕50等的其它的构成部件隔离开的状态。由此,基座部件201和旋转位置调整部件204就起着引导内部冷却部分500中的冷却空气的通风道的作用,可以使光学单元401和电源块300内的构成部件效率良好地冷却。此外,由于冷却空气沿着基座部件201和旋转位置调整部件204流通,所以也起着切断送往配置在上部箱体12内的屏幕50等的热的部件的作用。
(22)由于基座部件201的凸字形部分的端面被形成为对左右两端部分的端面倾斜,故支持部件200,如果设置在基座部件201上,则要预先变成为倾斜的状态。归因于此,若对倾斜调整部件203的旋转把手203B1进行微调整,则可以实施设置在支持部件200上的光学单元主体401A的倾斜位置调整。
(23)由于在基座部件201和旋转基座部件204B上,分别设置第1螺合构造210和第2螺合构造220,倾斜调整部件203,是与这些第1螺合构造210和第2螺合构造220螺合的螺合部件,故可以用简单的构造把基座部件201和旋转位置调整部件204连接起来,同时,还可以用简单的构造变更旋转位置调整部件204相对基座部件201的倾斜状态。
3.实施方式的变形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还包括以下所示的那样的变形。
例如,在实施方式1中,支持部件200虽然以左右位置调整部件202为基础,成为在其上边连接倾斜调整部件203和旋转位置调整部件204的构成,但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构成,也可以作成为以旋转调整部件为基础,在其上边连接倾斜调整部件和左右位置调整部件的构成。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虽然说明的是倾斜调整部件203具备脚部203A、柱状部件203B和移动金属零件203C的构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省略脚部203A,设置2个移动金属零件203C。此外,在2个移动金属零件203C之中,把一方固定到旋转位置调整部件204上,把另一方固定到左右位置调整部件202上。此外,在柱状部件203B的两端部分上形成螺纹沟。然后,使柱状部件203B和2个移动金属零件203C螺合。在这样的构成中,即便是不设置脚部203A,也可以用简单的构造实施由倾斜调整部件203进行的倾斜位置调整。
再有,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也可以相反地构成脚部203A和移动金属零件203C。就是说,也可以把脚部203B设置在旋转基座部件204B上,把移动金属零件203C设置在左右位置调整部件202上。可根据支持部件200的形状等设计倾斜调整部件203。
再有,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作为光学单元主体401A的姿势调整,虽然用左右位置调整部件202、倾斜调整部件203和旋转位置调整部件204进行,但是,也可以是仅仅倾斜调整部件203独立地进行的姿势调整机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支持部件200,虽然说明的是具备倾斜调整部件203,和旋转位置调整部件204的构成,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同样,还设置左右位置调整部件202。此外,作为具备旋转基座部件204B和倾斜调整部件203的构成,也可以作成为仅仅实施倾斜位置调整的构成。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就象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移动金属零件203C那样,也可以设置固定倾斜调整部件203中的螺合状态的部件。在这样的构成中,可以以最佳状态维持光学单元主体401A的倾斜位置。
再有,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倾斜调整部件203,虽然说明的是在两端部分上形成了螺纹沟的构成,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采用在两端部分中的任何一方形成螺纹沟,另一方则游动嵌入到基座部件201或旋转基座部件204B上的构成。
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虽然分开构成作为机箱的箱体10(下部箱体13)和作为支持板的基座部件201,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把箱体10(下部箱体13)的下面部分134、侧面部分132和上面部分133当作支持板的构成。就是说,支持部件200成为直接支持到下面部分134、侧面部分132和上面部分133上的构成。在这样的构成中,由于部件的省略,可以实现背投投影机1的造价的降低和组装时间的削减。
此外,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虽然仅仅举出了使用3个光调制装置的背投投影机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在仅仅使用1个光调制装置的背投投影机、使用2个光调制装置的背投投影机,或使用4个以上的光调制装置的背投投影机中也可以应用。
再有,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作为光调制装置虽然使用的是液晶面板,但是也使用使用微型反射镜(マィクロシラ-)的装置等液晶以外的光调制装置。在该情况下,射入射出侧的偏振光板可以省略。
还有,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虽然使用的是光入射面和光出射面不同的透过式的光调制装置,但是也可以使用光入射面和光出射面或为相同的反射式的光调制装置。
Claims (7)
1.一种背投投影机,具备:含有对从光源射出的光束进行调制,根据图像信息形成光学图像的电光装置,和放大投影该光学图像的投影光学系统的图像形成部分;收纳该图像形成部分的箱状的机箱;以及在该机箱的任何一个侧面上露出设置的、对由上述图像形成部分形成的光学图像进行投影的屏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机箱内,设置有支持上述图像形成部分的支持板;
上述图像形成部分,设置在支持面相对上述支持板倾斜的支持台上;
在该支持台上,设置有调整上述图像形成部分相对上述支持板的倾斜位置的倾斜位置调整机构;
其中,上述支持板和上述支持台中的任何一方,具备向着对向的上述支持板或上述支持台延伸的螺纹接合构造,
上述倾斜位置调整机构,具备:用一端与上述支持板或上述支持台中的一方所具有的螺纹接合构造螺纹接合的螺纹接合部件,和设置在该螺纹接合部件的另一端、游动嵌入在上述支持板或上述支持台中的另一方上形成的凹部内的凸状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投投影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持台,在上述支持板上边倾斜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投投影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持台,在上述支持板的下面倾斜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投投影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支持台上,设置有调整上述图像形成部分相对上述屏幕面的平面位置的平面位置调整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投投影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平面位置调整机构,具备在沿着上述屏幕的方向和屏幕的法线方向上对上述图像形成部分进行位置调整的滑动调整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投投影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支持台上,设置有调整相对上述屏幕面的旋转位置的旋转位置调整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投投影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旋转位置调整机构,以从上述投影光学系统射出的光轴的平面位置为中心,对上述图像形成部分进行旋转调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2069338 | 2002-03-13 | ||
JP069338/2002 | 2002-03-13 | ||
JP2002379572A JP2003337379A (ja) | 2002-03-13 | 2002-12-27 | リアプロジェクタ |
JP379572/2002 | 2002-12-2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44088A CN1444088A (zh) | 2003-09-24 |
CN1289962C true CN1289962C (zh) | 2006-12-13 |
Family
ID=2804370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11948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9962C (zh) | 2002-03-13 | 2003-03-12 | 背投投影机 |
CNU032421141U Expired - Lifetime CN2632722Y (zh) | 2002-03-13 | 2003-03-13 | 背投投影机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032421141U Expired - Lifetime CN2632722Y (zh) | 2002-03-13 | 2003-03-13 | 背投投影机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6814449B2 (zh) |
JP (1) | JP2003337379A (zh) |
KR (3) | KR200314521Y1 (zh) |
CN (2) | CN1289962C (zh) |
TW (1) | TW59522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274314A (ja) * | 2002-03-13 | 2003-09-26 | Seiko Epson Corp | リアプロジェ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TW572533U (en) * | 2002-12-19 | 2004-01-11 | Coretronic Corp | Adjusting apparatus |
US7072002B2 (en) * | 2003-07-03 | 2006-07-04 | Disk King Technology Co., Ltd. | Rear-project video assembly with a foldable reflector |
JP2006003445A (ja) * | 2004-06-15 | 2006-01-05 | Sony Corp | リアプロジェクタ |
JP2006003446A (ja) * | 2004-06-15 | 2006-01-05 | Sony Corp | リアプロジェクタ |
JP4622332B2 (ja) * | 2004-06-18 | 2011-02-0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リアプロジェクタ |
US7673995B2 (en) * | 2004-07-06 | 2010-03-09 | Northrop Grumman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jector alignment |
KR100662112B1 (ko) * | 2004-10-19 | 2006-12-2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프로젝션 텔레비전의 광학 어셈블리 지지부 |
TWI266945B (en) * | 2005-01-25 | 2006-11-21 | Benq Corp |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modulating assembly |
KR100699259B1 (ko) * | 2005-03-08 | 2007-03-2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JP2006349868A (ja) * | 2005-06-14 | 2006-12-28 | Sony Corp | 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テレビジョン装置 |
KR100739559B1 (ko) * | 2005-09-09 | 2007-07-1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프로젝션 텔레비전 |
US7413315B2 (en) * | 2005-09-21 | 2008-08-19 | N-Lighten Technologies | Integrated optical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projection displays |
TWI282903B (en) * | 2005-09-22 | 2007-06-21 | Coretronic Corp | Position-adjusting mechanism for an optical engine |
TWM285712U (en) * | 2005-10-21 | 2006-01-11 | Coretronic Corp | Rear projection display |
USD564987S1 (en) * | 2005-11-30 | 2008-03-25 | Hitachi, Ltd. | Television receiver |
JP4667345B2 (ja) * | 2006-02-09 | 2011-04-1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プロジェクション装置 |
JP2007272071A (ja) * | 2006-03-31 | 2007-10-18 | Sony Corp | リア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JP5052042B2 (ja) * | 2006-05-25 | 2012-10-1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
US20070273844A1 (en) * | 2006-05-25 | 2007-11-29 | Clark Stephan R | Support for a cantilevered lens assembly |
KR100800199B1 (ko) | 2006-06-26 | 2008-02-0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프로젝션 시스템 |
US20080219756A1 (en) * | 2007-02-28 | 2008-09-11 | Selex Sensors & Airborne Systems Limited, Basildon | Kinematic ball screw adjusters |
JP2008216643A (ja) * | 2007-03-05 | 2008-09-18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投写型表示装置 |
JP2008216867A (ja) * | 2007-03-07 | 2008-09-18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投写型表示装置 |
JP5064067B2 (ja) * | 2007-03-13 | 2012-10-3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投写表示装置 |
JP2009043139A (ja) * | 2007-08-10 | 2009-02-2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位置検出装置 |
JP4428434B2 (ja) * | 2007-09-28 | 2010-03-1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光学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
JP5556020B2 (ja) * | 2008-03-19 | 2014-07-2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ジェクタ |
JP2009294639A (ja) * | 2008-05-02 | 2009-12-17 | Seiko Epson Corp | 照明装置、プロジェクタ、照明方法 |
KR101497699B1 (ko) * | 2008-05-26 | 2015-03-0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프로젝션 장치 및 그의 전원공급유닛 |
JP2011007940A (ja) * | 2009-06-24 | 2011-01-1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投写型表示装置 |
CN102193284B (zh) * | 2010-03-17 | 2013-07-31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投影仪 |
JP6070975B2 (ja) * | 2011-11-02 | 2017-02-01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光学装置、光学装置の組み立て方法、及び、この光学装置を備えたプロジェクタ |
US8840254B2 (en) | 2012-04-19 | 2014-09-23 | Christie Digital Systems Usa, Inc. | Dual projector cross-mirror actuator mechanism |
JP2013238727A (ja) * | 2012-05-15 | 2013-11-28 | Seiko Epson Corp | テーブル設置装置 |
US9429825B2 (en) * | 2013-09-23 | 2016-08-30 | Revolution Display, Llc | Modular projector cage and stacked frame using same |
CN103995417B (zh) * | 2014-05-27 | 2016-02-17 |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 投影系统 |
JP6202402B2 (ja) * | 2015-02-09 | 2017-09-2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投影装置 |
JP2018036411A (ja) * | 2016-08-30 | 2018-03-08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の設置方法 |
JP6963390B2 (ja) * | 2017-02-10 | 2021-11-10 | 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 動体視力測定装置および動体視力測定方法 |
US11061304B2 (en) * | 2017-04-03 | 2021-07-13 | SmartDeco LLC | Rear-projected animated display device |
CN107861314A (zh) * | 2017-12-10 | 2018-03-30 | 罗世兰 | 具有角度调整功能的投影仪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35784A (en) * | 1977-08-10 | 1979-01-23 | Larrick Robert B | Rear screen optic projection apparatus |
US4386372A (en) * | 1981-08-31 | 1983-05-31 | Zenith Radio Corporation | Optical mirror adjustment means for a projection television receiver |
JPH01128210U (zh) * | 1988-02-19 | 1989-09-01 | ||
JP3976812B2 (ja) | 1995-03-09 | 2007-09-1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偏光照明装置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
JPH09189969A (ja) * | 1996-01-08 | 1997-07-22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スクリーンの取り付け構造 |
US5741057A (en) * | 1996-04-22 | 1998-04-21 | Goldberg; Gerald K. | Device for displaying a projected image |
US5999232A (en) * | 1996-09-09 | 1999-12-07 | Technological Systems Sales, Inc. | Pivoting mount for a rear projection video display projector |
US6469752B1 (en) * | 1997-02-24 | 2002-10-22 | Sony Corporation | Attachable protective screen for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installation method therefor |
JP2000010188A (ja) | 1998-06-25 | 2000-01-1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液晶投射型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JP2001054039A (ja) * | 1999-08-06 | 2001-02-2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投射型テレビジョン受信機 |
US6616283B1 (en) * | 1999-09-22 | 2003-09-0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Projector |
JP2001159784A (ja) | 1999-09-22 | 2001-06-12 | Canon Inc | プロジェクタ |
JP2001094905A (ja) | 1999-09-27 | 2001-04-06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マルチ投射表示装置 |
US6604831B1 (en) * | 1999-12-17 | 2003-08-12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Elevatable display apparatus |
JP2002107663A (ja) | 2000-10-03 | 2002-04-10 | Seiko Epson Corp | リアプロジェクタ |
KR100403080B1 (ko) | 2001-03-29 | 2003-10-3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프로젝션 텔레비전의 광통 어셈블리 지지구조 |
JP3475940B2 (ja) * | 2001-05-14 | 2003-12-1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
TW542495U (en) * | 2002-01-18 | 2003-07-11 | Coretronic Corp | Fixing device of reflective mirror |
TW551768U (en) * | 2002-01-18 | 2003-09-01 | Coretronic Corp | Multi-axis adjustment device |
JP4100012B2 (ja) * | 2002-03-13 | 2008-06-1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リアプロジェクタ |
JP2003274314A (ja) * | 2002-03-13 | 2003-09-26 | Seiko Epson Corp | リアプロジェ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3337377A (ja) * | 2002-03-13 | 2003-11-28 | Seiko Epson Corp | リアプロジェクタ |
-
2002
- 2002-12-27 JP JP2002379572A patent/JP2003337379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3
- 2003-02-26 US US10/372,969 patent/US681444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3-03 TW TW092104438A patent/TW595223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3-03-12 KR KR20-2003-0007390U patent/KR200314521Y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3-03-12 CN CNB031194850A patent/CN128996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3-13 CN CNU032421141U patent/CN2632722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6-25 KR KR1020030041366A patent/KR100576396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4
- 2004-10-08 US US10/960,009 patent/US706661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
- 2005-11-29 KR KR1020050115116A patent/KR100575915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304328A (en) | 2003-09-16 |
JP2003337379A (ja) | 2003-11-28 |
CN1444088A (zh) | 2003-09-24 |
KR20030074497A (ko) | 2003-09-19 |
KR100576396B1 (ko) | 2006-05-03 |
TW595223B (en) | 2004-06-21 |
KR100575915B1 (ko) | 2006-05-02 |
US20040021835A1 (en) | 2004-02-05 |
US20050110957A1 (en) | 2005-05-26 |
CN2632722Y (zh) | 2004-08-11 |
US7066610B2 (en) | 2006-06-27 |
KR200314521Y1 (ko) | 2003-05-27 |
US6814449B2 (en) | 2004-11-09 |
KR20050118145A (ko) | 2005-12-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89962C (zh) | 背投投影机 | |
CN2684234Y (zh) | 光学装置、光学单元和投影仪 | |
CN1277058C (zh) | 轴流风机及采用其的投影机 | |
CN1216318C (zh) | 光学装置和投影仪 | |
CN1235078C (zh) | 图象显示装置 | |
CN1149420C (zh) | 光调制装置、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450377A (zh) | 投影透镜、投影透镜制造方法和装有该投影透镜的投影仪 | |
CN1698009A (zh) | 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 |
CN1287196C (zh) | 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及投射型显示装置以及安装壳 | |
CN1991561A (zh) | 光学光阑装置、投影机、修正参数校正装置及方法 | |
CN1769999A (zh) | 投影机 | |
CN1928701A (zh) | 投影装置 | |
CN1627129A (zh) | 光学装置、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和投影仪 | |
CN1828406A (zh) | 光学装置和投影仪 | |
CN1231784C (zh) | 投射光学系统、投射型图像显示装置以及图像显示系统 | |
CN1928706A (zh) | 投影机 | |
CN1648706A (zh) | 光调制元件保持体、光学装置以及投影机 | |
CN1667497A (zh) | 光学装置、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和投影机 | |
CN1383496A (zh) | 彩色图像显示装置 | |
CN1641474A (zh) | 光学装置和投影机 | |
CN1882065A (zh) | 投影电视设备 | |
CN100340896C (zh) | 彩色合成光学系统以及图像投射装置 | |
CN1698007A (zh) | 光学部件定位夹具以及光学装置的制造装置 | |
CN1615455A (zh) | 照明光学单元制造方法/装置,用该方法造的照明光学单元及投影机 | |
CN1763903A (zh) | 光源装置和投影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213 Termination date: 2018031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