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53067C - 插秧机的载秧台 - Google Patents
插秧机的载秧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53067C CN1253067C CNB998068284A CN99806828A CN1253067C CN 1253067 C CN1253067 C CN 1253067C CN B998068284 A CNB998068284 A CN B998068284A CN 99806828 A CN99806828 A CN 99806828A CN 1253067 C CN1253067 C CN 1253067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edling carrying
- carrying stand
- seedling
- stand
- mention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2—Transplanting machines for seedling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03—Transplanting machines for aquatic plants; for planting underwater, e.g. ric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59/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nection between animals or tractors and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 A01B59/06—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nection between animals or tractors and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for machines mounted on tracto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3/00—Means or arrangements to facilitate transportation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e.g. folding frames to reduce overall widt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Zoology (AREA)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 Agricultural Machines (AREA)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一种例如为8行的多行插秧机的载秧台(16),左右一侧的1行或多行的分割载秧台(16D)可相对固定于插秧机的主载秧台(16M)装拆,对应于该主载秧台(16M)的载秧面侧和该分割载秧台(16D)的背面侧,分别设置上1点和下左右2点共3点支承构造,该分割载秧台(16D)可载置固定于该主载秧台(16M)的上方。在该分割载秧台(16D)于左右两侧设置手柄(40L、40R),一方的手柄位于比另一方高的位置。上述下左右2点的支承构造通过将配置于该分割载秧台(16D)的嵌合销(41L、41R)分别嵌入到配置于该主载秧台(16M)的支承管(43L、43R)而进行支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乘用插秧机的载秧台的构成,涉及在移动行走时和收容插秧机时使载秧台的左右宽度缩小以提高移动性和收容性的技术。详细地说,涉及一种载秧台的构成,该载秧台的左右一侧为分割构成,分割的载秧台可装拆,作业结束后,可拆下分割的载秧台载置于固定侧的载秧台。
背景技术
在现有8行以上的多行式插秧机中,已知有折叠载秧台和导轨这样的技术。例如,特开平10-127121号的技术。这样构成的理由在于,对于多行插秧机,由于载秧台的左右宽度变宽,在进行输送和移动的场合,或将插秧机收容于仓库等的场合,从机体凸出到左右的载秧台形成障碍。
该现有技术的载秧台为左右两侧的2行载秧台与中央的4行载秧台分割开的构成,移动时或收容时,使左右两侧的2行载秧台分别朝着中央向后方滑动,同时载置到中央的载秧台进行折叠。另外,左右导轨和缓冲器折叠到上方或前方。
然而,现有的载秧台的折叠机构为由连杆机构滑动(平行移动)的构成,所以,机构复杂,成本高。另外,由于左右两侧的载秧台折叠于中央的载秧台侧,分别锁定,所以操作程序多,操作复杂。如仅为折叠,则折叠的载秧台会产生振动和摇晃,所以需要锁定以固定,操作多而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缩小载秧台的左右宽度方向的长度的插秧机,该插秧机的左右一侧的1行或多行的载秧台可装拆,为分割载秧台,该分割载秧台可载置固定在余下的主载秧台的上方,所以,易于移动行走、输送或收容插秧机等。
对于上述可装拆的分割载秧台的行数设定,通过特别设定为2行宽度,在将分割载秧台载置收容于主载秧台上部时,使载秧台的左右宽度比1行的场合还小,另一方面,对于过多的行数,即使分割载秧台的重量变大,如为2行的分割载秧台,则抬高时也不需很大的力,所以可容易地进行收容作业。
在上述分割载秧台的左右两侧设置把持部,将该左右把持部的一方设置于比另一方更高的位置,所以,拆卸作业容易,另外,易于使上劲,还有,通过夹住分割载秧台的重心配置该左右把持部,可在抬高分割载秧台时易于获得平衡,作业容易进行。
另外,在分割载秧台的背侧朝左右方向设置至少二点被支承部,在主载秧台的载秧面侧设置承受施加到该被支承部的分割载秧台的重力方向的负荷的状态的支承部,分割载秧台不上下振动地支承在主载秧台上,在分割载秧台背面侧的比这些被支承部高的位置设置上部被支承部,在主载秧台的载秧面侧的比上述支承部高的位置设置支承该上部被支承部的上部支承部,限制使分割载秧台朝左右或前后回转的那样的振动。下方的支承构成为承受分割载秧台的重力方向负荷的构造,上部的支承构造如上述那样也可为限制分割载秧台回转的那样简单而紧凑的构成。
具有代表性的情况是,在分割载秧台的背面侧设置下左右2点的被支承部、上1点的上部被支承部,在主载秧台的载秧面上考虑3点支承的构造。
如以该3点支承构造为例,则作为下2点的支承构造的具体例,分割载秧台的被支承部作为从该背面凸出到大体下方的销,作为嵌合该销的构件,在主载秧台例如设置沿其轴线方向插入该销的(大体凸出到上方的)筒状构件(支承管),或设置沿其径向插入该销的凹状构件。
特别是在由筒状构件构成主载秧台的支承部的场合,通过使分割载秧台的左右2点的销插入到各筒状构件的长度不同,可由主载秧台的左右2点筒状构件容易地支承该左右2个销。即,如先将左右2个销中的插入长度大的一方的销插入到筒状构件,则该销和支承构件成为之后相对筒状构件对插入长度短的一方的销进行定位并插入时的导向构件,所以,可容易地将分割载秧台载置固定到主载秧台上。
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征、及效果将根据以下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具有可缩小左右方向长度的载秧台的插秧机的全体侧面图,图2为示出将分割载秧台放置于主载秧台上加以收容的状态的后面(载秧面)图,图3为本发明的载秧台的后面图,图4为分割载秧台的后面图,图5为载秧台的侧面图,图6为分割载秧台的前面(背面图),图7为嵌合销安装部的侧面图,图8为左侧的支承管的侧面图,图9为右侧的支承管的侧面图,图10为接合销安装部的侧面图,图11为接合销安装部的正面图,图12为使左右的嵌合销长度不同的实施例的后面图,图13为一方嵌合到支承管而另一方嵌合到凹部的实施例的后面图,图14为图13的14-14的向视断面图,图15为在主载秧台设置导轨、在分割载秧台设置辊的实施例的后面图,图16为相同的导轨和辊部分的侧面图,图17为分离状态的载秧台的前面图,图18为示出连接设于分割载秧台的闪光灯和续秧传感器的软线的另一实施例的前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利用图1说明8行乘用插秧机A的全体构成。乘用插秧机A由前部的行走部1和通过升降连杆机构27连接于行走部1后部的栽插部4构成。行走部1支承于车架3,在该车架3的前部上方搭载发动机2,在前部下部通过前桥外壳支承前轮6,在后部下部通过后桥外壳7支承后轮8。
发动机2由机罩9覆盖,在该机罩9的两侧配置预备载秧台10、10,在该机罩9的后部的挡泥板5上配置转向柄14。
机罩9的两侧与其后部的车架3由车罩12覆盖。车罩12的前半部从机罩9的左右两侧到挡泥板的后方部分以相同高度大体水平地形成平台,后半部高出一些,在其上配置座席12。
在座席13的侧部配置行走变速杆30、栽插升降兼作业行走变速用副变速杆31、栽插感度调节杆等,在挡泥板5下端后方的该车罩12上面的平台上方凸起设置主离合器踏板32和左右制动器踏板。在座席13的后方车罩12上搭载8行用施肥用施肥机33。
上述栽插部4由载秧台16、栽插爪17、中间浮体34、及侧浮体35等构成。载秧台16朝前方倾斜地配置,载秧面(即机体后方侧)朝向上方。载秧台16的下部由导轨18支承,背面(载秧面的背侧,亦即机体前方侧)的上部由上导轨19支承,该载秧台16往复自由滑动,该下导轨18和上导轨19由栽插中间箱20通过支架等支承。
从栽插中间箱20通过左右方向的连接管使多个链箱21相互平行地朝后方凸出。在各链箱21的后部配置单向回转的旋转箱22,在各旋转箱22的两端配置一对栽插爪17、17。
通过使以上那样的栽插部4的各构成构件的动作连动,随着插秧机前进,载秧台16朝左右往复滑动,与该往复运动同步地驱动栽插爪17分出1株秧苗,连续地进行栽插作业。
上述栽插中间箱20的前部通过回转支点轴与上述升降连杆机构27相连。升降连杆机构27由顶部连杆25和下连杆26等构成,由配置于座席下方的升降缸28的伸缩可使栽插部4升降。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载秧台16的构成。在本实施例中,载秧台16如图3所示那样由右侧(相对前进方向为右侧,以下同)的二行的分割载秧台16D及左侧(相对前进方向为左侧,以下同)和机体中央侧的固定的六行的主载秧台16M构成。另外,也可考虑在主载秧台16M的左侧安装分割载秧台16D,另外,也可考虑在主载秧台16M的左右两侧安装分割载秧台16D。
如图2所示,分割载秧台16D可相对主载秧台16M装拆,拆下后可载置接合于主载秧台16M的载秧面上进行收容。另外,通过拆下分割载秧台16D,从主载秧台16M的右侧部凸起设置的状态的下导轨18可朝前方回转以进行收容,侧缓冲器可朝内方滑动以进行收容。
如图3所示,在载秧台16的载秧面沿上下方向形成多个肋条16a,以从左右对各行所载置的秧苗进行导向。即,肋条16a在各行的左右两侧各配置1个,在由左右两侧的肋条16a对秧苗进行导向的同时朝下方沿倾斜的载秧面进行输送,在主载秧台16M配置共7个肋条16a,在分割载秧台16D共配置3个肋条16a。
如图3所示,在主载秧台16M的载秧面上于左右配置压秧器46M,该压秧器46M沿3行形成为一体,在分割载秧台16D的载秧面上,配置沿其2行形成为一体的压秧器46D。另外,主载秧台16M和分割载秧台16D都在载秧面的各行配置挡秧器47。(在图3中,虽未在主载秧台16M的各行上画出挡秧器47,但实际上配置得有。)
过去,8行插秧机的压秧器的数量在两侧的折叠的2行载秧台各有1个,在固定的4行载秧台的中央2行和左右1行各有1个,共设置5个压秧器。即,当结束作业取出载秧台上的残留秧苗时,必须拆下5个压秧器。与此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设置了主载秧台16M上的2个压秧器46M、分割载秧台16D上的1个压秧器46D共3个压秧器46,比过去少,载秧台上的残余秧苗的取出作业变得轻松。另外,可通过减少部件数目和减少组装工时来减少成本。
下面根据图3-图5说明压秧器46(以后如不特别指定,则将各压秧器46M、46D称为压秧器46。)。各压秧器46由多个纵向压杆46a、一个横向支承杆46b、及一个支承轴46c构成。
如图3和图4所示,支承轴46c朝左右方向(即在后视下相对肋条16a成直角状)进行配置,其左右两端分别枢支在固定于适当的肋条16a上的固定撑条50。具体地说,主载秧台16M上的左压秧器46的支承轴46c的左端枢支于左面第1行的左侧肋条16a(主载秧台16M的最左侧的肋条16a)上的固定撑条50,右端枢支于第3行的右侧肋条16a(主载秧台16M的左侧第4个肋条16a)上的固定撑条50,右压秧器46M的支承轴46c的左端枢支在笫3行的右侧肋条16a上的与上述相同的固定撑条50,右端枢支于第6行的右侧肋条16a(主载秧台16M的最右侧的肋条16a)的固定撑条50。压秧器46D的左右两端分别枢支在固定设置于分割载秧台16D的左右两端的肋条16a上的各固定撑条50。在本实施例中,这样在主载秧台16M配置3个固定撑条50,在分割载秧台16D设置2个固定撑条50,即,共设置5个固定撑条50。过去,在固定的载秧台配置3个压秧器,相应配置4个相同功能的固定撑条,另外,在左右可折叠的分割载秧台分别设置2个固定撑条,所以,需8个固定撑条。与这样的现有载秧台相比,本实施例的载秧台可削减固定撑条,降低成本。
如图3所示,纵向压杆46a在各行即在相邻一对肋条16、16间各配置2根。各纵向压杆46a如图3和图4所示那样在后视下与各肋条16平行地延伸设置,如图5所示,在侧视下大体弯曲成倒V形,其一端部延伸设置到载秧面的下端附近,插入固定到固定设置于支承轴46c的延长管46e,另一端部固定安装于横向支承杆46b。
如图3和图4所示,横向支承杆46b在后视下大体构成为U字状。另外,如图3-图5所示,在固定设置固定撑条50的各肋条16a的上部位置分别固定设置高度调节撑条51,各横向支承杆46b的左右两端可分别与各高度调节撑条51接合。
如图3和图4所示,从各纵向压杆46a的基部朝左右中任何一方(从各行的2根纵向压杆46a中的左侧的纵向压杆46a的基部朝左,从右侧的纵向压杆46b的基部朝右)凸出枢支销46d,配置于各行的挡秧器47的基部枢支于该行的左右一对纵向压杆46a的枢支销46d。挡秧器47的后面可与支承轴46c接合。因此,挡秧器47可自由地以设于各行的左右一对枢支销46d为中心朝前后回转,在各行,当要将秧苗送到载秧面的下端时,朝后方回转,与支承轴46c接合,当要将秧苗停止时,从支承轴46c离开,朝前方回转,使前端与载秧面接触。
下面,说明分割载秧台16D的收容构造。如图4所示,在分割载秧台16D的右侧端即与主载秧台16M相反侧端的肋条16a的上下中途部,朝外侧方凸出地设置手柄40R,另一方面,在分割载秧台16D的左侧端即安装于主载秧台16M的侧端肋条16a上,于在后视下低于手柄40R的位置,将手柄40L配置成凸出到后上方的形状。
如图4所示,作为分割载秧台16D的装拆和收容时的把持部设置的手柄40L、40R夹住分割载秧台16D的重心G位于左右,另外,连接它们在各肋条16a的安装部的直线X通过重心G的近旁。
图6所示,在分割载秧台16D的背面,在左右两侧的上下中途部大体朝下方凸出设置嵌合销41L、41R,从而构成左右2点的被支承部,使嵌合销41L、41R朝其轴线方向移动插入到设于后述的主载秧台16M的作为左右2点支承部的支承管43L、43R内,从而可在下左右2点将载置于主载秧台16M上的分割载秧台16D加以固定。该下左右2点的支承构造以设于主载秧台16M的下左右2点支承部承受作用于分割载秧台16D的下左右2点被支承部的分割载秧台16D的重力方向的负荷。
在分割载秧台16D背面的比上述嵌合销41L、41R高的位置,于上述导轨19的左右大体中央位置凸起设置构成被支承部的具有接合孔42a的连接片42,通过使设于主载秧台16M的支承部的接合销44嵌入到该连接片42的接合孔42a内,可在上1点对载置于主载秧台16M上的分割载秧台16D加以固定。该上1点支承构造由设于主载秧台16M的上1点支承部支承分割载秧台16D的上1点被支承部,限制分割载秧台16D的偏移。
这样,通过使形成于分割载秧台16D背面的上1点和下左右2点共3点被支承部分别与形成于主载秧台16M上的载秧面侧的上1点和下左右2点共3点支承部接合,将分割载秧台16D确实地载置固定到主载秧台16M上。
下部的嵌合销41和支承管43的支承构造在本实施例中设于左右2点,但对应于分割载秧台16D的左右宽度更长的场合(例如3行宽度和4行宽的场合)等,也可在左右方向设置3点以上。另外,上部的接合销44和连接片42的支承构造在本实施例中在左右中央部设置了1点,但也可在左右方向设置2点以上。
当将分割载秧台16D载置固定于主载秧台16M上时,为了使左右的嵌合销41L、41R易于嵌入到支承管43L、43R,所以可使左右的嵌合销41L、41R的长度不同。在图6所示实施例中,右侧的嵌合销41R比左侧的嵌合销41L长,因此,嵌合销41R的下端位置比嵌合销41L的下端位置低。
下面以嵌合销41L为例说明嵌舍销41L、41R在分割载秧台16D背面的安装构造。如图6和图7所示,在肋条16a背面上固定设置加强板36,在该加强板36上固定安装板37,在该安装板37固定嵌合销41L的上端。加强板36的上下中途部如图7所示那样朝嵌合销41L折曲成凸状,形成脚部,可在嵌合销41L与肋条16a背面之间形成空间。
在嵌合销41L、41R的轴线中途部分别设置环状凸缘部41a。该凸缘部41a规定插入到支承管43(以后,如不特别地指定左右任何一方,则指各支承管43L、43R,称为支承管43。)的深度,嵌入销41(以后如不特别指定左右任何一方,则指各嵌入销41L、41R,称嵌入销41。)插入到支承管43内的规定深度时,与支承管43的上端接触。另外,在嵌合销41的侧面开有用于插入固定用销的销孔41b。
如图8和图9所示,配置于主载秧台16M的支承管43通过折曲钢管等形成,其基部固定安装在固定设置于肋条16a的表面的安装板52,朝后上方凸出地配置。各安装板52的左右两侧端折曲成直角,与肋条16a的表面和左右侧面接触。在该安装板52的前方凸起设置一对固定轴52a,当安装于肋条16a时,在形成于肋条16a的未图示的安装孔插入固定轴52a,之后,从主载秧台16M的背面将螺栓拧入到各固定轴52a,这样,将安装板52固定设置于主载秧台16M的肋条16a。
如图3所示,左面的支承管43L固定于主载秧台16M的左端第4个肋条16a上,右面的支承管43R固定于主载秧台16M的右端第2个肋条16a上。左侧的支承管43L的上端配置得比右侧的支承管43R的上端高。两支承管43L、43R的上端间的高低差比上述那样的长度不同的左右嵌合管41L、41R下端间的高低差小,如后述那样,当将分割载秧台16D固定于主载秧台16M上时,分割载秧台16D的嵌合销41L、41R中的嵌合销41R比嵌合销41L先插入,该状态的嵌合销41R和支承管43R成为将另一方的嵌合销41L插入到支承管43L时的导向件。
下面进一步说明支承管43的构造。如图8和图9所示,从安装板52的后面沿支承管43的斜边部的下面分别延伸设置加强板43a,最好加强板43a断面朝向支承管43断面的径向地进行配置,用焊接等相对支承管43L、43R固定,提高支承管43的刚性。在左右两支承管43L、43R相向面的前后中途部,将安装撑条43b、43b以相向状凸起设置于侧方,在两安装撑条43b、43b之间如图3和图12所示那样将连接杆49介设于左右方向,提高支承管43L、43R的左右方向的强度。(图12涉及与图3、图8、及图9所示情形不同的支承管43的实施例,但连接杆49与左右支承管43L、43R的连接构造相同。)另外,左侧的支承管43L与上述固定撑条50一起固定于主载秧台16M的左端第4个肋条16a上,从而可减少安装工时。
支承管43的前端部为了插入嵌合销41,经折曲在安装板52即主载秧台16M的载秧面形成大体平行的插入部43c。该插入部43c的上端成为漏斗状,以易于插入嵌合销41。左右安装板52和左右支承管43L、43R中固定加强板43a的部分,为了水平配置连接杆49,高度一致,而如左支承管43L的插入部43c的长度为L1,右支承管43R的插入部43c的长度为L2,则使L1>L2,支承管43L的上端比支承管43R的上端高。在各插入部43c的侧面,分别设置销孔43d,使其与插入到插入部43c的嵌合销41的销孔41b一致,在将嵌合销41插入到支承管43的插入部43c后,将固定销插入到销孔43d、41b,将该嵌合销41分别固定到该支承管43。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在分割载秧台16D的背面的中央上部,即上述上导轨19的左右中央部,凸起设置穿设了接合孔42a的连接片42,可将设于主载秧台16M的接合销44接合固定于该连接片42。该接合销44如图3所示那样,可回转地配置于主载秧台16M的左端第5个肋条16a的上部。接合销44如图10和图11所示那样,在侧视下构成为L字状,前端为尖状以易于插入到接合孔42a。另外,该前端如图10中由点划线所示出的那样,当将接合销44嵌入到接合孔42a内时,从连接片42凸出到下方,在该凸出部分的侧面开有销孔44a,在该销孔44a插入接合销44的防脱用销。
接合销44的基部弯曲成圆状,通过将该圆状部卷装到枢支轴65上,可将接合销44枢支在该枢支轴65。枢支轴65从立起设置于安装板66的支承板66a凸起设置。安装板66为与安装板52相同的形状,凸起设置用于插入到穿设于肋条16a的图中未示出的孔中的固定轴66b、66b,与将该安装板52固定到肋条16a同样地固定到上述(即主载秧台16M的左端第5个)肋条16a上。
以上说明了用于将从主载秧台16M拆下的分割载秧台16D载置固定到主载秧台16M上的构件的构成,下面说明锁定装置45,该锁定装置45用于连接固定两载秧台16D、16M,以保持分割载秧台16D连接于主载秧台16M的右端的状态,即,使载秧台16扩宽进行作业的状态。
锁定装置45由配置于主载秧台16M上的一对锁杆45a和锁柄45b及对应于各锁杆45a配置于分割载秧台16D上的一对锁定凸轮45c构成。如图6、图17、及图18所示,在分割载秧台16D的下导轨18和上导轨19分别平行地朝横向设置管,在该管内插入锁杆45a,在各锁杆45a的左端,即与分割载秧台16D安装侧相反一端设置锁柄45b。各锁杆45a的另一端凸出到主载秧台16M右端的右方,当将分割载秧台16D安装到主载秧台16M的右侧时,插入到配置于该分割载秧台16D的锁定凸轮45c内。当连接两载秧台16M、16D时,通过使锁柄45b朝一方回转,则嵌入固定锁杆45a而不从锁定凸轮45c脱出。
下面,说明在上述说明的构成中拆下分割载秧台16D载置到主载秧台16M的方法。首先,将两锁柄45b回转到与上述相反侧,解除锁杆45a与锁定凸轮45c的接合固定,成为可拆下载秧台16D的状态。接着,握住手柄40L、40R使分割载秧台16D错开到右侧,从主载秧台16M拆下后,移动到主载秧台16M的上部位置。
嵌合销41R、41L的长短差比支承管43R、43L的高低差大,所以,先将较长一方的嵌合销41R插入到右侧较低一方的支承管43R。相应于支承管43R所低的量,分割载秧台16D可少抬高些,从而可减轻劳力。接下来,将较短一方的嵌合销41L插入到左侧的较高一方的支承管43L。在支承管43R插入嵌合销41R后,为了在将嵌合销41L插入到支承管43L的上方之前,使该嵌合销41L位于较高一方的支承管43L的上方,需要将分割载秧台16D稍朝上方抬一些。然而,由于嵌合销41L较短,所以抬高的高度可小一些,另外,插入到支承管43R中的嵌合销41R不会脱出,因此,在将分割载秧台16D的嵌合销41L定位于支承管43L的上方期间,支承管43R作为将分割载秧台16D抬高的滑动导向件,并作为分割载秧台16D的回转支点起作用,可容易而且圆滑地将嵌合销41L插入到支承管43L。
当嵌合销41L、41R双方插入到支承管43L、43R时,调节支承管43L、43R内的嵌舍销41L、41R的位置直到销孔41b和43d对齐,在销孔43d、41b中插入固定销,防止嵌合销41L、41R脱出。这样,由支承管43L、43R承受分割载秧台16D的重量,最后,使接合销44回转,接合到分割载秧台16D的前面接合孔42,在销孔44a中插入固定销,防止脱出。由以上的操作,限制分割载秧台16D的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回转,在上1点和下2点共3点支承于主载秧台16M上。
在以上的操作中,如上述那样,通过使手柄40L、40R一方的位置较低(左手柄40L比右手柄40R低),在收容作业时,可使嵌合销41L易于嵌合到支承管43L,当抬高移动分割载秧台16D时,易使上劲。另外,由于手柄40L、40R夹住重心G配置于左右,移动时不破坏平衡,容易移动。
下面,说明拆下的分割载秧台16D在主载秧台16M上的支承构成的另一实施例。在图12所示第一另一实施例中,使嵌合销41L、41R的长度相互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左面的嵌合销41L较长),在两下端位置设置高低差,另外,使支承管43L、43R的上端为相同高度(即,关于上述图8和图9所示插入部43c的长度,设L1=L2)。当拆下的分割载秧台16D载置到主载秧台16M时,首先,将较长一方的嵌合销41L的一部分插入到支承管43L,接着,以该嵌合销41L为支点使分割载秧台16D回转,将另一方的嵌合销41R定位于支承管43R的上方,然后在支承管43R内插入嵌合销41R。
在该场合,没有必要考虑支承管43L、43R间的上端高低差和嵌合销41L、41R的下端高低差的关系,可将相同构造的支承管43用作左侧的支承管43L,也可用作右侧的支承管43R,从而使制造工序简化。
在支承管43L、43R设置上端高低差的图3、图8、及图9所示实施例为了易于将最初插入的嵌入销41插入到支承管43,以左右嵌合销41L、41R的长度差的范围内的高低差,使原本如图12所示那样为相同高度的左右支承管43L、43R中的插入较长一方的嵌入销41的支承管43的上端位置比另一方的支承管43低。
下面说明图13和图14所示分割载秧台16D在主载秧台16M上的支承构成的第2另一实施例。下左右2点支承构造中的一方为将与上述相同的销插入到支承管的方式,另一方为将销嵌入到凹部的构成。
如图13所示,嵌合销41L、41R的长度和支承管43L、43R的上端高度相同,如图14所示,对于左右的支承管43L、43R的一方(在本实施例中为右侧的支承管43R),在与插入部43c相当的管上部的后面具有开口,该开口部的两侧为了易于从该开口部插入嵌入销41而扩展成广角,成为导向部43e、43e。这样,形成朝轴线方向观看时呈后方开口状的U字形凹部,接受嵌合销41。另外,在朝轴线方向观看时与支承管43的轴线成直角的方向将防脱销67插入到导向部43e、43e,以防止嵌入到该凹部的嵌入销41脱开。防脱销67如上述那样,也可为插入到销孔43d和销孔41b的构成。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左侧的支承管43L的插入部43c为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管构造,在与右侧的支承管43R的插入部43c相当的部分形成后方开口状的凹部。在拆下分割载秧台16D载置到主载秧台16M的场合,首先,使嵌合销41L朝其轴线方向移动,插入到支承管43L。以该嵌入销41L为支点,在左右方向上使分割载秧台16D与主载秧台16M平行地进行定位,则嵌合销41R由导向部43e、43e导向着进入其间,朝前方即该嵌合销41R的径向稍移动,从而在支承管43R的凹部内插入该嵌合销41R。之后,由防脱销67将该嵌合销41R固定到该支承管43R的凹部内。这样,使嵌合销41L、41R与支承管43L、43R嵌合,接受分割载秧台16D的负荷,之后,使接合销44回转,插入到连接片42的接合孔42a加以固定,防止分割载秧台16D的回转。
下面,说明图15和图16所示分割载秧台16D在主载秧台16M的支承构成的第3另外的实施例。在分割载秧台16D的背面,可自由回转地配置具有垂直于该背面的方向的轴线的左右一对辊70。另一方面,如图15所示,在主载秧台16M的载秧面上方从主载秧台16M的左右中央部朝右方即分割载秧台16D的安装侧延伸设置自由回转地接合于该一对辊70的左右水平方向的轨71。其右端位于主载秧台16M的大体右端的上方,在该轨71的右端枢支折叠轨71a的一端。该折叠轨71a在收容到分割载秧台16D的主载秧台16M上时,延伸到该轨71的延长线上,栽插作业时,如图15的点划线所示,折叠起来。主载秧台16M和分割载秧台16D由与上述相同的锁定装置45连接固定。
在这样的构成中,当减小载秧台16的宽度时,首先,解除锁定装置45的锁定,使分割载秧台16D的上部朝后方回转,伸长折叠轨71a。然后,将分割载秧台16D的负荷通过辊70、70施加在轨71上,所以,可容易而且轻松地移动。如由图中未示出的锁定机构进行锁定,则可将分割载秧台16D载置固定于主载秧台16M上。
最后,说明主载秧台16M与分割载秧台16D之间的配线构造。在主载秧台16M和分割载秧台16D,如图3一图5及图18所示,分别配置闪光灯54和续秧传感器55,从主载秧台16M侧向该分割载秧台16D的闪光灯54和续秧传感器55供电,传达控制信号。
作为从主载秧台向分割载秧台供给电力的构造,在现有的具有折叠式的分割载秧台的载秧台构造中,使用可伸缩的卷曲软线,使软线具有余量地进行配线,容许分割载秧台的折叠,但在折叠或作业状态进行设置时,软线易于挂在其它部件中,存在破损的危险。另外,为了进行维修而从主载秧台拆下分割载秧台时,也由软线决定可移动分割载秧台的范围。
如本发明的载秧台16所示,如为装拆分割载秧台的构造,更需要软线的余量,挂住和破损的问题性更大。当相对主载秧台装拆分割载秧台时,即使软线也可装拆,软线连接部分也需要为防水部件,更换操作麻烦。
因此,在本实施例的插秧机中,如图17所示,在分割载秧台16D和主载秧台16M的相向的侧端部,即两载秧台16D、16M的接合部分,分别配置插座型连接器60a、60b,在配置于该分割载秧台16D的连接器60a连接软线,该软线连接于闪光灯54和续秧传感器55。该连接器60a、60b为防水型。由这样构成,只需使分割载秧台16D朝侧方(右方)移动,即可拆下,只需使其朝相反方向(左方)移动,即可成为作业状态,配线也可进行连接。因此,不会产生软线缠绕,也没有被切断的危险。
如图18所示,也可在锁定装置45兼用作接点。即,将地线侧的导线配置于主载秧台16M,在锁定凸轮45c、45c设置用于向与2行相应的2个续秧传感器55供电用的接点,该2个续秧传感器55设于分割载秧台16D。在分割载秧台16M,将上下二根金属构成的锁杆45a依原样用作各续秧传感器55的导电构件(最好为非导电构件覆盖锁杆45a的表面),将各续秧传感器55连接于锁杆45a。因此,将两锁杆45a分别插入到锁定凸轮45c,将分割载秧台16D安装到主载秧台16M,则同时将分割载秧台16M的2个续秧传感器55用的导线连接于主载秧台16M的地线侧导线。
另外,在图18所示载秧台16的实施例中,将分割载秧台16D安装于主载秧台16M时的定位构件56d、56m分别以相向状设置于分割载秧台16D和主载秧台16M的相向侧端部,设于该主载秧台16M的定位构件56m的接点兼用作向闪光灯54供电的接点,闪光灯54的地线侧导线配置于该主载秧台16M。通过这样构成,如象上述那样在作业状态下将分割载秧台16D设置到主载秧台16M加以锁定,则分割载秧台16D的闪光灯54和2个续秧传感器55导通。如锁定不充分,则不导通,分割载秧台16D的续秧传感器55成为切断状态,所以,在插秧机的运行部发出警报。
如上述那样,本发明的插秧机的载秧台可用于8行插秧机或8行以外的多条插秧机,在这些多行插秧机的移动、运送和收容时,产生效果。
Claims (10)
1.一种插秧机的载秧台,由固定于插秧机的主载秧台和可装拆地安装于该主载秧台左右至少一侧的1行或多行份的分割载秧台构成,拆下的分割载秧台可固定载置于主载秧台的上方,在上述分割载秧台的背面侧的左右方向构成至少2点被支承部,在上述主载秧台的载秧面侧构成支承部,该支承部支承该被支承部,承受该分割载秧台的重力方向的负荷,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分割载秧台的背面侧,在比上述至少两个被支承部高的位置构成至少1点的上部被支承部,在上述主载秧台的载秧面侧构成上部支承部,该上部支承部支承该上部被支承部,限制该分割载秧台的振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载秧台,其特征在于:上述分割载秧台的被支承部的至少一个为延伸设置于其背面大体下方的销,上述主载秧台的支承部具有嵌入该销的构造。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秧机载秧台,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主载秧台的支承部设置筒状构件,该筒状构件可允许上述销沿其轴线方向嵌入地构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秧机载秧台,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主载秧台的支承部设置凹状构件,该凹状构件可允许上述销沿其径向嵌入地构成。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秧机载秧台,其特征在于:构成上述分割载秧台的被支承部的销配置于左右2点,在上述主载秧台设置筒状构件,该筒状构件允许各销沿其轴线方向嵌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秧机载秧台,其特征在于:上述左右的销在各上述筒状构件的插入长度不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载秧台,其特征在于:在左右2点设置用于承受上述分割载秧台的重力方向的负荷的被支承部和支承部,在比其高的位置的1点设置用于限制上述分割载秧台的振动的上部被支承部和上部支承部,由上1点和下左右2点共3点将该分割载秧台载置固定于该主载秧台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载秧台,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分割载秧台的左右两侧设置把持部,该左右把持部的一方配置于比另一方高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载秧台,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分割载秧台的左右两侧设置把持部,该左右把持部夹住分割载秧台的重心进行配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载秧台,其特征在于:上述分割载秧台为2行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9580199A JP4224167B2 (ja) | 1999-04-02 | 1999-04-02 | 田植機の苗載台 |
JP95800/99 | 1999-04-02 | ||
JP95801/1999 | 1999-04-02 | ||
JP95800/1999 | 1999-04-02 | ||
JP95801/99 | 1999-04-02 | ||
JP09580099A JP4087981B2 (ja) | 1999-04-02 | 1999-04-02 | 田植機の分割苗載台支持構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03231A CN1303231A (zh) | 2001-07-11 |
CN1253067C true CN1253067C (zh) | 2006-04-26 |
Family
ID=26436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9980682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3067C (zh) | 1999-04-02 | 1999-11-11 | 插秧机的载秧台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KR (1) | KR100651670B1 (zh) |
CN (1) | CN1253067C (zh) |
TW (1) | TW462865B (zh) |
WO (1) | WO200005928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991171B2 (ja) * | 2006-03-20 | 2012-08-01 |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 田植機 |
KR101143680B1 (ko) | 2009-03-25 | 2012-05-11 | 국제종합기계 주식회사 | 이앙기용 모 선반 |
CN102308694B (zh) * | 2011-05-06 | 2013-06-05 | 莱恩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插秧机的供苗装置 |
CN102487637A (zh) * | 2011-11-18 | 2012-06-13 | 庞兴平 | 轻便通用插秧机 |
CN102960108B (zh) * | 2012-12-05 | 2016-06-01 | 黑龙江省水田机械化研究所 | 八行折叠式四轮驱动水稻插秧机及插秧方法 |
FR3013557B1 (fr) * | 2013-11-22 | 2016-01-01 | Kuhn Sa | Machine agricole, notamment machine pour la recolte de vegetaux, comportant deux unites de travail animees articulees a un meme bras lateral |
CN105165204A (zh) * | 2015-07-15 | 2015-12-23 | 陈森法 | 一种自松紧的水稻种植装置 |
CN105165203A (zh) * | 2015-07-15 | 2015-12-23 | 汪贤女 | 一种使用散热风扇快速散热的插秧装置 |
CN105123055B (zh) * | 2015-09-06 | 2017-05-03 | 芜湖县华瑞模具材料经营部 | 插秧机构和插秧机 |
CN105144936A (zh) * | 2015-10-19 | 2015-12-16 | 苏州市天幕景观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插秧机 |
JP2017099336A (ja) * | 2015-12-02 | 2017-06-08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苗載せ台 |
CN111448879B (zh) * | 2020-04-26 | 2021-06-15 |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 一种水稻移栽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26567Y2 (zh) * | 1977-05-24 | 1982-06-09 | ||
JPS59193217U (ja) * | 1983-06-10 | 1984-12-21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田植機の苗取り量調整装置 |
JP3422861B2 (ja) * | 1994-12-12 | 2003-06-30 |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 多条田植機 |
JPH08238009A (ja) * | 1995-03-03 | 1996-09-17 | Kubota Corp | 乗用型田植機の苗のせ台構造 |
-
1999
- 1999-11-11 CN CNB998068284A patent/CN125306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9-11-11 KR KR1020007013594A patent/KR100651670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9-11-11 WO PCT/JP1999/006308 patent/WO2000059289A1/ja active IP Right Grant
- 1999-12-20 TW TW088122388A patent/TW462865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0059289A1 (fr) | 2000-10-12 |
CN1303231A (zh) | 2001-07-11 |
KR100651670B1 (ko) | 2006-11-30 |
TW462865B (en) | 2001-11-11 |
KR20010071369A (ko) | 2001-07-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53067C (zh) | 插秧机的载秧台 | |
CN1217251C (zh) | 可调踏板 | |
JP2009022290A (ja) | 作業車両 | |
CN1235464C (zh) | 插秧机 | |
JP2009022290A5 (zh) | ||
CN1555324A (zh) | 脚踏装置 | |
CN1097428C (zh) | 乘坐式水田作业机 | |
CN1209004C (zh) | 乘用插秧机 | |
CN1253068C (zh) | 操作水稻插秧机工作装置的杆的布置 | |
JP4044708B2 (ja) | 田植機の線引きマーカ | |
CN1593077A (zh) | 水田作业机 | |
CN1177520C (zh) | 插秧机的回行栽植用划行器的安装部结构 | |
JP5262225B2 (ja) | 乗用苗植機 | |
CN204948706U (zh) | 水田作业机 | |
JP3657394B2 (ja) | 田植機 | |
CN1061509C (zh) | 插秧机 | |
JP3426316B2 (ja) | 苗移植機のフレーム構造 | |
JP3392927B2 (ja) | 苗移植機のゲージ輪操向装置 | |
JP6115752B2 (ja) | 苗植付装置 | |
JP3350585B2 (ja) | 苗移植機における移植ユニットの昇降機構 | |
JPH052983Y2 (zh) | ||
JPH032088Y2 (zh) | ||
CN2302944Y (zh) | 一种低鞍座自行车 | |
JP3640047B2 (ja) | 田植機 | |
CN102355810A (zh) | 乘用型农用作业机及作为其一例的乘用型插秧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56 |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
Owner name: YANMAR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YANMAR AGRICULT EQUIP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Yanmar Co.,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Yanmar Agricultural Equipment Co., Ltd.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426 Termination date: 20171111 |